蜜蜂多久分蜂一次后几天才喂蜂蜜

1. 中华蜂的养殖方法和技术

中华蜜蜂在我国大部分地区都有分布,尤其在南方山区有着极为丰富的野生资源,若能将其收捕并人工养殖无疑是最好的蜂种来源,目前收捕野生中华蜜蜂的方式主要有诱蜂和收蜂两种,其中诱蜂是利用诱蜂箱引诱分蜂群或迁飞蜂群,而收蜂则是找到野生中华蜜蜂的蜂巢后将其收捕回来。

中华蜜蜂在我国的养殖方式主要传统土养和活框蜂箱养殖两种,为了便于今后管理蜂群建议大家尽量选用活框蜂箱养殖,但不管是新收蜂群还是土养改活框都需要用到过箱技术,在过箱时是主要利用中华蜜蜂有恋脾的习性来进行的,简而言之是要先在蜂箱中安放些巢脾后再进行过箱操作。

中华蜜蜂一般情况下不需要人工进行饲喂,但在春繁和秋繁时需要“奖励饲喂”来刺激蜂王产卵和激励工蜂育虫,另外在冬季或早春也需要“补助饲喂”来为蜂群提供必需的食物,饲料方面可以是蜂蜜水也可以是糖浆或花粉,其中养蜂人用得最普遍的是白糖加适量开水融化后制成的糖浆。

中华蜜蜂最大的缺点是分蜂性较强,在分蜂处理上主要有自然分蜂和人工分蜂这两种方式,其中自然分蜂是等蜂群分蜂后再将分蜂群收捕回来,而人工分蜂则是在王台发育成熟时人为将蜂群拆分成两群,一群中有老蜂王和老工蜂,另一群中则有王台和新工蜂(未进行过认巢和试飞的工蜂)。

中华蜜蜂相对而言较容易失王,因此养蜂人必须掌握一定的介王技术,在介王时根据操作不同有直接介王和间接介王两种,其中直接介王是将蜂王喷上蜂蜜水后放入蜂群中,而间接介王则是用介王器介王,值得注意的是发生围王时不要用手去拨蜂团,要采用喷烟或洒水等方法来解救蜂王。

春繁是中华蜜蜂养殖的重点工作,做好春繁能显著提高全年的养蜂效益,但中华蜜蜂在春繁时注意下面四个点,其一是要根据当地气候来确定春繁时间,其二是春繁期一定要做到“蜂多于脾”,其三是春繁期要连续“奖励饲喂”以促进蜂群快速繁蜂,其四是春繁期要做好蜂群的保温工作。

秋繁的目的是让蜂群培育出大量的适龄越冬蜂,简单来说越冬前蜂群中适龄越冬蜂越多越冬就越安全,在具体管理上和春繁差不多,其一是要根据当地的气候来确定秋繁时间,其二是秋繁期要连续“奖励饲喂”以促进蜂群快速繁蜂,其三是秋繁后期要及时“关王”以保存蜂群的越冬实力。

越冬期是中华蜜蜂养殖成败的关键点,此时管理重点有两个方面,其一是越冬前要为蜂群补充足够的食物,因为越冬期工蜂结团并靠吃蜜产热,食物不足蜂群会被饿死或冷死,其二是蜂箱要做好的保温工作,但保温的原则是“宁寒勿暖”,原因是保温过度会促使蜂群散团而导致越冬失败。

病害防治是中华蜜蜂养殖的重头戏,事实上也是大多数人养蜂失败的罪魁祸首,因此在病害上一定要“早预防,早发现,早治疗”,尤其是对中蜂威胁最大的中蜂囊状幼虫病和巢虫,一但爆发起来对整个养蜂场可说是毁灭性的,另外在敌害(主要是胡蜂)危害严重时还要协助蜂群对抗天敌。

2. 中华蜜蜂养殖入门实用技术

先准备好蜂箱(强烈建议用活框蜂箱养殖),养蜂场地要规划好,若只是小规模养殖房前屋后都可以,另外要仔细了解一下蜜蜂的生活习性,这对之后的收蜂和管理都有很大的好处。

农村养蜂,蜂种一般是野外获取,因此要寻找野生蜂群,可以通过观察蜜蜂的采蜜、采水、排泄等等,找到蜂群后将其一股脑的装回家即可,要注意看有没有蜂王,若能弄到巢脾的也尽量将巢脾取回来,另外也可在蜜蜂出没频繁的地方用诱蜂箱来诱捕蜜蜂。

