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寄哀思的诗词词

诗词二首寄哀思--《学前教育》1997年04期
诗词二首寄哀思
【摘要】:
【关键词】:
【分类号】:+【正文快照】:
我在2月20日一早收听广播时,得知小平同志辞世的消息,非常悲痛。我虽然没有直接与小平同志接触过,但他的女儿邓林同志及他的小妹夫采前明同志都曾是我当年的学生。当天晚上,我回来覆去睡不好觉,深夜3点起床直至天明,终于写成“满江红——沉痛悼念邓小平同志”一首,以
欢迎:、、)
支持CAJ、PDF文件格式,仅支持PDF格式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凌瑞官;[J];湖州师范学院学报;1980年S1期
江小平;[J];国外社会科学;1980年10期
戴旦前;[J];高等教育研究;1980年01期
陈小平;[J];江苏教育;1980年03期
陈小平;[J];江苏教育;1980年05期
叶之;;[J];天津教育;1980年03期
,郭北平;[J];今日中国(中文版);1981年10期
;[J];今日中国(中文版);1981年11期
文达;;[J];音乐世界;1981年02期
;[J];音乐世界;1981年0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熊慰光;;[A];福建省钱币学会第二次会员代表大会、第五次东南亚历史货币暨海上丝绸之路货币研讨会专辑[C];1994年
郑宜忠;;[A];福建省钱币学会第二次会员代表大会、第五次东南亚历史货币暨海上丝绸之路货币研讨会专辑[C];1994年
方朝朝;林知津;;[A];福建省钱币学会第二次会员代表大会、第五次东南亚历史货币暨海上丝绸之路货币研讨会专辑[C];1994年
潘用福;李黎琪;;[A];福建省钱币学会成立十周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1996年
;[A];福建省钱币学会成立十周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1996年
宋岩生;;[A];福建省钱币学会成立十周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1996年
侯福同;;[A];百年沧桑论香港——江苏省暨南京市各界举行庆祝香港回归祖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1997年
刘莉玲;;[A];广西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广西高教研究》创刊十周年()论文选集[C];1996年
;[A];逻辑今探——中国逻辑学会第五次代表大会暨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1996年
朱小平;苏为;黄朝帅;黄巧法;;[A];中华医学会第五次全国烧伤外科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1997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本报特约记者
王伟;[N];中国工商报;2000年
陈静;[N];中国人口报;2000年
;[N];中国证券报;2000年
;[N];国际金融报;2000年
;[N];解放军报;2000年
盛洪伟;[N];经济日报;2000年
;[N];经济信息时报;2000年
白天亮;[N];人民日报;2000年
乔梁;[N];新闻出版报;2000年
中共中央党校原副校长
龚育之;[N];北京日报;200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金影子;[D];东北财经大学;2000年
金影子;[D];东北财经大学;200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徐东辉;[D];首都师范大学;2000年
聂天保;[D];华中师范大学;2000年
袁立宪;[D];郑州大学;2000年
钟行前;[D];郑州大学;2000年
王蕾;[D];辽宁师范大学;2001年
谭卫平;[D];湖南师范大学;2002年
李斌;[D];西南师范大学;2002年
张渝;[D];西南政法大学;2003年
刘世维;[D];西北工业大学;2003年
马林杰;[D];辽宁师范大学;2002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400-819-9993
《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有限公司
