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那位学者教授可以给我儿子取中科院博导名字有哪些人?

第一次听到林老师,是在和学生的一次私人聚会上。一位同学推荐我去听林老师的财务课,还没有等到我表态,其他同学就开始纷纷附议,向我强烈推荐林老师的课程。我当时就很感慨,能在财务圈层之外拥有这么多跨界学生已属不易,而一次小型的师门聚会就有好几位林老师的忠实拥趸,其比例之高不得不让我对这位素未谋面的名师产生了极大的好奇。后来,在学生孙雁飞的持续鼓动下,我这个不太主动的人,竟然趁林老师在香港考察的期间,非常冒昧地直接约他见面。若干年后,我一定会感谢那个冒昧的约定,让我们有了在香港街头餐厅里短短一个小时的交谈。席间,林兄谈了很多。事后给我印象最深的,是他谈及的和儿子的相处方式。为了锻炼儿子(承勋)的意志力,作为父亲的他,会经常带他一起骑单车。在酷热的天气下骑行,时间稍长,体力就会有极大的消耗。承勋经常会抱怨天气太热,每到此时,林兄都会告诉承勋:“太阳不是我能控制的,请继续骑。” 如果碰到大风,承勋抱怨逆风无法骑行,林兄同样也会充耳不闻,默默地提升速度,告诉承勋:“请继续骑,风向也不是我管的”。但是,只要承勋向他提出,自己太累了,是否可以休息一下,林兄都会给予及时回馈,立即停下前行的车队,做短暂的休整。我问:为何要这样处理?林兄回答:因为我要让儿子知道一个道理,太阳太晒,风太大,这些都不是我可以做主的范围,他可以找老天解决,找我抱怨是没有用的。但是,只要他问我是否可以休息,我就要立即做出回馈,因为这是我可以做主的范围。听到这里,我突然想起二战期间一句著名的祈祷文,“神啊,请赐我勇气,去改变我能改变的一切,请赐我勇气,去接受我不能改变的一切,并请赐我智慧,去分辨这两者的不同。”正是这句话,支撑很多在战争阴影下的生命度过了那段最为艰苦的岁月。在骑行过程中,林兄其实就是通过这些小小的心理暗示,给了孩子最需要的智慧,教会他怎样去分辨需要接受和需要改变的事项,并在能够改变的范围内积极行动,而在无法改变的范围内停止抱怨。 这正是我最为推崇的教育理念和最为理想的亲子关系。 而林兄的这个故事,成了这段著名祈祷文最好的注解。很幸运,结束了这场短短一个小时充满启发的谈话之后,我们又有了两次深入交流的机会。一次是在北京,我邀请林兄为内地著名的法律科技公司iCourt全体讲师进行了一次教学艺术的内训。正是这次为期两天的课堂学习让我明白了林老师受到这么多学生欢迎和崇拜的原因所在。当林老师在我们面前展现了一个他们亲手描绘的长达数米的学员体验地图的时候,我承认,我被震撼到了。还有一次是在台北。我利用赴台旅游的最后一天专程拜访了林兄位于桃园的办公地,在他的介绍下,和台湾最为顶尖的几位培训界讲师进行了几个小时深入愉快的交流并获赠了林兄的台版新书《给儿子的18堂商业思维课》。回程的路上,我按捺不住激动的心情,几乎是一口气读完了这本篇幅不大,却充满智慧的小书。我很喜欢的一位作家曾在2008年的汶川地震之后说过一段话:“在地震来临之前,我们每个人都在地上拼命的积攒不动产,但在地震来临之后,我们才发现,原来所有不动产,其实都是动产。” 面对无常,我们每个人其实都应该去思考我们和财富的关系,以及财富和子女的关系。林则徐家中曾挂一幅对联:“子孙若如我,留钱做什么。贤而多财,则损其志。子孙不如我,留钱做什么。愚而多财,益增其过。” 我们应该留给孩子的,应该正如林兄在书中所言:“为孩子的未来创造可能性,培养他们能打世界杯的眼界与能力。” 在这一点上,我和林兄具有高度的共识。