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满财富 请问单纯的这两本《诸葛亮大传》的内容一样吗?

南怀瑾老师:我的著作重点是这两本书,好好读过吗?
南怀瑾老师:我的著作重点是这两本书,好好读过吗?
南怀瑾老师:我的著作重点是这两本书,好好读过吗?
迦陵仙音礼敬南怀瑾
&从上一次开始,办了父母跟孩子的亲子活动,我都赞成,这是好事。那么这次又办活动。不过现在一听,发现原来诸位是对打坐修养身心这一套有兴趣,这是个很严重的事了。全世界只要讲到修身养性的道理,都很容易迷到人的。我怕大家走错路,牵涉到大家个人的身心修养,这当然也是一个重大的教育问题,但你搞大了,麻烦也大了,因为这个问题很严重啊!&我年纪大了,直话直讲,我认为现在的教育出问题,不在孩子,而在家长。对不起,先请大家原谅,我这个人讲话很直爽,我认为现在中年以上的家长本身就有问题。我们中国近一百年来,传统文化被自己推翻了,又被西方的科技工商发展弄迷糊了,整个国家上下近一百年来很茫然,教育也好,人生也好,没有方向了。现在是跟着利益跑,唯钱主义,有钱就好。我们居然走上这样一条路线,真是非常严重的问题,但也无可奈何。&我发现大家有个错误观念,以为南怀瑾是个学佛打坐搞修道的人,想跟他学一点修身养性,如不能成仙成佛,也至少祛病延年。这个观念错了,不是这样一回事。我从昨天晓得以后到今天,就自己反省,我太马虎了,这活动本来是个好事,可是搞严重了。&大家真的要学,就千万不要认为这一套是长生不老之学,什么健康长寿、成仙成佛,不要存这个希望。我活到九十多岁,一辈子都在找,也没有看到过仙佛。那么有没有这回事啊?有,但是找不到。&仙佛之道在哪里?今天正式告诉大家。我的著作很多,大家要学修养身心,重点是两本书,请诸位听清楚,一本是《论语别裁》,讲圣贤作人、做事业的行为。书名叫作“别裁”,是我客气谦虚,也是诚恳真话;我不一定懂得中国圣人之道的传统,不过是把我所了解的解释出来,其中有许多解释与古人不同,有的地方推翻了古人,很大胆,因此叫作“别裁”,特别的个人心得。譬如一块好的布,裁缝把它一块一块裁剪了,重新兜拢来做成衣服。我在序言里也讲到,我不是圣贤,只是以个人见解所了解的中国文化,做人做事是这样的。所以你不管学佛修道,先读懂了《论语别裁》,才知道什么叫修行。&现在有个流行的名称叫“粉丝”,据说外面我有很多粉丝,其实都是假的,他们自欺欺人,我也自欺欺人,他们连《论语别裁》都没有好好看过,好好研究过。因为我这一本书出来,之后外面讲《论语》的多起来了,各个大学都开始讲《论语》,我也很高兴。《论语》真正是讲圣贤做人做事的修养之道,也就是大成至圣先师孔子的内圣外王之道。孔子是中国的圣人,在印度讲就是佛菩萨,在外国就叫作先知,在道家叫作神仙。可是儒家的传统上,只把大成至圣孔子看作是一个人,不必加上神秘外衣,他就是一个人。&《论语别裁》是我很重要的一本书,另一本非常重要的是《原本大学微言》。诸位如果说对我很相信,请问《原本大学微言》读过吗?不要说读过,翻过吗?看得懂吗?要问打坐修行修养之道,《原本大学微言》开宗明义都讲到了。&今天我仔细反省的结果,不要给大家一条错误的路线,因此发给大家《大学》的这一篇,你要先把这个搞清楚。我从八岁起就读《大学》了,从这个宗旨来讲,佛的道理不离它的。&(师朗诵)“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这是第一节,要会背,你们教孩子要会背,自己也要会背。每个人朗诵着读,不是唱给人家听,朗诵的时候自己要晓得。&大学之道是大人之学。中国古代的传统,周朝以前的教育是八岁入小学,到了十八岁由童子变成大人了,开始教大学,教你如何做一个人。