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34师的师长陈树湘闽西战士家属今有后人吗

陈树湘_百度百科
(),1905年出生于湖南长沙。在、等影响下,投身革命。中国共产党党员。1934年10月,开始长征。陈树湘率领红三十四师担负全军后卫,掩护全军主力和中共中央、中央军委机关,同敌人追兵频繁作战。在惨烈的湘江之战中,他率领全师与十几倍于自己的敌人殊死激战四天五夜,后陷入敌人的重重包围。他在率部突围时腹部中弹,身负重伤。最后,部队弹尽粮绝,陈树湘伤重被俘。日[1]
,在押送途中,慷慨就义,实现了他“为苏维埃新中国流尽最后一滴血”的,年仅29岁。[2]
陈树湘人物生平
陈树湘早年经历
陈树湘,日生于长沙县一个贫苦的家庭。从小给地主当童工。  1914年因家乡遭大旱,随父流落到长沙市小吴门外陈家垅,以种菜为业。[2]
1919年,时期,开始接受新思想。1919年参加新民学会发动的长沙反日爱国运动。  1921年,、定居长沙,从事建党活动。陈树湘因为常去长沙清水塘挑水送菜,因而结识了毛泽东、等一批湖南早期革命活动家。  1922年秋,加入。  1925年7月,加入。[2]
陈树湘革命岁月
1926年7月,同长沙近郊一批农协骨干随北伐军参加了攻打长沙的战斗,并夺取溃兵枪支10余支,组建了一支农民自卫武装。  1927年,后,潜至武昌叶挺部新兵营当兵。后调任警卫团第四连排长。  1927年9月,随部在江西修水参加毛泽东领导的湘赣边,并随部队上。  红四军成立后,历任三十一团七连连长、特务连连长、特务营党代表和二纵队四支队政委等职。
曾参加井冈山根据地历次反“会剿”战斗和开辟赣南、闽西革命根据地的斗争。
1930年1月至1933年6月,先后任红军(长)汀连(城)独立团团长,独立七师、独立九师师长,红十九军五十六师(亦说为五十四师)师长,红三十四师一○一团团长等职。
1933年7月,在与清流交界的泉上一役中,率部在雾阁地区设伏,全歼敌援兵一个团。接着,在配合红四师攻占清流县城一战中,又在马屋击溃敌一增援团。
1934年3月,被任命为红三十四师长,以保卫闽西北区根据地。[2]
在第五次反“围剿”战中,指挥全师在一线多次击退3万余众军队的进攻,完成了牵制敌军的重任。在泰宁与交界的梅口防御战中,率部连续作战7天6夜,大量歼灭敌军,阻滞了敌军的攻势。后又奉命接连在建宁、石城、等地阻击敌军。
日,奉命移师,掩护中共军委两支纵队和主力渡过于都河。此后,率全师作为后卫部队开始参加长征。
1934年10月下旬,在安息和古陂反击尾追的第一军,保证中共中央机关和大部队顺利通过河。
日,中革军委命令34师担任全军总后卫时,曾经特别指出“万一被截断,返回湖南发展争”。在、岭秀一带节节抗击湘粤两省追敌,掩护大部队从与江华间安全渡过。
日,红34师和红八、红九军团,在水车会合后,紧接着在突破敌军第四道封锁线抢渡的战斗中,率全师6000红军将士,同十几倍于己的敌军4天5夜。
日下午,西进的军委纵队全部之后,34师脱离军团建制直接由军委指挥接到了最后一个命令“立即向湘江渡口转移,并且迅速渡江”向东折返,从三面顶住强敌的攻势。当掩护到最后一支部队红八军团渡过湘江时,所部已锐减到不足1000人,而且遭到空中敌机的轰炸,被敌阻截在湘江东岸。在与大部队失去联系后,率余部突出重围,沿湘江东岸北进。
1934年12月初,根据中央军委电报指示,将余部分为两支队伍,向群众基础较好的转移。[3]
陈树湘慷慨就义
