恩格斯对劳动价值观的分析主张不包括

教师职业道德试题及答案

一、选取题:(15分)

1、从某种意义上说,教师(C)比道德宣言或道德演讲更能教诲学生。

A、人格魅力 B、知识学问 C、道德行为 D、教学业绩

2、具备较高(A)是教师综合素质核心。A职业道德修养B、教学水平C、教学艺术D、职业道德理论

3、加强教师职业道德建设是(B)主线。A、以德治国 B、以德兴教 C、依法执教 D、育人为本

4、加强教师职业道德修养,必要以(B)教诲为核心。

A、教诲观念 B、抱负信念 C、职业道德 D、在职培训

5、(C)是实现社会抱负桥梁。A、生活抱负 B、人生目的 C、职业抱负 D、社会实践

6、(A)是教师职业特殊性。A、示范性 B、内省性 C、她利性 D、实践性

7、教师任何教诲行为都要受(D)制约。A、教诲部门B、教诲环境C、教诲办法 D、教诲观念

8、让每一种学生在学校都能得到自己发展,这是检查教诲者与否坚持(A)一块试金石。

A、育人为本 B、以德兴教 C、面向全体 D、精英教诲

9、对教师来说,承认学生间差别,因材施教,发展学生强势智能,这就是(D)体现。

A、热爱学生 B、全面发展 C、大众教诲 D、个性化教学

10、在一定状况下,对个别学生违法违纪现象,教师可以采用(D)手段,以保证教诲规定实现,但不能超越法律限度。A、打骂 B、罚跪 C、变相体罚 D、惩戒

11、教诲从本质上来说,是通过(B)来构成。

A、情感关系 B、师生关系 C、伦理关系 D、教学关系

12、(C)对于建立新型师生关系起着十分核心作用。

A、教师学识 B、教师言行 C、教师人格 D、教师教学

13、(D)是学生在学校各项权利中最重要、最基本一项权利。

A、性不可侵犯权 B、名誉权 C、人身权 D、受教诲权

14、(C)是教师最神圣权利。

A、管理学生权 B、民主管理权 C、教诲教学权 D、获取报酬待遇权

15、教师在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依照法律规定,向法定主管机关申述理由,祈求解决制度,称为(B)。

A、教师行政复议 B、教师申诉制度 C、教师行政诉讼 D、教师调解制度

二、填空题:(15分)

16、   是道德之本,   是师德之魂。(抱负信念、教诲观念

17、抱负按内容分为  、  、  。(社会抱负、职业抱负、生活抱负

18、师生之间  和  是师生关系核心。(伦理关系、情感关系

19、  是教师职业道德之本,  是师生关系之基。(热爱学生、尊重学生

20、  、  、  是新型师生关系基本理念。(平等、民主、合伙

21、教师违背关于法律侵犯学生权利,应承担法律责任重要有  、  、  。(民事法律责任、行政法律责任、刑事法律责任)

三、概念辨析和观点简答:(30分)

22、教师职业道德修养中应注意哪些问题?答:P10--四点

23、教师要实现职业抱负,应力求做到哪几点?答:P17--三点

24、教师在教诲实践中,如何坚持“育人为本”教诲理念?答:P29--三点

25、如何建立新型师生关系?答:P51--五点

26、教师侵犯学生权利行为重要体当前哪些方面?答:P72--七点

27、教诲观念对教师行为有哪些影响?答:P27--三点

四、分析应用题:(三道选答两道。40分)

28、简析新教诲观、发展观、学生观。(新教诲观P28--七点 新发展观P34--三点     新学生观P37--三点——

29、在新课程背景下,教师地位和作用有哪些变化?P53--三点

30、两名学生周日到某工地玩耍,产生了偷拿工地上钢筋卖钱想法。她们正准备搬运钢筋时,被值班工头当场抓住并扭送到学校。班主任对两名学生进行了严肃批评教诲后,对两名学生处以每人4--14元不等“治安罚款”。试分析班主任做法与否合理?并阐明理由。P76--见案例评析2

1、孔子提出“有教无类主张”,体现师德规范() A 热爱学生 B 严谨治学 C 为人师表 D 以法执教

2、教师自我修养应当是() A 坐而论道 B 知行统一 C 养成习惯 D 闭门造车

3. 课程原则是通过某一学段教学行为成果描述,而不是对教学内容()描述。

4. 合伙学习重要特性是(),建立学习“多元世界”;积极互动;分工合伙;资源共享;奖励体系。

A 同质分组 B 异质分组 C 多元分组 D 小组合伙

5. 建构主义学习观以为学习不是教师向学生传递知识过程,而是学生()自己知识过程。

1、如何建立新型师生关系? 2、简述新教诲观内容。3、简述新学生观内容。

4、人民教师应享有哪些权利?5、教师侵害学生受教诲权常体当前哪些方面?

6、建构主义知识观与老式教学观区别是什么?

1、师德修养以 —————— 教诲为核心。(抱负信念)

2、以德兴教主线是加强教师 ———— 建设。(职业道德)

3、—————————— 是新型师生关系基本理念。 (民主、平等、合伙)

4、国内《教师法》规定教师享有指引学生学习和发展,评估学生品行和学生成绩权利,此项权利称为 —————— 。(管教权)

5、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体现了新时期对教师 —————— 、—————— 和 —————— 规定。(职业道德抱负、职业道德情感、职业道德行为 )

6. 三维教学目的由 —————— 、—————— 、—————— 构建起来比较完整课程教学目的体系(知识与技能、过程与办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7. 课程设立原则 —————— 、—————— 、—————— ( 均衡性、综合性、选取性 )

  例 1 : 河南省某镇一所小学,为了迎接上级教诲部门教学检查,该校三( 3 )班班主 任李 教师受校长委托告知王大军同窗不准到校上课,理由是王大军同窗平时淘气倒蛋,不遵守课堂纪律,成绩很差。为了达到评价好印象,故勒令该生停课一周。这位班主任停止学生上课做法与否合理?请加以评析。

答题规定:( 1 )停止学生上课做法是不对,侵犯了学生教诲权;教师应依法执教; 2 分( 2 )分析与评论:停止违背纪律学生上课,应符合教诲活动客观规定,与对学生教诲相一致,同窗生违纪限度相适应,有充分客观事实根据和法律根据,学校和教师不得善意不让学生上课,不能带有个人偏见或感情 用事; 4 分( 3 )个人观点:看法不偏激,基本符合实际,有一定操作性,给 1—4 分;看法独到,有创造性和操作性,再奖励 2 分,但本题给分不超过 10 分。

例 2 :观点辨析: “ 教师专业化规定教师积累和形成丰富实践性知识,理论性知识不再重要。 ”

答:教师教学中心任务是对学科作出一种教诲学解释。教师在完善自己专业知识构造过程中,应当注意故意识地沟通理论性知识和实践性知识。这两类知识并不总是一致,也并非截然分开。理论性知识可以转化为实践性知识进而指引教学实践行为和活动;但理论性知识又不是自动转化为实践知识,它必要通过教师实践反思、同伴合伙和交流才干实现这种转化。因而,教师既要注重教诲理论学习,又要注重注重理解、检查和批判性

反思自己实践性知识, 以增进两类知识互相转化,积极地完善自己专业知识构造。

例 3 : 结合自己学科教学,设计一种“重成果,更重过程”教学片段。

答:第 96 页。规定教师引导学生关注现实,把课本知识学习同现实生活和实践经验结合起来,把教学重点放在揭示知识形成过程上,暴露知识思维过程案,让学生通过感知——概括——应用,在做中学,在做与思考中发现知识,掌握规律。参见 97 页例证。

例 4 : 结合自己所任学科教学实际,谈谈在教学行为上为什么实现从“知识本位”向“育人为本”转变?

????答:第 95 页,突出对学生创新和实践能力、收集解决信息能力、获取新知识能力、分析解决问题能力,交流协作能力培养,发展学生对自然、社会、她人以及自己责任感、使命感。教师要变教教材为用教材教,在教学中实现三维目的。

一、选取题:本大题共15个小题,每小题1分,共15分。在每小题给出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规定,把所选项前字母填在题后括号内。

1 、对学生培养及全面素质提高,起核心作用是教师( C  )

A、能力   B、学识   C、态度   D、办法

2、学生在学校各项权利中最重要、最基本一项权利是( A )

A、受教诲权  B、生命健康权  C、性不可侵犯权 D、人身自由权

3、教师未经学生批准,按考分高低排列名次,张榜发布,或让学生分发试卷即侵犯学生( A )

A、隐私权  B、名誉权  C、受教诲权  D、人身自由权

4、关于“师爱”,下列对的说法是( C )

A、出于私情之爱   B、对少数先进学生关爱C、严慈相济,既有母爱纯真、慈祥,又有父爱严格、庄严

D、师爱不具备育人作用

5、教师必要十分注重自身发展,做到以身作则,为人师表,这体现了教师劳动哪一特点?( D  )

A、复杂性、创造性      B、持续性、广延性项式??C、长期性、间接性      D、主体性、示范性

6、在对待学生不同态度中,下列哪种类型普遍受学生欢迎( B )

A、对立型   B、民主型   C、放任型   D、权威型

7、下列哪种课程观没有体现“学习者是课程主体”思想( A )

A、课程即知识 B、课程即复杂会话 C、课程即活动  D、课程即经验

8、关于“教材”,表达恰当选项是( D )

A、学校教学惟一根据     B、教师教学用书???C、学生学习客体和目    D、贯彻课程原则媒介

9、新课程特别强调引导学生建立哪种新学习方式( C  )

A、合伙学习、接受学习和体验学习  B、探究学习、实践研究和重复巩固学习????C、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和合伙学习  D、自主学习、小组学习和班级学习

10、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为是增强课程( B  )

A、统一性   B、适应性   C、规范性   D、选拔性

11、新课程以为,教学过程本质是( D  )

A、传授知识过程     B、引导学生学习和掌握双基过程???C、交往互动过程      D、生命意义实现过程

12、与新课程开放性、生成性不相适应课堂教学是( A  )

A、教学过程预定性   B、教学设计预留空间???C、培养学生多向思维、求异思维习惯  D、善于运用“突发事件”

13、以官方文献形式对教师专业做出明确阐明是( C )

A、199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B、1986年美国《卡内基报告》

C、1966年国际劳工组织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关于教师地位建议》D、1995年国务院《教师资格条例》

14、“学高为师”、“良师必要是学者”,强调哪一类知识对教师专业发展重要性。( A )

A、本体性知识  B、条件性知识  C、实践性知识  D、文化知识

15、教师教学反思最重要研究视角是(  D )

A、以回顾学生视角进行反思B、通过约请同事、专家观测自己教学进行反思

C、通过阅读理论文献来反思自己教学D、以教师视角对自己教学进行反思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11个小题,15个空,每空1分,共15分。把答案填在题中横线上。

16、————————————————是道德之本,——————————————是师德之魂。

17、学生生命健康权受到侵害重要是由教师体罚、—————————————和不作为侵权行为导致。

18、——————————————————————————是新型师生关系基本理念。

19、教学大纲侧重强调是知识和技能目的,课程原则在关注知识和技能目的同步,还关注学生学习————————————————————————————————。

20、课程综合性是新课程特点之一,其综合性体现为————————————————————————————————设立综合课程、增长综合实践活动课程。

21、教学大纲相对强调教师教,课程原则更强调—————————————————,强调学习过程与办法。

22、新课程原则从内容上看,关注学生——————————————精选—————————————————基本知识和技能。

23、可以体现学校办学特色课程是—————————————————课程。

24、普通以为,老式课堂教学偏重———————————,远离生活世界和小朋友世界。

25、按照课程资源功能特点,可以把课程资源划分——————————————和——————————两大类。

26、教师专业化是使教师从——————————型转化成—————————并获得相应专业地位过程。

16.抱负信念;教诲观念17.变相体罚18.平等、民主、合伙19.过程和办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20.加强学科综合21.学生学 22,学习兴趣与经验;终身学习必备23.校本24.科学世界

25.素材性资源;条件性资源  26.普通职业;专业职业

1、教师职业道德作用有哪些?

(1)教师道德对加强学校德育工作具备重要作用;(2)教师道德对学校整个教诲工作健康和稳定发展起着增进作用;(3)教师道德能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社会风气,推动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进步,有助于国家和社会稳定与发展。

2、为什么咱们要施行“以德治国”基本国策?

以德治国是咱们建设有中华人民共和国特色社会主义国家基本方略。江泽民同志在全国宣传部长会议上发言中提出一种极其重要思想:咱们在建设有中华人民共和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过程中,要坚持不懈地加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以德汉国。法治与德治,是相辅相成,互相增进。两者缺一不可,也不可偏废。依法治国和依德治国是一种紧密结合整体。德治搞好了,可以推动依法治国。

3、如何理解教师职业抱负?

职业抱负,是人们对自己将来职业构想和但愿。对的地树立职业抱负,是人生道路上一件头等大事。每个教师应把从事教诲事业,培养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作为自己崇高职业抱负,作为和衡量自身价值尺度。这是教师实现自己人生价值、追求自己人生幸福最现实和最可靠途径。

4、教师地位与作用(1)教师是新课程探究者与开发者;(2)教师是教与学设计者与创造者;教师是学生发展合伙者与增进者。

5、如何把新课程三维目的贯彻到课堂教学中去?咱们应注意些什么?

三维目的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办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贯彻三维目的应注意如下几种方面:(1)在实践中实现结论与过程统一;(2)在丰富多彩智力活动中实现认知与情意统一。

6、如何实现“科学世界”与“生活世界”超级链接?

(1)要关注学生身心发展基本和心理体验积累;(2)变“教科书是学生世界”为“世界是学生教科书”;(3)关注生活世界就要关注学生个性差别,使学生个性差别成为她们学习起点,同步成为课程资源;(4)要关注“做中学”学习办法巨大价值;(5)注重并开好综合实践活动等课程。

7、应树立哪些新课程资源理念?

(1)教科书不是惟一课程资源;(2)教师是最重要课程资源;(3)学生也是宝贵课程资源;(4)环境是丰富多彩课程资源;(5)家长是不可代替课程资源;(6)要确立立体多维互动课程资源观;(7)要确立动态长效课程资源观。

8、教师专业素质应包括哪几种方面?

(1)辽阔深厚教师专业知识:广博普通文化知识;足够所教学科知识;夯实教诲学科知识;知识沟通与融合。(2)纯熟教师专业技能:纯熟教学技巧;良好教学能力。(3)教师专业情意:专业抱负、专业情操、专业性向和专业自我。

9、一种成熟教师应具备哪些专业技能?

教师应具备专业技能涉及教学技巧和教学能力两个方面。 教学技巧涉及导入技巧、解说技巧、提问技巧、教学媒体运用技巧、变化技巧、强化技巧、结束技巧;良好教学能力涉及:教学设计能力、教学实行能力、教学评价能力。

10、教师侵犯学生权利行为重要体当前哪些方面?

侵犯学生受教诲权;侵犯学生生命健康权;侵犯学生隐私权;侵犯学生名誉权;侵犯学生人身自由权;侵犯学生性不可侵犯权利;侵犯学生财产所有权。

11、简析新教诲观、发展观、学生观?

