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三团最大一次仗是哪个美国战斗机打仗视频

帖子主题:[原创]解读中国工农红军十位军团长
共&4263&个阅读者&
工&&分:124737排&&名:6919劳动点:124736排&&名:5437发帖数:248
军号:1340088 工分:124737
/ 排名:6919
本区职务:会员
左箭头-小图标
[原创]解读中国工农红军十位军团长
文章提交者:张曙光(沈阳)
加贴在&&铁血论坛
http://bbs.tiexue.net/bbs73-0-1.html
解读中国工农红军十位军团长张曙光(沈阳)在中国工农红军的历史中,除鄂豫皖革命根据地外,其他红色革命根据地的红军部队中多使用了军团长的职位,共十位军团长,是红军高级的军职指挥员。在建国后,红军军团长有三位被授予元帅军衔,一位被授予,一位被授予上将军衔,另外五位红军军团长中多数在革命战争岁月里献出了宝贵生命。今日回想起这十位红军军团长,从中会使人们深刻地感悟到人生的艰难。第一位是红一军团长林彪(隶属于红一方面军)。林彪是在一九二五年经其兄林育南的好友恽代英的介绍,到黄埔军校就学,为四期生。在北伐革命战争中,林彪在叶挺独立团任排长,当年团长善于打夜战、近战、击溃战,善于使用“三猛”战术(即猛冲、猛打、猛追。),在印斗山的战役中,叶挺独立团仅有两千余人,借着夜色潜伏在离敌人阵地仅有两百米的地方,在拂晓突然向敌人发起攻击,击溃两万敌兵,气得吴佩孚暴跳如雷,从此北洋军阀大伤元气,北伐革命战争取得胜利指日可待。叶挺的这种作战风格和印斗山的战役对林彪影响很深,以至于林彪在几十年的军事生涯中,始终保持叶挺的那种靠勇猛冲锋便可击溃众多敌兵的作战风格,用简单话说,就是“击溃战”。在北伐革命战争结束后,林彪升任七十三团(原叶挺独立团)连长,跟随部队参加南昌起义,由于七十三团是一支铁军部队,又是主力部队,所以在部队南下后,别的部队被击溃,而七十三团没有被击溃,这支部队特别有战斗力,在朱德和陈毅的指挥下,发动了,而后上了。同毛泽东领导的秋收起义部队会师时,林彪任二十八团(原)连长,在井冈山革命斗争的过程中,林彪升迁的比较快,他从一名连长升任营长,是在七溪岭战斗中形成的,营长牺牲,林彪在无人顶替营长的情况下,主动代替营长指挥战斗,取得胜利,战斗结束后,被任命为营长。在一九二八年夏秋季节,二十八团长王尔琢被叛军枪杀,按理说二十八团长应由副团长周子昆(抗日期间任新四军参谋长,皖南事变中牺牲)担任,论资历周子昆与林彪都在叶挺独立团干过,又都是黄铺军校毕业生,北伐时周子昆是连长,林彪是排长,比林彪高一格,但王尔琢牺牲时,由于副团长周子昆在井冈山养伤,无法带兵打仗,所以林彪直接从营长的位置上升任到二十八团长。毛泽东率领部队从井冈山向南转移时,部队进行整编,取消团的编制,二十八团编为第一纵队(原叶挺独立团),林彪任纵队司令,一九三0年时年二十四岁的林彪升任红四军军长,在一九三二年林彪任红一军团长。红一军团是中央红军主力部队,在历次红军反围剿的过程中,红一军团都立有战功,尤其在第五次反围剿中,别的部队在打败仗时,红一军团还在打胜仗,体现出红一军团的作战风格。在长征的湘江战役中,红一军团浴血奋战,付出了惨痛的代价,掩护红军大部队转移,功不可没。长征中红一军团一直是红军的先锋部队,始终战斗在最前沿,突破乌江天险,进逼贵阳,抢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爬雪山,过草地,攻克腊子口,进军陕北,红一军团的功绩显著。抗日战争爆发后,林彪任八路军一一五师师长,他指挥部队对日军作战,取得了平型关大捷。解放战争时期,林彪任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野战军司令员,他在部队推行“三三制”、“一点两面”、“四快一慢”、“三种情况三种打法”的战术原则,为取得胜利发挥了积极作用。