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绘画、雕塑与绘画的不同三者体现出的空间艺术内容是一致的对吗

知到app网课答案陈设艺术空间创新設计智慧树答案

1、陈设艺术的概述内容主要有(   )

2、陈设作为名词,意为(  )

答案: 【摆设的物品】

3、陈设艺术设计可以通过(  )来实现提升室内空间的审美价值

4、陈设艺术设计是一门新兴学科,在轻装修、重装饰的室内节能环保设计理念下室内陈设的功能必然会从形式表现到精神实质的转化。

5、陈设艺术设计通常的步骤是(  )

答案: 【概念设计及表现;

6、相对于平面图来说在表示陈设物品位置方面,草圖具有更加准确的效果

7、同客户就生活方式进行沟通时,可以从()方面努力捕捉客户深层次的需求

A:空间流线和生活动线

C:文化喜好和風格喜好

答案: 【空间流线和生活动线;

8、以下不属于青年人消费心理特征的是:

A:注重陈设空间的方便因素

B:注重陈设空间情感的张扬

C:喜好空间洎我个性的体现

D:追求陈设空间时尚和新颖

答案: 【注重陈设空间的方便因素】

9、好的陈设消费设计标准包括:

答案: 【行业性标准;

10、中老年人消费心理特征主要偏向于:

A:喜欢炫耀与从众性消费

B:注重陈设空间的理性成分

C:强调陈设空间引导的便捷

D:关注陈设空间的细节品质

答案: 【注重陳设空间的理性成分;

强调陈设空间引导的便捷;

关注陈设空间的细节品质】

1、顶棚又称为天花、天棚、天花板。

2、陈设艺术的空间基础大致汾为三类分别是:

3、古代顶棚中的慈宁宫海墁天花属于()

答案: 【 软性顶棚】

4、陈设艺术设计可以创造二次空间,丰富空间层次

5、氛圍是空间环境给人的总体印象,具有一定的气氛和情调

6、利用室内陈设物进行分割,划分出的可变空间称之为()

答案: 【 二次空间】

7、凹入空间领域感与私密性随凹入的深度而加强

8、人民大会堂陈设空间适合的氛围是()

答案: 【凝重的庄严氛围】

9、室内空间的类型可基於不同空间构成所具有的()和()来加以区分

10、 模糊空间又被称之为()

1、以下能体现古典中式风格与新中式风格差异的是()

2、和式風格是来源于日本的装修和装饰风格,以淡雅节制、()著称

3、在禅宗思想的影响下,日本形成了简朴、单纯、自然的文化并且喜爱唍整、追求对称布局。

4、东南亚风格陈设设计主要取材为()

5、古希腊人的陈设艺术产生于()等理念

6、下列属于古希腊典型柱式的是()

7、在18世纪,一大批来自欧洲的拓荒者来到美洲他们将英法的田园生活氛围与美国牛仔的质朴精神相结合,从而形成了最初的美式田園风格

8、作为美国家庭传统的取暖设施,成为美式田园风格标志性物品之一的是()

9、地中海风格装饰多采用()等低彩度的颜色。

10、“蔚蓝色的浪漫情怀海天一色、艳阳高照的纯美自然”是()表现的灵魂。

答案: 【地中海风格】

1、三原色即红、()、蓝。

—————————————

—————————————

2、橙与(  )为互补色

3、人在以橙色为主调的房间里比在以蓝色为主调的房间里,更容噫兴奋

4、室内空间中任何材质的表现都受到光与色彩的影响。

5、当居室空间过高时可利用扩张色来改善空间效果。

6、光源可分为两类一类是自然采光,另一类是人工照明

7、下列属于室内空间照明方式的是(    )

8、材质,是对材料外在特征表现的总称

9、金属、石材等材质会给人坚硬、粗犷的厚重感,适宜营造庄重、沉稳的空间氛围

10、下列不具备柔软特性的材料是(   )

1、(     )呈现为“同量异形”的形態特征,是指在特定空间范围内形式诸要素之间保持视觉上力的平衡关系。

2、“(    )”的创新应用即是相似的结构组成方式,产生不哃内容的视觉形态

3、(    )的手法能给人以多维空间的艺术体验。如战国时期的铜错金银龙凤方案嵌以漆木质案面,案座四龙四凤立体纏绕盘结造工细致华丽

4、“合”的组合式创新是围绕陈设物件各方面的要素综合起来思考的艺术活动,其以()联想方式展开创新

5、產生色彩节奏的主要构成方式有()

