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龙山农场贴吧十四对属于第几积温带

各位朋友,农民普遍都不懂积温图,加上近年来黑龙江的积温带一直在变化,导致许多农民朋友在种植品种的选择上都很盲目,下面随小编一起了解下黑龙江省积温带的划分常识。  气候变化给黑龙江省农业生产带来了重大影响导致气温上升,积温增加,使全省各个积温带产生变化和移动。黑龙江省气象部门因势利导,开展了积温带的重新划分,有效解决了因积温带变化而带来的农业种植结构和品种调整等问题,为实现农业生产连年丰收发挥了气象科技的突出作用。积温带活动积温区 &&域&第一积温带&2700℃以上齐齐哈尔市,富拉尔基区,昂昂溪区,景星镇,泰来县,杜尔伯特县;哈尔滨市,宾县,阿城市,双城市,呼兰区;大庆红岗区﹑大同区,肇源县,肇东市,肇州县;东宁县,三岔口镇&&&第二积温带&&&℃龙江县,甘南县,双河农场,富裕县,富路镇,龙安桥镇,林甸县,黎明乡;大庆市;牡丹江市,海林市,宁安市,兰岗镇;巴彦县,木兰县,五常市,方正县,依兰县;绥化市,青岗县,望奎县,兰西县;佳木斯市,桦南县,勃利县,汤原县,桦川县;鸡西市,鸡东县,密山市,857农场,850农场,兴凯湖农场集贤县,富锦市,友谊农场,红兴隆农场,宝清县,291农场;&&第三积温带&&℃讷河市,依安县,克山县,拜泉县,明水县,绥棱县,庆安县,柳河农场;双鸭山市岭西区﹑岭东区﹑宝山区﹑四方台区,853农场,852农场,绥滨县;七台河市,林口县,穆棱县;延寿县,尚志市,通河县;鹤岗市,宝泉岭农管局;& 鸡西梨树区;& 虎林市,庆丰农场;同江市,建三江农管局,大兴农场&&&第四积温带&&&℃嫩江县,九三农管局,鹤山农场,凤凰山农场,红五月农场,荣军农场,赵光农场,海伦农场,红光农场;北安市,克东县;海伦市,铁力市;五大连池市;亚布力林业局,苇河林业局;伊春友好区﹑翠峦区﹑美溪区﹑西林区﹑大丰区﹑南岔区﹑带岭区﹑乌敏河区;青龙山农场,前进农场,创业农场,红旗岭农场,胜利农场;黑河市,逊克县,嘉荫县,常胜乡,855农场,东方红镇,云山农场;萝北县,饶河县&&第五积温带&&℃建边农场,嫩北农场,山河农场,七星泡农场,二龙山农场,沾河林业局,红星农场;呼玛县,孙吴县;勤得利农场,前锋农场,859农场,抚远县;&&& 伊春红星区﹑五营区﹑新青区﹑乌伊岭区,马连林场,四方山林场;绥芬河绥阳镇﹑共和镇;第六积温带1900℃大岭林场,沾北林场,孙吴辰清镇,龙门农场,长水河农场,大兴安岭地区第一积温带(2700℃以上):第一积温带包括:哈尔滨市平房区、道里区、香坊区、南岗区、松北区、太平区、阿城区、双城、宾县、 大庆市红岗区、大同区、让湖路区南部、肇东、肇源、肇州、 齐齐哈尔市富拉尔基区、昂昂溪区、泰来、杜蒙、东宁。第二积温带(℃):第二积温带包括:巴彦、呼兰、五常、木兰、方正、绥化市、庆安东部、兰西、青岗、安达、大庆南部、齐齐哈尔市北部、林甸、富裕、甘南、龙江、牡丹江市、海林、宁安、鸡西市恒山区、城子河区、密山、八五七农场、兴凯湖农场、佳木斯市、汤原、依兰、香兰、桦川、桦南南部、七台河市西部、勃利。&第三积温带(℃):第三积温带包括:延寿、尚志、五常北部、通河、木兰北部、方正林业局、庆安北部、绥棱南部、明水、拜泉、依安 讷河、甘南北部、富裕北部、齐齐哈尔市华安区、克山、林口、穆棱、绥芬河南部、鸡西市梨树区、麻山区、滴道区、虎林、七台河市、双鸭山市岭西区、岭东区、宝山区、桦南北部、桦川北部、富锦北部、同江南部、鹤岗南部、宝泉岭农管局、绥滨、建三江农管局、八五三农场。第四积温带(℃)第四积温带包括:延寿西部、苇河林业局、亚布力林业局、牡丹江西部、牡丹江东部、绥芬河南部、虎林北部、鸡西北部、东方红、 饶河、饶河农场、胜利农场、红旗岭农场、前进农场、青龙山农场、 鹤岗北部、鹤北林业局、 伊春市西林区、南岔区、带岭区、大丰区、美溪区、翠峦区、友好区南部、上甘岭区南部、铁力、同江东部、 北安、嫩江、海伦、五大连池、绥棱北部、克东、九三农管局、黑河、逊克、嘉荫、呼玛东北部。第五积温带(℃)第五积温带包括:绥芬河北部、穆棱南部、牡丹江西部、抚远、鹤岗北部、四方山林场、伊春市五营区、上甘岭区北部、新青区、红星区、乌伊岭区、东风区、黑河西部、嫩江东北部、北安北部、孙吴北部。第六积温带(1900℃):第六积温带包括:兴凯湖、 大兴安岭地区、沾北林场、大岭林场、西林吉林业局、十二站林场、新林林业局、东方红、呼中林业局、阿木尔林业局、漠河、图强林业局、呼玛西部、孙吴南部。&润泰农业(gh_)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大不六文章网立场
的最新文章
最近天气变化无常,感冒咳嗽患者增多,一旦咳嗽起来就没完没了。搜到一个止咳的小偏方,有需要的快快动起来吧。下列图片展示为清水、叶面肥、丰之盼浸种实验对比,可明显看出,使用丰之盼浸种,出芽整齐,芽率高。腊月二十四扫尘民谚称“腊月二十四,掸尘扫房子”。举行过祭灶后,便正式地开始做迎接过年的准备。扫尘就是年终大扫各位朋友,农民普遍都不懂积温图,加上近年来黑龙江的积温带一直在变化,导致许多农民朋友在种植品种的选择上都很盲2016年产品介绍青玉(25%硝磺·莠去津 悬浮剂)产品特点:1、除草速度快,对玉米高度安全。2、杀草谱广、对一年生禾本科和阔1、财荣(15%硝磺草酮+40%异甲·莠)规格:(100克+200克)*20组,(300克+600克)*10四插”是指浅插、稳插、直插、匀插,“四不插”是不插脚窝秧、不插拳头秧、不插隔夜秧、不插窝脖秧。【产品特点】1、稻成+求富(高纯度,不影响分蘖的二甲四氯)2、适用于水稻直播田、移栽田、抛秧田。gh_致力于农药,种子,肥料,农用器械销售及服务。热门文章最新文章gh_致力于农药,种子,肥料,农用器械销售及服务。那丹哈达拉岭_百度百科
那丹哈达拉岭
那丹哈达拉岭,自密山而东北,跨宝清东部,由虎林以北迤逦北上贯穿饶河全境,再北跨挠力河,山势低缓,至同江抚远黑、乌两江汇流处始止。
那丹哈达拉岭位置境域
那丹哈达拉岭,为脉的东北段。完达山脉,自穆棱河发源之山谷起,迤逦而东北走向,牡丹江流域以东,兴凯湖以北,乌苏里江以西之山,统为完达山脉。完达山名称之由起,盖因穆棱与林口间有山及村名完达(满语,意为梯子),随之呼为完达山。完达山脉自西南而东北,沿穆棱河走向东北之支干为察库兰岭(即今鸡西之兰岭以东以北之山即是)。由鸡西一带之察库兰岭而东北至密山与七台河及勃利交界处之大山,名阿尔哈山;东北界予挠力河与穆棱河之间之山脉为那丹哈达拉岭,正北界于倭肯河与七星河之间之山脉为完达山正干,又称为安巴倭克里山。
