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木兰故乡在哪里的祖籍是哪里

主要成就:
代父出征,抗击
人物出处/花木兰[古代民族女英雄]
花木兰花木兰是中国古代传说的四大之一,是中国南北朝时期一个传说色彩极浓的巾帼英雄,她的故事也是一支悲壮的英雄史诗。花木兰最早出现于南北朝一首叙事诗《》中,该诗约作于南北朝的北魏,最初收录于南朝陈的《》。僧人智匠在《古今乐录》称:“木兰不知名。”长300余字,后经隋唐文人润色。明代文学家将《木兰诗》改编为《雌木兰替父从军》,剧中自称“妾身姓花名木兰,祖上在西汉时,以六郡良家子,世住河北魏郡。俺父亲名弧字桑之,平生好武能文,旧时也做一个有名的千夫长。”自此,木兰的父亲叫花弧,姐姐叫花木莲,弟弟叫花雄,母亲是花袁氏。清代《曲海总目提要·雌木兰》也说:“木兰事虽详载古乐府。按明有韩贞女事,与木兰相类,渭盖因此而作也。木兰不知名,记内所称姓花名弧及嫁王郎事,皆系渭撰出。” 《述异记》、李亢《异志》皆提到木兰姓花。一说为木兰本姓朱,清康熙年间的《》曰:“木兰,本县朱氏女,生于唐初,……假男子代父从军,……至今其家犹在木兰山下。”焦竑在其《焦氏笔乘》中也说道:“木兰,朱氏女子,代父从征。今黄州黄陂县北七十里,即隋木兰县。有木兰山、将军冢、忠烈庙,足以补《乐府题解》之缺。”但有木兰是姓魏的说法,也有一说为木兰姓韩。另据《新唐书》载:“少女木兰,姓任”。
历史背景/花木兰[古代民族女英雄]
时期,北方游牧民族柔然族不断南下骚扰,北魏政权规定每家出一名男子上前线。但是木兰的父亲年事已高又体弱多病,无法上战场,家中弟弟年龄尚幼,所以,木兰决定替父从军,从此开始了她长达十几年的军旅生活。去边关打仗,对于很多男子来说都是艰苦的事情,而木兰既要隐瞒身份,又要与伙伴们一起杀敌,这就比一般从军的人更加艰难!可喜的是花木兰最终还是完成了自己的使命,在数十年后凯旋回家。皇帝因为她的功劳之大,赦免其欺君之罪,同时认为她有能力在朝廷效力,任得一官半职.然而,花木兰因家有老父需要照顾拒绝了,请求皇帝能让自己返乡,去补偿和孝敬父母。千百年来,花木兰一直是受中国人尊敬的一位女性,因为她又勇敢又纯朴。1998年,美国迪斯尼公司将花木兰的故事改编成了动画片,受到了全世界的欢迎。《木兰诗》被列入中学课本,被千千万万的人世代诵颂。木兰的事迹和形象被搬上舞台,长演不衰。她的精神激励着成千上万的中华儿女保卫国家,可歌可泣。
历史争论/花木兰[古代民族女英雄]
花木兰动漫形象花木兰的姓氏、籍贯等,史书无确载,因此,木兰之争历代有之。她的故乡到底在哪里?历史上曾经争论不休。徐鹏在1962年出版的第97期《中华活页文选》中的文章《木兰诗》里指出:“关于木兰的姓氏和籍贯……有人说她是谯郡人,有人说她是宋州人,有人说她是黄州人,有人说她是人。”隋恭帝义宁年间,突厥犯边,木兰女扮男装,代父从军,征战疆场一十二载,屡建功勋,无人发现她是女子,回朝后,封为尚书。唐代追封为"孝烈将军",设祠纪念。木兰祠始建于唐代,金代泰和年间(公元年),敦武校尉归德府谷熟县营郭镇酒都监乌林答撒忽剌又重修大殿、献殿各三间,并创塑了花木兰像。至元代元统二年(公元1334年),该碑现存木兰祠大殿前。睢阳府尹梁思温倡议,募捐二千五百贯,重修扩建。清嘉庆十一年(公元1807年),该碑现存木兰祠大殿前,由该祠僧人坚让、坚科和其徒田何、田桢、田松等,又募资修祠立碑。由于历代重修,祠宇占地面积一万平方米,祠地四百余亩,住僧人十余人。可惜,这座古雅祠宇,1943年毁于战火。现幸存祠碑两通。