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麦学期幼儿园学期计划游戏介绍

2016幼儿游戏与玩具期末复习与指导
考试资料_百度文库
2016幼儿游戏与玩具期末复习与指导
幼儿游戏与玩具复习
1.教育家(欧文)通过游戏在学前公共教育中的实施
2.(福禄贝尔)是世界上第一个系作为幼儿园基础教育的教育家。 3.(拉察鲁斯和帕特里克)是经典游戏理论中松弛说的代表人物。
4.(德可乐利)认为学校的教育目的是培养真正适应社会生活的儿童, 5.精神分析学派游戏理论的理论创始人是(弗洛伊德)。
6.(贝特森)是游戏的元交际理论的代表人物。
7.游戏觉醒理论的代表人物是(伯莱因)。
8.游戏的觉醒理论(内驱力理论)的核心概念是(“觉醒”)。 9.于20世纪提出活动理论是和心理学家是(杜威)。
10.19 世纪初,( 福禄贝尔)从培养幼儿审美感受力入手,
11.(瓦瑟纳)提出借助游戏来问-再游戏”课程建构模式 12.(平行游戏)是幼儿社会性游戏的初级形式。
13.幼儿在(2—3岁)时出现真正的“以物代物 ”。
14.2-7岁学前幼儿最典型的游戏形式是(象征性游戏)。
15.国对幼儿园的幼儿每日户外活动时间不低于(2个小时)幼儿每日户外活动时间不少于(3个小时)。 16.险性游戏场地起始于(丹麦)。
从认知发展的侧面考察幼儿游戏发展的心理学家是(皮亚杰)。 17.现代意义上的积木来源于(福禄贝尔的“恩物”)。
18.17世纪,尝试制作帮助儿童认识字母的积木,把具变成对儿童具有教育意义的材料的是(洛克)。 19.下列玩具中不属于形象玩具的是(华容道)。
20.皮亚杰认为,儿童最早出现的游戏形式是(感觉运动游戏)。
1.简述“剩余精力说”的主要观点。
答:第一,生物体都有维护自己的生存的能力,生物体进化得越高级,这种能力越强。
第二,儿童除了一般生活活动(吃饭、洗手等)外,不需谋生,所以除了维护正常的生活外,还有剩余精力;同样高等动物除了维持生存所必须消耗的精力之外,也还有剩余精力。
第三,儿童和高等动物的剩余精力必须要找到出路消耗、发散出去,于是就用自然的无目的的活动方式——游戏以获得快乐,所以游戏就产生了。
第四,游戏就是儿童和高等动物对剩余精力的一种无目的的消耗。因此,他们把人类的活动分成两种:一种是有目的的活动,被称为工作;一种是无目的的活动,被称为游戏即精力发泄。 2.认知发展学派游戏理论的主要观点。
答:1)游戏是儿童智力活动的一个方面,是同化超过了顺应。(2)游戏是儿童巩固概念的方法,是思维与活动相结合的方法。(3)游戏帮助儿童解决情感冲突,实现现实生活中不能实现的愿望。(4)游戏的发展受儿童认知水平的制约,并与儿童认知发展阶段相适应。 3.游戏觉醒理论的主要观点。
答:游戏的觉醒理论又称内驱力理论。主要观点是:
(1)环境刺激是觉醒的重要源泉(2)机体具有维持体内平衡的自动调节机制(3)当有新异刺激时机体采取探究的方式来降低觉醒水平(4)当缺乏刺激时机体采取游戏的方式来提高觉醒水平 4.游戏的元交际理论。
答:游戏的元交际理论是近年来西方心理学领域产生的一种新的游戏理论,其代表人物是贝特森,他认为游戏是一种元交际,是一种意识与信息的意义交流和理解过程,是一种发展儿童进入人类文化和表征世界必需技能的重要途径。
5.为什么说“玩具是孩子第一部无文字的教科书”?
答:玩具逼真的造型便于幼儿理解和认识,对玩具的操作可以培养幼儿对事物的观察力、注意力;玩具的各种特征可以刺激幼儿的感官,让幼儿得到各种感官训练,促进感知觉的发展;玩具可以帮助幼儿了解周围的世界,训练集中注意的能力,增进感性认识;玩具有利于发展幼儿好奇心,锻炼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自主学习的精神。有的玩具专门用于思维训练,手脑并用,可以促进幼儿思维发展并心灵手巧。 6.经典游戏理论有哪些贡献?