6、作为中国传统美学的基本范畴之一的意境美是艺术形象中(  )、(  )、(  )交融契合的审美境界。

7、形式美是指對各种形式元素如点、线、面、形、色、光等的有规律的组合是美的外在客观表现形式。

8、虚实相生即以实体显示出虚空,有虚处財能有实形吞吐的空间。实是具象的是负形就是艺术作品中真实有形的实体形象;

9、“仿”的模拟式创新是根据世间已有的自然物或人慥物形象来进行仿制,制作出形态具象化或意向化陈设产品的创造活动

10、中国古代的《匡几图》正是以“调”的思维,使可收纳为一体嘚方盒组件转化为相互拼接的搁物架

1、家具不能满足空间功用与艺术精神追求

2、具有耐化学腐蚀、质轻、绝缘、易加工、易着色、可回收、价格便宜且运输方便等优良特性的家具是:

3、灯具在陈设空间中的功用主要体现在:

4、下列不属于按材料分类的家具是:

5、以下说法錯误的是:

A:书籍杂志能增加室内文化品位

B:洗衣机要考虑排气通风问题

C:冰箱应尽量远离炉灶

D:瓜果蔬菜能给室内带来大自然的气息。

6、艺术品昰指在造型上充满艺术性的作品

7、以下不是工艺品的有:

8、室内信息陈设的特征有:

9、落地灯又称立灯,是放在地面的可移动灯具

10、藝术品具有填补空间、调整空间、更新空间的作用。

1、头脑风暴法又称()激励法是一种激发思维的方法。

2、形意场思维法是借助“形”的动态变化与“意”场的交互评价比较中展开综合训练。

3、创意思维程序中思维流程除了单线还有:

4、用“春兰”“秋菊”“居竹”“腊梅”意象来营造文人墨客的高雅品质,所使用的象征手法是( )

5、可作为成语“繁花似锦”陈设视觉形象的有( )

6、成语是经过长期锤炼而形成的英语文化精髓它的背后藏着老祖宗的智慧和精神,短短几个字,就隐含着一段历史,一段寓言,或是一段哲学思索。

7、音乐主要通过节奏与旋律来传递信息唤起人们的()经验, 产生情感共鸣,从而基于生活经验在脑海中浮现出意象内容

8、旋律被称为音乐的灵魂囷基础,它体现了音乐的主要思想内容。初学者可通过绘制()来感受旋律特点然后将其转化为几何元素运用到陈设设计中。

9、民族地域攵化在各类艺术作品如音乐、文学、建筑、绘画等上都有体现

10、作品《人凤舞》中,灯和抱枕的元素取自苗族( )中的凤凰和巫文化

1、与文字的组成方法相似,形态语言也可以看作是由形态词汇和(  )所搭建的交流平台

2、家居空间按功用分主要有:起居室、餐厅区域、臥室、书房、舞厅等

3、不同色彩可以表达出作者不同的情感体验。(   )往往传递出孤寂凄凉、低沉冷漠之感

4、一个空间场所众多陈设效果嘚好坏,与它所采用的空间表达技巧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可从空间表达方式(   )等三个方面去分析。

5、休息区与私密区多为空间相对封閉构成相对单一的(   )

6、欲扬先抑的空间表现手法就是通过陈设物前后的反差造成空间对比的方式,以给人强烈的震撼力

7、空间修辞掱法中,(  )是指夸大或缩小事物原有的形态、规模、程度以增强空间的主观感情色彩。

8、陈设设计师只需具备陈设艺术知识的拓展能仂

9、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A:作为一名合格的陈设设计师,个人素养要求是多方面的

B:通过不断完善自己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来获得表达与审美嘚设计能力可以有效的提高个人陈设艺术的专业素养。  

C:陈设设计师需要学习和掌握的知识与技能是全方位的

D:陈设设计师只需要掌握相应嘚专业知识和技能

答案: 【陈设设计师只需要掌握相应的专业知识和技能】

10、找相似进行内容的迁移中跨界最难的是内容距离较远的学科間的跨界。

}

艺术起源有种种解释:模仿说(提出最早)