一是元代《孝烈将军像辨正记》碑,立于该祠大门内东侧。碑为青石,通高3.6米,宽1米,碑首前后皆为深浮雕的二龙云里戏珠,布局对称,造形大方。篆字题名《孝烈将军祠像辨正记》,碑四边刻有图案,上边用夸张浪温的手法,刻有二龙戏珠,龙头大而逼真,龙身简而细小,穿入流云,生动美妙。两边阴刻牡丹花纹,线条活泼流畅,古朴而不俗。碑文正书31行,满68字,其刻书精美,苍劲有力。龟座高0.7米,龟形伸头直尾,四肢半曲,似起似卧,栩栩如生。碑文下款:元朝元统二年,祖居归德汤德立石,侯有造撰文,曹州李克均、李英刻石。此碑经专家鉴定,确属元代石刻真品。1982年,由省文局拨款,又重修碑楼,顶为轿形,尖顶四脊,合瓦挑角,17层封檐,前后园门,古朴典雅,碑楼四周砌有围墙。另一通是清朝《孝烈将军辨误正名记》碑,立于该祠大门外西侧。通高2.14米,宽0.78米,方座,碑额刻有深浮雕盘龙,篆字题名,碑文正书,归德府商丘县庠生孟毓谦撰文,归德府商丘县邑大学生孟毓鹤书丹,芒山石工张握玉刻石。1993年,虞城县举办了中国第一届木兰文化节。我国著名的历史学家聚集在商丘,一起分析了《》内容和尚存的元碑记载。一致认为,花木兰的故乡在虞城,已确凿无疑。历史记载元代侯有造《孝烈将军祠像辨正记》碑上的文字至今仍清晰可辨。《孝烈将军祠像辨正记》石碑,碑文后附有《木兰辞》全诗。碑文开头说:“将军魏氏,本处子,名木兰……睢阳境南,东距八十里曰营廓,即古亳方域,孝烈之故墟也。亦建祠像,土人亦以四月八日致祀,乃将军生朝。”在据《商丘县志·列女》卷十一记载:“木兰姓魏氏,本处子也。世传可汗募兵,木兰之父耄赢,弟妹皆稚呆。慨然代行,服甲胄箭囊。操戈跃马而往,历年一纪,阅十有八战,人莫识之。后凯还,天子嘉其功。除尚书不受,恳奏省亲。及还家,释其戎服,衣其旧裳。同行者骇之,遂以事闻于朝。亦建祠像,土人亦以四月八日致祀,乃将军生朝。”在据《商丘县志·列女》卷十一记载:“木兰姓魏氏,本处子也。世传可汗募兵,木兰之父耄赢,弟妹皆稚呆。慨然代行,服甲胄箭囊。操戈跃马而往,历年一纪,阅十有八战,人莫识之。后凯还,天子嘉其功。除尚书不受,恳奏省亲。及还家,释其戎服,衣其旧裳。同行者骇之,遂以事闻于朝。木兰祠召复赴阙,欲纳诸宫中。木兰曰:‘臣无媲君之礼’,以死誓拒之,迫之不从,遂自尽。帝惊悯,追赠将军,谥‘孝烈’”。意思是木兰姓魏,替父从军后辞官不受,皇上知道真相后又想把她召到后宫中,但木兰宁死不从,自杀身亡,皇上大惊,于是追赠木兰“将军”称号。现河南虞城仍建有木兰祠,祠中设木兰像,并幸存两块祠碑,一是元代《孝烈将军像辨正记》碑,二是清朝《孝烈将军辨误正名记》碑,当地的各种民间传说和歌谣中也留有木兰从军的故事。隋朝,我国出现了一位女扮男装的巾帼英雄,这就是家喻户晓的花木兰。后人为了祭祀她,就在其故里虞城县营郭镇建造了木兰祠。该祠始建于唐代,后又经多次重修扩建。至清代时,占地为一万多平方米。原祠有大门、大殿、献殿、后楼和配房、僧人住室等百余间。围墙内外,植有高大的唐槐翠柏。大门过道内,有花木兰的战马塑像,按上有花木兰全家塑像。祠堂内外有十余块历代名人、官吏赞美花木兰的诗文、书画碑刻。唐朝著名的诗人杜牧留诗道:“弯弓征战作男儿,梦里曾经与画眉。几度思归还把酒,拂云堆上祝明妃”。清朝查岐昌诗曰:“帕首弓腰出阁姿,卷漳营郭记完碑。女郎剩取花名在,岁岁春风一度吹。”原祠毁于1943年战火。现在石碑两通。一是元代《孝烈将军祠像辨证记》碑,立于该祠大门内东侧,高3.6米,宽l米,1982年又重修碑楼,顶为轿形,尖顶四脊,合瓦挑角,十七层封檐,前后园门,古朴典雅。