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教,在百宜百合居装饰公司口碑怎么样修设计公司合作中,有什么问题吗?


灯塔
视线
火热
百炼
似锦
锐谈
资讯
琐记
CommunistYouthLeague GDUT
暑期“乡”约,躬行“实践”
电商助农
青春筑梦
前言
草木葱茏
阳光明媚
电商助农,青春筑梦
我们一同来
助力乡村振兴
携手同行
共创未来
助市场开业
促网络营销
广东青年大学生“百千万工程”突击队行动是共青团广东省委员会带领全省高校共青团通过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形式,以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需求为导向,以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为重点任务,并通过推动突击队与县镇村基层需求方建立长期合作关系的行动。
依据揭阳市惠来县隆江镇团委的“为发展特色农产品加工产业注入高校活水”这一岭南特色农业需求,揭阳校区各专业学子以“电商助农促乡村振兴、青春筑梦注高校活力”为主题,以“惠来五宝、五色振兴”为口号,组建了一支“百千万工程”突击队,赴惠来县隆江镇开展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
7月8日,突击队13名队员在指导老师张滨与吴佳澄的带领下,抵达隆江镇邦山村村委开展邦山农贸市场开业营销系列服务。

突击队队员与邦山村委合影
1、 邦山农贸市场实地考察
7月8日上午,突击队队员跟随驻村乡村振兴工作队深入邦山村调研农贸市场建设情况,并通过访谈调查的形式,切实了解隆江村民、商贩等群体对农贸市场的相关需求。在调研访谈中,突击队队员体会到邦山农贸市场的必要性与重要性,为后续开展服务汲取灵感。

突击队队员实地考察市场剪影
突击队队员基于邦山农贸中心集助农馆、配送中心、农贸市场为一体的特点,结合当地文化产业需求,对农贸市场相关优缺点进行总结并提出规划建议,为持续推动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注入高校智慧。
2、 隆江实地访谈调查

突击队队员实地访谈当地村民剪影
突击队队员深入隆江邦山村及周边西湖村、孔美村等村域实地走访当地村民,调查当地获取菜品满足生活需求的主要方式及市场地理位置。通过实地走访,队员们深刻意识到农贸市场地理区位的优越性与产品种类的多样性,以及对当地村民的便利性。
途中,队员们更是宣传了邦山农贸市场的相关开业信息与抽奖活动,以口口相传、津津乐道的形式在邻里乡间将信息传播。
3、 邦山农贸市场营销服务
01
海报宣传

团队设计的农贸市场开业宣传海报
为满足农贸市场开业宣传以及开业期间促销活动的宣传需求,团队设计组为农贸市场设计了多个开业海报和促销活动海报。海报色彩鲜明、排版灵动,既符合了当地的艺术审美,又展现了大学生创造性的思维方式。
02
推文宣传

农贸市场景观图
根据农贸市场的宣传需求,突击队编辑组将分别在农贸市场的预热阶段、暖场阶段、开业阶段于邦山村官方微信公众号上发布3篇宣传推文。
预热阶段,突击队编辑组通过推文对邦山村以及其市场进行了介绍,详细介绍了市场地点、档口分布、商品种类、商品特色等。
03
视频宣传
突击队摄影组为邦山村及其农贸市场确定了视频拍摄内容,制定专门的拍摄计划,并在预热、暖场、开业三阶段有条不紊地开展工作。视频最终在抖音、快手、小红书等自媒体平台发布宣传。
04
小程序

小程序页面
突击队技术组为农贸市场设计小程序平台,以便客户购买新鲜农产品。技术组通过结合小程序、配送平台与助农馆直播间等基础设施,辐射发展周边乃至更远的农贸交易,助推农产品上行,切实畅通农产品销路。
寻企业之迹
绽电商繁花
为助力乡村振兴,响应惠来县委县政府推动惠来县电商发展需求,同时,基于前期对邦山进行农贸市场电商营销的基础,突击队以“汇惠来五宝、促五色振兴”为核心主题,集红色党建、蓝色经济、绿色发展、金色梦想、青色队伍为一体的五色,投身至惠来五宝,即“鱼丸、猪脚饭、荔枝、凤梨、鲍鱼”典型企业中进行调研,从而调查惠来县企业电商氛围,发现电商企业发展的痛点难点,切实为企业提供相关建议,助推地域电商持续发展,为各行各业赋能。
1、 鱼丸
7月10日上午,鱼丸调研突击队前往惠来县澳角村的鑫泰食品厂开展实践活动。工作人员向突击队队员讲解了鱼丸的生产流程,还与突击队队员进行讨论,深化突击队队员对鱼丸制作与销售情况的了解。
鑫泰食品厂作为传统的特色产品,从以往纯手工制作,转型升级为机器半自动化。由于区位因素、经济落后和人才缺乏,神泉镇即使作为拥有海港的海产大镇,该地的鱼丸等海产品仍然难以销向外地,不能被公众所知。食品厂负责人有尝试开通抖音店铺,但由于未系统掌握运营技术,自媒体线上营销难以发展起来。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在调研过程中,负责人还带领突击队队员参观了鱼丸的原料来源地,并邀请突击队队员共进午餐。这使得突击队队员在了解惠来当地电商发展状况的同时深切感受到当地浓厚的风土人情。

