玻璃点数怎么看管上最大位和最小位是怎样印上去的?

1.声音的发生和传播发生体在振动——实验;声音靠介质传播——介质:一切固液气;真空不能传声声速——空气中声速(约340m/s);一般的,固体中速度>液体中速度>气体中速度;声音速度随温度上升而上升回声——回声所需时间和距离;应用计算——和行程问题结合2.音调、响度和音色客观量——频率(注意人听力范围和发声范围)、振幅主观量——音调、响度(高低大小的含义);影响响度的因素:振幅、距离、分散程度音色——作用;音色由发声体本身决定3.噪声的危害和控制噪声——物理和生活中的噪声(物理-不规则振动,生活-影响工作、学习、休息的声音);噪声等级:分贝(0dB-刚引起听觉);减小噪声方法(声源处、传播过程中、人耳处);四大污染(空气污染、水污染、固体废物污染、噪声污染)1.光源——火把、蜡烛、电灯、恒星(月亮和行星不是光源)2.光的直线传播光的直线传播——条件(均一);可在真空中传播;现象(激光准直、影子、小孔成像P78及大树下的光斑、日食、月食);真空中的光速(3×10[sup]8[/sup]m/s),光年是长度单位3.光的反射反射定律——三线共面;分居两侧;角相等;光路可逆(注意叙述顺序要符合因果关系)镜面反射和漫反射——每一条光线都符合反射定律(现象解释:抛光的金属表面、平静的水面、冰面、玻璃面可看作镜面;其他看作粗糙面,P79图5-40;应根据现象回答)4.平面镜平面镜成像——规律(等距、等大、正立、虚像);能看见(看不见)像的范围;潜望镜5.作图——按有关定律做图1.光的折射折射——定义(……方向一般发生变化);折射规律(三线共面、两侧、角不等;光路可逆;注意叙述顺序要符合因果关系);现象解释(水中的鱼变浅、水中筷子弯曲、海市蜃楼等)2.光的传播综合问题注意区分折射和反射光线;注意区分不同的影子和像3.透镜透镜中的名词——主光轴、光心、焦距、焦点(测量焦距的方法)凸透镜、凹透镜对光线的作用——“会聚光线”和“使光线会聚”的区别:“会聚光线”是能聚于一点的光线,“使光线会聚”是光线经过凸透镜后比原来接近主光轴)透镜的原理——多个三棱镜组合;光线在透镜的两个表面发生折射变化了的凸透镜——玻璃球、盛水的圆药瓶、玻璃板上的水滴等黑盒问题4.凸透镜成像三条特殊光线(过光心-方向不变;平行于主光轴-过光心;过光心的光线-平行于主光轴);像距/像的大小/虚实/正倒和物距的关系;像移动的快慢(依据:光路图);实际应用1.温度计温度计——常见温度计的测温物质、原理、量程(体温计:35~42℃;寒暑表:-20~50℃)使用方法——体温计构造及使用(缩口部分;甩体温计的作用、原理;不甩的后果-只影响测低温)、温度计的使用(注意量程的选择);校正温度计;读数(一般地,读数时不能离开物体)温标——摄氏温标、热力学温标及换算;绝对零度;常见温度2.物态变化熔化和凝固——实验装置(水浴加热);常见晶体、非晶体;熔点、凝固点;图象汽化——蒸发;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沸腾实验装置;蒸发和沸腾的联系、区别(都是汽化;剧烈程度、发生条件等);酒精灯的使用(可参照化学相关内容)液化——两种途径(降温一定可使气体液化;压缩可能使气体液化)升华和凝华——实例3.物态变化中的热量传递吸热——固→液→气(即使温度不变也有热量的传递);放热——气→液→固4.其他现象解释——例:P3图0-3、纸锅烧水、“白气”和玻璃上的水珠(液化)、霜、露、晾衣服(蒸发和升华)、樟脑等;电冰箱原理;物态变化中的热量计算;注意名词的写法(汽、气;溶、融、熔;化、华;凝)以及字母(t和T;℃和K)第四章 电路1.