①在人类历史上第一次严肃地思考并解释了儿童游戏的原因与意义;②从儿童生理的不同侧面对儿童游戏的原因与意义进行解释;③从人的一般本性和共性角度对儿童游戏的原因与意义进行解释;④基本上肯定了游戏是儿童的一种重要活动,是儿童心理发展的重要力量 7.经典游戏理论的局限性 答:(1)受生物进化论的影响从本能的生物性角度解释游戏(2)以工作作为游戏的对立面解释游戏(3)主要是主观思辨的产物,缺乏科学的实验基础
1.教师应该从那些外部动作上去判断幼儿是否在游戏?
答:表情;动作(探索动作;象征动作;嬉戏动作);角色扮演;言语;游戏材料。 2.幼儿游戏的结构要素。
答:游戏的可观察的外部行为表现;幼儿的内部心理体验;游戏发生的情景(外部条件因素)。 3.幼儿游戏性体验的主要成份。
答:(1)兴趣性体验(2)自主性体验(3)胜任感体验(4)幽默感(5)驱力愉快 4.幼儿游戏的特征。
答: 主动性。指幼儿游戏的动机主要自源于主体的内在需要。
虚构性。即幼儿游戏是在假想的情景中反映真实的活动。幼儿在游戏中, 内在现实超越了外在现实, 物体的日常意义被忽略, 而取代以游戏中新的意义。通过象征与转换, 幼儿在游戏中完成了从心理现实到社会现实的对接。
兴趣性。幼儿的游戏活动和行为受情绪化的兴趣支配。游戏的兴趣性通过游戏的内容、游戏的形式、游戏的情节反映出来,对幼儿产生强烈的吸引力。
形象性。游戏的形象性体现在声、形、动、情之中。在游戏中幼儿扮演着社会各阶层人物,充分创造人物的形象,仿佛真实生活一样。游戏以生动的形象来反映现实生活,强烈地吸引着幼儿,满足了幼儿的需要。 5.为什么说游戏可以促进幼儿的情感发展。
答:(1)游戏丰富幼儿积极的情绪情感体验;2)游戏发展幼儿的成就感,增强自信心;3)游戏发展幼儿审美情趣和情感;4)游戏可以消除幼儿消极的情绪情感。
8.如何认识游戏与幼儿园课程的关系?(游戏的课程价值。)
答:游戏蕴含了丰富的幼儿园课程价值。游戏是一种适宜于幼儿心理发展规律的活动形式,而且游戏本身就是课程的内容。没有游戏,幼儿就不可能实现真正的全面发展,也就无法实现幼儿园课程价值。同时,游戏并不是作为幼儿身心诸方面的发展途径才显示其重要性的,游戏本身是幼儿所需要的,幼儿的发展、幼儿的生活不能没有游戏。缺乏了游戏的幼儿园课程是不完美的,没有游戏的幼儿园课程是不合理的。只有有机地以游戏组织的幼儿园,才能满足幼儿学习的需要、发展的需要,才能实现对幼儿发展的价值。幼儿园应以游戏为基本活动,游戏在课程及整个幼儿园一日生活中具有基本地位。 9. 实现游戏与教学整合基本路径。
答: (1) 游戏教学化.“游戏教学化”是指教育者参与、控制幼儿的游戏, 对游戏施加教育影响, 以取得幼儿更好发展的一种策略。即游戏成为对幼儿进行教育的形式,在幼儿园游戏中自然地融入教育的因素, 使幼儿在获得游戏体验, 享受游戏乐趣的同时, 实现预设的教育目标。但是游戏教学化并不是简单地把游戏与教学累加, 而是在游戏中引入教学的因素, 同时保证游戏的主体地位。(2)教学游戏化.“教学游戏化”是指在教学的实施过程中, 尽可能淡化教育目的, 强化游戏的手段, 轻结果重过程。即教师突破讲解式的教学方式,根据具体的情景,恰如其分地运用游戏进行教学,使幼儿被动的“要我学”为主动的“我要学”, 以取得最佳的教学效果。但是教学游戏化并不是用游戏完全来代替教学, 而是强调教学应秉持游戏的精神。 10.玩具对幼儿发展的作用。
答:玩具逼真的造型便于幼儿理解和认识,对玩具的操作可以培养幼儿对事物的观察力、注意力;玩具的各种特征可以刺激幼儿的感官,让幼儿得到各种感官训练,促进感知觉的发展;玩具可以帮助幼儿了解周围的世界,训练集中注意的能力,增进感性认识;玩具有利于发展幼儿好奇心,锻炼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自主学习的精神。有的玩具专门用于思维训练,手脑并用,可以促进幼儿思维发展并心灵手巧。 11. 玩具有哪些教育作用?