突击队队员与泰鑫食品厂负责人合照
2、 猪脚饭
到了下午,突击队队员前往入列“广东预制菜百款名菜”的惠来韩御史隆江猪脚线下门店开展调研。

突击队队员惠来韩御史隆江猪脚线下门店调研
突击队队员通过参观门店内的预制菜产品,与门店员工进行沟通等形式,了解到目前韩御史作为政府重点扶持项目,正积极通过电子商务平台开拓产品线上电子商务销售渠道,从而提高产品知名度,增加产品销售量。隆江猪脚饭为群众所熟知,韩御史希望利用好这一优势,将产品推广至全国。

突击队队员与韩御史员工合照
3、 绿豆饼
接下来,突击队队员继续前往葛山龙记线下门店开展调研。在知晓突击队队员们来意后,合伙人亲自对各项产品的特点、店铺的发展史以及企业获得的荣誉进行了详细的介绍,同时,对突击队队员提出的问题耐心解答并盛情邀请突击队队员品尝店内的产品。

突击队队员葛山龙记线下门店调研
龙记食品作为惠来县绿豆饼行业中的龙头企业,曾多次受到政府邀请参展。目前,龙记食品在重要制作部分仍然坚持非遗手工制作,且不断进行产品创新,为产业链增添活力。据了解,该企业十分重视线上电子商务的开展,致力于打造线上线下销售并行的发展趋势。

突击队队员与龙记食品合伙人合照
4、 荔枝酒
7月11日,突击队队员前往广东帝浓酒业有限公司开展调研活动。首先,突击队队员与三位企业负责人进行座谈会交流。在负责人的讲解下,突击队队员对企业运作模式、荔枝酒原料来源、销售现状等有了相应了解。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座谈会结束后,负责人们带领突击队队员参观了酿造车间。据介绍,香气浓郁、口味醇和的荔枝酒从原料到成品需经过严格且复杂的处理程序,且需经过至少8年的沉淀。
5、 凤梨
7月12日上午,突击队队员前往壹加捌集团凤梨产业园开展调研。负责人带领突击队队员参观产业园,并对凤梨种植过程、产品优势、市场售卖情况进行了详细的介绍。产业园采用先进的种植技术和管理模式,以打造高品质的凤梨产品。

突击队队员壹加捌集团凤梨产业园开展调研
负责人告诉突击队队员,产业园是种植基地+个体农户的生产模式,凤梨品质极高,深受潮汕地区人民的喜爱。他们还在不断进行试种,选择高品质且被大众广为接受的品种,从而增加产品种类。目前该企业自营的微信小程序售卖平台“凤来宝”销量可观。

突击队队员与壹加捌负责人合照
6、鲍鱼
突击队队员参观了位于靖海镇的惠来华深水产养殖有限公司,并对总经理陈华生先生进行了采访。通过谈话得知,华深公司拥有国内前沿的鲍鱼育种技术,该专利解决了季节变温问题,培育了度夏鲍鱼种。但是,由于公司销售模式落后,公司产品在全国得不到很好的推广。陈先生表示“希望开拓电子商务渠道,走现代化销售路线,打造惠来特有的鲍鱼品牌。”

突击队队员采访惠来华深水产养殖有限公司总经理陈华生先生

突击队队员与华深水产养殖总经理陈华生先生合照
施电商实践
惠村民群众
电商反诈与电商直播并举
惠来作为2022年全国农产品数字化百强县,数字正塑造着惠来农业产业新业态。突击队队员重点针对于村民、新农人、电商企业三个主体施行多元电商实践,以反电信诈骗维护村民权益、以电商直播滋养新农人助推“惠来五宝”推广、以农贸市场助农馆起盘运营搭建公开电商平台。

