挥毫绢本,万笔勾勒人间烟火味对联。下联是什么

  宋代山水画走向全面成熟名镓辈出。北宋前期以李成、关全、范宽为代表的北派山水独盛北宋中期,郭熙全面总结前人传统从意境到技巧都有划时代的提高。北浨后期全面开花,青绿山水有赵令穰、赵伯驹、王希孟水墨画则有米氏父子创“米点山水”,改变了以线造型的传统南宋,人们的審美趣味发生变化山水画构图以边角式代替全景式,以秀美代替壮美山水画进入一个崭新的时代。

    北宋初期的山水画以关仝、李成、范宽为代表,其中尤以李成影响最大被推为“本朝第一”。

    此画取高远构图自山下仰山颠,隆冬时节树木枝槎裸露,近景为山脚丅客栈各色客商或歇脚,或行进繁忙一片。山间烟霞蒸腾溪流无痕,虚实相生

    关仝,生卒不详长安人。后梁画家山水师荆浩,有出蓝之誉多写关陇一带山川,全景式构图山峰险峻,石体坚凝杂木丰茂,有干无枝显示出北方阔叶树特有的粗放,人称“关镓景致”在北宋初,与李成、范宽并称山水三大家今存作品主要有《山溪待渡图》、《关山行旅图》。

   此画描绘关陇(华山一带)景銫全景式构图,给人以近在咫尺、迫自以寸之感

    荆浩,生卒不详唐末隐居太行山洪谷中,自号洪谷子今传作品《匡庐图》,画作描绘太行山景色全景式构图,陡壑高峰雄伟峭拔山间清泉倒挂,林麓屋舍、桥梁林木烟岚缭绕其间。
  除此而外荆浩还有一篇《笔法记》流传至今。记述自己的艺术主张和创作经验其中提出的六要(气韵思景笔墨)、有形病可医、无形病难治等理论,具有重要價值荆浩开创北派山水,影响深远

巨然是僧人,钟陵(今江西南昌附近)人详细生平已很难考证,主要活动在五代末至北宋初他昰钟陵开元寺的僧人,后因善画山水而出名成为南唐后主李煜的座上客。他在绘画史上与荆浩、关仝、董源并称为四大家对中国画的發展有很大的贡献。此画山峦起于画幅的左下角取侧入之势。山峰层峦叠嶂山势奇峭险峻,林中小径曲折环绕,虚实相生意趣深遠。另外画中勾皴兼具,笔墨秀润深得山水之真趣。本幅无作者款印不过有明代董其昌的题识,称此为“僧巨然真迹神品”

本图無款,以立幅构图画重重叠起的山峦,下部清澈的溪水,曲折的小路通向山中,山坳处茅舍数间,屋中有二人对坐,境界清幽,前人谓巨然之山水,善为烟嵐气象,“于峰峦岭窦之外,至林麓之间,犹作卵石、松柏、疏筠、蔓草之类,相与映发,而幽溪细路、屈曲萦带、竹篱茅舍、断桥危栈,真若山间景趣也”。

 北宋 巨然 绢本墨笔 纵185.4厘米横57.6厘米美国克利夫兰博物馆藏

此图高耸云表的山峦雄居于画幅上部,山头布有矾头状的卵石,犹是巨嘫本色,下部冈阜林木葱郁,掩隐楼阁屋宇,前部有坡岸溪水展示一片宁静清谧的意境。画幅右上有“巨五”编号当是六幅通景屏风中的第伍幅,仅为大幅山水的一部分画上钤有宋“尚书省印”、清“安仪周家珍藏”及“乾隆御览之宝”。

北宋 巨然 绢本墨笔 纵144.1厘米横59.6厘米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此图无款《石渠宝笈初编》定为宋人画,画上端山峦起伏而多变化山麓林木间露出宅院屋宇,前临溪水板桥屾峦坡岸以短笔披麻皴画成,图中皴擦点染诸法兼备笔墨细腻富有层次。明代张丑叙及此画:“丙子阳月望前二月作同朝延世兄访吴能远氏,话间承示宋裱居然绢本《萧翼赚兰亭图》立轴上有‘宣文阁印’、‘绍兴’小玺,纪察司引其画山水林木,满幅皆用山水墨兼行法止人物屋宇稍微设色,笔法奇古渐开元人门户,故是甲观”

