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a中这部书被誉为乐器之王的是谁万经之王,它主要记录了谁的学说

&&&&正品A&道德经&精装珍藏本&名社佳作国学典藏&老子传世之作&中国“...
邀请好友参加吧
知礼图书专营店
版 次:1页 数:296字 数:273000印刷时间:日开 本:32开纸 张:胶版纸印 次:1包 装:精装是否套装: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3所属分类:&&&
下载免费当当读书APP
品味海量优质电子书,尊享优雅的阅读体验,只差手机下载一个当当读书APP
本商品暂无详情。沫沫小姐的书店
当前位置: &
《王注老子道德经》附陆德明音译 和刻本 线装上下2册全 山阳王弼注 南总宇惠考订 江都书肆1770年发行 《道德经》被誉为万经之王中国伟大名著之一 对中国哲学科学政治宗教等产生深刻影响 尺寸
滚动鼠标滚轴,图片即可轻松放大、缩小
《王注老子道德经》附陆德明音译 和刻本 线装上下2册全 山阳王弼注 南总宇惠考订 江都书肆1770年发行 《道德经》被誉为万经之王中国伟大名著之一 对中国哲学科学政治宗教等产生深刻影响 尺寸(图1)
《王注老子道德经》附陆德明音译 和刻本 线装上下2册全 山阳王弼注 南总宇惠考订 江都书肆1770年发行 《道德经》被誉为万经之王中国伟大名著之一 对中国哲学科学政治宗教等产生深刻影响 尺寸(图2)
《王注老子道德经》附陆德明音译 和刻本 线装上下2册全 山阳王弼注 南总宇惠考订 江都书肆1770年发行 《道德经》被誉为万经之王中国伟大名著之一 对中国哲学科学政治宗教等产生深刻影响 尺寸(图3)
《王注老子道德经》附陆德明音译 和刻本 线装上下2册全 山阳王弼注 南总宇惠考订 江都书肆1770年发行 《道德经》被誉为万经之王中国伟大名著之一 对中国哲学科学政治宗教等产生深刻影响 尺寸(图4)
《王注老子道德经》附陆德明音译 和刻本 线装上下2册全 山阳王弼注 南总宇惠考订 江都书肆1770年发行 《道德经》被誉为万经之王中国伟大名著之一 对中国哲学科学政治宗教等产生深刻影响 尺寸(图5)
《王注老子道德经》附陆德明音译 和刻本 线装上下2册全 山阳王弼注 南总宇惠考订 江都书肆1770年发行 《道德经》被誉为万经之王中国伟大名著之一 对中国哲学科学政治宗教等产生深刻影响 尺寸(图6)
《王注老子道德经》附陆德明音译 和刻本 线装上下2册全 山阳王弼注 南总宇惠考订 江都书肆1770年发行 《道德经》被誉为万经之王中国伟大名著之一 对中国哲学科学政治宗教等产生深刻影响 尺寸(图7)
《王注老子道德经》附陆德明音译 和刻本 线装上下2册全 山阳王弼注 南总宇惠考订 江都书肆1770年发行 《道德经》被誉为万经之王中国伟大名著之一 对中国哲学科学政治宗教等产生深刻影响 尺寸(图8)
《王注老子道德经》附陆德明音译 和刻本 线装上下2册全 山阳王弼注 南总宇惠考订 江都书肆1770年发行 《道德经》被誉为万经之王中国伟大名著之一 对中国哲学科学政治宗教等产生深刻影响 尺寸(图9)
《王注老子道德经》附陆德明音译 和刻本 线装上下2册全 山阳王弼注 南总宇惠考订 江都书肆1770年发行 《道德经》被誉为万经之王中国伟大名著之一 对中国哲学科学政治宗教等产生深刻影响 尺寸(图10)
《王注老子道德经》附陆德明音译 和刻本 线装上下2册全 山阳王弼注 南总宇惠考订 江都书肆1770年发行 《道德经》被誉为万经之王中国伟大名著之一 对中国哲学科学政治宗教等产生深刻影响 尺寸(图11)
《王注老子道德经》附陆德明音译 和刻本 线装上下2册全 山阳王弼注 南总宇惠考订 江都书肆1770年发行 《道德经》被誉为万经之王中国伟大名著之一 对中国哲学科学政治宗教等产生深刻影响 尺寸(图12)
电&&&&&&话:
装&&&&&&帧:线装
尺&&&&&&寸:长26宽18高1.5(cm)
册&&&&&&数:2册
售&&&&&&价:750.00元
Copyright(C)
孔夫子旧书网
京ICP证041501号
海淀分局备案编号《道德经》这部被誉为“万经之王”的神奇宝典
我的图书馆
《道德经》这部被誉为“万经之王”的神奇宝典
《道德经》这部被誉为“万经之王”的神奇宝典 ( 19:54:06)
《道德经》介绍
《道德经》,又称《道德真经》、《老子》、《五千言》、《老子五千文》。&  《道德经》,在其流传过程中,不断有后人增删,意改,而在其传抄刊印过程中又有错置等情况发生,从而形成了老子道德经一书极其复杂的版本问题。&  《道德经》,东周春秋末周守藏室吏老子(老聃)在陕西写成,据《楼观先师传》和《楼观本记》载,周昭王二十五年,尹喜候西游入秦的老子至函谷关,在楼南高冈筑台(位于现陕西周至县终南山北麓楼观台),老子述《道德经》五千言以授之,故此处胜迹又称楼观台,在这里写出了这部凝结了华夏智慧的绝世之作。《道德经》上下篇五千余言八十一章。老子,修道而长寿,大概活了一百六十余岁,或说二百余岁。与孔子(前551年-前479年)同时,长孔子20余岁。