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好发挥先行探路、强化典型引领示范带动作用

11月3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上海主持召开深入推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高屋建瓴、着眼长远,为深入推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指明了方向,在上海引发热烈反响。上海干部群众纷纷表示,要认真学习贯彻落实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紧扣一体化和高质量这两个关键词,推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取得新的重大突破,更好发挥先行探路、引领示范、辐射带动作用。加强创新跨区域协同加强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跨区域协同,是总书记高度关心的话题,也是长三角在高质量一体化进程中需要不断探索、破题的重点。“总书记重要讲话为统筹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发展指明了方向。”上海市教卫工作党委书记沈炜介绍,上海教卫系统汇聚了一支由124名两院院士、3000余名国家级人才、5万余名专任教师构成的高素质人才队伍,正在承建59个各类国家级重大科技平台设施和14个国家大学科技园。“我们一定要充分发挥高校作为科技第一生产力、人才第一资源、创新第一动力的重要结合点作用,一手抓‘捅破天’的基础研究,一手抓破除‘卡脖子’的科技创新,把教育在科技创新中的源头和关键作用充分彰显出来,为长三角一体化作出教育、人才的贡献。”沈炜说。上海市科技工作党委书记徐枫认为,以硬核驱动力赋能长三角高质量发展,需要将国家战略部署与区域创新需求有机结合,大胆探索长三角区域科创与产业深度融合的有效路径。接下来,长三角要进一步整合资源,促进创新要素的有序高效流动,提升产学研跨区域协同效率,加快共建高水平国家实验室体系,促进长三角大科学装置集群共建共享。要以党建赋能高质量发展,深化长三角区域科技党建平台建设,积极探索搭建信息共享、学习交流、合作共建、干部交流等各类平台,切实将党的政治优势和组织优势转化为长三角科技创新共同体建设的发展优势。杨浦区委书记薛侃表示,杨浦将认真学习领会、深入贯彻落实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进一步加强与长三角区域创新合作,充分发挥区域内科创资源优势,依托上海技术交易所、国家技术转移东部中心等平台载体,通过共同完善政策环境、共享创新创业资源、共建创新创业支撑平台,加强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打造长三角联合创新中心、创新联合体,不断催生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拓展发展新空间,培育发展新动能,集聚各类创新要素,打造更高水平开放创新合作体系。松江区是长三角G60科创走廊策源地。松江区表示将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牢记殷殷嘱托,聚力服务上海“五个中心”建设和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国家战略。按照《长三角G60科创走廊建设方案》目标任务和市委、市政府工作要求,加快建设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三先”科创走廊和重要创新策源地,持续激发高质量发展新动能。 唯实唯干,拼搏奋进,共筑科技创新策源地、共建世界级产业集群、共育国际一流科创生态,勇当科技和产业创新开路先锋。科创之花绽放,离不开金融活水的浇灌。徐汇区金融办表示,徐汇区正全力做好全国社保基金长三角科技创新股权投资基金落地服务工作。依托长三角科技创新共同体等机制,支持基金聚焦投资长三角科技创新和高精尖产业,着力形成长期资本支持科技创新的标杆示范。长三角投资(上海)有限公司作为上海国资国企服务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国家战略主力军,正将长三角一体化示范区作为事业发展的主战场、主阵地。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池洪介绍,目前公司正在努力探索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最佳实践”,打造的“长三角数字干线”关键节点——长三角绿洲智谷·赵巷园区,体现了“创新、研发在上海,生产、制造在苏浙”的鲜明特征。未来公司将积极与“长三角数字干线”沿线城市构建形成紧密合作的创新链和产业链,打造以“数字+科创+一体化”为核心的“数创长三角”双创孵化基地。“长三角区域聚集了非常丰富的科技创新、产业创新的要素资源,是我国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的高地,具有巨大的科技创新与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潜力。”中国浦东干部学院长三角研究院院长何立胜教授分析认为,只有进一步加强合作,才能形成协同发展合力,提升发展能级;只有跨区域、跨部门整合科技创新力量和优势资源,实现强强联合,才能打造科技创新策源地。长三角区域应进一步解放思想,以高水平开放合作,支撑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营造更具全球竞争力的创新生态,聚集全球创新要素资源,形成具有磁力的创新平台,努力打破制约知识、技术、人才等创新要素流动的壁垒,融入全球创新网络,提升科技创新能力。产业链供应链协同构建长三角一体化发展还有许多深层次问题有待进一步破解,其中包括产业链供应链分工协作水平有待提升,这一话题引发了上海企业和相关部门的热议。“总书记重要讲话为长三角未来产业一体化发展指明了方向。”长三角一体化示范区执委会营商和产业发展部部长朱正伟介绍,今年7月31日,示范区跨省域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正式揭牌成立,成为全国首个跨省域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接下来,结合科技和产业协同发展的具体工作,示范区将在三个方面着重发力。