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发明了进化加速器一万年以后的人类的进化瞬间完成是什么电影


1945年8月6日,一道强光席卷了整个日本广岛,一颗被命名为“小男孩”的铀炸弹被准确无误地投入广岛。两天后,在长崎上空又投掷了另一颗被命名为“胖子”的钚炸弹。
这两枚炸弹彻底粉碎了日本残存的侥幸心理,在其后不到十天的时间里,日本天皇裕仁发布诏书,宣布日本无条件投降,于9月2日正式签署投降书。日本投降,标志着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结束。
而这一切,都应该感谢一个人,如果不是他将原子弹的建造计划从将要被取缔的历史关头挽救回来,或许战争还在继续,人民还在受苦,每天都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世界的格局也不一定是今天这样子。
他就是被人们称为“回旋加速器之父”的欧内斯特·奥兰多·劳伦斯。
说到劳伦斯,除了专业领域内的人,可能大部分人还不是很熟悉,但他为人类社会发展所做出的贡献却是值得人们永远铭记的。
在美国作家迈克尔·希尔齐克的这本《大科学:欧内斯特·劳伦斯和他开创的军工产业》(以下简称《大科学》)中,就对劳伦斯和他所做出过的伟大成就进行了详细地描写。
《大科学》的作者是美国专栏作家、记者迈克尔·希尔齐克。他曾荣获1999年普利策奖,2004年又获得杰拉尔德勒布奖,出版过的作品有《巨人:胡佛大坝建设的动荡、激动人心的传奇》和《新政:现代史》。
这本书主要讲了一个人和一项发明是如何改变科学研究的进程,并使科学研究为政府和工业服务的。
除了这些专业的科学知识外,书中还有很多“名人八卦”可看,对我们想要了解90多年前的科学家们的生活增添了许多有趣的见闻。
历史学家理查德·罗德斯说:“迈克尔·希尔齐克讲述了一个史诗般的故事,一个是悲剧也是胜利的竞技场,他讲得很好。”
这个史诗般的故事是关于欧内斯特·劳伦斯和他开创的“大科学”的。
在科学领域,他是技术的革命者、创新者。
在生活领域,他是积极的行动者、乐观者。
在社交领域,他是最会拉赞助者、值得信赖者。
一、“传奇人物”劳伦斯
欧内斯特·劳伦斯是一个充满传奇色彩的人物。
他热爱科学,一生都在为了科学而奋斗。幸运的是,科学也回馈给他同等的“热爱”。
他是美国著名物理学家,发明的回旋加速器在物理学界曾掀起过一场技术革命;同时,他还是美国公立大学的第一个诺贝尔奖获得者。
这些不斐的成绩为他在国际上赢得了相应的地位与荣誉,许多著名大学纷纷向他抛来橄榄枝。在反复权衡利弊后,他最终选择的是加利福尼亚大学伯克利分校,因为这所学校能给他最大的空间和自由去做他想做的事。
劳伦斯对科学永远保持热情和执着,并且这种情绪也影响到他周围的人。尽管他有时有些抠门,让大家的生活过得有些清贫,但还是会有很多科学家因他而来到伯克利,想要做他的门生或是同事。
总之,大家都愿意跟他一起做科学研究。
不过,劳伦斯虽然很热爱科学,但他的生活中也并不全是科学。他有自己的兴趣爱好,偶尔也会和朋友出去放松。
劳伦斯最喜欢的运动是打网球。有时候明明已经很累了,但他依旧会坚持去网球场打上一两个小时的网球。
除此之外,他还有一个很要好的朋友,就是曼哈顿计划的领导者、“原子弹之父”罗伯特·奥本海默,他们两个人经常会一起骑马、开车出去郊游。
劳伦斯和奥本海默都一样的热衷于物理学。不同的是,他们一个偏理论,一个偏实践。奥本海默是个实实在在的理论家,很少去用扳手拧螺栓,而劳伦斯则是个实验物理学家,他更喜欢动手去检验自己大脑里闪现着的那些小灵感。
正如作者在书中所说:“他们似乎是互补的一对,合在一起才构成一个整体,就像粒子和波的表现合在一起定义了光子一样。”
他们懂得彼此,珍惜彼此,曾是无话不谈的好朋友。
只可惜后来两人的友谊还是因为敌对、猜疑和政治上的原因而恶化,最终走向分裂。
当然了,劳伦斯的传奇不止这些,还体现在:
他最著名的发明——回旋加速器。
他在二战时,成功地在关键时刻挽留了原子弹的建造项目;二战后,又利用自己的威望和影响力,推动了发展氢弹计划的实施。
二、“回旋加速器之父”劳伦斯
1929年春天,在南达科他州的一个名叫坎顿的小镇上,欧内斯特·劳伦斯从一本不起眼的德国技术类杂志的一篇文章中获得了关于回旋加速器的一些灵感。
就是当时那些一闪而过的灵感,正式开启了劳伦斯的“回旋加速器”发明之路。
1931年,劳伦斯和他的学生米尔顿·斯坦利·利文斯顿制作出了第一台10厘米回旋加速器。这是一个用黄铜打造的10厘米的扁筒状真空室,它内部包括一个半圆的“D”和一条用作靶的铜条。劳伦斯和利文斯顿最终用这个装置实现了粒子的共振加速。
10厘米回旋加速器
后来,在欧内斯特·劳伦斯的带领下,他们在10厘米回旋加速器的基础上又进行不断地改进、升级,又陆续地建造出28厘米、69厘米、152厘米、467厘米回旋加速器。
欧内斯特·奥兰多·劳伦斯在俯瞰4.7米回旋加速器。
现在这里已被改名为劳伦斯·伯克利国家实验室。
但是,随着回旋加速器越造越大,科学研究所需要的人力资源也越来越多。
专业的技术人才倒是不缺乏,劳伦斯本就是伯克利的物理学教授,他完全可以充分“利用”学生这样的廉价劳动力来帮他,而他也正是这样做的。
但是资金方面就是一个大问题了,学校和政府投入项目的经费终究是有限的。不过,这似乎也难不倒欧内斯特·劳伦斯。
1940年3月的最后一周,五位杰出的科学家和管理人员与劳伦斯一起讨论洛克菲勒基金会拟资助的467厘米回旋加速器的资助申请。
他非常善于同百万富翁、慈善基金会和政府机构打交道。
如果放在今天来看,劳伦斯无疑是一个超级擅长拉赞助的人。
最重要的是,他总能用自己的方式让大家信服。作者在书中介绍到,劳伦斯在拉赞助方面的成功,可能也跟他有着和蔼可亲的个性有关。他热情友好,很少发脾气,就算在他最生气的时候他也不会出言不逊,他最大程度表示不满的句子就是:“哦,糖!”
