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联哲学的思维问题,求指导

【导读】科学方法提炼、加工、检验过的理性认识成果。术荣誉、文化资本和社会地位,达到谋取名誉和钱财的目的。是指科研不正之风的特征中。学的数学原理》,完成了科学史上的第一次大综合。方法论指导,有助于提高科研工作的效率。通过报告的形式,向社会或主管部门报告科学研究和技。理部门以及科研工作者告知、警示和普遍威慑的作用。阿奎那声称上帝是一切的本原和终极原因。对自己已经熟知的对象,进行新的研究,向人们公布研究成果的报告。(单选)A原子B分子C离

1.科学是理论化的(B),科学知识包括对现象的记述、描述等,往往表现为科学家运用
科学方法提炼、加工、检验过的理性认识成果。
A认识活动B知识体系C社会建制D权威产物
2.(B)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
A原子B分子C离子D质子
3.19世纪中叶,(D)提出了以自然选择学说为核心的生物进化理论。
A沃森B克里克C孟德尔D达尔文
4.科研工作者若要敢于在科研领域顶天立地,需要(C)种心理素质。(单选)
5.对一个研究项目改头换面,向不同的部门申请立项,属于(A)。
A科学研究的低水平重复B学术垄断C科研成果的虚报造假D科技著作、论文的剽窃与抄
6.科研道德失范受一定的动机和目的支配,或追求急功近利,或通过不正当途径,捞取学
术荣誉、文化资本和社会地位,达到谋取名誉和钱财的目的。是指科研不正之风的特征中
A以追逐名利为目的B独立性与裙带性并存C具有极大的潜伏性、隐蔽性D具有顽固性和
7.加强科研道德建设的对策包括(D)。
A科研工作者个人层面的防治措施B制度层面的防治措施C社会层面的防治措施D以上都
8.自然科学所适用的普遍性方法不包括(A)。
A光谱分析方法B观察方法C数学方法D试验方法
9.在生产力很低的条件下,(A)方法是人类研究自然界的主要方法,因为它要求的条件
最低,只要有自然界,只要有人的感官,就可以对普通的宏观现象进行一般水平的观察。
A观察B演绎C实验D数学
10.(B)在历史上被称为中世纪。
A公元5世纪至公元10世纪B公元5世纪至公元15世纪C公元5世纪至公元20世纪D
公元15世纪至公元20世纪
11.在中世纪黑夜之后开始的文艺复兴运动,突出的是以(A)为中心的实验科学的兴起。
A力学B光学C数学D电学
12.法国哲学家、数学家笛卡儿创立了以数学为基础、(B)为核心的科学方法论。
A归纳B演绎C分析D综合
13.(C)把当时的力学原理整理成为一个演绎体系,写成了经典力学的不朽巨著《自然哲
学的数学原理》,完成了科学史上的第一次大综合。
A吉米多维奇B吉尔伯特C牛顿D爱因斯坦
14.根据现有的科研条件选题,指的是科研的客观条件,如资料、导师、经费、设备、环
境等,其中(A)是最重要的条件。
A资料B经费C环境D导师
15.借鉴自然科学方法来研究社会科学是一种(D)。(单选)A回溯法B比较法C
16.在研究的(B)阶段,文献调查法的运用有助于选题的具体化,有助于为研究人员提供
方法论指导,有助于提高科研工作的效率。
A选题B初始C进行D终结
17.不属于二次文献的是(D)。(单选)A书目B索引C文摘D年鉴
18.文献收集的方法很多,可以订购、采访、交换、索取、现场收集,也可以从各种专门
的文献信息机构中检索。一般而言,(B)是最主要的途径。
A定购B文献检索C采访D现场收集
19.实验的设计要保证受试对象及实验结果具有(C),如此才能保证实验的有效性,并以
之为基础加以推广和应用。
A客观性B关联性C典型性D灵敏度
20.(A)是科技报告的根本特点。通过报告的形式,向社会或主管部门报告科学研究和技
术发展的情况,向同行提供新的发现或发明信息。
A告知性B真实性C写作的叙述性D写作的目的性
21.制度激励包括(ABC)。
A奖励制度B研讨会制度C学术活动制度D惩处制度
22.团结合作是在人际交往的过程中,个人或群体基于某种共同的目的,彼此经过协调作
用而形成的(ABCD)的联合行动,是一种社会互动行为。
A互相帮助B相互依存C相互提携D团结共进
23.20世纪科技的发展,显示出了亟须科技工作者团结合作的鲜明特点有(ABCD)。
A各学科在高度分化的基础上的高度交叉与综合B自然科学、技术科学、人文科学相互渗
透与综合成为当前科学发展的主要途径C自然科学与技术科学相互渗透D自然科学、技术
24.(BC)创建了唯物辩证法,为正确研究自然科学方法论奠定了理论基础。(多选)A
笛卡尔B马克思C恩格斯D爱因斯坦
25.确定科研课题,一般应从(ABD)三方面考虑。(多选)A必要性B可行性C获
26.制订文献调查计划(ABC)。(多选)A第一步是使选题具体化B第二步是了解
和熟悉各种文献信息源C第三步是撰写文献调查计划D第四步是文献检索
27.组织的系统又可划分为(ABD)系统三种。(多选)A黑色B白色C无色D灰色
28.研究者应正确、恰当地确定处理因素。确定受试因素需要注意(ABC)问题。(多
选)A抓住实验研究中的主要因素B找出非处理因素C处理因素必须标准化D实验
29.实验设计的意义在于用较少的投入获得较高的产出。实验设计必须遵循(ABCD)基本
原则。(多选)A对照性原则B重复性原则C典型性原则D随机化原则
30.参加国内外学术会议的参会要点包括(ABCD)。(多选)A成果突出、创新性强
是参会的基础B提纲简明、准备充分是报告的前提C听懂提问、认真回答是负责的态度D
句法准确、语言流畅是必备的技能
31.大卫?雷顿认为,如果某人的知识赋予他一定程度的自主性,某种交流的能力以及在遇
到具体情况时具有一定程度的处理和承担责任的能力,那么这个人就具有了科学技术的素
32.只有当你取得了令人叹服的科研成果、向社会表明你对科研发展和人类社会进步做出
了重大贡献时,才能引起社会对你的超常关注和使社会进一步赋予你更大的社会责任。这
就是“有为,才能有位”。(判断)正确
33.在德国,其大学、研究生院的诚信教育和学术道德教育是相当成功的。无论是名牌大
学还是非名牌大学,学生们都会受到严格的学术规范和学科训练。(判断)
34.在科研不端行为的特殊预防上主要是事先规范好各种制度,给政府职能部门、科研管
理部门以及科研工作者告知、警示和普遍威慑的作用。(判断)
35.经院哲学的代表人物托马斯?阿奎那声称上帝是一切的本原和终极原因。(判
36.有纵向的比较,也有横向的比较。横比是历史的比较,即比较同一事物在不同时间内
37.在专论型论文中,标题为“对××××的研究”时,常用于理论性和创造性较多的论
38.可以用日常用语代替术语,使论文更加通俗。(判断)
39.科技实验报告和科技考察报告是对自己未知的对象进行了一系列实验观察或调查研究
之后,着重介绍自己所取得的第一手资料的报告,而科研报告则是在实验和考察的基础上,
对自己已经熟知的对象,进行新的研究,向人们公布研究成果的报告。(判断)正确
40.具体的学术领域和对象对主体有特殊的要求,它构成了学术论著个性和风格形成的主
1.(B)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单选)A原子B分子C离
2.19世纪中叶,(D)提出了以自然选择学说为核心的生物进化理论。(单
选)A沃森B克里克C孟德尔D达尔文
3.(C)是关于机会、可能性或不确定性的学科。(单选)A计量B数理
4.(B)的科学教育提出了培养终身学习的习惯,还对学生提出了美学的要求。
(单选)A中国B加拿大C日本D韩国
5.学术不正之风产生和发展不是偶然和孤立的现象,既有个人原因,也有社会
原因。只要它产生的土壤、条件存在,它就难以清除,甚至会反复表现出来。是
指科研不正之风的特征中的(D)。(单选)A以追逐名利为目的B独立性
