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数学一元二次方程求最值的题式的最值

高二数学知识点  总结在一个时期、一个年度、一个阶段对学习和工作生活等情况加以回顾和分析的一种书面材料,它可使零星的、肤浅的、表面的感性认知上升到全面的、系统的、本质的理性认识上来,让我们抽出时间写写总结吧。总结怎么写才不会千篇一律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高二数学知识点总结,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高二数学知识点 1  一、导数的应用  1、用导数研究函数的最值  确定函数在其确定的定义域内可导(通常为开区间),求出导函数在定义域内的零点,研究在零点左、右的函数的单调性,若左增,右减,则在该零点处,函数去极大值;若左边减少,右边增加,则该零点处函数取极小值。  学习了如何用导数研究函数的最值之后,可以做一个有关导数和函数的综合题来检验下学习成果。  2、生活中常见的函数优化问题  1)费用、成本最省问题  2)利润、收益最大问题  3)面积、体积最(大)问题  二、推理与证明  1、归纳推理:归纳推理是高二数学的一个重点内容,其难点就是有部分结论得到一般结论,的方法是充分考虑部分结论提供的信息,从中发现一般规律;类比推理的难点是发现两类对象的相似特征,由其中一类对象的特征得出另一类对象的特征,的方法是利用已经掌握的数学知识,分析两类对象之间的关系,通过两类对象已知的相似特征得出所需要的相似特征。  2、类比推理:由两类对象具有某些类似特征和其中一类对象的某些已知特征,推出另一类对象也具有这些特征的推理称为类比推理,简而言之,类比推理是由特殊到特殊的推理。  三、不等式  对于含有参数的一元二次不等式解的讨论  1)二次项系数:如果二次项系数含有字母,要分二次项系数是正数、零和负数三种情况进行讨论。  2)不等式对应方程的根:如果一元二次不等式对应的方程的根能够通过因式分解的方法求出来,则根据这两个根的大小进行分类讨论,这时,两个根的大小关系就是分类标准,如果一元二次不等式对应的方程根不能通过因式分解的方法求出来,则根据方程的判别式进行分类讨论。  通过不等式练习题能够帮助你更加熟练的运用不等式的知识点,例如用放缩法证明不等式这种技巧以及利用均值不等式求最值的.九种技巧这样的解题思路需要再做题的过程中总结出来。  四、坐标平面上的直线  1、内容要目:直线的点方向式方程、直线的点法向式方程、点斜式方程、直线方程的一般式、直线的倾斜角和斜率等。点到直线的距离,两直线的夹角以及两平行线之间的距离。  2、基本要求:掌握求直线的方法,熟练转化确定直线方向的不同条件(例如:直线方向向量、法向量、斜率、倾斜角等)。熟练判断点与直线、直线与直线的不同位置,能正确求点到直线的距离、两直线的交点坐标及两直线的夹角大小。  3、重难点:初步建立代数方法解决几何问题的观念,正确将几何条件与代数表示进行转化,定量地研究点与直线、直线与直线的位置关系。根据两个独立条件求出直线方程。熟练运用待定系数法。  五、圆锥曲线  1、内容要目:直角坐标系中,曲线C是方程F(x,y)=0的曲线及方程F(x,y)=0是曲线C的方程,圆的标准方程及圆的一般方程。椭圆、双曲线、抛物线的标准方程及它们的性质。  2、基本要求:理解曲线的方程与方程的曲线的意义,利用代数方法判断定点是否在曲线  上及求曲线的交点。掌握圆、椭圆、双曲线、抛物线的定义和求这些曲线方程的基本方法。求曲线的交点之间的距离及交点的中点坐标。利用直线和圆、圆和圆的位置关系的几何判定,确定它们的位置关系并利用解析法解决相应的几何问题。  3、重难点:建立数形结合的概念,理解曲线与方程的对应关系,掌握代数研究几何的方法,掌握把已知条件转化为等价的代数表示,通过代数方法解决几何问题。  高二数学知识点 2  (1)必然事件:在条件S下,一定会发生的事件,叫相对于条件S的必然事件;  (2)不可能事件:在条件S下,一定不会发生的事件,叫相对于条件S的不可能事件;  (3)确定事件:必然事件和不可能事件统称为相对于条件S的确定事件;  (4)随机事件:在条件S下可能发生也可能不发生的事件,叫相对于条件S的随机事件;  (5)频数与频率:在相同的条件S下重复n次试验,观察某一事件A是否出现,称n次试验中事件A出现的次数nA为事件A出现的频数;称事件A出现的比例fn(A)=nnA为事件A出现的`概率:对于给定的随机事件A,如果随着试验次数的增加,事件A发生的频率fn(A)稳定在某个常数上,把这个常数记作P(A),称为事件A的概率。  (6)频率与概率的区别与联系:随机事件的频率,指此事件发生的次数nA与试验总次数n的比值nnA,它具有一定的稳定性,总在某个常数附近摆动,且随着试验次数的不断增多,这种摆动幅度越来越小。我们把这个常数叫做随机事件的概率,概率从数量上反映了随机事件发生的可能性的大小。频率在大量重复试验的前提下可以近似地作为这个事件的概率。  然说难度比较大,我建议考生,采取分部得分整个试  高二数学知识点 3  一、导数的应用  1.用导数研究函数的最值  确定函数在其确定的定义域内可导(通常为开区间),求出导函数在定义域内的零点,研究在零点左、右的函数的单调性,若左增,右减,则在该零点处,函数去极大值;若左边减少,右边增加,则该零点处函数取极小值。学习了如何用导数研究函数的最值之后,可以做一个有关导数和函数的综合题来检验下学习成果。  2.生活中常见的函数优化问题  1)费用、成本最省问题  2)利润、收益最大问题  3)面积、体积最(大)问题  二、推理与证明  1.归纳推理:归纳推理是高二数学的一个重点内容,其难点就是有部分结论得到一般结论,破解的方法是充分考虑部分结论提供的信息,从中发现一般规律;类比推理的难点是发现两类对象的相似特征,由其中一类对象的特征得出另一类对象的特征,破解的.方法是利用已经掌握的数学知识,分析两类对象之间的关系,通过两类对象已知的相似特征得出所需要的相似特征。  2.类比推理:由两类对象具有某些类似特征和其中一类对象的某些已知特征,推出另一类对象也具有这些特征的推理称为类比推理,简而言之,类比推理是由特殊到特殊的推理。  三、不等式  对于含有参数的一元二次不等式解的讨论  1)二次项系数:如果二次项系数含有字母,要分二次项系数是正数、零和负数三种情况进行讨论。  2)不等式对应方程的根:如果一元二次不等式对应的方程的根能够通过因式分解的方法求出来,则根据这两个根的大小进行分类讨论,这时,两个根的大小关系就是分类标准,如果一元二次不等式对应的方程根不能通过因式分解的方法求出来,则根据方程的判别式进行分类讨论。通过不等式练习题能够帮助你更加熟练的运用不等式的知识点,例如用放缩法证明不等式这种技巧以及利用均值不等式求最值的九种技巧这样的解题思路需要再做题的过程中总结出来。  高二数学知识点 4  1.万能公式令tan(a/2)=t sina=2t/(1+t^2) cosa=(1-t^2)/(1+t^2) tana=2t/(1-t^2)  2.辅助角公式 asint+bcost=(a^2+b^2)^(1/2)sin(t+r) cosr=a/[(a^2+b^2)^(1/2)] sinr=b/[(a^2+b^2)^(1/2)] tanr=b/a  3.三倍角公式 sin(3a)=3sina-4(sina)^3 cos(3a)=4(cosa)^3-3cosa tan(3a)=[3tana-(tana)^3]/[1-3(tana^2)] sina*cosb=[sin(a+b)+sin(a-b)]/2cosa*sinb=[sin(a+b)-sin(a-b)]/2 cosa*cosb=[cos(a+b)+cos(a-b)]/2 sina*sinb=-[cos(a+b)-cos(a-b)]/2 sina+sinb=2sin[(a+b)/2]cos[(a-b)/2]sina-sinb=2sin[(a-b)/2]cos[(a+b)/2] cosa+cosb=2cos[(a+b)/2]cos[(a-b)/2] cosa-cosb=-2sin[(a+b)/2]sin[(a-b)/2] 向量公式: 1.单位向量:单位向量a0=向量a/|向量a
2.P(x,y) 那么 向量OP=x 向量i+y 向量j
向量OP|=根号(x 平方+y 平方) 3.P1(x1,y1) P2(x2,y2) 那么向量P1P2={x2-x1,y2-y1}
向量P1P2|=根号[(x2-x1)平方+(y2-y1)平方]  4.向量a={x1,x2}向量b={x2,y2} 向量a*向量b=|向量a|*|向量b|*Cosα=x1x2+y1y2 Cosα=向量a*向量b/|向量a|*|向量b
(x1x2+y1y2) 根号(x1平方+y1 平方)*根号(x2 平方+y2 平方)  5.空间向量:同上推论 (提示:向量a={x,y,z})  6.充要条件: 如果向量a向量b 那么向量a*向量b=0 如果向量a//向量b 那么向量a*向量b=|向量a|*|向量b
