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智能制造、机器人、人工智能机器人怎么联网装备和技术与模具制造工艺存在哪些关联?

(1)面临的机遇 1)国家政策大力支持 自《“十三五”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中明确提出“要大力发展智能制造系统,加快推动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技术的深度融合”以来,国家陆续发布《智能制造发展规划(2016-2020 年)》《国家智能制造标准体系建设指南》 《关于推动先进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深度融合发展的实施意见》等产业政策支持文件,明确智能化转型为制造业重点发展方向,积极推动相关行业指导标准 落地,促进企业加快在核心技术、经营模式、生产流程等方面的创新升级。其中,《智能制造发展规划(2016-2020)》提出推进智能制造发展的“两步走”战 略:第一步,到 2020 年,智能制造发展基础和支撑能力明显增强,传统制造业重点领域基本实现数字化制造,有条件、有基础的重点产业智能转型取得明显进展;第二步,到 2025 年,智能制造支撑体系基本建立,重点产业初步实现智 能转型。“十四五”期间,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十四五”智能制造发展规划》 (征求意见稿)等指导性文件,从规模以上制造业企业智能制造能力、智能制造装备和工业软件供给能力及智能制造领域基础服务能力三个方面,进一步明 确了我国 2025 年智能制造产业的发展目标。同时,《“十四五”智能制造发展规 划》(征求意见稿)指出,应大力推动先进工艺、信息技术与制造装备深度融合, 通过智能车间、智能工厂的载体建设,带动通用、专用智能制造装备加速研制 和迭代升级,在电子信息领域推进电子产品专用智能制造装备与自动化装配线 的集成应用,强化科技支撑引领作用,增强融合发展新动能。 国家政策的大力支持为智能制造业的发展提供了稳定的政策基础,有利于 行业的快速发展。2)技术升级加速制造业智能化转型“工业 4.0”被看作是以智能制造为主导的“第四次工业革命”,通过信息技术与工业技术的融合,运用信息物理系统实现产品全生命周期中各制造单元 间相互独立地自动交换信息、触发动作和实现控制,将制造业向智能化转型。当前,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突破与产业变革的加速发展,大数据、人工智能、 云计算、物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正在赋能传统制造业,从根本上变革其生产 经营模式,实现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转型。未来,智能制造不仅将自动化 设备应用到生产制造过程,还将实现智能制造技术与人工智能等技术的深度融合。现阶段,我国人工智能技术已经能够实现对复杂制造领域进行感知、预测、 规划、执行等功能,并且在 5G 网络、大数据、云计算等多个领域实现重大突 破,不断推动新产品与新模式的诞生,为我国未来智能制造的竞争格局奠定良 好基础。3)产业链升级与下游市场带动行业增长目前,我国已经拥有 41 个工业大类、207 个工业中类、666 个工业小类,是全世界唯一拥有联合国产业分类中全部工业门类的国家。同时,强大的生产 能力和完善的配套设施也形成了我国特有的独立完整的现代工业体系。随着智 能制造深入推进,围绕工厂、企业、产业链供应链智能制造系统逐渐形成。未 来,多场景、全链条、多层次的智能制造新模式在助力制造业转型发展的同时, 也为智能制造装备行业带来了广阔的市场需求。智能制造设备的下游客户包括消费电子、新能源、医疗等行业。随着技术的进步,消费电子产品将在新兴需求的带动下不断更新迭代,向智能化、集成 化发展。