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朋友眼中的鲁迅

原标题:鲁迅十题(上)——一個普通中国人眼中的鲁迅

「加公众号wxqingping查阅往期精彩」

文学世界| 摄影天地| 教育之窗

——一个普通中国人眼中的鲁迅

今年是鲁迅先生逝世八十周年,重发二十年前写下的文字,以示纪念!记得当时写好之后发给新华社著名记者戴煌先生看,他给予肯定并热情地推荐给北京的刊物可是他數次碰壁,这篇文字到底也没能在报刊上露面想想一生几乎常常碰壁的鲁迅,也就早已释然好在到了网络的时代,完全的封锁与封闭巳经没有可能但是想不到网络也有着一张张封锁的铁网,清平世界公众号与孟母堂壹作文公众号反复上传就是不成功不知是哪些敏感詞触动了专呀制的神经。我认真通读将一些词作了修改,如“专呀制”“文呀革”“反呀右”“一呀党”“独呀裁”“枪呀杀”“戒呀嚴”(说的是国民党的都不行)等那就再将这篇再加修改东西放出来蹓蹓吧(2016、10、19日夜)——

今天,是鲁迅先生的六十周年忌辰我沐洗一新,寫下这篇久已萌动于胸的文字

世界上最骇人的,也许就是精神的沙漠了在人类文明的发展史上,总会有这种沙漠横亘着让人触目惊惢,中国的“文之臭革”就是这样的一片

那时,二十岁的我在青藏高原当兵就沉没于这种沙漠之中,更有自然的戈壁与此重叠越发使人感到超拔的无望。沉寂孤独,饥渴人的生命可怜而卑微。

我真幸运无望中听到了一个声音,鲁迅的声音那个于旧中国第一个喊出过“救救孩子”的人的声音。他是一匹骆驼在这空旷的沙漠中摇着驼铃,载着干粮、水而来

不知从什么时候,我开始对鲁迅入了洣一读他的书就入,就感到他那颗跳动的心和这颗心所盛着的没边没沿的爱简直不是读,是吸吮是婴儿裹母亲的奶。《呐喊》、《彷徨》、《野草》一本一本地买他的单行本,只有买他的书才会丝毫想不到一个士兵囊中的羞涩

一本一本地买,一本一本地嚼嚼着嚼着,就生出一个侈望:要是买一套他的全集该多好当时,这也许是一个近乎梦想的侈望凭一个士兵的财力,而且是处在戈壁高原上嘚一个连队

但是毕竟是可以做梦的年龄,我竟然利用一次难得的探家的机会揣着攒了又攒的津贴,去了北京辗转摸到了人民文学出蝂社。当我看到了那参差摞着的《鲁迅全集》时一腔的虔诚与陡起的喜悦,一下就把疲惫渴饿冲洗净尽

对于我买书的乞求,那些高级嘚男人女人的面上(在我这个大兵心目中他们多么高雅幸运啊),先是诧异地望着我接着便善意地微笑着拒绝我。好长时间后我才明白那诧异与微笑的拒绝,不仅有依规定不能卖的意思也还有我这个两个兜的兵买不起和读不懂的意思的(那时部队中干部与士兵,是凭上衣昰四个兜还是两个兜来区分的)

大概是七四年仲夏的一天吧,午休的起床号吹过一会连部文书董亚平便带着刚洗过脸的香皂味,给我送來一张包裹单说:“书到了。”“什么书?”“鲁迅全集呀”惊愕的我大叫了一声“天爷!”

董亚平长得标致而又有办事能力,西安人說一口流利的普通话,他去北京铁道兵部学习时我曾“有枣无枣打一杆”地托过他想不到他“寻来全不费工夫”,学习时认识了电影组嘚一个女兵她的爸爸是当时国家文化部部长,这书就从北京来到了高原

这天晚上,我放弃了珍贵的看电影《小兵张嘎》的机会拆开包,静静地注目着通铺上一字排开的四大包书包背上有闪光的绿色字《鲁迅全集》。小心地打开包每包里排开着五卷书。每卷又套着┅个牛皮纸板硬质套盒盒脊上《鲁迅全集》四个大字下,是本卷的小字号的书名书名下是卷数,全用黑色字

我仔细地洗好手,轻轻哋从盒中慢慢抽出沉甸甸的书我被装璜的精美震呆了:一层无色的塑料皮下,是一层白底木纹压膜书皮上方是一帧木刻的鲁迅头像,朩纹书皮内是灰青色硬壳绢质书面绢质的书脊上烫着金色的《鲁迅全集》几个竖排的大字。

我虔敬而又陶醉的从第一卷蔡元培先生的“鲁迅先生全集序”,直翻到第二十卷最后一页:“定价:甲种本每部八十元 书号一零零一九.二零七八”

电影结束后战士们散队时的喧鬧声我全然没有听见,只沉浸在幸福之中让一种温情紧紧的攫住,泪水静静地流着

在此后的岁月里,它给了我无法名状的营养与欢乐它让我感到着人生的美好,感到着他对于我这样一个如沙粒一样平凡的人的关怀从而让我懂得了该怎样珍惜生命、热爱他人。

高原的艱苦人生的艰难,个人“进步”的蹉跎似乎都能释然,因为我有《鲁迅全集》可读是他拯救我的灵魂于沙漠之中,使我感到了一个岼凡人的富有与尊严干涸灰庸的灵魂,开始泛出浪花与亮色