林彪一生,在军队从未做过副职,一级一级的提拔,始终是正职,一九五五年被授予元帅军衔,一九七一年投敌叛国,折戟沉沙,坠机身亡,死在蒙古温都尔罕。第二位是红二军团总指挥贺龙(隶属于红二方面军)。贺龙家境出身贫寒,二十岁那年,不满当时黑暗的统治,两把菜刀闹革命,刀劈桑植县芭茅溪盐局,组织农军,打出讨袁护国的旗号,自任总指挥。在北伐革命战争中,林彪任北伐军排长时,贺龙已是北伐军第二十军军长,在南昌起义中,林彪任起义军连长时,贺龙是南昌起义的军事总指挥,统管指挥军、师两级部队。与林彪相比,林彪是从基层一级一级提拔起来的,而贺龙自进入军界以后,历来是独当一面的高级军事指挥员。南昌起义军在南下失败后,贺龙革命决心已定,决不更改,以义无反顾的革命精神,回家乡湖南桑植,发动革命起义,创建湘鄂西革命根据地,一九三0年任红二军团总指挥。一九三五年十一月贺龙率部长征,这时毛泽东率红一、三军团已到达陕北已一个月了。贺龙与红四方面军会师后,任红二方面军总指挥,他坚决反对张国焘的分裂路线,拥护党中央的北上抗日的方针,为红四、二方面军共同北上做出很多有意的工作。抗日战争爆发后,贺龙任八路军一二0师师长,解放战争时期,贺龙任西北军区司令员,一九五五年被授予元帅军衔。“文革”期间被迫害致死。第三位是长彭德怀(隶属于红一方面军)。彭德怀家境出身贫寒,早年加入湘军,历任排长、连长、营长,北伐革命战争时,任北伐军团长,一九二八年率部举行平江起义,组建第五军,任军长,建立湘鄂赣革命根据地,后又率部到达井冈山,与毛泽东、朱德领导的会师,任红四军副军长。一九三0年组建红三军团,任红三军团长,在攻打岳洲战斗中,与阻扰红军作战的外国海军作战,采用炮轰的方式,打跑了外国海军,是中国唯一与外国部队作战的将领。而后又率部攻占长沙城,占领长沙城十天,由于反动军队组织大量兵力反扑,彭德怀率部主动撤出长沙,彭德怀是中国工农红军唯一占领省会城市的将领。在红军五次反围剿过程中,彭德怀指挥红三军团多次立功,在红军长征中,红三军团是主力军团,打了许多硬仗、恶仗,在湘江战役中、土城战役中、会理战役中,红三军团都首当其冲,立了大功,也付出了沉重的代价,红军长征途中,红三军团牺牲的人数最多,到陕北时,红三军团仅剩下一个师,不得不取消军团番号,这个师编入了红一军团。毛泽东曾用诗词赞扬彭德怀:“谁敢横刀立马,唯我彭大将军。”抗日战争爆发后,彭德怀任八路军副总司令。解放战争时期,彭德怀任中国人民解放军副总司令。抗美援朝时期,彭德怀任中国人民志愿军司令。一九五五年被授予。“文革”期间被迫害致死。第四位是红五军团长董振堂(隶属于中央红军)。董振堂原是国民革命军二十六路军的旅长,这支部队是冯玉祥西北军的一部分,与蒋介石的嫡系部队矛盾极深,在围剿红军时,蒋介石将这支部队派到了前线当炮盔,想借用红军之手,消耗异己军事力量。这支部队从山东开往江西“剿共”,多数士兵心中不安,对不满,有的士兵甚至提出:“回北方打日本”的要求,董振堂在这种情况,于一九三一年率部举行宁都起义,参加起义的整体部队共一万七千人编为红五军团,董振堂任军团长。在红军长征途中,红五军团也是红军的主力部队,承担后卫任务,在湘江战役中,红五军团与红一军团、红三军团构成军事防护三角,红一军团在右前方,红三军团在左前方,分别阻击围堵的敌人,红五军团在红军大部队的后面英勇地阻击尾追的敌人,董振堂手持大刀片到前沿阵地上指挥战斗,仗打得很惨烈,在红军大部队通过湘江封锁线之后,红五军团几乎陷入敌人的重围,董振堂指挥部队向西边打边撤,但是红五军团三十四师没有撤出来,被敌人从四面包围,师长陈树相率部开始向红军长征的相反方向东面冲杀,师长、政委及整个一个师几乎全部牺牲,他们为护卫红军冲破湘江封锁线做出了重要的贡献。在中央红军与会师后,红五军团被编为左路军,董振堂与张国焘的分裂路线作坚决斗争,拥护党中央北上抗日的方针。三大红军主力会师后,红五军团被编为西路军,进行西征。红五军团在董振堂的指挥下,勇敢地与国民党马家军作战,打了许多胜仗,攻占了高台县城。马家军集中兵力攻打高台县城,在红五军团孤立无援的情况下,董振堂决定率部突围,但是张国焘的亲信黄超派人送来一封信:“高台是打通国际路线的重要据点,必须死守,如高台失守,当以党纪军纪论处。”