下游产品旺盛的市场需求将有效带动智能制造行业的发展,为智能制 造行业的发展提供了有效的支撑。我国新能源市场前景广阔,上下游行业配套 不断完善,同时在国家补贴政策的支持下,新能源产业得到了长足的发展。未来,随着“双碳”目标的提出,新能源行业发展环境将继续向好,行业发展前景可期。作为新能源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动力锂电池企业在全球市场中 的竞争力也不断增强,在推动新能源车技术突破的同时,也为其上游的精密装 备制造企业的发展创造了条件。4)国际合作带来新发展机遇 改革开放 40 余年来,对外开放、合作共赢是中国制造业发展过程中坚持的根本原则。当前,我国已经成为全球货物贸易第一大国,为智能制造“走出去” 奠定了坚实基础。“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以来,我国已经与沿线 30 多个沿线国 家签署产能合作协议,多个高端制造产业逐步走出国门,显著提升了我国制造 业在全球产业链中的地位和影响力。2022 年 1 月,《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 定》(RCEP)将在东盟 6 国和中国、日本、澳大利亚和新西兰等非东盟成员国 正式生效。作为全球规模最大的自由贸易协定,RCEP 将通过降低贸易投资壁 垒,提高区域经济一体化水平,推进我国制造业企业向高端制造转型并实现创 新发展,为轻工、汽车、机械、电子信息等重点行业的增长带来难得的发展机 遇。(2)面临的挑战 1)行业集中度低,业内企业规模偏小公司生产的自动化设备、自动化线体及夹治具产品属于完全竞争市场,行业内企业在对客户行业和客户需求深刻理解的基础上,凭借其设计研发能力和项目经验,根据客户需求自主设计、研发自动化设备,依据产品设计方案采购原材料,并最终完成设备的制造及交付。由于生产所需的机器人本体、模组、 电机等原材料均为通用标准化产品,因此与关键自动化单元产品及零部件供应 商相比,设备制造商所生产的非标准化设备对配套设计研发能力、项目执行经 验、客户行业理解深度和客户服务能力的要求较高,因此行业集中度相对较低、 行业内企业规模偏小。2)专业技术人才短缺 作为知识密集型、技术密集型行业,行业内企业对于专业技术人才的需求较高。在智能制造的背景下,相关人才需要具备融合的专业技能和丰富的实践 经验以应对新技术对传统行业带来深刻变革。由于我国智能制造行业发展相对 滞后,行业发展时间较短,人才培育和积累不足,高端人才相对匮乏。智能装 备制造行业对人才的综合能力和技术水平要求较高,我国应加快构建支撑制造强国战略的人才培养体系,打造智能制造人才队伍,构建多层次的人才队伍, 支撑智能制造产业快速发展。3)国际竞争愈加激烈 当前世界经济形势复杂严峻,部分国家的贸易保护主义、单边主义和霸权主义再次抬头,经济复苏具有不稳定性和不平衡性。美国、德国等发达国家加快推动以信息技术为核心的先进制造计划,构建智能化的工业生产制造体系, 努力抢占新一轮国际竞争的制高点。中国作为制造业大国,对世界经济的发展 格局具有重要影响,同时也面临着更加激烈的国际竞争。目前,我国制造行业 发展水平总体上仍呈现大而不强,强而不精的格局,产品的技术含量和附加值 较低,产业总体上处于全球价值链的中低端,在国际市场中的竞争力仍有待提 高。}

2022-06-08 14:36
来源:
科工网发布于:河南省
机器人替代人工生产是未来制造业重要的发展趋势,是实现智能制造的基础,也是未来实现工业自动化、数字化、智能化的保障,工业机器人将会成为智能制造中智能装备的代表。工业机器人这几年在智能制造业中表现突出,究竟有哪些优势?
1、工业机器人的概念
工业机器人是面向工业领域的多关节机械手或多自由度的机器装置,具有柔性好、自动化程度高、可编程性好、通用性强等特点。在工业领域中,工业机器人的应用能够代替人进行单调重复的生产作业,或是在危险恶劣环境中的加工操作。国际上,工业机器人的定义主要有如下两种:
