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张图画横线的地方,为什么情况下切线不存在要判断λ=2是重根还是单根呢?

全文字数|15.2千阅读时间|55分钟图片来源|网络1.必须掌握「去封闭区域法」2.「位置变换」后难度较高的考点3.放弃也是一种解题技巧4.不要机械套用解题思路5.「位置变换」与「图形相加」的典型考点6.按最优先的顺序来拼接7.「长方体截面」的规律8.固定考点,必须保证做对9.典型的「层层推进」图推难题10.「黑白图形交错」类题目的特点11.送分还是丢分,只在一念之间12.用「中介面」避免记错13.针对的就是心态14.「习惯性思维」导致的错误本文内容为2020国考「判断推理-图形推理」真题解析。今年的题目难度明显增加。一、必须掌握「去封闭区域法」【2020国考地市级卷71题】从所给的四个选项中,选择最合适的一个填入问号处,使之呈现一定的规律性:正确答案为:(A)答案A(B)答案B(C)答案C(D)答案D正确率71%,易错项B根据「7点逐排法」快速解析:①题干不分组,和「图形相加」无关;除了图3有点像房子,其他形状都很杂乱,排除「特殊类」;图形杂乱无章,没有明显的整体规律,排除「位置变换」「相对关系」;所有图形都不对称,排除「对称」。这都是可以一眼排除的可能考点。②此时只剩下「一笔画」「元素数量」两个考点,必须优先考虑「一笔画」。「一笔画」的考点比「元素数量」明显的多,先确定各图形的笔画数是否能一笔画出。分析后不难发现,图2、4是非常明显的一笔画图形,而图1、3、5使用「去封闭区域法」也能快速确定它们都是一笔画图形。图1、3、5「去封闭区域」后的情况如下:因此三者都可以一笔画出,即选项也应当可以一笔画出。观察4个选项对应的图形,可发现都比较复杂,逐一根据「去封闭区域法」来分析:「去封闭区域」后,可发现A、B对应的图形都和汉字「山」有些像,属于「二笔画」图形;C可以一笔画;D明显由箭头所指的3条线组成,属于「三笔画」图形,因此只有C选项符合要求,正确。本题很容易把解题思路锁定在「一笔画」上,然而4个选项的解析并不容易。如果使用「数奇点」的方法,或者手动一次次尝试,那么这道题的难度会暴增,甚至花5分钟都不一定解出来,所以各位小伙伴务必要掌握「去封闭区域」的解析技巧。二、「位置变换」后难度较高的考点【2020国考地市级卷72题/省级卷77题】从所给的四个选项中,选择最合适的一个填入问号处,使之呈现一定的规律性:正确答案为:(A)答案A(B)答案B(C)答案C(D)答案D正确答案为:(A)答案A(B)答案B(C)答案C(D)答案D正确率41%,易错项B题干完全由「黑方块(2个无白点,1个有白点)」和「白方块(1~2个无黑点,1个有黑点)」组成,特征极为明显。据此推测,该题有极大的概率和「位置变换(尤其是旋转、平移、遮挡)」及「相对关系」有关。不难发现题干和选项所有图形中「带白点的黑方块」和「带黑点的白方块」的相对关系都是相同的,此时要重点考虑「位置变换(尤其是旋转、平移、遮挡)」。从该角度入手解析,将黑方块、白方块视为一个整体,依次列出5个图片最直观发生的变化:可见黑方块整体呈现「顺时针旋转90°→不变→顺时针旋转90°→不变」的循环,而白方块的变化顺序为「不变、少一个、多一个、少一个」,并没有规律,所以「数量」不是白方块的变化规律。此时需要进一步分析,考虑到白方块在「旋转/平移」的过程中被黑方块「遮挡」的可能。逐个分析:图1到图2:无变化图2到图3:带黑点的白方块位置不变,有可能是「白方块整体逆时针旋转90°」后,一个不带黑点的白方块被黑方块遮挡图3到图4:在「黑方块整体顺时针旋转90°」后,图3被遮挡的白方块露了出来,即位置不变图4到图5:尝试代入「图2到图3」的变化,即「白方块整体逆时针旋转90°」,此时带黑点的白方块位置不变,同时一个不带黑点的白方块被黑方块遮挡,符合规律。因此图5到「?」的黑方块应当顺时针旋转90°,而白方块位置不变(此时被遮挡的白方块再次露出),情况如下:图3、图5的箭头为「白方块整体逆时针旋转90°」后被黑方块遮住的部分。分析后可确定A选项符合「黑方块顺时针旋转90°,而白方块位置不变」要求,正确:本题的正确率很低,原因是「遮挡」属于「图形推理」中难度较高的考点,看上去不那么直观,需要结合图形变化的规律才能确定。三、放弃也是一种解题技巧【2020国考地市级卷71题】从所给的四个选项中,选择最合适的一个填入问号处,使之呈现一定的规律性:正确答案为:(A)答案A(B)答案B(C)答案C(D)答案D正确率??易错项——在行测中有一类非常特殊的题,此类题目难度极高,解析步骤非常繁琐,如果没有特别熟练的技巧,往往要花费大量时间才能解出正确答案。这种题目数量极为稀少,一般一套行测题中只有0~2个,而且仅分布在「数量关系」和「判断推理-图形推理」两个板块中,可被视作「心态题」,就是为了测试考生抗压能力而出现的,例如本题。用「7点逐排」法快速分析题干图形的特点:①很明显本题不是「特殊类」,不分组的题干和「图形相加」无关,图形杂乱不相似,也不是「位置变换」。②不同的线关系复杂,没有明显的「相对关系(例如相切、平行、直线和特定曲线分离/相交等)」。题干5图唯一的共同点就是都存在「垂直」的关系,可惜ABCD也都有相互垂直的线,所以该考点不成立。③除了图5是轴对称图形外,所有图形都没有对称关系,排除「对称」的可能。此时只剩下「一笔画(笔画数)」和「元素数量」两种可能。优先分析各图笔画数,可发现图1、5明显是「二笔画」,而图2、3、4的线段极为分散,至少为三笔画,可确定本题考察的也不是「一笔画」。西瓜在「7点逐排」法的讲解中提到,「元素数量」是最复杂的考点,也是「图形推理」中难度最高的考点。如果分析到这一步还不能快速解出,是可以放弃这道题的。「元素数量」的解析顺序为:题干组成特征>封闭区域>特殊图形>其他①首先分析「题干组成特征」,即几个图片共同存在的组成规律。在本题中,所有图片都是由直线和曲线组成的,优先考虑直曲线的个数,图1~图5的数量分别为:直3曲2
总数5
作差1直3曲3
总数6
作差0直7曲1
总数8
作差6直7曲2
总数9
作差5直6曲4
总数10 作差2直线、曲线、作差的变化均不存在任何规律,只有总数呈递增趋势(而且缺了个7,不构成公差为1的等差数列)。尝试分析选项:此时需要快速列出选项中的直线、曲线的数量A:直3曲1B:直7曲1C:直8曲1D:直7曲1直曲线总数都比10小,该思路不成立,排除。②再分析「封闭区域数量」图1~图5的封闭区域数量分别为4、4、3、4、6不存在任何规律,排除。③分析「特殊图形」在封闭区域中,图1、图3有三角形,图4有正方形,其他的图形都没有规律,排除。如果前面分析得够快,到了这一步至少已经花费约两分钟时间了,可以确定这是一道搞人心态的题目。由于题干线条过于复杂,很可能还有多种解析可能(例如直线数量、横线数量、斜线数量、交点数量、直角数量、嵌套封闭区域数量等),因此可以果断放弃,随便蒙一个答案即可。事实上本题有两个符合规律且答案唯一的思路。思路1:题干5图的45°斜线数量分别为1、0、2、1、0,因此「?」对应的图形应有2条45°斜线,只有B选项符合要求。思路2:题干5图直线和曲线交点数分别是4、6、2、4、8,曲线数分别为2、3、1、2、4,即「直线和曲线交点数=曲线数×2」 ,只有D选项「直线和曲线交点数2,曲线数1」符合要求。如果在考场上2分钟解不出本题,千万不要强行去解析,思路1和思路2都很难想到。在目前所有公考培训机构的分析中,均认为D选项是正确答案,这个思路是可行的。但让人颇为不解的是,为什么这些机构在解析中都没有解释一个关键问题:本题是怎么想到「直线和曲线交点数=曲线数×2」这个规律的?由于行测考试的特殊性,解题时间往往比做题正确率还要重要!像本题这样没有明显规律且图形组成特别复杂的题干,考生要做的一定是优先排除除「元素数量」外的其他考点,然后再根据上述规律去分析「直曲线」和「封闭区域」的「元素数量」才是最关键的!公考的考生不是数学家也不是Alpha Go,不可能瞬间就锁定最正确的思路。以本题来说,它有可能考察「直线和曲线的相对关系」,有可能考察「一笔画(笔画数)」,有可能考察「直曲线数量」或「封闭区域的数量」,如果不把这些分析时间算在内,那公考的解析又有什么意义呢?从一个熟练考生的角度,这道「图形推理」蒙一个去做是合理的选择:①读题,大致分析下题干和选项的图形特征——10~20s②快速排除「特殊类」「图形相加」「位置变化」——10~15s③思考后排除「相对关系」「对称」——20s以上④分析后排除「一笔画(笔画数)」——至少20s,如果仔细数笔画,可能要40s以上⑤锁定本题考察点为「元素数量」,列出「直曲线数量」并求和作差,确定无规律——至少30s⑥分析「封闭区域」和「特殊图形」的元素数量,大致确定无规律——至少30s也就是说,一个熟悉「图形推理」各个解题思路的考生,按照上述步骤一个个分析下来,快的也要2min,慢的可能4min都有了,但4min至少能做两道「资料分析」,所以在发现本题如此坑爹后,果断止损,蒙一个之后投入下一题,是最正确的选择。如果有兴趣的话,不妨在知道正确答案的前提下,按照上述步骤再走一遍,看看2min能不能做到?相信多试几次后,各位小伙伴对「放弃也是一种解题技巧」会有新的认识。考场如战场,战场上最优秀的指挥官不一定会打赢所有的战斗,但必须懂得为了实现目标而合理分配资源。再次强调:只给题目最后一步答案却不给操作思路的解析,没有任何意义!四、不要机械套用解题思路【2020国考地市级卷74题】下图为给定的多面体及其外表面展开图,问字母A、B、C、D和数字1、2、3、4代表的棱的对应关系为:正确答案为:(A)1-C,2-A,3-B,4-D(B)1-A,2-C,3-B,4-D(C)1-A,2-C,3-D,4-B(D)1-C,2-A,3-D,4-B正确率54%,易错项B本题正确率不高,但基本没有难度。很多考生没有做出的原因是方法没有找到恰当的解题思路。这是一道的「立体展开」题。此类题型一般是将正方体(或者三棱锥)展开,通过各个面的特征进行反推。然而这道题的题干却是「非典型」的,左侧图形类似一个「台阶」,右侧则是较为复杂的展开面,想要单纯通过「空间想象」来确定具体面的对应关系并不容易。其实,本题的解题技巧就隐藏在提问方式之中:字母A、B、C、D和数字1、2、3、4(两遍都是4条棱)代表的棱的对应关系为:分析后不难发现,左侧「台阶」的ABC棱相连,D和三者都不相连;右侧展开面的123棱相连,且1→3→2的结构方式和A→B→C基本相似。因此,这道题最佳解题思路是将右边的图形倒置与左边对比(考场上旋转一下卷子就可以了):在这个角度一眼可看出A→B→C的顺序和2→3→1对应,且下方都有黑面,因此A选项「1-C,2-A,3-B,4-D」正确。这道题的出题水平非常高。「立体展开」是很容易被考生忽视的题型。首先此类题目题量很少,每套卷子大概平均就一道题;其次此类题难度普遍较低,只要找准「特征面」进行分析,熟练之后很快就能确定正确答案。由于上述原因,很多考生都在遇到本题时,都会下意识地使用「特征面」的思路去解析,即「拆开左边的立体图形,根据特征来对应右边的展开面」,这种思路理论上是没错的,但如果真这么做了,那未免过于死板了。优秀的考生在读完题干后的第一反应不是直接套思路,而是分析题干的特征来确定需不需要套思路,套什么思路。本题有两个非常明显的「特征」:一是左右侧的图形都只有一个黑面;二是左右侧的图形都有3个棱相连(左ABC,右123),且它们和黑面的相对关系都一致。如果将「3棱1黑面」的组合视作「日」字形,可发现左右侧的「黑面」都在「日」的一侧,而「3棱」在「日」的另一侧。在找到这两个明显特征后,其实根本不需要确定「左侧D棱」和「右侧4棱」的对应关系,只要根据上述对应关系即可解析。从本题可以看出,快速分析题干特征,灵活运用解题技巧是非常重要的,不要机械地套用解题思路。如果本题解析时间太长,不妨在以后遇到类似题时多留意下题干的特征。五、「位置变换」与「图形相加」的典型考点【2020国考地市级卷75题】从所给的四个选项中,选择最合适的一个填入问号处,使之呈现一定的规律性:正确答案为:(A)答案A(B)答案B(C)答案C(D)答案D正确率77%易错项B本题题干为「九宫格」,且每行的形状相同:第一行4×1球、第二行2×3球,第三行3×3球。它们的区别在于黑白球的位置和数量不同,可确定本题很可能考察的是「图形相加」或「位置变换」。从第一行开始分析:可发现黑球的数量分别为2、2、3,不完全相同,推测本题考察「位置变换」的可能性较小,优先考虑「图形相加」,列出其规律:黑+白=黑黑+黑=白白+黑=黑白+白=黑即除了「黑+黑=白」之外,其他3种情况的小球相加结果都是「黑」。将该规律代入第二行:其规律为:黑+黑=白,黑+白=黑,白+黑=黑白+黑=黑,白+白=黑,黑+白=黑其规律和第一行相同。将该规律代入第三行:其规律为:白+白=黑,黑+黑=白,白+白=黑黑+黑=白,黑+黑=白,白+黑=黑,黑+白=黑,白+黑=黑,黑+白=黑最终结果为:黑白黑白白黑黑黑黑即C选项符合要求,正确。五、按最优先的顺序来拼接【2020国考地市级卷76题】左图给定的是由相同正方体堆叠而成多面体的正视图和后视图。该多面体可以由①、②和③三个多面体组合而成,问以下哪一项能填入问号处?正确答案为:(A)答案A(B)答案B(C)答案C(D)答案D正确率70%,易错项C本题题干的立体图形较为复杂,如果强行将选项一一代入的话,需要很强的空间想象能力,可能会消耗大量时间,因此需要寻找其他解析技巧。分析题干不难发现,多面体的后视图和①极为相似:因此①右下角需要拼入一个方块组成「后视图」的样子。恰好,②可以拼入:将②左下角的方块拼入①的右下角后,形成的图形为3×4的方块面,并且少了中间两个方块。根据题干「后视图」顺带看到的「侧视图」,可发现该立体图形的侧面恰好是3×4的方块面。因此可推理出,正确选项的侧面应当有单独突出的2个小方块,能够拼入3×4方块面中间的空隙中。分析选项可发现只有B的左侧两个方块和C的右侧两个方块符合要求。此时回到「正视图」,可发现除了「3×4的侧方块面」和由8个小方块构成的后方块面之外,只余下4个紧密堆在一起的小方块,因此B符合要求,而C拼入后突出的一截无法对应,排除。本题一定要优先按最简单的规律拼接①②,这样思考才最简便。七、「长方体截面」的规律【2020国考地市级卷77题】下图是给定的多面体,将其从任一面剖开,哪一个选项项不可能是该多面体的截面?正确答案为:(A)答案A(B)答案B(C)答案C(D)答案D正确率52%,易错项B以「不可能是该多面体的截面」为提问方式的「截面视角」题一般难度较高,其原因是此类题目都是「选非题」而不是「选是题」,且多面体结构比较复杂,对考生的空间想象能力要求较高。不过,本题算是个例外,它的难度并不高。分析题干:可发现题干可视作一个「L」型多面体的右边「贴了一堵墙」,一眼能够看出A选项就是它的「前视图」。在这种情况下,只要沿着「L」和「一堵墙」都在的地方竖着切,就能得到A选项对应的图形,如下:同样的道理,观察C选项可确定其为题干的「下视图」,沿着下面部分横着切即可,如图:在B选项中出现了「截面为小长方形」的情况,它是「截面视角」类题目的基本考点,可简单总结口诀如下(下面说的「底面」「侧面」是为了方便理解而简化的,实际中两者可以调换):切成两段四边形
