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西县最近的大事东留善固吕瑞雪

您现在的位置:
一位老党员的非常情怀先进党员事迹材料
编辑:励志天下 www.lizhi123.net类别:
   2000年,全国著名女劳模吕玉兰的故里――河北省临西县东留善固村,迎来了一位年近古稀的特殊客人。他放弃省城舒适优越的生活环境,一头扎进这片生生不息的黑土地,一扎就是五年。这五年,他先后33次来到这里,驻村300多天;这五年,他为东留善固这座村庄注入了全新的发展理念,为经济社会的腾飞抹上了浓重的一笔;这五年,他和东留善固的父老乡亲结下了浓浓的乡情,成了这里地地道道的“东留善固人”。“离开了农村,离开了农民,心里觉得没着没落儿的。”  ――她,和农民有着割舍不了的深深情缘  2000年的初夏,年近70的她打起铺盖,只身一人不声不响地离开了繁华的省会城市,来到了梦里牵挂、朝思暮想的一方黑土地――东留善固村。    虽然是悄无声息,但还是“惊动”了他过去许多老战友。许多人问他,“东留善固给你的待遇不低吧?”  也有人劝他,“都啥年代了,还去‘革命’,该歇歇了!”    对这位村里地里到处“乱转”的老人,一开始村民们也感到好奇:“老张这次来莫非不走了?”    老伴更是想不通,“劳碌了大半辈子,好容易离休在家了,就不能过几天安生日子?”    她老人却说,“我这人大半辈子抓农村工作,也没啥爱好,就是爱和农民打交道。农村,空气好,民风醇,人厚道,有活儿干!”    “农民就像家里的暖水瓶,外边凉,里边热。我跟农民有感情。退下来想踏踏实实地给老百姓办点事儿”正是这发自内心的朴实想法,使他的心与农民紧紧地贴在一起,毫无保留地把他晚年“余热”献给了他心爱的农村,献给了他深爱的农民。    今年已是74岁高龄的她,1945年6月参加革命,曾任邢台地委副书记、衡水地区行署专员、省人大常委、省工经联主席等职。1998年省委批准他离休,为革命事业劳碌了大半生的老人一时“闲”了下来,离开农村这块广袤的土地,觉得没了着落。早在1975年10月至1986年9月,她在邢台地区工作了整整11年,期间曾多次到东留善固村里调研指导工作。离休后,他放本资料权属文秘写作网,放上鼠标按照提示查看文秘写作网更多资料弃了许多兼职,甚至连自己家乡的村庄聘他,他都拒绝了。满怀浓浓的玉兰情结,揣着对老百姓的爱心,带着对东留善固的缕缕乡情,以及对新一任村党总支书记吕廷祥的希冀与信任,2000年5月22日,她正式受聘为东留善固村顾问。   “东留善固是我的第二故乡,说实在的,我真放不下这里啊――”    来到东留善固,村党总支书记吕廷祥知道他历来艰苦朴素,于是就在村里的小食堂安排了简单的午餐,四菜一汤。没想到,她老人却一脸严肃,“我第一次来,你们把我当客人,上了这么东西,吃不了都浪费掉了,从下顿开始,以后每次只要两个小菜,乡亲吃啥我吃啥。记住,我是给咱村帮忙来了,不是添乱来了。虽然条件好了,但不能坏了艰苦奋斗的规矩。”    有一次,说到做到的她让吕廷祥栽了面子。吕廷祥考虑到老人日夜为村里大事小情操心受累,脸晒黑了,人也瘦了,实在过意不去,就悄悄安排食堂多做出一个菜来,没想到她老人的倔脾气上来了:“撤下一个菜,留到下顿吃。不撤,就罢饭!”平时有泪不轻弹的硬朗汉子吕廷祥流泪了:“您是打心眼里帮俺啊,叫乡亲们的心里咋能过意得去呀!”    是啊,他深爱着这片土地,他把满腔心血倾洒在了东留善固。每次来,他都把日程排得满满当当的:搞规划、上党课、去学校、和村干部风里雨里一块儿跑项目……他老伴说:“老张把家都忘了,就连说梦话也是东留善固!”    五年了,每次驻村,他都是两个简单的小菜,住着最简单的农家院落,他用真诚的朴实打动着身边的每位同志。许多次吕廷祥背着她和村干部悄悄合计:“老人都这么大岁数了还为咱村的事操劳,多少给老人一点报酬,也算是乡亲们一片心意。”但这片“好心”都被老人毫无情面地一次次拒绝了。“靠工资收入生活满过得去,钱是身外之物,到东留善固,趁身上零部件还可以,帮助你们出出主意,当当参谋,能使东留善固人富起来,就是对我最好的回报。”