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字与什么字是唯一的意思?

著名影视明星吴奇隆在《湾区升明月》晚会上,唱了苏轼的《水调歌头》。当他唱到“转朱阁、低绮户”中的“绮”字的时候,发的是“qǐ”音。

有一些网友说吴奇隆唱错了,理由是邓丽君的那个版本里面,“绮”是唱的“yǐ”音。同时,我朋友也告诉我,以前上学的时候,老师教的也是“yǐ”音。

可是,我却记得这个字就是读“qǐ”。不过因为心里没有什么底,所以当时我没有说话。毕竟离开学校几十年了,老师当年教的那些,早就丢到了爪哇国去了。

另外,我这个人也不是很喜欢听歌。所以每一次听邓丽君的《水调歌头》,听到“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就已经走神了,后面的也就没听了。

朋友很执着,他说:你帮我查一下这个“绮”字到底念哪个音?我心想,这还不简单。要知道这个字的正确读音,只要查《水调歌头》的“词格”,通过平仄来判断就行了。

刚好手上有一本龙榆生写的《唐宋词格律》,打开这本书,翻到第51页,就可以看到《水调歌头》的平仄格律。

根据这本书上的描述,《水调歌头》下半阕中的“转朱阁,低绮户”,这六个字的平仄是:“仄仄仄,仄仄平。”所以很显然,“绮”是发的“qǐ”音,是仄声字。

因为“yǐ”和“qǐ”这两个读音在古汉语中,都是仄声。可见,想要通过平仄来判断“绮”字的正确读音,是行不通的了。

实在没有办法了,我只能老实地从书柜里,搬出了尘封多年的商务印书馆的“砖头”词典,先从《现代汉语词典》的第6版开始查起。

“绮”字在第1025页,这个字在现代汉语词典上并非“多音字”,只有一个读音,就是“qǐ”。表示有花纹或图案的织品,或者是形容词,就是鲜艳美丽的意思。

那么,在古代汉语中,它会不会是一个多音字呢?于是我又拿出了《王力古汉语字典》第4版,这个字就安静地躺在第302页上,依然只有一个读音,两种解释。

可是看看网上仍然有许多网友,信誓旦旦地说:当年老师教的就是“yǐ”。于是,我心里还是有一些犯嘀咕,不敢确定。

那么,会不会是因为这个字的读音,最近几年被改掉了?毕竟最近这些年,国家一直在不断修订词典,改变古诗词中一些字的发音。

比如,“一骑红尘妃子笑”的“骑”,“远上寒山石径斜”的“斜”的古音,就都被改掉了。说不定几十年前,“纸绮户”中的“绮”就发“yǐ”音。

刚好,家里有一本1978年商务印书馆的《现代汉语词典》。因为早就有了新版词典,所以上次搬家时本来想扔的,不过最后还是没有舍得扔,没想到现在还派上了用场。

在这本书的第892页,我又找到了这个字。可是,它依然只有一个读音,同样也只有两种解释。读音就念“qǐ”,意思就是指有花纹的图案,或者是形容词,指美丽的意思。

有一些较真的网友,刻意去翻了人教新版的语文教材,结果依然如此。所以至少从权威的词典上来看,这个“绮”字的发音从1978年至2021年,这四十三年来,从未被改动过。

不过还有极少部分的网友表示:1993版的《汉语大字典》里面,这个“绮”字其实是有两种读音的。第一个读“qǐ”,第二个读“yǐ”。但是,第二种读音仅用于古代的人名。

这本《汉语大字典》是四川、湖北两省的专家修订的,论及其权威性和影响力,均不如商务印书馆的《现代汉语词典》。

所以,“绮”的第二种读音,应该很少有人知道了。因此,老师在语文课上用这种冷门的知识来教学生的情况,那也是比较稀罕的了。

那么,邓丽君为什么还是要把这个字唱成“yǐ”音呢?《水调歌头》这首歌是邓丽君的代表作之一,她显然不可能读“白”字读这么多年

会不会是因为港台歌手的发音,有一些问题呢?根据张学友的粉丝说,当年张学友在演唱这首歌的时候,刚开始唱的也是“qǐ”音,有时也唱成“yǐ”音。

但是广东的朋友却表示,“yǐ”音的出现,与粤语方言却没有任何的关系。至于台湾方言里这个字到底是怎么发音的,本人也就不了解了。

不过,就目前的情况看来。至少从1978年代开始,在大陆就能通过权威词典确定“绮”字只有唯一的一种发音,那就是“qǐ”,以及两种的解释。

因此现在“绮”的发音,就只有“qǐ”才是对的。其实,比起研究这个字的正确读音,更加有意思的还是网友们的反应。

苏轼的《水调歌头》那么有名,而邓丽君的歌在中国也红了几十年了,为什么直到今天,中国人还弄不明白“绮”字的正确发音呢?

