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ava 太麻烦了你了不用了古文

大家觉得最有感触或者最悲凉的诗、词或顾问中的某句话如题顾问
是 古文不用帮我赏析你写下的诗词或句,我看得懂的
呵呵我只是想看看大家的感触
猫隐丶惙暬
多了去了!下个金山词霸 里面有一部分我个人最喜欢李煜的无言独上西楼 月如钩 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剪不断 理还乱 是离愁 别是一番滋味在心头
李清照的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晓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著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这首词其实早就知道,也能默诵,但有一天晚上,静思作者境况,我曾为之落泪.字字是血呀!...
为您推荐:
扫描下载二维码  很多人说汉字简化是对中国文化的背离,其实不然。我是中文系的毕业生。就我所学的文字相关的内容,我可以很肯定硕。现在的简化汉字并不是汉字简化组发挥想象力自己瞎编的。多借鉴历史上该字曾用过的简化字形而来。现在弯弯用的繁体字其实并不是最传统的汉字,而是明清时繁化的结果。考证一下汉代的文字文物或者是更早的隶书和甲骨文就会发现,有些简化的汉字是更尊重中国传统。  
楼主发言:1次 发图:0张 | 更多
  楼主竟然有错别字,楼下发现没?  
  楼主举几个例子吧  
  抛弃传统又怎么了,汉字从古自今难道一成不变?古人能改更古人的文字,我们为什么不能改?
  方便实用。而且怎么样变都还是咱们方块字  不能说改变就是丢弃传统。  如果一直不变的话,那就像是电视里演的老古板天天嚷着:皇上祖宗之法不可变
  比如臺字,明朝文彭就写过“台”  比如灣字,明朝朱耷就写过“湾”字
  拼音打的,错正常啊,又不是手写的,手快了就按错  
  @水松涛木
13:48:44  楼主竟然有错别字,楼下发现没?  本帖发自天涯社区手机客户端  -----------------------------  不单有错别字,标点还很...
  回复第9楼,@minesucker  @水松涛木
13:48:44  楼主竟然有错别字,楼下发现没?  本帖发自天涯社区手机客户端  -----------------------------  不单有错别字,标点还很...  --------------------------  手机  录入的,很没有手感。错别字和标点不规范,见谅了。  
  回复第3楼,@水松涛木  楼主举几个例子吧  [本帖发自天涯社区手机客户端]  --------------------------  唐代虞世南(?—638年)书《孔子庙堂碑》中有:状、弥、将、于、来、随、尔、涌、麦、继。  
  回复第3楼,@水松涛木  楼主举几个例子吧  [本帖发自天涯社区手机客户端]  --------------------------  ·王羲之(晋代303年—361年)  王羲之用过:东、岂、试、为、缅、临、终、张、时、将、见、当、孙、扬、实、尔、鲤、鱼、与、诏、长、乐、陈、来、诚、绝、顾、灾、宽、饮、谢、杨、学、万、发、问、怅、颐、视。  
  楼主一说发觉记得看过汉代电视剧里,很多字和简体字差不多不知道是不是这么一回事  
  科普贴 不错
  @保尔柯察乔
14:35:38  回复第3楼,@水松涛木  楼主举几个例子吧  [本帖发自天涯社区手机客户端]  --------------------------  ·王羲之(晋代303年—361年)......  -----------------------------  楼主列数据,中国简化汉字里有一半以上,在古代就通用。你自己查百度
  用过不是用。  
  6555565  
  不是楼主提示还不明白,仔细一想就对了,甲骨文那个叫简化字,比现在的简化字要简化不少。
  由繁到简是一种自然进化。就像书法由篆到隶,由楷书到行书再到草书,简体字很多都来源于草书。  现在用繁体字的,不管是香港,台湾,还是以前流传过去的日本,都是一种文化遗璀。并不能代表传统的中国文化。  中国文化是一直在进化的, 不断发展,符合时代甚至超越时代的才是真正的中国文化。否则只是代表一个时代的历史文化。  所以我们不需要再改回繁体字,反其道而行之。用简体就好。(当然同时也懂繁体字更好)
  @夭矫蛟龙
15:09:48  由繁到简是一种自然进化。就像书法由篆到隶,由楷书到行书再到草书,简体字很多都来源于草书。  现在用繁体字的,不管是香港,台湾,还是以前流传过去的日本,都是一种文化遗璀。并不能代表传统的中国文化。  中国文化是一直在进化的, 不断发展,符合时代甚至超越时代的才是真正的中国文化。否则只是代表一个时代的历史文化。  所以我们不需要再改回繁体字,反其道而行之。用简体就好。(当然同时也懂繁体字更好)  -----------------------------  其实汉字发展历史上是由简到繁的,这也是为什么有些简体字就是古代所用的正体字,而为什么会有这样的趋势,有的是为了表意更精确从一个字分化出几个字有的是为了更易于辨认还有为了表意更有规律。但同时古时候就一直有俗体字,虽然没有太考虑科学性,却比较方便。文字发展既有精确规范的需要又有方便的需要所以我还是赞同同时推广科学的简体字和保留正体字,但现在的简体字在制定的时候有一部分是为了笔画的简单,而忽视了规律性反倒是增加了学习难度,还有一部分为了向表音靠拢,合并了不少同音字甚至是音近字,导致了表意的不够精确,这些都违背了汉字的发展规律,如果能纠正的话那就最好了
  我赞成恢复繁体字,恢复繁体字社会成本不高,印刷的书本开始用繁体字,手写用简体,不用过渡就恢复了,也就无繁简之争了。  
  以前汉字是权贵和统治阶级才能有的,后来才流入民间,带入者孔子就是其一,但是文字还是不像现在这样普及。。。。。。。。。。。。。  /v_show/id_XNzY3NjgyOTY=.html?f=3081864
汉字五千年~!
