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籍的革命英雄人物的故事有谁?

泉 籍 华 侨
泉 籍 华 侨
泉籍华侨出洋概况
  唐宋元时代,泉州的海外交通发达,那时已有泉州人侨居东南亚、日本和高丽。唐代跟从鉴真东渡日本的十四位大弟子,就有一位泉州人昙静。许多泉州海商为中外邦交作出了贡献,如:1069年泉州海商黄真从中促进,使中断40多年的北宋与高丽的邦交又密切起来。1167年,占城国王遣使带乳香、象牙等,搭乘泉州纲首陈应的海船来华朝贡。明初,泉州是官方唯一允许通琉球的地方。1466年,泉州人林易庵率长子林琛引琉球入贡。
  明末清初,由于资本主义的萌芽,海外私商贸易发展;泉州山多地少,以海为田;欧洲殖民者到南洋,要求与我国建立贸易关系;受郑和下西洋的鼓励;封建社会末期严酷的政治压迫和经济剥削;抗清斗争失败,逃避政治迫害等原因,泉属各县人民纷纷出洋谋生。明末,泉州人李旦、黄程、郑芝龙等,既是民间海上巨商,又是旅日大华侨。晋江安海人大多到菲律宾,出现“浮大海趋利,十家而九”的局面。
  鸦片战争前后,欧洲殖民者“开拓”东南亚,掠夺资源,急需大量劳动力,因而开始进行掠卖化工的罪恶活动。
  《中英南京条约》签订后,厦门辟为通商港埠,成为华工出洋的口岸。从厦门贩运出国的华工,被鄙称为“猪仔”。殖民者雇用流民充当“猪仔头”,在泉州、漳州拐骗绑架贫民,关闭在厦门设立的德记洋行与和记洋行两家“苦力站”。这些贫民在“苦力站”受尽惨绝人寰的虐待。他们被剥光衣服,胸部被打上或涂上C.P.S字样,押进“浮动地狱”的船舶运往国外。日则被并肩叠膝而坐,夜则交股架足而眠,狼藉满舱,粪尿横流,奇臭袭人。若起疫症,则死者尤众,往往十有三四。
  殖民者的种种暴行,使华工们压抑在心中的怒火像火山一样地喷发出来。他们不畏强暴,揭竿而起,同殖民者进行生死的搏斗。美国商船“罗伯特?包恩号”400多名华工起义,就是最有影响的一例。这次起义,沉重地打击了殖民者贩卖苦力的“猪仔贸易”。
  近代泉州人民受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压迫剥削,国家动乱,天灾人祸,无以为计,仍然通过各种途径出洋谋生。至今,旅居海外的泉州籍华侨、华人有600多万人。分布于菲律宾、新加坡、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越南、柬埔寨、泰国、缅甸、日本和美国、英国、澳大利亚等110多个国家和地区,其中90%居住在东南亚各国。
有关海外侨情的统计数
(以下统计时间均截止日)
  截止1996年底,我市各县(市、区)、管委会计有旅外华侨、华人623万多人,分布在120个国家、地区,其中马来西亚186.53万人,菲律宾153.08万人,印度尼西亚124.67万人,新加坡87.56万人,缅甸18.17万人,泰国17.09万人,越南9.72万人,美国8.6万人,加拿大3.68万人,澳大利亚3.03万人,日本1.11万人,英国0.69万人,德国0。39万人,法国0.35万人。柬埔寨、文莱、巴西、阿根廷,瑞典等106个国家、地区有8.5万人。泉州籍港澳同胞有75.27万人,其中香港69.42万人、澳门5.85万人。华侨、华人和港澳同胞总数达698万多人,全市华侨、华人、港澳同胞中政治、经济、科技和社团界重要人士有3500多人。