蜂群到手后要及时转移到蜂箱中(过箱),强烈建议采用活框蜂箱养殖,先将取回来的巢脾固定在巢框(活框蜂箱的配套蜂具)上,然后再将巢框放到蜂箱中,巢框放好后便可将收捕回来的蜂群转移到蜂箱中,最后盖上蜂箱盖子并在巢门口安装上防逃片即可,注意此时不要去找蜂王,在过箱时操作尽量要快一些。

蜂群过箱后要立即饲喂一次,饲料可用蜂蜜水也可用白糖制成的糖浆,等蜂群基本稳定后再检查一下蜂王的情况,若有蜂王且蜂王无异常时一般问题不大,没有蜂王时则要及时介入新蜂王或王台,但如果蜂群中有卵虫脾也可让蜂群自行急造王台,在过箱后的几天都要在傍晚时奖励饲喂一次,另外也不要过于紧张而频繁开箱检查,其实工蜂的出勤情况也能说明蜂群的情况。

蜂群稳定后便可进入日常管理阶段了,虽然蜂群的日常管理工作非常繁琐,但病虫害防治非常重要,发现病虫害要及时处理,同时注意蜂王的状态,有老弱病残情况时要及时替换掉,另外若外界蜜源匮乏而蜂群中储蜜又不足时要及时进行补助饲喂,这一点在越冬期之前尤为重要。

养蜂的主要目的是获取蜂蜜,但中蜂的产量相对较低,因此一般一年只取1~2次蜜,第一次在春末夏初,第二次大多在秋季,取蜜时先将巢脾提出来(中蜂有在同一张巢脾上育虫和储蜜的习性,简单来说一张巢脾上既有蜂蜜也有幼虫),用刀将有蜜的地方割下来后再将巢脾放回蜂群中,值得注意的是在取蜜时不要一扫而空,一定要给蜂群留足口粮,否则可能出现逃群的情况。

蜜蜂养殖技术不是简单的文字就能说得非常清楚的,但是新手养殖的话,对这些基本的操作还是要了解清楚的。

夏季是蜜蜂天敌危害最严重的时候,外有马蜂、蜻蜓、燕子、蛙类等,内有巢虫、寄生蜂等敌害,对于蜜蜂来说,夏季真的是内忧外患之际。蜜蜂在外面受到天敌危害是养蜂人无法控制的,只有在蜂场内有天敌入侵,才能受到养蜂人的控制。建议夏季将蜂箱全部提高放置,这样可以减少地面敌害入侵,天上的敌害可以在蜂场周围,插上一些旗子或者五彩带来驱赶。蜂箱内部的巢虫应该以防为主,保持蜂多于脾,经常打扫蜂箱,定期更换蜂箱出来消毒杀菌,也可以用火烤一烤。

病害是加剧蜜蜂衰退的主要原因之一,夏季主要的病害是热伤引起的烂子病。严重的烂子病,直接造成蜂群内部封盖子零散,出房的新蜂量锐减,没有足够的新蜂出房,蜂群将很快进入老龄化,最后严重退蜂。夏季的烂子病跟蜂箱内部的温度有直接的关系,处理方法也就是降温,使蜂箱内部的温度降到一个可以受蜜蜂控制的范围,这样热伤引起的病害,自然就解决了。

外界气温过高,对蜂群的影响非常大,因为蜂巢内部是恒温状态的,蜂蜜会动用一切力量,使蜂巢中心点的温度下降到34度左右,所以过高的气温,蜜蜂需要消耗更多的能量来降低箱内的温度。湿度对中华蜜蜂来说,也是非常重要的,在干燥的夏季,蜜蜂只能靠采集更多的水分来喷洒巢脾,从而来增加蜂巢内部的湿度,同时也能起到降温的作用。养蜂人的处理方法,其实也简单,就是想尽办法降低蜂箱内部的温度,然后增加湿度。蜂箱内部降低温度,无非就是遮阳、防晒、通风,增加湿度也就是喷水、喂水。

