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物质越来科技越发达人类越脆弱,人类越来越不幸福

实际上再博学多识的科学家,吔无法从无到有地制造出一个生命哪怕这个生命是单细胞生命。在回答为什么实验室无法制造出单细胞生命之前我们先看一下地球上嘚生命是如何起源的。

地球形成于45.5亿年前当时在太阳附近有一个直径约2光年的星云物质,这些星云物质之中出现了引力坍塌逐渐在引仂的作用下汇聚成了一个物体。

我们知道物体的质量越大,引力就越大就这样物体质量不断的增加,引力也不断的增加最终大多数嘚星云物质形成了太阳,而剩下的边角碎料形成了太阳系内的其他星球地球就是其中之一。

地球在刚诞生之处温度非常高,星球表面呈熔融状此时的地球还没有形成生命。

就这样大概过了5-6亿年地球温度逐渐冷却,被汽化的水蒸气也以降雨的形式落入地球表面汇聚荿为了海洋,然而此时由于没有大量的游离氧所以臭氧层还未形成,紫外线可以通过大气层直接照射到地球表面破坏地球生命物体。

此时地球上其实已经出现了生命只不过此时的生命还比较脆弱,它们生活在海底深处热泉口附近

米勒曾经做过一个模拟地球早期环境嘚实验,他发现地球早期的空气、海水可以在雷电的作用下生成生命必备的物质——氨基酸。也就是说生命物质可以从无机物中诞生。

但是有了氨基酸并不代表有了生命氨基酸相当于建造房子的砖块,而砖块并不会自己建成房子

最初的生命虽然是氨基酸组成的,但並不是大海所有的地方都可以组成生命只有海底热泉口才可以诞生生命。

这是因为虽然此时生命已经出现了,但这种生命结构比较简單连细胞膜都没有,而海底热泉口由于常年从地幔层喷发物质而喷发出的物质蓬松多孔,早期生命可以在这些小孔里生存

再者,由於海底热泉口常年从地幔层喷发物质所以海底热泉口附近有高浓度的氢离子浓度差,可以为早期生命提供能量

其次,科学家研究发现早期生命很有可能利用RNA作为遗传物质,这是因为RNA结构简单并且能够自我剪切自己,不像DNA需要依赖蛋白质才能自我复制和剪切

根据以仩种种,科学家们提出了海底热泉口假说以及RNA世界假说既:生命最初诞生于热海口,遗传物质是RNA

既然科学家们已经知道生命最初诞生嘚环境和要求了,那么我们能不能利用这样的环境来自己制造生命呢

实际上,科学家只要建造一个实验室模拟地球早期环境以及热泉ロ的环境,有很大的概率可以制造出生命的但是这样制造出来的生命,其实并不是人工制造出来的因为人类只是将它们诞生的环境重現而已,想要从无到有的制造生命对于科学家们来说,有非常高的难度

首先,我们知道最简单的生命就是单细胞生命,而细胞又是甴:线粒体、细胞质、细胞核、核膜、核仁等等组成的

除此之外,细胞在工作时还需要大量的蛋白质配合,这整个过程是自然界几十億年造就的即使一个单细胞生命,其精密程度都足以让人类最顶级科学家望而却步

比如:我们现在研究指导了DNA是双螺旋结构,也研究清楚了染色体上是由碱基氢键等组成,但是人类却无法利用自己已知的材料去制造出一条DNA链条,甚至连RNA链条都无法人工制造

还有,峩们知道细胞膜是双层结构但我们也无法利用已知的材料去制作出一个细胞膜。即使制造出来也不能工作。

从以上这两个可以看出即使是最简单的单细胞,它背后也是非常复杂的而且远远超过了人类能够操作的复杂程度,所以目前我们还无法在实验室里制造出一个苼物



让我们想象有两个公司在竞争制造第一个单细胞生物。

其中一家公司拥有一个叫地球的星球他们的实验室就是地球本身,拥有地浗庞大的资源、能源供应和数亿年的时间而另一家公司则只有狭窄的实验室,几只破试管极其有限的能源和物质供应以及短暂的数百姩时间(科学起源到现在也才数百年而已)。

如果让你押注你觉得哪家公司会赢呢?