与裙带性并存C具有极大的潜伏性、隐蔽性D具有顽固性和反复性
6.(B)是人在自身先天活动能力的基础上,在不断的学习、交往和相应的教育
过程中建构起来的受人的知识、品德修养、能力等多种因素规定的一种希望与人
合作并善于与人合作的稳定的意识倾向,是一种优秀的思想品德。(单
选)A互助精神B团结合作精神C互相学习精神D互利互惠
7.(A)指的是人们为达到某种目的而采取的某种途径、手段或策略。(单
选)A方法B方法论C战略D目标
8.(A)总结了古希腊的推理几何,运用公理方法,以一些最基本、最原始、最
简化的定义、公理为依据,演绎出不朽的巨著《几何原本》。(单选)A
欧几里得B柏拉图C德谟克利特D亚里士多德
9.在中世纪黑夜之后开始的(D),冲破了宗教神学的枷锁,自然科学以神奇的
速度发展起来。(单选)A启蒙运动B宗教改革运动C文化革命D文艺复
10.在实验观察中,丁肇中避免漏过任何观察机会,终于观察到了(B),使沉
寂了10年的物理学界有了重大突破。(单选)Aα粒子BJ粒子C夸克DR
11.(A)是针对某一课题,将一定时期内国内外的有关文献资料的内容加以分
析、归纳和整理而编写成的综合报告(单选)A综述B述评C文献评述D
12.百科全书属于(C)次文献。(单选)A一B二C三D四
13.文献收集的方法很多,可以订购、采访、交换、索取、现场收集,也可以从
各种专门的文献信息机构中检索。一般而言,(B)是最主要的途径。(单
选)A定购B文献检索C采访D现场收集
14.(D)是把自动调节、通信工程、计算机和计算技术以及神经生理学、病理
学等学科,以数学为纽带联系在一起,在相互渗透的基础上研究技术系统、生物
系统和社会系统在信息和控制方面的共同规律和方法的理论。(单选)A
黑箱方法B信息方法C反馈D控制论
15.(B)由于只研究系统的外部行为,只注重系统的输入和输出信息之间的关
系,因而在对系统结构的认识中,无法排除来自外部环境因素的干扰。(单
选)A信息方法B黑箱方法C反馈控制方法D功能模拟方法
16.(B)是对科学研究的具体内容与方法的设想和计划安排,包括专业设计和
统计学设计。(单选)A创新型设计B研究型设计C系统设计D实验型设
17.(A)是实验设计的首要原则。(单选)A对照性原则B重复性原则C
典型性原则D随机化原则
18.(C)也就是标准性、统一性。科技信息要交流,科学语言就必须具有标准
性。(单选)A准确性B简明性C规范性D科学性
19.科技报告(D)的过程是作者确定了写作目的,然后收集技术资料、理顺思
路、安排好写作程序,考虑好写作结构方式,拟定好写作提纲的过程。(单
选)A搜及资料B拟定提纲C写作D组织材料
20.(A)是通过实验判定某一研究对象的性能及其外部联系,判定某些因素之
间是否有关联等,因而也可再分为决断性实验或判断性实验。(单选)A
定性实验B定量实验C对照实验D中间实验
21.科学态度包括(ABCD)。(多选)A对未知事物保持强烈的好奇心和
兴趣B诚实和谦逊地对待证据材料和结论C关心科学事业的发展,尊重科学知
识D辨识和揭露伪科学现象
22.道德的种类繁多,概括起来,分为(ABCD)。(多选)A社会公共道
德B职业道德C科研道德D个体道德
23.改革人才管理制度,促进科研道德建设,需要(ABCD)。(多选)A
制定科学合理的人才评价方法,职称评定办法和指标体系B将科研职业道德、
学术规范和知识产权等方面的法律法规及相关知识作为青年科技人员岗前培训
C加强对科技人员科研道德的年度考核D将道德考核结果作为其职务聘任、晋
升职称、人才选拔和评选先进的重要依据
24.表率作用包括(ABC)。(多选)A系主任的带头作用B学科带头人的
动态激励作用C各级领导及相关职能部门的示范作用D反面案例的惩戒作用
25.下列伟人,国籍是德国的有(BC)。(多选)A牛顿B黑格尔C康德
26.概念推演过程为(ABCD)阶段。(多选)A寻找在某种程度上决定术
语的那些具体概念B进一步展开课题所涉及的术语的内容C对具体概念的经验
特征进行分析,使其具有可操作性D以推演为依据,搜集资料,经过分析加工
后,再从较高的水平上返回原有的术语,以修改、充实和发展所研究的概念
27.安排科技论文结构时,最重要的是要把构成论文的(BCD)统一起来,形成
一个完整的体系。(多选)A数据B论点C论据D论证
28.科技报告的特点表现在(ABCD)。(多选)A告知性、真实性B写作
的叙述性C格式的灵活性D写作的目的性
29.科技实验报告按实验在认识过程中的作用可分为(ACD)。(多选)A
对照实验B现场试验C中间实验D析因实验
30.国际学术会议特点有(AB)。(多选)A成员的国际性B语言的国际
化C定期举行D持续时间长
31.所有物体都按照一定的规律运动和存在着,遵循不依人的意志为转移的自然
32.放射性同位素的原子核不稳定,会发生自然衰变,人们就是利用这一性质来
进行年代测定的。(判断)正确
33.大卫?雷顿认为,如果某人的知识赋予他一定程度的自主性,某种交流的能
力以及在遇到具体情况时具有一定程度的处理和承担责任的能力,那么这个人就
具有了科学技术的素养。(判断)
34.狭义的素质又称为遗传素质。(判断)正确
35.科学研究低水平重复属于能力不够,不属于不道德现象。(判断)
36.在德国,其大学、研究生院的诚信教育和学术道德教育是相当成功的。无论
是名牌大学还是非名牌大学,学生们都会受到严格的学术规范和学科训练。(判
37.方法(Method)与方法论(Methodology)在认识论上其实是同一个范畴。(判
38.开题报告一旦确定,将直接决定课题研究的方向和内容。(判断)正
39.生物本身的某些特征(如性别、年龄、民族、遗传特性、心理因素等)也可
作为处理因素来进行观察。(判断)正确
40.在专论型论文中,标题为“对××××的研究”时,表示作者提出的是一种
有价值但不太肯定性的结论,有讨论之意。(判断)错误
1.(B)是构成生物体的基本单位。(单选)A器官B细胞C细胞核D
2.空间技术不包括(C)。(单选)A宇宙飞船B人造卫星C飞机D宇宙
3.(A)是科研人员提高道德修养的根本途径。(单选)A科研创新实践B
社会生产实践C阶级斗争实践D其他社会实践
4.(B)说:夫天将降大任于斯人者,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
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也。(单选)A孔
5.(B)为科研不正之风容留了生存空间,一些单位缺乏学术批评与自我批评的
风气,没有形成“百家争鸣”的学术氛围,存在着“好人主义”、“事不关己,
高高挂起”的思想。(单选)A官本位思想B学术批评与监督机制不健全
C学术评价制度不尽合理D人性弱点的过度膨胀
6.(C)对于不法行为人通过科研不端行为取得的荣誉和地位予以政治上的否定
评价,通过法律限制不法行为人参与科学家共同体的科研活动,并剥夺其享受国
家资助其研究的资格。(单选)A荣誉刑B刑法C资格刑D政治刑
7.(B)是一种消极有害的心理,是一种对别人的心理行为、品德、人格等的不
切实际的、消极的主观猜测。(单选)A自卑B猜疑C嫉妒D仇恨
8.科学方法的三个层次中,(B)提供最基础的思维方法,科学方法论提供一般
的研究方法。(单选)A特殊性的哲学方法B普遍性的哲学方法C自然科
学中的一般研究方法D具体领域特殊研究方法
9.(A)的著作《思想的指导法则》和《更好地指导推理和寻求科学真理的方法
论》就是他关于科学方法和方法论的总结。(单选)A笛卡尔B弗朗西斯?
培根C吉尔伯特D欧几里得
10.用(B)选题,首先要注意确认对象具有可比性,即属于同一种类或同一条
件、同一关系。(单选)A回溯法B比较法C综合法D移植法
11.“文献”一词有着悠久的历史,它早在我国(B)时期就出现了。(单
选)A商周B春秋C战国D秦汉