泉籍华侨对东南亚的贡献
  旅居东南亚的泉籍华侨,勇敢朴实,吃苦耐劳,与当地人民和睦相处,共同开发东南亚,促进了东南亚经济文化的发展。
  泉籍华侨到东南亚当苦力的,有工匠、种植园工人、店员、小贩、商人、教员等。他们在菲律宾参加建设马尼拉等城市。在印尼从事酿酒、采矿、采珠、烧瓦、冶铁等艰苦劳动。在马来西亚和新加坡种植橡胶、胡椒、香料。特别是采矿,泉籍华侨更是充当主力。如马来西亚的雪兰莪、拿律的锡矿全由华工开采,达25万人。
  泉籍华侨在东南亚辛勤经营,发家致富后便慷慨捐献巨资,兴办当地文教公益慈善事业。如新加坡的永春籍华侨陈笃生捐建平民医院,陈金声捐建新加坡最早的自来水工程,南安籍华侨林路承建维多利亚纪念馆,李光前资助南洋大学和新加坡大学等。
  新航路开辟后,欧洲殖民者闯入东南亚各地,大肆抢掠屠杀。泉籍华侨和东南亚各地人民并肩抗击殖民者,作出重大的牺牲。
  1620年至1639年,西班牙殖民者屠杀数万菲律宾泉籍华侨。泉籍华侨和印尼人民奋起反抗,声势浩大,席卷爪哇全岛,包围三宝垅达4个月之久。南安华侨叶苏民父子英勇战斗,不屈牺牲。华侨惨遭杀害,数以万计,“父哭其子,兄哭其弟,妻哭其夫者,比户相闻”。
  1898年,在抗击西班牙殖民者斗争中,泉籍华侨与菲律宾人民并肩作战。晋江人王彬和南安人刘亨赌作出巨大的贡献,受到菲律宾人民和华侨的敬佩。抗日战争期间,东南亚泉籍华侨惨死在日本鬼子屠刀下的不计其数。许多华侨发扬国际主义精神,与当地人民一道英勇作战,给侵略者以沉重打击,不少人还献出了宝贵的生命。
泉籍华侨对祖国的贡献
  1.热心桑梓公益事业
  泉籍华侨热爱祖国,关心家乡,慷慨解囊创办家乡的文教公益慈善事业可上溯到明代后期,而至19世纪后期逐渐增多。如清末创办的泉州涂山街的慈善机构――花桥善举公所,长期得到东南亚泉籍侨胞的巨额捐款和药物的接济。著名华侨领袖陈嘉庚的女婿李光前在其家乡南安梅山创办“国专学村”、“国专医院”。解放后,旅外乡亲心系桑梓故土,热爱家乡公益事业的优良传统继续发扬光大。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近十年来,他们捐资兴办公益事业的热情进一步高涨。1985年至1994年,向家乡捐赠总额达19.4亿元,涉及教育、文化、卫生、工农业及其他公益福利事业。
  2.关心祖国的兴亡安危
  在历次民主革命运动中,无数爱国华侨与祖国人民一道出钱出力,毁家纾难,英勇献身。辛亥革命时期,不少泉籍华人在侨居地加入中国同盟会,支持孙中山的革命活动。辛亥革命光复厦门、泉州之役,不但经费来自华侨,主要组织者和大部分领导人也是来自国外的泉籍华侨。
  抗战爆发后,东南亚泉籍爱国侨胞积极捐物捐资或返回祖国,投身于伟大的抗救亡活动。1937年,旅菲华侨社团联合组成“菲律宾华侨援助抗敌委员会”。
  1938年,陈嘉庚在新加坡成立“南洋华筹赈祖国难民总会”。继而马来西亚的吉隆坡、马六甲、槟城等地也相继成立筹赈会。不少泉籍华人在各筹赈会担任要职,如李俊承任新加坡筹赈会第一副主席、代主席;侯西反任新加坡筹赈会总务、新加坡抗日除奸团团长;刘玉水任马来西亚槟城筹赈会分会主席;庄明理任槟城分会副主席。与此同时,旅居国外的泉籍华侨纷纷回国,投入抗日斗争的行列。