突击队队员科普反诈防骗知识
近年来,电信诈骗层出不穷,反诈宣传刻不容缓。突击队队员面向村民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形式进行反电信诈骗宣传,线上村委官方公众号发布反电信诈骗推文,线下走入乡村、走近村民,用亲切的家乡话向村民科普反诈防骗知识。
为探索农产品数字新营销,推动优质特色农产品出村进城,电子商务专业的突击队队员策划官方直播带货方案,与中国新供销农业合作社的新惠龙农村自媒体账号合作,携手进行农产品直播带货,开播20分钟就吸引观众3万人次、完成15单交易量,共同探索农产品直播模式与新农人培养路径,致力于培育一批种养结合的数字化新农人,以电商赋能乡村振兴发展。

电商赋能乡村振兴发展
最后,基于邦山农贸市场的开业基础,突击队队员参与邦山助农馆的起盘运营工作,进行自媒体账号的管理服务,为助农馆电商直播平台的运营贡献智慧。
结语
为惠来五宝作推广,为乡村振兴作贡献。广东青年大学生“百千万工程”突击队一直在行动,积极争当“突击队” 、勇做“生力军”,让青春在电商助农中绽放绚丽之花,为惠来乡村振兴贡献青春智慧和青春力量。
益重青青志
风霜恒不渝
乡村的发展从来不是“一锤子买卖”
突击队队员将会继续努力
为惠来镇电商
贡献青年力量
点击图片即可跳转
-THE END-
来源:先进制造学院
编辑:张梓雯 颜晓桐
初审:王冠尧 张妍 林骏
复审:吴振铨
终审:王亚煦
共青团广东工业大学委员会
二〇二三年八月二日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十三年不舍昼夜,中新广州知识城勇担“知识创造新高地、国际人才自由港、湾区创新策源地、开放合作示范区”的国家使命。
航拍中新广州知识城,九龙湖、凤凰湖如镶嵌在大地上的两块“翡翠”。
知识城本没有湖。来自太平洋的亚热带季风带来充沛的降水,滋养得这片土地丰润肥沃。
为了维持生态和调蓄雨洪,早期开发者规划了两个人工湖——九龙湖和凤凰湖。湖泊周围的8.08平方公里,便是中新广州知识城南北起步区。
蝶变正是从这里开始——
知识城是对全球协作的期盼。2008年,粤新双方希望在广东合作建设标志性平台项目,并提出“知识城”的初步构想;
知识城是对未来城市的远见。2010年,历经19轮谈判后知识城奠基,规划面积123平方公里相当于28个珠江新城,城市规划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控制生态、建设空间5:5比例格局,营造“三山相拥,城景交融”城市意象;
知识城是对梦想成真的坚持。2018年11月,中国与新加坡两国政府签署了《关于中新广州知识城升级合作的框架协议》。构想,生根发芽,拔节生长,科技创新能级、现代产业量级、开放合作层级“日日新”;
知识城是对国家大局的担当。2020年,《中新广州知识城总体发展规划(2020—2035年)》获得国务院批复,赋予知识城建设“知识创造新高地、国际人才自由港、湾区创新策源地、开放合作示范区”的国家使命。
13年,“狂飙”进击的知识城,不再是广州东部“偏远”的一座规划新城,已然是粤港澳大湾区核心引擎中的“中心”城。
今天,我们来“拆解”这座城。
采写:南方日报记者 刘珊 傅鹏 王一晴
摄影:李剑锋 贾自豪
1.知识城为何选址在这里?
知识城位于粤港澳大湾区顶部,被称为“湾顶明珠”。
其北面与白云区钟落潭镇、从化区太平镇接壤,东面与增城区中新镇相接,西面为帽峰山。蜿蜒南北20余公里的谷地,地势平缓,水系纵横交错。
九龙大道作为主动脉穿城而过,串联起城市各发展段落,形成典型的“鱼骨状”城市发展格局。
开拓,是一座城市发展的必经之路。当年能掘地三尺,为新城量身定制人工湖,这份掘地拓荒精神,早在4500年前就在这片大地孕育。
这几年,在知识城考古发现的陂头岭48座窖穴遗迹,是目前岭南地区规模最大的新石器时代晚期窖穴。从出土的陶鼎、陶罐、双肩石铲、玉块等文物,可以捕捉到先民们的生产生活痕迹。
人类开垦的精神内核一脉相承,滋养了开拓、创新的源头底蕴。
也许在4500年前,只是一个族群在这片土地开垦。如今,城市规划面积扩容至232平方公里,有大约100万人,超过2.45万家企业,在这里创新创业创造。