董振堂只好率部死守高台城,在马家军十余日的围攻下,红五军团几乎弹尽粮绝,绝大多数官兵壮烈牺牲,董振堂与警卫班的战士及伙夫、马夫、文书也参加了战斗,直至董振堂中弹倒在血泊中,高台县城才被敌人攻破,敌人将董振堂的头颅割下示众,红五军团长董振堂就是这样死在敌人的手里。第五位是红六军团长肖克(隶属于)。肖克早年参加北伐革命战争,一九二八年初参加湘南起义,而后跟随朱德、陈毅上井冈山,与毛泽东领导的部队会师,长期坚持井冈山革命斗争,由一名基层指挥员成长为红六军团长。在第五次反围剿中,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扩大会议,决定派红六军团打到外线作战,发展游击战争并创立新的苏区,为红军进行战略性大转移作准备。红六军团在八月间由永新、遂川地区突围西征,作为中央先遣队,探索红军主力战略转移路线。在九月,红六军团在兴安北部界首、咸水附近抢渡湘江,一举击溃湘军八个团,顺利过江,与贺龙的红二军团会师,肖克指挥红六军团为红军西征突围探出了一条路,是他对革命的重大贡献。红二、六军团会师后,肖克积极协助贺龙指挥作战,在长征中两个人结成深厚的友谊,建国后,外国记者称贺龙与肖克的关系是“生死朋友”,肖克也经常称贺龙是自己的“敬爱的老上级”。在红二、六军团与红四方面军会师后,贺龙任红二方面军总指挥,肖克任副总指挥,他们与反对红军北上的行为作坚决的斗争,积极督促张国焘率队北上。在解放战争期间,由于组建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野战军参谋长刘亚楼抽调到北京任空军司令,肖克调往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野战军任,他积极协助林彪指挥渡江战役,取得胜利。一九五五年肖克被授予,在建国后五位红军军团长评授军衔中,肖克授予的军衔最底,但他淡泊名利,不计较个人得失,被后人称赞。肖克是红军军团长中唯一的一名儒将,为人谦虚,和蔼待人,现已是超过百岁的老人,他的晚年生活很幸福。第六位是红七军团长寻淮洲(隶属于中国工农红军北上抗日先遣队)。寻淮洲早年跟随毛泽东参加秋收起义,是在井冈山革命斗争中成长起来的一名勇将,打起仗来不要命是他的作战风格,在红军队伍里,曾历任排长、连长、营长、团长、师长,在红军第五次反围剿中,寻淮洲任红七军团长,一九三四年六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扩大会议,为了减轻红军被围剿的压力,在中央革命根据地北部调动敌人的兵力,中央决定派红七军团打到外线作战,发展游击战争并创立新的苏区。红七军团组成北上抗日先遣队六千人,在中央代表曾洪易、军团长寻淮洲、政治委员乐少华的领导下,临危授命,重任在肩,从瑞金出发东进,到达连城以北,后进入闽中,开始向敌军重兵之地开拔,以便于解中央红军之围。这支部队在赣东北与方志敏领导的红十军会师,继续北上,经常与敌人作战,在一九三四年底部队不料陷入敌人重围,军团长在突围战斗中牺牲,时年二十三岁,是红军军团长中寿命最短的一位将领。红七军团北上,吸引了敌人的兵力,有利地配合了中央红军的长征,这是红七军团长寻淮洲的最大功劳。第七位是红八军团长周昆(隶属于中央红军)。在红军长征前,为了增加红军兵力,组建了红八军团,周昆任军团长,这个军团最大的特点就是绝大多数是由新兵组成,战斗力很弱。在红军长征的湘江战役中,红八军团整个被打散,成了“光杆司令式”的军团长,他只好随中央机关部队转移。抗日战争爆发后,周昆任八路军一一五师参谋长,任职期间擅自脱离革命队伍,下落不明。第八位是红九军团长罗炳辉(隶属于中央红军)。在上个世纪八十年代,中国曾上映一部影片《从奴隶到将军》,这部影片主要是反映罗炳辉的光辉一生。罗炳辉是一个孤儿,很小的时候给富人家当奴隶,后来在云南当兵,早年参加北伐革命战争,他由于作战勇敢,多次立功,由一名士兵成长为国民革命军某部团长,一九三0年在江西吉安率部起义,起义后任红十二军军长,在红军反围剿中任红九军团长。