选修中国画欣赏赏析都干什么

有所好&必有所得---《国画欣赏》选修课教学的思考(课改论坛发言)
一、尊重兴趣再延伸。我开《国画欣赏》的选修课已经第七年了。应该肯定,选修课这种形式是很好的。教师自主选择教学材料,轻松上课,有一种如鱼得水的感觉;学生根据兴趣、爱好自主选课,也能得到真正的学习乐趣,发展个性。这与必修课是完全不同的。我的《国画欣赏》课第一批选课的学生,因为是真正喜欢这门课,所以很感兴趣,学得很认真,也很有效果。但第二批不是发自内心喜欢的就差多了。所以个人觉得选修课还可以多开,让学生选一次,还可以同一课程的不同内容再选一次。将课程延伸拓展,从基础(欣赏)到提高(作画),始终都是有兴趣的人来选。
二、备课用功不怕难。一门选修课作为课程不是随便可以开好的,备课要花大力气。它没有现存的教案,完全靠自己。所以要真正上好,上出特色并不容易。我的《国画欣赏》课需要许多图片,自己手头上的画册不能满足需要,从网上找来的图片分辨率低,常常不清晰,所以我到图书馆参考阅览室将几十种画册、几千幅画用相机拍了下来,放到了电脑里,随时调用。还查阅了大量国画鉴赏的资料,将重点的画一幅一幅记录下来,分门别类。这个工作做得很辛苦,但也很有价值。
三、学生为本探究多。选修课也要以学生为主体,留出学生思考探究的时间,不能像大学老师一样一讲到底。我的国画欣赏在欣赏几幅画之后,常常设置几个问题,让学生思考回答。有时让学生说某幅画好在哪里,用了哪些技巧;有时让学生判断两幅画哪幅更好;有时把拍卖的画拿过来,让学生判断哪幅画是真的,哪幅画是假的。学生没有欣赏的眼光,常常出错。但没有关系,这样课堂就活跃了,争论也出现了,通过争论能提高眼光,也很好。
四、轻松愉快有所得。个人觉得选修课要尽量轻松一点,与必修课拉开距离,但又不能脱离课程标准。如果选修课和必修课一样一本正经,就失去了选修课的特点。我上国画欣赏,有时会放一段画家的录像,或插一个小故事,使课堂更加生动有趣。例如,林风眠先生喜欢画《宝莲灯》,把三圣母画得很美,把二郎神画得很丑,把沉香画得高大威猛,为什么呢?这与他从小的经历有关。他母亲(父亲的妾)不满足于命运的安排,与一个长工私奔,被族人抓了回来,要用火烧死。幼小的林风眠手拿菜刀冲出去阻止。结果他母亲没有被烧死,而是被卖了。做了国立艺专校长之后,他四处寻找,都没有找到母亲的下落。这样就能够理解为什么他要反复画《宝莲灯》了。因为他希望自己像沉香一样劈山救母而不得,这是他心中永远的痛。国画虽然给人以美感,但其实常常是画家内心孤独和痛苦的表现。
轻松不是放羊,某些重点也可以要求学生做笔记,并与最后的测试挂钩,学生上课无所事事,或者把上课当成看电影,那就谈不上有所得了。
&&&&&&&&&&&
(《中国画欣赏》选修课程获温州市第三届普通高中精品选修课程评选三等奖)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工具类服务
编辑部专用服务
作者专用服务
浅析国画选修课带给学生哪些审美体验
中国文化源远流长,国画经过历代的流传和画家的继承发扬,已形成为一九独立的国画艺术,由于其有独特的实用价值和艺术价值,深受大众的喜爱.那么,怎样使选修国画的学生了解传统艺术的内涵?本文从国画的形式美美、意境美、体验美的条件对国画选修课的学习进行了实际的论述.感受国画的美,就是通过画者创造出的生动形象,以及由欣赏者对国画规律的理解和作品所展示的高雅的意境美.让学生明确国画欣赏的审美标准,是正确进行国画欣赏的基础,而掌握国画欣赏的方法,是感受国画美的关键.