公元前535年、527年、515年、501年、486年,孔子数次求教天道问老子,言老子“犹龙”。  老子,中国古代最伟大的思想家、哲学家。经过专家大量考证及考古发掘,终于证实中国古代思想家老子的故里位于现在河南鹿邑县。具体姓名史料中也颇为不全。“关令尹喜曰,子将隐矣,强为我著书。”&  1973年长沙马王堆3号汉墓出土甲乙两本帛书《老子》,是西汉初年的版本,《德经》在《道经》之前。现在可见的最早版本,是1993年在湖北荆门郭店楚墓出土的竹简《老子》,版本最为原始、古朴。此本校注,参看丁四新著《郭店楚竹书老子校注》等书。&  《道德经》常会被归属为道教学说。其实哲学上的道家,和宗教上的道教,是不能混为一谈的,但《道德经》作为道教基本教义的重要构成之一,被道教视为重要经典,其作者老子也被道教视为至上的三清尊神之一道德天尊的化身,又称太上老君,所以应该说道教吸纳了道家思想,道家思想完善了道教。同时,前面所说的哲学,并不能涵括《道德经》(修身立命、治国安邦、出世入世)的全貌。&  《道德经》提出了“无为而治”的主张,成为中国历史上某些朝代,如西汉初的治国方略,在经济上可以缓解人民的压力,对早期中国的稳定起到过一定作用。历史上《道德经》注者如云,甚至有几位皇帝都为其作注。唐贞观二十一年(647年),译《道德经》为梵文,传入东天竺;唐开元二十三年(735年),唐玄宗亲注《老子》。日本使者名代,请《老子经》及老子“天尊像”归国,对日本社会发展产生过影响。&  道教奉为主要经典之一。&  《道德经》本为先秦道家的代表作,汉末张陵创五斗米道,奉老子为教祖,尊称为太上老君,以《老子五千文》为教典教悔道徒,创立了道教,并作《老子想尔注》以宗教的观点解释《老子五千文》,自此成为道教的基本经典。&  《道德经》为韵文哲理体。《庄子天下篇》括其旨曰:“以本为精,以物为粗,以有积为不足,澹然独居神明居。……建之以常无有,主之以太一,以濡弱谦下为表,以空虚不毁万物为实。”其说大体从天人合一之立场出发,穷究作为天地万物本源及宇宙最高理则之“道”,以之为宗极,而发明修身治政等人道。所谓“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人道当取法于地,究源及道所本之自然。道之理则,分无、有二面。道常无,无名无形,先于天地鬼神,而为天地万物之始,道常有,生天地万物,具无穷之用。道之理则贯穿于万有,表现为万有皆相对而存,极则必反,终必归,根本之规律。而有之用,常以无为本,“有生于无”。圣人体道之无,法道之自然无为,以之修身,当无欲而静,无心而虚,不自见自是,自伐自矜,为而不持,功成而不居,怀慈尚俭,处实去华,以之治天下,当“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还刀兵,离争斗,不尚贤,不贵难得之货,不见可欲,使民虚心实腹,无知无欲,则无为而治。“反者道之动,弱者道之用”,故知道者守雌抱朴,退让谦下,挫锐解纷,和光同尘,以柔弱胜刚强。道教知道之论与政治观、伦理观,大体不出老氏体系。至若经言“致虚极,守静笃”“专气致柔”、“涤除玄鉴”,抱一处和等修养之道,更为道教守一、心齐、坐忘、服气、内丹等多种炼养术之所本。而“长生”“死而不亡者专”等说法,道教引为仙学长生说之宗源。“归根”“复命”之说,内丹学则发挥为内炼成真、与道合一之哲学依据。《道德经》这部被誉为“万经之王”的神奇宝典,对中国古老的哲学、科学、政治、宗教等,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它无论对中华民族的性格的铸成,还是对政治的统一与稳定,都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它的世界意义也日渐显著,越来越多的西方学者不遗余力地探求其中的科学奥秘,寻求人类文明的源头,深究古代智慧的底蕴。&  《道德经》到了公元前206年-公元200年,被奉为道教经典,所以有学者认为《道德经》被分为八十一章有明显的道教的九九归一的思想,在内容的分割上未免牵强。但道德经前三十七章讲道,后四十四章言德,简单说来,道是体,德是用,二者不能等同。至清代首次破此惯例而分《道德经》为六十八章,相对保持了每章的完整性。&  《道德经》,又称《道德真经》《老子》《五千言》《老子五千文》,是中国古代先秦诸子分家前的一部著作,为其时诸子所共仰,传说是春秋时期的老子(似是作者、注释者、传抄者的集合体)所撰写,是道家哲学思想的重要来源。道德经分上下两篇,原文上篇《德经》、下篇《道经》,不分章,后改为《道经》在前,《德经》在后,并分为81章。是中国历史上首部完整的哲学著作。&  《老子德道经译注》在扩展阅读里面。 【此为正宗】
道可道也①,非恒道也②。名可名也③,非恒名也。无名④,万物之始也;有名⑤,万物之母也⑥。故恒无欲也⑦,以观其眇⑧;恒有欲也,以观其所徼⑨。两者同出,异名同谓⑩。玄之又玄⑾,众眇之门⑿。