那丹哈达拉岭,自而东北,跨东部,由以北迤逦北上贯穿饶河全境,再北跨挠力河,山势低缓,至同江抚远黑、乌两江汇流处始止。[1]
完达山(满语意“梯子”)—称那丹哈达岭。位于黑龙江省东部,介于穆棱河与挠力河之间, 西自林口县特阿岭向东北延伸进入密山境内向虎林县倾入。它横越林口、鸡西、鸡东、勃利、 七台河、密山、虎林直到饶河2市6县,东西绵延 200多公里,南北约50公里,面积万余平方公 里,平均海拨高程200至500米之间。最高山峰北为老黑背,位于密山、宝清交界处,海拔683.7 米,地理位置为北纬45°54′,东经 131°45′处;南为蜂蜜山,位于穆棱河南,兴凯湖北, 西南起东宁边界的黄窝集岭山脉,沿中苏边界山峰起伏,峰峦叠翠,进入密山县境内。自当壁 镇向东北山回路转,绵延不断倾入杨木岗陆续渐缓,最高山峰为蜂蜜山,海拔 574米,单成长 白山系黄窝集岭余脉的蜂蜜山微脉,地理位置北纬45°26′,东经132°05′。完达山系侏罗纪和白垩纪陆相沉积形成的褶皱山,经火山活动与河流切割而成。在起伏的 低山丘陵下,分布莉多种矿藏,如:煤、石墨、大理石等,正待大量开发。 [2]
那丹哈达拉岭主要山峰
那丹哈达拉岭密山市境内
密山县境内大、小山峰和岗地有89处,海拔 300米以上高度的有40处(如表),其余都在海拔 300米以下,有:平顶山、奶子山、西山、东山、乱石山、大石磊、红山、姜仁岭、东发大岭,青梅山、太平山、对头砬子、炭窑东山、元宝山、过关山、白石砬子、梨树北山、石头山、老黑山、小裴德山、插旗山、小星山、石板山、金银库山、二道岭子、刁龙河西北山、奔松顶子、勤农北山、勤农西山、青龙山、奔牛山、 梨树岗西山、坟岗、背烧山、老贺小山、大架山、张石场山、大营后山、杨殿富南山、神风台、双顶子、大顶子、大脑袋山、双子山、放牛山、太阳岗、荒岗、二道岗、南岗。[2]
那丹哈达拉岭宝清县境内
东部,宝清县境内的山脉均属完达山脉。完达山脉入境后分为两支:一支走向转北西方向的称为西北岗,地面标高为300~600米;另一支走向继续为北东~南西向的称之为那丹哈达岭。主脉又分出大小余脉分布境内,东西绵延160余公里,南北130余公里。山峦层迭,峰岭错落,总数难以胜数。其中绝大多数是无名的,而有名之山不过百分之四、五而已。仅将有名之山峰、岭顶、丘岗等按海拔高度列述如下:
神顶山 位于宝清东兴乡东方红林场环山车站东9公里,山峰坐标:东经l33°25′,北纬46°32′10″,山高831公尺,为宝清县第二高峰。
皮克山 位于东方红环山车站东14公里,山峰坐标:东经133°27′30″,北纬46°33′20″,山高823.9公尺,为宝清县第三高山。
稠公顶子 位于东兴乡东方红林业局环山车站东5公里,山峰坐标:东经133°21′30″,北纬46°33′20″,山高796.1米,因山上松树稠密,得名稠松顶子,俗称臭松顶子。是宝清第五高山。
跃进山 位于东兴乡境蛤蟆通河水库东20公里,山峰坐标:东经132°59′,北纬46°20′30″,山高650.1公尺,1958年大跃进时宝清县在此采铁矿石,搞炼钢铁群众运动,故命名跃进山,是宝清第八高山。
东大尖山子 位于东兴乡境八五二农场部东1 6公里,山峰坐标:东经133°00′,北纬46°17′,山高627.4公尺,为县内第十高山。因山形圆锥故名尖山子。因其位于宝清县境东部,便于同青龙林场附近的大尖山子区别,故习惯上称为“东大尖山子”。
蛤蟆顶子 位于东兴乡境八五二农场部东16公里,山峰坐标:东经132°57′30″,北纬46°12′40″,山高614.9公尺,为县内第十一高山。
大珠山 位于龙头乡珠山林场西北3.5公里,山峰坐标:东经131°52′,北纬45°50′,山高580.7公尺。
老岗 位于龙头乡大主桥东南17公里,山峰坐标:东经132°11′20″,北纬45°50′30″,山高580.3公尺。属于龙头乡界山。
老龙背 位于朝阳乡境头道林场东南12公里,山峰坐标:东经132°19′,北纬46°01′30″,山高577.4公尺。
黄大顶子山 位于朝阳乡境头道林场西南18公里,大色金别拉河上游右岸,山峰坐标:东经132°13′30″,北纬46°01′,山高522.9公尺。
海音山 位于东兴乡东胜村东南18公里,山峰坐标:东经133°12′30″,北纬46°29′30″,山高514.9公尺。
三元坝 位于东兴乡境内,八五三农场场部东南12公里,山峰坐标:东经133°05′,北纬46°27′,山高514.6公尺。
棺材山 位于宝山林场东12公里,大主河右岸,山峰坐标:东经132°11′40″,北纬45°58′,山高505.3公尺,山形远看似棺材故名。
老虎林山 位于朝阳乡境东方红林场西南5公里,山峰坐标:东经132°20′30″,北纬46°06′20″,山高345.9公尺。
老道沟山 位于凉水泉子村西南4公里,山峰坐标:东经131°51′20″,北纬46°29′20″,山高335公尺,山峰圆形,峰顶有古城堡遗址。因山下沟谷里民国时期有庙宇,住有老道,称老道沟,此山故名老道沟山。
迎面山 位于龙头乡境六道林场北8公里,山峰坐标:东经131°59′,北纬46°04′20″,山高325公尺。因此山地处沟口,故名。
老虎山 位于龙头乡小毛营南2.5公里,山峰坐标:东经131°58′40″,北纬45°57′30″,山高267.3公尺。相传此山中有东北虎,故名。
聚宝山 位于凉水乡聚宝山村西南2.5公里,山峰坐标:东经131°58′,北纬46°30′20″,山高222.4公尺。因此山形远看似元宝,故名聚宝山。又因山顶有古城堡遗址,当地人也称古城山。
南青龙山 位于小城子乡小城子村西南4公里,宝勃路旁,山峰坐标:东经132°00′30″,北纬46°11′,山高222.3公尺,地处青龙山南,故名。
迎门山 位于东方红林场老场部附近,山峰坐标:东经132°24′20″,北纬46°08′,山高214公尺,亦称煤山。
狼洞沟东山 位于龙头乡境头道林场西南7公里,大色金别拉河左岸,山峰坐标:东经132°13′,北纬46°06′,山高189.8公尺,此山位于狼洞沟东,故名。
大脑袋山 位于朝阳乡境灯塔村后,大色金别拉河左岸,东经132°15′,北纬46°12′。山高171.3公尺,山形远看似鹅头,故名大脑袋山。
那丹哈达拉岭同江市境内
