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83除以64与54除以9减3的差,结果是再乘62与16的和?

数学四年级上册教案  作为一无名无私奉献的教育工作者,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教案,教案是实施教学的主要依据,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那么大家知道正规的教案是怎么写的吗?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数学四年级上册教案,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数学四年级上册教案1  【教学目标】  1、通过操作学具模拟烙饼过程,让学生感悟统筹思想,初步了解统筹的含义,掌握烙饼问题的统筹方法,并能实际应用。  2、在问题探究、动手模拟、交流争辩等学习活动中,提高学生探究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规律探寻中,培养学生观察能力与独立思考能力,发展学生的思维。  3、 通过交流争辩活动,使学生体会交流争辩这一学习方法的价值。  【教具准备】大圆(锅子)一个,小圆(烙饼)9个,多媒体课件一套  【学具准备】每两位学生一份学具,包括一个大圆与九个小圆,实验记录单四份  【教学过程】  一,开门见山  1,直接出示(锅和饼):这是什么 这两样东西放在一起能做些什么  2,揭题: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烙饼问题 (板书:烙饼问题)  二,探究新知  1,出示问题,理解题意  火车站附近的烙饼店来了五位顾客,每人想买一个饼,急着赶火车,限定时间不能超过15分钟。烙熟一个饼的两面各需要3分钟,店里唯一的烙饼锅一次只能放两个饼。同学们,你们说,这三个顾客能吃上烙饼吗  (1)生:猜想  (2)师:到底能不能呢 首先我们要理解题意,请问:  两面各需要3分钟什么意思 请用手势示意说明。 所以烙一个饼要几分钟  一次只能放两个饼什么意思 请用手势示意说明。 所以烙两个饼要几分钟  (3)如果烙熟1张饼,最少需要几分钟 (6分钟)谁来烙一烙  为什么是6分钟 (正面3分钟,反面3分钟)  (4)如果要烙两张饼的话,最少要几分钟 (6分钟)谁来烙一烙。  23=6(分)中23各指什么  师:1张饼最少要6分钟,烙2张饼应该12分钟才对,这怎么回事儿  (因为一个锅可以同时烙两张饼)  2,探究分组烙  (1)那4张饼怎么烙 (43=12(分)中的4指什么 )  (2)介绍分组烙法  (3)6张,8张,10张怎么烙 最少需要多少时间  (4)反馈:你发现了什么  3,探究轮流烙  (1)师:如果烙3张饼,怎样烙最省时呢  (2)独立思考,小组合作烙一烙  1)请同学们静静的'想一想,你打算怎么烙,用了几分钟,它是最少时间吗  2)有了想法后,先独自用老师发给你的材料动手烙一烙,然后用自己的语言把烙的过程轻轻的说过同桌听。  师:想一想,我怎么向同学汇报,能让大家听的明白一些。  (3)反馈交流:指名生回答:  生1: 2张+1张,6分+6分=12分(让一生板演)  生2:口述板演:③②3分钟②拿掉  ③①3分钟③好了  ①②3分钟①②也好了  师:谁听明白了 指名生3再一次板演。师指导口述过程。  (4)同桌合作,动手用学具烙一烙  请每位同学用刚才这位同学的方法,烙一烙,算一算,验证一下这样烙是不是9分钟  (5)师:请同学比较这两种不同的烙法,为什么烙法2就来得省时间呢  ①请每个同学静静地想一想,把两种方法对比一下,为什么 (独立思考)  ②汇报。根据生的汇报师小结:  烙法1第二次的时候只放1张饼,太浪费了。烙法2每次都是两张饼在同时烙,不浪费。看来我们烙饼的时候尽可能使锅里有两张饼在那里一起烙。这样就不会浪费时间,最省时间。也就是说我们在平时解决问题时,不同的问题要用不同的方法来解决,它的效果是不一样的。  (6)给烙法2取名字  师:烙法2还有那么多的数学奥秘,你能给她取个名字吗 (交替烙,轮流烙)  4,探究分组烙+轮流烙  (1)假如烙5张饼,怎样烙最省时间 谁来介绍一下方法  (2)介绍分组烙+轮流烙法  (3)现在你会解决了吗  火车站附近的烙饼店来了五位顾客,每人想买一个饼,急着赶火车,限定时间不能超过15分钟。烙熟一个饼的两面各需要3分钟,店里唯一的烙饼锅一次只能放两个饼。同学们,你们说,这三个顾客能吃上烙饼吗  (4)烙7张呢 9张呢 11张呢 怎样烙最省时间  a,同桌合作烙一烙,并完成把结果写在练习纸上  b,反馈:你发现了什么 (你怎么这么快就想出来了,有什么好方法吗 )  (5)那烙12个饼采用什么烙法省时呢,为什么  (6)那你觉得什么情况下分组烙省时,什么情况下两种方法结合省时  三,发展时间  1,一个锅一次能同时烙3个饼,两面各需要烙3分钟,烙熟6个饼最少需要多少时间  2,一个锅一次能同时煎2条鱼,两面各需要煎5分钟,煎熟3条鱼最少需要多少时间  四,课堂总结  师:学了今天这节课,你想说什么  五,拓展延伸  智力题:假如这个锅一次能烙10张饼,而现在有15张饼要烙。请你想一想,需要多少时间  教学反思:  《烙饼中的数学问题》是人教版教材第七册数学广角中的内容,通过教学除了教给学生知识外,还要给学生留下点什么 我认为饼如何烙最优以及其中蕴含的规律固然重要,但这只是知识技能的范畴,我不想仅停留在就知识教知识的层面上,比知识更重要的是蕴含其中的数学思想和方法,这些才是学生持续发展,终生发展最重要的东西。本节课立足于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能力,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知识基础出发,创设问题情境。根据新课程标准,让学生借助学具操作,经历探索烙饼中数学知识的过程,逐步掌握烙饼的最佳方法,在解决问题中初步体会数学方法的应用价值,初步体会优化思想。数学四年级上册教案2  教学目标 :  1. 学生通过自主探究认认识算盘,了解 算盘的结构,学会读写算盘上的数,会利 用算盘上的珠子表示千以内的数。  2. 通过在算盘上拨珠记数,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  3.让学 生知道算盘是我国古代的伟大发明之一,是中华民族对人类文化的一大贡献,从而增强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点  认识算盘,学会读写算盘上的数,会利用算盘上的珠子表示千以内的数。  教学难点:  理解1个上珠表示5。  教学具准备:  课件、算盘  教学过程 :  (一)情境导入:  1.在计数器上指出个位、十位、百位、千位。  2.读出计数器上表示的数:308、1000、256、760 3.介绍 算盘的历史:  教师:在生活中还有一种计算工具--算 盘,算盘是我国古代的伟大发明之一,我们的祖先在600多年前就已经发明了算盘,开始用算盘进行计算,一直留传到现在。所以算盘的我国的`优秀文化遗产。算盘还传到日本、朝鲜、 美国、东南亚、欧洲等许多国家和 地区。今天我们一起来认识算盘。  【 设计意图:】通过介绍算盘,了解算盘的产生过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出示课题:算盘的认识  (二)探究新知  1. 了解算盘的构成:  ①教师介绍算盘各部分名称。  学生结合课件记忆。  ②教师手指算盘的各部位。  学生说出名称。  ③介绍算盘珠子的作用。  教师:算盘可以用来帮助我们数数和计数,下面的一个珠子表示1,上面的一个珠子表示5。  【设计意图:】通过课件研究算盘的各部分名称,及其算盘珠子的作用。  2.教学用算盘计数的方法。  ①确定数位。  教师:用算盘表示数的时候,首先要选择一个档作为个位。  提问:请你看看这两个小朋友把哪个档作为个位?十位、百位在哪?请你指一指。  ②在算盘上表示一位数。  活 动:请你在算盘上拨出1、5、6、9。 提问:怎样在算盘上拨出5?怎样拨出9?  ③在算盘上表示两位数。 活动:请你在算盘上拨出10。  