“道”如果可以用言语来表述,那它就是常“道”(“道”是可以用言语来表述的,它并非一般的“道”);“名”如果可以用文辞去命名,那它就是常“名”(“名”也是可以说明的,它并非普通的“名”)。“无”可以用来表述天地浑沌未开之际的状况;而“有”,则是宇宙万物产生之本原的命名。因此,要常从“无”中去观察领悟“道”的奥妙;要常从“有”中去观察体会“道”的端倪。无与有这两者,来源相同而名称相异,都可以称之为玄妙、深远。它不是一般的玄妙、深奥,而是玄妙又玄妙、深远又深远,是宇宙天地万物之奥妙的总门(从“有名”的奥妙到达无形的奥妙,“道”是洞悉一切奥妙变化的门径)。
①第一个“道”是名词,指的是宇宙的本原和实质,引申为原理、原则、真理、规律等。第二个“道”是动词。指解说、表述的意思,犹言“说得出”。②恒:一般的,普通的。③第一个“名”是名词,指“道”的形态。第二个“名”是动词,说明的意思。④无名:指无形。⑤有名:指有形。⑥母:母体,根源。⑦恒:经常。
⑧眇(miao):通妙,微妙的意思。⑨徼(jiao):边际、边界。引申端倪的意思。⑩谓:称谓。此为“指称”。⑾玄:深黑色,玄妙深远的含义。⑿门:之门,一切奥妙变化的总门径,此用来比喻宇宙万物的唯一原“道”的门径。
老子破天荒提出“道”这个概念,作为自己的哲学思想体系的核心。它的涵义博大精深,可从历史的角度来认识、也可从文学的方面去理解,还可从美学原理去探求,更应从哲学体系的辩证法去思维……
哲学家们在解释“道”这一范畴时并不完全一致,有的认为它是一种物质性的东西,是构成宇宙万物的元素;有的认为它是一种精神性的东西,同时也是产生宇宙万物的泉源。不过在“道”的解释中,学者们也有大致相同的认识,即认为它是运动变化的,而非僵化静止的;而且宇宙万物包括自然界、人类社会和人的思维等一切运动,都是遵循“道”的规律而发展变化。总之,在这一章里,老子说“道”产生了天地万物,但它不可以用语言来说明,而是非常深邃奥妙的,并不是可以轻而易举地加以领会,这需要一个从“无”到“有”的循序渐进的过程。
在这一章里,老子重点介绍了他的哲学范畴——“道”。道的属性是唯物的还是唯心的?这是早已存在的一个问题,自古及今,它引起许多学者的浓厚兴趣。在历史上,子生活的时代距离老子比较近,而且他是第一个为《道德经》作注的学者。关于什么是道,在《解老》中,韩非子这样说:“道者,万物之所(以)然也。万理之所稽也。理者成物之文也。道者万物之所以成也。故曰道,理之者也。”这表明,韩非子是从唯物的方面来理解老子的“道”的。在《史记》中,把老子与韩非子列入同传(还附有庄子、申不害),即认为韩、庄、申“皆原于道德之意,而老子深远矣。”汉代的王充在《论衡》一书中,同样认为老子的“道”的思想是唯物论的。但是从东汉末年到魏晋时代,情形有了变化。一些学者体会老子哲学所谓“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的妙义,肯定宇宙的本体只有一个“无”,号称玄学。随后佛学传入中国并渐渐兴盛起来,玄与佛合流,因而对“道”的解释,便倒向唯心论方面。宋明时期的理学家同样吸取了佛学与玄学思想,对老子的“道”,仍旧作了唯心主义解释。总之,“道”是唯物还是唯心论,学者们一直有根本不同的看法。
[解读] “道”的革命性和权威性
“道”这个哲学概念,首经老子提出。
这个颇带东方神秘主义的名词,在《老子》一书中频频出现,它有时似乎在显示宇宙天地间一种无比巨大的原动力;有时又在我们面前描画出天地混沌一片的那种亘古蛮荒的状态;或展示天地初分,万物始生,草萌木长的一派蓬勃生机,如此等等。
从老子对“道”的种种构想中,我们完全可以体味到他对“道”的那种近乎虔诚的膜拜和敬畏的由来。老子对“道”的尊崇,完全源于对自然和自然规律的诚信,这完全有别于那个时代视“天”和“上帝”为绝对权威的思想观念。“道”,对老子来说,仅仅是为了彻底摆脱宗教统治而提出的一个新的根据,它比“上帝”更具权威性。
老子的“道”是具有一种对宇宙人生独到的悟解和深刻的体察,这是源于他对自然界的细致入微的观察和一种强烈的神秘主义直觉而至。这种对自然和自然规律的着意关注,是构成老子哲学思想的基石。
源于一种生物学上的意义,人类与自然的关系,无论在精神上亦或在物质方面,从古迄今,都表现为一种近乎原始的依赖性,有如婴儿之对母体。古人有云:“人穷则反本。”这个所谓的“本”,从更广泛的意义上讲,也就是指“自然”,这个人类和万物的母亲。长《天问》为什么会提出许多对宇宙天体、历史、神话和人世方面的疑问?当他对政治前途和黑暗现实感到失望时,很自然地会产生一种对自然的返归心态和求助愿望。出于一种对现实的不满和焦虑,推本极源,急切希望找到人在神秘的自然力面前的合适位置。
弗洛伊德的“快乐原则”说,论述了文明给人类带来物质利益的同时,也给人类的精神带来了极为沉重的压抑,这是文明之一大缺憾。然而他所说的人类天生的追求快乐的原则,也正是建立在人和自然的谐合关系上。今天,人们在生活需求和文化思想方面涌动的“回归自然”潮流,不也是从更广泛的意义上解释了古代学家们对宇宙自然竭力尽智地探索的原因吗?由此我们也可理解老子哲学里尊崇自然,否决知识,追求“小国寡民”的政治生活,以及对“道”纯朴本性和神秘的原始动力的渲染的历史原因所在了。