或者x1/x2=y1/y2  7.|向量a向量b|平方 =|向量a|平方+|向量b|平方2 向量a*向量b =(向量a向量b)平方  高二数学知识点 5  (1)总体和样本:  ①在统计学中,把研究对象的全体叫做总体.  ②把每个研究对象叫做个体.  ③把总体中个体的总数叫做总体容量.  ④为了研究总体的有关性质,一般从总体中随机抽取一部分:x1,x2,....,_研究,我们称它为样本.其中个体的`个数称为样本容量.  (2)简单随机抽样,也叫纯随机抽样。  就是从总体中不加任何分组、划类、排队等,完全随机地抽取调查单位。特点是:每个样本单位被抽中的可能性相同(概率相等),样本的每个单位完全独立,彼此间无一定的关联性和排斥性。简单随机抽样是其它各种抽样形式的基础。通常只是在总体单位之间差异程度较小和数目较少时,才采用这种方法。  (3)简单随机抽样常用的方法:  ①抽签法  ②随机数表法  ③计算机模拟法  在简单随机抽样的样本容量设计中,主要考虑:  ①总体变异情况;  ②允许误差范围;  ③概率保证程度。  (4)抽签法:  ①给调查对象群体中的每一个对象编号;  ②准备抽签的工具,实施抽签;  ③对样本中的每一个个体进行测量或调查  高二数学知识点 6  1、解不等式问题的分类  (1)解一元一次不等式、  (2)解一元二次不等式、  (3)可以化为一元一次或一元二次不等式的不等式、  ①解一元高次不等式;  ②解分式不等式;  ③解无理不等式;  ④解指数不等式;  ⑤解对数不等式;  ⑥解带绝对值的`不等式;  ⑦解不等式组、  2、解不等式时应特别注意下列几点:  (1)正确应用不等式的基本性质、  (2)正确应用幂函数、指数函数和对数函数的增、减性、  (3)注意代数式中未知数的取值范围、  3、不等式的同解性  (5)|f(x)|  (6)|f(x)|>g(x)①与f(x)>g(x)或f(x)  (9)当a>1时,af(x)>ag(x)与f(x)>g(x)同解,当0ag(x)与f(x)  高二数学知识点 7  等差数列  对于一个数列{an},如果任意相邻两项之差为一个常数,那么该数列为等差数列,且称这一定值差为公差,记为d;从第一项a1到第n项an的总和,记为Sn。  那么,通项公式为,其求法很重要,利用了“叠加原理”的思想:  将以上n—1个式子相加,便会接连消去很多相关的项,最终等式左边余下an,而右边则余下a1和n—1个d,如此便得到上述通项公式。  此外,数列前n项的和,其具体推导方式较简单,可用以上类似的'叠加的方法,也可以采取迭代的方法,在此,不再复述。  值得说明的是,前n项的和Sn除以n后,便得到一个以a1为首项,以d/2为公差的新数列,利用这一特点可以使很多涉及Sn的数列问题迎刃而解。  等比数列  对于一个数列{an},如果任意相邻两项之商(即二者的比)为一个常数,那么该数列为等比数列,且称这一定值商为公比q;从第一项a1到第n项an的总和,记为Tn。  那么,通项公式为(即a1乘以q的(n—1)次方,其推导为“连乘原理”的思想:  a2=a1x,  a3=a2x,  a4=a3x,  an=an—1x,  将以上(n—1)项相乘,左右消去相应项后,左边余下an,右边余下a1和(n—1)个q的乘积,也即得到了所述通项公式。  此外,当q=1时该数列的前n项和Tn=a1x  当q≠1时该数列前n项的和Tn=a1x1—q^(n))/(1—q)  高二数学知识点 8  一、排列  1 、定义  (1)从n个不同元素中取出m个元素,按照一定的顺序排成一列,叫做从n个不同元素中取出m个元素的一排列。  (2)从n个不同元素中取出m个元素的所有排列的`个数,叫做从n个不同元素中取出m个元素的排列数,记为 Amn.  2、 排列数的公式与性质  (1)排列数的公式: Amn=n(n-1)(n-2)…(n-m+1)  特例:当m=n时, Amn=n!=n(n-1)(n-2)…321  规定:0!=1  二、组合  1 、定义  (1)从n个不同元素中取出 m个元素并成一组,叫做从n个不同元素中取出m个元素的一个组合  (2)从n个不同元素中取出m个元素的所有组合的个数,叫做从n个不同元素中取出m个元素的组合数,用符号 Cmn表示。  2、 比较与鉴别  由排列与组合的定义知,获得一个排列需要“取出元素”和“对取出元素按一定顺序排成一列”两个过程,而获得一个组合只需要“取出元素”,不管怎样的顺序并成一组这一个步骤。  