  1937年9月,沈尔七等人领导的“中华民族武装自卫会菲律宾华侨救国义勇队”,共28人,其中泉籍21人。领队是沈尔七(晋江人),队长是戴血民(惠安人)。1938年1月经厦门、漳州抵达龙岩白土村,编入新四军第二支队,易名为“菲律宾华侨回国随军服务团”,沈尔七任团长,戴血民任副团长。
  1937年11月,菲律宾归国华侨李子芳调任新四军政治部组织部部长,在“皖南事变”中不幸被捕,于1942年5月在狱中被杀害。菲律宾归侨叶飞原任闽东军政委员会主席、闽东红军独立师政治委员,1937年11月所部改为新四军第三支队第六团,改任团长,率部北上抗日;后任新四军挺进队司令、第一师第一旅旅长兼政委、苏浙军区副司令员。在抗日烽火中,他率部东进,血战黄土塘,夜袭浒墅关,火烧上海虹桥机场,驰援丰塔集,进行郭村保卫战、黄桥决战,后又指挥东桥战斗,成为抗日名将。
  1941年初,“新加坡华侨总工会”及“工界抗敌后援会”负责人陈青山(惠安人),与曾大梁(永春人)、刘青云(惠安人)等人,因参加抗日活动被新加坡英国殖民当局驱逐出境,到海南岛参加琼崖纵队。陈青山后来成为著名的华侨将领。
  3.参加家乡建设
  明代后期,海外泉籍华侨已在安海一带投资组织外销商品生产。由于清初的“海禁”,华侨投资家乡的历史中断。虽然光绪九年(1883年)明令废除“海禁令”,并多次谕令护侨,但因清末政治腐败,朝廷失信于侨,因而招商成效甚微。民国以后,泉籍华侨投资国内经济建设,首先从与侨眷生活最密切的侨汇业开始,次为商业、房地产业、农垦业、金融业、工业、交通运输业。
  (1)工业
  1913年,菲律宾归侨李丹臣与地方绅商谢俊英、董福禾等集资在泉州筹办电力公司。于1916年9月正式营业,名为泉州电灯股份有限公司。
  1928年,石狮永宁华侨投资创建永宁电气股份有限公司、永宁永丰面粉有限公司。
  1932年,陈清机、蔡子钦等人集资10万,承办泉州电力公司,为国民党政府统治时期唯一较具规模的近代工业。
  30年代,泉籍华侨还兴办一些中小型工业企业,如德化瓷器改良场、南安丰州民丰染织厂、晋江东石东安布厂、泉州民生布厂、方园机械修配厂等。
  据不完全统计,1985-1990年泉籍华侨、华人以外国公司、香港公司投资或与港澳同胞联合投资的企业共有75家,其中工业60家,总投资达2亿左右。
  (2)交通运输业
  泉州华侨投资兴办国内交通运输业,始自民国初年,以汽车运输业为主,次为海上运输。泉州华侨最早在家乡投资兴办的交通事业,是旅日华侨陈清机于1919年发起合办的泉安汽车路股份有限公司,路线由安海经灵水、青阳向泉州延伸,全长28公里。
  随后,泉安公司又相继增添了7条支线。以安海为中心,分别通至东石、石狮、小盈岑等地,总长109公里,投资总额113万银元。1956年以后,华侨对泉州交通运输业的投资均以捐赠形式进行。
  1980年以后,随着改革政策的实施,允许华侨、港澳同胞投资交通运输服务业。先后建立了泉州旅游服务中心有限公司、泉州开源船务有限公司、永发出租汽车公司和泉州荣泉集装箱有限公司。
  (3)农业
