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们解答下,极空间私有云raid5加硬盘扩容扩容换盘的流程是什么?


2022-05-25 16:57:42
104点赞
876收藏
69评论
说明:本文原创内容不多,因为扩容需要也是在网上到处学习,感谢网络上愿意分享经验的各位大侠。根据我的需要(无空盘位,无raid扩容),我主要参考了的文章:群晖单硬盘更换,小容量硬盘更换大容量硬盘(群晖单硬盘更换,小容量硬盘更换大容量硬盘),特别感谢山楂排骨 。顺便也记下流水账,供需要的朋友参考。背景:家里买了群晖DS920+,系统DSM 7.1-42661。NAS主要用途是文件中心、文件备份和媒体中心。四个盘位都没有做raid,都是Basic模式,一个硬盘一个储存池。储存池1(硬盘1)是文件服务器,各种手机、计算机的备份,文件共享和交换,照片存储和备份,群晖的各种应用也安装在这里;储存池2(硬盘2)是音频,储存池3(硬盘3)是视频,主要作用媒体中心,存音乐和电影、集剧,实际上我的视频量大大多于音频,所以我把集剧也存在了储存池2上。储存池4(硬盘4)是备份,我把所有需要备份的数据,在储存池4上再次做了备份,主要是文件和照片,别的都可以再找(有过惨痛教训)。然后我在台式机上也挂了一块备份硬盘,和这个储存池做同步。我的策略是:盘位有限,不做raid,尽量利用NAS的硬盘容量,使用不同位置硬拷贝来保证数据安全。还有一个好处就是windows下的备份使用方便,拆下来挂在哪里都能读写。现在4K的电影文件太大了,动辄几十G甚至上百G,我需要在没有多余盘位的情况下,把储存池3的硬盘换成大容量的硬盘。步骤:1、群晖关机,把原硬盘4取出,把新的硬盘3插入盘位。2、群晖开机,在PC上登陆到群晖的控制台,打开储存空间应用;开机会报错,这时储存空间应用会显示储存池4出现错误,缺少硬盘,暂时无视;在HDD/SSD里可以看见识别出有新的可用的硬盘,新的硬盘3。3、在储存池中,选择储存池3,点击选择改变RAID类型:改为RAID1,然后按提示操作,把新发现的新硬盘3加入,和旧的硬盘3组成RAID1;确认后,会把新的硬盘3中的所有信息删除,大家切记别看错了。修改后硬盘会同步数据,我的10T大约10个小时吧。数据同步完成后,显示储存池3已经由Basic模式变为RAID1。4、群晖关机,取出原硬盘3和新硬盘3,把新硬盘3插入原硬盘3的盘位,再把硬盘4插回原来的位置(强迫症)。5、群晖开机,还是报错,暂时无视;储存池4找回,有报错:无法访问系统分区,但不影响储存空间里的文件访问和存储;储存池3报错:已经降级,缺少硬盘,储存池模式为RAID1。6、用root账号登陆ssh,使用指令mdadm强行把储存池3阵列RAID1模式转换为Basic。用putty连接DSM;看到root@……:~#这样的信息就是已经进入到root账号了,root@模式下:cat /proc/mdstat,查询阵列表;mdadm --grow --raid-devices=1 --force /dev/md3转换阵列为Basic,/dev/md3是我们需要转换的阵列。这一步骤,请大家参考开头的文章,山楂排骨写得非常详细,图文并茂,完全可以按指导操作成功。以下是我操作时的一些不同点。1)以前中文版出过后门问题,putty建议官网下载,我下载的地址:https://www.chiark.greenend.org.uk/~sgtatham/putty/latest.html2)群晖DSM开启SSH时,只选取SSH就好,原文中还开启了Telnet功能,群晖会提示你Telnet是非加密方式,我实际使用中也发现不开也没有影响;还有就是SSH的端口,我为了安全起见,没有选用缺省的22,而是随便选了一个4位数的端口,自己记好,使用putty连接DSM时,记得填写正确的端口。3)原文中还修改了SSH配置文件,这样以后每次登录都是直接用root账号登陆SSH。我实际使用中没有那么多需求,所有我没有更改SSH文件,只是按说明登陆到root账号状态,然后执行mdadm命令即可。7、操作成功后,在群晖控制台的储存空间应用中储存池中,刷新后可以看到储存池3已经变成了Basic模式,而且不再报错。但此时显示硬盘有部分空间未使用,因为我是用18T的硬盘替换12T的,做RAID1时,新硬盘只使用了原盘大小的容量,此时按提示点击优化,就可以使用新盘的全部空间。