提问:你是怎样表示的?个位 上为什么不拨珠子? 教师:个位是0 ,在算盘的个位上就不拨珠子。  活动:请你在算盘上拨出27、30、65、99。 提问:你是怎样拨的?  ④在算盘上表示三位数。 活动:请你在算盘上拨出100。 提问:怎样表示?  活动:请你拨出254、180、309、600。 提问:1 80、309怎样表示?  教师小结:拨数要从高位起,哪一位上是几就拨几 ,如果这一位上是 0,就用空挡表示。  【设计意图:】通过在算盘上拨珠记数,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  (三)拓展延伸  1.读出下面各数,并在算盘上表示出来。 364、620、805、700、951、519  2.把相同的数圈起来。  3.你知道吗?  比较中国和日本算盘有什么不同?  (四)课后小结:通过本节课是学习,你有哪些  点击查看更多:四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提醒:  扫码关注回复“教案”  获得上下册教案资料!  四年级数学下 第一单元 教学反思  本单元是让学生在经历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感受混合运算顺序规定的必要性,掌握混合运算的顺序,并且教学混合运算的顺序是结合解决问题进行的,其中解决问题的步骤和策略又是重点和难点之一。围绕教学时侧重点让学生掌握含有几级运算的运算顺序,正确计算三步式题。  不足之处:  一、运算顺序没掌握好  1、没有括号的运算,部分学生没有审题,直接从左往右一次计算,如:190-805+55 变成先算减再算除最后算加。  2、对于有括号的运算,如:6(6010+120)学生第一步先算括号里的除后直接把括号去掉,算660+120。  二、问题没解决好  学生往往会有粗枝大叶的毛病,有两个问题的题目做成一个问题。同时在解决问题时分步会做,列综合算式却做不好。  三、探其原因  本人认为学生之所以出现四则混合运算和解决问题做不好的情况,可能与教材的编材体系有关。新教材将四则混合运算与解决问题融合在一起,删掉了一部分例题,仅用了6个例题来编排。而在旧教材这部分知识是分成两个部分一次循序渐进的,层次清晰,条理清楚,学生较易接受。  四、对策  今后教学应让学生体会运算顺序规定的必要性,并且弄清四则运算的运算顺序。同时加强对解决问题的数量关系的分析,并引导学生逐步学会如何将分步列式变成综合列式。数学四年级上册教案3  【教学目标】  1.经历探索的过程。发现并掌握商不变的规律。  2.能正确应用进行计算,并能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3.能运用商不变的规律,进行一些除法运算的简便计算。  4.在计算中增强学生用多种策略解决问题的意识,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及发散思维的能力。  【重点难点】探索与发现商不变的.规律  【教学过程】  一、直接引入新课  1.计算并观察下面两组题目,找一找它们的规律:  引导学生观察,比较从式子中发现什么规律?  学生计算并分析出:被除数和除数同时扩大10倍,商都是4。  2.继续展示  引导学生观察,比较从式子中发现什么规律?  学生分析总结:被除数和除数同时扩大4倍,商都是2。  3.教师引导总结:  强调:要使商不变,被除数和除数都乘以0或者除以0可以吗?为什么?  二、商不变规律的应用  1.问:下面的式子为什么可以这样做?  强化学生对商不变规律的理解。  2.王叔叔送货从工厂到商店,一路上都是匀速行驶,下面是他行驶的路程和时间的关系表格,你能把表格填写完整吗?  (1)学生独立完成,交流发现。  (2)引导学生观察,比较从表格中发现什么规律?  (3)根据你的发现,说说128分能行驶多少千米?  引导学生利用规律再进行计算。  三、应用与拓展  问:给你一堆铁丝,你能用台秤测出它有多少米长吗?  1.学生讨论并交流,教师引导:台秤是测物体质量的,那么铁丝的长度和质量之间有什么关系呢?  2.让学生说一说发现了什么规律?  四、小结本课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数学四年级上册教案4  【教学内容】:  教材第88页例9、例10。  【教学目标】:  1.加深商不变的规律的理解,并运用商不变的规律进行除法的简便计算。  2.让学生通过学习,体会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性,培养优化问题意识。  【重点难点】:  重点:运用商不变的规律进行简便计算。  难点:对被除数和除数末尾都有0的除法的简便计算中余数的理解。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口算:  140÷20=  700÷70=  150÷30=  270÷90=  160÷80=  1200÷300=  你是怎么口算的?  学生口算,说出算法。  由此可见,运用商不变的性质可以使我们口算得又对又快,笔算时能不能运用商不变的规律使计算简便呢?这节课我们一起来研究这个问题。  二、自主探究  1.出示例9第(1)题。  780÷30=  (1)你会算吗?是怎样计算的?学生独立练习,指两名计算方法不同的学生板演。  (2)这两种做法对吗?  第2种做法为什么是对的?学生可以讨论后发表自己的看法,哪种方法简便一些?  (3)教师小结:  笔算时,当被除数和除数末尾都有0,我们可以运用商不变的规律使计算简便得多。  2.出示例9第(2)题。  120÷15=  (1)这道算式能运用商不变的规律使我们计算更简便吗?可以怎样做呢?学生小组内讨论、交流,试算,看看谁的方法好。  (2)学生汇报算法,教师板书。  120÷15  120÷15  =(120×2)÷(15×2)  =(120×4)÷(15×4)  =240÷30  =480÷60  =8  =8  (3)小结:这两种方法是把被除数和除数都乘2或都乘4,使除数15变成了整十数,这样方便我们口算出结果。  3.出示例10。  840÷50=  (1)同学们现在都能用简便方法计算这道题了吧。先算算,看结果是多少。学生自己列竖式计算。  (2)指名学生说得数。  商都是16没错,余数到底是4还是40呢?  小组内讨论,验证一下。  (3)教师小结:用商不变的`规律简便计算时要注意商是不变的,但是余数变了。被除数和除数末尾同时划去了几个0,余数末尾就要添上几个0。  所以840÷50=16……40。  4.巩固练习:  教材第88页“做一做”。  学生独立练习,教师指名回答,集体订正。  三、实践应用  1.教材“练习十七”第3题。  学生独立练习,指名回答,并说说选择的理由。  2.教材“练习十七”第8题。  先说说对错,错在哪里?再独立改正。  3.教材“练习十七”第9题。  (1)学生先算出第(1)题的结果,小组内讨论发现了什么。说一说小组内整理发现的规律,然后教师小结说明:  一个数除以两个数的积,可以写成一个数连续除以这两个数,使计算简便得多。  (2)用你喜欢的方法计算第(2)题,集体订正。  4.教材“练习十七”第6、7、10题。  学生独立完成,小组内交流检查。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数学四年级上册教案5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和掌握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  2、借助观察、比较、概括等方法,应用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进行简便计算,培养学生的分析推理能力。  3、培养学生运用新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1、使学生理解并运用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  2、乘法交换律和结合率的运用。  