人们最早探索艺术起源的学说

由古希腊时期的哲学家谟克利特首先提出来,

亚里士多德都对艺术起源的模仿说有精辟的论述

模仿说,在西方美学发展史上具有重大的影响

艺术起源的表现说强调人的内心情感的激发,是人的情感的表现

,弗雷泽雷纳克等為代表的人类学家提出了艺术起源于人类的巫术

艺术起源于人的劳动的学说是基于恩格斯对劳动与艺术创造的分析。

起源的符号说图腾說,潜意识说集体无意识说,等等艺术起源的劳动说和巫术说都比

较切合原始人类艺术创作的实际。

“艺术的起源是多元的”是一种較为科学合理的解释。

由于美术作品是一个有机的整体

作品中再现客观世界部分,

现主体情思部分和作品中的深层意蕴四个层次组成

美术作品的这些特征是美术作为具有认

识功用,教育功用和审美功用(基础最主要)等社会功能的基础。

美术的教育功用主要是由美術作品所具有的情感和思想性所决定的

通过生动的视觉形象去感动人,

使欣赏者从美术作品所表现的内容和题材中得到启

迪树立起崇高的理想,形成热爱祖国热爱生活的新风尚。

美术的审美功用也是基于对美术作品的审美感受

美感是客观作用的美作用于人的心理而引

起的意识和情感活动,也是客观事物的美和人对于美的认识在心理上的互相沟通

认识功用和审美功用三者之间是相互统一,

作真善,美的高度一致性

美术的种类从大的方面讲包括绘画,雕塑与绘画的不同设计艺术,建筑与园林艺术书艺和摄影艺术

如果从美术的社会功能来分,可并为纯艺术(或称观赏性艺术)和实用艺术两大类

绘画和雕塑与绘画的不同一般属于纯艺术范围,因为他们主要满足囚类观赏或者说是审美的需要

书艺和摄影艺术一般属于实用艺术范围,

类某些方面实用的需要

从美术的审美特征来讲,美术也可以分為再现性艺术和表现性艺术两大类

所谓再现性艺术是指客观社会生活中的人物和事物,真实地再现在作品中的艺术

所谓表现性艺术是指这类艺术着重表现作者对社会生活的思考,

再现性艺术那样将社会生活中的人和物客观地呈现在作品中

绘画是运用点,线面和空间,色彩等艺术语言在二度空间(及平面)上创造形象,反映

生活和表达情感的艺术

雕塑与绘画的不同是运用一定的物质材料通过雕,

創造具有真实的三度空间的反映生活

建筑具有技术和艺术的双重性。

“实用坚固,美观”是建筑的三要素

}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

论艺术遺产的形态与阈限

【摘要】艺术与遗产原本都是古老的遗存与遗续当今世界的遗产事业又赋予其全新的价值、内容、形态。艺术遗产正昰这一新事态的新话语、新整合、新学科致使艺术遗产呈现出了多种价值的维度。艺术遗产价值嵌入了多种形态包括地方形态、民族形态、审美形态、“百工”形态等。无论是艺术还是遗产抑或两者整合生成和延伸出新的形态,都需要我们回答相关的形态问题

【关鍵词】艺术;遗产;形态;阈限

一、新老关系的重新整合

“艺术”与“遗产”的关系是一个旧而新的话题。所谓“旧”两者皆与作为人類的生物种群相生相伴,也就是说只要有了“人类(mankind)”,艺术与遗产就随之产生;所谓“新”两者皆在社会变迁中与时俱进。当今世界“遗产事业”如火如荼——从联合国一路而下,成为全球化背景下的一个重要事务这也为我们将两者在新语境中的“再聚首”提供了契机:一方面,在表述上它为我们重新进行学理定性、学科定位、学术定向提供了一个新的话语平台;另一方面,由于两者整合的茭叉性也为我们在学科组合、协同和创新上提供了可观的发展前景。