  泉州华侨投资家乡农业始于清末,以农垦种植业、林业为主,次为一般农业和牧、渔业。
  20世纪初,印尼华侨黄奕住等人投资创办清源种茶公司。继而永春马来西亚华侨邱廉耕等人创建永春大溪杉山林场。
  1928年,印尼华侨李春禧创建南安雪峰茶场。
  1939年,晋江菲律宾归侨在南平创办华侨中国林业股份有限公司,投资国币2000万元。
  1980-1990年,旅外华侨、华人、港澳同胞先后在泉州投资791万美元,建立12家中外合资农林牧渔业公司。
  (4)金融业
  近代,泉籍华侨投资金融业,主要在厦门、上海和泉州地区。
  1915年晋江旅菲华侨庄天来在泉州投资,设立聚美堂埔。此后,泉籍华侨投资旧式银业钱庄规模较大的多设在泉州。据不完全统计,从清末至抗日战争前,泉州先后创办钱庄有50多家。而上10万元的大型钱庄就有4家。
  1942年,南安新加坡华侨李光前等在永安创立集友银行有限公司,在泉州设立支行。
  (5)商业
  侨资兴办的商业有进出口、百货、棉布、茶叶、医药、文化用品、粮食、生产用品、土特产、燃料十大类。
  早年泉籍华侨在泉州投资较具规模的有:晋江旅菲华侨蔡汀在安海开设的联美布庄;陈三老在华侨、侨眷中集资承办的泉州昌隆参药行。
  1946-1949年泉籍华侨在泉州投资商业的有35家。石狮也新办了锦华、福侨、友联等17家。
  1980-1990年,先后有华侨、港澳同胞投资的16家商业、服务业开业。
  (6)房地产业
  泉籍华侨历来有在家乡营建楼房以耀祖荣宗的观念。早在19世纪后期,在泉州的各主要城镇、乡村,已随处可见侨建的楼房。但以出租、出售为主的房地产业,却是清末才开始的。
  1912-1929年,陈光纯及其长女陈慈又先后在泉州购置大量房地产,购建房屋140多幢,大部分用于出租或借给有关机关使用,其中最具规模的是位于许厝埕的天主教堂和钢筋水泥大楼。
  1925年黄仲训在泉州市区中山南路、中山中路、万寿路和新门街购置房地产17处,并在新门街兴建黄荣远堂大楼两幢。
  1927-1937年,为泉籍华侨投资房地产业的兴盛时期,上千户泉籍华侨在厦门、泉州、石狮、福州四地投入上千万银元资金参与房地产业,其中大户十多户。
  1946-1949年,泉籍华侨投资国内房地产,自建301座(幢),购置268座,其中出租323座(幢)。主要分布在中山南路、中山中路、新门街一带;其次是涂门街、聚宝街、新桥街、东街、西街、中山北路、北门街、打锡巷,泉州市区几乎每条主要街巷都有华侨购建的房屋。
  1985-1990年,泉籍华侨、华人投资房地产业的高潮迭起。投资位于城镇或经济发达的乡村地带的新建、翻建房屋,大量用作厂房或出租。有的还投资成片房地产开发。
  据统计,1988-1990年,华侨、华人和港、澳、台同胞先后在泉州新区和浮桥、安海、水头等沿海乡镇建立11家成片开发的专营或兼营的房地产开发公司,合同外资总额达7646万美元。其中海外华侨、华人投资的有3家。:岳飞().字鹏举.出生于北宋相州汤阴(今河南汤阴县)的一户佃农家里.青年时代.正遇上金女真贵族对宋发动大规模掠夺战争.他亲眼目睹北宋灭亡前后的惨痛史实.和当时中原沦陷区的人民呼吸相通.有坚决抗击女真贵族民族压迫.收复故土.统一祖国的强烈愿望和要求. 北宋末年.深受民族压迫的汉族.