教具准备:  口算卡片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出示口算卡片  50x70=125x8=40x5=11+7=4+25=  70x50=8x125=5x40=7+11=25+4=  2、复习乘法算式的各部分名称:  板书:5x4=20  因数因数积  二、教学实施  1、领会主题图  (1)、观察图意  (2)、说说你从图中你了解到了那些信息  (3)、根据图中带给我们的信息,可解决那些问题?  2、出示例1:负责挖坑、种树的一共有多少人?  (1)、分析数量关系  (2)、列式计算:4x25=100(人)或25x4=100(人)  (3)、引导观察,比较两种解决的结果,这两个算式之间可以用什么符号连接?(4x25=25x4)  (4)、这个等式说明了什么?(把4和25两个因数交换位置,积不变)  (5)、举例  (6)、归纳总结:  交换两个因数的位置,积不变,叫乘法交换律。  (7)、用字母表示乘法交换律  AxB=BxA  说一说A、B可以是那些数?(A、B可以是任何两个不同的数)  (8)、找一找,主题图中哪个问题可以用乘法交换律来解决。  师:加法中有结合律,乘法中是不是也会有结合律呢?乘法的结合律会是什么样的.?我们一起研究一下。  2、出示例2:有25个小组,每组要种5棵树,每棵树要浇2桶水。一共要浇多少桶水?  (1)、读题,分析数量关系。  (2)、请同学用不同的方法解答。板书解题思路。  方法一:(25x5)x2方法二:25x(5x2)  =125x2=25x10  =250(桶)=250(桶)  (3)、小组讨论两种解法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4)、这两个算式之间可以用什么符号连接?  板书:(25x5)x2=25x(5x2)  (5)、观察下面三组算式,说说你发现了什么?  (15x6)x10( )15x(6x10)  (125x80)x3( )125x(80x3)  (12x25)x4( )12x(25x4)  (6)、归纳总结:  三个数相乘,先乘两个数,或者先乘后两个数,积不变,叫乘法结合律。  (7)、用字母表示乘法结合律:(AxB)xC=Ax(BxC)  这里A、B、C表示的是大于或等于0的整数。  3、比较、概括、归纳  比较加法交换律和乘法交换律,加法结合律和乘法结合律,你发现了什么?  交换律是两数相加(乘)的规律,既交换两个加(因)数的位置,和(积)不变;结合律是三数相加(乘)的规律,既可以从左往右计算,也可以先把后两个数先相加(乘),和(积)不变。  4、巩固提高  (1)、填一填:  75x26=( )x( )8x2=2( )  AxB=( )x( )ax( )=15x( )  125x7x8=( )x( )x7(40x15)x[]=40x([]x6)  25x(4x[])x([]x4)x132x4x6x5=(4x6)x([]x[])  (2)、学校教学楼共有4层,每层有5间教室,每个教室安6盏灯。一共需要多少盏灯?  5、课堂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都有哪些收获?数学四年级上册教案6  教学内容:  亿以上数的认识,例1、例2(教材第21——22页的内容。)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理解、掌握亿以上数的读、写法,并能正确地读、写出亿以上的大数。  2.进一步理解、掌握我国四位分级的习惯。  (二)过程与方法 引导学生运用已有知识经验,通过推理、探究、归纳出一以上数的读写法的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联系实际的数学问题,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21世纪教育网  2、培养学生认真细心,积极思维的学习态度。  教学重点:  亿以上数的读写法。  教学难点:  每级中间、末尾有0的数的读写法。  教学准备:  多媒体、数位顺序表。  教学过程:  一、复习  练习亿以内数的读法及方法。  补充数位顺序表。  二、导入新课  1、我们已经学过了亿以内的数,会读写亿以内的数。但在日常生活和生产中,还经常用到比亿大的数。今天我们一起来研究比亿大的数。  大家都知道我们只有一个地球,如果人们不好好保护它,很多年之后人类就无法生存在地球上了。  (1)据统计,全球人口总数达到7000000000人。地球的面积是有限的,随着人口的快速增长,地球发出了痛苦的呼喊:“我快背不动了!”  (2)我国有广阔的'海域,海洋产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产业。据20xx年统计,我国海洋主要产业总产值达400305000000元。其中,沿海旅游业已成为海洋产业中的第一大产业,产值约为10040002000元。  3、请你们试读出上面的数。并说说你是怎样读出这些数的呢?  三、探究新知  1、学习亿以上数的读法。  (1)回顾读数步骤。  (2)把70000000000分级。  标出级数。亿级 万级 个级  引导学生一级一级的读数。 70000000000 读作:七十亿  (3)学生读第(2)题中的两个数。  400305000000读作:四千零三亿零五百万  10040002000读作:一百亿四千万二千  (4)这几个数的读法与“复习”中的一组数的读法相比,你发现这几个数的读法有什么规律?  归纳亿以上数的读法:读亿以上的数时,只要把“亿级”的数按照“个级”的读法读,再在后面加一个“亿”字就行了。  2、即时练习  (1)读出教材第19页的“做一做”。  提问:那些零读,那些零不读?  (2)练习三第1题。  3、学习亿以上数的写法。  (1)教学例2。  ①板书:三亿 三十亿九千万 七千零三亿零二十万  ②请学生根据上面各数的读法,在计数器上拨出这几个数。  察计数器,看你播出的这个数是个几位数,并尝试写出这个数。  三亿 写作 300000000 三十亿九千万 写作3090000000  七千零三亿零二十万 写作700300200000  ④ 说说亿以上的数是怎样写的。  按照亿以内数的写法来写亿以上的数。借助数位表,画出分级线,确定数的数位,对齐各个数位上的数写出相应数字。写数时仍从高位写起,先写亿级,再写万级,最后写个级,哪一位上一个单位也没有,就写0占位。  自主写数  教材第20页“做一做”的第1、2题。  练习三第6题。  四、巩固应用  1、课本练习三第2题。  2、课本练习三第4题  分组活动:从第问题中题中选一题与同伴说说自己的思考过程。  五、课堂小结  通过今天的练习,你有哪些收获?  六、作业  课本练习三第3、5题。  板书设计:  亿以上数的读、写法  1、先分级,从高位起,一级一级地往下读  2、读亿级数时,要按照个级的数的读法来读,再在后面加上“亿”字.  3、每级末尾的0都不读.其它数位有一个0或连续有几个0都只读一个“零”.  亿以上数的写法法则  1、先看这个数有几级,再从最高位起,一级一级地往下写.  2、哪个数位上一个单位也没有,就在那个数位上写0.数学四年级上册教案7  教学内容:  亿以上数的改写(教科书第20页例3,21页例4)。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理解掌握将整亿数改写成以“亿”为单位的数的方法,并能正确地改写。21世纪教育网  2、理解、掌握将非整亿数用“四舍五入”法改写成以“亿”作单位的数,并能正确地改写。  3、进一步理解“改写”和“略写”的含义。  (二)过程与方法 引导学生运用已有知识经验,通过交流优化写法,正确改写。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让学生在活动中积极地探索并理解数学方法,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  教学重点:  整亿数的改写,非整亿数的略写。  教学难点:  正确使用“四舍五入”法。  教学准备:  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复习铺垫  1、把下面各数改写成以“万”作单位的数。  