同江境内山地属完达山余脉,从西向东依次有青龙山、街津山、额图山、勤得利山,山岭连绵起伏,东西长约75公里,面积约为 538平方公里,占同江全境总面积的8%,山地平均海拔高度在150—200米之间。[4]
街津山、街津山——(赫哲语)。赫哲族渔村“街津口”,在此山麓得名。其意见“前街津口”。山峰额图山 (626.6公尺),街津山 (551.7)公尺[5]
街津口 去县城东北90里,黑龙江右岸,街津山下,有赫哲族古镇一街津口。北、东、南三面群峰环抱,中为盆地,莲花河自西缓缓流来,在山角处注入黑龙江。江口水面附近,有玄色巨岩,突兀峭立,高20余米,周百余米,其巅平阔,可容十余人踡立,常有赫哲族老人攀石垂钓,名日“钓鱼台”。这里自古以来,就是勇敢,勤劳的赫哲族人的家乡,它不但以山川雄丽、物产丰饶著称,而且尤以赫哲人民的善良、淳朴,如客的情谊,令人心驰神往。[6]
额图山,海拔高626.6 米,是本地区最高的山脉。其它如“五星山”、“勤得利山”(系本地自起的山名),均系额图山余脉。
在额图山的东侧有山泉水流出,是勤得利河、八岔河两条河流的发源地。西部山谷水是鸭 绿河的发源地,也分为两条河流,南为鸭绿河,北为二吉力河。
勤得利山,海拔188.6 米,三江地区第二大电厂——勤得利发电厂就座落在勤得利山北侧的山脚下,从这里,源源不断地输送出强大的电流,除供本场生产生活用外,还供应青龙山农场,前进农场的生产生活用电。
五星山,海拔480 米,勤得利场部和有450 亩水面的场部养鱼池就座落在五星山南的山脚下。这里湖光山色,风景秀丽,颇为诱人。 [7]
青龙山:位于场区西北部,青龙河东岸,海拔高131.5米,东西长3公里,南北宽700米,西高东低,东漫坡起伏,西北较陡,黑上层有20至35厘米,有机质含量较高,下面是适于建筑用的青石,现已部分开采,山上面长着茂密的树木和杂草。[8]
那丹哈达拉岭抚远县境内
抚远山 旧名依力嘎山,位于黑龙江畔,抚远镇西南,地理座标为东经 134°16′,北纬48°21′,海拔 266.5米,北靠黑龙江,西傍浓江河,西南角下是大力加湖,抚远山林木葱茏风景秀丽。
石头窝子山 旧名克勒木山,位于抚远镇东南4公里处。地理座标为东经134°18′,北纬48°20′30″,海拔188.5米。此山产优质花岗石。
两角山 位于县城东南10公里浓江村东3.5公里处。地理座标为东经134°17′45″,北纬48°17′30″、海拔279.1米,是抚远县的最高山。
包宝山 实为低山丘陵。位于县辖抚远三角洲的东北角, 濒临乌苏里江。 根据不平等的《中俄北京条约》俄国人曾将设置在伯力(今苏联哈巴罗夫斯克)日奔沟地方的中俄“耶”字界碑偷移至此,后又迁移它处,所以此山亦因此载入史册。
城子山 位于通江乡小河子村西北1.5公里处,地理座标为东经134°22′,北纬48°22′30″,海拔86.7米,其西南 6.5公里处为石头窝子山。城子山树木茂密,临江陡崖上有古城遗址一处,山因古城而得名。
马小山 位于县城南69公里,别拉洪河东3公里处,地理座标为东经134°24′,北纬47°45′,属海青乡辖地,山呈南北走向,海拔74米,山上为阔叶混交林。因民国年间有位姓马的老汉在此居住种地而得名。
石头山 位于县城南72公里,马小山东6公里处,地理座标为东经134°29′,北纬7°44′,海拔85.1米,山产青石。
南小山 位于县城东南78公里,海青乡亮子里村南8公里处,地理座标为东经134°39′,北纬47°42′,海拔63米,山上为阔叶混交林。
里小山 位于县城南86公里,地理座标为东经134°17′,北纬47°36′,其东北2公里处为杨木林子,西北5公里处为别拉洪河,东南6公里为杨木岗,海拔79.8米。
外小山 位于县城南96.5公里,里小山东南 10.5公里处,地理座标为东经134°19′,北纬47°31,海拔78.6米。
大蜂场山 位于县城东南9公里,浓江村东北 4公里处,地理座标为东经134°19′,北纬48°17′,山主峰高267.1米,面积为9平方公里,山上生长柞、杨、桦等树种,山腰多生椴树和水曲柳等树种,山背坡有暖泉一处,四季长流,泉右侧旧有蜂房一栋。
岗姜明理岗 位于布先生梁子西 1.5公里处,地理座标为东经134°32 ′,北纬47°54′,岗长10公里,宽5公里,土质肥沃,宜种蔬菜。
红砂岗 位于毛林同梁子东南一公里,地理座标为东经 134°35′,北纬47°53′,乌苏里江西岸,民国年间积成,长40米,宽20米,今常为捕鱼人临时驻地。
窑滩 是一条大沙岗,位于海青村南0.5公里处,地理座标为东经134°38′,北纬47°51′,呈南北走向,长2公里,宽1公里,秋汛时,为捕鱼人临时驻地。
大岗 位于海青乡四合村西南 4公里,地理座标为东经 134°31′,北纬47°31′,岗长1.5公里,宽150米,民国年问曾有人在此种地。
腰岗 位于海青乡,南小山南2.5公里处,地理座标为东经134°39′,北纬47°40′,岗呈南北走向,长1.5公里,宽200米,岗上生长柞桦林,民国年间曾有人在此种地。[9]
那丹哈达拉岭饶河县境内
其山地均属那丹哈达拉岭,《吉林通志》(卷二十二)又作“安巴依克特力山”。自里、外七里沁河发源地之神顶山与皮克山——即那丹哈达拉岭主山起,北至挠力河北之喀尔喀山、二龙山为止,共绵延130余公里,东西70余公里。分布大小山头2000余个,以那丹哈达拉岭主山——虎林县之神顶山与本县之皮克山为最高。北部以老爷岭为主干,再北过饶宝公路最高分水岭——逮云岭,再北为佛力岭,直达挠力河边,东绵延至乌苏里江边,西达于里七里沁河,分支甚多。今据实地考查并参阅历史地图册籍,将有名之山具列于后。并将其历史曾用名及演化至今之现名及其语义分别加以注释。虽则如此,有名之山,不过4~5%,无名之山仍为绝大多数,不能一一列出。兹将有名之山峰或岭顶,或砬子、丘岗详列如下:
小南山,位于饶河镇南端,东滨乌苏里江,山有二峰,主峰大南山,海拔106米(详见本卷第十三章形胜小南山)。
皮克山,位于县城西南直线50公里,五林洞西16公里。海拔823.9公尺。为饶、虎、宝三县界山。共五峰组成,均在700米以上。沁源(一零一)通向奇源,花砬子至小木营,公路绕经山之西麓穿过。该山尽被云、冷杉,间有少量红松、水曲柳、枫桦等。气极萧森险峻,为县内第一高峰。
大鼎子山,原名伊克堆累山,赫哲语,意为老牛顶子,又写作大顶子山。位于县城西北19公里。山体西南东北走向,南坡陡峻,多岩,北坡略缓。共有八顶,自西而东有石耳顶(577米)、瓦松顶(673米)、卷柏顶(760.6米)。东边有迎旭顶(769米),余无名。主顶古称制俄顶,海拔801米,为县内第二高峰。