读到最后几卷,真是想读又不敢快读只怕读完。及到再一次从头读它財知道它弥读弥新,是读不完的风沙荒凉里,一个幸福的士兵边读边作摘记,直作了十几万字的摘记;一点点的归类终于手制出一本《鲁迅全集》的索引……

二十三年过去了,这套《鲁迅全集》依然整洁如初每每翻阅,总能清晰地记起那天晚上记起第一次让这挺实嘚书页页刃和右手拇指相交时的感觉,记起无数个深夜里读它读得脊梁中升腾开凛然之气记起多少次读它读得泣不成声、泪流满面,记起一个士兵的无限的感激

热闹的孔子与寂寞的鲁迅

《现代汉语词典》对“圣人”条目这样解释:“旧时指品格最高尚、智慧最高超的人粅,如孔子从汉朝以后被历代帝王推崇为圣人”

的确,孔子几乎已经成为世界公认的中国圣人但他确确实实是被历代帝王和帝王的奴財们推崇起来的圣人,是统治者为统治大众而树起的“典型”他们认为立下个“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礼”,再来个“非礼勿视非禮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其江山就可以万岁万岁万万岁了

诚如鲁迅先生所说:“孔夫子之在中国,是权势者们捧起来的是那些权势者或想做权势者们的圣人,和一般的民众并无什么关系”“总是当着‘敲门砖’的差使的”,至于老百姓知道孔夫子是“圣人”“不过是权势者的留声机”(鲁迅《在现代中国的孔夫子》)。

两千年间“大成至圣文宣王”的孔夫子坐稳了圣人的位置,这不能不是中國的悲哀不能不是中国老百姓的悲哀。

中国呼唤民众的圣人──那种完全为了民众而又有最高尚的品格、最高超的智慧的人

中国是幸運的,就在中国的民众最需要的时候他来了这个人就是鲁迅。

他是新世纪的长子崛起于封建王朝彻底塌毁之际,并于无声的中国发絀了第一声呐喊。

从此在风雨如磐的中国,他挥动如椽巨笔成为积弱积辱的中华民族最硬的脊梁和灾难深重的劳苦大众最大的代言人。一面是对民族的敌人和人民的敌人的空前的战斗一面是对民族与民众病根的解剖、诊断与疗治,当然根底上还是重如山岳的爱

能够貨真价实而又彻底地“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的中国能有几人?难怪毛泽东这样充满激情地评价他:“鲁迅在中国的价值,據我看要算是中国的第一等的圣人孔夫子是封建社会的圣人,鲁迅则是现代中国的圣人”

孔子与鲁迅,中国两圣人一个代表着旧纪え的终结,一个代表着新纪元的开始检视两位圣人在本世纪的遭遇,似乎能让人摸到时代细微处的本质感到时势具体的阴晴冷暖。

两芉年里荣耀到无以复加的孔子本世纪里的确有些背时了,特别是“五四”时的“打倒孔家店”真正的让其圣光扫了地。但是背时的圣囚却也着实地热闹过几回袁世凯、张勋、“连自己也数不清金钱和兵丁和姨太太的数目了的张宗昌将军”,以至蒋介石都曾让孔夫子嫆光焕发过。

和孔子的热闹对比着的倒是鲁迅先生的碰壁与寂寞了。在北京被北洋军伐通缉被列于暗杀的黑名单,几经躲避不得不拋下老母亲南下;落脚于上海,又遭国民党政府的通缉又被列于暗杀的黑名单,挈妇携子东藏西匿直至带着“通缉”之名进入坟墓。

只鈳惜鲁迅先生没能看到那个搞一呀党专呀制独呀裁、从而祸国殃民的国民党的垮台

一九五六年十月十四日,从沪西万国公墓起出的鲁迅先生的灵柩由宋庆龄、茅盾、许广平等人扶着,被隆重地安放在上海虹口公园内花岗石砌在的新墓内灵柩上依然覆盖着写有“民族魂”的大旗,只是由原来的白底黑字改制成了象征胜利的红旗

墓前的巨大墓碑上,横题着毛泽东手书的“鲁迅先生之墓”六个大字墓碑丅面放着中共中央敬献的花环,上面写着“鲁迅先生永垂不朽”地下的鲁迅当然不知道,自己真正的朋友与学生的胡风等人此时已被嶊崇自己到无以复加地步的“人民领袖”打入到十八层地狱。

虽然商品经济时代时兴“文化搭台经济唱戏”,孔子又似乎热闹起来;虽然唯一的鲁迅研究机构、唯一的鲁迅研究刊物都已面临关门的困境但是我仍然坚信鲁迅的永垂不朽。

他会获得真正意义上的永垂不朽而苴我确信他将比孔子长久的多。因为只要唯一具有永恒意义的人民大众在他们的圣人就不会寂寞,更不会死去

试想,在文化越来越被囚民所掌握的现在和未来他们不是更能自主地分出高高在上坐在大成殿中的神和为大众俯首耕作一生的牛的高下吗?不是更能掂出为封建統治者代言的数万字和为民代言的数百万字的份量吗?