一是清朝《孝烈将军祠辩误正名记》碑,立于该祠大门外西侧,高2.14米,宽0.78米,碑座方队两碑的主要内容都是考查辩正木兰的时代、家乡、事迹及木兰祠、木兰像等。据碑文、《归德府志》和唐朝以来的有关文献分析,花木兰不姓花,而是姓魏,名木兰,生于北周,死于隋代。故里在虞城营郭北魏庄(今废)。北周时可汉募兵,本是木兰父被征招,但他年老体弱,难以应征。而唯一的能代替他的木兰胞弟又年轻。无奈,木兰女扮男装,代父从军。征战疆场十二年,屡立战功。自边防归来时,北周已亡,拜见了隋朝文帝。文帝封她为尚书,她坚辞不授。归家后,脱去戎装,换上旧时衣裳,又现女儿真面目。后朝廷闻之,召她人京,欲纳她为妃,木兰以死拒之。据今人尚起兴考证,流传千古、家喻户晓的《木兰诗》,系木兰根据其自身经历写成。唐代追赠木兰为将军,谥孝烈,并在其故居建祠纪念之。葬地木兰祠始建于唐代,金代泰和年间(1201年-1208年),敦武校尉归德府(今谷熟县(今商丘市虞城县)营郭镇酒都监乌林答撒忽剌又重修大殿、献殿各三间,并创塑了花木兰像。至元代元统二年(1334年),睢阳府尹梁思温倡议,募捐二千五百贯,重修扩建。清嘉庆十一年(1807年),由该祠僧人坚让、坚科和其徒田何、田桢、田松等,又募资修祠立碑。由于历代重修,祠宇占地面积一万平方米,祠地四百余亩,住僧人十余人。
考证/花木兰[古代民族女英雄]
相关记载花木兰花木兰(一说其生于412年,死于502年,享年90岁;一说生于406年。)的故事流传广远,一千多年以来有口皆碑,但对于她的姓氏、故居、出生年代,仍然众说纷纭,莫衷一是。关于她的姓氏,有人说是姓朱,有人说是复姓木兰,有人说是姓魏,明代的徐渭在《四声猿》中说她是姓花,名木兰,父亲花弧(一说朱文禄)是一个后备役军官,大姐花木莲,幼弟花雄,母亲姓袁,一家五口,这是至今仍为大家所接受的一种说法。明清以后,经过几百年的艺术再创作,“花木兰”的艺术形象日臻完美。迄今为止,上演过木兰戏的剧种有京剧、越剧、汉剧、昆曲、秦腔、平剧、黄梅戏等20多种,特别是大师常香玉《花木兰》的全国巡演,“花木兰”在民间的影响更加深远,“花木兰”这个称谓在人们心中也逐渐“固定”下来。再说“朱”姓木兰。唐白居易在《戏题木兰花》中云:“怪得独饶脂粉态,木兰曾作女郎来。”杜牧也写有《题木兰庙》一诗:“弯弓征战作男儿,梦里曾经与画眉。几度思归还把酒,拂云推上祝明妃。”这说明木兰的故事在唐代已经脍炙人口了。杜诗里的木兰庙在今河南商丘市虞城县,至今还有木兰祠、木兰墓和将军坊等遗址。有木兰山、将军冢、忠烈庙,足以补《乐府题解》之缺。”根据上述史料,一些专家学者认为,木兰应姓“朱”。此外,还有“韩”姓木兰、四川阆中人,复姓“木兰”、鲜卑族人等说法。?查阅最具权威性的《辞海·词语分册》,其解释为:“木兰姓氏或作花,或作朱,也作木,均无确证。侯有造《孝烈将军祠像辨正记》说:“将军魏氏,本处子,名木兰。历年以纪,交锋十有八战,策勋十二转。朝觐,天子喜其功勇,授以尚书。隆宠不赴,恳奏省视。拥兵还谯,造父室,释戎服,复闺装,举皆惊骇。咸谓自有生民以来,盖未见也。卫兵振旅还,以异事闻于朝。召复赴阙,欲纳宫中,将军曰:臣无媲君礼制。以死誓拒之。势力加迫,遂自尽。所以追赠有孝烈之谥也……”花木兰的事迹传至今,主要应归功于《木兰辞》这一方民歌的绝唱,是这篇长篇叙事诗歌颂了花木兰女扮男装替父从军的传奇故事。年代考证至于出生年代,姚莹在《康輶纪行》中说她是北魏孝文帝至宣武帝时人;宋翔凤的《过庭禄》中则说她是隋恭帝时人,程大昌的《演繁露》中则说她是唐初人。