攸县香干培训班?

9月1日,省商务厅发布今年第二批湖南省电子商务企业认定结果,我市茶陵县蜂窝电子商务有限公司、湖南雨阳食品贸易有限公司上榜。截至目前,我市共有76家省电子商务企业。

茶陵县蜂窝电子商务有限公司创立于2016年,主营服饰、农副产品、电商培训等,2018年被评为“全国农村电商致富带头人”;湖南雨阳食品贸易有限公司是攸县一家电子商务企业,旗下“南二里”品牌主要销售湖南米粉、攸县香干等农产品。

根据《湖南省电子商务企业认定办法》相关规定,湖南省电子商务企业由企业自愿申报、各县市区及市州商务主管部门审核推荐,省商务厅与国家税务总局湖南省税务局联合评审。

据悉,我市还有省级电子商务示范基地1个、电子商务示范企业8家、电子商务重点培育项目13个。

(文章来源:株洲日报)

}

土特产是一方山水的馈赠,是游子舌尖上的乡愁。

株洲山水钟灵毓秀、物产丰饶,各县区都有驰名的土特产。这些特产之“土”,正是其与众不同之处,越“土”越有味道。

来到炎陵,没尝到当季黄桃,就要再等一年。但有种特产,无论何时来,最多半个小时就能吃到。它就是鲜美又营养的炎陵白鹅肉。

炎陵县霞阳镇聚福路,有家“鹅一哥”中餐馆。4月18日下午5点多,进店顾客多了起来,每桌居中都有一口铁锅,浇入米酒、盖上锅盖后,服务员在锅沿点火,蓝色火焰瞬间蹿起。不一会,酒香、酱香、鹅肉香扑鼻。这浓郁香味,来自镇店招牌菜——火烧醉鹅。

炎陵养鹅历史悠久,清代重修的《酃县志》记载“祥风飞岩,群鹅集坂”,可见当时养鹅盛况。在古代,炎陵白鹅是朝廷贡品。新中国成立后,它依然备受青睐,2009年,被农业部首批认证为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

炎陵白鹅的鹅肉营养价值高,“浑身都是宝”,鹅肝、鹅脖、鹅掌皆是美味。

2007年,炎陵县成立湖南福来喜鹅业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福来喜”),此后逐渐发展为省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集白鹅种苗繁育、基地饲养、深加工及鹅肉特色餐饮连锁于一体。目前已建成国家级炎陵白鹅资源保种场、省级特色产业园、多个200亩以上的标准化炎陵白鹅养殖基地,以及加工能力达300万羽的鹅肉系列产品加工厂。

近年来,福来喜围绕炎陵白鹅作文章,打造了休闲食品包装“鹅行天下”著名商标品牌。“鹅一哥”特色餐饮连锁店,从炎陵开到了株洲、长沙,成为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新模式的成功范例。

炎陵黄桃、炎陵白鹅、炎陵新世纪梨、炎陵柰李、炎陵段木香菇、炎陵腊肉、炎陵魔芋。

著名主持人汪涵曾在散文集《有味》里说,攸县特产“神州俏”,而他的排序是“香干血鸭剁辣椒”。

香干即烘干的豆腐块。攸县豆腐的制作和香干的加工工艺讲究,颇具特色,全过程传统手工制作。以当地所产“八月黄”黄豆为原料,先将黄豆用山泉水浸泡数小时,用石磨研磨成浆,滤去豆渣,适当加温至一定温度,用石膏点制豆浆,待豆浆将要凝固豆腐脑,再将豆浆舀至专用木箱内,轻压滤干水分,取出再用纱布包成块状置于专用木箱内,用特制木板轻轻压在香干上,大约4小时后,香干块成形。再用卤水进行卤味,攸县香干即成。

前人腌制香干,除食用盐之外,也用些微量香椿头、甘草泡水掺入其中。如今,大都用盐及五香粉腌制,然后晒干或用暗火烘干。做香干,水很重要,攸县有漕泊禹王洞的天然矿泉水、皮佳洞过滤的阴河水和柏市的温泉水,含有丰富的矿物质和微量元素,符合攸县豆腐制作的水质要求。