25000020000000581200000  (1)由学生独立完成。展示个别学生的改写结果。  (2)你是怎样改写的?这样改写,原数的大小变了吗?  引导回顾  ①先找准“万”位。  ②看千位上的数,以五为准,按照“四舍五入”原则改写。  ③注意“≈”号的使用。  ④最后添上“万”字。  二、探究新知  学习亿以上数的改写。  1、出示例3:(1)200000000=()亿  ①学生尝试独立完成。  ②展示、交流改写方法。  ③归纳方法:改写成以“亿”作单位的数和改写成以“万”作单位的数的方法相类似。  练习:1000000000=()亿530500000000=()亿  小结:改写整亿数,先分级,再找到亿位,然后把亿位后面的8个零去掉,改成“亿”字。  (2)完成20页做一做第3题。  2、学习例4  1034500000≈()亿  ①学生尝试改写。  ②展示、交流改写方法。  ③为什么要用“≈”  3、非整亿数的改写方法  (1)分级,找到亿位上的数。  (2)看亿位右边的数是比5小,还是  大于或等于5,进行四舍五入。  (3)去掉尾数,写上“亿”字,写上约等号。  4、把9876540000用“四舍五入”法省略亿位后面的尾数。  ①学生独立完成。  ②教师巡视、指导。  ③展示交流。  三、巩固练习  1、教材第21页的“做一做”。  2、自主设计练习。  四、课堂总结  今天我们一起研究了改写和省略,对于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想法?  五、作业  完成练习册11、12页。  板书设计:  亿以上数的改写  整亿数的改写:先分级,再找到亿位,然后把亿位后面的8个零去掉,改成“亿”字。  非整亿数的改写方法  (1)分级,找到亿位上的数。  (2)看亿位右边的数是比5小,还是大于或等于5,进行四舍五入。  (3)去掉尾数,写上“亿”字,写上约等号。数学四年级上册教案8  教学目标:  1.复习大数的读写及用四舍五入法将大数按要求凑整。  2.掌握用去尾法和进一法将大数按要求凑整。  3、能根据生活实际的需求将一个数用合适的方法凑整。  教学重点:  掌握去尾法和进一法的凑整方法。  教学难点:  三种凑整方法的区别,体会四舍五入是最常见的凑整方法。  教学过程:  一、引领探究  1. 复习读写和四舍五入法我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人口问题一直受到广泛的关注,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共进行了5次人口普查,这就是我国近五十年人口增长统计图!观察这张统计图,你能读懂相关的信息吗?  ①复习大数的读写读出1953—20xx年全国人口数这些数都比较大,读这些数时,你有什么好办法吗?(四位分级)写出1953—20xx年上海人口数  ②用四舍五入法凑整在我们的实际生活中,表示上海总人口、全国总人口的数量时做不到很精确,这时就需要用凑整的方法取一个近似数,你学过哪些凑整的方法?将上海人口数凑整到整万数。  2. 揭题:在现实生活中,除了四舍五入法,还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选择不同的凑整方法,这节课我们就继续来研究关于“大数与凑整”的知识。(出示课题)  二、自主探究  (一)探究一:去尾法  1. 出示:小胖和小胖妈妈去商店买衣服,正好赶上商场服装优惠促销,小胖发现原先的价格都变成了相邻的整十数。  自学提问  (1)用“四舍五入”法行吗?为什么?  (2)原价198元的套装优惠后的价格是多少?  (3)这种凑整的`方法叫什么?(提问分星级+独立思考+求助讨论)  2. 小结:不管尾数是多少,全部舍去用“0”来占位,这样的凑整方法我们叫“去尾法”。  3.跟进练习:制定其余服装的优惠价格。  (二)探究二:进一法  1. 出示:妈妈带小胖去服装店买T-SHIRT,小胖的身高是143cm,可是商店里的T-SHIRT 只有140cm和150cm两种尺寸。  自学提问  (1)小胖应该买哪种尺寸的T-SHIRT?为什么?  (2)像这样的凑整方法叫什么?  (3)与我们刚才学的“去尾法”有什么不一样呢?  2.讨论汇报。  3. 小结:不管尾数是多少,去掉尾数向前进一位,这样的凑整方法我们叫“进一法”。  (三)探究三  1.练习:学生当场编题将按下列要求凑整。四舍五入法 去尾法 进一法  2.比较这三种凑整方法有什么共同点和不同点?  3.小结:这些都是数凑整的方法,不同的是,“四舍五入”法是需要看尾数最高位上数的大小,而另两种方法是无需看尾数的大小,直接“进一”或“去尾”的。  三、感悟探究  (一)基础练  1. 下面用哪种方法凑整更合适?  (1)小亚有480分的积分,每200分可以换一个奖品,最多能换几个奖品?  (2)某商店有85根雪糕需要装盒冷藏,每个盒子只能装10根,至少需要几个盒子?  (3)小明体重35kg,一部电梯的载重为1000kg,这部电梯最多能乘像小明这样体重的小朋友多少人?  (4)某工地有垃圾86吨,一辆卡车每次运8吨,需要几次才能运完?  2.178025用“去尾法”凑成整万数是(),用“进一法”凑成整万数是(),它们相差()。由此可见,用“去尾法”凑整,数字总是变(),用“进一法”凑整,数字总是变()。  (二)综合练习选择  1. 按去尾法在万位上凑整得7□8078≈740000,则□中可填()。  ①1 ②2 ③3 ④4  2. 74590≈75000,它是按()规则凑整成整千数的。  ①四舍五入或进一法  ②四舍五入或去尾法  ③进一法  ④去尾法  (三)即时反馈练习  1. 书P90、91页最后一题。  2. 按“进一法”在万位上凑整得8□3068≈830000,则□中可填()。  ①1 ②2 ③3 ④4  3.一桶纯净水重19千克(含桶重),一辆载重2吨的小货车最多可以装多少桶纯净水?  20xx÷19=105(桶)5(千克)答:最多可以装105桶纯净水。  (四)拓展练习  1.某个数,经“去尾法”凑整成整千数后为72000,这个数最大为(72999 ),最小为(72001 )。  2. 某个数,经“进一法”凑整成整千数后为72000,这个数最大为(71999 ),最小为(71000 )。  3. 某个数,经“四舍五入法”凑整成整千数后为72000,这个数最大为(72499 ),最小为(71500 )。  四、本课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掌握了三种不同的凑整方法,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要根据实际情况选用合适的方法将数进行凑整。数学四年级上册教案9  一、教学内容:  九年义务教育苏教版小学《数学》第八册第121122页,练习二十八第13题。  二、教学目标:  1、认识直线、线段和射线,能正确识别直线、线段和射线,掌握它们的联系和区别。  2、认识角和角的符号,知道角的顶点、边和角的大小。  3、学生可以用画图工具来角。  三、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认识射线和角;知道角的顶点、边。  难点:总结画角的方法;角的大小比较方法。  四、教学设计理念:  基于学生已有知识经验,在教学过程中,注重课程的生成性,以小组学习的形式,在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基础上,师生共同生成新知识。  五、教具和学具准备:  教具:三角板一副、小黑板、投影片、活动角。  学具:学生三角板一副、活动角。  六、教学过程:  (一)铺垫孕伏  师:孩子们,在我们的生活中,很多地方运用了线。例如:木工师傅、建筑工程师、缝纫工人、我们的课间游戏活动跳皮筋等。在我们以前的学习中已见到过线。现在就请孩子们在纸上画一条线(板书:线)  生:操作。(期望:学生能够画出:直线、曲线、线段)  (补救方案一:如果学生都画出直线,教师出示曲线凸现直线的直)  师:你两(生1画的是直线,生2画的是曲线)画的线有什么区别吗?  生:(一直,一曲。)(板书:直)  师:我们把这种线叫做什么?(直线)  师问生1:你画的这条直线还可以像这样一直画下去吗?