“老人心里装的是东留善固的现在和未来,为让百姓的日子有奔头,他把心都掏给了乡亲。”  ――村干部称他是“俺村第三次创业的总设计师”  2000年一个酷热的夏夜,劳累了一天的村民早已进入了梦乡。然而,她老人仍戴着老花镜对《东留善固村民自治章程》字斟句酌。这已是他修订过的第五稿了。就是这本薄薄的章程,饱含着他五个多月的心血。  在改革开放的新形势下,东留善固如何实现以法治村,这是她和村干部们一起探索的一个新课题。这村原有的一本《规范化管理章程》,还是1995年他担任省八届人大常委时参与制订的。可季节变了要换衣裳,形势变了要换思想,原有的章程显然已经落伍了。于是“修”东留善固的新“宪”便成了老人的“第一脚”。他一方面吃透精神,又深入到各家各户,细听每一位村民本资料权属文秘写作网,放上鼠标按照提示查看文秘写作网更多资料的所需所愿。每起草一稿,他都要念给乡亲们听,看他们还有啥意见。为了使章程更加严谨规范,她老人又分别拿到省、市地方人大建设研究会和临西县人大,请求有关专业部门从法律、政策上把关。经过五个多月的反复酝酿,旧章程重新更名为《东留善固村民自治章程》,共十章,一百条,上合国家大法,下合村情民意,“啥事能干,啥事不能干,一翻小本本心里就有数了。这是俺们村的‘小宪法’啊!”村民们这样评价。   摸透了村情和乡亲们的意愿,她老人协助党总支、村委会一班人展开了推动政治经济发展的全方位攻略。为提高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力,充分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每次来东留善固,上党课成了他雷打不动的“规定动作”。只要她老人驻村上党课,晚上村委会的办公室里就挤满了党员,就连七、八十岁的老党员只要听说上党课了,也让儿孙搀扶着去,说啥也舍不得拉下一课。常常是从晚上8点讲到夜里12点,没有一人离开,惟恐灌不进耳朵。一些老党员说,“老张讲的党课通俗易懂,像重锤敲鼓心啊。”如今,东留善固村的80多名党员个个都是好样的,村里有啥难事急事,党员都是抢着上。村民们说,“党员就是党员,要不村里为啥有这么多年轻人争着要做党的人呢!”   上个世纪七十年代,作为全国劳模的老支书吕玉兰,至今深深受到东留善固村民的爱戴,在她身上体现出的艰苦奋斗、战天斗地、坚持走集体道路的革命精神在人们的头脑中有着深深的时代烙印。许多村民不好意思搞个体经济,怕给玉兰丢脸抹黑,传统观念使这个老典型一度裹足不前。   “发展个体经济,让百姓鼓起钱袋子,不是给玉兰丢脸,而是给玉兰挣面子!”她老人的话振聋发聩。他亲自率领村主要干部到个体经济比较发达的外地参观学习,开拓视野。并把该村经济发展思想和措施归纳为“抓住集体、放开个体、多业并举,共同富裕”。就是这四句话让村民们的心里敞亮了,顾虑打消了。观念变、天地宽。放开了思想的东留善固人也放开了手脚。这一年,村里个体运输从起初的三家两户,发展到200多人参与的运输市场;棉纺作坊联合生产,已经发展到300多家;轴承加工业也如星星之火渐渐燎原;个体经济占据了该村的大半江山。   抓个体不放集体,大河有水小河也能满。1999年,玉兰酒厂一度陷入困境。当得知衡水老白干酒业集团老总是邢台县人时,她老人发挥他曾经在衡水工作过的优势,带领技术工人来到老白干酒业的厂房取经学习,发展了新的生产线。还把技术厂长请来手把手地教。如今,玉兰酒厂已发展成为该村具有一定生产、经营规模的支柱企业。   为加快东留善固的发展,她到省林业厅、农业厅请专家,帮助村里引进技术和品种,对万亩果园进行嫁接、改造。规划利用三年时间,让东留善固成为冀南平原最绿的地方,发展生态旅游。他还带领村干部进京津、下温州招商引资,上项目、办企业。春节是家人团圆的日子。然而,去年腊月二十八她老人和村干部却在赶往温州的路上。因为,只有在过年这几天,温州的老板才在家,年下才是洽谈的最好时机。