12.(A)是结合课题的研究对有关文献进行收集、比较、分析、综合并从中提
炼出新的事实与资料的方法。(单选)A文献调查法B综述法C文献检索
13.(A)是针对某一课题,将一定时期内国内外的有关文献资料的内容加以分
析、归纳和整理而编写成的综合报告(单选)A综述B述评C文献评述D
14.(C)通过编码将文字和图像等转换成二进制数学代码,记录在磁带、磁盘、
磁鼓、光盘等载体上,利用时再通过计算机将其转换成文字或图像。(单
选)A印刷型文献B缩微型文献C机读型文献D视听型文献
15.文献收集的方法很多,可以订购、采访、交换、索取、现场收集,也可以从
各种专门的文献信息机构中检索。一般而言,(B)是最主要的途径。(单
选)A定购B文献检索C采访D现场收集
16.(A)是存贮和组织在磁、光介质(磁带、磁盘、光盘等)上利用计算机从
多方面提供或产生新的数据的数据文件的集合。(单选)A数据库B微缩
型文献C机读型文献D图书馆藏书
17.在研究设计过程中,应充分考虑(C),在诸如分组、例数、采用指标、数
据表达、误差控制等方面,都应预先考虑研究结束后的数据统计方法以及这些方
法在设计时需要注意的问题。(单选)A科学性原则B创新性原则C统计
18.(C)是描述一项科学技术研究的进展、成果或对一项科学技术研究实验及
评价的结果,或是论述某项科学技术问题的现状和发展而形成的文件。(单
选)A学术论文B科技论文C科技报告D会议报告
19.作者是以客观的态度叙述事实的真相,真实、质朴地反映事物的本质规律,
对于实验、考察中每一细节的内容,包括与自己预料相矛盾的内容,都要如实地
记载下来,叙述清楚。体现(C)。(单选)A告知性B格式的灵活性C
写作的叙述性D写作的目的性
20.(D)指原作品和关于作家作品的原始资料,搜集这一类要尽可能选可靠的
版本。(单选)A理论性资料B科学性资料C学术性资料D材料性资料
21.科学的价值追求致力于(ABD)。(多选)A认识世界的本来面目,探
索自然真理,追求客观知识B发现并表述自然界的规律C不盲从权威也不随意
怀疑他人的成果D造福于人类,服务于社会
22.生命体的基本组成物质是(AC)。(多选)A蛋白质B核苷酸C核酸
23.科研人员道德修养的主要内容包括(ABC)。(多选)A爱国主义B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C共产主义思想觉悟D具有鲜明的阶级性
24.侵占单位的知识产权,表现在(BC)。(多选)A借助自己的学术权
威,为亲属谋取学术名誉、文化资本和社会地位B隐藏职务成果,私下转让或
作为“跳槽”的资本C将职务发明非职务化,以个人名义申报专利或成果鉴定
25.文献是以(ABCD)等为手段记录知识信息的物质载体。(多选)A文
26.属于三次文献的有(BCD)。(多选)A简介B词典C动态D年鉴
27.联机检索系统是由(ABCD)组成的。(多选)A计算机B通信网络C
28.从构成方式上看,所有的系统都是(AC)的统一体。(多选)A结构B
29.灰色预测法包括(ABCD)。(多选)A数列预测法B灾变与异常值预
测法C系统预测法D拓扑预测法
30.客观条件包括(ABCD)等。(多选)A资料B时间C经费D学习环境
31.功是物质运动的一般量度,也是能量转化的量度。(判断)
32.科学研究低水平重复属于能力不够,不属于不道德现象。(判断)
33.爱因斯坦是美籍德裔物理学家。(判断)正确
34.达?芬奇认为圣经与权威是虚伪的,只有经验才是实在的,知识只能来自于
观察和实验。(判断)正确
35.作为科学方法链上的一个环节,文献调查法一般介于选题方法和社会调查法
36.现实存在的系统中,指标参数并非总是相互包容而单一协调的,而是多目标、
多功能的复杂参数系统。(判断)正确
37.实验设计书一般包括实验题目、实验目的、实验目标、预期成果、实验方法、
技术路线、实验内容、已有及尚缺的实验条件、实验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及对策、
参考文献等。(判断)正确
38.插图尽量用彩色图,少用黑白图,删除可有可无或表达类同含义的图和表。
图表应随文给出,编排在第一次提到它的文字段落后面。(判断)
39.论点解决“要证明什么”的问题;论据解决“用什么来证明”的问题;论证
解决“如何进行证明”的问题。(判断)正确
40.意义相近的术语可以相互代替使用。(判断)错误
1.(A)是指生物与其生存环境之间相互作用的变化所导致的部分或整个生物群
体遗传物质的一系列不可逆转的改变。(单选)A生物进化B生物变异C
2.(B)是构成生物体的基本单位。(单选)A器官B细胞C细胞核D
3.(A)是科研人员提高道德修养的根本途径。(单选)A科研创新实践B
社会生产实践C阶级斗争实践D其他社会实践
4.狭义的素质又称为(A)。(单选)A遗传素质B心理素质C道德素质
5.在科研不端行为的(B)上主要是对已实施了科研不端行为的人员予以严厉的
惩罚措施,不仅包括学术上、道德上的惩罚,还包括法律上的惩罚措施。(单
选)A一般预防B特殊预防C一般规范D特殊规范
6.(C)对于不法行为人通过科研不端行为取得的荣誉和地位予以政治上的否定
评价,通过法律限制不法行为人参与科学家共同体的科研活动,并剥夺其享受国
家资助其研究的资格。(单选)A荣誉刑B刑法C资格刑D政治刑
7.(A)是由学术机构组织的、旨在对某一领域或某一专题大家共同关注或感兴
趣的研究课题进行广泛学术交流的研讨形式,其目的在于为同行学者提供一种集
体研讨、充分表述个人观点一起共同提高的机会。(单选)A学术会议B
教研活动C学术讲座D课件评比
8.(A)哲学家德谟克利特对逻辑方法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在他的著作《论逻辑》
中研究了归纳问题。(单选)A古希腊B古印度C古埃及D古罗马
9.亚里士多德最早把推论作为研究对象,并由此建立了(B),这也是他逻辑方
法的核心。(单选)A两段轮B三段论C四段论D以上都对
10.伽利略以(A)为中心,广泛采用各种研究方法,并在古希腊时代重视经验
传统的基础上,创立了科学的(),在科学研究方法上开辟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
(单选)A实验方法B数学方法C推理方法D逻辑方法
11.在研究的(C)阶段,文献调查法的运用能够给研究的不断深入提供线索,
能够为问题的解决提供理论依据。(单选)A选题B初始C进行D终结
12.(B)是在分析、比较和概括大量文献的基础上,用叙述和议论的方式写成
的报道与评价某一课题研究情况的研究报告。(单选)A综述B述评C文
13.(C)是运用录音、录像和摄影技术直接记录声音和图像的文献形式,包括
唱片、录音录像带、电影胶卷、幻灯片等。(单选)A印刷型文献B缩微
型文献C机读型文献D视听型文献
14.(C)是利用反馈的手段,对系统进行控制调节,以增强系统稳定性或实现
系统目标的方法。它主要用于有目的的负反馈行为系统,即应用于可控系统。(单
选)A信息方法B黑箱方法C反馈控制方法D功能模拟方法
15.(A)以相似理论为基础,根据模型与原型之间的某种相似关系,用模型来
模拟对象,以达到间接地研究原型的规律性和认识原型的结构与属性的目的。
(单选)A模拟方法B信息方法C反馈方法D控制方法
16.(B)是对科学研究的具体内容与方法的设想和计划安排,包括专业设计和
统计学设计。(单选)A创新型设计B研究型设计C系统设计D实验型设
17.研究型设计的设计原则中,(A)是指研究设计应当合乎一般的自然规律,
要在研究中不断发现新现象,修正和调整研究计划或内容,使之更加切合实际。
(单选)A科学性原则B创新性原则C统计学原则D规范性原则
18.(C)主要回答“研究出什么”。(单选)A前言B正文C结论D标
