薯包籺是他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是一个让我们所有人都终身难忘的春节

醒了追剧看电影打游戏听音乐唠嗑

我们从来没有这么渴望外面的世界

那些火锅、烧烤、奶茶…

那些春节才有机会见上一面的老友

你ZUI想做的一件事是什么?

在疫情过后通通找回来吧

敞开肚子吃喝,尝遍茂名美食

做年例!走年例!吃年例!

茂名人的春节居然没有年例

这是所有茂名人都无法想象的事情

疫情结束以后当然要把年例都补回来

最姐已经差不多一个月没喝早茶啦

如果是年例是茂名人的灵魂

早茶就是流淌在茂名人身体里的血液

虾饺、凤爪、排骨、金钱肚、糯米鸡....

茂名人一日不吃籺就周身不舒服

与其他药材一同泡在水中

用高汤与香料炖煮的牛杂

再蘸上加入小米椒碎调制的酱料

那种香中带辣让人欲罢不能

晚上叫上朋友组一个糖水局

 怎么少得了薯包籺

在家中让最姐朝思暮想的 

莫过于那香糯可口的薯包籺

入口浓而不腻,十分诱人

汤鲜微甜有嚼劲的砂煲粉

真是做梦都能让茂名人笑醒

就是想来一份捞粉配白粥

那阵独特的香气阵阵溢出

杨桃鸭简直就是馋人的小妖精

想喝某制茶师、某禾堂、某茶!

冲绳之恋、云慕奶茶等我!

想出门约着朋友一起吃火锅

去某天鹅、某底捞、某英雄

点一份毛肚、虾滑、肥牛

叫上朋友组织一次烧烤局

还有烤牛肉、烤羊肉、烤肠

看着肉在烤架上滋滋地冒着油花

终于可以脱掉口罩出门浪

脱掉口罩大口呼吸新鲜空气

疫情结束当然要放飞自己的鼻子

携上三五好友登上笔架山

和朋友在这片生机勃勃的花海中

想必定下许多小目标想要去尝试

一定要来放鸡岛体验一番

这里有着历史悠久的古书院群

可以感受得到深厚的文化底蕴

斑驳的拱门似乎在诉说着往事

就需要去呼吸一下新鲜的空气

仙人洞这个天然的大氧吧

还有机会遇上成片的禾雀花盛放

去露天矿公园拍美美的照片

去一滩来一次舒服的阳光浴

去小东江边陪父母散散步

其实想出门的哪岂止有我们

我们的父母也在家里呆腻了

宅太久!急需泡个温泉放松一下

努力健身,塑造好的身体

一颗健身的心疯狂躁动ing...

健身的快乐,是你们想象不到的

已经没有人可以按捺得住我的购买欲

某宝刷得再多也只是看看

把撤档的电影全都补回来!

《唐探3》、《姜子牙》、《紧急救援》!

把错过的春节档全部补回来!

去茂名图书馆充实自己的灵魂

在这里度过充实而有趣的一天吧

放心去全国各地吃个遍

去西安看兵马俑吃肉夹馍

去武汉吃热干面和三鲜豆皮

去成都吃火锅,撸正宗串串

到南京吃上一碗鸭血粉丝汤

去华山,走一次长空栈道

过年的团圆饭一定要补回来!

这个春节本该是家人团聚

大部分人只能待在各自家里

约上好久不见的朋友吃个饭

简单而平凡的生活也过如此

长辈们都有相处十几年的老邻居

我觉得是晒晒太阳唠唠嗑

这个春节不管在不在异地

大家只能通过视频聊天互解相思之情

想要和ta紧紧地抱在一起

该领证的也要快去领证了

这个罕见的对称日领证结婚

希望天底下的有情人都能克服难关

努力工作,实现自己的价值!

如果有机会,一定向英雄们致谢

谁说英雄只出现在电影情节中?

为疫情防控工作努力着的人

不正是平凡而伟大的时代英雄吗?

希望他们一切都好,平安归来!

希望大家都能去见想见的人

吃喜欢的食物,做想做的事儿!

换上新衣服,好好见朋友,吃个许久没见的饭

突然间觉得所有的恐慌、无聊、不安都消失了

来源:内容由最爱大茂名综合整理。仅供参考,未经允许谢绝转载!如有图片涉及侵权,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会尽快予以更正或删除。

免责声明:本文由南方+客户端“南方号”入驻单位发布,不代表“南方+”的观点和立场。

}

人们对茂名这座城市的第一印象,仿佛都是“海滨城市”。说起茂名有哪些特产美味,不少人的第一反应是各式各样的海鲜产品,但老茂名人会告诉你,茂名的家乡美食绝不仅于此,当您真正吃到地道的特色菜时,才能够真正了解茂名独有的风味。

田螺是日常生活中常见的食材,田螺味道鲜美,肉质嫩滑,营养丰富,所包含的营养成分对人体有很大的好处,尤其是天气炎热的夏季,很多人都喜欢去大排档点上一盘田螺。说起炒田螺,就不得不提市民众所周知的“机修厂田螺”。

中秋节前后,田螺的产仔期过去,是田螺最肥满之时。捉回来的田螺要放在清水里活三天,才可以进行烹调。田螺下锅前先用油捞一下,再加入紫苏和葱段等香料混着炒熟。炒田螺所用的油也并非普通的的花生油,而是烧鸭油,这样炒出的田螺,不但汁液饱满,还带有烧鸭的香味。

刚炒好的田螺冒着腾腾热气,被酱汁和辣椒包围着,煞是诱人。肉质丰腴细腻、味道鲜美,清淡爽口。如若蘸点辣椒油,香辣味更浓,历久弥香,回味悠长。这个时候,一边挑螺,一边聊天,再饮口啤酒,人生也不过如此!