大年的三十、初一、初二,他们马不停蹄,洽谈会开了一个又一个,温州老板也一次一次被感动,“就冲这股劲儿,不和你们合作跟谁合作?”就这样,合作项目顺利谈成了。直到正月初三,老人才匆匆赶回家中和妻儿团圆。这时,他已经累得走不了路了。    随着村办企业水泥厂、纺纱厂的兴建,电力资源的紧缺成为了企业发展的瓶颈。为了解决电力告急的现状,一方面她老人不惜年迈,靠自己在省里的老面子、老关系,跑省进厅,终于要来了3.5变电站的指标,一方面村里勒紧裤腰带筹集三百万元的建设资金。指标要来了,老人却病倒了,他在病中高兴地对党总支书记吕廷祥说“你们去跑吧,正好我在家歇歇。”可不知怎么了,电力部门变了卦,眼看着指标就要泡汤。但老人尚在病中,扰他又于心何安。廷祥书记正急火攻心的时候,她老人关心地打来电话问他变电站建得如何了,吕廷祥这才吞吞吐吐地把实话说出来。老人二话没有,托着带病的身体,去和有关省领导联系,当听说主管领导正在外地开会,他们就直奔会场。省领导被他们这种执着的精神打动了,当即拍板进行协调。    如今,村变电站如期开工,轰隆隆地机器转了起来,白白的棉花飞扬着村民们的感激,一寸寸白纱绽放着产业妇女们美丽的笑脸,飞驰的水泥线上滚动着辛勤与汗水换来的财源,外来务工人员在这里安家落户……    这些年来,个体、私营经济的发展态势成为了该村经济增长的一大亮点,仅去年一年,完成固定资产投资5000万元,是前40年总投资的两倍。在此基础上,他们又谋划了新一轮经济腾飞的蓝图,开始了“三次创业”,一批又一批农民改变了角色,打开了一扇扇致富的大门,东留善固村的经济进入了新一轮全面提速阶段。“他不要东留善固的半根草,反倒贴了那么多,他把这里当成了自己的家。”  ――在村民们的眼里,她就是这样一位亲民爱民、永葆革命本色的共产党人  听说要采访她老人,玉兰中学的几名教师不约而同地来到了村委会办公室,向我们滔滔不绝地讲起了老人办教育的事儿。东留善固村本资料权属文秘写作网,放上鼠标按照提示查看文秘写作网更多资料有2300多名村民,直到2000年还没有一所完整的中学。村里的孩子们,有的到十几里外的邻村或镇里上中学,有的则由于多种原因停学或辍学,过早地承担了家务农活儿。    “再苦不能苦孩子,再穷不能穷教育,孩子‘穷’辈辈穷啊!”她老人下决心要在村里建起一所属于东留善固自己的村办中学。    缺少资金,她老人带头从自己的退休金里拿出了300元;老师没有备课本,学生缺少作业本,他还将自己出版专著剩下的纸订成作业本、笔记本,送给了教职员工和同学们。吕廷祥书记得知此事后,立即在每个本子的扉页上写下“祝你成才――她赠”几个大字。九个闪闪大字熠熠生辉,那分明是老人火红的爱心。  一次,她老人和老师们在座谈中不经意地了解到,镇上已经欠发了教师7个月的工资。7个月啊,眼看着教师精神不振,学生寥寥无几,玉兰学校被迫“夭折”,老人二话没说,立即来到村里和吕廷祥等村干部一起商议决定由村集体贷款2.8万元支付了教师的工资,稳定了教师的情绪。    她老人慷慨解囊办教育的事传到县领导那里,县里当即协调了资金和师资问题。村投资250万元盖起了2000多平方米教学楼,学校已发展成为15个教学班,600多名在校学生,30多名教员的普通中学。  2004年,市委常委、秘书长王离湘,副市长郭俊苓和广大教师、学生一道过了一个快乐的教师节。在发言中,她老人满怀深情地提出力争把玉兰学校办成“临西第一,邢台一流,全省知名”的目标。如今新的玉兰学校为了适应农村经济的特点,提出了“3+1”教育教学新方针,也就是说中学毕业后,可以选择再加一年的职业技能学习,就取得初中、职业两个证书,为农村培养了诸多实用人才。&&&&   她老人的执着与爱心也深深感动着教师、学生和乡亲们。他们也都把老人当作亲人,送他炒好的花生;学生们用“张爷爷”送给他们的作业本画上了一幅东留善固的村景送给老人;一心想要“跳槽”的年轻教师在这里安下了心;体弱多病长年在家“休养”的老教师被老人的精神深深地打动着,重新登上了讲台;乡亲们有的从自家果树上摘下一捧红枣也忘不了给他送去,让老人尝尝鲜儿…   她老人人在东留善固,心也融入了东留善固,他把这里当成自己的家。