摩擦起电 两种电荷静电——电荷种类的判断;验电器结构(P45图);电量(单位:库仑C)物质微观结构——原子结构(可与化学中原子概念对照);摩擦起电原因(核外电子的转移)2.电路相应概念电流(及方向:正电荷移动方向);电源;导体、绝缘体;串联、并联;电路中的自由电荷及运动方向;电路图;通路、断路及短路;常见电路(楼道电路;电冰箱电路:第一册P60图4-18)等效电路的判断——先去除电流表/电压表(电流表:短路;电压表:断路)再做判断1.各个物理量(I、U、R、P)的定义、单位(单位符号)及含义、换算电流表、电压表的使用方法(量程及量程的选择、串并联、正负极、能否直接接电源两端)及其构造2.电阻的测量(基本方法及变化);影响电阻的因素;滑动变阻器的构造及使用(P94图7-7);变阻箱的使用及读数(P95图7-9、7-10;电位器);滑动变阻器的变形(如P101图7-19)3.欧姆定律及变形(注意物理意义)4.串并联电流、电压、电阻公式(注意条件。如串联时功率和电阻成正比,并联时成反比;焦耳定律求功率只适用于纯电阻电路,求热量时适用于一切电路)常用结论(各比例式;当滑动变阻器的阻值变化时,电路中各物理量的变化情况-注意推导顺序)5.电功——W=UIt=UQ;电能表及利用电能表测功率(P130);电器铭牌;电冰箱工作时间系数(P130)6.电学计算——①画等效电路图(几个状态画几个图);②按串联、并联找等量关系和比例关系;③求解(注意电流、电压、电功率均应取同一状态下的
本回答被提问者和网友采纳
第一章
声现象第一课时一、 复习引入我们生活在一个充满声音的世界里。人们通过语言来交流思想,表达感情。优美动听的音乐,可以陶冶人的性情,给人以美的享受。令人生厌的噪声分散人的注意力,影响工作,妨碍休息,甚至影响人的健康。各种物体的共振现象及其应用是中国人在声学上大量发现之一。课本阅读材料中提到的天坛里的回音壁、三音石、圜丘也都是古代中国人利用声学原理创造出来的奇迹。二、 基础练习做下面一组填空题。⒈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声音的传播必须依靠介质。⒉声音在固体、液体中比在空气中传播得快,真空不能传播声音。⒊如果回声到达人耳比原声晚0.1秒以上,人耳能把回声跟原声区分开;如果不到0.1秒,回声和原声混在一起,使原声加强。 ⒋乐音特征是:音调,响度,音色。其中音调跟发声体的频率有关,响度跟发声体的振幅,声源与听者的距离有关系。 ⒌噪声减弱的途径有:在声源处减弱_,在传播过程中减弱_,在耳朵处减弱_。三、复习过程:基础知识讲解(教师边讲基础边穿插基础题目练习):1、 声音的产生:A、 物体振动产生声音,振动停止,物体的发声就停止,但声音可继续传播。B、 固体振动产生声音的例子:敲打门、桌子、人在楼层上走动等等皆可使固体振动发声。C、 也体振动产生声音的例子:海水拍打海岸产生海浪声,又如著名的钱塘江大潮所产生的巨大的涛声。D、 气体振动产生声音的例子:子弹、炮弹快速穿过空气时产生的声音,秋风怒号。2、 声音的传播A.传播声音的物质叫做介质。传声的介质有:空气(声波传播)、固体、液体(比较这几种物质传声速度、优劣)B.声速:是一个表示声音传播快慢的物理量,它的大小等于每秒内声音传播的距离。声速与物质的温度、物质的种类有关。一般而言,有v固>v液>v气。15℃空气中声音速度为340m/s。3.人听到声音的条件:A.声源在振动发声.B.有传播声音的介质,如空气。C.听觉器官完好.教师简要讲述人耳的结构,着重讲清楚鼓膜(形成起振)、听小骨(放大震动)、听神经(传到声刺激产生的神经冲动)、听觉中枢(形成听觉)这些部分的功能。骨传导:人的头骨、颌骨等可接受声音刺激形成神经兴奋,并可把这些兴奋传递到听觉中枢形成听觉。