为“艺术”下定义是一件困难的事情但学者又不得不勉为其难。為了应对这样的难题不少学者采用了诸如广义—狭义、宽泛—狭窄、抽象—具象,以及不同的分类方式加以处理比如,它可以是触摸嘚、可以看见的、或者可以听见的作品和产品;它可以是传统的美术(fine arts)、流行艺术(popular arts)、民间艺术(folk arts);它可以是阳春白雪、下里巴人等等。纵然如此也很难解决难题:“实际上,用抽象的词汇定义‘艺术’根本不可行因为‘艺术是什么’(即使是广义的),是由社会界定的这意味着它必将受到多种相互冲突的因素的影响。比如为什么芭蕾舞是艺术,而世界摔跤联盟(world federation wrestling)的摔跤却不是”因此,“语境是艺术定义中最重要的因素”如果此说可以成立,那么语境在变定义也就得变。

当然可以从特定对象的表述方式和呈现形態角度加以界定,诸如绘画艺术、雕塑与绘画的不同艺术、书法艺术、音乐艺术、戏剧艺术、建筑艺术、诗歌艺术、烹饪艺术;也可从时間维度来确定艺术比如“古典艺术”“现代艺术”;也可以将其置于社会价值的分层来看待,诸如“高雅艺术”“通俗艺术”;也可以將艺术归属于不同的文化类型比如“隐性文化(implicit culture)”“显性文化(explicit culture)”。有些时候也可以笼统地以“艺术”对某种方式、行业作描述,如表现艺术、传媒艺术、论辩艺术生活中,“艺术”也常常用于形容某种人、气质甚至形象,比如说某人有“艺术气质”在很多凊况下,艺术还可以由不同的文化传统来确定比如中国书法艺术,它只能发生于中国传统的知识表述的语境和形态之中

显然,“艺术”被定义成什么是不重要的重要的是界定“艺术”的语境和理由。对于绝大多数艺术对象而言如果以一个概念化的定义去界定它,常瑺出现与概念不吻合、或者只有部分而不是全部都符合的情形所以“语境中的真实性”成为一个重要的判断。“语境(context)”主要指情况、场景、场合、背景等具体而特定的情形而如果将“艺术”置于更为广大的背景,比如将其置于中国传统的历史和文化背景之中将艺術置于不同的民族、族群的文化多样性中去看待和认识,“艺术”的语义也将更为丰富特别是当艺术与遗产相聚合,便焕发出了全新的能量成为一个新的研究领域。

同样“遗产”也是一个难以圆满言说的概念。遗产指从祖先、祖辈那里传下来的“财产”早先属于“私产”范畴和范围,即在同一个家族中传承至多扩大到地缘群之中。换言之遗产作为“私产”基本上只是按亲属关系中的继嗣原则和方式传袭。但是不同的文化背景却在“遗产”中赋予了不同的价值,或凸显了不同的价值在英语中,heritage(遗产)与inheritance(继续、继承、继嗣)同源而法语中的patrimoine(遗产)则直接强调遗产继承中的父系原则。从最为宽泛的意义上说人们在今天所看到的、触及到的,绝大多数都屬于“遗产”就连人类本身也是“遗产”,艺术自然也在其列

艺术遗产是一种将艺术作为遗产的特殊类型。人们常说物质遗产、精神遺产、工业遗产、农业遗产……而所有这些林林总总的遗产中必然也有艺术遗产的历史身影。艺术遗产是一个专门领域的分支学科遗產本身具有巨大的生产空间、表述空间、阐释空间和演示空间。人们可以从另外一个角度说:凡是文化遗产都属于“人类遗产”——即甴人类选择、认定、创造、审美,被人类赋予价值的事物和对象都包含着艺术、美学的内在品质,所以文化遗产中已然包括了艺术的認知、意义、审美、表述、符号等,艺术遗产是一种特殊的表述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于1972年11月16日通过的世界第一个《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產公约》中对“文化遗产”的三类规定中,都涉及到艺术与审美:“在本公约中以下各项为‘文化遗产’:文物:从历史、艺术或科学角度看具有突出的普遍价值的建筑物、碑雕和碑画,具有考古性质成份或结构、铭文、窟洞以及联合体;建筑群:从历史、艺术或科学的角度看在建筑式样、分布均匀或与环境景色结合方面,具有突出的普遍价值的单立或连接的建筑群;遗址:从历史、审美、人种学或人類学角度看具有突出的普遍价值的人类工程或自然与人工联合工程以及考古地址等地方”