一条平行即矩形切掉一角三角形
切过垂直为梯形三棱切面五边形
从面切面六边形逐一分析:①切成两段四边形
一条平行即矩形凡是切口能把「长方体」「切成两段」的,切面必然为「平行四边形」;如果有一条边(即切口方向)和长方体的棱垂直/平行,则切面必然为「长方形」。这一点很好理解,大家切一截橡皮就知道了。由于长方体相对的两个面两两相同且平行,所以切开的四边形中的边也是两两平行,此时如果切口再和长方体的棱垂直,则意味着「平行四边形的一个角为90°」,也就是变成了长方形。另外还有一种切法能形成长方形,即「切掉一角」时不切一角,而是垂直着切下去,下文将进行解释。②切掉一角三角形
切过垂直为梯形如果是切掉「长方体」一角,切面则为「三角形」;垂直着切下去就变成「长方形」;越过垂直线继续切,就形成了「梯形」③三棱切面五边形
从面切面六边形从侧面的一条棱切向底面,且切口包括另外两条侧棱的,就会形成「五边形」,五边形的五个顶点分别在三条棱和底面(的两条棱)上;从一个底面切向另一个底面,且切口包括两条侧棱的,就会形成「六边形」,六边形的六个顶点中2个在上底面,2个在侧棱,2个在下底面。②③不太直观,但一定要理解并接受。具体情况如下,大家可仔细琢磨分析:图片来源:文档网(https://www.wendangwang.com)上面说的「切掉一角后,垂直着切下去就变成『长方形』」的情况如下:希望通过上述讲解,能帮助各位小伙伴理解「长方体截面」的特点。回到本题,可发现「L」和「墙」最靠后的一截组成了一个「凵」型,两条竖立的柱子可视作两个平行的长方体,因此可以找到如下的切面,从而符合C选项的要求:因此C选项也是成立的。D选项是三个角,根据上述规律,可确定符合要求的切面必须同时能够切掉三个长方体的角,但题干并没有这种可能,因此排除。综合考虑,本题应选D选项。很多小伙伴们在做题的时候有一种疑惑,就是自己虽然能看懂解题的内容,但做的再多,自己实际去做真题的时候还是不能熟练应用,造成这种情况的本质原因就是「接受了鱼,却没有学会打鱼的方法」。「截面视角」题是非常经典的题型,像本题这样考察「三角形」「四边形」等长方体截面的也屡见不鲜,在2018、2019国考中都考过,但是本题的正确率仍然只有约一半,说明该知识点并没有被大多数考生掌握。近年来公考的整体趋势是越来越难,但公考的平均分数却始终没有下降,甚至还略有提升,说明参加公考的考生实力越来越强,竞争越来越激烈,尤其是对考生的基本功要求越来越高。像「长方体截面」这个知识点,熟练掌握它的考生一定能做对,而不熟悉该考点的考生可能会事倍功半,一道题就能拉开一两分钟的时间差距。理解了这道题后,再遇到「长方体截面」就不用再担心了。八、固定考点,必须保证做对【2020国考地市级卷78题/省级卷84题】把下面的六个图形分为两类,使每一类图形都有各自的共同特征或规律,分类正确的一项是:正确答案为:(A)①③④,②⑤⑥(B)①②⑥,③④⑤(C)①④⑤,②③⑥(D)①④⑥,②③⑤正确率61%,易错项B本题一眼就可以看出题干6个图形均结构简明,说明解题思路必然不会过于复杂(也复杂不起来),一定要保证做对。用「7点逐排」法快速分析:①没有特殊形状,排除「特殊类」;「6图2组」类题目必然不是「位置变化」「图形相加」;题干全是一笔画的封闭区域为1的封闭图形,必然不会考察「一笔画」「相对关系」「封闭区域的元素数量」。②题干都是轴对称图形且都不是中心对称图形,很可能和「轴对称」有关。画出题干6图的对称轴:可发现对称轴的数量都是1,走向为:①⑥:横向②⑤:纵向③④:左下→右上(或右上→左下)45°斜向不同走向的数量为2∶2∶2,不符合「6图2组」题型3∶3的分组要求,排除。进一步分析,可发现对称轴和6个图形交点有两种情况:①④⑤:对称轴和两条平行的线相交且垂直②③⑥:对称轴和2个「两条线的交点」两次相交该规律符合3∶3的数量比例,C选项「①④⑤,②③⑥」正确。由于题干非常简明,只需要20秒左右即可确定考点很可能和「对称轴(且只有一条对称轴)」有关,而此类考点无非就「走向是否有规律」「是否和线重合」「是否和线垂直」「是否有特殊交点或夹角」等几种可能,快速推出并不难,一定要保证作对。九、典型的「层层推进」图推难题【2020国考地市级卷79题/省级卷83题】把下面的六个图形分为两类,使每一类图形都有各自的共同特征或规律,分类正确的一项是正确答案为:(A)①④⑥,②③⑤(B)①③⑤,②④⑥(C)①②⑥,③④⑤(D)①③④,②⑤⑥正确率32%,易错项C根据「7点逐排」法快速解析:①没有特殊图形,排除「特殊类」;「6图2组」类题目不会是「图形相加」「位置变换」;题目都不对称,排除「对称」②不难看出题干都是由3个封闭区域构成,因此在排除「封闭区域的元素数量」的同事可确定本题考察的可能是「一笔画」「相对关系」或「元素数量」。③考虑「一笔画」,通过「去封闭区域法」去掉最外层,可一眼确定6图的笔画数分别为2、2、1、1、2、2,「一笔画」和「二笔画」比例为2∶4,排除。由于「相对关系」比「元素数量」更容易看出,首先逐一分析「相对关系」可能的考点:④6图中最有特色的是图6,左边和右边的图形不相接,但其他5图的三个图形都是两两相接的,比例为1∶5,排除这种可能。⑤题干各图形的面积比例不突出,不能按照「面积相差悬殊/不悬殊」「面积最小的图形和面积中等的图形相加大于/小于面积最大的图形」来分组,排除。此时可排除「相对关系」,确定本文考察的是「元素数量」,进一步分析:⑥分析特色图形。可发现②③⑤⑥中都有三角形,「有无三角形」的比例为4∶2;①③④⑤中都有四边形,「有无三角形」的比例为4∶2,排除。⑦分析「最外层边」「公共边」的数量。可发现①④⑥的「最外层边」数量为7,②③⑤则为8,A选项「①④⑥,②③⑤」正确。同样,①④⑥的「公共边」数量为4,②③⑤则为3,A选项「①④⑥,②③⑤」正确。因此无论从「最外层边」还是「公共边」的角度入手,都可确定A选项正确。本题「层层推进」的考点是「图形推理」板块难题常见的出题思路,也是极度考验考生心理素质的大杀器。本题结构不是特别复杂,理论上难度并不高;但实际上很多考生都能快速发现6图都由「3个封闭区域」构成,因此容易沉迷其中——例如试图从中找到它们的固定规律,找不出来也要强行去想。这样做的结果就是无功而返,还可能浪费大量时间,甚至影响自身心态。大家一定要注意,即使「图形推理」的题干看上去再像某种考点,也不要非常坚决地一头扎进去不出来,毕竟「元素数量」的考法千奇百怪……目前在国考中出现的就有「直线、曲线、直曲线的和/差、封闭区域、交点(直曲、直直、曲曲、圆内/上/外交点、三角形/四边形/特殊四边形/圆形/特殊曲线图形/凹凸图形……)」等至少二十种「元素数量」考法,所以当在某个考点解不出来时,千万不要钻牛角尖,不妨及时跳出来想想有没有可能考察「元素数量」。本题无法通过「凹凸性」来解析,各位小伙伴务必注意这一点。十、「黑白图形交错」类题目的特点【2020国考地市级卷80题/省级卷85题】把下面的六个图形分为两类,使每一类图形都有各自的共同特征或规律,分类正确的一项是:正确答案为:(A)①②③,④⑤⑥(B)①③④,②⑤⑥(C)①③⑤,②④⑥(D)①②⑤,③④⑥正确率55%,易错项C根据「7点逐排」法快速解析:①题干没有特殊图形,排除「特殊类」。②「6图2组」类题目不可能是「图形相加」「位置变换」,本题由黑白块构成,显然也和「一笔画」无关。③图1、4不对称,图2、3、6「轴对称」,图5「轴对称+中心对称」,无法形成3∶3的比例关系,排除「对称」。分析后不难发现图5非常特别,是唯一由曲线/面组成的图形,因此和「直线」「直线图形(三角形、四边形等)」有关的考点必然不合适。④因此本体可能考察「黑色图形」和「白色图形」的「相对关系」。从「黑色图形」入手分析两者的相对关系,可发现:图1:黑色图形1种,白色图形和黑色图形完全一致图2:黑色图形2种,黑色三角形有完全一致的对应图形,但是上面的小梯形没有对应白色图形图3:黑色图形1种,黑色梯形和白色梯形完全一致,两侧白色的两个扁梯形没有黑色对应图4:黑色图形1种,黑白图形完全一致图5:黑色图形3种(或两种),黑白图形完全无法对应图6:黑色图形2种,黑白图形完全无法对应不难发现,图1、3、4的黑色图形有完全一致对应的白色图形,但图2、5、6没有,恰好B选项「①③④,②⑤⑥」符合要求,正确。目前市面上能看到的公考培训机构基本上都把本题解析成了「样式规律」,认为图1、3、4的黑色图形只有一种,而图2、5、6的黑色图形有两种,这种思路大体正确,但逻辑是有一定问题的,原因就在于图5。分析图5不难看出,黑色圆环有大、小两种,并不相同,但其他5图中同种黑色图形都是完全相同的,导致逻辑不一致。如果按照该逻辑去思考,不如把黑色图形分为「只有一种」和「不止一种」更加合适。另外需要注意的是,虽然由于题干都由小黑块、小白块组成,但不能直接思考「元素数量」,因为黑白图形数量都不少,列出来很费时间,不妨推导一下:一一列出「黑色图形/白色图形」可能的数量关系:图1:黑4白3,和7差1图2:黑3白5,和8差-2图3:黑5白6,和11差-1图4:黑2白2,和4差0图5:黑3白2,和5差1图6:黑3白3,和6差0可以发现无论从黑色图形、白色图形还是两者的和、差来分析,都没有固定规律。唯一算是规律的只有「白色图形的奇偶性」了,即图1、2、6的白色图形域数量为奇数,图3、4、5的白色图形数量为偶数,但没有「①②⑥,③④⑤」的选项,因此这一规律也不存在。如果从这个角度思考,就会浪费至少一分多钟的时间,影响其他题目的解析。「黑白图形交错」的题干往往有很明显的特征。十一、送分还是丢分,只在一念之间【2020国考省级卷76题】从所给的四个选项中,选择最合适的一个填入问号处,使之呈现一定的规律性:正确答案为:(A)答案A(B)答案B(C)答案C(D)答案D正确率51%,易错项C根据「7点逐排」法快速解析:①题干没有特殊图形,排除「特殊类」。②不分组,不会是「图形相加」;题干各图结构没有相似的,排除「位置变换」;各图组成元素非常复杂(长直线、短直线、曲线都有),不会是「相对关系」。可发现题干各图都有一定的对称关系,尝试从「对称」入手:③逐一列出各图的对称关系:图1:轴对称,1条对称轴图2:轴对称,3条对称轴图3:中心对称图4:轴对称,1条对称轴图5:轴对称,1条对称轴没有明显规律,勉强可称作规律的是「轴→轴→中心,轴→轴→中心」的循环,推测「?」为中心对称图形,但选项中无中心对称图形,排除。④此时还有「一笔画」和「元素数量」两种可能考点,优先考虑「一笔画」。使用「去封闭区域法」去分析:可确定图1~5都能够一笔画出,根据该规律分析选项,可发现AC明显不能一笔画出,B明显能一笔画出,D选项使用「去封闭区域法」分析后情况如下:显然D选项为二笔画图形,可确定B选项符合该规律,正确。本题「送分」还是「丢分」,其实只在一念之间,就是考生有没有意识到「一笔画」的解题优先级要高于「元素数量」题目本身难度并不高,但直线和曲线都存在的规则图形很容易把考生引入「直曲线元素数量」或「封闭区域元素数量」这个坑中,却忽略了「一笔画」这么一个近在眼前的考点。如果忽略了「一笔画」,结果会是怎样呢?不妨推导一下:考虑「封闭区域」,则图1~5的封闭区域数量分别为2、4、4、6、4,没有任何规律。考虑「直曲线数量」,一一列出:图1:直1曲2,和3差-1图2:直6曲0,和6差6图3:直5曲1,和6差4图4:直8曲1,和9差7图5:直6曲2,和8差4同样没有任何规律。列完这两点至少就需要一分半了,如果再想什么「交点」「三角形」等特殊情况,两三分钟就浪费了,此时已经没有必要再回头思考了,因为浪费的时间足以做对一道其他的题目了「一笔画」是很容易被忽视的考点,一定要重视。十二、用「中介面」避免记错【2020国考省级卷80题】下图为给定的多面体及其外表面展开图,问字母A、B、C、D和数字1、2、3、4代表的棱的对应关系为:正确对应关系为:(A)1-D,2-A,3-C,4-B(B)1-C,2-A,3-D,4-B(C)1-D,2-B,3-C,4-A(D)1-C,2-B,3-D,4-A正确率52%,易错项B这是一道典型的「立体展开」题,如果用提前准备好的「图推专用橡皮」来现场标记的话,本题难度为0。不过,大家还是要学会掌握通用的解题思路。