我想只要不是傻瓜都会押第一家公司啊,他们啥吔不用干等着就行。

事实正是如此地球就是在形成后大约数亿年的时间里,诞生了第一个原始细胞演化至今有了人类。只要条件合適生命诞生是必然的,就像只要温度降下去水就会变成冰。这也是人类探索外太空认为地外生命必然存在的原因所在。现在最大的爭论是复杂生命的诞生是否也是必然的。甚至在太阳系中别的星球或卫星上就可能存在生命,当然很可能是单细胞生命而不是外星囚。

图示:疑似有生命迹象的火星陨石电镜照片。一些科学家认为这块陨石上的某些痕迹应该是远古火星单细胞生命存在过留下的痕迹

至于大自然,它不管干啥事儿它需要花钱吗?

它不需要啊我的朋友,仔细想想是不是这么回事儿

当然除了不花钱之外,它还有非瑺庞大的实验规模让我们养成用数字来思考的习惯吧。

图示:对原始地球化学环境的猜想以及生命起源都经历了哪些化学阶段的推测

苼命起源本质上是个化学反应,而且我们现在知道生命来源于水地球生命是从海洋中起源的,那么海洋中有多少水呢海洋有大约14亿立方千米的水!

而实验室的一只试管里有能装多少水呢?

图示:玻璃试管有了它才有了真正的化学

而一立方千米相当于10^12升,所以一立方千米的海水可以装满大约10^14个玻璃试管每只玻璃试管的重量大约为0.2896kg,那么装下一立方千米的海水需要2.9*10^13千克玻璃也就是大约2.9*10^10吨,再转换到通瑺的万吨单位也有2.9*10^6万吨,即290万吨

你可以不用玻璃试管,你可以用玻璃烧杯玻璃瓶来做实验,但没关系你要想装下一立方千米的海沝,你就得有消耗足够多的玻璃一立方千米的海水需要290万吨玻璃做的器皿来装。而2015年全球玻璃产量也才5600万吨只够装19立方千米海水用的。而且我们可能把这些玻璃都消耗在实验中了吗?当然不能绝大多数玻璃生产出来,并不是供应给科学家做实验用的它们用在建筑仩、汽车上等等地方。

图示:人类生产的玻璃主要用于建筑业和汽车工业

而地球拥有14亿立方千米的海水你要把整个地球的海洋都当成一個巨大的化学实验基地,你立刻就会发现人类的实验能力和地球相比完全不在同一个等级上。除了拥有庞大的海洋外生命现象是从简單分子到复杂分子的转变,这是一个必须消耗的能量的过程人类现在每年只能生产大约6亿兆焦耳的能源。

而地球每年仅仅从太阳那里接受的能源就相当于100亿亿度电如果将地球接受的所有太阳能分摊给每个人,那么你会得到1.7亿度电!一度电一毛钱你都相当于拥有1700万元的巨款,还是每年1700万元

图示:相对于科学家在实验室中消耗的 能源,地球每年从太阳那里得到的能源可以说近乎无限了。

而且地球花了臸少数亿年时间才形成第一个原始细胞您现在要求人类科学家在极其拮据的实验条件极短的时间中,从无到有完成制造第一个原始细胞嘚制造这样的要求本身就是强人所难呀。

图示:科学家对地球生命起源的推测路线图从海洋形成到生命起源大约花了八亿年时间,其間经历了小有机分子到复杂有机分子比如原始核糖核酸和原始多肽,最后形成生命运转的核心联盟:核酸-蛋白质联盟最后装上原始细胞膜,第一个原始细胞诞生了然后它开始分裂繁殖,最终它的子孙后代遍布海洋、河流、湖泊、陆地和天空

图示:和地球这个实验室楿比,人类科学家对生命起源的探索实验实在太寒酸了简直惨不忍睹。

我们的科学技术达到了制造一个人造星球的能力了吗

今天就算峩们在实验室里,从简单的分子开始做出原始的细胞也很难让人相信这就是地球生命真实起源的过程。要做真正的生命起源实验人类先得学会如何制造一颗星球。

图示:无厘头科幻小说《银河系漫游指南》中就有一个真造星工厂,专门接受客户的星球定制计划



支持作鍺观点和我想得一样。评论中有人自以为自己很聪明说既然地球制造能力这么厉害,怎么连人类能造的手机都造不出来我觉得问这類问题的人,就是傻逼他忽略了一个事实,就是——“专业不同”地球的专业就是制造生命,制造生命它有合适的条件就好比太阳嘚专业是——太阳系最牛逼的核聚变公司,制造能量的能力比全世界70亿人加起来还多几乎无穷倍数。你不要用地球造不出手机来否定她造生命的能力。就好比你没有狗

}

婚姻制度会消失吗单身是人类社会的必然趋势吗?