国际标准化组织(ISO)的定义:工业机器人是一种具有自动控制的操作和移动功能,能完成各种作业的可编程操作机。
美国机器人协会(RIA)的定义:一种可以反复编程和多功能的,用来搬运材料、零件、工具的操作机;或者为了执行不同的任务而具有可改变的和可编程的动作的专门系统。
在智能制造领域,工业机器人作为一种集多种先进技术于一体的自动化装备,体现了现代工业技术的高效益、软硬件结合等特点,成为柔性制造系统、自动化工厂、智能工厂等现代化制造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机器人技术的应用转变了传统的机械制造模式,提高了制造生产效率,为机械制造业的智能化发展提供了技术保障;优化了制造工艺流程,能够构建全自动智能生产线,为制造模块化作业生产提供了良好的环境条件,满足现代制造业的生产需要和发展需求。
2、工业机器人的结构与功能
工业机器人一般由3个部分、6个子系统组成,如图1所示。
图1 工业机器人结构
1)机械部分
机械部分包括工业机器人的机械结构系统和驱动系统。机械部分是工业机器人的基础,其结构决定了机器人的用途、性能和控制特性。
(1)机械结构系统,即工业机器人的本体结构,包括基座和执行机构,有些机器人还具有行走机构,是机器人的主要承载体。机械结构系统的强度、刚度及稳定性是机器人灵活运转和精确定位的重要保证。
(2)驱动系统,包括工业机器人动力装置和传动机构,按动力源分为液压、气动、电动和混合动力驱动,其作用是提供机器人各部位、各关节动作的原动力,使执行机构产生相应的动作。驱动系统可以与机械系统直接相连,也可通过同步带、链条、齿轮、谐波传动装置等与机械系统间接相连。
2)传感部分
传感部分包括工业机器人的感受系统和机器人-环境交互系统。传感部分是工业机器人的信息来源,能够获取有效的外部和内部信息来指导机器人的操作。
(1)感受系统,是工业机器人获取外界信息的主要窗口,机器人根据布置的各种传感元件获取周围环境状态信息,对结果进行分析处理后控制系统对执行元件下达相应的动作命令。感受系统通常由内部传感器模块和外部传感器模块组成:内部传感器模块用于检测机器人自身状态;外部传感器模块用于检测操作对象和作业环境。
(2)机器人-环境交互系统,是工业机器人与外部环境中的设备进行相互联系和协调的系统。在实际生产环境中,工业机器人通常与外部设备集成为一个功能单元。该系统帮助工业机器人与外部设备建立良好的交互渠道,能够共同服务于生产需求。
3)控制部分
控制部分包括工业机器人的人-机交互系统和控制系统。控制部分是工业机器人的核心,决定了生产过程的加工质量和效率,便于操作人员及时准确地获取作业信息,按照加工需求对驱动系统和执行机构发出指令信号并进行控制。
(1)人-机交互系统,是人与工业机器人进行信息交换的设备,主要包括指令给定装置和信息显示装置。人-机交互技术应用于工业机器人的示教、监控、仿真、离线编程和在线控制等方面,优化了操作人员的操作体验,提高了人机交互效率。
(2)控制系统,是根据机器人的作业指令程序以及从传感器反馈回来的信号,支配工业机器人的执行机构完成规定动作的系统。控制系统可以根据是否具备信息反馈特征分为闭环控制系统和开环控制系统;根据控制原理可分为程序控制系统、适应性控制系统和人工智能控制系统;根据控制运动的形式可分为点位控制系统和连续轨迹控制系统。
3、工业机器人在智能制造中的应用优势
生产效益是企业追求的目标,创新发展的动力,在工业生产中,工业机器人可替代工人去完成高难度的工作,降低人工成本。同时,枯燥的机械化操作容易使工人产生情绪,影响工作精度。机器人可以很好地持续保障工作的精度,提高产品的生产质量。可见,在智能制造中,工业机器人的应用可提高产品质量、降低生产成本,制造企业可获得更高的生产效益。
此外,在工业生产中,工业机器人可与不同数控机床连接,进行多种产品生产,为柔性生产线建设提供帮助。整个过程无需人工操作,工业机器人可24h进行工件生产,表现出生产效率高、产品精度高、一致性强等优势。
既然工业机器人在智能制造中有如此大的优势,那么在实际应用上表现如何?