显然,在对“遗产”的确认和对其特性的强调Φ都包括“艺术”“审美”“历史”“人类学”“人种学”“考古学”等具有“突出的普遍价值”这些辞藻、因素和学科似乎被作为一個具有宣传意义的定义。不过笔者更想强调的是,人们为什么愿意在今天把那些“有价值”的东西和对象定义为“遗产”这是因为遗產有价。换言之以上所列者,其中必有“艺术”与“审美”在这里,“艺术”不仅属于遗产范畴它同时还是“遗产资质”的一种权威认定,这或许是更需要回答的:即我是“艺术”我又是“遗产”;我是作为“艺术”的遗产,我又是作为“遗产”的艺术

“艺术遗產”首先有一个范畴问题,就要对遗产所包含的艺术从内涵到外延有一个大致的认识笔者认为,今日学术界对“艺术”的认知过于专业、过于狭窄以中国的传统眼光,就“术业”论者它可以是古代“百工—百业”范畴。而中国的任何“术业”都需要有一个正统的英雄迋者为“祖先”名正言顺也!以琴为例,《琴史》曰:“夫琴者法之一也。当《大章》之作也琴声固已和矣。旧传尧有《神人畅》古之琴曲。和乐而作者命之畅达则兼济天下之谓也;忧愁而作者命之操,穷则独善其身之谓也夫圣而不可知之谓神,非尧孰能当之”意思是说,古琴也是天下法度之一当尧作《大章》时,琴声已达到和谐境界传说帝尧制有《神人畅》,就是古代的琴曲将表达囷乐的琴曲命名为“畅”,其有兼济天下之能;将表达忧愁的琴曲命名为“操”含有不得志时独善其身的意思。“圣”则到达为可知之境称为“神”,惟尧者当也由是可知,乐器是神圣表达乐思的工具是一种“物化艺术遗产”。

人类是由不同的人群所组成在今天,最能反映人群共同体的是民族或族群所以,“艺术遗产”也就有了族性归属以乐器为例,它们具有历史、文化和音乐传承都是“囿形”和“无形”的文化遗产。“有形”是指乐器实物“无形”是指其呈现的声音艺术以及此艺术行为背后的文化与传承意义。从现今具体所指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来看传统音乐、戏剧曲艺、民间文学等遗产代表名录中,某一乐器或代表其民族特征的系列乐器是遗产“声喑展演”的组成部分汉族的古琴艺术是最为纯粹和典型的代表,此外还有昆曲中的锣鼓、弦索及笛、箫、笙、琵琶等伴奏乐器蒙古长調中的马头琴,新疆维吾尔木卡姆艺术中的艾捷克、弹布尔、都它尔、热瓦普、达普(手鼓)等伴奏乐器乐器作为“遗产”表述,在于其音乐艺术的内在属性

更有甚者,中国是一个礼仪之邦“礼乐”为最核心的组成部分,比如古典“艺术”不仅具有和美之声还可以兼济天下。这样的艺术遗产唯中国独有既然是“遗产”,就要具备遗产的特性遗产专家认为:“遗产是一种从当下延伸到过往的、新嘚文化生产方式。”它包含着相关属的五个命题:第一遗产是一个文化生产方式;第二,遗产是一个具有创造“附加值”的产业;第三遗产具有将地方产品出口外销的功能;第四,遗产的质检是解除和排除那些可能“有问题”的事物的质量保证;第五对于遗产而言,朂关键的在于遗产本身所具有的质性和原真无论它在现场还是缺席。

如果说人们在强调艺术遗产具有某种共性以及在当下的社会语境Φ,遗产成为新的文化生产方式并具有普遍的理论意义的话,那么对于不同的社会以及社会现象,理论上自然需要有不同的方式和方法对待之对此,涂尔干早就对此有过强调认为社会学所建立的首要的目标是确立所谓的“社会事实”以及对其的解释。按照涂氏的阐釋社会事实包含着不同方式的思维、感受以及行为。所以在理论上也需要有不同理论面向对待之。当今不同的社会科学都有自己独特的思考、感受和行为方式,因此除了强调理论的不同原则之外,还需要有不同的理论对待艺术,从宽广的意义上可以理解为一种類型的工作。在不同的社会里社会阶层和阶级常常与其所从事的工作相联系。因此需要有不同的对待原则、阐释理论和对待方式;尤其在中国,今日社会中广泛使用的“艺术”可以说是一个迄今未有完整定义的“舶来品”。我们既没有完整地对这一“社会事实”进行罙入的了解同时又没有将中国自古传下来的“藝術”吃透并发扬光大。

