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台山河源高明寺寺的高为什么多一横

李建军:关于天台山旅游景区的考察情况与建议
关于天台山旅游景区的考察情况与建议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特邀顾问()
联合国金棕榈世界和平奖获得者
美国南加州大学人体工程学计划主任
李建军教授
妙觉梁亦夫整理传诸乐合圆缘·北京
二00六年七月
关于天台山旅游景区的考察情况与建议
一、考察动因
关于天台山,来这里考察之前,我了解不多。在北京,一位在佛学研究方面很有造诣的老领导多次对说起过这个地方,说那里是神秀山川、佛宗道源,积淀了几千年的文化,非常有特色。从资源上讲,天台山是国内外很多所谓名山不可比拟的。可是天台山现在远不如那些名山的知名度高。这位老领导非常惋惜,问我能不能从专业的角度做一个策划,给天台山重新定位一下,把它提升到更高的高度,让世界更多的人领略它的风采,沐浴它的文化。后来我就翻阅了一些资料,查看了地图,觉得老领导说的非常有道理。
其实,之前我对天台山的了解不是很多,但却掌握着一个很重要的信息。上世纪80年代末,准确地说是1987年的时候,我同赵朴初老一同去位于西安市西120多公里的扶风县法门寺地宫,考察在那里发掘出的释迦牟尼佛指骨和唐密佛骨舍利。当时赵老曾向我谈起一段往事。1972年,中日邦交正常化以后,日本方面即提出要组织佛教代表团到天台山国清寺朝拜,但文化大革命已经使这座隋代古刹佛像尽毁、僧人星散。尽管还在文革期间,周恩来亲自批示:“要尽快修复国清寺”。周总理的重视对国清寺这座千年名刹产生了起死回生的作用。国务院有关部门从北京故宫等地调拨了一大批适用于国清寺的历代珍贵佛像法器等国宝级文物,由专人专列护送,安置在国清寺各大殿堂。如大雄宝殿中重十三吨的明代青铜释迦牟尼坐像,元代楠木十八罗汉像,庭院中清雍正、乾隆所制宝鼎,弥勒殿外高大雄奇的两尊汉白玉狮子,其中还有一樽密教佛像……这些珍奇的佛门故物与历代国清寺钦赐遗珍一起成为千年古刹的镇寺之宝。赵老说,总理的意图是想将国清寺建设成中国的佛教中心。
在查阅有关文献资料后我了解到,蜿蜒于东海之滨的天台山,资源得天独厚,自然风光旖旎多姿。且不说天台山秀丽的山水,单看它的文化构成就具有重要价值。这个文化与其他名山文化决然不同,它由以天台宗为代表的佛教文化、以南宗为代表的道教文化和以理学为代表的儒家文化交融而成。几千年来,它们互相渗透,在这里造成了佛道共存、三教互融的和谐的文化格局,对人类生活的方方面面都作出了独特的贡献,并对日本、朝鲜文化以及欧美文化也产生了重大影响。
其实,天台山的知名度较早就传开了。我国最早的史志典籍,如《山海经》、《逸周传》、《淮南子》、《黄帝内经·山经》、《真诰》、《史记》、《汉书》等都对天台山的山水风光和佛道盛事、美丽传说有过丰富记载,仅《全唐诗》提及天台的就多达一百多处,甚至还有“唐诗之路”终点在天台之说。
但是,为什么天台山现在还不如古代?为什么天台山没有普陀山、五台山、泰山、雁荡山等那么知名?是天台山风水游走他处?还是我们对天台山的认识不如古人那样透彻?这个问题一直在我的记忆中。我答应老领导有机会,一定去那里看看。
2006年4月29日,我完成了在北京的一系列工作,正准备起程回美国。晚上,在朋友为我举行的饯行宴上,我与那位老领导又见面了。他问我能不能在中国过个黄金周。我立刻明白了他的意思,说我已经定好了回美国的机票。老领导表示很遗憾,说了一句“天台山无缘现天下”。这话让我为之震动——作为联合国宗教徒考核委员会成员,我亲眼看到了世界各地的宗教徒们不仅以自己的行为影响了众多的人走上健康的道路,也在宏观上提升了整个人类社会经济文化水平,促进了各民族融合团结。老领导也深明大义,给了天台山这样多的关注,我有什么理由不做点什么?于是,我当即决定对天台山进行一次考察。老领导十分高兴,说替天台人民感谢我。接下来他却又表示了另一个遗憾,就是由于身体原因,他不能陪同我一起去。我对老领导说:“你的精神已经成了这次考察的充足动力,还要陪吗?你只要给我找个向导就可以了。”
于是,老领导当即就打电话替我安排此行。
我原来的计划是进行三天的考察。可是,5月1日,当我率领工作室一行踏上天台山这片土地的时候,立刻就被这里独特的地气和风光所震慑了。天台山果然不是我想像得那么简单,这里的一草一木、一石一水都与众不同。天台山自西南向东北蜿蜒起伏,呈现出大小阴阳鱼太极八卦之象,主峰华顶,四周八重七十二峰浮于云雾中,如悬一朵青莲,花方开而瓣垂,并有千米山峰14座,示相观音菩萨14种无畏。这是我在其它任何地方,包括国外从来没有见到过的。凭这一点我可以断定,这里决不是一般的“神秀山川”之地。所以,当即我就决定将考察的日期延长,要对这里进行一番详细的了解。
我的考察共进行了近7天,每天的日程都是满满的。天台县党委和政府得知消息后,非常重视,县委单副书记和人大盛副主任以及宗教管理局、旅游规划局的领导几乎全程陪同我们进行了考察。期间,我还会见了台州市张鸿铭市长、叶阿东副市长和天台县黄县长,还和张鸿铭市长一起考察了白云洞,黄县长也和我们一同作了一天的实地考察。而且,期间县委单副书记的母亲生病住院,他都没有去照顾,一直陪我们到考察结束。这让我很感动,也看出当地政府对天台发展的高度重视和一任政府对天台人民的赤子之心。可以说,我的收获和感触就象天台山的文化一样丰厚。考察也使我对天台山的认识,提高到了一个非常的高度。
现在,我结合考察的情况,从人体工程学专业的角度谈谈有关天台山的问题。
二、天台山独特的自然风光和丰厚的文化积淀
古人看庐山,有“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的说法。这是有道理的。说天台山与众不同,我认为主要体现在下面三点的有机融合。
(一)天台山独特的自然风光
作为国家级风景名胜区之一,天台群山的13大景区、100多个景点尤以赤城栖霞、双涧回澜、石梁飞瀑、华顶归云、桃源春晓、琼台夜月、寒岩夕照等为最。各景天然成趣,别具一格,各擅其胜,美不胜收。天台人用其四个字来概括:古、幽、清、奇。如果单就旅游的角度看,天台人的概括应该说是非常准确的。
但是,从我的专业角度看,天台的山水有两大特点:
一是集天下钟灵于一身。天下名山确实很多,但能够将天下名山之特点集于一身的却寥若晨星,天台山就是其中之一。通常,我们说,看日出在泰山,看古寺在五台山,看山水去桂林,赏花景去版纳,要避暑秦皇岛,体味瀑布之美有黄果树,品茶要去川蜀……而这些,在天台都可以领略到。周回八百里,林海、云崖、瀑潭、晴岚,构成八重山水,崎峻神秀,蔚为大观。最高峰华顶自古以来就以峰秀、寺古、茶名、花奇而著称。其重重山峦,犹如片片莲瓣,悬空面海而立,是观日出的理想之地;华顶云雾变幻无穷,奇妙不可方物,乃是一大奇景。天下瀑布无其数,天生桥却为数不多,二者兼而有之,又能得到像米芾这样的书画家和候仁之、朱畅中、汪国瑜这样的地学权威给予“第一奇观”、“天下独绝”、“天下第一”、“天下唯一”的赞誉,也只有天台的“石梁飞瀑”了。历代文人墨客对此胜景吟咏不绝,题书甚多。瀑布东还有一景,称“铜壶滴漏”,亦自成其趣。天台华顶森林公园,古木参天、云蒸霞飞,空气清新,这里独有智者大师拜经台、王羲之墨池、黄经洞、李白书堂等胜迹,是理想的避暑、休养胜地。
天台桐柏山,其势伟峨,“千山盘鸟道,十里入猿声。草木飘香异,云霞引步轻”。风景幽奇,清旷绝伦。道教很早就有十大洞天、七十二福地的说法,而天台一地就拥有十大洞天居其三,七十二福地居其九,著名的有玉京洞、委羽洞、桐柏金庭、括苍山洞、司马悔山、西仙源、玉溜山、灵墟、天姥等十多个。这在全国是绝无仅有的……。