(可以)  师:那么,我们能量出直线的长度吗?(不能)为什么?(没有尽头,无法量)  师:所以,我们可以总结出直线有什么特点?(无限长、没有端点。完成板书)  师讲述:我们在画直线时,只画出其中一部分就可以了。(板画: )  过渡:在实际的生活、学习中,我们很少用无限长的直线,只用其中的一段。展示生3所画的线段(有明显的两个端点)。  (补救方案二:如果没有学生画出线段,由教师画线段)  师:这条线与直线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都是直的、直线没有端点、线段有两个端点)(板书:两个端点)线段可以量出长度吗?为什么?  师讲述:实际上这种线是直线的一段,我们以前把它叫做什么?(线段)在数学中科学的说是:直线上两点之间的一段。(板书:直线上两点间的一段)  (二)探究新知  1、认识射线  引言:刚才我们进一步认识了直线和线段,下面我们来看看这条线。  如果把线段的一端无限延长,就得到了一条新的线。(教师版画: )  大家看,这条线有什么特点?(直、有一个端点、无限长)(板书:一个端点、无限长)(如果学生不能说出无限长,引导学生可否把无端点的一边无限延长?)  师讲述:这种只有一个端点的线称为射线。在日常生活中,经常可以看到一些射线的例子,比如:手电筒发出的光、电灯射出来的`光线、太阳射出来的光线,都可以把它们看成是射线。  师出示小黑板:判断下面图形,哪些是直线?哪些是线段?哪些是线段?  引导学生想象:从一点可以引出无数条射线,为学习角做铺垫。  师:我们已经知道,把线段的一端无限延长,就得到一条射线,看,这里有一个点(投影)我从这个点引出了一条射线,从这一点能不能再引出一条射线?还可以吗?  让学生想一想:从这一点可以引出多少条射线?(无数条)  (师演示后只留下两条射线。)  2、认识角  师:孩子们,这个图形,我们以前好象见过,叫什么?(角)(板书:角)  (补救方案三:如果学生说不出来,出示三角板,让学生指一指三角板的三个角在哪儿,形状是什么样)  师:请孩子们试着画一个角。再画几个。在小组内交流你自己是怎样画的?  学生操作后讨论。  (学生可能说:画两条线。进一步引导:是两条什么线?教师补充是共同用一个端点的两条射线)  那么我们先画什么?再画什么?(板书:一点 两条射线)。师生同时画一个角。  师:根据你们画角的方法,试着说一说什么样的图形是角?  生在小组内交流,汇报。(从一点引出两条射线所组成的图形叫做角。完成板书)  师:根据你们总结的角的概念,以后我们要判断一个图形是不是角,该怎样判断?(看它是不是从一点引出两条射线。在定义中的一点、引出两条射线下面加着重号)  师讲解:我们把这一点叫做角的顶点,这两条射线叫做角的边。(板书:顶点、边、边)  师出示小黑板:判断下面哪些图形是角?并请学生上台来指一指角的顶点和边。  过渡:在以后我们研究的图形中往往是很多个角,例如:以前学习的正方形、长方形就有四个角,那么我们怎样来区别它们呢?出示小黑板。  师讲解:角通常用符号 来表示。(板书)读作角。(生读)角的符号和以前学过的小于符号 < 有一点像,但不完全一样,角的符号第二笔是平的,以后在书写时要注意。(学生练习)角多了,为了叙述方便,我们可以给它编上号,在角的符号内写1、2、3、4,分别记作23 4  3、角的大小比较  师:出示活动角  我这里有两根硬纸条,现在并拢在一起,大家看,我把两根硬纸条怎样了?  师把=根硬纸条叉开。(生可能说分开、张开、叉开、撑开等)  师:看起来,同学们心里明白是怎么回事了,我们就说成这两根硬纸条是叉开了。  师讲述:现在把两根硬纸条看作是角的两条边, 1两条边是这样叉开的, 3两条边呢?(叉开的比 1大) , 2两条边呢?(叉开的比 3小)  教师利用活动角的投影片演示,使学生知道角的两条边叉开得大,角就大;叉开得小,角就小。出现在投影片上。  师问:看起来,角的大小跟角的什么有关系?(两条边叉开的程度)  师出示小黑板:下面的角谁比谁大?(属于直观的判断)  在投影片上比较,着重比较的过程。  (三)巩固扩展  师:请同学们拿出自己的三角板,随意的比较角的大小,然后在小组内交流你比较的是哪两个角?结果是怎样的?是怎样比较的?  生操作后回报。  师引导:两重合一观察。  (四)全课总结  今天我们共同研讨了些什么问题呢?(完成板书课题:直线 射线 线段和角)你能用吗?试试看。  (五)布置作业  书上第126页练习二十八第1、2、3题。数学四年级上册教案10  【教学内容】:  【教学目标】:  1、知道常用的土地面积单位平方千米;通过猜想和推算,知道1平方千米=1000000平方米=100公顷,会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  2、能够借助计算器,应用平面图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和有关面积单位换算的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3、在学习生活中,进一步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相互合作的能力,在学习中获得快乐的情感体验。  【重点难点】:  重点:认识平方千米的含义。  难点:体会平方千米的大小。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平方千米  1、谈话引入:同学们,上一节课我们已经学习了土地面积单位公顷,谁来说一说1公顷有多大?先请同学们欣赏下面的一些图片(呈现四川九寨沟、三峡水库和杭州西湖的画面,并出示相应的文字说明),让学生自己读一读图片中的文字。  2、教师提问:这些文字中都使用了什么面积单位?  3、揭示课题: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平方千米”这一常用的土地面积单位。平方千米一般用于测量和计算大面积的土地。  二、自主探究,认识平方千米  1、教学例2。  (1)谈话:同学们,猜测一下1平方千米可能是边长多少米的正方形的面积。  (2)说明:边长1000米的正方形土地,面积是1平方千米。  引导:1平方千米有多少平方米呢?又有多少公顷呢?让学生先独立完成算一算,再与同桌交流。在交流的`基础上得出:1平方千米=1000000平方米=100公顷。  2、体会1平方千米的实际大小。  (1)出示教材第35页天安门广场图片。  (2)天安门广场同学们都熟悉,它的南北长880米,东西宽550米,总面积达44万平方米,可同时容纳100万人集会,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城市广场。  (3)1平方千米比2个天安门广场还要大一些,想像一下1平方千米有多大。  教材第35页“做一做”。  想一想、做一做、集体订正。  三、联系实际,解决问题  1、教材“练习六”第5题。  先独立填写,再说一说你是怎样填的,强调填写的单位要与事实相符合。  2、教材“练习六”第6题。  学生独立练习,再说一说你是怎样想的,引导学生比较、体会两种换算过程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3、教材“练习六”第7题。  可以用计算器算一算,同桌合作完成,集体订正。  4、教材“练习六”第8题。  同桌两人合作交流完成,集体订正。  5、教材第35页“你知道吗?”  学生读一读。  6、布置课后作业:完成“练习六”第9题查资料。  四、课堂小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还有什么问题?数学四年级上册教案11  教学内容:  教材第59页加减法与乘法的混合运算。  教学提示:  学生已经基本掌握了整数的四则计算,这些运算的运算顺序都是从左往右依次计算,为了打破学生的思维定势,教材选择具有现实性和趣味性的素材,由浅入深地促使学生理解混合运算顺序,目的是为了让学生了解在有加法和乘法的计算中,无论乘法在前和在后都要先算乘法。通过活动,结合具体情境,让学生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会四则运算的意义,发展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 题的能力。