4、工业机器人在智能制造业中的应用
在钢铁企业生产中,工业机器人可以大展身手。第一,自动拆捆机器人可自动测量捆带和卷边的位置,进行剪裁,并将捆带压缩为最小尺寸,运输至废料斗中。第二,自动取样机器人可以自动取出小车中的试样板,并在试样板上粘贴标签。有些流水线上还单独使用了自动贴标签机器人,自动完成标签的打印、拾取与粘贴操作。当然,最常见的还是无人化行车,通过计算机编程,可按照最短路线行驶,自动完成钢卷吊装、信息识别与存储等操作,实现准确定位、轻装轻卸。
其实,工业机器人应用最广泛的领域就是汽车制造领域。如今,汽车制造的各个环节基本都由机器人完成主要工作,宝马、大众、东风日产等等,都有它们固定的机器人供应商,协助配合完成机器人部署。
重要的焊接环节中,工业机器人配置相应的焊接工具,与传感器配合使用,可以自动完成车体焊接操作,不仅减少了人工焊接高风险的情况,而且和人工操作相比,焊接机器人作更为准确。另外,在外车喷漆环节,工业机器人配置相应的喷漆工具与程序,可保障外车喷漆的一致性,并在喷漆结束后完成涂胶操作,提高生产效率。最后,在整车装配环节,往往是最复杂的。人工装配精度低、效率低,在这一环节使用工业机器人,可根据内置程序规范装配汽车座椅、车窗、仪表等部件,保障装配的精度。
5、工业机器人如何助力智能制造
首先也是最基础的,就是加强人才培养,毕竟工业机器人属于高新技术,专业人才较为稀缺,为保障工业机器人技术的深入研发,需加强人才培养,提供人才保障。教育部门可进一步完善机器人等专业,加大教育经费投入。同时,企业需加强技术骨干的培养,定期组织技术人员到行业龙头企业及先进企业学习经验,掌握工业机器人要点,工结合生产实际,进行机器人的研发。
当然,还有老生常谈的技术创新,就目前技术水平而言,我国工业机器人研发在执行力方面与国际领先水平相差无几,但在工业机器人的功能、性能、系统集成化水平及运动精度等方面,仍存在较大差距。
最后,还要加强性能优化,因为目前我国工业机器人在制造企业中的应用集中于运输、焊接等,性能相对比较单一。为扩大工业机器人应用广度,工业机器人需不断优化,结合智能制造相关企业的需求,实现机器人在生产线全覆盖,真正去实现智能制造。
6、结论
工业机器人在智能制造中的应用,可提高产品生产效益,建设柔性生产线,实现产品制造的智能化、高效化发展。为了增强工业机器人在智能制造中的应用,需加强人才培养、技术创新与性能优化等工作,加大工业机器人在智能制造中的应用广度与深度,推动智能制造的进一步发展。当然,推进智能制造是一项复杂而庞大的系统工程,也是一件新生事物,这需要一个不断探索、试错的过程,难以一蹴而就,更不能急于求成。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里,许多人错误地认为智能制造就是自动化的生产方式。认为机器人换人、无人工厂、黑灯工厂就是智能制造的“代表”。实际上,这是对智能制造非常片面的认知:机器人换人,解决的是生产现场的手工劳动问题;无人工厂、黑灯工厂解决的是生产线的人工控制问题。类似的,无人仓储、无人物流也不能代表智能制造。要说清楚智能制造是什么,我们就必须从智能制造的概念说起,再到智能制造的目标和主题,最终了解如何发展智能制造。一、智能制造的概念1989年Kusiak首次明确提出了“智能制造系统”一词, 并将智能制造定义为“通过集成知识工程、制造软件系统和机器人控制来对制造技工们的技能和专家知识进行建模,以使智能机器可自主地进行小批量生产”。此时,智能制造的概念主要是从技术方面阐述的,描述一种面向生产制造过程的工程技术。最初智能制造的概念强调它是由智能机器和人类专家共同组成的人机一体化智能系统。但在到了21世纪我国的制造强国战略研究报告中,认为智能制造是制造技术与数字技术、智能技术及新一代信息技术的融合,是面向产品全生命周期的具有信息感知、优化决策、执行控制功能的制造系统,旨在高效、优质、柔性、清洁、安全、敏捷地制造产品和服务用户。智能制造的内容包括:制造装备的智能化、设计过程的智能化、加工工艺的优化、管理的信息化和服务的敏捷化远程化等。