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结构化分析常用的工具方法给出该系统的顶层 DFD 图,并给出数据字典?

结构化分析(SA,Structured Analysis)方法是20世纪70年代,由E.Yourdon等人倡导的一种适用于大型数据处理系统的、面向数据流的需求分析方法。结构化分析方法是一种传统的系统建模方法,其过程是创建描述信息内容和数据流的模型,依据功能和行为对系统进行划分,并描述必须建立的系统要素特点:采用自顶向下、逐层分解的方法求解复杂问题数据流图的建模元素:数据流图的构建:一般情况下,只用一个数据流图表达数据处理的数据加工过程是不够的。对复杂的实际问题,需要采用“ 自顶向下,逐层分解 ”的技术,构建分层的DFD图。构建分层的DFD图一般原则是:先全局后局部,先整体后部分,先抽象后具体。这种分层的DFD图通常分为顶层、中间层和底层。顶层图说明了系统的边界,即系统的输入和输出,顶层图只有一张。底层图由一些不能再分解的加工组成。中间层的数据流图描述了某些加工的分解,而它的组成部分又要进一步分解。构建DFD图的具体步骤如下:(1)先确定系统的输入输出,构建顶层DFD(2)先对顶层DFD图细化,构建0层DFD;(3)对0层DFD的每个加工进行细化,分别构建1层DFD,依次类推,逐层精化,直至构建出底层图。注意事项(1)命名:数据流图中每个元素必须有名字,且命名合理。 加工名字应该反映整个加工的功能,而不是一部分功能。加工命名一般为动词+名词短语  数据流名字应该代表整个数据流的内容,而不是仅仅反映它的某些成分。数据流命名为名词。(2)画数据流不是画控制流。数据流图反映的是系统“做什么”,不是反映“如何做”(3)每个加工至少有一个输入数据流和一个输出数据流,反映出此加工数据的来源与加工的结果(4)按层给加工编号。如果一张数据流图中的某个加工要分解成另一张数据流图时,则上层图为父图,直接下层图为子图,父、子图上的所有处理都应编号。子图的编号是父图中相应处理的编号的扩充,子图上处理的编号是父图号、小数点及子图的局部号组成(5)保持父图与子图的平衡。子图的输入、输出数据流同父图相应加工的输入、输出数据流必须一致数据字典应该由四类元素的定义组成数据流条目数据存储条目数据项条目(数据流或数据存储分量)加工条目本团队采用面向对象的方法进行软件分析
您愿意向朋友推荐“博客详情页”吗?
强烈不推荐
不推荐
一般般
推荐
强烈推荐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结构化分析常用的工具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