除此之外,天台山四季云涛翻滚、时阴时雨,温凉湿润的气候,还造就了一个特殊的森林生态环境,孕育了许多奇花异草、珍禽灵兽。隋梅、唐樟、宋柏、宋藤等都是十分名贵的树种。仅产于浙江天台山海拔900米以上山林中的鹅耳枥是珍贵的活化石。全国独有的云锦杜鹃林更是天下一绝。菩提树有草、木两种,而木本中国唯天台山有之。华顶云雾茶,是我国绿茶中珍品。这里盛产中草药,有白术、茯苓、灵芝等名贵药材1000余种,还盛产中华九大仙草之首的铁皮石斛以及道教鼻祖浮丘公、彭祖和范青云、高东篱称之长生不老药的黄精、乌药。彭祖得寿八百余岁,娶妻四十九,生子五十四,其养生秘方中就有来自天台山的乌药和石斛。据说彭祖远游伊、洛间,感遇天台山道士浮丘生,浮丘生送彭祖天台乌药和石斛。从此,彭祖就长期食用这两种草药。天台山中有大灵猫、苏门羚、云豹和白颈长尾雉、红嘴相思鸟等珍稀野生动物。难怪清代著名学者潘耒在游览天台山后发出了浩叹:“吾足迹半天下,所见名山岳镇多矣,大率山自为格,不能变换。掩众美、罗诸长、出奇无穷、探索不尽者,其惟天台乎!……天台山能有诸山之美,诸山不能尽台山之奇,故游台山不游诸山可也,游诸山不游台山不可也。”《山海经·奇纪》谓:“礼赞神秀台山,齐肩五岳”。
二是人杰地灵的风水宝地。天台山人杰地灵,是藏龙卧虎的风水宝地。风景秀美的地方很多,但风景秀美又人杰地灵的风水宝地却少之又少,而天台山二者兼而有之,不可谓不奇。它以华顶山为中心,层层铺展,宛如莲花千瓣,充满了仙佛之气。山无水不灵,水无山不活。天台山的瀑布不以其气势磅礴取胜,却以其神韵别具见长。石梁飞瀑就是天台山风水的灵动点。于山亭上听瀑,于碧潭下瞻瀑,不仅是极高雅且别致的享受,还会给人以禅意的顿悟。
更为奇特的是,《天台山、方外志》关于山源的考察之论,几乎是对风水理论名言
“乘风则散,界水则止”的注解和进一步论证:“山有来脉,水有来源,犹人身之有经络,树木之有根于世。水以地载,山以水分,考山犹当考水。知水之所中,后能知山之发脉也。故堪舆家之言风水云:‘乘风则散,界水则止’,山岂为风水之止故?盖山之为气,风则散,水则止耳。”这里,对山、水关系的表述也与风水理论相合,尤其是关于气非在山之位置最高处相聚的说法很有道理,也是天台山风水的特点。据传,历史上有江西人到天台山谋风水,结果均被天台山人巧妙化解了。
从地理上论天台山,东有莲花洋普陀山观音圣地,继之海上飘来阿育王舍利子建宁波阿育王寺;北有余姚河姆渡东方第一缕文明之光,陶瓷(China)而基天下,嗣之奉化布袋和尚是为东方正宗弥勒佛;南为三门昙猷佛陀海游东来,玉环呈天下之最众罗汉与济公显圣的真身化石;西向天姥仙居遗蝌蚪文、黄帝轩辕缙云骑龙升天、金华黄石公“叱石成羊”圣迹。古言天台山:“风水佳胜,此间人谓有龙气”。所以,凡到过奉化溪口蒋介石故居的人,都会有眼前一亮、神清气爽的感觉。因为这里的地理环境确属上乘。是个风水宝地:背靠天台山,头枕四明山,脚踏括苍山,脸对东溟,左抚象山,右拢剡川,西驰缙云,就这里地形论,天台山是龙虎的背靠。
我们还可以从古代佛道庙观的选址来看这里山水的特点。
佛寺选址讲究的是“四灵兽”模式,它的地理环境特点是:“环若列历,林泉青碧”、“宅幽而势阻,地廊而形藏”。天台山的地理风水就有这样的特点。南朝陈太建七年,智者大师进天台山不久,夜宿石桥,有老僧相告:“禅师想建造寺院,山下有皇太子寺基,等三国统一后,自有大贵人来效力。”并预言:“寺若成,国即清”。大师来到离县城六里的天台山南麓,见这里五峰环若列屏,双涧绕如玉带,果然是一处符合中国四灵兽式(左青龙,右白虎,前朱雀,后玄武)的风水宝地。在这里建寺,“宅山而势阻,地廓而形藏”,云雾中有层次、有色调,山中回荡着五音、五律。智者心中十分欣喜。后来皇帝要召智者大师进京,大师实在不想离开这个风水宝地,他走到新昌就停下了,因为再走,就出天台山了。他就在此处示疾病,往生。正因为这里风水出奇的好,智者大师才违抗隋炀帝诏命,宁死不离开天台一步。所以,天台北门新昌那里才有了大师的衣冠冢。
从华顶寺的选址也可以看出:华顶峰为天台山全境中之千叶莲花蕊,华顶寺为华顶山集合全部之最大道场。地点在智者大师拜经台下,坐后山峰,低菩萨状;寺址为一片平展之场所,前有止水界气,形势颇佳。寺坐艮向兼丑未二度,共四进。大殿前有一方地。因连次遭遇大劫,嗣后开凿,聊资化解。
道教的领地同样是个风水宝地。原来的桐柏宫位于桐柏山玉霄峰麓, 九峰环列,
碧溪前流。其北面玄武方位有玉霄、香琳乃属华顶,来脉极其厚重悠长而且五行齐全,东面青龙方位有卧龙、华琳,高昂冲霄,白虎方位有紫霄、翠微、极其雄武且俯首低头,南方朱雀方位有玉女、玉泉,西北方又有莲华、秀丽奇绝,这九座山峰形势曲折有情,自然怀抱两颗明珠大小月亮山。,而桐柏宫原址就在月亮山前。
集天下钟灵于一身、人杰地灵的风水宝地是天台山所独有的特色,可以说天台山天下风光独具。
(二)两大宗教派别的摇篮,东方的耶鲁撒冷
我曾经去被称作“圣城”的耶路撒冷进行过考察。我们知道,耶路撒冷是人类三大宗教的共同摇篮。漫步在耶路撒冷,你的灵魂会受到一种深深的震撼。这儿到处是犹太、基督、伊斯兰三大宗教的古迹和动人的宗教传说。在这片被世界三大宗教均视为“圣地”的土地上,唤拜声、祈祷声、圣歌声,千百年来环绕在它的上空,日复一日,年复一年,被赋予种种深刻的内涵——历史的、民族的、宗教的,只有当你走进耶路撒冷,才能真正体会这座城市牵动整个世界心弦的原因。
而天台山是东方的“耶路撒冷”。在这里,诞生了影响整个东方、甚至整个世界的佛教天台宗和道教南宗。这里也是佛教五百罗汉的应真地和根本道场、“活佛“济公的故乡,诗僧寒山子在此隐居长达70年之久……是具世界影响的儒家理学的繁荣之地。可以说,天台山是东方的“耶鲁撒冷”,这里的文化比耶路撒冷更具丰富性。
首先说天台宗。在中国佛教里,影响最大的两个宗派,一个是天台宗,另一个是禅宗。天台宗是中国佛教第一个宗派,它的佛学思想直接影响其后的佛教各宗,是最具有鲜明中国民族特色的佛教宗派。
禅宗的根本目的在于彻证“无生法忍”境界,这是印度佛教思想精华所在,为中国本土文化未见记载,而禅宗在“顿悟”体验中实证此事,毫无疑问是纯粹佛教思想。佛门八宗的基本是正信、正愿、正行,它体现在佛教徒的日常修持上。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自净其意,是诸派所共有的,禅宗也不例外。禅宗立宗要旨,在于不立文字、教外别传、直指人心、顿悟成佛。禅宗真正的开山祖师慧能所说的顿悟,实际上就是瞬间的体悟,是在一刹那间见到自性。在师徒授受方面,禅宗更在日用动静、起心动念、嬉笑怒骂中激扬指点,在杀、活、纵、夺中实施。
与禅宗相区别的是,智者大师首开天台宗,以实相阐明理论,用止观指导实修。他以“一念三千”说明实相;以“空、假、中”的“三谛圆融”阐明止观定慧之学;以“五时八教”对释迦教化作了中国式的全面判解,以有别于印度传统的“三时教”,成最早的一家之言。
任何一种文化从一个国家输入另一个国家,首先必须适应本国的传统文化,才谈得上生存、独立和发展,中国佛教也不例外。佛教在中国的发展大至分两阶段,一是吸收印度佛教阶段;二是佛教中国化阶段。从东汉到魏晋南北朝,再到隋唐前的几百年间,基本上是“原汁原味”地翻译佛教经典,接受教义。隋唐时代,智者大师汲取、结合中国原有的儒道文化背景,形成了义理精确、具有中国特色表现形式的彻底本土化中国天台宗。所以说,天台宗的创立具有非常重要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智者大师是中国佛教史上划时代的人物。而中国禅宗的创立虽然是一次特殊的思想解放,产生了深远而复杂的思想影响,但它毕竟没有实现佛教“中国化”的飞跃。从这个意义上说,天台宗是中国的国教。
不仅如此,天台宗还在天台山建立了大量的寺院,而且这些寺院个个都是典范,这也是任何一个佛教宗派所不能比拟的。据统计,三国赤乌元年至民国的1700余年间,共建佛教寺、院、庵、堂、亭等114处。现存佛寺主要有国清寺、真觉寺、华顶寺、高明寺、方广寺等。
坐落在天台五峰山麓的国清寺是天台宗发祥地、祖庭,为智者大师手书蓝图建寺弘法圣所,公元598年晋王杨广承智者大师遗愿而建造的。现存建筑,为清雍正十二年所建。寺院规模宏大,总面积73000平方米,有殿宇14座,房屋600余间。与南京的栖霞、山东灵岩、湖北玉泉并称天下四大丛林,是四大丛林中最大也最有特色的。
