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中山孔子的事迹简写写15字

您所在位置: &
&nbsp&&nbsp&nbsp&&nbsp
孙中山简介100字.doc68页
本文档一共被下载:
次 ,您可全文免费在线阅读后下载本文档。
文档加载中...广告还剩秒
需要金币:200 &&
孙中山简介100字
你可能关注的文档:
··········
··········
孙中山简介100字
孙中山的简介
孙中山 ― ,名孙文,字载之,号逸仙。中国近代民主主义革命的先行者,中华民国和中国国民党创始人,三民主义的倡导者。首举彻底反封建的旗帜,“起共和而终帝制”。1905年成立中国同盟会。1911年辛亥革命后被推举为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1940年,国民政府通令全国,尊称其为“中华民国国父”。日,根据其生前遗愿,将陵墓永久迁葬于南京紫金山中山陵。 革命事迹
1884年 “始有志于革命”
鼓动“勿敬朝廷”,被视为“大逆不道”,与陈少白、尢列、杨鹤龄为“四大寇”
《致郑藻如书》
1894年 《上李鸿章书》
兴中会成立
1895年 香港密谋起义失败,陆皓东等就义
1896年 伦敦蒙难
1898年 拜会康、梁
1899年 两党合作失败
1900年 惠州起义失败
1904年 加入致公会
1905年 同盟会成立
《民报》创刊,提出民族、民权、民生的三民主义
1906年 提出“五权宪法”
1907年 潮州黄冈起义
惠州七女湖起义
钦州、廉州、防城起义
镇南关起义
1908年 钦州、廉州起义
云南河口起义
1910年 广州新军起义
1911年 武昌起义
1912年 1月1日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在南京成立,孙中山被推举为临时大总统
发表《孙大总统对外宣言》
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辞临时大总统职
受任全国铁路督办
1913年 宋教仁被刺
发动二次革命
1914年 成立中华革命党,任总理
1915年 发表《讨袁声明》,发动“护国运动”
1916年 发动护法运动
非常会议选举孙中山为中华民国陆海军大元帅
1917年 被迫辞去大元帅职,
致电列宁和苏维埃政府
列宁复函孙中山,向“中国革命的领袖”致敬,“共同进行斗争”1918年 《建国方略 心理建设》付梓
正在加载中,请稍后...湖南师大附中2016届高三月考(三)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
湖南师大附中2016届高三月考(三)
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
第Ⅰ卷 (阅读题,共70分)
甲 必考题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周易》借助于具体的形象符号 ,启发人们把握事物的抽象意义,崇尚一种观物取象、立象尽意的思维方式。《周易·系辞传》:“夫象,圣人有以见天下之赜,而拟诸其形容,像其物宜,是故谓之象。”卦象是《周易》的骨骼,舍象则无《易》。借助卦象,并通过象的规范化的流动、联结、转换,具象地、直观地反映所思考的客观对象的运动、联系,并借助六十四卦系统模型,推断天地人物之间的变化,这种思想方式渗透到中医和中国古代科技之中。道家庄子主张“得鱼而忘筌”,“得意而忘言”(《庄子·外物》),魏晋玄学家王弼提出“得意在忘象,得象在忘言”(《周易明象》)的命题,表明了中国思维穿透语言,领略语言背后之象,进而穿透形象而领略其背后之意蕴的特点。
中国儒释道三家都主张直觉地把握宇宙人生之根据和全体。儒家的道德直觉、道家的艺术直觉、佛家的宗教直觉,都把主客体当下冥合的高峰体验推到极致。中国哲学认为,对于宇宙本体,不能依靠语言、概念、逻辑推理、认知方法,而只能靠直觉、顿悟加以把握。
道家认为,心灵的虚寂状态最容易引发直觉思维。因此,人们要尽可能地摆脱欲望、烦恼的困扰,保持心境的平和、宁静。而要使直觉思维真实呈现,则离不开默思冥想的“玄览”。老子主张“涤除玄览”。“涤除”即否定、排开杂念,“玄览”即深入静观。这是在高度精神修养的前提下才具备
的一种思维状态。庄子主张“心斋”“坐忘”。“心斋”即保持心境的虚静纯一,以便直接与道契合。“坐忘”即心灵空寂到极点,忘却了自然、社会,甚至忘却了自己的肉身和智慧,物我两忘,浑然冥同大化之境。
儒家孔子的“默而识之”,孟子的“不虑而知”“不学而能”的良知良能,荀子的“虚壹而静”“大清明”,张载的“大其心则能体天下之物”,朱熹的“豁然贯通焉”,“众物之表里精粗无不到,吾心之全体大用无不明”,陆九渊的“吾心”与“宇宙”的冥契,王阳明的“致良知”,都是扬弃知觉思虑,直接用身心体验宇宙终极的实在,达到对道德本体之契合的一种境界或方法。
佛家更是强调一种精神性的自得和内心的体验,彻见心性之本源。禅宗的参究方法是不立文字,教外别传,直心而行,无念为宗,触类是道,即事而真。不执着外物,种种言行纯任心性之自然。禅宗的顿悟成佛,排除语言文字、逻辑思维工具,主体直接契入客体(人生的本性或宇宙的实相),与客体融合为一。这种思维活动的过程与结果是只可意会而不能言传的,有赖于每个人自己体悟,别人只能暗示、启发,而不能替代。