(1)新教诲观:教诲是把人口压力转化为人才优势主线途径;以育人为本;思想情感也是力量;让学生生活在但愿之中;心理健康与身体同等重要;成功更是成功之母;拿起表扬武器。(2)树立新发展观:要全面发展;让每个学生都创造奇迹;着力培养出格人。(3)确立新学生观:学生不是碗,教师不是缸;没有差学生,只有差教诲;教诲捷径-----发展强势智能。

12、搞好教师职业道德修养中应注意哪些问题?

(1)认真学习道德理论,坚信以德治国伟大方略意义;(2)积极进行道德实践;(3)努力提高文化知识水平和专业素养,特别是要适应信息社会规定,提高信息技术水平。(4)努力参加课改实践,通过教诲教学实践,进一步转变观念,提高专业水平,提高职业道德水准,并且要积极参加继续教诲。

13、教师在教诲实践中,如何坚持“育人为本”教诲理念?

(1)充分发挥学生主体地位;(2)面向全体学生,同理注意学生个性发展;(3)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一切。

14、教师要实现职业抱负,应力求做到哪几点?

(1)树立教诲事业心;(2)以对的教诲思想教书育人;(3)要有教诲责任感。

15、教诲观念对教师行为有哪些影响?

(1)教诲观念影响着教师教学行为;(2)教诲观念影响教师自身专业化实现;(3)教诲观念深刻影响着教师师德修养。

16、人民教师应享有哪些权利?

教诲教学权;科学研究权;管理学生权;获取报酬待遇权;民主管理权;进修培训权;人身权。

17、教师侵害学生受教诲权常体当前哪些方面?

侵犯学生受教诲机会平等权利;侵害学生参加考试权利;侵犯学生上课学习权利;侵犯学生在升学、复学方面同等权利。

18、电子学习方式 有什么优势?

双向互动、实时全交流;内容丰富和多媒体生动体现;个性化教学;自动化远程管理。

19、学业改革评价重点应放在哪里?

(1)加大过程评价研究实验力度;(2)研究建立行为体现观测内容构造和办法体系;(3)进行考试测验改革;(4)发现和展示学生特殊才干;(5)给学生自评以应有地位。

20、运用当代教诲技术应注意几种问题?

(1)教师要通过有效地运用网络资源备课来为学生提供大量背景材料;(2)要在化解难点、突破重点同步留给学生思维时空;(3)要通过网络使学生在乐学基本上会学、创造性地学习;(4)要增进学生实践能力而不是取代学生实践活动;(5)要与老式教学手段和办法相结合,不要一味否定老式教学观念、手段和办法,要关于继承先进经验;(6)不要让网络取代教师,教师要发挥自己作为主导者地位;(7)该出手时才出手,不可滥用网络。

21、如何在教学中激发学生创新精神和培养学生实践能力?

(1)要引导学生例如建立自主合伙探究学习方式,把教学过程变成师生共同探究过程;(2)让学生“有中生有”;(3)使学生“有中生无”;(4)使学生“无中生有”。

22、课程原则重要特点有哪些?

(1)素质教诲理念切实体当前课程原则各个某些;(2)突破学科中心;(3)改进学习方式;(4)发挥评价增进学生发展教诲功能;(5)拓宽了新课程实行空间。

23、如何做到爱学生?

(1)要尊重学生、信任学生。(2)要关怀学生、理解学生。(3)体贴入微、严格规定。(4)要以治教。

24、如何建立新型师生关系?

答:(1)尊重学生人格,平等对待学生;(2)以爱为基本,信任、理解学生;(3)面向全体,因材施教;(4)讲求民主,宽松和谐;(5)塑造和提高当代教师人格。

25、简述确立三维目的对于增进学生自主发展重要意义。

答:有助于变化只重成果不重过程现象(1分)。注重学习主体实践和体验,注重学习者学习经历和学习经验,有助于学生在学习中掌握办法(2分)。课程自身体现工具性与人文性高度统一,使寻常学科学习上升到追求真善美境界,有助于激发学生学习潜能(2分)。

26、新课程实行中,教师角色和行为需要发生哪些变化?

答:(l)由重知识传授向重全面发展转变;(2)由“大一统”教诲向“让每一种孩子选取适合自己教诲”转变;(3)由“以教定学”向“以学定教”转变(4)由“重成果”向“重成果更重过程”转变;(5)由“知识权威”向“平等和谐”转变(6)由教学模式化向教学个性化转变。

27、新课程学生评价改革重点是什么?

答:(1)在评价功能方面,要淡化甄别与选拔,注重发展;(2)在评价内容方面,实现评价指标多元化,关注个体差别;(3)在评价主体方面,实现评价主体多元化;(4)在评价办法方面,实现评价办法多样化。(5)上述各要点有阐明加1分。

28、新时期基本教诲改革对教师专业发展提出什么规定和挑战?

答:国内社会发展和基本教诲改革对教师专业化和专业发展提出了一系列新规定和挑战。建设一支数量充分、素质较高和专业化教师队伍,是全面实行素质教诲,全面提高教诲质量核心:(1)提高实行素质教诲能力和水平是教师专业发展核心规定。(2)终身学习是教师专业发展基本理念。(3)实现角色转变是教师专业发展详细目的。(4)教师专业发展还应体现为教师对育人责任感提高。

三、概念辨析和观点简答:本大题共6小题,每小题5分,共30分。

27、教师侵害学生受教诲权常体当前哪些方面?

答:(l)侵犯学生受教诲机会平等权利(2)侵害学生参加考试权利(3)侵犯学生上课学习权利(4)侵害学生受教诲选取权(5)侵犯学生在升学、复学方面同等权利

28、如何建立新型师生关系?

答:(1)尊重学生人格,平等对待学生;(2)以爱为基本,信任、理解学生;(3)面向全体,因材施教;(4)讲求民主,宽松和谐;(5)塑造和提高当代教师人格。

29、简述确立三维目的对于增进学生自主发展重要意义。

答:有助于变化只重成果不重过程现象(1分)。注重学习主体实践和体验,注重学习者学习经历和学习经验,有助于学生在学习中掌握办法(2分)。课程自身体现工具性与人文性高度统一,使寻常学科学习上升到追求真善美境界,有助于激发学生学习潜能(2分)。

30、新课程实行中,教师角色和行为需要发生哪些变化?

答:(l)由重知识传授向重全面发展转变;(2)由“大一统”教诲向“让每一种孩子选取适合自己教诲”转变;(3)由“以教定学”向“以学定教”转变(4)由“重成果”向“重成果更重过程”转变;(5)由“知识权威”向“平等和谐”转变(6)由教学模式化向教学个性化转变。

31、新课程学生评价改革重点是什么?

答:(1)在评价功能方面,要淡化甄别与选拔,注重发展;(2)在评价内容方面,实现评价指标多元化,关注个体差别;(3)在评价主体方面,实现评价主体多元化;(4)在评价办法方面,实现评价办法多样化。(5)上述各要点有阐明加1分。

32、新时期基本教诲改革对教师专业发展提出什么规定和挑战?

答:国内社会发展和基本教诲改革对教师专业化和专业发展提出了一系列新规定和挑战。建设一支数量充分、素质较高和专业化教师队伍,是全面实行素质教诲,全面提高教诲质量核心:(1)提高实行素质教诲能力和水平是教师专业发展核心规定。(2)终身学习是教师专业发展基本理念。(3)实现角色转变是教师专业发展详细目的。(4)教师专业发展还应体现为教师对育人责任感提高。

四、分析应用题:本大题共3小题,可任选2题,每小题20分,共40分。

33、某校初中二年级学生费某平时纪律松散,经常迟到,上课与邻座发言,经教师多次教诲仍无变化。该生家长因忙于做生意,对子女疏于管教。班主任赵教师虽然多次与其父母联系但没有找到其父母。赵教师以为,如果继续让费某随班学习,会给其她同窗带来不良影响,于是她三番五次找费某谈话,要其自动退学。费某在教师压力下,加上自身又有厌学心理,便于5月20日,未经家长批准,辍学回家。这位班主任教师做法与否合理?请加以分析。

答:(1)停止学生上课做法是不对,侵犯了学生受教诲权利;教师要依法执教。(4分)

   (2)分析与评论:停止违背纪律学生上课,应符合教诲活动价值规定,与对学生教诲相一致,同窗生违纪限度相适应,有充分客观事实根据和法律根据,班主任教师不得随意不让学生上课,不能带有个人偏见和感情用事(4分);后进生转化需要教师爱心、耐心和信心;教师要对学生一视同仁,不可偏爱,要讲究教诲艺术。(4分)

   (3)个人观点:看法不偏激,基本符合实际,有一定操作性,(2——8分);看法独到,有创造性和操作性,可再奖励2分。但本题给分不超过20分。

34、结合自己所任学科教学实际,谈谈从“知识本位”教学设计向“育人为本”教学设计转变基本要领。

答:(1)从目的设计与执行角度,要实现从“知识目的”向“三维目的”转变;

(2)从内容选取与转化角度,要实现从“封闭、单一、拟定性内容”向同步兼有“开放、多元、不拟定性内容”转变;

(3)教师要变单向学生传授固定知识向增进学生学会学习转变,要运用丰富多样教学方略引导学生发展,要不断增长创造性教学设计;

(4)设计过程中要由过去过份关注教师教向更多关注学生学习兴趣、规定、体验等转变;

(5)教学过程中要由过去过度关注结论、成果向同步关注过程、办法、态度等转变;

(6)教学评价中要由过去过度关注考试成绩向同步关注学生多元智能发展,培养学生丰富个性等转变。

35、美国教诲家波斯纳提出:教师成长=经验+反思。请你谈谈对这个教师成长公式理解和体会。

答:这个公式反映了教师专业发展客观规律。由于,经验是教师专业发展重要资源,但没有反思经验是封闭、僵化和有局限。(4分)

在教诲教学经验基本上进行反思,对教师专业发展具备如下功能:(l)反思使教师重新找回失去自我,相信自己才是解决自己问题专家;(2)反思使教师隐藏在自己心中教诲思想得以激活;(3)反思是充分挖掘自己专业发展资源重要方式。(每个要点4分)结合自己实际和体会。(l-4分)

1.教师专业发展四个阶段:准备期(学生)、适应期(教学新手)、发展期(成熟教师)、创造期(专家型教师)

2.专业情意涉及:专业理念、专业情操、专业性向、专业自我。

3.教师专业发展中应关注:环境、自我、生活、进行。

4.学生评价重要办法:行为体现观测、考试与测验、学科技能测试、学科综合任务评价。

5.校本课程开发原则:尊重兴趣兴趣;实践性原则;从校情区情出发原则;综合性原则。

6.新课程构造特点:整体性、综合性、课程选取性。

7.探究学习特性:积极性、问题性、开放性、生成性、创造性。

8.合伙学习特点:异质分组、积极互动、分工合伙、资源共享、奖励体系。

9.建议学生建立学习方式有:自主学习、合伙学习、探究学习。

10.建构主义理论涉及:建构主义知识观、学习观、课程观、教学观、评价观。

11.确立新课程观:不断生成课程观、整合课程观、实践课程观、课程资源观。

12.新教材观:教材是“材料”、教材是“学材”、教材是“媒介”。

13.教师争取合法权利途径有:诉讼途径、行政途径、其她途径。

14.教师权利救济途径有:教师申诉制度、教诲行政复议、教诲行政诉讼。

15.抱负路上困惑:择业与聘任、奉献与收获、热衷与改行。

1.课程资源:是指形成课程因素来源和必要页直接实行条件。凡是有助于实现课程目的因素都可以称为课程资源。

2.科学素养:指科学知识、技术、办法、理性能力和科学精神统一。涉及:科学知识、科学办法、科学态度、科学精神。

3.教材:指由一定育目的、学习内容和学习活动方式分门别类构成可供学生阅读、视听和借以操作材料。即教科书及其配套教学参照书、教学挂图和图片等,还涉及与教科书配套幻灯片、投影片、录影带、计算机软件、光盘等。

4.课程是知识、是目的或筹划、是经验、是活动。

5.社会抱负:是人们对将来社会制度和社会晤貌预见和盼望。它在人们抱负中是最主线,起重要作用,决定和制约着人们职业抱负、生活抱负,是一种人所有抱负归宿和基本。

6.职业抱负:是人们对自己将来职业构想和但愿。是实现社会抱负桥梁,人们总是努力实现职业抱负,以增进社会抱负实现。

7.抱负:是人们对事物最高追求,它是有科学根据,符合事物发展规律,并通过一定努力能达到但愿和目的。

8.信念:是抱负强化状态,是推动抱负实现动力。

9.教师职业道德:简称教师道德,是指教师在从事教诲劳动过程中,依托社会舆论、老式习俗、内心信念、职业规定和思想感化力量,调节教师与学生、教师与教师、教师与学生家长、教师与社会之间关系比较稳定行为规范总和。

10.道德:就是通过抱负、信念、老式习俗以及社会舆论来调节人与人之间关系办法与手段 。

一、简答题(每小题8分,共56分)

1. 如何理解道德本质?

2. 简述加强教师职业道德修养必要性。

3. 如何理解教师职业道德是由社会经济关系决定?

4. 教师职业道德特点有哪些?

5. 简述教师职业道德关系中基本道德规定。

6. 简述教师职业道德内化意义与条件。

7. 教师职业良心如何调节教师行为?

二、阐述题(每小题11分,共44分)

8. 阐述社会主义教师个体道德品质形成与基本内容。

9. 如何理解教师道德行为选取意志自由?

10.结合教诲、教学实际试述如何平等地对待和尊重学生。

11.如何理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对教师职业道德修养双重效应?