就说国清寺,建筑雄伟,妙域庄严,其选址和布局非常有特色。纵观山门外各建筑物,莫不是经过精心设计的。隋塔、寒拾亭、“教观总持”照壁、丰干桥、“隋代古刹”照壁和国清寺山门,它们顺地势安排,没有一个相互平行,也没有互相垂直,自然地散落各处,却显得非常和谐协调。主要建筑分布在四条轴线上,中轴线上依次有弥勒殿、雨花殿、大雄宝殿。雨花殿前两侧有钟楼、鼓楼。大雄宝殿内有雄伟的释迦牟尼坐像,通高6.8米,重13吨,为明代以青铜铸成。两侧还有18罗汉塑像,为元代楠木雕成。西轴线上依次有安养堂、观音殿、文物室、妙法堂。妙法堂有台宗讲席,为寺僧讲经说法之处。东一轴线上有迎塔楼、方丈楼、斋堂、田房寮;东二轴线上有修竹轩、禅堂及客堂等。寺内有一株古梅,传为隋代住持灌顶手植,寺外与之相对应的有隋塔一座,空心,砌砖,四周还有许多浮雕佛像,形制挺秀。其它方面也显示出国清寺建筑的别具一格。如国清寺的山门就很有特色。国清寺象其他寺庙一样面南而坐,具有正规的建筑轴线,严格的布局;但在山门处理上,却陡然转过九十度,朝东而开,应东来的紫气。
还有,国清寺内藏有文物上千件,其中有隋代智者大师贝叶经、清雍正年间“钦赐藏经”及唐代诗僧寒山子的《寒山诗集》。可以说,国清寺中每一殿堂楼舍的建筑都是古代建筑的珍品,每一件文物都是中国文化的精华。
天台宗对后世影响较大,不仅我国历代帝王将相、文人学士以及一般僧俗人众多有敬仰重视,而且还传宗海外,“法乳千秋”,特别是对日本和朝鲜半岛的佛教产生了深远影响。
佛教在日本的历史上占据很重要的地位,日本佛教也产生了为数众多的宗派。但日本的佛教宗派大部分都发源于中国,是在中国佛教天台宗的直接和间接影响下建立起来的。有的是通过朝鲜僧人最初传入的,如三论宗、华严宗;有的是中国僧人直接传入的,如律宗、禅宗的黄檗宗;有的则是日本僧人从中国输入的,如法相宗、天台宗、真言宗和禅宗的临济宗、曹洞宗;也有的是日本僧人根据传入的汉译佛经和中国佛教宗派的著作自己创立的,如净土宗及其支派净土真宗。开创日本天台宗的最澄是朝拜了天台的国清寺,并在中国接受了圆、密、禅、戒“四种相承”,回国后传授天台教法。最澄大师还选择了与天台山风光相似的比睿山兴建一座仿拟国清寺的延历寺,大兴天台宗教义。从此该山为日本的“天台山”,该寺为日本的“国清寺”,日本天台宗称天台国清寺为“祖庭”。最澄以后,日本许多佛学大师也相继来天台山求法。日本天台宗现有寺庙3200余所,天台宗系统各宗派信徒四五百万人。从这里可以看出天台宗对日本宗教文化的深刻影响和天台宗在日本的崇高的地位。
除了日本,还有朝鲜。天台宗佛教传播朝鲜要早于日本。南朝时前来中国求法的朝鲜僧人已经很多了,其中最为著名的是玄光。他曾从天台宗三祖那里得到密授“法华安乐行门”,归国后于熊州翁山结茅弘法,门生“譬如众鸟附须弥山,皆同一色”。此后,朝鲜佛教与天台山佛教一直保持着极为密切的往来关系。
天台山既是佛教天台宗的发祥地,又是中国道教之源与道教南宗祖庭。天台山道教源远流长。道教始祖黄帝来天台琼台,师事九元子,金炉铸鼎;周灵王太子晋王乔,于桐柏宫前玉梭溪畔跨鹤飞升。天台由此称为“道源”与“仙源”。东汉左慈传学著名道教人物葛玄,在这里创立了道教“葛真君天台派”。西晋魏华存夫人来天台山修道,被后世尊为上清派第一代祖师。南朝齐梁道士、道教思想家、医学家陶弘景住天台山炼丹,主张儒、释、道三教合流,为天台山道教理论的形成打下了基础。东晋道士、道教理论家、医学家葛洪曾在天台赤城、桐柏炼丹,著《抱朴子》,进一步的发展了道教理论。唐代道士司马承祯,是天台山道藏的创建者。他隐于天台桐柏,初步形成了“桐柏道藏”。后来又有宋朝人、出生于本地的张伯端创立紫阳派,被后世尊为道教南宗始祖。太阳出来的紫去东来和太阳落下的红霞映山就是南宗的特点。南宗就是以天台山的这个特点为背景而形成的一个宗教派别。
道教在天台山最主要的道场要数天台第一道观——桐柏宫了。桐柏宫自古就号称是道教南宗的最早中心和圣地,它在道教文化中的中心地位,有两点可以体现:一、桐柏宫是《桐柏道藏》之源。论及《道藏》,大家都知道《开元道藏》、《正统道藏》和《万历续道藏》,却未必知道《桐柏道藏》。然而,司马《桐柏道藏》却是现在流行的一切道藏之源。二、桐柏宫是道教南宗的祖庭。自宋元以来,道教南北分为二宗:南,则天台山张伯端;北,则咸阳王重阳。张伯端开创道教紫阳仙派,被尊为道教南宗之始祖,桐柏山遂成为中国道教南宗的本山。
两大宗教派别都源于和诞生于天台山,这不能不说是个奇迹。我在湖北发现了佛祖山。可以说,佛祖山是佛祖现身之地和说法的道场,而天台山是佛祖显灵的地方,智者大师就是佛祖释迦牟尼的化身。佛祖释迦牟尼在《华严菩萨主处品》中说:“东方有处名枝提山,从昔以来,诸菩萨于中止住,现有菩萨,名曰天冠,与其眷属,诸菩萨众,一千人俱常住其中,而演说法。”有记载证明,枝提山就是天台山,天冠即赤城天冠洞。从这里看,天台山就是“中国的灵鹫山”。佛教诞生于印度,却没有成为印度的国教。可是,由于天台宗的发扬光大,使佛教走向了世界,并成为许多国家的国教。如果没有天台宗,就不可能出现隋唐佛教的鼎盛时期以及对其他各宗派的重要深刻的影响,甚至整个世界的宗教格局不会是现在的样子。从这里可以看出天台宗对世界宗教发展的贡献,也可以直言,天台宗不仅是中国的,也是世界的。
道教是中国土生土长的宗教,从创教的2400多年来,一直道脉不断。它的教义深深扎根于中华沃土之中,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并对中华文化的各个层面都产生了深远影响,特别是对于中国的医学和养生学有深刻的影响。以儒治世,以佛治心,以道治身,被许多封建帝王奉为教条。而道教的以道论场、以场论势、以势找形,也成了现代物理学的一个比对方法。不仅如此,从南北朝时期道教西传后,道教影响还是遍及了东南亚各国甚至整个世界。如今,作为中国道教教理、教义主要来源的《道德经》,是目前世界上最多的译本。老子有关“道”的理论,早已经成为全人类共同的精神财富。而天台宗开启了后世道教借医理弘扬道法之先河,由此足见其对中国文化和世界文化的重大影响。
这里还需要特别阐述的是,中国历史上儒释道“三教合一”的创始人、南北朝时期的傅翕。傅翕是天台山之西义乌人,人称傅大士。他头戴“儒冠”,身穿“僧衣”,脚著“道履”。他的思想,对佛教天台宗、道教南宗、儒家理学的形成,起到了直接的启迪作用。自傅翕起,三教经过漫长的艰苦磨合,终于到南宋才真正形成“三教合一”或“三教合流”的局势,成为上层人士的思想主流并遍及乡里,影响至今。
耶路撒冷是人类三大宗教的共同摇篮,天台山是佛教天台宗和道源与道教南宗的摇篮。三大宗教影响了整个世界,佛教天台宗和道教南宗同样影响了整个东方甚至整个世界。从这个角度看,把天台山称为东方的耶路撒冷一点也不过分。
(三)儒道释共融的文化名山  圣地耶路撒冷造就了独特而优秀的文化:二部《圣经》影响了大半个世界,孕育了璀璨绚丽的文学景观,并涌现出了誉满全球的艺术大师毕加索、毕沙罗、夏加尔,造就了“现代理论物理学之父”爱因斯坦、“原子物理学之父”尼尔斯·玻尔、“原子弹之父”奥本海默等。可以说,耶路撒冷这片土地养育了众多领域的杰出人物。而天台山同样孕育出了儒道释共融的文化奇观。
钟灵神秀的天台山,不仅是中国佛教天台宗、中国南宗的摇篮,还孕育了中国儒家新儒学——宋明理学。它的思想体系远远超出传统儒学范围,是汉代以后儒、道、佛互相对撞、互相融合的产物,因而比传统儒学更为丰富、完善、精致,标志着中国古代哲学达到一个新的高度,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历史上,儒学有“汉学”、“宋学”之分。从治经方法上看,汉学注重训诂,宋学注重义理。对宋明理学影响最大的是天台宗的佛学和道教思想,这种影响可以说是沉入深处,进到骨子里,远远超过“不立文字”的禅宗,甚至理学开山大师周敦颐的《太极图说》也是由陈抟的《无极图》衍化而来。宋明理学代表人物朱熹三至天台,从释、道二教汲取营养,丰富了理学内容。朱熹的“理”源于天台宗的“实相说”。