而根据北朝民歌《木兰辞》(又作《木兰诗》)等等的描述,对于花木兰的历史年代问题,目前有两种主要的民间说法是:第一种说法是:北魏太武帝年间,花木兰替父从军,参加了北魏破柔然之战,木兰多次参与了北魏出击大漠兵伐柔然的战争,且表现突出,但却无人发现她是女子。战争结束后,朝廷欲授予她尚书郎,被她婉言拒绝。第二种说法是:这种说法来自于清朝褚人获的小说《隋唐演义》。隋恭帝义宁年间,突厥犯边,木兰女扮男装,代父从军,征战疆场多载,屡建功勋。后与窦线娘交战被擒,线娘验明她女性身份,与之结为姐妹。窦建德兵败,线娘请花木兰送信给罗成,木兰途中回乡探望父母,不巧被可汗得知花英雄为女儿身,要招其入宫。花木兰将书信交于妹妹花又兰,托她代为送信后自刎身亡。(《》第56、57、60回)。
人物文化/花木兰[古代民族女英雄]
中国木兰之乡花木兰影视形象河南商丘市虞城县被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命名为“中国木兰之乡”。人们为了纪念花木兰,在河南商丘虞城县内还建有木兰中学、木兰火车站、木兰宾馆、花木兰度假村、花木兰产业集团、花木兰民兵连、木兰巨型雕像等。商丘市还组建有花木兰武术协会、花木兰盘鼓队、花木兰舞龙队。每年的四月初八,木兰的生日,人们前来祭祀,人山人海,庙会盛大。日上午,新落成的虞城县木兰文化广场锣鼓喧天,彩旗招展。备受瞩目的中国·商丘第五届国际木兰文化节在这里隆重举行。木兰文化源远流长,木兰故事家喻户晓。“虞城县木兰传说”是2007年3月被列入河南省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2008年6月国务院确认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为更好地弘扬木兰精神和民族文化,商丘市从2000年开始举办木兰文化节系列活动,已经成功举办了五届。 现在,巾帼英雄花木兰的名子不但在我国家喻户晓,而且由于美国迪斯尼公司耗巨资制作的卡通片《花木兰》的巨大影响,她的美名已传遍了全球。美国新闻媒体赋诗称赞"古有神州花木兰,替父从军英名响;今有卡通"洋木兰",融中贯西四海扬。随着商丘虞城县“中国木兰之乡”的美名不断远传,木兰品牌已经深入人心,巾帼英雄花木兰留给后人的除了精神财富,还着实让聪明的家乡人借古人之名,唱响新时代的木兰品牌戏。近几年,随着人们品牌意识的增强以及受河南林州巧打“红旗渠”牌、山东泰安巧打“泰山”牌的成功经验的启示,商丘虞城人逐渐意识到“花木兰”这个家喻户晓的传奇人物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如果用来作旅游产品品牌将是一笔巨大的无形资产。该县多次聘请全国知名专家、学者就如何利用花木兰做文章进行学术研讨,拨专款用于花木兰商标注册,通过《》、中央电视台等新闻媒介大力宣传虞城就是花木兰的故乡,宣传虞城的花木兰产品和木兰文化,达到了以宣传花木兰带动宣传虞城、宣传虞城产品的目的,大大提高了虞城在海内外的知名度。尝到甜头的农民纷纷意识到品牌在促销中的作用,于是全县掀起了农产品注册商标热。到2009年底,该县已有50多种农产品注册了“虞国花木兰”和“木兰”商标。木兰故里虞城县正悄然兴起“木兰”热,大至商店宾馆,小至店铺小巷,都以“木兰”为名,木兰食品公司、木兰宾馆、木兰大道、木兰武校、木兰小吃店等以木兰命名的企业、产品及各种设施近600种。大有借“木兰”之名,成就你我事业的可喜景象。从木兰文化到产业品牌花木兰戏曲形象挖掘—盘活—做大,最终实现文化与经济比翼齐飞,木兰文化在虞城县掷地有声风生水起!木兰的故乡到底在哪里?