超越逻辑,祛除言诠,止息思维,扫除 概念,排斥分析、推理诸理性思维活动,精神内敛,默然返照,当下消解了主客、能所、内外、物我的界限,浑然与天道合一。这是一种思维状态,即“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当下得到了对于生活和生命,对于自然世界和精神世界之最深邃的本质的一种整体的、综合的洞悉。但这种状态实际上是在多次反复的理性思维的基础上产生的,没有理性思维的铺垫,这种灵感或悟性就不可能出现。
&&&&&&&&&&&&&&&&&&&&&&&&&&&&&&&&&&&&&&&&&&&&&&&&&&&&&&&&&
(选自张岱年、方克立主编《中国文化概论》)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周易》的思维方式是由具象到抽象,其具体的形象符号,有助于人们把握事物的抽象意义。
B.卦象是《周易》的骨骼,舍象则无《周易》,《周易》的思想方式影响了中医和中国古代科技。
C.《周易》体现的中国思维,完全摒弃了语言形式,崇尚一种观物取象、立象尽意的思维方式。
D.庄子“得鱼而忘筌”和王弼“得象在忘言”的观点,强调的是穿透形象进而领略其背后之意蕴。
【答案】B(“完全摒弃了语言形式”有误。)
2.下列理解和分析,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中国哲学认为,要把握宇宙本体,应当以直觉、顿悟为主,以语言、概念、逻辑推理、认知方法为辅。
B.道家代表人物老子主张“涤除玄览”,庄子主张“心斋”“坐忘”,他们提倡排除杂念,保持心灵的虚寂。
C.禅宗参悟修行的过程,直心而行,纯任心性之自然,这是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他人无从启发和替代。
D.儒学大家张载、陆九渊主张抛弃直觉思虑,而 用身心体验宇宙终极的实在,达到身心与道德本体的契合。
【答案】B(A.原文为“不能依靠语言、概念、逻辑推理、认知方法”;C.原文为“别人只能暗示、启发,而不能替代”;D.原文为“扬弃知觉思虑”。)
3.下列诗句与文中“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的思维状态最相近的一项是
A.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工夫。(夏元鼎《绝句》)
B.我有迷魂招不得,雄鸡一声天下白。(李贺《致酒行》)
C.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朱熹《观书有感》)
D.路曼曼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屈原《离骚》)
【答案】A(原诗要表达的意思是在反复理性思维基础上产生顿悟。)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杨业,并州太原人。父信,为汉麟州刺史。业幼倜傥任侠,善骑射,好畋猎,所获倍于人。尝谓其徒曰:“我他日为将用兵,亦犹用鹰犬逐雉兔尔。”弱冠事汉刘崇,为保卫指挥使,以骁勇闻。累迁至建雄军节度使,屡立战功,所向克捷,国人号为“无敌”。
太宗征太原,素闻其名,尝购求之。既而孤垒甚危,业劝其主继元降,以保生聚。继元既降,帝遣中使召见业,大喜,以为右领军卫大将军。师还,授郑州刺史。帝以业老于边事,复迁代州兼三交驻泊兵马都部署,帝密封橐装,赐予甚厚。会契丹入雁门,业领麾下数千骑自西陉而出,由小陉至雁门北口,南向背击之,契丹大败。以功迁云州观察使,仍判郑州、代州。自是契丹望见业旌旗,即引去。主将戍边者多忌之,有潜上谤书斥言其短,帝览之皆不问,封其奏以付业。
时,契丹国母萧氏,与其大臣耶律汉宁、南北皮室及五押惕隐领众十余万,复陷寰州。业谓美等曰:“今辽兵益盛,不可与战。”侁曰:“君侯素号无敌,今见敌逗挠不战,得非有他志乎?”业曰:“业非避死,盖时有未利,徒令杀伤士卒而功不立。今君责业以不死,当为诸公先。”因指陈家谷口曰:“诸君于此张步兵强弩,为左右翼以援,俟业转战至此,即以步兵夹击救之,不然,无遗类矣。”潘美即与王侁领麾下兵阵于谷口。自寅至巳,侁使人登托逻台望之,以为契丹败走,欲争其功,即领兵离谷口。美不能制,乃缘交河西南行二十里。俄闻业败即麾兵却走业力战自午至暮果至谷口望见无人即拊膺大恸。再率帐下士力战,身被数十创,士卒殆尽,业犹手刃数十百人。马重伤不能进,遂为契丹所擒,其子延玉亦没焉。业因太息曰:“上遇我厚,期讨贼捍边以报,而反为奸臣所迫,致王师败绩,何面目求活耶!”乃不食,三日死。
&&&&&&&&&&&&&&&&&&&&&&&&&&&&&&&&&&&&&&&&&&&&&&&&&&&&&&&&&&&&&
(节选自《宋史·杨业传》,有删改)
【参考译文】杨业是并州太原人。父亲杨信,担任后汉麟州刺史。杨业年幼时洒脱不拘,喜欢行侠仗义,善于骑马射箭,喜爱打猎。每次打猎,所得猎物总要比同伴多一倍。杨业曾对他的同伴说:“我以后当将军领兵打仗,也会像(打猎时)用鹰犬去追逐野鸡和兔子一样。”他成年之后,侍奉北汉(皇帝)刘崇,担任保卫指挥使,并凭勇猛矫健而闻名。经过多次提升以后,出任建雄军节度使。在战争中多次立功,所到的地方每战必胜,北汉人都称他为“杨无敌”。