我刚才读的《大学》第一节有三个纲要,叫作三纲:“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怎么解释呢?我们几千年来很多人解释这一本书,在中国文化中,它是内圣外用之学,由一个普通人变成圣人,就是超人,超人就是仙、就是佛了嘛。但儒家不加宗教的花样,仙啊,放光啊,神通啊,都不谈的,只是说如何作一个人。&大学之道,在明明德。什么是明德呢?明德就是得道;明德以后去修行,起行,做济世救人的事就是亲民;止于至善是超凡人圣,变超人,天人合一了。这是讲从一个凡人成为知道生命来源的圣人的三个纲要,叫三纲。&大家要学佛,对不起啊,我请问一个问题,不是质问,是请教。哪一位朋友简单明瞭告诉我,什么叫佛?想学佛嘛,佛学要懂哦!先要知道什么是佛。自觉,觉他,觉行圆满,叫作佛。“佛”在印度文叫Buddha,现在的翻译叫佛,老的翻译叫佛陀,也就是我们唐朝的音,意思是明德,亲民,至善,自度度他,自利利他,功德圆满,智慧成就。不懂这些基本原理,一味盲目的打坐修行,你成个什么佛啊?&“自觉”是自悟,自己悟了,所谓证得菩提就是悟了,找到生命的根本;“觉他”是度一切众生。在《大学》呢?明德就是自觉;亲民就是觉他;自己悟了,证得菩提,行为、功德做到度一切众生,利益大众,这些都完成了,止于至善,这样叫作觉行圆满,就是佛。换句话说,自利,利他,功德智慧圆满,就是“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所以佛学跟《大学》所讲的一模一样,不过大家不懂得自己的文化,中国本来就有的啊!讲佛也好,神仙也好,都离不开它的范围。自己没有中国文化根本的基础,想去成仙学佛,搞打坐,那是干什么呢?自误误人。&不过反过来讲,学打坐也对啊。他说大学之道,在明明德,怎么明呢?道怎么得呢?怎么明白生命的根本意义呢?“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这不是都讲得明明白白吗?就此一路过来得到那个明德,得道了。好!你看他的方法,也就是打坐的方法,“知、止、定、静、安、虑、得”,一共七步功夫,七证。所以后来佛学说修禅定,这个禅定的翻译就是从“知止而后有定”来的,用《大学》的啊,所以禅定,也叫作静虑。&这一段,大家要背来。“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这个修养功夫的程式,也就是求证大道的学养步骤,都跟你讲完了,一步一步,就得到道,得到明德了。这是讲内圣之学,自己内在的修养功夫。&整理自《二十一世纪初的前言后语》&◆◆◆◆◆◆ 欢迎关注公众订阅号:迦陵仙音礼敬南怀瑾。本公众号,及同名今日头条“头条号”和同名新浪博客相关文章均由迦陵仙音礼敬南怀瑾整理首发。欢迎分享文章至“朋友圈”,欢迎阅读过往文章(点击查看历史消息进入) *****************************
南怀瑾老师著作推介:《原本大学微言》&上、下&(东方出版社 简体版)与之前大陆出版的简体字版有较大的差异,遵循南师嘱托,根据其最早的《原本大学微言》为底本进行重新整理,不论是内容还是表述方式,都保留了原本的真实风貌。。(点击下方“阅读原文”可直接进入推荐购买页面)。
发表评论:
馆藏&27808
TA的最新馆藏[转载]爱诸葛亮从读书开始