①玩具有利于培养幼儿科学探索的精神;②玩具有利于培养幼儿审美能力和品德行为;③玩具有利于幼儿认知能力的发展。
1.按认知发展进行游戏分类。
答:皮亚杰认为游戏是随认知发展而变化的,他根据儿童认知发展的阶段,把儿童游戏分为(1)感觉运动游戏(2)象征性游戏(3)结构游戏(4)规则游戏等四类。
2.按社会性发展进行游戏分类。
答:美国学者帕顿按照幼儿社会行为的不同表现,依据参与游戏的幼儿之间的相互关系,将2—6岁幼儿的游戏行为分为六种类型,即偶然的行为(或称无所事事);旁观(游戏的旁观者);独自游戏(单独的游戏); 平行游戏;
联合游戏 ; 合作游戏。其中真正属于游戏行为的是后面四种。 6.按照游戏与教育关系的游戏分类。
答:根据游戏与教育教学任务或目的结合程度的不同,游戏可以分为本体性游戏和工具性游戏两类。 本体性游戏也称目的性游戏,是指幼儿进行自主、自发表现的游戏,游戏目的在于游戏本身,强调游戏本身的内在价值和游戏的自发性。角色游戏、表演游戏和结构游戏都属于此类游戏。
工具性游戏也称手段性游戏,指教师为实现特定的教育目标而组织的游戏活动。。工具性游戏的直接目的不在于游戏本身,而是在于通过有利于幼儿发展的游戏形式促进教育活动的有效进行和教育目标的顺利实现。这种游戏强调游戏外在的工具价值即教学价值,音乐游戏、体育游戏、智力游戏等属于此类游戏。 7. 幼儿游戏内容的发展趋势。
答:游戏内容是指幼儿在游戏中所反映的现实生活中事物的范围规定,幼儿游戏内容的发展主要是伴随着幼儿生活经验的积累和生活范围的扩大而发展的。幼儿所在环境中一切影响其发展的外部条件构成了幼儿丰富多彩的现实生活并成为幼儿游戏内容的丰富源泉。\\婴儿时期:幼儿游戏的内容更多是反映幼儿周围日常生活的琐碎事物和现象,游戏中并无明确、明显的主题。\\2、3岁幼儿的生活由于进入幼儿园等更多的社交场合,游戏内容反映的社会现象的范围逐步扩大,游戏出现了较明确的主题。\\3、4岁幼儿游戏的内容由反映日常生活过渡到反映社会生活和人们之间的社会关系,幼儿逐渐不再单纯依赖感知觉,而是根据自己的兴趣和愿望来构思游戏主题。\\4、5岁以后幼儿游戏的主题更具有社会意义,并增加了较难的智力活动,游戏主题的意识性、灵活性、社会性和深刻性渐趋增强。\\5岁以后幼儿游戏的内容更加丰富,更加复杂,成为具有更多社会意义的主题游戏,而且增加了较难的智力活动内容。 8. 幼儿游戏形式的发展趋势。
答:游戏形式最终是由幼儿身心发展的程度所决定的。游戏动作、语言、持续时间、参加人数、规则等反映了游戏形式的整体发展趋势,具体体现是:游戏动作的渐次连贯。游戏语言的准确化。游戏持续时间的推延。游戏规则的明朗化。游戏活动的社会化。 1.幼儿游戏场地环境创设的原则是什么?
