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民党蒋介石去台湾前蒋介石的秘书长是谁

没有跟随蒋介石去台湾的大师,**期间一个不剩!图为日第一届国民大会第二次会议,选举蒋介石为第二任总统,胡适与锺莫德惠(左一)国大秘书长洪兰友(右一)代表国民大会致送总统当选赠书1948年底,国民党输掉大陆已成定局,只好布局退守台湾国民政府发出训令:科学教育界能搬迁的人财物尽量搬迁,先以台湾大学为基础,而后慢慢站稳脚跟,以达求生存图发展的目的在蒋介石的直接领导下,时任国民政府教育部长朱家骅和傅斯年杭立武蒋经国陈雪屏等要人于南京紧急磋商谋划了平津学术教育界知名人士抢救计划细节办法,并拟定了抢救人员名单抢救大陆学人计划抢救大陆学人计划由蒋介石手谕指令傅斯年与朱家骅负责制定,并在具体执行和实施上由傅斯年陈雪屏与蒋经国三人组成小组,负责具体抢救事宜的研究谋划和具体操作与此同时,蒋介石亲自指派的飞机也冒着炮火飞抵北平,停留在北平南苑机场等待被抢救者登机南飞按照蒋介石的指令,此计划中以下学人是要必须抢救出来经南京送赴台湾的:一是大陆各大专院校的负责首长;二是原中央研究院院士;三是因政治原因必须限令离开大陆的高级知识分子;四是在国内外学术上有杰出贡献者,等等于是,一份经傅斯年陈雪屏和蒋经国三人共同商议拟定的抢救的名单很快出炉了,名单上几乎全是清一色当时国内卓有成就的杰出知识分子图为北大校长胡适与蒋介石争抢胡适由于胡适在中国政学两界影响巨大,**方面也加紧了对他的统战工作早些时候已弃教职出走清华园,秘密潜入解放区等待出任**高官的吴晗,指派嫡系找到胡适密谈,劝他留在北大,不要跟着国民党胡适回答:不要相信**的那一套!并让来使告诉吴晗三句话:在苏俄,有面包没有自由;在美国,又有面包又有自由;他们来了,没有面包也没有自由共高层没有放弃,改为直接向胡适喊话据时任北大教授兼东方文学系主任季羡林回忆,我到校长办公室找胡适,商谈什么问题忽然撞进来一个人我现在忘记是谁了,告诉胡适说解放区的广播电台昨夜里专门给胡适的一段广播,劝他不要跟着蒋介石集团逃跑,将来让他当北京大学校长兼北京图书馆馆长我们在座的人听了这个消息,都非常感兴趣,都想看一看胡适怎样反应只见他听了以后,既不激动,也不愉快,而是异常平静,只微笑着说了一句:他们要我吗?短短的五个字道出了他的心声看样子他已经胸有成竹,要跟着国民党逃跑日,蒋介石两次亲自打电报催促胡适飞南京,并派专机迎接胡适临行前,派人劝好友辅仁大学校长与陈寅恪齐名的史学大师陈垣同机飞南京,陈垣不从不但陈垣不从,胡适的小儿子胡思杜也表示暂留在亲戚家,不随父母南行这一拒绝让胡适夫妇大为吃惊1941年,胡思杜投奔在美国当大使的父亲胡适进入美国学校读书,1948年回国,成为北图的一名职员据胡适办公室不挂名的秘书邓广铭回忆说:当时胡思杜不愿意随胡适南飞,他刚从美国回北平不久,对国内这几年的情况不熟悉他说:我又没有做什么有害**的什么事,他们不会把我怎么样因事涉紧急,胡适无法也无力在短时间内做通儿子的思想工作,只好随其自便了(此节内容摘自南渡北归一书)抢救大陆学人计划结局被誉为南开大学之父的张伯苓没有被忘记1949年11月底重庆易手前几天,蒋介石父子接连三次劝在重庆的张去台湾或美国,费用不用操心张以衰老多病,不利远道飞航表示谢绝实际上是周恩来早就托人传来话,要他不要走张伯苓是周恩来的恩师1950年5月,在周恩来的安排下,张伯苓夫妇搭乘飞机由重庆到北京在北平的大多数卓有成就的杰出知识分子人各有志,许多人不准备去南京跟蒋介石赴台,而是愿意留在大陆日,抢救大陆学人的飞机在北平南苑机场等候了两天时间,才有胡适陈