&知道诸葛亮是在小学二年级,看连环画《三国演义》,从此便深陷其中,被诸葛亮迷得气晕八素,原先是迷演义里那个妖道似的诸葛亮,后来想去了解历史中真实的诸葛亮,方才去读了史书,刚开始接触历史还很沮丧,没有草船借箭、没有空城计、没有六出祁山,连羽扇纶巾都是后人的杜撰,这还是诸葛亮么。于是选择性遗忘铁证如山的史实,硬让自己相信诸葛亮就是演义里呼风唤雨的神仙,这种可笑的掩耳盗铃却阻止不了历史真相对认知的蚕食,我在无形中慢慢地开始接受史书中的诸葛亮,终于发现真实历史里的诸葛亮远远比演义更富有人格魅力,他的伟大恰在于他的真实。
爱诸葛亮必要进入历史的纵深中,史书的行行墨痕生动而具象,仿佛是经纬纵横的线条,勾勒出一个血肉饱满的诸葛亮,他的年少轻狂,他的志向抱负,他那一夜的轻颦蹙额,那一次征程路上抛去车辙下的叹息,以及他不堪承受的负累历历在目,仿佛深纹在时间风尘中的烙印,一任沧海桑田,作为个体的生命散成粉末,作为文本的生命却永在,这是历史的伟大。
存在者不在,存在在,这是精神的伟大。诸葛亮不在,而他又分明在,不在的是诸葛亮那个独特的人,在的是诸葛亮留存在历史文本里的符号形象。
感谢我们这个民族记录历史的优秀传统,世界上没有哪个民族像我们一样保存了如此浩瀚的史料,我们有官方组织的撰史,也有民间的私人著史,正是这种对历史的痴迷使我们的文化传统延绵几千年不曾断绝,也保证了中国从不曾灭亡。
我不是历史学者,也没有经过专业的历史培训,我从事的学科涉及更多的是西方典籍,可就像许多浸淫西学多年以后回归国学的人们一样,我最终选择把更多的关注倾于中国历史文化,因为那是我们的根,生死既往,血脉相连。
爱诸葛亮,与其说是爱一个具体的人,莫若说是爱我们的文化,所以了解诸葛亮,不仅仅能知晓一千七百年前的历史,更能深入中华文化的博大深邃中,而越是深入,越发觉自己的渺小和无知,在精深广博的民族文化面前,我只有顶礼膜拜。
那么,我们就从读书开始吧。
《三国志》
这是了解诸葛亮的必读书目,凡想知道历史上的诸葛亮形象者,一定要读这本书。
《三国志》比较简略,不知是陈寿手中的史料太少,还是顾及太多有所舍弃,总而言之,史官录史总有选择,而选择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就意味着对部分史料的放弃。我们一方面遗憾史书的残缺,另一方面也要理解史官的无奈。
这套书我大约购于初三时,攒了很久的零用钱,分了两次才买全,很奇怪的是,那时新华书店卖书居然可以上下册分开销售。记得刚一买回来,心急火燎地翻到《诸葛亮传》,看见“亮少有逸群之才,英霸之器,身长八尺,容貌甚伟,时人异焉”,身为萝莉的本人当即花痴得不能自已。
至今《三国志·诸葛亮传》那几页书被我翻烂了,我很担心哪一天书页会脱落,书中到处是我勾画的红线,简直惨不忍睹,花痴到这地步,书太受罪了!
后来因为买了二十四史,于是我便拥有了两套三国志,一套岳麓书社,一套中华书局。一般来说,这两个出版社的古书质量比较好,建议买古书者首选二者。
《华阳国志》
这部史是三国志的补充,《三国志》的裴注也常引用该史书,可见该史书的价值。
华阳国志主要记述巴蜀历史,其中既有史事陈述,还有巴蜀风情介绍,甚有一些人物是三国志根本没有录入的,的确是三国志之外对蜀汉历史最好的补缀。
我买到这部书完全是撞大运,某天在书店无意中溜到,以迅雷不及掩耳盗铃之势抱着书阴笑了数声,遂付账走人。后来再逛书店,竟再也找不到了,想是这种书销售情况不好,出版社不再发往经销商,幸好我下手快,不然万一被哪个历史系老头叼走,岂不悔恨?
张澍《诸葛亮集》
最早编辑诸葛亮集的应该是陈寿,三国志有陈寿编辑完成后上书晋武帝的表疏,后代也有历次编修,但现在通行的一般是清代张澍版,全书分文集四卷,附录二卷,故事五卷,像我们熟知的《便宜十六策》、《将苑》都辑录完全。
我拥有的这部《诸葛亮集》是中华书局六十年代版,竖排繁体,很好的版本,前几天在书店似乎看见了这个版本的再版,很是欣慰。
《后汉书》
了解诸葛亮为什么要看后汉书?