排列与组合的区别在于组合仅与选取的元素有关,而排列不仅与选取的元素有关,而且还与取出元素的顺序有关。因此,所给问题是否与取出元素的顺序有关,是判断这一问题是排列问题还是组合问题的理论依据。  高二数学知识点 9  有界性  设函数f(x)在区间X上有定义,如果存在M>0,对于一切属于区间X上的x,恒有|f(x)|≤M,则称f(x)在区间X上有界,否则称f(x)在区间上无界.  单调性  设函数f(x)的定义域为D,区间I包含于D.如果对于区间上任意两点x1及x2,当x1f(x2),则称函数f(x)在区间I上是单调递减的.单调递增和单调递减的.函数统称为单调函数.  奇偶性  设为一个实变量实值函数,若有f(—x)=—f(x),则f(x)为奇函数.  几何上,一个奇函数关于原点对称,亦即其图像在绕原点做180度旋转后不会改变.  奇函数的例子有x、sin(x)、sinh(x)和erf(x).  设f(x)为一实变量实值函数,若有f(x)=f(—x),则f(x)为偶函数.  几何上,一个偶函数关于y轴对称,亦即其图在对y轴映射后不会改变.  偶函数的例子有|x|、x2、cos(x)和cosh(x).  偶函数不可能是个双射映射.  连续性  在数学中,连续是函数的一种属性.直观上来说,连续的函数就是当输入值的变化足够小的时候,输出的变化也会随之足够小的函数.如果输入值的某种微小的变化会产生输出值的一个突然的跳跃甚至无法定义,则这个函数被称为是不连续的函数(或者说具有不连续性).  高二数学知识点 10  简单随机抽样的定义:  一般地,设一个总体含有N个个体,从中逐个不放回地抽取n个个体作为样本(n≤N),如果每次抽取时总体内的各个个体被抽到的机会都相等,就把这种抽样方法叫做简单随机抽样。  简单随机抽样的特点:  (1)用简单随机抽样从含有N个个体的总体中抽取一个容量为n的样本时,每次抽取一个个体时任一个体被抽到的概率为___;在整个抽样过程中各个个体被抽到的概率为____。  (2)简单随机抽样的特点是,逐个抽取,且各个个体被抽到的概率相等。  (3)简单随机抽样方法,体现了抽样的客观性与公平性,是其他更复杂抽样方法的基础。  (4)简单随机抽样是不放回抽样;它是逐个地进行抽取;它是一种等概率抽样。  简单抽样常用方法:  (1)抽签法:先将总体中的`所有个体(共有N个)编号(号码可从1到N),并把号码写在形状、大小相同的号签上(号签可用小球、卡片、纸条等制作),然后将这些号签放在同一个箱子里,进行均匀搅拌,抽签时每次从中抽一个号签,连续抽取n次,就得到一个容量为n的样本适用范围:总体的个体数不多时优点:抽签法简便易行,当总体的个体数不太多时适宜采用抽签法。  (2)随机数表法:随机数表抽样“三步曲”:第一步,将总体中的个体编号;第二步,选定开始的数字;第三步,获取样本号码概率。  高二数学知识点 11  一、简单随机抽样  设一个总体的个体数为N,如果通过逐个抽取的方法从中抽取一个样本,且每次抽取时,各个体被抽到的概率相等,就称这样的抽样为简单随机抽样。一般地如果用简单随机抽样从个体数为N的总体中抽取一个容量为n的样本那么每个个体被抽到的概率等于n/N.常用的简单随机抽样方法有:抽签法、随机数法。  1.抽签法  一般地,抽签法就是把总体中的N个个体编号,把号码写在号签上,将号签放在一个容器中,搅拌均匀后,每次从中抽取一个号签,连续抽取n次,就得到一个容量为n的样本。  2.随机数法  随机抽样中,另一个经常被采用的方法是随机数法,即利用随机数表、随机数骰子或计算机产生的随机数进行抽样。  二、活用随机抽样  系统抽样的最基本特征是“等距性”,每组内所抽取的号码需要依据第一组抽取的号码和组距是唯一确定,每组抽取样本的号码依次构成一个以第一组抽取的'号码m为首项,组距d为公差的等差数列{an},第k组抽取样本的号码,ak=m+(k-1)d,如本题中根据第一组的样本号码和组距,可得第k组抽取号码应该为9+30*(k-1)  三、系统抽样  当总体中的个体数较多时,采用简单随机抽样显得较为费事,这时,可将总体分成均衡的几个部分,然后按照预先定出的规则,从每一部分抽取一个个体,得到所需要的样本,这种抽样叫做系统抽样。  四、分层抽样  当已知总体有差异明显的几部分组成时,为了使样本更充分地反映总体的情况,常常将总体分为几个部分,然后按照各个部分所占比例进行抽样,这种抽样叫做分层抽样,其中所分层的各部分叫做层  高二数学知识点 12  一、数列定义:  如果一个数列从第二项起,每一项与它的前一项的差等于同一个常数,这个数列就叫做等差数列,这个常数叫做等差数列的公差,公差常用字母d表示。  