契丹族.渤海.奚等各族人民.[仇怨金国.深入骨髓".纷纷自动组织起来反抗. 从十二世纪二十年代起.黄河南北.两淮之间.掀起了轰轰烈烈的抗金民族战争.岳飞和抗金名将宗泽.韩世忠等一道.站在抗金斗争的最前线.可是.腐败的北宋统治集团.采取妥协.投降的政策.1127年(靖康二年).徽宗赵佶.钦宗赵桓被掳走后.继而接位的南宋小朝廷的头目赵构.同样是个投降派.他偏安于江南一地.沉醉于歌舞逸乐之中.没有真正组织抗金民族战争并把它进行到底的决心和打算.所不同的是一面信用秦桧等投降派.通过他们出面进行一系列议和投降活动,一面则利用宗泽.岳飞.韩世忠等抗战派.抵挡金军的凌厉攻势.以保住他的皇帝宝座和积累屈膝求和的资本.到了十二世纪二十年代中期.东自江淮.西至陕西一线的宋.金双方对峙的军事分界线形成后.赵构.秦桧统治集团.实际上已经成了南宋抗金斗争最大绊脚石,反过来.岳飞.韩世忠等抗战派.则成了赵构.秦桧投降派活动的最大障碍.南宋朝廷内部抗战派与投降派的斗争.日趋尖锐. 岳飞坚决反对议和.主张抗战到底.置个人荣辱安危于度外.对赵构.秦桧的投降活动进行坚决斗争.1139年(绍兴九年).岳飞在鄂州(今湖北武昌)听说宋金和议将达成.立即上书表示反对.申言[金人不可信.和好不可恃".并直接抨击了[相国"秦桧出谋划策.用心不良的投降活动.使[秦桧衔之(抱恨)".和议达成后.高宗赵构得意忘形.颁下大赦诏书.对文武大臣大加爵赏.可是.诏书下了三次.岳飞都加以拒绝.不受开府仪同三司(一品官衔)的爵赏和三千五百户食邑的封赐.他在辞谢中.痛切地表示反对议和:[今日之事.可危而不可安.可忧而不可贺."并再次表示收复中原的决心.[愿定谋于全胜.期收地于两河.唾手燕云.终欲复仇而报国."这无异于给宋高宗当头泼了冷水.从而更使赵构.秦桧怀恨在心.[但岳飞不顾个人得失.坚持抗战到底的立场.率领军队.联络北方义军.卓有成效地从事抗金战争.筹划收复中原.统一祖国.成为全国抗金民族战争中的有力支柱. 1139年(绍兴九年)夏.金兀术撕毁绍兴和议.倾巢而出,再度发动大规模的对宋战争.在东.西两线军取得对金大捷的形势下.岳飞挥兵从长江中游挺进.实施锐不可挡的反击".他一直准备着的施展收复中原抱负的时机到来了. 岳家军进入中原后.受到中原人民.忠义民兵的热烈欢迎.这年七月.岳飞亲率一支轻骑驻守河南郾城.和金兀术一万五千精骑发生激战.岳飞亲率将土.向敌阵突击.大破金军[铁浮图"(侍卫亲兵)和[拐子马"(左右两翼钳攻的骑兵).把金兀术打得大败.岳飞部将杨再兴.单骑闯入敌阵.想活捉金兀术.可措没有找到.手杀敌人数百.身被几十处创伤.豪勇无比.岳家军将士具有[守死无去"的战斗作风.敌人以排山倒海的大力.也不能把岳家军阵容摇动.郾城大捷后.岳飞乘胜向朱仙镇进军(离金军大本营汴京仅四十五里).金兀术集合了十万大军抵挡.又被岳飞打得落花流水.岳飞这次北伐中原.一口气收复了颍昌.蔡州.陈州.郑州.郾城.朱仙镇.消灭了金军有生力量.金军全军军心动摇.金兀术连夜准备从开封撤逃.南宋抗金斗争有了根本的转机.再向前跨出一步.沦陷十多年的中原.就可望收复了.岳飞兴奋地对大将们说:[直抵黄龙府.与诸君痛饮尔!(破掉酒戒庆祝)"而金军则发出了[撼山易.撼岳家军难"的哀叹. 但是.外敌难以撼动的岳家军.