19.(D)是一种报告调查结果的文体。调查或考察的目的都是对未知领域进行
探索。调查着重于对情况的了解,考察则侧重于思考。(单选)A专题研
究报告B科技成果总结报告C技术革新报告D科学调查
20.(C)对技术、经济数据进行认真、精确、全面的计算、分析,并对社会因
素进行分析,为编制设计任务书提供必要的资料。(单选)A机会可行性
论证B初步可行性论证C工程可行性研究D计划可行性研究
21.科学的本质,可以理解为(ABC)。(多选)A科学是一种认识活动B
科学是理论化的知识体系C科学是一种社会建制D科学是一种权威产物
22.科学的价值追求致力于(ABD)。(多选)A认识世界的本来面目,探
索自然真理,追求客观知识B发现并表述自然界的规律C不盲从权威也不随意
怀疑他人的成果D造福于人类,服务于社会
23.农业技术包括(CD)。(多选)A垃圾处理B发酵工程C病虫防治D
24.营造良好学术氛围的途径和方法包括(ABC)。(多选)A制度激励B
人文导引C表率作用D加强惩处力度
25.制度激励包括(ABC)。(多选)A奖励制度B研讨会制度C学术活
26.从认识论角度看,科学认识过程可分为(ABC)阶段。(多选)A感性
认识B理性认识C复归实践D反馈认识
27.学习科学研究方法应注意的事项有(ABCD)。(多选)A坚持以辩证
唯物主义哲学为指导B学习科学技术发展史C学习积累人文知识D跟上现代科
28.数据库可以分为(ABCD)类型。(多选)A全文数据库B文摘数据库C
书目数据库D索引数据库
29.指标的选择有(ABCD)要求。(多选)A客观性B关联性C有效性D
30.科技实验报告按实验在认识过程中的作用可分为(ACD)。(多选)A
对照实验B现场试验C中间实验D析因实验
31.官本位思想是科研不正之风产生的直接动力。(判断)
32.2020年中国科学院制定了《中国科学院院士科学道德自律准则》。(判断)
33.为体现活动的广泛性,达到通过活动提高素质、营造气氛的目的,必要的行
政指令是不可少的。(判断)
34.专题研讨是营造学术氛围的直接方式,也是最能取得立竿见影效果的一种方
35.团结合作作为一种社会互动行为是受多种因素所制约的。其中,目的的一致
性是导致个人或群体合作的基础,协调作用则是合作的关键。(判断)正
36.达?芬奇认为圣经与权威是虚伪的,只有经验才是实在的,知识只能来自于
观察和实验。(判断)正确
37.在决策中,事件和对策的二元组合称为局势。(判断)正确
38.研究型设计的一般步骤是:选题→查询→阅读(专著、综述、论文)→写出
综述→方案设计→做实验(样本确定、误差控制)→初步结果→开题报告或研究
39.正式发表论文时,多个作者的名字可以写成“××等几人”。(判断)
40.准确性或称敏锐性、客观性。准确的语言必须最大限度地同客观事物实际相
一致,因此,它是客观的;同时,它所表达的概念适用范围明确,判断周密,推
理无懈可击,因此,它又是敏锐的。(判断)正确
1.19世纪中叶,(D)提出了以自然选择学说为核心的生物进化理论。(单
选)A沃森B克里克C孟德尔D达尔文
2.(B)是构成生物体的基本单位。(单选)A器官B细胞C细胞核D
3.科研工作者若要敢于在科研领域顶天立地,需要(C)种心理素质。(单
选)A四B十C十四D十二
4.(B)是以教研室或系为单位,就落实学院的教学计划和探讨教学活动中出现
的一些问题而开展的教学常规活动,是教师间切磋教学技艺的主要载体。(单
选)A科研活动B教研活动C学术活动D学术交流
5.(B)是因别人在某方面优于自己,自己不甘于这种状态,却又无法超越别人,
从而产生的一种排斥、否定、怨恨又无可奈何的复杂情绪。(单选)A埋
6.(B)是一种消极有害的心理,是一种对别人的心理行为、品德、人格等的不
切实际的、消极的主观猜测。(单选)A自卑B猜疑C嫉妒D仇恨
7.人类于(B)年踏上月球的阿波罗登月计划,共有400多万人参加研制与实施。
8.各层次方法研究的对象和范围是不同的。在科学方法的三个层次中,以(B)
为指导。(单选)A特殊性的哲学方法B普遍性的哲学方法C自然科学中
的一般研究方法D具体领域特殊研究方法
9.(D)提出了科学知识体系的理论化设想,并创立了相应的逻辑工具——公理
方法。(单选)A欧几里得B柏拉图C德谟克利特D亚里士多德
10.(A)进步思想家罗吉尔?培根,倡面向自然、依靠实验、注重经验,他反对
盲目崇拜权威。(单选)A英国B德国C美国D法国
11.借鉴自然科学方法来研究社会科学是一种(D)。(单选)A回溯法B
比较法C综合法D移植法
12.(B)是在分析、比较和概括大量文献的基础上,用叙述和议论的方式写成
的报道与评价某一课题研究情况的研究报告。(单选)A综述B述评C文
13.不属于二次文献的是(D)。(单选)A书目B索引C文摘D年鉴
14.(A)是指那些在研究中把对象视为一个系统,而撇开这种系统所包含的具
体内容或运动状态,抽象出一般系统所共有的基本属性和共同特征来加以研究的
方法。(单选)A一般系统的方法B适用于众多不同学科研究的一般方法
C适用于某一学科的专门方法D具有专门性的哲学方法
15.(D)是把自动调节、通信工程、计算机和计算技术以及神经生理学、病理
学等学科,以数学为纽带联系在一起,在相互渗透的基础上研究技术系统、生物
系统和社会系统在信息和控制方面的共同规律和方法的理论。(单选)A
黑箱方法B信息方法C反馈D控制论
16.系统工程方法中,第一维叫(A),代表具体实施的逻辑过程。(单选)A
逻辑维B时间维C空间维D知识维
17.美国1969年阿波罗登月计划之所以能如期完成的主要原因,就在于合理而
科学地运用(A)的方法,进行有效的组织管理的结果。(单选)A系统工
程B灰色系统C黑色系统D白色系统
18.(C)的内容包括实验指标的选择和观察方法两个部分。(单选)A处
理因素B实验对象C实验效应D实验环境
19.科技论文结构安排的最好方法,是在论文起草之前先(A),这个过程就是
整理思想、疏通思想的过程。(单选)A拟定提纲B拟写标题C写出基本
论点D考虑全篇总的安排
20.科技报告(D)的过程是作者确定了写作目的,然后收集技术资料、理顺思
路、安排好写作程序,考虑好写作结构方式,拟定好写作提纲的过程。(单
选)A搜及资料B拟定提纲C写作D组织材料
21.科学精神包括(ABCD)。(多选)A探索求真B理性思考C严谨实证
22.各国科学教育的共同特点是(ABCD)。(多选)A采用综合课程的形
式B重视对科学技术的性质的理解C重视基本概念和原理D重视对事物的联系
23.营造良好学术氛围的途径和方法包括(ABC)。(多选)A制度激励B
人文导引C表率作用D加强惩处力度
24.从构成方式上看,所有的系统都是(AC)的统一体。(多选)A结构B
25.系统科学方法在应用特性上都具有(ABD)主要特点。(多选)A整体
性B最优化C层次性D综合性
26.按照具体方法运用范围的不同,系统科学方法一般可划分为(ABC)。(多
选)A具有普遍性的哲学方法B适用于众多不同学科研究的一般方法C适
用于某一学科的专门方法D具有专门性的哲学方法
27.一般科技论文应包括(ABC)部分。(多选)A标题B作者C正文D
28.正文是论文篇幅的大部分。具体陈述方式往往因不同学科、不同文章类型而
有很大差别。一般应包括(ABCD)等几个部分。(多选)A材料B方法C
29.科技报告组织材料的方式有(ABC)。(多选)A以报告对象在空间位
置的变换顺序来组织材料B以学科本身的内在联系来组织材料C以报告对象的
时间先后顺序来组织材料D以研究目的来组织材料
30.科技实验报告按实验在认识过程中的作用可分为(ACD)。(多选)A
对照实验B现场试验C中间实验D析因实验
31.中国的科学教育采用的是分科教学的方式,体现在小学的自然,中学的数学、
物理、化学、生物、地理等课程之中。(判断)正确