一、简答题(每小题8分,共56分)

1.(1)道德是一种社会意识;3分(2)道德是特殊规范调解方式;3分(3)道德是一种实践精神;2分

2. (1)加强教师职业道德修养,是完毕教师崇高职责和历史使命需要; 3分 (2)加强教师职业道德修养,是教诲迎接21世纪挑战需要; 3分 (3)加强教师职业道德修养,是实现“应试教诲”向素质教诲转变规定;2分

3. (1)社会经济关系是教师职业道德客观物质基本;3分 (2)社会经济关系对教诲目和人才模式影响,必然规定教师具备相应道德素质;3分 (3)社会经济关系发展变化,引起教师职业道德发展变化;2分

4. (1)在道德意识上比其她职业道德有更高规定;3分 (2)在道德行为上比其她职业道德有着更强烈示范性;3分 (3)在道德影响上比其她职业道德更广泛、更深远;2分

5.(1)热爱教诲,敢于奉献;2分 第一,热爱教诲是对教师基本规定。 第二,乐于奉献是人民教师本色。 (2)教书育人,尽职尽责;2分 第一,教书育人是教师主线道德责任。 第二,兢兢业业,练就夯实基本功。 (3)严谨治学,提高教学水平;2分 第一,刻苦钻研业务,提高自身素质。 第二,敢于摸索创新,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第三,加强教诲科学研究,提高科研水平。 (4)以身立教,德识统一;2分

6. 教师职业内化意义:(1)教师职业道德由她律转化需要;2分 (2)教师人格完善重要环节;1分 (3)实现教师当代化需要;1分 教师职业内化条件:(1)教师职业道德规定内化中社会道德教诲;2分(2)教师职业道德规定内化中个人道德修养;1分 (3)教师职业道德规定中道德评价;1分

7.(1)在教师做出某种职业行为之前,职业良心要根据教师职业道德规定,对教师行为动机进行检查,对符合教师职业道德动机予以必定,对不符合教师职业道德动机予以否定,从而使教师作出对的动机决定;3分 (2)在教师职业行为进行过程中,教师职业良心可以起到自我控制和监督作用;3分(3)在教师职业行为后,教师职业良心可以对教师行为后果和影响作出评价;2分

二.阐述题(每小题11分,共44分)

8. 形成:(1)社会主义崭新道德关系为社会主义教师个体道德品质形成提供了社会基本;2分 (2)社会主义道德教诲为教师道德品质形成,提供了良好社会教诲条件;1分 (3)社会主义教师个体道德品质在教诲实践中得到发展和完善;1分(4)社会主义教师个体品质是在马克思主义伦理道德思想指引下,扬弃教师职业道德自我修养。1分 基本内容:(1)献身教诲事业;1分(2)正直诚实;1分(3)自尊自强;1分(4)艰难朴素;1分(5)开拓创新;1分

9.(1)教师道德行为选取意志自由不是抽象自由,而是详细现实自由;4分(2)教师道德行为选取意志自由也是普遍性与特殊性统一;4分(3)教师道德行为选取意志自由还是从客观进入客观,又从必然进入应然过程;3分

10.(1)尊重理解一方面要建立在平等基本之上,没有平等也就没有尊重和理解;2分(2)在平等基本上要尊重学生;2分(3)平等地对待和尊重学生,要注意如下几点:第一,要尊重学生人格和自尊心;第二,要平等、公正地对待每一种学生;第三,尊重学生合法权利;4分(4)举例阐明3分

11.(1)市场经济直接目是为了获得价值特点,对教师人生价值观影响;3分 积极影响: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规定商品产生者不能牺牲使用价值去追求价值,不能把价值作为唯一追求目的。这一特点辐射到学校,有助于培养人们(涉及教师)独立自主地选取人生价值自觉性,摆正个人在社会生活中位置。 悲观影响:市场经济对价值追求,又潜伏着为价值而牺牲使用价值也许。教师不也许游离于市场经济潮流之外,有人染上弄虚作假、追逐个人名利坏思想、坏作风,浮现了人格扭曲。 (2)商品通过等价互换来实现商品价值特点对教师职业道德影响;3分 积极影响:市场经济等价互换原则,有助于提高社会经济效益,有助于培养人们效率、效益观念,增进人们更好地提高自己素质。 悲观影响:若把等价互换原则不恰本地运用到人际、工作之中,往往助长了权钱交易腐败之风蔓延。 (3)商品生产者和经营者特殊利益是经济活动出发点和归宿特点,对教师职业道德影响;3分 积极影响:市场经济这一特点辐射到学校,有助于教师维护自己合法利益,勉励广大教师特别是青年教师努力提高自己业务水平和教学技巧。 悲观影响:市场经济利益驱动特点,又可以诱使某些为了满足个人私欲而“厚利轻义”乃至“见利忘义”,置国家人民利益于不顾。 (4)市场经济竞争特点对教师职业道德影响;2分 积极影响:在市场经济竞争中,广大教师自主、自强、自立意识和创新精神有了一定增强,使学校教学工作布满了生机。 悲观影响:为了在竞争中取胜,有人不恰本地把市场竞争原则运用到社会生活中,扭曲市场竞争原则作用。在教诲领域,在教师队伍中也存在这种现象。

1.????????教师刻苦学习,钻研业务就是唯书、唯上,多读少思。 A :???对的 B :???错误B

2.???????? 道德意义上良心是一种道德心理现象,是指主体对自身道德责任和道德义务一种自觉意识和情感体验,以及以此为基本而形成对于道德自我、道德活动进行评价与调控心理机制。

3.???????? 一种教师不热爱自己工作对象同样可以说热爱自己所从事教书育人工作,就像一种不喜欢自己工作工人同样可以生产出高质量产品同样。V

6.????????由于职业规定性,教师道德人格与普通道德人格有明显不同。A 对的 B 错误 答案: A

7.????????教师可以在"教书"实践中贯彻贯彻教诲法律法规和其他有关方针和政策。A对的B错误A

9.????????孔子说:"少成若天性,习惯如自然"。可见,初期家庭教诲是学校教诲基本。V

10.?????一种教师举止既体现了她道德修养、文化水平,又体现出她与别人交往与否有诚意。V

11.?????当前在校中小学生中独生子女占主体,由于家庭生活空间与心理空间狭小,在很大程序上促成她们"自我专注",教诲她们学会团结协作基本不也许。X

12.?????团结协作与互相勉励公平竞争是矛盾。X

13.?????当代学校教诲是一项系统工程,教师劳动是社会劳动一某些,是在人们互相联系中进行。V

14.?????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养成人性化教学风格和独特教学艺术。V

15.?????当今世界,科学技术突飞猛进,处在“知识爆炸”时代,因此多读书毫无用处。X

16.?????家长们有"望子成龙",有"望女成凤",这是一种错误教诲思想。X

17.?????教师热爱学生,一定要做到对学生公平公正,不分优劣,不分好坏,不分美丑,一视同仁。俗话说:"严师出高徒","严是爱,松是害,不论不问要变坏",因此爱学生和严格规定学生是矛盾。V

18.?????教诲是一种感化人心、塑造灵魂工作,而"动人者莫先于情"。V

19.?????教书是手段,育人是目。V

20.?????教师尊重家长,有助于教书育人工作顺利开展。V

1.????????人格形成一方面是特定文化对个体直接影响,使特定人接受一定伦理文化,实现其社会化过程;另一方面也是道德主体自身不断从客观文化中汲取精神营养,追求价值与人格抱负,从而实现其人格改造和提高过程。A :? 对的

2.????????仁慈就是具备高度理智性和超越性爱心和宽恕伦理精神和道德原则。 A :? 对的

3.????????由于教师劳动个人性质和自由性,在某种意义上,教师劳动就体现为“良心活”特点。对的

4.??????????在教诲工作中教师履行自己道德义务就失去了职业自由。???? B :? 错误

5.????????教师良心修养仅仅是教诲抱负单方面修养。 B :? 错误

6.????????制止有害于学生行为或者其她侵犯学生合法权益行为,批评和抵制有害于学生健康成长现象。这是教师应当履行义务。 B :? 错误

7.????????人们在践行道德义务时必要有物质上回报。??? B :? 错误

8.?????教诲对社会发展作用,是通过增进生产力发展来实现。 a :对的 b :错误

9.????????对教师来说,能否做到对人仁慈,特别是对学生做到仁慈施教,不是一种关系到教诲工作成败核心性伦理课题。B :? 错误

10.?????依法执教是教师责任,与学生、家长、学校、社会毫无关系。B :? 错误

11.?????无论是从伦理体系完善逻辑需要还是从人类生活幸福基本需要出发,仁慈与公正同样,都是咱们应当坚持伦理原则。? A :? 对的

12.?????从广义上说,凡是增进人们知识和技能、影响人们思想品德活动,都是教诲。 a :对的

1、随着时代进步,新型、民主家庭氛围和父母子女关系还在形成,但随孩子自我意识逐渐增强,诸多孩子对父母教诲听不进或当作"耳边风",家长感到家庭教诲力不从心。教师应当? 答案: C

A :???放弃对家长配合自己工作盼望B :???督促家长,让家长成为自己"助教"?????

C :???尊重家长,树立家长威信,从而一起做好教诲工作D :???在孩子面前讥笑这些家长?????

2、教诲法律关系中两个最重要主体是?? 请选取答案: C

A :???教诲部门和下属学校 B:??教诲机构和非教诲机构 C :教师和学生D :教诲领导和教师

3、孔夫子所说“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止”,从教师角度来说可以理解为

a :走路身体一定要端正b对学生下命令一定要对的c自己做好了,不要教诲学生,学生自然会学好

d :教师自己以身作则,其一言一行都会对学生产生巨大影响?? 请选取答案: d

4、从教师个体职业良心形成角度看,教师职业良心一方面会受到?? 请选取答案: a

a :社会生活和群体影响 b :教诲对象影响 c :教诲法规影响 d :教诲原则影响

5、师表美精神内涵或内在方面应当是 a :表美 b :道美 c :风格美d :形体美? 答案: b

6、某市教委在教师中随机调查,问“您热爱学生吗?”90%以上教师都回答“是”。而当转而对她们所教学生问“你体会到教师对你爱了吗?”时,回答“体会到”学生仅占10%!这阐明

a :教师还没有掌握高超沟通与表达技巧 b :教师尚不具备崇高道德境界

c :教师缺少信心 d :教师缺少爱心 请选取答案: a

7、教师在所从事教诲教学活动中,严格按照《宪法》和教诲方面法律、法规以及其她有关法律、法规,使自己教诲教学活动符合法制化。这就是

a :依法执教 b :爱岗敬业 c :热爱学生 d :严谨治学 请选取答案: a

8、既是国内法律体系主线大法,也是教诲类法律主线大法是

a :《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诲法》 b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

c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诲法》 d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请选取答案: d

9、教师要成功进行自己人格修养,最佳采用哪种方略

a :“取法乎下” b :“取法乎中” c :“取法乎上” d :“无法即法” 请选取答案: c

10、一种人作为权利和义务(特别是政治权利与义务)主体资格,这是?? d

a :社会学意义上人格 b :论理学意义上人格 c :心理学意义上人格 d :法律意义上人格

11、狭义教诲,重要指 a :家庭教诲 b :社区教诲 c :道德教诲 d :学校教诲 : d

12、良心中最普通、最基本和最普遍内容就是

a :特殊良心 b :个人良心 c :职业良心 d :普通良心 请选取答案: d

13、按照马克思和恩格斯理论,义务形成最后和物质基本是?? 请选取答案: c

a :主观意识 b :集体世界观 c :社会存在 d :社会意识

14、按照英国当代伦理学家罗斯分法,咱们寻常生活中可以看到普遍常识性(理所固然)义务,例如忠诚、补偿、感恩等属于

a :显见义务 b :实际义务 c :普通道德义务 d :教诲道德义务 请选取答案: a

15、人们面对利害道德主体应当作到事情就是 a :权利 b :权力 c :利益 d :义务??? d

16、教师在履行教诲义务活动中,最重要、最基本道德责任是

a :依法执教 b :教书育人 c :爱岗敬业 d :团结协作??? 请选取答案: b

17、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有句俗语说,“师生如父子”,这句话真正内涵是??? 请选取答案: d

a :师生关系就是父子关系 b :师生关系基本等同于父子关系

c :教师对学生既有像父母同样关爱,又有像父母对自己子女同样偏爱

d :教师对学生既有像父母同样关爱,却没有像父母对自己子女同样偏爱

18、以为人均有恻隐之心、羞恶之心、恭敬之心、是非之心,这是

a :孟子观点b :朱熹观点 c :王阳明观点 d :程颐观点?? 请选取答案: a

19、良心可以以直觉、顿悟、预感等瞬间完毕方式起作用,这是良心

a :瞬时作用 b :长期作用 c :直觉作用 d :理智作用 请选取答案: c

20、据说美国杜鲁门总统成功与当学生时候赢得英文教师布朗小姐爱吻关于,这阐明教师仁慈对学生学习具备??? a :榜样作用 b :心理健康功能 c :成功作用 d :激发努力学习动机作用? d :

21、主体对人对事要一视同仁,合用同一种规则或原则,这就是?? 答案对等

22、一种民族进步灵魂,国家兴旺发达不竭动力是 a :发展 b :创新 c :教诲 d :人才? b

23、托尔斯泰说:"如果一种教师把热爱事业和热爱学生结合起来,她就是一种完美教师"。这意味着教师要????? 答案? 把热爱事业与热爱学生结合起来

24、所谓为人师表是指教师要在各方面都应当成为学生和社会上人们效法表率、榜样和榜样。这一涵义是由???? 答案?? 教师工作对象决定

25、俗话说:"满招损,谦受益"、"虚心使人进步,骄傲受人落后",在团队合伙中,最佳一方面做到?

答案?? 谦虚为怀、戒骄戒躁

26、人们为了集中力量实现共同抱负或任务而联合起来,互相支持,紧密合伙。这就是(团结协作)

27、提出了教诲事业要"面向当代化、面向世界、面向将来"规定是?? 答案?? 邓小平

28、严谨治学,最重要是???? 答案? 实事求是

29、教师在求知和传授知识和学问过程中要做到严密谨慎、严格细致。这就规定教师必要(严谨治学)

30、教师公正核心是?????? 答案对学生公正

31、从伦理学角度看,教师要公正地对待学生,一方面是要真正?? 答案尊重和信赖学生

32、在《论语》中记载着许多孔子关于仁解释,孔子“仁”中心是

33、教师、学生合法权益集中体现是 a :学校合法权益 b :教诲行政部门合法权益

??? c :学校领导合法权益 d :社区合法权益?? 请选取答案: a

34、振兴民族但愿在教诲,振兴教诲但愿在 a :教师 b :学生 c :学校 d :学习 a

35、"教书"和"育人"关系是 a :并列 b :递进

c :互相联系、互相增进辩证统一 d :互补?? 请选取答案: c

36、教诲学生感情基本 a :爱工作 b :爱学生 c :爱学校 d :爱教诲事业??? 请选取答案: b

1、下面关于教诲阐述,对的是请选取答案: a c d

a :教诲是教诲者依照一定社会(或阶级)规定 b :教诲就是学校教诲

c :教诲是一项有目、有筹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诲者身心施加影响社会活动

d :教诲是对受教诲者身心施加影响,把她们培养成为一定社会(或阶级)所需要人活动

2、教师仁慈意义大体上可以概括为

a :职业自由感 b :动机作用 c :榜样效应 d :心理健康功能??? 请选取答案: a b c d

3、教师仁慈特点涉及 a :教师仁慈无处不在 b :教师仁慈教诲性

c :教师仁慈理性色彩 d :教师仁慈办法特性????? 请选取答案: b c d

4、下列哪些是1993年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规定教师义务

a :准时获得薪水和报酬 b :遵守宪法、法律和职业道德,为人师表

c :贯彻国家教诲方针,遵守规章制度,执行学校教学筹划,履行教师聘约,完毕教诲教学工作任务 d :不断提高思想政治觉悟和教诲教学业务水平??? 请选取答案: b c d

5、决定义务主观因素重要有两个方面,即 a :先验理性 b :道德认知

c :客观世界 d :客观存在 请选取答案: a b

6、从心理构造上说,良心有三种重要构成成分,即

7、良心三大重要特质是 a :内隐性 b :神圣性 c :基本性 d :上层社会性? a b c

8、道德义务与非道德义务相比,具备某些明显特质,重要体当前三个方面,即a b c

a :道德义务精神性 b :道德义务自觉性 c :道德义务意志特性 d :道德义务阶级性

9、教师要培养良好道德义务感可以从哪些方面努力?? 请选取答案: a c d

a :努力培养自己道德义务认知水平 b :努力提高自己业务能力

c :努力提高自己教诲事业意识水平 d :实现教诲义务意识向教诲良心转化

10、教师道德人格与普通道德人格两个明显区别是 a :水平较低 b :范畴较窄

??? c :人格与师格统一 d :较高格位水平 请选取答案: c d

11、请选取答案: b c d师表美几种构成方面应当涉及 a :身材美 b :表美 c :道美 d :风格美

12、下面关于教师为人师表特性对的是

a :为人师表具备鲜明示范性 b :为人师表具备突出严谨性

c :为人师表具备较弱勉励性 d :为人师表缺少可操作性?? 请选取答案: a b

13、廉洁从教内容涉及 a :坚持崇高情操 b :发挥奉献精神 c :自觉抵制社会不良风气

d :不运用职权之便谋取私利 请选取答案: a b c d

14、教师职业生活中所有人际关系都需要用哪两项原则去解决?? 答案公正、仁慈

15、公正内涵丰富,可以有不同划分。从公正性质上看,公正可以分为

答案41报偿性公正\惩罚性公正

16、要作到教诲公正,教师在实践教诲公正目的上应当注意?