第一,抓好产业链的协同创新,集成跨区域科技创新资源,运用新技术革命成果,突破“卡脖子”技术和环节,推进产业更高质量发展;第二,以创建跨省域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为抓手,构建区域一体化现代化产业体系;第三,在更高的站位上,将示范区打造成一个大的创新场和孵化器,推动示范区从形态开发向功能开发跃升。上海市经济信息化工作党委书记程鹏介绍,市经信系统要发挥“统”和“联”的优势,加强部门协同、条块联动,增强贯彻落实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进一步凝聚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共识;要落实“一体化”,加大制度和体制机制创新力度,紧抓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重要战略契机,整合产业资源和创新力量,不断促进产业创新深度融合,为完善一体化发展体制机制提供更多上海智慧和上海样本;要共下“一盘棋”,以善作善成的实干担当,充分发挥上海“2+(3+6)+(4+5)”现代化产业体系的有力支撑作用,努力打造世界级产业集群,不断为推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构筑强大的物质技术基础。青浦是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桥头堡和示范区建设的主阵地。青浦区委书记徐建表示,青浦将牢记总书记的殷殷嘱托,以更坚定的自信、更高昂的干劲、更勇于开拓的精神,锚定“战略赋能区、数创新高地、幸福温暖家”的目标,全面扩大高水平开放、推进高质量发展、创造高品质生活,努力创造中国式现代化的生动实践。徐建提到的“数创新高地”建设,就是要以长三角数字干线建设为抓手,以华为、美的、网易等头部企业为引领,推动长三角一体化示范区产业链供应链创新链协同构建,加快产业迭代升级,以新质生产力提升劳动生产率。中国出口信用保险公司上海分公司党委书记、总经理陆栋表示,要围绕做好金融工作“五篇大文章”和长三角一体化发展重要要求,进一步提升服务质效,更好发挥出口信用保险对跨境投融资全过程风险防控、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等方面的政策性作用,大力支持企业高质量、高水平参与国际经贸合作,为维护国家金融安全、提升长三角区域安全发展能力、增强上海国际金融中心竞争力贡献信保力量。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国家战略中,民营经济是一支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三年前,长三角民营企业家打破了区域、行业的局限,成立了长三角企业家联盟,决心做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开路先锋”,长三角产业链联盟也应运而生。如今,长三角已组建了人工智能、数字健康、超导等14个关键产业领域的产业链联盟,形成了一批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的产业集群。“长三角企业家联盟旗下的长三角产业链联盟,要牢记总书记的教诲,不仅要对接国际高标准做好强链工作,进一步发挥优势,深化合作,做好拓链的工作,还要在更高的层次上引导产业经济的合理布局。”长三角企业家联盟联席主席、奥盛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汤亮表态,接下去长三角产业链联盟要紧扣“一体化”和“高质量”这两个关键词,坚定不移深化改革、扩大高水平开放,把企业优势变为区域优势和全国优势,促进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从体制机制上打破行政壁垒长三角要实现一体化,必须从体制机制上打破地区分割和行政壁垒,为一体化发展提供制度保障。上海市司法局办公室副主任俞四海介绍,2021年,上海市司法局牵头苏浙皖三省司法厅,建立了长三角区域协同立法机制,并在居民服务“一卡通”、示范区条例等多部立法中,积极打破地区分割和行政壁垒,为推进长三角一体化高质量发展提供保障。“今年,立法法修改新增了区域协同立法规定,我们将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努力优化完善长三角区域协同立法体制机制,为区域一体化发展提供更加有力的法治保障。”上海市司法局司法鉴定管理处副处长王鑫介绍,近年来,司法局着力在推动长三角生态环保领域一体化发展方面作出贡献,牵头与苏浙皖三省司法厅沟通协调,起草了《长三角区域环境损害司法鉴定协作方案》并推动四地会签,充分依托示范区平台,率先实现“三统一”“一互认”,建立健全长三角区域环境损害司法鉴定协作机制。组织专家研究起草《环境损害司法鉴定质量评价标准》,并由三省一市司法鉴定协会联合发布,为长三角司法鉴定一体化贡献“上海智慧”。今后,上海市司法局将切实加强与苏浙皖司法厅的交流协作,更好发挥司法鉴定在服务国家战略方面的作用。上海市水务局党组书记、局长史家明表示,上海水务部门将全面落实《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重点跨界水体联保专项方案》《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淀山湖、元荡、太浦河(含汾湖)等重点跨界水体联保专项治理及生态建设实施方案》,充分依托长江流域和太湖流域片省级河湖长联席会议机制、太湖淀山湖湖长协作机制,共同推进太湖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水行政协同执法,推动治水管水“一盘棋”。“长三角一体化进程中,规则、规制、标准,越来越重要。这是体现一体化深度,体现全国统一大市场有效性,体现我们参与全球合作竞争决心的重要标尺。”展望未来,上海前滩新兴产业研究院院长、首席研究员何万篷认为,经过检验的上海标准、长三角标准可以不断迭代,和产品、服务相辅相成,实现软硬实力融合并进,未来或能走出国门、走向世界。}