逐步提高他们的计算能力。这一内容的学习也为今后的小数、分数混合运算打下基础。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初步理解综合算式的含义,掌握含有乘法和加、减法混合运算的顺序。  2、过程与方法: 经历对比、推理、总结混合运算的特点,培养学生合作意识。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学习活动中,感受数学与生活之间的联系。  教学重点:  掌握含有乘法和加、减法混合运算的顺序,并进行正确的计算。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草稿本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师:同学们,你们到文具店买过学习用品吗?  生:买过。  师:买过什么文具?  生:买过2个笔记本和1支笔。  师:你买的笔记本每个几元,笔每只几元?  生:笔记本每个2元,笔每只1元。  师:,你们能帮他算一算一共要用去多少钱吗?  生:5元。  师:你怎么算的.?  生:先算笔记本的钱2×2=4(元),再算4+1=5(元)  师:说得很好。今天我们继续学习这类的问题。出示课题:加减法与乘法的混合运算。  设计意图:创设学生熟悉的生活环境,拉近了数学与生活的距离。提出有针对性的问题,为后面的学习做好铺垫。  二、小组合作探究新知  1、课件出示例题  师:生读题,说说要解决的问题。  生:买文具盒和书包一共用去多少元?  师:独立列分步算式解决问题。小组内说说你是怎么想的。  师:谁说说你是怎么想的?  生:先算6个文具盒多少钱,就是6×7=42(元)再算一共用去多少钱。就是42+55=97(元)  师:谁能把这两个算式合并到一起吗?  生:可以写成:6×7+55  生:还可以写成:55+6×7  师:这两个算式对不对。(小组讨论)  生:第一个对。因为先算乘法,第二个先算加法。  师:像上面的算式无论乘在前还是在后都应该先算,所以都对。在一个没有括号综合算式里,有乘又有加减。应先算乘,后算加减。  讲解:像同学们这样,分列了两个算式,一步一步去解答。我们把这种方法叫“分步解答”,这两个算式叫“分步算式”。我们还可把这两个算式合在一起列成一道两步的算式,这种算式叫做综合算式。在综合算式中,我们要先算乘除后算加减。  设计意图:再现学生熟悉的生活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情感投入,把解决实际问题与计算教学紧密结合起来。  2、试试身手。  81-17×4  师:计算这道题时,应先算什么?后算什么?  生:先算乘法,后算减法。  81-17×4  =81-68  =13  再次总结:在一个没有括号综合算式里,有乘有加减。应先算乘,后算加减。  三、巩固新知  1、完成第59页试一试。  2、将下面两个算式合成一个综合算式。  (1)3×5=15  20+15=35  (2)6×8=48  48-18=30  3、亮亮今年7岁,爸爸的年龄是亮亮的5倍,爸爸比亮亮大多少岁?  答案:1、536、 1 2、20+3×5 6×8-18 3、28岁  四、达标反馈  1、24×3+19 (注意运算顺序)  2、森林医生。(改正错误)  16+40×8  =56×8  =448  3、小红拿50元钱去买8个6元一个的笔记本,应找回多少钱?  答案:1、91 2、16+40×8 3、2元  =16+320  =336  五、课堂小结  师:大家回顾一下,综合算式中有乘有加减应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生:先算乘,再算加减。  师:为什么?  生:因为加减是同级运算。  设计意图:让学生总结所学,在交流反思中,意识到学习方式的重要性和数学内容的延续性,激发学生进一步探究知识的欲望。  六、布置作业  1、我会列式计算。  3个7再加28是多少?  71减去6个8是多少?  2、我来算一算。  65-8×8 20+5×5  3、小明看一本故事书,看了4天,每天看6页,还剩13页没有看。这本故事书一共有多少页?  4、妈妈买来12盒月饼,每盒有9块。送给奶奶16块,还剩多少块月饼?  答案:1、49、23 2、1、45 3、37页 4、92块  板书设计:  加减法与乘法的混合运算  分步:7×6=42(元) 42+55=97(元)  综合:7×6+55  =42+55  =97(元)  在一个算式里有加减法和乘法,应先算乘法再算加减法。数学四年级上册教案12  设计思路  《编码》主要是让学生了解身份证号码的编排方式,体会编码的特点,初步学会编码,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难点是怎样科学合理地编码。教学中,第一环节我以谈话交流导入,利用今日说法真实案件《家中被盗一百万》的微课,引出课题,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第二环节,探索身份证号码中的秘密,课前安排学生收集本人和家人的身份证号码,并了解相关信息,在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的情况下了解到底身份证号码中隐藏着怎样的信息。了解每个数字用几位数表示,新旧身份证的区别,数字编码的作用和生活中的数字编码。第三环节,通过动手操作,初步学会编码的方法。本节课主要有以下几点特点:  一、借助多媒体辅助教学,创设丰富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热情。  二、关注生活,激发兴趣,渗透编码思想。  三、以生为本,习本课堂思想在课堂中得到了很好的体现。  教学目的  1、知识技能:结合具体的问题情境,了解编码的广泛应用,进一步体会“数”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感受数学的文化价值。  2、过程方法:结合具体的问题情境,通过观察、比较、猜测来探索数字在编码中所表示的具体含义,体会编码中的一些规则和方法,会运用数描述某些事物的`特征,进一步理解数的意义,逐步建立数感。  3、情感态度:在利用编码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激发学生的数学探究欲望。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了解身份证号码的结构与含义,初步学会用数进行编码。  难点:在辨析、实践中逐步体会数字编码思想在解决问题中的广泛应用,发展学生的推理能力。  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设计  情境导入  【谈话导入】  1。师:同学们,你们喜欢破案吗?生:喜欢。  2。师:今天我们就一起来侦破一起案件。请看案件的视频资料。  【课堂激趣】  1。播放《家中被盗一百万》  2。师:同学们,你认为谁可能是犯罪分子?  【设计意图】  借助多媒体手段创设学生感兴趣的生活情境,引导学生找出问题的关键,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为学习新知奠定基础。  【巧妙设疑,引出课题】  1。师:老师有一个疑问了,身份证号码不就是一组数字吗?为什么能帮助我们破案呢?  2。师:也就是说身份证号码能传递给我们很多的信息。其实啊,像身份号码、银行卡号这样的由一组数字组成的号码也叫编码,是人们把数字赋予了一定的含义,并按照一定的规则进行排列。那编码里面有哪些秘密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探究。  【设计意图】  本课旨在让学生体会到数学生活化,生活数学化。以此创设问题情境,力求将学生引入到生活情境,将学生对生活中数的认识和了解作为本课的基础,既有利于学生凭借生活经验主动探索,又有利于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就在身边,激发学习兴趣。  