一眼可看出黑面对应「C、D」和「1、3」棱,灰面对应「A、B」和「2、4」棱,即CD和13对应,AB和24对应。分析后不难发现,本题的难点在于右半部分展开图的「黑色面」和「灰色面」距离太远,对空间想象能力的要求较高。因此,本题需要找到一个「中介」,即将最中心的面视作「前」面,此时其他面关系如下:单独分析「前」「左」「上」三个面,不难发现:「左」面的「4」对应的棱和「前」面左侧的棱拼接在一起「上」面的「1」对应的棱和「前」面上侧的棱拼接在一起情况如下:(按照从黑面到灰面的顺序)可确定「1、4」棱相连,「3、2」棱相连,且「1-4」在「3-2」右侧。在左边图形中,(按照从黑面到灰面的顺序)「C、B」棱相连,「D、A」棱相连,且「D-A」在「C-B」右侧,对应关系为「1-D,4-A,3-C,2-B」,因此C选项「1-D,2-B,3-C,4-A」正确。「正方体展开图」这一考点非常经典,但每次出现时的正确率都不高,究其原因是「空间想象」属于比较需要天赋的能力,很多考生想着想着就把自己绕晕了,所以要学会掌握更便捷的解法。在本题中,如果以黑面/灰面为中心,强行把另一个面「折」过来,就很容易把棱和面的对应关系记混;但如果选择中间的一个面作为「中介」, 重点记住「和中介面对接的棱」,就很容易理清面与面之间的对应关系了。「棱的对应关系」是比较新颖的考点,可以重点学习下。十三、针对的就是心态【2020国考省级卷81题】左图给定的是由相同正方体堆叠而成多面体的正视图和后视图。该多面体可以由①、②和③三个多面体组合而成,问以下哪一项能填入问号处?正确答案为:(A)答案A(B)答案B(C)答案C(D)答案D正确率35%,易错项C本题很容易把考生的心态搞崩。「拼接」类的「截面视角」题一般难度都很高,不过也有解析技巧,那就是「特定拼入方式」。不难发现,②这样「T」字型方块和题干的上层比较相似,且「后视图」和①对应的多面体非常有特色。想要把①拼入后视图,并且在上层留出「T」的图案,只有下图一种拼法:上图中,红色部分对应①拼入的补位,黄色部分为②对应的「T」字型立方体,即剩余部分为「3+2」形状,如下图:但选项中并不存在该图形,也就是说,②的「T」字并没有拼在上层,而是拼在下层。同时①的「长条(即三个小方块那一层)」必然拼在了上层(拼在下层则必然和「T」冲突),情况如下:此时可确定正确选项具有以下特点:①分上下两层。上层为「T字型+1个小方块」的组合,共6个,拼入①的三个小方块,还有3个;下层为「田」字型九宫格,拼入「T」字型和①除了三个小方格之外的两个,还有2个。②上层要么是三个小方块呈直角相连,要么是离散型(按照上图棕色的方式拼入,则会有2个和1个相隔);下层2个必须相连。不难发现只有D选项(3个小方块直角相连+2个小方块相连)符合要求,正确(C选项2个小方块那层不相连)。这道题是典型的「搞心态」题目,考生很容易把①和「后视图」一起考虑,把②和上层的「T」字型一起考虑,但出题者不知为啥想了个非常奇葩的角度,不给出能拼出立体图形的选项!所以本题的拼接方法极为特别,如下:(图片来源:粉笔公考App)这个拼接方法是正确的,但非常难以想到,想要准确拼出,恐怕至少要3分钟时间,这样做未免就太奢侈了。总的来说,西瓜个人认为这道题重点在考验考生的抗压能力,所以做不出来果断蒙一个选项也是没问题的。十四、「习惯性思维」导致的错误【2020国考省级卷82题】下方左图为给定的立体图形,将其从任一面剖开,右图哪个不可能是该立体图形的截面?正确答案为:(A)答案A(B)答案B(C)答案C(D)答案D正确率32%,易错项D本题AC选项很容易确定能够截出。分析后不难发现,题干可视作「一个圆柱挖了60°的扇形柱体后挪到了上层摞起来」。根据常识可知,三角柱的竖截面是矩形,圆柱体的竖截面也是矩形,而挖掉一块后的圆柱体竖截面可视作「一半是圆柱体,一半是三角柱体」的竖截面,必然也是矩形。因此A选项对应的「平行的两个矩形」恰好对应两个「一半是圆柱体,一半是三角柱体」的竖截面,正确,作图如下:C选项从高度就可以看出必然包括上层和下层两部分,由于C选项底部的横线恰好是中部/上部横线的两倍,可确定这一关系和圆的半径/直径相关,可推断出截面是沿着扇形柱体切开,作图如下:在BD选项中,很多考生选择了D,这种想法是「习惯性思维」造成的。题干给出的是一个正对考生的立体图形,因此考生在思考截面的位置时,往往习惯性从「直着切」或者「沿着扇形柱体切」的角度思考,但事实并非如此。分析D选项不难发现,该选项可分为两部分组成,即「上面的窄长方形」和「相面的宽长方形」。根据题干结构不难推断,D选项若成立,则上面的窄长方形必然对应摞起来的「扇形柱体」竖截面;下面的宽长方形必然对应下半部分的「圆柱体」竖截面(且不经过被挖走的扇形柱体部分)。该截面很容易想出,在两者都存在的部分竖着一切就可以了,但问题是D选项中上面窄长方形的位置并不对应宽长方形的最中间,因此考生潜意识里会觉得它并不成立,事实上是成立的,只要「斜着切」就能让上面的窄长方形不再对应最中间,如图:因此D选项也是符合要求的。B选项乍一看似乎成立:但仔细分析后不难发现,该截面最边上不是垂直的,而是向内收窄的,正确画法如下图:因此B选项不成立,符合要求,应选。本题B选项一眼看上去符合要求,D选项则一眼看上去似乎切不出来,因此大部分考生误选了D,这就是「习惯性思维」导致的错误。本题难度中等,只要认真仔细分析,是不难做对的。}
希望点赞的小伙伴们都能考出理想的成绩!!谢邀。把之前老师发的讲义简单整理了一下,还有点乱,不足之处还请指正。本资料包含4块内容——1解题指导;2.易错易混点;3.遗传题目的殷殷叮嘱;4答题技巧;5.教材课后题第一部分:解题指导(1)审题(读题)时准确勾划关键信息,尤其是题干或图解中,但这一信息用到要第(4)或(5)小题中,不特别标记或解析一下,后面肯定就忘记这一关键信息了;例如甜菜第二年开花,第几年能得到三倍体的种子?第几年得到三倍体的植株(答案为第2年和第3年,和无籽西瓜的培育差了一年为什么?)2条α链+2条β链后面计算的结果是570而不是285(忘记乘2),反思如何避免这样不必要的失误(建议只要计算题都要算2遍,第1遍草稿纸上留下计算过程,第2遍把题从头看一遍再算)。(2)读题时用笔指着字或图,眼到笔到心到脑到,找出错误立即在选项上错误处打╳,正确选择读到最后没问题打对号,然后在字母ABCD中打√做选择,再写正确答案或涂卡,最大限度避免选对写或涂错情况的发生。 (3)题目中“直接”、 “完全”、“同时”、“一切”、“都”选项中出现这些限定性词时要重视并审视一下. 例如:DNA分子在初步(这2个字挺重要)水解后,得到的化学物质是为了确定某株高茎豌豆(显性)的基因型,最简便(这3个字也挺重要)的方法是;动物确定是纯合子还是杂合子要求用最佳(这2 个字也挺重要)方法;突变后(重要不?)的2个基因共同决定噬菌体能否增殖(应为突变前的2个基因共同决定). 一个人体内(重要)的胰岛B细胞、神经细胞、表皮细胞等,其形态、功能相同,造成这种差异的根本(这2个字很重要)原因是——mRNA不同 (4)遗传题记住做好2步转化——第1步将文字或图表信息转化成表现型的遗传图解;第2步转化成基因型的遗传图解,在第1步的基础上写上相应的基因型(记住最后终极大法—假设法)——纸笔落实不能只用脑子想。(5)审题时注意细胞结构与细胞器的区别;膜性细胞器与细胞器;注意回答问题的完整性——与细胞分裂有关的细胞器(4个);产生ATP的细胞结构(3个);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的区别——看到细菌立即想到原核立即想到边转录边翻译、无染色体但有DNA、无核仁但有核糖体、无叶绿体但可以进行光合作用、无线粒体但可以进行有氧呼吸、无生物膜系统、无内质网和高尔基体无法加工成有活性的蛋白质等内容;跨膜运输注意先判断大小分子再看准运输方向是进细胞还是出细胞再看载体、ATP及浓度。(6)审(1)是1个细胞还是1个个体——产生配子的类型不一样;某个体还是某种生物的细胞分裂图像——前者要么是雌性个体要么是雄性个体——图中细胞名称不能次级精母细胞与极体和次级卵母细胞同时出现;后者可以雌雄个体的细胞,上述细胞名称可以同时出现;注意与DNA半保留复制联系要画图突破;注意与变异的联系,结合基因型改变和遗传规律的联系;细胞的生命历程判断准是生命历程的哪个过程,先弄准!!!图像题一定要选判断好是动物细胞还是植物细胞?是有丝分裂还是减数分裂?是雄性精原细胞还是雌性卵原细胞细胞的减数分裂?是哪种分裂的哪个时期然后在图象下边标明后再做后面的题目。第二部分:易错点突破细胞的物质与结构基础专题提醒:特别提醒几个易错点:1.判断跨膜运输方式依据:除ATP作为判断主动运输的重要依据外,还要关注浓度梯度——如(1)中氨基酸从肾小管腔进上皮细胞尽管没标出ATP但此处为逆浓度梯度,所以为主动运输;还要关注箭头的方向是进细胞还是出细胞,从哪个场所(肾小管腔为与外界相通过的外界环境)到哪个场所(肾小管周围的组织液为内环境);2.特别提醒:自由扩散也能体现细胞的选择透过性——必修1中P64页小字上段中黑体字下面2行字。3.若某物质(如尿素、硝酸钾等)可以进入细胞,从而导致发生质壁分离的自动复原;开始阶段失水发生质壁分离,外界溶液的浓度大于细胞液;一段时间后则发生吸水,外界溶液的浓度小于细胞液浓度——原因是外界溶液中的物质进入细胞,使细胞液的浓度高于外界溶液。4.达到质壁分离平衡时细胞外的蔗糖浓度与细胞内所有物质的总的浓度相等;例放到尿素溶液中发生质壁分离后再自动复原,达到平衡时细胞外的尿素溶液浓度大于细胞内的尿素浓度也是这个原因。②细胞嬖也有伸缩性,只不过比原生质层的伸缩性小而已。质壁分离时液泡的体积变小,颜色加深,原生质层与细胞壁之间的距离变大,但是细胞的体积基本不变。5.胰蛋白酶合成需要RNA做模板;tRNA(提醒所有的RNA都是通过转录形成的—转录的产物不只是mRNA)合成的模板为DNA;判断:胰岛素和细胞骨架合成都需要RNA做模板( ) (答案:对——细胞骨架——P47页细胞骨架的小字及右图——为什么蓝色,怎么出现的蓝色?因为化学本质为蛋白质);DNA复制的基本单位和转录的基本单位分别为 (DNA和基因)。6.磷脂——构成膜结构的成分;并非所有细胞器都有膜,例核糖体;但核糖体含有P元素和磷酸(构成rRNA);胆固醇的作用2点: (查课本)。7. [H]不能直接还原CO2,还原对象为固定的 CO2即C3;8.膜中的磷脂分子由甘油+脂肪酸+磷酸组成(含C、H、O、N、P)。9.关于硅肺和溶酶体的关系,课本P46页相关信息+右边大字部分溶酶体的相关内容+P58 页二知识迁移——家禽或家畜宰杀后一段时间后再煮肉味鲜美的原因。课本P46页液泡的作用——物质储存库——含色素(花青素,不能吸收光能进行光合作用,水溶性)+蛋白质等多种物质,调节细胞内的环境+使植物细胞保持坚挺;细胞的生命历程专题提醒:1.回答各个时期的特征时一定要先回答染色质或染色体方面的变化;具体见课本PP112—113页各个时期的主要特征,用规范的语言描述。(2)分清纺锤体(消失末期)、染色单体(消失后期)、中心体等各种结构形成及消失或分开的时期;(4)因为同源染色体分开进入2个次级精母细胞,所以遗传信息不同,但染色体数和DNA含量相同。2.若判定某细胞是经减数第一次分裂形成的次级精母细胞,减数第一次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分离,因此如果某条染色体确定为为X染色体,则正常分裂的该细胞中其它染色体一定为常染色体;若曲线中某区段存在同源染色体,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存在同源染色体的时期是减数第一次分裂前的间期、减数第一次分裂时期前中后,不可能是减数第一次分裂末期和减数第二次分裂各时期,。3.人的精原细胞中染色体是46条,但是DNA数更准确严谨,其数目应大于46,因为细胞质中还含有部分DNA分子,卵细胞中DNA数也是大于23更准确严谨。4.若某精原细胞先进行一次有丝分裂,用带放射性的原料,然后再转移到不带放射性的原料中再进行一次减数分裂,此情景是只标记了1次,细胞相当于连续分裂了3次,即有丝分裂后得到的子细胞染色体都含32P和31P,进行减数分裂复制一次后染色单体一半含放射性,一半不含 ,所以第二次细胞分裂前期和中期所有染色体都带放射性,但只有一半的染色单体带放射性,继续分裂第二次分裂后期只有一半的染色体带放射性;继续分裂带放射性的染色体随机分配,所以精细胞每个细胞核中含32P标记的染色体条数不一定相等,可以为闭区间【0——体细胞的一半所有情况】。(此类题没有第二法唯有画图)5.减数第二次分裂前期或中期的某个细胞的名称有3种——次级精母细胞、次级卵母细胞和第一极体;上述三种细胞要特别注意染色体组的个数、染色体的数目;次级精母细胞中含X染色体的条数、X染色单体的条数,一定要注意不要忽视第二次细胞分裂后期着丝点断裂这一行为;若某个体基因型为(AABb),所以只能基因突变产生不能交叉互换导致姐妹染色单体上带A和a基因。6.关于交叉互换答案规范严谨——是哪2个基因发生交叉互换——A和a之间还是B和b之间?发生交叉互换的基因的位置是在哪里——同源染色体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解题指导——此类题先从正常分裂入手,再过渡到配子种类或染色体数异常的原因——若配子中基因的个数与正常分裂的一致则可能是基因突变或交叉互换造成,若配子中基因的数量改变可能是染色体数目或结构变异造成的,具体哪种变异再细研究!!!);若人的某精原细胞基因型为AaXBY,则产生一个AAaXB精子,其它3个精子基因型为 ;4个精子中染色体数分别为 (答案:aXB Y Y; 25,23,22,22)7.