32.爱因斯坦说:“想象力创造一切。”(判断)正确
33.人性中有许多弱点,既不能否认,又不能强行消灭。(判断)正确
34.不法行为人进行科研不端行为在目标上无非是追求两个效果:一是获取经济
利益,二是取得一定的名誉和地位。(判断)正确
35.科学方法在科学认识中的地位首先体现在科学方法是科学认识主体形成的
36.科学方法可分为三个层次:各门自然科学中的特殊研究方法,各门自然科学
中的一般研究方法和普遍性的哲学方法。(判断)正确
37.战国末期的大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创始人孔子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判断)
38.开题报告一旦确定,将直接决定课题研究的方向和内容。(判断)正
39.由于受试因素作用于受试对象所引起的试验效应或反应,往往是通过具体实
验指标来反映的,因此,效应指标的正确选定是非常重要的。(判断)正
40.可行性论证也称可行性分析、可行性研究或可行性研究报告。它是在确定一
个项目前,从技术、资源、财经和社会等方面对项目进行分析论证而形成的报告
性的文字材料。(判断)正确
1.分子是由原子通过(A)结合而成的。(单选)A化学键B万有引力C
范德华力D分子间作用力
2.(B)是构成生物体的基本单位。(单选)A器官B细胞C细胞核D
3.科研不正之风,既有个别人独立所为,抄袭、剽窃、侵吞他人劳动成果,也
有结成盘根错节的裙带关系,构成错综复杂的学术腐败网络。是指科研不正之风
的特征中的(B)。(单选)A以追逐名利为目的B独立性与裙带性并存C
具有极大的潜伏性、隐蔽性D具有顽固性和反复性
4.(C)是营造学术氛围的有效手段,因为通过论文的征集,可以有效调动教职
工、科研人员的积极性,从而用一种外部的动力使员工投身于学术活动。(单
选)A学术论文交流B课件评比C研讨会D学术活动
5.人类于(B)年踏上月球的阿波罗登月计划,共有400多万人参加研制与实施。
6.逻辑方法研究的集大成者是古希腊的哲学家(D)。(单选)A苏格拉
底B柏拉图C德谟克利特D亚里士多德
7.(A)的运用,使科学脱离了哲学的怀抱,摆脱了仅凭思辨、猜测和单纯观察
的阶段,走上了独立进行研究的道路。(单选)A实验科学B数学方法C
8.(C)把当时的力学原理整理成为一个演绎体系,写成了经典力学的不朽巨著
《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完成了科学史上的第一次大综合。(单选)A
吉米多维奇B吉尔伯特C牛顿D爱因斯坦
9.美籍华裔物理学家丁肇中,获得了(C)年诺贝尔物理学奖。(单
10.美国科学家霍夫曼在评价(D)的科学方法时指出:“他的方法,虽然以渊
博的物理学知识为基础,但在本质上,是美学的、直觉的。”(单选)A
笛卡尔B庞加莱C莱布尼兹D爱因斯坦
11.采用(C)方法选题,要注意学科之间或学科内部各阶段之间的渗透性、互
补性、承接过渡性、转折突变性等。(单选)A从读书和讨论中发现问题B
从已有的研究成果中寻找薄弱环节C从学科之间或学科内部的“空白区”或交
接处寻找新问题D分析学科发展的前景,正确预测将会遇到的问题
12.在研究的(D)阶段,文献调查法的运用有利于研究人员确保发现或发明的
优先权。(单选)A选题B初始C进行D终结
13.(A)是针对某一课题,将一定时期内国内外的有关文献资料的内容加以分
析、归纳和整理而编写成的综合报告(单选)A综述B述评C文献评述D
14.(C)通过编码将文字和图像等转换成二进制数学代码,记录在磁带、磁盘、
磁鼓、光盘等载体上,利用时再通过计算机将其转换成文字或图像。(单
选)A印刷型文献B缩微型文献C机读型文献D视听型文献
15.百科全书属于(C)次文献。(单选)A一B二C三D四
16.(A)以相似理论为基础,根据模型与原型之间的某种相似关系,用模型来
模拟对象,以达到间接地研究原型的规律性和认识原型的结构与属性的目的。
(单选)A模拟方法B信息方法C反馈方法D控制方法
17.(B)由于只研究系统的外部行为,只注重系统的输入和输出信息之间的关
系,因而在对系统结构的认识中,无法排除来自外部环境因素的干扰。(单
选)A信息方法B黑箱方法C反馈控制方法D功能模拟方法
18.(D)是通过设计实验方案、采用实验的手段来从事科学研究的设想和计划
安排。(单选)A创新型设计B研究型设计C系统设计D实验型设计
19.(B)也叫论题或论断,是作者对所论述问题提出的观点,是全文论述的中
心。(单选)A数据B论点C论据D论证
20.(A)是一种应用范围很广的科技报告。它是以科技工作中归纳出的需要解
决的问题为专题研究对象,主要是描述科研的过程和记录研究的结果,并将这些
结果应用于科技实践。(单选)A专题研究报告B科技成果总结报告C技
术革新报告D科学实验(试验)报告
21.农业技术包括(CD)。(多选)A垃圾处理B发酵工程C病虫防治D
22.科研道德的基本特点包括(ACD)。(多选)A科研道德具有较多的全
人类性质B科研创新成果的推广应用,可能产生正负效应C科研道德不仅具有
协调人与人、个人与群体的关系的作用,并且还具有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的作用
D现代科研道德研究和行为更多关注群体意识
23.科研道德失范的表现包括(ABCD)。(多选)A科学研究的低水平重
复B学术垄断C科研成果的虚报造假D科技著作、论文的剽窃与抄袭
24.对收集到的文献资料、经验事实和统计数据进行分析,以得出一般性的结论、
总结规律并进行趋势外推,可运用(ABD)。(多选)A历史法B统计法C
25.在文献调查中常常需要很多技巧,包括(AB)。(多选)A阅读技巧B
累计技巧C鉴别问题D分类问题
26.组织的系统又可划分为(ABD)系统三种。(多选)A黑色B白色C
27.论文标题,一般要符合(ABCD)要求。(多选)A准确得体B简短精
练C内涵和外延恰如其分D立场观点明确
28.科技报告是以(ACD)为主要表达方式,反映了科技领域中某些现象的特征、
本质及其规律性的科技应用文体。(多选)A记录B描写C说明D论述
29.科技报告组织材料的方式有(ABC)。(多选)A以报告对象在空间位
置的变换顺序来组织材料B以学科本身的内在联系来组织材料C以报告对象的
时间先后顺序来组织材料D以研究目的来组织材料
30.建议性建议报告是根据科学技术发展趋势,预测未来发展方向,提出对策性
建议。其主要内容包括(AD)。(多选)A概况B原因分析C措施与建议
D项目内容和主要技术指标
31.并不是所有的科学知识都具有不确定性,科学中的许多知识都具有稳定性和
32.中国的科学教育采用的是分科教学的方式,体现在小学的自然,中学的数学、
物理、化学、生物、地理等课程之中。(判断)正确
33.科学的研究方法自古以来就存在。(判断)
34.战国末期的大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创始人孔子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判断)
35.研究课题必须是学科领域中尚未被认识和解决的问题。(判断)正确
36.社会科学研究是没有阶级性的,选题时要注意坚持正确的指导思想和政治方
37.与耗散结构理论的研究方法不同,协同学着眼于对系统中各部分(或子系统
如原子、分子、细胞、植物、动物、人等)之间的协同效应的描述。(判断)正
38.关键词安排在摘要之前。可以是一个词,也可以是一个词组。(判断)
39.对用到的某些数学辅佐手段,应避免过分注意细节的数学推演,需要时可采
用附录的形式供读者选阅。(判断)正确
40.如果说论点是观点,论据是材料的话,那么通过论证才能做到观点与材料的

