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C15单片机ad转换函数,10位AD转换后最后两位数值不稳定,来回跳变怎么解决,跪求大神!

  • WD?ZK- 型智能高压开关控制器是什么装置?

  • 关键词:气路控制、高压、程控、独立、分离、切换、差压气路、远程通讯、自动化、密封快速、操作简单。概述: 智能气路控制器主要针对压力设备生产厂家、计量院、校验量身定制实现对气路的自动切换。不同量程,不同设备之间的气路自动切换,可选择手动控制版本或自动控制版本,便于系统集成,实现系统高度智能化,通过RS232接口与智能气路控制器进行通讯,实现多路进气及多路输出的压力切换。全自动实现、解决目前通过拆装管路进行气路切换难题,便于集成化设计。技术参数:1) 型号:LMR2000(可按客户需求定制)2) 进气控制:实现多路进气控制3) 出气控制:实现多路出气控制4) 密封:0泄露5) 支持压力:可达到 40MPa6) 切换方式:可自动、手动气路切换7) 工作环境:15~55℃,5…95%RH 8) 系统供电:220VAC,2A 9) 压力接口:7/16-20 SAE10) 通讯接口:RS232 11) 安装:支持19寸标准机架12)

  • Refrigerator摘要:针对目前国内外市场上TEC温控器控温精度差、无法进行程序控温、电流换向模块体积大以及造价高的现状,本文介绍了低成本的超高精度PID控制器。24位模数采集保证了数据采集的超高精度,正反双向控制功能及其小体积大功率电流换向模块可用于半导体制冷、液体加热制冷循环器和真空压力的正反向控制,程序控制功能可实现按照设定曲线进行准确控制,可进行PID参数自整定并可存储多组PID参数。~~~~~~~~~~~~~~~~~~~~~~~~~~~~~~~~~~~~~~~~~~~~~~~~~~~~~~~~~~~~~~~~~~~~~~~ Cooler)是利用半导体材料的珀尔帖效应制成的一种片状器件,可通过改变电流方向来实现加热和制冷,在室温附近的温度范围内可作为冷源和热源使用,是目前温度控制精度最高的一种温控器件。在采用半导体制冷片进行控温时,需配合温度传感器、控制器和驱动电源一起使用,它们的选择决定了控温效果和成本。温度传感器可根据精度要求选择热电偶和热电阻传感器,控制器也是如此,但在高精度控制和电源换向模块方面,国内外TEC温控器普遍存在以下问题:(1)目前市场上二千元人民币以下的国内外温控器,普遍特征是数据采集精度不高,大多是12位模数转换,无法充分发挥TEC的加热制冷优势,无法满足高精度温度控制要求。(2)绝大多数低价的TEC温控器基本都没有程序控制功能,只能用于定点控制,无法进行程序升温。(3)极个别厂家具有高精度24位采集精度的TEC温控器,但没有相应的配套软件,用户只能手动面板操作,复杂操作要求的计算机通讯需要用户自己编程,使用门槛较高,而且价格普遍很高。(4)目前国内外在TEC控温上的另一个严重问题是电源驱动模块。在具有加热制冷功能的高档温控器中,TEC控温是配套使用了4个固态继电器进行电流换向,如果再考虑用于固态继电器的散热组件,这使得仅一个电流换向模块往往就会占用较大体积,且同时增加成本。二、国产24位高精度可编程TEC温控器为充分发挥TEC制冷片的强大功能,并解决上述TEC温控器中存在的问题,控制器的数据采集至少需要16位以上的模数转换器,而且具有编程功能。目前我们已经开发出VPC-2021系列24位高精度可编程通用性PID控制器,如图1所示。此系列PID控制器功能十分强大,配套小体积大功率的电流换向器,可以完全可以满足TEC制冷片的各种应用场合,且性价比非常高。/bbsfiles/images/263__/bbsfiles/images/178__/bbsfiles/images/451__/bbsfiles/images/101_430_3384_/bbsfiles/images/209__/bbsfiles/images/268__/bbsfiles/images/143__/bbsfiles/images/818__/bbsfiles/images/624__/Upload/flow-test-/microarray-manufacturing/microfluidic-/uploads/allimg/--L.jpg

  • 本人老师有Waters510双泵,现控制梯度的控制器损坏,想买个2手的控制器。不知哪位有相关信息。请与赵老师联系。电话(杭州)