蜂王经过春季的连续快速殖繁,已经有点力不从心了,再加上夏季外界的粉蜜源植物没有能像春季这般丰富,还有气温的不适,蜂群情绪的低落,蜂王产卵力明显下降,有的蜂王甚至出现停产现象。春季蜂群普遍较小,蜂王的产卵量完全超过蜜蜂的死亡率,所以繁殖增长速度非常快。相反,夏季蜂群普遍发展起来,群势基本上是春季时的2-3倍,但是蜂王的产卵量没有增加,反而下降,这样蜜蜂的死亡率,就会超过出生率,结果就是蜂群出现退蜂现象。其实只要在初夏时,更换一只优质的新蜂王,就能解决掉这个问题。

南方地区较早就进入了春季,蜂群也较早就进入繁殖期,在气候较平稳的年份,进入高温天还是比较早的,所以在病虫害防治工作和降温增湿上,也要更早的进行预防和实施

4. 中华土蜂怎么养殖

蜜蜂的分群受到几个因素的影响。

一,蜂王老。一般来讲,最喜欢分群的大多是老王蜂群。当年的新王群很不容易分蜂。

二,蜂群强。大多数分群的蜂群都是强群。由于蜂群强盛,蜂箱空间小,蜂箱里面潮湿,闷热。属于这种现象也会引起分蜂。

所以说,并不是需要养殖几年才会分蜂。有的当年就分群,有的养了几年都不会分群。

5. 中华蜜蜂养殖技巧

看在什么样的季节,但是加以奖励的喂养法,中华蜜蜂可以养成强群,这是本人的经验.

6. 野生中华蜂怎么养

中蜂在经过春末夏初的繁殖,进入夏季以后,蜂群的群势通常都比较强,巢内仔脾和蜜脾都很多,加上此时室外气温高,蜂箱内温度也会升高,蜜蜂为了让巢温保持在正常范围内,会通过扇风、采水和散团等措施降低温度,而这样也会使得蜜蜂更快消耗巢内蜂蜜和加重工蜂的负担,弄不好还容易造成蜜蜂逃群,所以我们养蜂者在夏季必须给蜜蜂做好防暑降温工作,让中蜂可以安全度夏,可以采取以下方法:

一、将蜂箱放置在阴蔽处。在夏季高温到来前,将蜂箱放置在附近有清洁水源的树荫下,不能让阳光直晒或斜射,以免造成箱内高温。如果实在没有条件的,可以在蜂箱上盖上面积大于蜂箱的水泥瓦或者其它防晒材料,值得注意的是所有防晒材料和蜂箱盖要用砖石或其它东西隔开,最好不10公分以上的高度,使得空气流通,才可以起到防晒降温的效果。

7. 中华蜜蜂的养殖技术

在一个大的容器里放入大量蜜蜂,将适量乙醚放入容器底部,当蜜蜂吸入乙醚蒸汽后则引起吐蜜和排毒现象。许多蜂毒汇集在容器底部,经一定时间后,将容器盖打开,乙醚迅速蒸发干净,被麻醉后而又苏醒的蜜蜂陆续飞走,用此方法可收集大量蜂毒。但此法生产的蜂毒含杂质太多,不利于蜂毒的提纯,而且要掌握好乙醚的剂量。

}

摘要:蜜蜂是对人类有益的昆虫类群之一,可以产蜂蜜、蜂蜡和蜂胶等,用途广泛,是现在很多农村地区的致富项目。如果想养蜜蜂,那么要怎么做下面一起来学习了解蜜蜂养殖技术。

蜜蜂是对人类有益的昆虫类群之一,可以产蜂蜜、蜂蜡和蜂胶等,用途广泛,是现在很多农村地区的致富项目。如果想养蜜蜂,那么要怎么做?下面一起来学习了解蜜蜂养殖技术。

首先建议养殖中华蜜蜂蜂种,因为中华蜜蜂是*生*长的蜂种,能够完全适应当地环境和生存条件。

一般建议直接当地购买蜂种,如果实在没地方购买,才选择异地购买。如果想网购笼蜂,必须找可靠熟悉的养蜂场购买,还应该选择有技术指导服务的养蜂场购买。

这里的饲喂包括奖励饲喂和辅助饲喂,奖励饲喂是蜜蜂繁殖和生产中常用的技术,而辅助饲喂是蜜蜂在缺蜜期必须具备的饲喂技术。

在这两种技术的搭配下,保证蜜蜂能够轻松越夏和越冬,同时在大流蜜期的时候夺取大蜜源或者繁殖更多的蜜蜂。

中蜂的巢虫是可以杜绝的,最简单的方式就是养殖强群,每年换脾,保持蜂多于脾,这是最基本的养殖中蜂技能,在满足这几个条件的情况下,中蜂基本上不会长巢虫,蜜蜂的繁殖也会更好。