答:(1)促进幼儿的发展(2符合幼儿特点(3保证幼儿的安全性 2.从结构特征上可将户外游戏场地作何划分?
答:从结构特征上可将户外游戏场地分为传统的游戏场地、创造性的游戏场地以及冒险性游戏场地。 3.人类发展生态学家对幼儿室内游戏环境的观察研究结论。
答:材料配备齐全的积木角能激励幼儿积极的动手操作及进行想象游戏;安静的阅览室和图书能养成幼儿认真阅读书籍的良好习惯;在美术角,幼儿经常更多的独立完成自己的创作;在娃娃家,幼儿则会频频的与人交谈,认真扮演自己的角色,使社会交往能力得到良好的发展。 4.幼儿游戏目标制定。
答:应考虑儿童年龄特点;根据游戏类型确定不同的目标;游戏的目标要有实际针对性;游戏的计划和目标应体现渐进发展性; 5.游戏的内容选择。
答:游戏内容的选择要体现趣味性和生活性,要具有可操作性。 6.教师在幼儿自主游戏的自由选择过程中的指导策略。
答:(1)鼓励幼儿自由选择。共享幼儿自由选择获得的快乐。
(2)提供幼儿选择的条件。教师在协助幼儿组织、完成自主游戏的过程中,注意以下几方面的问题:①满足幼儿自由选择商议,决定游戏的时间空间。② 为幼儿提供感兴趣的、适合年龄特点的、促进幼儿学习发展的玩具材料,让幼儿选择并与各种玩具材料发生交互作用。③ 要重视幼儿知识经验的积累。 (3)帮助幼儿解决选择中的困难和矛盾。 7.教学游戏组织的环节。
答:准备游戏经验,投放游戏材料;确定游戏活动的规则和方法;观察游戏;参与并指导游戏;评价游戏,分享游戏体验。
8.教师介入幼儿游戏进行指导的时机。
答:(1)当幼儿在游戏中因遇到困难、挫折,难以实现自己的游戏愿望时。(2)当幼儿在游戏中有不安全的倾向时。(3)当幼儿在游戏中主动寻求帮助时。(4)当幼儿在游戏中出现过激行为时。(5)当幼儿在游戏中出现不符合社会规范的消极内容时。
10.如何确立对幼儿游戏的观察视角。
答:(1)幼儿的兴趣点。(2)幼儿的行为类型(表征行为、构造行为、合作行为、规则行为),行为过程和结果。(3)幼儿与环境、同伴的互动情况。(4)幼儿的情绪体验。(5)影响幼儿行为的(外部)因素。(6)幼儿是否遵守游戏规则。 11. 游戏评价的价值取向。
答:(1)强调幼儿自主发展,这是以幼儿为中心为取向的。2)强调个别差异性和具体感受性,这是以个体经验为取向的。3)强调发展的不同层次和水平,这是弹性发展的取向。 8.幼儿游戏的教育作用应从哪些方面进行评价? 答:(1)幼儿在游戏中感到轻松、愉快、发挥了创造性。(2)幼儿能认真游戏,在游戏中体现坚持性。(3)幼儿会正确、创造性地使用玩具。4)幼儿在游戏中能与同伴合作,并不妨碍他人游戏的进行。(5)游戏内容丰富、积极向,有益于幼儿身心发展。
9.教师在对玩具玩法进行指导时应注意哪些方面? 答:第一,把握玩具的教育功能,突出关键经验。
第二,观察幼儿游戏过程,了解幼儿在活动过程中的表现和反映,敏锐地觉察到幼儿的需要,密切联系幼儿的生活经验和知识经验,及时加强对玩具操作的过程指导,便于幼儿经验的提取。
第三,引导幼儿对自己的玩具操作活动的经验进行及时总结和提升,帮助幼儿将零散的动作经验提升到概念层次,有助于经验的迁移和拓展。 1.幼儿角色游戏的实质与特点。
答:幼儿角色游戏的实质在于扮演某个角色,即幼儿通过自己的形体动作、面部表情和言语等来塑造某一特定的人物。
幼儿角色游戏具有假想性、主动性、创造性的特点。 2.幼儿角色游戏对于幼儿发展具有哪些方面的作用?