宋太宗亲征太原,平日就听说了杨业的名声,曾经想出重金悬赏求得他。不久,太原城在宋军的包围下已成了一座孤城,形势危在旦夕。杨业劝北汉主刘继元投降,以保全太原城中百姓的生命。刘继元投降后,宋太宗派遣宫中的使者召见杨业,十分高兴,让杨业担任右领军卫大将军。(出征北汉的)大军凯旋后,又授予杨业郑州刺史之职。宋太宗认为杨业在边防事务方面富有经验,又提升他为代州刺史兼任三交驻泊兵马都部署,宋太宗用袋子密封好珠宝玉器,给他极丰厚的赏赐。适逢契丹军队侵入雁门关,杨业率领部下数千骑兵从(代州北面的)西陉寨出发,从小路到雁门关的北口,由北向南从契丹军队的背后攻击契丹,契丹军大败。因立有战功,杨业被升为云州观察使,仍兼管郑州、代州之事。从此,契丹军队一看见杨业的军旗,就立即退兵逃走。戍边的主将大多忌妒杨业,有人悄悄地呈上诽谤的奏书指责他的短处,皇帝看后都不过问,而是把奏书封好交给他。
当时,契丹皇太后萧氏与她的大臣耶律汉宁、南北皮室及五押惕隐一起率领十几万军队重新攻陷寰州。杨业对潘美等人说:“现在辽国军队正处在士气最旺盛的时候,不能同他们交战。”(监军)王侁说:“您一向被人称为‘杨无敌’,现在遇到敌人却曲行避敌,观望着不肯交战,莫非您还有别的意图吗?”杨业说:“我并非贪生怕死,只
因为现在时机对我方不利,白白牺牲士兵而不能立功。(既然)现在您拿不愿牺牲来责备我,那我就当在你们之前先出战。”于是,杨业指着(代州西北的)陈家谷口说:“请各位将军在这里埋伏下步兵和弓箭手,分成左右两翼来支援,等到我转战到这里时,你们就用步兵从左右两边夹击敌军救援我。不然的话,只怕我会全军覆灭,没有遗留下来的族类了!”潘美就与王侁带领部下士兵在陈家谷口排好阵式。从寅时一直守到巳时,王侁派人登上托逻台瞭望前面战场,以为契丹军队被杨业打败逃走,就想与杨业争功,马上带领军队离开陈家谷口。潘美不能阻挡,于是他(带领军队)沿着交河向西南前进了二十里。不久,听到了杨业兵败的消息,潘美立即指挥军队退却。杨业奋力战斗,从中午一直打到傍晚,果然他到达了谷口。望见谷口无救兵,就捶胸大恸。只能接着率部下兵士奋力作战,受伤达几十处,士兵们也几乎全部战死,杨业还亲手斩杀了百十来个敌人。后来因为战马受了重伤,无法前进,于是被契丹军队俘虏。他的儿子杨延玉也在这次战斗中牺牲。杨业于是仰天长叹道:“太宗皇帝待我恩重,我本来指望可以讨伐敌人、保卫边疆来报答皇恩,谁知却反被奸臣逼迫出兵,致使军队遭惨败,我还有什么脸面活下来呢!”于是绝食三天而死。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所向克捷    克:攻克&&&&
B.素闻其名,尝购求之&&&
购:重金征求
C.帝以业老于边事&&&
老:老练&&&&&&&&
D.仍判郑州、代州&&&&&&&&
【答案】A(克:能够。)
5.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俄闻业败/即麾兵却走/业力战自午/至暮果至谷口望/见无人/即拊膺大恸
B.俄闻业败即/麾兵却走/业力战自午/至暮果至谷口/望见无人/即拊膺大恸
C.俄闻业败/即麾兵却走/业力战/自午至暮/果至谷口/望见无人/即拊膺大恸
D.俄闻业败即/麾兵却走/业力战/自午至暮/果至谷口望/见无人/即拊膺大恸
【答案】C(在整体把握句意的基础上断句。)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杨业年幼时,行侠仗义,善于骑射。成年后又以勇猛闻名,在战争中多次立功,所向披靡,被宋朝人称为“杨无敌”。
B.太原城在宋军包围下已成孤城,杨业劝其主刘继元投降,这说明他懂得审时度势,也体现了他对平民百姓的关怀。
C.契丹十余大军攻陷寰州,士气正盛。杨业避其锋芒,未与之交战。后因王侁的诋毁而不顾凶险率先出兵,以明心志。
D.宋军将领不团结是战败的重要原因。王侁欲争功,没有执行原定的作战计划,潘美撤走,致使杨业被擒,绝食而亡。
【答案】A(根据整体文意判断。杨业之前侍奉的是并不是宋太宗,而是刘崇和刘继业,他们据守太原,国号为北汉,后被宋太宗所灭。所以此处的“国人”,指刘崇统治下的北汉“国人”。)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主将戍边者多忌之,有潜上谤书斥言其短,帝览之皆不问,封其奏以付业。
(2)诸君于此张步兵强弩,为左右翼以援,俟业转战至此,即以步兵夹击救之。
【答案】(1)戍边的主将大多忌妒杨业,有人悄悄地呈上诽谤的奏书指责他的短处,皇帝看后都不过问,而是把奏书封好交给他。(译出大意给2分;“主将戍边者”“潜”“斥言”三处,每译对一处给1分)
(2)请各位将军在这里埋伏下步兵和弓箭手,分成左右两翼来支援,等到我转战到这里时,你们就用步兵从左右两边夹击敌军救援我。(译出大意给2分;“张”“强弩”“俟”三处,每译对一处给1分)
(二) 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8~9题。
卜 算子·春情
春透水波明,寒峭花枝瘦。极目烟中百尺楼,人在楼中否?