1934年12月,率其中一部从江永桥头铺马山抢渡牯子江时,突遭保安团伏击,腹部中弹负伤。强忍伤痛被战士抬至驷马桥后,又遭道县反动武装袭击。为了让部队安全转移,毅然推开抬护的警卫战士,带伤与敌激战。最后,弹尽被俘。在被敌人押往道县保安司令部的途中,愤然从伤口处掏出肠子绞断,慷慨就义。实现了他“为苏维埃新中国流尽最后一滴血”的誓言,年仅29岁。[2]
陈树湘英雄事迹
1934年10月,第五次反“围剿”失败。一、三、五、八、九军团及(简称中革军委),纵队、中央机关86000余人,被迫离开江西,开始了震惊中外的二万五千里长征。[2]
红军接连突破敌人在赣、粤、湘边设置的三道封锁线,于1934年11月初,进入。日,红一军团第2师第4团,在团长和政委杨成武的率领下,长途奔袭,占领城。随后,红军主力,相继进入道县境域。拉开了抢渡湘江的序幕。
日,天气格外晴好。中革军委在道县豪福村向全军发布了抢渡湘江的战斗命令。
日,军团长、参谋长,在道县仙子脚单独召集正在西岸葫芦岩至岑江渡一线阻止敌人过潇水的红34师团以上干部会议。董振堂表情严峻地说:“同志们,在得知我军有强渡湘江,到与我红二、六军团会合的意图后,匆忙任命为追剿军,调集、薛岳、周浑元、、李韫珩五路中央军,又重金收买广西的、白崇禧和广东的陈济棠,加上湘南王,共26个师30万人,在潇水至湘江这个盆地上,布下一个袋形阵地,形成第四道封锁线。企图在湘江以东地区,彻底消灭我军!我军现已处在敌人袋形阵地之中,危在旦夕!”会议要求,在党和红军生存亡的紧要关头,红34师在掩护八、九师团顺利通过、泡江后,为全军后卫,在广西水车一带阻击敌军,掩护主力红军抢渡湘江。刘伯承先拍拍陈树湘的肩膀,再取下眼镜,擦了一下双眼,又用衣角擦了擦眼镜戴上,充满深情地叮嘱:“你们既要完成军委赋予的光荣任务,又要有万一被敌人截断后,孤军作战的准备!”刘伯承说完,陈树湘带领全师与会干部庄严宣誓:“请军团首长转告朱总司令、周总政委,34师坚决完成军委交给的任务,为军团争光!”散会后,陈树湘在路上就布置了阻击任务。
日,天气异常阴冷。陈树湘指挥红34师在东岸、广西水车一带山上刚建立起阵地,敌人就潮水般地尾随蜂拥而至。周浑元部,是蒋介石嫡系,更是红34师的老对手。早在第四次反“围剿”中,就吃过陈树湘的败战。这次,他认为红军,决心一洗往日的耻辱,在蒋介石面前邀功请赏。
陈树湘面对数十倍于己的敌人,毫无惧色。他镇定自若地指挥红34师将士沉着应战,奋力抵抗。水车阻击战空前激烈。经过三天三夜的艰苦战斗,打退了周浑元部及大批其他敌人的一次又一次冲锋。终于掩护了中央机关、中革军委纵队和主力红军于日渡过湘江,挽救了红军,挽救了党。
这时,湘江沿岸各个渡口已完全被敌人封锁,红34师已被敌人截断在湘江东岸,无法追赶主力。
日,陈树湘率部翻越海拔1900多米的宝盖山,欲从嘴强行徒涉湘江,遭桂敌43、44两师猛烈阻击。师政委及师政治部主任光荣献身,徒涉未果。面对无法渡江追赶主力的现实,陈树湘果断决定,退进,暂时立足,等待时机。部队刚到洪水青,遭到了广西民团的伏击。经过一天激战,直到黄昏,才把敌人击退。这时,红34师接到军团部电令,指示他们退回打游击。陈树湘立即组织会议,宣布:第一,寻找敌兵薄弱的地方突围,到湘南开展游击战争;第二,万一突围不成,誓为苏维埃流尽最后一滴血。
敌人新的进攻又开始了。陈树湘命令100团掩护,他和参谋长王光道率101、102两团,突出了重围。