与劳动者平等贴心的哲人

中国有两位差点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人,一位是鲁迅一位昰老舍。这个奖到底都没能获得一个因为过早的累死,一个因为已经投湖而殁

说实话,迄今为止中国真正有质格获得这个奖的作家,也只有他们两位因为只有他们两个才是以大师级的世界顶尖文学作品、成为本来意义上的民族与人民的代言人。

在称量“大师级”作镓和“伟大作品”的天平上有一个必备的法码,这就是人民性鲁迅先生的巍巍数百余万言,无不闪耀着人民性的光辉读他的文章,┅如行驶在人民性的海洋上

从阿Q、祥林嫂、闰土、《一件小事》中的车夫身上,我无不感到着他那无与伦比的深切地爱就是铁石心肠嘚人,看过先生的《阿长与【山海经】》也不会无动于衷的:“我的保姆,长妈妈即阿长辞了这人世,大概也有了三十年了罢……仁慈黑暗的地母呵愿在你的怀里永安她的魂灵!”

而研究鲁迅的生平,他那种与普通劳动者平等贴心的琐事则如大海中的一叶白帆,会载伱驶入先生美丽的灵魂深处虽然和真正劳动者的交往寥寥可数,且已淹没于先生一生的浩繁活动中但是每一次触到这些易为人忽略的細微处,总是把我的心炙得热热的

那是一个寒冷风紧的冬日黄昏,街头一名脚被玻璃扎伤、痛苦难名的黄包车夫冷酷的世界听不见这個孤独无援者的呻吟。鲁迅来了拿来药品纱布,和三弟建人一起将车夫扶到车的座垫上半跪着给他钳出玻璃碎片,用硼酸水洗净伤口敷药包扎。担心车夫养伤期间生活没有着落不仅给了他余下的药品绷带,还给了他维持几日生活的钱

自己重病着仍然工作不止,却顧惜着家中女仆阿三的身体不许她做粗重的活计,嘱咐其注意休息当鲁迅先生知道家中女工王阿花因遭丈夫虐待毒打而逃婚,继被丈夫追索惊恐难挨之时便不惜费时费钱,帮她解除婚约逃出樊笼

《鲁迅日记》中1929年10月31日记:“夜律师冯步青来,为女佣王阿花事”;1930年1月9ㄖ载:“夜代女工王阿花付赎身钱百五十元”对于曾经用过的那位年长的女工,鲁迅教儿子海婴尊呼为“姆妈”──当年鲁迅在北京时對母亲的称呼

就是当不识字的女工“姆妈”为逗海婴,将最爱书的鲁迅的藏书撕成一片片吹落楼下的时候鲁迅也没有一句责怪。虽然沒有责怪心里头也是有着悲哀的吧?他多么盼望受苦的劳动者能成为文化的掌握者啊!

一定是这个愿望在他胸中太强烈了,以至一发现邮电笁人孙用翻译出裴多菲长诗《勇敢的约翰》便惊喜难状,“恰如得着一种珍奇”尽着全力为其张罗发表与出版。

从1929年11月6日到1931年11月8日整整两年的时间,多病而又繁忙的鲁迅先生为了一个素不相识的工人,跑刊物和出版社包下全部的设计和校对,垫付印刷费和稿费矗到给作者代领代寄样书,让译稿“伴着我枯坐跟着我流离”。

甚至在一个公共汽车卖票工人用带着体温的银元买了他的书后这体温便永远地烙在了鲁迅的心上,使他每每动笔就想到是否对得起这样的劳动者

这样的大仁大爱,怎能不在人民心灵的回音壁上获得朴真嘚回声呢?鲁迅死了,上海的工人们给他送上这样的挽联:“我们的朋友”“鲁迅先生这种不屈服的精神,才是我们工人的模范”

鲁迅迉了,那个以带着体温的银元购买先生著作的工人这样评价鲁迅:“站在前进行列最前面的我们的同志,朋友父亲和师傅!憎恶黑暗有如魔鬼把一生的时光完全交给了我们,越老越顽强的战士!”

纵观中国数千年文学史富有人民性的作品和作家,可说是如大江东流浪浪楿继。但是真正如鲁迅这样和人民平等贴心的,却是前无古人就连唱出过“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唱出过《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的诗圣杜甫,也还是以统治者中人的立场、站在圈外的吟唱

即使在鲁迅逝去六十年后、号称“人民当家作主”的今天,不是还有不少嘚“文学家”只知把玩一己的悲欢离合而忘了人民的喜怒哀乐,甚至把文场当作争名夺利的“战场”的吗?不是还有以往先生身上泼脏水為快的下作“文人”、时髦“文人”吗?

抚今追古鲁迅于我们的国家我们的民族就越发显得珍贵。

可能做不成鲁迅但是要追循鲁迅、珍惜鲁迅、学习鲁迅,其码不要辱没了鲁迅不能一边喝着先生的奶,一边还笑话着先生:瞧他瘦得那个样多寒碜人!我们应当牢牢地记住:鲁迅先生,是一根撬动历史的杠杆而人民便是他的支点。

生长于本世纪初叶的中国青年是不幸的战乱流离、专制压迫、国危家破、腐败黑暗,几乎窒息阻断了青年的生路不幸的中国青年又是幸运的,因为他们拥有着最伟大的朋友鲁迅

他在给恋人许广平的不准备发表的信中,曾经这样坦露心怀:“在生活的路上将血一滴一滴地滴过去,以饲别人虽自觉渐渐瘦弱,也以为快活”岂止是血,这个“吃的是草”的人是将自己的血连同骨与肉,一骨脑儿都化作奶汁去喂养衰败的祖国和无助的青年

在那黑暗的年代里,他将自己的生命燃成一把不灭的火炬在晦暝祖国的荆棘丛中,烧出一条希望的路径也烘暖着青年们冷寂的心。

在《鲁迅日记》中记载的和鲁迅有过茭往的1900多人中有一千多人是青年。在那丑恶黑暗的年代里他给了无数青年以阳光灿烂的日子,并和青年们一起在中华苦难的土地上,播种下最为美好的种子

1941年1月22日,孤苦凄楚的作家肖红在香港寂然病逝当她于祖国偏远的孤岛只身面对病魔、面对死亡的时候,那该昰怎样的一种痛苦?但是我想她一定会在伶仃无援之时,想起鲁迅想起如慈母般哺育过她和肖军的鲁迅。不然她怎会一再托人将病着嘚自己送回许广平的身边呢?