  各位委员:  我代表政协第十二届浙江省委员会常务委员会,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会议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2021年工作回顾  2021年是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年,也必将是载入史册的一年。这一年,中国共产党迎来百年华诞,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如期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新征程胜利开启;我省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扎实开局,争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先行省迈出坚实步伐。一年来,省政协及其常委会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中央政协工作会议精神,全面贯彻落实全国政协、中共浙江省委决策部署,紧紧围绕忠实践行“八八战略”、奋力打造“重要窗口”,坚持发扬民主和增进团结相互贯通、建言资政和凝聚共识双向发力,着力以党史学习教育为抓手,铭初心、筑同心、强信心,在增进以史为鉴、开创未来的思想政治共识上达到了新高度;以助力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为主线,集聚资源、集聚智慧、集聚力量,在服务中心大局上展现了新作为;以数字化改革为牵引,重塑理念、重塑方式、重塑机制,在推进政协工作高质量发展上取得了新突破,推动人民政协制度在浙江的具体实践更加生动,为我省实现“十四五”良好开局作出了积极贡献。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国政协主席汪洋再次莅临浙江考察指导,并多次对我省政协工作作出重要批示,省政协两次在全国政协重要会议上作交流发言。  (一)牢牢把握正确政治方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政治基础进一步夯实  我们始终把坚持党的全面领导作为最高政治原则,旗帜鲜明讲政治,坚决守好红色根脉,强化思想政治引领,团结引导各党派团体、各族各界人士深刻认识“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切实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  充分发挥党建引领作用。坚持以政治建设为统领,全面推进政协党的各项建设。首次召开全省政协宣传思想工作会议,召开全省政协系统党的建设工作推进会,制定加强和改进政协党的建设工作若干措施,出台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实施意见。把理论学习摆在首位,落实“第一议题”制度,持续笃学深悟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人民政协工作的重要思想,及时跟进学习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和指示批示精神,认真学习中共十九届六中全会和省委十四届九次、十次全会精神,促进学思用贯通、知信行合一,全年举行学习座谈小组专题学习41次。健全党建工作责任制,发挥政协党组在政协工作中的领导作用,加强对机关党组和专门委员会分党组的领导,切实以党建强政治、带队伍、促履职、增团结。  扎实开展党史学习教育。按照中共中央和省委统一部署,紧扣“学党史、悟思想、办实事、开新局”总要求,突出红船味、浙江味、政协味,做好以中共党史为重点的“四史”学习教育各项工作。精心谋划开展以“同心向党”为主题的系列活动,创新组织“百名主席进百厅讲党史”,扎实推进“弘扬伟大建党精神,争取更大光荣”主题活动,切实抓好学习宣讲、专题实践等9项重点任务的落实。围绕学习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组织全省三级政协联动开展“百名主席专题宣讲、千场界别学习座谈、万名委员线上交流”学习宣传活动,开展专题宣讲和界别座谈1500多场,参与委员1.96万多名,交流发帖20.6万多条,计1800多万字。发挥“红色根脉”的资源优势,及时组织学习《习近平在浙江》和《习近平科学的思维方法在浙江的探索与实践》。通过党史学习教育,有力引导各党派团体和各族各界人士明理增信、崇德力行,坚定不移听党话、跟党走。  深入推进委员读书活动。大力倡导崇学之风,召开全省政协委员读书工作交流会,制定深入开展委员读书工作的实施意见,精心打造崇学书院、崇学讲坛、崇学书房、崇学沙龙四位一体的“崇学系列·书香政协”。常态化开设时政群、百科群、市县群等读书群,着力打响“之江夜读”特色品牌,形成了全省三级政协联动读书的工作格局。省政协全年共举办主题读书活动和网上专题学习会22次,共有3.6万多人次参与,交流发帖41万多条。整个读书活动参与有广度、发言有深度、交流有热度,推动了委员读书与思想进步、能力提升、履职增效的共融互促。  (二)聚焦中心工作履职尽责,专门协商机构的价值作用进一步彰显  我们始终紧扣全省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建诤言、谋良策、出实招。全年共举行专题议政性常委会会议和专题协商会5次、民生协商论坛7次、掌上履职平台主题议政18次、重点提案办理协商33场,开展专项集体民主监督2项,760件提案全部办结。省委、省政府领导对政协履职工作批示185次,其中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批示87件次。  全力服务共同富裕示范区建设。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共同富裕重要论述精神和中共浙江省委部署要求,制定省政协关于服务助推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的意见。围绕中共浙江省委十四届九次全会重大决策部署,召开专题议政性常委会会议开展政治协商,并首次与政党协商、重点提案办理协商相结合,就缩小“三大”差距、推动富民强村等提出意见建议。组织多方力量,扎实开展推进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新发展格局背景下加快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和共同富裕背景下完善为民办实事长效机制等重大课题研究,深入建言献策,助力省委、省政府出台相关政策举措。组织欧洲福利国家社会福利制度比较研究。面向社会开展“我为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建一言”网络议政活动,在委员会客厅组织开展“我与示范区建设”恳谈活动,组织全省三级政协委员开展网络主题议政,共有2.1万多名委员和界别群众参与,提出意见建议3万余条次。  积极助推数字化改革。紧扣我省数字化改革目标任务开展调研,召开助推数字化改革专题议政性常委会会议,首次把大会发言征集范围扩大到全体省政协委员,收到协商建言材料87篇;首次以远程视频方式组织港澳地区政协常委、委员参加分组讨论;向省委、省政府报送协商纪要、大会发言专题情况反映,就建设“未来工厂”和产业大脑、创新数字化监管方式等提出具体建议。