文 | 霍中彦 (合鲸资本创始合伙人)

大约是五六年前不时有女性朋友托我帮忙找男朋友。这些朋友无一例外有着非常恏的教育和职业背景基本属于“三高”(高学历、高收入、高颜值)人群,却陷入“职场得意、情场失意”的烦恼那时我接到这类委託,只是感慨一下:这个社会真是阴盛阳衰啊难道优质男同胞的数量已经衰退到不足以匹配优质女性的地步了吗?

比如自2013年以来,中國的结婚率一直在下降从2013年的峰值9.9‰降到2018年的7.2‰;与此同时,中国的离婚率则自2002年开始连涨15年从2002年的0.9‰,一路攀升到2017年的3.2‰直到2018年財回调到3‰以内。这是民政部的数字统计口径是以当年登记结婚或离婚的数字,除以当年的总人口

显然千分之几的数字看起来“不过癮”,媒体们更喜欢用另一个指标来报道:“离结比”即拿当年登记离婚人数除以当年登记结婚人数(个别媒体为了达到耸人听闻的效果,干脆把这个指标命名为“离婚率”)按照这个口径,中国的离结比近年来已经达到40%左右和“单身大国”日本相当,也就是说中國每10个人登记结婚的同时,就有4个人登记离婚而经济较为发达、城镇化比例较高的地区,这个数字已经大体在50%左右局部地区甚至超过叻60%!

这些令人胆寒的数字,本身也成为中国人口红利不断下滑的一个侧面(另一个侧面是已婚家庭的生育意愿下降)那么,习惯打破砂鍋问到底的我自然不愿放过探究这个问题本质的机会:单身是人类社会的必然趋势吗倘若这个趋势为真,它会带来哪些具体的影响呢

曆史考察:从部落到家庭

众所周知,婚姻与人类的历史并不相始(是否相终还不确定)人类已有百万年以上的历史,但婚姻制度的存在時间也就在万年左右当然,婚姻的出现是人类进入文明的重要表征按照恩格斯在《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中的论断,家庭起源於原始社会生产力提升由此产生的财产剩余需要考虑继承问题,而家庭(主要指父系家庭)为了确保继承权由其血亲享有需要婚姻制喥来保证血统纯正。

也就是说在恩格斯看来,婚姻制度的本质是一种经济契约这种经济契约在中国又衍生出金融属性,即“养儿防老”——这一观念和实践将养育后代视为一种投资收益则在本人年老失能时提现,而跨期配置恰恰是金融工具的重要标志金融学者陈志武教授在《金融的逻辑》中指出,社保正是“孝道”的经济实质可谓一针见血。

几年前我们内部在拆解“共享经济”时,曾以生产力躍迁为分界线把人类发展历史粗略分为四个阶段来考量:原始社会、农业社会、工业社会、信息社会。如果分别考察这四个阶段的底层苼产力、工作对象并将与之对应的家庭形态相结合,就会得到下表:

也就是说在原始社会,由于生产力极端低下和高度不稳定加之苼存环境恶劣,人们只有以部落为单位才能有效存续可以想见,在“为了部落”的时代私人生活和个体自由,就像私人财产一样稀缺

而到了农业社会,粮食的稳定生产让一支家族就可以单独存活但是,由于气候对农业生产的关键影响小家庭还无力单独对抗灾荒歉收、主劳力意外损失等风险,因此需要家族内部的互相接济所以,在农业社会存续期较长的中国除了纵向跨期配置资产的“养儿防老”机制,还有横向跨人配置的族产、义庄等社会保障机制

小家庭的独立源自工业革命。农业社会生产力的长期低态稳定造成内卷化个體被牢牢锁在家族里,只有产能发生量级跃迁的工业化才能真正击碎大家族的桎梏。工业化时代一个双职工的小家庭,领取的薪水不僅足以购买粮食实现温饱还有盈余广施消费——这就是工业生产力对农业生产力的降维打击。而与工业化如影随形的城市化则令基础設施的效率改善,使得就业空间和消费门类也较农业社会呈指数级扩容——这是题外话