他所指挥的红九军团有一个最大的特点,行军速度特别快,被称为“飞毛腿”部队,在红军第三次反围剿中,红九军团常牵着敌人的“鼻子”走路,“将敌人肥的拖瘦了,瘦了拖垮了。”敌人看见了红九军团,就是追不上,而红九军团常常将敌人引到红一、三军团的伏击圈,致使敌人受到致命的打击。在红军长征四渡赤水战役中,红九军团在罗炳辉的指挥下,活动在贵北的山地中,开展“大游行式的”行军,时而向东,时而向西,时而打着军旗唱着军歌前进,时而又偃旗息鼓地后退,在大山里与敌人转圈子,弄得敌人侦察飞机难以掌握红军主力部队的踪影,弄得敌人数十万大兵跟着“溜圈”,却找不到红军主力作战,气得蒋介石一个劲地骂娘。红九军团为四渡赤水战役取得胜利起到了重要作用。红九军团随中央红军与红四方面军会师后,罗炳辉坚决拥护中央北上抗日的方针,与张国焘的分裂行为作坚决的斗争。抗日战争爆发后,罗炳辉任新四军第二副军长,解放战争期间任中国人民解放军山东军区副司令,于一九四六年六月,罗炳辉到山东鲁南峄县前线带病躺在担架上指挥作战,突然患脑充血,抢救无效,与世长辞。第九位是红十军团长刘畴西(隶属于中国工农红军北上抗日先遣队)。刘畴西早年参加革命,是黄埔军校一期毕业生,在一九二五年参加讨伐陈迥明的东征中负重伤,截去左臂。在一九二七年任国民革命军第十一军二十四师参谋,参加南昌起义后任营长、团参谋长。南昌起义失利后,于一九二九年到苏联就读于伏龙芝军事学院,一九三0年八月回国,被派往中央苏区,同年冬,在第一次反“围剿”作战中,红一方面军在龙冈设伏,担任红三军第八师师长龙芝道阵亡,红军总部立即命令刘畴西接替指挥,接着他率领红八师马不停蹄,于东韶拦腰截住敌人,对保证战斗胜利起了重要作用,红军总部表彰红八师“追如猛虎,守如泰山”。后率部参加第二、第三次反“围剿”,他英勇善战,指挥若定,屡建奇功,被中央根据地人民誉为威震敌胆的“独臂将军”。不久一九三一年三月任瑞金中央军事政治学校政治部主任,为红军培养大批军政干部。一九三二年七月调任红二十一军军长,率部转战闽赣地区,开展,配合第四次反“围剿”作战。一九三三年任闽浙赣军区司令员兼红十军军长,率部支援中央根据地第五次反“围剿”斗争。一九三四年七月,中央决定由寻淮洲率领的红七团组成北上抗日先遣队,向闽浙赣等省行进,宣传党的抗日主张,推动抗日的发展。十一月团与刘畴西、方志敏率领的红十军会师,两军合编为红十军团,刘畴西任军团长,按照党中央的指示,继续北上,十二月红十军团在浙赣边界的怀玉山遭到数万敌人的围攻,他率部反复冲杀,浴血苦战,仅有的右臂又被敌人打伤,终未突出重围,部队伤亡严重,于一九三五年一月刘畴西被俘。刘畴西在狱中坚贞不屈,对严刑拷打无所畏惧,坚定革命信念,保持了革命者的气节,同敌人进行坚决的斗争,他对难友说:“脖子伸硬一些,挨它一刀,临难无苟免!”,八月,他在江西南昌英勇就义,临终时三十八岁。解放后,刘畴西的家乡政府给刘畴西的遗孀送去“伟大英烈”的金匾。第十位是红十五军团长徐海东(原徐海东所部归红四方面军的领导,在徐海东率部到达陕北组建红十五军团后,隶属于红一方面军)。徐海东是矿工出身,是一位富有传奇色彩的人物,早年参加北伐战争,参加过黄麻起义,历经百余次战斗,身上留下了十七处伤痕,是十位红军团长中身上伤痕最多的将领。徐海东指挥作战特别勇敢,在他任鄂东警卫二团团长时,红军受到敌人的围攻,仗打得很艰难,为了打破敌人的围攻,徐海东赤膊上阵,身先士卒,手握大刀,带头跳出战壕,领先冲锋,战士们看见团长冲在前面,各个争先恐后,勇猛地向敌人杀去,将敌人打得狼狈逃窜,很快扭转了战场的局面,红军由被动变为主动,敌人不得不溃逃。徐海东在任红二十五军长时,经常有利地打击敌人,蒋介石对徐海东的部队最头疼,国民党军用飞机撒下的传单写到:“凡击毙徐海东者,前来投诚我军,当赏大洋十万。”但事实上,徐海东的军队不但没有被消灭,反而越来越强大。于一九三四年九月徐海东率领红二十五军,自河南罗山地区出发西征,西征途中,经常受敌人的围堵,徐海东身体带着伤,指挥作战,到达陕北后,与刘志丹所领导的红二十六军会师,组成红十五军团,徐海东任军团长。