学与教的活动  【探索组成、感悟特征】  一、对比辨析,认识地址码  1。师:在我们中国,每一个公民一出生就有了自己的身份证号码,谁知道自己的身份证号码?  2。师:一共18位。这就是身份证号码的统一性。不管身份证信息是什么样的,我们统一用18位数字表示。  3。师:那这18个数字都代表什么意思呢?身份证前两位代表省,三四两位的两位代表市,五六两位代表区或者县。  4。师:身份证的前六位,统一称地址码(边说边板书)  二、猜猜我是谁,认识生日码  1。身份证号码第七到第十四位是出生日期码,七到十位是出生年,十一十二位是出生月,十三十四两位数是出生日,接下来我们玩一个小游戏:猜猜我是谁?老师这里有一组出生年月日,你觉得是你,你就站起来。  2。展示年份20xx很多同学都是20xx年出生的。  3。展示月份02有同学有疑问了2月为什么不直接写数字2,而要写02呢?因为啊一年有十二个月,如果2月写2是一位数,12月写12是两位数,那身份证的位数就不统一了。  4。展示20xx0205师:只有一位同学了,你确定一定就是他吗?不一定  【设计意图】  这一环节的设计引导学生获取身份证上的相关信息,达到对年月日这些旧知识的整合。设计游戏环节,让学生积极参与,同时还让学生简单的介绍了身份证编码的含义,这样设计让学生体会到课堂知识与生活的实质性练习,感受到数学是生活的一部分。  三、发挥想象,探索顺序码和校验码  1。师:那不止他一个人,么怎么样区分同一天出生的人呢?这应该是所有双胞胎的烦恼了。顺序码,将同一天出生的人按照出生的先后顺序进行编码。顺序码的最后一位1。3。5。7。9表示男的,0。2。4。6。8表示女生。有了顺序码,即使双胞胎的身份证也不一样了。这就是编码的唯一性。  2。身份证的最后一位是校验码,是通过前十七位计算出来的,有数字0—9,我们常见的身份证最后一位是X,其实是罗马数字10。师:身份证号码看起来很复杂,其实啊我们可以把他分成四个部分:地址码+出生日期码+顺序码+校验码。  【设计意图】  “先猜测,后验证”在数学教学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本课身份证编码的规律的得出利用观察比较和猜测验证的过程,让学生真正了解身份证号码的编排特征,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四、走向生活,巩固新知  1。学习了这么多关于编码的知识,现在你们可以拿起知识的武器帮助警察叔叔破案了吗?  2。首先我们根据身份证号码判断,因为现场遗留的身份证中的出生年是1972, 2、3、5号犯罪嫌疑人都符合  3。再看银行的卡号编码。2、3、5只有5持有甲银行的银行卡。所以确定5才是真正的罪犯。恭喜你们成功破案。  【设计意图】  这一环节的设计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让学生利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巩固所学内容。  五、自我实践,检验真知。  (一)淘气为全校每名同学都编了一个号码,其中20xx03321表示“20xx年入学的⑶班学号为32的同学,该同学是男生”。按照这个规则,20xx04172表示的哪名同学  (二)我是“小小编码师”  师:看来编码还是挺有用的,那你们想不想自己也来编一个号码?在我们学校内部,为学校的每一个学生编一个号码,想一想,它要体现哪些信息?  【设计意图】  1。通过练习,学生采用自主学习的形式,让每个学习自主思考的过程,经历编码的过程,进一步巩固学生对于编码思想的理解,为后面的学习打下基础。  2。开阔了学生的思维,丰富了学生对编码的认识,增强了课堂的数学味,将数学学习从课堂延伸到生活。  课堂小结  1。师:其实生活中的编码还有很多很多,你们留心观察过吗?请看(出示旅馆房间号和电话号码)908室,这个编码,你能获得哪些信息?生:9楼08号房间,  2。师:在生活中无处不在,那你还见过哪些编码?生举例子。学籍号、军事情报、电话号码、邮政编码、车牌号都是编码。  3。师:同学们,我们的课上到这里就要结束了,通过学习,我们发现数学不仅来源于生活,更服务于生活。数学好玩,祝大家玩好数学。数学四年级上册教案13  教学内容: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教科书16—18页的十进制计数法。  教学目标:  1、了解数的产生。  2、初步认识自然数。  3、认识亿级的数和计数单位“亿”、“十亿”、“百亿”、“千亿”,掌握千亿以内的数位顺序表和十进制计数法。  教学重难点:  认识亿级的数和计数单位,掌握千亿以内数位顺序和十进制计数。  教学关键:  能够根据已学过的万级数的数位顺序表迁移类推亿级数的数位顺序表。  教学过程:  导入:  师:生活当中的每一天我们都在和不同的数打交道,你们都在什么时候用到了哪些数,谁来说一说。  生:列举略  师:生活中我们每一天都离不开数,那数是怎样产生的呢?今天同学们想不想了解一下,那就让我们走进课本,把书翻开到16、17页,大家读读这些内容,开始。  一、数的产生  师:读完了吗?我请同学们来讲一讲古代的人是怎么计数的?  1、数的产生。  很久以前,人们在生产劳动中就有了计数的需要。例如,人们出去打猎的时候,要数一数共出去了多少人,拿了多少件武器;回来的时候,要数一数捕获了多少只野兽等等,这样就产生了数。  2、计数符号、计数方法的产生。  (可以出示书上图)  在远古时代人们虽然有计数的需要,但是开始还不会用一、二、三这些数词来数物体的个数。只知道“一样多”、“多”或“少”。  ①计数方法  那时人们只能借助一些物品来计数。  如:在地上摆小石子、在木条上刻道、在绳上打结等方法来计数。  例:出去放牧时,每放出一只羊,就摆一个石子,一共出去了多少只羊,就摆多少个小石子;放牧回来时,再把这些小石子和羊一一对应起来,如果回来的羊的只数和小石子同样多,就说明放牧时羊没有丢。  例:出去打猎时,每拿一件武器,就在木棒上刻一道,一共拿了多少件就在木棒上刻多少道;打猎回来时,再把拿回来的武器和木棒上刻的道一一对应起来,看武器和刻道是不是同样多,如果是,就说明武器没有丢失。结绳计数的.道理也是这样。这些计数的基本思想就是把要数的实物和用来计数的实物一个对一个地对应起来,也就是现在所说的一一对应。  ②符号  以后,随着语言的发展逐渐出现了数词,随着文字的发展又发明了一些记数符号,也就是最初的数字。各个国家和地区的记数符号是不同的。  现在表示物体个数的1、2、3、4、5、6、7、8、9、10、11等是自然数。一个物体也没有,用0表示。0也是自然数。  师问:你们观察一下,这些自然数是怎样排列的?每相邻两个自然数的差是几?最小的自然数是谁?最大的呢?  生小组讨论完派代表发言,最后请同学进行总结。  最小的自然数是零,自然数的个数是无限的。无限的就是一个一个地数,总也数不完,数出一个很大很大的数以后还可以数出一个比它多1的大数。  二、十进制计数法  师:在我们的生活当中啊,还有很多很多的数都比我们以前学过的亿以内的数大,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出示:书上18页插图)。  生:读数  师:在第六次人口普查时我们中国有这么多人,这究竟是一个多大的数呢?  生:读数  师:你能那么快就读出来了?请问,你有什么好的方法吗?  生:我是从个位起,没四位为一级,这样分我就很快分出了三级。  师:其实我们在分级的过程中也就是在找各个数的计算单位。那我们来看一看这个数当中我们都用到了哪些计算单位?  生:都用到了十亿、亿、千万、百万、十万、万、千、百、十、个。  师:刚才我听到了他说了一个十亿,我们以前没有学过对吗?那亿和十亿究竟有着怎样的关系呢?  生:十个一亿是十亿。  师:真的是这样吗?我们一起来看看(出示大屏幕)我们在亿位上拨一颗珠子,表示一个亿,请同学们一起来数一数是不是拨到第十颗珠子了,那现在拨到第十颗珠子该怎么办呢?  生:拨到第十颗珠子的时候就把亿位上的这十颗珠子全拨回去,在十亿位上拨一颗珠子。  师:那也就是说亿和十亿的关系是十个一亿是十亿。太棒了,再请个同学说一说。(板书)  师:还有没有比十亿更大的计算单位呢?请你告诉我。  生:有百亿、千亿。  师:那十亿和百亿,百亿和千亿又有怎样的关系呢?