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马灯实验结果和结论如何做的?

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通过阅读课本和实验探究,了解密度与温度的关系。(2)通过分析实例,理解水的反常膨胀特性。(3)能联系实际运用密度公式进行计算,并用密度鉴别物质。(4)了解材料对人类生活和社会发展的影响。通过收集信息,了解一些新材料的特点及其应用。2.过程与方法(1)通过利用密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培养学生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保持学生对物理学习的兴趣。(2)学生通过积极动手、动脑,自主的探究活动与交流,学习温度对密度的影响,了解密度知识对生产生活的重要作用。(3)通过观察图片、视频和实验现象,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及分析归纳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学生在活动中体验学习乐趣,了解科学方法,激发学习兴趣,逐步树立科学创新精神。(2)通过密度应用知识研究对日常生活和科技进步的影响,激发学生继续学习物理的动力。(3)在生活中应用密度知识的意识,通过了解密度知识在生活、生产中的应用,感受物理知识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价值。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理解密度与温度的关系,能分析解释密度与社会生活相关的简单问题。2.熟练地掌握利用密度鉴别物质的方法。教学难点了解“水的反常膨胀”特性,4℃水的密度最大。三、教法分析为了突出教学重点,也为了培养学生的实验探究的能力,我采用“合作探究式”的教学方法,利用学生分组合作探究实验,在实验中发现问题,并分析问题,从而进一步解决问题。为了突破难点,我采取“启发式教学”利用多媒体现代教学、图片展示、图像分析等方式把抽象的知识直观地展现在学生面前,使所学知识直观化、形象化,逐步将学生的感性认识引领到理性的思考中,这样的设计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老师为主导的教学理念。四、教学准备希沃白板课件、导学案、瘪的乒乓球、锥形瓶、烧杯、打火机、简易走马灯、热水、冷水等。五、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情境导入【情境设置】图片展示奥运会乒乓球冠军陈梦请你帮忙:乒乓球不小心被压瘪了,但是没有裂口,在不用外力的情况下,你能让它恢复原状吗?【动手实验】学生以四人为小组,进行实验,验证刚才的猜想。【提出问题】乒乓球为什么鼓了起来?【顺势追问】与密度是否有关呢?学生支招预测:用热水烫。学生操作预测:把球浸没于热水中。学生进行实验学生思考回答:热胀冷缩创设贴近学生生活的教学情境,提出符合学生认知规律问题,引导学生从中观察、思维和概括。让学生亲自实验,验证用热水烫的方法是否可行,从而引导学生思考原理。激发学生好奇心与求知欲。直接点题使学生明确本节课的学习任务。通过解决实际问题,引导学生从生活走向物理。探究新知和巩固练习一、密度与温度探究实验一1.温度对气体密度的影响。【自主思考】(1)你认为乒乓球变得完好的原因是什么?(2)乒乓球里的气体受热膨胀,质量是否改变?(3)乒乓球内气体的密度如何变化?(4)通过这个实验,你能得出什么结论?【演示实验1】出示走马灯的动态图和制作的简易走马灯模型,然后点燃蜡烛让走马灯转动起来。【启发学生思考】走马灯为什么会转动起来?是什么推动了走马灯?播放“变废为宝”视频——自制走马灯在灯光下的效果。2.风的形成:根据密度公式,质量不变,体积膨胀,密度变小;气体密度变小而上升。热空气上升后,温度低的冷空气就从四面八方流过来,从而形成风。【解释生活中现象】请运用所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1)暖气为什么安装在墙壁下方?(2)火灾发生时,为什么要弯腰匍匐前进?探究实验二3.温度对液体密度的影响【演示实验2】实验器材:装满液体的锥形瓶、橡皮塞、细玻璃管、一杯热水、一杯冷水实验方法:将装满液体的锥形瓶放入热水中,观察细玻璃管液面上升的高度。然后将装满液体的锥形瓶放入冷水中,观察细玻璃管液面上升的高度。【思考】通过这个实验,你能得出什么结论?探究实验三4.温度对固体密度的影响【演示实验3】观看温度对固体密度的影响实验视频【总结提升】1.物质的密度与温度有关。2.一般情况下,气体热胀冷缩效果最明显,固体、液体受温度影响较小。3.一般来说,同种物质温度越高,密度越小,遵从热胀冷缩的规律。【想想议议】在北方的冬天连续降温后,好多室外的自来水管经常发生水管冻裂的现象,是“冻”的吗?你知道原因吗?(冰的密度是0.9x103,水的密度是1.0x103)【小组合作】小组合作学习课本P114第一段(1)4℃水的密度最,体积最。(2)当温度高于4℃时,随着温度升高,体积,水的密度变;(3)当温度底于4℃时,随着温度降低,体积,水的密度会变。随着温度升高,体积,水的密度会。