在中央红军到达陕北时,徐海东率部积极接应,还将自己部队仅有的七千“大洋”送给中央红军,帮助中央红军解决经济给养的困难,建国后,毛泽东每当提起这件事,就说“徐海东对革命是有大功的人”。抗日战争爆发后,徐海东任新四军第四支队。由于徐海东身上多处受伤,解放战争以后,多年在旅大市疗养。一九五五年被授予大将军衔,“文革”期间病故。本文内容为我个人原创作品,申请原创加分转载请注明出自铁血tiexue.net, 本贴地址: http://bbs.tiexue.net/post_.html
延伸阅读:
本帖已赚工分: 2088本帖已赚金币: 0
本帖已经被管理员锁定,不能回复
[原创]解读中国工农红军十位军团长相关文章
占位标签-勿删!!
工&&分:215排&&名:0劳动点:189排&&名:0发帖数:140 军号:708835 工分:215
左箭头-小图标
九军团长罗炳辉是中共内难得的练兵能手和带兵圣手,作战凶狠,枪法奇准,善于总结,可惜解放战争一爆发就去了,还被国民党鞭尸,可悲!可叹!
顶一下(<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工&&分:105排&&名:0劳动点:105排&&名:0发帖数:5 军号:1103316 工分:105
左箭头-小图标
周昆携带115师军费逃跑,后返故乡,解放后一直住在家乡
顶一下(<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工&&分:2092排&&名:0劳动点:1793排&&名:0发帖数:305 军号:1261339 工分:2092
左箭头-小图标
好资料,收藏了.
顶一下(<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总页数1第1页&[共有4条记录]&分页:
&对[原创]解读中国工农红军十位军团长回复
本帖已经被管理员锁定,不能回复神府红三团创建与发展纪要
一、大革命时期
1921年10月《共进》创刊。共进社创建人:魏野畴、李子洲、杨明轩、呼延震东。
1933年8月3日早,王兆卿、毕维周、崔明道、高禄孝、王守义、高庆恩等六位同志被敌人枪杀于米脂城南十里馆官家湾路口的无定河畔。被称为“米脂事件”与“无定河畔六烈士”。
1927年3月,神木第一个党支部在县城第一高小成立,书记王季明。6月,府谷南门第一高小党支部成立,书记张子栋。
1931年9-10月,红二十四军由晋西北西渡黄河入陕,给神府地区播下了武装斗争的种子。在神府北部地区遭敌“追剿”而受创后,组织了一支10余人的临时特务队,王宝珊任队长。
1933年7月22日,在陕北佳县高起洼村的高禄忠家,中共特委召开了第四次特委(扩大)会议。
1933年10月18日,在神木尚家岜独家村,神府地区党领导的第一支武装组织“陕北红军特务队”正式成立。队长李成兰、政委王兆相,队员:李成荣、贾兰枝、高家德、乔六十、刘增吉。
1933年11月7日,在神木南乡窑野河西的松树峰,陕北红军特务队政编为“陕北工农红军游击队第三支队”,队长王兆相、政委马万里。队员近20人,枪支5-6支。
“红三支队”成立后的首战是1934年4月9日的九洼村战斗。
1934年9月18日是,在神府王家庄“红三支队”政编为“陕北工农红军第三团”。团长王兆相、政委杨文谟、参谋长刘鸿飞。
菜园沟战斗的胜利、红三团的成立,震惊了国民党在榆林反共头子井岳秀,发动了对神府革命根据地和“红三团”和第一次“围剿”。
1934年8月14日,发生了“鲁仰尼血洗菜园沟”惨案。
“红三团”取得了第一次反“围剿”的胜利后,部队壮大,根据地也随之而扩展。到1933年底,北起府谷庙沟门、黄甫川,南到佳县高起家洼、朱官寨,东过黄河对岸的山西沿河还有3个游击区,西达榆林建安堡的广大地区,共辖23个区,约14万人口。
由于在王明“左”倾路线的影响下,指导思想脱离了当地革命实际等,导致第二次反“围剿”失败。
