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瓜丝瓜葫芦瓜小羊可以吃吗?

第一次听到葫芦、西葫芦、葫芦瓜、葫瓜这四样蔬菜前,其实是懵逼的,为此查询了大量的资料,才明白了这四样蔬菜,其实只是三种蔬菜。

先来一个大概念,我们日常食用的蔬菜瓜果中,有不少是带“瓜”字的,南瓜、西瓜、冬瓜、丝瓜、黄瓜、苦瓜等等,基本都是属于葫芦科的植物,我们日常所说的“吃瓜”,似乎更可以叫做“吃葫芦”。

先来说说葫芦,属于葫芦科葫芦属,一般我们能想到的就是葫芦娃。没错,动画片里的葫芦娃,形状上小下大,还常见于国画中的葫芦,这是最好区分的。葫芦一般可做艺术品,比如用来装酒,盛水,因为葫芦的形状是8字形,中间可以系绳方便携带。

葫芦科南瓜属,这实实在在是南瓜的一种,我们常说的云南小瓜就是西葫芦的俗称,而有些地方也把西葫芦叫做瓠子,这也便导致了某些地区分不清西葫芦和瓠瓜。西葫芦原产地在北美洲南部,在十九世纪中叶才由欧洲引入大范围种植,如今在世界各地均能见到它的踪迹。西葫芦含有大量的维生素C,尤其是钙的含量较高。

葫芦科葫芦属,属于葫芦的一个变种,也叫瓠瓜。而在不同地区,称法上也是各不相同,造成了各种误会,既叫做瓠子、瓠子瓜,也有把葫芦瓜也叫葫芦的,甚至还有葫瓜这样的变种称法。实际上是没有葫瓜这种学名,但是在不同地区仍有这种叫法,在于和瓠字的读音相似。

瓠瓜和其他蔬菜一样,含有一定的维生素和微量元素,但是其营养价值较低,一般是没有什么特别的食用功效,但由于其烹饪后的口感软滑,十分适口,得到了很多人的喜欢。

}

与南瓜、丝瓜、冬瓜相比,葫芦瓜在各种瓜类植物中知名度似乎并不高。

葫芦瓜,老家叫“蒲”“蒲瓜”或“蒲仂”。从瓜形来分,大致有两大类:一是棒形,如擀面杖,又似美人的玉臂;二是葫芦形,呈哑铃状,中间微细,下部和上部膨大,下部大于上部。葫芦形又有大小之分,大者兼具食用和实用价值,小葫芦表面往往被烙上一些文字或图案,做得精巧别致,玲珑可爱,常作为工艺品出售。

据介绍,葫芦几乎遍布全世界,但它的祖先究竟是什么,出现在哪里,迄今未详,不过,有关葫芦的文献记载却以我国为最多。葫芦最早称为瓠、匏和壶。《诗经·瓠叶》:“幡幡瓠叶,采采亨之。君子有酒,酌言尝之。”描述了采来葫芦叶烹调成美味并斟满美酒招待客人的情景。《诗经·七月》:“七月食瓜,八月断壶。”意即七月吃嫩葫芦,八月摘下老葫芦,夏季正是食瓜的季节。《诗经·南有嘉宾》:“南有樛木,甘瓠累之。”《诗经·生民》:“麻麦幪幪,瓜瓞唪唪。”栩栩如生地描述了一派葫芦丰收的景象。其中的“匏”“瓠”“壶”均指葫芦。李时珍说:“壶,酒器也。卢,饮器也。此物各象其形,又可为酒饭之器,因以名之。”“壶”“卢”本为两种盛酒器皿,因葫芦形状和用途与之相似,故有人将“壶”“卢”合成一词,作为这种植物的名称,还约定俗成地写作“葫芦”,一直延续至今。