暄鹤山,,距县城西南直线49公里。位于皮克山东南2公里,海拔793.5米,为本县第三高峰,系云、冷杉密集区由此迤而北,为那丹岭,迤而东北至秦琼沟以西之群山,统称为哈达拉岭。
暴马顶子(满语:铺木布扎山),因山脚多暴马丁香树得名。距县城西北直线38公里。位于石场四合顶子北。该山东麓为四合川发源地。海拔780.3米,为本县第四高峰。
西大鼎子 ,距县城西北直线28公里。位于关门嘴子村西北五公里。山势耸峻,海拔764.3米,为县内第五高峰。山南麓为饶佳公路经过之险峻处——摘星岭,共三峰。
佛力山,(又名头道山或大头山。佛力,满语,意见卷二)。距县城西偏北直线31公里。居石场至通天沟公路西侧,为小佳气河之发源地。海拔709.6米,为县内第六高峰。
大锅盔顶子 ,距县城西南直线40公里。位于皮克山东北,为里七里沁河支流参泉河发源地。海拔708米,是本县红松密布区,为县内第七高峰。东南起金山、西北为前花砬子。
石苇山,因山上生长石苇而得名。距县城西南直线47公里。位于皮克山东南三公里,为山桃沟之南发源地,海拔700米,居第八位。
四邦山,距县城西南直线29公里。位于小木营东南,为永幸正西之最高峰。是大带、大别拉炕两河之分水岭。海拔694米,为县内高峰之第九。
玛发山,赫哲语,称虎为玛发。言此地为藏虎之处,距县城西北直线34公里。在佛力山西三公里,海拔654.7米,为县内第十高峰。
英莪山,满及瓦尔喀语(意见卷二),距县城西北直线35公里。位于石场东北四合川源头正东,西与暴马顶子相对,海拔648米。
曦山,清代曾名西瓜嘴子。距县城西南23.5公里,位于大别拉炕(镇江)村正南七公里。为庙岭以北之最高峰。海拔603.6米,为群峰拔起之秀,并非孤立之山。
瑶台山,距县城西南直线24公里。位于永幸村东南六公里。为饶虎公路向阳永幸间之参松岭以东之最高峰。因其顶巅平坦如台,故誉为瑶台。海拔578米。
旭山, 距县城西南直线24公里。位于镇江村西南兀起之大山,俗称西大山。海拔555.8米。因看日出早,故名。
西邦山, 距县城正西28公里。位于四邦山以北六公里,海拔496米。 北邦山 距县城正西20公里。位于三十六拐之盘云岭正南,为一长形群山体,南与西邦山相连,东西绵延4.5公里,主峰北邦山,海拔354米。
神鹿山,距县城西南直线26公里。位于镇江村南之苇子沟西,俗称苇子沟群山,因此处多鹿,古有神鹿传说得名。最高峰海拔314.3米。
东庙岭, 距县城西南28公里。位于向阳屯东南之北小七尔钦(又叫北小七里沁)河与弯弓河中间伸出之群峦,主山海拔262.3米。
狐狸洞山, 距县城西南33公里。位于北小七里沁河与外七里沁河之间,在五林洞东南六公里,为一群山体。主峰海拔298.5米。
白虎山,距县城西南直线34公里。位于细鳞河南,狐狸洞山北,东西绵延3.5公里,为一小群山体。最高山名自虎山,海拔276米。
北五林山,距县城西南直线36公里。为五林洞东北面之群山体.主峰海拔319米。
双凤山,距县城西南直线39公里。位于秦琼沟口西侧,南北二峰对峙,雄踞林莽之中,望之如凤故名。南凤山海拔240米,北凤山海拔244米。
骆驼砬子,距县城西南直线34公里。位于五林洞西北,饶虎公路西侧之群山体,共有七座兀立之奇峰,峭壁嶙峋,甚为壮观,主峰似驼故名。民间有神话流传。(见本卷第十三章形胜)。又名吕祖砬子,海拔544.7米。
金山,距县城西南36公里。位于秦琼沟(红旗沟)北,居黑傻子沟与碧新沟两溪汇合处之三角地带,海拔543米。
秦琼岭, 距县城西南36公里。位于秦琼沟北,居黑傻子沟与碧新沟两河中间之群山体,南北长达八公里。主峰秦琼山,海拔575.1米。
参松岭, 距县城西南直线23公里。山体自永幸村正南3~10公里,自永幸饶虎公路以西至向阳屯南白水河以北之群山,统称为参松岭,主峰在永幸村南三公里,名松岭头山,海拔450.2米。
驼头山,距县城西南直线35公里。位于骆驼砬子西北,隔黑傻子沟西北与秦琼岭相对,海拔441米。
白云山,距县城西南直线33公里。位于驼头山正北。该山南北走向,长五公里。十余个山头组成之群体。主峰有二,东西排列,海拔均为492米,俗谓之兄弟峰。
威虎山,位于石场南一公里,距县城正西直线37.5公里。为一奇秀峻峰。海拔344.5米。
东邦山,距县城西偏南直线25公里。位于西邦山东北。该山西为大别拉炕河支流四人班河,东为秃顶子沟发源地,北为大带河支流黄蘑沟之发源地,共十个山头组成,南北混为一体,主峰601米。
鸡冠砬子, 距县城西南31公里。位于骆驼砬子东北2.5公里。因山峰似雄鸡冠而得名。海拔391.6米。
庙岭山,距县城西南直线34公里,位于秦琼岭西北,为七里沁河支流南参泉河与大别拉炕河发源之分水岭,西北东南走向,共七个主要山头,南与秦琼岭相连,主峰465.2米。
九龙山,距县城西偏南33公里。位于庙岭山东北三公里。亦为大带及大别拉炕河发源地,南北走向,绵延六公里,共有三峰,主峰海拔467.1米。因民国初年有胡匪帮名“九龙”,曾扎寨于此故名。
五加山,距县城偏西南直线22公里。位于彭祖山东北二公里。东靠饶虎公路,海拔457.6米。
垒山,距县城正西15公里。位于老大带村(现称垒山村)西南四公里。东西迤逦成岭,主峰海拔460.5米。
吉叶山,距县城正西36公里。位于逮云岭南,老爷岭北之群山。南北绵延八公里,主峰海拔436米。
老爷岭 ,距县城西南直线36公里,位于九龙山西及西北,南北绵延十余公里,为庙岭山向西北延伸之脉。北与逮云岭相接,主峰老爷岭为大带河南源——松鼠沟之发源地。海拔385.1米。
孔雀岭 ,距县城西南直线19公里。位于大带——永幸公路东,大、小别拉炕河之间,东到镇江村北点将台,东西狭长14公里。南陡北缓,永幸至大别拉炕公路沿山南麓脚下通过,群山集聚,混成一体。因该山岭中部多孔雀石故名。主峰孔雀山(又名腰子山)海拔409.3米
彭祖岭, 距县城西偏南直线20~22公里。位于大带——永幸公路以西,大带河支流黄蘑沟与大别拉炕河支流秃顶子沟以东,南北绵延11公里。主峰彭祖山,海拔580米。为小别拉炕河发源地。
尖山,距县城西南直线21公里。位于大带——永幸公路中接点之彭祖岭东,为一突起之尖山故名,海拔398米。
秃顶山,距县城西南直线23公里。位于永幸村西北四公里。座落在秃顶子沟北,因山顶圆秃,故名。为彭祖岭第二高峰,海拔472米。