他把家里的大圆桌送给村里的食堂,还把装修房子剩下的木板拉到村办企业,就连省高速公路更新下来的万年青,他也让村里用大车拉来美化街道。他把村里的老年人看作功臣,关爱有嘉。每次来村他都会去看望年迈的老人,他组织村民每年春秋两季举行晒被评孝比赛;让村老年协会给70岁以上的老人每月发5元零用钱;给80岁以上老人过生日,送生日蛋糕;2002年“九?九”重阳节,组织老人坐上小卧车到摇鞍镇参观波尔山羊,乐得老人们合不拢嘴。还请医德高尚的大夫给老年人检查身体。老人们把他看作是自己的亲兄弟。几天不见,就想他……  如今富起来的东留善固,村里条条都是笔直宽阔的水泥路,路边的小树苗郁郁葱葱,村民们的房子沿路而建,除了围起院墙的平房之外,还有不少两层小楼;村办工厂一字排开,校园里抑扬顿挫的读书声响彻庄园的上空,村落间的深井冒着汩汩清泉,3.5伏变电站遥相呼应……东留善固展示着中国农村生态、文明、富裕的新形象。    面对未来,她老人和以吕廷祥为书记的党总支一班人目光深邃,充满了无比的信心,勾画了“农村工业化、农业产业化、农民知识化、生活现代化、改善人居环境、构建合谐村庄”的全新蓝图。他们决定建一座玉兰公园,以玉兰精神为核心的革命传统教育基地将于2006年3月31日,在吕玉兰逝世13周年时对外开放;同时调整产业结构,更新果树品种,增加效益;把玉兰酒厂的牌子做大做响。一辆辆穿梭往来的运输车,一团团雪白的棉花,一片片经济效益良好的果林,无不诉说着她老人以及东留善固人对未来美好生活的憧憬……&(
[本文出处: Http://WwW.lizhi123.NeT 分享励志人生经历]
猜您喜欢...
打开微信扫一扫东留善固村_百度百科
东留善固村
东留善固村位于河北,是河北省植树绿化造林先进示范村。东留善固村的名字很有来头,连周总理都感到费解。全村遍布流传着总理接见过的巾帼植树造林女英雄的故事,可以说吕玉兰就代表了东留善固村,东留善固村对于吕玉兰来说是她的精彩人生的全部。
东留善固村总理关怀
东留善固村简介
东留善固,地处河北省邢台市临西县
东留善固村周总理与东留善固村
日午夜,天安门东侧的北京饭店,依然灯火通明。就在这年5月,周恩来总理检查身体时,发现了癌症。可是,日理万机的总理当天在会见外宾后,又不顾疲倦,接见了刚刚出访归来的中国青年代表团长吕玉兰一行。
在一间宽敞明亮的会客室里,总理亲切地同他们一一握手,请他们落座喝茶,还叫玉兰坐在自己的身旁,总理了解访问阿尔巴尼亚的经过后,又详细询问了玉兰家乡东留善固村和临西县有多少人口、多少土地、多少树木、多少机械、多少产量,班子团结得如何。
&玉兰,你那个村为什么叫东留善固?它有什么来历吗?”忽然,总理打住话头,又具体地考究起东善固这个村名的含义。
正在聚精会神汇报工作的玉兰,没想到总理会提出这个问题,不禁有些茫然:&这个--没有调查过,俺不知道。&
总理分析道:&喔,你们不知道这个村名是什么意思。东--留--善--固--,好像是个少数民族的名字?&
玉兰解释道:&俺们村的人都是汉族,没有少数民族。&
总理嘱咐:&玉兰,请你回去调查这件事,然后把结果告诉我。&玉兰点头:&好,回去一定查一下。&
多年来,周总理对玉兰的工作、学习、生活等各个方面,一直都很关心,以至连玉兰家乡的名也要问个究竟,是的,东留善固这个村名,读者听起来很可能感到冷僻。这不,这个古怪的村名,甚至使世人称颂、聪明绝顶的周恩来总理,也感到费解。
东留善固何许地方?我国著名诗人田间作家李满天、张朴在1966年春天合作采写的一篇题为《只争朝夕》的报告文学中,这样描述它的地理位置:&在河北、山东两省交界的地方,在3个专区、3个县的边沿上,有一个不到200户的村庄名叫东留善固。&
东留善固村东留善固村名来历
东留善固村东
“东”字,在东留善固村以西3里地,有个属于丘县的西留善固村,这个&东&字,在这里只是一个方位名词。
东留善固村固