同方知网数字出版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地址:北京清华大学 84-48信箱 大众知识服务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 新出发京批字第直0595号
订购热线:400-819-82499
服务热线:010--
在线咨询:
传真:010-
京公网安备75号铭心崇厚德
刻骨寄哀思-滨海新闻网
&&您当前的位置 && 首页 && && 正文
铭心崇厚德
刻骨寄哀思―― 缅怀周崇华先生
作者:陈鹤立 来源:滨海日报 浏览次数:5138 发布时间:[]
  日凌晨,周崇华先生在自己的寓所溘然仙逝,享年78岁。噩耗传来,在滨海的书画界、诗联界,在熟悉和了解崇华先生的社会圈中引起了震动。一两天内,挽联、悼诗和唁电、唁函便从四面八方飞来,表达对周老的哀思之情。
  一&&&   周崇华先生是县书画家协会主席、省国画院特邀书法家、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全国50位“中国知识产权文化大使”之一。近30年来,他以其深厚的书法功底和崇高的人格魅力,成了滨海书画界的扛鼎人物。在日县书画家协会成立之际,他众望所归当选该会首任主席,成为全县书画队伍的领军人物。我县之所以能先后成为江苏省书法县和“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书法县”(简称“国家级书法县”),包含着崇华先生的特殊贡献。特别是国家级书法县荣誉的取得,他作出了重要的贡献。这是他领军滨海书画队伍17年的最大亮点。县文化局原局长李耀川曾在盐城电视台的节目中这样说:“没有周崇华,滨海的省级书法县荣誉就很难取得;没有周崇华,滨海国家级书法县称号的取得则更是难以想象的!”  我和崇华先生相识已久。1984年初,我从部队转业回来不久,便听到“周崇华”的大名。后来在县政协工作期间,也和他有所接触。使我觉得意外的是,在县书画家协会筹备期间,他力荐我担任秘书长。说实话,当时我对书法、绘画并不完全在行,因此也竭力推辞,但他只是哈哈一笑:“你们在部队不是常说服从命令是军人的天职吗?让你干你就干吧!”  崇华先生办事认真。每次组织采风创作、作品展览等活动,都要事先制定预案,形成文字材料,报送主管部门审批后才实施。他当过教师、干过秘书工作,文字功底扎实。特别是对工作总结和相关汇报材料,每次都要逐字逐句推敲修改,直到满意为止。有一次,有一家市级电视台送来一副对联请他书写,可他一眼就看出这副对联的毛病,让我给“参谋”一下。原来这副对联既无平仄交替,也缺词性相对,不合联律。他坚持让该单位请行家重撰后才给书写。  崇华先生务实求真,严谨律己。对一些在书画创作中不肯下苦功、追名逐利的现象多次给予批评。他自己虽在书法创作上驾轻就熟、硕果累累,但坚持读帖临帖,临池不辍。10多年前,他的一位晚辈书艺水平即已成为协会中的佼佼者,因此曾先后3次被众人推举为协会副主席人选,但却也连续3次遭到周公“打压”。有人替这位晚辈抱不平,我也说过“举贤不避亲”之类的话。而他却反问我:你知道毛主席说的“亲者疏,疏者亲;亲者严,疏者宽”这个处理人际关系的“12字方针”吗?我回答:“听说过。”他淡然一笑说:“那就不用多解释了。”难怪,这次悬挂在周公灵堂里的若干挽联中,这位晚辈所撰内容为:“是伯父犹如家父,做人从艺耳提面命情深似海;作良师更胜严师,立德求知苦口婆心恩重如山。”个中内涵可谓贴切!
  二    随着书画家协会工作的进展,特别当有更合适的秘书长人选的出现时,我向崇华先生提出辞职请求。经几度沉吟,他终于认同我的想法,但却坚持邀我留任顾问。我当然不便推辞。在此后举办的作品展览、采风创作以及由县委、县政府主办的系列文化活动中,我所在的诗联协会和书画家协会总是互相支持配合。特别是他对诗联协会的支持,确实是长期、全面和得力的。在工作思路、办事流程、行动规划等方面,他总是及时为我们提出指导性意见。在组织建设、办公用房等具体事务上,他花费很多心血,甚至不顾年事已高,多次为我们奔波协调。在关键问题上,他及时向诗联协会伸出援手。但他对我们的关爱却又不是无原则的偏爱,对我们同志之间偶尔出现的一些不当言论不附和迁就,而是及时点拨,体现出一位兄长坦荡的情怀。我县取得的3个国家级文化品牌,他不仅为创建“书法县”立下汗马功劳,而且也为“楹联之乡”“诗词之乡”这两块国家级文化名片作出了重要贡献。  智慧过人的天赋和多年的从政实践,铸就了崇华先生一副视事洞若观火、察人良莠分明的“火眼金睛”。对文化界出现的一些不良倾向,他多次强调:无论是书画还是诗联创作活动,都要注意紧密配合县委、县政府中心工作,为党和人民的事业添砖加瓦、鼓劲加油,这也就是贯彻“二为”方向和“双百”方针的具体行动。如果偏离了这一点,那就失去书画、诗联创作的意义,也失去了书画、诗联协会存在的意义。凡有利于推动县委、县政府中心工作,有利于我县“三大”文化品牌巩固的活动,哪怕是顶风冒雨,甚至拖着病体,他也要坚持积极参与、现场指导。