寅恪毛子水钱思亮英千里张佛泉等少数著名教授登机,大部分机舱座位都被空闲着12月21日,第二批被抢救的学人也只有清华大学校长梅贻琦以及李书华袁同礼杨武之等20几位教授到达南京后的梅贻琦,当着蒋介石的面似乎该为不能多载几人前来南京而表示惋惜蒋介石为抢救学人费尽心机据资料统计,因此,在国民政府1948年3月选出的包括郭沫若在内的81名院士中,有59位选择留下来,只有22位选择了南去,其中10人去了台湾,其余远走美欧等国,令蒋介石大失所望比如,北大文学院长汤用彤就被列为抢救名单,但他没有选择离开,胡适离开后曾写信劝其南下,并派人送来两张机票,汤用彤依然不为所动辅仁大学校长陈垣决心留下来,胡适邀他同机飞走时被他断然拒绝在致胡适的公开信中,陈垣天真地认为:在北平解放的前夕,南京政府三番两次地用飞机来接,我想虽然你和陈寅恪先生已经走了,但青年的学生们却用行动告诉了我,他们在等待光明,他们在迎接新的社会,我知道新力量已经成长据中国科学院估算,当时散居海外的中国科学家大约有5000余人,到1956年底有2000余名科学家陆续返回大陆,但后来的遭遇大概是他们没有预料到的大陆学人对新政府抱幻想的原因当时中国绝大多数知识分子之所以选择留在大陆,以及后来大批留学欧美的科学家放弃舒适环境和优厚待遇,毅然回国,其原因很多这些优秀的中华儿女都满怀着对这片苦难深重的土地无法自拔地爱,都怀抱着对国计民生地殷切关怀,或是深深眷恋着这片土地,或是对国民党统治感到失望等但是,促成他们留守大陆或是回国的一个很大的原因,就是他们对**印象颇好,对**的统治抱有希望和幻想,那么,这种希望和幻想是从哪里来的呢?1947年1月,国共双方在前线打得正欢,新华日报却在国统区庆祝了创刊9周年,也无人阻拦,郭沫若张澜沈钧儒黄炎培陶行知许广平陈铭枢等等所谓民主人士纷纷写贺信贺词,说它是人民号角,民主喉舌新华日报,1939年创刊,**中央的机关报,自创刊后一直在国民党统治区公开发行针对允许其自由办报的国民党政府,该报采取愤怒控诉,彻底否定,置之死地的态度,坚持不懈地骂了近十年,公开号召工人和农民一起推翻国民党,甚至公开号召国民党军队站出来对政府反戈一击留守大陆学人的结局那么那些留在大陆的学人们,等待他们最后的结局是什么呢?限于文章篇幅,这里只摘录部分留在大陆知识分子的结局&一代大师陈寅恪:他学贯中西,通晓十余种语言,甚至包括梵文西夏文和突厥文,被称为中国最博学之人;**开始后,他家被大字报覆盖,远望如白色棺材;红卫兵还把几个高音喇叭放于其床头,使双目失明且患心脏病的他彻底崩溃去世前一天下午,气脉已竭的他还要口头交代,他说我如在死囚牢中,留下了涕泣对牛衣的诗句曾昭抡:曾国藩侄重孙,与妻子俞大絪,都是民国知名学者,1949年两人滞留于香港,蒋介石欲抢救二人去台湾,两人断然拒绝,归来报国**时红卫兵将俞大絪教授上衣剥除,用皮带死命抽打,俞教授悲愤难抑,是夜仰药自尽4个月后曾昭抡也被含冤折磨死,兴盛百年的曾氏传承,至此香断胡适一家,右为胡思杜胡思杜:胡适幼子北京沦陷前夕,蒋介石派专机接胡适,胡思杜不愿随行,说:我又没有做什么有害他们的事,他们不会把我怎么样1950年,胡思杜发表对我的父亲胡适的批判,骂胡适是帝国主义走狗及人民公敌1957年,胡思杜被划为右派,畏罪上吊自杀胡适直到1962年病逝也不知其子已先他而去大师吴宓:1966年**中,吴宓被打成牛鬼蛇神和反动学术权威被关进牛棚,成为重点批斗对象,戴白纸高帽游街示众,接受造反派的打骂与侮辱其间,大量日记文稿藏书遭到洗劫在一次批判大会上,已经72岁的他被勒令下跪,跪了两个多小时批斗会结束后,有人偷偷问他身体可吃得消,他说跪着比站着好些到批林批孔时,