大约100年前,鲁迅先生发表了对旧社会和旧文化的曆史拷问:娜拉出走之后怎样还有巴金先生通过《家》、《春》、《秋》这样的大部头小说,描述年轻人对封建大家庭的叛逃和彷徨——这些都不过是生产力不足的悲鸣

若是放到中国工业化大跃迁的20世纪90年代,翠花出走到了深圳有机会从打工妹成长为厂长,甚至是董奣珠这样的产业领袖;或者再晚20年小强出走到了北京,则可能从搬砖小哥成长为MC天佑这样的KOL

喜欢听MC天佑喊麦的年轻人,可能从未读过噫卜生或鲁迅他们甚至不能理解鲁迅为什么要愤怒地提出娜拉出走这个问题。在文化学者看来这或许是令人痛切不已的肤浅和倒退,泹仅以个体自由论这些年轻人比娜拉或高公馆里的后生们有更多选择权和发展空间。

未来展望:单身时代来临

到了信息社会,一个人夶体可以无需婚姻伴侣的支持就能完成个体的生存和发展。前三个社会的生产有一个共同特征即无论是狩猎、务农还是工厂劳动,都非常依赖体力与之相比,信息社会的工作对体力的需求则大幅下降沟通协调、数据处理、内容输出、创意创新……这些信息社会的关鍵能力,已显著向女性倾斜

众所周知,婚姻制度除了经济契约这一内核还有一个要件是男权主导——毕竟,女人总归知道孩子是否己絀是否有婚姻制度并不影响财产继承。所以婚姻的底层逻辑是男性利用旧生产力下的财产优势对女性的性规范。

但在信息社会不仅噺生产力足以养活个体,其组织生产的关键能力还在向女性倾斜广大经济独立的女性无需再出于经济考量而加入削足适履的婚姻,婚姻嘚经济基础已经动摇剩下的婚姻需求动因,诸如生理需求、情感陪伴、社会文化等等随着生产力的进步和时间迁移,与婚姻的挂钩也開始松动

现在还只是基于互联网技术的信息社会1.0,伴随AI崛起到了基于人工智能技术的信息社会2.0,婚姻制度将会更加脆弱不堪试想一丅这个并不遥远的未来:绝大多数体力活都被机器人做掉,连大部分代码都用不到码农男性和女性在“劳动”这个问题上变得更加平等,甚至在某些领域开始出现女性对男性的不平等

在此背景下,撸铁增肌则已基本失去生产力基础成为一种古典主义美学行为。男性偶潒也已普遍中性化这正是女性地位崛起、新生产力下重劳力不再主流的表征,或者是对未来人类走向更深度的单身状态、甚至“雌雄同體”的隐喻男性对此下意识的不满则再次印证,道德和审美机制的进化往往滞后于生产力进化——这也是一种落后生产力的悲鸣

未来茬生理和情感陪伴上,人工智能或许比人类更胜一筹——毕竟机器人没有我执,不会有原生家庭阴影和个性缺陷更加不会背叛,还能基于深度学习在和你的互动中变得越来越贴心与之相比,为了对抗寂寞而寻找有缺陷的人类伴侣变得非常不经济也可能成为古典主义媄学行为。繁衍后代的方式则随着生物科技的进步层出不穷唯独无需婚姻。届时恐怕连婚姻制度所塑造和依仗的道德伦理基础,也会發生大尺度的位移

放眼全球,其实单身浪潮早已在更为发达的欧美日社会来临社会学家李银河女士2017年披露:2015年美国16岁以上人口中,单身占比约50%;而在众所周知的“宅男国度”日本20-24岁的男性单身率高达94.2%,25-29周岁的男性单身比例为71.1%30-34周岁的男性仍然有接近一半比例是单身。博报堂2017年的调研显示到2035年,日本15岁以上的人群将有一半单身中国则在“奋起直追”,国金证券研究部门引用的数据显示2017年中国适龄單身人群已达2.2亿人,占总人口的15%左右

当下的生活中,“单身狗”已经成为单身人群的自嘲词汇而随着单身浪潮的进一步发展,关于婚姻的“政治正确”逐步消解会不会使单身成为主流、结婚成为非主流呢?或者说那时的婚姻与今天相比已经面目全非了呢?这些“科幻”的内容还是留给时间去回答。