在中国文化思想领域,正式以“理”入道的,是南朝梁武帝时期的达摩大师。至隋唐,佛教天台宗特别提出修学佛法的四阶段,以“闻、思、修、慧”而证“教、理、行、果”,以契合“信、解、行、证”之要点。天台宗的“实相”认为,宇宙万物象自身,一切具足的属性是宇宙的本来面目,真实相状,而非指心,也非指法。朱熹也不主张心生万物,不承认万物自在,以万物之“理”作为宇宙生成的本来面目。他说:“近而一身之中,远而八荒之外,微而一草一木之众,莫不各具此理。”
“圣人有此理,天亦有些理,故其妙处,独其妙处,独与之契合。释氏亦云:‘惟佛与佛乃能知之’,正此意也。”朱熹在这里以天台宗的宗经——《法华经》为自己作注。所引“释氏亦云”这一段经文,是天台宗僧众津津乐道的“十如是”说。由此可见,朱熹的“理”是对天台宗“实相”的承袭,以后理学家无不受此影响。
其次,朱熹的“心”援入了天台宗的“性恶说”。天台宗说一切有情,一切无情,包括草木瓦石,均沾佛雨,都有本觉真心,悉有佛性。朱熹说人人有善性,禽兽也有善性,草木亦同。天台宗讲性善用恶;朱熹也把心区分为体用,本体道心是纯粹的天命之性发出来,是至善的;把用体人心是从具体的气质之性发出来的,是恶的。天台宗讲“阐提不断性善,如来不断性恶”;朱熹讲小人也有道心,圣人不无人心。天台宗讲“一阐提也能成佛”;朱熹讲“人性无不善,虽桀纣之为究凶极恶”。天台宗讲真如受熏染,无明聚起,但佛性仍在;朱熹讲人性本善而已,才堕入气质中,但熏染得不好了,虽熏染得不好,然本性依旧存在……。朱熹的“理”、“心”理论,都明显地保留了天台佛学的痕迹。
台山儒学,源于两次“南渡”,移民带着北南各地的文化精髓和习俗,在天台聚族而居。南朝齐间人顾欢,隐道不仕,开馆聚徒讲学,高帝授官不就,开启台郡民间教育先河。此后其风越来越浓。唐广文博士郑虔以教化为己任,唐玄宗赞其“诗书画三绝”,也“留贤”不仕,被尊为“台教之祖”。而以天台山为隐居地的大儒,周时有太子晋王乔,汉有亚父范增,南朝有梁武帝长子昭明太子萧统。特别是道教的传播,佛教的传入,大量的寺庙、道观建成,使这里具有更加浓厚的文化氛围而成一座文化名山。
史载南北朝以来,吸收儒家精华以天台为基卓然成就的有:唐一行著世界第一部天文历法《大衍历》、陆羽著世界第一部茶叶专著《茶经》、寒山子为中国白话诗先驱、宋陈景沂写世界第一部植物辞典《全芳备祖》、赵汝适著中国第一部海外交通风物志《诸蕃志》、贾似道作世界最早昆虫学专著蟋蟀《促织经》、明宗衡撰中华武功第一专著《易筋经》、清齐召南《水道提纲》为空前河流巨著。再如陈亮、徐一夔、王阳明、方孝儒、车若水、龚自珍,都是刚正不阿、名震朝野的鸿儒学士。
天台山还孕育了我国一代书画宗师白云子、王羲之、郑虔、柯九思、项容、潘天寿,成就了孙绰、司马承桢、梁肃、李白、柳宗元、柳公权、颜真卿、米芾、黄庭坚、陆游、蓝瑛、赵孟頫、汤显祖的不朽书画歌赋。唐代大文豪崔颢数次入访天台山,并与孟浩然、骆宾王、贺知章、杜甫、王维、韦应物、刘禹锡、白居易、元稹、孟郊、钱起、顾况、张祜等400多位诗人,从新昌到临海留下千古传诵诗篇,成为文学史上唐诗之路的最精彩乐章。
天台的古民居也很有特色。这里的建筑呈口字形,近于北方的四合院,又多了一点锦绣江南的灵秀、纤巧和雅致,蕴含闪烁着儒、释、道共辉的台山文化。人民日报曾推出全国特色民居总共不过20来种,天台古民居和西双版纳竹楼、湘西吊脚楼等一起入选。由此可见天台古民居的价值之高。
天台“佛国仙山”,还造就了无数神奇的传说。这里的每一个山头都有一个神奇的故事,每一处山泉都有一段优美的典故。千古流传的汉时刘晨、阮肇采药遇仙的故事,就发生在这里。还有海峡两岸、东南亚各国甚至连欧美各国朋友都知道并喜爱的济公活佛的动人故事,以及济公独具神采特色的留世诗文。
这些都成为天台儒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台州志书的杰作与瑰宝。
诚如古人所云:“晦翁传道江南,唯台特盛,齐鲁之学为之一变”,“台州异才突起,群贤多能立光明俊伟事业,以惊动人世”。
三、天台山独特山水风景与文化形成的根本原因
我们知道,任何事情的成败皆受天时、地利、人和三种因素的影响。天台山人杰地灵,无论为官、为道、为僧、为文,为商,都成果裴然。这是什么原因?
晋代孙绰的《游天台山赋》一开头就指出:“天台山者,盖山岳之神秀者也。涉海则有方丈、蓬莱,登陆则有四明、天台,皆玄圣之所游化,灵仙之所窟宅。夫其峻极之状,嘉祥之美,穷山海之魂魄,尽人情之壮丽矣!”孙绰一赋名天下,天台山也从此出了名。但他并没有道出天台山人杰地灵的奥秘。
从人体工程学来看,说天台山人杰地灵一点都不过分。那么天台山人为什么杰?地为什么灵?通过考察我发现,这和天台山独特的地理环境是分不开的。根据我对天台山的考察,从大环境上讲,我认为,造就天台山人杰地灵的现象有三点原因。
(一)金字塔地型带来巨大能量
天台城过去号称“琵琶城”,城随地势建成随三角形。其实,从天空俯视天台,三面环山,中为三角形盆地,城就是建在这个盆地里。这样的地理造势是典型的金字塔式,具有非常独特和巨大的金字塔能。什么是金字塔能?就是金字塔形的构造物,其内部产生并散发出的一种无形的、特殊的巨大能量。西方有一种阵法叫七星阵。七星阵的基础是三角星阵法,由宇宙能量的符号,两组等边三角形,以相反方向交叠在一起,形成六角星。它是人类灵性与宇宙结合的象征,有着巨大的能量。埃及金字塔的很多神秘现象都与它的这种几何学图形有关。这种能量有着许多用途和奇特的功效,所以千百年来,金字塔之谜浪潮迭起,也愈来愈离奇,吸引着人们不断去探索。从人体工程学的角度来解释,我认为,“金字塔能”首先与它的三角形的几何造型有关。各种形状,如圆锥形、球形、正方形、金字塔形,都能通过宇宙射线或阳光改变其内部的宇宙波(能量、信息)。虽然说,金字塔形并不是会在其内部空间产生特殊能场的唯一形状,但我认为它是最佳的形状。其次,我认为金字塔能量不同于磁能,它是与地球磁场有关的一种地球的能量,长期定向作用会使其自身内部形成一种能量中心和导向网络。第三,我认为任何物质都可以根据它们的外部形状而吸收不同的宇宙波,而金字塔内所产生的那种超自然力量的能,正是宇宙波作用的结果。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金字塔的形状,使它贮存着一种奇异的“能”。
地球上有很多金字塔或类金字塔,在玛雅人聚居区、百慕大海底、喜马拉雅山附近、尼泊尔附近、中国等都有发现。这些类金字塔型建筑物大多建造在古老文明诞生的地方,在北纬30度附近,这样的规律性不能单纯地归结为偶然。
有人说埃及的金字塔是陵墓,可是我一直觉得金字塔有更为重要的用途,是用于祭祀的,准确地说是用于祭天的。根据埃及祭祀师的说法,亚特兰提斯人的超常智慧的传授就是在一个大金字塔型的庙宇中进行的。而玛雅人一直以来对金字塔有着特殊的崇拜,后来又把这种崇拜传给了埃及人。它的位置对准穹苍天体,可以平整分割地球,四面都准确地指向东南西北。古埃及人发现,三角洲地区尼罗河涨水与太阳、天狼星在地平线上升起同时发生。每当到夏天,天狼星从东方在黎明前升起来的时候,尼罗河就开始泛滥。埃及人把这看作是圣河泛滥的预告,因而视天狼星为神明,顶礼膜拜。他们修造庙宇、祭祀天狼,祈求丰收。埃及女神爱西斯的庙门正对着天狼星升起的方向。而天狼星的埃及象形字也是三角形的,很像金字塔的形状。
类似的情况在墨西哥也有。墨西哥的金字塔就是印第安人祭天的圣坛。印地安人崇拜太阳神,自然界的种种神奇力量都被赋予千姿百态的性格和形象,供奉在庙宇神社之中。雄伟壮观的金字塔矗立在城市中央,是印第安人祭天的圣坛。上世纪80年代初,我曾去辽河流域牛河梁红山文化遗址考察过。这里也有一个金字塔,就是古代传说中最高统治者的“郊”、“燎”等祭祀方式的体现。
历史上,凡是三角形地区都产生过灿烂的文明,无论是尼罗河三角、珠三角、长三角、黄三角都一样。世界最大的三角洲——恒河三角洲就有诞生了佛祖释迦牟尼。座落在恒河西岸的印度北方邦城市瓦腊纳西是印度最负盛名的宗教圣城之一,有印度“圣城中的圣城”之称。天台的地理形势正如金字塔一样,所以产生出了巨大的能量。作为大自然的杰作,它包含了天地对人类完美人性的期待、物质与精神上的统筹等深刻的含义,所以才有了天台独特的文化。