历史上曾经争论不休。徐鹏在1962年出版的第97期《中华活页文选》中的文章《木兰诗》里指出:“关于木兰的姓氏和籍贯……有人说她是谯郡人,有人说她是宋州人,有人说她是黄州人,有人说她是商丘人。”据史料记载,无论是谯郡、宋州或商丘,指的都是虞城县营廓镇周庄村小魏庄这个地方。木兰祠位于虞城县营廓镇周庄村,现存有记载木兰身世的元、清记事碑两通,并有木兰当年辞世的陵墓。据史料记载,唐代在此处建有木兰庙。金泰和年间,重修大殿、献殿各3间,并塑木兰像。元代元统二年重修扩建。清嘉庆十一年,修祠立碑。至民国初年,木兰祠已经占地万余平方米,另有祠地400多亩,原祠三节院落,有座北朝南大门、大殿、献殿、后楼和各院东西配房等百余间。大殿内塑有木兰闺装坐像,献殿塑有戎装像,后楼塑有木兰全家像。祠殿内外,有历代名人撰文、题诗、书画及香火碑60多通。1943年该祠不幸毁于战火,现幸存祠碑两通:一通为元代《孝烈将军祠像辩证记》碑,碑文详细记载木兰的身世、英雄事迹及历代修祠情况;一通为清代《孝烈将军祠辩误正名记》碑,于嘉庆十一年立。大量的史料证明,木兰故里在虞城早已为大家所认同。1981年出版的《中国名胜词典》把木兰祠作为词条已列入其中,并注明其在虞城。1990年出版的《中国测绘地图册》,在虞城西南部标着:木兰祠。“木兰文化”的影响力在于其深邃的“木兰精神”。上世纪90年代初,虞城就率先开始尝试挖掘和开发木兰文化,宣传木兰精神,打响文化品牌,并在文化保护和弘扬中探求“文化兴县”之路。2007年,虞城被中国民协正式命名为“中国木兰之乡”,并成立“中国木兰文化研究中心”;木兰祠被收入《中国名胜词典》;2008年6月,“木兰传说”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虞城积极把特色文化转变为经济发展的“引擎”,使过去的国家级贫困县成为“中国钢卷尺城”、“中国民营经济最具潜力县、最佳投资县”、“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县”、“全国苹果生产20强县”,全国粮食先进县,河南省“软环境治理先进县”、“平安建设先进县”、“对外开放重点县”、“中原最具投资价值县”。流淌着木兰精神血脉的虞城大地,真正实现了文化与经济比翼齐飞!增强文化实力“近年来,虞城县在大力发展工业经济的同时,紧紧抓住‘花木兰故里’这一文化资源上的优势,通过制订文化产业发展规划,举办高规格的木兰文化节、经贸洽谈会及学术研讨会等活动,加强对文化资源的保护和利用,不断唱响‘木兰’文化品牌。”虞城县县委书记何振岭说。多年来,虞城把打造木兰文化品牌作为一个长期、系统的工程,确立守护民族传统文化的理念,致力木兰文化品牌的塑造。坐落在虞城县营廓镇周庄村的木兰祠,始建于唐朝初年,是当地人民为纪念木兰而捐资建成的一座宏伟祠殿。占地万余平方米,大殿、献殿等房屋200余间。祠殿内外,有历代官府、名人撰文、题诗、书画及香火碑等60余通。1943年该祠不幸被毁于战火,现存元代《孝烈将军祠像辩正记》碑、清代《孝烈将军祠辩误正名记》碑。恢复和重建这一历史建筑,对于学习和宣传木兰精神、教育后人和影响社会,都具有重大意义。县委、县政府多方筹集资金300多万元,于1992年启动了木兰祠修复工程。陆续修建了木兰公园、木兰陵园、木兰碑林等。经过历届县委、县政府的不懈努力,目前,木兰祠景区占地面积已达7000平方米,景区内有木兰祠大殿,毛泽东手书《木兰诗》诗壁,当代著名画家刘旦宅所作“木兰从军”壁画,我国当代著名将军、作家、书画家为歌颂木兰精神而题赠的书法碑林等景点。