牵头开展推进数字长三角建设联合调研,形成专题报告。组织部分界别委员围绕推进数字化改革开展视察考察,推动党政决策部署更好落地落实。  深入建言经济高质量发展。聚焦“十四五”规划实施,紧扣经济运行中的短板和问题,统筹安排各类履职活动。围绕推进美丽大花园建设开展三级政协联动专项集体民主监督,助力打造美丽中国先行示范区。围绕探索关键核心技术攻关体制机制的浙江路径、探索碳中和“蓝色方案”、提升生物多样性保护水平、加快种业强省建设促进农业高质量发展、推进杭黄世界级文化旅游廊道建设等开展专题调研。就打造单项冠军之省、优化完善疫情以来出台的惠企政策等,形成4期专题性分析报告。持续推进关注森林创建活动。开展长三角旅游市场和服务一体化联动监督,参加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建设情况委员联合视察,推动长三角高质量一体化发展。  持续助力增进民生福祉。围绕推进塑料污染综合治理、加强公民网络空间道德建设、加强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推动社区和家庭适老化改造、推进保障性租赁住房建设、规范医疗机构护工队伍建设、促进城乡义务教育优质资源共享等议题,采取现场与远程互动、线上与线下同步的方式,举办民生协商论坛。累计有委员893人次在线参与主题议政,提出意见建议1283条;有4897名网民参与网络议政,专题网页访问量达68.6万多人次。围绕省政府2022年为民办实事项目、以筹办亚运会亚残运会为契机全面提升社会文明程度,召开专题协商会。开展推进我省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依法治网体系建设、“大综合一体化”行政执法改革和加强城市若干重点领域公共安全风险管控等专题调研。组织政协委员就快递业促进条例草案、古道保护办法草案,开展立法协商。赴部分市县和高校开展“六送下乡”“两走进”活动月活动,深受当地群众欢迎。  (三)广泛开展团结联谊活动,政协统战组织的职能优势进一步发挥  我们认真落实政协统战责任,聚焦聚力中心环节,坚持一致性和多样性统一,最大限度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调动一切可以调动的积极因素,广泛凝聚人心、汇聚合力。  切实增进五大关系和谐。认真落实为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在政协更好发挥作用创造条件的若干意见,重点安排民主党派大会发言,联合开展考察调研,健全沟通交流机制,不断深化党派团结合作。围绕推进民族乡村振兴示范建设、坚持我国宗教中国化方向情况开展专题调研,组织宗教界委员赴红色教育基地等进行视察。通过委员讲堂、“同心汇”宣讲等方式,密切同党外知识分子、非公有制经济人士、新的社会阶层人士的沟通联络,进一步扩大团结面。制定新时代发挥港澳地区省政协委员“双重积极作用”的实施办法。组织部分港澳华侨委员、港澳台侨代表人士赴宁波横坎头村、舟山绿色石化基地等开展视察考察,实地感受百年奋斗伟大成就,增进政治认同、思想认同、理论认同、情感认同。支持港澳华侨委员、港澳台侨代表人士为促进港澳繁荣稳定、维护祖国和平统一贡献力量。  提升委员会客厅功能价值。召开全省政协委员会客厅工作推进会,着眼强化政协统战组织功能、发挥委员桥梁纽带作用、落实“三个重要”政治责任,进一步深化会客厅内涵功能,优化活动组织,加强团队建设,推动会客厅工作高质量可持续发展。邀请省内外专家学者对会客厅进行现场观摩和实地调研,举办专题研讨会,从理论、实践和制度层面进行总结提炼。注重工作创新,在鼓励支持会客厅发挥特色优势、组织开展主题活动的基础上,把党史学习教育、共同富裕恳谈活动等有机融入到会客厅活动中,有效放大会客厅的聚识效应。全年115家会客厅共开展了680多场各具特色、富有实效的主题活动,起到了学习交流有收获、思想政治受教育、人心力量得凝聚的效果。  加强新闻宣传、社情民意信息等工作。深化打造报、网、端、微、屏五位一体的“同心”系列全媒体传播矩阵,以微电影、纪录片等创新形式传播政协好声音,“同心苑”微信公众号影响力和活跃度在全国地方政协新媒体中继续位居榜首,我省政协在全国政协好新闻评选中荣获组织奖。发挥社情民意信息“直通车”作用,全年共收到社情民意信息6000多条,编报政协信息(专报)270期,我省政协信息的采用率和考核得分继续位居全国省(区、市)政协前列。做好政协文史工作,编辑出版浙江文化印记、“百年百事”文史专辑、“辛亥风云”史料专辑和“小康印迹”“同心战疫”口述史专辑。支持省政协之友社、诗书画之友社、企业家之友社等开展团结联谊工作。支持长三角(浙江)民营经济研究会开展课题研究。支持浙江树人学院创新发展、办出特色水平。  (四)探索构建政协协商民主体系,政协协商民主的广度深度效度进一步拓展  我们认真落实中共浙江省委关于率先构建协商民主体系的明确要求,加强理论研究,深化实践探索,着力构建程序合理、环节完整、运行有效的政协协商民主体系,更好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推动专门协商机构制度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  加快“数字政协”建设。把“数字政协”作为全省政协系统数字化改革的总抓手,加强顶层设计,成立工作专班,抓好工作落实,推动全省政协系统全员上跑道、跑出加速度。立足专门协商机构定位,按照推进党政机关整体智治的要求,面向政协组织、政协委员、社会公众,加快构建掌上履职、掌上议政、掌上办公三大平台,谋划建设“请你来协商”“委员会客厅”“崇学系列”“民生协商论坛”等特色应用,“提案在线”多跨场景应用入选我省数字化改革第二批“最佳应用”。强化数字赋能履职,目前“数字政协”已服务全省三级政协协同联动履职115次、委员读书交流活动62次,面向公众开展网络议政10期。通过“数字政协”建设,进一步改变了政协履职的理念方式,拓宽了政协工作的格局路径,放大了“协商之治”与“数字之治”的融合叠加优势,推动了“有事好商量、有事商量好”的制度化实践。  丰富协商平台载体。深入做好“搭台”工作,构建完善以全体会议为龙头,以专题议政性常委会会议、专题协商会、民生协商论坛、“请你来协商”、网络议政等为重点的协商议政格局。着重深化“请你来协商”平台建设,精选协商议题,创新协商形式,涵育协商文化,常态长效开展“6+X”协商活动,平台建设的质效和影响力不断提升。全年共组织“请你来协商”活动2433场,其中市县党委、政府领导参加的协商活动956场,提出意见建议1.2万多条,大部分被党政吸收采纳。按照“不建机构建机制”的原则,在乡镇(街道)层面推进“请你来协商·民生议事堂”建设,出台指导意见,统一平台标识,突出协商于民、协商为民的主旨,促进政协协商与基层协商相衔接、与社会治理相结合,推动协商民主广泛多层制度化发展。  强化理论研究与制度创新。