&固&字,原来在这个字的左边,还带个提土旁儿,今人为了书写方便,就把这个土旁儿省掉了。据查,临西县共有8个村庄的名字带&固&字,它们都处于古河道两旁。另据丘县地名办公室提供的资料,在东留善固村北的清凉江上游,丘县境内有一条沙河,当地流传此河为宋代黄河故道。沿河两岸有波流固、张云固、香城固等村。查阅《辞海》,这个带提土旁儿的&固&字,原意为河堤或高地,多用于地名。当年东留善固村的先民们,看到这一带是个河堤或高地之处,能避开水涝灾害,就在这里定居下来,并在村名中写进一个带有提土旁儿的&固&字。
东留善固村留善
&留善&两个字,据这一带村民相传,早在元朝,东留善固与西留善固两村之间,原有一座规模颇大的寺院,东西两侧有两个村,分别叫东庑村和西庑村(&庑&为正房两侧的小屋子)。当地人认为,这&庑&字后来改成&留善&两个字,与这座寺院及和尚有密切关系。80年代初曾参加临西县地名普查的几名同志,给我讲了当年在进行地名普查时听到的两个传说。
第一个传说讲,这座寺院里有两个和尚,在这两个村遭到暴风雨袭击时,为老百姓办了好事。他们去世后,当地人为示纪念,特把村名改为&留善&。第二个传说讲,这座寺院里有个德高望重、很有本事的和尚,此人预料到这一带将来要遭到大灾大难,在他将要离开时,特意给这两个村改“留善”,以便使这里的老百姓逢凶化吉、遇难成祥。
佛家以善为本,当然很看重这个&善&字了。查阅《辞海》,&留&有长久,保存等含义。这样,人们为了长久保存善良,也就是佛教上常说的积善积德,便采纳了这位和尚的建议,将村名改为留善。由于这个村地处河堤或高地,人们在留善二字后,又加了个带提土旁儿的固字,由于这个村地处东边,&东留善固&这个村名,就这样诞生了。
东留善固村东留善固村相关
东留善固村绿化示范村
早在10年前,东留善固森林覆盖率就达到40%,荣登“全国绿化千佳村”金榜。今天,全村拥有各种树木66.5万株,森林覆盖率达到65.97%,超过世界上绿化水平最高的日本,省林业厅专家称东留善固是“河北平原最绿的村庄”。
河北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临西县吕玉兰故居在东留善固村
东留善固村吕玉兰与东留善固村
吕玉兰这三个字,曾是一代中国妇女,中国农民的骄傲。
吕玉兰(),女,东留善固人。出生于一个农民家庭。
1955年任东留善固村初级农业合作社社长。
1956年任张三寨乡高级农业合作社副社长。
195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1958年任下堡寺公社副社长。
1960年任东留善固村党支部书记。
1966年任河北省贫协副主席、中共临西县委常委兼下堡寺公社党委书记。
1969年任邢台地区革命委员会常委,河北省革命委员会副主任。
1970年任中共临西县委书记。
1971年任中共河北省委副书记。
1974年兼河北省农委副主任。
1977年任中共河北省委书记、省革命委员会副主任。
1981年任中共正定县委副书记。
1985年任河北省农业厅副厅长、厅党组成员。
中共第九、十、十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中央委员;
第四、五届全国人民 代表大会代表、常务委员会委员;
第四、五、六、七、八届河北省人民代表大会代表;
第四届全国妇女联合会代表、执行委员。
1970年,作为中国政府代表团团员赴朝鲜访问;
1973 年作为中国青年代表团团长赴阿尔巴尼亚访问;
80年代率河北省农业代表团赴法国、泰国 进行农业考察。
东留善固村吕玉兰个人事迹
东留善固原是有名的穷沙窝。她积极带领群众植树造林,领头成立了“妇女造林队”,战天斗地,几次毁坏几次重栽,最后育成100多万株树、长达8华里的林带,锁住了风沙危害。
1966年,她发表了介绍自己人生观的文章《十个为什么?》决心做一个“傻于集体,傻于人民,傻于社会主义”的人,被新华社、《人民日报》等几十家海内外通讯社和报刊杂志广泛转载。
70年代,她先后走上县、省领导岗位,针对干部转变作风,提出了“农业要上去,干部要下去”的著名口号,曾在全国产生很大影响。