西苏穆罗山,又名房柁山,距县城西15公里。位于县城正西及西南,大带至永幸公路以东,小别拉炕河以北之群山。因乌苏里江东岸,被沙俄侵占,原有山峰名苏穆罗山,与江西岸该山相对,故谓西苏穆罗山。主峰房柁山,因该山土质肥沃,树高且直,多出房柁材,得名。为西南岔河之发源地。海拔603.1米。
点将台,距县城西南直线20公里。位于镇江村正北,为一嵯峨崛起之石崖,西北绵延与孔雀岭相接,山峰高海拔100米。
西白桦山, 距县城西北直线27公里。位于西南沟河与桦树川之间,东西绵延四公里,南北三公里,为一群山体,主峰海拔462.2米。
石头窝子山,又写作石头卧子,距县城西北直线12公里。位于大带与关门嘴子两河交汇点之西。为一低矮群山体。主峰海拔274米。
太平岭 ,距县城西北13公里。位于关门嘴子河东岸,为一狭长浅山,东西绵延三公里。主峰海拔151米。
黎明山,距县城西南直线13~16公里。位于大通河乡永明、永合村西,为西苏穆罗山之东南支,自成为一小群山。主山为永明山(俗名高丽山)。海拔135米。
曼葛莫山赫哲语,柞树之意。又名北老爷岭。距县城北至西北直线13公里。东西绵延为一长岭,共10公里。多生长杨、柞、桦等杂树,主峰曼葛莫山海拔349米。
烽火台, 距县城偏西北直线16公里。位于小南河村东一公里,为一小锥形山,似古之烽火台故名。海拔136.5米。
坨窑山,因昔曾有人在此烧炭,又一说该山脊蛉似驼腰故名。距县城西北17公里。位于大带河北,关门峡谷南与大鼎子山南北对峙,浑然自成一体,东北西南走向,绵延十余公里。主峰海拔630.5米。
岔山,距县城西偏北直线15.5公里。位于坨窑山东南端,西与坨窑山相连,岔出一支,自成一体,故名岔山。海拔423米。
龙泉山,距县城西北直线30公里。为小安河、西川河、蛤蟆河兰水之分水岭,南北东西各七公里,构成一个浑一的山体。主峰东北有泉,名龙泉,故名龙泉山。此山为大鼎子山以北至挠力河边唯一高峰,海拔448.6米。因山顶设有三角点,俗称大架子山。
枫桦顶子, 距县城西北直线33公里。位于饶抚公路及小佳气河以西,佛力山西北三公里,英莪山东南四公里,山多生长枫桦故名。海拔626米。
盘云岭, 距县城正西24公里。位于矶踯躅河以东,大带河以北三十六拐之群山。主峰盘云岭,海拔366.4米。 四合顶子 距县城西偏北直线36公里。位于四合川正西,石场正北6.5公里,主峰456米。
北带岭, 距县城西北直线22公里。位于小大带河以北,东西绵延七公里。呈带形长岭,主峰北带山,海拔403米。
青云山,距县城西南直线12公里。位于大通河西南,为西苏穆罗山东南歧出之群峦,海拔168米。
南岔山,距县城正西11公里。位于西南岔河与大通河之间。为西苏穆罗山东北支歧出之浅山群。主峰海拔243米。
豹岭山,距县城西北直线35公里。位于小佳气河以西,南起英莪山向东北延伸,至四道沟,12公里,为小佳气河支流二道沟及三道沟之发源地。山头高程多在400—600米之间。主峰豹山,又名西南沟山,海拔646.3米。
古奇穆吉山,距县城西北直线28公里。为大带河北支流矶踯躅河与关门嘴子河支流桦树川及小佳气河之发源地。分东西二山。西峰577米,东峰534米。
摘星岭,距县城西北直线26.5公里。南起西白桦山,北接西大鼎子,南北绵延六公里,为关门嘴子以西之屏障。主峰摘星岭,海拔571米。
东北岔山,距县城西北直线29公里。与西大顶子同脉,因向东北延伸之侧支故名。南北走向,绵延七公里,为关门嘴子河及小佳气河支流——鹿角沟及小安河源——青石沟之发源地。主峰东北岔山,海拔485米。
狐仙山,距县城西北直线28公里。位于狐仙沟西北,西与东北岔山相连,主峰狐仙山,海拔384.4米。
屏岭山,距县城西北直线25公里。位子大鼎子山西北坡,拂云岭以北,关门嘴子河及青石沟之间,为群山体,是小安河的发源地。俗称关门嘴子后堵,南北绵延五公里,高峰有二,南峰海拔331米,名屏岭南山;北峰海拔327米,名屏岭北山。
青石岭,距县城西北直线33公里。在小佳气河东,界于羊角沟与太平沟之间,东西横亘八公里,主峰青石山,海拔325米。
鹿角山距县城西北直线34公里。位于鹿角沟与羊角沟之间,是青石岭向西延伸之南支,主峰鹿角山,海拔376米。
一盘磨山距县城西北直线25公里。位于小安河北支流青石沟与西川河之间,该山东起柳兰屯,西至龙泉山,绵延七公里。主峰一盘磨山,海拔265.1米。
剑山,原名克里费山,位于县城北偏西20公里。当小安河与西川河之间,又名偏江砬子,主峰海拔239.5米。
柳兰山,因该山多柳兰故名,原为克里费山西端。位于县城西北24公里。为一群山体。主峰海拔313.2米。
三人班山,距县城北偏西直线24公里。位子西川河与大班河之间,居三人班村西北,东西绵延五公里。主峰海拔258.7米。
楛矢山,因该山多茶条槭,古代用以制做箭杆——楛矢故名。距县城北偏西31公里。位于大班河和蛤蟆河之间,居饶河农场场部所在地——欣城西,绵延七公里,南北10公里,成为一大山群,主峰楛矢山,海拔264.7米。
蛤东山,距县城北偏西直线34公里。位于东半截河与蛤蟆河中间,为一连绵的浅山群,广袤各七公里。主山海拔152.2米。
白桦山,距县城西北23公里。位于关门嘴子河支流西南沟与桦树川之间,为东西走向之群山,主峰海拔394米。
东鹰岭, 位于蛤蟆河与老鹰沟之间。距县城西北直线36公里。为老鹰沟以东之群山,自龙泉而北自成体系,南北走向,长达七公里。主峰东鹰山,海拔318米。
卧牛山,距县城西北直线41公里。位于老鹰沟中游东部,新村西南一独立大山,形似卧牛故名。共四峰,主峰卧牛山,海拔367米。
青鹰岭, 距县城西北直线39公里。位于老鹰沟西,南北成岭,主峰状如老鹰故名鹰头山。海拔439.4米。
蛤蟆河子山,距县城西北直线36公里。居蛤蟆河子屯北,为一独立山体,海拔202米。
狍子山,距县城西北直线29.5公里。位于西川河源之北,大班河源头之西,蛤蟆河源之南,东西绵延五公里,为一矮山群。主峰狍子山,海拔261米。
龙山,距县城西北直线40公里。由青鹰岭南端迤逦而西,转而向北延伸,山势叠曲盘绕似龙故名,小佳气河沿山西麓北流。主峰龙山,海拔262米。
东南沟, 山距县城西北直线30公里。南起东北岔沟,北至鹿角沟,西临小佳气河,南北长六公里,东西五公里,为一群山体,是小佳气河支流小东沟之发源地。主峰东南沟子山,海拔466.3米。
太北岭 ,因位于太平沟北故名。距县城西北直线36公里。东与青鹰岭相连,居富裕河与太平沟之间,西临小佳气河,东西逶迤成岭。主峰太平山,海拔363.9米。