  我才不写繁体字呢
简体最好了
  我最近一直在练字,唐人小楷,里面就有好多简体字。。。。。
  哪些天天叫嚣繁体字好的,不知道脑袋里都装了什么?你觉得繁体字好,是传统,我看甲骨文才能体现传统呢,你怎么不天天叫嚣着写甲骨文呀,该淘汰的东西,总是要淘汰的。
  @欧阳利
15:47:59  我赞成恢复繁体字,恢复繁体字社会成本不高,印刷的书本开始用繁体字,手写用简体,不用过渡就恢复了,也就无繁简之争了。  -----------------------------  吃饱没事做
  简体字是主流是一定的。  不写繁体字就抛弃传统只是港台地区一些人在面对国内经济发展越来越快的背景下,为了自身自卑的优越感而抛出来的观点。
  Fb人生最大的敌人是自己。人生最大的失败是自大。人生最大的愚蠢是欺骗。
  很多繁體字被簡化成一個字,意義完全不相同,僅僅讀音相似,卻被簡化合併成一個字,因為本來打算廢除漢字的,採用字母拼音的,同音假借和拼音文字異曲同工  發髪不分(分發,頭髮)  斗鬥不分(一斗米,鬥爭)  谷穀不分(山谷,稻穀)  雲云不分(雲朵,人云亦雲)  鹹咸不分(鹹味,老少咸宜)  才纔不分(才能,纔能)  乾幹不分(乾濕,幹活)  致緻不分(導致,精緻)  丑醜不分(子丑寅卯,醜陋)  后後不分(皇后,後面)  面麵不分(面孔,麵條)  臟髒不分(心臟,骯髒)  表錶不分(表示,手錶)  禦御不分(防禦,侍御)  里裡不分(一百里,裡面)  還有很多  都數不清有多少
  蘿蔔 占卜  彆扭 別人  只有 一隻  茶几 幾個  準確 批准  颱風 檯子  青黴素 發霉  松樹 輕鬆  游泳 旅遊
  噁心 惡毒  講壇 罈子  千萬 鞦韆  姜姓 生薑
  一簡對二繁  启啓啟  板板闆  杯杯盃  辟辟闢  表表錶  别別彆  卜卜蔔  布布佈  才才纔  彩彩綵  参參蔘  冲沖衝  虫虫蟲  丑丑醜  仇仇讎  出出齣  村村邨  粗粗麤  酬酬醻  当當噹  党黨党  淀澱淀  吊弔吊  冬冬鼕  发發髮  范范範  丰豐丰  谷谷穀  雇雇僱  刮刮颳  广廣广  哄哄鬨  后後后  伙夥伙  获獲穫  几幾几  饥飢饑  迹跡蹟  奸奸姦  姜姜薑  借借藉  尽盡儘  据據据  卷捲卷  克克剋  困困睏  夸夸誇  罗羅囉  累累纍  厘厘釐  漓漓灕  梁梁樑  了了瞭  霉霉黴  弥彌瀰  蔑蔑衊  么么麼  麽麽麼  苹蘋苹  仆僕仆  铺鋪舖  朴朴樸  签簽籤  确確确  舍舍捨  沈沈瀋  胜勝胜  术術朮  松松鬆  它它牠  他他祂  叹嘆歎  坛壇罈  体體体  同同衕  涂涂塗  团團糰  喂喂餵  为為爲  纤纖縴  咸鹹咸  弦弦絃  绣綉繡  须須鬚  熏熏燻  腌醃腌  叶葉叶  佣傭佣  涌湧涌  游游遊  于於于  余余餘  吁籲吁  郁郁鬱  欲欲慾  御御禦  愿願愿  岳岳嶽  云雲云  赞贊讚  脏臟髒  扎扎紮  占占佔  折折摺  征征徵  证證証  志志誌  制制製  致致緻  钟鍾鐘  种種种  周周週  注註注  准準准  冢塚冢  庄庄莊  涩澀澁  蚕蠶蚕  忏懺忏  吨噸吨  赶趕赶  构構构  柜櫃柜  怀懷怀  坏壞坏  极極极  茧繭茧  家家傢  价價价  洁潔洁  惊驚惊  腊臘腊  蜡蠟蜡  帘簾帘  怜憐怜  岭嶺岭  扑撲扑  秋秋鞦  千千韆  确確确  扰擾扰  洒灑洒  晒曬晒  适適适  听聽听  洼窪洼  网網网  旋旋鏇  踊踴踊  优優优  症症癥  朱朱硃  荐薦荐  离離离  卤鹵滷  气氣气  圣聖圣  万萬万  与與与  摆擺襬  虮蟣虮  篱籬篱  泞濘泞  恶惡噁  托托託  杰杰傑  昆昆崑  戚戚慼  仑侖崙  夭夭殀  毋毋毌  奶奶嬭  圬圬杇  床床牀  儿兒儿  拈拈撚  硅矽硅  虬虯虬  咱咱偺  炫炫衒  个個箇  娘娘孃  殷殷慇  啖啖啗  执執执  庵庵菴  强強彊  彗彗篲  挂掛挂  栖棲栖  答答荅  闲閒閑  坞塢隖  盏盞醆  碰碰踫  绦絛縚  埙塤壎  宁寧甯  枪槍鎗  