日,红34师余部200多人,展转到达都庞岭道县境内的空树岩村,在村里进行了短暂地休整,开大会、写标语,宣传红军、宣传革命,动员青年参加红军。第二天,大批广西民团从方向追来。陈树湘为保存实力,避开敌人,沿都庞岭山麓向南退却。在附近,遭到道县保安团团长唐季候的截击。经过半日激战,将敌人打退后,沿江华、永明()、道县三县边界继续前进。[2]
日,红34师经江永的上江墟,道县的田广洞、立福洞,铜山岭山脉来到江华桥头铺附近的牯子江渡口。陈树湘见渡口雾气蒸腾,死一般寂静,就命令部队作好战斗准备,抢渡牯子江。当渡船行到河心时,埋伏在对岸的江华民团开枪了。陈树湘立刻命令一个班用机枪还击。他站在船头上,置个人生死于度外,指挥部队快速抢渡。江华民团头子发现陈树湘是红军指挥员后,命令一个枪手,瞄准了陈树湘。一枪打来,击中陈师长腹部,身负重伤。陈树湘忍痛指挥部队抢渡牯子江后,到下了。战士们用担架抬着流血不止,脸色惨白的陈师长,由江华界牌向四马桥方向退却。
日,当红34师余部100余人,来到道县四马桥附近的早禾田时,遭到道县保安团一营的伏击。激烈的枪声,惊醒了昏迷多时的陈树湘。他强忍巨痛,在两个战士的扶持下,指挥战斗。在打退道县保安兵后,陈树湘再次昏迷。战士们看着师长痛苦的神情,心中有如油煎般难受。
突然,一个战士大吼一声:“跟敌人拼了,为师长报仇!”说完,拿起枪就要往山上冲。其他战士也积极响应。
陈树湘被一阵喧哗惊醒,认识到事态的严重,拼尽全力大喊:“回来,不准胡来!”
战士们听到师长的命令,赶紧围在师长身边。泪,挂在战士们的腮边,但谁也没有哭出声来。陈树湘在战士的帮助下,坐了起来,环视着身边这些可爱的战士,吃力地说:“怎么能跟敌人拼了呢?同志们啊,我们是亲自创建的革命队伍,是为穷苦大众打江山的。从秋收起义到井岗山、五次反‘围剿’,那样艰苦的环境,我们都不怕,难道会被眼前的困难吓倒吗?”陈树湘舔了舔干烈的嘴唇,语重心长地说:“敌人的目的,就是要消灭我们,恨不得我们跟他们拼。看来,原路返回已不可能了。大家作好突围的准备,冲出去,到前面牛栏洞汇合。然后,到区打游击。。”陈树湘说到这里,伸出惨白而冰凉的手,与参谋长王光道的手紧紧握在一起。良久,陈树湘对王参谋长说:“老王,你是老同志、老党员,我把这支队伍交给你,你一定要将他们带出去!”王参谋长硬咽着说:“师长,我们一起走!”陈树湘免强笑笑,说:“环境这么恶劣,我这个样子,能冲出去吗?你带队突围,我掩护。冲出一个算一个,决不能让敌人的阴谋得逞!”[2]
部队且战且走,来到银坑寨,再次击退保安一营的进攻后。陈树湘用绑腿死死地扎紧伤口,毅然决然地挣扎着站起来,端起一挺机枪,带着两个和一个机修员,占领银坑寨附近的洪都庙。
敌人新的进攻开始了!江华、道县、三县的保安团,从四周蜂拥而上。陈树湘他们依据洪都庙的有利地形,阻击敌人,掩护同志们突出了重围。陈树湘他们的子弹打光了,机修员牺牲了。敌人叫啸着扑向洪都庙……
敌人抓到一名红军师长,高兴得发狂。在四马桥坐镇指
油画《红军师长陈树湘》 作者:白展望
挥的保安团一营何湘,命令将陈树湘抬到一间布铺里,为他找医送饭。企图从陈树湘口中得到红军的情报。陈树湘面对敌人的威胁利诱,毫不动摇,拒医绝食,坚持斗争。何湘无奈,只好于日拂晓,将陈树湘抬往道县县城,向上司邀功。上午8时许,当行至道县石马神村附近的自然村后时,陈树湘乘敌不备,咬紧牙关,忍着巨痛,用手从伤口伸入腹部,抠出肠子,使尽全力,大叫一声,绞断肠子,壮烈牺牲。时年29岁。实践了他“为苏维埃流尽最后一滴血”的豪迈誓言![2]
陈树湘牺牲后,敌人将他的头割下,送到长沙悬于城门示众。群众将陈树湘的无头遗体与一同牺牲的警卫员,葬于现城内,潇水之滨,上关大桥西头北侧,中心粮库后面,二中左后方的飞霞山上,人称“双巴祖”。解放后,每逢清明,常有共青团员、少先队员去扫墓祭奠。[3]