日,人民日报以《一刻也不脱离群众》为题,报道了河北临西县委书记、32岁的吕玉兰坚持参加劳动的事迹。
在党的培养下,她从一个普通的农村姑娘,逐步地成长为当代中国最著名的女劳动模范,第九届、十届和十一届中共中央委员,第四届和五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和女省委书记。
1966年,被评为全国学习毛主席著作积极分子,参加了国庆观礼,多次受到毛泽东主席、周恩来总理、朱德委员长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接见。
1993年由于长期操劳成疾,中年因病去逝,令人唏嘘。
2001年度全省文明办系统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先进单位,临西县东留善固村为之一
2004年 第三届全国农村妇女“双学双比”竞赛活动女能手,临西县下堡寺镇东留善固秦风花同志为之一
2004年 司法部民政部授予299个村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荣誉称号,临西县下堡寺镇东留善固村为之一
2005年10月 全国文明村镇494个,临西县下堡寺镇东留善固村为之一
2005年 河北省创建文明生态村先进单位名单 (共100个村),临西县下堡寺镇东留善固村为之一
2005年 国务院决定授予2124人荣誉称号,临西县下堡寺镇东留善固村党总支书记同志为之一
企业信用信息又到东留善固
我老家香城固镇谷庄村,家乡人都叫西留善固前街,和东留善固村地邻搭地邻,小时候割草常去他们那边。因为&东留善固村的庄稼长得好,地里的草长得也壮。后来去县城了,回家时常常路过东留善固村,有时也去东留善固村走亲戚。我在组织部工作时,联系我在东留善固村当党委副书记的表侄冯占臣,组织部分村书记到过“吕玉兰纪念馆”参观学习,听过吕廷祥书记讲东留善固村的奋斗史和光明前景。特转载王友明先生的优美散文《又到东留善固》,以飨博友。
又到东留善固
那日,是我回到故乡的第三天。我与儿时最要好的同学、全国劳动模范、临西县人大副主任、东留善固村党委书记吕廷祥相约,再次到东留善固参观学习。东留善固可是一代伟人毛泽东曾经关注,周恩来深情牵念的地方啊!
这天,刚吃过早饭,我就接到吕廷祥的电话,他说在下堡寺镇通往赵子固村的路口等我。当我来到路口,他已经等候在路边。望着吕廷祥的面容,我发现,他的脸上早已经爬满了风霜和劳累的皱纹,但一双眼睛炯炯有神,说话声音像敲钟。我知道,多年来,吕廷祥以全国著名劳动模范、新中国第一位女省委书记吕玉兰为楷模,坚持和发扬“爱国为民、艰苦创业、求真务实、无私奉献”的玉兰精神,数十年如一日,团结带领全村党员群众拼搏奋斗,再创新业,在又好又快发展道路上阔步前进,走出了一条具有东留善固特色的科学发展之路,使东留善固村这个全国老典型焕发出了新光彩,连年被评为省、市先进基层党组织,并被授予“全国精神文明建设先进单位”、“全国模范村委会”和”全省民主政治建设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吕廷祥是我敬佩的人,东留善固是我心仪的地方。
东留善固与我村仅2公里之隔,那里的一举一动始终牵引着我的视线,每每回到故乡,我都要到东留善固走一走,看一看,真切地感受那里的日新月异,哪怕有一点一滴的变化,身为故乡人的我,都会感到欣喜,感到激动,感到自豪,感到光荣。同吕廷祥、冯明亮、吕世振等兄弟相聚畅谈,更是必不可少的内容。说起东留善固的事儿,他们的话就像开了闸的水,哗哗流个没完。我那兴奋热烈的情绪,也如同决了堤的洪水,哗哗啦啦地倾泻出来。去东留善固我已记不清多少次了,只要回家,不去东留善固就好像没有回家一样。
驱车10多分钟,便来到了东留善固。在村南的一片新建工地上,我们停下车来。这里正在建设新型别墅式、花园式、生态环保式新村。吕廷祥领着我们走进一幢别墅式小楼,宽敞明亮的房间,超前合理的布局,引来我和老伴由衷的赞叹!吕廷祥告诉我,自前几年开始,村里就统一规划,修建别墅式住宅,现已安置村民数十户。不远的将来,东留善固村家家户户都会住上二层别墅式小楼。”这话我一点也不怀疑,因为吕廷祥是一个说到做到的人。