四和①袅金凫,双陆②思纤手。拟倩东风浣此情,情更浓于酒。
注:①四和:香名,亦称四和香。②双陆:古代一种博戏的名称。
8.赏析词的上片“春透水波明,寒峭花枝瘦”中“透”“瘦”二字的表达效果。(5分)
【答案】“透”,充足之意,点明春光明媚的季节特点,紧扣词题,表现对春天降临的欣喜之情。(2分)“瘦”字运用拟人手法,描绘了早春花枝凌寒挺立、含苞待放的倩姿。瘦弱花枝亦恋人幻影,词人触景生情,兴起对伊人的相思之情。(3分)
9.本词下片是如何表达诗人情感的?请简要分析。(6分)
【答案】下片前两句回忆往事,描写了与恋人相聚的甜蜜生活,表现诗人的相思之情。(3分)后两句借比喻、顶真等修辞手法将词人的感情推向高潮,化景语为情语,设想奇警,表达了对恋人难以排遣的思念之情。(3分)(共6分,每点按手法、内容、情感三方面记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
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杜牧在《阿房宫赋》中,认为秦统治者如能调整治理方法,则可长久延续。他在文中写到“      ,    ”。
(2)李白的《蜀道难》一诗中,“    ,   
”两句描写了水石激荡、山谷轰鸣的惊险场景。
(3)欧阳修的《 醉翁亭记》一文中,描写山中早晚景色的两句是“    ,&
【答案】(1)使秦复爱六国之人 则递三世可至万世而为君&
(2)飞湍瀑流争喧豗 砯崖转石万壑雷&
(3)若夫日出而林霏开 云归而岩穴暝
乙 选考题
请考生在第三、四两大题中选定其中一大题作答。注意:作答时必须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把所选大题题号后的方框涂黑。只能做所选定大题内的小题,不得选做另一道大题内的小题。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大题计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
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晚饭花就是野茉莉。因为是在黄昏时开花,晚饭前后开得最为热闹,故又名晚饭花。
野茉莉,处处有之,极易繁衍。高二三尺,枝叶披纷,肥者可荫五六尺。花如茉莉而长大,其色多种易变。子如豆,深黑有细纹,中有瓤,白色,可作粉,故又名粉豆花。曝干作蔬,与马兰头相类。根大者如拳、黑硬,俚医以治吐血。
&&&&&&&&&&&&&&&&&&&&&&&&&&&&&&&&&&&&&&&&&&&
——吴其浚:《植物名实图考》
李小龙的家在李家巷。
这是一条南北向的巷子,相当宽,可以并排走两辆黄包车。但是不长,巷子里只有几户人家。
西边的北口一家姓陈。这家好像特别的潮湿,门口总飘出一股湿布的气味,人的身上也带着这种气味。 他家有好几棵大石榴,比房檐还高,开花的时候,一院子都是红通通的。结的石榴很大,垂在树枝上,一直到过年下雪时才剪下来。
陈家往南,直到巷子的南口,都是李家的房子。
东边,靠北是一个油坊的堆栈,粉白的照壁上黑漆八个大字:“双窨香油,照庄发客”。
靠南一家姓夏。这家进门就是锅灶,往里是一个不小的院子。这家特别重视过中秋。每年的中秋节,附近的孩子就上他们家去玩,去看院子里还在开着的荷花,几盆大桂花,缸里养的鱼;看他家在院子里摆好了的矮脚的方桌,放了毛豆、芋头、月饼、酒壶,准备一家赏月。
在油坊堆栈和夏家之间,是王玉英的家。
王家人很少,一共三口。王玉英的父亲在县政府当录事,每天一早便提着一个蓝布笔袋,一个铜墨盒去上班。王玉英的弟弟上小学。王玉英整天一个人在家。她老是在她家的门道里做针线。
王玉英家进门有一个狭长的门道。三面是墙:一面是油坊堆栈的墙,一面是夏家的墙,一面是她家房子的山墙
。南墙尽头有一个小房门,里面才是她家的房屋。从外面是看不见她家的房屋的。这是一个长方形的天井,一年四季,照不进太阳。夏天很凉快,上面是高高的蓝天,正面的山墙脚下密密地长了一排晚饭花。王玉英就坐在这个狭长的天井里,坐在晚饭花前面做针线。