陈树湘人物评价
断肠,通常作为一种形象的说法,被人们用来形容极度痛苦。然而,对于陈树湘来说,这不只是一个文学词汇,而是一种崇高的抉择。是什么促使他选择如此惨烈的方式慷慨赴死?当总参谋长刘伯承和五军团长把红军长征途中最危险的“断后”重任交与自己时,作为一名红军师长,陈树湘深深地明白自己肩上的担子有多重,他早已做好了为革命赴汤蹈火的准备。湘江之战,他和战友们与数十倍于己之敌鏖战4天4夜,直到主力突围渡过湘江,完成了上级交给的任务。使命既已完成,堂堂红军师长尊严,岂容敌人玷污?行至石马神,他践行了自己“为苏维埃新中国流尽最后一滴血”的铮铮誓言……[2]
陈树湘后世纪念
陈树湘石像在烈士墓旁潇水边落成
2014年10月,在闽西古田召开的解放军全军政治工
陈树湘石像
作会议上,主席向全体与会代表讲述了“为苏维埃中国流尽最后一滴血”的中国工农红军第34师师长陈树湘“断肠铭志”的壮烈故事。[3]
2014年12月,是人民英模陈树湘烈士英勇牺牲80周年的日子。[3]
日,潇水河岸江雾濛濛,仿佛老天的泪眼朦胧。上午十时,祭拜陈树湘烈士英灵、为陈树湘烈士立像,为红34师无名烈士立碑的活动在湖南道县潇水河畔举行。[3]
中共道县县委、县政府,解放军全军医学科学技术委员会神经内科分会和北京医学会,湖南红色记忆基金会共同举办了这次活动。[3]
红军总司令、元帅外孙刘武大校,红34师第一任师长烈士之子周林,烈士外孙曹耘山,曾任红五师师长的上将之子大校,带领一批红军后代和当地群众100多人参加活动。[9-11]
专程从北京前来的“红军传人组合”在现场为烈士献上散文诗和《长征》、《千山万水外》两首歌曲,高亢、壮烈而又凄婉的歌声在潇水河上回荡,在场者无不为之动容。[3]
在向烈士敬献鲜花的人流中,一位年轻人在烈士墓前突然跪下,嘶哑的嗓音中迸出:“陈爷爷,我是韩伟的孙子小小。爷爷,我来看你了!”看到未留下子嗣的陈树湘烈士有了后人,许多人激动地流下了热泪。
在祭拜的人群中还有一位身穿上尉军服的年轻人,只见他轻轻地在烈士墓前放上了两幅照片。照片上,陈树湘烈士的铜像在一群年轻士兵中间。他们是谁?是陈师长的亲人吗?原来这是红军时陈树湘烈士担任红1军团特务大队大队长时亲手带过的那个大队,传承至今就是沈阳军区某摩步旅“红三连”。这个连队的官兵们把陈树湘烈士当成了亲人、四时祭祀,新兵入伍都会在他的像前宣誓,要像他那样“为苏维埃中国流尽最后一滴血”。[3]
祭奠的花篮挽带上有一幅十分引人注目,上面书写着:陈树湘老师长永垂不朽,2013年已103岁的开国老将军、曾担任过红34师100团政委的张力雄老红军敬献的。陈树湘烈士生前战斗过的红军老部队、济南军区某摩步旅“开国大典红一师”,道县县委、县政府,一批红军后代也向烈士敬献了花篮。[3]
在花篮丛中还有一尊花篮,一群身着陆、海、空三军文职军人制服的医学专家集体献给敬爱的烈士,他们组成了“陈树湘烈士亲友团”,这是解放军医学科学技术委员会神经内科的专家们,是一批教授、博导、主任医师。是什么使他们聚在一起的?他们的领队、全军主任委员,身着“文职将军”服的张微微教授说,我们是一群红军的传人,红军的精神我们不弘扬谁弘扬!红军的血脉我们不传承谁传承!张教授也是红军后代,她的老父亲在长征中曾从这片土地上走过。她带领的这个团队几年来重走红军路,已先后在韶山、井冈山、闽西、遵义、汉中、延安诸多红色老区,为群众义诊近万人次。今天他们来到了潇水旁,在陈树湘烈士的归宿地为广大群众义诊,不仅送医,还带来了部分药品,免费为接诊的病人治疗。[3]
