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部(重庆)科学城气象科学技创新中心规划落地了吗?

  凤栖湖畔,科学城央。  这里坐落着重庆实验室的“新样板”、国家实验室的“生力军”,举全市之力高标准、高起点打造的金凤实验室。金凤实验室占地面积128亩,5栋楼呈U型布局,总建筑面积13.5万平方米。楼宇之间的空中连廊将彼此串联在一起,形成一个整体,成为西部(重庆)科学城的新地标。  自2022年6月揭牌投用以来,金凤实验室已在平台建设、人才聚集、成果转化、开放合作等诸多方面取得积极进展,点燃“科创引擎” ,起步就跑出“加速度”,加快打造高能级创新平台,为重庆建设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提供强力支撑。  2月21日,“走进区域看发展川渝奋楫谱新篇”网上主题宣传活动采访团走进西部(重庆)科学城,探访金凤实验室,感受这里作为西部(重庆)科学城科技创新的头号工程,如何将川渝携手打造具有全国影响力科技创新中心的梦想变为现实。  川渝携手 共同打造科技创新中心  在金凤实验室,这里拥有世界首个病理学科技馆、各式各样的智慧诊断系统、至少5000所医院同时在线的远程会诊系统、微无创一体化的医疗设备……金凤实验室。人民网 胡虹摄  “金凤实验室聚焦生命健康领域,把重大疾病的下一代诊断作为核心任务。以原始理论创新和‘卡脖子’技术基础理论突破为首要目标。这也是金凤实验室有别于其他实验室的主攻方向。”金凤实验室入驻科研团队PI(学术带头人)王岩介绍。  其中,重大疾病以脑疾病和恶性肿瘤两大类为重点;下一代诊断将有机整合病理、影像、检验和临床信息等生物数据,通过BT-IT技术(生物技术-信息技术)建立其在时空维度的关联,形成以疾病表型组学为核心的下一代诊断理论和技术体系,实现融合诊断、智慧诊断和微无创诊断。  “金凤实验室紧紧围绕国家重大需求,凝练原创科学问题,聚焦病理为代表的优势学科,集中力量展开研究攻关。”王岩说。目前,已完成“脑胶质瘤和新冠病毒感染引发肺炎病理表型组与精准诊疗”2个细分领域的研发。金凤实验室展馆内展出了实验室最新成果。人民网 胡虹摄  “在这里建设金凤实验室有利于发挥重庆的创新资源优势,更利于推动成渝打造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金凤实验室副主任徐辉介绍。重庆作为我国中西部地区的唯一直辖市和国家重要中心城市,拥有2所专业的医科大学和其他综合性的医学院、生命科学院等。重庆在医学诊断有很强的基础,以卞修武院士为代表的病理学科,在国内处于领先水平,在国际也拥有影响力。  “加上区位优势,能加强与四川各类研发机构和临床机构的合作。”徐辉说,例如,针对肿瘤病理研究,四川团队在肺癌方面有很好的研发成果,而重庆则专注在脑胶质瘤为代表的恶性肿瘤方面,两地可以形成很好的互补。在开放共享的科研生态下,川渝的科研团队在人才培育、平台搭建、学科交叉、学术交流、资源共享和成果转化等方面合作更加紧密。  目前,由卞修武、段树民、赵宇亮、董晨等院士领衔的20个科研团队已经入驻,到位科研人员190余人,其中国家级人才13名、博士37名、硕士83名。疾病表型组学、智慧病理、生物合成实验室投入使用,病理时空组学中心、实验动物中心等公共平台建成运营,涌现出智慧诊断、AI辅助的化学合成以及新药创制等一系列的创新成果。  引凤来栖 共筑“未来之城”  然而,在西部(重庆)科学城像金凤实验室这样的现代实验室,并不是单纯地闭门研发,而是研发与产业无缝对接的科创平台。这种现代实验室体系,是以实验室为驱动,聚集产业链和供应链,吸引更多的人才和技术,从而形成产业的良好生态系统。  “高水平建设科学城,第一动力在科技创新,第一资源是人才要素。”重庆高新开发建设投资集团有限公司规划建设部部长周俊峰说。采访团参观西部(重庆)科学城对外合作交流中心。人民网胡虹摄  高能级创新平台已搭好,如何吸引人才,留住人才,采访团在西部(重庆)科学城对外合作交流中心找到了答案。  “以成渝综合性科学中心(金凤)为牵引,高水平建设大学城、科研港、生命岛、科学谷、科创街‘五大创新支撑’,打造科技创新策源地。”周俊峰介绍。  这里将聚集重庆大学、陆军军医大学、重庆医科大学、四川美术学院等高等院校,布局建设超瞬态实验装置、金凤实验室、中国科学院重庆科学中心、北京大学重庆大数据研究院等一批大装置、大平台、大院所,国家应用数学中心等市级及以上研发平台323个,集聚市级及以上科技创新创业人才140余人,国家高新技术企业305家,“专精特新”中小企业113家,市级及以上孵化器和众创空间16个、其中国家级6个,A类评价国家级孵化器1家。对外合作交流中心内呈现了西部(重庆)科学城的成果与未来。人民网胡虹摄  “西部(重庆)科学城是重庆向西的‘桥头堡’,它的建设将加速区域的基础设施建设,加速产业落地,人才的引入。”周俊峰说,科学城以“一心多园、畅北通南”为建设思路,在建、谋划项目建设规模1000万方,这里有智能汽车产业园、金凤软件园、大健康数字医疗产业园、科学中心大科学装置等,为成渝地区共建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提供硬核支撑。  目前,西部(重庆)科学城已建立博士后科研工作站30余个,引进“两院”院士等战略科技人才11人,“金凤凰”人才125人。中国科学院院士、陆军军医大学西南医院病理科主任卞修武,中科院“百人计划”获得者刘双翼,中科院计算技术研究所博士、清华大学博士后、航天新通科技有限公司首席科学家周继华等,纷纷入驻西部(重庆)科学城。  这里已然成为科学家的家、创业者的城。(胡虹 焦磊)来源:人民网-重庆频道