先审题若是一个细胞,其基因组成不管是AaBB还是AaBb,不考虑变异发生,只能产生2种精子。8.若某个细胞是不均等分裂,则一定是卵细胞的形成过程,此细胞可能是初级卵母细胞也可能是次级卵母细胞(二者的区别看着丝点是否断裂或是否有同源染色体存在);若是均等分裂,则可能是体细胞有丝分裂或精子的形成过程——初级精母细胞或次级精母细胞,还可以是第一极体。9.判断:细胞分裂的实质是基因的选择性表达(答案:错误);蝌蚪尾的消失——是细胞凋亡的过程,没有发生细胞分化是对的。思考与蝌蚪尾消失关系密切的激素是? (甲状腺激素)。10.细胞分化的实质是什么?该过程有遗传物质的改变吗?有DNA复制过程吗?细胞分化的结果是导致细胞种类的改变还是细胞数目的改变(有DNA复制)?一定要学会推理分析。11.细胞凋亡和细胞衰老中都有与凋亡或衰老有关的基因进行基因的选择性表达且活跃表达,但不叫细胞分化。12.癌细胞代谢途径(葡萄糖转化成五碳糖)发生这种变化的意义在于能够______________________,从而有利于癌细胞的增殖(此空的要求在横线的后面,此种类型的题目不要只看空的前面做答),认真分析。(答案为DNA复制提供原料——五碳糖中脱氧核糖构成DNA的原料)13.若题中有图一定要认真审图识图析图,好多答案都在图中,尤其人体生理调节方面的图解!!!14.信息分子常见的有激素+神经递质+淋巴因子(2)注意血浆或血液的区别;(3)实验结论若探究某种物质的作用:一是和对照得结论1;再根据不同浓度对因变量得结论2!实验设计方面的无关变量的关键词“等量”、“条件适宜且相同”!!!!15.自由基学说和端粒学说是细胞哪个生命历程的学说?——细胞衰老学说;(1)自由基——定义?产生的原因?攻击的对象及造成的后果?攻击细胞膜磷脂分子产生更多自由基,引起细胞死亡并引发雪崩式反应;攻击DNA引起基因突变(若原癌基因或抑癌基因发生突变,则导致癌症发生);攻击蛋白质(含催化作用的酶,使其活性降低,致使细胞识到老!!!(2)端粒——定义——染色体两端(分析——原核细胞有端粒吗?为什么?——没有,染色体为真核细胞特有;一定一条染色体2个端粒吗?——不一定,端粒染色体有几个?正常染色体完成复制后有几个?——1个,4个);何种方法标记? (荧光标记法——想该方法还有哪些内容用到?——动物细胞融合;必修2摩尔根实验后基因在染色体上的位置标记)与细胞分裂的关系——随着分裂次数的增多而变短?癌细胞、胚胎干细胞与一般体细胞中端粒长度有何区别?——前者不会变短,原因端粒酶发挥作用;(3)端粒酶——定义?组成?——RNA(做模板)+蛋白质酶;性质?——逆转录酶;是只有癌细胞或胚胎干细胞中存在该酶的基因?——不是,所有细胞都有,只是基因的选择性表达!!! 提醒注意:(1)2个经典实验的实验材料、思路、步骤、技术手段、实验现象及实验结论多角度比较!!!注意细菌转化实验的培养基——固体培养基;原核生物或病毒的转化——基因片段的整合,无显隐性! (2)复制的基本单位——DNA;转录或表达的基本单位——基因;特定基因的模板链是固定不变的,但DNA上多个基因,不同基因可以用DNA中2条链中不同链做模板;启动子——基因片段——RNA聚合酶结合位点;起始密码子——mRNA,反密码子在tRNA,一定弄清相应的位置;逆转录过程含4个信息途径;RNA复制需要选复制出相应的模板再复制出相应的RNA!提醒:关注哪些信息可判断出是何种可遗传变异?——部分(基因重组)与偶然(基因突变);显微观察区分染色体变异(染色体缺失Ao)与基因突变(Aa);基因型不同还可以用单倍体育种的方法;育种方式的选择——利用育种方式的优点进行选择;生物进化的内容弄清几个学说的内容并研究好基因频率与基因型频率的相关计算!!!!遗传内容特别提醒:1.Aa为子一代,则在此基础上再研究是子一代还是子二代还是子三代!!! 记准了植物组织培养和花药离体培养过程都只有有丝分裂,记准这一条再分析推理是否有四分体?是不有基因重组等!!!!(3)XYY个体可能为减数第二次分裂YY未分开移向同一极,所以与联会无关!!!(5)绿皮书P20页第6题第(3)小题:男子产生的精子类型有6种8种组合方式,正常配子所占的比例为2/8=1/4;分析若基因型AAa减数分裂产生配子种类及比例为 (1:1:2:2),AAaa产生配子的种类及比例为 (1:4:1)子代表现型的比 (35:1);2.基因重组只能产生重组类型,不能产生新性状,只有基因突变可以产生新基因新性状;3.若Aa:AO=1:1,自交后代(0致死)紫株:绿株=6:1,若问绿株占的比例则换成分数=1/74.喷洒农药,每轮诱变相关基因的突变率基本相同,突变率是在本代个体的基础上发生突变的个体占总个体的比例,所以保持相对稳定!!!!5.涉及到患病男孩或男孩患病,或从性遗传时计算某种基因型的比例时,为防止失误养成好习惯:在题目旁边立即写上乘1/2,就可以避免不必要的失误!!!6.如何证明无籽西瓜的无粒性状能否遗传给后代?——通过植物组织培养进行无籽西瓜的繁殖(能否想到这一方法)7.若一个题目中涉及到两对相对性状——高茎和矮茎、黄子叶和绿子叶,且独立遗传,若题目中处理对象为高茎和矮茎,而最终求的是子叶这对性状的比例,则完全可以忽视高茎和矮茎的存在,只关注要求解的哪对性状的情况,因为两者互不干扰呀!!! 关于诱导基因突变选亲本要注意:用抗病红果而不用感病黄果,主要考虑苗期诱变处理对其有伤害作用再加上感病容易造成死亡,若用黄果感病诱变处理时黄果基因也可能发生基因突变的!!!!8.(1)若高茎豌豆中1/3AA,2/3Aa再测交则子代可以出现2:1,;若1/AA,3/4Aa同时自交则子代可以出现55:9这一比例;(5)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有性生殖加快了生物进化的速度正确。9.设100个个体,若告诉每种基因型的个体变化的比例,可以先依据三种基因型的最初个体数算出改变后后各基因型的个体数,注意:某种基因型的比例改变为本基因型的个体变化不是整个种群的,然后算出正确答案55.1%;——看课本P117页。关于生物与环境专题特别提醒:(1)尽可能用课本的原话回答,例提高人为利用强度较大的生态系统的措施:2条——减少干扰,不要超过其自我调节能力;保证物质和能量投入,维持其结构和功能的稳定;某生态系统抵抗力稳定性低的原因——先组分后营养结构再自我调节能力进行相关分析;(2)尽可能考虑问题的完整性:种数的数量特征;空间特征;群落的结构(2)个方面;种间关系;生态系统的结构——组成成分和营养结构;生态系统3大功能;生态系统信息传递3种类型,3个方面的作用;生物多样性3个方面,多样性的价值3个方面等;1.(1)理想条件下——根据哪些信息判断属于J型增长还是S型增长? A.食物和空间条件充裕+气候适宜+没有天敌 B.自然条件下 C.外来物种(外来传入某地并对当地的生态系统造成破坏的物种)入侵的早期阶段 D.理想条件下 E.实验室条件 F.无环境阻力 G有环境阻力 H.没有天敌 (答案: S型B、D、H)(2)+种群数量减少的原因——死亡率大于出生率和迁出率大于迁入率2.标志重捕法:若题目中告知有一部分被标记的个体被捕食(解读为容易被捕食的意思);若是甲乙杂交后代绝大多数个体死亡(即可解读为两者存在生殖隔离)3.弄清化学防治与生物防治的区别——消灭害虫的原理是生物方法——如性外激素利用信息传递的作用属于生物防治;化学方法——农药灭虫。4答题技巧—— 地衣中藻类和真菌种间关系为什么是互利共生不是寄生?回答某池塘中全部鱼能否构成群落?回答的技巧:先回答什么叫群落然后找出不符合哪个特征?回答激素调节为什么不叫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也是先回答概念再回答哪个特征不符合!!!!5.从群落结构分析——提示你要从水平或垂直结构考虑;立体养殖——提示你要从垂直结构入手,再考虑垂直结构的意义分植物和动物两个方面,此题立体养殖(或四大家鱼混合放养)你认为找动物还是植物?——毫不犹豫应为动物的,自然答案就出来了呀——充分利用食物和栖息空间; “从生物多样性价值的角度分析”,提示你答题的角度为生物多样性的价值——3个;“退耕还湖”提示你比较不同多样性价值的大小问题,答案自然明了!!!从种间关系分析蝗虫数量减少的原因:——寄生、竞争、捕食等方面组织答案。6.D物种入侵会破坏当地的生态平衡!!!引入某种生物可能使生态系统稳定也可能使生态系统遭到破坏!!!(提醒两个名词的区别) 7.磷虾在一个复杂食物网中,有可能出现不管在哪条食物链中都做第二营养级,认真审图!8.研究传递效率或某种食物网中某种生物数量变化,为防止不必要的失误,请先写出来再研究(这是做对题的前提——尤其食物链和食物网中能量的相关计算);复杂食物网中最高营养级的生物鹰因蚯蚓的死亡如何变化? (保持相对稳定——食物来源充足)中间某种生物数量如何变化?按捕食关系研究且最短食物链,回答时要先如何变化再如何变化最后趋于稳定——注意与光合作用中相关物质的变化是瞬间含量变化!!!!,在简单食物网中按食物链的长短进行分析!!!!9.(1)看抵抗力大小看偏离正常值的幅度,即纵向的大小偏离值,判断恢复力稳定性的大小依据横向时间轴的距离大小;10.以初级消费者为食的生物属于第二营养级(错误——正确的应该是第三营养级) 必修三1—3章易错点:1.内环境(或生态系统)自我调节动力是有一定限度的——考课本的结论。2.与血浆进行双向物质交换的可以是组织液也可以是血细胞的细胞内液。3.抗体等大分子物质通过毛细胞淋巴管吸收后再通过左右销骨下静脉汇入血浆中,不能直接从毛细血管进入,这样才能保证血浆的蛋白质含量高于细胞液和淋巴——假设法突破;毛细胞淋巴管受阻后会引起组织水肿(这些一并考虑) 4.甲状腺激素的作用——促进新陈代谢,加速物质的氧化分解(耗氧量变化);促进生长发育(体重变化);提高神经系统的系统性;所以该激素可以促进神经系统的发育和功能。5.5①属于体液调节——学会判断“神经调节”或“体液调节”或“神经—体液调节”或“反馈调节”或“分级调节”;寒冷条件下产热增加,说明此过程的调节方式为 ;下丘脑分泌激素促进垂体分泌激素促进甲状腺分泌激素增多,体现激素调节方式为 ;甲状腺激素分泌过程会抑制下丘脑和垂体的活动,体现激素调节的机制 ;血糖降低直接刺激胰岛素分泌增多导致血糖恢复;食物刺激唾液分泌增多 ; 提醒垂体细胞表面有两种激素的受体。答案——神经—体液调节;分级调节;反馈调节;体液调节;神经调节。6.胰岛A细胞上面的受体种类有——葡萄糖+神经递质(提醒受体与信号分子特异性结合并发挥作用后被灭活——神经递质和激素分子,受体还有饱和性——类似于载体蛋白的特点),还有受体受到破坏——与激素不能分泌引起的效果一样,但机理不同,做题时要能想到受体方面的一些知识)。7.16格×25格的血球计数板计算公式:酵母细胞数/ml=100小格内酵母细胞个数/100×400×104×稀释倍数;计算公式2:25格×16格的血球计数板计算公式:酵母细胞数/ml=80小格内酵母细胞个数/80×400××104×稀释倍数。——还记得4.5×109个——特别提醒:弄清给定的数值是中格的还是小格的!!!8.甲状腺激素的分级调节不要依据位置进行判断(克服思维定势认为在图解中最上面的一定是下丘脑),要依据箭头的指向和箭头的数量来判断哪是下丘脑?哪是垂体?哪是甲状腺或性腺?——自画个垂体在最上面的图解!!!!9.在反射弧的神经纤维上局部电流的传导方向为单向而非双向,在体外刺激双向传导;神经递质是促进效果还是抑制效果要细审图,若图中出现符号(-)代表抑制——考你的审图能力和火眼金睛呀。神经递质Gly若作用效果为促进阴离子内流,不会产生动作电位,但会引起电位变化使数值变得更负,可确定为抑制性神经递质。10.克服思维定势——不要总感觉传导方向一定从左到右,要看清突触的结果轴突在左侧还是右侧,在上边还是下边,看准后标上传导方向的箭头,尤其从右到左或从下到上的特别坑人;反射弧中感受器和效应器也是这样,不一这感受器总画在图的上面。——自己试着画一个从右向左的突触和画一个感受器在下的图。11.关注题目中“直接”2个字,抗原刺激B细胞直接成为浆细胞(错);应改为“增殖分化”,所以题目中“直接”、 “完全”、“同时”、“一切”、“都”选项中出现这些限定性词时要重视并审视一下. 例如:DNA分子在初步(这2个字挺重要)水解后,得到的化学物质是为了确定某株高茎豌豆(显性)的基因型,最简便(这3个字也挺重要)的方法是;动物确定是纯合子还是杂合子要求用最佳(这2 个字也挺重要)方法;突变后(重要不?)的2个基因共同决定噬菌体能否增殖(应为突变前的2个基因共同决定). 一个人体内(重要)的胰岛B细胞、神经细胞、表皮细胞等,其形态、功能相同,造成这种差异的根本(这2个字很重要)原因是——mRNA不同12.非特异性免疫的特点_这样的题目最简单确也是最不容易拿分的呀,要引起足够重视—落实好基本概念和课本上黑体字,尤其是主动运输\细胞凋亡的意义等.7. T细胞增殖分化后的去向和在免疫中的作用要考虑全面;浆细胞(效应T)的来源要考虑全面;第一次免疫中只有B细胞增殖分化,但二次免疫中有2种细胞都能增殖分化;[真题重组]中(2)有部分疫苗可以口服---小时候吃过糖丸吧,不过疫苗一般是注射的。13.并非所有的免疫活性物质都是免疫细胞产生的,如溶菌酶(破坏细菌的细胞壁,作用机理同青霉素);并非所有的免疫细胞都有识别作用如浆细胞(高度分化不再分裂,细胞核中遗传信息传递途径只有转录1条);吞噬细胞有识别作用但无特异性识别,在特异性免疫和非特异性免疫都起作用。B淋巴细胞和记忆B细胞在二次免疫中增殖分化成浆细胞,以记忆B细胞为主。14.