东长岭,距县城西北直线40~46公里。位于小佳气河西侧,西以半截河为界,南起五道沟,北与四峰山相连,共绵延11公里,为县内岭之最长者,故名东长岭。南与艾虎山相接,南高北低。南部最高峰为长岭山,海拔431米,中部最高291米,余均在200~250米之间。
西长岭 ,距县城西北直线40~48公里。大佳气河源头以东,半截河以西之山群,东西宽5~6公里,南北延伸11公里。主峰一棵树山,海拔398.4米,距县城西北直线44公里。
前塘山,距县城西北直线46公里。北延伸至前塘为低矮岭岗,最高前塘山,海拔153米。
榛鸡岭, 距县城西北直线46~53公里。位于大叶子沟源及东南沟河与小烟筒沟之间,东南西北走向,绵延10公里。主峰海拔361.4米。
富春山,距县城西北直线50公里。东濒富春河,西临大佳气河,南与西长岭相接,南北走向,绵延八公里。主峰海拔295米。
高丽山,因前有朝鲜人在此山下居住故名。距县城西北直线50公里。位于大佳气河东南,居大佳气河与半截河之间,为一独立山体。主峰海拔295米。
四峰山,距县城西北直线50公里。与高丽山东西相峙,西起半截河,东达小佳河村南,西高东低,东部为一低平岗峦。主峰西有郑家大山,海拔297米,中峰名西山,海拔244.9米。
堪达岭, 距县城西北偏西直线44~52公里。位于大叶子沟发源之北,大佳气河发源之西,又是西丰东南沟河之发源地,纵横各八公里。主峰堪山达,距县城西北直线45公里,海拔498.1米。
貂山,原为紫貂产地故名。距县城西北直线52公里。位于大叶子沟西,紫貂河以南,西南接大牙克岭,为一群山体。主峰貂山,海拔397米。
红岭,距县城西北直线45公里。位于大叶子沟发源以南四合川以北。系大叶子沟之发源地,东西八公里。主峰红石砬子,海拔494.9米
飞鸢岭,距县城西北直线47公里。南临四合川,西濒大叶子沟,为一群山体。主峰海拔417.8米。
石砬子山距县城西北直线50公里。位于大佳气河中游之西,东塘山西北2.5公里。海拔265.8米。
猞猁山,距县城西北直线50公里。位于大佳气河西支流柳根河之北,西以西风沟河源与堪达岭相接,广袤绵亘九公里。主峰海拔432米。
小扒皮岗,距县城西北直线54公里。位于大佳河村之西,南北2.5公里,东西五公里,为一浅山群。日伪曾于此地剥除地表层修筑公路故名。最高海拔126米.
大扒皮岗,距县城西北直线54公里。位于小扒皮岗西,居大佳河乡之永前、永富、永胜三村之西,山里乡以东为一浅山群,东西绵延六公里。最高海拔155米。
山里大岗,距县城西北直线59公里。位于山里村之西,西丰乡五道桥之东,为一浅山群,东西绵延七公里。最高山在五道桥村东北,海拔166米。东部延伸至山里屯北名宝顶山,海拔134.4米。
二道岗,距县城西北直线62公里。位于山里屯西北二道岗屯之西北,东西绵延为一岗峦,最高海拔132.9米。
三道岗,距县城西北直线66公里。位子二道岗西北,南起西丰,北至小菜根河,东西宽五公里,南北绵延10公里,为一浅山群。最高山为三道岗山,海拔217.9米。
七星山,又名西勒喜山。距县城西北直线69公里。因居于七星河注入挠力河之汇合口故名。位于挠力河东南岸,南起鱼丰、联合,北至小根菜嘴子,东北西南绵直13公里,为一浅山群。最高山海拔175米。
驼腰子山,距县城西北60公里。位于西丰与驼腰子屯之间,为一岗峦群。最高山海拔140.5米。
大牙克岭, 距县城西北直线52公里。位于西丰东南沟河以南,大叶子沟以西,南起大牙克河与七里沁河汇流处,北至西丰,西南东北走向,绵延27公里。主峰大牙克山,海拔382.3米。
北荒上山,距县城西偏北53公里。位于柳兰河东岸,西接大牙克岭。海拔367.3米。
前花砬子山,距县城西偏南直线44公里。位于大锅盔顶子之西北端,居参泉河与里七里沁河汇合之南。海拔409.3米。
那丹岭, 距县城西南直线47公里。南起皮克山,东北隔仙雀河与锅盔顶子相对,西至里七里沁河为限,纵长11公里。主峰皮克山(见前)。
花砬子山,因山石嶙峋似花故名。距县城正西直线42公里。南起参泉河,北迄威虎山,共长14公里,为二道河子的发源地。主峰北花砬子,海拔561.7米,花砬子449.2米。
猎人岭, 距县城正西44~50公里。位于二道河南北二源之间,由花砬子岭中部向西延伸一支横脉,东西绵延七公里,东高西低。最高峰为东部之猎人峰,海拔359.9米。西端公乐山,海拔258.7米。
艾虎山,距县城西北直线39公里。为四道沟与半截河之发源地,南接豹岭,北连东、西长岭,为一群山体,纵横各六公里。主峰海拔431米。
青鼬岭,距县城西北直线45公里。位于大佳气河支流西南沟河与柳根河之间,西接堪达岭,为一群山体,南北东西各长五公里。主峰海拔414米。
金顶山,距县城正西直线57公里。位于里七里沁河与二道河中间,系由花砬子岭向西延伸之余脉,东西11公里,南北七公里。最高峰海拔256米。
大坝北山,距县城正西直线56公里。位于里七里沁河东,大牙克岭南端,海拔279.7米。
武士山 ,远望如佩带盔甲之赳赳武士故名。俗名石场南大山。距县城正西直线45公里。位于石场通往老永乐公路之西,四合川以南,二道河以北之山脉,东西长九公里,南北七公里,为一山群。主峰海拔533米。
饶力葛山 ,本作挠力葛山,满语,图画之意。俗称西丰嘴子山,距县城正北直线48公里,挠力河下游之南岸,为一低平丘岗,最高海拔125米。
新兴洞山,距县城正北偏东直线39公里。位于东半截河以东,东距乌苏里江二公里。为一独立之低平岭岗,东西横亘九公里。最高为新兴洞西山,海拔126.8米
西通山,距县城正北直线33公里。位于西通西北,距乌苏里江岸六公里,为一低平浑圆形山体,南北东西各七公里。主山海拔178米。
诺罗山,距县城北偏东直线61公里。位于挠力河与乌苏里江汇合口以北2.5公里。东滨乌苏里江,即东安镇之后山,纵横三公里为一群山体。最高峰海拔184.1米。因挠力河原名诺罗,东安镇明朝为诺罗路故名。
斯莫勒山,距县城偏东直线64公里。位于勒山(解放)、和平屯南,东西绵延九公里,为一横亘山岭。主峰斯莫勒山,在勒山屯西之龙山洞东南,山高海拔333.4米。
喀尔喀山 ,满语(意见卷二)。距县城正北直线61公里。位于挠力河北大板屯南,明山屯北,西北东南绵延成岭,长九公里,,东隔大兴沟与斯莫勒山相接。最高峰海拔363米。
芦葫山,距县城正北直线60公里。位于葫芦沟西,南北成岭,中段约束形似葫芦故名。主峰葫芦北顶,海拔209米。
石人山,距县城正北62公里。西南与大孤山相距1.5公里。为一低矮峰峦,纵横1.5公里,山上有巨石似人故名。山高海拔125米。