衔銜啣  铣銑鐉  驳駁駮  札劄札  僵僵殭  嘻嘻譆  幢幢橦  幡幡旛  盘盤槃  锉銼剉  鸩鴆酖  噪噪譟  担擔担  筑築筑  恹懨懕  鲧鯀鮌  懒懶嬾  檐簷檐  膻羶膻  藤藤籐  铲鏟剷  韵韻韵  垆壚罏  鳅鰍鰌  馈饋餽  鳀鯷鮷  铁鐵銕  坝壩垻  钥鑰鈅  钻鑽鉆  乃乃迺  寸寸吋  凶凶兇  夫夫伕  尺尺呎  仿仿倣  合合閤  吃吃喫  圭圭珪  扣扣釦  助助耡  呆呆獃  杠杠槓  灶灶竈  沄沄澐  匡劻匡  幸幸倖  念念唸  抬抬擡  泄泄洩  肴肴餚  芸芸蕓  虱虱蝨  剃剃薙  咽咽嚥  咯咯詻  尸屍尸  背背揹  啕咷啕  凌凌淩  唉唉欸  唇唇脣  席席蓆  捂捂摀  挽挽輓  效效傚  核核覈  栗栗慄  浩浩澔  疱皰疱  秘秘祕  胁脅脇  针針鍼  纴紝絍  匾匾楄  从從从  凄淒悽  焊焊銲  琅琅瑯  瓶瓶缾  众眾衆  眯眯瞇  剩剩賸  勋勛勳  喧喧諠  棹棹櫂  勤勤懃  愈愈癒  搜搜蒐  暗暗闇  溪溪谿  烟煙菸  炼煉鍊  痴痴癡  逾逾踰  愧媿愧  棰棰箠  药葯藥  演演縯  蓑蓑簑  酸酸痠  剑劍劒  哗嘩譁  璇璇璿  瘘瘺瘻  谥諡謚  荡盪蕩  糟糟蹧  檩檁檩  宁寧宁  苧薴苧  蝎蠍蝎  棂櫺欞  鉴鑑鑒  罐罐鑵  玱玱瑲  疴疴痾  缰繮韁  莼蒓蓴  鹚鷀鶿  凭憑凭  缽缽鉢  象象像
  一簡對三繁  曲曲麯麴
  一簡對四繁  并并並併竝  采采埰寀採  厂厂庵厰廠  干乾干幹榦  蒙蒙懞濛矇  面面麵麪麫  复復複覆复  局局侷挶跼  雕雕鵰彫琱  一對五  斗鬥斗鬪鬦鬭  台臺台檯枱颱
  只有半兽人还在使用繁体字  优等民族创造文明,劣等民族模仿文明。  从甲骨文-&金文-&篆书-&隶书-&简体  【实用主义创新】才是中国文字发展的主旋律。  台湾人公元1624年以前还在结绳记事,说兽人语,【繁体字】是他们族群接触到的第一种文字。  台湾人历史上从来没接触过篆书,由于半兽人智力低下,他们只是机械地学习汉字,所以不能像日本人、韩国人那样创造自己的文字。台湾人不具备改良文字的能力,更没有创造他们自己的文字的能力。  将繁体字误以为【正体字】是典型的半兽人思维。
  捨弃 宿舍  並且 合併  木板 老闆  複雜 復興  盡頭 儘管
  @123gracious
17:49:41  一簡對四繁  并并並併竝  采采埰寀採  厂厂庵厰廠  干乾干幹榦  蒙蒙懞濛矇  面面麵麪麫  复復複覆复  局局侷挶跼  雕雕鵰彫琱  一對五  斗鬥斗鬪鬦鬭  台臺台檯枱颱  -----------------------------  只有半兽人还在使用繁体字  优等民族创造文明,劣等民族模仿文明。  从甲骨文-&金文-&篆书-&隶书-&简体  【实用主义创新】才是中国文字发展的主旋律。  台湾人公元1624年以前还在结绳记事,说兽人语,【繁体字】是他们族群接触到的第一种文字。  台湾人历史上从来没接触过篆书,由于半兽人智力低下,他们只是机械地学习汉字,所以不能像日本人、韩国人那样创造自己的文字。台湾人不具备改良文字的能力,更没有创造他们自己的文字的能力。  将繁体字误以为【正体字】是典型的半兽人思维。
  @欧阳利
15:47:59  我赞成恢复繁体字,恢复繁体字社会成本不高,印刷的书本开始用繁体字,手写用简体,不用过渡就恢复了,也就无繁简之争了。  -----------------------------  只有半兽人还在使用繁体字  优等民族创造文明,劣等民族模仿文明。  从甲骨文-&金文-&篆书-&隶书-&简体  【实用主义创新】才是中国文字发展的主旋律。  台湾人公元1624年以前还在结绳记事,说兽人语,【繁体字】是他们族群接触到的第一种文字。  台湾人历史上从来没接触过篆书,由于半兽人智力低下,他们只是机械地学习汉字,所以不能像日本人、韩国人那样创造自己的文字。台湾人不具备改良文字的能力,更没有创造他们自己的文字的能力。  将繁体字误以为【正体字】是典型的半兽人思维。
  不用简体就是脑残!  