  • 之前我们针对药品稳定性试验箱已经做了非常多的介绍了,控制器方面的介绍我们也有讲解,但是并不是很全面,下面小编的介绍是非常系统的一个介绍,希望小编的介绍对了解药品稳定性试验箱的控制器能够有帮助。  温度控制器:原装韩国进口大屏幕程控仪   控温仪规格:精度:0.1℃   测 温 体:Pt100测试传感器   控制方式:热平衡调温调湿方式   带RS232和RS485计算机接口实行人机对话、联机数据传输及远程控制功能   配送智能化计算机控制支持软件系统   仪表可显示设定参数、当前运行程式号、当前运行时间及剩余时间、加热器工作状态、加湿器工作状态、程式运行趋势、循环剩余次数等   程式自动运行、停机后自动断电   仪表能实现手动PID控制及PID自整定功能、能展现程式运行曲线、能定值控制与程式控制进行无忧切换、能中文与英文进行无忧切换、能自动进行故障显示、报警。

}

设计电路的难点,不仅在于电路本身,还在于应用环境和条件。

举一个例子:我们来设计一个类似时间继电器的延时继电器电路,电路中应当有两部分:第一部分是延时电路,第二部分是驱动继电器的电路。

相信,要设计这个电路大家都会。弄个555,再配上若干外围元件,以及驱动继电器的晶体管电路和电源电路,这个设计就完成了。

但是,这个电路能不能用呢?

如果在校园,例如课堂设计,这个电路当然能用。

现在我们把这个电路用于变电站的继电保护回路中,估计一加电,我们的延时继电器电路立刻就烧毁了。知道为什么?因为变电站中存在极强的电磁干扰,干扰信号顺着电源和接地回路窜入电路中,将555或者晶体管烧毁。

外界的电磁干扰叫做EMC骚扰。IEC标准和国家标准在这方面都有规定。EMC有两方面的内容,其一是由本电路发出的骚扰信号必须在给定范围之内,其二是当外界的电磁骚扰信号干扰本电路时,电路应当能抵御EMC的冲击和影响。

再例如,我们把这个电路应用到海拔4500米高处,或者把电路应用到家用洗衣机中。显然,我们的设计十之八九是无法使用的。

由此可知,设计电路应当包括三部分的内容:

第一部分就是原理设计。原理设计应当合理,并且要满足功能要求;第二部分就是设计能满足各种测试要求;第三部分是满足使用要求和环境要求,例如湿度要求、温度要求、工作制要求和海拔要求等等。

我在学校里看过很多学生们作的各种设计,这些设计无一例外都是功能性设计,而不是应用性设计。从功能性设计过渡到应用性设计,这中间的跨度很大,其实就是学生们走向职场的过程,也是学生们走向应用的过程。这个过程应当是有一定坎坷的,而且要通过大量的实践才能体会出来。

完成并实现了这个过程,一位新人就成材了,成为老练的工程师了。

看了若干评论,发现许多知友对EMC没有多少概念。我来简单地介绍一下吧。

在百度上输入EMC,可以看到有11100条回答。

就象我在前文中所说,EMC有两部分内容,其一是本机所产生的干扰信号必须在规定的范围之内。这一项内容相对容易;其二是本机承受外界骚扰信号的能力,这一项内容很难。

外界骚扰包括三种:浪涌、群脉冲和静电。

对于浪涌,我们可以安装相应的限压限流元件来抑制。

麻烦的是群脉冲和静电。

所谓群脉冲,指的是从电源侧输入一群有一定幅值的脉冲群,看看所设计的电路能否承受。

下图是百度的相关词条:

对于工业产品,特别是工作在配电室内的装备,例如电力测控仪表、PLC等等,要求能过三级。许多产品电路设计完成了,元件选用工业级的,电路板子也做好了,外壳也配套了,但产品就是无法承受群脉冲的冲击。设计人员绞尽脑汁改变设计,最终才能通过。

至于静电,也非常难。有时只是滤波电容焊接的高了一些,静电EMC试验就通不过。

大家可能要问,EMC测试这么难,我们不做行不行?答案是否定的。如果我们设计的电路准备用于市场销售,那么通过相应级别的EMC测试是市场的准入证。没有获得EMC认证,就无法获得生产许可证,当然更不能进入市场。

EMC测试在国家重点试验中心进行。

所以,对于题主的这个主题来说,别以为电路设计完成了,功能也达到了要求,这样就行了。须知,这才是长征的第一步,后面还有大量的修改工作在等着,甚至会把原设计给彻底推翻。

对于校园设计,更重要的是考核设计思路,而不是考核系统的强壮性。例如我们可以设计一个单片机去控制机械手来玩魔方,而不必去管什么EMC。但如果我们把这只机械手用于生产线,情况就完全不同了。

我非常鼓励学生们大开脑洞,去认真设计自己的电路。毕竟,这是走向职场的第一步。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单片机ad转换函数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