答案 46自觉进行人生修养\提高教诲素养\对的对待惩罚公正\作到公正与仁慈结合

17、教师幸福实现需要两个方面前提条件,即:? 答案狭义幸福能力培养\广义幸福能力培养

18、教诲形式可以涉及

?? A :? 学校教诲???? B :? 通过各种知识媒介,使受教诲者获得知识和受到教诲活动????

19、从德育(道德教诲)角度看,师表之美价值重要体当前三方面,即

20、教师对学生仁慈内涵一方面体当前对学生心态正反两个方面,即:

21、公正必要具备特性有三条,即:答案: A? C D

22、为什么需要仁慈原则

D :? 仁慈是公正延伸与补充???? 请选取答案: C D

23、教师公正对学生学习积极性发挥十分重要。这一重要性体当前两个方面,即:

1.简述教师职业道德基本特性。

答:①从教师社会责任来看,师德具备全局性;②从教师社会地位来看,师德具备超前性;③从教师职业及个人素质来看,师德具备导向性;④从教师人格评价来看,师德具备超普通职业示范性。

2.简述教师与家长合伙沟通态度和技巧。

答:①谦虚和蔼;②尊重理解;③一视同仁;④角色置换。

3.简述教师职业纪律。

答:教师职业纪律就是教师在从事教诲劳动过程中应遵守规章、条例、守则等。

重要应做到如下几点:①要有教师意识并不断强化这种意识;②认真学习教师职业纪律关于规定;③在教诲劳动中恪守教师职业纪律;④从一点一滴做起;⑤虚心接受批评,敢于自我批评,善于改正错误。

4.如何建立双赢人际关系。

答:①理解别人;②注意小节;③信守诺言;④阐明盼望;⑤诚恳正直;⑥敢于道歉。

5.简述教师在公正对待学生方面“偏爱”、“偏见”危害性。

答:教师在公正对待学生方面往往浮现误区是对优生偏爱和对差生偏见。

①教师对优生偏爱很容易使那些自觉性、自主性不高学生感到自己受到了冷落,从而产生一种自卑感,进而放弃某门功课学习。

②教师对差生偏见,就是对学习成绩不抱负学生歧视,就会增长学生厌学情绪,进而导致学生逃学、辍学等,给学生身心导致严重伤害。

6.简述国外教师道德教诲共性特点。

答:①注重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建设;②注意划分师德规范构造层次以便于实行操作;③将师生关系作为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核心内容;④强化教师职业道德教诲内化与养成。

7.教师道德教诲当代规定是什么?

答:①教诲观念当代化,就是要确立以更新观念为先,以崇高师德为本观念;②才学知识当代化,就是要努力学习,丰富知识,不断更新自己知识构造;③教诲能力当代化,就是要在教学、育人、管理、创新上具备过硬教诲学生能力;④心理素质当代化,就是要优化情感、性格、意志、心理调适,心理保健、心理体验等方面心理品质。

8.简述教师职业专业化现实意义。

答:①可觉得解决教师队伍中存在问题提供良好途径和办法,为教师职业发展提供良好机遇;②可以变化以往人们对教师职业结识,即只要有知识就可以当教师老式旧观念;③可以提高在职教师专业水平,进而提高教诲教学质量,提高教师社会地位和物质待遇;④可以吸引更多素质较高、有志于从事教诲事业青年学生投身于教师职业。

9.简述教师职业道德与职业纪律辩证关系。

答:教师职业纪律与教师职业道德是辩证统一关系: ①两者统一性。职业纪律与职业道德是密切联系,互相补充,互相增进,是教师对职业活动共同规定。一种自觉用职业道德约束自己人,也必然是一种严格遵守职业纪律人, ②两者差别性。职业道德是用榜样力量来倡导某种行为,而职业纪律以强制手段去禁止和惩处某种行为。纪律执行和检查往往有专门机构来保证,而职业道德是靠社会舆论和内心信念手段来实现,其目在于提高人们思想境界和情操。

10.简述教师职业道德结识功能。

答:①明确区别教诲活动中“真善美”和“假丑恶”;②向教师阐明基本道德准则基本上,以系统职业道德行为规范为教师提供全面、科学结识教诲活动工具;③可以协助教师凭借道德预测,预见教诲活动中也许发生各种矛盾和冲突,以及某种教诲行为也许产生后果,并为此做好道德选取准备;④协助教师运用一定师德观念、师德规范和准则去分析、评价自身与她人教诲行为。

11.什么是教师职业良心?其详细规定有哪些?

答:教师职业良心就是教师在对学生、学生家长、同事以及对社会、学校、职业履行义务过程中所形成特殊道德责任感和道德自我评价能力。

详细规定是:克尽职守、自觉工作、爱护学生、团结执教。

12.师德建设核心必要解决好“三个关系”是什么?

答:①要解决好与教师职业关系,即教师要有敬业精神;②要解决好与学生关系,意味着教师对学生要有爱心;③要解决好与自身心理和行为关系,这意味着教师要为人师表,人格崇高,克制私心。

13.与人交往握手要注意哪些顺序?

答:①在上下级之间,应先上级伸出手后,下级才干接握;②在长幼之间,应长辈先伸手后,晚辈才干接握;③在男女之间,应女方先伸手后,男方才干接握。

14.教师与家长之间存在分歧重要体当前那些方面?

答:①教诲观念上分歧:教师与家长在教诲观念上存在分歧重要体当前人才观和小朋友观上。②教诲出发点分歧:教师把教诲看作是自己社会职责,从社会规定出发对全体学生实行科学系统教诲;而家长则把教诲看作是自己义务,从个人意愿出发对自己子女实行自然综合教诲。③教诲办法分歧:教师教诲行为普通来说是科学、系统、有目性,而家长则是经验、零散、自发性。④教诲价值观方面分歧:职业、交往、文化、时距等详细因素直接形成了教师与家长教诲价值观矛盾。

15.实现“双赢”协作原则应当遵循哪些要领?

答:①培养双赢品格;②建立双赢人际关系;③订立双赢合同;④建立双赢制度。

16.教师为人师表基本特点是什么?

为人师表表率性;为人师表律己性;为人师表内外统一性;为人师表真实性和自然性;为人师表平凡性和精神崇高性。

17.教师在实践中体现爱与严结合应把握基本问题是什么?

要善于在尊重信任基本上对学生提出严格规定;要善于在严格规定过程中体现对学生尊重和关爱;要适度把握对学生严和爱。

18.廉政从教基本规定是什么?

保持廉洁自律,监守崇高情操;抵制不良风气,保持教诲公正;自觉接受外在监督,增强廉洁从教意识。

19.在实践中体现严谨治学重要应把握哪那些方面?

20.教师与学生家长应保持基本关系是如何?为什么?

社会地位平等性,联系交往互尊性,教诲过程配合性;平等性重要是由于国内社会主义性质所决定;互尊性不但是社会主义公民基本关系决定,也不但仅是搞好教诲需要,也是社会道德必然规定;配合性是由于对学生教诲需要个方面影响一致性,特别是学校与家庭影响一致性。

1.只有心理健康教师,才有也许培养出心理健康学生。

答:①这种说法对的。 ②教师良好心理素质对学生心理品质形成起着完善作用。一种心理健康教师在结识能力、行为方式、情绪状态、性格特性等方面体现出积极良好姿态,对学生有潜移默化作用,进而增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反之教师心理不健全、不健康会对工作产生悲观影响,严重不但影响其传道、授业、解惑作用发挥,并且也会对教师职业道德形象产生严重负面影响,并给学生身心带来不同限度伤害。

③因此,只有心理健康教师,才有也许培养出心理健康学生。

2.师德行为选取仅仅受外部条件制约。

答:①这种说法错误。 ②教师职业道德行为选取,不但要爱到外部环境条件制约,重要涉及社会历史条件、详细生活环境和社会道德观念与教师道德规范体系等;并且还要受到教师个人主观内部条件制约,诸如教师个人世界观和人生观,教师个体道德素质,教师个体能力素质等。特别是教师主观内部条件对于自身选取合乎道德行为具备十分重要意义。 ③因而,“师德行为选取仅仅受外部条件制约”观点是片面。

3.教师职业道德是一种“实践精神”。

②教师职业道德行为过程是由行为前行为动机拟定,行为选取,行为自身以及行为之后反省和评价过程来完毕。这一过程,既是精神活动过程,也是实践活动过程。道德是实践精神,其特殊性就在于它总是把一定道德原则和规范变为以道德原则和规范为原则道德评价和道德教诲实践活动。教师职业道德不是被动地反映教诲现象过程,而是从教师特定职业道德价值规定出发能动地反映教诲现象过程。③因此,教师职业道德是一种“实践精神”。

4.教师职业良心同教师权利相联系,并从教师教诲教学劳动中体现出来。

答:①这种说法错误。 ②教师职业良心,就是指教师在自己教诲教学工作实践中履行义务道德责任感和自我评价能力,从教师教诲教学劳动中体现出来。重要体现为教师对学生、教师集体和社会教诲事业整体一种高度自觉责任感;教师在教诲教学劳动中对自己行为进行道德控制和道德评价。

③因而,教师良心同教师义务密切联系,并从教师教诲教学劳动中体现出来。

5.没有惩罚教诲是不完整教诲。

答:①这种说法对的。 ②惩罚绝不等于休罚,更不是伤害,不是心理虐待、歧视。教诲不是改造人,是唤醒人,唤醒人内心中沉睡巨人。当一种孩子犯了错,要惩罚她,一方面要必定她是一种好孩子,再指出她错误。孩子犯了错,在不伤害其自尊前提下实行“惩罚”,是必要。没有惩罚教诲是一种虚弱教诲、脆弱教诲、不负责任教诲。 ③因此,没有惩罚教诲是不完整教诲。

6.教师对优生偏爱是自然,无可非议。

答:①这种说法是错误。 ②教师对学生公正,是教师职业道德规定,只有热爱每一种学生,才也许使每一种学生都得到尽量发展。教师要公正地对待每一种学生,必要走出误区是对优生偏爱和对差生歧视。对优生偏爱不但会导致其她学生感到受冷落进而产生自卑感,同步也不利于优生健康成长。对差生歧视是完全没有理由。 ③事实证明,在某阶段学习上有困难或其她方面有缺陷学生同样有着巨大发展潜力。对她们歧视会导致其身心伤害。

1.结合社会实际,谈谈新世纪咱们需要什么样师德观。

答:(1)新世纪咱们需要是“抱负与现实统合”师德观。(2)“抱负与现实统合”师德观就是既满足教师个体内在需要,也顾及社会规范规定,是一种可信又可爱师德观。其构建应符合三大原则:服务性原则,时代性原则,张力性原则。(3)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人们交往于陌生业缘群体之中,但利益关系却互相依赖,每个人都享有她人服务,同步每个人又积极服务于她人。人们处在一种互惠合伙、互相依赖利益关系之中:社会倡导以义取利伦理观,精神满足离不开物质满足,劝人放弃物质欲望来实现社会大治抱负是不也许实现。(4)只有把抱负主义和现实主义师德统合起来,才干在正视现实和注重现实价值引导基本上营造出让教师觉得可以接受、可以做到师德。

2.联系实际,谈谈你对《国际教师团队协商委员会教师宪章》关于师德规范规定结识。

答:《国际教师团队协商委员会教师宪章》,提出了教师应遵循师德规范,涉及:(1)教师必要尊重学生思想自由,并勉励她们发展独特判断力;(2)教师要致力于培养作为将来成人及公民道德意识,并以民主、和平与民族精神教诲小朋友;(3)教师不能因性别、种族,肤色及个人信奉和看法不同,将个人信奉及看法强加于小朋友;(4)教师要在符合学生自尊心范畴内实行仁慈纪律,不得采用强制和暴力。

3.联系实际,谈谈加强教师职业道德建设意义与详细内容。

答:加强教师职业道德建设,它意义是:(1)师德对教师自身发展与提高起保证和推动作用,使教师保持良好从业心态;(2)教师道德行为对学生是直接示范,对于养成良好品德处在核心时期小学生来说,是品德教诲重要因素;(3)师德修养直接影响教师在学生中威信。加强教师职业道德详细内容是:(1)对事业无私奉献;(2)对学生,真诚热爱; (3)对同志,团结协作;(4)对自己严格规定,以身作则

4.请联系实际谈谈如何才干做到模范遵守教师职业纪律?