  文革時期的第二次簡化漢字  產量翻幾翻  
  @123gracious
17:47:05  一簡對二繁  启啓啟  板板闆  杯杯盃  辟辟闢  表表錶  别別彆  卜卜蔔  布布佈  才才纔  彩彩綵  参參蔘  冲沖衝  虫虫蟲  丑丑醜  仇仇讎  出出齣  村村邨  粗粗麤  酬酬醻  当當噹  党黨党  淀澱淀  吊弔吊  冬冬鼕  发發髮  范范範  丰豐丰  谷谷穀  雇雇僱  刮刮颳  广廣广  哄哄鬨  后後后  伙夥伙  获獲穫  几幾几  饥飢饑  迹跡蹟  .....  -----------------------------  这种问题是存在的,可是多音字并不是因为简化才出现的。中国古汉字里很早就有多音字问题。但是多音字的存在的确影响日常使用,现在也在做多音变单音的努力,但是语言文字的演变需要大家认可才行。现在大家都已经熟悉了多音字,而且日常使用中也能很容易区别开来多音字。民国时期,是有向西文学习音节注音的一个改革工程。这也留给我们汉语拼音的成果。
  70年代用二簡字印刷的課本  後來而廢除二簡字 ,小學生學的字都白學了,只能重新認字    
  二简字(Second-round simplified Chinese character),简称二简(SRSC)[1],是中国文字改革委员会继20世纪50年代《汉字简化方案》提出后在日提出来的《第二次汉字简化方案(草案)》[2][3]中的简化汉字。二简方案分为两个表:第一表收录了248个简化字,推出后直接实行;第二表收录了605个简化字,推出后仅供讨论,没有直接实行。   一般认为这个方案把一些不应该简化的字简化了,又把一些应该简化的没有简化。并且简化得过于简单,社会上使用“二简字”过于混乱。当时学者普遍认为:相比第一次简化的汉字,二简草案大多采取了通行于一种行业、一个地区的新简化字,约未全定,俗未全成,造成了二简字不能被广大人民所接受。并且当时受极左思想统治,人们认为汉字是为工农兵服务的,知识分子是“臭老九”,所以简化汉字时并没有征求知识分子的意见,甚至没有经过文字改革委员会的表决,事实上不能算是“通过”。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因为“二简字”的简化不成功,废止了这个方案,并指出了:“今后对汉字的改革要持谨慎态度,使汉字形体在一个时期内保持相对稳定,以利社会应用。”   “二简字”在书写上更加简单易行,但是后人认为它在构造上失去汉字造型美观的特点。自《人民日报》开始试用“二简字”后,社会上使用“二简字”出现了混乱。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汉字在国际语言中的形象,国内的很多专家和学者纷纷质疑此次简化。最后在1986年废除了“二简字”且《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规定了“二简字”不属于规范用字。并指出了:“今后对汉字的改革要持谨慎态度,使汉字形体在一个时期内保持相对稳定,以利社会应用。”这次简化是不成功的,自此以后,官方未提出过任何简化方案。  内地影响  由于1970年代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对“二简字”发布和宣传的力度较强,并且在当时已经涉及到社会生活的诸多方面,包括媒体和报刊都使用“二简字”;加上“二简字”笔画少,书写简单,易于流行,在当时社会上已经非常广泛。而且,在一些地方“二简字”已经成为教学用字,因此给一部分学生留下了很深刻的印象。这些原因都造成了部分“二简字”在残留在社会里。然而,由于“二简字”简化得太厉害,难以辨认,当现在的人们阅读回二简试行时期的报刊资料,往往亦满脑疑惑。   同时,因为“二简字”对汉字原来笔画和构成部分,作了很大幅度的减省,使人们认为可以以相同的方式书写汉字,民间自造、乱造简化字的风气又再度盛行起来。这亦是“二简字”带来的不良影响。
“疆”二简字作“畺”。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的颁布,从法律上禁止了错别字、异体字、“二简字”和繁体字的不正当应用。由于曾经在社会上“二简字”被使用了一段时间,而且简单易写,废止后的“二简字”有时会出现在非公开的需要快速书写的文本如笔记、病历等,在公共场所也影响着现在的社会生活,市场、商场甚至路牌等重要场所都有出现二简字。比如:市场中“鸡蛋”经常被写作“鸡旦”,公共场所“停车”被写作“仃车”“人们”写成“人イ”。安”写作“あ” “迁徙”写作“辷る” 媒体在推广汉语的节目中都以此为例。