【图像分析】水的体积在4℃以上是热冷,在0—4℃之间是热冷。5.水的反常膨胀:水凝固成冰时体积变大,密度变小。我们称之为水的反常膨胀。【思考】为什么寒冷的冬天不能把鱼冻死?【学练结合,学以致用】二、密度与物质鉴别陈梦获得奥运金牌后,想知道金牌是不是纯金制造的?请你用密度的知识进行鉴定?例题1、已知东京奥运会的金牌质量约556g,体积约43cm3,这枚金牌是纯金制造的吗?(纯金的密度是19.3g/cm3)例题2、一个铅球的质量是4kg,经过测量它的体积是0.5x10-3m3。这个铅球是用纯铅制造的吗?(铅的密度是11.3x103kg/m3)用希沃白板软件拍照上传展示同学答案。请看下列三组物质,你能想办法鉴别它们吗?(1)酒精和水(2)铜块和铁块(3)冰和蜡三、密度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1.观看视频《密度在工程上有哪些应用》2.密度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①鉴定牛奶的品质②农业选种时配制盐水——盐水选种③航空器材常采用高强度、低密度的合金或新型合成材料(如铝、钛合金等)④机床底座需要用坚固、密度大的材料制成(如钢材、聚合混凝土)【科技前沿】(1)讲解拥有密度小等特性的气凝胶。(2)航天服的材料特点。观察实验现象、自主思考问题、并回答问题,总结结论。学生观察走马灯的转动,思考转动原理。根据教师的启发回答走马灯转动的原因。观看视频归纳、总结让学生根据刚才所学的知识对生活中的现象进行解释。让学生讲解实验步骤,找学生代表上讲台做实验,并说出观察到的现象。让学生得出实验结论。观看实验视频学生根据三个探究实验得出实验结论。学生思考这是什么原因,并作出回答。小组合作学习,探讨知识,完成导学案。小组代表分享学习成果。小组代表分享学习成果。学生运用所学知识,思考回答问题。两名同学到黑板上进行PK。学生回答鉴别方法,并进行计算鉴别。学生在导学案中计算,并进行鉴别。学生观看视频。培养学生自主思考问题和动手、动脑的能力,培养科学思维。用废旧的一次性纸杯做成简易的走马灯,直接把走马灯呈现在学生面前,让学生更能具体思考走马灯的原理和风形成的原因。用废旧的一次性纸杯做成简易的走马灯变废为宝,让学生在学习中体会废物利用的乐趣,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通过演示实验总结风形成的原因。选用贴近学生生活的例子,让学生运用密度所学的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达到学以致用。学生代表进行演示实验,能引起学生的兴趣,使学生更加注意观察实验现象。这个实验课堂中实验操作时间耗时长,采用视频播放的方式,让学生更能清楚的看清实验现象,得出实验结论。举出生活中水管冻裂的现象是热胀冷缩的反例,引发学生思考这是什么特性。让学生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合作探究的能力。运用图像能更好的解释水的反常膨胀特性。引导学生学以致用,用密度解释生活中的现象通过希沃白板的课堂活动游戏,丰富课堂教学的多样性,并引起学生的注意,激发学习热情,突破难点,进一步巩固密度的知识,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教师通过分层次设置探究活动,使学生在探究活动的过程中,不断解决问题,不断体会密度在社会生活中的应用。一方面可以使学生体会到密度知识在社会生活中的重要价值,另一方面还可以提高学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通过视频和图片的展示,让同学们了解密度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了解我国航天科学技术的发展,培养学生民族自豪感,启发学生努力学习,今后根据所学密度知识研究新的材料,推动我国科技的发展,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盘点收获巩固提高学习了本节课,你有什么收获?学生谈本节课的收获。学生通过课堂小结,使知识更具系统性。布置作业必做:完成导学案的习题选做:自制走马灯。体现作业布置的灵活性,明确性。}
首页 > 教育 > 幼小动态 > 正文幼小动态 华商网
2022-04-28 09:37:25[摘要]学情分析本课选自陕西新华出版传媒集团、陕西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劳动教育课程》四年级下册内容。根据四年级学生的认知特征和基于他们对传统民俗文化的了解,我选择了《制作走马灯》这节课,并结合学生在学习中的实际情况进行教学设计。   吉洋,一级教师,研究生学历。现任陕西师范大学绿地浐灞小学美术教师,美术组教研组长。所撰写的教育论文和教学设计在省市级比赛中多次获奖,辅导学生在省市区各类绘画比赛中获奖,个人被评为优秀辅导教师。  劳动教育课程《制作走马灯》  一、教材与学情分析  学情分析本课选自陕西新华出版传媒集团、陕西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劳动教育课程》四年级下册内容。根据四年级学生的认知特征和基于他们对传统民俗文化的了解,我选择了《制作走马灯》这节课,并结合学生在学习中的实际情况进行教学设计。