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为:an=a1+(n-1)d(1)  前n项和公式为:Sn=na1+n(n-1)d/2或Sn=n(a1+an)/2(2)  以上n均属于正整数。  二、解释说明:  从(1)式可以看出,an是n的'一次函数(d≠0)或常数函数(d=0),(n,an)排在一条直线上,由(2)式知,Sn是n的二次函数(d≠0)或一次函数(d=0,a1≠0),且常数项为0。  在等差数列中,等差中项:一般设为Ar,Am+An=2Ar,所以Ar为Am,An的等差中项,且为数列的平均数。  且任意两项am,an的关系为:an=am+(n-m)d  它可以看作等差数列广义的通项公式。  三、推论公式:  从等差数列的定义、通项公式,前n项和公式还可推出:a1+an=a2+an-1=a3+an-2=…=ak+an-k+1,k∈{1,2,…,n}  若m,n,p,q∈N,且m+n=p+q,则有am+an=ap+aq,Sm-1=(2n-1)an,S2n+1=(2n+1)an+1,Sk,S2k-Sk,S3k-S2k,…,Snk-S(n-1)k…或等差数列,等等。  四、基本公式:  和=(首项+末项)×项数÷2  项数=(末项-首项)÷公差+1  首项=2和÷项数-末项  末项=2和÷项数-首项  末项=首项+(项数-1)×公差  高二数学知识点 13  (一)导数第一定义  设函数 y = f(x) 在点 x0 的某个领域内有定义,当自变量 x 在 x0 处有增量 △x ( x0 + △x 也在该邻域内 ) 时,相应地函数取得增量 △y = f(x0 + △x) - f(x0) ;如果 △y 与 △x 之比当 △x→0 时极限存在,则称函数 y = f(x) 在点 x0 处可导,并称这个极限值为函数 y = f(x) 在点 x0 处的导数记为 f(x0) ,即导数第一定义  (二)导数第二定义  设函数 y = f(x) 在点 x0 的某个领域内有定义,当自变量 x 在 x0 处有变化 △x ( x - x0 也在该邻域内 ) 时,相应地函数变化 △y = f(x) - f(x0) ;如果 △y 与 △x 之比当 △x→0 时极限存在,则称函数 y = f(x) 在点 x0 处可导,并称这个极限值为函数 y = f(x) 在点 x0 处的导数记为 f(x0) ,即 导数第二定义  (三)导函数与导数  如果函数 y = f(x) 在开区间 I 内每一点都可导,就称函数f(x)在区间 I 内可导。这时函数 y = f(x) 对于区间 I 内的每一个确定的 x 值,都对应着一个确定的导数,这就构成一个新的函数,称这个函数为原来函数 y = f(x) 的导函数,记作 y, f(x), dy/dx, df(x)/dx。导函数简称导数。  (四)单调性及其应用  1.利用导数研究多项式函数单调性的一般步骤  (1)求f(x)  (2)确定f(x)在(a,b)内符号  (3)若f(x)>0在(a,b)上恒成立,则f(x)在(a,b)上是增函数;若f(x)  2.用导数求多项式函数单调区间的一般步骤  (1)求f(x)  (2)f(x)>0的解集与定义域的交集的对应区间为增区间; f(x)  学习了导数基础知识点,接下来可以学习高二数学中涉及到的导数应用的部分。  高二数学知识点 14  一、求动点的轨迹方程的基本步骤。  1、建立适当的坐标系,设出动点M的坐标;  2、写出点M的集合;  3、列出方程=0;  4、化简方程为最简形式;  5、检验。  二、求动点的轨迹方程的常用方法:求轨迹方程的方法有多种,常用的有直译法、定义法、相关点法、参数法和交轨法等。  1、直译法:直接将条件翻译成等式,整理化简后即得动点的轨迹方程,这种求轨迹方程的方法通常叫做直译法。  2、定义法:如果能够确定动点的轨迹满足某种已知曲线的定义,则可利用曲线的定义写出方程,这种求轨迹方程的方法叫做定义法。  3、相关点法:用动点Q的坐标x,y表示相关点P的坐标x0、y0,然后代入点P的坐标(x0,y0)所满足的曲线方程,整理化简便得到动点Q轨迹方程,这种求轨迹方程的方法叫做相关点法。  4、参数法:当动点坐标x、y之间的直接关系难以找到时,往往先寻找x、y与某一变数t的关系,得再消去参变数t,得到方程,即为动点的`轨迹方程,这种求轨迹方程的方法叫做参数法。  5、交轨法:将两动曲线方程中的参数消去,得到不含参数的方程,即为两动曲线交点的轨迹方程,这种求轨迹方程的方法叫做交轨法。  