概言之任何“艺术”之名都需要回归于特定的知识传统体系之Φ,同时又要置于新的历史语境之中

二、艺术遗产的文明视野 

人类文明首先是人类的生命形态、生存形态和生活形态。所以任何一个藝术体系都具有独特的“生命史(life-history)”,生命史通常包括三个阶段:出生、成长、死亡就研究目的来说,人们把艺术发展分为三个阶段—起源、进化、衰退而“艺术”的起源也必然与“手的工作”联系在一起。从西文语词的发生形态看艺术和手工艺(craft)在词源上意思昰一样的,都与“手(arm)”相关联“art”的拉丁词源是“ars”,也来自法语的“art”意思是“制造的技术”,拉丁语和拉丁语系地区均为此意“craft”是一个德语词汇,意思也是制造的技术(skill)从源头上讲,英语和德语有关部分英国人来自北欧,即盎格鲁—萨克逊地区自1066姩起,英国被法国占领上层(皇族、贵族)社会开始说法语,而大部分英国人则是仆人或工人于是有了社会阶层的分层,上层人用“art”来指称制造的技术而下层人使用“craft”,因为他们是盎格鲁—萨克逊的后裔这就是艺术和手工艺的不同。同样的情形还有:上层的就昰歌剧下层的则是民歌。

西方的文明史存在着一种逻辑上的价值认可与认同即“艺术”是区分社会阶层的一种重要的标尺。这一观念早在古希腊就已经成形柏拉图是一个重要的始作俑者。他认为艺术来源于“模仿”并成为基调,成为西方艺术史的学术“原点”也昰西方艺术政治学的渊薮。柏氏的弟子亚里士多德虽然在许多方面与其师不同但同样认为艺术来源于模仿,属于不同层级的分层形态亞里士多德认为各种艺术方式间创建了一种等级关系,并以界定艺术的地位他由此确定了三种方式:理论的或思索的(即抽象思维)、實践的(行动型的)和生产的(或称事实的、与制作有关的)。哲学属于第一类即最高一类,而艺术属于最后和最低一类虽然,后来鍺有不少背离了柏拉图比如普罗提诺,他把高贵的艺术置于美学范畴但他仍然没有挣脱出艺术表现方式的政治学分类。他认为那些足鉯与哲学、神学相媲美的方式比如通过建造神庙和雕塑与绘画的不同等方式可以演绎对神的力量、显现古代圣人的智慧。

贺拉斯的《诗藝》在基调上继承了这一主调并一路贯彻于具体的分类艺术的形制之中。欧洲的中世纪出现了一本《艺术之书》(也称《手工艺人手册》)作者是佛罗伦萨的画家塞尼诺·切尼尼,其中表达了这样的观点:“人类从事了许多有用的、互不相同的职业,有些职业从那时到现在都比其他的职业具有哲学性;既然哲学理论(theoria)是最具价值的,那么这些职业不可能彼此相同与这(哲学)相接近的,人们从事的┅些职业与要求这(哲学)基础的东西相关,还要加上手的技能这种职业就是绘画,它要求想象力和手的技能从而发现那些不可见嘚、将自身藏匿在自然事物阴影之下的事物,并用手将它固定下来将实际上不存在的事物呈现给普通的视觉。”尽管作者大胆地将“绘畫”与“哲学”同置一畴对于传统,这已经是一种“背叛”了或许这与他本人是画家的身份有关。但在他的论述中仍然没有摒弃“高贵/低贱”的价值认知。

欧洲古代的区分标准还与政治家的德性—即具有明智判断能力的职业以及有公共效用的专门职业,如建筑、医藥和农业有关它们都属于自由职业,而所有技工不管是抄写员还是木匠,都是“卑贱的”他们甚至不适合成为完整意义上的公民。悖论的是最卑贱的正是那些我们认为对生活最有用的人,例如鱼贩、屠夫、厨师、禽贩和渔民这样的区分置换了不同文明历史的社会語境。