(二)阴阳平衡造就天人和谐
天台山地理形势另一个突出的特点就是阴阳互补、阴阳协调。古人认为,阴阳两者的关系是对立统一的。阴阳互根,阴阳互含,阴阳互动。阴阳相互依存、对立、转化,始终处在动态平衡中,如果这种动态平衡失去平衡,即是阴阳失衡,就会有灾难出现。而阴阳平衡的地方才是风水宝地,才具备人们繁衍生息、安居乐业的环境物质条件。它包含了选择的地形、地质、水文、气候、植被、生态、景观等诸要素,并以传统哲学的“气”、“生气”、“阴阳”等概念来阐释其好坏吉凶,确定是否适合人类居住生息。这些都关系到一个地方的人文特点。可以说,合乎阴阳,则合乎了天人合一准则,这个地方一定是风水宝地,一定人杰地灵。反之则为不吉。
在这里,我发现了在其他地方所不具有的地理上的阴阳平衡现象。所有佛教的区域,都山清水秀,风光旖旎;所有道家的区域都云雾袅袅,风仙道骨。从卫星定位图上,我发现了一个叫欢岙的阴性山地。后来,我又在龙山发现了与之相对应的阳性山地。在欢岙以北,我和我的同行们在天台县委单副书记和人大主任的陪同下,由附近一个山村的村长为向导,步行20多公里,分别进入了当地都很少有人进入的两个山谷。这两个山谷,一个极其幽深,山石树木阴柔清丽;一个狭长宽阔,山石树木阳刚巍峨。一阴一阳,互为因果,相拥相抱。风水以阴阳交感为吉,阳作必借阴气一吸,阴作必借阳气一嘘,即阴来阳作,阳来阴作。若阳来阳受者,则见福舒徐;若阴来阴受者,则见祸惨急。这就将人事祸福与阴阳联系在一起了。这恰恰是天台独特文化的体现。正因为这样阴阳交感的地理环境,才造就了天台山释、道、儒文化长期并存互相融溶的显著特点。唐宋之际,三教相互影响加深,其代表人物都先后表示出宽容的态度,宋孝宗曾提出“以佛修心,以道养身,以儒治世”的主张。宋初天台宗十七祖知礼提出“凡立身行道,世之大务,虽儒释殊途,安能有异?必须先务立身,次谋行道……”明确表示出向儒学的靠拢。释道二教也相互吸收,日趋融合。《佛祖统纪》中记载:“天台张平叔,少得混元之道……道成,著《悟真篇》传于世,尝遍参禅门,大有省发。”说明北宋初年已有道士参禅的风气。其实早在唐代,司马承祯已引佛入道,创立三戒、五渐、七阶炼养理论,被称为“佛道双修”学说。而且,三教融合还基于共同的认识,即都重内在的修养。另外“三教”的互补性也是它们长期共存的重要条件。“儒”作为经世之学,注重调节人与人的关系,“道”重在调节人与自然的关系,而“释”则重在调节人与“天”的关系。人们同时需要三教,而三教也因此长期依存。
中国是文明高度发达的世界大国,以儒道文化为核心的民族文化造就了中华民族求同存异的泱泱大国胸怀,故印度高僧说中国人有“大乘气象”,而中国历代高僧大都有深厚之儒道文化素养。中华民族的这一可贵品质在天台山这里得到了淋漓尽致的体现和发挥,而在印藏地区盛行义理争辩,很难能找到有这种文化气氛,原因就是天台山具有了这样阴阳交感、阴阳平衡的地理形势。
(三)北纬30°呈现神秘现象
自古以来,在八百里天台山出现了许多令人称奇的事情,让人感叹之余又发出一串疑问:
天台山之命名为什么会与天上的星相对应?
丰干、拾得、寒山被称为“西方三圣”,天台山是他们的会聚之地。“西方三圣”为什么会在这里会聚?而且寒山为什么要在这里隐居70年并留下300多首诗作?
天台石梁方广寺是菩萨点化500罗汉应真之地,佛教典籍《西域记》有记载。菩萨为什么要选在这个地方来点化500罗汉立地成佛?
唐物外大师于岁荒时在这里面壁坐禅,为什么一年后就能五谷丰登?
大诗人杜甫游天台为什么会4年忘归?
明代大旅行家徐霞客足迹遍天下,为什么会三上天台山,写下二篇游记,并将《游天台山日记》赫然标于《徐霞客游记》篇首?
还有古代帝王们神秘的天台情结:周灵王登天台封禅而固800年基业,周太子晋王子乔入天台得道驾鸾云山间;唐武后、睿宗、玄宗四诏天台司马承桢进京授道、封禅、传箓;宋真宗因天台之西“多神仙之宅”而改永安为仙居;三国吴帝因天台出嘉禾而大赦天下;隋炀帝扬广取“寺若成,国即清”之意造天台国清寺;唐太宗慕葛仙茗圃亲赐天台山茶种;宋理宗封天台九龙潭龙王为“灵泽孚济侯;明太祖朱元璋亲率文武百官聆听天台白眉僧彗日法师说法,并重建瓦官寺珍藏《天台义理》;明建文帝二登天台,终免命难;康熙亲赐天台慈恩寺天子龙袍;周恩来将故宫珍品运抵国清寺存放供奉;毛泽东有神感而欲《早登天台山》┅┅
在天台,这些故事可谓家喻户晓。可这些现象该如何来解释?天台为什么会成为天下僧道会聚之地并成为佛宗道源?为什么会有那么多帝王将相对这里日思夜想?这决不是偶然的。这使我联想到北纬30°线。
我们知道,在地球上,北纬30°线是一条神秘而又奇特的纬线。从地理布局的大致看来,这里既有地球上最高的山脉峰珠穆朗玛峰,又有海底最深处马里亚纳海沟。世界几大河流——埃及的尼罗河、伊拉克的幼发拉底河、中国的长江、美国的密西西比河,均是在这一纬度线入海。更令人感到奇妙的是,这条纬线又是世界上许多令人难解的著名自然科学之谜的存在处。比如恰好建在地球大陆重力中心的古埃及金字塔、令人难解的狮身人面像、神秘的北非撒哈拉沙漠、达西里的“火神火种”壁画、传说中的大西洲沉没处,以及令人恐惧的“百慕大三角”……这些奇异的现象都神秘地聚汇于此,不能不叫人蹊跷与惊奇,并引起人们探索关注。原因是什么?我从人体工程学的角度看,北纬30°线是地球的肚脐,是一个十分关键的部位。就人体来说,胎儿是在母腹中生长发育的。在母腹中,脐带的一端与婴儿的肚子连接,另一端与母亲体内的胎盘相连,母亲就是通过这根脐带,把营养物质和氧气输送到胎儿体内的。当婴儿来到人世间后,那个部位依旧在起作用,而且很关键。中医上,肚脐为神阙穴,为神硼,内联十二经脉、五脏六腑。那里有丰富的血管网,对外界的冷、热等气候变化很敏感。以人体工程学看地理,就可以知道,在这样一个特殊的地方,其微量元素、磁场、电场、重力场对人与环境都有非常不一般的影响。天台山地处东径120°41'24"~121°15'46",北纬28°57'02"~29°20'39",恰恰处在这个神秘地带的附近,因此具有了特殊的能量。
那么佛道在此地的兴旺、帝王将相对这里日思夜想,我们也可以从这里找到答案。
我们可以从人的肚脐形状看出一个人是否健康、命运如何,而看地理形势也是如此。天台山状似盛开的莲花,这本身就与佛教分不开。
去年,我在考察佛祖山的时候,确定了佛祖山是佛祖从天而降、传经布道之地。佛祖山位于武汉附近,也在北纬30°线上。这里地处华中平原、长江中游,又是京广铁路大动脉与长江黄金水道十字交汇的中心,历来有“九省通衢”之称,处于中国经济地理的核心位置。佛祖在此传道,凭着这里非常不一般的影响,其传播的广度和力度都会非同寻常。所谓佛法无边,无边的能量除了佛法本身,还应该有传播地点磁场能、重力场能等力量的帮助。同时,佛教讲究因果,在佛看来,什么事情都不是无缘无故的。追寻佛祖的足迹而来中国的四大护法——文殊菩萨、普贤菩萨、地藏菩萨、观音菩萨,分别选择了五台山、峨眉山、九华山、普陀山为自己的道场,弘扬佛法。以佛祖山为中心,形成东起普陀山,天台山,九华山,西至峨眉山这条纬度29°~30°的神秘地带线上的佛传圣地。而五台山与天台山,正南北相向对应。这就是神秘的因缘。
还有一点值得注意,这就是佛祖山是佛祖的现身地,而天台山是佛祖的现灵地。佛祖选择佛祖山现身,是因为那里潜有巨大的能量;那么佛祖选择天台来显灵,同样也看好了这里巨大的能量。佛祖慈悲为怀,有包容天下的胸怀。佛祖山、天台山所具有的场能具有兼容并蓄的特点,能够将儒、释、道同归麾下,实现共赢的格局,这在中国任何一个地方包括四大道场所在的地方都很难做到。
从上述三点来看,天台山独特的山水风光、人杰地灵的风水以及丰厚并具包容性的独特文化是一种天地造化的必然。这正是对天台山古人深刻而现代人所不具备的认识。这就可以解释上述种种神奇的现象了。
四、天台山旅游景区现状
(一)文物与环境资源保护问题