李小龙每天放学,都经过王玉英家的门外。他都看见王玉英(他看了陈家的石榴,又看了“双窨香油,照庄发客”,还会看看夏家的花木)。晚饭花开得很旺盛,它们使劲地往外开,发疯一样,喊叫着,把自己开在傍晚的空气里。浓绿的,多得不得
了的绿叶子;殷红的,胭脂一样的,多得不得了的红花;非常热闹,但又很凄清。没有一点声音,在浓绿浓绿的叶子和乱乱纷纷的红花之前,坐着一个王玉英。
这是李小龙的黄昏。要是没有王玉英,黄昏就不成其为黄昏了。
李小龙很喜欢看王玉英,因为王玉英好看。王玉英长得很黑,但是两只眼睛很亮,牙很白。王玉英有一个很好看的身子。
红花、绿叶、黑黑的脸、明亮的眼睛、白的牙,这是李小龙天天看的一张画。
王玉英一边做针线,一边等着她的父亲。她已经焖好饭了,等父亲一进门就好炒菜。
王玉英已经许了人家。她的未婚夫是钱老五。大家都叫他钱老五。不叫他的名字,而叫钱老五,有轻视之意。老人们说他“不学好”。人很聪明,会画两笔画,也能刻刻图章,但做事没有长性。教两天小学,又到报馆里当两天记者。他手头并不宽裕,却打扮得像个阔少爷,穿着细毛料子的衣裳,梳着油光光的分头,还戴了一副金丝眼镜。他交了许多“三朋四友”,风流浪荡,不务正业。都传说他和一个寡妇相好,有时就住在那个寡妇家里,还花寡妇的钱。
这些事也传到了王玉英的耳朵里,连李小龙也都听说了嘛,王玉英还能不知道?不过王玉英倒不怎么难过,她有点半信半疑。而且她相信她嫁过去,他就会改好的。她看见过钱老五,她很喜欢他的人才。
钱老五不跟他的哥哥住。他有一所小房,在臭河边。他成天不在家,门老是锁着。
李小龙知道钱老五在哪里住。他放学每天经过。他有时扒在门缝上往里看:里面有三间房,一个小院子,有几棵树。
王玉英也知道钱老五的住处。她路过时,看看两边没有人,也曾经扒在门缝上往里看过。
有一天,一顶花轿把王玉英抬走了。
从此,这条巷子里就看不见王玉英了。
晚饭花还在开着。
李小龙放学回家,路过臭河边,看见王玉英在钱老五家门前的河边淘米。只看见一个背影。她头上戴着红花。
李小龙觉得王玉英不该出嫁,不该嫁给钱老五。他很气愤。
这世界上再也没有原来的王玉英了。
&&&&&&&&&&&&&&&&&&&&&&&&&&&&&&&&&&&&&&&&&&&&&&&&&&&&&&&&&&&&&&
(选自《汪曾祺短篇小说选》)
(1)下列对这篇小说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A.小说中多处描写王玉英做针线活的情景,意在刻画她善于操持家务、勤劳淳朴、本分能干,同时又逆来顺受的形象。
B.王玉英在出嫁前,曾趁无人时,扒在未婚夫钱老五家的门缝上往里看,这一细节刻画出她对钱老五十分怀疑的心理。
C.这篇小说体现了汪曾祺小说的散文化特点,故事情节十分简单,人物着色清淡,细节处理富有个性,语言淡而隽永。
D.在这篇小说中,作者安排了两条线索,分别叙述了男女主人公的故事,这两条线索看似是平行发展,实则是连在一起的。
E.作者以细描的手法勾勒出钱老五的不务正业、虚荣、朝三暮四等特点,主要目的是为下文写王玉英的悲剧结局埋下伏笔。
【答案】答C给3分,答D给2分,答A给1分,答B、E不给分。(C项分析全面正确,给3分。D项分析正确,给2分。A项“逆来顺受”这个特点牵强。B项分析错误。E项描写手法应为“白描”,且以悲剧结局来形容王玉英有些言过其实。)
(2)解释文中画线句子的含意。(6分)
①要是没有王玉英,黄昏就不成其为黄昏了。(3分)
②这世界上再也没有原来的王玉英了。(3分)
【答案】①在李小龙看来,如果没有王玉英的存在,生活也就不美好了,流露出李小龙对王玉英的默默爱慕之情,也从侧面烘托了王玉英的美好形象。
②在李小龙看来,王玉英嫁给了浪荡子钱老五之后,她曾经恬静美好的形象就不复存在了,流露出他内心的失望、惋惜之情,也暗示了王玉英命运的悲剧性。(每句3分)
(3)在王玉英出场前,作者对王玉英家的狭长门道作了详细介绍,请简要分析这样写的作用。(6分)