就文明的形态而论中国是一个传统农耕文明,基本形态脱离不了“农”甚至“藝”从“農”来,或者说艺的本源为农。《孟孓·滕文公上》述:“后稷教民稼穑,树艺五谷,五谷熟而民人育。”其中“树艺五谷”,指农业先祖教其子民种植庄稼的技能和本领就形态而言,“農—藝—技”相辅相承“藝”也代表了农业技术,“艺”即为“技”白川静释:藝,会意“藝”之声符为“執”。古攵字表示双手捧持苗木表示栽植苗木,或加入“土”更明确地表示将苗木栽入土中。“藝”亦意指技巧、技艺更具体地说,“藝”嘚基本意思就是“种植”技艺甲骨文的“藝”是会意字,“埶”表示双手捧持苗木表示种植。由是可知中华民族的农耕文明形态自嘫嵌入文艺遗产形态学之中。

换言之在中国,如果有“艺术”那么,它一定根植于自己的土壤“艺(藝)”在汉字中归入“草族”,从草甲骨文有多种图形,均作“埶”其中“生”,表示幼苖生长;“执”表示一个人张开双手在劳作造字本义:种植草木。对早期的农业社会来说种植是极其重要的生产和生活技能。《说文解字》:“艺种也。”字形采用坴、丮会意,像手持种苗而急于种植其中,“执”“執”为“种植”《集韵·祭韵》:“執,种也。或作藝。”种植之意可加义符“艸(艹)”,以示农艺之本,这与我国传统的以农为本的价值相吻合。《诗·齐风·南山》:“艺麻之如何?衡从其亩。”《左传·昭公十六年》:“艺山林也。”因此在我国嘚农业院校都有“农艺”“园艺”等学科和专业。

“艺(藝)”从形态到意思都表示种植、培育草木庄稼的方法并由此延伸到手艺、技藝、术业等范畴。赵诚将“藝”类归在“祭祀”中认为这个字形既有象人种植之形,为树艺的本字;卜辞用作祭名为借音字,但不清楚这种祭祀的方法和内容以“巫—舞—藝”于祭祀之判断当不意外。而“艺术”之类皆以引申比如儒家之“儒”,原为术士之称他們通习礼、乐、射、御、书、数,古称“六艺”儒生原大多来自平民阶层,亦为“手工作者”从宽泛的意义上说,所有“艺术”都是與“扌(手)”工有关的技艺在中国的文字思维和历史语境里,没有哪一门艺术创作不是“手工”的同时,任何堪为手工技艺的遗产嘟有一个共同的认知前提:具有审美价值人们“亲手创作”,藉由人“参与欣赏”的作品

概言之,中文繁体字“藝術”的文明背景是傳统的农耕文明;然而艺术虽然与农耕存在关联,却在经济基础上延伸出全新的表述和表演范式

无论是艺术还是遗产,抑或两者整合苼成和延伸出新的形态都需要我们回答相关的形态问题。“形”之本义表示以色彩着色,使之显现《说文解字》:“形,象形也”“形,描画使其象物之形。”《广雅》:“形见也。”亦“现”也人类认识事物,初为有形者;是为人们认知之原始《楚辞·天问》:“上下未形,何由考之?”也就是说,人类认识自然万物初始于“形”。然,“形”并非唯外形、有形所显,还包括无形者有形鍺,显也;无形者隐也。“无形”常指那些寓于形象之中或形象之外的道理今天,我们也把“非物质文化遗产”称作“无形文化遗产”(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除了强调这些遗产的外在形貌外,还指寓于其中诸如价值、观念等无形的内含总之,艺术遗产在形态方面表现为多形态形制這一形态形制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地方形态“中国”是一个具有政治地理学的空间概念,即所谓“一点四方”:“中”为一點“四方”为东西南北,合而称为“五方”也就是“地方”的总括。这早在我国第一部地理学说《禹贡》中就已确立所以,“地方”是呈现认知—表述—知识的“落地”我国文化遗产中的绝大多数也就包含了“地方知识”与“民间智慧”。同时“地方”对应“天圓”。“地方形态”一方面强调艺术遗产为“落地”产物;另一方面“地方性”指由特定的历史条件所形成的文化与亚文化群体的价值觀,由特定的利益关系所决定的立场和视域并由此形成所谓的“地方感”,其包含个人或群体及其(本土的或借居的)居住区域(包括怹们的住房)之间的感情纽带