应该说,天台县政府对环境保护问题是相当重视的。我在这里听说过不少这样的事情:
天台多山、多矿石,这些矿石只要开采出来,都是白花花的银子。但开采矿石会把青山变成“瘌痢山”,因此,天台县政府下了死命令:严禁开采山体。这一点,我们从废弃的采石场可以看出。浙江的化工产业发达,在全国也小有名气。这几年,许多地方纷纷扩建化工企业,而与之相反的是天台的化工企业正从城中搬迁出来,一些化工企业趁机想扩大规模,政府却明确规定,规模只能缩小,不能扩大。我听说一位外地老板找上门,想在天台投资一个上千万元的电镀项目,而政府却忍痛割爱,坚决回绝……
这些都表现出天台县政府非凡的现代环境保护意识。
然而,在很多方面也有不足。在一个周的考察中,我们也发现了这方面的一些问题。比如,天台华顶山仅存百年古树13株,处于濒危状态。在华顶寺西茅蓬路边有一株很老的古树,树龄约300年以上,胸径0.45米,树高17米,老干却是伤痕累累。望春玉兰以前“台山处处有之”,如今不但在百丈坑彻底绝种,据园林专家称,整个天台山也所剩无几,寥若晨星。风景园林建设的主要原则是讲究特色。如果把望春玉兰定为市花市树,在天台以至台州广泛种植,重新让它“处处有之”,“香满山谷”,这个意义应该更大了。
巍巍隋塔是国清寺的标志之一,也是浙江省重点保护文物。由于岁月风雨的摧残,隋塔已经现出了危险的迹象,似乎很久没有修葺了。虽然近几年,隋塔塔基加固,塔周新辅台阶,并植鲜花松柏,周围景色更为诱人,但是,新建的台阶却是倾斜的,这与肃穆庄严的隋塔极其不协调。更令人痛心和不理解的是隋塔年久失修,伤痕累累。
丰干桥下,国清寺山门外面的“双涧回澜”是天台八大景之一。特别是多雨季节,一清一黄,交相激荡,蔚为壮观。加上拱桥、古木、黄墙、青峦陪衬,美不胜收。千百年来,中外游客多在盛夏多雨季节,直来国清寺观赏此景。可是现在呢?一条溪水虽然依旧有流水,但是水已经不再清澈了,成了一些单位排放废水的渠道;另一条溪水已经干涸,据说是山上蓄水的需要。这样,“双涧回澜”的景观就没有了。这是一大遗憾。
国清寺前的祥云峰云峰山基中,有历代高僧墓地,佛家谓“碑林”。然而,在这神圣之地每天都有晨练运动的人,把腿放在塔林上,把网球栓在佛像上。在一周时间里,每天都看到这些现象。
国清寺前第一道大门左侧是一字排开的七尊佛像,庄严慈祥。七尊佛供奉的位置由西至东依次是释迦牟尼佛、拘那含佛、毗舍婆佛、毗婆尸佛、尸弃佛、拘楼孙佛、迦叶佛。后六佛连同释迦牟尼佛一起被称作“过去七佛”。可是,我发现他们都没有自己的神位,不知道是什么原因造成的。这是非常不好的。是被破坏掉了?还是当时建造时的疏漏?而且,这样神圣的佛像上面也居然栓着一个球网。实在令人不可思议。
类似的问题还很多,在此不一一赘述。
这些都需要我们进一步提高资源和环境保护意识,采取更加积极的措施来补救。我相信天台政府一定会做得更好。
另一个问题是国清寺和尚的形象问题。我所看到的有衣衫不整、嘴衔香烟、东倒西歪等。作为最具有中国特色的中国佛教宗派祖庭,有这样的现象是不可理解的,我相信佛祖是不希望看到这样不雅的现象的,智者大师也不能容忍这样不雅的形象存在于这里。
山门是国清寺的脸面,对国清寺的形象展示很重要。可是,它的右侧居然有一个厕所,而且厕所的门正好对着大路。在厕所的后面,紧贴着就是几株800年至1200年不等的古香樟树,其间有唐玄宗御题“唐一行禅师塔”冢和“过去七祖佛”塔林。污秽的厕所,与幽雅圣洁的环境极不协调。
还有就是在进入山门后,随时随地都可以听到刺耳的汽车喇叭声。这里是佛教圣地,是神圣的地方,怎么可以有这样不协调的现象出现?
类似的问题还很多,在此不一一赘述。
这些都需要我们进一步提高资源和环境保护意识,采取更加积极的措施来补救。我相信天台县政府一定会做得更好。
(二)文化失落问题
首先是国清寺的问题。
国清寺不仅是中国第一个佛教宗派天台宗确立的标志,实际上也是国家统一富强的象征。过去有诗说:“台山一万重,帝割为佛国。刹院如星罗,国清最雄特。”天台宗祖庭国清讲寺的创建,适应了南北一统的时代需要,它的发展与国运的盛衰息息相关了。
时至今日,时间已经过去1400年,创寺阶段的部分实物犹在。国清寺现存殿宇为清雍正十二年重修,御题匾额。乾隆亲自撰写修寺碑文,此后屡经修葺。
前面已经说过,1972年,中日邦交正常化以后,周恩来亲自批示:“要尽快修复国清寺”,而且将故宫珍宝运抵国清寺供奉,直接原因虽然是为外交服务,但中国佛教天台宗在海外的巨大影响力可见一斑。
1983年与智者塔院、高明寺、方广寺一起列为汉族地区佛教开放的重点寺观,国内外成千上万的信徒和游客前来朝拜、观光。国清寺作为中外天台宗的祖庭,焕发出闪闪金辉。
现在,国清寺被批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但是对于天台宗的传人以及整个中国来说,最痛心的是莫过于国清寺文化的失落,这个文化失落最突出的一点就是宗教文化的失落。
我在前面已经说了,国清寺建筑布局形成了四条轴线,这四条轴线实际上由殿的轴线和神的轴线两个主轴构成。可是,只要我们留心观察就会发现,在东面的神轴线上,除了有斋堂、方丈楼、迎塔楼等建筑之外,沿着轴线向南延伸就是隋梅和隋塔,而向北延伸,就会看到一个日本天台宗祖师碑亭。这是1975
年10月25日,日本天台宗13人访华团在比睿山延历寺第253代座主山田惠谛率领下,到浙江天台山巡礼,并与国清寺僧众商定由日方出资兴建的,名义是追忆中、日天台宗祖师的功绩,纪念中国天台山和日本比睿山。这当然是件好事。可是它所在的位置很值得深思。隋梅是智者大师弟子灌顶法师亲手栽植,是天台宗兴盛的象征,也是天台宗历史的见证,意义重大而深远。可是,在这条轴线上,在大雄宝殿右侧、隋梅之北的最高处,加了一个日本天台宗碑亭就不能不叫人有联想了。而且,根据我的了解,日本天台宗祖师碑亭的位置原来是迦南堂。这更叫人百思不得其解了。一个小小的碑亭可以建在国清寺任何一个地方,为什么非要建在这个神轴线上?难道日本的佛教先人是中国天台宗的领袖?!
我们知道,近些年,以动漫、音乐、美食、时装、广告等为代表的日本流行文化在中国日渐风行,并以强大的影响力成为中国城市流行文化的热点。这是一种什么现象?有人说这是正常文化交流。我看不是这么简单。稍有地理知识的人都知道,日本是典型的列岛国家,自然资源贫乏,峡谷多,平原少,耕地稀缺,天然灾害频繁,极不利于发展。对于日本来说,侵略邻国,霸占其资源,拓展生存空间,才是其唯一的出路。在过去十年多年里,日本经济一直萎靡不振,经济衰退已成事实。在国内无法找到突破口,他们就会将目光投向他国。中国作为其最大的邻国,自然成为日本首个侵略目标。过去他们是通过战争的手段来实现侵略目的,现在呢?一个手段是直接的经济侵略,另一个就是文化侵略,后者更可怕,带来的后果更严重。经济和文化是一个国家生存发展的命脉,而且与国家安全已越来越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了。特别是文化,我们说,文化是推广价值观念和意识形态的工具,而价值观念和意识形态关乎一个民族的灵魂。要想从根本上来毁灭一个民族,最有效的手段就是摧毁它原有的文化,而移植侵入者的文化。宗教是民族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宗教本身就是一个民族的灵魂。宗教的巨大力量我们可以从历史中看出——在人类记载历史上,有一多半的战争都是由宗教信仰的争端引起的。日本人能够在文化的其他领域实施侵略,难道就不会在宗教领域实施侵略?况且,世界上任何一个民族的人都十分清楚,日本是一个具有巨大野心和自大狂妄的民族,从来都把所谓的“大和民族”看得比任何一个民族都了不起。尽管日本天台宗源于中国的天台宗,但他们却不是中国天台宗的简单移植,而是在中国天台宗教观的基础上,又熔铸了中国的密教、禅宗、律宗、净土宗等教派的理论和实践,形成了有别于中国天台宗的独特教义。在这样的背景下,一个有着巨大野心和自大狂妄的民族又怎么会心甘情愿地认中国的天台宗为他们的正宗?他们有理由不实施宗教侵略吗?