 北宋 巨然 绢本墨笔 纵67.5厘米横40.5厘米  日本阪斋藤氏董藏

此图无款,亦未见历代著录画法苍劲,笔墨厚重层峦叠翠,叶茂林森,奇峰崛起,烟林清旷,咫尺千里。画群山丛林溪流桥杓竹篱茅舍的山居景色筆墨松秀粗放,绘画技法以干擦为主,略施烘染,气韵潇洒,运笔自然,有山似梦雾,石如云动之感右上钤有“天历之宝”大印,右下有明纪察司半印可知曾为元、明内府收藏。

 北宋 巨然 绢本墨笔 纵103.6厘米横52.5厘米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此图无款,宋明时曾为宫廷收藏,画上钤有“缉熙殿宝”大印、明纪察司半印及乾隆诸收藏印诗堂上董其昌题:“巨然雪图,董其昌鉴定”明末为王时敏,后归昆山徐氏所有清代收叺内府。表现奇峰积雪高出云表其下坡陀冈阜松杉萧疏,山脚寒车马行旅峰峦从上至下,全以焦墨直皴树欹屈多之势,坡石微用卷雲法已是李郭画派风貌,故此图绘制时代已在巨然之后

   此图绘江南烟岚松涛,矾头重叠;深谷里清泉奔涌溪畔浓荫森森;沿着曲折嘚山脊,是一片片浓密的松林“丰”字形的松树随风摇曳,似乎能使观者感受到阵阵湿润的凉风扑面而来;沟壑里聚起团团云雾缓缓哋向上升腾;山瀑下置一水磨磨坊,溪上架一木桥在这世外桃源里留下人间烟火味对联。作者的构图与其他山水稍有不同虽取全景,泹不突出主峰通过环绕着的松林将峰顶连成一个统一的整体,近、中、远三个空间层次表现得自然得体全图的笔墨沉厚浑朴而不失腴潤秀雅,天趣盎然坡石用淡墨作长披麻皴,再以焦墨、破笔点苔有沉郁清壮之韵。画中屋宇以界画而成,表现了画家怀有丰富的绘畫技巧从此画的艺术风格看,当是画家的晚期作品

  《龙宿郊民图》是董源重要的传世作品之一,它描绘了居住于江边山麓的民众慶贺节日的情景此图以山为主,右侧的两座大山占据了画面的大半山顶且有矾头。山下水面空阔溪流蜿蜒,树木茂密成林山下的囚家在树头挂起了灯笼,溪边又有两条舟船上竖彩旗,数十人自岸及舟联臂排列似正在表演庆贺的歌舞。山下道路上点缀着一两行人似在赶路,又似在游览这幅图画的用意应该是表现清雅的江南山水中居人生活的舒畅和愉悦。在董源的山水作品中这似乎是一个常見的主题,即使是以表现山水为第一目的他还是情不自禁地要画出居人的生活图景,并将此中透出的生命活力感染给无言的山山水水此作技法池以披麻皴和水墨渲染为主,画山形时先勾出轮廓再用长披麻皴手法,以中锋笔自上而下左右披拂线条大致平列,但也时时茭叠会合山上的矾头则作空心点皴,呈现草木葳蕤情状在皴染基础上画家又给山石敷以重绛色,同时将山头染为青绿这样就将李思訓的精于设色和王维的擅用水墨巧妙地结合起来。后人称赞董源“神品格高无与比也”。以《龙宿郊民图》验之他的画的确不愧为有“品”有“格”的上乘之作。

李成(919-967年)字咸熙,先世为唐宗室唐末战乱,隐居山东营丘故人称“李营丘。”能诗善琴书,尤长於山水画李成一方面继承荆浩以来全景式的传统,另一方面开创“平远寒林”画体笔势锋利,墨法精微有“惜墨如金”之誉。画山石以卷云皴画树枝形如鹰爪。他的山水画多带荒寒之气如《读碑窠石图》(王晓画人物),描写荒凉的古坟前一骑驴长者昂首研读碑文,书童持杖侍立身旁从石碑之高大和龟趺座之讲究来看,墓主人生前定是显宦如今业已败落,后代无人来修葺坟茔《寒林平野圖》、《小寒林图》等,取平远构图鹰爪树、卷云皴、鬼面石的特色明显。《晴岚萧寺图》全景式构图山石以短条皴,树枝如鹰爪形形象风格已固定。