却遭到了南宋朝廷内部投降派的摧残.就在这抗金战争取得辉煌胜利的时刻.甘心充当儿皇帝的高宗赵构.因担心一旦中原收复.金人放回他的哥哥钦宗.他就保不住皇位.而急切地希望与金入议和.金人安插在南宋朝廷里窃取了宰相高位的内奸秦检.也抓住高宗这个难言的心病大肆活动.破坏岳飞的抗战.他们狼狈为奸.密谋制订了全线撤军.葬送抗金大好形势的罪恶计划.他们首先命令东西两线收兵.造成岳家军孤军突出的不利态势后,即以[孤军不可久留"为名.连下十二道金牌(红漆金字木牌).急令岳飞[措置班师".在要末[班师".要末[丧师"的不利形势下.岳飞明知这是权臣用事的乱命,但为了保存抗金实力.不得不忍痛班师.岳飞愤慨地说,[十年之功.废于一旦!所得诸郡.一朝全休!社稽江山.难以中兴!乾坤世界.无由再复!"岳飞的抗金英勇斗争.至此被迫中断. 岳家军班师时.久久渴望王师北定中原的父老兄弟.拦道恸哭.岳飞为了保护老百姓的生命财产.故意扬言明日渡河.吓得金兀术连夜弃城北窜.准备北渡黄河.使岳飞得以从容地组织河南大批人民群众南迁到襄汉一带.才撤离中原.这时.有一个无耻的书生.骑马追上金兀术扣马而谏:[太子(兀术)毋走.京城可守也.岳少保兵且退矣!--自古没有权臣在内.而大将能立功于外者".金兀术这才又整军回到开封.并以不费吹灰之力.又把中原土地夺了回去. 岳飞一回到临安.立即陷入秦桧.张俊等人布置的罗网.1141年(绍兴十一年).他遭诬告[谋反".被关进了临安大理寺(原址在今杭州小车桥附近).监察御史万候*(音末期屑)亲自刑审.拷打.逼供岳飞.与此同时.宋金政府之间.正加紧策划第二次和议.双方都视抗战派为眼中钉.金兀术甚至凶相毕露地写信给秦桧:[必杀岳飞而后可和."在内外两股恶势力夹击下.岳飞正气凛然.光明正大.忠心报国.从他身上.秦桧一伙找不到任何[反叛朝廷的证据.但岳飞却仍于绍兴十一年农历除夕夜.被赵构[特赐死".杀害于临安大理寺内.年仅三十九岁.岳飞部将张宪.儿子岳云亦被腰斩于市门.岳飞父子及张宪死于奸臣昏君之手.激起了抗金军队和老百姓的强烈愤怒.韩世忠当面质问秦桧.秦桧支吾其词[其事体莫须有(也许有)."韩世忠当场驳斥:[莫须有`三字.何以服天下?"民族英雄岳飞.就在[莫须有"的罪名下.含冤而死.临死前.他在供状上写下[天日昭昭.天日昭昭"八个大字.这是悲愤的呼喊! 岳飞虽然被杀害了.但他的精忠报国的业绩是不可磨灭的.正是他.表达了被压迫民族的要求.坚持崇高的民族气节.在处境危难的条件下.坚持了抗金的正义斗争.并知道爱护人民的抗金力量.联合抗金军民一道.保住了南宋半壁河山.使南中国人民免遭金统治者的蹂躏.从而保住了高度发展的中国封建经济和文化.并使之得以继续向前发展.岳飞不愧是我国历史上一位杰出的民族英雄. 岳飞遇害后.临安义士隗顺.负尸越城.草草地埋葬于九曲丛祠旁.为了便于以后识别.隗顺将岳飞随身佩带的玉环系于遗体腰下.坟前种植了两棵桔子树.清道光年间(年).因重修栖霞岭下岳飞庙墓.追寻岳飞初葬地.终于在杭州市众安桥螺丝山下扁担弄内的红纸染坊旁.找到了最初的岳坟.1876年(光绪二年).在这里修建[忠显庙".杭人俗呼为[老岳庙". 岳飞死后二十年.即1162年6月(绍兴三十二年五月)宋孝宗赵*继位.七月下令给岳飞平反昭雪.[追复原官".并以五百贯的高价购求岳飞遗体.