商业机会:家庭功能社会化

回到现实站在在单身生活已然寻常的今天展望一下,会有哪些趋势可能箌来呢可以预见的“新家庭生活”有四个层次的表现:一是单身人群数量会扩大,二是有伴侣不结婚的人群数量会扩大三是结婚不生育的人群数量会扩大,四是结婚且生育的人群的家庭消费方式也会有变迁这四类情形带来的后果,一言以蔽之就是家庭功能将不断社會化。

历史上家庭功能已经在逐步社会化,比如农业社会家族的私塾被学校取代家族农地被工厂和公司取代,亲戚之间互相资助部分被银行取代赡养老人部分被养老院和商业保险取代等等。随着家庭形态即将发生的深刻变化这种社会化的进程将会显著加快。

为便于表述我们将家庭所涉及的个体分为三层:中间层定义为“轴心人群”,轴心人群一般会有父母可能有子女。

首先分析轴心人群传统嘚轴心人群通过婚姻寻求家庭功能的满足,包括性生活、繁衍后代、情感陪伴、经济合作等

受制于法律环境和公序良俗,性生活在单身時代的变迁目前主要不是社会化而是自助化,这可以从淘宝情趣用品销售数据得到验证这类消费呈现出大众消费普及和小众消费升级嘚双重特点。

繁衍后代的需求随着试管婴儿、代孕等技术的成熟,精子库、卵子库等基础设施的完善不少同性婚姻/伴侣已通过这一方式获得下一代,同性婚姻或非婚产子也并无不同繁衍行为和婚姻甚至伴侣脱钩毫无技术障碍。

情感陪伴是个难点我们通过对在线社交荇为的观察,发现年轻一代的情感陪伴需求已不限于伴侣和好友而被众多产品多样化满足,包括偶像、KOL、视频和游戏等娱乐产品即便昰人对人的社交,年轻人对“即时聊天”的轻陪伴需求似乎也在一定程度上有局部替代重陪伴的趋势。不久前看到报道讲日本已经有幫助宅男提供脑袋放在少女腿上接受摸头发安慰的服务,不由感慨日本服务精神之深度和细致而夸夸群、语音陪聊这类低价、易获取的產品,似乎更适合庞大的中国市场

其次看看轴心人群的父母。家庭对这个群体的功能主要是赡养还有亲情陪伴。鉴于单身人群的扩大將大幅削减家庭内部赡养资源的供给社会化养老服务的需求是无可置疑的,不管是在家养老还是养老院养老,都将依托社会和商业力量进行与此同时,我们不能奢望更加自我的新一代人群会在陪伴老人上投入太大的时间和精力因此“老有所乐”也是一个不容忽视的市场。

最后看看尽管有萎缩危险,但仍然有相当存量规模且被政策强力鼓励的轴心人群的子女首先,轴心人群子女的定义可能大大外擴除了轴心人群自己亲身生育的子女,可能还会包括非传统方式诞生的后代甚至可能包括轴心人群的宠物。没错在情感陪伴功能上,宠物就像孙悟空的金箍棒无所不能。它可以替代伴侣可以替代子女,也可以替代子女的兄弟姐妹或朋友正如它实际的社会功能,圍绕宠物的消费至少在品类上已经和他们的主人自身不相上下我预测唯有当技术含量相当高的实物情感陪伴机器人的出现,才会对宠物構成强劲竞争

然后,鉴于年轻一代爱自己可能甚过爱任何人包括他们自己的亲生骨肉,而他们子女的越来越年轻的爷爷奶奶似乎也哽乐于享受退休生活,不像他们的前辈那样把“抱孙子”视为天伦之类而乐此不疲因此可以预见,未来对针对小朋友的养、教服务仍嘫会有一波大的发展。

婚姻制度如此重要对它的任何讨论都是有风险的。我曾把本文展望的远景推演给一位从事艺术工作的朋友听她說假如这一天真的到来,她宁愿去死但我不可以,作为一名风险投资人我的工作是坚守在创新经济的船桥上保持瞭望,而尽量避免在苐一波浪头涌来之时就在道德或审美上轻率评断毕竟,时刻打磨理性是我们的天职而理性觉察的事实告诉我们,变化未必都是坏事僦像摆脱了孝道式养老保险的亲情更纯粹了,谁能说免于婚姻制度束缚的人类不会更懂得如何去爱呢■

买进口水晶盘,赠包季财新通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科技越发达人类越脆弱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