分清自身免疫病和过敏反应(荨麻疹——花粉,呕吐——海鲜,过敏性鼻炎——动物的毛屑),二者的相同点都属于免疫机能过强,需要免疫抑制剂如环孢霉素A和类固醇(使T细胞的增殖受阻,从而使免疫系统暂时处于无应答或弱应答状态——注意控制药物用量问题)15.生物学素养——只要自然界正常存在就是长期自然选择出的合理的.——稳态与平衡观(考虑来源去向——如体温,如环境中某种物质含量的变化、体内物质的含量变化);结构与功能观(生态系统结构与功能、神经系统的结构与功能等等;进化与适应观(任何生物现象任何生物特征都是自然选择的产物,都是适应环境的);物质与能量观(光合作用与细胞呼吸,物质循环与能量流动的关系等)16.实验分组问题:探究A和B物质对某一因变量的影响——分 4组(3+1——单独A、单独B、A+B、无Abn无B的对照);激素处理后的结果一定要找到对照组数据做差处理后是该激素的实际作用效果。是否具有两重性也需要找找此关键数据——坐标曲线找到原点对应数据——纵轴的交点,表格找到清水组的数据。 17.神经递质的跨膜运输方式为 ,是大分子物质吗? ;都含C元素吗? 。.答案:胞吐(体现细胞膜的流动性) 否 不都含(如NO)13.膜电位峰值变化的判断——都是正相关,但需要提醒的是静息电位为负值,所以与绝对值成反比。(1)K+浓度只影响静息电位(2)k+浓度只影响静电位(正相关—70变成—60)18.能够体现生长素作用两重性的实例有哪些? (1)茎的向光性 (2)根的向地性 (3)茎的背地性 (4)顶端优势 (5)根的背光性 (6)无籽果实的培育 答案:(2)(4)(5)19.探索生长素类似物促进插条生根的实验有两种方法:浸泡法和沾蘸法,哪种方法用的浓度高时间短 ;预实验的目的 。判断:预实验的目的是为了减少误差( ) 答案错---依据就是上面的目。20.细胞分裂素合成部位 (根尖) 脱落酸主要产生和分布分别在 (产生:根冠和萎蔫的叶片等;分布在将要脱落的器官和组织 );乙烯合成部位 (植物体的各个部位),其作用是催进果实成熟不能说促进果实发育!!!!!!21.植物生长调节剂与植物激素的区别。判断2,4—D;奈乙酸、乙烯、乙烯利、青鲜素、IAA,IBA(吲哚丁酸)、PAA(苯乙酸)、生根粉;哪些是植物生长调节剂? 加粗的为正确答案 青鲜素为脱落酸类似物22.判断;(1)植物激素几乎控制着植物所有的生命活动( )(2)在植物的生长发育过程中,几乎所有的生命活动都受到植物激素的调节( )(3)植物激素促进植物生长( )(4)无籽番茄与体细胞中染色体数目一致( );(5)预实验可以减少实验误差( );(6)生长素具有两重性和极性运输,在有些部位可以进行非极性运输,赤霉素不具有两重性和极性运输特点 答案(2)(4)(6)正确 23.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 ,功能包括 某一营养级同化的能量=生长发育繁殖的能量+呼吸消耗(或者=传下一营养级+分解者分解+未被利用+呼吸消耗)答案:组成成分和营养结构(食物链和食物网) 物质循环+能量流动+信息传递15.群落丰富度的取样方法——取样器取样法;统计方法——计名计算法和目测估计法;分解者的能量可以传递给消费者(人吃蘑菇);C循环涉及到光合作用和细胞呼吸过程;光合作用涉及到C、H、O物质循环。以植食性动物为食的动物称为第几营养级的生物?什么消费者? 答案:第三营养级 次级消费者 教材实验及科学史——一般要出一个选择题(重视!!!)1. 洋葱的内表皮可以健那绿染色观察线粒体吗?外表皮呢?菠菜有下表皮可以观察叶绿体吗?下表皮带叶肉细胞呢?保卫细胞可以吗?胚芽鞘细胞可以吗?用绿叶证明光合作用产物淀粉最后鉴定前如何处理?选用鉴定还原性糖的材料颜色有何要求?蔗糖(甘蔗)为什么不可以呀?2.关于生物科学发展史的易错点(1)创建DNA双螺旋模型的科学家是?第一个用实验证明遗传密码中3个碱基编码1个氨基酸的科学家是?哪位科学家提出了传统的中心法则? 沃森和克里克以DNA大分子为研究材料,采用X射线衍射的方法,破译了全部密码子此句话是错误。(2)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的细胞学基础是什么?两大定律发生在什么分裂的什么时期?(3)格里菲思的做的是体内还是体外转化实验?实验结论证明DNA是遗传物质了吗?(错);艾弗里的实验结论能证明蛋白质不是遗传物质吗?(能);此实验中用到同位素标记法吗?(没有)(4)孟德尔发现了以减数分裂为基础的遗传定律这句话错了,分析错在哪里?达尔文通过对遗传变异的研究提出了自然选择学说对吗?(时间先后顺序弄错)(5)孟德尔发现遗传定律的假说和结论中用哪个概念描述?能用基因这一概念吗?生长素发现实验中实验结论能出现生长素或吲哚乙酸这些概念名词吗?用哪个名词?普利斯特利实验的结论能说植物光合作用产生氧气吗?应该怎么说?普利斯特利证明了光是光合作用的必要条件吗?(没有);证明了绿叶是光合作用的部位吗?(没有);是哪位科学家证明光和绿叶在光合作用中的作用的?(英格豪斯)萨克斯实验之前首先要做的一步是?目的是?用碘液检验前需进行一步什么操作?(水浴加热酒精脱色);其目的是?(5)最早提出基因的人你是知道的,那提出基因型和表现型的是? 约翰逊3.关于实验方面的易错点(1)显微镜下对酵母菌进行计数的方法——抽样检测法?哪些原因可以使计数比实际值偏高——取培养液化时未振荡且取底部的培养液。 (2)欧文顿通过研究五百多种物质进出细胞膜,得出了细胞膜由磷脂双分子层这一结论正确吗?错——应为由脂质组成!!!!(3)观察质壁分离和质壁分离复原实验,一定要用高倍显微镜吗?此实验能清晰观察到细胞核吗?否 否(4)酵母菌有氧时进行有氧呼吸,主要用于繁殖,无氧时才能产生酒精,酿酒时先通气后密封。(5)细胞样液中滴加斐林试剂,不产生砖红色沉淀说明没有还原糖—----—错,未考虑加热条件。4、黑藻成熟叶片细胞制成装片观察不到染色体的原因主要是呈染色质状态不是制片和显微镜的原因。可以观察质壁分离吗?——可以,因为有叶绿体可以做参照物来观察质壁分离的情况。 5.五点取样法适合调查灌木类行道树上蜘蛛的种群密度——错,用等距取样法——狭长地段都用此方法。6.观察线粒体实验用到生理盐水吗?(配制健那绿的时候用到)答案:1.可以 不可以 不可以 可以 可以 可以 酒精脱色处理 无色或浅色 不是还原性糖选修个别知识点(1)用于基因治疗的基因种类有3类——正常基因;反义基因;编码可以杀死癌变细胞的基因也叫自杀基因;(2)P32页细胞工程的发展历程——1907美国生物学家哈里森用一滴淋巴液成功培养了蝌蚪的神经元细胞,证明了动物细胞体外培养的可能性; 我国科学家童第周蛙的细胞核移植;米尔斯坦和科勒创立了单克隆抗体;克隆羊多莉也是核移植不过得到是哺乳动物,我国克隆牛康康在山东莱阳农学院降生。(3)P60 页1890年安哥拉兔的4细胞胚胎移入一只纯种比利时兔的输卵管,此实验证实同种动物的胚胎在异体动物体发育的可能性。张明觉和奥斯汀研究体外受精时精子获能机理,为试管婴儿提供技术支持。(4)制作探针的3要素:同位素标记的含待测基因的基因;(5)植物基因工程中最常用的方法农杆菌转化法,动物常用的是显微注射法;转化的概念指目的基因进受体细胞并且在受体细胞内维持稳定和表壳的过程;(6)蛋白质工程的概念或流程图一定要落实P27页;关于种子萌发的有关知识1.种子萌发的过程中发生了哪些生理变化呢?(1)种子的萌发是种子成为发育成为幼苗的过程,这一过程细胞数目必须增加,因此有细胞的增殖(可以判断为有丝分裂);细胞分裂后伴随着细胞的生长;根、芽等结构的不同细胞需要细胞分化形成。也就是说种子萌发的过程中存在着细胞的分裂、生长与分化(也有细胞衰老和凋亡过程)的过程。(2)细胞的分裂、生长与分化需要能源,能量来源于细胞呼吸。但细胞呼吸的主要原料是葡萄糖,而种子中的糖类的储备形式是淀粉,因此淀粉必然需要水解成葡萄糖,因此需要∝-淀粉酶(最适温度60℃),而赤霉素可以诱导该酶的生成。细胞的分裂、生长与分化也需葡萄糖、氨基酸等小分子有机物为原料,这些原料一方面来自于种子中储存的大分子有机物的水解,另一方面来自于细胞呼吸产生的中间产物。也就是说,种子萌发的过程中细胞内进行着大分子物质的水解以及细胞呼吸等生理过程,但不进行光合作用,故种子萌发时干重减少,有机物的种类增多,鲜重增加(通过吸水——主要变成细胞中的自由水,种子代谢旺盛,萌发早期无氧呼吸和有氧呼吸都进行——以葡萄糖做底物呼吸熵大于1,但若油料种子萌发呼吸熵小于1,且萌发的开始可能干重略有增加——主要是脂肪转化成糖类造成的,主要是O元素的功劳),而最后以有氧呼吸为主。(3)种子萌发时首先必须进行大分子有机物的水解,这需要种子吸收大量的水分;还需要适宜的温度保证酶的催化活性;充足的氧气为有氧呼吸提供保障;部分种子萌发需要一定波长的光照处理,提高萌发率,这利用了信息传递中的物理信息,体现了信息传递的调节生命活动的作用。2.果实和种子在成熟过程中,发生了哪些生理变化呢(提醒种子萌发与果实和种子的成熟是相反的过程)(1)影响果实发育的激素——生长素;果实成熟的激素——乙烯;果实变甜:淀粉水解成可溶性糖;果实变软:植物细胞之间的果胶层被水解,类似于解离后的状态;果实变红或变黄是液泡中花青素增多造成的。种子成熟涉及到与种子萌发相反的物质转化过程;例可溶性糖转变成淀粉或糖转变成脂肪、蛋白质等;种子晒干过程中自由水大量减少,细胞呼吸明显降低,在低温、高二氧化碳、低氧条件干燥入库储存;且干种子不能做质壁分离的实验材料;种子成熟过程中激素的相应变化:赤霉素含量降低,脱落酸含量升高;萌发过程两种激素含量相反。第3部分——遗传题目的殷殷叮嘱一、审题:(可看题目给定的基因对数——若一对等位基因后代出现非常规的比例:一定要想到特殊情况①复等位基因——刚做过的题目红色杂交后代黄色,而黄色杂交出现黄色和棕色;特殊情况②还要注意X和Y同源区段或ZW的同源区段(题目中有提示要想到——例排除伴X特殊区段遗传后,基因位置可能为常染色体或伴XY的同源区段,如何区分——可以过杂合子自由交配是否3:1进一步区分两种情况;或排除常染色体,基因位置可能就只能考虑伴X非同源区段和同源区段两种情况——可选择Y染色体上带显性基因的纯合子或杂合子雄性来区分;特殊情况③子代出现非正常的性状分离比——可能是不完全显性1:2:1;可能基因型致死2:1;可能配子致死若杂合子自交若含隐性基因的花粉1/2致死,则子代的表现型比例为5:1;还有正常不致死但显性性状有2种基因型且各自有特定的比例,自交后也可以出现特定比例——如1/3AA和2/3Aa自交,后代显性:隐性=5:1;调查群体中双眼皮与双眼皮很多家庭子代中双眼皮: 单眼皮不是3:1 ,原因是,亲代的婚配组合方式有3种 (用A—a表示)——最怕的是反推上述情况;特殊情况④基因在常染色体但从性遗传或母性影响!你还能想到哪些情况? );若是研究对象是2对等位基因——一定要考虑到这些情况: ①2对位于2对上符合自由组合,最常考的(提醒注意特殊比例——(9:7,1:4:6:4:1;6:3:2:1等比例,说明3:1:3:1可以证明符合自由组合,但1:1:1:1不一定,若测交的结果可以,另一种情况一显杂合子一隐则不能证明);②2对基因位于1对同源染色体上有3种具体情况——1是AB连锁不交换;只产生2种配子,自交后代3:1 分离比,测交为1:1(双显和双隐性状);2是Ab连锁不交换;只产生2种配子,自交后代1:2:1 分离比,测交为1:1(一显一隐性状);3是连锁但发生交叉互换,则产生4种配子,2多2少且两两相等,自交的结果不再是9:3:3:1,测交的结果产生4种表现型但结果是2多2少——测交结果与亲本产生配子的种类和比例完全一致,所以可反推出是AB连锁还是Ab连锁;若通过自交判断连锁情况,可通过双隐类型所占比例开方求得ab配子的比例,因ab配子=AB配子,所以可以求出AB配子比例,其它2种配的比例相等,也可求出,进而可以确定基因位置是谁和谁连锁——规律若求出ab配子的比例小于25% ,即AB+ab之和小于50%,则可确定发生交叉互换且属于两少类型的配子应为交叉互换产生,则连锁的应为Ab,反之则AB连锁;③2对基因都在X染色体上——如色盲和血友病,则一共可产生14种基因型——男性有4种,女性有4种纯合子+6种杂合子(从4种中任取2种)XABXab;XAbXaB如何区分?依据后代男孩的性状来区分——提性在女性中可以发生交叉互换!!!!④1对在常染色体上,另一对在X染色体上——可分两种情况Aa在常染色体上,Bb在X染色体上;Aa在X染色体上,Bb在常染色体上——解题时一定不要弄颠倒了呀,尤其是遗传系谱题!!!——特殊情况若此类型再加条件2对基因控制一对相对性状则难度加大不小——如两对都显性才表现红花,否则为白花;比喻常染色体控制有眼(有翅)和无眼(无翅),X染色体上控制红眼(长翅)和白眼(短翅);若是3对等位基因就比较复杂,一般常考3对都符合自由组合(自交后代总和为64份);3对中有2对连锁与另1对符合自由组合——还要考虑2对连锁的是否发生交叉互换!!!二:遗传的其它内容1.记住做好2步转化——第1步将文字或图表信息转化成表现型的遗传图解;第2步转化成基因型的遗传图解,在第1步的基础上写上相应的基因型(记住最后终极大法—假设法)——纸笔落实不能只用脑子想。2.育种题第一步先确立育种目标(类似于实验目的哪么重要)——育种目标的基因型和表现型;再选择亲本(注意亲本是纯合子还是杂合子);育种的最后一步一定要有筛选+培育过程(3分呀,一定要多写);还要看清育种的要求——是最简捷的还是能明显缩短育种年限的。3.