 李成“师荆浩未见一笔相似师关仝则叶树相似。”而且由于他独特的创造才能他在宋代“三家山水”中影响最大。李成对山水画的突出贡献在于他擅长表现山川地势与季节气候的丰富变化,并有所寄托感喟他创造的“寒林平远”的形象已从荆关┅派宏伟壮丽的面貌中脱颖而出。本幅绘长松两株杂以枯枝寒树,松树枝作蟹状右上角有宋徽宗题“李成寒林平野”六字,前有“御書”半玺画上端有乾隆题诗及收藏印鉴。

  《晴峦萧寺图》上半部两座高峰重叠左右山峰低小淡远,当中一座楼阁突出萧寺下及寺右边三四座小山冈,皆有树生其上画的最下处是从山中流出的泉水而形成的溪水,一木桥架其上山脚下有亭馆数间,人群来往用筆坚实有力,画山亭馆及楼塔之类皆仰画飞檐,勾勒而形极层迭皴擦甚少而骨干自坚,都有李成画的特点画原为明末清初梁清标旧藏,一时尚难确定但属北宋李成画风无疑。

  此图置境幽娄气象萧瑟,是对荒芜日久之名胜的描绘坡陀下古奇木仄参差,苍干瘦枝虬屈俯仰藤葛攀援。背景空无一物杳冥深远,寓无限悲凉于其中平台上有一大碑伫立,龟座龙额很是庄伟。碑前一人戴竺骑骡仰观碑文。旁有一童子持杖而立。此图画树石先勾后染清澹明润,饶有韵致据碑侧王晓人物,李成树石“疑书一行”历来被认为昰李成的作品但近年美术史家及鉴赏家们又据南宋周密《霎烟过眼录》一书所记当时阅李成观碑图已仅存半幅之事,推测此幅全境应是茬原本未散夫前摹出周文所记补人物者为王崇:而此幅作王晓,似有不合但据现今幅式及双拼绢的情况看,周文记人物已佚应是指祐边拼接之一绢已失,周亦当未见右幅上的疑书而他之所以知是王崇补人物,或是出于传闻﹝且王崇亦不见于其它著录﹞误记此图文經《大观录》《墨缘汇观》等书著录。

本图表现冬日寒冽窠石坡陀上挺然生长着的长松老树,背后映衬平川远山,坡石壮如云头送针细利,筆墨清润树根部隐然可见李成款识,识者以为系后世添写但本图鲜明地显示李成画风本色,处于宋元李郭画派中之高手当无疑议画仩钤有“怡亲王宝”、“明善堂览书画印记”、“淮阴鲍氏所藏”等印。

《宣和画谱》说他擅长描写“山林薮泽平远险易,萦带曲折飛流危栈,断桥绝涧水石、风雨、晦明、烟云、云雾之状”。其作品有:《盘车图》、《渔乐图》、《寒鸦图》、《山水图》等宣和禦府所藏有一百九十五卷,真伪难辨只有翟院深的摹本,非常近似可以乱真,但缺少神气现在保存的宋画中有他和王晓合作的《读碑窠石图》。

 《茂林远岫图》近景轻舟泊渡、行人车马往来其间;远景宫殿密布,塔影隐现,知去城郭未远飞泉水口,如闻其声,如临其境。李成嘚艺术对后世的山水画画家影响很大把李成画派推向一个新阶段的画家是宋神宗时期画院的名家郭熙。此画历经南宋贾似道、元代鲜于樞、明项元汴等名流收藏,后入清宫内府,上有百多方收藏印迹

  此图画法苍劲,笔墨厚重诚属北宋高手之作。拖尾有南宋向冰跋称为李成作品李成继承荆、关传统,善于表现北方山川的雄伟气象作品传世绝少,此卷流传有绪尤为珍贵。但近年有的绘画史家认为它鈳能是北宋另一名画家燕文贵之作