陈师长和红34师的一像、一碑、一牌由陈树湘烈士生死战友、红34师幸存者韩伟老将军儿子京京、儿媳微微、孙子小小捐建。[3]
塑像由著名雕塑家刘林教授原作,一座由“将军红”花岗岩石和汉白玉镶嵌的红34师石制军旗永远飘扬在陈树湘烈士墓旁。旗座上刻写着:你们的姓名无人知晓,你们的功勋永世长存—为掩护党中央、中革军委和主力红军在湘江战役中牺牲的红34师六千闽西红军将士永垂不朽。[3]
长征时红34师隶属于红5军团,曾担任过红5军团参谋长的刘伯承元帅之子刘蒙将军写来了挽帐:英雄姓名无人知晓,烈士功勋与世长存。[3]
红军后代赴道县祭拜陈树湘烈士[11]
2013年端午节刚过,烈日炎炎,薰风拂面。陈树湘烈士的生死战友将军的子女韩京京(儿子)和张微微(儿媳)于日来到湖南道县祭拜陈树湘烈士的英灵。他们不顾旅途劳累,一下车就来到了潇水河畔,祭扫陈树湘烈士墓地。在陈树湘烈士墓前,韩京京深情地呼喊:“大爹爹,我们来看您了!”并在墓地敬献鲜花,缅怀革命先烈。在祭拜的过程中,韩京京、张微微流下了热泪。陪同前往的史志办原主任李世荣讲述了陈树湘师长壮烈牺牲以及群众掩埋其遗体的经过和场景。[3]
韩伟与陈树湘相识于秋收起义。当时二人同在秋收起义第一团三营九连,陈树湘任二排长,韩伟任三排长。在后来的三湾改编,井冈山斗争,以及转战赣南和闽西,建立中央苏区和五次反围剿的斗争中,两人始终并肩战斗。他们曾经在一个营分任两个连长,也曾在一个师分任两个团长,还曾在一个军分任两个师长。长征前夕,红19军缩编为红34师,两个师长中只能由1个人来担任34师师长职务,那时两人曾相互推让。[12]
日,红军长征过道县,红三十四师担任全军后卫的任务,阻击尾追之敌。湘江战役决战后,在最后突出敌人重围时,34师陈树湘师长命令100团韩伟团长带师主力突围,自己做最后的掩护。这时候,两位老战友发生了第一次争执:韩伟坚决不从,说:“你是师长,只要你还活着,这个师就还在!你带师的主力突围,我带100团作最后的掩护!”两个生死的老战友就这样挥泪诀别。由师长陈树湘率师部及一O一团,一O二团约400人,沿长征原路向永安关方向转移折回道县。团长韩伟率一OO团作最后的掩护,向八工田、柳木青一带突围,后恶战所剩30余人,分路突围,韩伟等6人跳下山崖,他和另外2人跳崖后幸存。12月10日,陈树湘经江华牯子江时腹部受伤。12月11日,为掩护余部突围,师长陈树湘在道县四马桥附近的冯都庙被俘。12月18日,陈树湘被押解进县城,途经蚣坝石马神时,陈树湘师长壮烈牺牲,实现了他为苏维埃新中国流尽最后一滴血的誓言!野蛮凶残的刽子手们割下了他的头颅,并杀害了他的两名警卫。夜晚,根据地的乡亲们在潇水河畔掩埋了陈树湘师长和两名红军战士的遗体。[12]
解放后,韩伟将军无时不在怀念着他的生死战友。1992年韩伟将军去世前,嘱咐他的儿子韩京京和儿媳张微微要将他的骨灰送回他与陈树湘师长共同带出的红34师6千将士的故乡闽西去。[12]
从此,韩京京与张微微开始了寻访陈树湘烈士的足迹。他们从湖南长沙县茯苓镇,陈树湘师长的出生地开始,寻访到长沙小吴门外清水塘,陈树湘少年和青年时期曾经学习、战斗、参加革命的地方及秋收起义的文家市和井冈山、闽西。一路走来,他们一直没有能够查访到陈树湘烈士的遗迹所在。经过多年的察访他们得知,陈树湘烈士已经没有亲人了,唯一留下的一幅画像还是根据韩伟将军生前口述画出来的。[12]