俗话说:“无鸡不成宴”,不管是过年还是过节,不来道鸡菜肴绝对不完整。最能够代表茂名人市井味道的,莫过于白切鸡,只要在茂名这片土地上深入地生活过,你一定对这道菜非常熟悉。

白切鸡属于浸鸡类,是粤菜系鸡肴中最普通,也是最有标志性的一道。据说,在清代袁枚的《随园食单》里,“肥鸡白片,自是太羹、玄酒之味。尤宜于下乡村、入旅店,烹饪不及之时,最为省便。”形容的就是现在我们说的白切鸡。

走地鸡经拔毛处理,再用热水浸熟,斩件,蘸葱姜蓉……做法简单,即使不加配料也能把鲜味发挥到极致。成品的白切鸡色洁白带油黄,具有油香味,葱段打花镶边,食时可以带酱油,食之别有风味。

传说从前有个读书人因受不得官场黑暗弃官务农。农夫生活清贫,他又膝下无儿。于是在中秋之际,他同妻子杀了只鸡,一来祈天保佑早生贵子,二来也可打打牙祭。妻子刚将母鸡剥洗干净端进厨房下锅,忽然窗外有人呼嚎哭喊,原来是小孩贪玩灯笼酿火灾。时值秋高气爽,眼看火势越来越大,他二话没说,和妻子揣起水桶就冲去救火。扑灭大火回家后,他发现灶火已熄,锅中水微温。原来两人走得匆忙,只在灶中添柴,忘放佐料和盖上锅盖,而锅中光鸡竟被热水烫熟了!于是,夫妻二人将鸡白斩来吃,发现美味至极,这就是白切鸡的来历。

茂名白切鸡用的都是本地新鲜走地鸡,走地鸡长期运动,鸡肉紧实,制作出来的菜品更加有嚼劲,因此成为了茂名人家家户户喜爱的佳肴。

烧猪,始自中原,兴盛于粤。烧猪肉色泽金黄,香气诱人,外皮薄脆,肉质细腻,又嫩又滑,香润可口,沾着糖来吃,既不油腻,口感也更香甜,是鳌头传统地方风味佳肴。

鳌头烧猪肉重在选材和烧制。一般选购本地的土猪,这种猪肉肉质结实,纤维精细,脂肪较少,营养丰富,酥香可口。土猪肉经过师傅加工整理后,吊挂晾干,约1小时后,再将配制的五香粉、姜、葱、蒜、盐、醋、糖、味精等佐料按一定比例调配后,再加上白米酒涂抹在猪肉体各个部位,等浆料浸透肉体1小时后,再用毛刷醮蜂蜜均匀地涂抹在即上炉的猪皮上,把腌制好的光猪吊下炉中烧烤,将红泥浆封实炉口,还用一口铁锅反盖炉口顶端。当时间一到,就将烧猪从炉中抬出,一头色、香、味均佳的烧猪顿时呈现在食客的面前,人们无不垂涎三尺,吃起来嫩滑爽口,猪皮酥脆留香,有“原汁原味”的口感,成为市民喜庆宴会、过节祈福,以及清明祭祖的抢手货。

香而不腻 “芋”罢不能

芋头扣肉是茂名人酒席或宴席上必备的一道传统特色菜,食材以芋头,五花肉为主,其中五花肉选三层肉,肉质紧实,经油炸制成扣肉。之所以叫做“扣”,即肉经炸后切成长方形块状,和芋头相间拼摆在海碗中,蒸透了再覆扣在大盘中上席。香芋将扣肉的油汁吸收,软糯细滑,吃起来芋香中带有肉味,肉中含有芋香,风味独特。扣肉肉烂味香,猪皮富有弹性,吃起来肥而不腻,简直“芋”罢不能!

有来自石浪的朋友,每每提及石浪猪头皮,都是一副垂涎三尺的样子。当地人说,猪头皮要好吃,选料很关键,一定要是石浪的农家猪,其鲜香别具一格。经过不同的烹制方法,加入不同的调料,猪头肉的口味也不尽相同。一般制作的方法包括红烧、腌腊、卤煮等。先把猪头肉、猪耳烫水,再经过闷熟、炖软等程序,如此,方能保证猪耳之香脆,拱鼻之活嫩,猪头皮之耐嚼回味。最后把酱油味精制成的酱料,浇在上面,熬制好的酱汤则浓郁香甜,不咸不淡、不寡不腻,用来下酒真是再美味不过了!