到了现在,基于对工业革命与现代制造概念形成及发展 的分析,以及对制造业和制造技术发展永恒目标的认识,并进一步分析工业4.0时代的特征,我们对工业4.0时代的智能制造内涵有了进一步的认知,即:智能制造是先进制造技术与新一代信息技术、新一代人工智能等新技术深度融合形成的新型生产方式和制造技术,它以产品全生命周期价值链的数字化、网络化和智能化集成为核心,以企业内部纵向管控集成和企业外部网络化协同集成为支撑,以物理生产系统及其对应的各层级数字 孪生映射融合为基础,建立起具有动态感知、实时分析、自主决策和精准执行功能的智能工厂,进行赛博物理融合的智能生产,实现高效、优质、低耗、 绿色、安全的制造和服务。二、发展智能制造的总体目标众所周知,工业4.0是正在发生之中的新工业革命,面临着一系列的变化和挑战,“智能化”是未来制造技术发展的必然趋势,智能制造是其核心,在工业4.0时代,智能制造的总体目标可以归结为如下五个方面:(1)优质制造的产品具有符合设计要求的优良质量,或提供优良的制造服务,或使制造产品和制造服务的质量优化。 (2)高效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以高效的工作节拍完成生产,从而制造出产品和提供制造服务,快速响应市场需求。 (3)低耗以最低的经济成本和资源消耗, 制造产品或提供制造服务。其目标是综合制造成本最低,或制造能效比最优。 (4)绿色在制造活动中综合考虑环境影响和资源效益,其目标是使整个产品全生命周期中,对环境的影响最小,资源利用率最高,并使企业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协调优化。 (5)安全考虑制造系统和制造过程中涉及的网络安全和信息安全问题,即通过综合性的安全防护措施和技术,保障设备、网络、控制、数据和应用的安全。三、智能制造的四大主题:智能工厂、智能生产、智能物流和智能服务1、智能工厂智能工厂重点研究智能化生产系统和过程, 以及网络化分布式生产设施的实现。智能工厂是智能制造中的一个关键主题,其主要内容可从多个角度来描述。首先数字工厂是工业化与信息化融合的 应用体现,它借助于信息化和数字化技术,通过集 成、仿真、分析、控制等手段,为制造工厂的生产全过程提供全面管控的整体解决方案,它不限于虚拟工厂,更重要的是实际工厂的集成,包括产品工程、工厂设计与优化、车间装备建设及生产运作控制等。其次数字互联工厂是指将物联网技术全面应用于工厂运作的各个环节,实现工厂内部人、机、料、法、环、测的泛在 感知和万物互联,互联的范围甚至可以延伸到供应链和客户环节。而智能工厂从范式维度看,智能工厂是制造工厂层面的信息化与工业化的深度融合,是 数字化工厂、网络化互联工厂和自动化工厂的延伸和发展,通过将人工智能技术应用于产品设计、工艺、生产等过程,使得制造工厂在其关键环节或过程中能够体现出一定的智能化特征,即自主性的感知、学习、分析、预测、决策、通信与协调控制能力,能动态地适应制造环境的变化,从而实现提质增效、节能降本的目标。2、智能生产智能生产是智能制造中的另一个关键主题。 在未来的智能生产中,生产资源(生产设备、机器 人、传送装置、仓储系统和生产设施等)将通过集成形成一个闭环网络,具有自主、自适应、自重构 等特性,从而可以快速响应、动态调整和配置制造资源网络和生产步骤。智能生产的研究内容主要包括: (1)MOM 生产网络基于制造运营管理系统的生产网络,生产价值链中的供应商通过生 产网络可以获得和交换生产信息,供应商提供的 全部零部件可以通过智能物流系统,在正确的时 间以正确的顺序到达生产线。(2)基于数字孪生的生产过程设计、仿真和优化通过数字孪生将虚拟空间中的生产建模仿真与现实世界的实际生产过程完美融合,从而为真实世界里的物件(包括物料、产品、设备、生产过程、工厂等)建立一个高度真实仿真的“数字孪生”,生产过程的每一个步骤都将可在虚拟环境 (即赛博系统)中进行设计、仿真和优化。(3)基于现场动态数据的决策与执行利 用数字孪生模型,为真实的物理世界中物料、产 品、工厂等建立一个高度真实仿真的“孪生体”,以现场动态数据驱动,在虚拟空间里对定制信息、生产过程或生产流程进行仿真优化,给实际生产系统和设备发出优化的生产工序指令,指挥和控制 设备、生产线或生产流程进行自主式自组织的生产执行,满足用户的个性化定制需求。3、智能物流和智能服务智能物流和智能服务也分别是智能制造的主题之一,在一些场合下,这两者也常被认为是构成智能工厂和进行智能生产的重要内容。