春秋战国时期,王权上移,陪里执命,政治和社会关系均发生了急剧的变化。而当现实社会中的氏族制束缚着历史的发展,旧有的“天命观”和“天道观”同样也束缚着思想的发展。老子形而上学的“道”的提出,是从对自然史的认识上寻找否决“天命观”“天道观”的理论根据,因而具备了中国古代哲学史的革命性和合理性。& &
上善若水①。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②,故几于道③。居,善地;心,善渊④;与,善仁⑤;言,善信;政,善治⑥;事,善能;动,善时⑦。夫唯不争,故无尤⑧。
最善的人好像水一样。水善于滋润万物而不与万物相争,停留在众人都不喜欢的地方,所以最接近于“道”。最善的人,居处最善于选择地方,心胸善于保持沉静而深不可测,待人善于真诚、友爱和无私,说话善于格守信用,为政善于精简处理,能把国家治理好,处事能够善于发挥所长,行动善于把握时机。最善的人所作所为正因为有不争的美德,所以没有过失,也就没有怨咎。
①上善若水:上,最的意思。上善即最善。这里老子以水的形象来说明"圣人"是道的体现者,因为圣人的言行有类于水,而水德是近于道的。
②处众人之所恶:即居处于众人所不愿去的地方。
③几于道:几,接近。即接近于道。
④渊:沉静、深沉。
⑤与,善仁:与,指与别人相交相接。善仁,指有修养之人。
⑥政,善治:为政善于治理国家,从而取得治绩。
⑦动,善时:行为动作善于把握有利的时机。
⑧尤:怨咎、过失、罪过。
在上一章以天地之道推及人道之后,这一章又以自然界的水来喻人、教人。老子首先用水性来比喻有高尚品德者的人格,认为他们的品格像水那样,一是柔,二是停留在卑下的地方,三是滋润万物而不与争。最完善的人格也应该具有这种心态与行为,不但做有利于众人的事情而不与争,而且还愿意去众人不愿去的卑下的地方,愿意做别人不愿做的事情。他可以忍辱负重,任劳任怨,能尽其所能地贡献自己的力量去帮助别人,而不会与别人争功争名争利,这就是老子“善利万物而不争”的著名思想。
老子在自然界万事万物中最赞美水,认为水德是近于道的。而理想中的"圣人"是道的体现者,因为他的言行有类于水。为什么说水德近于道呢?解释说:"五行之体,水为最微。善居道者,为其微,不为其著;处众之后,而常德众之先。"以不争争,以无私私,这就是水的最显著特性。水滋润万物而无取于万物,而且甘心停留在最低洼、最潮湿的地方。在此后的七个并列排比句中,都具有关水德的写状,同时也是介绍善之人所应具备的品格。老子并列举出七个"善"字,都是受到水的启发。最后的结论是:为人处世的要旨,即为"不争"。也就是说,宁处别人之所恶也不去与人争利,所以别人也没有什么怨尤。
《·宥坐》记载了孔子答第子子贡问水的一段对话:"孔子观于东流之水。子贡问于孔子曰:君子之所以见大水必观焉者,是何?孔子曰:夫水,偏与诸生而无为也,似德。其流也埤下,裾拘必循其理,似义。其洮洮乎不屈尽,似道。若有决行之,其应佚若声响,其赴而仞之谷不惧,似勇。主量必平,似法,盈不求概,似正。淖约微达,似察。以出以入,以就鲜洁,似善化。其万折也必东,似志。是故君子见大水必观焉。"在此处,孔子以水描述了他理想中的具备崇高人格的君子形象,这里涉及到德、义、道、勇、法、正、察、志以及善化等道德范畴。这其中的观点与道家有显而易见的区别,但也有某些相似之处。可以此段引文与《道德经》第八章参照阅读。& &
第四十二章
道生一①,一生二②,二生三③,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④,冲气以为和⑤。人之所恶,唯孤、寡、不谷⑥,而王公以为称。故物或损之而益,或益之而损。人之所教,我亦教之。强梁者不得其死,吾将以为教父⑦。
道是独一无二的,道本身包含阴阳二气,阴阳二气相交而形成一种适匀的状态,万物在这种状态中产生。万物背阴而向阳,并且在阴阳二气的互相激荡而成新的和谐体。人们最厌恶的就是“孤”、“寡”、“不谷”,但王公却用这些字来称呼自己。所以一切事物,如果减损它却反而得到增加;如果增加它却反而得到减损。别人这样教导我,我也这样去教导别人。强暴的人死无其所。我把这句话当作施教的宗旨。
1、一:这是老子用以代替道这一概念的数字表示,即道是绝对无偶的。
2、二:指阴气、阳气。“道”的本身包含着对立的两方面。阴阳二气所含育的统一体即是“道”。因此,对立着的双方都包含在“一”中。
3、三:即是由两个对立的方面相互矛盾冲突所产生的第三者,进而生成万物。
4、负阴而抱阳:背阴而向阳。
5、冲气以为和:冲,冲突、交融。此句意为阴阳二气互相冲突交和而成为均匀和谐状态,从而形成新的统一体。
6、孤、寡、不谷:这些都是古时候君主用以自称的谦词。
7、教父:父,有的学者解释为“始”,有的解释为“本”,有的解释为“规矩”。有根本和指导思想的意思。
这一章的前半部分讲的是老子的宇宙生成论。这里老子说到“一”、“二”、“三”,乃是指“道”创生万物的过程。这是继四十章之后,又一段关于“道”的基本原理的重要论述。宇宙万物的总根源是“混而为一”的“道”,对于千姿百态的万物而言,“道”是独一无二的。另一段话是警诫王公要以贱为本、以下为基的。对后一段内容,有的学者认为这一段文字与上一段讲的原理关联不上,疑为三十九章文字错移本章。另一种说法是两段前后虽然不相密切关联,但意义仍相近。这是讲矛盾的双方既是对立的,又是统一的,事物相反相成,双方并非不变,而是可以互相转化的。所以,这一章再次表达了老子的辩证法思想。