8、储存管理器回到总览,按提示点击修复,这样储存池4的报错:无法访问系统分区就解决了。全部完成!小结:1、此方法在不需要外置硬盘盒的情况下,相对简单,而且应该是能保证数据完美镜像的。但现在我更新的硬盘全部是数据,没有安装任何应用,不知道安装群晖应用的盘是否也能此方法完美升级。2、更新后发现同样18T的硬盘,储存池3和4可用空间不一样。储存池3,显示硬盘16.4TB,储存空间3显示可用空间15.7TB;储存池4,显示硬盘16.4TB,储存空间4显示可用空间16.3TB?主要区别是文件系统,硬盘4我是原来手工添加格式化的,文件格式选的是ext4,而硬盘3是刚才更新时系统自动格式化的,文件格式是Btrfs,不知道是不是这个原因。3、折腾有风险,大家量力而行。4、我非专业人士,如有错误或者更好的建议,欢迎大家指教。作者声明本文无利益相关,欢迎值友理性交流,和谐讨论~
}

2021-10-29 19:33:46
78点赞
589收藏
44评论
创作立场声明:一名群晖小白,在更换硬盘问题上的一些经历,发出来和大家分享,因为操作已经过去好几个月,刚刚有时间做一下回顾记录,有遗漏不对的地方请大佬们指正。
19年作为NAS萌新入手一台猫盘,随着需求的提高,去年10月又在小黄鱼省内入手了一台蜗牛星际C款,是一位青岛大神淘汰下来的(电源风扇已改,系统DS918+全洗白到手即用),作为小白感觉已经够用 ,同时又花了190买了2T的二手盘,同时为了公网又换成联通宽带,搞定后正式开始启用,随着时间推移慢慢感觉空间的不足,又在微薄的零用钱里挤出四百多买了块4T新盘,好了,背景介绍完毕。
新盘到手,考虑2T盘另有用途,决定更换硬盘,本来以为应该是很简单的问题,结果真正要下手的时候作为小白就傻眼了,网上搜的的教程复杂,换完之后需要设置的地方有过多,并不是当初想的直接拷贝粘贴就完事那么简单,后来看到《如何优雅无损的更换群晖硬盘》这篇文章的评论里一位大佬扶摇鲲鹏 的留言扶摇鲲鹏 :不用这么麻烦的,如果是basic的很简单。将新硬盘加入原raid组,组成raid1,等同步完。硬盘对调,取下原小硬盘用命令将raid1改回basic,然后界面上扩容即可。我现在遇到的是单盘SHR用这个方法搞完没法在界面上扩容,哎。。。。看后茅塞顿开,换盘不就本应如此吗,但是网上根本搜不到详细教程啊,大神一句话,小白想破头,用命令....这一句就懵逼了,命令在哪,怎么用?这才发现大神认为我们该懂得基础知识,我根本没有,在网上找了好久,终于搞定,不得不说真的简单、方便,现在叙述一下流程操作流程(当时没保存图片,现在图片都是网图)一、群晖DSM开启ROOT权限及WinSCP使用ROOT登录1、准备工具putty
WinSCP(百度搜一下吧,我不知道怎么上传)2、DSM开启SSHDSM的“控制面板” ---> “终端机和SNMP” ,勾上“启动Telnet功能”和“启动SSH功能”的勾,然后点击“应用”3、开启ROOT账号和修改密码使用putty连接DSM主机名称填写群晖的ip地址,端口是22,连接类型是SSH,点击“打开”,会报密匙对话框,点击“是”配置root账号login as:输入admin账号。就是当时第一次配置DSM输入的账号。输入admin的密码。(输入完按回车)登录成功后,输入sudo -i会提示输入密码password,这边还是输入admin密码。看到root@……:~#这样的信息就是已经进入到root账号了。设置root账号密码,输入synouser --setpw root password 这里的password最好和admin密码一样,这样不容易搞错。 DSM 6.2还需要做以下操作:1、输入vi /etc/ssh/sshd_config 修改ssh配置文件,按i键进入insert模式,修改#PermitRootLogin prohibit-password 为 PermitRootLogin yes,然后按ESC键输入:wq保存退出2、输入reboot重启DSM二、更换硬盘 1.群晖关机,把新的4T硬盘安装到群晖中 2.到群晖的控制台,输入账号密码后,点击存储空间管理员3.HDD/SSD里可以看到新加入进来的硬盘4.在存储池中,选中你要变更的那个存储池2,动作,点击更改RAID类型5.一路默认选择,然后确定,这里不会覆盖之前盘的信息,只会删除后面新加入进去硬盘的信息,然后等待完成100%6.