[以礼改葬". 明朝嘉靖年间.我国东南沿海人民进行过一场轰轰烈烈的抗倭斗争.指挥这场斗争的就是抗倭名将.军事家戚继光. 戚继光是山东莱芜人.日出生于将门家庭.他自幼立志从戎.酷爱军事.中过武举.1553年.他被派往山东担负从海上防倭的重任.后来又调到浙江镇守宁波.绍兴.台州.到浙江以后.他积极组织新军.进行严格训练.取得了慈溪.台州大捷.全歼了侵犯浙江的倭寇.后来.倭寇到福建沿海骚扰.戚继光又率军开赴福建.广东抗倭前线.他率领军队插进倭寇的大营.乘敌人不备.把倭寇全部消灭.从1562年至1566年.戚继光和俞大猷一起.率领军队肃清了福建和广东沿海一带的倭寇.1567年.由于北边鞑靼南犯.戚继光被调到北方训练边兵.前后共有16年的时间.不仅使边地出现了太平景象.而且使都城北京的安全也有了保障. 二:戚继光 戚继光不仅是一位战功赫赫的爱国名将.同时还是一位杰出的兵器制造专家.他一生在军事上有不少创造发明.其中之一便是地雷.早在嘉靖42年.戚继光就发明了一种叫做[木发 FDDC "的火器.曾经炸伤倭寇数百人.不过这还是地面上的武器.埋在地下的地雷是戚继光53岁时发明的.当时叫[自犯钢轮火".万历8年4月.戚继光当时任镇守蓟州.永平.山海等处总兵官.已是独镇一方.统兵十多万的大帅了.但仍亲自研究和改进武器.&戚少保年谱耆编&第12卷载:为了防止鞑靼和朵颜等卫的入侵.戚继光在[沿边台墙之下.择其平广虏可集处.掘地埋石炮于内.中置一木匣.各炮之信.总贯于匣中.而匣底丛以火药.中藏钢轮.兼置火石于傍.而伏于地上.虏马蹑其机.则钢轮动转.火从匣中出.诸炮并举.虏知其所自".明朝人把这种埋在地下.不用人工点燃.让敌人自己踏上就会自动爆炸的新式杀伤武器.叫做[自犯钢轮火".这就是世界上最早的地雷.戚继光发明地雷是1580年.比欧洲人发明地雷大约要早300年左右. 在戚继光的一生中.有30多年是在战场上度过的.其中又有三分之一的时间是在抗倭的战场上度过的.这位南征北战.出生入死的抗倭名将晚年竟遭到排挤.1582年.主张改革的内阁首辅张居正逝世后.朝廷内反对改革的人便活跃起来.他们诬蔑戚继光是张居正的同党.到处散布流言.对他进行中伤.这时.北方边防已经平定下来.明朝廷便把戚继光调任到广东镇守.实际上是将他闲弃在一边.长年的劳累和精神忧郁戚继光得了肺病.1585年他旧病复发.得旨允许回乡养病.日凌晨去世. 三:郑成功 郑成功.明末清初军事家.民族英雄.初名森.又名福松.字明俨.号大木.福建南安人.明天启四年七月十四(日)生于日本平户.父亲郑芝龙为明福建总兵.母亲田川氏系日本人.明崇祯三年(1630)从日本回国.自少习文练武.渐知兵法.南明弘光时监生.南明隆武元年(清顺治二年.1645).受隆武帝朱聿键倚重.赐姓朱.改名成功.封忠孝伯.任御营中军都督.世称"国姓爷".后向隆武帝献抗清之策.深得赞赏.次年.屡阻其父降清不果.遂与之决裂.率部下南澳岛(今闽粤交界海域).募兵数千.仍奉隆武年号抗清.自为招讨大将军.以福建金门.厦门为抗清基地.在厦门建立演武场.演武池.利用作战间隙练兵.南明永历二年(顺治五年.1648).于福建同安.泉州等地连败清军.队伍不断壮大.次年.遣部将施琅克漳浦.诏安等地.改奉南明永历年号.被永历帝朱由榔先后封为威远侯.