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什么化学方程式?

  生活中的氧气是光合作用的结果,有些好奇的同学便问光合作用的化学方程式是多少呢?下面是由出国留学网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光合作用的化学方程式是多少”,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光合作用的化学方程式是什么

  拓展阅读:光合作用的反应式和反应条件

  2、二氧化碳+水=光(条件)叶绿体(场所)→有机物(储存能量)+氧气。

  3、叶绿体是光合作用的场所叶绿体是双层膜的细胞器,内部分为基质和基粒,基质中含有多种酶,基粒由类囊体堆叠而成,类囊体中含有光合作用所需的色素和色素。

  4、光反应阶段的特征是在光驱动下水分子氧化释放的电子通过类似于线粒体呼吸电子传递链那样的电子传递系统传递给NADP+,使它还原为NADPH。电子传递的另一结果是基质中质子被泵送到类囊体腔中,形成的跨膜质子梯度驱动ADP磷酸化生成ATP。

  光合作用场所在叶绿体,因为光合作用的两个阶段均发生在该细胞器中;

  光反应在类囊体薄膜,因为与此有关的酶分布在这里;

  暗反应在叶绿体基质,因为与此有关的酶分布在这里。

  光合作用,即光能合成作用,是植物、藻类和某些细菌,在可见光的照射下,经过光反应和暗反应,利用光合色素,将二氧化碳(或硫化氢)和水转化为有机物,并释放出氧气(或氢气)的生化过程。

  光合作用是一系列复杂的代谢反应的总和,是生物界赖以生存的基础,也是地球碳氧循环的重要媒介。

  光合作用的实质是把CO2和H2O转变为有机物(物质变化)和把光能转变成ATP中活跃的化学能再转变成有机物中的稳定的化学能(能量变化)。

  光合作用可以将光能转变成化学能,绿色植物在同化二氧化碳的过程中,把太阳光能转变为化学能,并蓄积在形成的有机化合物中。人类所利用的能源,如煤炭、天然气、木材等都是现在或过去的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形成的。

}

什么是化学方程式?化学方程式配平方法

用分子式来表示化学反应的式子,称化学方程式。化学方程式、化学反应式或化学反应方程式(英语:Chemical equation)是用来描述各种物质之间的不同化学反应的式子。

(1) 表示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种类。氢气和氯气反应生成氯化氢。

(2) 表示反应物和生成物各物质分子数或物质的量的关 系。分子数(物质的量)之比: H2:CL2:HCL=1:1:2。

(4)表示气态反应物和生成物各物质间的体积关系,在 枏同条件下体积比:H2:CL2:HCL=1:1:2。

书写化学方程式要注意两个原则,以客观事实为根据和 遵守质量守恒定律。此外,还要注意反应条件,在等号上注明条件时,一般加热用“△”,加热温度较高用“高溫”, 点燃时写“点燃”,电解反应写“电解”,有催化剂也要写 出来。在表示生成物的状态时,用“↑”表示气体,用“↑”表示沉淀。

化学方程式的配平,是指在反应物、生成的分子式前面,配上适当的系数,使式子两边各元素的原子个数相等。

化学方程式配平(Balance),是在客观存在的化学方程式的基础上,在各个分子式前加上正整数系数,并在其上标明反应条件及标明气体、沉淀等符号。配平后的化学方程式必定要反映质量守恒定律

配平化学方程式方法有很多,为了配平能够更加快捷简单,有很多方法可以参照借鉴。下面着重介绍几种常用的配平方法。

· 最小公倍数法(奇偶法)

例如在配平 P + O2 → P2O5 时,观察右边的氧原子数为5,而式子左边氧原子数为2,而5和2的最小公倍数为10,

因此在左边的 O2 前面配上5,在 P2O5 前面配上2。由于式子左边的磷原子数为1,而右边的磷原子个数是4,

· 1+x:当有机化合物和氧气反应(通常生成水和二氧化碳)时,推荐用这种方法。

式子右边碳原子有一个,而左边有两个,于是在 CO2 前面配上2;式子右边氢原子有2个,而左边有6个,于是在 H2O 前面配上3。

最后观察氧原子数,右边一共已经有7个,左边只有1个,于是在单质 O2 前面配上3。至此配平。

比如配平碳还原氧化铁 C + Fe2O3 → CO2↑ + Fe 时,观察是平均每个碳从氧化铁中夺取两个氧原子生成 CO2

Fe2O3 中氧原子数是奇数,因此配上2,2Fe2O3 中一共有6个氧原子,需要3个碳来夺取,于是在C上配上3,自然后面的CO2 也要配上3;

除了上述方法之外,还有其他的方法配平,比如化合价升降法单质配分数法代数法等。配平方程式是非常重要的一步。



2. 写出气体(沉淀)符号


氧化还原反应化学方程式的配平

氧化还原反应,由于其本质是电子的转移或偏向,且方程式使用常规方法配平较为困难,所以利用其电荷守恒的性质,可以更方便地配平。

完全氧化还原反应化学方程式的配平[编辑]

完全氧化还原反应,指元素完全由一个价态升高或降低到另外一个价态。 以 Fe(OH)2 + H2O + O2 → Fe(OH)3 为例

2. 找到升价和降价的元素(由标出的化合价可以看出,Fe元素和O元素化合价发生改变,Fe元素化合价从+2升至+3价,而O元素从0降到-2价)

3. 计算出升降价元素的得失电子数,并找到他们的最小公倍数,乘上一定的系数时得失电子数相等。由标出的化合价可以看出,Fe元素失去1e-,O元素得到4e-(一个O原子得到2e-),因此Fe(OH)2的系数应是4,O2的系数应是1,才能使得失电子数相等。

4. 通过观察法配平整个方程式。

不完全氧化还原反应化学方程式的配平

不完全氧化还原反应,指在反应中一种元素的化合价没有完全变化成另外一种化合价但是与反应物发生了氧化反应,以 Zn + HNO3 → Zn(NO3)2 + NH4NO3 + H2O 为例

1. 标出元素化合价(同上,略)

2. 找到升价和降价的元素(同上,略)

3. 计算出升降价元素的得失电子数,(这时,就要找出变价的原子所在的化合物)并找到他们的最小公倍数,乘上一定的系数时得失电子数相等。(由标出的化合价可以看出,一个N原子从+5价降到-3价,得到8e-,Zn原子从0价上升到+2价,失2e-。故NH4NO3的系数为1,Zn的系数为4)

4. 通过观察法配平整个方程式。

(此处观察时,可得Zn(NO3)2系数是4,再观察可知H2O系数是3)

化学反应都伴随着能量的变化。化学上把放出热量的变 化称放热反应,吸收热量的变化叫做吸热反应。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化学反应式和化学方程式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