依托省政协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人民政协工作的重要思想研究基地,围绕政协协商民主体系建设的思路目标、重点任务、实现路径、制度框架等开展系列课题研究,共征集到研究论文399篇。召开构建政协协商民主体系理论研讨会,协助全国政协举办发挥专门协商机构作用理论研讨会。制定出台省政协协商工作规则,对协商内容、形式、原则、程序、组织领导等作出规定,为做好政协协商工作提供制度支撑。修订制定省政协专门委员会通则、规范反映社情民意信息工作办法等16项制度规定,进一步完善以协商制度为主干,覆盖专门协商机构党的建设、履职工作、组织管理、内部运行等的制度体系。  (五)着力推进固本强基工作,政协系统的自身建设进一步加强  我们坚持从严从实要求,切实抓好“两支队伍”建设,全面增强系统合力,不断夯实履职基础,全省政协系统的新样子更加凸显。  强化委员责任担当。召开常委会会议专门部署加强委员队伍建设工作,出台关于强化政协委员责任担当的意见,引导委员知责思进、担责有为。举办两期委员素质提升培训班,提高委员履职能力。进一步加强专门委员会和界别组建设,为委员更好发挥主体作用创造条件、搭建平台、强化保障。规范推进委员履职量化考评,实行全体委员年度履职情况通报。组织引导广大委员奋战在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一线,以实际行动展示责任委员风采。注重正向激励,表彰履职成绩突出委员,推选产生第二届“最美政协人”。  抓好政协机关建设。突出强政治、强服务、强能力、强作风要求,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新时代政协机关建设,推动机关更好担负起服务、协调、执行、保障职能。指导省政协机关制定关于加快建设变革型组织的若干措施,举办机关干部职工履职能力提升专题培训班,提高政协机关干部服务现代化新能力。支持省委巡视组对省政协机关党组巡视工作,以高度的政治自觉做到省政协党组和机关党组一体整改、一体落实。支持驻省政协机关纪检监察组工作,进一步巩固风清气正良好政治生态。省政协机关在全省纵深推进清廉机关、模范机关建设工作会议上作交流发言,年度综合考核和机关党建考核均获优秀等次。  加强对市县政协工作指导。持续推动解决“两个薄弱”问题,就市县政协换届工作深入开展调研,向中共浙江省委报送专题报告。召开全省政协主席暑期读书会,举办政协工作提质增效专题研讨班,健全省市县三级政协联合调研、联动协商和民主监督的机制,邀请市县政协负责同志列席省政协重要会议、参加省政协履职活动。以推介创新案例为抓手,鼓励和支持市县政协工作探索创新。各市县政协工作普遍紧起来、动起来、实起来,履职更有作为、形象更加鲜明、作用更加彰显,呈现出百舸争流、竞相出彩的生动局面。  各位委员、各位同志,我省政协工作取得的可喜成绩,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科学指引的结果,是全国政协关心指导和中共浙江省委坚强领导的结果,是省人大、省政府和社会各方面大力支持的结果,是省政协各参加单位、广大政协委员和全省各级政协组织共同努力的结果。在此,我代表省政协常委会表示衷心的感谢!  同时,我们也清醒看到,工作中还有一些需要加强和改进的方面,主要是:思想政治引领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有待进一步增强,凝聚共识的广度深度还需持续拓展;政协协商向基层延伸有待进一步推进,政协协商民主体系还需深化完善;“数字政协”平台建设和应用贯通有待进一步加强,以数字化改革推动政协工作整体提升还需深入探索;一些委员责任担当的意识和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发挥委员主体作用的方式方法还需不断改进。这些问题要高度重视,认真研究解决。  二、2022年工作任务  今年将召开中共二十大,同时我省将召开省第十五次党代会和举办2022年杭州亚运会、亚残运会,做好政协工作意义重大。省政协工作的总体要求是: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人民政协工作的重要思想和中央政协工作会议精神,认真贯彻落实中共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全面落实中共浙江省委各项决策部署,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忠实践行“八八战略”、奋力打造“重要窗口”,牢牢把握团结和民主两大主题,坚持建言资政和凝聚共识双向发力,发挥专门协商机构作用,积极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把忠诚拥护“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落实到政协各项工作中,努力干出新样子、展现新作为,奋力当好新时代加强和改进人民政协工作的排头兵,为争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先行省、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贡献智慧和力量,以优异成绩迎接中共二十大胜利召开。  (一)突出思想政治引领,在忠诚拥护“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上体现更高站位。进一步加强政治共同体建设,持续学懂弄通做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入学习贯彻中共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坚决落实党对政协工作的全面领导,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团结引领各党派团体、各族各界人士把拥护“两个确立”转化为做到“两个维护”的高度自觉,巩固发展忠诚核心、万众一心的良好局面。把学习宣传贯彻中共二十大精神作为重大政治任务,组织开展系列活动。以培育打造“同心向党”党建工作品牌为抓手,推动我省政协系统党的建设再上新台阶。建立常态化、长效化制度,不断巩固拓展党史学习教育成果。扎实开展委员读书活动,让读书成为委员自觉的追求、书香成为政协浓浓的味道。  (二)突出协商建言质效,在服务中心大局上展现更大作为。紧扣推动高质量发展、竞争力提升、现代化先行和共同富裕示范,认真履行专门协商机构职能,更好发挥“专”的优势,提升“商”的质量。围绕省第十五次党代会和中共浙江省委十五届二次全会重大决策及推动山区26县跨越式高质量发展、碳达峰碳中和下的高质量发展等议题,召开专题议政性常委会会议或专题协商会。