她一定会想起,就在他们从东北漂泊到青岛如孤儿般嗷嗷待哺的时候,是鲁迅回了他们认为几乎是无望的信她一定会想到,就在他们赤贫着赶到上海举目无亲,食宿均无着落之时是鲁迅给他们钱,请他们吃饭帮他们找向导;她一定会想起,是鲁迅在他们无名之时为他们看稿子,寻找刊物发表并掏钱为他们出版,终于使《八月的乡村》、《生死场》成为他们的成名作並扶持他们成为中国著名的作家……

那是怎样的稿子啊,小小的字密密麻麻地复写在薄绵纸上鲁迅只好在稿下垫上一张白纸,戴上老花鏡在深夜的灯光下,一字一字地校看因为生理缺陷没有泪水的铁汉子肖军,感动得一次次潮湿了眼睛

也就是这人间的无私至情,使怹在千般磨难万般灵魂与肉体的折磨中挺了下来。四十多年后的七九年三月他还满眼含泪地回忆当年:“我们这两颗漂泊的、已经近於僵硬的灵魂,此刻竟被这意外而来的伟大的温情浸润得近乎难于自制地柔软下来,几乎竟成了婴儿一般的灵魂!”

鲁迅追念青年的文章总是有无限的爱与诚挚的赞肯沉潜着、奔涌着,成为逝去青年不可磨灭的丰碑《忆韦素园君》就是这样的一篇。

作为学生韦素园是茬北京和鲁迅结识的,并在鲁迅先生的支持关怀下办起了“未名社”在无声的中国出版、翻译进步书籍。那样的社会那样的时代,进步的青年怎能不命运乖蹇呢?穷困的素园默默地实干着却得了肺结核病,累得大口大口的吐血爱着的恋人也和别人结了婚。

鲁迅关怀着這个也是无依的青年就是南下厦门、广州和定居上海,也不忘这个病着的学生和战友深情地鼓励他:“好好地保养,早日痊愈无论洳何,将来总归是我们的”

二九年五月三十日,是韦素园的节日这一天,到北京探亲的鲁迅一早就赶到西山福寿岭疗养院来看他病Φ的素园,头一天就和人一起把病房打扫得十分的干净还把为驱寂寞而喂着的小鸡,挑了几只个大的专请大师傅做了莱款待自己心爱嘚恩师。

从早上直到下午他们忘情地谈着,很晚了鲁迅才不舍地离去素园知道老师嗜烟,几次催他吸烟但鲁迅为了学生的身体一直忍着,逼急了才跑到外面老远的地方抽一枝就回来

素园终竟死了,在三二年八月刚刚三十岁。临终前他在病榻上装挂起恩师鲁迅的潒,并在遗嘱中说:“鲁迅先生和靖华是我所极尊重的先生和朋友。”

韦素园死了鲁迅久久地哀伤。他亲笔为他心爱的学生写下墓志“宏才迹志厄于短年。文苑失英明者永悼”;并写下了《忆韦素园君》一文:“是的,素园却并非天才也非豪杰,当然更不是高楼的頂尖或名园的美花,然而他是楼下的一块石材园中的一撮泥土,在中国第一要他多”

这是对素园的忆悼,也是对那些脚踏实地为民族工作的青年的赞美更是对我们这些后来者的殷殷期待。

做一块石材、一撮泥土吧因为敬爱的鲁迅先生在一旁热切地看着我们,因为峩们的国家和人民如今更加“第一要他多”

最深挚的爱与敬,鲁迅先生是献给那些为了抗争黑暗而英勇牺牲的青年们的当黑暗无耻地吞噬了这些青年的生命,是鲁迅先生拍案而起横眉怒对专制的屠夫们,并用无边的敬爱将青年洒下的鲜血染作战旗,号召生者惊醒沉睡的中国。

在这样的地方最能显示鲁迅的思想、精神与品格;也正是在这样的地方,鲁迅确立了他前无古人今无越者的崇高地位

就在②六年三月十八日,北洋军伐段祺瑞于执政府门前枪呀杀了四十多名进步学生、并使数百名学生受伤的当日鲁迅当即中断了《无花的蔷薇之二》的正常写作,让呼呼的悲愤在笔端燃烧

他怒斥罪恶的军伐:“如此残虐险狠的行为,不但在禽兽中所未曾见便是在人类中也極少有的,除却尼古拉二世使哥萨克兵击杀呀民众的事仅有一点相象。”

他发出了让一切残害呀青年的敌人胆战心惊的预言:“血债必須用同物偿还拖欠得愈久,就要付更大的利息!”文字也许已无法表述他心中悲愤于万一结尾后他又在括号内写道:三月十八日,民国鉯来最黑暗的一天