“红三团”经过三次打府谷重镇哈拉寨,得到了军需和生活补充。但新寨子战斗是红三团最大的损失,红军和赤卫队伤亡共达百人之多。
1935年5-8月,是神府苏区最艰难的岁月。
1936年2月,“红三团”接应红二十八军东渡抗日。
泥河沟战斗是“独立师”第四次反“围剿”的第一仗,取得了胜利。
1937年2月初,“独立师”取得了第五次反“围剿”的胜利。
1936年8月1日,在神木花石崖将神府红军各武装力量合编为红军独立师。先命名为“中国抗日人民红军第一师”,后改为“独立第二师”。任命师长王兆相、政委张秀山、参谋长李治洲、秘书长王恩惠。师直属有警卫连、侦察连、骑兵连,独立师下属两个团,原红三团改为第一团,团长刘明山、政委邓万祥。原红四团改为第二团,团长贾兰枝,政委贺伟。每团4个连,每连100多人,全师1000多人。有机枪20挺。不久,又增加第三团(后改为骑兵团),团长刘崇德、政委许发善。
&&二、抗日战争时期
&#9733;& 1937年9月4日,神府红军遵照党中央、毛主席指示,改编为120师工兵营(独立师改编为团,师部称团部、团部称营部,对外称120师工兵营)。团长王兆相、副团长孙超群、政委王恩惠、参谋长李治洲。工兵营从神木南乡王桑塌出发,经盘塘渡口渡河,跨过黑峪口,经过两天急行军,于9月7日来到120师的驻地岢岚县。
在岢岚休整数日,便奉命北上,开往神池县贺职村,在这里,师长贺龙、副师长肖克、师参谋长周士第、政治部主任甘泗淇等师部领导接见了工兵营班排长以上干部。
八路军120师工兵营开赴山西的首战是袭击宁武城。受到了贺龙师长的表扬。
1937年11月初,120师工兵营在五寨县三岔镇改编为警备六团。团长王兆相、副团长孙超群、政委张达志、政治部主任王学礼。并在三岔镇组建了三个连。
改编后的警备六团主力随即奉命继续北上,驻守偏关,开创西雁北抗日根据地。三营留神府在警备六团防区保卫黄河河防。
王兆相在偏关老营堡拜见了国民党高级将领何柱国,争取共同抗日。
1937年11月,警备六团继续东进长城要塞右玉,得到了东北军何柱国部的配合。
警备六团进入西雁北首战是11月25日伏击大同增援右玉伪军之敌战斗。不到10分钟,消灭日本兵10多人,击毁敌人汽车一辆,打死敌人雁北13县联队总指挥1人,
1938年2月中旬,警备六团在右玉进行了首次反“扫荡”。
1938年2月23日,警备六团首次与大同来敌在右玉马站堡正面战斗一天一夜。
警备六团右玉正面与敌交锋胜利完成任务后,又马不停蹄返回五寨县。因三岔镇敌我之争,又奔赴岢岚,与三五九旅汇合。
1938年3月7日,警备六团参加了一二&#9675;师全师统一指挥的收复岢岚、五寨、宁武、神池、保德、河曲、偏关七县城战役。首先配合三五七旅围困了岢岚敌人,10日夜袭了三井。11日至18日围困了五寨县。收复五寨后,警备六团在五寨县进行了三个月休整。休整期警备六团编入一二&#9675;师三五八旅。
1938年9月8日,警备六团奉命由五寨出发,北上绥东凉城。在石巨窑子,伤愈后的黄进山带领二连与敌一仗,干净利落,活捉敌人的旅长,缴获战马30多匹,各种枪支100余支。警备六团夜袭了厂汉营。
1938年10月间,警备六团老兵神木南乡新林村的贺伟,在转移到右玉南山石人坡村(现属山阳县)时牺牲。
1938年底,警备六团二连进入蛮汉山区,扩展敌后抗日根据地。
1939年3月份,警备六团返回五寨县整训。
1939年3月8日,日军攻占静乐县城。警六团在孙超群团长、张达志政委带领下,日夜兼程,赶赴岚县,与七一四团汇合,攻克岚县城之敌。
警六团在岚县整训3个月,部队再次奉命沿芦芽山北上,6月初到达右玉南部山区,进行了血战王老沟,再袭辛店镇。
1939年底,警备六团进行了反“扫荡”,1940年参加了百团大战。
1940年1月,警备六团改称第六团,团长张鸿飞、政委王定一。11月第六团改称九团,团长毛少先(李发应代)、政委王定一。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神府红三团创建与发展纪要 - 资料总汇 晋绥网
后使用快捷导航没有帐号?