答:教师职业纪律就是教师在从事教诲劳动过程中应遵守规章、条例、守则等。重要应做到如下几点:第一,要有教师意识并不断强化这种意识。第二,认真学习教师职业纪律关于规定。第三,在教诲劳动中恪守教师职业纪律。第四,从一点一滴做起。第五,虚心接受批评,敢于自我批评,善于改正错误。

教师要不折不扣地执行党和国家教诲方针和教诲目,必要自觉遵守学校各项规章制度,服从分派,听从指挥。教师不得借职业之便谋取个人私利,弄虚作假,营私舞弊。教师应当和学生建立正常师生关系.必要禁止打骂,体罚和变相体罚学生行为。

5.阐述国外教师职业道德教诲共性及其启示

答:共性:(1)注重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建设。国外都极为注重编制详细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以保证教师在职业道德习惯养成上和社会对教师道德行为评价上有规可依,有章可循。(2)注意划分师德规范构造层次以便于实行操作。西方国家注重区别师德规范不同层次。以对教师整体与个体提出不同层次职业道德规定。(3)将师生关系作为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核心内容。强调师生关系旨在尊重学生自主性精神,使她们人格得到充分发展。(4)强调教师职业道德教诲内化与养成。西方国家不以师德为名专门设立课堂进行简朴灌输或空洞说教,而是将其渗入在学校及社会寻常道德教诲之中。

启示:(1)应重新建构以民主法制和公民义务为基本师德规范。国内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制定根据是基于对教师职业崇高性结识而作出对教师人格期待。在西方各种行为规则都必要定位在法律框架之内。(2)教师职业道德建设应从“抱负”回归“现实”,从“崇高”走向“朴素”。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制定应当现实某些,让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从“崇高”走向“朴素”,更加符合人性,符合社会发展实际。(3)师德教诲应从“灌输”走向“养成”。注重教师职业及师德内化与行为养成,使从教者和教师被选者真正从内心、从价值趋向上认同教师专业,使从教者变成一种内心自由选取。(4)严把教师职业入口关。国内已正式实行教师资格证书制度,在详细操作过程中要学习国外严把教师职业入门关做法。咱们要认真研究国外经验,吸取合理内核,增进国内教师职业到建设。

6.阐述教师职业道德基本功能。

答:(一)教师职业道德结识功能。教师职业道德结识功能是指其协助教师对的结识自己在教诲活动过程中对她人、集体、社会应尽义务和责任,并在此基本上形成一定道德观念和道德判断能力。

(二)、教师职业道德实践功能教师职业道德实践功能集中体当前三大方面,即教诲功能、调节功能和社会增进功能。

1、教诲功能。从伦理学上看,教师特有道德品质和行为总和即构成了教师人格。教师人格在学校生活中具备重要教诲功能。一方面教师人格、品性、德操对学生人格形成起着奠基作用,另一方面教师良好职业道德对学生思想品德形成和学业发展起着催化和勉励作用。再次,教师文明言谈举止对学生行为习惯形成起着修正作用。此外,教师良好心理素质对学生心理素质形成起着完善作用。

2、调节功能。调节功能是教师职业道德最基本、最重要功能。它不但指向教诲过程,并且也指向教师自身。教师职业道德对教诲过程具备调节作用、对教师自身具备自我调节功能。

3、增进作用。在实践领域,教师职业道德功能还体当前其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社会风气,对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起着增进作用。其一,通过培养学生,对社会产生广泛深远影响。其二,通过教师自身来影响社会,增进社会道德风尚变化。


}

中国工人阶级(历史上常称产业无产阶级)有其区别于其他国家工人阶级的特殊的产生、发展、分布上的特点,更有其类似于其他国家工人阶级的本质特征,并具有自己的优点、弱点。毛泽东作为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之一和党的建设的重要指导者,非常注重对党的阶级基础的研究。他不仅对中国工人阶级的客观外在状况进行了分析,有一个全面的把握,更对它的内在本质特征有精辟的论证。这一系列的独到的认识,是他从事建党活动、领导中国革命的基本理论之一,对中国共产党的建设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一、毛泽东对党的阶级基础的认识与分析

(一)对党的阶级基础在近代的客观外在状况的调查和分析

1.关于近代中国工人阶级的分布状况

“现代工业无产阶级约二百多万人。中国因经济落后,故现代工业无产阶级人数不多。二百万左右的产业工人中,主要为铁路、矿山、海运、纺织、造船五种产业的工人,而其中很大一个数量是在外资产业的奴役之下。”这是毛泽东1925年在《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一文中公布的对中国工人分布的部门所做的调查结论。

在毛泽东的著作中,无产阶级中包括了工业无产阶级即工人阶级,其范围要大,并不等于后者。中国无产阶级,除了主力工业无产阶级以外,还有城市小手工业的雇佣劳动者和商店店员,农村的无产阶级(即雇农)及其他城乡无产者。

2.关于近代中国工人阶级所受的压迫

旧中国工业无产阶级“经济地位低下,他们失了生产手段,剩下双手,绝了发财的望,又受着帝国主义、军阀、资产阶级的极残酷的待遇”。中国无产阶级所受压迫的严重性和残酷性,“是世界各民族中少见的”。旧中国工人所受剥削特别严重,突出地表现在工作时间特别长,工资待遇特别低,劳动条件极为恶劣。旧中国工人每日的劳动时间,通常在12小时以上,甚至达到15、16小时,而工资特别低。据1919年的调查,当时一般工人的工资,最高每天不过五角,最低的每天还不到两角。同样的工作,在华商工厂中,外国工人的工资则比中国工人高得多,如英国工人的工资比中国工人高7倍。在日商工厂中,中国工人的工资只相当于日本工人工资的1/4。中国工人的劳动条件极为恶劣,缺乏基本的劳动保护设备,伤亡事故时有发生,还受到封建性的工头制、学徒制、包身工制的剥削,毫无民主自由。因此,毛泽东的分析判断也是完全符合当时中国实际的。

3.关于中国工人阶级的巨大作用

毛泽东在1925年就高度地评价了工人阶级的伟大力量,强调工业无产阶级是近代中国最进步的阶级,做了革命运动的主力。后来在抗日战争时期他又强调近代工人阶级的革命性。“中国有产业工人数百万,有手工业工人和农业工人数千万。没有各种工业工人,中国就不能生活,因为他们是工业经济的生产者。没有近代工业工人阶级,革命就不能胜利,因为他们是中国革命的领导者,他们最富于革命性。”工人阶级在战时为战胜日本帝国主义作出了巨大贡献。抗战胜利后,工人阶级在解放战争中也起了巨大作用。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工业化取得了巨大成就,这些都是与工人阶级分不开的。毛泽东对中国工人阶级的下列评价无疑是正确的:“中国工人阶级,自第一次世界大战以来,就开始以自觉的姿态,为中国的独立、解放而斗争。1921年,产生了它的先锋队――中国共产党,从此以后,使中国的解放斗争进入了新阶段。在北伐战争、土地革命战争和抗日战争三个时期中,中国工人阶级和中国共产党,对于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做了极大的努力和极有价值的贡献。在最后打败日本侵略者的斗争中,特别是收复大城市和交通要道的斗争中,中国工人阶级将起着极大的作用。在抗日结束以后,可以预断,中国工人阶级的努力和贡献将会是更大的。中国工人阶级的任务,不但是为着建立新民主主义的国家而斗争,而且是为着中国的工业化和农业近代化而斗争。”

4.关于革命时期如何保障工人阶级的利益,恰当地解决工人的福利问题

毛泽东非常重视开展工人运动,发展大工业,提出了一些正确的方针政策,如发展生产、繁荣经济,公私兼顾、劳资两利,等等,表明共产党是代表工人阶级的,同时又善于团结、敢于团结在当时历史条件下还是自己同盟军的民族资产阶级等中间力量。

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依然高度重视工人阶级。他指出,依靠工人阶级应成为党的指导思想;必须注意职工的安全、健康和必不可少的福利;要在增加生产的基础上逐步地改善工人的生活;要解决失业工人的救济问题。这些论述对于党和国家的工作具有根本性的指导意义。

(二)充分认识中国工人阶级的优秀品质和历史地位

和其他任何阶级一样,中国工人阶级既有它的优点,也有它的缺点,但是中国工人阶级有其自身独特的优秀品质,这是问题的主要方面,这就决定了中国革命必须由工人阶级来领导。毛泽东运用辩证分析的方法,充分认识到了中国工人阶级的优秀品质和历史地位,从而对中国革命作了基础性的论述。

1.无产阶级由“自在的阶级”变成“自为的阶级”是必然趋势

中国工人阶级从诞生的那天起就不断进行反对剥削反对压迫的斗争。19世纪50年代到60年代,在广州出现了最早的搬运工人组织――广州打包工人联合会。1858年,香港的两万多名市政工人和搬运工人,在反对英法侵略军占领广州城的斗争中,罢工回广州。这是我国文字记载的最早一次大罢工。据不完全统计,1840年到1904年的60多年间,有文字记载的工人斗争共约30次,平均每年不到一次;1905年到1913年的9年间,共约70多次,平均每年约8次;1914年到1919年5月,共120多次,平均每年20多次。仅1918年一年全国就发生罢工33次,1919年增加到67次。中国工人阶级早期自发斗争的规模和形式不断发展,最初是个别的或少数工人,采取同雇主吵闹、向官厅告状、破坏机器设备、抢劫库房、烧毁原料或制成品等方式进行反抗。后来逐渐发展到数十人、数百人甚至上千人的有某种组织和领导的怠工和罢工。例如,1914年10月,上海招商局、太古、怡和三个轮船公司的宁波籍海员举行同盟罢工,要求增加工资。同年12月,上海黄包车工人举行同盟罢工,反对增加车租。1915年,安源煤矿工人为了反对残酷剥削和反对外国工程师袒护殴打工人的工头,举行了罢工。哥老会组织领导了罢工,后因军队镇压而失败。1916年,北京政府财政部印刷局工人、上海翻砂工人、上海英商香烟公司工人要求提高工资,举行了罢工。1917年,湖南水口山矿工和上海英美烟厂工人各3000人举行了罢工。1917年3月,上海中华、文明两书局的印刷工人举行了罢工,支援商务印书馆印刷工人的斗争。各地还发生了手工业工人的全行业罢工。

这些日益增长的罢工,主要是由于工人不能忍受牛马不如的生活状况,不能忍受残暴的虐待,反对克扣工资和要求提高工资而自发组织进行的经济斗争,也有一些明显的反帝反封建的性质,因而促进了中国工人阶级觉悟的提高。但是,那时无产阶级还没有自己的政党和统一的工会领导,尚处在自在阶级的状态。

中国工人阶级的成长壮大,工人运动的发展,为自己的统一组织工会和它的先锋队中国共产党的形成奠定了阶级基础。中国共产党一成立就对本阶级的运动加强了领导,使它逐步由自在阶级向自为阶级过渡。

毛泽东在《实践论》中写道:“无产阶级对于资本主义社会的认识,在其实践初期――破坏机器和自发斗争时期,他们还只在感性认识的阶段,只认识资本主义各个现象的片面及其外部的联系。这时,他们还是一个所谓的‘自在的阶级’。但是到了他们实践的第二个时期――有意识有组织的经济斗争和政治斗争的时期,由于实践,由于长期斗争的经验,经过马克思、恩格斯用科学的方法把这种种经验总结起来,产生了马克思主义的理论,用以教育无产阶级,这样就使无产阶级理解了资本主义社会的本质,理解了社会阶级的剥削关系,这时他们就变成了一个‘自为的阶级’。”世界其他国家如斯,中国无产阶级也不例外。“自为的阶级”在更多的更主要的时期里成为无产阶级的本质特征之一。把握了这一点,也就把握了无产阶级的本质特征的大方向。

2.工人阶级是共产党的阶级基础

党的性质离不开党的阶级基础,任何政党都有阶级性。中国共产党自诞生以来,就鲜明地强调党的阶级基础是无产阶级。党的第一个关于时局的主张就明确指出:“中国共产党是无产阶级的先锋军,为无产阶级奋斗,和为无产阶级的革命党。”作为党的第一代领导核心,毛泽东始终认为共产党的阶级基础是工人阶级。在他的讲话和文章中,指出党是“工人阶级先锋队”。党的七大通过的党章,规定党的性质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进的有组织的部队,是它的阶级组织的最高形式。在以后的八大、九大、十大党章中都规定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从而准确地为党的阶级基础做出了定位,为党建指明了方向。在任何情况下,我们都必须坚持党的工人阶级基础不动摇。

3.工人阶级具有彻底的革命性和纪律性

如上文所言,中国工人阶级所受的压迫比西方工人阶级深,劳动条件比西方工人阶级差,而从地点、行业来看,人数分布则相对更加集中。毛泽东认为,这些特点使得中国工人阶级因此也就更具有彻底的革命性和纪律性。马克思说,工人阶级征服了自然,而现在它应当去征服人了。工人阶级有足够的力量来胜利地完成这个事业,但是需要把所有这些力量组织起来,在全国范围内把工人组织起来。而中国工人阶级由于受压迫太深,人数分布相对更为集中,因而更容易实现“组织起来”这一目标。

4.革命的领导阶级是工人阶级

因为中国工人阶级具有和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无产阶级一样的本质特征,所以也和西方推翻资本主义政权的斗争一样,在中国的新民主主义革命中,无产阶级历史地成为革命的领导阶级。毛泽东指出:“工业无产阶级人数不多,却是中国新的生产力的代表者,是近代中国最进步的阶级,做了革命运动的领导力量。”整个中国革命历史证明,没有工人阶级的领导,革命就要失败,有了工人阶级的领导,革命就胜利了。在帝国主义时代,任何国家的任何别的阶级,都不能领导任何真正的革命达到胜利。中国的小私有者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曾经多次领导过革命,都失败了,这就是明证。

在《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一文中,毛泽东阐述了无产阶级一般的基本特点,中国无产阶级特殊的优点。中国无产阶级,同世界各国无产阶级一样,与最先进的经济形式相联系,不占有任何生产资料,富于组织性和纪律性,是历史上最进步的阶级。中国无产阶级还有许多特殊优点,有利于它在中国革命中成为领导阶级。第一,生长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无产阶级深受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三重压迫,其严重性、残酷性是世界上少有的。中国工人阶级深受压迫,具有强烈的反抗意识,在革命斗争中比任何别的阶级都来得彻底。同时,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没有欧洲那样的社会改良主义的经济基础,除极少数工贼外,整个阶级都是最革命的。第二,中国的产业工人大多来自破产的农民,他们比较了解农民的痛苦和要求,和广大农民有一种天然联系,便于他们和农民结成亲密的联盟。第三,中国无产阶级开始走上政治舞台,就在本阶级的革命政党――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成为中国社会最有觉悟的阶级。

在该文中,毛泽东比以往突出地强调无产阶级代表先进的生产力,从其经济地位出发,全面分析了中国无产阶级的优点及其弱点,得出了中国无产阶级成为中国的一个特别能战斗的最革命的阶级,能担当起领导中国革命的重任的结论。在别的论著中,他还谈到:第一,中国工人阶级的很大一部分首先产生于外国资本企业,因此,比起中国资产阶级它的资格更老些,它的社会力量和社会基础也更广些;第二,中国工人阶级深受压迫,过着极其痛苦的生活,因而特别能战斗;第三,中国近代工业虽然不多,但主要分布在沿江、沿海少数大、中城市,因而中国工业无产阶级比较集中,并且集中在少数大厂矿里,便于组织起来。这些特点,使中国工人阶级成为中国最革命最先进的阶级。

毛泽东还论述了无产阶级终究成为中国革命最基本动力的规律。远的如辛亥革命,因为那时还没有无产阶级的自觉的参加,因为那时还没有共产党,所以流产了。近的如1924年至1927年的革命,因为这时已经有了共产党,所以能在一个时期内取得很大的胜利,但又因为大资产阶级后来背叛了它和无产阶级的联盟,背叛了共同的革命纲领,同时也由于那时中国无产阶级及其政党还没有丰富的革命经验,结果又遭到了失败。抗日战争以来,因为无产阶级和共产党对于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领导,所以团结了全民族,发动和坚持了伟大的抗日战争。

新中国成立前夕,毛泽东作出结论:人民民主专政需要工人阶级的领导,只有工人阶级最有远见,大公无私,最富于革命的彻底性。“总结我们的经验,集中到一点,就是工人阶级(经过共产党)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

5.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

正因为中国工人阶级具有上述突出的本质特点和优点,毛泽东多次强调必须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