连续几天,恨爱交集的鲁迅不吃无语,病倒也不找医生

病倒的鲁迅却连续写下了《死地》、《可惨与可笑》、《涳谈》和《纪念刘和珍君》,向敌人射出憎恨的火焰向饮弹的青年“奉献我的悲哀与尊敬”──“当三个女子从容地转辗于文明人所发奣的枪弹的攒射中的时候,这是怎样的一个惊心动魄的伟大呵!中国军人的屠戮妇婴的伟绩八国联军的惩创学生的武功,不幸全被这几缕血痕抹杀了”

残暴的军伐可以通缉他,可以心死相威胁但是却无法封住他的口。他要为青年说话

一年多之后的广州,当专呀制者虐殺了更多的进步呀青年的时候鲁迅先生于营救无效之时,愤然辞去中山大学的一切职务

四年之后,无畏的鲁迅更以赴死的决心抗议國民党对于五位左翼青年作家的杀害。

四周笼罩着瘮人的白色恐怖被通缉的鲁迅随时都有横遭杀害的危险。哑然的中国站起了鲁迅他接连写下《中国无产阶级革命文学和前躯的血》、《写于黑夜里》、《柔石小传》、《黑暗中国的文艺现状》和《为了忘却的纪念》,向卋界揭露黑暗中国里所发生的罪行并为未来的中国永远记下白莽、柔石、李伟森、胡也频、冯铿五位献身者的音容与劳绩。

美国友人史沫特莱担心鲁迅的安危劝他是否写得婉转一点,沉痛的鲁迅决然地说:“这几句话是必须说的中国总得有人出来说话。”鲁迅走了想起来,就有泪水在心头打转悠先生走了,再有青年呀被虐呀杀再有青年呀喋呀血于中华,还有谁能够、敢于站出来说话?你说过的“中国总得有人出来说话”,“中国总得有人出来说话啊”!

时光已经逝去六十三年了我读着先生的《为了忘却的纪念》,仍然强烈地感箌着先生慈母般心肠中痛惜关爱的血泪读读罢,这该是怎样的人世间不能再有的至文:“天气愈冷了我不知道柔石在那里(指监狱)有被褥不?我们是有的。洋铁碗可曾收到了没有?……

但忽然得到一个可靠的消息说是柔石和其他二十三人,已于二月七日夜或八日晨在龙华警備司令部被枪呀毙了他的身上中了十弹。”《柔石小传》中先生写着:“柔石有子二人,女一人皆幼。”在先生三一年八月五日的ㄖ记里这样记着:“夜交柔石遗孤教育费百。”

复信荐文,校稿抄写,寄书谈话,买药讲演,授课营救,开药方介绍工作鉯至为学生捆束出发的行囊……在他劳累的一生中,有一半的光阴是为青年们“打杂”费去的另一半,则是为了青年与中国的未来在写莋上耗去的

他可以为了给一个不知名的青年打抱不平,宁可得罪一家大出版社和多年的老朋友;他可以对对其有恩却恩将仇报的青年不予回击,并在《新文学大系小说二集》中给以公正的肯定;他可以用自己的手稿包油条当手纸却珍藏着青年们幼稚的木刻作品到死;他可以為青年看稿校对累得吐血全然不顾,却会因为一个青年的削瘦而难过

这就是鲁迅,青年们最慈爱的永远的朋友

中国共产党人最伟大的萠友

中国共产党人拥有两位伟大的朋友,一位是宋庆龄另一位就是鲁迅。

能有这样伟大的朋友应当是中国共产党的自豪,也是中国共產党领导的中国革命的幸运

尤其是鲁迅先生,他是在共产党人被压迫、遭屠戮、受追剿的时候冒着杀头的风险和共产党人成为知己的。

前面是专呀制政府无所不在的白呀色恐怖后背是革命阵营内部“同志”们的围攻,就是在这样云诡波谲之际伟大的鲁迅和李大钊、毛呀泽东、瞿秋白、冯雪峰、方志敏、陈赓等共产党人,成为灵犀相通的朋友并给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人以莫大的助力。

也许还会有囚认为是哪一篇文章哪一部书,或者哪一个事件促使鲁迅产生了“质的飞跃”才成为共产党人的战友的。其实这种见解是肤浅的

一個将自己的身心都贯注在祖国与人民的命运中的人,一个将社会如此了如指掌而又如此嫉恶如仇的人一个内心中燃烧着太阳般火热般深凊、头脑里涵泳着大海般深邃思想、而又有着空前的战斗精神和牺牲精神的人,怎能不永远前进、怎能不始终站在时代的最前列呢?

他在祖國最需要的时候呐喊在人民最需要的地方战斗,他是一位天然的弱者的支持者、压迫者的反抗者他与共产党人成为知己结成战友,即昰他热爱真理主持正义的必然也是他的深刻思想、伟大人格和空前实绩对共产党人的强烈吸引。

不管是什么党或派只要处在那样的时期,有着那样痛恨、掊击黑暗、追求光明的做派和“为了人民大众”的愿望都会被人民的鲁迅所友爱,也都会给鲁迅以友爱交友,不昰单方面的中国共产党也是主动接交鲁迅的,何况当时他们还有着共同的敌人

严刑下不屈服、蒋介石亲自劝诱也不为所动的方志敏,茬准备好献身的时候有些话要向党中央报告,这信的托付人他第一个想到的就是鲁迅;为了一线生的希望也为了揭露敌人,他希望社会嘚营救第一个又是想到了鲁迅,在信中“请求鲁迅先生邀约孙夫人和蔡元培先生以中国民权保障同盟的名义向社会上发动一个营救运動”。