衡量一国是否对他国发动了文化侵略、宗教侵略,最直接的方法莫过于看被侵略国民的价值取向是否发生了变化。短期来说,日本文化对中国的影响还是很有限的,毕竟中国是一个有着悠久历史的国度,本土文化深入民心,要想一朝一夕改变这种文化信仰是比较困难的事。可是长远来说,日本文化入侵、宗教入侵对中国固有文化、宗教的冲击颇令人担心。现时的中国,不是有很大一部分人已不再认同固有的传统文化,喜欢追日本明星、看日本漫画,甚至以起日本名字、穿着和服为荣吗?当然这些只是低层次的文化侵略,然而影响却是深远的,尤其是对于尚未懂得分辨好坏的小孩来说,更是可怕的。他们从小接受了异族文化侵蚀,长大后自然会失去辨别是非好坏的能力。如果我们在这个问题上不能引起足够重视的话,再过几十年,日本文化将会在中华大地上横行无忌,中华民族的价值观就会因此而改变,而中国的天台宗地位也会被日本所取代。这决不是危言耸听!
从这里看,那个坐落在东轴线上最高处的日本天台宗碑亭的意义就值得推敲了。我看他们来天台,拜的只是故里,而不是拜本宗;建这个碑亭,也只是纪念日本天台宗的出生地罢了。而且从这个五·一黄金周7天的情况看,我在这里居然没有看到一个日本人和韩国人来朝拜他们的祖庭。特别是5月5日(农历四月初八)是佛祖的生日,是浴佛节,这一天是全球佛教徒最为重大的节日。日本、韩国、泰国等东南亚国家都放假一天,举行一系列的佛教庆祝活动。教徒们可参与一年一度的浴佛仪式、参观盛会及诚心礼拜祖庭。可是,在这一天里,同样没有日本人来国清寺朝拜祖庭,我所看到的都是虔诚的中国信徒。正因为如此,奠定了中国佛教在世界佛教历史上崇高地位的天台宗,现在失去了应该有的影响力。
我不禁要问:在现代社会里,天台宗该如何发展?该如何担当起佛教“领袖”的职责而不仅仅是披了一件外衣!!仅仅满足于一些门票等收入养活几个僧人,甚至让日本人在天台国清寺为所欲为地把他们的宗教领袖凌驾天台祖庭之上。这绝不是智者大师开创天台宗的本意吗。这是一件国清寺僧众也是每一个中国人都应该认真思考的大事。
还有一个值得关注的问题,就是国清寺大殿的佛像。我观察,国清寺大殿的佛像居然是歪斜的。从我的专业来看,左为传承,右为势力。左右平衡才是阴阳和谐,才有发展。大殿的佛像左面下沉,暗示着没有传人。我在访问国清寺的时候,听说这里的住持生病不能理事,这恰恰印证了上面的说法。而国清寺年轻的监院虽然对佛教知识了解不少,但自恃国清寺庙大财粗,缺乏应有的谦和大度,完全没有承接智者大师的谦容躬行的品格。我在国清寺丝毫没有感受到佛教慈悲为怀的气氛。这不能不让我怀疑现在国清寺的继承者的素质和国清寺的未来命运。
当年,在文化大革命的环境中,周总理为什么要批示重修国清寺?又为什么要把故宫众多珍贵文物放在这里供奉,其中就有密教释迦牟尼的佛像?后来赵朴初老和我说得非常明确,总理的意图不仅仅是为了中日邦交正常化,更想将国清寺建设成中国的佛教中心。这个中心以天台宗为核心,兼容并蓄佛教任何宗派,从而弘扬佛法,促进国家和民族的团结。国清寺又该如何实现周恩来总理在天台山建立佛教中心的遗愿?!
国清寺为什么叫国清寺?当年老僧示谶智者大师的时候就已经说得非常明确:“寺若成,国即清。”隋炀帝扬广即位于大业元年根据“寺若成,国即清。”意,赐额“国清寺”。隋帝都懂得国清寺对国家命运的影响与重大意义,难道我们还不如古人?
现在,让我们看看,国清寺是不是“成”?是不是还像当年一样能立得起来?而我们的国家会不会“清”?会不会永保不受外辱?我想大家都应该明白了。所以我认为,这种文化失落比下面将要说到的桐柏宫文化的失落危害更大。
其次是桐柏宫的问题。
我知道,桐柏宫是道教南宗祖庭。可是,天台山的道教在哪里?
在桐柏宫鼎盛之时的唐代和宋代,天台山形成了以它为中心的大型道教建筑群,包括有36宫、72观以及108座主要宫观坛台,另外还有不计其数的道教修行场所。曾现“万道之盛貌”。附近的赤城山玉京洞被称为道教“十大洞天”之六,平桥镇是“南五祖”紫阳真人张伯端的出生地,而桐柏宫又是张真人的道场。张伯端对道教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他最杰出的著作是《悟真篇》,不仅是全真派的内丹经典,也是当今全世界气功界所尊崇的修行宝典。至清初,由于道士范青云的努力和雍正皇帝的支持,桐柏宫又获得了当时全国少有的中兴,先后沿中轴线建起了山门、灵官殿、真武殿、御碑亭、大殿、紫阳殿等六个层次的建筑物,雕龙画栋,龙纹巨础。东西轴线依次还有东道寮、太极殿、迎仙楼;西道寮、真君殿、众妙台、方丈楼等等。
时过境迁,现在情况如何呢?1959年,政府在原桐柏宫位置兴修了蓄水量1100多万立方米的桐柏水库,桐柏宫从此湮没于水底。壮丽多姿的桐柏宫文化从此消失于人们的视野。
从我的专业的角度看,这里可谓风水宝地,山水灵气不仅孕育出道源,也是祭天之地。中华民族是个智慧的民族,早就知道“天人合一”的大道了。儒家讲,道家讲,释家讲,现在整个世界都在讲。我们讲“天人之合一”,首先必须讲天,但天究竟是什么?天就是自然界,是一切生命之源,也是一切价值之源。《易传》用乾、坤二卦代表天、地,这便代表了自然。“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天地本是以发育生长万物为功能的。天之大,具有无限性、永恒性,天可称之为父,天有四德元、亨、利、贞。天地之道是生成原则,人之道则是实现原则,二者缺一不可,在这一点上,天、地、人真正统一起来了。其实,人与自然界本来是统一的,不能分离。人类离了自然界,还有什么生命?天有天之道,地有地之道,人有没有人之道?天之道在“始万物”,地之道在“生万物”,那么,人之道又是什么?从某种意义上讲,人的本质,是宇宙意识发展的阶段性产物。人的总和,反映了宇宙物质的多层次、多元化的属性,和向上演变的能力。人在天地万物之中,应该负有一种神圣的使命。古人为什么要祭天?就是提醒人们要顺天,要与自然和谐相处。显然,他们对当时的天文、地理和人文进行了仔细观察,并从生命活动中体会到人与天地自然的相应关系。天,确实有一种神圣性;人对天应有一种敬畏感,这样,人的宗教情感在这里会得到相当程度的表现。没有与天的沟通、协调,人类如何能更好地生存和发展下去?所以,从现在全世界都在呼唤回归自然这一点上论,失去了这个与天直接沟通的地方,我们是不是会影响或失去道教的发展呢?理解了道教核心内容,答案是肯定和明确的。道教文化包含了许多中国传统文化的内容,深得人心,诸如劝人为善、保护环境、崇尚自然、返朴归真、养生健身等等,这些都同现在倡导的建立和谐社会的内容相吻合,具有积极、重大的意义。从这个层面上说,桐柏宫湮没于水底,实在是我国传统文化的一个巨大损失。
而目前正在筹建的新桐柏宫选在原位置略往后偏东方向。环境由原来的玄武—大月山改成了方瀛山,风水完全被破坏了。即使再建时处理得再好,与天同光风采不可能再现了。尽管如此,很多人还在积极恢复它的原貌。留美博士张高澄道长就是其中的一个。他的师兄原是桐柏宫道士,苦心孤诣要重振桐柏宫的辉煌,却没有能够实现这个愿望。张博士为了完成这个宏愿,毅然卖掉在美国的全部产业,来到这个地方,要重建桐柏宫。这种精神和行为实在令人感动!新桐柏宫的建设事业,我认为政府应该给予必要的政策和资金支持,这不仅仅是桐柏宫的问题,而是中国道教生存发展的大问题。
(三)总体规划问题
天台山的资源是与众不同的,其中蕴藏着巨大的能量。现代的天台人已经充分认识到它的价值,没有任意挥霍这些自然资源。为了不给后人留下遗憾,这个经济还相对落后的县花费700多万元,广请各地名家,对全县城镇和风景名胜区进行规划。这个规划突出了“人居”的理念,但并没有做足做活天台的山水和文化这篇大文章。
首先是定位问题。天台县目前的规划将天台定位为“现代化文化旅游中等城市”,将天台旅游定位为“佛教名山”,给出的口号是“打造佛教名山”,这显然不准确。尽管天台宗具有至高无上的地位,但它并不能含概天台山全部的自然和文化资源。天台的定位应该提升到世界这个层面。
其次是品牌问题。如今,中国旅游业已是产品个性化、专业化、精品化下的文化品牌竞争。中国旅游界的明天是文化,任何旅游产品都是文化的载体,旅游产品价格的高低取决于你的产品的文化涵量的多少。文化涵量越多,价格越高。天台的品牌是什么?它的差异化在哪里?没有一个非常明确的概念。即使是一个模糊的品牌,也没有叫响。
三是开发观念问题。我认为,目前对天台山旅游开发,观念上还是保守的,没有彻底放开。旅游开发是个综合效应,连带的不仅是吃、住、停车等问题,更重要的是提升整体效应。这需要一个连动机制,包括跨地区的连动。我们说天台文化,应该是整个天台山文化,而不应该是天台县文化。