围绕加快推进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培育生物经济新动能、探索建立农业转移人口常住地基本公共服务供给制度、完善绿色低碳政策措施、健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路径、加快推进我省农业标准地改革、推进基层社会治理模式创新、加强宋韵文化保护传承及南宋皇城遗址的综合保护等开展专题调研。围绕数字化改革推进、中小企业惠企助企政策落实、城乡生活垃圾分类处理等开展专项集体民主监督,发挥协商式监督作用。围绕杭州亚运会亚残运会重大场馆和重点配套工程建设、高质量建设中国(浙江)自由贸易试验区等开展委员考察视察。围绕推动共同富裕,打造民生“七优享”金名片,就构建育儿友好型社会、“双减”背景下校外素质教育服务供给、推进保障性住房改革、完善全民全生命周期健康服务、倡导绿色低碳生活、健全长期护理保险制度、打造“15分钟品质文化生活圈”等议题举办民生协商论坛。与沪苏皖政协一道,就推进长三角地区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开展联合调研,就长三角地区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推进落实情况开展联动民主监督,就长三角科技创新重点实验室建设情况开展委员联合视察。同时,持续深化“三服务”活动,精心组织“六送下乡”“两走进”活动月活动。  (三)突出凝聚人心力量,在画好最大同心圆上彰显更大担当。积极做好团结引领工作,寻求最大公约数,汇聚最大正能量,进一步促进政党关系、民族关系、宗教关系、阶层关系、海内外同胞关系和谐。支持和保障省级各民主党派、工商联和无党派人士履职活动,为他们发挥作用创造良好条件。全面贯彻中央、省委民族工作会议精神,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围绕做好城市民族工作开展调研,助推我省打造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示范区。认真落实全国、全省宗教工作会议精神,开展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浸润宗教专题调研,助推宗教中国化和宗教事务治理现代化示范省建设。进一步推进委员会客厅提质扩面增效,组织各会客厅开展“以优异成绩迎接中共二十大召开”主题活动,推动崇学书房进委员会客厅,探索线上线下有机结合的会客聚客模式,更好发挥会客厅对党外知识分子、非公有制经济人士、新的社会阶层人士的团结引领作用。加强新时代港澳台海外统战工作,鼓励引导港澳委员更好发挥“双重积极作用”,组织港澳华侨委员、港澳台侨代表人士进行视察考察,培育一批文化交流考察基地,举行以凝聚海内外共识为目标的“同心汇”专题宣讲。加强“同心”系列宣传品牌建设,扩大传播力、感召力、影响力。完善社情民意信息报送机制,提高工作质量。编辑出版“与共同富裕同行”文史资料专辑。支持社团开展团结联谊工作。  (下转第六版)  (上接第五版)  (四)突出制度体系建设,在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上发挥更大作用。人民政协作为专门协商机构,是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的重要制度安排,要在打造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省域典范中发挥独特优势作用。迭代深化“数字政协”建设,聚焦更好发挥专门协商机构治理效能,进一步深化对政协数字化改革理念、思路、方法、机制的规律性认识,倾力打造“协商在线”多跨场景应用,探索推行“码上商”,谋深做实“e学习”“e履职”“e民意”“e服务”等综合业务应用,集成打造融学习教育、履职活动、信息反映、服务管理等于一体的“一屏掌控、全景视窗”多跨多维应用体系,做到思想在线、智慧连线、联系不断线,推动发展“指尖上的协商民主”。深化政协协商民主体系建设,系统总结经验,加强实践探索,制定出台关于推进政协协商民主体系建设的意见,召开“请你来协商”“民生议事堂”平台建设现场推进会。研究制定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提案工作的意见,探索建立提案质量评价办法,更好提升提案工作水平。加强协商能力建设,举办委员素质能力提升培训班,完善委员联系界别群众和身边群众机制,更好发挥专门委员会基础性作用,开展政协界别设置专题调研。着力聚焦加快变革型组织建设要求,提升干部塑造变革能力,提高政协机关服务水平。认真做好省政协换届有关工作,配合有关部门把好新一届政协委员入口关。协助中共浙江省委制定关于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市县政协工作的实施意见,举办新任市县政协主席培训班,进一步推动市县政协工作提质增效、创新发展。  三、在共同富裕示范区建设中  展现政协新担当新作为  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特征。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中共中央赋予浙江为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先行探路的重大政治责任和光荣历史使命,是我省忠实践行“八八战略”、奋力打造“重要窗口”,争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先行省的核心任务。我们要深入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和省委的决策部署,发挥专门协商机构的职能作用,努力在共同富裕示范区建设这一伟大实践中展现政协更大担当作为。  (一)坚持同心同向,拧成共建“一股绳”。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需要凝聚全社会的共识和力量,形成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的强大合力。我们要放大政治共同体的优势,从强化共同思想政治基础、共同目标追求、共同根本利益的高度,团结引导参加政协的各党派团体、各族各界人士深刻认识把握示范区建设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共同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共同富裕的重要论述精神和中共中央、省委的决策部署。要放大协商民主的优势,着力构建完整的制度程序和参与实践,最广泛地反映民意,最充分地集思广益,最大限度地凝聚共识,努力“协”出团结、“商”出合力。