第二课时一、复习过程声音的三个特性:A、 音调:声音的高低,也即通常所讲的“调子高低”问题。①决定音调的因素:频率 (教师再将一下频率的概念、单位)②人的听觉范围:20Hz~20000Hz③超声波:高于20000Hz的声音。人听不到这种声。④次声波:低于20Hz的声音。人听不到这种声。其他动物可以听到超声波、次声波。B、 响度:指声音的强弱(大小)。即通常指的“嗓门大小”问题。它由物体的振幅决定。教师比较频率和振幅的不同。C.音色:某种声音所独具的特质。如二胡、小提琴,无论在白天、黑夜、人们都能区分,就是它们的音色不同之使然。 第三课时一、复习过程学习本章要求能常识性地了解噪声和它的危害以及减弱噪声的途径。1.噪声:①物理定义:物体无规则振动产生的声音。②环保角度上的概念:影响人们学习、休息、工作、谈话的声音。③噪声强弱的表示:用分贝(dB)表示。教师讲一讲保证工作、学习的声强级、保护人听力的声强级等知识。④噪声的控制:从三个方面实施。声的利用:①声音中含有信息:声音可以传递信息。②回声:回声定位③声音中含有能量:超声波除结石,城市噪声中声能的开发(研究中)。 第二章
光现象第一课时一、 复习的重点和难点通过光的直线传播的学习,应了解光在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还要知道光在真空中的速度是3×108米/秒。二、基础练习做下面一组填空题:1.能够发光的物体叫做光源。太阳、月亮、烛焰、眼睛和钻石等物体中属于光源的是太阳、烛焰。2.光在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在我国古代墨经中记载着世界上最早的
小孔成像实验,并明确提出了光的直线传播。3.光在直空中的速度是3×105千米/秒,光在其它介质中的速度比在真空中的速度小。三、复习过程(1)、光的直线传播1、光源:定义:能够发光的物体叫光源。分类:自然光源,如 太阳、萤火虫;人造光源,如 篝火、蜡烛、油灯、电灯。月亮 本身不会发光,它不是光源。2、规律:光在同一种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3、应用:① 激光准直。②影子的形成:光在传播过程中,遇到不透明的物体,在物体的后面形成黑色区域即影子。③日食月食的形成:当地球 在中间时可形成月食。如图:在月球后1的位置可看到日全食,在2的位置看到日偏食,在3的位置看到日环食。④ 小孔成像:小孔成像实验早在《墨经》中就有记载小孔成像成倒立的实像,其像的形状与孔的形状无 关。4、光速:光在真空中速度C=3×108m/s=3×105km/s;光在空气中速度约为3×108m/s。光在水中速度为真空中光速的3/4,在玻璃中速度为真空中速度的2/3 。第二课时二、基础练习1.光的反射定律的内容:


。2.入射光线与镜面成30°角,则反射角是60°。若将镜面转动,使入射角成40°,此时入射光线和反射光线的夹角是80°。3.平行光射到物体表面,能发生反射现象。由于物体表面光滑程度不同,我们通常把反射分为镜面反射和漫反射。我们能从不同方向看到本身不发光的物体是由于物体表面对光线发生了漫反射的缘故。三、复习过程光的反射1、定义:光从一种介质射向另一种介质表面时,一部分光被反射回原来介质的现象叫光的反射。2、反射定律: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上,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于法线的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光的反射过程中光路是可逆的。