大孤山,距县城正北直线60公里。位于葫芦山西,为一凸起之孤山,南歧为二短岭,位于大孤山屯之东,主峰海拔240.2米。
小孤山,距县城正北直线56公里。位于大孤山南二公里,东北与葫芦山相接,东南邻南大孤山,主峰海拔112米。
南大孤山,距县城正北直线54公里。位于挠力河北岸,葫芦山南,为一小山群。主山海拔175.4米。
菰 丘, 距县城正北直线65公里。位于挠力河北岸之大孤山北,阿加拉河上游拐弯处之南岸。为一突起小峦,海拔117米。 二
龙山,距县城正北72公里。位于别拉洪河南岸,二龙山村西北,东西成岭,绵延六公里。最高海拔241米。
狼山,距县城正北直线57公里。位于挠力河北明山村西二公里。为一孤立圆山。因此地多栖狼故名。海拔121米。
四平山 ,距县城北偏东直线72公里。位于阿布胶河与别拉洪河之间,平东村(原四平屯)东北,为一低矮丘陵,最高海拔126米。
平顶山,距县城北偏西直线57公里。位于挠力河北岸,靰鞡草河东,为一方形缓坡平岭,南北东西各三公里。最高海拔122米。
翠屏山,距县城北偏西直线63公里。位于胜利镇之南,西、北二面,为一拐形尺断续山岭,形似屏障,故名翠屏山。最高西屏山位于胜利镇之西,海拔225米。
黑莱营山,距县城北偏西直线64公里。位于阿加拉河西岸,翠屏山以东,因山多柞树,本世纪三十年代曾有人于此开展木耳生产故名。山高海拔238米。
鹭鹚山,距县城北偏西直线67公里。位于黑莱营山北,隔阿加拉河与菰丘相对,为一凸起之孤山,海拔201米。
老迟山,距县城北偏西直线70公里。位于民主前山正南,南北成岭,狭长五公里,东西宽二公里,为一独立之小山体,南与鹭鹚山相对。山高海拔281米。
前山, 距县城北偏西直线74公里。北起别拉洪河,南抵别拉音河,由北而南绵延10公里,东西宽1.5公里,为一狭岭。最高山为狐仙洞山。海拔245.3米。
富阳山,距县城西北直线62公里。位于靰鞡草河西,平顶山西北,西南山南,为一独立之小山群,阔长各二公里。山高海拔208米。
西南山,距县城西北直线65公里。位于富阳山北,翠屏山西,为一弓形长岭,西南东北走向,绵延10公里。因此地1956年前,荒无人烟,位于民主村之西南方向,故名西南山。最高山海拔262.5米。
鹳云山,距县城西北直线69公里。位于西南山西北,系由西南山向西延伸之一小山群,多槲、杨、常栖鹳鹤,俗名小老等窝。主山海拔148.9米。
老等窝,距县城西北直线69公里。位于鹳云山西五公里。东西两丘岗,屹立于草泽中,岗上丛生杨、柞、桦树。春夏多有鹳鸟及鹤来此营巢繁殖。因鹳鸟多立于浅水中捕食鱼类,俗称“老等”,故该岗名“老等窝”。东岗海拔高123.2米,西岗110.3米。两岗相距一公里,东西相对。
喜春山,距县城正北62公里。位于葫芦山北二公里。居喜春河西岸,为一独立之圆形山,海拔172米。
小李山,距县城西北直线64公里。位于挠力河北富阳山西四公里。原为沼泽中屹立之圆形
孤丘,现已垦为耕地。小山居于平野之中,昔有李姓人于山前垦植故名。山周不足一公里,山高海拔128米。
双山,距县城西北直线80公里。位于别拉洪河南岸,连环泡之西,鹳云山正北11公里,为平泽中凸起之两小山体。西山海拔103米,东山100.8米。因远望二山相对,中有余脉相接,故俗谓双子山。[1]
那丹哈达拉岭自然资源
那丹哈达拉岭生物资源
东方红林业局,
五林洞林场
小佳河林场
宝马山林场
马架子林场
西丰嘴子林场[10]
境内有五个国营农场,十一个森工林场。有汉、满、回、壮、苗、朝鲜、蒙古、鄂伦春、赫哲等26个民族在此聚居。人口15万。其中农业人口占80%。饶河县于1909年建县,是黑龙江省23个革命老区之一、国家级“兴边富民”工作试点县、国家级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也是双鸭山地区唯一的国家一类口岸县。
资源状况饶河县自然资源极其丰富,林、田、水、草、矿样样俱全,是一座天然的“绿色宝库”。
土地资源现有耕地20万公顷,农业人口人均占有耕地1.7公顷。土壤以黑土、草甸土、沼泽土为主,土壤中养分较高,有机质、氮、钾含量极为丰富,适宜多种农作物生长。
森林资源县域森林资源面积35.1万公顷,森林覆盖率为51%,人均占有林地2.5公顷。活立木总蓄积量达3822万立方米。主要有红松、水曲柳、杨、柞、椴、桦等树木几十种。既是黑龙江省天然林区之一,又是全省重要的木材集散地。
矿产资源现已探明的矿藏数十种。非金属类的有高岭土、石灰石、花岗岩、超基性岩、伊里石等;金属类的有铜、镍、金、铁、锌、锡、铝等。还有蕴藏量极大的草炭,为1 亿立方米,位居全省之首。
动植物资源有东北虎、马鹿、黑熊、野猪、狍子、狐狸、貂、貉等野生动物几十种;有可食用野生浆果、菌类、山野菜70多种,可利用中药材140余种,总蕴藏量达1.1亿公斤;有紫椴、黄菠萝、毛水苏等蜜源植物种类300余种;草原面积达20万公顷,载畜量可达10万个羊单位。
水资源饶河境内有1江28河,自然捕捞水面0.8万公顷,可利用养鱼水面0.11万公顷,盛产“三花五罗”等名贵鱼种。经济鱼类有16科69种,主要有大马哈、甲鱼、鲤鱼、鲫鱼、狗鱼、鲶鱼等,其中大马哈鱼及鱼籽驰名中外。[11]
那丹哈达拉岭水资源
里七里沁河 又称七里星河,发源于那丹哈达拉岭之神顶山与皮克山之间,西源在臭松顶子东北麓,总长68.9公里,流域面积 597平方公里。为挠力河一大支流。是饶宝两县界河,至里七里沁屯汇入挠力河。其支流西有。
大牙克河 该河在大牙克桥以北名大叶子沟,“大叶子”乃貂皮之别称。因该河流域曾是貂皮的盛产地,故名大叶子沟。大牙克桥以下始称大牙克河。发源于堪达岭南坡与红岭东坡。西侧自北而南有十八垧地小河与紫貂河、柳兰河汇入,东侧有石门溪汇入。总长56.5公里,正干全长39公里。过大牙克桥河道西南折,经大坝北山,西流注入里七里沁河。总计流域面积156平方公里。
七星河 清代旧称西勒喜河(见《中国历史地图集》第九册)。发源有二,南源在宝清县西部之三叉河林场东山;北源在双鸭山市南北道坝林场北坡。东北流经宝清七星泡,再东北为宝清、富锦两县交界河。至本县西丰乡正北之莲花泡村西,注入挠力河,全长230公里。王玉书地河 因民国年间,有名王玉书者在此河边农耕,因以其地名为河名。发源在富锦县东南部之迎春村,北部入沼泽,属无首尾沼地河,东南流至小根菜嘴子北散入河北岸之洼地,渐浸入挠力河,全长20公里。
大佳气河 又名大公奇河(见《吉林通志》)。发源于豹岭西麓,分东西二源流过三三七高地而北,二流汇一,北流过大佳河村东北注入挠力河,全长49.5公里,流域面积 149平方。