智能物流主要通过互联网、物联网和物流网等,整合物流资源,充分发挥现有物流资源供应方 的效率,使需求方能够快速获得服务匹配和物流支持。智能服务是指能够自动辨识用户的显性和隐性需求,并且主动、高效、安全、绿色地满足其需求的服务。在智能制造中,智能服务需要在集成现有多方面的信息技术及其应用的基础上,以用户 需求为中心,进行服务模式和商业模式的创新,因此,智能服务的实现需要涉及跨平台、多元化的技术支撑。在智能工厂中,基于 CPS 平台,通过物联网(物品的互联网)和务联网(服务的互联网),将智能电网、智能移动、智能物流、智能建筑、智能产品 等与智能工厂(智能车间和智能制造过程等)互相连接和集成,实现对供应链、制造资源、生产设施、生产系统及过程、营销及售后等的管控。四、如何发展智能制造?对于不同的行业、不同的领域,或是不同的企业,具体实施智能制造会有各自不同的技术路线和解决方案,所以我们今天所探讨的如何发展智能制造也只是一个基本的逻辑和路线,不同的行业仍要根据实际情况改变。 1、需求分析需求分析是指在系统设计前和设计开发过程中对用户实际需求所作的调查与分析,是系统设计、系统完善和系统维护的依据。 需求分析主要涉及如下内容:发展趋势、已有基础、问题与差距、目标定位等。2、网络基础设施建设网络互联是网络化的基础,主要实现企业各种设备和系统之间的互 联互通,包括工厂内网络、工厂外网络、工业设备和产品联网、网络设备、网络资源管理等,涉及现场级、车间级、企业级设备和系统之间的互联,即企业内部纵向集成的网络化制造,还涉及企业信息系统、产品、用户与云平台之间的不同互联场景, 即企业外部(不同企业间)的横向集成。因此,网络互联为实现企业内部纵向集成和企业外部横向集成提供网络互联基础设施实现和技术保障。在网络互联基础建设中,还必须考虑网络安全和信息安全问题,即要通过综合性的安全防护措施和技术,保障设备、网络、控制、数据和应用的安全。3、互联可视的数字化以产品全生命周期数字化管理(PLM)为基础,把产品全价值链的数字化、制造过程数据获取、产品及生产过程数据可视化作为智能化第一步,实现对数字化和数据可视化呈现,此为初级的智能化。主要内容包括:产品全生命周期价值链的数字化、数据的互联共享、数据可视化及展示。 例如亿信华辰应用其产品亿信ABI为神东煤炭集团建设的神东煤炭基石系统,就是围绕神东生产、神东经营、神东生态、神东贡献、神东安全五大主题展开,建立起安全生产一张图,打通了采、掘、机、运、营各个环节,将企业数据进行集中展示和分析,宏观掌控神东煤炭经营状况、发展历程,社会贡献,技术创新,矿区生产情况,风险隐患等,使神东煤炭各级管理人员随时掌握企业各方面动态,为其日常工作提供了决策辅助,助力神东集团矿电路港一体化。4、现场数据驱动的动态优化现场数据驱 动的动态优化本质上就是以工厂内部“物理层设备—车间制造执行系统—企业资源管理信息系统”纵向集成为基础,通过对物理设备、控制器、传感器的现场数据采集,获得对生产过程、生产环境的状态感知,进行数据建模分析和仿真,对生产运行过程进行动态优化,作出最佳决策,并通过相应的工业软件和控制系统精准执行,完成对生产过程的闭环控制。主要内容包括:现场数据感知与获取、建模分析和仿真、动态优化与执行等。5、虚实融合的智能生产虚实融合的智能生产是智能制造的高级阶段,这一阶段将在实现产品全生命周期价值链端到端数字化集成、企业内部纵向管控集成和网络化制造、企业外部网络化协同这三大集成的基础上,进一步建立与产品、制造装备及工艺过程、生产线、车间、工厂和企业等不同层级的物理对象映射融合的数字孪生,并构建以CPS为核心的智能工厂,全面实现动态感知、实时分析、自主决策和精准执行等功能,进行赛博物理融合的智能生产,实现高效、优质、低耗、绿色的制造和服务。主要内容包括:数字孪生建 模及仿真、智能工厂、智能生产。为适应制造技术发展变迁与制造业新挑战的需求,智能制造是制造业发展的必由之路。但究竟应该如何发展,也在伴随着新的技术和理论的出现而不断发展。欢迎关注 @亿信华辰 ,让数据驱动进步~更多赋能产品、案例分析、资料下载,戳↓}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人工智能机器人怎么联网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