修改成功,可以看到类型已变成了raid17.关机先把新旧两个硬盘都没取下,然后把新硬盘放入原小硬盘位置8.用root账号登陆ssh,使用指令cat /proc/mdstat 查询阵列表,找到需要转换阵列。md0、md1被系统使用,md2开始是 我们的硬盘阵列。9.通过指令mdadm --grow --raid-devices=1 --force /dev/md2转换阵列为Basic,/dev/md2是我们需要转换的阵列转换完成后阵列将转换成Basic,操作结束总结第一步是从网上截取的,因为隔得时间过长,本身就是一名小白,具体操作可能有遗忘、错误的地方,请大佬们及时指正。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
前言大家好,俺又来了!真的好久好久不见了,我也太久没有写NAS方面的文章。NAS文章的内容断更,主要有三个原因:1、我家里没有添置新的NAS了,老NAS一直是稳定运行,所以没啥好分享的。2、我折腾NAS的全部过程,都出了详细得不能再详细的教程了,除非我会折腾新NAS,否则不太愿意再继续写重复内容。3、我折腾其它好玩的物品,比如3D打印、FPV穿越机等,也没时间和精力再折腾NAS了。而最近,我又折腾了一台有意思的NAS,觉得可以作为2022年来,新手NAS入门的首选。这台NAS,就是极空间的Z2S!1、也许还有朋友,不太了解极空间。他们目前在售的NAS,只有2个型号,分别是Z2S和新Z4:2、极空间是当下NAS市场上的一匹黑马,他们的ZOS系统的完善程度,已经全面超过了目前主流NAS品牌。我甚至一度觉得,其它品牌NAS的系统,都有些不思进取了。举个例子:传统NAS,都是从专业的服务器衍生出适合家用的系统,所以小白上手难度大,但是对于专业人事,却可以玩出各种花样来。而极空间是从家庭用户出发,逐渐走向专业,虽然很适合小白,但是很多程序员会不习惯,权限会被卡得很死,可玩性低。如果您是小白用户,会优先考虑哪种类型的NAS?极空间这一年来,更新了超过400多次的版本,已经能让各种小白,0基础快速使用NAS。而且极空间有优秀的外网访问功能,能让NAS真正意义上实现云存储,这一点特别特别适合新手朋友。如果您是老鸟,没有用过极空间,可能会觉得我瞎BB,但是一旦您用过,自然就明白了我为什么会这么推荐他们。极空间的系统,解决了传统NAS中,非常多的痛点。其实极空间也不贵,目前Z2S,最低1200多元就能拥有,真的可以试试:3、如果您之前是群晖(包括黑群晖)还有威联通的用户。肯定会面临很多烦恼:有可能上手十分困难,外网访问龟速,弄不明白影音播放,手机APP非常多,不知道如何选。容器功能、虚拟机功能,更是难上加难。然后网上找了一堆教程(我也贡献了不少),终于搭建好了自己的私有云!也许您搭建成功的那一刻,内心是非常满足的,特别是初次使用黑群晖的用户们。但是,我想说,在2022年,有一款叫极空间的NAS,是完全不需要您去了解这么复杂的功能,直接拆箱,插硬盘,打开APP绑定后,该有的功能全部都有了。而且很多功能的人性化程度,比您辛苦折腾几天几夜的Docker还要好用。也许您看到这里,会非常怀疑我是不是在吹牛。那么请跟随我的文章,往下面继续看!我会从多个方面展示这台Z2S的特别之处,特别是极空间的系统功能,到时候您就知道,为什么我会这么夸赞它!防杠指南:1、这里是写给看都不想看文章,就打算开喷的人,请开喷之前耐心看完这段。其实可以逆向思维想一下,在疫情折磨的当下,很多企业都倒闭了,而极空间却还越卖越好,这是为什么呢?您可以到店铺几千条评论区里,多翻一下评论,看看为什么别人会选择极空间的理由。希望能先看完文章,再来评论,欢迎理性评论,别无脑喷,别无脑喷,别无脑喷!谢谢。目前喷极空间的人,大多数都是一些NAS老鸟,非常自负,不愿意接受新鲜事物,这样的人如果真无脑开喷,我会举报拉黑。只要您喷得在理,我绝对点赞,要知道,目前没有完美的NAS,只有完美使用NAS的人。2、我家里也有群晖、威联通、华硕、DIY等NAS,但是我是专业使用NAS的,各种云备份、公网IP、软路由、全屋万兆、虚拟机,我全都可以玩转。可真让我推荐给一个小白用NAS~~~我并不会推荐我自己的玩法,我会给小白找一个容易上手的机器,让他们先了解NAS是不是真的适合自己,再进行一步步升级。总不可能,一个小白上来,我就让他上万兆NAS吧,大家说对不对?