3、分类:⑴ 镜面反射:定义:射到物面上的平行光反射后仍然平行条件:反射面 平滑。应用:迎着太阳看平静的水面,特别亮。黑板“反光”等,都是因为发生了镜面反射⑵ 漫反射:定义:射到物面上的平行光反射后向着不同的方向 ,每条光线遵守光的反射定律。条件:反射面凹凸不平。应用:能从各个方向看到本身不发光的物体,是由于光射到物体上发生漫反射的缘故。学习光的反射定律时,要注意入射光线和反射光线的因果关系。回答问题时,不要说成“入射角等于反射角”。因为先有入射角后有反射角,反射角由入射角决定,所以应该说:“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图中i是入射角,r是反射角,∠r=∠i。还要注意到在反射时光路是可逆的。任何一条光线都遵守反射定律,即使在发生漫反射时,每一条光线还是遵守反射定律的。第三课时二、基础练习1.平行光射到物体表面,能发生反射现象。由于物体表面光滑程度不同,我们通常把反射分为镜面反射和漫反射。我们能从不同方向看到本身不发光的物体是由于物体表面对光线发生了漫反射的缘故。2.平面镜所成的像是虚像;是正立的;像和物到镜面的距离相等;像的大小和物体的大小相等。3.球面镜分凹镜和凸镜两种,凹镜能使平行光线会聚在焦点,使焦点发出的光平行射出。凸镜能使光线发散。三、复习过程(1)平面镜:
1、成像特点:①物体在平面镜里所成的像是虚像。②像、物到镜面的距离相等。 ③像、物大小相等④像、物的连线与镜面垂直2、“正立”“等大”“虚象”“像、物关于镜面对 称3、成像原理:光的反射定理4、作
用:成像、 改变光路5、实像和虚像:实像:实际光线会聚点所成的像虚像:反射光线反向延长线的会聚点所成的像⑵球面镜:定义:用球面的 内 表面作反射面。性质:凹镜能把射向它的平行光线 会聚在一点;从焦点射向凹镜的反射光是平行光应 用:太阳灶、手电筒、汽车头灯定义:用球面的 外 表面做反射面。性质:凸镜对光线起发散作用。凸镜所成的象是缩小的虚像应用:汽车后视镜第四课时一、复习的重点和难点本节也是光现象,讲述的是折射现象和物体的颜色的初步知识,是选学内容。研究光的折射现象是理解透镜作用的基础,也是理解日常生活中许多光现象的基础。4、光源发生的光由水中斜射入空气,发生折射现象时,折射角大于入射角。(填“大于”“小于”或“等于”)5.一束光在玻璃和空气的界面上发生反射和折射 时,它们的光路图如右图所示,其中 NN’是界面,右侧是玻璃,BO是入射光线,OC是反射光线,OA是折射光线。四、复习过程(1)光的折射1、定义: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一般会发生变化;这种现象叫光的折射现象。2、光的折射定律:⑴折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内。⑵折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与法线两侧。⑶
光从空气斜射入水或其他介质中时,折射角小于入射角,属于近法线折射。光从水中或其他介质斜射入空气中时,折射角大于入射角,属于远法线折射。光从空气垂直射入(或其他介质射出),折射角=入射角= 0 度。3、在折射时光路是可逆的。4、应用:从空气看水中的物体,或从水中看空气中的物体看到的是物体的虚像,看到的位置比实际位置 高 (2)从实验知道,太阳发出的白光通过棱镜后,分解成各种颜色的光,在白纸屏上形成彩色光带,叫做光谱。彩色光带的颜色按顺序依次是:红、橙、黄、绿、蓝、靛、紫。这表明,白光不是单色的,而是由各种色光混合成的。通过棱镜不能再分解的光叫做单色光,由单色光混合成的光叫做复色光。复色光分解单色光的现象,叫做光的色散。关于物体的颜色,要知道透明体的颜色是由它透过的色光的颜色决定的;不透明体反射与它颜色相同的光,吸收其它颜色的光。关于色光的混合,要知道红、绿、蓝是色光的三原色,它们可以混合出各种色光束。关于颜料的混合,要知道红、黄、蓝是颜料的三原色。它们可以混合出各种颜色来。第三章