艾籺,也叫田艾籺,是茂名地区常见的食品,因其工艺繁复,口感绵逸,又承载着传统习俗,深受欢迎。田艾,是冬天收割完后田野里生长出来的一种野草,经常摘取来制作饼等糕点食用,以达到避邪气、驱寒毒的功效。据《食物本草》里介绍,田艾还具有祛湿,暖胃,清肠等功效。

茂名人逢年关总会做籺。农历正月最后一天又称为“正穷节”,在茂名因本地“正”与“蒸”同音,“正穷”即“蒸穷”,即将穷苦病患从人世间“蒸发掉”。因而也就有民谣唱道:“正月穷,踏艾茸”,意即做艾籺。现在艾籺不再要等到正月才可以吃到,已经成为了最常见的街头小吃之一。

艾籺的籺皮用艾叶捣成艾蓉,后用艾蓉和大糯米粉混合而搓成,因此籺皮呈黑色并带灰白点点状,做成“寿桃”或方形。馅料百搭,什么都合适,韮菜、肉馅、椰丝、木瓜丝,花生碎,虾皮等等,最后垫上芭蕉叶蒸熟。艾饼翠绿晶莹,刚蒸熟的时候,满屋子都弥漫着甜甜的艾草香,入口幽香隐隐,软糯香滑,热食冷食风韵都各自不同。

罗非鱼,在茂名常叫做非洲鲫,又名福寿鱼、越南鱼、南洋鲫等,原产于非洲,极易饲养,因此也是市场上常见的食用鱼之一。茂名市是全国最大的非洲鲫养殖、加工中心,其养殖、加工的非洲鲫占全国总数的1/9,茂名市城市雕塑的鱼跃龙门就是以她为原型的。

非洲鲫的做法非常多样,无论是焖、炖、煎、炸、煮、蒸、烧,味道俱佳。不过想要享受最鲜美的鱼肉的味道,莫过于清蒸非洲鲫。将宰杀好的非洲鲫清洗干净,以姜丝与葱节垫底,放在蒸架上大火蒸熟取出,淋上蒸鱼豉油,放上切好的葱丝,最后浇上热油,即可食用,嫩嫩的鱼肉口感极佳。

非洲鲫肉质鲜嫩细腻,肉味鲜美,骨刺少,没有肌间小刺,蛋白质含量高,富含人体多种必需氨基酸,其中谷氨酸和甘氨酸含量特别高,必需氨基酸组成平衡且含量丰富,属于优质高蛋白产品,有人将它称为“不需要蛋白质的蛋白源”。此外,非洲鲫还具有开胃健脾、增进食欲之功效,老少皆宜。

茂名捞粉,那是最简单的做法,白花花的粉皮,酱油,香油一拌,几瓣大蒜,用筷子拌匀,无论上午下午,天黑天亮,大小食府,都有供应,价格便宜,包你吃饱。

捞粉,即粉皮是用几种调料拌出来的,茂名人把“拌”称为“捞”,所以叫“捞粉”。

所谓的粉,也就是粉皮。以大米为原料,加水用石磨磨出米浆,再倒到铺上纱布的蒸笼上,猛火蒸上几分钟,出锅后折叠切成丝条。捞粉主要特点是:粉薄、幼嫩、香滑、软韧、细条均匀、爽滑可口。因而,吃过茂名捞粉的,都回味无穷,赞不绝口。

韭菜油是捞粉的灵魂,吃正宗的捞粉没它不行。韭菜油的熬制非常耗时,将花生油加入韭菜和药材一起反复煮三个小时才有这种香味出来。吃捞粉的时候,还可以加上新鲜的红辣椒碎增加其鲜味,再配上一碗滚烫的稀白粥,既调和味道又开胃。(文/茂名晚报记者 朱杰祺 实习记者 柯雨函 图/茂名晚报记者 岑稳)

电白区地势背山面海,南部沿海,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光照充足,雨量充沛,拥有漫长曲折的海岸线及有多个盛产海产品的天然港湾。在独特、优越的自然地理环境中,水东芥菜、电城蚝炸、炒米饼等多道知名美食从中孕育、久负盛名。不管你是美食老饕,还是鲜嫩“吃货”,在电白,你的味蕾都能得到满足。今天,就让茂名晚报记者带您走进电白区去感受舌尖上的美食。

竹节虾。茂名晚报记者 吴昊 摄

虾蛄。茂名晚报记者 吴昊 摄

电城墨鱼饼。茂名晚报记者 吴昊 通讯员 吴陈鹏 摄

“不吃海鲜等于没有品尝到最正宗的电白菜。”此话不假,几乎每家电白餐厅都会以当地的生猛海鲜作为招牌。电白海鲜之丰富闻名遐迩,盛产的海产包括对虾、膏蟹、仓鱼、花鳝、海参、东风螺等等,品种数之不尽,均是食客们追逐的对象。

说到海鲜,不得不提的是这里的竹节虾(当地称“电白大虾”或“花虾”),这种虾体形大、肉质嫩、味道鲜、做法多样,尝过的人无不交口称赞。竹节虾分为浅海和深海两种,浅海虾颜色较浅,深海虾颜色较浓、肉质更加紧实鲜嫩,1-3月份及9-10月份是最佳捕捞季节。电白人吃海鲜的传统由来已久,餐桌上可以少了鸡鸭肉,但是虾和鱼绝对是不可或缺的两道菜,而虾更是宴席中的主角。过年的时候,全家人围坐在一起,剥虾壳、蘸虾酱、尝虾肉、喝虾粥,是不少电白人记忆当中最温馨的画面。