四是资源挖掘问题。目前,天台山金字塔形的地理形势中,东部和南部都已经得到了比较充分的开发。然而,西部和北部资源同样丰厚,却没有得到充分的开发。如慈恩寺边的白云洞窟是世界最大的人工古洞,有1700多年的历史,是古人采石遗留下来的。这样一个巨大的石洞,分上下三层,居然里面没有一只蝙蝠,也没有其它任何动物,这不能不说是个意外。我考察过很多石洞,即使比这里小得多、浅得多的石洞也都被蝙蝠之类的飞禽走兽玷污了,像白云洞窟这样清洁的绝无仅有。这里的山石也似乎是一种天赐。一般情况下,红色石渗水,青色石出水,而这里的石头为灰白色,既不渗水也不出水,洞内环境非常干燥。而且洞里还有水,清澈甘冽,为整个白云洞带来了灵气。祖先花了
1700多年的时光,给我们留下了这样好的一个环境,是在福荫子孙后代。所以,这里非常具有开发价值,可至今还闲置在那里。慈恩寺虽然已经在进行了一些开发,但是,慈恩寺是一个小寺庙,根本没有足够的实力做这篇大文章。同样的问题还有龙山一带,那里的山水非常有灵气,还有琼台、桃源、九遮山、寒山湖等景区,都是“神秀台山”的秀华之目,也都没有达到充分的利用。
五是整体布局问题。由于对天台山地理形势认识不足充,我认为,目前对天台山的规划设想,只是整体观念指导下对局部的调整。整体性的布局,必须在作进一步深入考察、比较全面的了解后才能提出。但目前必须要有一个整体布局的概念和规划。
从以上情况看目前的天台山,状况不能不令人堪忧——在天台地区,道教南宗祖庭桐柏宫消失了,佛教天台宗祖庭国清寺被高凌侵辱,儒、道衰落,佛教停止不前,甚至也可以说失落,与历史上三教鼎立的繁荣局面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作为佛教天台宗祖庭的国清寺和作为道教南宗祖庭的桐柏宫,都是国家级的庙宇,是中国宗教的代表和象征,也是中华民族文明和智慧的展示,现在却成为这个状态。我不能不说这是我们国家和民族的一个巨大悲哀。这是我们现代人做得不好,我们同样有责任和义务来发扬光大它们。
五、关于天台山旅游开发的建议
天台山是国务院批准的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近年来,旅游发展较快,政府也加快了重点景区的规划和建设步伐,旅游接待设施得到了一定的改善和提高。随着各方面条件的改观,天台山开始成为上海、苏南、杭嘉湖一带市民周末假日度假、观光、朝觐、休闲、旅游的首选之地。但是,这与天台山丰厚的文化资源还是极其不协调的,远远不能满足市场的需求,对当地经济发展也形成了一定的制约作用。
单就旅游来看,文化与旅游从来就是不可分离的。天台山独特的文化应该展示出更大的魅力,对地方经济做出更大的贡献。这一点,我们从佛教发达的周边国家和天台县周边地区可以看出。有些国家尽管经济并不发达,但宗教文化的力量依旧可以召唤无数人前去祭拜与观光。比如泰国曼谷的佛庙很著名,到处香火鼎盛,青烟缭绕,市内分布有大小佛庙近400座,各色佛像、佛画不计其数,是朝拜者的天堂。赴泰旅游人数2001年达1000多万人次,2003年达1800多万人次,其中大多数都与佛教有关。还有伊斯兰教的朝觐活动。2004年去麦加朝觐人数创了记录,达200多万人,我国的穆斯林每年也有上万人前往朝觐,
从与天台山类似的其它名山的情况看,天台山的现状也是不乐观的。比如山西五台山,被誉为中国佛教的缩影、世界著名的佛教圣地,自2004年中国五台山首届国际佛教文化节暨佛教艺术大展隆重开幕以来,五台山风景名胜区形势更加利好,一年接待国内外游客超过200万人次。集佛教文化、休闲、度假、养生为一体的峨眉山,从1998年到2005年,旅游人数由不到100万增加到200多万,旅游收入每年递增15%。普陀山重新开放后,现已创造了良好的人文和自然环境,可以说是山美、水美、人更美。2004年普陀山旅游人数创历史最高,达到230万人次。目前全上海有1300万常住人口,加上400余万暂住人口,合起来总共有1700余万人。近年来每年约有100万上海人利用双休日和节假日到外省市旅游,其中以到普陀山礼佛和观光的人数为居多,约占总外出旅游人数的45%,而且这个比例还在逐年提升。上海人为什么最喜欢普陀山?首先因为那里是观世音菩萨的道场。
还有新昌,视智者大师谓“天台西门”深感荣光,自称天台门户,现共有人文、自然景观300多处。2004年,新昌旅游的人数超过100万人次。特别是新昌大佛寺成为上海的后花园,游客纷至沓来,上海游客就占总旅游人数的30%左右。
比较上述地方,天台具有比它们更独特而秀丽的山水和更独特而丰厚的文化,并且其地位更加特殊和崇高。但是天台的旅游业却远不如上述地方发达。这个问题很值得我们深思。
天台旅游的卖点在哪里?如何做好天台旅游这篇大文章?在考察的几天里,我就这些问题与台州市张鸿铭市长、叶阿东副市长以及天台县黄县长、单副书记、人大主任进行了交流,同时也形成了一个基本思路。
现在,我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一)关于天台山定位
在当今激烈的旅游市场竞争中,形象塑造已成为旅游地占领市场制高点的关键。品牌定位是塑造品牌过程中的关键步骤和难点所在。就天台山的资源来说,定位一方面要考虑一个含概性,另一方面要考虑一个高度问题。从这个角度出发,我认为应该把天台山的定位从“佛教名山”提升到“宗教名山”,再进一步为“东方圣地”才是合理的。这是站在全球的角度来看天台山的,同时,也包含了天台山神秀山川和佛宗道源的内容。这是对天台文化的提升,也是对天台旅游形象的提升,对增强天台旅游的核心竞争力,使天台更好地走向中国、走向世界,具有重要意义。
(二)关于发展观念
天台山自古就是“八百里天台”的说法,决不局限于哪一座山。那么开发天台山就要从“大天台”、“大文化”的概念出发,把旅游六要素资源充分整合拓展到与六要素相关的所有产业,打破区域、行业界限,加强区域合作、行业协调,串珠成链,连点成线,充分利用整个天台丰富的综合旅游资源,做足做好大旅游、大发展这篇文章,增进天台山旅游业的核心竞争力,全面推进旅游产业再上新台阶。
(三)关于整体规划
一个地方的规划做得好不好,关键在于能不能找准这个地方的灵动点。天台的规划应该依据天台独特的地理形势环境来做,让金字塔能充分展示出来。这方面,我在前面已经说得很多了。还要根据天台山的地域、文化和佛宗道源的历史与发展来规划近、中、远期的建设方案,在提升定位的基础上通盘考虑各景点的布局。特别是天台古建筑都是在中国传统风水理论指导下进行的,新的景点的建设和古建筑的恢复也必须依据这个基准这个原则来做。这才能体现真正意义上的天台文化。
(四)关于文化失落
这是一个关系国家前途命运的大问题,应该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该纠正的一定要纠正。
(五)关于城区建设
过去天台人见宝不识宝,大量的古建筑被钢筋水泥取代,八城门更是杳无踪迹。好在天台人现在已认识到,城市建设古城要古,新城要新。老城区要尽力保留当初的风貌,体现历史,表现古味;新城区则要体现新时代对现代城市建设中人文和谐的更高要求,充分体现天台文化的时代风貌。
(六)关于天台形象
国外旅游研究表明,形象是吸引旅游者最关键的因素之一,形象使旅游者产生一种追求感,进而驱动旅游者前往。如何塑造旅游品牌和形象并向消费者充分有效的传播,已成为目前旅游企业急待解决的问题之一。因此,在合理定位之后,我们要做的,除了形象传播,务必要擦亮品牌。天台是佛宗道源,是宗教圣地,应该有个安静和谐的环境。这个环境,包括文字内容的准确定位,像国清寺和尚的行为、环境污染等问题,必须及早解决。
(七)关于环境和文物保护
天台的山水和建筑都是不可再生资源,不能毁在我们这一代人的手里,否则要受到后代的谴责。
(八)关于资源开发
《登真隐诀》云:“大小台处五县中央。”天台山周回八百里,其地理“南驰缙云,北接四明,东距溟滶,西通剡川”,“古为仙佛窟宅”圣山,还会有许多重要资源等待我们去发现、论证和合作、开发,要做好这项基础工作。比如,前面提到的那两个阴阳互感的山谷,从创意上来说,可以将它确定为“生命之旅”,使游人在沿着山谷行走中体验生命诞生的意义。这对人生健康和对生命意义认识的提高是很有价值的。还有白云洞,可以充分利用其现状,做成一个宗教文化历史博物馆,将天台释、道、儒等文化浓缩其中,延伸开去,使人们在这里对整个大天台丰厚的民族宗教文化尽收眼底。这是一个造福子孙千秋的好事。
以上是我2006年五一黄金周7天的收获和建议。
天台山开发的意义是巨大的、深远的,不仅仅关系到天台县经济的发展,更重要的是关系到中国宗教事业的发展,关系到民族文化的发展,关系到国家的前途和命脉。我希望台州市政府、天台县政府从战略的高度充分认识天台山的巨大价值,从做好规划入手,先开发天台、台州区域内的关联景区,适时积极协调各周边、各方面的力量,做好天台山文化旅游这篇大文章,让天台山走向世界,走向未来,更好地向世界、向世人展示它独特的魅力。前途一定美好无限。仅此祝愿。
二00六年七月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龙川高明寺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