试想一下,谁会不喜欢跟这样的人打交道呢?更何况,还是一个有物理学天赋又足智多谋、极富魅力的年轻科学家。
所以当他第一次开口向他花了一年多时间来精心搞好关系的机构——洛克菲勒求助时,洛克菲勒负责人没多久就同意了他的请求。很快,洛克菲勒基金会取代了其他资金来源,成为欧内斯特·劳伦斯的最得力的赞助者。
1931年,在欧内斯特的新的加速器准备开始运行的时候,他已经为自己的这个项目拉来了不少的赞助费。
后来的结果也确实证明了,赞助商们的资助都是最明智的选择。
劳伦斯的发明在核物理学界掀起了一场革命,改变了科学运行的方式,也重塑了我们对大自然的基本构造的理解,甚至还为赢得第二次世界大战提供了帮助。
同时,劳伦斯回旋加速器的发展,也带来了“大科学”时代的发展。
三、“大科学”开创者劳伦斯
以前的科学家们做实验的环境都是什么样的呢?
一个人,或者两个人,一间屋子或者一个角落,再有一些简单的器具,就有可能开始做实验了。
就像《大科学》这本书中提到的居里夫人和她做实验的环境,书中是这样描述的:“尽管有法国政府、欧洲和美国的慈善家的支持,但她的工作条件却几乎惊人的简陋,甚至没有高级一点的设备。”
从下面这张图片中也看得出来,居里夫人的实验室不止简陋,似乎还有些拥挤。
对劳伦斯来说,随着他发明的回旋加速器的不断发展,从前这种“小作坊”式的实验室环境已经不能满足他发明的需求了。
所以他只能继续向前,去创建一个更好、更大的环境,让研究能够得以持续下去。
劳伦斯在创建第一台回旋加速器时的成本不到100美元,但随着研究进程的发展,在他们投身于467厘米回旋加速器时,竟然要高达一百多万美元的经费支出。
但这跟后来持续的投入相比,似乎也不算什么。
2008年,劳伦斯发明的直接产物——大型强子对撞机(LHC)正式建成,在9月10日,对撞机初次进行测试。
大型强子对撞机是粒子物理科学家为了探索新的粒子和微观量化粒子的“新物理”机制设备,是一种将质子加速对撞的高能物理设备。
它是世界上最大、能量最高的粒子加速器,由40个国家花了25年时间和100亿美元建成,有来自大约80个国家的7000名科学家和工程师。
对撞机的建成和使用,就是对劳伦斯在几十年前开创的“大科学”最好的诠释。
但是,他开创的“大科学”时代,在今天仍引起人们的不断争议。
当今时代,大科学主导着学术界、工业界和政府的研究方向。它能解决大问题,但同时,它需要的资源也是无比巨大的,已经不是一所院校,一个机构,一个国家所能独立承担的。
所以这也让一部分科学家们不禁发出疑问: 大科学真的有必要坚持下去吗?如果把同等的资源用来研发治疗某种疾病或者癌症,是不是更有意义呢?
结语
1958年8月27日,欧内斯特·劳伦斯这颗物理学领域的北极星不幸陨落,但他和他的发明所带来的成就,却深深地影响着人们。
俄国社会主义之父赫尔岑曾说:“科学不是可以不劳而获的,诚然,在科学上除了汗流满面,是没有其他获得成功的方法的。热情也罢,幻想也罢,以整个身心去渴望也罢,都不能代替劳动。”
不管劳伦斯开创的“大科学”带来的好处更多还是坏处更多,我们都必须承认,如果没有劳伦斯曾经的辛勤劳动,没有他的发明,就不会有我们今天的便捷生活。
赠书
说说对本书的心动理由。
关注我们,在评论区留言,抽取3位幸运书友,每人赠送《大科学:欧内斯特·劳伦斯和他开创的军工产业》一本。
我们会在一个月内开奖,在留言区回复中奖书友,请留意查看!
(开奖后,如果按时间提交地址后,一个月内没收到赠书,可以在任意一篇推文下留言询问赠书寄送进度)
END
主编丨木月
美术编辑
小柒
图文来源 丨湖南科技大学出版社
* 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阅读快乐!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一万年以后的人类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