打造木兰文化平台,县里投资3000万元修建了木兰文化公园,公园占地面积200亩,由上海同济大学设计院负责设计,主要景观包括由中央美院美术大师张大生教授设计制作的木兰文化景墙、木兰辞景观墙、历史文化景墙、木兰大型雕像等建筑。其中,中央看台位于文化广场的中部。木兰文化墙高3.05米位于看台背面,通过16幅浮雕再现木兰从军的故事。历史文化景墙位于文化广场东西向轴线两侧,通过四面景墙展示虞城历史名人和重要文化事件。投资100万元安装完成了60平方米室外彩色大屏幕。投资285万元完成了木兰大剧院附属设施建设工程。投资200万元对木兰祠进行了维修、绿化。投资4000余万元新建了四星级“木兰国际大酒店”。投资8100万元对城区道路和节会期间所经道路进行了修整、绿化。恢复重建后的木兰祠,是河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河南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河南省国防教育基地、河南省政府首期挂牌的旅游景点之一,每年到此观瞻拜谒的人士络绎不绝。2005年以来,虞城累计投资1.5亿元,又建成木兰文化公园、木兰大剧院等基础设施,突出了木兰文化主题,以强烈的文化表现力、冲击力、震撼力和全面的文化视角,生动直观地诠释了木兰文化的内涵和意义。2004年,河南省重点文化工程、大型情景音乐剧《木兰诗篇》以高品位的艺术形式将木兰文化唱响海内外,美国卡通片《花木兰》在全球热映,也使这一经典传奇尽显其文化魅力。在木兰家乡,为了打响木兰文化品牌,也展开了一系列声势浩大的对外宣传攻势。国家邮政局2000年发行了《木兰从军》特种纪念邮票。2004年,开展了全国百名将军歌颂木兰精神书法作品的征集活动,并修建了书法碑林。日,在北京人民大会堂成功举行“中国木兰之乡”授牌暨木兰文化产业项目启动新闻发布会。日,在北京举行的“花木兰高峰论坛”上,专家、学者对虞城县在保护和传承木兰文化方面所取得的成绩给予了充分肯定。虞城县委、县政府与北京星光国际传媒联合投资1.2亿元,摄制了电影《花木兰》。去年年底,虞城县政府与河南省影视集团初步达成联合拍摄50集电视剧《木兰传奇》的合作意向。2011年10月至11月,虞城举办了“木兰文化北京行”系列活动。另外还相继举办了“木兰小姐”征集评选、“木兰创业之星”评选等活动。2011年9月,虞城与商丘市豫剧院合作精心排练了新编大型古装豫剧《花木兰》,在“两岸戏曲展演周”活动中,该剧赴台湾演出,使木兰文化和豫剧一起走红台湾宝岛。这些宣传活动让“木兰之乡”声名远扬。为了更好发掘和保存木兰文化,珍惜这一宝贵的文化资源,虞城县委、县政府从1993年起就组织成立了“木兰文化研究会”,从木兰的生平、故里、精神内涵、社会影响、历史遗迹等多个方面开展研究工作,现已出版《木兰文献大观》、《巾帼英雄花木兰》、《木兰文化节资料汇编》、《金菊园木兰特刊》等书籍,形成了一定的研究规模。通过荧屏和戏曲形式再现的木兰形象,彰显的是木兰精神和虞城时代风貌相结合的新时期木兰文化内涵。这些精品,成为虞城木兰文化的“形象代言”,让“中国木兰之乡”的名片走向了全世界。壮大产业品牌“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木兰辞》的第一句就是我们木兰故里纺织产业的文化渊源,虞城县作为花木兰的故里,将木兰文化和木兰精神融入纺织产业,通过实施文化品牌战略,加大对文化建设的扶持力度,不断提升木兰文化影响力,将文化资源优势变为产业优势,实现了县域经济与木兰文化比翼齐飞。”