【答案】①交代人物所处的环境,表明王玉英是一个平凡、普通人家的姑娘。②渲染了古朴、宁静的氛围,烘托了人物的淳朴、宁静之美。③凸显了狭长、封闭的特点,暗示了王玉英内心世界静水微澜、不为人知,也暗示了社会环境的保守。(每点2分)
(4)小说多次写花,请简要分析这样写对表现人物形象各有什么作用。(8分)
【答案】①开篇对晚饭花的说明交代了开花时间及常见、实用的特点,为表现王玉英的平凡、质朴做铺垫。②描写王玉英家的晚饭花则突出了其恣意开放而又无人欣赏的特点,意在烘托王玉英美丽、朴实、卑微、忧伤的形象。③提到陈家的石榴花、夏家的荷花桂花,是以它们的引人注目和晚饭花的不起眼构成鲜明对比,烘托王玉英的平凡、恬静。④婚后头上的红花,表现了王玉英新嫁娘的身份,体现了她对美好生活的追求。(每点2分)
四、实用类文本阅读(25分)
1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张元济:不可再现的高度
这是中国文化史乃至中国现代史上悲壮的一幕:
冬日上海,阴霾的天空下,“飞灰满天,残纸堕地”。商务印书馆所印书籍、商务印书馆所设立的东方图书馆及涵芬楼之藏书,顷刻间化为灰烬,焚余纸灰飞达十数里外。时人回忆,“空中的纸灰像白蝴蝶一样随风飞舞”。
时间是1932年“一·二八”事变期间,商务印书馆被日机投弹焚毁,东方图书馆遭日本浪人纵火。
纸灰飘到与商务印书馆隔了半个上海的张元济寓所,这位商务的董事长望着长空,不禁潸然泪下。
后来,张元济编纂《涵芬楼烬余书录》,在序中表示,取“烬余”两字,意在“志痛”。
敌人的言行证明了商务印书馆的价值。侵华日军海军陆战队司令盐泽幸一曾经说:“烧毁闸北几条街,一年半年就可恢复。只有把商务印书馆这个中国最重要的文化机关焚毁了,它则永远不能恢复。”
然而,张元济在给胡适的信中明确传递了商务复兴的决心:“商务印书馆诚如来书,未必不可恢复。平地尚可为山,况所覆者尤不止于一篑。设竟从此澌灭,未免太为日本人所轻。”
事实是,创建于1897年的商务印书馆,无论是在遭此劫难之前,还是经过劫后复兴,一直是近代中国最大最重要的出版文化机构。由商务印书馆编译所涵芬楼发展而成的东方图书馆,藏书逾50万册,为当时全国图书馆藏书量之冠,涵芬楼更是藏有大量善本珍籍。商务印书馆在中国现代思想文化史上的地位,更如同现代学术史上的北京大学一般。
张元济和商务印书馆,在某种意义上说,几乎可以画等号。从1902年进入商务起,从编译所所长、经理、监理到董事长,正如叶圣陶所评价的,张元济“把商务看成是他的终生事业”。
张元济与商务创始人之一夏瑞芳约定,“吾辈当以扶助教育为己任”,并曾在诗中写道:“昌明教育生平愿,故向书林努力来”。他的这一抱负,使得商务印书馆成为1949年之前中国最重要的教材出版机构,并且是奠定中国现代教育体系的主要力量之一。
康有为赞誉“译才并世数严林”,而严复的译著(包括《天演论》再版)和林纾翻译的外国小说,大多是在张元济主持下由商务印书馆出版的。
张元济在商务印书馆完成了工程浩大的古籍整理工作,得到民国学术界、出版界的极高推崇。《四部丛刊》《百衲本二十四史》《续古逸丛书》等,都是由他亲自选择版本、整理校勘后付印的。
张元济的人生可谓传奇。他于清光绪十八年(1892年)中进士,点为翰林。1898年,朝中大臣保荐,称康有为、张元济等为“维新救时之才”,光绪帝遂在颐和园召见了二人。
1949年9月,毛泽东邀张元济同游天坛。当晚,他对儿子张树年说:“我活到耄耋之年,见过光绪,见过袁世凯,见过孙中山,见过蒋介石,今天又见了毛泽东。”
由于被认定是“大老板”,张元济在1927年曾被一伙绑匪劫持了整整6天。6天中,他陆续作了10首绝句,脱险后编定为《盗窟十诗》,分送友朋。其中写到“邻家笑语”“池塘鸭子”,自认为是在“领略天趣”。
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商务印书馆老编辑、对馆史素有研究的陈应年慨叹:“今天中国的出版界,没有一家能跟当年的商务相比!”