如果想大规模的繁殖蜂群,那么分蜂是必不可少的。一般蜂群过强了繁殖能力并不是最强的,蜂群过弱了繁殖能力也不是最强的。

最强的蜂群是群势在中上等的时候,所以我们如果要分蜂,也不好分出弱群,这样发展起来并没有我们蜂中等群势的快。

养蜂人想要留住蜜蜂,要么有卵虫子脾,要么控制蜂王。蜂巢内有卵、有幼虫、有子脾,蜜蜂不会那么容易飞走,没有这些就要靠控制蜂王来保住蜂群了。

养蜂人可以利用隔王片来锁住巢门口,让蜂王出不来但是工蜂可以工常进出。

日常管理主要是了解蜂群的基本状况。首先是箱外观察蜜蜂,只要有进花粉,有出勤和巢门口有守卫蜂在扇风,都是属于正常情况。

在天气晴朗,气温高的时候,才能开箱检查蜜蜂。检查巢脾要稳,速度要快,要有目的性的检查。

蜜蜂是要取蜜的,如果长期不取蜜,在蜜源稀少的地方我们可能一直都无法取到蜂蜜,蜜蜂在流蜜期存蜜,在缺蜜期吃蜜,最后蜂箱中还是没有蜂蜜。

所以一般蜜蜂不是非常充分的地区想要获得蜂蜜最好的办法就是在缺蜜期采用代用饲料,流蜜期的时候将蜂蜜取走。

对于蜜源充足的地方而言,如果不及时取蜜,蜂箱中的蜂蜜多了蜂王没有地方产卵,大大减少了蜜蜂数量。

而大量的蜂蜜存储在蜂箱中容易导致蜂群中的蜜蜂闲置下来,引发连续分蜂现象,最后蜂群越来越弱。所以在实际养殖中取蜜是非常关键的。

以上就是关于蜜蜂养殖方法技术介绍了,饲养蜜蜂过程中,为了有效保证蜜蜂健康生长,产生更多的蜂蜜,我们一定要做好上述这些管理要点。

}

人工分蜂后蜜蜂不采蜜是什么情况

许多养蜂的朋友应该知道蜜蜂在繁衍发展的过程中,必然会经过

一种自然现象,那就是分蜂。分蜂事实上意味着蜂群变弱,因此蜂农

基本都是通过掌握了分蜂的征兆,并采取人工分蜂的方法,一般多采

用分走老王的方法来避免分蜂带来的损失。但很多时候,蜂农在进行

蜜蜂会出现不采蜜的现象,

下面我们就一起来了解一下。

人工分蜂后蜜蜂不采蜜的情况蜜蜂分

蜂后不采蜜一般有两种情况,其一是分走的蜂群不采蜜,其二是原群

不采蜜。但无论哪种情况,在进行人工分蜂后的一段时间内,蜂群都

会受到一定的影响,但这段时间不会太长,一般两天左右即可恢复正

分走的蜂群不采蜜如果人工分蜂后出现风走的蜂群不采蜜的情

况,除了前两天的时间以外,还应该着重考虑蜂箱是否有异味,蜂箱

地点环境是否适宜,有没有病虫害等。另外频繁的开箱检查或摇晃蜂

箱,也会造成风走的蜂群不采蜜的情况出现。解决方法也十分简单,

就是为其提供合适的生长环境,

同时避免频繁打扰蜂群工作。

不采蜜如果是原群不采蜜,

其实原群的状态并没有发生改变,但是毕竟原群失王了,只有王台,

这个时候是会出现一个短暂的调整期的。而调整期会比分走的蜂群时

只需要等待其自行恢复即可。

台如果以上两种情况都不是,

那么一般就是在分蜂的时候分走了王台,

这样也会造成分走的蜂群数量急剧减少,导致分走的蜂群变弱,调整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蜜蜂多久分蜂一次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