我一直主张,对孩子的教育,应该首先在于拓展格局,其次在于熏陶思维,最后才是灌输知识和培养技艺。只有格局和思维的培养,才是对他们最好的馈赠。比如,与其让孩子从小学背唐诗宋词,不如吟诵老庄孙子。“大哉圣人之道,洋洋乎!发育万物,峻极于天。优优大哉!礼仪三百,威仪三千,待其人而后行。”未学气象之恢弘,不可学文字之华美。而在思维训练的理念上,我和林兄更是有着诸多的共鸣,在这本书里可谓比比皆是。比如,第八堂课《要用长期与机率的眼光做重大决定》,就让我不能同意更多。我经常和学生说一个道理:如果你在做事情的时候,总是立足于当下控制成本,实际上就是在控制你未来的收益。如果我们可以多花一千元租住一个市区的房子,为每天的奔波节省下两个小时的时间去培养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哪怕这笔钱可能消耗掉了你所有的储蓄,但是却为你赢得了更加宽广的未来。人与人的区别不在起点,而在拐点。所谓拐点,其实就是每一个细小的选择。五次不同的选择之后,人生已是天壤之别。而影响选择背后的,就是思维的差异。正是出于对思维的重视,我个人也经常举办决策思维、结构思维等私塾课程。为自己的抉择增加一个时间维度,用自己未来的收入衡量自己现在重大抉择之中的支出,仅仅是这一个思维方式的转变,就会为我们带来更多的机遇。如果再能为自己的选择增加一个概率的维度,就更能帮助我们在人生选择的关键路口抓住机遇,创造更多的价值。也许,长期主义加机率意识,这就是最为典型的商业思维。承勋何其幸运,在自己如此年少的时候,就能听到父亲娓娓道来的人生智慧。但是,更幸运的是,林兄并没有把商业思维推向极端,而是不断用各种观念、文化和心态去调整它的边界。比如,不能贪心的拿走桌上每一分钱,要善于分享取得的财富。比如,钱要花在刀刃上,不能随意浪费哪怕并不稀缺的资源。这一点上,林兄曾当面和我说过让我非常感动的一件事情。因为自己当年曾经创业失败,在关键时刻有人为自己提供过无私的帮助,因此,林兄在成功之后,也不忘把这份感恩传递出去,所以,专门在自己的学生圈里提供应急借款。他还专门给我看了一位学生在遇到人生困境,得到林老师说明后充满感恩的文字。这种不但要接球,也要传球的人生观,才是对商业思维最好的支撑。很多人,在年轻的时候都梦想拥有巨大的财富,但是,如果仅仅是对物欲的持续不断的满足,并不能给人带来终极意义上的幸福。真正的自由,并不是家有千金的财富自由。而是在商业思维的指导下,赚取财富的同时,又能依靠正确的金钱观加以平衡的心灵自由。诚如我经常给学生的留言:以积财富之心积学问,以求名利之心求道德。在林兄和承勋的父子对话中,我看到了一个完整的商业思维的呈现,更看到了一种健康的财富观的传承。每个孩子都是一个天使。教育,因父之名;而陪伴,却是因爱之名。我也有一个女儿,在我的生活经历中,有的时候,不是我在教育她,而是她在教育我。有一次,我带她去书城买书,看到书城里的一句话:“其大无外,其小无内。”给她解释字面意思:一个东西大到外面没有东西,一个东西小到里面也没有东西。她说,我懂了,其大无外,所以最大的是心灵,其小无内,所以最小的是自私。当时她,只有9岁。在这样的对话中,我们彼此教育着对方。读林氏父子的对话,我常有此感。因而也有了冲动,我也会和女儿一起,写一本人生的对话。然后,请林兄也为我们的书,写一篇比以上更为精彩的序言。——2019/09/17 于江城汉}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老师取名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