说到吃海鲜,博贺港是一个可以让你大快朵颐的选择。在吃海鲜的同时,还可以看渔民拉大网、织网、晒网、收获、交易,甚至和他们一起出海捕鱼,相当过瘾。

要买到最新鲜的海鲜,代价是要早起。每天上午约6时,博贺港码头上,渔船纷纷靠岸,渔民送鱼上岸,鱼贩争先入货,熙熙攘攘,热闹非凡。这个时候,也是游客购买海鲜的最佳时机,如果想买到上好的海鲜,可以登上渔船,仔细挑选,这就叫“捷足先登”。

买好了海鲜,可以下船找一家餐馆进行加工烹制,一般店家收取一定加工费。电白吃虾讲究保持食材的鲜味,因此做法较为简单,盐水浸、白灼、香煎是三种常见的做法,其中以水浸的吃法最为普遍,即用盐水来煮,熟透后撒上海盐、作料即可,原汁原味,鲜美可口。

水东芥菜。茂名晚报记者 吴昊通讯员 吴陈鹏 摄

水东芥菜,是电白特产,且在广东省内享有盛名,中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因产于水东镇彭村周边地区而得名,也叫“彭村芥菜”。水东芥菜具有爽脆可口、碧绿透亮、质嫩无渣、鲜甜味美、生产量小的特点,有解毒消肿、开胃消食、温中利气等功效,属于高档蔬菜。

难以复制的产地,造就了水东芥菜的独特口感与营养价值。电白地处南海之滨,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光照充足,雨量充沛,夏长冬短,气候温和,具有发展蔬菜生产得天独厚的优越自然条件,而水东镇地质为沙丘,周边土壤为微酸性黄土壤,非常适合水东芥菜的生长。

近年来,经过水东彭村广大菜农和农科人员的反复选育,彻底改变原普通芥菜茎叶直立、叶多茎少、纤维多、茎叶青绿并带有苦味等缺点,使之转变为卷心、茎多叶少、爽脆、茎显乳白味带微甘特征的优质品种,成为深受人们喜爱的餐桌蔬菜。其做法以白灼、清炒为主。“上汤介菜”清雅圆滑,“蒜茸清炒”清脆爽口,“白灼介菜”原汁原味,均是深受欢迎的美味佳肴。

水东鸭粥是茂名的一道特色招牌菜,本地人爱喝,全国各地众多的入茂游客到水东喝过鸭粥后,也对其赞赏不已。正宗的水东鸭粥店经营品种十分简单,常常只提供粥、鸭和凉拌蔬菜,生意却能长盛不衰。而正宗的水东鸭粥看起来也十分普通,但口感却十分细腻,味道特别鲜美。

据行家指点,鸭粥之所以煮得好吃,全仗一锅好汤。选乡下四五个月大的足水鸬鸭,煮沸大锅清水后将火调微,加上黄芪、党参等温补药材,将十几只处理好的光鸭下锅,完全靠水温慢慢地将鸭浸熟。然后将鸭起锅,撇去鸭油,只用清汤,加入新上市的珍珠米熬成富含胶质的稠粥。鸭粥入口即化,唇齿留香,鸭肉爽滑微韧,嚼来回味无穷,若配上特制的姜醋和酱油两种蘸料,更将鸭肉那种独特的香味发挥得淋漓尽致。

水东鸭粥好吃且并不贵,是一种平民化美食,受到众多顾客的青睐。上几盆鸭粥,斩上一碟鸭肉,再加一碟青菜,三五好友花上个几十元就可以大快朵颐。

水东鸭粥店多不胜数,且大多生意红火,由此足以证明人们对鸭粥的钟爱。如今,鸭粥也早已不单是水东这块地域独有了,在茂名各地,尤其是茂名市中心城区,经营鸭粥的饭店成行成市,到底哪家鸭粥最美味,那只有尝过方知。

电城蚝炸。茂名晚报记者 吴昊 摄

蚝,学名牡蛎,别名海蛎子,西方人喜欢生吃。而在电城,蚝肉的做法五花八门,用蚝肉煮粥、做发菜丸和煮蛋饼,林林总总……而其中数“电城蚝炸”最负盛名,传承已久,闻名遐迩。

“蚝炸”,原是电城一款地方熟食,它制作简单,香脆可口,具有滋阴补肾、清污养颜效果。改革开放以后,电城人把这款特色小吃推向市场,迅速受到广大食客的喜爱。如今,不管是高档酒楼,还是街边大排档,都有它的身影。

“电城蚝炸”源远流长,有近百年的历史。电城有纵横数十里的蚝田,这里气候湿热,长年多雨,港汊纵横密布,滩涂平坦,有利于蚝田的生长。改革开放前,蚝业发展缓慢,产量很低。改革开放后,蚝民们利用先进技术发展吊养工艺,在蚝果壳钻个小洞,用尼龙小线把蚝果壳缀连起来,每串十多只,系在蚝田滩涂的水面上,一年便有收成,比传统工艺快数倍。近年来,不少蚝民抛开在村前滩涂养蚝的模式,驾蚝艇到深水海域养蚝,最多的有近千亩。