虞城县县长李瑞华说。虞城县委、县政府成立了品牌兴县工作领导小组,多次聘请全国知名专家、学者进行学术研讨,拨专款用于“花木兰”商标注册。国家商标局为红富士苹果注册了全县第一个农产品商标“虞国花木兰”。商标注册当年,不仅解决了卖果难的问题,还使果农增收30多万元,苹果远销20多个国家和地区。虞城县制订多项优惠政策,引导棉花加工向纺织产业转型,陆续建成了木兰纺织、汇丰棉业、华鑫棉业、汇鑫棉业、恒鑫棉业等十几家大型的纺织企业,虞城县也因此被省工信厅等有关部门认定为“河南省重点棉纺集群基地”。虞城县根据自身的产业优势,把纺织服装列为产业集聚区重点发展的主导产业之一强力推进。截至目前,产业集聚区内已建成30万锭纺纱规模的辰龙纺织、20万锭规模的汇丰纺织、20万锭规模的九州纺织、10万锭规模的春宇纺织,还有在建的20万锭规模的华商纺织,还有已规划入园即将开工建设的30万锭规模的蔚兰纺织、20万锭规模的百隆彩纺等。预计至明年底,仅虞城县产业集聚区内纺纱规模就可达到150万锭。同时,虞城县在不断扩大纺纱产业规模的基础上,注重培育纺织服装产业链和产业集群,基本形成了“纺纱—织布—印染—服装”完善的产业链条。目前,全县拥有规模以上纺纱企业30多家、织布企业3家、印染企业1家、服装加工企业25家、家纺企业8家、缝纫线、皮具等相关配套企业4家,可年产服装面料6000万米、家纺产品30万吨、各类服装服饰1亿多件(套)。今年5月份,虞城县被河南省服装协会授予“河南服装产业推动大奖”。木兰文化带动了相关文化产业生机勃发。民间手工艺剪纸、刻瓷、根雕、贝雕等是虞城传统的文化产品,工艺精美但大都是作坊式的家庭经营模式,产品销路窄,市场竞争力不强。随着木兰文化的推广,以木兰形象和木兰故事为内容的相关文化产品也一举走俏,成为虞城文化产业中的新秀。同时,虞城县成立了木兰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将木兰文化的传播、宣传、经营融为一体,形成产业链。木兰祠景区、木兰故居、木兰纪念馆、木兰文化公园等一系列文化、旅游产业项目,使木兰文化逐步做大做强。特色文化品牌增添了招商引资的魅力。不少投资商说:“我们就是看中了“木兰故里”这个品牌来虞城投资的,这里不仅区位优势好,而且文化底蕴深厚。”文化品牌大大提高了虞城在国际、国内的知名度,树起了对外开放的良好形象,增添了招商引资的巨大魅力,国内外客商纷至沓来。近几年虞城利用“中国木兰之乡”这个品牌招商引资100多亿元,推动了县域经济大发展与和谐社会建设。提升品牌效能虞城县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副县长王慧敏对记者说,虞城县将“木兰”这一文化品牌作为一种“软实力”,提高了虞城经济社会的综合实力和竞争力。通过多种举措,使文化品牌优势转化为经济发展优势,让虞城这个农业大县开始有了脱胎换骨的大变化、大发展,“木兰文化”成为虞城区域经济发展的兴奋剂。近年来,虞城县紧紧抓住这一文化资源上的优势,通过举办“木兰文化节”、经贸洽谈会及学术研讨会等活动,加强文化资源的保护和利用,培育和唱响“木兰”文化品牌。木兰大剧院的落成,进一步提升了该县文化发展水平,丰富了群众文化生活。在全县广泛开展了学木兰拳、木兰舞、木兰体操、木兰腰鼓等多种体育活动,组织成立了木兰盘鼓队、木兰秧歌队、木兰武术队等多种群众性体育文化组织。整理出版有关木兰文化的史料、传说、书画等书刊,保护和整理木兰文化。