2000年起,攸县香干被引入《湘菜菜谱》,随湘菜闻名全国,远销全国各地。攸县香干具有口感香浓滑嫩、韧性足、口味纯等优点,其营养丰富,有“植物肉”之称。2011年5月,攸县香干为“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同年10月,攸县举办攸县香干文化节,使攸县香干成为享誉国内外的著名地方特色农产品。

攸县的香干日生产能力达100吨以上,生产企业品牌包括湘东情、南国宏豆、华强、阳记、攸之味等。

攸州五件宝(攸县米粉、攸县茶油、攸县香干、攸县麻鸭、攸县晒肉)、攸县坛子菜等。

春暖花开,漫步于渌江河畔,柳暗花明,清水荡漾。突然,一股浓香扑鼻而来,味蕾瞬间绽放。原来,对岸是醴陵仙都辣酱鸭总店。

顾客络绎不绝,工作人员忙个不停。一只鸭子,经几十道工艺制作后,盛于瓷盘之中,色泽鲜亮。买一只酱板鸭来品尝,先扯下一条鸭腿,那肉干却不韧,有嚼劲而不费牙;再撕下一块肉,放入嘴中,鲜、香、辣,越嚼越爽,回味无穷。

香、辣、鲜、醇,是仙都辣酱鸭的独特风味,堪称“醴陵一绝”!

说“香”:是它通过传统工艺与现代科技的完美结合,将鸭的独特滋味淋漓尽致地发挥出来,浓郁而不腥膻,闻之垂涎;

说“辣”:尽管辣味是所有辣酱鸭的共性,但仙都辣酱鸭却另有神韵,刚入口只觉香鲜爽口,吃得满嘴余香时,辣味薄发,喜辣者倍感舒爽,怕辣者亦觉过瘾;

说“鲜”:是它在继承祖传秘制加工工艺的基础上,融入现代技术,新鲜爽口、风味独特;

说“醇”:是它具有醇厚撩人的美味,不腥不腻,食之难忘,久食而不厌,回味悠长。

仙都辣酱鸭有近百年历史。勤劳的醴陵人在原有配方的基础上,对其不断创新,进一步开拓出新品,既可作为休闲小吃,又可作为酒席上的特色菜肴,成为宴请宾朋、走访亲友、馈赠长辈的选择。目前,仙都辣酱鸭已成功注册”仙都辣酱鸭”“辣出个未来”等商标,取得多个注册商标专用权,产品还远销全国各地。

醴陵鸡蛋糕、艾粑粑、雪花丸子、蒸草鱼、炒粉、仙都酱板鸭、鹅颈丸子、焙肉、老姜等。

北纬27°黄金纬度,位于罗霄山脉核心区的茶陵县,正迎来春收。走进虎踞镇、腰潞镇、思聪街道办事处等地,随处可见村民采收大蒜的忙碌场景,挖蒜、削蒜、剪蒜,忙得连脸上的汗珠都来不及擦。

“一蒜入锅百菜辛,一家炒蒜百家香。”茶陵大蒜非常有名,与生姜、白芷并称“茶陵三宝”。其中,茶陵紫皮大蒜,种植历史悠久,明清时期被列为“贡品”,于2011年3月经国家工商总局注册为国家地理标志产品。

“茶陵大蒜公认的原产地是腰潞镇、虎踞镇,有名的“龙溪蒜”就产自这里。”湖南省南浦文化旅游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吴宇欣介绍,茶陵大蒜个大瓣壮、皮紫肉白、包裹紧实,且味香辣浓郁,很早就成为其它地方引种的珍品。

每年,茶陵大蒜栽培面积在2.5万亩左右,蒜球总产6200吨左右。近年来,茶陵打造传统特色品牌,做大做强地方特色产业,在长期栽培实践活动中逐步形成了以平水三门蒜、潞水龙溪蒜和虎踞竹叶蒜为代表的早、中、晚熟栽培品系。

