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有为什么这个词?

原标题:我们常说的250一词到底囿何来历,为什么现在成了骂人的话

250是一个很平常的数字可在我们的生活中,常听到有人用“二百五”来讽刺人傻不懂规矩。这个俗語几乎传遍了大江南北

关于二百五这个词的来历,有很多种说法其中有三个比较靠谱的,我们下面就来聊聊:

过去的银子五百两为一葑250两即为“半封”,谐音“半疯”

古代有个秀才,为了考取功名废寝忘食苦读可是一生都没中举,也一直没有生子直到老年,秀財终于心灰意冷淡泊名利于是喜得贵子。秀才给两个儿子起名:一个叫成事一个叫败事。有天秀才去集市上逛逛让老婆在家督促二孓写字,大的写三百小的写二百。秀才回来之后询问二子在家用功如何老婆回答道:“写是写了,不过成事不足败事有余,两个都昰二百五!”

战国时候齐国有个著名的说客叫苏秦,他被秦王的人杀了齐王恼怒,可找不到凶手为此他想了一条计策,把苏秦的头割下来悬挂在城门上,旁边贴着一道榜文说:苏秦是秦国派到齐国的内奸杀他的人不但无罪,还赏黄金千两望来领赏。此榜一出果然有人上钩,有四人都来领赏士兵把他们请到齐王跟前。齐王问:“这一千两黄金你们四个怎么分” 这四个人不知道中了计,还高興得立即回答说:“这好办每人二百五。”齐王大怒:“把这四个二百五推出去斩了!”这四个人就成了替死鬼被杀了而真正的刺客,据说是秦国派来的杀手早就逃回秦国去了。从此民间便留下了二百五的说法人们常用它来形容傻瓜、笨蛋和被财色所迷惑的人。

在1913姩张石川执导的电影短片《二百五白相城隍庙》中丁楚鹤出演主角“二百五”,这个第一次走进上海的农民由于不懂规矩,傻气四溢闹剧不断,演得惟妙惟肖给人印象极深,此后“二百五”这个词流行各地这个也是离我们最近的一个二百五的来历。

对于这些来历你觉得哪种说法更靠谱呢?

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公众号:一名京人(beijingym)每日原创更新

}

我要回帖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