下图是我家里的部分NAS一览,还有一部分在另外的房子,我使用的NAS超过30台以上,大家不用怀疑我的专业:为什么我现在主要用威联通的NAS?因为它能实现万兆局域网的高速存储,而且盘位更多,性价比也高。可新手朋友,不一定会是我的这种需求,所以我会推荐新手入门先选个容易上手的。好了,废话说得有点多,我们直接进入正题!先来看个目录:一、Z2S介绍。二、Z2S开箱。三、系统初体验。四、NAS必备的相册功能。五、网页后台和PC客户端。六、强大的文件管理器。七、无需Dcoker-PT和迅雷下载。八、无需Docekr-完美的影视功能。九、HDMI功能。十、TV客户端。十一、超强的外网访问。十二、亲情号。总结。本文内容超全,欢迎先点收藏,再观看,我们正式开始!一、Z2S介绍极空间从诞生到现在一共出了4台NAS。其中分别是Z2、Z2S、Z4、新Z4。Z2系列和Z4系列,外观设计上变化并不大。目前Z2和Z4已经停产,在售的只有Z2S和新Z4。新Z4,我下篇文章再来分享,今天主要介绍Z2S。1、极空间Z2S有7种颜色可以选择,很靓丽。而Z4系列只有一种颜色:2、极空间Z2S,使用了 RK3568处理器,内存有2G版本和4G版本可以选择:网口只有一个千兆网口,硬盘最多只能放2个3.5寸硬盘。体积非常小巧,尺寸是: 88mm x 134mm x 229mm。3、Z2S相比老款Z2,提升项目:1、机身背部增加了HDMI接口,可以直连电视,播放NAS里的影片。2、CPU、GPU均有升级,新增NPU,利于AI的深度应用。3、内置存储从8GB升级到16GB。4、同时在线播放视频数量,增加到2路。5、BT/PT下载大幅度优化,速度提升30%(受具体网络条件影响)。6、AI识别速度提升150%(相比老款Z2)。7、视频起播速度提升50%(相比老款Z2)。8、进一步优化模具,使用更高品质更长寿命的类肤触感橡胶漆涂层,更稳固的硬盘固定支架,带来进一步减少震动和降低噪音。4、Z2S功耗:根据我多天测试,在带2块3.5寸硬盘下,功耗是12W左右:在大量写入文件、CPU满载的情况下,功耗是15.5W:这功耗真低,很省电!5、其实买NAS,更多是看处理器、再看机箱、盘位等。然后我去搜了下RK3568这块处理器的开发板:可以看到,最便宜的主板也要400多元了,再加上机箱设计、系统、多盘位等因素,Z2S才1200多的售价,真不算高。6、RK3568 是一款采用ARM Cortex-A55架构的四核通用型SoC。CPU为四核A55,主频最高2GHz、集成G52 GPU,内置独立NPU。这块主板由于使用的是ARM架构,可玩性是肯定不如X86架构的。极空间Z2S对比X86架构的Z4系列,缺少了Docker容器功能。但是这颗处理器功耗是真的低,而且支持解码H265的视频,也能输出4K 60帧:就作为入门级的NAS来说,这颗处理器非常可以了。而Z2S这次还升级了一个HDMI接口,这个接口 Z4系列居然都没有,足矣看出极空间对于RK3568主板有非常强的调校。Z2S的硬件介绍,就先介绍这么多。一句话总结:两盘位、千兆网口、使用了ARM架构、可玩性不如X86、但是能解码H265影片,有HDMI接口,功耗很低,适合入门。二、Z2S开箱1、极空间Z2S的外包装使用了白色风格:2、在包装侧边,可以看到一些基础的参数:3、包装内的全部物品如下:分别有Z2S主机、电源、网线、防震垫、保修卡说明书、防滑垫:4、电源使用了12V=4A的输出,在带2块硬盘的情况下,足够了:5、我们来看看极空间Z2S的外观。个人觉得这个设计比传统NAS的黑大粗要好看太多了:整体使用了更高品质、更长寿命的类肤触感橡胶漆涂层:6、前面板使用了卡扣面板,按压可以弹出,内部有一个大大的二维码,用于后续绑定。打开前面板,有2个USB接口和1个开关机按钮:7、机器背后有一个8CM散热风扇,背后没有USB接口,USB接口只在前面。如果要使用UPS不间断电源,需要打开前面罩使用,会比较丑:8、底部有防滑脚垫和一些散热孔:9、极空间Z2S的体积真的很小巧。我这里拿一块3.5寸硬盘来对比一下,显得Z2S特别的迷你: 10、我们用附带的工具,拆开后盖的一个螺丝:11、然后往上提,就可以打开外壳了:12、这里就是放硬盘的地方,设计得很巧妙:13、在内部还有一个接口,不知道是干嘛用的:14、我们将防震垫装入到硬盘上:15、然后将硬盘卡入槽位里,装入到位:16、这里我使用了2块3TB的闲置硬盘。据官方称,支持单盘最大20TB。