透镜及其应用(2)凸透镜成像规律及其应用1、实验:实验时点燃蜡烛,使烛焰、凸透镜、光屏的中心大致在同一高度,目的是:使烛焰的像成在光屏中央。若在实验时,无论怎样移动光屏,在光屏都得不到像,可能得原因有:①蜡烛在焦点以内;②烛焰在焦点上③烛焰、凸透镜、光屏的中心不在同一高度;④蜡烛到凸透镜的距离稍大于焦距,成像在很远的地方,光具座的光屏无法移到该位置。2、实验结论:(凸透镜成像规律)物距 像的性质 像距 应用倒、正 放、缩 虚、实
u>2f 倒立 缩小 实像 f<v<2f 照相机f<u<2f 倒立 放大 实像 v>2f 幻灯机u<f 正立 放大 虚象
v|>u 放大镜1、凸透镜到物体的距离大于2倍焦距时,成倒立、缩小的像。这个像是物体射向凸透镜的光经过凸透镜后会聚成的,能用光屏显现出来,叫做实像。照相机就是利用上面的原理制作的。 2、在用凸透镜成像的实验中,当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在2倍焦距和焦距之间时,成倒立、放大实像。幻灯机就是利用凸透镜能成倒立、放大的实像这个原理制成的。实验表明,当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小于焦距时,成正立、放大的虚像。放大镜就是一个短焦距的凸透镜,靠近被观察的物体,用来观察物体正立放大的虚像。 第二课时(4)眼睛:晶状体相当于凸透镜,视网膜相当于光屏。近视眼:物体成像在视网膜前,用凹透镜矫正远视眼:物体成像在视网膜后,用凸透镜矫正。第四章
物态变化一、单元复习目的1、理解温度的概念。了解生活环境中常见的温度。会用温度计测量温度。2.掌握物态变化规律及特点,会画熔化、凝固、沸腾图象及其意义。3.掌握熔化、凝固、蒸发、沸腾、液化、升华、凝华现象及它们的吸、放热问题。4.掌握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的应用。5.知道生活中的升华和凝华现象。6.尝试将生活和自然界中的一些现象与物态变化联系起来,并能解释。7.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培养学生开放、探究,创新能力,学生自己摄取知识,加强关注社会生活的意识。第一课时一、复习引入这一章主要内容有熔化、凝固、蒸发、沸腾、液化、升华、凝华等物态变化方面的热现象。这些热现象与人们日常生活和生产劳动关系密切。因此,在讲授本章各种热现象时,要密切联系实际,并组织学生动手做好海波的熔化实验、观察水的沸腾实验,同时教师要做好碘升华等演示实验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学习兴趣。 二、基础练习1.温度是表示物体冷热程度的物理量,常用的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热胀冷缩 性质制成的。 2.常用温度计的刻度是把冰水混合物的温度规定为0摄氏度;把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沸水的温度规定为100摄氏度。 3.常用温度计最小刻度是1℃;医用体温计的测量范围是从35℃到42℃;最小刻度是0.1℃摄氏度。 