在本节课中,学生通过制作一盏简易走马灯,既培养了动手能力,又体会到古人的生活智慧,感受非遗文化的美,实现以智促劳、以美育劳的目标,体验劳动带来的快乐与幸福!  二、教学目标  1.在制作走马灯的过程中,掌握绘制图纸和用小刀切割的办法。  2.在制作中,能根据走马灯的组成部分,按照一定的顺序进行制作,并注意能够正确使用不同的工具。  3.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手工制作的劳动实践,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自主探究能力。  重点:1.能够按照一定的步骤绘制图纸。2.纸工的剪裁与粘贴技巧。  难点:1.针对不同材料能根据其特性使用不同的工具来制作。2.培养观察能力和自主探究能力。  三、劳动材料及工具准备  材料:彩纸、复写纸、笔芯、吸管、蜡烛。  工具:剪刀、小刀、尺子、打火机、双面胶、铅笔。  四、活动过程  (一)情境导入  通过学生对生活中走马灯的观察,提出问题,并主动思考问题,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自主探究的能力。  在制作过程中,学生通过制作每一个部件,提出自己的问题,并通过自己探究或向教师请教的方式解决问题。  (二)动手操作  1.制作通风扇:  用铅笔在彩纸上画圆。一共有4个圆,按照大小依次向内排列。  将圆用直线分割成8份,再用虚线将每一份分成两部分。  用小刀裁出叶轮。注意安全用刀,刻的时候戴上手套,将小刀尖部呈一定角度去刻,并把握好力度。刻完后将叶轮部分折起来。  用剪刀沿着最外圈将圆剪下,并将第一圈和第二圈之间的小短线全部剪开。剪开后沿着线向下翻折。通风扇完成。  2.制作灯面:  测量好需要做灯面的纸的长度,长度不够可以用拼贴的办法延长。  在纸相邻的两条边上贴双面胶。  先将粘合在通风扇部分的胶撕开,固定好一个点后,一边转动纸,一边用指头将粘合处捏紧,使其固定。  快结束时,将闭合处的双面胶撕开,让灯面粘合完整。由通风扇和灯面组成的走马灯的主体部分完成。  3.制作转轴与底座:  转轴用笔芯和吸管的上端组合完成。  在灯的通风扇中心安装暗扣,保证灯能够转动。  在泡沫板上戳一个小孔,将转轴下端插进去,变成走马灯的底座。  将灯的按扣对准转轴上段的笔芯尖,走马灯基本完成。  4.对灯面进行自由装饰:  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在灯面上添加喜欢的花纹或图案,可以是卡通图案,也可以是具有传统民俗特色的纹样,突出走马灯的民族性特征。  (三)探究原理  走马灯制作完成后,让学生回到一开始提出的问题“走马灯为什么可以在点燃蜡烛后自行旋转”,进行探究与学习。  走马灯转动原理——制作完走马灯后,学生点燃蜡烛,走马灯开始慢慢转动。他们通过观察对比1-3盏灯,走马灯转动的变化,分析其转动的原因。教师提升总结走马灯转动的奥秘。  (四)拓展延伸  走马灯的文化价值——学生通过对我国传统走马灯图片的欣赏,在老师的解读下理解其明显的民俗特征、独特的工艺特点和鲜明的艺术特色。  走马灯的劳动创新——鼓励学生查找走马灯的相关资料,思考它还能用什么材料进行制作。  五、教学反思  本课对走马灯的制作是基于纸工剪、裁、粘等方法的基础之上进行设计的,学生基本能按照一定的制作顺序,通过探究与学习的方式制作完成。但在制作中,由于操作时对自己的要求不够严格,会出现切割出错或粘合不整齐的情况,导致走马灯完成度不高。在最后的劳动创新中,拓展关于走马灯的内容还可以更丰富,可以从其历史和社会价值中进行深挖。  【交流研讨】  西安市教育科学研究院课程改革发展研究部副主任骆向晖:  本课根据《劳动教育课程》4年级下册《制作走马灯》一课进行了校本化的设计和实施。《制作走马灯》属于《义务教育劳动课程标准》中提到的10大任务群中非常典型的“传统工艺制作”板块内容。这个板块对于3-4年级学生的素养要求是“能设计并制作简单的传统工艺作品,并感受传统技艺的精湛,以及劳动的艰辛和收获的快乐,形成传承并发扬传统工艺的意识。初步养成专心致志的劳动品质”。  本课中教师示范走马灯制作的基本流程,通过画、剪、贴等操作手法来完成通风扇、灯面、转轴和底座和美化灯面等四个基本步骤。对于技术要求较高的通风扇制作,绘制了清晰的图例进行直观展示,很好地破解了学生制作第一步的难点。对于灯面、转轴与底座、灯面美化等环节,学生在亲身体验、尝试动手中发现很多问题:比如如何做到通风扇与灯面大小的匹配?如何制作转轴?走马灯到底为何会转动?从动手制作上升到具体问题的解决,最后到探究走马灯转动的原理,并通过亲自的实验,分析总结影响转动的因素。既动手,又动脑,在动手和动脑中了解了传统工艺的神奇之处,欣赏了传统工艺的美妙之处,感受到传统工艺传承的必要性。  针对走马灯制作有着非常高的工艺要求,对于四年级学生在实际劳动操作中会面临很多具体困难,建议针对学生制作中的难点和困惑进行更加深入的指导和探究,针对学生作品中的问题进行优化、改造和提升,增加学习的实效性和针对性。编辑:赵晓雪
相关热词搜索:
“爱劳动,向未来”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走马灯实验结果和结论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