二、“yǐ”音出现的原因

这件事情,让我想到了两个问题:第一个就是心理学上说的“曼德拉效应”,第二个就是柏杨所说的“差不多先生”。

“曼德拉效应”这个词语,很多人应该都听过,大概是指群体性地记忆错乱,把一些从来没有发生过的事情误当成发生过的。

就像有许多人都记得,在旧版的《西游记》里面,唐僧师徒四人和车迟国的虎力大仙、鹿力大仙、羊力大仙三人斗法时,有被下油锅的戏一样,结果《西游记》剧组都说没有拍过。

所以,关于“绮”这个字的读音,很可能是从前上学的时候,老师在教《水调歌头》这首词的时候,其实教还是“qǐ”。

但是因为这个字在日常生活中使用的频率很低,后来大家听了邓丽君的歌,被“洗了脑”,记忆被“篡改”了,反过来认为当时老师教的就是“yǐ”。

当然,也有人怀疑过邓丽君是唱错了。但是绝大多数的网友,或者不是邓丽君的歌迷,或者本来并不太喜欢听歌,根本就没有仔细去听她唱了些什么,自然也就闹不清楚了。

柏杨以前写过一篇文章,叫《差不多先生》。文章里面列举了很多的事情,来批评中国人办事中的“马虎”。很多生活中的细节,只要做得“差不多”,也就可以了。

其实全世界的人民都是一样的,大家对和现实生活距离较远的一些东西,总是不太上心。这样可以省下精力,去干更加重要的事情。不过还在学校里面上学的同学,就应该注意了。

不过从一些网友列举出来的“蛛丝马迹”来看,“绮”字在古时候很也有可能是存在“yǐ”这个读音的。但是国内的权威字典和词典,在四十多年来,一直教的都是“qǐ”音

如果非要“较真”,难道我们现代还能去用“中古音”背李白的《将进酒》不成?所以大家也就没必要,再从上古发音和方言中去挖掘“绮”字该怎么读了。教材怎么教,就怎么读就是了。

记得从前台湾歌手李丽芬唱《得意的笑》,歌词是:“人生本来就是一出戏,恩恩怨怨又何必太在意……我得意地笑……”。结果李丽芬把“得”唱成了“嘚儿”,像是在驾驴车一样。

于是,“得意的笑”就变成了“嘚儿意嘚儿笑”,不过听着却更好听。邓丽君也是台湾歌手,她把“低绮户”中“绮”唱成“yǐ”,可能也只是觉得这样更好听而已。

}
1、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民族团结的重要论述

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维护民族团结的根本保证;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维护民族团结的制度保障。坚持民族事务治理法治化是维护民族团结的基本路径;坚持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维护民族团结的思想基础。

2、新时期我国民族工作的主题

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

3.党的十八大提出的我国民族工作的基本方针

全面正确贯彻落实党的民族政策,坚持和完善民族区 域自治制度,牢牢把握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主题,深入开展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加快民族地区发展,促进各民族和睦相处,和衷共济、和谐发展。

民族团结是指各民族之间和民族内部的团结,即各族人民基于共同的利益,平等相待,友好相处,互相尊重,互相学习,互相帮助,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共同努力奋斗。

5、民族问题具有哪些特征

长期性、重要性、复杂性、敏感性、国际性和普遍性。

6、民族团结政策的内容

反对民族压迫和民族歧视;促进各民族之间和民族内部的团结;各族人民齐心协力,共同促进祖国的发展繁荣;反对民族分裂,维护祖国统一。

7、民族团结进步创建的内涵

在党和国家的领导下,由政府主导、各民族群众广泛参与、创造性地推进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共同进步的一切社会活动。

8、民族团结进步创建的特点

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民族工作领域的方方面面,具有明确的目的性、广泛的群众性、鲜明的时代性、形式的多样性、永恒的创新性、切实的针对性等特点。

9、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的总体目标

推进党和国家民族政策的贯彻落实;促进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维护民族团结、社会稳定和国家统一;依法妥善处理影响民族团结的问题。

10、民族团结教育工作的思路

一个核心、一个突破点、三个重点、三个创新、五个转变,即以党的领导为核心,以争取人心为突破点,以全社会参与、社会生活各个领域和社会成员全覆盖为重点,创新民族团结教育工作的思路、内容与方法,实现民族团结教育工作的主动性、实效性、针对性、创新性、全面性的转变。

11、开展民族团结教育活动坚持的原则

坚持因人施教、正面教育、注重实效、与时俱进的原则。

12、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六进”内容

进机关、进乡镇、进企业、进学校、进社区(村)、进宗教活动场所。

13、十九大明确了民族团结进步事业方向

全面贯彻党的民族政策,深化民族团结进步教育,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加强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促进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

14、党的十九大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写入党章,成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实现中国梦新征程上的共同意志和根本遵循。

15、中国特色民族团结进步教育最重要目标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最重要途径是加强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

各民族相互了解、相互尊重、相互包容、相互欣赏、相互学习、相互帮助。

汉族离不开少数民族,少数民族离不开汉族,各少数民族之间也互相离不开。

人人都树立民族团结的思想,人人都懂得民族政策,人人都讲民族团结的话,人人都做民族团结的事。

强化对祖国的认同、中华民族的认同、中华文化的认同、中国共产党的认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认同。

20、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三个原则

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各民族共同繁荣

21、马克思主义“五观”