  最大的影响:姓氏更动  “傅”姓与“付”姓  在中国历史上,只有傅姓而无付姓,宋代的百家姓当中也没有“付”姓。而二简字将“傅”简化成“付”(在此前民间的碑刻当中对于“傅”就有这样的简化写法),虽然二简字很快被叫停,但是这次更改在社会影响很大。此后在大陆的许多文献中两字几乎不分,比如:傅作义将军的名字在二简字后被写为付作义,很多姓傅的更是在户籍上被大量更改为“付”,甚至有的一家人出现了两个姓的写法,实属谬误。  “萧”姓与“肖”姓  在中国历史上,作为姓氏,只有萧姓而无肖姓。而二简字将“萧”简化成“肖”(在此前民间对于“萧”就有这样的简化写法),虽然二简字很快被叫停,但是这次更改在社会影响很大。此后在大陆的许多文献中两字几乎不分,比如:中国名将萧劲光在二简字后被写为肖劲光,现在的很多文章乃至很多人都分不清,甚至于一篇文章中同时出现萧劲光与肖劲光。  “阎”姓与“闫”姓  《康熙字典》“阎”与“闫”字:   一、 阎 出自姬姓,为黄帝裔孙后稷之后。   二、 正字通云:说文有阎无闫,今姓谱分为二姓。   三、《说文解字》有阎无闫,闫乃后世俗字,闫不是姓。今之所谓闫姓是因为《第二次汉字简化方案》(后被废止)把阎的繁体字误简化为闫才出现的。   阎姓 阎氏家谱谱牒资料--详细   闫=阎+闫 闫同阎字。百姓们写阎字麻烦,所以就有了闫字,出自民间。 闫读盐音,和阎字同音,古书上说是两个字。古代有一本大辞典,叫《说文解字》,其中只有阎字,没有闫字,而古人编《百家姓》时,因为看到许多人姓闫,就编进去了,同时阎姓也是另外一姓。闫姓人的家谱,和阎姓人的家谱,在写堂号时都写成太原。这样就让人去猜测,闫姓可能是阎姓的一支。古时常有这种事:一种姓氏的人,为了避仇,将姓改换或者改写,是不是阎姓人也为了这原因,将姓改写成闫呢?或者因为平民百姓,为了写字省事,就简写成闫?因为古代史书上不记闫姓,所以闫姓人物应当在阎姓中去找。而阎姓是黄帝族的后代,龙的传人。   关于阎(闫)姓    百家姓中恐怕只有这一对姓最为特别了。   闫长期被看作为阎的简化字(从前的字典里是没有这个字的,只是在二简汉字中曾取代阎作为合法汉字,但不久即随着二简被废除了,闫被合法化收录进字典只是近几年的事).在民间闫被广泛使用。目前两个阎(闫)被分成两个姓,但即便这样,这两个姓至今仍被混为一谈,阎在民间和媒体长期被闫所取代,二者使用极为混乱。   附:"闫姓为阎姓的别支。《姓谱》分闫、阎二姓。《五音集韵》载,闫“同阎义,俗用”。因闫、阎二姓同出一源,都是黄帝族的后代,龙的传人,故闫姓和阎姓人家的堂号都是太原,古代他们的望族居住地都是太原郡(一说闫姓望族居天水)。由于阎姓被“俗用”成闫,就产生了阎、闫二姓,所以在《百家姓》里,两姓并存。闫姓最早的起源,可参见阎姓的起源。参见《姓谱》。   "阎”“闫”的历史和现状   《现代汉语规范字典》597页:“闫,姓。‘闫’不是‘阎’的简化字,‘闫’和‘阎’是两个不同的姓。”598页:“阎,姓。‘阎’不能简化为‘闫’。”   闫姓起源参考之一   正字通云:说文有阎无闫,今姓谱分为二姓,山西、陕西多此姓。续通志氏族略云:明时有闫肃者,系嘉靖举人;有闫三聘者,曾任河北县知县。另外阎姓,在当今中国姓氏中排名第五十。阎姓出自姬姓,是黄帝的后代。但姬姓之阎又有三种不同的起源。第一种,是说太伯的曾孙仲弈,被周武王姬发封在阎乡,他的子孙因此就用阎作为自己的姓氏,从此姓阎。第二种,是说周昭王姬瑕的小儿子生下来时,手上就有一个阎字,因此被周康王姬钊封在阎城,他的子孙也姓阎。第三种说法最可靠,是说周武王姬发的儿子唐叔虞,建立了晋国,到晋成公的时候,晋成公封自己的儿子懿在阎,晋朝灭亡以后,他的子孙就有人用阎作为自己的姓氏,因此也姓阎。阎姓最早是在山西,湖北等地发展,东汉时,阎姓开始进入四川,陕西,甘肃。明代至清代,阎姓才开始逐渐向南方扩展,发展到江苏,湖南等地,清代以后,开始进入福建,广东和台湾。
  简体字是时代进步的结果。  繁体字是泥古不化。  简繁之争可以休矣,无聊。
  简体好,尼玛的小学时候抄小字那个悲剧啊。要是繁体,工作量起码加3倍。
  @hfxj88
16:01:32  @欧阳利
15:47:59  我赞成恢复繁体字,恢复繁体字社会成本不高,印刷的书本开始用繁体字,手写用简体,不用过渡就恢复了,也就无繁简之争了。  -----------------------------  吃饱没事做  -----------------------------  恰恰,相反,现在恢复繁体字会给社会带来大量不必要成本。有时候开一张发票,字写错了都不行,必须使用国家法定的文字才具有效力,而目前很长一段时间手写发票还不能被取代。因为增值税发票是每月有限额数量,的开错一张很可能导致一个项目无法交易。还有重大协议的签字,签章都以国家法定文字为准,可想而知再改回繁体字对现代已经普及了简化字的一代人是多么不公。不要相当然的拍脑袋。