吴宓不肯批判孔子,说没有孔子,中国仍在混沌之中,并说宁愿杀头也不批孔,被打成现行反革命陈梦家:新月派诗人,后专心于史学,古文字学家考古学家,曾任教于西南联大芝加哥大学清华大学1951年经历思想改造运动,遭猛烈抨击,1957年被划为右派,是史学界五大右派之一,妻子被批判至精神分裂**初遭残酷批斗,他说:我不能再让别人把我当猴子耍了,日自缢,年仅55岁巫宁坤教授曾回忆,1951年,燕京大学被撤前不久的一天,校园里的大喇叭广播突然通知,要求全体师生参加集体工间操,陈梦家淡淡说:这是1984来了这么快刘盼遂:北师大中文系教授,著名古典文学专家古典文献学家语言学家1925年,清华国学研究院第一届招生,以一甲名次考入,师从王国维梁启超陈寅恪1928年毕业后执教于北京女师清华大学燕京辅仁大学46年起任北师大教授1966年8月被红卫兵打死王荣瑸:潜艇专家船舶工程专家,第一代潜艇研发核心,曾在英德美三国学习,1949年积极参加反搬运反疏散反破坏斗争,留住了许多本想前往台湾的技术人员,1969年被打为走资派反动学术权威美苏双重特务,关入牛棚,遭残酷批斗和抄家1938年冒生命危险从德国带回国的潜艇资料底片也被抄走遗失漫画大师丰子恺:日,含冤去世他在**中被诬为反动学术权威反革命黑画家,遭严重迫害如昨日豆花棚下过,忽然迎面好风吹一画,被认为是欢迎蒋反攻大陆好风者,好消息也炮弹作花瓶,人世无战争本倡导和平,结果被认为是迎合日本帝国主义和国民党反动派的需要萧光琰:化学家建国后最早从事石油化学研究的科学家他1920年就移居美国,读了博士并工作1949年,他花几千美元购买翻印器材,花一年时间搜集翻印和整理他认为祖国需要的资料,然后几经波折回到国内,在**中被关押,遭遇日以即夜的残酷殴打和侮辱,后自杀身亡三天后,其妻子和15岁的女儿自杀董铁宝:力学家计算数学家,中国计算机研制和断裂力学研究的先驱之一抗日时曾冒着日军轰炸参加抢修滇缅公路桥梁,1945年赴美获博士学位,后参与第一代电子计算机eniac的设计编程1956年放弃一切,绕道欧洲,花费三个月辗转回国,任教北大,在1968年清阶运动中被指控为特务,隔离审查,上吊身亡周寿宪:1951年26岁时在美国获博士学位,并留美从事研究工作,1955年冲破阻挠回国,任职于清华,参与筹建计算机专业,是中国计算机科学的创建人之一**中被送到江西鲤鱼洲清华五七干校,被长期摧残后患上精神病,但军宣队员说他是装的,常拳打脚踢谩骂侮辱,后因病情严重送回北京,1976年跳楼自杀虞光裕:中国航空科学元勋,曾在美国和英国飞机工厂从事设计工作1949年拒绝赴台,辗转香港和南朝鲜,历时三个月艰难回国1956年成功主持研制中国第一台喷气发动机,并主持建设中国第一个航空发动机试验基地**遭迫害,在车间劳改,拆卸旧锅炉时被跌落的通风管道砸死钱晋:1944年毕业于北大,领导研制成功多种高级炸药塑料粘结炸药,为两弹一星的研制作出巨大贡献**时被打为反革命,被逼交代子虚乌有的国民党西北派遣军问题当时有两个口号:会英文的就是美国特务,会俄文的就是苏联特务,钱晋拒不承认自己是特务,结果被活活打死詹安泰:古典文学家,书法家,词学造诣最深,有南詹北夏,一代词宗称誉,任教于中大1957年被打为右派,**遭批斗,多年文稿被烧毁,其子曾每天偷藏几张手稿带出去埋在地下,保住少数心血1967年4月淋巴癌复发,医院不肯医治,凄凉离世,家人随后被中大赶至集体宿舍居住,其两室藏书后被贱卖董坚毅:哈佛大学博士,52年回国,55年支援大西北57年被定为右派送夹边沟劳教60年饥荒袭来,董亦不能幸免其妻顾晓颖(也为留美生)来探视,待寻得其遗体时,周身皮肉已被割食一空,仅剩头颅挂在骨架之上夹边沟劳教人员2800多人,饿死2100多人,死难者掩埋草率,累累白骨外露绵延两公里来源:今闻解读(ID:jinwen365)该作者最新发布网友推荐的文章最新发布的文章@蒋介石去台湾前只当了几个月总统_历史频道_新浪网