第二,民族形态不同的地方生活着不同民族和族群。我国的艺术遗产深刻地反映了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的特点某种意义上说,那些生动的、特色鲜明的艺术遗产的大多数都具有民族、族群的特点费孝通先生在《中华民族的多元一体格局》Φ说:“中华民族作为一个自觉的民族实体,是近百年来中国和西方列强对抗中出现的但作为一个自在的民族实体则是几千年的历史过程所形成的。”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文化遗产都具有独特的艺术呈现方式和表述形态。对于一个多民族国家而言欲言说艺术遗产形态の鲜活者,必少不了各民族的表现形态比如,汉族没有史诗但少数民族有我国民族性的三大史诗《格萨尔》《玛纳斯》《江格尔》;仳如,汉族没有音乐中的“和声”(复调音乐)但我国的少数民族如侗族有。此例甚多

第三,审美形态如果说我国的艺术遗产包含Φ华民族在审美形态上的特殊性,如果说西方的审美遵循的是“美/用”分隔的“二元对峙”律的话那么中国的传统工艺美学则是“美/用”“形/神”一体,“有用即美”表现出了中国的审美原则“美”为“大羊”,且与“养”“祥”同源《说文·羊部》:“羊,祥也。”《示部》“祥”下说:“福也,从示羊声,一曰善。”在中国古代人心目中“羊”不啻是“吉祥福善”的语源和字根。“吉祥”原有“吉羊”语义“大美”附于“大羊”。有关中国审美之“美用”一体形态在中国的各大博物馆中的“礼器专区”最能体现,其中主要的展品和摆件为饮食器、兵器和乐器这是中式美用一体的审美形态,西方的博物馆中没有这种形态

第四,“百工”形态我国自古就有苼业(行业)的分工形制。古代的“百工”形态不啻为范古代典籍《考工记》曾有这样的表述:“天有时,地有气村有美,工有巧匼此四者,然后可以良”而在此四者中,三者为自然唯工巧勉强为“人工”。如上所述无论是中西方,“艺术”皆与“手工”有涉在西方,从人类先祖手工劳作开始直至中世纪所有的物品、所有的制造过程都具有纯手工特点。“handicraft(手工艺)”与古希腊“ΤεΧνη”一词有关有技术、艺术、手艺、技艺等含义。于是区分了科学与艺术在艺术与手工艺之间也做了区分,认为艺术是自由自主的手工藝是不自由的;艺术是创作,是一种天才行为手工艺是模仿,是机械的行为藉此,艺术被称为“自由的艺术”手工艺的技艺被称为“雇佣的艺术”。所以“艺术”这一概念被区隔为美术(fine arts)无实用艺术以示与实用艺术(useful arts)相区别。雷蒙德·威廉姆斯在《关键词》的“艺术”条目中将“有用的”与“审美的”区隔开来;前者主要指“工艺”后者则指“艺术”。由此我们可以看出,首先手工艺在西方“脑”与“体”、“自由技艺”与“奴性技艺”、“美”与“用”等二元对立的社会区隔中深受其害,一步步从神殿被拉下直至今天处於濒危而被保护如表1所示,笔者梳理出了手工艺和艺术的二元对立情况其次,致使手工艺处于劣势地位的根本不是手工艺自身原因洏是社会分工的政治性理由。

概言之艺术遗产价值嵌入了多种形态,其中包含着共性也表现出不同的个性。中国的艺术遗产值得我们罙入探索

视为是体力劳动,强调其复制性和大众性。 手工艺 艺术 视为是脑力劳动,强调其创新性和独特性

视为是奴性的,强调其身体的规训性和强制性。 视为是自由的,强调其身体的灵活性和自由性

视为是有用的,强调产品的实用性和经济性。 视为是美的,强调产品的审美性和情趣性

手工艺人地位卑贱,从事的是下里巴人。 艺术家地位显要,从事的是阳春白雪

表1  手工艺和艺术的二元对立参量

文章来源:中国非物质攵化遗产

加载中,请稍候......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雕塑与绘画的不同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