  简体字好,简洁易认易记易书,繁体字繁琐凌乱太跟不上时代了
  @东皇一太一
15:53:22      -----------------------------  蒋介石的字真心好看啊!相比,更欣赏这种干净硬朗的风格
  简体字本身就来源于历史民间,只是有部分太简了  
  @sunkuanhong
15:35:18  其实汉字发展历史上是由简到繁的,这也是为什么有些简体字就是古代所用的正体字,而为什么会有这样的趋势,有的是为了表意更精确从一个字分化出几个字有的是为了更易于辨认还有为了表意更有规律。但同时古时候就一直有俗体字,虽然没有太考虑科学性,却比较方便。文字发展既有精确规范的需要又有方便的需要所以我还是赞同同时推广科学的简体字和保留正体字,但现在的简体字在制定的时候有一部分是为了笔画的简单,而忽视了规律性反倒是增加了学习难度,还有一部分为了向表音靠拢,合并了不少同音字甚至是音近字,导致了表意的不够精确,这些都违背了汉字的发展规律,如果能纠正的话那就最好了.....  -----------------------------  嗯,创字之初自然是由简到繁,发展的过程是逐步丰富和精确。保持正体字的传承也很重要,希望汉字以后会更加完善吧
  争论这个有什么意思,要恢复直接恢复到甲骨文去吧,文化是要根据时代背景不断变化的,保守不变,最后就是灭亡  现在全球化时代,你想中文汉字成为全球性语言,简体字比繁体字更好,简体字不禁有汉字特色,也可以让老外更容易学。繁体字,中国人都学得累,何况外国人,那样中文什么时候才能成为世界主流
<span class="count" title="万
请遵守言论规则,不得违反国家法律法规回复(Ctrl+Enter)学古诗文是为了做一个现代人,读经班就不必去了
【编者按】&#160; &#160; &#160; &#160;&#160;现代社会还需要学古代诗文么?学什么,怎么选,如何教?&#160; &#160; &#160; &#160;&#160;澎湃新闻()就古诗文教育这一话题采访了知名作家冉云飞,他曾著有《沉疴:中国传统教育的危机与批判》《像唐诗一样生活》《给你爱的人以自由》等书。更重要的是,他是一位探索民间古诗文教育十多年的思考者和实践家, 坐言起行,筚路蓝缕。目前他正在自编教材《古诗文初步》。&#160; &#160; &#160; &#160; 让我们来听听冉云飞的丰富经验和独家见解。冉云飞在书房。怎样算是成功的中小学古诗文教育?&#160; &#160; &#160; &#160;&#160;澎湃新闻:你曾引用顾随先生那句,“学古诗文的目的是为了做一个现代人”。你认为在当下中国,学古诗文最重要的意义是什么?&#160; &#160; &#160; &#160; 冉云飞:我觉得最重要的意义是,我们可以探知自己的祖先从何而来,这也是“我从何而来,我是谁,我往何处去”这一哲学思考的组成部分。当然,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糟粕是很多的。不过它为何能保留几千年?我们既不能简单地否定,更不能简单地肯定。有一分证据说一分话,对此要认真加以研究辨析。&#160; &#160; &#160; &#160; 这方面,反而是胡适他们那一代学者有很大贡献。很多人批评胡适们的“新文化运动”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破坏,但忘了他们“整理国故运动”中运用西方新方法来整理中国传统文化,其实是在接续文脉。今天许多研究中国传统文化的人,用的就是西方的方法。&#160; &#160; &#160; &#160; 我觉得学古诗文,是要知道古代人的情感,古代人的思想,古代人的意识,但并非亦步亦趋地遵从他们。而是你阅读了中国传统文化的东西,会有历史感,对今天的现实会有洞穿感。&#160; &#160; &#160; &#160; 澎湃新闻:相较于大学生和成年人,你认为在中小学教授古诗文有没有特别需要注意之处?怎样算是成功的中小学古诗文教育?&#160; &#160; &#160; &#160; 冉云飞:中小学的古诗文教育与大学乃至成人的古诗文教育当然有很大的不同。一来要注重未成年人的受教心理,不可硬灌。&#160; &#160; &#160; &#160; 二来要选在他们理解能力范围内的东西,这就要对学生的整体素质有个恰当的把握。&#160; &#160; &#160; &#160; 三来讲授时最好主要讲授情感,喜怒哀乐等人类共同情感。若要讲是非判断的东西,最好运用讨论式,而非以标准乃至唯一答案供给学生,不要用自己的结论来束缚学生的认知。