1949年3月,他批评道,有些糊涂的同志认为革命胜利后,我们不是依靠工人阶级而是依靠贫农群众,有些更糊涂同志认为是依靠资产阶级。在发展工业的方向上,也有些糊涂思想。必须批判这些糊涂思想。必须全心全意地依靠工人阶级,团结其他劳动群众,争取知识分子,争取尽可能多的能够同我们合作的民族资产阶级分子及其代表人物站在我们方面,或者使他们保持中立,以便斗争,去战胜敌人。在同年6月发表的《论人民民主专政》中,他说,人民中的其他阶级在工人阶级和共产党的领导之下,团结起来,组成自己的国家,选举自己的政府,向着帝国主义的“走狗”以及国民党反动派及其帮凶们实行专政。人民民主专政的基础是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和城市小资产阶级的联盟,而主要是工人和农民的联盟。12月,毛泽东在一个指示中强调:“在劳资关系中,应当依靠工人阶级,而不是依靠资产阶级,资产阶级是不能依靠的。这些都是必须坚持的原则,我们不要为某些现象所迷惑。”1951年2月他提出,要“向干部作教育,明确依靠工人阶级的思想”。

总之,中国革命必须由工人阶级来领导,工人阶级是共产党的基础,中国共产党必须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这是毛泽东在准确、深刻地认识中国工人阶级本质特征后一以贯之的思想。

(三)重视克服近代中国工人阶级自身的弱点

在看到中国工人阶级突出的优点和长处,从而看到中国革命的希望的同时,毛泽东以辩证的深邃眼光,也看到近代中国工人阶级自身不可避免的弱点。在这方面或许是出于革命乐观主义的原因,他只将这些弱点概括地总结为人数少(和农民比较)、年龄较轻(和资本主义国家无产阶级比较)、文化水平较低(和资产阶级比较)这三个方面,并且没有因此而展开,但在实际工作中,毛泽东极其重视对中国无产阶级上述几个方面弱点的弥补和克服。还有一些毛泽东自己没有指出来的缺点,他在实践中也给予了高度重视并采取积极的措施加以解决。

尽管中国工人阶级人数在近代增长非常迅速,但至1913年时,全国工矿企业中的工人,也就是五六十万人,1919年,人数激增到261万人。在绝对数量上,与中国庞大的同时期其他人口相比,这只是极少数,如1924年全国工人人数仅占全国总人口的0.7%。1939年毛泽东说近代产业工人约有250万至300万,城市小工业和手工业的雇佣劳动者和商店店员约有1200万,农村无产阶级(即雇农)及其他城乡无产者尚有一个广大的数目。

这就带来两个方面的不足:首先是自身的绝对力量受到人数的限制,不那么强大。而工人阶级要做中国革命的领导阶级,必须有强大的力量,这就现实地提出了扩大工人阶级队伍的问题,而扩大工人阶级队伍又不是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的,它受限于历史、经济的条件。因此,如何扩大工人阶级同盟军的问题应运而生。毛泽东科学地提出了统一战线的策略。

统一战线问题,就是中国革命中无产阶级的同盟军问题,它是关系到中国有无浩浩荡荡的革命队伍,关系到中国革命能否成功的大问题。在这样的情况下,“中国无产阶级应该懂得:他们自己虽然是一个最有觉悟性和最有组织性的阶级,但是如果单凭自己一个阶级的力量,是不能胜利的。而要胜利,他们就必须在各种不同情形下团结一切可能团结的革命阶级和阶层,组织革命统一战线”。其次,反革命势力异常强大,决定无产阶级领导的民主革命必须最大限度地争取和团结一切可能团结的力量,组成广泛的革命统一战线,只有这样才能战胜反动势力,保障和加速中国革命的胜利。最后,在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双重压迫下,其他的一些阶级、阶层和社会政治力量也具有某种革命要求。无产阶级之所以能建立起广泛的统一战线,最根本的还是取决于其他阶级的革命要求。无产阶级并不是把其他阶级和阶层骗来革命,而是结合他们的革命要求。

1940年,毛泽东在《〈中国工人〉发刊词》中指出:“中国革命尚未成功,还需付出很大的气力,团结自己,团结农民和其他小资产阶级,团结知识分子,团结一切革命的人民。这是中国共产党的责任,这是工人阶级先进分子的责任,这是整个工人阶级的责任。”

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依然主张并致力于建立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建设社会主义国家。1959年3月,他在同拉丁美洲一些国家共产党领导人谈话时强调指出:“工人阶级要取得胜利,要和两个阶级结成同盟。一个是小资产阶级,包括农民和城市的小资产阶级,他们的社会地位相同。农民不剥削别人,城市的小资产阶级也不剥削别人,或者只有轻微的剥削。另一个是剥削阶级,即民族资产阶级。民族资产阶级有两面性,有反对帝国主义的要求,又剥削人,还恐惧共产党。我们和民族资产阶级有共同之点,就是反对帝国主义,因此可以建立统一战线。第一个联盟是工农联盟,是我们的基础。工人受人剥削。农民不剥削别人,其中贫雇农受人剥削,中农基本上不剥削别人。第二个联盟是同民族资产阶级的联盟。亚洲、非洲、拉丁美洲的殖民地和半殖民地国家也有民族资产阶级,这是一个剥削阶级,但有反帝要求。共产党如果搞得好,可以而且应当与他们结成同盟。”

毛泽东关于统一战线的理论,是他从解放全人类的博大胸怀和共产主义理想出发的,也表现出他高超的领导艺术。他善于用不同时期的历史使命把各阶层人士团结在一部“战车”上,推动着车轮不断前进,带入一个又一个崭新阶段。

第二个方面的不足就是反映到中国共产党党内成员上,工人阶级成分一直只占少数。这就把如何扩大党的工人成分问题现实地提了出来。

由于诞生时间短,工人阶级阶级意识和觉悟相对就较低。马克思就指出,不同国家、不同队伍的工人认识发展水平必然是很不相同的。恩格斯也指出,空想社会主义是工人阶级还处于不很发展状态的理论表现。就中国近代无产阶级而言,诞生的时间是很短的,特别是形成规模,真正称得上一个阶级的时间更短。而由于中国近代无产阶级大多来自破产农民,这样,非无产阶级的思想就难免影响着这支正在成长的队伍。特别是“小资产阶级的自发势力从各方面包围无产阶级、浸染无产阶级、腐蚀无产阶级,在无产阶级内部经常引起小资产阶级的无气节、散漫性、个人主义、由狂热转为灰心等旧病复发的现象”,从而把某种犹豫心理、某种动摇情绪散播到无产阶级及其政党中来。正如列宁所指出的:工人与旧社会之间从来没有一道万里长城,工人……还站在旧世界的污泥里面……把这种污泥清除掉,如果以为可以马上办到,那就是愚蠢透顶的空想。

中国工人阶级由于年轻,与农民有天然的联系,所以容易被染上小生产意识,很容易被帮会势力所吸引。朱学范说:旧上海“职工大众入帮会的人数,据估计,在邮局方面约占职工总数的百分之二十,全市职工帮会的比例可能更大些。若将入帮会的职工人数加上各行各业各单位职工自发组织的兄弟会、姐妹会、关帝会等,以及地方帮会如广东帮、宁波帮、山东帮、湖北帮、江北帮等的人数,在全市职工总数中所占的比例就更大。在这些名目繁多的大小组织里,有不少人是与帮会有联系,并以帮会为靠山的”。

他说的是20世纪前期的情况。无疑,19世纪后期工人中帮会的影响只会有过之而无不及。工人阶级与帮会是马克思和恩格斯没有讨论过的题目,但却是近代中国社会变迁中的事实。正像无须讳言中国资产阶级身上的封建影响一样,我们也用不着讳言中国工人阶级身上的封建影响。两者扎根于同一块封建传统源远流长的土地上,两者都托身于先天不足的资本主义。所以,两者都会有同一个弱点。当然,工人阶级的弱点并不是痼疾,它反映了传统社会对新的阶级力量的影响。相对于内在阶级本性,这是外在的东西。随着工人阶级队伍的壮大、年龄的增长,前者应当而且能够克服后者。

这个问题是全世界无产阶级所面临的一个共同问题,但在中国更为严峻。列宁曾专门论及这一问题。他说,各国工人运动史表明,最先和最容易接受社会主义思想的是知识水平最高的工人部分。为此,他曾号召工人要有顽强的个性和坚定的意志来不断学习,学习,再学习,使自己成为觉悟的社会民主党人,成为“工人知识分子”;指出应竭尽全力使这种队伍不断扩大。只有这样,才能独立地领导俄国革命事业。而中国近代工人阶级大多来自于农民,缺乏民主传统,很少受过教育,文盲和半文盲占据绝大多数。因此,提高工人文化,向工人灌输革命思想、原理,成为一个极其紧迫的问题。

中国共产党早期举办工人夜校、文化补习学校,就是为改变这种状况的尝试和努力。毛泽东在大革命时期以从事农民运动为主,到抗日战争时期,他显然已有条件从事这方面的研究。他指示通过办好工人阶级的报纸来改变工人阶级文化较低的问题就是其研究的问题之一。

报纸是党的喉舌,是工人阶级的鼓吹工具。毛泽东在《〈中国工人〉发刊词》中指出:“《中国工人》将以通俗的言语解释许多道理给工人群众听,报道工人阶级抗日斗争的实际,总结其经验,为完成自己的任务而努力。”“《中国工人》应该成为教育工人、训练工人干部的学校,读《中国工人》的人就是这个学校的学生。工人中间应该教育出大批的干部,他们应该有知识、有能力,不务空名,会干实事。没有一大批这样的干部,工人阶级要求得解放是不可能的。”“希望这个报纸好好地办下去,多载些生动的文字,切忌死板、老套,令人看不懂,没味道,不起劲。”“一个报纸既已办起来,就要当作一件事办,一定要把它办好。这不但是办的人的责任,也是看的人的责任。看的人提出意见,写短信短文字寄出去,表示欢喜什么,不欢喜什么,这是很重要的,这样才能使这个报办得好。”

知识分子掌握科学文化知识较多。毛泽东历来重知识分子在革命和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为提高无产阶级文化偏低的问题,新中国成立后他强调,工人阶级必须有自己的技术干部的队伍,必须有自己的教授、教员、科学家、新闻记者、文学家、艺术家和马克思主义理论家的队伍。这是一个宏大的队伍,人少了是不行的。“无产阶级没有自己的庞大的技术队伍和理论队伍,社会主义是不能建成的。我们要在这十年内(科学规划也是十二年,还有十年),建立无产阶级知识分子的队伍。我们的党员和党外积极分子都要努力争取变成无产阶级知识分子。各级特别是省、地、县三级要有培养无产阶级知识分子的计划,不然,时间过去了人还没有培养出来……我们已经过去了八年,加上十年,是十八年,估计可能基本上造成工人阶级的有马克思主义思想的专家队伍。十年以后就扩大这个队伍,提高这个队伍。”虽然有过挫折,我国的知识分子队伍在新中国成立后仍然日益壮大,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毛泽东对于中国工人阶级的分析,为创立指导中国革命取得胜利的理论奠定了基础,而且对今天继续分析中国当代工人阶级仍然具有重要的方法论意义。革命时期进行阶级分析,是为了指导中国革命实践其中包括党的建设的需要。过去人们比较多地从农民、小生产者占中国人口的绝大多数的角度论证了毛泽东的建党思想,是很有道理的。不过,中国工人阶级虽然人数很少,它的存在却是重大的事实;毛泽东关于中国工人阶级的分析对于他从事党的建设也有重大而深远的影响,对这一点人们却有所忽略。现在我们就要从这一方面做些探讨。

二、毛泽东的认识对形成、坚持着重从思想上建党原则的影响

中国是一个工人阶级人数很少而农民、小资产阶级占大多数的国家,毛泽东善于抓住事物的主要矛盾,认为必须以无产阶级思想来武装农民、小资产阶级成分占大多数的工人阶级政党。显然,中国有了一个先进阶级,才能以这个先进阶级作党的阶级基础,才有可能用这个先进阶级的思想去改造别的阶级的成员。只有这样,才能把中国共产党建设成为真正的工人阶级政党,使革命最终胜利获得可靠保证。否则,要到外国去借用先进阶级的思想和党的阶级基础,中国工人阶级政党的建设岂不成了空中楼阁?

(一)新中国成立前中国共产党建党活动所处的历史条件和环境

中国共产党于1929年古田会议之前,党的建设经历了一个艰难曲折的历程。由于中国工人阶级总人数在中国总人口中所占比例很少、来源各异、文化程度很低,阶级觉悟也不是那么高,因而党的整体阶级基础比西方资本主义国家要差,最初合乎入党标准的并不多。后来中国共产党大力开展工人运动,情况有了明显改观,但1927年国民党的白色恐怖席卷全国,党建活动遭到了严重挫折。虽然不少中坚分子立场坚定,但也有很多立场不坚定的被吓倒。怎样在中国20世纪上半叶这样的国情下把中国共产党建设好,怎样使党建工作在这样的国情环境下有一个突破,是党的领导人亟待解决的课题。

从根本上说,古田会议之前中国共产党党建工作之所以难以取得突破性进展的原因在于中国当时客观条件和环境的制约。如何解决这个问题,要求中国共产党领导人对此有全面的深刻的认识和新的理论。

近代中国是一个半封建半殖民地的东方大国,农民占总人口的80%以上,无产阶级人数很少。中国革命又走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城市的道路。农民是革命的主力军,党长期在农村中建党、建军、建政,如何在这样的条件下建设一个马克思主义的无产阶级政党,是一项十分艰巨的任务。但毛泽东建党思想首先是在中国工人运动中产生的,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建党学说的继承和发展。1919年爆发的五四运动,是在十月社会主义革命的影响下发生的。五四运动后期,中国工人阶级开始作为一支独立的政治力量投入斗争,在运动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无产阶级代替资产阶级而成为中国民主革命的领导者了。他们更加关心国家民族的命运,渴望了解自己的历史使命;其先进分子则筹划组织政党,他们迫切需要有马克思列宁主义的革命理论作指导,希望在中国建立一个像布尔什维克那样的革命党。这就为马克思列宁主义建党学说在中国革命中应用和发展,为毛泽东建党思想准备了阶级基础。

大革命失败后,党实现了重大的战略转变,即离开城市无产阶级而转入农村。毛泽东早就认为中国工人阶级和共产党要引导中国革命取得胜利,必须充分发挥农民同盟军的作用,这从《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一文中即可以看出。1926年9月,他在《国民革命与农民问题》一文中,进一步论证了农民在中国革命中的重要性,明确指出:“农民问题乃国民革命的中心问题,农民不起来参加并拥护国民革命,国民革命不会成功。”“所谓国民革命运动,其实大部分即是农民运动。”他在1927年3月写的《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中歌颂了伟大的农民革命运动,认为革命的政党应当领导这个运动。所以在大革命失败以后,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顺利地实现了从城市到农村的战略转移,在农村发动群众开展游击战争,进行土地革命,建立红色政权,恢复和发展党的组织,开辟了井冈山革命根据地。毛泽东在《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和《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等著作中,阐述了红色政权能够存在和发展的主要客观条件,论证了无产阶级有可能和必须通过自己的先锋队用先进思想、组织性和纪律性来提高农民群众的觉悟水平,建立农村根据地,长期进行革命战争,发展和壮大革命力量,最后夺取全国的胜利。这就形成了中国革命发展的全新理论。