特定比例及逆向思维——拆分与组合的熟练解题应用P AAⅩaa→F1 Aa自交→F2 A :aa=3:1(若F2中全部个体自交,则显性比隐性=5:3(基因型比例3:2:3);若F2中显性性状的个体进行自交→则显性:隐性=5:1(基因型比例为3:2:1);若F2中显性性状的个体进行自由交配,则显性:隐性=8:1(基因型比例为4:4:1)——最好记熟这些特定比例!!!P XAXAⅩ XaY→F1 XAXa XAY→F2 性状分离比=3:1(或2:1:1——带性别的比例)P XaXaⅩ XAY→F1 XAXa XaY→F2 性状分离比=1:1(或1:1:1:1——带性别的比例)常染色体上的哪对F2 的结果Ⅹ伴X染色体上的分离比结果=9:3(只雄性且伴X染色体上的隐性性状对应的):3:1(若aa控制相同的性状,则出现9:3(雄 性):4或6:3:3:2:1:1或3:3:3:3:1:1:1:1;若上述常染色体上比例为有眼:无眼=8:1,性染色上的性状比例为(1:1:1:1),则对应的表现型有6种且比例为8:8:8:8:2:2化简后比例为4:4:4:4:1:1;所以乘法法则(本质是将2对等位基因的亲本基因型先拆分成1对等位基因的分离定律的计算,然后把结果用乘法计算出自由组合的结果——例常(黄3:绿1)Ⅹ(圆粒3:皱粒1)=9:3:3:1;(3:1)Ⅹ(1:4:6:4:1)=3:12:18:12:3:1:4:6:4:1——3对等位基因符合自由组合的结果,后2对为显性基因的个数决定的性状表现)用于计算2对等位基因且符合自由组合情况;反之若出现上述特定的比例可以反推回2对等位基因的位置及相关的基因型,努力做到正推反推熟练运用。记得看看邱法衡同学整理的一对常染色体一对X染色全上那5个特定比例——(1)6:6:2:1:1;6:3:3:2:1:1;6:6:1:1:1:1;3:3:3:3:1:1:1:1;3:3:2(雌雄中都是该比例,原比例3:1:2错误请订正)4.概论计算:(1)注意求解范围,尤其是遗传系谱中某个个体的性状和性别都是定好范围的,如父母都正常,生了一个患病女孩,再生一个正常男孩,该男孩的表现型正常,基因型只能是AA:Aa=1:2,则Aa占的比例为2/1+2=2/3(记住了先把可能的基因型写出来,然后对应写出2种基因型的比例是多少,再转化成分数形式);aa=1/10000,则a=1/100,A=99/100,某正常人杂合子概率?先写出正常人的基因型只能是AA:Aa=X:Y,再转化成分数形式Aa=Y/X+Y,即分母不再包含aa,该题分母不是10000而是10000-1=9999,这就是求解范围即分母的问题,确定对了分母是多少你就成功了一多半呀。若求患病男孩的患病概率则为防止忘记乘1/2,建议看到“女孩”2个字在旁边立即写上“╳1/2”,(2)减法法则:与2个亲本基因型(表现型)不同的比例=1—相同的比例;求2对等位基因的杂合子的概率=1—纯合子(2对都纯合)概率;显性性状的比例=1——隐性性状的比例;(3)乘法法则见上面的解析——出现比例可采用加和的形式看总数研究几对等位基因;也可以用拆分的方式将45:15:3:1变成(15:1)╳(3:1);(4)棋盘法求解:一般存在致死改变配子的比例性况或染色体缺少造成配子种类的改变或2对或多对基因连锁时,最好棋盘不要太大即4份或8份这种大小的棋盘,若出现16份的棋盘在考场上数哪是出力不讨好的事,最好用乘法法则了,太多不容易数对呀!!!!!5.若题目中出现3对或多对等位基因的情况,一定要跟上遗传学之父的解决问题的思路——化繁为简,例3对等位基因是否都符合自由组合,可以两两研究,都出现9:3:3:1,则可以确定3对都符合;探究2对等位基因是否都在X染色体上,如何做?可一对一对的研究,每一对都在X染色体上则2对都在呀;选用经典组合(XY型)雌隐与雄显杂交;或雌显与雄隐杂交(ZW型性别决定)6.注意从性遗传(核基因常染色体上,杂合子在不同性别中表现型不同),母性影响(晚一代表现出相应的性状分离比,例正常3:1在F2代,而母性影响则在F3代),细胞质遗传(母系遗传——正反交解决,不会出现3:1特定比例);伴性遗传(基因在X或Y染色体体上,遗传时与性别相关联——也可能位于XY同源区段);限性遗传——(性状只在一个性别中出现)7.特别提醒:遗传题新情景——雄性不育水稻(此种水稻只能做母本——杂交时不用去雄这一步了,当然正常的水稻可以自交既可做父本也可做母本,所以杂交方式有自交和雄性不育做母本的杂交);秀丽线虫(雌雄同体染色体组成——10+XX;雄性个体染色体组成——10+XO)可自体受精,也可雄和雌雄同体的受精),基因组测多少条染色体?常染色体5+性染色体1=6条;前面理综题做过(杂合子产量高于2种纯合子,则高产的基因型为杂合子,纯合子为低产,所以两种低产纯合子杂交可出出现高产的呀,还记得这个题吗,解读好信息你就成功);前面理综做过的题目(X和Y不是同源染色体,则18A+X+Y、18A+XX+YY、18A+XX+Y分别能产生多少个四分体?——答案为9、11、10,也是信息呀)8.子代与亲代之间基因型和表现型的区别——只要把亲本产生配子的种类及比例弄准,子代的基因型及比例、子代的表现型及比例(还要注意基因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如A和B同时存在表现长翅,A和b同时存在表现小翅,只要aa存在不管B还是b都表现残翅,则表现型不在是4种而变成3种,相应的比例无非就是在此基础上做必要的合并同类项而已)很容易求出。反之告诉比例则可反推出亲代产生配子的种类及比例,若出现不正常的比例不熟悉的表现型及比例,则亲本产生异常比例的配子(致死或其它原因)或表现型与基因型的对应关系有特定要求造成的;若亲本中有一个是隐性类型,即所为的测交,则子代的表现型及比例即为另一个亲本产生配子的种类和比例。例灰身长翅果蝇与黑身残翅果蝇(隐性性状)测交,若子代4种表现型比例为1:1:1:1,则亲本灰身长翅果蝇产生4种配子比例也是这样;若出现4种表现型,比例为42:8:8:42,则亲本也产生4种类型的配子的比例,比例也是如此(2对基因连锁在同一对同源染色体上且发生了交叉互换);若子代只出现两种表现型比例为1:1,则亲本只产生2种配子且比例为1:1(2对基因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且未发生交叉互换)。例3. 某随机交配植物有白色、浅红色、粉色、红色和深红色五种花色,科研工作者进行了如下实验:组别 亲本 F1表现型及比例 1 浅红色X浅红色 浅红色:白色=3:1 2 红色X深红色 深红色:红色:白色=2:1:1 3 浅红色X红色 红色:粉色=1:1据表分析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五种花色的显隐关系为深红色>红色>粉色>浅红色>白色 B.三组实验的六个亲本中一定没有纯合子C.让F1中浅红色个体随机交配,后代浅红色个体中纯合子和杂合子所占比例相等D.若该植物花色受两对等位基因的控制,则实验结果与上表不符
【答案】B此题为复等位基因分析其显隐性的关系,即排序问题。可用a1、a2、a3、a4、a5表示,然后再分析推断;(上述五种表现型也可以做为研究2对等位基因符合自由组合定律,依据显性基因的个数也可以出现5种表现型)例4.(经典题)(1)基因型为AaDdTt的植株产生配子的种类及比例为AtD:aTD:ATD:atD:Atd:aTd:ATd:atd=9:9:1:1:9:9:1:1,请解释其产生的原因(不考虑突变和致死情况)。(2)计算配子的交换率 ;发生交叉互换的原始生殖细胞占总细胞的比例为 (3)10% 20%(记住是2倍关系,因为某原始生殖细胞发生交叉互换时只产生一半的互换后的配子,另一半还是未交换的配子)例5..某植物等位基因G和g影响花瓣的大小,基因型GG表现为大花瓣,Gg表现为小花瓣,gg表现为无花瓣。另有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的一对等位基因R和r影响花瓣的颜色,基因型RR表现为红色花瓣,Rr表现为粉红色花瓣,rr表现为无色花瓣。两个双杂合子植株杂交,则下一代表现型有几种 ?——7种(4).植物种植收获与相应代数的关系:若手头上有Aa(P代)的种子,则第一年的事情:将种子(P代)种下去生根发芽长大,然后开花(要繁殖后代了,传粉和杂交就在这时进行)结果(得到子一代即F1代的种子,注意在母本上结果实种子。提醒:若要观察种子性状及比例可第一年收获种子时即可,如种子的颜色、形状或大小,但要观察F1植株的性状如高矮或花的颜色等得第二年种下去长出植株才能观察,即晚了一年);第二年的事情:将F的种子(3种基因型)种下去再生根发芽开花结果得到子二代即F2的种子(可以观察子一代即F1的植株的性状及比例和观察子二代即F2种子的性状及比例可在此进行); 变式训练:若亲本为高抗(AABB)和矮不抗(aabb)杂交育种,假如从播种到收获种子要一年,那么培育出一个能稳定遗传的纯种矮抗小麦种子至少要几年?获得纯种矮抗小麦植株至少要几年答案:3 年 4年 第4部分答题技巧1.关于光合呼吸作用的简答题——不管曲线还是表格还是文字表述,从中找到自变量——哪个影响光合或呼吸的因素(有时可能不只一个),找到因变量——一般是CO2的吸收速率或O2的释放整编,找到无关变量(也可能多个)然后分析对2种植物的影响,还要分析下降或上升幅度即斜率问题,还要分析对哪个影响更大,用比较法(看对哪个影响更大)+因果桥法组织答案。净量变化一定光合和吸收同时回答,若都下降则比较下降快慢或下降幅度大小!!!2.对于生命活动调节的题目——注意回答问题的完整性,信息分子的种类及受体的种类,若提供图解一定看准调节过程的走向即箭头的方向和数量,回想课本上的结论性语言组织答案。有些答案可以从图解或提供的信息中找到并抄上。3.对于生态方面的题目,若新情景别忘记抄,例如影响群落水平分布的因素——湿度和地段就在题干中。4.对于实验设计题——要找实验目的,找自变量和因变量,控制好无关变量,尤其看题目的关键要求,材料的给予,用什么方法。比喻用放射性同位素法——一定弄清标记元素还是某种小分子物质?探究其合成过程还是路径转移?具体解题指导题型1.回答问题不完整问题——技巧1做减法:与分泌蛋白有关的细胞器共4种,问膜性细胞器答案为4—1(核糖体)=3;与细胞分裂有关的细胞器共有4种,动物细胞有关的4—1(高尔基体)=3;技巧2做加法:与渗透作用有关的细胞细胞(不是细胞器)——细胞膜+液泡;转录翻译过程中有关的化学键有3种,有关的RNA有3种。记住这种一空多答案,而且得分标准经常(“回答不全不得分”),你要重视并运用到做题中去。 小试牛刀1.磷脂有 等物质组成,在CHO的基础上,磷脂还有 (填元素)。2.有氧呼吸有关的酶存在于 ,有氧呼吸第二阶段的原料 ; 3.能量逐级递减的原因 ;光合作用过程涉及物质循环有哪些? ;碳循环只通过光合作用一个过程吗? ;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 4.马拉松运动(强体力劳动——出汗)体内哪些激素增加?被称为应激激素的是?在哪些过程中发挥作用?5.图为果蝇性染色体结构简图。要判断果蝇某伴性遗传基因位于片段I上还是片段II上,现用一只表现型是隐性的雌蝇与一只表现型为显性的雄性杂交,不考虑突变和交叉互换,若后代为雌性为显性,雄性为隐性;可推断该种情况下该基因分别位于 ;答案:1. 甘油+脂肪酸(不是脂肪)+磷酸 N+P 2.细胞质基质+线粒体 丙酮酸+H2O 3.①自身呼吸消耗,②传给下一营养级,③未被利用的能量 C、H、O 还有细胞呼吸 组成成分和营养结构(食物链食物网) 4.胰高血糖素、肾上腺素、抗利尿激素 肾上肾素 体温调节+血糖调节 5.I或II—1题型2.回答原因或理由——技巧1因果关系+将结果纳入到答案中(即最后一定要说结果“小明迟到了”):如每条染色体上DNA的含量减半原因——这一结果是从曲线中读出来的;标准答案有3句话:(因为)着丝点断裂,(所以)染色单体变成子染色体,(所以)把结果答上;4. 高盐环境条件下光合速率下降的原因 5.小岛上蜥蜴原种的脚趾逐渐出现两种性状,W代表蜥蜴脚趾的分趾基因;w代表联趾(趾间有蹼)基因。小岛上食物短缺,联趾蜥蜴个体比例反而逐渐上升,其原因可能是 6. 若将甲种植物密闭在无O2、但其他适宜的小室中,照光培养一段时间后,发现植物的有氧呼吸增加,原因是 。7.人才能ATP比喻成细胞成细胞内流通的能量“通货”的原因: 答案:4.(因为)高盐(所以)外界溶液浓度大于细胞液浓度,根细胞失水,(所以)导致气孔关闭,(所以)CO2吸收减少,(所以)光合速率下降。5.联趾型个体趾间有蹼,适合于游泳,可以从水中获取食物。因此,在岛上食物短缺时,联趾个体的生存和繁殖机会较多。6.甲种植物在光下光合作用释放的O2使密闭小室中O2增加,而O2与有机物分解产生的NADH发生作用形成水是有氧呼吸的一个环节,所以当O2增多时,有氧呼吸会增加7.能量通过ATP分子在吸 能反应与放能反应之间流通。题型3.信息题或新情景题——技巧1分析推断题——学会找关键信息并进行分析推断得出结论,形成基本的思路和方法——信息:核膜上核孔的数量与细胞代谢有关,下列细胞中核孔数量多的是?实际上稍一转化不就成了下列细胞中哪个细胞代谢旺盛!!!技巧2:若为简答题则一定要用上新情景的信息,记住抄也要抄上,例CO2的感受器有2个部位——血管壁和脑部,所以只要答案中出现脑部感受器就得分了;8.科学家在研究细胞周期调控机制时,发现了一种能促使核仁解体的蛋白质。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该蛋白质是一种酶,在分裂前期活性最高 B.衰老的细胞中该蛋白质不能合成C.若细胞大量合成该蛋白质,可引发细胞凋亡D.抑制癌细胞中该蛋白质的合成,可降低其分裂速度题型4.识图析图,从图中找到关键信息,一定一定要找到关键信息,尤其是()内的信息要关注