&#160; &#160; &#160; &#160; 四来古诗文中抒情等情感性文字偏多,应适当在高年级加入清晰且有逻辑的说明性文字,以便培养学生的理性认知。如可选入《天工开物》、《农政权书》、《本草纲目》等较为精练清晰的文字,从而引出类似于“李约瑟难题”的思考(即“尽管中国古代对人类科技发展做出了很多重要贡献,但为什么科学和工业革命没有在近代的中国发生?”),让古文与科学、逻辑等方面发生关系。或者选些涉及商业性及谈富强的文字,让学生们知道古人也思考比较现代性的问题。&#160; &#160; &#160; &#160; 我认为中小学的古诗文教育,若是能培养学生对古诗文持续不衰的兴趣,觉得古诗文原来这么有趣,引导他们入门,便是一种成功的教育。爱生活,有情趣,平等,宽容,懂爱,是入选自编教材的标准&#160; &#160; &#160; &#160; 澎湃新闻:在你看来,当下中国的古诗文教育,问题何在?&#160; &#160; &#160; &#160; 冉云飞:像台湾的古诗文教育,在课本中占的量是非常大的,大概有50%-60%。当然这也引起了一些台湾教育界人士的忧思。为什么呢?因为古诗文毕竟和现代生活之间存在一种隔阂。我们培养一个人的情感是必要的,但我们也要教一个人适应现代生活,因为每个人具体地生活在他所处的时代环境之中。一个人不能毫不关心今天的现实生活,而只去背四书五经或唐代的诗歌,这是对他生活的一种剥夺,把他的生活剁成了两截。&#160; &#160; &#160; &#160; 所以我认为,古诗文教育和鲁迅文章入选教材一样,不是量的问题,而是选什么的问题。比如像《丧家的资本家的乏走狗》这类文字,入选再多都无助于真正的教育。同样,像《弟子规》、《孝经》这类选进教材的话,也无助于培养学生对古代文化的认同情感。&#160; &#160; &#160; &#160; 第二个关键,就是怎么教。要懂教育心理学。我举个例子,像我去年在成都给学生讲杜甫,就真的带他们去了浣花溪这个地方,让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觉,这是“情景式教学”。如果抽象地去教已经离我们很远的知识,强迫学生接受,对学生是一种双重伤害。&#160; &#160; &#160; &#160; 古诗文教育的确是一个很大的问题。像我这样讲古诗文的方式,目前可以说算是有点意思的。像王财贵(台湾学者,在北京等地开设有读经推广中心)之类,满堂灌,翻去覆来只强调背诵,难怪有人觉得有骗钱的嫌疑。我觉得挣钱可以,但要取之有道,那个道就是你要拿出与教育心理学相匹配的教古文的方法。更不用说秋风()、蒋庆那种另有所图的。何况秋风、蒋庆对古文的理解有不少可商之处。&#160; &#160; &#160; &#160; 澎湃新闻:你自己也在编古诗文教材,请问你选篇目标准是什么?&#160; &#160; &#160; &#160; 冉云飞:热爱生活是我选古诗文的第一准则。也就是说,我选的诗歌文章要充满生活气息,富有情趣,让人看到并喜欢生活的美好。&#160; &#160; &#160; &#160; 其次,平等、宽容。&#160; &#160; &#160; &#160; 再次,懂得爱。我希望学生从选文中懂得爱,平等的、天然互动的爱,而不是单向度的晚辈对长辈的“孝”或长辈对晚辈的“慈”。你可以对妈妈说“我爱你”,妈妈也可以对你说“我爱你”,但你不能对妈妈“慈”,妈妈也不能对你“孝”。后两种是单向的、不能流动的,像一条河流进了罗布泊,慢慢干涸成沙漠,而不是浩浩汤汤的大江大海。&#160;&#160;&#160;&#160;&#160;&#160;&#160;&#160;&#160;澎湃新闻:你最后成书大概会有多少篇目?&#160;&#160;&#160;&#160;&#160;&#160;&#160;&#160;冉云飞:四五十课吧。这个需要大量的阅读。不能只囿于四书五经,集部和各种笔记史料都要读,才能选出好的课文。&#160; &#160; &#160; &#160; 我的理念是:想舀出一碗水,你必须拥有一桶水。你不能自己只有一桶水,却诈称给一条大河,这就是目前到处流行的心灵鸡汤,包括古诗文教育中也不少。唐诗宋词是传统文化最具传播性的一部分&#160; &#160; &#160; &#160; 澎湃新闻:我们知道国内近几年有一股民国课本热。而你比较研究过中国百年来语文教材之变迁,有何心得?&#160; &#160; &#160; &#160;&#160;冉云飞:其实在1949年之前和1949年之后的语文教材中,民族主义都占了很大的篇幅,是一股强大的力量。&#160; &#160; &#160; &#160; 比如文天祥的《正气歌》,这里面有高扬的爱国主义和民族主义教育。