2013年,当韩京京得知陈树湘烈士的遗骸埋葬在湖南省道县潇水边的堤坡上时,两人在端午节商量好,一定要到陈树湘师长墓前祭拜。这天,他们在陈树湘烈士墓前久久肃穆,行礼,为烈士英灵洒下北京红星二锅头酒,摆放了千里迢迢从龙岩带来的闽西点心。[12]
由于陈树湘烈士无子嗣,而韩伟是陈树湘血战湘江后存活的极少数战友之一,韩伟之子韩京京尊称陈树湘为“大爹爹”。作为革命后代,韩京京表示,一定要继承革命烈士的遗志,[11]
弘扬烈士的革命精神。日,是陈树湘烈士牺牲80周年纪念日。届时他们会为陈树湘烈士塑像,并组织红军后代来道县联谊,同时为道县人民组织一次义诊。临行,韩京京、张微微一行向道县民政局老区办捐款人民币2000元整,作为祭扫守护陈树湘烈士墓地的费用,还来到了道县寿雁镇豪福村走访了湘江战役豪福红军指挥部旧址。陪同韩京京、张微微一行踏访的有道县人大常委会原主任、道县党史联络组长李牛华及中共道县县委办、道县民政局老区办、道县史志办等同志。下午3时许,韩京京、张微微一行依依不舍地离开了道县。[12]
本期节目主要内容: 日,在湖南道县仙子脚的一间平房内,红五军团军团长、参谋长正在召开阻击敌人过潇水的红34师团以上干部紧急会议。刘伯承把掩护全军渡江的任务交给了一位青年干部,能让刘伯承如此放心的把这样艰巨的任务交给的青年干部到底是谁呢?(《信念》
信仰的力量--陈树湘)[13]
.中国网络电视台.[引用日期]
.人民网[引用日期]
.中红网[引用日期]
.中国网[引用日期]
.大众日报
.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广西文明网
.网易新闻
.人民网[引用日期]
.中国共产党新闻网[引用日期]
.福建之窗[引用日期]
.中安在线[引用日期]
.中国网络电视台[引用日期]绝命后卫师——红5军团第34师-中共中央网络安全和信息化领导小组办公室
绝命后卫师——红5军团第34师
&&&【纠错】
新华社北京8月17日电(张社卿、郑文浩、郭林雄)湘江战役,是中央红军撤出中央苏区以来打得最激烈、损失最惨重的一仗。渡过湘江后,中央红军由出发时的8.6万人锐减至3万余人。
在湘江战役中,有一支为中央红军主力突围断后的英勇之师打得尤为惨烈,几乎全军覆没。它就是红5军团第34师。
红34师是1933年春由闽西游击队改编组建而成,师长陈树湘、政治委员程翠林,下辖第100、第101、第102团,每团约1700人,全师共5000余人。
中央红军开始长征后,红34师随红5军团担任全军的殿后任务。湘江战役打响后,红34师奉命接替红6师第18团防务。由于不熟悉地形,他们沿羊肠小道登上观音山顶时,已是1934年12月1日上午。这时,红18团已经撤出阵地,红34师陷入孤军奋战的险恶境地。
14时,中革军委电令红34师“由板桥铺向白露源前进,或由杨柳井经大源转向白露源前进,然后由白露源再经全州向大塘圩前进,以后则由界首之南的适当地域渡过湘水”。
当红34师从板桥铺一带穿过灌阳至新圩公路,翻越海拔1900多米的宝界山时,红军主力已渡过湘江。脚山铺至界首间湘江两岸遂被湘、桂军控制,红34师的退路已经被完全切断。
敌人对红34师发起了猛攻。炮火轰鸣,弹片呼啸,与撼天动地的呐喊声混合交织在一起。战至傍晚,红34师伤亡大半,陷入了粮弹告罄、四面受敌的绝境。师政委程翠林、师政治部主任蔡中、第100团政委侯中辉、第102团团长吕宫印相继牺牲。
陈树湘清醒地意识到,红34师只能突围,留在江东打游击。当晚,他断然下令:毁弃无弹的火炮、枪支,突围到湘南开展游击战;万一突围不成,誓为苏维埃流尽最后一滴血。