我们需知,三国承袭两汉,其官职、舆服、礼仪皆一脉相承,要知道三国时的基本社会风貌,必须返回到两汉,而《后汉书》给我们提供了最好的了解渠道。
后汉书是唐章怀太子李贤做注,个人认为注得非常好,补充了范晔记史的缺省,一些读音的校正还能让人领略汉字音义从汉魏到唐的变迁。
读完后汉书,基本上东汉的朝政制度、官吏职务,学林风貌等等可以大致了解,比如书中李注对汉朝皇帝颁诏的不同种类做了详实的介绍,比如洛阳南北宫的各自功能,诸如此类的史事不繁赘述。举个例子,我原先不知道蜀汉的皇后住在哪个宫,后汉书告诉我,汉朝皇后都住在长秋宫,这是个一以贯之的规矩,长秋宫竟成为皇后的代称。蜀汉延续汉朝正统,这些规矩一并遵循,所以史书记载吴太后住在长乐宫,这就是东汉的礼秩。
后汉书上虽没有诸葛亮的记载,却有同时期的其他人的传记,如董卓吕布袁绍刘表公孙瓒,它录入了约略生活在三国时期,而却属于东汉官吏的那一部分人,可那部分人却和三国人物有不能分开的联系。例如刘备的老师卢植,这些汉吏被三国志舍弃,却被后汉书载入。
《资治通鉴》
看资治通鉴是为了更方便地了解三国的历史逻辑顺序,其他史书毕竟是纪传体,对理清历史脉络不甚便宜,资治通鉴以时间带历史,为我们廓清三国历史发展提供了最好的史料整理。
历史的发展不能孤立地看待,必须看到该段历史时期的前导背景,以及后续发展,我一直不太喜欢把三国孤立地挑出来了解,如果脱离了东汉历史背景,三国根本就是无本之木,这也是我为什么要去看后汉书的原因。
杨晨《三国会要》
这是一本类似于《通典》的书,由清代的杨晨编撰。
该书有二十二卷,分帝系二,历法一,天文一,五行一,方域三,职官二,礼三,乐一,学校一,选举一,兵一,刑一,食货一,庶政二,四夷一。这是一本全面介绍三国时礼秩典要的专著,书中对每个目录都分成了魏蜀吴三个子目录,因而是分国别而述及典章制度。
我起初知道这本书,是在一本很陈旧的历史手册里看见对该书的介绍,结果高中时在书店无意中遇见,又攒了很久的零用钱买回家。是为中华书局出版,竖排繁体,最近在书店看见成套的历代会要书,其中便有这本书。
朱大渭 梁满仓《诸葛亮大传》
这两个作者绝对是超级亮迷,对诸葛亮誉美之极,让同样身为亮迷的本人读起来很爽。
这是一部非常详实地介绍诸葛亮生平的专著,史料精细,叙述生动,评析确当,我看的时候简直爱不释手,谁让作者是亮迷呢,我看的不是书,看的是两个花痴中年男人隔着历史对诸葛亮由衷的膜拜。
如果觉得三国志难啃,又想全面了解诸葛亮,那就去读这部书。
《魏晋南北朝社会生活史》
既然提到了朱梁粉丝二人组,那顺便再介绍他们的另一部专著。(据了解,这两中年男人事实上真的是诸葛亮的粉丝,灭哈哈)
想知道魏晋时期的社会风俗,一定要看这本书,该书对那几百年间的建筑、舆服、饮食、婚丧等等都做了详略得当的论述,可以从中管窥诸葛亮时代的生活风貌。
这本书是诸葛果送我的,再次对果子表示感谢!