正宗的“蚝炸”工艺要数电城城南的村民,这里的“蚝炸”才是地道的电城风味。“蚝炸”讲究烹调工艺,别看它的制作简单,但十分讲究技巧。正宗的“电城蚝炸”必须是取自南门港的蚝果,要用当地产的正宗花生油、碓臼春米粉来制作。现在人们用少许的啤酒加入米浆里发酵,烹调的蚝炸成色并不亚于传统工艺。

冼夫人战场干粮成当今美食

电城炒米饼历史悠久,远近驰名,是当地的一种传统美食。以前人们逢年过节才能吃到炒米饼,如今炒米饼不再是应节食品,已变成了吃货们的日常之食。米饼首先要用黄糖加水煮成糖胶来和粉,然后用饼模来制作,饼模以木制为主,上面刻有祥禽瑞兽,花草树木,还有福禄平安等文字。

相传,炒米饼的出现还与赫赫有名的冼太夫人有关。冼太夫人是我国南北朝、隋朝时期岭南杰出的军事家和政治家,她维护民族团结和国家统一,被周恩来总理誉为“巾帼英雄第一人”。相传有一年腊月,冼夫人率部与叛军决战,冼夫人夜观天象,推断近日必有大雨,遂传令各将士加紧造“干粮”(炒米饼)以备急需。各位乡亲闻讯,不请自来,纷纷捐赠米粮,全力以赴制造炒米饼,不出所料,三天后果然大雨滂沱,月余而不止。由于炒米饼营养丰富,美味可口,将士们吃后精力倍增,个个奋勇杀敌,叛军一败涂地,岭南各地得以安定。

为了纪念冼太夫人,后人把炒米饼称为“娘娘饼”或“干粮饼”。明清时期以来,在电城一带,每逢腊月新春,家家户户自制炒米饼供奉神明,祈求平安大吉,同时还用于婚嫁喜庆、丰收庆典、作为腊月新年探亲访友的手信,祝愿幸福吉祥,此习俗盛行至今。具有浓厚的团结睦邻的气息,通过千年饼艺,让世界华人和爱好和平的人们了解、敬仰和弘扬冼太夫人团结、爱民精神。在2014年第十届深圳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上,电城炒米饼及其传统制作工艺作为冼夫人文化的组成部分向公众展出,受到大家的关注和欢迎。

在传统工艺制作中,用荔枝木烘焙的炒米饼,有一种独特的香味,有着甘香酥脆的特点,其中的绿豆饼,因为“不上火”而更深受人们喜爱。炒米饼耐贮存,放很久也不会走味变质。传统工艺制作的炒米饼口感比较粗糙、口味单一,但随着炒米饼工艺制作的改良,为了适应现代人对健康、口味的不同需求,炒米饼现在已经有很多口味,比如有杏仁饼、绿豆饼、黑米饼等等,并且甘香可口,入口酥脆。(文/茂名晚报记者 朱杰祺实习记者

中华饮食文化博大精深,饮食文化的发展也反映了一个城市文化发展的过程。岭南地区悠久的历史和得天独厚的地理环境、气候条件培育了灿烂的饮食文化,别具一格的高州菜系也是构成岭南饮食文化的重要内容之一。现在人们选择的生活方式多样,新兴饮食多样,但不少市民还是会偏爱传统特色美食,而高州的美食小吃恰恰成为不少市民的“心头好”。

爽脆滑口 入口浓而不腻

薯包籺。茂名日报记者 黄信涛 摄

薯包籺(薯粑籺)又称姨包籺,是高州一道比较有名的汉族独具特色的街头小吃,从清朝至今已经有上百年的历史了。“籺”就是粤西特有的一种食物,如过年过节“做籺”就是这个“籺”,读音是“at”。相传,从前茂名地区本是一片荒芜之地,五谷不生,后来来了一群躲避战乱的人,见此处丘陵连绵,了无烽烟,便扎根开荒种作,繁衍生息。人们初时只能种些薯类等杂粮,聊以充饥。为充分利用粮食,人们便将杂粮用木槌捣成粉,加水搅成糊状蒸煮,令其体积增加几倍,成为木薯糊、玉米糊之类的食物。再后来,人们已成功地在这块土地上种上了稻谷,并连连获得好收成。为庆祝丰收,也为调换口味,人们便按先前之方法,将米捣成粉,并配以蔬菜之类这样简单的馅料,做成了有一定形状和一定味道的食物,这就是“籺”了。初时,人们还只是用梗米(俗称“粘米”)粉做,后来发现糯米粉黏性更强、造型更易、口感更佳,便专门用糯米粉做籺,年复一年,渐成风俗。

薯包籺的做法通常是祖先辈流传下来的,用煮沸的开水与蕃薯粉搅拌(和做寿桃籺一样)搓成粉坯,后做成一个个形状与古中籺差不多的籺,再放进蒸压煲(一种专门蒸薯包籺的器具)煮熟。籺馅一般有猪肉粒和花生,也可加虾米。吃的时候用碗装着热腾腾的籺,加入事先熬好的猪骨汤,也可以根据自己的爱好,加点醋汤,醋汤分甜醋和辣醋两种,有的人还喜欢先加点酱油和辣椒酱一起食用,最后再喝上一碗甜醋,蕃薯粉特有的爽脆滑口,加上热汤的浸泡,入口但觉浓而不腻,十分诱人,而且它的价格也很惠民。