答:可以发展幼儿的认知能力;对幼儿社会性发展具有促进作用;可以激发幼儿的情感体验。 3.幼儿结构游戏的指导。
答:(1)帮助幼儿了解建筑物的形状和构造。(2)保证幼儿有适当的结构游戏材料和时间。(3)帮助幼儿掌握结构游戏的基本知识和技能。 4.幼儿规则游戏的结构.
答:规则游戏的结构包含:游戏的任务;游戏的玩法;游戏的规则;游戏的结果。 5.简述结构游戏的年龄特征
答:小班:开始时只是无目的地摆弄结构材料,还不会搭。一般结构游戏时间是10分钟。\\中班:目的比较明确,对搭建材料的动作和过程感兴趣,也关心游戏的成果,一般结构游戏时间是20分钟。 \\大班:基本掌握了结构游戏的技能,能围绕一个主题进行长时间的结构活动,并且出现多人参与的集体结构游戏 6.幼儿表演游戏的特点和作用
答:表演游戏是一种带有表演性质的游戏,其特点是兼具表演性和游戏性。幼儿表演游戏的实质在于通过扮演特定角色以产生游戏性体验;对于幼儿来说,游戏性优先于表演性。
表演游戏的游戏性和表演性并不是互相排斥的,而是相互统一的。游戏性贯穿并体现在整个活动过程中,表演性则是幼儿在游戏性基础上的进一步提升,作为活动的结果显现出来的。
作用:(1)培养幼儿良好的品质(2)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方式(3)有利于发展幼儿的语言能力,激发幼儿对文学艺术的兴趣
7.幼儿表演游戏的指导。 答:(1)为幼儿选择适合表演的文学作品。2)帮助幼儿理解故事内容,掌握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特点。3)帮助、支持幼儿开展游戏。 1. 什么是专门化玩具。
答:专门化玩具又称成型玩具,是指根据游戏的需要,专门设计制作的玩具,这种玩具可直接充当游戏的成员或设备,有助于幼儿模仿成人的活动,激发幼儿游戏的兴趣和愿望。 2.根据儿童玩具的功能和特点的玩具分类。
答:形象玩具(主题玩具);智力玩具;结构造型玩具;音乐玩具;体育玩具;娱乐玩具。 3.民间玩具的类型。
答:民间玩具按功能分类,主要有以下几种类型:
节令玩具;观赏玩具;音响玩具;益智玩具;健身玩具;实用玩具。 4.班级玩教具的管理。
答:(1)建立玩教具使用的常规;2)合理放置,便于幼儿取放;3)定期清洗、检修;4)根据需要,及时增减玩具。
6.教师在对玩具玩法进行指导时应注意哪些方面?(教师对玩具玩法的指导)。
答:第一,把握玩具的教育功能,突出关键经验。第二,观察幼儿游戏过程,了解幼儿在活动过程中的表现和反应,敏锐地觉察到幼儿的需要,密切联系幼儿的生活经验和知识经验,及时加强对玩具操作的过程指导,便于幼儿经验的提取。第三,引导幼儿对自己的玩具操作活动的经验进行及时总结和提升,帮助幼儿将零散的动作经验提升到概念层次,有助于经验的迁移和拓展。
三.论述题
1. 我国学者一致认为:游戏是学前儿童喜欢的、主动的活动,是学前儿童创造性反映现实生活的活动。请结合实际对这一观点进行具体论述。
答:对于学前儿童来说,游戏是有目的、有意识、积极的反映活动,是他们现实生活的反映,是在假想的情景中反映周围生活,是学前儿童主动的、自愿的、愉快的活动,是学前儿童最喜欢的活动。 (1)游戏是幼儿有目的、有意识、积极的反映活动