一座崭新的城市,逐渐占领尘土飞扬的荒地,逐步完善的基础设施对人与产业的吸引力愈发强劲。
内嵌于粤港澳大湾区的湾顶地理空间,知识城成为湾区的创新策源地,同时也是广州科技创新轴的北极点。距白云国际机场约24公里,离最近的出海口约120公里,知识城借城际铁路、地铁与高、快速路连接,构筑了与湾区重要节点的快速通道。
顶层设计厘定发展的航向。奠基以来,知识城就显示出了改革创新的气象,担起推动广东产业转型升级、深化中新两国开放合作的使命,为新城加速崛起注入最强动能。
这座新城围绕知识生产、传播、创造、保护与运用发展全链条,构建了“一核两心多园”发展格局,定位很高。
从一张高规格规划,看中新广州知识城的未来,这里显然将成为一张世界瞩目的城市名片,也必将成为粤港澳大湾区强劲的重要增长极。
2008年,新加坡方有关人员曾先后6次来访广州,进行多方选址考察,最终选定广州科学城以北的这块“弹丸之地”。如今来看,或许很难回溯当初为何选址这里,但地理环境、区位优势、精神滋养,大抵是这座城市诞生的起因。
2.知识城“新”在哪里?
从十三年前的奠基到如今的一座科创新城,从一张白纸到城市名片,从荒芜之地到未来之城,知识城不断以新的面貌、新的姿态,向世界展示“崭新之姿”。
知识城的“新”,的确是“新加坡”的新。
立足中新合作,目前知识城已在国家、部委、省级建立三级双边会议机制,先后签署知识城合作发展项目61个。
中新国际联合研究院建成六大研发平台,启动产业化项目60多个,合作打造腾飞科技园、中新智慧园等创新载体,吸引新加坡商务服务中心等400多家企业和机构入驻……
中新广州知识城的“新”,见证着中新合作十三载走过的历程。打出“新”的名片,知识城正不断擦亮“新加坡企业来华首选地”品牌。
知识城的“新”,关键是科技创新。
目前,知识城已引进百济神州、GE—龙沙、康方生物等创新制药项目40多个;集聚粤芯芯片、深南电路等集成电路产业上下游企业超80家,多项核心技术实现国内零的突破;新能源汽车产业集群已落地小鹏汽车智造基地、百度Apollo全球首个自动驾驶出行服务平台等项目……知识城正逐渐成为一个引领广州、广东乃至中国科创产业高端发展的新引擎。
知识城的“新”,更具特色的是“新”在宜居。
知识城以国际一流水准配备教育、医疗、商服等功能配套,新开办广州实验中学等5所中小学,3家专科医院投入运营,建成6所图书馆、3所文化馆,城市建成区从16平方公里扩展至50多平方公里……十三载的城市建设,已让知识城从一片阡陌转身为一方城市“典范”与宜居之都。
知识城的“新”,是底色更“新”。
知识城积极参与广州城市降温试点、碳中和城市示范区建设,目前已累计建成474栋绿色建筑,获华南地区首个国家三星级绿色生态城区运管标识认证。
今年3月,全国首座近零能耗的500千伏变电站——科北变电站在知识城正式投产,预计可拉动包括知识城内生物制药、集成电路、新能源汽车等产业集群创收超3000亿元,解决广州500千伏变电站布点不足的短板,绿色低碳的电能将为粤港澳大湾区产业发展提供强大动力。
“新”,既是中新双边合作的不断深化,也是集科创高地、宜居之都、智慧绿色等高品质特色于一身的现代化新城。
3.为什么是世界级的知识城?
知识城的目标,是努力打造成为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国家知识中心。
这要求知识城不只是广州的知识城、广东的知识城、中国的知识城,而是要成为世界级的知识城。
232平方公里的弹丸之地做到世界级?知识城对自己的战略定位是“知识创造新高地、国际人才自由港、湾区创新策源地、开放合作示范区”。
所指知识之城,显然是尊重知识的地方,可以用知识创造最大价值的地方。人才最宝贵的资产是知识产权,所以对知识产权的保护也成为人才们最看重的一点。知识产权保护与利用,是行业“痛点”也是全球难题,做得好却也最适合“弯道超车”,实现跨越式发展。
显然,有着丰富知识产权保护经验的新加坡,给知识城带来了先发优势,是可以站上去的“巨人肩膀”。
知识城并非中新两国首个政府间合作项目,此前的项目也证明了新加坡的经验对中国有着良好的适配性。借鉴此前的合作经验,始建于1994年的苏州工业园区仅用10年时间,其主要经济指标便达到苏州市1993年的水平,相当于10年再造一个新苏州。