硬盘装入后,防震效果挺不错,运行的时候噪音很小:17、后面,我们插上电源、网线,网线的另外一头接交换机或者路由器就能开机使用了:三、系统初体验1、我将极空间Z2S拿到了书房。插上电源后,会自动开机,我们后续也可以在系统设置里进行调整是否来电启动: 2、极空间是目前最方便新手入门的NAS,我们在各大应用市场下载极空间的APP。打开后,可以看到,对比之前的版本,现在多了离线访问和IP直连的功能。我们扫码进行绑定注册,这里需要手机号注册才能使用,而手机号就是我们的登录用户名,这也是为了后续的高速外网访问。3、登录极空间的系统后,首先需要我们设置一下硬盘的阵列。极空间ZOS系统里,创新了ZDR动态双备份方式。这个阵列模式,个人觉得是为家用NAS量身打造的,它比传统的RAID1阵列空间利用率更高。建议新手朋友使用ZDR动态双备份,设置这一个步骤是需要格式化硬盘的。完成后,我们两块硬盘的空间会合并一个更大容量的空间,目前总容量5.5TB:4、接下来我们就进入到极空间系统的后台了,这里的应用非常的丰富,不需要我们再花时间搭建:5、常用的应用,有手机备份、极相册、极影视、保险箱、下载、网盘备份等:6、极空间还有个人空间和团队空间的分类。如果您是小型工作室,用极空间也能非常的方便管理各个部门的文件。而手机备份里面,支持相册自动备份、微信自动备份、手机自定义文件备份:7、我们来试一下,点击我的文件,新建一个Z2S的文件夹。然后在这里可以可以上传各种文件,并且可以对这个文件夹进行快速分享、共享、压缩等操作:8、在APP里面,我们也可以很方便的查看设备的各种信息。目前我正在备份照片,CPU占用率最高达到了97%,CPU温度在50℃左右。硬盘温度40℃,各个信息都一目了然:四、NAS必备的相册功能1、说起备份照片,这应该是我用NAS最久的功能了。我在多年之前,使用第一台华芸NAS时,就已经开始有自动备份全家人照片的习惯。目前全家人的总备份照片已经超过了15万。可以明确的说,多亏了NAS的自动备份照片功能,才让我可以肆无忌惮的拍摄各种日常,也记录了各种美好瞬间。NAS的自动备份照片功能,我是绝对离不开了,就算我手机丢了,也不用但是这么珍贵的照片会消失。而极空间的极相册功能,设计得也特别的不错,我们点击开启手机相册自动备份,选择手机要备份文件夹即可:2、哪怕是ARM架构的Z2S,在备份照片的时候都非常的快速。我这里看了下,6分钟时间,就备份了1800张照片,这个速度是要秒杀其它同类NAS的。而且极空间NAS备份完照片后,并不会出现其它NAS系统里生成略缩图导致系统卡顿的现象。而今年最让我高兴的是极相册支持了AI照片了:3、极相册的照片备份速度真的快。而且苹果手机的实况照片也可以备份,我们可以长按播放。AI照片功能也是锦上添花!4、使用AI照片功能后,就有了人脸识别、场景分类、足迹、回忆、精选等。先不讨论识别准确度如何,就这个功能就能带给我们的相册更多玩法。我另外一台NAS里15万张照片,就是通过AI分类进行回顾,真心好用,AI照片是照片越多,体验越爽:五、PC客户端和网页端1、我们传统NAS,在使用的时候,一般是进浏览器,输入NAS的IP地址来访问后台操作。极空间Z2S也可以这样,我们在浏览器输入NAS的IP地址+端口号5055就可以访问了。而且极空间也支持域名访问,我们在浏览器输入 http://www.zconnect.cn 即可,系统会智能识别内网还是外网,自行连接。访问后,会提示要我们下载电脑客户端,我非常建议下载: 2、因为极空间的电脑客户端和网页版的后台页面,几乎一模一样。而PC客户端比手机APP、网页端都多了一些功能,比如MAC备份、文档同步等:3、首先我们看下FTP备份。这个功能是可以让我们的极空间与其它品牌NAS进行连接,方便转移资料。4、MAC备份特别适合苹果电脑用户,可以备份MAC的时间机器:5、硬盘搬家功能可以方便我们升级硬盘容量。您可以先购买小容量的硬盘使用,等空间不够了,再升级大容量硬盘。这个功能,目前只支持极空间的ZDR模式:6、而文件收集功能,可以让我们快速收集同事们的文档资料:7、文档同步功能,是我使用率最高的功能之一。用它可以让电脑与极空间进行备份同步,而且这个功能,不仅仅是局域网用,在外网下,进行同步也非常的好用:8、在客户端里面,还可以一键挂载百度云网盘,可以很方便的将百度网盘里的文件下载到极空间里面:9、我们再来看看ZDR模式是啥?它是可以让我们自定义要双备份的文件夹,比如文档、照片文件夹,就建议设置双备份。