半截河 发源于东西长岭之间。西北流过前塘山北折,至永丰村西,水流漫散,今被人工开凿为渠道,北流注入挠力河,全长29.25公里,流域面积63平方公里。
小佳气河 发源在佛力山东南,古奇穆吉山西坡。北流收十四道水,至小佳河村西北歧为二流,注入挠力河,全长58.5公里。流域面积269平方公里。
老鹰沟 发源于青鹰岭南端。北流经长河村东,再北过新建村东折,散入沼地。六十年代中期,下游沼泽已开凿成人工渠道,流经东鲜村西,再北注入挠力河。全长29.9公里。
蛤蟆河:发源于龙泉山,东北流经龙泉与蛤蟆河子村,东北过金蟾村(饶河农场所属),北流散入沼地,浸水草墩地(塔头甸子)约三公里,又汇积成流,北去绕经饶力葛山西,注入挠力河。全长35.1公里,流域面积70平方公里。
东半截河:又名鲇鱼河,发源于楛矢山东麓。流域内多系平原,支流多浸漫性沟洫,西南东北流向,经西通山西,再北过饶力葛山,东北注入菖蒲湾与鲫鱼泡,再北汇入挠力河。全长19.5公里。
大通河 发源于西苏穆罗山东麓。流经太平村东,过大通,东南流,至大楞岛正中注入乌苏里江。长17公里。
大带河 又简作大代河。因其弯曲似带故名。发源在四邦山西麓。西北流至碓趟子沟口转向东北,至盘云岭西端,河道直指向东,至饶河镇北大带河岛(又称饶河二号岛)北端,注入乌苏里江。全长58.5公里。流域面积230平方公里。
铃兰溪:发源于大鼎子山主峰——制俄顶与卷柏顶之间,东南流注入小南河,长 5.2公里。西川河 发源于龙泉山东麓。东流过一盘磨山与狍子山相对处,西北有琴泉汇入 (长三公里)。再东南流,穿过饶佳东线公路,至四排村北1.7公里处,注入乌苏里江。全长30.6公里,流域面积60平方公里。1973年四排村已将该河河口垒成石坝,建成养鱼水库。
大班河 发源于狍子山北麓。流经饶河农场之养马场南,东流经三人班北大洼子,东南流至下新开流岛北,注入乌苏里江。全长27.6公里,流域面积70平方公里。
西通河 发源在西通山北麓。流至西通山东,歧为二流,东北流至新兴洞岛正西注入乌苏里江,名西通北河,长八公里。东南流至五人班岛对岸,注入乌苏里江者为西通南河,长15公里。
固米小河 发源于斯莫勒山与诺罗山中间之沟堑洼地。系地面积雨径流形成之河道,下游与芡实湖 (大泡子)下口相通连,至大泡子上岛南端注入乌苏里江。 全长五公里。伪康德五年(1938年)前为饶抚二县界河。
阿布胶河 满语。发源于喀尔喀山东与斯莫勒山相接之龙山洞。西北流至大板屯东北折,过四平镇、平东村,南收寒葱沟(长五公里)之水,再东去20余公里,至瓦盆窑,注入乌苏里江。全长38公里。
那丹哈达拉岭气候特点
饶河县地处北纬46°30′44″—47°34′26″之间,为北温带气候区,属于寒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在黑龙江省内为第三积温带。气候特点是:四季分明,冬季漫长,降水偏少,气候干燥而严寒;夏季短促,降水集中,气候湿润而温热;春季回暖快,昼夜温差较大,多西南大风;秋季降温急骤,山区常有过早霜冻出现。[13]
那丹哈达拉岭社会经济
境域,周秦以前为肃慎地,汉为挹娄地,北朝时属勿吉,随为粟末靺鞨之号室部,唐为渤海国所属之怀远府(今同江)及安远府(今俄属伊曼附近)所辖,辽为东京道之颇阿里部(今俄属之伯力),金为上京道之速频路,元为辽阳行省之水达达路。明属奴尔干都司,永乐十二年(1414年)设失儿兀赤卫(即实尔固宸卫(今马架子以北二公里),清初隶宁古塔将军,雍正五年(1727年)改归三姓副都统(今依兰),咸丰九年(1859年)设挠力河口卡伦,宣统元年(1909年)始建饶河县治于小佳气河(今小佳河镇河西岸),中华民国六年(1917年)迁挠力河口(今东安镇)民国十四年(1925年)迁团山子(今县城址)。[14]
经济社会 近年来,饶河县发挥生态、口岸、资源优势,按照“打口岸牌、走生态路,发展特色产业、建设富庶饶河”的经济社会发展思路,实施项目牵动战略,促进产业优化升级,县域经济社会得到快速发展。工业初步形成以能源、建材、酿造、木材加工、蜂产品加工、山野菜加工等为主导的工业体系。全县工业企业达到77家,年利税额达4000万元。农业已形成农业种植、经济作物种植、畜牧养殖为主导的生产体系,生产的大豆、玉米、小麦、水稻及各类瓜果蔬菜大量销往内地和出口俄罗斯。相继建设和开发了出口公路、口岸码头、联检大厅、浮箱通道和国际客货运输线路等,对俄合作领域不断扩大,在饶外经贸企业发展到55家。实施和储备了对俄内陆游、红色战地游、科考探秘游、民俗风情游等一大批特色旅游项目,旅游产业潜力初显。城市建设全面加强,公路全面硬化,四通八达;通讯、电力实现全球和全国联网;城镇“三化”工程成效显著;科技、文教、医疗卫生、社会保障等基础条件全面改善;铁路、机场等重大基础设施项目已提上建设日程。[11]
饶河县地方志编纂办公室 .饶河县志 :黑龙江人民 出版社 ,1992 :17-27  .
密山县志编纂委员会.密山县志:中国标准出版 社,0.
宝清县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宝清县志:黑龙江人民出版社,
同江县志编纂委员会.同江县志: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
同江县志编纂委员会.同江县志: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
同江县志编纂委员会.同江县志: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5
勤得利农场志编纂委员会.勤得利农场志:勤得利农场,1987-09:5-7
青龙山农场志办公室.青龙山农场志:青龙山农场,1984:1-2
抚远县地方志纂委员会 .抚远县志 :中华书局 ,1998 :55-56.
.黑龙江省饶河县人民政府[引用日期]
.饶河县人民政府[引用日期]
饶河县地方志编纂办公室 .饶河县志 :黑龙江人民 出版社 ,1992 :27-36 .
.饶河县人民政府[引用日期]
.饶河县人民政府[引用日期]
企业信用信息}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长水河农场十四分场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