  三    从2009年始,我客居外地,跟崇华先生见面的机会自然少了许多。2015年12月中旬的一天,我在与县诗联协会常务副会长韩艿壮的通话中了解到,崇华先生的夫人陈立惠大姐已去世一个多月,且他的身体状况也令人担忧。得此消息,我立即乘车赶回滨海探望。一走进他的书房,老人家还是跟以往一样热情让坐、亲手沏茶。看他的气色还算正常,特别是身板还是那样伟岸挺拔,目光炯炯,面色红润。谈到立惠大姐去世的话题,他平静地向我解释:“知道你准会抱怨未通知你,但你毕竟年逾古稀,何必劳驾奔波一趟?”  此时,崇华先生第一次和我说起一个“秘密”,他自己也已是肺癌晚期,而且确诊两年有余。虽然他说得那么坦然,但对我而言却如晴天霹雳!我几乎是用责备的口气对他说:“为什么不立即去医院治疗呢?”然而他的观点却出人意料:“病情到了这个份上,有几个还能治好的?折腾到最后,还是要走那条路!”就这样,我倒被他说得无言以对。但心里却在嘀咕:难道就这样“听船沉”吗?再悄悄地问他的子女,子女们也是痛苦摇头:“铁头犟的老爷子,没人能说服他!”  大概只隔了20多天,我再次从外地赶来看望周公,眼前的状况完全不一样!他静静地躺在床上,双目微闭,鼻孔里插着令人揪心的氧气导管……当我轻轻地叫唤“周老”时,他只能吃力地偶尔睁开双眼,吐词不清地招呼我“坐坐”。站在一旁的周公的三女儿帮我呼唤:“老爸,陈主任看您来啦!”他似乎也没有明显的反应。不一会儿,他握着我的手,足有10多分钟不肯放开。此时此刻,以往与他交往的诸多“镜头”突然在我脑海里回放起来,情不自禁鼻子一酸,潸然泪下。  周公的女儿告诉我,“病重期间,老爸心里还是惦记着他毕生热爱的书法事业,只要清醒过来,他总是念叨着‘还有哪个单位委托的作品还没有完成’‘还欠着谁的一笔墨债’,甚至还想挣扎着起来动动笔。不时惦记着自己的那册尚未编完的书法作品集,并说‘我要把这些东西留给后人,让他们把书法这个国粹一代代传承下去’”……  日,崇华先生的家人向我报丧。一个巧合且近乎神奇的现象是,周公与夫人陈立惠大姐去世的时间整整相隔100天!难道这两位老人曾经有过深情的“预约”?此时,我正患着感冒,右脚扭伤成了“瘸子”,但依然怀着沉痛的心情为周公送行!面对他安详的遗容,我坚持按照家乡的习俗跪地叩首,我深感唯有如此,才能对挚友表达最后的敬意。在殡仪馆的吊唁大厅里,前来吊唁的人群把大厅挤得水泄不通。我看到挂满大厅四壁的百余副挽联,其中有这样一副挽联概括了崇华先生的主要业绩:横槊城乡政界卅余年,锐意描摹故里小康图,豪气常在;领军滨海墨坛十七载,倾心打造国家书法县,功勋永垂。      (作者系县诗联协会副会长、《滨海诗联》主编)
(版权所有 不得转载)
滨海新闻网&&&&滨海县新闻宣传中心主办
技术支持:扫一扫短文学APP
扫一扫短文学APP
欢迎访问短文学网 您还没有
当前位置:>>>文章内容
清明寄哀思
时间: && 阅读: 次 && 来源:短文学网
一场细雨麻乱了情绪
些许忧伤留下一汪
随风飞舞飞往
熟悉的故乡
一丝光影掠过思绪
岁月渲染鬓霜的父母站在门口
张望满脸期盼的愁绪
盼儿郎的歌声响起来
儿能何时归在异乡
怀揣着泪思翘首遥望
坟茔前焚纸钱的儿孙
少了一个儿子
飞去一个浮影携带一颗心
幻化在火红的纸灰里把思念
寄给另一个世界的父母
- (短文学期待您的每一篇作品)
深度阅读 &&&&&&&&&&&&&&&&
如果您有更多好的建议,请与我们联系:清明节朗诵诗歌寄哀思
&&&&□记者李曼文图&&&&本报开封讯开封市第十三中学在清明节前夕举行了“清明节诗歌朗诵会”,以诗歌朗诵的形式寄托对革命英雄的哀思。&&&&4月3日下午,由校团委、政教处组织的“清明节诗歌朗诵会”隆重举行。全体师生佩戴白花,整个会场庄严肃穆。活动由七年级二班的张彤媛同学主持,全体师生在哀乐声中向革命先烈默哀。随后,诗歌朗诵会正式开始,参赛的班级做了充分的准备。&&&&会后,老师向全体同学总结了此次诗歌朗诵会的意义,对同学们进行了一次生动的爱国主义教育。
<INPUT type=checkbox value=0 name=titlecheckbox sourceid="SourcePh" style="display:none">
全国数字报联盟
----更多媒体----
南国都市报
现代生活报
小龙人学习报
申江服务导报
学生英文报
人才市场报
每日经济新闻
国际金融报
上海证券报
上海环境报
三湘都市报
河南日报农村版
华西都市报
金融投资报
四川政协报
精品健康导刊
连云港日报
安徽日报农村版
安徽法制报
今日生活报}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清明寄哀思的诗词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