现在请同学们们拿出你们的计数器拨一拨,边拨边说,来体验一下?(板书)  十亿和百亿之间的关系是什么?(板书)  师:现在我们回过头来再把中国的人口数读一读是不是就更方便了。请同学们读一读。  师:很好,请问,1在什么位上?表示什么意思?那9呢?那上面的两个3表示的意义一样吗?今天我们新认识了几个计算单位,现在我们就把这几个新朋友填在数位顺序表里面吧!把你们的书打开到18页。  师:我们新学了哪几个计数单位?他们对应的数位是什么?亿级是由哪几个数学组成的?还有没有更大的计数单位?我们用省略号来表示。  师:现在请一个同学来说一说我们到今天为止,认识了哪些计数单位?那这些计算单位之间都有着怎样的关系呢?  咱们来说一说吧,从你开火车!  生:10个一是十,10个十是一百,……10个千万是一亿,10个亿是十亿,10个十亿是一百亿,10个百亿是一千亿  师:那你们发现了什么?  生:我们发现了这些计算单位之间进率都是10 。  师小结:每相邻的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是十,这种计数方法叫做十进制计数法。  师:相邻是什么意思?谁来说一说?  师:像个与十,十与百,万与十万,千万与亿这样紧挨着的就是相邻的两个计数单位。  师:生活当中,根据不同的需要还出现了其他的进位制,你知道还有哪些进位制吗?  生:回答略  师:那学习了今天的知识,你能完成下面的练习吗?  三、练习  判断  1、最小的自然数是1。()  2、没有比千亿更大的计算单位。()  3、0是自然数,也是整数。()  4、10个一千万是十亿。()  5、任何两个计算单位之间进率都是十。()  6、所有的自然数都是整数。()  7、没有最大的整数。()  8、一个十一位的自然数,它的最高位在十亿位上。()  填一填  ①一百亿有()个十亿,()个百亿是一千亿。  ②从个位起,第()位是万位,第()位是亿位。  ③和亿位相邻的两个数位是()和()。  ④()个一百亿是一千亿,10个()是一百亿、10个亿是()。  ⑤4在十亿位,表示()个()。  四、课堂小结  今天你有什么收获?  五、板书  十进制计数法  10个一亿是十亿,  10个十亿是一百亿,  10个一百亿是一千亿  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都是十的计数方法叫做十进制计数法。  六、教学反思  本节课主要是通过介绍古人的记数法、记数符号(数字)的产生及其发展演变过程,来吸引学生,让学生了解到数学来源于生活,用于生活,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在这个过程中介绍阿拉伯数字和自然数。顺势介绍生活中存在更大的数,认识计数单位“十亿”、“百亿”、“千亿”,将数位顺序表由万级扩展到亿级,科学的认识“十进制计数法”。  对于这个内容的教学,当时主要是想通过学生自行阅读课本的内容,再经历小组交流,全班汇报,来达到锻炼交流、阅读等能力的培养,最终完成教学目标。在课堂上也是这样操作,学生能简单的感受到数字产生与发展的过程,知道可以用数字来表示和记录物体的个数,了解到这些数字就是自然数。在介绍完自然数后,通过对第六次人口普查大数的猜测,这样的过渡来进入“十进制计数法”的教学。这样处理就比较的自然,然后通过在计数器上拨数,来完善数位顺序表,并理解“十进制计数法”的内涵。  这节课的教学很成功,在教学中合理的利用课件和白板教学,采用多种教学手段,,适时得与课外知识合理的进行整合,使数学课堂更加的有趣,内容更加的丰富。数学四年级上册教案14  一、巩固准备  1、看谁算的又对又快  35÷7
42÷6
80÷4
39÷3
63÷9
56÷8  45÷5
96÷8
54÷6
72÷6
64÷4
51÷3  3×20
4×12
27×2
45-39  2、谁最棒  47-(23+14)
63÷(14÷2)  二、探究新知  1、引入新课。  (1)说说我们在计算中,见过那些括号?  (2)我们已经知道,在列式时为了改变算式中的运算顺序,要用到括号。但有时只用小括号还不够,还要用到中括号。(板书[ ])  说明:像这样的括号,叫做中括号。(说明中括号的写法)这节课,我们就学习带有中括号的四则混合运算的式题。  2、教学例题。  现在请大家认真观察这道算式,(板书例题):请大家说一说,这道题有怎样的特点?说明小括号外面还有中括号。让学生说一说要先算哪一步。  ⑴认真观察,全班交流讨论  ⑵汇报观察的结果,全班交流讨论  ⑶教师提问:有了中括号的参与,你明白了运算顺序吗?  教师引导学生得出:要先算小括号里面的,再算中括号里面的  规范的进行算式计算的板书  3、算一算、比一比  请学生先说一说每道题的运算顺序,再进行计算  三、课堂练习  1、教材上的'练一练  2、补充练习  为支援受灾学校的学习,新华小学部分学生开展了捐书活动,四年级捐书120本,  五年级比四年级多捐20本,六年级捐的书是五年级的3倍,根据新华小学捐书的本数,25所这样的学校可以捐书多少本?  问:你获得了哪些数学信息?  学生独立列式解答,全班交流  四、课堂小结  1、今天我们认识了谁?  2、说说带有中括号的算式,它的运算顺序是怎样的?  板书设计:中括号  47-(23+14) 360÷[(12+6)×5]  =47-37 =360÷[18×5]  =10 =360÷90  3÷(14÷2) =4  63÷7  =9数学四年级上册教案15  教学目的:  1.知道这两种运算的意义(即:什么叫加法,什么叫减法)  2.知道加法和减法各部分的名称及互逆关系  3.可以熟练对一个算式各部分进行转换  教学重点:  学会利用关系求解算式中的未知数(必须理解加、减法的意义)  教学难点:  通过实例探究加、减法的互逆关系  教学内容:  一、预习、新课呈现  1.举例:班上有30个女生,12个男生,则班上共有多少个同学?(算式为30+12=42),提问让学生思考什么叫加法?加法的定义:把两个数合并成一个数的运算;相加的两个数叫做加数,加的的数叫做和。  2.举例:班上总共有42个学生,其中男生有12个,那么有女生多少个?(算式为42-12=30),提问让同学们思考什么叫减法?减法的定义:已知两个数的和与其中的一个加数,求另一个加数的运算;已知的和叫做被减数,已知的加数叫做减数,要求的`加数叫做差。  思考:如果已知的是班级总人数和女生人数,那么算式应该怎么列,各部分的名称又是什么?  3.根据上面给的两个例子,思考加法和减法之间的关系,尝试总结加法和减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如:加数+加数=和,和-一个加数=另一个加数)  二、课堂练习  1. 根据3468+475=3943,直接写出下面两道题的得数。  3943-3468= 3943-475=  2、根据加、减法各部分间的关系,写出另外两个等式。  例:28+19=47 47-19=28 47-28=19  (1)247+435=682  (2)643-175=468  (3)569-346=223  3、猜猜我是几?  (1)我减去56得120 (2)483加上我得数是792 4、下面各题应该用什么办法计算,为什么?  (1)滑雪场上午卖出86张门票,下午卖出59张门票。滑雪场全天一共卖出多少张门票?  (2)文具店运来一批练习本,卖出370包,剩下630包。共运来多少包练习本?  三、课堂总结  串讲知识点和容易出现的问题【数学四年级上册教案】相关文章:数学上册教案12-25数学上册教案12-25数学四年级上册教案01-27小学数学上册教案08-26数学四年级上册教学教案11-22苏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教案06-15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01-05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01-14四年级数学上册教案12-22}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54除以9减3的差,结果是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