求动点轨迹方程的一般步骤:  ①建系——建立适当的坐标系;  ②设点——设轨迹上的任一点P(x,y);  ③列式——列出动点p所满足的关系式;  ④代换——依条件的特点,选用距离公式、斜率公式等将其转化为关于X,Y的方程式,并化简;  ⑤证明——证明所求方程即为符合条件的动点轨迹方程。  高二数学知识点 15  一、高中数列基本公式:  1、一般数列的通项an与前n项和Sn的关系:an=  2、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an=a1+(n-1)d an=ak+(n-k)d (其中a1为首项、ak为已知的第k项) 当d≠0时,an是关于n的一次式;当d=0时,an是一个常数。  3、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公式:Sn=  Sn=  Sn=  当d≠0时,Sn是关于n的二次式且常数项为0;当d=0时(a1≠0),Sn=na1是关于n的正比例式。  4、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 an= a1qn-1an= akqn-k  (其中a1为首项、ak为已知的第k项,an≠0)  5、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公式:当q=1时,Sn=n a1 (是关于n的正比例式);  当q≠1时,Sn=  Sn=  二、高中数学中有关等差、等比数列的结论  1、等差数列{an}的任意连续m项的和构成的数列Sm、S2m-Sm、S3m-S2m、S4m- S3m、……仍为等差数列。  2、等差数列{an}中,若m+n=p+q,则  3、等比数列{an}中,若m+n=p+q,则  4、等比数列{an}的任意连续m项的和构成的数列Sm、S2m-Sm、S3m-S2m、S4m- S3m、……仍为等比数列。  5、两个等差数列{an}与{bn}的和差的数列{an+bn}、{an-bn}仍为等差数列。  6、两个等比数列{an}与{bn}的'积、商、倒数组成的数列仍为等比数列。  7、等差数列{an}的任意等距离的项构成的数列仍为等差数列。  8、等比数列{an}的任意等距离的项构成的数列仍为等比数列。  9、三个数成等差数列的设法:a-d,a,a+d;四个数成等差的设法:a-3d,a-d,a+d,a+3d  10、三个数成等比数列的设法:a/q,a,aq;  四个数成等比的错误设法:a/q3,a/q,aq,aq3 (为什么?)  高二数学知识点 16  一、直线与直线所成的角  ①两平行直线所成的角:规定为。  ②两条相交直线所成的角:两条直线相交其中不大于直角的角,叫这两条直线所成的角。  ③两条异面直线所成的角:过空间任意一点O,分别作与两条异面直线a,b平行的直线,形成两条相交直线,这两条相交直线所成的不大于直角的角叫做两条异面直线所成的角。  二、直线和平面所成的角  ①平面的`平行线与平面所成的角:规定为。  ②平面的垂线与平面所成的角:规定为。  ③平面的斜线与平面所成的角:平面的一条斜线和它在平面内的射影所成的锐角,叫做这条直线和这个平面所成的角。  求斜线与平面所成角的思路类似于求异面直线所成角:“一作,二证,三计算”。  在“作角”时依定义关键作射影,由射影定义知关键在于斜线上一点到面的垂线,  三、解题技巧  在解题时,注意挖掘题设中两个主要信息  (1)斜线上一点到面的垂线;  (2)过斜线上的一点或过斜线的平面与已知面垂直,由面面垂直性质易得垂线。  (3)二面角和二面角的平面角  ①二面角的定义:从一条直线出发的两个半平面所组成的图形叫做二面角,这条直线叫做二面角的棱,这两个半平面叫做二面角的面。  ②二面角的平面角:以二面角的棱上任意一点为顶点,在两个面内分别作垂直于棱的两条射线,这两条射线所成的角叫二面角的平面角。  ③直二面角:平面角是直角的二面角叫直二面角。  两相交平面如果所组成的二面角是直二面角,那么这两个平面垂直;反过来,如果两个平面垂直,那么所成的二面角为直二面角  ④求二面角的方法  定义法:在棱上选择有关点,过这个点分别在两个面内作垂直于棱的射线得到平面角  垂面法:已知二面角内一点到两个面的垂线时,过两垂线作平面与两个面的交线所成的角为二面角的平面角  高二数学知识点 17  考点一、映射的概念  1.