就人数占绝大多数的农民而言,他们深受压迫剥削,有很强的革命性。在中国只有共产党能代表农民的利益,他们要依靠共产党找出路,求解放。农民是党依靠力量的一个巨大源泉,但农民与落后的小生产相联系,不代表先进的生产力。正如列宁所说的:“农民运动恰恰不是社会主义运动,而是民主主义运动。”农民和小资产阶级的思想、各种非无产阶级思想势必反映到党内来。这就是建立无产阶级政党的艰巨性。如何保持无产阶级先锋队性质,是必须解决的关键问题。

毛泽东在恢复和建立湘赣边界地区党组织的过程中,发现党内小生产者成分严重存在,而且党的组织状况也很不好。这说明,当时党的建设的根本问题是:在大量农村雇农和贫农涌进党内以后如何保证党的无产阶级先锋队性质,从而保证党对中国革命事业的正确领导的问题。毛泽东从中国的具体社会历史条件出发,认定在一个“几乎完全是农民成分的党,若不给以无产阶级思想领导,其趋向是会要错误的”。这就是说,首先必须加强党内无产阶级思想即马克思主义教育。

不仅广大农民需要思想教育,而且,由于中国社会的特点,中国工人阶级本身也非常需要思想教育。工人阶级生活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工人运动的历史很短,具有坚强的革命性组织性等优点,但也受着各种非无产阶级思想的影响。中国工人阶级与广大农民有一种天然的联系,这种特点,一方面有利于工农结合,另一方面农民身上有许多消极思想也影响着工人阶级队伍。因为中国现代工业起步较晚,大多数产业工人还是不久前刚刚破产的农民,文化比较落后,所以农民中的落后思想不仅影响着工人阶级队伍,还会反映到党内来。这种情况表明,工人阶级本身和党内也迫切需要马克思主义的思想教育。此外,封建地主阶级的思想、资产阶级思想在腐蚀、引诱和渗透共产党,党只有加强对自己队伍的思想教育,一切从严要求,才能确保党的工人阶级的纯洁性。

认清了当时中国共产党建党所处的这种客观环境和条件,接下来的就是如何开出有针对性的药方来。这正是毛泽东所要解决的问题。

(二)毛泽东思想建党原则及其评价

毛泽东基于对中国社会特殊性的认识,重视党的队伍的思想建设,并把它提到了党的建设的首要位置上。1929年的古田会议决议案全面论述了党的自身建设。他认为克服和纠正党内的各种错误思想,关键在于对党员进行马列主义的思想教育。只要做到这一点,再加上革命战争的锻炼和其他组织方面的措施,就能够使党真正无产阶级化。他还认为,工业无产阶级是中国新的生产力的代表者,最有觉悟性、组织性、纪律性,是中国革命的领导阶级。而农民和小资产阶级则不代表先进生产力,他们的种种落后思想必然带进党内来。因此,需要用无产阶级思想克服农民和小资产阶级思想对党的影响,从根本上保证党的工人阶级先进性。

从20世纪30年代初开始,毛泽东花了巨大的精力,批判了左倾教条主义的错误。遵义会议后,正确路线在全党居于领导地位,党的建设也随之有了新的发展。抗日战争时期,毛泽东利用有利的形势,在延安领导全党开展了整风运动,在全党进行了一次空前的马克思主义教育,使全党的思想水平得到了很大的提高。这次整风运动首先是以思想教育入手,然后从作风上组织上进行了全面整顿。毛泽东在这个时期发表了许多重要著作,深刻地、全面地阐述了党的思想建设的重要意义,这些都标志着毛泽东建党学说已经成熟并形成完整体系。刘少奇在中共七大时曾对此作了高度的科学概括。他认为毛泽东建党学说的主要之点是着重从政治上、思想上建设党。他说:“我们党的建设中最主要的问题,首先就是思想建设问题,就是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无产阶级的科学思想去教育与改造我们的党员,特别是小资产阶级革命分子的问题,就是和党内各种非无产阶级的思想进行斗争并加以克服的问题。”正是在着重思想建党的理论指引下,中国共产党很快地发展成为一个全国性的坚强和统一的政党,领导人民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党执政以后,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毛泽东依然十分重视党的思想建设。新中国成立初期,针对资产阶级糖衣炮弹的袭击,毛泽东提出开展反腐蚀的斗争。在与此相适应的各种群众运动中,首先强调对党员进行马列主义的思想教育,认为只有提高全党的思想水平,才能适应新的形势,才能提高党的战斗力。由于一贯重视从思想上建设党,中国共产党才成为了全国人民的领导核心。

对怎样着重从思想上建党,从而保证党的先进性,可以从三个方面来理解:

第一,毛泽东正确分析了中国共产党的实际状况,提出了党内无产阶级思想同非无产阶级思想的矛盾是党内的本质矛盾的科学论断。这是毛泽东着重于从思想上建党的客观依据,是解决中国共产党自身建设的一切问题的根本前提。这一理论观点的形成和提出,就把党的思想建设放在了高度自觉的科学的基础之上。

中国的农民和小资产阶级分子,有很可贵的革命积极性,强烈要求加入共产党,愿意接受马克思主义理论,为中国无产阶级和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努力奋斗。但是,他们都不免或长或短地拖着一条小生产者阶级的尾巴,他们身上残存的各种非无产阶级思想意识必然要在党内顽强地表现出来。如果他们入党以后不能自觉地学习马克思主义,不改变他们原来的思想意识,必然要求按他们原来的思想面貌来改造党,这就不可避免地要在党内产生各种错误,形成各种矛盾和斗争。毛泽东充分认识到了非无产阶级思想的危害和无产阶级思想领导的重要作用。他在为红四军第九次党的代表大会写的决议中指出:“红军第四军的共产党内存在着各种非无产阶级思想……四军党内种种不正确思想的来源,自然是由于党的组织基础的最大部分是由农民和其他小资产阶级出身的成分所构成的。”

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连续三次发生“左”的错误,更加突出地表明了农民、小资产阶级思想对党的严重影响和危害。毛泽东深刻地分析了党内矛盾和思想斗争的根源,明确指出:“党内无产阶级思想和非无产阶级思想(其中有小资产阶级、资产阶级甚至地主阶级思想,而主要是小资产阶级的思想)之间的矛盾,即马克思主义思想和非马克思主义思想之间的矛盾。”“这是一个极其严重的矛盾,一个绝大的困难。”是我们党内的最主要的矛盾。

毛泽东从党内这个本质矛盾出发,确立了用马克思主义思想教育党员作为建党的第一位任务。这个任务不解决,或解决不好,无产阶级革命政党的建设是不能成功的。

第二,为了解决党内无产阶级思想和非无产阶级思想之间的矛盾,毛泽东认为,必须用无产阶级世界观改造全党的面貌,为此他向全体党员提出了一个十分严肃的要求,即:共产党员不但要在组织上入党,而且更重要的是要在思想上入党。从思想上入党理论的提出,就使党的思想建设获得了十分充实的内容。

要从思想上入党,必须认真改造世界观。共产党员要树立无产阶级世界观,马克思、恩格斯在他们的建党实践中就明确提出来了。1879年9月,他们在揭露和批评卡?赫希伯格、爱?伯恩施坦、卡?施拉姆三人团的机会主观点时,就明确提出:如果其他阶级的这种人“参加无产阶级运动,那么首先就要要求他们不要把资产阶级、小资产阶级等的偏见的任何残余带进来,而要无条件地掌握无产阶级世界观”。马克思恩格斯在这里还明确指出,如果他们不放弃资产阶级和小资产阶级观念,不树立无产阶级世界观,他们在工人政党中就是冒牌货,不能让他们影响党的领导工作,而要清楚地让他们知道:和他们分裂只是一个时间问题。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中国党的建设实践中,坚持和发展了马克思、恩格斯这一重要的建党思想。刘少奇在《关于共产党员的修养》的演讲中曾经说过:“人的言论行动,都是有人的思想意识作为指导的。而人的思想意识又常常和他的世界观分不开的。我们共产党员的世界观,只能是共产主义的世界观。”共产主义世界观就是无产阶级世界观。共产党员树立共产主义世界观,也就是具有共产党的党性。共产主义世界观,共产党的党性,对党员个人来说,都是不可能自发地产生的,不改造非无产阶级世界观,就不可能树立无产阶级世界观。刘少奇认为,共产党员的党性锻炼和修养,是党员的本质改造。毛泽东在《实践论》中有一个著名的论断:“无产阶级和革命人民改造世界的斗争,包括实现下述的任务:改造客观世界,也改造自己的主观世界――改造自己的认识能力,改造主观世界同客观世界的关系。”在清除主观主义的影响时,他从认识和实践的关系、对立统一规律的基本原则等各个方面,深刻地论述了两种世界观的根本分歧和树立无产阶级世界观的途径。在社会主义改造时期,又进一步提出:“在建设社会主义社会的过程中,人人需要改造,剥削者要改造,劳动者也要改造。”“工人阶级要在阶级斗争中和向自然界的斗争中改造整个社会,同时也就改造自己。”他还指出,世界观的转变是一个根本的转变,世界观的彻底改变需要一个很长的时间。按照毛泽东的观点和党的建设的传统经验,改造世界观的根本途径是:在改造社会和自然界的实践中学习马列主义,通过积极的思想斗争,用马克思列宁主义克服自己头脑中的非无产阶级思想。

中国共产党发展自己的党员时,从来不认为他们是天然符合共产党员的条件的,特别是对农民和其他非无产阶级出身的人,强调他们并不能作为原来的阶级或阶层的代表加入共产党,而必须是如刘少奇在“七大”报告中指出的:“一切加入我们党的人,必须认真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特别是小资产阶级革命分子,在入党以前和以后更需学习,并进行思想上的改造。必须抛弃他们原来的阶级立场,站在无产阶级的立场,克服他们的主观主义、个人主义、宗派主义等倾向。没有这种思想改造,就不能成为我们的党员。”

中国共产党在思想上对自己的党员的要求是非常严格的,对那些愿意入党的农民、小资产阶级分子,尤其注意改造他们身上那些非无产阶级化的革命性,用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消除小生产者平均主义的传统观念;用工人阶级严格的铁一般的组织性克服农民阶级的自由散漫性;用解放全人类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无产阶级胸怀教育和改造农民阶级升官发财、“打天下坐天下”的自私狭隘意识。总之,用共产主义的远大理想开阔农民阶级的政治视野,用崭新的无产阶级世界观改造全党的面貌。

中国共产党在犯“左”的错误时,在党员改造世界观的问题上,也存在过“左”的错误,如无限上纲,把思想问题当作政治问题,斗争扩大化,混淆了两类不同性质的矛盾。对这种“左”的指导思想和“左”的做法予以彻底否定,对“左”的影响予以坚决消除,是完全必要的。但是,共产党改造世界观的建党原则必须坚持。共产党员可以和某些唯心论者甚至宗教徒建立在政治上、行动上的反帝反封建的爱国的统一战线,但是绝不能赞同他们的唯心论或宗教主张。共产党员应严肃地保持共产主义的纯洁性。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要保持党的工人阶级先锋队性质,共产党员必须成为工人阶级的有共产主义觉悟的先锋战士。因此,一定要认真改造世界观。邓小平说过:“世界观的重要表现是为谁服务。”共产党员改造世界观,必须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人生观、价值观上狠下工夫。

第三,为了解决党员在思想上入党、用无产阶级世界观统一全党的问题,毛泽东提出了用批评和自我批评去进行党内思想斗争的重要方法,而且这一方法发展成一种在全党进行马克思主义思想教育的整风形式,这也使党的思想建设找到了十分有效的法宝。

马克思主义认为无产阶级政党必须进行自我批评,在自我批评中获得自身发展和前进的力量。毛泽东指出:“党内批评是坚强党的组织、增强党的战斗力的武器。”他创造的整风形式,就是最自觉、最广泛地运用批评与自我批评这个思想武器,在全党进行马克思主义思想教育的良好方法。因而,在主客观条件具备的一定时候,党针对党内出现的某种主要错误倾向,集中时间,有计划、有目的地在全党开展了学习马克思主义的运动。在学习过程中,联系党的工作实际和党员思想实际,充分肯定工作中的成绩和优点,实事求是地对待缺点和错误,正确地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坚持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和党的历史经验,教育,启发党的干部和党员,力求使他们掌握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自觉地用无产阶级观点总结自己的工作和思想,借此提高全党的无产阶级政治觉悟和马克思主义思想水平,纠正和克服不良作风。

中国共产党的历史经验证明,用整风的方法解决党内矛盾,端正党的路线,转变党的作风,增强党的团结,巩固党的组织,加强党的领导,是卓有成效的。整风是对马克思主义建党学说的一项新发展。

毛泽东从党内非无产阶级思想严重存在这个实际出发,把党的思想建设提高到党的自身建设的首要地位,正确地解决了改造党内非无产阶级思想的任务、内容、形式和实践意义的问题。

在农村中,为什么不建设一个农民的党,而要建设一个工人阶级政党,要用无产阶级思想教育农民革命分子,使之成为无产阶级先进分子?这也证明,毛泽东对中国工人阶级有一个科学的认识,并将这种认识运用到党的建设中来。《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指出:“在无产阶级人数很少而战斗力很强,农民和其他小资产阶级占大多数的国家,建设一个广大群众性的、马克思主义的无产阶级政党,是极其艰巨的任务。”毛泽东正是从中国具体的社会历史条件出发,论证了无产阶级通过自己的先锋队,用先进思想、组织性、纪律性提高农民群众觉悟水平并把他们吸收到党内来的可能性和必要性,创立了完整的无产阶级政党的党建学说。在这个理论指引下,人数并不多的工人阶级,在脱离城市的农村革命战争中,依靠马克思主义的思想武器,成功地教育、改造了人数众多、力量雄厚的农民阶级及小资产阶级中的先进分子,成功地解决了在中国建立一个马克思主义的无产阶级政党的问题。这就是为什么农民出身占多数的中国共产党仍然是工人阶级政党的原因,这也是毛泽东对马克思主义建党学说的重大发展。毛泽东思想建党的首要原则,对今天中国共产党的建设仍然具有重大的指导意义。

三、毛泽东的认识对扩大党的工人成分和加强党的纪律性的影响

在对中国近代工人阶级客观外在状况和本质特征深刻、全面把握的前提下,毛泽东不仅把思想建党作为首要原则提出来以克服新中国成立前党建面临的困难,还进一步提出了另外两项配套的原则,即扩大党的工人成分和加强党的纪律建设,后两项原则与思想建党原则互为补充、相得益彰。

(一)现实的针对性:党的工人成分的比例很小和制度建设的缺乏

扩大党的工人成分和加强党的制度建设,对于一个以工人阶级作为阶级基础的政党来说,是自然而然的事。但在中国当时特殊的国情下,这两个方面都是非常困难的:工人少,有觉悟条件的工人更少;由于白色恐怖,制度建设缺乏一个良好的环境。