葫芦,既是食物,也是药物,又是器物,还是神物,普普通通的一只瓜,在中华文明发展进程中,却起着重要的作用。

作为蔬菜,炒葫芦是一道非常鲜美的菜肴。其吃法多样,既可配以荤食烧汤,又可以素食做菜。采鲜嫩葫芦,洗净切开,肉白带青,下油清炒,略施几根红辣椒,色味俱佳;倘若做饺子、包子或其他麦饼类,可以加入鲜肉、豆腐之类作馅;切成小片,拌以适当的细盐,腌过的葫芦清口生脆;如果直接下锅烧汤,其味清新鲜美;假如要放到冬天吃,则晒成葫芦干,可以炖肉吃,也可直接生嚼。王祯在《农书》中说:“食之无穷,烹饪咸宜,最为佳蔬。”还介绍了葫芦瓜的几种吃法:“匏之为用甚广,大者可煮作素羹,可和肉煮作荤羹,可蜜煎作果,可削条作干。”

除了可作菜肴,葫芦也具药用价值。《本草纲目》记载:“葫芦气味甘平。主治:消渴恶疮、鼻口中肉烂痛、利水道、消热、除烦。”有“治心热、利小肠、润心肺、治石淋”之功效。

葫芦更兼有实用价值。《庄子·逍遥游》中写道:“魏王贻我大瓠之种,我树之成而实五石;以盛水浆,不能自举也;剖之以为瓢,则瓠落无所容。”早在几千年前,葫芦已被当作容器和水瓢之用。平时有口头语“锅碗瓢盆”,瓢之位置列于盆子之前,即足资证明葫芦瓢在当年农家之重要位置。

选一只成熟的大葫芦,在其小头一段的某个位置,以小刀或锯子切割掉一小块,小心地挖去葫芦内的瓤与籽,挂在屋檐下晾干,再削一木塞,以布条缠之,便成为盛物。记得儿时,母亲除了用酒坛、锡酒壶装酒之外,还常常备有一只葫芦。因为葫芦密封性好,潮气不会侵入,物体容易保存,所以我们家有好多只大小不一的葫芦,有的装菜籽,有的装黄豆,有的用来装药材,还有一只用来装凉开水……

大葫芦还有一个人所皆知的用场,那就是做瓢。取棚架下的老葫芦,对半切开,掏出瓜瓤,阴干后便成了两个瓢。楼上洋箩里都是面粉,做手工面时,母亲有时用碗盛面粉,有时则用面瓢;猪食桶里放一只葫芦瓢,专门作喂猪食之用;还有一只放在水缸上面的盖板上,那是用来舀水的,偶尔我会直接用葫芦瓢舀水喝,那水似乎特别清凉。

葫芦还是一种神物,是最原始的吉祥物之一。也许是“葫芦”谐音“护禄”“福禄”,加之其外形奇异,造型优美,给人以祥和之美,古人认为它可以驱灾避邪、祈福增寿,于是人们常常将它挂在大门边作吉祥之物。

古今许多神话故事人物,几乎都与葫芦有涉。张果老云游四方之时,葫芦拴在腰际,须臾不离。铁拐李身负葫芦,手拄铁拐,周游江湖,用灵丹妙药救世济民。陈抟老祖乃宋初道家人物,据说他住的居室墙上终年挂有一个大葫芦。太上老君出门,手中拄的是系着葫芦的龙头拐杖……这些描写足以表明,在当时,葫芦既是人们日常生活中常见的食物,又是寄托某种信念的神物。在不少神话小说、童话和故事中,小小的葫芦往往被赋予其超自然力量,呼风唤雨,神通广大,直至现代也还有家喻户晓的葫芦娃、葫芦金刚之类的动画人物。

新婚宴席上,古今都有喝交杯酒的习俗,这其实也与葫芦瓢有关。婚礼上,将一只葫芦剖做一对瓢,一对新人各以一瓢酒交杯对饮。饮毕,将两个半瓢合为一体,用红绳系牢,称为“合卺”,象征新婚夫妻连为一体。

随着时代的变迁,葫芦的实用价值越来越小,而作为传统文化的葫芦,它却永远寄寓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和向往。


}

阿里巴巴为您推荐葫芦瓜产品的详细参数,实时报价,价格行情,优质批发/供应等信息。 您还可以找 等产品信息。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冬瓜南瓜丝瓜是植物类吗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