4.温度计要能正确使用,使用前首先要搞清它的量程和最小刻度值,使用它测水的温度时,要注意:(1)温度计的玻璃泡要全部浸入水中,不要碰到容器底或容器壁;(2) 要等温度计的示数稳定后再读数;(3) 读数时玻璃泡要继续留在水中,观察时视线与液柱上表面相平。 5.物质由固态变为液态叫做熔化;反之从液态变为固态叫做凝固。熔化过程要吸热;凝固过程要放热6.固体分为晶体和非晶体两类,只有对晶体来说熔化和凝固都有固定的温度,称为熔点和凝固点。7.物质从液态变为气态称为汽化,而从气态变为液态称为液化。汽化要吸热,液化要放热。8.沸腾与蒸发的不同点是:沸腾是在一定温度下,在液体内部和表面发生的剧烈的汽化现象;液体的沸点与压强有关,气压增大沸点升高。蒸发是在液体表面发生的汽化现象,它是在任何温度下都可以发生的。9.影响蒸发的快慢的因素有:液体的温度越高,表面积越大,表面上的空气流动越快,液体蒸发的就越快。10.所有的气体在温度降到一定程度的时候,都可以液化;在常温下可用压缩体积的方法使石油液化。 11.物质从固态直接变为气态叫做升华,而从气态直接变为固态称为凝华。 三、复习过程(1)、温度1、 定义:温度表示物体的冷热程度。2、 单位:① 国际单位制中采用热力学温度。② 常用单位是摄氏度(℃) 规定: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冰水混合物的温度为0度,沸水的温度为100度,它们之间分成100等份,每一等份叫1摄氏度 某地气温-3℃读做:零下3摄氏度或负3摄氏度3、 测量——温度计(常用液体温度计)① 温度计构造:下有玻璃泡,里盛水银、煤油、酒精等液体;内有粗细均匀的细玻璃管,在外面的玻璃管上均匀地刻有刻度。② 温度计的原理:利用液体的热胀冷缩进行工作。③ 分类及比较:分类 实验用温度计 寒暑表 体温计用途 测物体温度 测室温 测体温量程 -20℃~110℃ -30℃~50℃ 35℃~42℃分度值 1℃ 1℃ 0.1℃所 用液 体 水
银煤油(红) 酒精(红) 水银特殊构造
玻璃泡上方有缩口使用方法 使用时不能甩,测物体时不能离开物体读数 使用前甩可离开人体读数④ 常用温度计的使用方法:使用前:观察它的量程,判断是否适合待测物体的温度;并认清温度计的分度值,以便准确读数。使用时:温度计的玻璃泡全部浸入被测液体中,不要碰到容器底或容器壁;温度计玻璃泡浸入被测液体中稍候一会儿,待温度计的示数稳定后再读数;读数时玻璃泡要继续留在被测液体中,视线与温度计中液柱的上表面相平。(二)固体、液体、气体是物质存在的三种状态。物质由一种状态变成另一种状态,叫做物态变化。(1).熔化:1. 定义:物质从固态变成液态叫做熔化,2. 熔化现象:①春天“冰雪消融” ②炼钢炉中将铁化成“铁水”3. 固体分晶体和非晶体两类。海波、冰、石英、水晶、食盐、明矾、萘、各种金属都是晶体。松香、玻璃、蜂蜡、沥青都是非晶体。 晶体和非晶体的一个重要区别,就是晶体都有一定的熔化温度,叫做熔点,非晶体没有。晶体还有一定的凝固温度,叫凝固点,而且同一种物质的凝固点跟它的熔点相同。 4. 熔化规律:①晶体在熔化过程中,要不断地吸热,但温度保持在熔点不变。②非晶体在熔化过程中,要不断地吸热,且温度不断上升。5. 晶体熔化必要条件:温度达到熔点、不断吸热。6. 有关晶体熔点(凝固点)知识:①萘的熔点为80.50C。当温度为790C时,萘为固态。 当温度为810C时,萘为液态。 当温度为80.50C时,萘是固态、液态或固、液共存状态都有可能。②下过雪后,为了加快雪熔化,常用洒水车在路上洒盐水。(降低雪的熔点)③在北方,冬天温度常低于-390C,因此测气温采用酒精温度计而不用水银温度计。