一位对中国出版史研究颇深的学者,参观建在海盐的张元济图书馆后留言:“张元济不可追。”
①商务印书馆创办时只是一个以印刷业务为主的小作坊……在张元济手中,商务印书馆迅速地发展成为当时中国最大的出版企业。(《传统与现代的交汇——论张元济时期商务印书馆的出版理念与中国近代文化转向》)
②涵芬楼就是张元济专门为收藏古籍善本所建的地方,涵芬楼所藏古籍善本都是张元济一本一本地收来的……张元济在涵芬楼的基础上建成了著名的东方图书馆,向公众开放。(吴永贵《张元济,在出版中安身立命》)
③张元济在自己给商务馆确定的“在商言商”的道路上,执著地走了整整半个世纪。作为舵手,他小心翼翼地驾驶商务馆这条船绕开政治漩涡。(《民国时执掌商务印书馆的张元济》)
④张元济是在一个动荡的时代里,辑校整理古书,钩沉、整理进而维系着中华文化的命脉……但商务毕竟是企业,搜集、编校古籍毕竟需要巨大的成本,所以张元济的做法难免遭人反对。有股东指责张元济收购古籍是“徇一人之嗜好”。文弱儒雅的张元济拍案而起:“此事决不使公司于营业上有损!”……《四部丛刊》初编出版以后,光这套书就赚了100多万。经营上的成功,为他后来能够持续地做这件事情,提供了很大的保障。(辉文《中国出版第一人》)
⑤张元济的编辑宗旨是坚定的,即普及教育、开启民智,但作为一个实业家,他也并不讳谈“利”字。(李艳《张元济的编辑思想》)
(1)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A.张元济一生见过中国五个“第一号人物”,其地位和声望使商务印书馆在政权更迭的年代里能够很好地生存。
B.在张元济的主持下,商务印书馆出版了大量的严复翻译的著作和林纾翻译的外国小说,对此康有为大加赞誉。
C.张元济志在“昌明教育”,使商务印书馆成为了中国最重要的教材出版机构和奠定新中国现代教育体系的中坚力量。
D.张元济所写的《盗窟十诗》中“邻家笑语”“池塘鸭子”等诗句,表现了他被绑架时身历险境而不畏惧的镇定自若。
E.张元济以出版推动教育,续写中华民族的文明。嗜书、寻书、藏书、编书、出书,写就了他“不可追”的一生。
【答案】答E给3分,答D给2分,答A给1分,答B、C不给分。(E项分析全面准确,得3分。D项分析正确,得2分。A项“其地位和声望使商务印书馆在政权更迭的年代里能够很好地生存”的说法欠严谨,得1分。B项说法错误,康有为大加赞誉的是严复和林纾,而不是商务印书馆出版了这二人的书。C项说法错误,原文有“1949年之前”的时间限定。)
(2)文章为什么着力描写商务印书馆被日本投弹焚毁的悲壮一幕?(6分)
【答案】①引出下文对张元济潸然泪下的场景的描写,表现了他对商务印书馆化为灰烬的痛心。②渲染了一种悲壮氛围,体现了张元济复兴商务印书馆的难度、决心和贡献之大。③表现日军焚毁商务印书馆的险恶用心,突出该馆在中国文化教育界的重要地位。(每点2分)
(3)文中说“张元济和商务印书馆,在某种意义上说,几乎可以画等号”,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张元济对商务印书馆的贡献。(6分)
【答案】①使商务印书馆由一个印刷为主的小作坊成为解放前中国最重要的教材出版机构,为奠定中国现代教育体系作出了贡献。
②建立涵芬楼,搜罗旧书,经过20年谋划,收藏的古籍善本在全国首屈一指;在此基础上还建成了向公众开放的东方图书馆。
③整理古籍,由他亲自选择版本、整理校勘后付印的《四部丛刊》《百衲本二十四史》等,得到了民国学术界、出版界的极高推崇。
④引进西学,严复的译著和林纾翻译的外国小说,大多是在张元济主持下由商务印书馆出版的。
⑤张元济的经营理念和谨慎操持使商务印书馆在半个世纪的风雨中得以生存发展。(答对1
点得1分,2点得2分,3点得4分,4点得6分)
(4)张元济在经营商务印书馆时是如何处理“义”与“利”的关系的?这种做法有何现实意义?请结合材料探究。(8分)
【答案】张元济主持商务印书馆,其经营理念为“文化本位”和“在商言商”,做到了“义”与“利”相结合。他秉持普及教育、开启民智、传承文化之思想,以出版为阵地,引进西学,整理古籍,为近现代中国的思想文化和教育事业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同时也不讳谈“利”字,使商务印书馆的发展得到了经济上的保障,成为解放前中国最大的出版企业。(4分)
这种做法仍有很大的现实意义,出版社要“义”字当头,要有文化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事实上,真正的好书还是有市场需求的。企业考虑赢利很正常,因为“利”能保障其正常运转和发展。但不应只考虑“利”,不能唯利是图,而应义利兼顾,将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相结合,这样企业才能健康发展,社会也会更加美好。(4分)