离开别墅式楼群,我们便走进了吕玉兰纪念馆。因为我多次观览过纪念馆,这次便没有再到室内参观,而是直接去了纪念馆北侧的玉兰公园。园内空地栽种着玉兰树、龙爪槐、花卉、苗木及各种名贵水果,并修建有假山、垂钓池、游泳池。吕廷祥笑容可掬地说:“玉兰公园内岂能没有玉兰花?”我深表赞同:“是啊,代表着向上、报恩的玉兰花,是不可缺少的。”望着在一片绿意盎然中迎风摇曳,神采奕奕,宛若天女散花一般的大朵白色、粉色的玉兰花,我感受到了一种难以言喻的清新可人的高贵气质。闻着那芳郁的玉兰花香味,明代朱曰藩《感辛夷花曲》中的诗句涌进我的脑际:“新诗已旧不堪闻,江南荒馆隔秋云。多情不改年年色,千古芳心持增君。”玉兰花的高风亮节,令我深为钦佩。于是,我想起了奋斗一生的吕玉兰,她不正是一朵玉兰花吗?虽然生于贫寒的土地,长于贫寒的年代,却不言穷,不怕苦,一直拼搏向上,实现着自己的人生价值,受到世人的敬颂。想到此,我急步走到吕玉兰雕像前,虔诚地留下了一张影。
&&&&&&&&&&&&&&&&&&
沿着新修筑的环村水泥路,往前走了不到15分钟,“吕玉兰纪念林”便进入我的眼帘。立于“吕玉兰纪念林”碑石前,纵目密密麻麻、遮天蔽日的白杨树,我不禁忆想起吕玉兰当年植树造林的感人故事:1955年12月,在中国农业合作化高潮中,勤奋好学,带头劳动,积极工作,乐于助人,实事求是,敢作敢为的15岁的吕玉兰,当上了本村新立合作社社长,成为新中国最年轻的合作社社长。东留善固村北边和我们村北边一样,是一片白茫茫的沙荒地,年年风沙肆虐,粮食颗粒无收,全村到处是贫穷落后的面貌,年年依靠国家救济过日子。吕玉兰立志改变家乡的这一落后面貌,在她的带领下打响的第一个战役就是冬季“植树造林,防风固沙。&
&&在数千亩沙荒地上植树造林,谈何容易。有阵子,一连10多天,吕玉兰晚上睡觉不脱鞋。母亲埋怨说:“傻妮子,睡觉咋能不脱鞋?”可母亲哪里知道,女儿的脚上冻出了疮,流出的黄水和鞋子黏结在一起,哪里还脱得下来!她穿鞋太费,母亲做不及,就到处拣别人的旧鞋穿,直到鞋子前面露出脚指头,后面露出脚后跟,才让它退休。一到夏天,为了节省鞋子,干脆就常常光着脚下地干活。吕玉兰以勇于吃苦、乐于吃苦的奉献精神,积极带领群众自己动手育苗,栽树,冲破重重困难,硬是在沙荒地上育成100多万株树,长达8华里的林带。那道绿色的屏障,锁住了风沙的危害,几代人绿化沙荒的梦想,终于变成了现实。
&&吕玉兰这位新中国最年轻的合作社社长,也像那片绿树林子一样,多姿多彩,生气勃勃地深深地扎根于泥土之中。1958年,她加入了中国共产党,1960年,任村党支部书记。到1965年,吕玉兰已经在农村整整奋斗了10年。在她的带领下,广大群众战天斗地、艰苦创业,把一个穷沙窝变成了林茂粮丰、五业兴旺的社会主义新农村。昔日村北那片白茫茫的沙滩,已被成千上万棵树木覆盖,一片葱绿,有效地防止了风沙的危害,使“种一葫芦收一瓢”的沙荒地,长出了好庄稼。
&&吕玉兰营造的那片树林,是我小时候经常去的地方。尤其是夏秋季节,我去那里采蘑菇、捉蝈蝈、粘知了、搂树叶,那片树林简直是我儿时的“天堂”。
&&吕玉兰带领家乡人民植树造林,防风固沙的先进事迹,通过报纸、广播的宣传报道,远近闻名。她很快成为中共临西县委,邢台地委和河北省委的重点培养对象。这年3月,她被评选为河北省劳动模范。不久,全省掀起了一个长达数月之久的宣传和学习吕玉兰的活动,规模声势之大,持续时间之长,在河北省自建国以来宣传各个模范先进人物中是空前的。中国青年出版社专门出版了一本小册子,书名为《英勇坚持社会主义道路的吕玉兰》。这本小册子,我曾读过多遍,受益匪浅。那时,在中华大地传唱着许多颂扬吕玉兰的歌曲,传颂最广、最久的是由田间作词的歌曲《革命闯将吕玉兰》。至今,我仍然能哼上几句:“革命闯将吕玉兰,党的话儿记心间……”