(水银凝固点是-390C,在北方冬天气温常低于-390C,此时水银已凝固; 而酒精的凝固点是-1170C,此时保持液态,所以用酒精温度计)7. 熔化吸热的应用:①夏天,在饭菜的上面放冰块可防止饭菜变馊。(冰熔化吸热,冷空气下沉)②化雪的天气有时比下雪时还冷。(雪熔化吸热)③鲜鱼保鲜,用00C的冰比00C的水效果好。(冰熔化吸热)④“温室效应”使极地冰川吸热熔化,引起海平面上升。(2).凝固:1. 凝固现象:①“滴水成冰” ②“铜水”浇入模子铸成铜件2. 凝固规律:① 晶体在凝固过程中,要不断地放热,但温度保持在熔点不变。② 非晶体在凝固过程中,要不断地放热,且温度不断下降。3. 晶体凝固必要条件:温度达到凝固点、不断放热。4. 凝固放热:①北方冬天的菜窖里,通常要放几桶水。(利用水凝固时放热,防止菜冻坏)②炼钢厂,“钢水”冷却变成钢,车间人员很易中暑。(钢水凝固放出大量热)第二课时一、复习引入物质不但可以发生固态、液态间的相互转化,还可以在液态、气态间的相互转化。二、复习过程(3).汽化:汽化现象分为:沸腾、蒸发,两种形式都要吸热。沸腾和蒸发的区别:1. 沸腾:⑴沸腾现象:例-水沸腾,有大量的气泡上升,变大,到水面破裂,释放出水蒸气。⑵沸腾规律:液体在沸腾时,要不断地吸热,但温度保持在沸点不变。⑶液体沸腾必要条件:温度达到沸点、不断吸热⑷有关沸点知识:①液态氧的沸点是-1830C,固态氧的熔点是-2180C。-1820C时,氧为气态。-1840C时,氧为液态。-2190C时,氧为固态。-1830C氧是液态、气态或气液共存都可以。②可用纸锅将水烧至沸腾。(水沸腾时,保持在1000C不变,低于纸的着火点)③装有酒精的塑料袋挤瘪(排尽空气)后,放入800C以上的水中,塑料袋变鼓了。(酒精汽化成了蒸气。酒精沸点为780C,高于780C时为气态)2. 蒸发:⑴蒸发现象:① 湿衣服放在户外,很快就会干 ②教室洒过水后,水很快就干了⑵蒸发吸热,有致冷作用:①刚从水中出来,感觉特别冷。(风加快了身上水的蒸发,蒸发吸热)②一杯400C的酒精,敞口不断蒸发,留在杯中的酒精温度低于400C。(蒸发要从周围环境和液体自身吸热。)③在室内,将一支温度计从酒精中抽出,示数会先下降再升高。(酒精蒸发吸热,使温度计中液体温度下降,蒸发结束后温度回升到室温)⑶影响蒸发快慢的三个因素:①液体自身的温度。 ②液体蒸发的表面积。 ③液体表面附近的空气流动速度。(4).液化:1. 液化现象:①水开后,壶嘴看见 “白气”(壶中汽化出水蒸气,遇到冷空气液化成雾状小水珠)②夏天自来水管和水缸上会“出汗”。(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成水珠)2. 液化的方法分为:降温、压缩体积两种方法⑴降温(遇冷、放热)液化:①雾与露的形成
(空气中水蒸气遇冷液化成雾状小水珠;附在尘埃浮在空中,形成“雾”;附在草木,聚成“露”)②冬天,嘴里呼出“白气”。夏天,冰棍周围冒“白气”。(水蒸气遇冷液化成雾状小水珠)③冬天,窗户内侧常看见模糊的“水气”。(屋内水蒸气遇到冷玻璃液化成小水珠)④牙医在为病人检查牙齿时,将检查用的小镜子在酒精灯上稍微烤一下,然后放入口腔中。(防止口腔内的水蒸气遇冷液化成小水珠附在镜面上)⑵压缩体积液化:①在常温下,将石油气压缩放入钢瓶中,以液态石油气的形式保存。②“长征”火箭的燃料和助燃剂分别是:压缩成的“液态氢”和“液态氧”。液化放热:①北方的冬天,在室内暖气管道中通以灼热的水蒸气来取暖,最后在管道另一头回收到的是水。(水蒸气液化成水放出大量热)②1000C的水蒸气比1000C的水更容易烫伤人体。(1000C的水蒸气液化成1000C的水要放热)例题4 下列关于影响液体蒸发快慢因素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A)液体质量越多,蒸发越快