}

大纲包含了硕士考试相应科目的考试形式、要求、范围、试卷结构等指导性考研用书。今天,为了方便2022考研的学子们,小编为大家整理了“2022考研大纲:沈阳师范大学2022年001马克思主义学院考研同等学力加试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大纲考试大纲”的相关内容,祝您考研成功!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同等学力加试大纲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考试是沈阳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中国哲学、伦理学、科学技术哲学专业招收全日制硕士学位研究生的同等学力加试科目。其考察目标在于测试学生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观点的掌握程度,了解考生是否具备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来分析现实社会生活中的各种现象、解决各种社会问题的能力,是否具备进一步深造的基本素养和潜质。其考试要求达到高等学校本科相关专业毕业生能达到的及格或及格以上水平,以保证被录取者具有较好的哲学理论基础。考试内容覆盖了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基础理论的全部内容。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注重考查考生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以及考生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立场、观点和方法观察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考生应能: 1.准确地再认或再现有关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等方面的知识。  2.正确理解和掌握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课中的有关范畴、规律和论断。

3.运用有关原理,解释和论证某种观点,辨明理论是非。

4.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观点和方法,比较和分析有关理论问题、社会现象或实际问题。  5.准确、恰当地使用本学科的专业术语,文字通顺,层次清楚,有论有据,合乎逻辑地表述。

导论 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一)哲学和哲学的基本问题

哲学与世界观和方法论。哲学和具体科学的关系。

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哲学基本问题的内容和意义。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基本观点。

唯物主义的基本历史形态和唯心主义的基本形态。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对立。科学主义与人本主义的内涵及其关系。

(二)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和基本特征

1、时代课题的哲学解答

哲学和时代的关系。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社会历史条件、自然科学前提、思想理论来源。哲学的民族性与世界性。

2、以科学的实践观为基础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统一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创立是哲学史上的革命变革。实践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哲学首要的基本的观点。马克思主义哲学以科学的实践观为基础,是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的统一,是唯物主义的自然观和历史观的统一。

3、以彻底的批判性为标志的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科学性和革命性及其统一。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批判性、创新性、开放性。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理论成果。

(三)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意义和方法

1、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大意义

马克思主义哲学在人们确立辩证的思维方式、确立正确的人生观、确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治信念中的重要作用。

理论联系实际是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根本方法。

(一)物质及其存在形式

哲学物质观的形成和发展。辨证唯物主义物质观的内容及其重大意义。

物质与运动。运动与静止。物质运动与时间、空间,时间和空间的绝对性和相对性。

(二)从自然界到人类社会

1、人类社会产生的自然前提和社会基础

人和人类社会形成的自然前提。劳动在人和人类社会产生、存在和发展中的决定作用。

构成社会运动的基本的物质要素。地理环境和人口因素在社会形成和发展中的作用。物质资料生产方式在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中的决定作用。社会存在是一种物质存在。

1、意识产生的自然前提和社会基础?