延平公.永历五年至六年在福建沿海多次与清军作战.相继取得小盈岭.海澄(今龙海).江东桥等地的作战胜利.歼灭驻闽清军主力一部.威震闽南.拒绝清廷招降.不为清廷以杀父灭族相威胁所动.其后.被永历帝相继进封为漳国公.延平王.改厦门为思明州.设六科理事.分所部为陆师72镇.水师20镇.乘清廷劝降之机.加紧整军备战.在金门后埔大练精兵.颁行营盘法.建厦门澳仔演武亭.制定各镇合操法和水师水操法.检阅操练.严格要求.行赏必罚.制定出军禁令.严明军纪.造就了一支能征善战的水陆队伍.八年克漳州.迫清军千总刘国轩降.次年.遣兵取浙江舟山.温州.台州.闻清定远大将军济度率兵3万进攻福建.遂毁漳州.惠安.南安.同安诸城.撤兵聚厦门.次年四月.利用清军不善水战的弱点.诱其出海作战.歼清军水师一部于厦门围头海域.十二年.乘清军主力与大西军李定国部在西南地区作战之机.率水陆军10万.战船290艘北征.沿途破乐清.取温州.与南明兵部侍郎张煌言会师.抵羊山(今上海东南海中)遇飓风.覆舟丧师.被迫退至舟山休整.清顺治十六年五月.率师经崇明入长江.破清军滚江龙(横江锁链).木浮营(置兵设炮的江上木栅).克瓜洲.取镇江.进围南京.另遣张煌言攻占芜湖(今属安徽).夺取徽州(今歙县).宁国.太平(今当涂).池州(今贵池)等4府.3州.24县.后拒听张煌言.甘辉等将领急攻南京的建议.屯师城下20余日.静待清军献城投降.遭清军突然反击.折将14员.损兵数万.败退厦门.十七年.在福建海门港(今龙海东)歼灭清将达素所率水师4万余人.军威复振.十八年正月.在厦门召开军事会议.决计收复台湾为根本之地.下令整修船只.调整部署.加紧复台准备.三月廿三.率首批官兵2.5万人.战船数百艘.由原荷兰翻译何廷斌和熟悉航路的渔民引导.自金门料罗湾出发.横渡台湾海峡.次日抵澎湖.四月初.遣一部4000余人抢占鹿耳门港(今台南安平港北)南侧之北线尾岛,自率主力万余人通过大海湾.直插赤嵌城(在今台南市内)北之禾寮港.迅即在台湾本岛登陆.此后.督师多次粉碎荷兰驻台总督揆一的反扑.集兵1.2万包围赤嵌城.断绝水源.在城周布设火攻器具.迫守将描难实叮率众出降.旋派描难实叮向揆一劝降.遭拒绝后.即移师威逼台湾城.荷军千人凭坚城利炮负隅顽抗.郑成功遂改攻城为长围.分兵收复岛上其他失地.五月.改赤嵌为东都明京.设承天府和天兴.万年两县.改台湾城为安平镇.下屯垦令.组织部众垦荒屯粮.整顿法纪.在台湾同胞支持下.先后两次击败荷兰殖民者从巴达维亚派来的援军.在围困台湾城八个月后.于十二月初六下令炮击台湾城外重要据点乌德勒支堡.迫揆一于十二月十三(日)在投降书上签字.使台湾回归祖国.旋在台湾加强建设.促进了政治 .经济发展 .清康熙元年五月初八(日)病卒.仅39岁.子郑经继位.郑成功一生 .抗清驱荷 .以赶走荷兰殖民主义者.收复祖国领土台湾的业绩载入史册.海峡两岸均立像树碑纪念.有&延平王集&行世. 杨靖宇 吉鸿昌 .cn/c//.shtml
附近的朋友等待您的帮助
包打听移动版}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革命英雄人物简笔画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