目前这台NAS是安装了2块硬盘的,我们的资料会优先存放到1块硬盘里。当开启了ZDR模式的文件夹功能,会将一份资料,同时备份到2块硬盘里。这样,就算我们某块硬盘损坏,也不会导致重要数据的丢失。ZDR模式,对比传统RAID1,空间利用率会更高,这个方案是目前最适合家庭使用NAS的人群使用。如果您是企业级用户,或者万兆NAS用户,在多硬盘情况下,会考虑使用RAID5-RAID6阵列来增加硬盘存储速度。而Z2S只有2盘位,自然就用不了更高等级的阵列了:10、值得一提的是,极空间目前已经可以关闭短信安全验证功能:这意味着,我们这台NAS,将不再被官方服务器限制,这个功能,非常非常的实用:11、特别是,我们可以在网络设置里,设置端口转发配置,搭配私人域名和DDNS,就能自定义域名访问了!这样,就算极空间的官方跑路了,我们的NAS的数据也依旧可以进行存储操作:12、而系统菜单里也更新了很多实用的功能。有调整指示灯亮度、风扇转速、硬盘休眠、UPS、定时开关机、来电自启动等设置:13、外置UPS就是不间断电源,建议家里容易停电的家庭还是买一个。它可以保护我们NAS里的硬盘,避免断电后导致硬盘损坏。而极空间支持施耐德、山特、硕天等主流UPS,我入手的就是BK650:14、在系统设置里,还可以将极空间挂载为磁盘使用。这个功能类似于iSCSI,但是我个人并不喜欢这样用,下面我会介绍映射网络驱动器的方式给大家:15、在文件及共享服务里,极空间也支持Samba、WebDAV、DLNA、SFTP、NFS等协议。其实可玩性还是非常高的:六、强大的文件管理器 1、随后,我们来看一下极空间强大的文件管理器:为什么说它强大,因为它可以直接预览大多数文件:对比有些传统的NAS,居然还需要下载后才能查看文件内容,极空间这个真的太方便了:2、而且我们还可以直接编辑Word文档。这里是使用了金山文档WPS的第三方服务:3、我试了下,在电脑、网页、手机上,都可以在线编辑Word文件了:这个功能真的超级实用。比如我现在人在外地,想要改一个NAS的文档,可以随时随地的进行修改,真心方便:4、PDF、图片等多种文档,都是直接可以预览:5、图片预览的时候,加载速度很快,还提供各种操作选择:6、不仅仅是电脑上能这样,在手机APP里面,也可以这样操作,特别特别的方便:7、接下来,我来教给大家如何使用网络映射驱动器,来挂载NAS的存储空间。我在任意文件夹的地址栏,输入两个斜杠+NAS的IP地址。然后输入NAS的用户名和密码,就能查看到NAS的文件夹了8、我们右键这个文件夹,选择映射网络驱动器:9、这样就可以在我的电脑里面,看到NAS的存储空间了。我们可以直接拖放文件进去存储。也可以将各种素材资料放到里面,用电脑的软件加载。这样,再也不用担心电脑上的硬盘空间不够用了。这个方法,也是使用NAS必备的一个技巧。可以看到我旁边映射的其它NAS,总空间已经达到了35.9TB,几年都不用担心会用完:10、随后,我测试了一下Z2S的读写速度。目前受限于RAM架构的处理器,写入速度最多只有70MB/s的速度。个人觉得这个速度一般,家用是足够,但是需要NAS剪辑影片,恐怕就差点意思了:11、而读取速度,可以达到107MB/s,这个速度接近千兆速度的最高数值了,个人觉得还行。读取速度高的话,可以方便我们流畅播放NAS里的高清影片:12、而且极空间的系统应用里,还有保险箱的功能。可以生成一个加密的空间,防止资料被窃取:七、无需Docker-PT和迅雷下载1、很多品牌NAS自带的下载器,极其难用。一般都是我们用Docker容器功能搭建QB、TR等下载软件。而极空间自带的下载器使用的就是TR的内核,我们无需Docker即可轻松挂PT了。我这里下载了7个种子。不懂PT的朋友也不用担心,下面还有其它的下载影片方式:2、我们将种子添加到下载器中,可以指定要任意下载路径。而且极空间的下载功能还支持监控某个文件夹的种子信息,自动下载:3、目前我看了下,下载速度可以保持在7MB/s,我下的都是热种,可能是性能问题、有系统级的限速,避免下载过快导致系统卡顿:也有可能是TR内核导致的,每个家庭的使用环境不一样,速度是会有偏差,一切是为了稳定考虑:4、在下载设置里面,我们也可以调整最大链接peer数、端口配置等:5、既然是挂PT,我还是设置了一下端口配置,看看有没有上传速度:6、我的实际测试,上传速度也是很慢的。