曾是农村小孩最奢侈的零食

簸箕炊。茂名晚报记者吴昊 通讯员 吴献基 摄

簸箕炊是高州地地道道的汉族传统小吃之一,因其采用竹篾编制而成的簸箕为盛具而著称。其制法为放磨成浆的米粉于簸箕当中上锅蒸煮,待一层熟透后再逐渐添加,一般都有三层以上。待米粉全熟后,用小刀将其割成格状,其表面放上香油、芝麻与蒜蓉浆(即蒜鸡油)。入口细腻富有弹性,软滑而不黏牙,再加上秘制的酱料,香浓而又不腻,那种味道绝对令人难以忘怀。

高州当地曾经有一个奇异的风俗,那就是七月十四吃簸箕炊,七月十四被喻为鬼节,这一天家家户户必吃簸箕炊,按当时的习俗来讲,七月十四吃簸箕炊可能有消灾辟邪的功效吧,因此七月十四前后的簸箕炊特热销。

20世纪八九十年代,簸箕炊是高州农村小孩最奢侈的零食。当然,买簸箕炊不像买豆腐花那样要现金交易,没钱也可以吃到簸箕炊,儿时在农村,经常听到某某又偷米换簸箕炊了的笑谈。那就是在自家米缸里拿米去换就行,父母不在家,只要米缸里有米,就有簸箕炊吃。一斤大米就可以换一块簸箕炊。现在在高州当地随处可见可买的这种街头小吃还很实惠,更为之惊讶的是网上也可以网购簸箕炊了,大大地提高了这种小吃的推广与进一步发展。

东岸豆饼角。茂名晚报记者吴昊 通讯员 吴献基 摄

高州乡下黄豆颗粒比较小,但豆味纯正,制成豆腐干,豆腐卜,口味一流,豆味香浓,且如凝脂般软滑,却不容易煮烂。干煎豆腐表面金黄香脆,内里软滑多汁。

离东岸墟约五、六公里的大简村委会一带出产的豆饼角最著名。村里有一个做了几十年豆饼的师傅黄天禄,据黄天禄说,他自小就跟随父亲学做豆饼角,几十年来,他每天都加工几十斤大豆,在当地销售,卖得非常好。据他说,当地做的豆饼角最有特色的是用一种叫“黄京子”的汁来泡制的,用“黄京子”汁泡制的豆饼角口感好,豆香浓,会越吃越香喉,而且有清热去湿之功效。

独具美味的豆饼角是豆制食品,与豆腐相仿,大豆磨浆制成豆腐后,压少水份,加工成块状。东岸豆饼角选料讲究,制作工序多达10多道,制出来的成品结实,煎不粘锅,煲不易碎,吃起来嫩滑爽口,因此远近出名。如果将豆饼角切成三角形半裂开,内装入猪肉粒、韭菜、虾米、花生等馅料,做成豆饼酿,更为家庭待客之上等菜式,酒家也把它列为传统美味菜谱之一,在城里的很多食肆酒家均被作为招牌菜式推出,深受顾客的欢迎。很多从深圳、珠海、湛江等地来的外地客人,到东岸品尝豆饼角之后,纷纷赞口不绝。

口味独特,“食过你就知!”

高州盐焗鸡。茂名晚报记者吴昊 通讯员 吴献基 摄

盐焗鸡成为高州特色美食,起源于高州市郊石仔岭公路边的一家司机饭店,这条公路现命名为冼太大道。过去,每天经过石仔岭的南来北往的跑长途的司机大多数都会在石仔岭的司机饭店吃饭。饭店为了招徕顾客,在饭菜上狠下功夫。其中有个叫“太子”的年轻人头脑灵活,他发现过往的司机吃饭多数要求是上菜快、饭菜简单无妨但要填饱肚,且会选择能保持精力有营养价值的菜式。于是他想出了能一点即上又强筋健肾的盐焗鸡,鸡肉作为主菜,鸡杂鸡血也可另作副菜,再配以一些清淡的青菜咸菜,以及一碗用鸡油拌的米饭,则一顿香喷喷又透出一种司机久违的家庭温暖的饭菜便出来了。这菜推出后很受司机大佬的欢迎,“太子盐焗鸡”也因此成为远近闻名的招牌菜,有不少远在几十公里外的人也特地前去光顾。后来慢慢又有了“益盛盐焗鸡”、“天子盐焗鸡”、“王子盐焗鸡”,其中,“益盛”将其发扬光大,把分店开到茂名各县市,在茂名引发一股吃盐焗鸡热潮。