该县还建立了茶陵大蒜提纯复壮试验基地,与市农科所合作,采用茎尖脱毒和组织培养的方法对主要栽培的三大大蒜品系进行提纯复壮,进一步提升茶陵大蒜品质。

如今,茶陵大蒜的蒜苗、蒜苔、蒜球等在广东、湖北、福建、江西等地备受消费者青睐。特别是采用传统工艺加工而成的“伏蒜”产品,香辣适中,口感纯正,更是畅销省内外。

茶花、茶叶、茶油、茶酒、生姜、大蒜、白芷等。

长沙地铁站、京珠高速路旁、株洲LED广告牌上,“王十万黄辣椒”映入眼帘。街头巷尾的湘菜馆,菜单上的黄辣椒蒸鱼头、黄辣椒爆炒脆肚、黄辣椒炒鸡,更是体现了黄辣椒的重要特色。

不是所有的辣椒,都是“王十万黄辣椒”。黄辣椒在龙船镇的种植历史有1400多年,它并非天生黄色,须经过由青变黄这个阶段。这样的辣椒对土质要求严格,必须是特殊砂质土壤青夹泥。如果土质不符合要求,黄辣椒就会变成红辣椒。只有渌口区龙船镇的王十万、长源等几个村及朱亭镇部分地方适宜种植。

黄辣椒皮薄、肉脆、味辣、色泽金黄,是它的主要特征,用它来炒肉、做剁椒鱼头,鲜香爽辣,回味无穷,已成为我市十大农业区域公用品牌之一。

以前,农村家庭每逢秋风起时就会将黄辣椒洗净、晾干、剁碎、加盐、搅拌、密封。如今,王十万黄辣椒完成了由传统手工向工业化流水线转变,品种也由传统剁辣椒衍生出黄辣椒酱、浸辣椒、干辣椒等品种。龙船镇还成立了专业合作社,建立“公司+基地+合作社+农户”的利益联结机制,通过举办各类培训,提升村民的种植技术,还聘请省蔬菜研究所的专家,对加工技术进行全程跟踪服务和指导,保证产品质量。

与此同时,王十万品牌的辣椒产品搭上互联网的快车,翻山越岭、漂洋过海畅销海内外。

“神垅春露”茶叶、“利人健”红薯粉、“肖运忠”皮蛋咸鸭蛋、王十万黄辣椒等。

记者:李军 俞强年 通讯员/张和生 刘晓聪 彭丽娜 陈启浪 朱刚

审核:刘丽平 张欲晓 周雪

小编邀你收藏 株洲新闻网

想第一时间找到株洲新闻网了解最新资讯?

原标题:《【寻味株洲】炎陵白鹅、攸县香干、仙都酱板鸭……够“土”够“味”》

}

现代农业是广泛应用现代科学技术作为主要标志的农业,主要是相对于传统农业而言,侧重于经济化、机械化和科技化。农业农村现代化,是整个现代化的基础和支撑。

推进农业现代化,关键要以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题,加快调整完善农业生产结构和产品结构,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中国人的饭碗任何时候都要牢牢端在自己手上”。因此,发展现代农业是强农之基,富农之本。

品牌是软实力 产业是硬支撑

攸县是湖南的农业大县,目前正力图加快推进现代农业高质量发展,实现农业强县的战略。

“近年来,攸县主动适应人民向往更美好生活的时代大势,努力满足广大人民群众食品结构的多样化需求,让攸县农业迈向高质量发展。聚焦产业兴旺这个重点,以精细农业为引领,打造优质农副产品供应基地,构建更具活力的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使农业现代化步入快车道、增添新动能。现在,各地都在实施‘一乡一品’‘一县一特’,如果每个地方都能形成一个或者多个高品质、有市场、能富民的产业或特色品牌,全县农村经济就能实现新的腾飞。同时,我们突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以省里三个‘百千万’工程为抓手推动绿色发展、建设美丽乡村,夯实现代农业各个层面的点位布局,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进程。”中共攸县县委书记康月林近日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

康月林认为,农业农村现代化,是整个现代化的基础和支撑。解决好攸县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问题、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在农村,最广泛、最深厚的基础在农村,最大的后劲和潜力也在农村。着力推进农业现代化,必须学懂弄通做实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指示精神,从中找答案、学方法、明路径,始终突出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坚持把乡村振兴战略作为新时代“三农”工作的总抓手,扎实推动农业全面发展、农村全面进步,让广大农民平等参与现代化进程、共同分享现代化成果。