要放大统战工作的优势,聚焦示范区建设的重点、难点和堵点,做好宣传政策、协调关系、理顺情绪、化解矛盾的工作,让共同富裕新理念深入人心,让“勤劳致富、创新致富、先富帮后富”成为社会新风尚。  (二)注重综合集成,串起履职“一条链”。共同富裕示范区建设事关全局和长远,需要聚焦发力、持续推进。我们要以此为履职靶心,串起工作链、平台链、力量链,打好组合拳、演好“连续剧”,以集成化履职放大“滚雪球”效应。要集成各项履职任务,无论是协商议政,还是调查研究、监督视察等,都要从共同富裕的“大场景”中找准履职“小切口”,推动集思广益商量事和集中力量办大事相统一。要集中各类平台载体,构建开放多元、融通共享的平台矩阵,推动相互赋能、相得益彰,增强政协助力共同富裕的叠加效应。要集纳各方资源力量,充分发挥政协联系面广、人才荟萃的优势,海纳百川集群贤,大成集智献良策,促进智慧、知识、技术向示范区建设集中,人力、物力、财力向示范区建设聚合,更好发挥人民政协这一独特治理平台的价值作用。  (三)加强协同联动,形成系统“一盘棋”。共同富裕示范区建设是一项系统性的大工程,是一场全方位的大变革。我们要增强系统思维,善用系统方法,强化工作的全局性统筹、变革性实践、整体性推进。要强化数字赋能,切实把数字网络技术的即时性、开放性、交互性特点与政协协商民主的广泛性、互动性、全程性特色有机结合起来,推动政协工作思路理念、方式手段、机制流程的变革重塑,更好融通党政机关整体智治、贯通全省三级政协履职链条、联通社会各界民情民意。要强化一体协同,进一步完善政协内部贯通、上下联动、左右协作、内外衔接的工作格局,做到有事共商、履职共推、资源共享,使专门协商机构的联动更加成体、运行更加成势、功能更加成熟。要强化品牌带动,巩固提升已有品牌,探索打造更多全省三级政协统建共用、具有浙江辨识度的履职品牌,努力以品牌的引领力提升工作的影响力,进一步放大全省政协系统服务示范区建设的整体优势。  (四)强化责任担当,铆足奋进“一股劲”。共同富裕要靠共同奋斗,人人都是参与者、实践者、推动者。今年是十二届省政协履职的收官之年,我们要敬终如始守初心,倍加珍惜难得的人生际遇和履职时光,倍加珍惜荣光的委员身份和政治使命,始终保持届初时的履职激情,执着于为国履职、为民尽责的初心和情怀。要善作善成有作为,在政协工作中履职尽责,在本职岗位上建功立业,在界别群众中示范引领,努力在示范区建设中留下奋斗的精彩故事,书写人生的绚丽篇章。要唯实惟先展风采,自觉把爱党之心、报国之志、为民之情和履职之能、作风之实结合起来,在新的赶考路上做好“委员作业”,争做建功共同富裕的最美政协人,充分展示新时代人民政协的新样子。  各位委员、各位同志!奋进新征程,人民政协大有可为;建功新时代,人民政协责无旁贷。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中共中央周围,在中共浙江省委的坚强领导下,齐心协力、群策群力,充分发挥专门协商机构作用,为我省不断开辟干在实处、走在前列、勇立潮头的新境界作出更大贡献,以实际行动和优异成绩迎接中共二十大和省第十五次党代会胜利召开。}
什么是交通强国?这片国土上,4000万交通人正在用奋斗解题,以实干作答。备受瞩目的粤港澳大湾区,沿公路网驱车自香港向珠海、澳门30分钟即达,香港往来广州缩短至1小时以内,大湾区“1小时生活圈”基本形成。黄海之滨,胶东湾畔,山东港口率先建成全球首个智能空轨集疏运系统、顺岸开放式全自动化集装箱码头,2021年货物吞吐量突破15亿吨,集装箱吞吐量突破3400万标箱。东南沿海,杭州、宁波等地的“城市大脑”将大数据运用于交通优化,并积极布局5G网络,这些都为智能汽车和车联网发展提供着有力支撑。西南腹地,一个以公共交通为导向的城市开发模式——TOD,在四川成都紧锣密鼓进行着,旨在以公共交通使用最大化的新理念,重构绿色交通体系,提升空间品质,完善城市功能。……3年来,加快建设交通强国奋进的鼓点激越。自交通运输部确定开展交通强国建设试点工作以来,68家单位在试点领域实现率先突破,形成一批先进经验和典型成果,完善相关政策规划、标准规范、体制机制,打造一流设施、一流技术、一流管理、一流服务,为全面加快建设交通强国奠定坚实基础。顶层设计助试点率先突破2019年9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交通强国建设纲要》(简称《纲要》),明确到本世纪中叶,全面建成人民满意、保障有力、世界前列的交通强国。《纲要》一经发布,全国交通运输行业反响热烈,迅速掀起学习贯彻热潮。不试点,再宏伟的蓝图也难以下笔,再伟大的设计也难以施工,再正确的理论也难以实践。把美好蓝图变成现实,分区域、分领域开展试点工作、推进试点任务,至关重要。2019年10月9日,交通运输部召开视频会议,部署加快建设交通强国,启动交通强国建设试点工作,并为第一批交通强国建设试点单位授牌。会议强调,要充分认识开展交通强国建设试点工作的重要性,坚持“点面结合、探索创新,近远结合、滚动实施,因地制宜、分类推进,多方联合、创新机制”基本原则,科学制定和完善试点实施方案,加强统筹指导,强化评估督导,及时总结推广。2019年12月2日,交通运输部正式公布了《交通运输部关于开展交通强国建设试点工作的通知》,强调围绕重点领域、优势领域、急需领域或关键环节,充分发挥交通强国建设试点工作的先行先试和示范引领作用,分地区、分主题、分批次开展交通强国建设试点工作,科学组织实施试点任务。要通过1到2年时间,取得试点任务的阶段性成果,用3到5年时间取得相对完善的系统性成果,培育若干在交通强国建设中具有引领示范作用的试点项目,形成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先进经验和典型成果,出台一批政策规划、标准规范等,进一步完善体制机制,培养一批高素质专业化的交通人才,在交通强国建设试点领域实现率先突破。为充分发挥试点工作在加快建设交通强国中的突破、带动、示范作用,科学有序推进试点工作实施,2021年10月26日,交通运输部办公厅发布关于进一步做好交通强国建设试点工作的通知。交通运输部加快建设交通强国领导小组负责交通强国建设试点工作的组织领导和统筹协调,领导小组办公室做好试点工作的协调管理工作。完善的顶层设计,为试点工作的高质量推进提供了保证。试点单位、试点任务实现全覆盖2021年10月26日,交通运输部网站密集公布了中国建筑集团、京东世纪贸易有限公司、长安大学、武汉理工大学、交通运输部科学研究院、中国船级社及北京、浙江、河南、黑龙江等新一批交通强国建设试点单位、试点任务或增补试点任务。从2019年确定河北雄安新区、辽宁省、江苏省、浙江省、山东省、河南省、湖北省、深圳市等13个试点单位以来,交通运输部共组织68家单位开展相关试点工作,基本涵盖地方交通运输及铁路、民航、邮政主管部门,企业、高校、科研单位、社会团体,交通运输部直属各级部门、单位。