本章第一段话,说到一、二、三这几个数字,这并不是把一、二、三看作具体的事物和具体数量。它们只是表示“道”生万物从少到多,从简单到复杂的一个过程,这就是“冲气以为和”。这里老子否定了神的存在,从多元论的宇宙观发展为一元论的宇宙观,这是值得称道的。冯友兰说:“老子书说‘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四十二章)。这里说的有三种气:冲气、阴气、阳气。我认为所谓冲气就是一,阴阳是二,三在先秦是多数的意思。二生三就是说,有了阴阳,很多的东西就生出来了。那么冲气究竟是哪一种气呢?照后来《淮南子》所讲的宇宙发生的程序说,在还没有天地的时候,有一种混沌未分的气,后来这种气起了分化,轻清的气上浮为天,重浊的气下沉为地,这就是天地之始。轻清的气就阳气,重浊的气就是阴气。在阴阳二气开始分化而还没有完全分化的时候,在这种情况中的气就叫做冲气。‘冲’是道的一种性质,‘道冲而用之或不盈’(四章)。这种尚未完全分化的气,与道相差不多,所以叫冲气。也叫做一。”(《老子哲学讨论集》第41页)冯先生的这一分析是很有见地的。在本章后半部分,老子讲了柔弱退守是处事的最高原则,谦受益,满招损,这也合乎辩证之道。& &
发表评论:
馆藏&15628
TA的最新馆藏当前位置:
微信扫一扫分享到朋友圈
第十七位世界伟人评价《道德经》德国哲学家谢林()在《神话哲学:中国哲学》中指出:“道不是人们以前翻译的理, 道是门”。老子哲学是“真正思辨的”,他“完全地和普遍地深入到了存在的最深层”。道经·第十七章 太上,不知有之;最好的统治者,人民并不知道他的存在;其次,亲而誉之;其次的统治者,人民亲近他并且称赞他;其次,畏之;再次的统治者,人民畏惧他;其次,侮之。更次的统治者,人民轻蔑他。信不足焉,有不信焉。统治者的诚信不足,人民才不相信他,最好的统治者是多么悠闲。悠兮,其贵言。他很少发号施令,功成事遂,百姓皆谓:「我自然」。事情办成功了,老百姓说“我们本来就是这样的。”评析  老子在全书中第一次描画了他的理想国政治蓝图。第一句四个层次的划分,不是从古到今的时代或时间顺序,而是指为治理好坏的统治状况。在老子的观念上,理想的“圣人”是要“处无为之可,行不言之教”,要一如处“太上”之世,体“玄德”之君,能够“生之畜之”。在《帝王世纪》中,记载了帝尧之世,“天下太和,百姓无事,有五老人击壤于道,观者叹曰:大哉尧之德也!老人曰:‘日出而作,日入而息。凿井而饮,耕田而食。帝力于我何有哉?’”这种生动的画面,可以说是对老子的“百姓皆曰我自然”的最好图解。  在本章中,老子把这种理想的政治情境,与儒家主张实行的“德治”、法家主张实行的“法治”相对比,将其等而下之。实行“德治”,老百姓觉得统治者可以亲信,而且称赞他,这当不错,但还是次于“无为而治”者。实行“法治”的统治者,用严刑峻法来镇压人民,实行残暴扰民政策,这就是统治者诚信不足的表现,人民只是逃避他,畏惧他。老子强烈反对这种“法治”政策,而对于“德治”,老子认为这已经是多事的征兆了。最美好的政治,莫过于统治者“贵言”,从不轻易发号施令,人民和政治相安无事,以至于人民根本不知道统治者是谁。当然,这种美治在当时并不存在,只是老子的“乌托邦”式幻想。长期阅读国学经文,关注微信公众号:芸娘国学堂如阅读后受益,随喜转发,让更多国人吸纳中华国学精髓。祝亲吉祥安康!芸娘感恩有您!
分享给好友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第一步 打开微信底部扫一扫
第二步 扫下面的文章二维码
第三步 右上角点击转发
相关文章Relevant
■ 点击上面蓝字一键关注 ▲QIBU生活微刊建议在WIFI下观看,土豪请随意~~1、每一次接吻 会消耗体内至少12个卡路里科学家指出:...
我是主播 贝妮~(微信号:Voaoao)每天提供最热门、最火爆、最精彩的视频!口味有点儿重喔~笑死!笑死!笑死!如果觉得这些还...
【最费脑力的14部电影】《盗梦空间》、《记忆裂痕》、《生死停留》、《死亡幻觉》、《禁闭岛》、《穆赫兰道》、《蝴蝶效应》、...
现如今,飞机以舒适、方便与节省时间等原因成为出行首选的交通方式之一.可你是否知道,为何不能喝飞机上的冲泡茶饮,又为何在...
感知CG,感触创意,感受艺术,感悟心灵 在CG世界的一期中我们展示了 Vince Low的一部分作品,今天再次翻看CG网站时发现他的...
因女儿未出世便患肿瘤,柴静离职后首发雾霾调查.雾霾是什么?它从哪儿来?我们怎么办?看完这些,才知道雾霾的真相.震撼!震...静逸投资: 道德经与投资智慧 《道德经》是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哲学典籍之一,被誉为万经之王,对中国哲学...
我的图书馆
静逸投资: 道德经与投资智慧 《道德经》是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哲学典籍之一,被誉为万经之王,对中国哲学...