第Ⅱ卷 (
表达题,共80分)
五、语言文字运用(20分)
1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
A.2014年的夏天,全球拉响了埃博拉警报。埃博拉是一种能致命的病毒。其实,在生命体漫长的进化过程中,病毒始终如影随形。
B.在学习最新文件的过程中,大家认识到:只有领导干部以身作则,严于律己,为政清廉,才能上行下效,使整个社会风气好转。
C.吴良镛先生是中国建筑学与城市规划学的领军人物,他视城市为生命的有机体,倡导通过“新陈代谢”延续城市的文脉和精神。
D.与传统贿赂案件相比,以“借”为名的贿赂犯罪形式更具隐蔽性,如果有一天东窗事发,贪官们就以“借”的名义为自己遮掩。
【答案】B(上行下效:上面或上辈的人怎么做,下面或下辈的人就学着怎么做。多指不好的事。)
1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A.现在,一些地方和单位选拔任用干部时偏离政策标准,唯票数、唯GDP、唯年龄取人,从而导致识人不准、用人不公的重要原因。
B.广东省加大办案力度,“老虎”“苍蝇”一起打,以“零容忍”态度,一批涉嫌违纪违法的党员干部被查处,遏制了腐败蔓延势头。
C.昨日沪深A股暴跌,有人认为是“股灾”,有人戏之为“人为造成的‘踩踏’”,也有人认为是“有预谋的打压”,股民抱怨之声不断。
D.生活在文化日益繁荣的深圳的诗人,从事白领、打工者、保安等各种职业,他们的诗歌常在公开发行的期刊和微信公众平台推出。
【答案】C(A项成分赘余,去掉“的重要原因”;B项结构混乱,将“一批涉嫌违纪违法的党员干部被查处”改为“查处一批涉嫌违纪违法的党员干部”;D项不合逻辑,搭配不当,“白领、打工者、保安”并列不当,白领、打工者不是职业。)
15.下列选项中的诗句填入李商隐的《无题》一诗画横线处,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飒飒东风细雨来,芙蓉塘外有轻雷。       ,玉虎牵丝汲井回。
  贾氏窥帘韩掾少,宓妃留枕魏王才。春心莫共花争发,一寸相思一寸灰!
A.曾有金樽开兔苑&&B.金蟾啮锁烧香入
C.金蟾飞出顾兔腹&&D.露书誓剪金床兔
【答案】B(根据内容、格律确定。)
16.请根据下面语段的内容,在结尾处的横线上补写出相应的文字,使句意完整。不超过40个字。(5分)
  吐槽相当于“抬杠”“揭老底”“拆台”等,现在社会上对吐槽
一词的理解不尽一致,还存在着滥用误用的情况。下面是“吐槽”的一些特点:
(1)绝大部分吐槽都是针对被吐槽者离谱的言行而产生的,没有离谱就没有槽点,而吐槽的内容也必须公正客观。比如有人说“果然还是宅在家里一辈子舒服啊”,某网友就会吐槽,“会那样想的只有你吧”。这类吐槽体现了普遍的价值观。
(2)吐槽是对他人的言论或行为的回应,对话中第一个发言的不叫吐槽,称不上对话的更不是。
(3)吐槽的语言不能艰深晦涩,应该浅显易懂,否则别人就会接着吐槽,“你这谁能听得懂啊?”吐槽一般也就一句话,不会太长。
(4)吐槽的目的,是指出对方话语或行为的离谱之处加以揶揄或发表感慨,任何包含指责与愤怒的攻击性言论都不算是吐槽,吐槽不存在恶意。
  总之,真正意义上的吐槽应是 &&&&&&&&&&&&&&&&&&&&&&&&&&&&&&
【答案】用浅显易懂的语言客观公正地回应被吐槽人离谱的言行,以达到揶揄或感慨目的的言论
17.请根据下面的示例,在所提供的事物中选择一种,从不同的角度写出自己的看法。(6分)
事物:气球
角度一:你的信念,是不断丰富自己的人生。
角度二:吹得越大,越接近毁灭的边缘。
备选的事物:风筝、仙人掌、竹子、筷子
事物:        
角度一:                
角度二:                
  17.答案示例:
你的志向,是勇敢飞向高远的蓝天。
飞得再高,命运也被别人掌握。
六、写作(60分)
18.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在汶川大地震中,年仅15岁的雷楚年勇救7名同学,当地电视台报道他的英勇事迹,央视新闻频道为他做了一期《少年雷楚年》的专题节目,成都一所重点中学免费录取他。他还入选了全国英模报告团,是代表团中年龄最小的一位,并成为2008年北京奥运会火炬手。但雷楚年在荣耀和光环面前,最终迷失了自己。他逃课,谈恋爱,参与赌博,外出游玩,住五星酒店,租豪华车开。2015年9月8日,雷楚年因犯诈骗罪、伪造国家机关印章罪,被判处有期徒刑十二年。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诸葛亮的事迹简写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