作者单位:
浙江越秀外国语学院,浙江,绍兴,312000
年,卷(期):
机标分类号:
在线出版日期:
本文读者也读过
相关检索词
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国家科技支撑计划资助项目(编号:2006BAH03B01)(C)北京万方数据股份有限公司
万方数据电子出版社大学戏曲鉴赏选修课作业_中华文本库
第1页/共3页
戏曲鉴赏学习综述
一、课程内容学习简述
本学期我选择了戏曲鉴赏这门公选课,带着好奇的心理,我参与到了课程学习中来。通过这几周的课程学习,我对戏曲艺术有了肤浅的了解。这门课程主要对戏曲的历史、概念、发展、表现形式、内容及其涵盖的文化知识做了详细阐述,老师用幽默诙谐的语言向我们展示了这门多姿多彩的民间艺术,加以影音教学的辅助,更让我们被戏曲它独特的魅力所感染。
初听戏曲,可能会觉得这是一种特殊的声乐甚至会认为“不好听”,其实,当你真正了解戏曲并懂得欣赏后,你会对戏曲有一种全新的认识。戏曲鉴赏这门课程就是教会我们如何去“听”,去“听”什么和从戏曲中能学到什么并有所感悟。
而后课堂上有介绍了文武场、声乐、乐器、脸谱等基本内容。为了配合教学,课堂上常常会放一些戏曲的视频选段,而这个时候也是气氛最活跃的时候,看视频使我们对老师传授的内容有了更深的体会,也让更多的学生慢慢的喜欢上了这门课,也喜欢上了戏曲。 下面我就本门课程的学习内容作下简述。
1、 中国戏曲史
中国戏曲,是一种综合舞台艺术样式。它的特点是将众多艺术形式,以一种标准聚合在一起,在共同具有的性质中体现其各自的个性。这些形式主要包括:诗、乐、舞。诗指其文学,乐指其音乐伴奏,舞指其表演。此外还包括舞台美术、服装、化妆等方面。而这些艺术因素在戏曲中都为了一个目的,即演故事;都遵循一个原则,即美。2、戏曲者,谓以歌舞演故事也。中国戏曲之特点,一言以蔽之,谓以歌舞演故事也(清末学者王国维语)。戏曲与话剧,均为戏剧之属,都要通过演员扮演人物,运用对话和动作去表现一定长度的故事情节。所不同者,戏曲是运用音乐化的对话和舞蹈化的动作去表现现实生活的,即歌舞的手段。也即人们所熟知的唱、念、做、打。3、离形而取意,得意而忘形。中国戏曲的表现生活,运用了一种取其意而弃其形的方式,如中国画之写意山水,用纵横的笔势去体现生活中一切美好的事物。所以,戏曲舞台上才有了红脸的关羽,白脸的曹操;有了长歌当哭,长袖善舞;有了无花木之春色,无波涛之江河。4、舞台小天地,天地大舞台
2、 戏曲表演
戏曲表演指的是中国传统的戏剧的表演。戏曲的内涵包括唱念做打,综合了对白、音乐、歌唱、舞蹈、武术和杂技等多种表演方式。戏曲表演有严格的分行,生、旦、净、丑各个行当在表演上都各具特色,某一剧目的某一人物应由哪个行当的演员扮演,皆有相应的规定。 生
生是戏曲表演行当的主要类型之一,除净、丑以外的男性角色称为生行。按其扮演的人物的年龄、身份、性格特征和表演特点,大致分为老生、小生、外、末、武生和娃娃生几类 旦
旦是戏曲表演中女角色的统称。按扮演人物的年龄、身份、性格及其表演特点,大致可
第1页/共3页
寻找更多 ""中国人一定要懂得如何欣赏中国画_中国书画_新浪收藏_新浪网
中国人一定要懂得如何欣赏中国画
笔墨浓重润泽,皴擦多于渲染,层次分明而浑然一体
▲北宋 范宽《雪景寒林图》
  〔1〕欣赏作品要看气韵
  气韵生动,是对作品的总体要求,是艺术应达到的最高境界。也是品评、赏析中国画的主要准则。
  气韵,在传统中国画中,是指神气与韵味的总和。石涛曰“作书作画,无论老手后学,先以气胜得之者,精神灿烂,出之纸上”。要有气势、豪气、不能有匠气、俗气。元代杨维桢指出:“故论画之高下者,有传形,有传神。传神者,气韵生动是也。”
以水墨染出阴翳的天空,山石皴笔不多而气象雄浑
▲北宋 范宽《雪山萧寺图》
  总之,气韵生动是绘画的一种整体感应,是一种精神透析,是一种生命状态领悟。好的作品总是伴随着气韵而生,历史上流传下来的佳作,都具备气韵生动的特点。
  图中上部,主峰高耸,几出画外,但其势柔婉,与北方画派的坚凝、雄强显然不同。画法方面,谁能用淡墨长披麻皴,不为奇峭。
▲北宋 巨然《秋山问道图》
  〔2〕欣赏作品要看笔墨
  “六法”中,谢赫将“骨法用笔”列在第二位。“骨法”在中国画中指的是运用线条作为骨架进行造型的方法。它融合了汉字书法中用笔的规律和美学原则,体现出线条的力度、质地和美感。通过不同的线条去体现笔墨的动态、势向、韵律、节奏,以写神、写性、写心、写意为目的。所以说,写意性是中国画的精神实质。
  此画在空间处理上,前实而浓重,远景虚淡,更接近真实的自然风景,表现的是江南的秀色和渔民生活。江边高树坡石,其上远山层叠,江中渔舟有停泊,一幅秀润美丽的江山渔乐图卷。