游戏是人类的活动。游戏的性质是自觉的、有意识的、有目的的活动。儿童出生以后就生活在丰富多彩的现实社会中,他们在与成人交往的过程中认识了许多事物,学到许多知识,积累了许多经验。为满足自己生理和心理方面的需要,儿童把在现实生活中获得的知识经验和印象,通过语言和行动在活动中反映出来,这种活动叫游戏。在游戏中幼儿积极地选择游戏内容,确定游戏主题、角色、发展游戏情节,实现自己的目的和愿望。(2)游戏是幼儿现实生活的反映.儿童的游戏反映的是儿童自己的生活和经历,有什么样的生活,就有什么样的游戏,因此说,游戏是儿童对周围现实生活的一种反映。在日常生活中儿童看到许多事物和现象,如人的行为、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等,他们常常把印象深刻和感兴趣的事情和现象在游戏中反映出来。不同文化背景中,成人的生活方式和生活价值观不同,在儿童的游戏中反映出来不同的角色扮演和游戏情节。(3)游戏是在假想的情景中反映周围生活.儿童在游戏中所反映现实生活并不是原封不动地再现现实生活,不是简单地、机械地、被动地反映生活,而是通过想象,积极地、能动地、再造性地反映生活。儿童凭着自己的生活经验,借助想象,运用游戏材料和玩具,用新的动作方式,创造性地反映现实
贡献者:胤禩1
喜欢此文档的还喜欢教科院实验小学 丹麦体育游戏交流活动
教科院实验小学 丹麦体育游戏交流活动
“Hello!every one!”,“Hello!Thomas!”随着这一声兴奋的问候,教科院实验小学的学生开始了一节别开生面的体育游戏课。
2014年4月1日上午,丹麦格莱(gerlev)体育教育学院教师高志朋、托马斯两位教师不远万里来到中国,走进教科院实验小学开展体育游戏交流活动。从英文到中文,老师们、孩子们都尝试着用简单的语言互相交流,体育无国界,游戏无国界,几个简单的肢体语言就说明了游戏的方法和规则,教师和学生很快就能投入到游戏之中。在两个班的体育游戏活动中,孩子们在身心愉悦的气氛中,全身心地投入到活动之中,每个学生的脸上始终都洋溢着天真烂漫的幸福的笑容。托马斯独特的游戏教学法让孩子兴奋异常,孩子们跟随口令时而奔跑,时而停止。满头大汗的的孩子们在课后依然意犹未尽,还簇拥到老师的身边与他们合影,并希望能再次同两位教师一起上课。
本周热门内容新哥本哈根幼儿园由五栋穿着特制外衣的房屋和绿色的屋顶及屋顶花园构成。幼儿园开设于2014年7月,它是2012年的获奖作品,是丹麦COBE事务所和PK3景观设计与D.A.I.的工程师们的共同杰作。
COBE想借此项目创建一个世界级的日间护理中心。一个儿童成长的最佳环境,可以激发儿童的学习能力和创造能力。坐落于哥本哈根一处主要由养老院和老年公寓所在的历史悠久的地方,项目确保了历史区域与新建筑的一致性。
幼儿园的外观显然参照了园区红色的砖墙建筑。与传统卧式砖墙不同,它由垂直排列的砖片作为房屋之间的联系,并将花园以及操场环绕在其中。除了建筑物的外观,操场的围栏,屋顶的防护和窗前的太阳能帘都是这种造型的。
外观给人一种统一感,同时也诠释了这个区域现代感和连贯性。建造一所房屋的目标不仅是对周围环境的理解和展示,更应该从根本上创造一些新的和不同的东西。
该幼儿园名为“Orfatterhuset”,其弧线形的拐角、郁郁葱葱的屋顶花园是这个幼儿园给人的第一印象,建筑由五个小的体块组成,立面采用具有当地特色的垂直竖砖进行围合,这样既可以维护建筑体块,又能与周边的建筑相互协调。
“建筑选址在哥本哈根的历史街区,周围是养老院和老年住宅,我们很清楚要保证新建筑与历史建筑的对接和联系。这里一直都是很多人漫长一生的终点,但现在,它也是孩子们成长的地方,是开始生命的起点,它给这里注入了新的活力。”
↑从街边看去的orfatterhuset幼儿园
地址:上海市青浦区崧海路188号
期待您的光临
-----------------------------------------------
了解更多凯奇集团讯息请联系我们: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账号提交,由微讯啦收录,转载请注明出处。
微信扫码 分享文章丹麦幼儿园的“零”教育及启示_论文_百度文库
丹麦幼儿园的“零”教育及启示