蒋介石去台湾前只当了几个月总统
  现在许多影视作品,不管什么时间,都称蒋介石为“蒋总统”,这可不对,因为蒋介石离开大陆前就当过几个月“总统”。
  辛亥革命推翻帝制,中国开始出现了“总统”,但当时的名称不是“总统”,而是“非常大总统”、“大总统”、“代理大总统”、“摄行大总统”,你方唱罢我登场,走马灯一样让人眼花缭乱。这里咱也不管了。咱单说说蒋介石这位“总统”。
  袁世凯死后,军阀割据,南方各省逐渐脱离北洋政府。1925年孙中山不幸在北京逝世。为了统一全中国,中国国民党于日在广州成立了国民政府,国民政府采取委员制,以汪精卫为主席。1926年11月,国民政府北迁武汉,史称“武汉国民政府”。
  1927年4月,蒋介石在南京成立国民政府。南京国民政府采取委员制,蒋介石、胡汉民、张静江、吴稚晖等12人为政府委员,胡汉民为政府主席,蒋介石为国民革命军总司令。
  日至7日,中国国民党二届四中全会在南京召开,通过了改组国民政府等议案,会议推谭延]为国民政府主席,蒋介石为军事委员会主席兼国民革命军总司令。同年10月,南京国民政府公布《中华民国国民政府组织法》,规定国民政府总揽中华民国之治权,政府设主席1人,委员10至12人,国民政府主席兼任陆海空军总司令。蒋介石成为国民政府主席兼陆海空军总司令。1937年抗日战争开始,国民政府于1938年迁都重庆,是为重庆国民政府。抗日战争结束后,重庆国民政府还都南京。
  日,国民党军队占领张家口。蒋介石被表面的胜利冲昏头脑,于日下令召开由国民党一党包办的“国民大会”。中国共产党坚决反对这次大会。12月25日“国民大会”闭幕,通过了《中华民国宪法》。
  日至5月1日,蒋介石在南京召开“行宪国大”,选举总统、副总统,4月19日,国民大会正式举行总统选举。蒋介石终于如愿以偿地当上了总统。
  这时候,解放军节节胜利,国统区民主运动高涨,反蒋呼声日高。日,白崇禧通电提出要求蒋介石下野,紧接着,李宗仁等又提出要蒋介石下野,河南、湖南、湖北、广西四省相继通电响应。内外交困的蒋介石人人喊打。蒋介石无计可施,只得于日,宣布下野,由李宗仁任代总统。当日,蒋介石乘飞机到杭州,次日到溪口。
  日,解放军占领南京,11月,李宗仁因不堪当蒋介石的傀儡,也从南宁飞往香港,接着从香港“赴美就医”。蒋介石于日到了台湾。
  1924年1月,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决定建立陆军军官学校,训练革命军队,孙中山任命蒋介石为军校校长兼粤军总司令部参谋长。以后,许多黄埔生称蒋介石为“校长”。
  日,行政院院长汪精卫在洛阳主持召开了国民党四届二中全会,推举蒋介石为军事委员会委员长兼军事参谋部参谋长,直到抗日战争结束。这段时间多称“蒋委员长”。
  1938年3月以后,蒋介石一直任国民党总裁,故又称他“总裁”。
  蒋介石的“总统”、“校长”、“委员长”、“总裁”,时间不同,对象身份不同,使用时不可乱来。
(责编:menghan)
文章关键词:
&&|&&&&|&&&&|&&
您可通过新浪首页顶部 “”, 查看所有收藏过的文章。
请用微博账号,推荐效果更好!
二十三多年过去了,我再也没去王老师的琴房上过一堂声乐课。我必须承认,我并没有学过声...
每个领导心中都有个阅兵梦。一朝权在手,便把兵来阅。其实,山寨阅兵式的参与者多数也并...