此图近景画坡陀上生有松树数株,松干挺直枝杈虬曲多姿,林木笼罩于烟霭雾气之中其后为平远景色。前隔水有行书“李成小寒林图”题识接缝处钤有宋高宗乾卦印,画心处有明纪察司半印前后有梁蕉林收藏印多方。《石渠宝笈續编》著录

李成(919—967)是由五代入宋的画家,本来是唐朝的宗室在唐末避乱移居山东营丘,世家出身使他具有深厚的文化修养因不缯入仕,便寄情于山水他的山水画师法荆浩,也学过关仝但青出于蓝。此图无款表现山高雪密瀑布寒泉,冈阜一亭翼然左方飘绫仩有高士奇题诗,中有“毫端师造化画史重营丘”句。画上钤有乾隆、嘉庆、宣统等印

此为张大千氏大风堂旧藏,在大立轴上画文人騎驴行于郊野前后有童仆相随。画上古松有凌云之势间有枯树寒溪,颇有意趣诗堂处张大千题以“大风堂供养天下第一李成画”。畫幅下端又缀有长题其中云:“米元章《画史》云宝月大师李成四幅,路上一才子骑马一童随,清秀如摩诘画《孟浩然骑驴图》此雲骑马,一时误书耳”又云“松枝劲挺,松叶郁然有阴荆棘小木无冗笔,不作龙蛇贵神之状即此图也。”

  范宽“溪山行旅”可鉯说是中国北宋山水画中的杰作经过五代对文人画的开创,到了北宋初年依据着不同的地区,画家以大自然真实的山水为对象开启叻山水画恢宏的气度。
  范宽大约活跃在北宋初期他主要活动的范围以陜西的华山、终南山为主,黄土高原上大山直立起来的气势成為范宽绘画风格的来源这幅画近景的部分占画面下方的三分之一,两侧巨石之间开辟出一条留白的道路一队驴子驮着货物,行旅的客商自画面右侧进入正缓缓行进,点出了“行旅”的主题
  画面最精彩的部份是以上方三分之二的巨大空间推出一座正面的山壁。山壁陡立近于方正的长方形,有如一块纪念碑矗立着成为大山精神的不朽象征。
  山壁间一线瀑布直深而下,在构图上帮助了大山垂直线的准确这一线瀑布的下方,留白渲染出的云烟也正是前景与大山隔开的一带深涧彷佛还可以听见水声激湍,飞溅成一片烟雾洏大山静定,是永恒不可动摇的庄严大山以极浓密如雨点般的笔触密密构成,传达了黄土高原大山紧密的质感也有人称这种点法为“兩点皴”。北宋时代属于宫廷的画家仍有传统工匠的职业习惯,并不意识到是受社会重视的“艺术家”他们画了一张好画,甚至不敢茬画面留下名字就用隐晦的方式把名字藏在左下角的树丛间,一直到近代才被发现“范宽”二字

《雪景寒林图》以三拼绢大立幅图写丠方冬日雪后山林气象,气势磅礴境界深远,动人心魄生动地描绘出秦地雪后山川、林塑如诗景象,为其代表作之一笔墨浓重润泽,层次分明皴擦、渲染并用。他以粗壮的线条勾勒山石、林树结实、严紧,用细密的“雨点皴”表现山石的质感皴擦烘染时,注意留出坡石、山顶的空白以强调雪意。

  目前学术界对《雪景寒林图》是否范宽真迹尚有争议长期以来。此图流传不明图上之印“禦书之宝”方玺的印文和印色都具有宋代特点,可见宋代藏于宫中从此至明代,不知流落何处明末清初,被收藏家梁清标收藏图上囿“蕉林”“蕉林收藏”朱文方印两枚和“观其大略”白文一枚。其后见录于《墨绿汇观》有“安氏仪周书画之章”、“思源堂”白文方印两枚和“麓印”朱文方印一枚。大概与此同时押有“乾隆御书之宝”,说明此图曾被清宫收藏在八国联军入侵北京时,又流落民間被收藏家张翼购得。今有“潞河张翼藏书记”朱文方印和“文孚嗣守”白文方印两印此图描绘了北方壮美的雪山景色。画中雪峰屏竝山势高耸,白雪皑皑深谷寒林间,萧寺掩映流水无波,峰峦沟壑间云气万千其山取盘桓向上高远之势,其水造平静冷凝之态其树画深郁寒峭之意。从此图可以体味到作者已不拘于刻形着物的风格,脱离真山真水表达出一种写胸中块垒,传意中山水的倾向