“推进农业现代化,本质上是城乡协调发展的过程。城市再美再漂亮,没有农村这一稳定的基础是不行的。如果一边是越来越现代化的城市,一边却是越来越凋敝的乡村,那么我们的现代化就是不成功的。我们要扎实推进乡村振兴战略,重塑城乡关系,走城乡融合发展之路,推动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形成工农互促、城乡互补、全面融合、共同繁荣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康月林说。

以乡村振兴助推现代农业高质量发展,以振兴乡村产业、打造乡村创业沃土,谋求现代农业高质量发展是近年来攸县下的一招“妙棋”。推动乡村振兴,产业是硬支撑、硬底气,同时也是必选题、必答题。

要深度培育特色园区。持续推进豆腐(香干)产业园、皇图岭智慧农业园、湘天华油茶产业园、振源脐橙现代产业园、畜牧育种产业园、健坤农业科技园、槚岭药博园、众森生态园等特色园区建设,鼓励发展莲蓬、黄豆等新的特色产业基地,精心打造10个种植结构调整连片示范基地,持续提升基地带动能力,确保培育省市龙头企业3家以上,新增各类合作社30家以上,推广高档优质稻30万亩以上,落实种植结构调整6万亩以上。

深度挖掘本土品牌。重点依托豆腐、油茶、米粉、麻鸭、皇猪等“三品一标”资源禀赋,积极申报攸县香干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大力推进攸县米粉“百店品质提升计划”,持续打造“攸州五件宝”及特色延伸品牌,精心组织首届攸县豆腐节等系列宣传推介活动,全力推进“一村一品”工作,着力打造一批叫得响、过得硬的农业品牌,确保培育3个市级以上区域公用品牌、企业品牌或产品品牌,发展“三品一标”农产品3个以上。要深度打通产业链条。积极争取中国供销总社和中国农批协会支持,加快推进农批城等重点项目的对接,着力打通农产品产、供、销、储、运链条,致力让特色农产品出的去、卖得好。

与此同时,要推动农业产业向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突出做好“农业+旅游”“农业+电商”等文章,持续提升农业产业附加值,确保年内创建3个省级休闲农庄,支持1-2家申报国家级休闲农庄。

认真做好农业“四篇文章”

如何打造具有攸县特点的现代农业高质量发展模式,攸县做好了“四篇文章”。

一、围绕主要农产品有效供给,不断优化农业生产结构。

坚持“稳面积、提品质、增效益”,毫不动摇抓好粮食生产,全县落实粮食生产总面积92.9万亩,产量42万余吨,优质稻面积发展到56.2万亩,高档优质稻20.1万亩,高档优质稻米订单面积达11.1万亩。积极引导特色农作物种植,推进经济作物扩面提质,全县实施种植结构调整7.2万亩,改种大豆3.6万亩,湘莲1.25万亩,玉米0.84万亩,超额完成省、市下达的任务。全县落实蔬菜种植面积32.65万亩,发展黄桃、猕猴桃等水果果园6.1万亩,稻—油间作、稻—稻—油间作面积增至18.5万亩,稻田综合种养面积突破3000亩。

二、围绕产业振兴,持续推进“六大强农行动”。

以推动农业产业转型升级为目标,大力实施“六大强农”行动。特色强农方面,重点围绕攸县豆腐、米粉、油茶、麻鸭四大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全力促进特色产业发展。攸县大豆成功入选湖南省“一县一特”产品,首部攸县香干地方团体标准制定出台,攸县南国宏豆香干产业园被认定为现代农业特色产业园省级示范园。攸县米粉产品成功入驻家润多、沃尔玛等知名连锁超市。

品牌强农方面,新增市级龙头企业7家,重点打造了“攸县豆腐”“攸县麻鸭”两个株洲市十大区域公用品牌,“仙竹米业”“鸿华麻鸭”两个株洲市企业品牌和“炎洣神”米粉一个株洲市十大农产品品牌。湖南惠格生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顺利完成股份制改造并签约。龙头企业培育和品牌建设工作在全市名列前茅。质量强农方面,成功创建农业标准化基地2个,新发展“三品一标”农产品10个,其中绿色食品4个,无公害食品5个。融合强农方面,积极发展观光农业、休闲农业新业态,新增省五星级休闲农庄3家,休闲农业经营收入达1.2亿元。