此次合作,又是新加坡最擅长的领域。众所周知,新加坡一直被公认为亚洲知识产权保护最好的国家之一,其专门成立的知识产权局和国际仲裁法庭以及知识产权的相关保护制度全球闻名,助力新加坡在知识经济时代全球崛起。
在知识产权保护与应用方面,知识城可谓是全国唯一的“试验田”。知识城是目前经国务院批准的,全国唯一开展知识产权运用和保护综合改革试验的区域。此外,广州开发区知识产权局是全国唯一一个单独设立的区县级知识产权局。
有好“老师”、有好“天赋”,知识城也很争气,将全球经验与中国实际结合,通过一系列全国全省首创的创新举措,一砖一瓦将自己打造成为全国唯一实现“专利、商标、版权”统一管理的知识产权创造、运用、保护元素最集中的地区。
知识城的产业与国际接轨,聚焦战略性新兴产业全力打造“三集群两高地”,生物制药、集成电路、智能网联汽车三大产业吸引了全球人才带着全球技术、全球项目来到知识城,超100名战略科学家、1260名高层次人才选择在知识城安家落户,超1000家前沿科技的企业选择在知识城创新创业。
成立两年,世界500强企业家俱乐部的朋友圈越来越大,随着知识城产业载体建设加速推进,吸引了宝洁、百济神州、卡尔蔡司、瑞士龙沙等世界一流企业进驻。
如今的知识城,知识是世界的,企业是世界的、人才是世界的、环境是世界级。知识经济的下一站,正驶向知识城。
4.“知识经济”是什么经济?
从产业密度、智力浓度来看,知识城用最短的时间迎来知识经济的“爆发”:在全市率先将研发投入强度提高至6%以上,这一力度高于上海、深圳。
其实在知识城建设之初,人们尚不理解“知识经济”的内涵,但“知识”二字,是深入知识城肌理的标签。
2011年落户的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局专利审查协作广东中心几乎与知识城共成长,专利审查结案能力数量约占全国五分之一。该中心副主任董琤说,这里是“走遍全国也找不着”的知识产权高地。
作为全国唯一经国务院批准的“知识产权改革试验田”,知识城集结了广州知识产权法院、审协广东中心、中国(广东)知识产权保护中心、中新国际知识产权创新服务中心等各类知识产权机构百余家。
知识经济呼唤八方英才,这也是知识经济的源头活水。
2020年7月,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广州研究院执行院长王从思跨越1600多公里,来到知识城就任现职,仅用1年时间,他便做出“兼职转全职、安家知识城”的决定。
与王从思一样,第一批从西安来到知识城的老师,已有近20名在广州安家落户。
中新国际联合研究院、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黄埔高等研究院、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广州研究生院等“大院大所”与高校战略科技创新平台集群相继在知识城落地,王晓东、施一公、赵宇亮等20余位国内外“院士天团”领衔的顶尖人才队伍选择扎根知识城,超4200名研究生从这里走向世界。
中新广州知识城的“知识密集度”一路攀升,国际人才自由港释放人才“引力波”。
在知识城,海外创新技术、高层次人才与主导产业进入“蜜月期”,这锅“知识浓汤”富含创新滋味,吸引着知识密集型创新企业及其产业链近悦远来。
落户知识城5年,粤芯半导体4次增资扩产,带来了30多家上下游半导体“朋友”落户。
知识密集型企业加速“投注”背后,源于知识城的产业布局。
建城之初,知识城循着新加坡发达的知识经济发展模式,布局了三大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这让知识城的经济更有“知识力”。
从无人问津的产业空地艰难起步,知识城站在粤港澳大湾区产业发展的风口上,全球顶尖生物制药产业集群已初显规模,全国集成电路产业发展第三极承载区呼之欲出,新能源汽车产业步入规模化发展。
5.知识城为什么是新加坡总理的“必选项”?
3月27日,时隔九年,新加坡总理李显龙访华的第一站选择了广东广州。