其中反映的教育哲学,如果往极端的方向走就是国家主义。但这个出现在二十世纪上半叶的教材中,是可以理解的,因为当时的局势就是列强制约乃至侵略,尤其是日本,所以有一种紧迫感。你看二十世纪上半叶的著名学者,很少是没有爱国主义和民族主义情怀的。&#160; &#160; &#160; &#160; 澎湃新闻:你有一本书叫做《给爱的人以自由》。那你认为古诗文教育和自由有关联么?&#160; &#160; &#160; &#160; 冉云飞:有的。传统古诗文中也有讲究个体化自由的,比如《庄子》中的消极自由。但这种追求的个体化自由并没有政治制度保障,偏于消极,偏于个人修行,并不能扩展到公共领域。和西方现代的政治自由不是一个概念。比如《孟子》的“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它只是一种理念,并没有制度化,帝王不听就没用,无法落实为有制度保障的政治自由。&#160; &#160; &#160; &#160; 澎湃新闻:现在提起中国传统文化,很多人就会想到唐诗宋词。那你理解的中国传统文化,包含哪些内容呢?&#160; &#160; &#160; &#160; 冉云飞:我觉得传统文化包括地上文献(纸质的典籍、档案)、地下文献(文物)和生活方式(曾经存在过的、现在还流传的)。唐诗宋词仅仅是传统中最具传播性和象征性的一部分。读经班与民间教育&#160;&#160;&#160;&#160;&#160;&#160;&#160;&#160;澎湃新闻:近年民间教育日渐兴起又步履维艰。我们知道你在这方面颇有经验,你觉得理想的民间教育是怎样的?&#160;&#160;&#160;&#160;&#160;&#160;&#160;&#160;冉云飞:教育这事儿在民国以前基本是没有国家统一的。国家唯一的统一,是通过科举考试的选拔方式。但是私塾,国家绝大部分是不去管的。除非像东林书院这种,被当轴认为讲课是在批评政府。所以那时教育之间充满竞争。&#160; &#160; &#160; &#160; 二十世纪随着国家主义和民族主义的强盛,使得国家办教育成了天经地义的事。“民间自己办教育是邪门歪道”这种理念已经被人广泛接受,这个必须改变。&#160; &#160; &#160; &#160; 去年奥巴马去美国某校开学演讲,而一个清洁工就对美联社的人说:凭什么要他来教育我的孩子?他有什么权力来教育我的孩子?&#160; &#160; &#160; &#160; 从本质上讲,我觉得我国家对教育当然要有所管理,但缺乏竞争的领域都不会产生高品质的服务和良好的效果。民间的私塾良莠不齐,应该让市场经济来选择和淘汰。&#160; &#160; &#160; &#160; 澎湃新闻:目前有一种潮流,许多父母热衷把孩子送去国学班读诗诵经,你对此有何评论?&#160; &#160; &#160; &#160; 冉云飞:为何会有许多家长不加分辨,把孩子送去鱼龙混杂的、以文化搭台行赚钱之实的国学班呢?一来大多数家长不懂传统文化,对应试教育痛恨,只会疾病乱投医。二来就像家长把孩子放进应试教育的学校,以为万事大吉一样,他们认为放进读经班里就毋须担忧了。家长不愿与孩子一同成长,一起学习。真是才逃离应试教育的狼窝,又遭受盲目读经教育的坑害。&#160; &#160; &#160; &#160; 讨论古诗文教育,我个人倾向于侧重技术角度来谈。核心有两点。&#160; &#160; &#160; &#160; 首先,中国包括四书五经在内的古诗文,都是农业社会与慢生活的产物。在知识折旧率颇高的现代社会,古诗文折旧率更高,那么学来何用?在我看来,传统的东西要学,但一定要警惕,那些无用且有害的东西如《孝经》、《弟子规》里的内容,我们要抵制。而人类拥有的爱、自由、平等、宽容等,是无法折旧的,就该找传统里这样的东西来学。&#160; &#160; &#160; &#160; 其次,教学时要讲究教育心理学。那种“读书百遍,其义自现”的不负责任教法,只是放纵无能的老师,让学生厌学。不注重教育心理学的死记硬背、不知何意的念经式读经,应该引起有心智的家长的反对。
(原标题:学古诗文是为了做一个现代人,读经班就不必去了)
本文来源:澎湃新闻网
关键词阅读:
不做嘴炮 只管约到
跟贴热词:
文明上网,登录发贴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易立场。
热门产品:   
:        
:         
热门影院:}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苹果id太麻烦了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