京津冀轨道交通基础设施高质量发展,货车超限超载治理,大敦煌交旅融合发展,陇原乡村振兴“四好农村路”建设,综合交通枢纽一体化设计、建设、开发与运营,公路基础设施智能感知技术研发与应用,全链条泛在先进智能物流体系建设,低碳环保绿色物流体系建设,路空协同平急一体的应急物流保障体系建设,无人化物流配送体系构建,危险货物区域化监管和道路运输智能化监管,危险货物港区重大安全风险管控……各试点单位申报的试点任务,无不紧盯加快建设交通强国的重点领域、优势领域、急需领域、关键环节,也必将有效解决目前交通运输行业发展的难点、痛点,特别是一些行业主管部门、科研机构、高校与相关企业联合申报试点任务,极大地强化了方式间融合、部门间协同、区域间协调。试点任务遍地开花,其来有自。早在2019年10月11日,交通运输部就举行专家座谈会,围绕学习领会、宣传贯彻、重在落实《交通强国建设纲要》开展交流研讨,听取与会院士、专家的意见建议,强调要认真开展交通强国建设试点工作,要结合各地方、各区域实际需求,积极参与试点工作,加快探索形成交通强国建设的有效模式和路径。交通运输部组织开展了交通强国建设30项专题研究、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12项专题研究,还会同中国工程院开展了中国工程院重大咨询项目——“交通强国战略研究”,中国工程院20余位院士,以及包括多家科研院所、高校在内的上千名研究人员参与研究。这些研究成果,为各单位申报试点任务指明了方向。山东省交通运输厅全力推进高速铁路建设管理模式创新,山西省交通运输厅蹚出普通公路重载运输“建管养运”新路子,江苏省交通运输厅推动长江经济带运输结构调整,福建省交通运输厅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体系建设、提升审批智能化水平,广东省交通运输厅提升枢纽服务效率、提高支撑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能力水平,重庆市交通局推进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交通一体化发展,深圳市交通运输局以先行示范标准建设深圳智慧机场、打造高品质创新型国际航空枢纽,宁波市交通运输局全面推进双层集装箱海铁联运创新发展,部海事局打造海上智控平台为“陆海空天”一体化水上交通运输安全保障体系先行探路,大连海事大学攻关无人驾驶货物运输船舶技术,国家能源投资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加快开行3万吨级重载列车,中国远洋海运集团构建航运数据集成平台,北京京东世纪贸易有限公司建设路空协同、平急一体应急物流保障体系,中国邮政集团有限公司推进邮件处理中心智能化无人化换代升级……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的新任务、新形势,也引领行业主管部门、企业因地制宜,创新申报,有序推进交通强国试点任务。试点工作落地开花成效初显试点是建设的重要任务,更是发展的重要方法,试点能否蹚出路子、结出果子,直接关系未来目标能否顺利实现。交通强国建设试点工作启动以来,各试点单位压实主体责任。各省级交通运输主管部门、大型企业、高校和科研单位等试点组织单位,作为各项试点任务推进的第一责任单位,组织试点任务申报和实施,建立健全组织领导机制,及时调度资源,把控实施进度,组织开展各项试点任务的跟踪、验收,定期向领导小组办公室和有关部门提交总结报告等有关材料。各试点实施单位发挥试点任务的实施主体单位作用,加强各项试点任务的落实和具体实施,推动各项任务按期保质完成,并努力做好成果经验的宣传、推广,取得了喜人的试点成果。广西以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为重点,加快建设交通强区。2017年至今,西部陆海新通道运输能力从弱到强,从“主动脉”到“毛细血管”全面畅通。目前,广西已初步形成以北部湾港为出海口,铁路、高速公路多通道共担,连接黔、渝、川、陕、甘等内地省份,面向东盟的西部陆海新通道。以黑水至红原高速公路为依托,探索适合高原山区高速公路的技术体系;以G548色达至翁达公路工程为依托,建立运行时速达60—80公里的高原山区普通国省道运行“高速化”技术体系;以G318提质改造工程为依托,探索高原山区“交通+旅游”融合发展路径;开展后川藏铁路时代区域内公路、铁路、航空、枢纽、站点综合交通运输发展研究;依托川藏铁路、成兰铁路、成西铁路等走廊,研究枢纽功能布局规划体系、综合交通枢纽和集疏运规划体系……四川省交通运输厅大胆探索,创造性地在高海拔、大高差等特殊困难地区开展“高速化”公路深入研究工作。在全球最大的集装箱码头上海洋山深水港,上海市交通委员会协调组织上港集团、上汽集团、中国移动上海公司等单位紧密协作,投入大量人力物力财力,开展智能重卡测试运营及配套基础设施建设。经过2年多的技术迭代、试点运营、跟踪评估和探索总结,上汽红岩智能重卡基本具备了“洋山港码头—东海大桥—深水港物流园区”路线上的自动驾驶及载货运输能力,标志着智能重卡从“道路测试”到“示范运营”的突破。此后,又实现了从“单车智能”到“车路协同”的突破。2021年7月20日,由中国中车承担研制、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我国时速600公里高速磁浮交通系统在青岛成功下线,这是世界首套设计时速达600公里的高速磁浮交通系统,是当前可实现的速度最快的地面交通工具。中国中车在青岛国家高速列车技术创新中心建成了专业的高速磁浮集成实验中心和试制中心,联合国内协作单位,构建了包含系统集成、车辆、牵引供电、运控通信、线路轨道在内全系统仿真、试验平台,搭建了从核心零部件、关键系统到系统集成的国产化产业链,探索形成了一条具有行业特色的自主创新之路。在福建厦门软件园三期内,一辆“厦门约巴”正在平稳行驶,它能自动靠站,遇到来往车辆、行人,它还能主动避让。这是“厦门城市公交综合智慧系统科技示范工程”一个精彩应用场景。从BRT智能网联车路协同系统建设,到试运行5G微循环网约巴士项目,厦门公交集团已全面开启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城市公交的深度融合研究与示范应用。作为交通运输部农村客运智能化应用示范项目的新农村综合生活服务开放生态平台,在贵州打通了农村物流的最末端,让“村民出行、商品配送”与城市物流一样的方便快捷,跑出了黔货出山的加速度。……交通强国建设试点工作开展近3年来,各试点单位协同配合、先行先试,无论是交通运输基础设施、交通装备、运输服务、科技创新、绿色发展领域,还是安全保障、开放合作、人才培养、行业治理方面,各试点任务遍地开花,交通运输全行业正以坚定的决心和过人的智慧,把试点工作、任务落实到位,让试点的每一项成绩,一步步拼接成《交通强国建设纲要》描绘的壮丽蓝图,当好中国现代化开路先锋。}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强化典型引领示范带动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