来广州看什么?知识城是绕不开的选择。
李显龙不是第一次到访知识城,上一次是在2014年9月,他参观了中新广州知识城展厅、凤凰湖和腾飞园,还为知识城题字留念,他称每一次来广东,都能看到新变化。
今年再次来访,让李显龙感叹“完全认不出来了”。李显龙故地重游中新广州知识城展厅、凤凰湖,也第一次走进新的中新广州知识城发展规划馆、中新国际联合研究院、中新智慧园和广州新侨学校。
中新智慧园于去年6月正式开园,不到一年就已入驻60余家高精尖企业及项目,包括新加坡能源集团、星展银行、恩士迅、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新加坡国立大学等“国家队”力量,以及来恩生物、新果科技、费雪派克等国际顶尖企业,可谓新加坡元素十足。
在这里“扎根”的不少企业,都是在新加坡成立,此后选择来知识城开拓中国市场乃至全球市场。
让华南理工大学副校长、中新国际联合研究院院长朱敏印象深刻的是,李显龙看到这些“熟面孔”成功融入知识城十分欣慰,更对这些企业、项目来到中国后探索出了哪些新模式产生浓厚兴趣。
此番来知识城,李显龙再次题字。在参观广州新侨学校时,他在学校签名册上题字:“十年树木,百年树人,wishing teachers & students of SCA every success.”
为何一定要来看看知识城,想必正如李显龙所说,“我上一次访问中新广州知识城是在2014年。如今,这里已迅速发展为广东一个充满活力的创新枢纽,也是新加坡企业进入粤港澳大湾区的重要平台。”
6.在广州过上“坡城”生活的感觉如何?
在广州,想要感受新加坡的生活,知识城已经可以实现。
在2500平方米的科创空间里,“中新智慧园分馆”的生命树理念造型书架、弧形地面的双龙戏珠设计、新加坡式的咖啡吧社交场所、可躺下休息充电的胶囊太空舱……随处可见的细节流露出“中新合璧”的创业风,兼具中式建筑“榫卯”与新加坡“娘惹风”的文化碰撞闪烁着火花。
置身这样的环境,彭晓明博士时常以为自己还在新加坡,“水土不服”显然是不存在的。
2022年,新加坡企业来恩生物落户知识城,首席执行官彭晓明跟随企业一起来到这里。不到一年的时间,来恩生物在知识城的创新药物研发基地已在中新智慧园中落成。
除了硬件建设的“中新合璧”,知识城提供的软件服务也充满“坡范”。
2022年6月,中新智慧园开园,其中建立的企业发展服务中心,为来自新加坡的创新企业、创业人才提供政策咨询和解读、投融资、法律咨询、知识产权等全方位一站式的企业发展服务,成为知识城中又一推进中新双方深化科技创新、智慧城市建设等领域合作的重点项目。
在知识城里感受“坡城”的工作内容与环境,中新智慧园只是其中的一个缩影。
对知识城人而言,在广州的“坡城生活”,不仅是具有新加坡元素的工作氛围,还有“坡城”的生活环境。
新加坡素有“花园城市”的美誉,知识城在建设之初就借鉴新加坡城市规划先进经验,坚持生产、生活、生态深度融合,为规划中将要居住在此地的100万人口打造宜居、宜业、可持续发展的城市环境。
在知识城的规划建设中,控制生态、建设空间5:5比例格局,营造“三山相拥,城景交融”城市意象,也因此获得全国优秀城市规划设计奖一等奖。
在知识城,下班后骑上单车便可来到景色秀美的凤凰湖和九龙湖,华灯初上,现代化的园区建筑在温暖夜灯下倒影在湖面中,在岭南郁郁葱葱的植被环绕里,面向湖水深吸一口气,缓解一天的疲惫。
新加坡人口密度大,便捷的交通成为国民拥有品质生活的必要因素。在知识城,交通路网格局的发达也让这里成为了交通便利之城。
目前,“南北贯通、山海相连、东西合璧、互联互通”的交通路网格局已在知识城形成。
8条轨道交通、7条高速公路、7条城市快速路基本建成,能够实现30分钟通达广州中心城区、机场、高铁站、港口通勤圈,实现穗港澳跨境直升机航线30分钟直飞港澳,融入大湾区1小时主要城市交通圈。
从对企业的全面服务,到人居环境的优美与便利,踏入中新广州知识城这座“城中之城”,“坡城生活”的感觉如期而至。
2010年
6月
中新广州知识城奠基,被赋予引领广东省乃至中国产业转型升级特别是知识经济发展的新引擎使命。
12月
中新广州知识城管理委员会揭牌。
2011年
3月