这该是怎样的一种信任啊!鲁迅忠诚地转送了给党中央的信并向狱中的方志敏传去了自己的意见:发动营救运动只会加速死刑期的執行,应当利用蒋介石企图软化他的时间赶快为后人写下一些东西。于是在我国文学宝库中,就有了珍贵独具的一页《可爱的中国》、《清贫》、《狱中纪实》(马蹄疾《鲁迅和他的同时代人》下卷)

早在“五四”运动时期,鲁迅和李大钊就已是相知相助的战友鲁迅的“呐喊几声,聊以慰那在寂寞里奔驰的猛士使他不惮于前驱”,作品是听前驱者“将令”的“遵命文学”

这里所说的“前驱”,主要昰指李大钊在李大钊被奉系军伐杀害七年之后的三五年二十九日的夜里,鲁迅饱蘸情谊写下了《【守常全集】题记》称他的遗文是将獲得“永住”的“革命史上的丰碑”。这年五月十一日的日记中还记着:“赙李守常泉五十元”这是为安葬战友和抚养烈士的遗孤所捐。

勇士的鲁迅是不会忘记那两面曾经无私地护卫着自己的盾牌的,特别是在他受到前后夹击、身心遭到伤害的时候一面是冯雪峰,他鈈仅写下了《关于鲁迅在文学上的地位》等一批保卫鲁迅、正确评价鲁迅的文章并在鲁迅生命的最后阶段,成为鲁迅最信任的同志与战伖而且还是沟通中国共产党和鲁迅之间关系的桥梁。

另一面盾牌便是瞿秋白三一年五月至三四年一月四日瞿秋白向鲁迅辞行的两年多時间,是他们各自生命中最为欣悦的一段为终于碰到灵犀相通、灵魂相吸的知音而欣悦,为得心应手的携手战斗而欣悦在已见的鲁迅先生的1700多封信中,只有一次称对方为“同志”的便是给瞿秋白的。

秋白则抑制不住心上结识鲁迅的欢喜在信中说:“我们是这样亲密嘚人,没有见面的时候就这样亲密的人”许广平是这样回忆他们的第一次相见的:“如毫无隔阂的亲人骨血一样,真是至亲相见不须拘礼的样子。”

其间秋白夫妇在危难之时,曾四次到鲁迅家避难长达三个多月。在那样的年月接待一个共产党的领导人,无疑将和避难人一样面临死亡的险境但是鲁迅毫不迟疑,一连四次地盛情接纳给这对为革命而漂泊的人提供了休息与工作的家。

而瞿秋白则在漂泊不定、生死未卜的“地下”选编了《鲁迅杂感选集》,并写下了万余言的《序言》在中国第一次对鲁迅的杂文给以全面历史的分析与肯定,得出了“我们应当向他学习我们应当同着他前进”的结论。也就是在鲁迅读完秋白的《序言》之后录写名联书赠秋白,以表心迹:“人生得一知己足矣斯世当以同怀视之。”

告别鲁迅秋白以一个真正文人的心魂去了江西瑞金,去承担一个革命者的责任於是被捕,于是被杀被捕后被杀前的秋白留下了《多余的话》,这千古绝唱这世上文人最坦诚的心灵的剖白,也是对生命、对安息最罙切地追寻他说“这世界对于我仍然是非常美丽的。

一切新的、斗争的、勇敢的都在前进多么好的花朵、果子,那么清秀的山和水那么雄伟的工厂和烟囱,月亮的光似乎也比从前更光明了”;他说俄国“托尔斯泰的《安娜·卡列宁娜》,中国鲁迅的《阿Q正传》”“都很可以再读一读”;他说“中国的豆腐也是很好吃的东西世界第一”。他留恋着中国留恋着生命,留恋着鲁迅……

留恋着鲁迅而去的秋白沒能看到鲁迅先生已经将他在上海时写下的十二篇杂文,编入自己的文集中以作友谊的永恒见证。留恋着鲁迅而去的秋白更不会想到,病着的鲁迅在噩耗传来之时即刻着手搜编秋白的遗著。“日渐困顿”“一时颇虞奄忽”的鲁迅,攥着战友的遗著就如手中攥着一团吙一般地操劳着

在他寝食不安的操劳下,《海上述林》上卷在中终于在先生死前的几日印成了,他用将尽的生命分发着战友的书直臸生命的终结,他还在盼着已经编校好的《海上述林》下卷的出版

秋白地下的英灵有知,当会长吟“人生得一知己足矣……”

但是鲁迅也走了,走得那样早

走了的鲁迅,却知道远在陕北有一群穷人的队伍对他怀着宽广的爱戴。走了的鲁迅还知道这支队伍的领袖、那个叫做毛泽东的人,对他有着深深的理解甚至和他有着心心相印的感应。

一生坎坷的鲁迅曾给一直受着压迫并正在艰难奋斗的毛泽東同志和他的队伍,拍发过“在你们身上寄托着中国与人类的希望”的贺电,送去过火腿之类

只是走了的鲁迅,想不到毛呀泽东同志會对他做出如此崇高但却准确的评价:“鲁迅是中国文化革命的主将他不但是伟大的文学家,而且是伟大的思想家和伟大的革命家

鲁迅的骨头是最硬的,他没有丝毫的奴颜和媚骨这是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最可宝贵的性格。鲁迅是在文化战线上代表全民族的大多数,姠着敌人冲锋陷阵的最正确、最勇敢、最坚决、最忠实、最热忱的空前的民族英雄鲁迅的方向,就是中华民族新文化的方向”(毛泽东《新民主主义论》)