科教论坛ChinaEducationInnovationHerald中国科教创新导刊
丹麦幼儿园的“零”教育及启示
李南(济宁学院教育系学前教育教研室山东济宁273155)
摘要:丹麦的幼儿园对本国公民免收学费,幼儿园中实行混龄教育,幼儿园师生自主选择园内课程,这使得丹麦的儿童在平等、互助、民主的环境中得到身心的发展。丹麦的这些幼教措施,值得我们研究和借鉴。
关键词:丹麦幼儿园“零”教育中图分类号:G61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08)09(a)-0023-02
丹麦,是世界上社会福利最好的国家之
一,在发展教育方面,丹麦政府更是不遗余
力,奉行使每个社会成员在文化方面得到发
展的文化方针。每年,国家税收的13%被用
于教育和科研,而丹麦总教育经费支出中光
是学前教育就占到10.6%。丹麦的学前教育
在教育体制、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等方面与
我国有着显著的不同。具体来说,主要表现在
以下几个“零”上。
1“零”收费
在丹麦,所有的普通学校都是免费的。
丹麦人一生可以免费进入小学、中学、预科
学校和大学接受教育。公立的学前班,不需
要家长为孩子付费。私立的学前班,家长则
需要为孩子缴纳一定费用。国家初等教育条
例规定,学前班归教育研究部管理。
丹麦儿童入托时,由家长向地方政府提
出申请,由政府具体安排。托儿所和幼儿园
有公立和私立之分,在经费的来源上渠道不
同,公立托幼园所的经费由政府提供,私立
托幼园所的经费则是由父母交纳的,他们根
据自己的收入情况为孩子支付相应的费用。
例如,高收入的父母须付出一定的费用,而
低收入的父母则可不付。托儿所和幼儿园不
论是公立的还是私立的,都受到社会事业部
的指导、社会安全法的保护。
但是丹麦全国由政府批准的托儿位置数
量有限,目前面临的一个问题就是:公立幼
儿园的缺乏—年龄在两岁的丹麦儿童只有
15%进入公立托儿所;约50%的3~6岁儿童进
入公立幼儿园。找不到正规幼儿园的家长会
选择自己在家照顾孩子、把孩子送往私人开
办的家庭幼儿园等方式。
“零”分组:丹麦学前教育的对象,是
7岁以下的儿童。丹麦的学前教育机构总的来
说,有三种:托儿所、幼儿园、学前班。丹麦
的幼儿教育,教学节奏慢,反对将儿童分成不
同的能力小组。自80年代中期以后,丹麦
的学前教育实行的是混合年龄编班教育。在
托儿所和幼儿园,不按年龄分班,而是以大带
小,让年长儿童和年幼儿童一起成长。儿童从
进学前班的第一周开始,就通过不同的形式,
和小学一、二年级的同学一起接受教育,直到
他们能适应学校的生活为止。在与年幼的儿
童交往过程中,年长的孩子学习如何关心、照
顾别人,学会分享;而年幼的孩子也体会着年
长孩子的处事方式,学习如何与各种年龄的
孩子交流。这样,不同年龄的孩子都能发展自
身的社会性。
2“零”课程
丹麦学前教育的目标之一,是尊重儿童的人格尊严和基本权利,尊重儿童身心的特炼。老师从儿童实际生活环境出发,选择教点与规律,创造一个适宜的环境,让孩子身育内容,根据儿童的知识经验、兴趣需要,处其中自由的发展。在丹麦的学前教育机构设计教育活动,比如,滑雪、溜冰、游泳中“没有”课程,即没有由教学目标、教学内等都富有极强的挑战性,深受儿童的喜爱。容、教学手段等组成的、或是有具体专业特点安排这些活动,能够锻炼儿童的体魄,增强的(如:音乐、美术、舞蹈等)统一教授的正式儿童的体质,培养儿童的探险精神和勇敢品课程。所谓的教学,其实就是在一天中开展各质,保障儿童心理健康的发展。种各样的游戏和活动。丹麦的幼儿教师有很没有教学的指标、没有教学评估的压大的自主权,他们可以自行决定开展活动的力,老师和孩子在轻松的环境中寓教于乐。内容和方式。