科技强农方面,加强农业生产技术指导,举办各类技术培训12000人次,各类新技术观摩会16次,推广绿色防控新型技术应用,采用太阳能风吸式杀虫灯完成二化螟性诱剂技术应用面积15万亩次,扎实推进水稻和油菜全程机械化,水稻综合机械化水平分别达到82.52%。开放强农方面,积极组织本地企业、产品参加第十六届中国国际农产品交易会暨第二十届中国中部(湖南)农业博览会等大型展销会,湖南亚美的大康时代系列油茶成功登录欧美市场。

三、围绕改善人居环境,深入开展农村环境整治。

积极创建省市美丽乡村示范村,新市镇丁家陇成功创建省级美丽乡村示范村,丫江桥镇仙石村、宁家坪镇自力村等7个村成功创建为市级美丽乡村示范村,创建数量居全市第一。继续抓好重金属污染耕地修复治理,完成重金属污染耕地修复治理12.36万亩,治理式休耕6.25万亩。深入实施化肥农药零增长行动,推广测土配方施肥102万亩,肥料利用率提高2.6%,开展有机肥替减化肥1.3万吨,种植绿肥近8万亩,病虫害统防统治超过95万亩次,高效低毒农药应用面积92万亩次。大力推动农业面源污染整治,妥善处理谭桥街道办事处饮用水水源地农业面源污染防治问题,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率达到95%,废旧农膜回收利用率达到63%。

四、围绕服务“三农”,全面落实益农护农举措。

以农民增收为目标,全面落实惠农政策,2018年共发放耕地地力保护补贴8375.4万元,发放粮食适度规模经营补贴990万元,其中发放集中育秧服务补贴123.3万元、发放高档优质稻种子3.5万公斤,农业保险赔偿资金突破2200万元。聚力推进农业产业扶贫,帮助139户贫困户创收增收和768户新型经营主体自主发展产业脱贫致富贫困户,实行奖励681.21万元,291个产业扶贫基地与贫困人口建立紧密利益联结,产业扶贫累计带动9369户29568人创业增收。

强化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和农业执法,全年共完成农产品质量抽检17378批次,合格率99.88%,开展专项整治行动26次,出动执法人员285人次,检查农资店312家,查处假劣农资案件5起,主动调解种子、除草剂等农药生产纠纷21件,为农民挽回损失152万元。继续做好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工作,全年培育生产经营型新型职业农民350人,利用湘农科教云软件,线上培育了1000余名新型职业农民。建成环保、生态高标准联户沼气池65处,完成供气800余户,建成大中型沼气工程3处,沼气发酵池容3000m3,引导农民发展沼气生态循环农业。

2019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之年。康月林表示,今年,攸县将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围绕县委“1122345”发展思路,坚持“稳中有进”工作总基调,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总抓手,深入推动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不断优化产业结构,加快现代农业发展,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重点抓好五个方面的工作。

保障粮食等重要农产品供给,抓好农业生产,是维护经济发展、社会稳定的基础,要稳定提升粮食等主要农产品综合生产能力。

1.坚持不懈稳定粮食生产。全面落实扶持粮食生产的各项政策,大力推广优质稻种植,力争打造30万亩高档优质稻安全生产基地,推广稻田综合种养、稻油水旱轮作等高效发展模式,全面完成“两区”划定工作任务,确保全省粮食生产标兵县的地位不动摇。

2.扎实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工程,对标省市要求,采取有效措施,加快建设进度,确保按期保质完成目标任务。

3.因地制宜调整种植结构。调减劣质稻田面积,通过政策引导支持瓜蒌、高粱、苎麻、大豆、湘莲、青贮玉米等特色农作物种植,落实种植结构调整面积6万亩以上,打造种植结构调整连片示范基地10个以上。

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是今年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重头戏,也是攸县争创先锋的重要方向,要严格按照县委、县政府“七改两创”工作方案,打好这场硬仗。

1.继续推动美丽乡村整县推进建设。加快实施美丽乡村示范创建,加强对已授牌的省市级示范村巩固提升,争创省市级示范村5个以上。

2.扎实推动农村“厕所革命”。结合攸县实际和农民需要,科学制定改厕方案,合理选择改厕标准和模式,全面普及农户无害化厕所,加快农村中小学校、乡镇卫生院、集贸市场、村级活动中心等公厕改建力度。