习近平在纪念孔子诞辰国际学术研讨会上发表讲话。张群(国民党第三至六届中央执行委员)_百度百科
?国民党第三至六届中央执行委员
(国民党第三至六届中央执行委员)
张群(-),字岳军,华阳县(今属天府新区)人,元老。早年就读保定陆军速成学堂,1908年赴日本,就读振武学堂,与为同学,其后曾参与、二次革命、护法运动等。1927年起先后任国民政府兵工署长,长,主席,国民政府外交部长(7.3);之后历任秘书长,行政院副院长(9.12),四川省政府主席等职。抗战胜利后作为国民党方面三个代表之一参与国共谈判。1947年4月到1948年5月任行政院长,后任重庆绥靖公署主任,西南军政长官,行政院政务委员。日病逝台北。
张群人物生平
日(清光绪十五年四月初十)生於四川省华阳县。早年就读保定全国陆军速成学堂。
1908年赴日本,就读振武学堂,与为同学,同年加入同盟会, 其后曾参与辛亥革命、二次革命、护法运动等。
1911年返国参加光复上海之战。沪军都督府成立,任军务处军械科长。后任蒋介石组织的第二十三师参谋。
1913年参加反袁战斗,失败,走日本。
1915年回国,任浙江省督署参谋。
1917年任孙中山大元帅府参军。
1924年参加,任河南省警务处处长兼开封市警察厅厅长。
1926年任国民革命军总司令部总参议兼军事委员会委员。
1927年起先后任:国民政府兵工署长,校长(1929),上海特别市市长(),上海市市长(1930-
1932),湖北省政府主席,国民政府外交部长(1935年12月-1937年3月);险被阴谋刺杀。之后历任国民党中央政治会议秘书长 ,行政院副院长(1938年1月-1939年12月),国防最高委员会秘书长等职位。
1940年至1945年任成都行辕主任兼四川省政府主席。
抗战胜利后作为国民党方面三个代表之一参与国共谈判。
1947年4月到1948年5月曾任。
1948年5月转任总统府资政,同年当选第一届国大代表。
1949年2月任重庆绥靖公署主任,后任西南军政长官。同年底从香港去台湾,任国民党革命实践研究院主任。
日,与陈立夫、同来溪口与蒋介石“度岁”[1]
4月5日,张群再到溪口。[1]
4月7日,蒋介石同张群商谈,“准备对李宗仁坦直以利害”[1]
。后任军政长官,行政院政务委员。12月8日晚,张群“自昆明飞返成都”[1]
。12月9日上午,复与余程万、李弥、龙泽汇等飞往昆明。“飞机在昆明被扣”[1]
12月12日,张群由昆明脱险抵达香港。[1]
12月16日到台湾,蒋于正午约谈,“聆取其在昆明被扣之详情”[1]
1950年任国民党中央改造委员会委员。
1951年兼任台湾当局“设计委员会”委员。
1954年5月至1972年5月任台湾当局“总统府秘书长”。生性奇俭,曾有意与蒋介石竞选总统,为蒋所劝退。
1957年兼任台湾当局“国防会议”秘书长。
1972年后长期担任台湾当局所谓“总统府资政”。
1989年退休,是国民党第三至六届中央执行委员、第七至十三届中央评议委员及主席团主席。
日因病逝台北,寿101岁。著有《中日关系密录》、《谈修养》等。[2]
张群人物轶事
1911年10月,武昌起义爆发。在日本各见习营的中国士官生纷纷离开日本回国。张群与偷渡回上海,立即参加了领导的上海起义。起义成功后,于11月4日组成了都督府,陈其美被推举为都督,为参谋长,张群任军务处军械科长。后张群在黄郛任师长的第二十三师任团参谋,团长为蒋介石。
张群与周总理握手
1912年春,张群升任营长。这一时期,张群与蒋介石、黄郛关系甚密,并结拜为兄弟。
1912年10月,张群在上海与马育英结婚。马与张群同岁,江苏昆山人,毕业于。两人生有二子二女,长女幼时夭折,存二子一女,长子名继正,次子名继忠,次女名亚兰。