夜幕低垂,红34师开始了突围战斗。但面对湘军刘建绪部、中央军周浑元部和漫山遍野的地方民团,突围没有成功,又损失了千余人。
陈树湘只得率领剩下的700余人折回东岸继续坚持斗争。无奈环境不熟,又没有群众基础,红34师伤亡人数不断增加,没过几天就已不足500人。而对红34师杀伤最大的,是分布于湘南桂北一带,熟悉当地环境、土生土长的民团。
红34师官兵多为闽西人,不熟悉地形。民团一个小时就到的路,红军要走半天。狠毒的民团在山路上挖陷阱、埋竹签,并把竹签用桐油跟尿熬煮,一戳伤就造成严重感染,对红军威胁很大。
最后,陈树湘决定和师参谋长王光道率师部及第101、第102团剩余的300多人为先锋,从灌江突围,命令第100团团长韩伟带100多人断后。等陈树湘他们进入湘南地区时,只剩下140多人。
12月11日,陈树湘在抢渡牯子江时遭当地民团伏击,腹部负重伤,肠子都流了出来。为不当俘虏,他命令警卫员补上一枪。警卫员流着眼泪为师长包扎好伤口,抬着他且战且走。紧急关头,陈树湘命令王光道率领仅存的百十号人上山躲避,把自己藏匿于驷马桥附近的洪东庙疗伤,不幸被搜捕红军伤病员的道县保安队抓获。
在敌人用担架抬着陈树湘去邀功请赏的路上,这位英勇的红军师长乘敌不备猛地撕开绷带,用尽最后气力把肠子扯断,壮烈牺牲,年仅29岁。
红34师最后仅剩下100多人,在王光道和第101团团长严凤才的率领下,坚持山区游击战,终因寡不敌众,最后大部分牺牲。
灌江突围时负责掩护的第100团在打退敌人的多次冲锋后,全团剩下30多人。韩伟下令分散突围,自己和5个同志负责掩护。最后子弹打光了,宁死不愿做俘虏的韩伟等人从灌阳和兴安交界处的一座山上滚了下去。
幸运的是,由于树木草丛的阻挡,韩伟和3营政委胡文轩、5连通信员李金闪大难不死,被上山采药的土郎中救下,在老百姓家的红薯窖里藏了7天才死里逃生。数十年后,韩伟的后人找到了当年救起他父亲的土郎中后代,那口红薯窖也还在。
后来,韩伟三人挑起扁担扮成挑夫找红军,途中再次遇上民团。李金闪、胡文轩先后牺牲,只有韩伟一人侥幸逃脱,历尽艰辛才回到革命队伍。
新中国建立后,韩伟历任军事师范学校校长、华北军区副参谋长、北京军区副司令员兼参谋长等职,1955年被授予中将军衔。
湘江战役的悲壮历史让韩伟不堪回首。据韩伟的儿子韩京京回忆,他出生后,从未听父亲提起过湘江战役。1986年,我军编写《红军长征回忆史料》,有关同志找到韩伟,让他回忆红34师这段历史,韩京京才从父亲那里听到这场惊天动地的血战。
韩伟是湖北黄陂人。弥留之际,他却对儿子说:“湘江战役,我带出来的闽西子弟都牺牲了,我对不住他们和他们的亲人……我活着不能和他们在一起,死了也要和他们在一起。这样我的心才能安宁。”
1992年4月8日,韩伟在北京病逝,走完了他富有传奇的一生,享年86岁。亲属们遵照遗嘱,将他的骨灰安放在闽西革命烈士陵园,与红34师的战友们永远长眠在一起。>>> 查看文章:
长汀汀州镇刘金金:红五军团红第34师最后的“老班长”(图)
18:42:45&&作者:傅长盛 钟彬彬&&浏览次数:5037&&字体大小:【
传家宝小铜锅-曾伴随老班长的长征岁月
年幼可爱的孙辈搀扶着老爷爷
  “鸡嬷开啼改了腔,辫子剪掉梳半装。走出灶房闹革命,唱歌演戏当当响。……”
  日前,在长汀县汀州镇南门街惠吉巷一户老宅里,今年100岁的红三十四师老战士刘金金激动地唱起了《妇女解放歌》,激昂的歌声中带着老泪,这位幸存的老班长仿佛把我们带回到了血与火的岁月。