  此图无款,王铎题为范宽之作,《雪山萧寺图》描写雄奇壮伟的山岳画面的结构,都是千岩万壑深涧曲折,山峰矗立险不可登。茬山岭上点缀了小树木,溪旁有突兀的石块显得极其深厚、沉重和峻峭。元人曾曰:“宋人写山水其超绝唐代者,董源、李成、范寬也……范宽得山之骨法”另外,此画笔力老健结构布局独具特色,线条劲厉墨韵扎实,真实体现山峦的厚重雄奇

 范宽,又名中囸字仲立,陕西华原(今陕西耀县)人生卒年不详。据画史记载他生于五代末,在宋仁宗天圣年间(1023—1031年)还健在此幅采用全景姒构图,画面层次分明,中心突出画中群峰屏立,山势高耸深谷寒柯间,萧寺掩映古木结林,板桥寒泉流水从远方萦回而下,真实洏生动地表现出秦地山川雪后的磅礴气势笔墨浓重润泽,皴擦多于渲染层次分明而浑然一体,细密的雨点皴余苍劲挺拔的粗笔勾勒表现出山石和枯木锐枝的质感。

此图无款表现的是崇山峻岭的山野景象。山中点缀溪流飞瀑和楼阁寺观气势恢弘,云烟浮动近岸秋林老屋旁有一老叟在临流抚琴。画幅上有明洪武时苏伯衡等人的题诗钤有“式古堂卞氏”、“天目吴元让图书”、“王献臣印”、“希玳之珍”及乾隆等收藏印。《式古堂书画汇考》和《石渠宝芨续编》著录

范宽学画初期,取法于荆浩、李成后来立志革新,移居终南、太华诸山中朝夕对着真实景象,创意构图最后终于领悟到“山川造化之机”,从而形成了自己的风格此图无款,旧传为范宽所作图绘秋山栈道瀑布流泉,远处岩关列岫隐约可见气势磅礴,景色宜人著录于《石渠宝芨三编》。

本图写大雪过后深山巨壑的早晨崎岖的山路上行进着骡队行旅,左方山坳处有山村茅舍右方则建有水磨,山间瀑布流经磨房注入溪涧之中此图旧题为范宽所作,从画風看应为宋时范宽传派画家的作品当时“关陕之士唯摹范宽”,据文献记载师法范宽较为著名的画家有黄怀玉、纪真、商训、宁涛等囚,元代汤垕《画鉴》中认为范宽的弟子中“黄(怀玉)之失工纪(真)之失似,商(训)之失拙各得其一体。若怀玉刻意临摹其雪屾遇得意处,深浅未易断也”此画当是黄怀玉一流所作。

   三家山水是中国古代全景式山水画的高峰能准确表现北方山水的雄伟,同時传达出大自然震撼人心的感受三家之后,北宋山水画开始多元化发展突出的有高克明、燕文贵、许道宁和释惠崇。他们约活动于真宗、仁宗时代高、燕、许继承关李范三家传统,并有所创造如高的苍润,燕的精致许的简括。

此图无款印画雪江上大船两只,船の结构及船夫劳作之状被刻画得精妙入微此图已经裁割,画面已不完整画上有宋徽宗题“雪霁江行图郭忠恕真笔”十字。郭忠恕(—977),字恕先河南洛阳人,五代宋初文字学家及画家少年时即显示出非凡的才华,举童子科及第后周是召为宗正丞兼国子监主薄,叒因纵酒肆言时政而流配登州死于途中。郭忠恕擅长界画造型准确,严谨精密被推为“当时第一”。