极空间Z2S的下载器虽然简单好用,但是下载PT的速度,不及使用Docker搭建QB的效率高:如果您只是挂PT使用NAS,那么还是入手一台蜗牛星际矿渣吧:7、除了PT下载,极空间也支持迅雷下载。一样不需要我们自己用Docker搭建,系统里就自带了这个应用,支持磁力链接:8、我看了下,迅雷下载的速度是非常快的,而且我也没有迅雷会员。要知道,其它的很多品牌NAS,压根就没迅雷,而自己搭建了迅雷后,下载是非常的慢,也不知道极空间是如何做到这么高速下载的:9、我这里分享一个高清网站,有兴趣的朋友也可以进去下载影片:八、无需Docekr-完美的影视功能1、有了下载功能,特别是下载PT、电影后。就一定会考虑播放和管理影片的功能了。传统NAS,我们大多数是用Dcoker容器功能,搭建PLEX、EMBY、Jellyfin等工具。而极空间自带的极影视,功能是要强于上面这几款的,我们来看看为啥这么说:2、打开极影视,我们点击添加内容,可以添加N个文件夹的内容:3、添加完成后,几乎瞬间,就将下载的影片转化成海报形式了:4、我们可以很方便的浏览NAS里面的影片。切记,这个影片封面识别的过程,是需要影片规范命名的,拼音的命名是不可能识别的:5、如果遇到识别失败的影片,也可以点击手工修正匹配,选择更合适的封面:6、我这里测试了一下H265的影片播放:7、极空间Z2S这种千元出头的成品NAS,都可以流畅播放H265的影片。要知道,有些大几千元的成品NAS,想播放H265,真心困难: 8、随后,我又测试了播放一个17.6GB的原盘电影:9、实际测试,也能瞬间打开,拖拽都没有卡顿,非常的流畅。而且极影视,内置了字幕搜索功能,遇到没有字幕的影片,也可以自行进行字幕搜索:10、同样,我们在手机APP里面,打开极影视,也可以查看各种分类好的影片。一个功能,通吃多个平台,这也是极空间系统的强大之处。而且我们还可以将影片设置投屏给电视播放:简单来说,极影视是当下真正做到即开即用,功能丰富,转码方便的影视管理软件。比传统NAS搭建的影视平台更轻量易用,适合国人使用。九、HDMI功能1、这次的极空间Z2S升级了HDMI的接口。我们就可以将它接入电视、显示器来使用。我将Z2S放到了客厅的电视旁边,可以看到,索尼PS5与Z2S的体积对比,Z2S真的太迷你了:2、接入HDMI线后,我们打开NAS,出现了下面这个界面:HDMI直连,能有更高的带宽,让视频传输不受智能电视常用的wifi网络的速度限制,可以提供更高的码率,更清晰的画质。转码功能交给NAS,规避“智能电视通常性能不佳,转码高清电影吃力”的问题。音频可以源码输出,如果用户自己有功放等设备,可以解码更丰富的音频格式:3、咋说呢,极空间Z2S,是没有独立的HDMI输出系统的,需要我们APP里面点击影片使用HDMI播放才行: 4、手机点了后,电视就能播放影片了。而且手机也变成了一个遥控器,可以任意拖拽进度条播放,也可以设置码率、音量、字幕、倍速播放等:5、播放的清晰度也非常高,解码H265影片也没有任何压力。由于我下载的影片体积都不大,播放起来也没有任何卡顿的情况:6、我们也可以打开极影视,点击旁边的HDMI按钮进行播放:7、个人觉得,HDMI接口还是非常实用的。这样,可以让我们省下一个电视盒子,虽然无法安装其它的TV端APP应用。但是用来播放NAS的影片,是特别特别高效的,个人很希望极空间新Z4也能加入HDMI接口!!十、TV客户端1、如果您家里的电视是有安卓系统的。那么可以考虑一下极空间的TV客户端,我们在官网下载极空间的APP,接入到电视上安装即可:2、极空间TV版本,目前只有相册、影视、文件三个功能:3、影视功能,是我用它最多的功能,我这台老Z4上面可有500多部高清电影,全部都有封面,家里人有空就会用它看电影:4、文件功能可以打开NAS上的一些文件,比如您要在电视上安装一些特殊的APP,可以直接放在极空间里面。再用极空间TV端访问打开,就能安装了。在文件里面也可以打开图片、文档等资料:5、极空间TV版还有儿童锁模式,这种模式非常适合孩子疫情期间在家上网课、学习课外知识。在日常上班时,不用担心神兽又去追剧摸鱼:十一、超强的外网访问1、终于到了外网访问环节了。如果是传统的品牌NAS,外网访问环节应该会提前讲解。而极空间则不需要,我们只需要关闭手机里的WIFI,用流量模式打开极空间的APP。就自动能变成外网访问,一切都是那么无感。2、我测试了下,极空间的外网访问速度真的快:这里我用流量,下载一部NAS里的电影。