3.突出抓好农村污染治理。持续推进农药化肥减量行动,推进农作物病虫害专业化统防统治和绿色防控,力争农药化肥利用率提高到40%以上,主要农作物病虫害专业化统防统治覆盖率达到40%以上,绿色防控覆盖率达到30%以上,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推广覆盖率提高到90%以上。集成推广秸秆综合利用技术,确保年内秸秆综合利用率达到84%以上。深入推进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继续做好饮用水水源保护区等重点区域农村生活污水和臭水体治理任务。

4.继续抓好重金属污染耕地修复治理和休耕。全面落实1万亩修复治理任务,5.7万亩治理式休耕任务,有序做好复耕工作。

按照“产业振兴、乡村振兴”的战略要求,大力发展特色产业和农业新业态,深入推动一二三产业融合。

1.培育壮大特色产业。紧密围绕攸县四大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做大规模、做高品质、做强影响,努力形成攸县特色产业矩阵。不断优化产业结构,抓好蔬菜、油菜、瓜蒌、大豆、青贮玉米、高粱、水果、中药材等特色作物扩面提质。

2.深入实施品牌强农战略。巩固推进农业品牌建设,在继续推进攸县豆腐、攸县麻鸭等现有区域公用品牌发展的基础上,新增3个市级区域公用品牌企业品牌或产品品牌,发展“三品一标”农产品3个以上。继续支持企业参加各类农产品展销活动,充分利用电视、网络等媒体推介品牌,进一步提高攸县农业品牌知名度和竞争力,扩大攸县产业影响力。

3.持续推进农业产业融合发展。支持现有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做强、做优、做大,发展特色农业和农产品加工,培育省市龙头企业3家以上。大力发展休闲农业,支持盘活闲置农房等农村闲置资产资源发展乡村旅游,加强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推进农业与旅游、文化、教育、康养、体育等深度融合,建设一批设施完备、功能多样的休闲观光园区、康养基地、乡村民宿等。

始终把服务“三农”作为农业工作的立足点和出发点,不断强化农业技术指导地位。大力提升农业技术水平。组建农业技术志愿服务队,通过组织系列志愿服务活动,让农业政策、技术、知识家喻户晓。组建农业技术宣讲团,深入村组、深入田间地头开展农技指导服务。加大推广新技术、选育新品种力度,做好病虫害防治指导工作。加强县、乡两级农技干部的联系与配合,继续开展星级农技站创建工作。大力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加快建立健全教育培训、规范管理、政策扶持的新型职业农民培育体系,完善扶持政策,持续开展经营主体示范创建行动,实施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大力实施产业扶贫工程。坚持把产业扶贫作为帮助贫困群众稳定脱贫的治本之策,根据各贫困村的特点、产业发展优势,制定切实可行的农业产业精准帮扶措施,帮助每个贫困村建成一个以上集体产业项目,确保有发展产业意愿和能力的贫困户实现产业扶贫全覆盖,实现村村有扶贫产业、户户有产业帮扶。

按照打赢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攻坚战的总体部署,切实加强农村各类风险防控。

1.彻底清理整治“大棚房”问题。这是一项党中央、省委省政府、市委市政府部署的一项严肃的政治任务,目前已进入扫尾攻坚阶段。要对照上级要求认真开展“大棚房”问题清理整治“回头看”,按照“逢园必进、逢棚必入”的要求,进行全面复查,并建立清单、台账,完善资料。

2.扎实开展农产品质量安全等专项行动。切实抓好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压实属地管理责任,强化日常监管,完成农产品质量抽检15000批次,合格97%以上,持续抓好农业标准化生产,打造标准化生产基地2—3个,确保不发生重大农产品质量安全事件。扎实开展农资打假专项整治行动,加强农资市场监管,严厉查处各种生产经营假冒伪劣农资坑农害农违法行为。

3.持续推进农村扫黑除恶专项斗争。按照“有黑扫黑、有恶除恶、有乱治乱”的总体思路,加大源头治理,加强与其他职能部门协作,从严打击黑恶势力,确保农村社会和谐稳定。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炒攸县香干的做法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