(B)液体温度越高,蒸发越快 (C)液体表面积越大,蒸发越快
(D)液体表面附近空气流动得越快,蒸发越快 第三课时一、复习引入物质不但可以发生固态、液态间的相互转化,液态、气态间的相互转化,还可以发生固态、气态间的相互转化。总之一切物质都可发生状态变化。二、复习过程(5).升华:升华现象:①加热碘,可以看到有紫红色的碘蒸气出现。②衣柜中防虫用的樟脑片,会慢慢变小,最后不见了。③冬天,湿衣服放在户外会结冰,但最后也会晾干。(冰升华成水蒸气)升华吸热:干冰可用来冷藏物品。(干冰是固态二氧化碳,升华成气态时,吸收大量热)(6).凝华:凝华现象:①霜和雪的形成
(水蒸气遇冷凝华而成)②冬天看到树上的“雾凇”③冬天,外界温度极低,窗户内侧可看见“冰花”(室内水蒸气凝华)凝华放热:略附录: ①电冰箱原理:利用制冷剂汽化吸热、液化放热。②南极地区以冰雪为水源。先将冰雪放入壶中加热熔化成水,至水沸腾,可看到汽化出的水蒸气在壶嘴上方液化成雾状小水珠,俗称“白气”。③用久了的灯泡会发黑?钨丝受热,发生升华现象,由固态变为气态;钨丝冷却,钨蒸气又在灯泡内壁上凝华。④干冰“人工降雨”:干冰进入云层升华成气体,从周围吸收大量热量,使空气的温度急剧下降,高空水蒸气凝华成小冰粒。小冰粒逐渐变大而下降,遇到暖气流就熔化成雨滴落到地面上。第五章
电路和电流一、单元复习目的1、知识与技能目标:通过对本章知识的梳理,对电流和电路的知识结构以及内容有一个总体的理解,形成一个知识网络;有一定的解决电学问题的基本的分析能力;能够熟练地运用所学的知识、规律解决日常生活中碰到电学方面的一些现象。2、过程与方法目标:科学探究,全过程地切身体验,领会科学研究的方法。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协助能力,提高安全用电的常识以及热爱生活、热爱科学、尊重事实、探索真理的科学态度,认识科学技术对于社会发展和人类生活的影响。二、复习的重点和难点1、电流方向:把正电荷移动的方向规定为电流的方向。电子移动方向与它 正好相反。 2、导体:容易导电的物体叫导体。如金属、石墨、人体、大地及酸碱盐水液绝缘体:不容易导电的物体叫绝缘体。如橡胶、玻璃、陶瓷、塑料、油等3、电源:能够提供持续电流的装置。在干电池中电能是以化学能的形式存在4、自由电子:在金属导体中能脱离原子核束缚而在金属内部自由移动的电子5、电路:把用电器、电源、开关用导线连接起来的电流路径。电路图:用符号表示电路连接情况的图。6、通路:处处接通的电路。开路:某处断开的电路。短路:不经过用电器直接把导线接在电源两端的电路。7、串联电路:把电路元件逐个顺次连接起来的电路。特点:电流依次通过每个用电器。并联电路:把电路元件并列连接起来的电路。特点电流在某处分支,再在某处会合。8、1安培=1000毫安(mA) 1毫安=1000微安(μA)9、测量电流的仪表是电流表。符号 A10、使用电流表的注意事项:a、电流表要串联在电路中b、电流要从"+"接线柱入,"-"接线柱出。c、被测电流不能超出电流表的量程。d、绝对不允许不经过用电器而把电流表直接连在电源两极上。 11、串并联电路的电流特征:串联电路中电流处处相等。并联电路中干路中的电流等于各支路中电流的和参考资料:物理总复习课教案(地方有些不够,看不懂的自己搜一下吧)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玻璃点数怎么看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