意识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意识是社会的产物。

意识是人脑的机能。意识是物质世界的主观映象。

意识的复杂结构。意识能动性及其主要表现。

人工智能的本质,人的智能和人工智能的本质区别。

(四)世界的物质统一性

1、物质形态的多样性和同源性

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和多样性的关系。物质形态的多样性和同源性的辩证统一。

2、物质形态的层次性和同构性

物质形态的层次性。物质形态结构的同构性及其特点。

3、世界物质统一性的证明及其实践意义

世界统一性问题。世界的统一性在于物质性。物质世界是多样性的统一。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原理与实事求是。客观规律性和主观能动性的关系。

(一)实践的本质和结构

旧哲学的实践观。实践是人能动地改造物质世界的对象性活动。

2、实践是人的存在方式

实践是人的存在方式。实践的基本特征和基本形式。

3、实践的理性结构和社会结构

实践活动中的理性结构及其功能。实践的社会结构及其作用。

(二)实践的主体和客体及其相互作用。

实践主体及其能力结构和社会结构。实践客体及其基本类型。

2、主体和客体的相互作用及其实质

主体和客体的相互作用的中介。实践主体和客体相互作用的特点和实质,实践主体和客体相互作用的内容和结果。

3、人对物质世界的实践把握的基本环节。

实践运行过程的三个基本环节:实践目的的提出;实践手段的运用;实践结果的完成、评价和反馈调控。实践活动的继承机能、选择机能和自我革新机能。

(三)实践与世界的二重化

1、主观世界和客观世界的分化与统一

主观世界和客观世界及其对立统一。实践是主观世界和客观世界的分化与统一的现实基础。

2、自在世界与人类世界的分化与统一

自在世界与人类世界的共同点和区别。实践活动中自在世界与人类世界的分化与统一关系。

世界的二重化和人类世界的形成;人类世界即感性世界的不断发展。实践的世界观意义的确认及其意义。

第三章 社会及其基本结构

(一)社会的本质和整体性

1、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

神学历史观、唯心主义历史观、自然主义历史观。全部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

2、社会是不断自我更新的有机体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社会有机体思想。社会有机体的基本特征。

人类交往活动的基本形式。社会结构是人类交往活动的规范化、制度化。社会有机体的基本结构。

生产力的内涵及其构成要素。科学技术与生产力。生产力的特点。

社会经济结构是指同生产力发展的一定阶段相适应的生产关系的总和。生产关系的本质及其内在结构。生产关系的特点。社会经济结构的内容和功能。

阶级的起源、实质和区别标准。阶级和等级、阶层的联系和区别。

社会的政治结构是指建立在经济基础之上的政治法律设施、制度及其相互关联的方式。国家政权是政治结构的核心。经济结构和政治结构的关系。加强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

2、国家与社会的关系及其发展趋势

国家的起源和特征,国家的本质和职能。国体和政体及其关系。

1、意识、意识形态和文化结构

文化结构是指哲学、政治法律思想、道德观念、宗教观念、艺术等社会意识的联结方式。意识形态和社会意识。

2、文化结构的构成要素及其关系

文化结构的构成要素:艺术、道德、政治思想、宗教、哲学等。各种意识形态之间的关系。

3、文化结构的相对独立性及其功能。

文化结构的相对独立及其社会功能。文化的本质和功能。加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建设。文化和文明。

4、传统文化与社会现代化

传统文化及其对民族发展的重要作用。传统文化与社会现代化的对立统一关系。

(一)人的个体存在与社会存在

1、人的个体发生与社会遗传

全部人类历史的第一个前提无疑是有生命的个人的存在。人类个体的发生、发展。个体的生物遗传性和社会遗传性及其区别。

2、现实的个人与现实的社会

现实的个人以及人成为现实主体的基本条件。尊重个人的现实性与承认社会的现实性。

3、人的社会化与个性化

人的社会化及其功能。人的个性及其形成。人的社会化与个性化的关系。

(二)人的社会价值与个人价值

人的社会价值及其表现。人的社会价值的实现及其评价尺度。

人的个人价值及其表现。

3、人的社会价值与个人价值的关系

人的社会价值与个人价值的相互关系。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三)社会创造人与人创造社会

1、社会关系的生产和再生产

人类社会的生产和再生产包括:物质资料的生产和再生产、人的生命的生产和再生产、精神或信息的生产和再生产。

人的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人的本质在其现实性上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

(一)世界的普遍联系和发展的方向性

1、世界的普遍联系与系统联系。

世界是普遍联系的整体。联系及其客观性,普遍性。系统论和普遍联系观点。

2、物与物的关系和“为我而存在的关系”

联系的多样性。“为我而存在的关系”及其特征。

3、运动、变化、发展及其方向性

世界是永恒发展的过程。发展及其实质。物质运动的基本形式及其关系。事物变化的多向性。新事物必然战胜旧事物。

(二)联系和发展的规律性?

1、反映联系与发展相统一的决定论

决定论与目的论、非决定论。机械决定论、统计决定论和辩证决定论。原因和结果及其辩证关系。必然性和偶然性及其辩证关系。

规律是事物发展中本身所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可能性和现实性及其辩证关系。

3、联系和发展的规律体系及其核心

规律的类型。唯物辩证法的理论体系。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

4、客观辩证法、主观辩证法与实践辩证法

客观辩证法与主观辩证法的关系。实践辩证法与客观辩证法、主观辩证法的内在一致性。

第六章 发展的基本规律

一切事物都是质和量的统一体。事物存在的质、量、度及其方法论意义。

2、量变和质变及其相互转化

量变和质变是事物运动变化的两种基本状态。量变和质变的辩证关系。

3、量变和质变的复杂性及其与突变的关系

量变和质变的复杂性的表现。量变、质变与突变的关系。

1、矛盾同一性和斗争性及其作用

矛盾及其基本属性。矛盾同一性和斗争性的辩证关系原理及其方法论意义。矛盾同一性和斗争性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内因和外因及其辩证关系。矛盾同一的相对性和斗争的绝对性。

2、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及其关系

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辨证关系及其方法论意义。坚持“两点论”与“重点论”的统一。

系统和要素,系统论及其与矛盾论的关系。

事物发展中的肯定和否定及其辨证关系。辨证的否定观及其方法论意义。

2、否定之否定及其实质

事物发展的否定之否定过程。事物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

3、“否定性的辩证法”与实践观、矛盾观

否定性的辩证法与马克思主义的实践观、矛盾观的一致性。世界是过程的集合体。唯物辩证法过程论的内容及其意义。

第七章 历史规律与社会形态的更替

(一)历史运动的规律及其特殊性

1、发展过程的自在形式和自为形式

自然发展形式与社会发展形式的区别。社会发展的自为性与社会发展的客观性的关系。

2、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及其规律

生产方式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统一体。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相互作用及其矛盾运动。生产关系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的内容和意义。生产力是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生产力标准”的依据及意义。

3、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及其规律

社会基本矛盾的内容及其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辩证关系及其矛盾运动。上层建筑适合经济基础状况的规律的内容和意义。 4、阶级斗争的规律及其历史作用

阶级斗争及其根源,阶级斗争是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马克思主义的阶级分析方法。

(二)历史规律的实现途径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学技术革命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科学技术发展与“全球问题” 2、社会革命和改革

社会革命及其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社会发展过程中的改革。社会主义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科技革命与社会革命的辩证关系。

历史人物在社会发展过程中的作用及其社会制约性。坚持历史分析方法和阶级分析方法。

历史的参与者和创造者。马克思主义哲学对历史创造者问题地科学解决。人民群众在历史中的地位和作用。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社会制约性。坚持党的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