《道德经》是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哲学典籍之一,被誉为万经之王,对中国哲学、科学、政治、宗教等产生了深刻影响,也是除《圣经》外被译成外国文字最多的名著。《道德经》区区五千多字,却充满了关于处世之道、用兵之法、治国之策的极高智慧。道德经的智慧和价值投资的哲学同样相通。笔者不揣浅陋,将老子的智慧解读如下:上士闻道,勤而行之;中士闻道,若存若亡;下士闻道,大笑之。不笑不足以为道。翻译:上士听了道的理论,努力去实行;中士听了道的理论,将信将疑;下士听了道的理论,哈哈大笑。不被嘲笑,那就不足以成其为道了。解读:股市投资中,大多数人终究会亏损,所以一定要走少有人走的路,选择不同的投资道路,这就意味着要被人嘲笑。价值投资就是在A股中不断被嘲笑的投资方式,所以它非常有效。巴菲特说,价值投资要么五分钟就理解,要么永远不会懂。自从格雷厄姆提出这一投资体系,并有无数成功大师的条件下,“勤而行之”的“上士”依然凤毛麟角,“若存若无”的“中士”和“大笑之”的“下士”依然占据绝大多数。被人嘲笑的正是我们要坚守的,被人追捧的正是我们要回避的。大道甚夷,其人好径。翻译:大道很平坦,但人们却喜欢走捷径、走邪路。解读:投资的大道很平坦,那就是研究分析好公司、耐心等待好价格、耐心持有,但大多数人喜欢去走跟风听消息、炒概念、追涨杀跌的捷径,可惜捷径永远到达不了目的地。使我介然有知,行于大道,唯施是畏。翻译:假如我稍微地有了一些认识,在大道上行走,唯一担心的是害怕走上了邪路。解读:投资中,诱惑太多,让人难以忍受的情况也太多,很多人本来坚守正道,但还是经不住,走上邪道了。投资是不断修炼的过程,只有极端情况下,也不改初衷,才算经受住了考验。这两年极端市场真是一块试金石。以正治国,以奇用兵,以无事取天下。翻译:以正道来治理国家,以奇妙的方法来用兵,以无为来取得天下。解读:投资中需要“守正出奇”,一方面投资的基本原则不能动摇,这是“守正”;另一方面,要获得超额收益,必须看到别人看不到的地方,投资机会往往出现在和别人观点不一致(但正确)的地方,或者别人不敢下手的时机,这就是“出奇”。飘风不终朝,骤雨不终日。翻译:狂风刮不了一整个早晨,暴雨下不了一整天。解读:不管是千股跌停的股灾1.0,2.0,还是千股涨停的大牛市,这都不是市场的常态,都不会太持久。明道若昧,进道若退,夷道若纇。翻译:光明的道好似暗昧,前进的道好似后退,平坦的道好似崎岖。解读:价值投资的哲学可以理解为一个“退”字,无论是企业护城河、市场安全边际、个人能力圈,还是长期持有、淡看波动,都在强调保守的思想。看起来似乎暗昧、倒退、崎岖,实际上正好相反。大成若缺,其用不弊。大盈若冲,其用不穷。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辩若讷。静胜躁,寒胜热。清静为天下正。翻译:最完满的东西,好似有残缺一样,但它的作用永远不会衰竭;最充盈的东西,好似是空虚一样,但是它的作用是不会穷尽的。最正直的东西,好似有弯曲一样;最灵巧的东西,好似最笨拙的;最卓越的辩才,好似不善言辞一样。清静克服扰动,寒冷克服暑热。清静无为才能统治天下。解读:投资最忌燥热,不停地盯盘、交易,真正成功的投资者都是清静无为的,他们享受的不仅是不错的经济回报,更是极高的生活质量。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故知足之足,常足矣。翻译:最大的祸害是不知足,最大的过失是贪得的欲望。知道到什么地步就该满足了的人,永远是满足的。解读:对投资收益应该知足,不少人动辄要求年化100%,或者制定很高的投资目标。其实,市场是不以个人意志转移的。越保守、要求的越低,追求不亏损、控制好风险,时间长了,收益反而会是最高的那个。不出户,知天下;不窥牖,见天道。其出弥远,其知弥少。是以圣人不行而知,不见而明,不为而成。翻译:不出门户,就能够推知天下的事理;不望窗外,就可以认识日月星辰运行的自然规律。他向外奔逐得越远,他所知道的道理就越少。所以,有“道”的圣人不出行却能够推知事理,不窥见而能明了“天道”,不妄为而可以有所成就。解读:老子的这句话有不少争议,因为人们相信,不调查就没有发言权,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但老子的话在某些方面也非常有道理,以证券投资中调研为例,很多券商研究员虽然非常勤奋地调研,但问的问题均是短期公司的消息、项目、新概念等,还有人跑到上市公司门口数卡车进货数量等,应该说这些行为精神可嘉,但收效却很差,因为虽然勤奋,但对投资关键的“道”却完全没把握,反而渐行渐远。把握事物的基本规律和本质,有时候不需要那么费劲,拥有必要的常识就够了。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翻译:灾祸啊,幸福依傍在它的里面;幸福啊,灾祸藏伏在它的里面。解读:在较低价格买了好公司,可能要忍受一段亏损,但日后的收益可能很可观;很多人高杠杆炒概念和期货,动辄赚了10倍,却落得破产崩盘的命运。股市中祸福转换很明显,比如刚入市小钱亏损当时很伤心,但学到了教训,反而是好事,一开始投资体系不完善就赚了大钱的人,后来可能惨不忍睹。治大国,若烹小鲜。翻译:治理大国,好像煎烹小鱼。解读:治理大国要像煮小鱼一样,煮小鱼,不能多加搅动,多搅则易烂,老子这里的意思是治大国应当讲究无为而治。股市也一样,放长线钓大鱼,每天都在“炒”的人,没听说谁成功了。吾言甚易知,甚易行。天下莫能知,莫能行。言有宗,事有君,夫唯无知,是以不我知。知我者希,则我者贵。是以圣人被褐而怀玉。