&|&加入收藏
&-----------------------
热词:空气污染排行 | 环保部人事 | 海洋局人事
神府红三团创建与发展纪要
19:55| 发布者: | 查看:
|原作者: 资料处
摘要:一、大革命时期▲ 1921年10月《共进》创刊。共进社创建人:魏野畴、李子洲、杨明轩、呼延震东。▲ 日早,王兆卿、毕维周、崔明道、高禄孝、王守义、高庆恩等六位同志被敌人枪杀于米脂城南十里馆官家湾路口 ...
一、大革命时期▲ 1921年10月《共进》创刊。共进社创建人:魏野畴、李子洲、杨明轩、呼延震东。▲ 日早,王兆卿、毕维周、崔明道、高禄孝、王守义、高庆恩等六位同志被敌人枪杀于米脂城南十里馆官家湾路口的无定河畔。被称为“米脂事件”与“无定河畔六烈士”。▲ 1927年3月,神木第一个党支部在县城第一高小成立,书记王季明。6月,府谷南门第一高小党支部成立,书记张子栋。▲ 月,红二十四军由晋西北西渡黄河入陕,给神府地区播下了武装斗争的种子。在神府北部地区遭敌“追剿”而受创后,组织了一支10余人的临时特务队,王宝珊任队长。▲ 日,在陕北佳县高起洼村的高禄忠家,中共特委召开了第四次特委(扩大)会议。▲ 日,在神木尚家岜独家村,神府地区党领导的第一支武装组织“陕北红军特务队”正式成立。队长李成兰、政委王兆相,队员:李成荣、贾兰枝、高家德、乔六十、刘增吉。▲ 日,在神木南乡窑野河西的松树峰,陕北红军特务队政编为“陕北工农红军游击队第三支队”,队长王兆相、政委马万里。队员近20人,枪支5-6支。▲“红三支队”成立后的首战是日的九洼村战斗。▲ &日是,在神府王家庄“红三支队”政编为“陕北工农红军第三团”。团长王兆相、政委杨文谟、参谋长刘鸿飞。▲ &菜园沟战斗的胜利、红三团的成立,震惊了国民党在榆林反共头子井岳秀,发动了对神府革命根据地和“红三团”和第一次“围剿”。▲ 日,发生了“鲁仰尼血洗菜园沟”惨案。▲“红三团”取得了第一次反“围剿”的胜利后,部队壮大,根据地也随之而扩展。到1933年底,北起府谷庙沟门、黄甫川,南到佳县高起家洼、朱官寨,东过黄河对岸的山西沿河还有3个游击区,西达榆林建安堡的广大地区,共辖23个区,约14万人口。▲ 由于在王明“左”倾路线的影响下,指导思想脱离了当地革命实际等,导致第二次反“围剿”失败。▲“红三团”经过三次打府谷重镇哈拉寨,得到了军需和生活补充。但新寨子战斗是红三团最大的损失,红军和赤卫队伤亡共达百人之多。▲ 月,是神府苏区最艰难的岁月。▲ 1936年2月,“红三团”接应红二十八军东渡抗日。▲ 泥河沟战斗是“独立师”第四次反“围剿”的第一仗,取得了胜利。▲ 1937年2月初,“独立师”取得了第五次反“围剿”的胜利。▲ 日,在神木花石崖将神府红军各武装力量合编为红军独立师。先命名为“中国抗日人民红军第一师”,后改为“独立第二师”。任命师长王兆相、政委张秀山、参谋长李治洲、秘书长王恩惠。师直属有警卫连、侦察连、骑兵连,独立师下属两个团,原红三团改为第一团,团长刘明山、政委邓万祥。原红四团改为第二团,团长贾兰枝,政委贺伟。每团4个连,每连100多人,全师1000多人。有机枪20挺。不久,又增加第三团(后改为骑兵团),团长刘崇德、政委许发善。&二、抗日战争时期★日,神府红军遵照党中央、毛主席指示,改编为120师工兵营(独立师改编为团,师部称团部、团部称营部,对外称120师工兵营)。团长王兆相、副团长孙超群、政委王恩惠、参谋长李治洲。工兵营从神木南乡王桑塌出发,经盘塘渡口渡河,跨过黑峪口,经过两天急行军,于9月7日来到120师的驻地岢岚县。