后,张群与蒋介石、等人希望到国外去留学,继续读书深造。在北京政府稽勋局局长的支持下,张群在婚后不久携夫人北上天津,准备由陆路前往英国。但是,此时国内的局势发生了变化,国民党在1912年12月至1913年初举行的第一次国会选举中大获全胜,这对构成了极大的威胁。为了打压国民党,袁世凯派出杀手南下,准备刺杀国民党要人。在天津的黄郛得知这一情况,担心在上海的陈其美的安全,遂遣张群于3月初由天津前往上海报告。之后,张群转往南京,准备搭乘返回天津时,听到国民党代理理事长于3月20日在上海车站遇刺的消息。
宋教仁遇刺身亡,使国内舆论大哗。孙中山由日本返国,认为“非去袁不可”,力主兴师讨袁。“”于7月发动。张群在陈其美催促下,放弃去英国的计划返回上海,参加“二次革命”,任上海讨副团长
(总司令是陈其美,团长是蒋介石)。不久,“二次革命”失败,袁世凯大肆搜捕国民党人,张群携夫人和其他国民党人亡命日本。这时,恰巧日本政府宣布保留辛亥年在日本联队的士官生的学籍,张群于1914年再度入日本士官学校读书,翌年毕业。因为国内袁世凯正阴谋,回国不大可能,加上日本提出对华二十一条的无理要求,迫使接受,使中国人在日本生活有不安全感,所以张群应友人之邀,到南洋荷属东印度(今印尼)的爪哇,在首府(Batavia,印尼独立后改名为Jakarta)的中华学校教书,暂避风头。
1915年12月,袁世凯推翻,复辟帝制,宣布中华民国为,年号“”,改民国五年为“洪宪”元年。孙中山等奋起反袁,发动。12月25日,、等在云南起义讨袁。张群此时响应护国运动,从爪哇回国,投身反袁,曾任国民党浙军参谋官。
1917年,任国务总理,通过“”等善后大借款,大肆出卖主权,遭到国人谴责。张群积极参与反对段祺瑞借款的活动。他代表上海的两家报社《》和《》,参加上海新闻记者访日团到日本,进行反对借款的活动。张群凭借曾在日本军校读过书、与日本军方人士有过接触的条件,与当时的日本参谋部次官、中将进行了交谈。张群问田中,日本为什么要帮助段祺瑞?田中回答说,北京政府是中国的中央政府,而段祺瑞是中央政府的总理,因为“中日亲善”,段当前没有钱,没有力量,而中国要参加欧战,必须增强实力,所以要支持他,借款给他。张群对此不以为然,他说:你们这不是看错人吗!中国和日本不一样。中国军阀的派系多,互相混战,如果这一派的势力增强了,使他有了凭借,正足以挑起他的野心,引起更多的内战,使中国内战不休,更贫更弱,这哪里算是帮助中国呢?张群与田中的谈话不欢而散。西原借款最终签订。张群回国后在《中华新报》上发表文章《中日亲善的疑云》,批评日本的对华政策。[3]
张群新政首脑
张群与岸信介
日,蒋介石复职总司令。张群随后回国,继续担任总参议,旋任军政部政务次长兼兵工署长,还兼任过一段时间同济大学校长。
由于张群的推荐,原属北洋时期的政学会成员如黄郛、、、、、、翁文灏等,改换门庭,积极为蒋介石出谋划策,成为国民党内一个主要的政治集团,人称“新”。这是一个熔旧式官僚、新派学者和政客名流于一炉的松散的政治组织,品质既杂,水准不一,关系微妙。1931年“新中国建设学会”在沪成立,这是“新政学系”走向公开的标志。新政学系中的两个关键人物,一个是担任过蒋介石秘书的杨永泰,一度成为宠臣,另一个就是张群。杨永泰被刺杀后,张群成了“新政学系”的唯一领袖。政学系的主要工作,就是拉拢各党各派,增加蒋介石政权的实力。其中,张群起了重要作用。张群在蒋介石身边,被称为做“糨糊、胶水工作”,许多实力派、反动党派,几乎都通过张群而与蒋氏结合。所以有些人又说,在中国政治舞台上,张群是“蒋介石的怀刀”,为蒋氏出谋划策,四处游说。蒋氏经常把最不放心、最难处理的事情交给张群去办理,张群也最能领会蒋氏意图,而不折不扣去执行。东北易帜,时入关援蒋,都因为有张群的周旋奔波。民社党首领、青年党主席等,都由张群介绍给蒋介石。一些地方军阀,杂牌队伍,也通过张群拉拢而依附蒋介石。
张群的效劳得到蒋介石的信赖与回报。1928年,蒋介石出任国民政府陆、海、空军总司令,张群任总参议,并任中央外交委员会委员;,张群当选为军事委员会委员,旋即被任命为上海兵工厂厂长;接着升任军政部第一政务次长,兼理兵工署署长。1929年3月国民党三大,张群被选为中央执行委员,同月因放走白崇禧被撤职而出任上海特别市市长。中央执行委员一职,一直连任到国民党的“六大”。