国家观、民族观、宗教观、历史观、文化观。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

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

进行伟大斗争、建设伟大工程、推进伟大事业、实现伟大梦想。

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

国家意识、公民意识、法律意识和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不忘党的恩情、不忘祖国的温暖、不忘各族人民共同团结奋斗的历程。

28、党和国家ー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29、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依据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总布局是五位体,总任务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30、我国三大基本政治制度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多党合作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31、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五位一体”总体布局

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

32、“中国梦”的本质内涵

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

33、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

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

34、“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

在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年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在新中国成立一百年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35、我国现阶段社会主要矛盾

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36、十九大提出的民生“七有

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弱有所扶。

37、中华民族的最高利益

加强民族团结,维护祖国统一。

38、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

爱国主义、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

39、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的本质特征

平等、团结、互助、和谐。

40、民族工作的根本任务

促进民族团结、实现共同进步。

41、新时期民族工作的主要任务

(1)加快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发展,逐步与全国的发展相适应。

(2)大力发展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的社会事业,促进各民族的全面进步。

(3)坚持改革开放,不断增强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的自我发展活力。

(4)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全面贯彻《民族区域自治法》,大力培养少数民族干部,必须建立和健全同实施《民族区域自治法》配套的法规体系和监督机制,使自治法更好地发挥作用。

(5)进一步加强各民族的大团结,坚决维护祖国的统一,巩固和发展平等、团结、互助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要高度警惕和坚决抵制境外敌对势力的渗透破坏活动,旗帜鲜明地反对民族分裂主义和违法犯罪活动。

42、在民族工作中,党和国家所强调的“五个维护”:

维护社会稳定、维护社会主义法制、维护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维护祖国统一、维护民族团结

43、现阶段解决我国民族问题的根本途径

加快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

44、解决我国民族问题的根本道路

45、中华民族共同发展的重要前提

民族是指人们在历史上形成的一种具有共同语言、共同地域,共同经济生活及表现在共同文化上的共同心理素质的稳定的共同体

47、什么是民族问题:

民族问题既包括民族自身的发展,又包括民族之间、民族与阶级、国家之间等方面的关系。民族问题在整个社会发展过程中具有长期性、重要性、复杂性、国际性和敏感性5个基本特征。

48、什么是民族区域自治:

民族区域自治是在国家统一领导下,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实行区域自治。民族区域自治是我们党解决民族问题的基本政策,是国家的 民族区域自治一项基本政治制度。

49、什么是城市民族工作:

指的是以城市少数民族为主要对象的民族工作及与城市功能相联系的民族工作

50、党和国家保护继承和发展少数民族文化的16字方针:

“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继承发展”

51、少数民族特色村寨保护与发展的主要任务:

改善村寨生产生活条件、大力发展特色产业、重点推进民居保护与建设、加强民族文化保护与传承、深入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

52、十九大明确了民族团结进步事业方向:

全面贯彻党的民族政策,深化民族团结进步教育,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加强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促进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

53、妥善处理涉及民族因素的矛盾和纠纷时坚持的基本原则:

(1)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

(2)坚持法治的原则;

(3)坚持教育疏导的原则;

(4)坚持及时处理的原则。

54、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正确道路的内涵是“八个坚持”:

(1)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2)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3)坚持维护祖国统一;

(4)坚持各民族一律平等;

(5)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6)坚持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

(7)坚持打牢中华民族共同体的思想基础;

55、我国民族政策的主要内容:

(1)坚持民族平等和民族团结;

(2)实施民族区域自治;

(3)促进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

(4)大力培养少数民族干部;

(5)使用和发展少数民族语言文字;

(6)尊重少数民族风俗习惯和宗教信仰自由;

(7)发展少数民族教科文卫体等社会事业。

56、为什么说党的民族政策是民族团结的生命线

党和国家的民族政策,是党和国家处理民族问题的依据和手段,协调民族关系的规范和准绳。在党的民族政策的光辉照耀下,我国少数民族的面貌、民族地区的面貌、民族关系的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巨大变化,民族团结进步事业蓬勃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光辉成就。事实证明,我们党的这些民族政策完全符合我国国情,是正确和行之有效的,得到了各族人民的衷心拥护,是促进各民族和睦相处、和衷共济、和谐发展的根本保证。

57、维护全国各族人民大团结的意义

民族团结是中国处理民族问题的根本原则,也是中国民族政策的核心内容。在中国这样一个多民族国家,维护民族团结有着特别重要的意义:(1)民族团结是国家统一的重要保证; (2)民族团结是社会稳定的重要前提;(3)民族团结是各项社会事业发展的重要保障。

58、我国各族人民的最高利益是:祖国统一。

59、我国社会主义新型民族关系的基本特征:

平等、团结、互助、和谐。平等是基石,团结是主线,互助是保障,和谐是本质。

60、人民币使用哪几种少数民族文字:

我国人民币主币除使用汉字之外,还使用了蒙古文、藏文、维吾尔文、壮文4种少数民族文字。

}
  • WW 代表“笑”“微笑”等。“W”的数量代表笑的程度。这可以增加聊天时的柔和度。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离在名字里面代表什么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