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xcel表格里的公式怎么弄写公式?

和大家分享一个很有趣的Excel公式用法,先来看题目:如下图,表格中记录的是一些户籍信息,A列是“和户主的关系”,B列是人员姓名。要求如果A列是户主,就在C列统计出这一户的人数。
跟着一起来,看看如何优雅地在牛A和牛C之间徘徊。
C2单元格输入公式:=IF(A2=”户主”,COUNTA(B2:B20)-SUM(C3:C20),””)然后双击公式C2右下角的填充柄,OK了:
接下来咱们一起说说这个公式的运算过程:大家都知道,COUNTA函数的作用是用来计数的,SUM函数的作用是用来求和的。本例中,关键的地方是计数的范围和求和的范围。
以C2的公式为例:COUNTA的范围是(B2:B20),公式使用了相对引用,也就是从当前行的B列开始向下,统计不为空的单元格个数,也就是人员个数。SUM函数的范围是(C3:C20),注意,这里的求和起始位置,是公式所在单元格C2的下一行,并且也使用了相对引用。如果公式向下复制,COUNTA的范围和SUM函数的范围都会发生变化,而后面的公式结果,又会被前面的公式再次使用。
为了更好的理解运算过程,咱们可以先从C列最后一个单元格的公式开始看,
C18单元格的公式是:=IF(A18=”户主”,COUNTA(B18:B36)-SUM(C19:C36),””)
COUNTA函数计算从B18往下的不为空单元格数量,结果是3。SUM函数计算从C19往下的总和,结果是0。3-0,最终统计结果是3。
再看C17单元格的公式:=IF(A17=”户主”,COUNTA(B17:B35)-SUM(C18:C35),””)
COUNTA函数计算从B17往下的不为空单元格数量,结果是4。SUM函数计算从C19往下的总和,结果是3。
4-3,最终统计结果是1。
其他单元格的统计过程也是这样的原理。这个公式的运算过程比较巧妙,需要慢慢消化才能理解和灵活运用。今天老祝特意为大家准备了练习文件,点击最后的【阅读原文】,就可以直达下载页了。建议大家先收藏一下或是动动手指转到朋友圈,日后可以再对照练习文件操作看看,否则老祝在周日忙活四个小时写的教程就白瞎了呢。学习Excel函数公式,不仅仅是衡量我们会使用多少个函数,更是要看看对基础函数的熟练程度。高手的境界,就是能把简单的函数运用到极致,正所谓:手中无刀,心中有刀。}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表格里的公式怎么弄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