&&在“吕玉兰纪念林”,我想照相,吕廷祥跑前跑后地帮我选景、选角度,他走起路来,满身是劲,显出一副久经劳动锻炼矫健的劲儿。我单独照了几张,又与吕廷祥合了几张影,将“吕玉兰纪念林”和与吕廷祥的情感永久地珍藏在了记忆的底片。
&&围着东留善固转了一圈,我欣喜地发现,如今富裕起来的东留善固,村里的水泥路条条笔直宽阔,路边的小树株株郁郁葱葱,村民们的住房幢幢整齐有序,新建的那片两层小楼更是别具一格,村办工厂一字儿排开,校园里的读书声抑扬顿挫,回响在村庄上空,东留善固展示着中国农村生态、文明、富裕的崭新形象。吕廷祥笑着说。“科学发展,要明白‘为了谁,依靠谁,发展成果给了谁’的问题。只要这‘三问’的答案都是群众,你就放心大胆地干,准保不会错。如果有一问错了辙,发展肯定有问题,肯定不科学。”这话我赞同。
时过数日,我又来到了东留善固。这次,是应吕廷祥之邀,来参加招商项目集中签约仪式的。在欢乐祥和的气氛中,吕廷祥分别与国信大酒店、冀中能源水泥厂临西分厂、青岛昊宇电子工艺品厂、临西县顺德超细矿粉有限公司、临西县恒盛超细矿粉有限公司等5个项目的投资代表签订了《项目投资协议书》。据悉,正式签约的5个项目,单个投资均在3000万元以上,投资总额达2.1亿元。其中,3个项目近日将开工建设。目睹简约而又隆重的签约场景,梦想在我的脑海闪烁,激情在我的心中点燃……
再次走进“吕玉兰纪念馆”,我突然发现,大门的左侧墙壁上悬挂着一块巨型相框,里面镶钳着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书记处书记、中华人民共和国副主席、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军事委员会副主席、中央党校校长习近平写给吕廷祥的信:
吕廷祥同志:
你好!从来信中得知,东留善固村党委不断创新发展理念,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取得积极成效,全村各项事业蓬勃发展,我感到十分高兴。
希望你和村党委一班人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为契机,以吕玉兰同志为榜样,大力弘扬“玉兰精神”,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以更加昂扬的精神状态和更加扎实的工作作风,努力为群众办实事、做好事、解难事,进一步促进农民增收、农业增效、农村发展,进一步增强基层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做人民满意的好党员、村民信任的好干部。
请转达我对全村干部群众的亲切问候。
&&&&&&&&&&&&&&&&&&&&&&&&&&&&&&&&&&&&&&
&&&&&&&&&&&&&&&&&&&&&&&&&&&&&&&&&
读罢来信,我心中顿时涌动起一股感动与敬仰之情。作为故乡人,我真的是感到非常的骄傲和自豪!我握着吕廷祥的手,无无比激动地说:“老弟,衷心祝福你,衷心祝福东留善固,百尺竿头,更进一步!”
面对美好的未来,目光深邃的吕廷祥,亲切地拉着我的手,充满信心地说:“老兄,近期,我们又勾画出‘农村工业化、农业产业化、农民知识化、生活现代化、改善人居环境、构建合谐村庄’的宏伟蓝图。”我更加欣慰地拍了拍吕廷祥的肩膀,笑着说:“老弟,愿咱们东留善固能成为临西、邢台、河北乃至全国的一颗耀眼的明星村庄!”
走出东留善固,一阵歌声突然传进我的耳鼓:“清凉江畔,玉兰故乡,一颗新星,闪烁光芒。一片片厂房让村庄更美丽,一双双粗手托起希望的太阳,这就是我们的志气,继承前辈的业绩,再创辉煌!”
原来,这就是《东留善固之歌》。歌声激荡着我的心扉,也把我的思绪又带回到那久远的风雨如磐的年代……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临西县招聘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