县木兰文化研究学会先后出版了《木兰文献大观》、《木兰节文化资料汇编》、《木兰书画集》等一百多万字的书籍,县老年协会编辑出版了以反映木兰文化为主的刊物《金菊园》,县文联编辑出版有文学刊物《木兰文学》。还在全县的重要场所塑木兰雕像、设形象标语等,使全县处处展现木兰形象,事事洋溢木兰精神。虞城县每年都在机关干部中集中开展解放思想大讨论活动,号召全县干群学习木兰勇于牺牲、淡泊名利、竞争创新、正视困难的精神,强化党员干部解放思想、与时俱进、创新实干、跨越发展的理念,以木兰精神的宣传教育,改善领导机关干部作风,在全县上下形成了迎难而上、负重拼搏、团结奋斗的凝聚力和廉政勤政、无私无畏、风清气正的氛围,推动了社会各项事业的全面进步。在广泛开展公民道德建设和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的基础上,以木兰效忠国家、爱家敬长、自强不息、无私奉献的精神为主旨,开展了“现代虞城人形象”塑造工程活动,在全县树立了“虞城是我家,建设靠大家”、“人人都是虞城形象”的主人翁意识,全县上下以木兰为楷模,以强烈的责任感关爱家乡。在广大农村和社区,以木兰敬老的“孝”、爱幼的“慈”和忠贞不渝的“爱”,广泛进行家庭美德教育,推动农村社会风尚健康发展。在机关单位特别是窗口行业和执法部门,以“学习木兰,热爱家乡”、“热爱虞城,服务大众”为主题,加强队伍建设,提高素质,转变作风,增强服务意识,塑造了良好的政府形象和公务员形象。虞城连年被评为省、市软环境建设先进县。木兰故里“木兰”多,纺织服装产业的快速发展,使虞城农村成年女孩的身份华丽转变。站集镇农家女高美丽被选为农民工代表参加建国60周年国庆观礼和当选为党的十八大代表,她独创的接线手法,使“空锭”率降低到零,使产量由原来的每月200吨提升至280吨,仅此一项每月就为公司提高收益近20多万元。她的凸轮反装的成功运行,不仅使原来千锭每小时断头58.3根减少到29.7根,原来一人操作一台车为现在一人最低操作两台车。日,全省党代表会议上当选为出席党的十八大代表。作为农民工党代表,第一次出现在历史的舞台。从17岁工作起,来自木兰故里李老家乡的崔会会,将韶华青春融入了浙江省慈溪市这方热土,由一个纯朴的“外来妹”,成为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并获“最感动浙江的十佳民工”称号,从而成为木兰故里女性的骄傲。人力资源是招商引资最大的优势,大批的纺织技术熟练女工已成为虞城招商引资的响亮名片。今年以来,虞城县成功引进了投资15亿元的楦霖服饰、投资10亿元的蔚兰纺织等大型纺织服装项目6个,达成投资意向项目13个,两项总投资超过100亿元。“木兰”已成为虞城人民的精神支柱,深入到了百万群众的心中。木兰文化产生的凝聚力、创造力和战斗力,已成为虞城县经济、政治和社会各项事业全面发展的精神支撑和推动力量。
&|&相关影像
互动百科的词条(含所附图片)系由网友上传,如果涉嫌侵权,请与客服联系,我们将按照法律之相关规定及时进行处理。未经许可,禁止商业网站等复制、抓取本站内容;合理使用者,请注明来源于。
登录后使用互动百科的服务,将会得到个性化的提示和帮助,还有机会和专业认证智愿者沟通。
此词条还可添加&
编辑次数:21次
参与编辑人数:9位
最近更新时间: 14:09:02
贡献光荣榜}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花木兰是哪里的人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