翻译:我的话很容易理解,很容易施行。但是天下竟没有谁能理解,没有谁能实行。言论有主旨,行事有根据。正由于人们不理解这个道理,因此才不理解我。能理解我的人很少,那么能取法于我的人就更难得了。因此有道的圣人总是穿着粗布衣服,怀里揣着美玉。解读:价值投资五分钟就能讲清楚了:把股票当企业的一部分,市场先生,安全边际,能力圈。大道理就这几个。但真正做起来却很难,最难的是克服人类进化基因中的人性弱点。知不知,尚矣;不知知,病也。圣人不病,以其病病。夫唯病病,是以不病。翻译:知道自己还有所不知,这是很高明的。不知道却自以为知道,这就是很糟糕的。有道的圣人没有缺点,因为他把缺点当作缺点。正因为他把缺点当作缺点,所以,他没有缺点。解读:这就是巴菲特“能力圈”的概念啊,不谋而合!不懂的千万不能碰,我们的能力有多大并不重要,关键知道是不是在自己能力范围内很重要。2015年那些不明真相的群众在分级基金下折时冲进去买分级B,一天亏90%多的人,就是没读到这句话吧,虽然读到可能也没用。天网恢恢,疏而不失。翻译:自然的范围,宽广无边,虽然宽疏但并不漏失。解读:投资体系一定要完善,不能有重大的漏洞,一旦有一点没想明白就去做了的地方,肯定某一天被市场打爆。长期资本管理公司、比尔米勒,这些例子太多了。人之生也柔弱,其死也坚强。草木之生也柔脆,其死也枯槁。故坚强者死之徒,柔弱者生之徒。是以兵强则灭,木强则折。强大处下,柔弱处上。翻译:人活着的时候身体是柔软的,死了以后身体就变得僵硬。草木生长时是柔软脆弱的,死了以后就变得干硬枯槁了。所以坚强的东西属于死亡的一类,柔弱的东西属于生长的一类。因此,用兵逞强就会遭到灭亡,树木强大了就会遭到砍伐摧折。凡是强大的,总是处于下位,凡是柔弱的,反而居于上位。解读:价值投资把自己放在弱者地位,比如即使很有信心的股票,也强调预留较高的安全边际作为风险的缓冲垫,尽可能长期持有也是不得已为之,因为相信自己无法判断市场走势。价值投资者只去把握不变的东西。没想到的是,最后弱者居然胜利了。天之道,其犹张弓与?高者抑下,下者举之,有余者损之,不足者补之。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人之道,则不然,损不足以奉有余。孰能有余以奉天下,唯有道者。是以圣人为而不恃,功成而不处,其不欲见贤。翻译:自然的规律,不是很像张弓射箭吗?弦拉高了就把它压低一些,低了就把它举高一些,拉得过满了就把它放松一些,拉得不足了就把它补充一些。自然的规律,是减少有余的补给不足的。可是社会的法则却不是这样,要减少不足的,来奉献给有余的人。那么,谁能够减少有余的,以补给天下人的不足呢?只有有道的人才可以做到。因此,有道的圣人这才有所作为而不占有,有所成就而不居功。他是不愿意显示自己的贤能。解读:这里强调了自然界“均值回归”的法则,这一法则在股市中同样存在,市场跌的态度了会涨上去,涨的太多了会跌下来。逆向投资非常重要,但人们多喜欢损不足而奉有余。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以其无以易之。弱之胜强,柔之胜刚,天下莫不知,莫能行。是以圣人云:”受国之垢,是谓社稷主;受国不祥,是为天下王。”正言若反。翻译:遍天下再没有什么东西比水更柔弱了,而攻坚克强却没有什么东西可以胜过水。弱胜过强,柔胜过刚,遍天下没有人不知道,但是没有人能实行。所以有道的圣人这样说:“承担全国的屈辱,才能成为国家的君主,承担全国的祸灾,才能成为天下的君王。”正面的话好像在反说一样。解读:投资者应把自己放在弱者地位,以弱胜强,以柔克刚。信言不美,美言不信。善者不辩,辩者不善。知者不博,博者不知。圣人不积,既以为人己愈有,既以与人己愈多。天之道,利而不害。圣人之道,为而不争。翻译:真实可信的话不漂亮,漂亮的话不真实。善良的人不巧说,巧说的人不善良。真正有知识的人不卖弄,卖弄自己懂得多的人不是真有知识。圣人是不存占有之心的,而是尽力照顾别人,他自己也更为充足;他尽力给予别人,自己反而更丰富。自然的规律是让万事万物都得到好处,而不伤害它们。圣人的行为准则是,做什么事都不跟别人争夺。解读:股市本来是相互博弈的零和市场,你赚的正是别人亏的。但价值投资者却不与他人博弈,赚的钱是与企业共成长的钱,往往在别人不要的时候买股票,将好公司价格维持在合理水平,有利于资源的优化配置,为社会做了很大贡献。成功的价值投资者也都是善于分享的,比如静逸投资就邀请过多位成功的价值投资者,他们都无私毫无保留地分享多年的投资经验。为无为,事无事,味无味。大小多少。图难于其易,为大于其细;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是以圣人终不为大,故能成其大。夫轻诺必寡信,多易必多难。是以圣人犹难之,故终无难矣。翻译:以无为的态度去有所作为,以不滋事的方法去处理事物,以恬淡无味当作有味。大生于小,多起于少。处理问题要从容易的地方入手,实现远大要从细微的地方入手。天下的难事,一定从简易的地方做起;天下的大事,一定从微细的部分开端。因此,有“道”的圣人始终不贪图大贡献,所以才能做成大事。那些轻易发出诺言的,必定很少能够兑现的,把事情看得太容易,势必遭受很多困难。因此,有道的圣人总是看重困难,所以就终于没有困难了。解读:投资要先易后难,循序渐进,可以先投资指数基金,然后采用格雷厄姆这种低市盈率、分散投资的方法,再慢慢过渡到巴菲特的深度分析、集中投资的方法。为学日益,为道日损,损之又损,以至于无为。翻译:求学的人,其知识要逐渐的增加;而求真理的人,就要逐渐减少自己的主观意识,思维见解等。解读:对企业的分析、行业的理解,知识越多越好,但投资的大原则大道至简,不断领悟这些最简单的原则,才能达到道的境界。