鲁迅走了,真是中国共产党人的莫大的损失因为胜利了的共产党人少了一位伟大的诤友。

尤其是在领袖习惯于人民喊怹万呀万岁的时候在中国共产党于夺取政权后进行各种漫长的政治运动的时候,在胜利冲昏头脑听不进反对意见、对所犯错误讳疾忌医甚至文过饰非、制造无数冤呀案惨呀案的时候在将一呀党专呀政进行到底、造成全面腐呀败甚至重蹈国民党覆呀辙的时候——我们更加感到,鲁迅走了使中国共产党人失却了一位最大的诤友,不仅是中国共产党、更是中国人民的莫大损失

散文家,诗人高级编辑,缯出版过诗集《翠谷》、传记《布衣孔子》、散文集《乔木森森》等李老,被称为当代赋有强健精神与批判意识的散文家

长按或扫描②维码加关注

}

世上关于鲁迅先生的文字可谓多矣评价也言人人殊,极不相同甚至有天壤之别。就拿忆念鲁迅先生的文章来说吧那些亲历者所谈及的种种事实,单单从表面上看僦往往给人以矛盾之感。有人 举例说鲁迅先生天真、宽厚、看重感情有人举例说鲁迅先生多疑、 刻毒、不讲友情,且所举之例又都是真實可考的举个手边的例子吧,唐弢先生在《琐忆》中讲了一个鲁迅先生帮助一个并不太熟的青 年人补靴子的故事让你觉得鲁迅先生对圊年人热情得简直到了发傻的地步。但王晓明先生在《鲁迅传》中也讲了一个鲁迅对待青年人的细节:“一位旧日的学生去拜访他正遇怹下课归来,面有倦容便关切地建议他不妨搬一把椅子,坐着上课不料他脸一沉:你说坐着‘讲课好,那么搬张小床去讲不是更适意吗!’”让你觉得鲁迅先生简直有些不近情理。自然王晓明先生所讲不是自己的亲历,但事实却是大抵不错的关于鲁迅先生的种种不哃的记述文字读得多了,你难免会发生某种困惑鲁迅先生究竟是怎样一个人呢! 谁的记述、评价更接近于真实的鲁迅呢!

我觉得,有一点是峩们应该加以注意的即我们不仅应该看他讲述了鲁迅什么,还要看这个“是他”什么样的人或者换一句话说,对鲁迅先生的种种讲述都是讲述者心目中的鲁迅,讲述者与讲述对象的关系及在其中所包含的人生文化含量都是我们在阅读这类文字时所不能忽视的明白了這一点,对我们阅读《琐忆》也许会提供一些新的帮助。

时人对鲁迅评价最多的也许是多疑和刻毒,所以唐弢先生首先从这一点写起。“当我还不曾和他相识的时候时常听到有人议论他:鲁迅多疑。”有些人还绘声绘色说他如何世故,如何脾气大爱骂人,如何睚眦必报总之,鲁迅是不容易接近的还是不去和他接近好。”唐弢先生接着记写了自己与鲁迅先生的第一次见面并以此为例反证了仩述说法的不实。那么这其中的原因在哪里呢?

鲁迅先生曾说过:“现在许多论者多说我会发脾气,其实我觉得自己倒是从来没有因為一点小事情就成友成仇的人,我有不少几十年的老朋友要点就在彼此略小节而取其大。”唐弢先生最初担心鲁迅先生发脾气责怪他是因为“那些看文章‘专靠嗅觉’的人…… 把我写的文章,全都记在鲁迅先生 的名下并且施展叭儿狗的伎俩,指桑骂槐向鲁迅先生‘呜呜不已’。自己作的事情怎么能让别人去承担责任呢我觉得十分内疚,很想当面致个歉意但又害怕鲁迅先生会责备我”。但我们呮要想一 想当他人误将唐弢先生的文章视作鲁迅先生的文章时,不就说明了唐弢先生的立场、观点、风格已经与鲁迅先生多么相似吗魯迅先生曾称引朱熹的《论语·乡党》 注,并感慨道:“朋友以义合者也。但我们向来常常不作如此解” 既如此,鲁迅先生因“取其夶”高兴还高兴不过来呢又怎么会因为代他人挨骂这样的“小节”而去责怪唐弢先生呢?鲁迅先生之所以有“脾气大”“爱骂人”“睚眥必报”的名声正因为他“略小节而取其大”之故。举个例子鲁迅先生与钱玄同在五四时期是密友,鲁迅先生的第一篇小说《狂人日記》就是在钱玄同的促使下创作出来的钱玄同在鲁迅逝世后忆念鲁迅的文章中曾论及这样一件事:1929年鲁迅去北平省亲,钱在孔德学校遇見鲁迅因见鲁迅名片上还是“周树人” 三字,就笑问他“原来你还是用三个字的名片不用两个字的”。钱玄同意思是说鲁迅名片不用“鲁迅”二字鲁迅答曰:我的名片总是三个字的,没有“两个字的也没有四个字的。”鲁迅所谓四个字的是讥讽钱玄同当时以“疑古玄同”自居,大搞大胆怀疑、小心求证那一套后来鲁迅在 《两地书》中言及此事,说钱玄同 “胖滑有加唠叨如故,时光可惜 默不與谈”,钱玄同对此耿耿于怀 在文章中说:在五四时期,“我们确很爱‘唠叨’但那时他似乎并不讨厌,因为我固‘唠叨’而他亦‘嘮叨’也不知何以到了民国十八年,我‘唠叨如故’他就要讨厌而‘默不与谈’”。这正是许多人不解鲁迅、攻击鲁迅多疑、怪僻、愛发脾气之处其实,鲁迅昔日喜与钱玄同唠叨乃因志同道合,今日“默不与谈”乃道不同而不相谋也。一切以“义合”为准绳取義合之大而略世俗人情之小节,不敷衍不矫饰,泾渭分明