  刘金金生于1914年,长汀县德联区河梁乡人,父亲是当地有名的木匠,从小家境不错。受当地著名的共产党员梁国斌的影响,刘金金参加了革命,当上了德联区河梁乡少先队队长,后来参加省苏维埃第一期干部培训班200多人的培训,瞿秋白亲自教唱《国际歌》《妇女解放歌》等革命歌曲。1934年2月,工农红军扩大队伍,刘金金加入到红五军团34师100团第二营4连2排任班长,当年10月18日,红三十四师从于都出发,参加长征。长征中负责断后的红五军团红三十四师,在转移途中误入桂北连绵的大山,被桂军夏威部44师、43师包围。经过激战,红三十四师弹尽粮绝,损失惨重,边打边向大山转移,部队被切成数股,各自为战。刘金金在撤退途中受伤,被部队送到当地一户群众家隐藏。伤养好后,刘金金化装成乞丐一路乞讨回乡。他随身带的小铜锅,既是讨饭的用具,又是流浪途中的炊具。讨乞到广东韶关时,刘金金正好碰到一位好心的老乡,给了他一套便装和一块银元,死里逃生,回到家乡。新中国成立后在罗坊乡工作,多次受到上级表彰。1955年参加连城机场建设,因表现突出获得个人三等功一次。如今,这位百岁老战士领着每月1000元左右的定补金,过着稳定安详的晚年生活,不时回忆起当年九死一生的岁月。
文章关键字:
文章类别:网络文章&&&【】&&【】&&【】&&【】&&【】&&【】
上一篇:&&&&&&下一篇:
-最新文章:
-相关文章:
包罗万象栏目
本站最新文章
<font color="#16-12-13
<font color="#16-12-13
<font color="#16-12-13
<font color="#16-12-13
<font color="#16-12-13
<font color="#16-12-13
<font color="#16-12-13
<font color="#16-12-13
本站文章排行
<font color="#260
<font color="#865
<font color="#787
<font color="#504
<font color="#072
<font color="#021
<font color="#585
<font color="#234
本站推荐文章
<font color="#15-5-12
<font color="#16-8-19
<font color="#15-11-23
<font color="#13-7-25
<font color="#16-7-23
<font color="#16-7-10
<font color="#10-10-7
<font color="#15-1-21
文章最新评论
<font color="#16-3-18
<font color="#16-3-5
<font color="#15-4-17
<font color="#15-4-11
<font color="#15-4-7
<font color="#15-4-7
<font color="#15-4-6
<font color="#15-4-6
|||||||||||||
&&本站QQ:&&
地址:福建省龙岩市长汀县濯田镇陈屋村&&Email: &&义门陈氏QQ群:
CopyRight &
&&All Rights Reserved &&&&建议使用IE浏览器 最佳分辨率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34师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