▲明 吴伟《江山渔乐图》
  中国画以线条构成,是与中国艺术家对线条的情有独钟和独特感受分不开的。我们绘画的先祖认为,以点作画易于零散、琐碎,以面作画易于模糊、平板,用线最易捕捉物体的形象及动感,最适宜发挥毛笔、水墨、宣纸绢帛的特性。可以说线条是中国画家独到的艺术语言,是中国画的灵魂,是作者在抒情达意中的宣泄。
作品取全景式山水,气势宏阔,皴笔细密扎实,墨韵浑厚,画树木呈“蟹爪枝”状,是典型的北派山水面貌。
▲明 李在《阔渚晴峰图》
  用于绘画的线条是有生命力的。抑扬顿挫、疏密粗细、快慢虚实、浓淡干湿、无不显现着画家的才思、功底。国画大师黄宾虹先生把绘画的点线用五个字概括:“平”、“留”、“圆”、“重”、“变”。
  平:如锥划沙,笔锋与纸保持在一个水平上,运压力与提浮力相衡
  留:如屋漏痕,笔在运行中感觉有阻力,在与纸摩擦的阻力中艰涩前行
  圆:如折钗股,指用笔圆浑有力,浑厚、不露锋芒,富有弹性
  重:如高山坠石,用笔要用劲,要有力度,力透纸背;打点,象高山掉落的石块那样有份量
  变:变化,笔画形成多样性对比,不雷同
  中国画家讲究以气运力,有气为活笔,无气为死笔。笔断意连、形断气连、迹断势连均有气接,因而作品才能气势逼人。
画法工整,山石轮廓用较干笔皴擦点染,线条变幻流畅,风格潇洒苍秀,构图不落俗套
▲明 唐寅《落霞孤鹜图》
  笔韵是中国画家追求的较高境界。运笔时所表现出的一种内在节律,情感起伏,通过气与力的统一变化而形成用笔的韵律感和节奏感,亦是画家心弦的拨动。
&▲明 吴伟《灞桥风雪图》 &灞桥在陕西长安县东,亦称霸桥,唐人送别者多于此折柳相赠,有“灞桥折柳”典故。此画在艺术表现上,用侧锋卧笔,线条粗简,水墨淋漓,一次皴染,颇得气势。
  中国画以墨为主、以色为辅,是其基本特点,墨不仅能决定形象,分出明暗,拉开距离,代替色彩,还能制造画面的气氛。观其面目时往往尚未看清具象形态,就已被画面笔墨中溢出的抽象意韵所感染。
▲唐 王维《江干雪霁图卷》 &王维的水墨画风,几乎影响着中唐以后的山水画发展的历史。苏轼的“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赞语,奠定了王维在中国绘画史上的地位。
  〔3〕欣赏作品要看构图、形式
  中国画的构图有多种形式,也有多种提法,习惯称谓“章法”、“布局”。作者将要表达的内容与形式加以组织、安排,构成一个体现个性、呈现气势、和谐统一的整体画面。构图法则有其自身规律,最主要的规律就是辩证法中的对立统一。构图的来源是生活,是眼界,是修养,是格调。
▲明 唐寅《湖山一览图》 &全图景物处置洗练而谨严,墨色和泽有神,所绘景色,荡漾着一股秀美的生活气氛,内容和形式互相渗透,融而为一。
  构图具有极大的灵活性,因为中国画使用独特的散点透视法。用这种透视法来展现绚丽多姿的世间万物,给作者带来极大的自由性和灵活性。它不受时间和地点的限制,不求物体现象,只求构思和形象入“理”。
  中国画讲究稳中求奇,险中求稳,着意对比,打破对称,形成一个富有节奏的协调整体。中国画多采用“三七停”起手法则,多把主体物象放在三七点上,对打破均衡,匀称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也易于形成韵律节奏,给观者以视觉美感。
▲明 朱端《烟江远眺图》 &&画家将北宋郭熙山水的雄奇、繁复、精密等特点与南宋院体山水的简洁、空旷、疏朗等格局有机结合起来,创造了有别于宋代院体的明代院体画风。   
  看画还要远观其势,近取其质。利用不固定的视距、观其物象。远看大势气韵,近看点线质量。“豪放不忘精微”,往往在细小的部分,虚的部分更能体察作者的绘画能力。
▲董源《寒林重汀图》 &此图表现江南水乡风景。整幅画面以湿墨擦染而出,予人以一望无尽之感   
  (文章来源:书画半亩)
扫描下载宝库APP
扫描关注新浪收藏官方微信
文章关键词:
&&|&&&&|&&&&|&&
您可通过新浪首页顶部 “”, 查看所有收藏过的文章。
请用微博账号,推荐效果更好!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中国画赏析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中国画赏析
上传于||暂无简介
阅读已结束,如果下载本文需要使用0下载券
想免费下载更多文档?
定制HR最喜欢的简历
你可能喜欢}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影视赏析 选修课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