1932年,行政院改组,张群辞去上海市长之职,改任豫、鄂、皖三省“剿匪”总司令部党政委员兼政务指导委员会常务委员,策划对付边区根据地的红军。随后不久,他改任北平政务委员会常务委员、军事委员会北平分会委员,兼北平市整理指导文化委员会副委员长。1933年7月,国民政府发表张群出任湖北省政府主席。
1935年12月,张群出任国民政府外交部长。抗日战争爆发后,张群出任军事委员会。1937年11月,上海陷落,南京吃紧,德国驻华大使加紧进行“调停”活动,张群以中国代表身份参加谈判。由于日本占领南京后,态度更加强硬,谈判破裂。次年1月,中日两国先后召回大使,两国外交关系断绝。
1937年冬,国民政府迁都重庆,而称“”。张群出任国民政府行政院副院长、国民秘书长,1938年任重庆行营主任。在整个抗日战争中,张群都在蒋介石身边,出谋划策。
1940年7月,川康经济建设委员会在重庆成立,蒋介石自兼委员长,实际工作由张群负责,为秘书长。这个委员会了川康各界头面人物。会内设置秘书处,办理日常工作,遇有重大问题,则向张群直接汇报请示。
日,国民政府发布任命令,派张群为四川省政府主席,同时兼任成都行辕主任。张群抵任之初,即提出增强抗战力量、充实建国基础为努力之两大目标,并以“崇法务实”、“存诚去伪”勖勉同僚。其为政重点是:协调四川与两省之军政干部,使其同心协力,共赴国难;以四川全省之人力粮食与财富支持抗战。
张群任四川省政府主席六年多,在安定川、康,抚绥地方,抓好川康经济事业、增强抗战经济实力的同时,参预中枢大政,联络各党派,谋取战时合作,为抗战胜利作出了贡献。
,蒋介石全面溃败至台湾后,1949年12月,张群从香港乘轮船去了台湾。作为蒋介石的永久性政治附庸,张群到达台湾后,既没当寓公,更不曾放弃政治活动,而是出任“总统府秘书长”,继续替蒋介石牵线。
张群演讲著作
张群在1954年做过一次“谈修养”的演讲,阐述了“修养”对“养生”的指导作用。1969年,他又把演讲的内容加以扩充、修订,出版成书,书名就叫《》,这本书在台湾很有影响,书名几乎成了张群养生之道的代称。
《谈修养》这本书中,首篇是论健康之道。张群主张养生必须从“起居有时,饮食有节”做起。他说他生平遇到很多朋友,本来身体很好,但在强壮有为的年纪里,自负体力过人,或纵情声色,或恣意口腹,以致未老先衰。因此,他认为养生保健之道应随时注意节制,以保持。[4]
张群张群故居
张群故居位于台北公园,1977年完工,建物约有2百坪、土地面积1121坪,环境十分清幽,2013年公园斥资7百余万元台币维修。2014年6月被文化局列为市定古迹,随即又以活化市定古迹之名,将故居改为蒋中正纪念图书馆,由中正文教基金会得标,市议员质疑,张群故居市值数十亿元,基金会改建蒋中正图书馆后,不但可贩售纪念品,更可开餐厅,但却不用缴租金及使用费,仅需缴营业收入百分之1至5的回馈金,市府简直贱租市产。
文化局主秘李丽珠说,因张羣故居就在士林官邸公园内,有地缘密切关系,而蒋中正纪念图书馆是透过公开甄选委托民间管理维护,经营者须自付盈亏,并依营业收入缴纳百分之1至5的回馈金,且开馆后开放民众自由参观,不收门票,市府也不会给予任何补助,所有程序都依法执行。至于议员质疑是图利蒋家或国民党,文化局则指,这是历史事实无法改变。[5]
蒋经国.危急存亡之秋.台北:正中书局,1988:283
杨鸿儒,李永铭.张群传.武汉:湖北人民出版社,2006
.中国国民党全书[引用日期]
.苹果新闻[引用日期]
企业信用信息}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蒋介石国民党总裁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