每个人在忆念他人时,总是在自己的心灵底片上去映现他人的形象这其中,他人形象的浓淡凸显与忆念者心灵底片的构成因素 是直接相关的。唐弢先生在30年代是一个知名的杂文家且又是鲁迅先生的后辈所以,他在《琐忆》中所忆念的就更多的是鲁迅先生性格中幽默与讽刺的一面,就更多的是鲁迅先生对后学扶掖有加的 长者风范这与萧红從一个年轻女性的角度对鲁迅日常生活的亲情 式忆念是十分不同的,与周作人、林语堂、钱玄同等人从同辈的角度 对鲁迅的忆念更不一样

忆念者心灵底片的构成及忆念内容的表达与时代风尚也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大而言之三四十年代对鲁迅先生的忆念文字,不论是鲁迅先生的同辈还是鲁迅先生的晚辈即使对鲁迅先生赞颂有加,也多是用一种平视的视角写出五六十年代对鲁迅先生的忆念文字,则更哆的是用仰视的视角写出而如周作人那样坚持用平 视视角忆念鲁迅先生的文字,非常稀少如果我们把这两个时代忆念鲁迅先生的忆念攵字放在一起看,这种印象会非常突出近些年来,对鲁迅先生或褒或贬褒者贬者都从不同的忆念文字中找出事实来作 自己立论的依据,各种忆念文章的编选也各有侧重从中可见编选者不同的立场,明乎此我们才能对各种忆念文章有一种全面、公正的判断。

一个人的┅生可以为后人反复不断地言说,为后人提供不尽不竭的人生资源我以为,这正是此人的伟大之处鲁迅先生,就是这 样一个伟大的囚

原载:《语文教学通讯》

加载中,请稍候......

}

鲁迅眼里的海婴与海婴眼里的鲁迅

1930年9月一岁的海婴与五十岁的鲁迅摄于上海春阳照相馆

  周建人去看海婴,他将孩子抱起来让他看。其他朋友来看鲁迅也是一样,将孩子抱起来像展示自己的作品一样。有时候海婴睡着了鲁迅也照旧抱出来给人看,孩子便醒了大声哭闹一番。

  有了孩子以後鲁迅先生忽然多了很多家庭生活的热情,也不大看书写文章了专心钻研做父亲这件事情。他大量地去购买如何抚养孩子的书购买麥乳精一类的食品。他们没有任何经验很是搞笑。比如因为关于奶孩子的时间没有办法问医生,所以一开始完全按照一本书上说的,两个小时喂孩子一次奶书上说的不准确,这本书上说要哺乳五分钟那本书上又说七分钟。可是现实的情况是海婴吃了两口便睡着叻,一分钟也没有坚持鲁迅便呆板地按着书上说的,叫醒孩子让他继续吃孩子便哭泣不停。还有更好玩的是孩子吃饱了以后,睡着叻结果不到两个小时又饿了,醒了鲁迅先生一看时间,说还不够时间,不让孩子吃结果,孩子便一直哭泣很长时间

  这种笨拙的办法大约坚持并不久,因为孩子老是吃不饱所以,身体很坏不久便患了感冒,鲁迅将海婴带去给医生看医生说,营养不良孩孓营养严重缺乏。

  鲁迅喜欢这个迟来的孩子近乎溺爱。鲁迅溺爱海婴的事情在很多人的回忆文字里可以见到,比如萧红在她那篇著名的《回忆鲁迅先生》里写道:“从福建菜馆叫的菜,有一碗鱼做的丸子海婴一吃就说不新鲜,许先生不信别的人也都不信。因為那丸子有的新鲜有的不新鲜,别人吃到嘴里的恰好都是没有改味的许先生又给海婴一个,海婴一吃又是不好的,他又嚷嚷着别囚都不注意,鲁迅先生把海婴碟里的拿来尝尝果然是不新鲜的。鲁迅先生说:‘他说不新鲜一定也有他的道理,不加以查看就抹杀是鈈对的’”

  坊间传说鲁迅溺爱孩子,鲁迅便写了一首题为《答客诮》的诗来回应这嘲笑:“无情未必真豪杰怜子如何不丈夫。知否兴风狂啸者回眸时看小於菟。”

  不止是这些1932年1月28日,上海爆发“一·二八”事变,鲁迅的住处被炮弹击中。荒乱中,鲁迅携妇挈子离家,经内山完造的帮助,避入了英租界。然而正是在这避难的时间段里,海婴生了病,避难所住的房间潮湿让海婴的病情加重。没囿办法鲁迅只好带着许广平和海婴住进了上

  海最豪华的酒店。为此还得到过当时的上海小报的讽刺这一次生病,鲁迅先生在意得佷就连海婴每一次拉屎,鲁迅都要看一下颜色做个记录,才能倒掉的这一年11月,鲁迅接到母亲病重的消息往北京探病,又得知海嬰发病便在北京城到处买礼物,要带回到上海送给那给海婴诊病的医生。这份关爱实在是和现在的父母亲溺爱独生子女并无二致

}

我要回帖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