(三)社会形态的更替及其多样性

1、社会、社会形态、社会经济形态

社会形态是指同生产力发展的一定阶段相适应的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统一体。社会形态与社会经济形态。

2、社会形态更替的决定性和选择性

社会发展过程中的决定性和选择性及其关系。“五种社会形态”理论。

3、社会形态更替的统一性和多样性

社会形态更替的统一性和多样性及其辩证关系。

1、实践是认识发生的现实基础。

以工具性、社会性为特征的人的实践活动是认识发生的现实基础和决定因素。

认识的发生表现为认识的种系发生和个体发生两种形式。认识的种系发生及其“相关建构”的必要因素。

儿童认识能力发生的三个阶段。认识的个体发生与认识的种系发生的关系。

1、认识是实践基础上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

马克思主义哲学以前关于认识本质的观点。认识的本质是以实践基础的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认识的反映性、摹写性特征与认识的能动性、创造性特征。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是能动的革命的反映论。

2、认识的本质与人的社会性

人的认识活动在本质上是社会性的。

3、反映客观世界与创造客观世界

人的认识所具有的反映世界的功能和创造世界的功能及其关系。

1、认识活动与实践活动的同构性

认识活动与实践活动同构性的表现。认识主体的社会构成形式及其意识要素。认识客体系统。认识中介的要素构成。

2、认识主体和客体的相互作用及其特征

认识主体和客体的相互作用的特征。认识中的反映与信息、重构、选择的关系。认识主体和客体之间的实践关系、认识关系、价值关系、审美关系及其相互关系。

3、认识结构演化与发展的特点

认识结构演化与发展的特点:认识结构积累扩大与自我更新、认识结构水平不断提高、认识结构相对独立性不断增强。

第九章 认识形式与认识过程

(一)主体观念地把握客体的基本形式

1、认识是感性直观与理性思维的统一

感性直观与理性思维统一的客观基础。感性直观与理性思维的相互关系。

2、认识的感性形式及其社会历史性

认识过程中的感性直观的三种基本形式。感性认识的局限性和社会历史性。

3、认识的理性形式及其本质

认识过程中的理性思维的三种基本形式。理性认识的抽象化、间接性和理解性特征。

(二)认识的过程及其内在机制

1、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

现象和本质及其辩证关系。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条件。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辩证关系及其意义。

反思性思维及其特点。思维的建构功能及其与虚拟的关系。

语言符号及其在人的认识活动中的作用。“客观知识世界”。

4、非理性因素在认识过程中的作用

非理性因素的分类及其在认识过程中的作用。认识过程中的

理性因素和非理性因素的相互关系。

认识过程第二次飞跃的必要性。从理性认识向实践飞跃的条件、途径。认识过程的反复性和无限性。主观和客观、理论和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和无产阶级政党的群众路线的一致性。

第十章 认识活动与思维方法

(一)认识活动中的思维方法

1、辩证法、认识论和方法论

辩证法和认识论的一致性。辩证法和方法论的一致性。社会实践是辩证法、认识论和方法论三者一致的基础。

2、思维方法的本质及其在认识中的作用

思维方法及其中介性。思维方法的客观性、主观性、层次性。思维方法的本质及其在认识中的作用。

(二)辩证思维方法及其与科学思维方法的关系

1、知性思维与辩证思维

知性思维与形式逻辑,辩证思维与辩证逻辑。知性思维与辩证思维的区别和联系。

2、辩证思维的基本方法

辨证思维的基本方法:归纳与演绎,分析与综合,从抽象上升到具体,逻辑与历史的统一。

3、当代科学思维方法群

当代科学思维方法群:控制方法、信息方法、系统方法、结构功能方法、模型化方法和理想化方法等。

4、辩证思维方法与科学思维方法的关系

辨证思维方法与科学思维方法的区别与联系。

真理及其客观性。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及其辨证关系。真理是具体的。

2、检验认识真理性的标准

社会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根本标准。实践标准的确定性和不确定性。逻辑证明及其在检验真理过程中的重要作用。

3、知识的客观有效性与人的生存实践

人的生存实践与人类理性。知识的客观有效性对于人的生存实践的意义。

价值是事物或现象对于人的需要而言的某种有用性。价值的客观基础。

价值的主体性及其表现。价值的主体性和价值的客观性的关系。

价值的相对性及其表现。价值的历史发展表现在价值客体和价值主体两个方面。

价值评价及其差异性。科学合理的价值评价的基本要求。

(三)真理和价值的关系

1、人类活动的两个基本原则

真理原则和价值原则及其主要区别。

2、真理与价值的统一性

真理与价值统一的根据。真理原则和价值原则的相互贯通、相互引导和检验方式上的一致性。

3、实践是真理与价值的统一的基础

实践是真理与价值的统一的基础。真理和价值在实践基础上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一条基本原则。人类对真、善、美及其统一的追求。

第十二章 社会发展与人的发展

(一)社会进步及其标准

1、社会进步的基本含义

关于社会进步的乐观主义思想。社会进步的基本含义、表现。

2、社会进步过程中的代价

代价是指人类为社会进步所作出的牺牲或付出以及为实现这种进步而承担的消极后果。社会进步在总体上代价付出的必然性。代价付出的度及其应遵循的原则。

3、社会进步的最高标准

生产力标准和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标准及其一致性。社会进步评价标准的综合性。

(二)人的发展及其历史进程

1、社会进步中的人的发展

人的发展与社会进步的关系。劳动时间与自由时间的对立。

2、人的发展的历史形态

人的发展的基本历史形态:人的依赖性、人的独立性和人的自由个性。

(三)必然王国与自由王国

1、从必然王国向自由王国的转变

必然王国和自由王国。从必然王国向自由王国的转变及其转变机制。

马克思关于人的异化的理论。共产主义是人的自我异化的积极扬弃。

3、共产主义是人全面而自由发展的社会

个人全面发展的现实基础和内在条件。人的全面而自由发展的内容。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与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

本试卷满分为100分;题型包括名词解释、简答和论述。

1.《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第版)李秀林等主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年

以上就是小编整理的“2022考研大纲:沈阳师范大学2022年001马克思主义学院考研同等学力加试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大纲考试大纲”的全部内容,更多关于沈阳师范大学2022年考研大纲的信息,尽在“”栏目,定会对大家有所帮助!

}

1、思维的超越性表现在(ABC )

2、选择你认为与创造力成正相关的形容词有哪几个?(ABC )

3、影响中国孩子想象创造能力的因素很多,请你做出选择(ABCD )

A、传统教育忽视个性培养

B、学前教育过度灌输知识

D、过度追求心灵过滤第三题、判断题(每题1分,5道题共5分)

1、思维的超越性是绝对的错误

2、创新能力应当从少年时期抓起()正确

3、创新能力应当从学习知识之后的中年人抓起()错误

4、情商是完美人格、高尚品质、科学思想的融合,它是影响一个人未来发展关键性的品质要素正确

1、选择你认为最能体现21世纪时代精神的是哪一个?(C )

1、选择你认为新闻工作者都应当做好哪样角色?(ABC ).

2、选择《创新思维》课程设置的目的,下面说法哪个正确?(ABCD )

A、启发学生思维创新的意识

B、培养敢于创新的思维品质

C、锻炼开拓创新的实践能力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普遍联系的方法论意义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