这些菜馆的鸡,都是到高州农民家中购买来的走地放养鸡,鸡肉质结实兼有浓郁的鸡肉香味。走地放养的鸡,必须饲养日子达到250日至300日,肉质才达到不老不嫩,皮爽肉滑的效果。制作高州盐焗鸡,要用砂纸包好,放入瓦煲内,再用炒烫的生晒粗盐焗制,食时皮爽肉滑,肉质甘香。高州葱油鸡、高州葱油鸭则是用沙姜、香葱头配合上十多味香料烹调而成,肉质甘香嫩滑,具有一股独特的香味沁人心脾,令人回味无穷。高州沙姜鸡是将走地鸡用清水浸熟后,保持了鸡的原汁原味,再用特制的沙姜佐料蘸食,鲜嫩爽滑的肉质渗透着清新淡雅的沙姜味道,令人食欲大振。此外还有高州白切鸭,制作方法别具特色,口感独特。(茂名晚报记者 朱杰祺 实习记者 黄静渊 通讯员 吴献基 甘军亮)

信宜作为一个拥有千年历史的文明古城,是慈孝长寿之乡,其所沉淀和积累的特色文化、特色美食早已渗透在生活中的每个角落,其中特色美食不仅仅是承载当地人往事的“时光机”,也是外地人记住这座城市的开始。提起信宜美食你又会想到什么?相信很多人第一时间想起的便是那一碟碟诱人的食惯嘴粉,其实除了历史悠久的食惯嘴粉之外,信宜还有很多其他特色美食,比如爽滑可口的鱼古、又酸又甜的杨桃鸭……而当中的美味,也只有尝过才能知道。

食惯嘴粉是信宜市民间一道传统美食,远近驰名。根据村里的老人介绍:“做粉是盘古开天辟地以来都有人做。开始时人们叫‘食龟嘴’粉,后来觉得‘食龟嘴’有把食客暗示成龟的意思,不大好听,于是有人将它改为‘食惯嘴’,不仅含有‘食惯了再来’的意思,还通俗顺口。”

“食惯嘴”粉实际上是一种米粉,虽然跟广州的沙河粉、布拉肠异曲同工,但是食惯嘴粉更加讲究“韧、软、滑”,故其制作十分讲究,必须经过浸米、磨米、打浆、调浆、吹粉、蒸粉、切粉等一系列步骤。据悉,食惯嘴粉的原料是当地冬季上乘的稻黄谷,然后加工成白米,用适当比例的水,浸泡一小时以后研磨两次(第一次粗磨,第二次细磨),再加上适当配料蒸制而成。蒸好的粉皮,如果是切成条状,则会加上芝麻、酱油、葱花等调料;如果是把粉卷成条,则下锅用油煎,这样吃起来会更香脆。

融入百年历史的油炸“鱼豆腐”

鱼古是广东省信宜市一道特色传统名菜,具有悠久历史,远近闻名。鱼古起源于镇隆镇,该镇盛产塘鱼,是信宜鲜鱼生产区之一,人们以鱼烹调菜式较为普遍,款待客人更是“无鱼不成宴”,故厨师们又以鱼为原料制出多式多样的美食,比如:鱼古、鱼丸、鱼面、鱼腐等。

后来,随着鱼古在当地逐步传开,不仅成为了筵席的上等菜肴,还成为了信宜人招待客人的必备菜肴。据介绍,制作鱼古的第一步便是除去鱼的头、尾部和骨头,接着用刀把鱼肉捣碎成泥后加入面粉、生姜、生葱、鸭蛋等佐料(精制品则加虾肉、蟹肉、香菇等)。然后将以上原料混合后,剁成十分细碎的肉浆,直至用手捏之能入指纹为止。最后,再捏成一个个大小均匀的鱼丸球,放到滚热的油锅里煎炸,炸至金黄色捞起后为成品,状如油豆腐。因此也经常被外地人误以为是普通的油豆腐,其实内有玄机,而且外皮爽口、内馅软滑、鱼味香浓,爽口不腻。

文化古城流传至今的招牌菜式

粤菜中有不少菜式是用新鲜水果来入菜的,一来是水果去除了肉的油腻感,二来是肉里又能品尝到水果的清香,出品相得益彰,其中信宜杨桃鸭(信宜人也称其为“五敛子鸭”)便是粤西地区久负盛名的菜式之一。据悉,最早做杨桃鸭的是镇隆大众酒家,但至今杨桃鸭已成为了镇隆众多酒家的招牌菜式,所做味道也略有不同,谁是正宗已难以考究。

不过,做出美味好吃的杨桃鸭关键还得看鸭和杨桃。信宜杨桃鸭选用的鸭子是农家自养田鸭,选用的鸭子是吃田间或水塘边的小虫、杂鱼长大的,个头虽然不大但是肉质结实。而信宜本地的杨桃酸甜适中,具有减除肥腻、开胃降压的作用,刚好完美地结合了放养的田鸭,所以信宜杨桃鸭的鸭味浓郁、肉质鲜美、口感好。吃过杨桃鸭的人说,杨桃鸭又酸又甜,又辣又香,像初恋的感觉,吃后令人回味无穷。

历史悠久的山间泉溪鲩鱼

信宜凼仔鱼,是一种在泉溪流经处引水筑凼(凼:指小鱼塘)放养的鲩鱼,养殖历史上可以追溯到唐咸通年间。由于山里泉溪水质纯净,而且投喂的是山上的野草、番薯叶等天然绿色植物和没有异类的角逐、生息时间较足,故其肉质坚韧嫩滑、肉多且不肥腻、刺大易剔、没有腥味,口感大异于其他鲩鱼,也因此大受人们追捧。