田余庆《秦汉魏晋史探微》
这是一本论文合集,当中的观点我未必认同,但的确很专业,人家是历史学界的老前辈,我只是个业余的小虾米,躲一边嚷嚷两声,老前辈应该还有容人之量吧。
书中的《隆中对再认识》《李严兴废与诸葛亮用人》《蜀史四题》,很值得一看。其中提到刘备白帝城托孤是为加重诸葛亮在蜀汉朝堂的地位,我是很喜欢人家说诸葛亮好话的,这种观点看得我爽到了极点。好吧,我一点不客观。
宋杰《中国古代战争的地理枢纽》
这是一本很好的书,对中国历代战争枢纽做了详实的论述,其中涉及三国的有四篇,涉及的蜀汉的是《蜀汉在汉中的兵力部署与对魏战略之演变》。
文章对汉中的地理位置,蜀汉对汉中战略的变迁都一一分析论证,阅毕,甚至可以对诸葛亮五次北伐有了一个清晰的掌握。
这本书很厚,但是很有价值,除了对蜀汉汉中战略的分析,还有秦汉的关中经略,蒙元与宋的襄阳之战,太值得收藏了。
张彦远《历代名画记》
提这本书,仅仅因为张彦远把诸葛亮列为三国时期的画家,足够让亮迷们得瑟很久。
我竟然连这本书也有。。我上辈子欠了诸葛亮多少钱啊。。。。
以上是了解诸葛亮的基本书目,要深入诸葛亮的生活,仅仅这几本书是远远不够的。
我以为了解诸葛亮,不是停留在他个人身上,更应该把视线放诸他生活的时代,知道那个时代的衣食住行,学礼风范,如此才算是真正进入他的生活。
进入他的生活,更要接近他的心灵世界,就像诸葛亮读的书,我也要读,他为刘禅誊抄《商君书》《韩非子》,这两本书自然应该进入阅读书单。
个人以为,《商君书》比较涩燥干枯,《韩非子》却文风磅礴,流宕飞扬,韩非口吃,文章倒是写得极精彩。
但我还是常常思考,诸葛亮会读什么书?
东汉末年,今古文学之争经郑玄的融会贯通,逐渐趋于大统一,郑氏之学遂盛行天下。刘备的老师卢植是郑玄的同学,两人同拜于马融门下,这些当世大儒名噪一时,他们影响了魏晋以后的经学研究,这里又要提到了《后汉书》,因为只有读了这部史书,方能了解这些儒生,从而了解东汉至三国的学术风气。
当时的诗经是以毛诗为正统,自毛诗出世,曾经风靡天下的三家诗正在逐渐凋敝,诸葛亮读的应该就是毛诗,但毛诗太讲究温润敦厚,诗经中的真挚情感都被渲染成君子小人之辨,忠臣良妇之箴,实在气闷。
另外,《后汉书》里有关于太学生的学习情况,很有意思,太学生上课一般采取论辩的形式,辨不赢的便夺席重排位,有口才利害的甚至连夺同学十多席,学术氛围很自由,我曾经想把这一幕挪到小说中,后来觉得冗赘便删除了,以后会在《诸葛亮》里添入。
六经一定是诸葛亮的必读书目,而诸子之中,他定是推崇法家,他是实用主义者,不尚虚无,郑玄之流的治经论著,他会看,却不会效法咬文嚼字,史载他读书“观其大略”,可知其读书态度。
除了法家,诸葛亮更会去读兵家书,这里提一本书:《武经七书》,由宋代人编撰,包括了《孙子兵法》《吴子兵法》《六韬》《司马法》《三略》《尉缭子》《唐太宗李卫公问对》,其中《唐太宗李卫公问对》提到了诸葛亮的八阵兵法,李靖说是源自黄帝的丘井法,可资参考。
其实,看看《文选》了解两汉三国的文学状况也是必要的,尤其是以风骨著称的建安文学。仍然是个人看法,曹丕的诗文比曹植有嚼头,尤其是他悼念建安七子的文章,让我潸然泪下,所谓文章八斗的曹植反而没让我有太多感触,新三把曹丕折腾成个猥琐男,若虚姐姐很无语。郭沫若曾经把曹植骂得一钱不值,郭老人家火气太大,虽然偏激了点,可他骂得其实很有道理,汗。。。
最后补充一点,如果想了解三国服饰、饮食、建筑、农业经济,除了《魏晋南北朝社会生活史》,还可以参考沈从文的《中国古代服饰研究》,梁思成《中国建筑史》、许倬云《汉代农业》以及《齐民要术》。
必须说明,《中国建筑史》太牛叉了,书前有一幅中国建筑的平面解剖图,根据宋代的天书《营造法式》绘制而成,从图中可看出,中国建筑的复杂简直叹为观止,这本天书后来由梁思成为首的营造学社破解,我对梁思成佩服得五体投地!好吧,我更崇拜他爹梁启超,这对父子都是牛人。
阅读无止尽,因诸葛亮进入中国历史文化的宽广世界里,其实也是一桩美事。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ヤ籹亽ぃ)
第三方登录:}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诸葛亮大传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