重为轻根,静为躁君。轻则失根,躁则失君。翻译:厚重是轻率的根本,静定是躁动的主宰。轻率就会失去根本;急躁就会丧失主导。解读:投资要以静制动,以逸待劳,更要深思熟虑。众人熙熙,如享太牢,如春登台。我独泊兮,其未兆;沌沌兮,如婴儿之未孩;傫傫兮,若无所归。众人皆有余,而我独若遗。我愚人之心也哉!俗人昭昭,我独昏昏。俗人察察,我独闷闷。澹兮,其若海;飂兮,若无止。众人皆有以,而我独顽且鄙。我独异于人,而贵食母。翻译:众人都熙熙攘攘、兴高采烈,如同去参加盛大的宴席,如同春天里登台眺望美景。而我却独自淡泊宁静,无动于衷。混混沌沌啊,如同婴儿还不会发出嘻笑声。疲倦闲散啊,好像浪子还没有归宿。众人都有所剩余,而我却像什么也不足。我真是只有一颗愚人的心啊!众人光辉自炫,唯独我迷迷糊糊;众人都那么严厉苛刻,唯独我这样淳厚宽宏。恍惚啊,像大海汹涌;恍惚啊,像飘泊无处停留。世人都精明灵巧有本领,唯独我愚昧而笨拙。我唯独与人不同的,关键在于得到了“道”。解读:投资中得“道”的人往往与众人不同了,共同语言也越来越少,这种孤独是代价,也是享受。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翻译:最善的人好像水一样。水善于滋润万物而不与万物相争,停留在众人都不喜欢的地方,所以最接近于“道”。解读:在众人都不喜欢的地方,不仅有投资的收益,也最接近于“道”。天长,地久。天地之所以能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也,故能长生。是以圣人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非以其无私邪?故能成其私。翻译:天长地久,天地所以能长久存在,是因为它们不为了自己的生存而自然地运行着,所以能够长久生存。因此,有道的圣人遇事谦退无争,反而能在众人之中领先;将自己置于度外,反而能保全自身生存。这不正是因为他无私吗?所以能成就他的自身。解读:这里想谈谈如何看待金钱,无论是创业还是投资,为了金钱肯定是无可厚非的,但仅仅为了钱的人,肯定做不大、走不远。如果创业想着如何满足客户的需求,帮助别人;投资想着如何全方位提高自己,帮助别人,也有利于社会。那么,时间久了,格局就完全不同。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翻译:大道生出一气, 一气分出阴阳二气,阴阳二气和合生出中和之气, 阴阳二气和中和之气共同作用产生自然万物。自然万物都由阴阳二气和合而成, 都包含着阴和阳, 由阴阳两种相反的, 矛盾的物质相互作用, 彼此和谐而产生万物, 阴阳二气的作用在于和。解读:老子的这段话表明了阴阳对立,对立统一的辩证宇宙观。老子对自然世界和人类社会的认识,都是从相反相成、对立统一、相互依存的关系去解释的,这种关系是一切事物普遍的、恒久的规律。我们做投资,首先要理解投资的本质,理解企业的本质。投资的本质是资源配置。科斯认为,企业本质也是一种资源配置的机制,企业与市场是两种可以互相替代的资源配置方式。企业的出现,成长,发展和消亡,无不受到资源配置规律的影响。人类永远面临资源稀缺,所以也就永远面临资源配置问题。资源配置的核心是交换,包括生产环节中的交换,在资源总量和构成一定的约束下,提高了劳动生产率,提高资源的产出。也包括了分配和消费环节的交换,在商品和服务的总量和构成一定的约束下,增加了社会的福利。交换是矛盾双方对立统一的过程。所有的生产活动、商业活动、消费活动和投资活动都在交换中发生和发展。深刻地理解交换的本质和规律,才能更好地理解资源配置,更好地运营企业和做好投资。反者道之动;弱者道之用。翻译:事物运动变化的规律就是循环往复;坚守柔弱是道的法则运用的方法。解读:月有阴晴圆缺,年有春夏秋冬。万事万物的运动都在循环往复。投资的世界也是如此,牛熊更替,此消彼长。而道在发挥作用的时候,用的是最柔弱的方法,任由万物自然而然地发生和生长,而绝不强加自己的意志。投资也是如此,用最柔弱的方法,用最自然的方法,让优秀的企业成为自然之选,让投资的时机成为不得已之选。一切顺应规律,一切柔弱不争,才是恒久和坚强。故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音色相和,前后相随,恒也。翻译:因为事物都是互相对立而出现的,所以有和无由互相对立而诞生,难和易由互相对立而形成,长和短由互相对立而体现,高和下由互相对立而存在,音和声由互相对立而和谐,前和后由互相对立而出现。解读:价值投资的外在表现,有很多看似非常矛盾的地方。比如,对金钱锱铢必较,又挥之如土;可以持有现金或者股票数年不动如山,而时机到来之时又侵略如火;凡事都极度悲观,总是做最坏的打算,但其实却是最乐观积极的人;行为极静时,思虑极快,行为极快时,思虑极静。这些表面上矛盾对立的现象,在价值投资者身上却得到和谐的统一。致虚极,守静笃。万物并作,吾以观复。翻译:达到虚无的极端境界,固守宁静达到厚重忠实。在万物的生长发展中,我用虚静之境界去观察万物往复循环的道理。解读:老子强调“以物观物”,尽量排除人的情感和欲望,顺应客观事物的本来的自然状况,并抓住他们的本质和规律。无论是对投资规律本身的认识,还是对企业的分析,都需要从客观的角度去观察和认识,达到一种静、明的状态。注:本文首发于: &转载请注明出处。 & & &
发表评论:
TA的最新馆藏}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被誉为乐器之王的是谁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