了解对应大千世界的对应共分四类,分别是:一对一多对一一对多多对多  2.映射:设A和B是两个非空集合,如果按照某种对应关系f,对于集合A中的任意一个元素x,在集合B中都存在的一个元素y与之对应,那么,就称对应f:A→B为集合A到集合B的一个映射(mapping).映射是特殊的对应,简称“对一”的对应.包括:一对一多对一  考点二、函数的概念  1.函数:设A和B是两个非空的数集,如果按照某种确定的对应关系f,对于集合A中的任意一个数x,在集合B中都存在确定的数y与之对应,那么,就称对应f:A→B为集合A到集合B的一个函数.记作y=f(x),xA.其中x叫自变量,x的取值范围A叫函数的定义域;与x的值相对应的y的值函数值,函数值的集合叫做函数的值域.函数是特殊的映射,是非空数集A到非空数集B的映射.  2.函数的三要素:定义域、值域、对应关系.这是判断两个函数是否为同一函数的依据.  3.区间的概念:设a,bR,且a  ①(a,b)={xa  ⑤(a,+∞)={>a}⑥[a,+∞)={≥a}⑦(—∞,b)={  考点三、函数的表示方法  1.函数的三种表示方法列表法图象法解析法  2.分段函数:定义域的`不同部分,有不同的对应法则的函数.注意两点:①分段函数是一个函数,不要误认为是几个函数.②分段函数的定义域是各段定义域的并集,值域是各段值域的并集.  考点四、求定义域的几种情况  ①若f(x)是整式,则函数的定义域是实数集R;  ②若f(x)是分式,则函数的定义域是使分母不等于0的实数集;  ③若f(x)是二次根式,则函数的定义域是使根号内的式子大于或等于0的实数集合;  ④若f(x)是对数函数,真数应大于零.  ⑤.因为零的零次幂没有意义,所以底数和指数不能同时为零.  ⑥若f(x)是由几个部分的数学式子构成的,则函数的定义域是使各部分式子都有意义的实数集合;  ⑦若f(x)是由实际问题抽象出来的函数,则函数的定义域应符合实际问题  高二数学知识点 18  定义域  (高中函数定义)设A,B是两个非空的数集,如果按某个确定的对应关系f,使对于集合A中的任意一个数x,在集合B中都有唯一确定的数f(x)和它对应,那么就称f:A--B为集合A到集合B的一个函数,记作y=f(x),x属于集合A。其中,x叫作自变量,x的取值范围A叫作函数的定义域;  值域  名称定义  函数中,应变量的取值范围叫做这个函数的值域函数的值域,在数学中是函数在定义域中应变量所有值的集合  常用的求值域的方法  (1)化归法;  (2)图象法(数形结合),  (3)函数单调性法,  (4)配方法,  (5)换元法,  (6)反函数法(逆求法)  (7)判别式法,  (8)复合函数法,  (9)三角代换法,  (10)基本不等式法等  关于函数值域误区  定义域、对应法则、值域是函数构造的三个基本元件。平时数学中,实行定义域优先的原则,无可置疑。然而事物均具有二重性,在强化定义域问题的同时,往往就削弱或谈化了,对值域问题的探究,造成了一手硬一手软,使学生对函数的掌握时好时坏,事实上,定义域与值域二者的位置是相当的,绝不能厚此薄皮,何况它们二者随时处于互相转化之中(典型的例子是互为反函数定义域与值域的相互转化)。如果函数的值域是无限集的话,那么求函数值域不总是容易的,反靠不等式的运算性质有时并不能奏效,还必须联系函数的'奇偶性、单调性、有界性、周期性来考虑函数的取值情况。才能获得正确答案,从这个角度来讲,求值域的问题有时比求定义域问题难,实践证明,如果加强了对值域求法的研究和讨论,有利于对定义域内函的理解,从而深化对函数本质的认识。  范围与值域相同吗?  范围与值域是我们在学习中经常遇到的两个概念,许多同学常常将它们混为一谈,实际上这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值域是所有函数值的集合(即集合中每一个元素都是这个函数的取值),而范围则只是满足某个条件的一些值所在的集合(即集合中的元素不一定都满足这个条件)。也就是说:值域是一个范围,而范围却不一定是值域。【高二数学知识点】相关文章:高二数学的知识点总结03-08高二的数学的知识点总结04-22数学高二知识点总结03-07高二数学的知识点整理02-24高二数学知识点07-15高二数学知识点总结12-18高二数学知识点大全04-25高二数学知识点总结02-19数学高二知识点总结归纳12-29高二数学的数列知识点总结12-02}

首页>
解决方案>
其它解决方案>
三相异步电动机在两相坐标系上的数学模型 -解决方案-华强电子网
来源:华强电子网