可以看到速度达到了2.5MB/s,之前测试能有4MB/s。这个速度是取决于您家里的宽带上传速度,目前我家里是电信500M、但是只有30M上传,最快也只有4Mbps/s。。3、而且不仅仅是手机,我们的电脑笔记本,也可以随时随地的在外网访问家里的极空间的NAS。特别是PC客户端的同步备份功能。可以将我异地电脑的数据,也备份到家里的极空间NAS里面,真心强大。4、而且有了这么无感的外网访问功能后,我们可以直接将NAS的文件,发送给他人进行浏览。他人收到的Word文档、图片、视频,也是无需下载,就能直接打开:5、我已经将极空间NAS作为家里的生产力工具使用了。我的某个客户下载百度网盘的资源速度非常的慢,我就直接将极空间里面的文件发过去给他们下载使用。完美解决文件传输的问题:6、但是值得吐槽的是,极空间的分享文件,最多只有30天的限额,没法做到无限分享。这也算是美中不足的设定了:之前我很担心极空间的服务器压力太大,导致速度降低。但是根据我使用了一年多的情况来看,极空间的速度一直很稳定。就这个外网访问功能,就已经秒杀其它各个品牌NAS系统了。除非您会做内网穿透、会做公网IP、才能玩转其它品牌NAS的外网访问,而且体验还不一定有极空间的方便。十二、亲情号1、亲情号是极空间最新推出的功能。主要是方便父母、长辈,能轻松使用极空间NAS,我们在APP里面选择亲情设置。选择一个账号,给他开通情亲服务:2、然后我们下载极空间亲情的应用即可(可以在官网扫描二维码下载):打开之后,只有照片、歌曲、视频、上传照片这4个选项,内容非常非常的少。而且文字很大,还有提示是否连接了WIFI:3、我们也可以给亲情账号一些权限,让它来访问NAS里的一些文件夹。个人觉得,这个亲情账号真心不错,不懂电脑的老年人也可以轻松驾驭,享受数码时代的乐趣:总结又到了总结的时候了。这篇文章写了上万字了,花了好几天时间深度测试。其实,极空间给我最大的感受就是简单。各个功能都集成到系统里了,再也不会像传统NAS一样,设置那,设置这。而新版极空间的系统,加入了免验证、端口转发、离线访问、IP直连等功能。我们也不用担心公司跑路,导致数据取不出来了。可以说,目前的极空间已经完成了突围,全面超越其它NAS的趋势。只是硬件上,还是只有这2台NAS,希望后续能出品更多盘位、更高性能的NAS。最后,我来总结一下极空间Z2S的优缺点:优点:1、外观漂亮,体积小巧,据说是使用的更好的涂层,避免类肤材质氧化粘手。2、细节设计的不错,硬盘防震效果很好,使用的时候安静。3、功耗很低,日常用,带2个3.5寸硬盘12W左右的功耗,满载也才15W功耗。4、升级了HDMI接口,可以接入电视机、显示器,输出NAS里面的影片。5、系统很好用,上手容易,相册功能,增加了AI智能相册,可玩性高,而且相册备份速度很快。6、PC客户端、网页端、APP端,内容统一,而且文件管理器支持在线编辑Word文档。 7、无需Docker,PT下载、迅雷下载、百度云下载、影视功能,全都有,而且体验还挺好。8、新增免验证和端口转发功能,还支持IP直连,离线访问,我们可以用自己的域名了,再也不用担心跑路数据丢失。9、外网访问高速,而且无感访问,用来分享文件,异地办公,很流畅。缺点:1、USB接口只在前端,如果要用UPS,前面板必须打开,有点丑,希望背后加一个USB接口。2、写入速度很慢,只有70MB/s左右,读取速度有超过100MB/s。3、HDMI接口只有APP才能操作,希望能内置一个播放系统,这样用USB遥控器也可以直接播放NAS影片了。4、分享的文件,最多只能30天,希望能增加永久时间。5、PT下载速度和上传速度不尽人意,虽然是使用了TR内核,但是没有Dokcer的QB速度快。6、ARM架构的处理器,在处理备份文件的时候,CPU占用率有点高,希望后续能开发一款X86架构的Z2。7、缺少了Docker,可玩性不高。到此,这就是本文的全部内容,如果您觉得写得还不错的话,欢迎点赞、收藏一下。这是我继续码字的最大动力,下一篇文章,我会分享新Z4的使用体验。增加了Docker的极空间,会有什么表现呢?期待一下吧。最后,感谢您的观看,有任何问题,欢迎留言,我们下篇文章再见,白白!!}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raid5加硬盘扩容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