}
作为重庆科技创新的重大平台、建设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的重要载体,西部(重庆)科学城自2020年全面启动建设以来,深入推进科技创新,让科技创新为高质量发展赋能。目前,一大批大装置、大院所、大平台、大项目的建设正在西部(重庆)科学城加速推进。优化创新布局
增强平台“支撑力”就在前些天,金凤实验室传出喜讯——由洪亮教授带领的上海交大人工智能医药团队,已成功合成出首个AI设计、基于双靶点的全新骨架实体新分子,并交付给药企。目前,该分子化合物已经经过检测,纯度接近100%。重要的是,该分子可明显缩短新药研发时间。这标志着,金凤实验室在成为重庆实验室“新样板”、国家实验室“生力军”的道路上已有了实质性的进展。洪亮教授表示,以前在找有效药物分子的时候,都是做高通量的实验,也就是百万量级的分子去尝试,对一个靶点或者细胞是不是有效,“现在我们结合计算和人工智能,可以在几十亿的分子库里,去筛选有可能成药的分子”。此外,中国自然人群生物资源库、北京大学重庆大数据研究院、重庆医科大学国际体外诊断研究院等建成投用,中科院重庆科学中心、重庆国家应用数学中心等也在科学城加快建设。目前,西部(重庆)科学城正聚焦建设成渝综合性科学中心(金凤),高水平建设大学城、科研港、科学谷、生命岛、科创街“五大创新支撑”,打造科技创新策源地,科学城正加速建设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核心区。校地携手合作
激发创新“源动力”为发挥大学城创新资源和人才聚集优势,进一步破除校地合作的“物理围墙”“心理围墙”“治理围墙”,科学城在毗邻大学城的曾家片区打造科研港,布局中科院重庆科学中心等战略科技力量,打造创新“策源地”。在关键技术攻关方面,科学城始终坚持“四个面向”,发挥政府引导作用,着力构建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深度融合的技术创新体系,推动校地院地合作技术攻关,已在基础软件、智能网联汽车、功能性芯片等领域突破一批关键核心技术。今年7月,位于西部(重庆)科学城核心区的北京大学重庆大数据研究院推出北太天元数值计算通用软件,打破了国外企业垄断科学计算软件国内市场多年的僵局。这一软件的问世也是科学城校地合作跑出“加速度”的有力印证。目前,科学城已认定高校院所技术合同639项、成交额6.8亿元,校地院地合作项目共转化科研成果207项。在校地院地项目的示范带动下,科学城正朝着建设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核心区这一目标迈步前进。截至今年9月,科学城核心区已建成市级及以上研发平台312个,汇聚起专家学者及研发人员1500余名,引育科技型企业1373家。创新服务方式
释放发展“驱动力”科创项目星罗棋布、产业发展势头强劲、城市建设如火如荼……在科学城高质量发展的背后,离不开其在体制机制改革路上的勇于创新和先行先试。今年,西部科学城重庆高新区获评2022年重庆市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试点示范区,成为重庆探索服务业扩大开放路上的新示范。试点以来,科学城核心区率先出台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试点实施方案,在承接重庆74项共性试点基础上,研究提出107条个性化先行先试改革举措。科学城经过一年多的创新实践和改革探索,实施率达到89.78%,探索开展以“先投后股”方式支持科技成果转化、人才政策兑现“免申即享”等差异化改革,形成成果案例7个;出台支持高校院所协同创新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扶持办法、知识产权资助办法、科技金融发展办法等配套政策15个。上游新闻记者 刘翰书 通讯员 王柯岚 受访单位供图编辑:吴光亮责编:罗永攀审核:罗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气象科学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