凼仔鱼的生长期为两年左右,而信宜凼仔鱼一般养殖两三年的时间,所以每条鱼出产时基本有8斤起,部分大鱼还会达十五六斤。面对这么肥美的凼仔鱼,最简单的做法就是宰杀后斩成块状,再加入酱油、黄酒、陈皮、五香粉等作料一起焖煮,而较为复杂的做法便是“一鱼三味”。“一鱼三味”顾名思义就是将一条凼仔鱼的不同部位做出三种不同口味的菜,一次性满足吃货们的心。

成名于解放初期的“三黄鸡”

怀乡鸡因产于信宜怀乡镇而得名,其具有三黄鸡黄羽、黄皮、黄爪的特征,所以又常常被当地人称为“三黄鸡”。怀乡鸡虽然具有三黄鸡的普遍特征,但是因为怀乡鸡自小就放在山上、树林下放养、自由走动,且啄食山林中的果实、虫子、饮用山泉水、投喂玉米和稻谷等天然饲料,使其具有脂少皮薄、鲜香美味的独特风味,是普通三黄鸡比不上的。

怀乡鸡分为大、小两种类型,大型鸡体大、骨粗、脚高,小型鸡则与大型鸡恰好完全相反,故当地居民每逢节日会选择大型鸡作成白切鸡祭祀祖先。顺便一提,白切怀乡鸡也是品尝怀乡鸡最传统的方法。此外,由于其外形与普通的山地鸡没有太大的区别,且没有标志性的标识,所以为了防止不法商人造假,当地农户除了按照畜牧生产部门的规定,做足防疫检疫的工作之外,还会全程跟踪检查、监督怀乡鸡的成长过程,并且在合格的鸡双脚上分别带上刻有“信宜怀乡鸡”的金属脚环和“信宜动检”的绿色脚环方可上市。

蕉芋(又名蕉藕、姜芋),其叶互生、叶柄短,叶鞘边缘紫色,具块状根茎,蕉芋粉就是蕉芋茎块的提取物。其中,钱排镇种植蕉芋已历史悠久,且这里的蕉芋提取出的淀粉色泽更白、味道更鲜美,所以当地居民也称之“玉粉”。

据悉,加工、提取蕉芋粉虽然是钱排人的拿手好戏,但是据村民介绍,蕉芋磨粉颇费功夫,因为为保持蕉芋粉的鲜美度和较少营养流失,钱排人加工蕉芋粉都是用传统方法,先后会经过清根、清洗、研磨蕉芋、过滤、漂洗、沉淀、晒干一系列的程序。蕉芋粉的吃法很多,可以做手抓饼、细粉丝,如果添上葱蒜或猪油渣,更加美味可口。现在每年冬春时节,蕉芋等杂粮便开始派上大用场,占据餐桌上突出的位置,尤其是用蕉芋粉制作的蒸糕、锅边糊、汆丸子等,颇受大众的欢迎。此外,中医认为蕉芋粉味甘清淡、性凉,有清热利湿、解毒之功效,在治疗痢疾、泄泻、黄疸、痈疮肿毒等方面更显疗效;同时,蕉芋粉热量低还是众多美眉们的最爱,经常食用还可以美容减肥。

香滑饼是一种由糯米粉、奶粉、白砂糖和水按一定比例混合成面团后,将面团擀成一块块面皮并包入麦片,最后放进烘炉烤制的饼。

据信宜市君汇酒家负责人介绍,在烤制的时候,饼要先正面烤5分钟,然后取出撒上一层粉后,再反转另一面继续烤5分钟,这样制作出来的香滑饼不但香滑爽口、Q弹十足,再加上其甜度适中,是一款老少皆宜的点心。此外,糯米粉本身对脾胃虚寒、食欲不佳等人还起到一定的辅助作用。

柴枪粉是信宜市民间传统的风味小吃,与其他米粉相比较,其形薄、坚韧,质嫩,厚薄均匀,香味可口,既可作为充饥食品,又可作为餐桌上小吃,别有一番风味。柴枪粉主要产于该市北界镇,始于清乾隆三十年,以其优质美味取胜,产品十分畅销。

柴枪粉选用优质大米,用石磨经人工多次打磨成幼嫩米浆,然后入笼蒸制。蒸制时火候要适度,时间不够则糊,时间长了则鼓气泡。蒸出的粉皮,再卷成中间大、两头尖,形似柴枪(柴枪:信宜人用来挑柴草用的竹木棒)而得名。据了解,一般1公斤大米可制成60块,平均17克大米制成一块,体积轻巧,每块长20厘米,厚0.5厘米,大小规格一致。柴枪粉的佐料十分讲究,用花生油、沙姜、蒜米、丁香、川椒、韭菜……多种香料混合,以微火熬制几个钟头而成,斟下粉面成珠状。普通成品以韭菜、芝麻作馅料,精制品则加肉粒、豆饼粒、云耳丝、蛋丝等。(文/茂名晚报记者 朱杰祺 实习记者 李君平 通讯员 李俊颖 图/茂名晚报记者 吴昊)

小编,我大化州的美食呢?

小编:我正在化州吃化州香油鸡化州牛杂化州拖罗饼化州糖水等我吃够了回去再和大家介绍啊~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他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