例11.如图为小肠上皮细胞吸收葡萄糖示意图,其吸收肠腔中低浓度的葡萄糖,下列有关图示信息的分析错误的是( )A.小肠上皮细胞吸收肠腔中的葡萄糖和Na+时使用的是同一载体B.葡萄糖以主动运输方式进入小肠上皮细胞C.K+以主动运输方式从组织液进入小肠上皮细胞D.Na+进入和转出小肠上皮细胞的运输方式都是协助扩散答案:8C 11D题型5.遗传题——技巧1:若探究基因位置或是否符合遗传定律——记住终极大法——假设法——充分利用草稿纸把全过程写出来再组织答案到答题纸上;技巧2——计算概率一定要把遗传图解简图写草稿纸上,尤其注意致死问题,一定不口算或大脑灵机一转而失误;技巧3第一时间解读好关键信息,把表现型与基因型的对应关系写好。13.毛 色 有 野 生 型 黄 色 ( A )、突变型灰色a1) 和突变型黑色(a2) 三种表现型,基因A对a1和a2显性,a1对a2显性。只要写出变之前的基因型和之后的基因型此题一定能做好。①杂 合 灰 色 鼠 精 巢 中 的 某.个细胞 中含 有 2 个 a1 基 因 ,原 因 极 可 能 是
,此时该细胞可能含有 个染色体组;②有些杂合黄色小鼠的皮毛上出现灰色斑点,请从可遗传变异的角度对这一现
象做出合理解释。 14.同株异花传粉的二倍体植物 , 抗除草剂与不抗除草剂受两对独立遗传的基因控制,相关基因为A 、a 和 B、b , 且 A 对 a, B 对 b 为完全显性,只要存在一种显性基因就表现出抗除草剂性状。基 因 A 使雄配子的育性降低 5 0 % , 其它配子育性正常;基因B 存在显性纯合致死现象? 甲♀( A a b b ) x ♂乙 ( a a B b ) 进 行 杂 交 ,子代 中含有两种抗除草剂基因的个体所占比例 为 , 这些含两种抗除草剂基因的植株杂交,子代中抗除草剂植株所占的比例是 _____ ( 用分数表小)。15某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若双亲是杂合子的概率都为2/3,后代患病的概率为 ;后代患病男孩的概率为 ;若生了一个正常的男孩,则该男孩携带致病基因的概率为 ;若将此题改为双亲中一个为杂合的概率为1,其它条件不变,则概率为 。注意分母即范围,注意先算出三种基因型的比例再去掉隐性类型缩小范围。16.传病调查中发现两个家系中都有甲遗传病(基因为H、h)和乙遗传病(基因为T、t)患者,系谱图如下。以往研究表明在正常人群中Hh基因型频率为10-4。请回答下列问题(所有概率用分数表示): (1)甲病的遗传方式为________,乙病最可能的遗传方式为_______。(2)若Ⅰ-3无乙病致病基因,请继续分析。①Ⅰ-2的基因型为_____ _;Ⅱ-5的基因型为____________。②如果Ⅱ-5与Ⅱ-6结婚,则所生男孩同时患两种遗传病的概率为____。③如果Ⅱ-7与Ⅱ-8再生育一个女儿,则女儿患甲病的概率为____。④如果Ⅱ-5与h基因携带结婚并生育一个表现型正常的儿子,则儿子携带h基因的概率为____。13.染色体(DNA复制) 1、2、4 发生基因突变使A突变成a1或染色体结构变异缺失丢掉A基因使a1得以表达;14. 1/4 8/9 15. 1/9 1/18 1/2 3/5 16.【答案】(1)常染色体隐性遗传 伴X隐性遗传 (2)①HhXTXt HHXTY或HhXTY ②1/36 ③1/6000 ④3/5 题型6实验设计题——技巧1.找准实验材料;找准实验目的;找准自变量、因变量和无关变量并且做题时学会原封不动地抄这些变量;一定记住做对照处理;20、为了证明酶的作用具有专一性,某同学设计了如下5组实验,分别选择一定的试剂进行检测,合理的实验方案是( ) 组别 酶 反应物 ① 蛋白酶 蛋白质 ② 蛋白酶 淀粉 ③ 淀粉酶 蛋白质 ④ 淀粉酶 淀粉 ⑤ 淀粉酶 麦芽糖A.①和③对比,用双缩脲试剂检测 B.②和④对比,用碘液检测C.④和⑤对比,用斐林试剂检测 D.③和④对比,用斐林试剂检测 答案:20B 题型7:处理数据——找准对照组然后做差或其它处理 21.20世纪60年代后,医院开始用淀粉酶代替酸分解淀粉,如图为某同学探究不同pH条件下淀粉酶对淀粉分解作用的实验结果。据图分析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应先将各组试管溶液pH分别调到设定数值再混合 B.pH为3和9的两支试管中的淀粉酶的活性相同C.pH为13的试管调到pH为7后淀粉含量基本不变D.淀粉酶降低淀粉分解反应活化能的作用比酸更显著右图中哪几个组是你要特别关注的:对照组PH为11或13组,PH7 是只有酶自己单独发挥作用,PH1组只有酸催化反应的结果,PH1 和7组对照可以得出D组结论;若计算酶的催化效率是酸的催化效率多少倍,则可用PH11或13组—PH7/PH11组-PH1组,做除法后可以得结果吧。是不是和下面的这个高考题有一拼的地方,请看你曾经做过几乎全军覆灭的一个题。 两激素共同作用是IAA单独作用的多少倍问题?和上题一样先找准对照组不加激素组然后都和它做差再做除法答案自然来了吧。总结这种题型的解题技巧 最后嘱咐——认真审题,标注关键信息并第一时间解读信息 22图中甲、乙、丙都是构成生物大分子的单体。请据图回答:(2)乙名称为____ ,由乙组成的生物大分子可被吡罗红甲基绿染色剂染成__ __ (4)甲种类的区别在于___________的不同,乙种类的区别在于_______的不同,甲、乙、丙分别组成下面三种植物细胞中常见的生物大分子片段,则l~3可分别表示(多选)( )——能做对此选择题的都是高手,要想做对先在题中找关键信息并找到后把不符合要求的选项划掉,这一招很管用。 A.RNA、多肽、淀粉 B.DNA、多肽、纤维素 C.RNA、蛋白质、糖原 D.蛋白质、DNA、糖原 E.RNA、蛋白质、纤维素 F.多肽、DNA、淀粉23.下列关于抗维生素D佝偻病遗传的叙述,正确的是(  )A.患者中女性多于男性,所以女性人群中致病基因的频率大于男性人群B.女性患者的致病基因既可来自祖父,也可来自外祖父C.男性患者的致病基因既可来自祖母,也可来自外祖母D.若男性群体中患者的比例为2%,则女性群体中纯合子患者的比例为0.04%答案:21B;22.(1)核糖核苷酸(要紧与核糖核酸区分开,也不要与核苷酸混淆) 红 (4)R 含N碱基 AE 23.D题型8.实验设计题考查重点及答题策略——步骤(1)分组编号;(2)控自变量;(3)观察统计 提醒:数据方面记得要重复平行实验求平均值;实验题考什么?(1)考实验目的(实验课题)、实验结果与实验结论——三者有内在的联系,实验目的一般格式为“探究(或验证)×××(即自变量——注意可能两个或多个——从座标系中找横座标算1 个,若2条曲线一定还有第2个,或从表格中找也找全)对×××(因变量——注意可能两个或多个——例生长素引起乙烯而引起豌豆苗的长度)的影响。验证类实验结论则采取抄的原则,探究类则分情况讨论。这是一个实验中最最重要的问题,一个实验如果搞不清要探究(或验证)什么问题无疑相当于盲人摸象哪!!! (2)考无关变量:对试管中加试剂时要求总的量相同,即滴加2菠萝汁2Ml+缓冲液2Ml ,则其余各组所加液体的总量都为 ;若实验材料为植物的实验无关变量要注意同一种植物生理状态相同;若实验材料为动物的实验无关变量要注意动物的性别、体重、生理状态一致等。某些特殊珠实验如利用叶片做材料研究光合作用速率,要注意叶片的大小及颜色要一致;(3)考单一变量和对照实验;若某题目中未设对照则(这是最常考的)不能得出相应的实验结论——红光和远红光交替处理研究种子萌发率——不能得出红光促进种子萌发实验结论;分析为什么? ;教材中将带生长素的琼脂块放在形态学上端,其下端放一空白琼脂块,一段时间收集到生长素;此实验证明的结论:生长素是极生运输?正确吗? 为什么? 。记准了——若只有实验组没有对照组不能得出实结论,若得出则此选项是错误选项——因为没有对照组。(4)考实验组和对照组——如必修一教材P78—79页探究H2O2不同条件下的分解实验:根据实验目的分析四组中对照组是? ;实验组是 ;用H2O2探究酶具有高效性;实验组是 ;对照组是 ;探究菠萝(榨汁)中是否含蛋白酶?盐水能否破坏蛋白酶:实验组应设几组? ;只根据这两组就能得出结论:盐水破坏蛋白酶吗? ;为什么? 你的感悟:如何确定哪组是实验组? 记住若有清水和生理盐水的组为对照组;光合作用产物淀粉在照光时是对照组而黑暗组为实验组、有土壤微生物分落叶组为对照组,60度恒温箱灭菌1小时组为实验组;探究某种元素是否是必需的矿质元素,全素培养液为对照组,缺素培养液为实验组;上述三种情况都是自然条件下哪组为对照组,另一组为实验组;除上述两大类情况外确定哪组是实验组的依据——根据实验目的要解决的问题哪一组的处理即为实验组(提醒:有时一个实验要解决两个问题,则实验组可能出现2个,其余的为对照组)。(5)考分几组实验:1组——自身对照(只有一只小动物身,验证胰岛素的生理作用降低血糖——先大量注意该激素出现昏迷然后再注意葡萄糖使其苏醒);提醒自身对照时也可以分实验组与对照组,如探究某种元素是否是必须的矿质元素,可全素培养液与缺素培养液对照,然后再自身对照;2组——实验组和对照组;单一自变量对单一因变量;3组——一一实验组两对照组;如某药物X能否降血糖,用高血压的小动物做实验材料加X和不加X(加X的配制液如生理盐水且等量),再加一组正常且注身生理盐水的形成进一步对照;探究生长素促进果实的发育实验——套袋阻止受粉然后是否涂抹生长素形成对照,再加一组自然授粉的进一步对照; 2018高考题选编中第3题和23(3)两题的相同点:都有实验材料+K物质(对实验材料产生影响)+R物质(对K抑制或促进效果)——分3组:用实验材料不做任何处理的一组(该组叫空白对照);用K物质处理后分2组,一组加R物质(实验组),一组加等量的生理盐水或清水或不加R物质。弄清这一实验思路。 ——分4组(A和B物质作用——单独2组+共同+都不加对照) 拓展补充一点知识:1.高中生物荧光标记法和同位素示踪法是否相同?不相同------同位素标记法:同位素可用于追踪物质的运行和变化规律。借助同位素原子以研究有机反应历程的方法。即同位素用于追踪物质运行和变化过程时,叫做示踪元素。用示踪元素标记的化合物,其化学性质不变。科学家通过追踪示踪元素标记的化合物,可以弄清化学反应的详细过程。这种科学研究方法叫做同位素标记相应考点:分泌蛋白的合成分泌过程;DNA半保留复制——密度梯度离心法
;光合作用光反应O2的来源(分两组实验探究证明)和暗反应中CO2的C的去向;探针的制作;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证明某种病毒是RNA病毒还是DNA病毒;证明细胞分裂过程中DNA复制和转录在间期中S期、G1和G2期; 综上所述——此方法重点在于选何种元素标记哪种物质?了解相应的物质运行和变化规律,最终的结果可以看放射射性出现的部位场所,也可以依据其比重借助离心的方法进行区分!!!荧光标记技术指利用一些能发射荧光的物质共价结合或物理吸附在所要研究分子的某个基团上,利用它的荧光特性来提供被研究对象的信息。荧光颜色有多种,可用于定位置,能研究此物质的移动和转移,但不参入化学反应;荧光标记端粒的位置;荧光标记相应基因在染色体上的位置;荧光标记2种细胞的膜,观察细胞膜的流动性!荧光标记的特定基因在细胞分裂过程观察荧光点的颜色和数量
2.引起C3、C5、ATP、[H]含量变化(一定是瞬间含量变化,所以答案就是增加或减少)的因素只有2种,光照强度和CO2浓度的变化;C3与C5含量变化一定相反,C5、ATP、[H]含量变化相同,所以若在密闭环境中随时间推移(分析出是CO2减少),CO2固定过程减弱,所以C3含量减少,其它3种物质都增多;看准C3的合成速率(与改变因素导致的光合作用速率变化永远一致)还是含量变化(按光照强度和CO2浓度改变引起的相应物质的瞬间含量变化——C3与C5含量有何关系?若光照增强,则ATP、[H增多,进而推出C5增加,C3减少,4种物质的合成速率包括C3 的合成速率都增加。3.(1)弄清影响光合作用的外因和内因的区别:光照、CO2、温度、矿质元素等是外部因素;色素含量——光反应、C5的数量——暗反应、酶的数量和活性(光、暗反应)都属于内因;(2)光合作用(总量——只研究光合作用自己的事,即只研究挣钱的事不管花钱消费的事)-细胞呼吸=净量(两者的差值,其大小一定取决于2个方面,不能说光合速率提高净量就大,回答净量增大或减少的原因时你得高度注意了——只答一个方面是不得分的,记准要从两个方面同时做答,就如同被减数大差一定大吗?就如同产热增多体温就升高这样的判断你说是对还是错;考前一定要牢记嘱托呀)写出哪些关键词代表总量,哪些代表净量,并应用于题中。 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明确细胞真正光合速率(实际光合速率)、净光合速率(表观光合速率)、呼吸速率的含义及相互关系。在有光条件下,植物细胞同时进行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植物细胞的真正光合速率=净光合速率+呼吸速率。 注意:O2释放速率或CO2吸收速率,其主体不同代表的含义就不同。如“植物或光下释放O2的速率”指的是净光合速率,“叶绿体释放O2的速率”指的就是真正光合速率。“植物或光下吸收CO2的速率”指的是净光合速率,“叶绿体吸收CO2的速率”指的就是真正光合速率。