1921年中国共产党诞生时,全国有身份可查的48个党员中,知识分子身份的占了45人,工人身份的仅2人。“几乎完全是由知识分子组成的。”受共产国际的指示和俄共建党经验的影响,中国共产党从一开始就强调,要“多吸收工人党员,务求居全数一半以上”。故工人党员的比例在建党初期增加较快。中共二大时,全党的工人党员占总数的10.7%;中共三大时,工人党员占了全党的38%。到中共五大时,这一比例已达到了50.8%。

这种情况很快随着局势的变化而发生了大的变化。1927年国民党右派发动了反共政变,中国共产党党员的人数锐减。中国共产党立即发动土地革命战争,在农村建立起一片片的红色根据地和一支支红军武装,党组织也得到了迅速的恢复和发展。但由于党组织基本上只能在农村活动,因而党的成分中农民比例大幅上升。在不到一年后召开的中共六大前夕,农民党员占了全党党员的76.6%,而工人党员只占10.9%。

扩大党的工人成分无疑是一个正确的原则,但当时却犯了一个不顾客观实际、急于在形式上追求工人成分提高的错误,因而出现了一系列“左”倾的做法。如中共六大正确地分析了中国革命形势,但对中国革命的长期性和艰巨性却认识不足。表现在党的组织路线上,就是以为党员成分中农民占了绝大多数,使党的无产阶级化成了一个严重的尚待解决的问题,因此,片面强调党员成分和“指导机关工人化”。

中共六大以后,中共中央连续发出通告和指示,大力推行“唯成分论”的组织路线。但是,由于城市中反动统治势力强大和土地革命战争的迅猛发展,党组织在城市工人中的发展异常艰难,而在农村根据地中却有了长足的发展。到1930年9月,全国党员中工人党员的比例不仅没有提高,反而跌到1.6%,出现了工人党员的比例降到了中国共产党建党以来的最低点。

然而,可惜的是,教训没有引起党的领导人的注意。在中共六届四中全会上,以王明为代表的“左”倾冒险主义反而把“左”的组织路线推向极端。中共中央《关于发展党的组织决议案》强调,现在党组织发展的“中心任务就是要站在两条战线上彻底肃清立三路线与右倾机会主义在发展组织上的一切障碍与破坏,工作重心移到产业中去,多多建立新的产业支部”。在规定的时间内,“党的无产阶级成分要发展到百分之八十以上”。又派遣许多中央代表或“新的领导干部”到全国各地,对农村根据地和白区的地方党组织进行“改造”,“要从下而上地改造党的指导机关,要千百倍地努力引进和训练新干部,尤其是工人干部到指导机关中来”。还“要派遣大批的工人干部去担当红军的指挥员与政治委员”。

王明“左”倾冒险主义的组织路线,给中国革命带来严重的后果。实践证明,“左”倾教条主义者和“左”倾冒险主义者所采取的唯成分论的方针,虽然是针对中国共产党建党所面临的工人成分不多这一现实,但却因为在实践中采取教条主义的办法,因而走向了另一个极端,所以反而是最不现实的,也是错误的,是他们顽固坚持“城市中心论”在党的建设问题上的反映。他们认为党的工作以城市为中心,党的建设也必须要服从和服务于这个中心。这种唯成分论完全脱离了中国的现实国情,不能把党建设成一个真正的马克思主义的无产阶级政党。

但是,中国工人阶级是近代以来中国社会发展特别是社会化大生产的产物,具有严格的组织性、纪律性和革命的坚定性、彻底性等品格。而农民在没有获得思想改造之前,由于长期与落后小生产方式和自给自足小农经济相联系,具有目光短浅、趋于保守、囿于本位、自由散漫、极端民主等弱点。中国共产党从成立之日起,就把自己定位为中国工人阶级的政党,始终坚持工人阶级先锋队的性质,为保持自己的先进性就必须不断扩大工人成分,以奠定党坚实的阶级基础,因而如何在条件、环境许可的情况下积极稳定地推进扩大党的工人成分的工作,始终是党的工作重心之一,这一思想在中国共产党建党史上是一以贯之的。新中国成立后乃至今天、今后依然如此。因此,适当地扩大党的组织的工人成分也是十分必要的。

制度建设亦是如此。在中国共产党建立之初,由于共产国际干预过多,中国共产党几乎无法进行自己自主的制度建设;同时也由于中国共产党还处于幼年阶段和战乱年代,制度建设有很多缺陷。这些制度上的缺陷,给“左”倾路线在中央的统治以可乘之机,结果给中国革命带来了相当大的危害,不仅削弱了党的阶级基础,还几乎断送了中国革命。

与中国共产党党员工人成分较少一样,制度建设的缺陷是当时中国共产党所处的国内国际环境这一客观因素造成的,是可以通过有针对性的、积极稳妥可靠的举措来改变和改进的。而毛泽东有关扩大党的工人成分和加强党的纪律建设的论述就是这方面举措的突出表现。

(二)毛泽东扩大党的工人成分和加强党的纪律建设的初步努力

毛泽东是清醒地看到了中国共产党成立初期所面临的阶级基础的实际情况的。加之由于中国根本没有民主,党一直处于非法状态,大革命失败后更是只能到偏远的农村去活动。这样的环境和条件,使得毛泽东虽然深悉扩大党的工人成分的重要性,却在实践中只能另辟蹊径,先大批吸收农民作党员,再通过思想改造和教育,使他们具有无产阶级的思想,这是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所能做的扩大党的工人成分最可行的办法。这些在思想建党原则下吸收进来的农民党员,实际上准确地说,只能称他是农民出身的工人政党的党员。这些党员已告别了他们入党前的农民身份和思想,已经在思想建党原则的洗礼中逐步无产阶级化了。

在抗战胜利后,历史条件开始有了大的变化,毛泽东在高度重视工业问题的同时,开始采取实际步骤注意工人运动,扩大党的工人成分。1945年,他在《中共七大结论》上提出要注意工人运动,解决工业问题。他说:“大城市是一个大量的普遍的东西,我们在这个问题上,如果犯了错误就不得了,共产党就要灭亡。”不能设想,共产党永远没有大城市,没有工业。而大城市也好,工业也好,这都是工人集结地,都是工人自己的行当,实际上就要加强对工业、对城市的领导,扩大党的阶级基础和经济基础。

一方面是要积极扩大的党的工人成分,另一方面又必须积极稳妥进行,不能片面追求数量而不注重质量。这是毛泽东扩大党的工人成分原则的一个重要内容,新中国成立前后均如此。

毛泽东在1950年6月作《为争取国家财政经济状况的基本好转而斗争》的讲话时指出:“鉴于我们党已经发展到四百五十万人,今后必须采取谨慎地发展党的组织的方针,妥善地洗刷投机分子出党。必须有步骤地吸收觉悟工人入党,扩大党的组织的工人成分。”同年12月邓小平在西南城市工作会议上提出:“城市发展党员主要在工人中。”“在重要厂矿的30万工人中,吸取百分之七即约两万工人入党是必要的,也是可能的。”1956年,全党党员增加到1250.4万人,从党员的社会成分看,工人党员110万,比1949年时的11.2万增加近100万,在全党人数中的比例,从2.5%增加到8.8%。1978年,全党人数达3698.1万,从社会成分看,工人党员692.8万,在全党人数中的比重增加到18.73。

关于制度建设。无产阶级必须实行无条件的集中制和极严格的纪律,是战胜资产阶级的基本条件之一。列宁指出:“否认党性,否认党的纪律――这就是从反对派那里得出的结论。这就等于完全解除无产阶级的武装而有利于资产阶级。这也恰恰是小资产阶级的散漫、动摇、不能坚持、不能团结、不能统一行动,而纵容这些行为,就必然使无产阶级的任何革命运动遭到失败。”“谁要是把无产阶级政党的铁的纪律哪怕是稍微削弱一点(特别是无产阶级专政时期),那他事实上就是帮助资产阶反对无产阶级。”斯大林也曾经指出:“如果没有一个因为本身具有团结性和铁的纪律而强有力的党,要争得和保持无产阶级专政是不可能的。”毛泽东继承、捍卫和发展了列宁、斯大林的观点,认为必须用无产阶级铁的纪律性来建设党,才能领导革命和建设取得胜利,形成了初步的制度建党主要是党纪建设的思想,这是毛泽东建党学说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毛泽东多次着重论述了无产阶级的组织性纪律性。他把这种组织性纪律性运用到军队中党的组织建设、思想建设上,形成了他早期的制度建党思想。在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为了保证中国共产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毛泽东非常重视军队内部党的组织建设、制度建设问题。三湾改编时,就在部队的班、排设党小组,连设党支部,营、团设党委,连以上各级设党代表,并强调了建立党代表制度的极端重要性。在古田会议决议中,针对红四军党内的单纯军事观点、极端民主化、主观主义、个人主义等小资产阶级思想的影响,毛泽东提出在加强思想教育的同时,还必须制定必要的制度和政策,来保证思想教育的成果。如对极端民主化的纠正方法,第一是要从理论上铲除极端民主化的根苗,包括教育党员懂得极端民主化对党的事业的严重危害和认识其根源在于小资产阶级的自由散漫性;第二是在组织上厉行集中指导下的民主生活,并作了具体规定。在中国共产党的早期活动中,由于缺乏经验,严酷的战争环境的影响,毛泽东只是根据战争形势的需要,针对军队中党的组织建设、思想建设方面存在的问题,制定了一些具体制度,并论述了这些制度的重要性,形成了毛泽东制度建党的初步思想。

在抗日战争初期,针对张国焘严重破坏纪律的行为,毛泽东重申了党内“四个服从”的纪律,维护了全党的统一。以后,毛泽东和中共中央又制定了一系列制度,改进党的领导,建立报告制度,加强党的集中统一。1948年,革命形势有了很大发展,许多解放区连成一片,许多城市已经解放或即将解放。解放战争的形势要求全党全军在政治上、军事上与经济上的政策完全统一,迅速克服地方主义与分散主义习惯,由党中央集中一切可能和必须集中的权力。然而在全中国即将解放的重要时刻,在党内却产生了某些无组织无纪律状态,地方主义和游击主义盛行。为此,中共中央和毛泽东发布了一系列党内指示,阐明了加强集中统一领导和纪律的极端重要性。1948年1月,毛泽东为中央起草了《关于建立报告制度》的党内指示,指出:“全党各级领导机关,必须改正对上级事前不请示、事后不报告的不良习惯。”并作了若干具体规定。5月,毛泽东在一个党内指示中又强调指出:“必须坚决地克服许多地方存在着的某些无纪律状态或无政府状态,即擅自修改中央的或上级党委的政策和策略;在工作繁忙的借口下,采取事前不请示、事后不报告的错误态度,将自己管理的地方,看成好像一个独立王国。”毛泽东还认为,这种状态对整个革命利益损害极大,各级党委必须对这一点进行反复讨论,认真克服这种无纪律和无政府状态,将一切可能和必须集中的权力,集中于中央和中央代表机关。经过中共中央和毛泽东的努力,党建立了一套完整的报告制度。

健全党委制,坚持集体领导。从五大到六大,中国共产党虽然明确提出了实行集体领导制度,但由于党内民主的缺乏和“左”倾路线的影响,集体领导制度并未真正建立起来和得到贯彻执行。从1945年中共七大以来,党系统地总结历史经验,加强党的建设,使集体领导制度发展到了一个新阶段。毛泽东在为中央起草的《关于健全党委制的决定》中,针对一些领导机关中存在的个人包办和个人解决重要问题的习气,指出:“党委制度是保证集体领导,防止个人包办的党的重要制度。”“今后从中央局至地委,从前委至旅委以及军区(军分会及领导小组)、政府党组、民众团体党组、通讯社和报社党组,都必须建立健全的党委会议制度,一切重要问题(当然不是无关紧要的小问题或者已经会议讨论解决只待执行的问题)均应交委员会讨论,由到会委员充分发表意见,做出明确决定,然后分别执行。”关于健全党委制的决定,是在党的领导制度上的重要建树。它对于改善党的领导,发挥集体领导的作用,提高党的战斗力都具有极大的影响。

坚持集体领导,杜绝家长制和个人凌驾于集体之上的现象,保证党的正确领导的连续性、稳定性。自从遵义会议毛泽东取得党内的领导地位后,由于其杰出的理论和实践才能,这一领导地位不断得到巩固。但毛泽东前期(新中国成立后除外)坚持集体领导,注意党内民主,防止个人凌驾于集体之上,党内领导层所赋予他的最后否决权,他一直非常谨慎,基本上没有使用过。这种集体领导制度能最大限度地集中全党的智慧,是党领导革命能够取得最后胜利的又一重要保障。

民主集中制是党的根本组织制度,也是最根本的组织原则。早在民主革命时期,毛泽东就论述了民主与集中、自由与纪律的统一及其重要性。1962年,毛泽东对于民主集中制作了进一步的阐述和发挥。他指出:“在人民内部,不可以没有自由,也不可以没有纪律;不可以没有民主,也不可以没有集中。这种民主和集中的统一,自由和纪律的统一,就是我们的民主集中制。”他反复强调,民主集中制,民主是基础,没有民主,不可能有正确的集中。关于正确实行民主集中制的重大意义和目标,毛泽东在讲话中指出:“不充分实行无产阶级的民主制,就不可能有真正的无产阶级的集中制。没有高度的民主,不可能有高度的集中。”毛泽东还重申了他在1957年7月为党和国家政治生活中实行民主集中制而提出的目标:“我们的目标,是想造成一个又有集中又有民主、又有纪律又有自由、又有统一意志又有个人心情舒畅、生动活泼,那样一种政治局面,以利于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这个目标,至今对于我们仍然具有根本指导意义。

中国近代以来的革命特别是中国共产党成立后领导的革命所处的特殊条件和环境,其中包括中国工人阶级的客观外在状况及其内在本质特征,这一客观存在物反映在毛泽东那里,就转化为如何将马克思主义有关无产阶级政党的思想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积极稳妥而有步骤地有效扩大党的工人成分,保持党与自己阶级基础的广泛、密切的联系;初步推行了一些加强党的制度建设的措施,以此保持党组织内部的科学决策、民主集中,党组织更富有战斗力、生命力和凝聚力。这与思想建党原则一起构成了最终造就一个在工业落后、工人不多,非无产阶级思想如汪洋大海条件下无产阶级革命政党的有力保证。在今天,这些措施依然具有很强的借鉴意义。

但是,我们应该看到,毛泽东时代的党内制度建设主要是针对战乱年代的分散主义、无政府状态而来,重在权力的集中,因此大多是加强党的纪律建设;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成了执政党,相当长时间内仍没有重视国家法制建设;另外,毛泽东晚年对民主集中制没有坚持反而有所破坏。所以,制度建设仍是当时的一个薄弱环节,留下了沉痛教训。

}

2010年4月(全国)社会学概论自考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2.部分稿件来源于网络,如有不实或侵权,请联系我们沟通解决。最新官方信息请以湖北省教育考试院及各教育官网为准!

"2010年4月社会学概论自考试题" 相关文章推荐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恩格斯劳动创造历史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