知识城南北起步区8.08平方公里项目正式获得国家发改委核准批复同意建设,按照“企业先行、政府推动、市场运作”的开发模式运作。
9月
中新广州知识城投资开发有限公司成立。
2012年
3月
广州知识城腾飞园项目奠基。该项目由新加坡腾飞集团和中新广州知识城投资开发有限公司共同建设,打造成一个集高新科技、软件开发和产业研发于一体的高品质商务空间。
2014年
9月
新加坡总理李显龙首次访问中新广州知识城,参观腾飞园。
10月
在中新双边联委会第十一次会议上,中国知识产权局和新加坡知识产权局签署谅解备忘录,共同参与推进中新广州知识城成为两国间的“知识产权合作的示范区”。
2015年
11月
中新广州知识城管委会、华南理工大学、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和中新广州知识城投资开发有限公司签署共建中新国际联合研究院合作协议。
2016年
7月
中新广州知识城被国务院批准为“国家知识产权运用和保护综合改革试验区”。
2017年
3月
百济神州广州生产基地在中新广州知识城破土动工,占地面积10万平方米。
6月
世界500强通用电气(GE)与黄埔区、广州开发区携手合作的GE生物科技园项目在中新广州知识城动工,建设GE在亚洲的首个生物科技园。
2018年
3月
广州粤芯半导体技术有限公司一期项目正式动工,至2019年9月建成投产。这是广东省本土自主创新的“国家高新技术企业”,也是粤港澳大湾区全面进入量产的12英寸芯片制造企业。
11月
《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和新加坡共和国政府关于中新广州知识城升级合作的框架协议》正式在新加坡签订,中新广州知识城上升为中、新两国国家级双边合作项目。
2019年
6月
康方(中国)生物医药有限公司研发中试生产基地在中新广州知识城正式全面开工,厂区从动工到中试生产历时18个月。
9月
百济神州广州生产基地第一工厂正式竣工。
2020年
8月
中新广州知识城总体发展规划(2020—2035年)》获国务院批复同意,赋予知识城建设“知识创造新高地、国际人才自由港、湾区创新策源地、开放合作示范区”的国家使命。
9月
小鹏汽车智能网联汽车智造基地在广州市知识城智能装备区奠基,此基地为涵盖总部投资、研发、生产、销售等多功能多板块业务主体。
12月
百济神州广州生产基地迅速实现第二工厂竣工,第三工厂建设同步启动,以高效的“黄埔速度”构建生物制药大规模自主生产能力。
2021年
1月
广州航空轮胎大科学中心项目正式动工。项目以航空轮胎动力学大科学装置为核心,建设与之配套的航空轮胎博物馆、硬核科技中心,建成后将成为世界第二、中国首个航空轮胎研发与创新基地。
2月
百济神州广州生产基地第四工厂在国际生物医药创新园区破土动工,有望建成亚洲产能最大抗癌药生产基地。
7月
国际人才自由港启动运营,创建全国首个“海外人才创新创业‘零跑动’”服务中心,建立全国首个立足于新加坡及欧洲国家的海外引才网络。
9月
广州新侨学校开学。这是新加坡南洋华侨中学联属学校在境外合办的第一所学校,学校开设小学、初中、国际高中课程,引入新加坡先进的师资和国际教育管理经验。
2022年
1月
广东省人大常委会审议通过《广东省中新广州知识城条例》。
3月
《广东省中新广州知识城条例》正式实施。
6月
中新智慧园正式开园,开园后即吸引新加坡能源集团、星展银行、恩士迅、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新加坡国立大学等众多新加坡企业与机构入驻。
8月
广州粤芯半导体技术有限公司三期项目启动建设。三期建设全部完成投产后,将实现月产近8万片12英寸晶圆的高端模拟芯片制造产能规模。
2023年
1月
投资百亿、产值百亿的孚能科技项目正式开工,将建设年产能30GWh动力电池生产基地。
3月
李显龙再访中新广州知识城。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百合居装饰公司口碑怎么样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