若出现“固定”CO2或O2“产生”则一定指总量(因为只有叶绿体能固定,只有叶绿体能产生,都是单独光合作用的事,都是总量);若有机物则对应“制造”——总量(只有光合作用能制造),“积累”则措净量(是光合—细胞呼吸后的差值)——郑重提醒:判断出来一定要做2件事,一是在上述相应信息旁边立即写上“总”或“净”,二是立即写上用“+”法公式还是“—”公式。这样可以保证基本不错。4.相同强度的红光比白光对光合作用的影响相当于增大光照强度(因为白光中绿光对光合作用是无效的光),【H】和ATP及C5 变化一致都增多,C3 减少,则C3/C5的比例减少,而C3的合成速率增大(与光合速率变化一致) 5.标志重捕法改变某因素后判断计算数值是增大还是减少还是不变,关键审清第二次捕获的个体中标记与未标记的个体是否捕获机会是否均等!!!6.甲试管全为长翅果蝇,乙试管有长翅和残翅果蝇,二者存在世代关系,最佳设计方案——乙试管长翅和残翅果蝇杂交,即可判定!即证明乙试管中长翅果蝇是否有杂合子存在确定世代关系!!!7.关于光合作用和细胞呼吸答题技巧——一定先找准是哪个影响因素?再找准是如何变化即变大还是变小?再考虑影响哪个生理过程?先影响该过程的哪个阶段,再影响哪个阶段?最后出现什么结果!!!例光照强度对A和B植物的净光合速率的影响——若是曲线题注意光照强度对A和B植物分别产生什么影响——若都增加则有增加幅度即变化快慢即何斜率不同的比较;若有两曲线的交点要在交点处做垂线,要分段讨论分析!!!若有午休现象一定要在最低点做垂线,弄清到底是11点还是12点还是13点问题出现此现象!!!——记住对曲线题目要做必要的辅助线帮助突破!!!!若是表格数据比较后得出结论----一定要考虑全面一般得出2个结论——表格横向比较得出结论1;表格纵向比较得出结论2。!!!! ——一个基本策略——回答问题完整,多答结论!!!8.关于遗传题非常规(常规的方法选亲本用杂交、测交或自交)突破方法——利用显微镜区分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用单倍体育种的方法确定某亲本的基因型——植物特有方法!花粉鉴定法区分亲本是纯合子还是杂合子——植物特有方法!正反交突破法——甲乙两亲本产生配子的种类或比例不同,即可用此方法!!!第五部分教材中知识考前突破细胞学说主要阐述了生物界的统一性。3.提示:细胞学说的建立揭示了细胞的统一性和生物体结构的统一性,使人们认识到各种生物之间存在共同的结构基础;细胞学说的建立标志着生物学的研究进入到细胞水平,极大地促进了生物学的研究进程。植物的叶肉细胞、果实细胞和种子的细胞中通常含有较多的糖类、脂质和蛋白质。如禾谷类的果实、种子中含淀粉(多糖)较多;甘蔗的茎和甜菜的根含蔗糖多;花生、芝麻种子中含脂质多;大豆种子中含蛋白质多,等等。要想从植物的果实、种子中获得糖类、脂质和蛋白质,就要设法使细胞破碎,再将这些物质提取出来(提取时加蛋白酶抑制剂等防破坏)。依据的实验事实主要有:①进入活细胞的物质要通过一道选择性的屏障,并不是所有的物质都能进入细胞;②用显微注射器将一种叫做伊红的物质注入变形虫体内,伊红很快扩散到整个细胞,却不能很快逸出细胞;③在光学显微镜下看到,用微针触碰细胞表面时,细胞表面有弹性,可以伸展;用微针插入细胞内,细胞表面有一层结构被刺破;如果细胞表面结构受损面过大,细胞会死亡。必修2:第四节(二)资料分析1.生物体的DNA分子数目小于基因数目。生物体内所有基因的碱基总数小于DNA分子的碱基总数。这说明基因是DNA的片段,基因不是连续分布在DNA上的,而是由碱基序列将其分隔开的。(有基因片段和非基因片段之分,DNA上碱基对变化不一定发生基因突变)3.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四)练习 基础题 3.提示:从遗传物质必须具备的条件来分析:(1)在细胞增殖过程中能够精确地进行复制;(2)能够控制生物体的性状;(3)能够贮存足够量的遗传信息;(4)结构比较稳定。自我检测的答案和提示二、知识迁移A。 三、思维拓展 提示:形成杂合双链区的部位越多,DNA碱基序列的一致性越高,说明在生物进化过程中,DNA碱基序列发生的变化越小,因此亲缘关系越近。第四章第一节(四)思考与讨论三 2.提示:这是一道开放性较强的题,答案并不惟一,旨在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和发散性思维。通过这一事实可以想到生物都具有相同的遗传语言,所有生物可能有共同的起源或生命在本质上是统一的,等等。3. 提示:此题具有一定的开放性,旨在促进学生积极思考,不必对答案作统一要求。可以从增强密码容错性的角度来解释,当密码子中有一个碱基改变时,由于密码的简并性,可能并不会改变其对应的氨基酸;也可以从密码子使用频率来考虑,当某种氨基酸使用频率高时,几种不同的密码子都编码一种氨基酸可以保证翻译的速度。(七)练习 拓展题 1.提示:可以将变化后的密码子分别写出,然后查密码子表,看看变化了的密码子分别对应哪种氨基酸。这个实例说明密码的简并性在一定程度上能防止由于碱基的改变而导致的遗传信息的改变。2.提示:因为①几个密码子可能编码同一种氨基酸,②有些碱基序列并不编码氨基酸,如终止密码等,所以只能根据碱基序列写出确定的氨基酸序列,而不能根据氨基酸序列写出确定的碱基序列。遗传信息的传递就是在这一过程中损失的。自我检测的答案和提示 二、知识迁移 核糖体、tRNA和mRNA的结合都是蛋白质的合成所不可缺少的。抗生素通过干扰细菌核糖体的形成,或阻止tRNA与mRNA的结合,来干扰细菌蛋白质的合成,抑制细菌的生长。因此,抗生素可用于治疗因细菌感染而引起的疾病。第5章第一节(一)问题探讨(六)练习 2.镰刀型细胞贫血症患者对疟疾具有较强的抵抗力,这说明,在易患疟疾的地区,镰刀型细胞的突变具有有利于当地人生存的一方面。虽然这个突变体的纯合体对生存不利,但其杂合体却有利于当地人的生存。第二节(三)练习 拓展题——无籽西瓜需要2年的时间,第一年得到3倍体无籽西瓜种子,第二年种下去得到无籽西瓜;用四倍倍体做母本可从种皮(4个染色体组——发育慢)和胚的发育(3个染色体组——发育快)得到的种子种皮薄,第二年种下去胚易突破种皮而容易萌发!1.西瓜幼苗的芽尖是有丝分裂旺盛的地方,用秋水仙素处理有利于抑制细胞有丝分裂时形成纺锤体,从而形成四倍体西瓜植株。2.杂交可以获得三倍体植株。多倍体产生的途径为:秋水仙素处理萌发的种子或幼苗。 3.三倍体植株不能进行正常的减数分裂形成生殖细胞,因此,不能形成种子。但并不是绝对一颗种子都没有,其原因是在进行减数分裂时,有可能形成正常的卵细胞。 4.有其他的方法可以替代。方法一,进行无性繁殖。将三倍体西瓜植株进行组织培养获取大量的组培苗,再进行移栽。方法二,利用生长素或生长素类似物处理二倍体未受粉的雌蕊,以促进子房发育成无种子的果实,在此过程中要进行套袋处理,以避免受粉。程技术所不能取代的。 第7章 第2节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五)旁栏思考题 最先在裸露的岩石上生长的植物往往是地衣,地衣的出现促进岩石的分解,形成土壤,为苔藓植物的生长创造条件。(注意与群落演替的知识相联系)(六)技能训练1.假说甲:红褐色鱼和金黄色鱼起源于同一种灰色鱼。假说乙:湖Ⅰ中原来只有红褐色鱼,湖Ⅱ中原来只有金黄色鱼,发洪水时,这两个湖中的鱼发生混杂在一起。2.假说甲没有考虑到隔离在物种形成中的作用,也没有考虑洪水的作用。3.这一证据支持假说乙。4.如果红褐色鱼和金黄色鱼不能杂交,或杂交后不能产生可育后代,说明它们不是一个物种。(十)第三小节练习。拓展题2.提示:生态指的是生物与环境的相互关系,进化指的是生物界的历史演变;如果把进化看做由各种生物表演的一部历史剧,那么,上演这部历史剧的舞台就是生物与环境之间复杂的相互关系。物种进化的表演受舞台背景的制约,舞台背景也要与上演的内容相协调。(很有意思的类比)必修3:第四章第二节(三)思考与讨论提示:对家鼠等有害动物的控制,可以采取器械捕杀、药物捕杀等措施。从环境容纳量的角度思考,可以采取措施降低有害动物种群的环境容纳量,如将食物储藏在安全处,断绝或减少它们的食物来源;室内采取硬化地面等措施,减少它们挖造巢穴的场所;养殖或释放它们的天敌,等等。第四章第三节答案与提示(一)问题探讨(五)练习拓展题1.提示:大致步骤:(1)选择的植物(一般用草本植物)应能适应同一环境,植株大小基本一致。最好查阅有关资料搞清楚植物名称与生活习性等;(2)实验前要做必要的观察记录,如植株的(尤其是根)生长情况;(3)设立对照组(单独种植、同种植株种植在一起)、实验组(不同种植株种植在一起),并给予相同的环境条件,也可进一步从不同的植株间距来设计实验;(4)通过比较分析根系的长势,论证自己的假设是否成立;(5)解释实验结果。自我检测的答案和提示二、知识迁移 提示:1.(1)从图中可知,鸽的种群密度较小易受鹰的攻击,种群密度较大则鹰的攻击成功率就较低。第五章自我检测的答案和提示2.提示:(1)藻类数量减少;需氧型细菌大量繁殖,溶解氧随有机物被细菌分解而大量消耗。(2)有机物分解后形成的大量的NH+4等无机盐离子,有利于藻类的大量繁殖。(3)藻类通过光合作用释放氧气;有机物减少,需氧型细菌数量下降,因而对溶解氧的消耗量减少。(4)河流中生物大量死亡,该生态系统的稳定性遭到破坏。三、技能应用1.略2.放养赤眼蜂。因为喷洒高效农药,在消灭棉铃虫的同时,也会杀死大量的棉铃虫的天敌。棉铃虫失去了天敌的控制,就容易再度大发生。在棉田中放养赤眼蜂,由于棉铃虫和赤眼蜂在数量上存在相互制约的关系,因此,能够将棉铃虫的数量长期控制在较低水平。从这个角度看,这个方案有利于提高农田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四、思维拓展(1)属于自养生物。(2)一般生态系统的能量来自太阳,由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固定,但深海热泉生态系统中的能量却是来自硫化物,由硫细菌通过氧化硫化物获得。(3)对于研究生命的起源和演化,研究地球上生态系统的结构、规律具有重要的意义。}

选择擅长的领域继续答题?
{@each tagList as item}
${item.tagName}
{@/each}
手机回答更方便,互动更有趣,下载APP
提交成功是否继续回答问题?
手机回答更方便,互动更有趣,下载APP
展开全部判断方法如下:二阶微分方程可写成y''+py'+q=Q(n)*e^(rx),其中Q(n)是x的n次多项式.其特征方程为z^2+pz+q=0,特征根为z1,z2.若二者都不是r,则r不是特征方程的根,在求特解时把特解设为P(n)*e^(rx),将其代入原微分方程,比较系数,即可确定P(n);若r=z1且不等于z2,则称r是特征方程的单根,此时特解设为xP(n-1)*e^(rx),将其代入原微分方程,比较系数,即可确定P(n-1);若r=z1=z2,则称r是特征方程的二重根,特解设为x^2*P(n-2)*e^(rx),将其代入原微分方程,比较系数,即可确定P(n-2)。拓展资料:微分方程指含有未知函数及其导数的关系式。解微分方程就是找出未知函数。微分方程是伴随着微积分学一起发展起来的。微积分学的奠基人Newton和Leibniz的著作中都处理过与微分方程有关的问题。微分方程的应用十分广泛,可以解决许多与导数有关的问题。物理中许多涉及变力的运动学、动力学问题,如空气的阻力为速度函数的落体运动等问题,很多可以用微分方程求解。此外,微分方程在化学、工程学、经济学和人口统计等领域都有应用。参考资料:微分方程-百度百科已赞过已踩过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评论
收起标准曲线可以得到,但各点间区分度差可能的原因包括:1. 实验条件的变化:如果在实验过程中,反应条件发生变化,比如温度、pH值、离子强度等,那么可能会导致各点之间的区分度变差。2. 样品性质的差异:如果样品的性质存在差异,比如不同批次的样品、...
点击进入详情页本回答由艾迪抗提供
展开全部
单根:有且只有一个解;重根:有两个解,且这两个解相等。数学上,n次单位根是n次幂为1的复数。它们位于复平面的单位圆上,构成正n边形的顶点,其中一个顶点是1。对代数方程,即多项式方程,方程f(x) = 0有根x = a则说明f(x)有因子(x - a),从而可做多项式除法P(x) = f(x) / (x-a)结果仍是多项式。若P(x) = 0仍以x = a为根,则x= a是方程的重根。或令f1(x)为f(x)的导数,若f1(x) = 0也以x =a为根,则也能说明x= a是方程f(x)=0的重根。
收起
更多回答(2)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为你推荐: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扫描二维码下载
×个人、企业类侵权投诉
违法有害信息,请在下方选择后提交
类别色情低俗
涉嫌违法犯罪
时政信息不实
垃圾广告
低质灌水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说明
做任务开宝箱累计完成0
个任务
10任务
50任务
100任务
200任务
任务列表加载中...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什么情况下切线不存在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