孩子在一个绝对自由的环境中除了上述的游戏之外,还有日常生活活动、成长,他们在6~7岁之前都可以做自己想做劳动活动、观赏活动等等。教学活动的展开的事。这种情况在世界各国的幼教中都是罕通常是围绕某个有关日常生活的主题进行,见的。如:节日、食品等。游戏采用综合的形式,2.1托儿所涵盖了语言、戏剧、音乐、艺术、自然常托儿所招收的是0~2岁的幼儿。每个托识和社会生活等方面的内容,安排室内外各儿所大概有30~40个孩子,每班孩子的数量种活动。在10个左右,教师1~2名。托儿所每天对外丹麦的学前教育注重的是儿童心理健康开放。在托儿所里,老师给孩子提供需要的活和社会性的发展,没有太多的技能练习(如:动场所和玩具,让孩子自在地玩耍。写作练习)。事实证明,丹麦的学前儿童具2.2幼儿园有不错的合作意识,注意力集中,在课堂上幼儿园针对的是3~6岁的儿童,由于儿有信心表达自己的看法。童在园时间长短不一,又分为全日制和部分当然,各种教学方式都有自己的薄弱之时间托管。每个班配备3~4个老师,每班有处,丹麦的幼教界认为:当前丹麦的学前教20个左右的孩子。育在过于看重个人创造力和能力的培养,而教师为儿童提供各种游戏材料、布置游对孩子基础知识传授方面做的不够;对早期智戏环境,让儿童根据自己的兴趣、需要,自力开发重视不够;忽视教学活动系统性、规由选择材料,参加室内外游戏活动,既可以范性等等。进行绘画、泥塑,也可以进行折纸、木雕。总观丹麦的幼儿园的“零”教育,虽2.3学前班然由于具体国情、教育理念不同,丹麦的学学前班招收5~6岁的儿童,每天开放前教育体制、幼儿园经营模式都和我国的不3~4个小时,每班约30名儿童,由2位教师一样,但其学前教育的一些经验和做法还是负责。学前班都是附设在小学里,为儿童提供可以给我们一些启示。学前1~2年的教育。(1)一个国家国民整体素质的提高从幼儿在这一阶段依旧以一般的玩乐和各种发阶段就应当采取措施,而这种提高应当是面展活动为主,学生们没有太多的写作练习。向所有儿童的。正因为如此,关注弱势群体家艺术创造活动、智力活动、特别是游戏活动庭中的儿童才更值得政府和有关教育机构关在儿童的学习中依然占有重要的地位。在学注。所以,我们的幼儿教育应当充分的考虑到前班,主要是为了让他们适应学校这种新的“增加各类儿童受教育机会”的问题。社会环境,而不是意图让他们提前进入正规(2)从丹麦幼儿园的混龄教育,我们可以学习状态。在教学活动中借鉴它的理念,那就是:帮助丹麦幼儿园的特色活动是它的表演游儿童发展成人,教给每个孩子个人发展、人戏,通过文学艺术等活动来促进学前儿童的际交往和合作的技巧。发展。老师和孩子一起唱歌、跳舞、演奏现在我国的家庭形态,多是以“三口之乐器,目的不在于教会孩子什么,而主要是家”为主,独生子女的比率很大。因为家给孩子提供各种机会表现自己,通过这样来庭成员的人数少,孩子没有机会能与兄弟姊发展他们的艺术才能。同时,老师和孩子们妹一起互动,况且很多孩子课余时间还要上之间进行的读图画书、朗诵、讲故事等各种各种辅导班,与其余孩子接触的时间有限,语言游戏,意在培养儿童的语言表达能力,这些都让孩子关于同龄人间交往的学习相对提高儿童的交往能力。减少,因此,在进入幼儿园以至于小学这些北欧气候寒冷,但据统计,丹麦的人均小社会时,分享、轮流和等待对他们而言,寿命很高,这除了得益于良好的社会福利都成了一种挑战。“教学相长”在孩子的世外,很重要的一点,就是他们重视户外锻界里也同样适用,学习不仅只有在认知领
中国科教创新导刊ChinaEducationInnovationHerald23
贡献者:维普资讯网}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幼儿园学期总结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