作者:华仔
浏览:902
时间:2017-10-01 16:00
标签:
摘要:
1.异步电机在两相任意旋转坐标系(dq坐标系)上的数学模型 两相坐标系可以是静止的,也可以是旋转的,其中以任意转速旋转的坐标系为最一般的情况,有了这种情况下的数学模型,要求出某一具体两相坐标系上的模型就比较容易了。变换关系 设两相坐标轴与三相坐标轴的夹角为, 而为坐标系相对于定子的角转速,为坐标系相对于转子的角转速。变换过程具体的变换运算比较复杂,根据式(6-98)另0轴为假想轴d轴和A轴夹角为
1.异步电机在两相任意旋转坐标系(dq坐标系)上的数学模型 两相坐标系可以是静止的,也可以是旋转的,其中以任意转速旋转的坐标系为最一般的情况,有了这种情况下的数学模型,要求出某一具体两相坐标系上的模型就比较容易了。变换关系 设两相坐标轴与三相坐标轴的夹角为, 而为坐标系相对于定子的角转速,为坐标系相对于转子的角转速。变换过程具体的变换运算比较复杂,根据式(6-98)另0轴为假想轴d轴和A轴夹角为 θ 可得:写成矩阵形式:合并以上两个方程式得三相静止ABC坐标系到两项旋转dq0坐标系的变换式(1)磁链方程利用变换将定子的三项磁链和转子的三项磁链变换到dqo坐标系中去,定子磁链的变换阵是其中d轴与A轴的夹角为,转子磁链的变换阵是是旋转三相坐标系变换到不同转速的旋转两相坐标系。其中 d 轴与 α 轴的夹角为 。则磁链的变换式为:把定子和转子的磁链表达成电感阵和电流向量乘积,在用和的反变换阵把电流变换到dq0坐标上:磁链的零轴分量为它们各自独立对dq轴磁链没有影响,可以不考虑则可以简化。控制有关。代入参数计算,并去掉零轴分量则dq坐标系磁链方程为或写成式中—— dq坐标系定子与转子同轴等效绕组间的互感;—— dq坐标系定子等效两相绕组的自感;——dq坐标系转子等效两相绕组的自感。 异步电机在两相旋转坐标系dq上的物理模型图6-50 异步电动机在两相旋转坐标系dq上的物理模型(2)电压方程利用上式A得定子电压变换的关系为先讨论A相的关系同理在ABC坐标系下A相的电压方程,代入得为dq0旋转坐标系对于定子的角速度由于为任意值因此下式三式成立同理转子电压方程为式中为dq0旋转坐标系相对于转子的角速度同理利用B相和C相的电压方程求出的结果与上面一致。(2)电压方程上面的方程整理有定子和转子的电压方程令旋转电动势向量则式(6-106a)变成这就是异步电机非线性动态电压方程式。与第6.6.2节中ABC坐标系方程不同的是:此处电感矩阵 L 变成 44 常参数线性矩阵,而整个电压方程也降低为4维方程。(3)转矩和运动方程dq坐标系上的转矩方程为运动方程与坐标变换无关,仍为其中——电机转子角速度。阶数下降,但非线性、强耦合、多变量性质未变。异步电机在dq坐标系上的动态等效电路2. 异步电机在坐标系上的数学模型在静止坐标系上的数学模型是任意旋转坐标系数学模型当坐标转速等于零时的特例。当时,,即转子角转速的负值,并将下角标改成,则式(6-105)的电压矩阵方程变成而式(6-103a)的磁链方程改为利用两相旋转变换阵,可得代入式(6-107)并整理后,即得到坐标上的电磁转矩 式(6-108)~式(6-110)再加上运动方程式便成为坐标系上的异步电机数学模型。这种在两相静止坐标系上的数学模型又称作Kron的异步电机方程式或双轴原型电机(Two Axis Primitive Machine)基本方程式。3. 异步电机在两相同步旋转坐标系上的数学模型另一种很有用的坐标系是两相同步旋转坐标系,其坐标轴仍用d,q表示,只是坐标轴的旋转速度等于定子频率的同步角转速。而转子的转速为,因此 dq 轴相对于转子的角转速,即转差。代入式(6-105),即得同步旋转坐标系上的电压方程 在二相同步旋转坐标系上的电压方程磁链方程、转矩方程和运动方程均不变。两相同步旋转坐标系的突出特点是,当三相ABC坐标系中的电压和电流是交流正弦波时,变换到dq坐标系上就成为直流。4、按转子磁场定向下的数学模型在dq坐标系放在同步旋转磁场下使d轴与转子磁场的方向重合此时转子的d轴的磁通分量为0,既有下式。带入式(6-111)三四行出现零元素,减少了耦合,简化了模型上式中解得,带入dq坐标系中的转矩方程有如下结果,这个关系和直流电机的转矩方程非常接近了,如果是鼠笼电机结果会更加简单。}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求最大值和最小值公式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