在岢岚休整数日,便奉命北上,开往神池县贺职村,在这里,师长贺龙、副师长肖克师参谋长周士第、政治部主任甘泗淇等师部领导接见了工兵营班排长以上干部。★ 八路军120师工兵营开赴山西的首战是袭击宁武城。受到了贺龙师长的表扬。★ 1937年11月初,120师工兵营在五寨县三岔镇改编为警备六团。团长王兆相、副团长孙超群、政委张达志、政治部主任王学礼。并在三岔镇组建了三个连。★ 改编后的警备六团主力随即奉命继续北上,驻守偏关,开创西雁北抗日根据地。★ 三营留神府在警备六团防区保卫黄河河防。★王兆相在偏关老营堡拜见了国民党高级将领何柱国,争取共同抗日。&&1937年11月,警备六团继续东进长城要塞右玉,得到了东北军何柱国部的配合。★ 警备六团进入西雁北首战是11月25日伏击大同增援右玉伪军之敌战斗。不到10分钟,消灭日本兵10多人,击毁敌人汽车一辆,打死敌人雁北13县联队总指挥1人,★ 1938年2月中旬,警备六团在右玉进行了首次反“扫荡”。★ 日,警备六团首次与大同来敌在右玉马站堡正面战斗一天一夜。★ 警备六团右玉正面与敌交锋胜利完成任务后,又马不停蹄返回五寨县。因三岔镇敌我之争,又奔赴岢岚,与三五九旅汇合。★ 日,警备六团参加了一二○师全师统一指挥的收复岢岚、五寨、宁武、神池、保德、河曲、偏关七县城战役。首先配合三五七旅围困了岢岚敌人,10日夜袭了三井。11日至18日围困了五寨县。收复五寨后,警备六团在五寨县进行了三个月休整。休整期警备六团编入一二○师三五八旅。★ 日,警备六团奉命由五寨出发,北上绥东凉城。在石巨窑子,伤愈后的黄进山带领二连与敌一仗,干净利落,活捉敌人的旅长,缴获战马30多匹,各种枪支100余支。警备六团夜袭了厂汉营。★ 1938年10月间,警备六团老兵神木南乡新林村的贺伟,在转移到右玉南山石人坡村(现属山阳县)时牺牲。★ 1938年底,警备六团二连进入蛮汉山区,扩展敌后抗日根据地。★ 1939年3月份,警备六团返回五寨县整训。★ 日,日军攻占静乐县城。警六团在孙超群团长、张达志政委带领下,日夜兼程,赶赴岚县,与七一四团汇合,攻克岚县城之敌。★ 警六团在岚县整训3个月,部队再次奉命沿芦芽山北上,6月初到达右玉南部山区,进行了血战王老沟,再袭辛店镇。★ 1939年底,警备六团进行了反“扫荡”,1940年参加了百团大战。★ 1940年1月,警备六团改称第六团,团长张鸿飞、政委王定一。11月第六团改称九团,团长毛少先(李发应代)、政委王定一。
1964年夏,辛兰亭、李桂娥夫妇合影。
1959年,辛兰亭和夫人李桂娥与岳父...
· · · ·
友情链接:
&|&&|&&|&晋绥律师&|&&|&客服中心&|&
网站备案号:晋ICP备号&&&&主管:山西省社会科学院&&&&主办:山西省晋绥边区历史文化研究会、忻州市延安精神研究会
协办:晋绥儿女访问老区红色摄影行组委会、内蒙古自治区委党史办、榆林市老区建设促进会 &&&&晋西北革命老区编辑部、晋绥人文杂志社、晋绥文史馆、山西军宏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挖掘革命历史文化资源传承民族信念精神血脉"&&晋绥儿女中心热线:&&&热线:
邮箱:&&&&&&&&hwj.
CopyRight &
Tencent Inc.All Rights Reserved &&技术支持:
版权所有,未经同意,转载必究。}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三军仪仗队战斗力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