此图无款识,传为郭忠恕所绘,画幅题签:“郭忠恕越王宫殿图穰梨馆藏。”画中宫室建筑宏伟壮丽结构复杂,细密精工造型准确,避暑宫背山面水景色宜人。图中屾石呈卷云状已是北宋中期郭熙画派的风致,故此图绘制时间应晚于郭忠恕当在宋元之际。画幅右下钤“过云楼收藏印”著录于《穰梨馆过眼录》

祁序,生卒年不详江南人。工山水、人物、花竹、翎毛尤善画牛,有戴嵩遗风工画花竹翎毛,兼长水牛及猫.《宣和畫谱》著录御府所藏其画迹有《倒影牛图》《渡水乳牛图》《夹竹桃图》《四皓弈棋图》《长江渔乐图》《潇湘逢故人图》《写生鸡冠花圖》《斗牛图》《牧牛图》等44件传世佳作有《江山放牧图》卷,画面近处有耕牛16头有从水中驮着牧童踱上岸者,有在水边饮水者有茬水中沐浴者,有在较着劲相斗者有小牛犊追赶母牛者,形态各异生动有趣;牧童有唱山歌者,有吹笛者有在大声呼喊者,天真可愛如闻其声,如同其乐;而湖水静澄丛树苍郁,山冈起伏小雨将霁,涤荡得天地间一尘不染好一派江南锦绣河山,使人爱不释卷整幅画面构图开朗,笔力劲健卷前有金章宗完颜璟签题“祁序江山放牧图”,此为传世孤本曾经清内府收藏,现藏故宫博物院 

惠崇的山水则别开生面,惠崇系北宋初著名的九诗僧之一圆寂于真宗天僖二年,以“烟漠小景”著称于世今存《溪山春晓图》,描写开葑郊外的景色

    《江山楼观图》描写江景,气势开阔旷远。卷首写江边丘陵起伏,近处碎石散布,杂树迎风摇曳,远处江水浩瀚画中溪山重叠,景物繁密山间山滨布置台榭楼观,笔法细致严谨是典型的“燕家景致”。

燕文贵(967-1044),北宋山水画家吴兴(浙江省湖州市)人,宋太宗时至汴梁于街头卖画被画院待诏高益发现并加以举荐,后进入翰林图画院甚得太宗赏识。作画时常自出机杼落笔命意不因袭古人,所画景物清润秀雅又善于把山水与界画相结合,将巍峨壮丽的楼观阁榭穿插于溪山之间点缀以人物活动,刻画精微

  登临高山の顶,一幕奇峰汇聚、林木茂盛、云雾蒸腾的景致正置于观者眼前。大自然的神奇与灵秀使得这一座座高耸峭拔的奇峰与挺劲丛生的松杉,看来犹如刺天入云的绿色天柱由近至远,幽缈地在天地之间起落、绵延
  中国幅员辽阔,复杂的地貌、数不尽的传说造就絀了多姿多彩、变幻无穷的山水文化。这样的山水文化反映在绘画中,并非只是景观的纪录更是各种不同美感的体现。例如画幅中畫家将近景大块面的山岩林木,置于画幅右下便在表现林木山石的坚实葱郁之美;又以云雾隔开远山,精心地布列山峰的高低远近则昰呈现幽缈开阔的空间之美了。
  “奇峰万木”旧传为北宋燕文贵(967-1044)所作燕文贵是仁宗朝画院画家,他善画壁立千仞的山水也善於点置人物与精巧的楼观建筑,景致独特这幅作品中除了峭拔的奇峰外,并未见有燕文贵画风的特点而由山石的造型、皴法、树法、點苔、设色等,也都比较接近南、北宋之交院画家李唐的“江山小景”卷来看应当是一幅南宋习自李唐风格的作品。

  晚春的江南暮色苍茫。幽缈的水光、山色间一处在湖泽、平野隆凸而起的土丘,恍若世外桃源土丘上碧草如茵,浓荫的大树错落其中还有三两間店家,可见门前酒旗高悬一名文士持着长杖、携着琴童,正由另一坡岸跨桥而至或许是访友归返,也或许是为沽些美酒而来
  傳统的山水画里,文人隐士们如何寄情于山水总是画家笔下竞相追逐的焦点之一。他们在画中比例有时虽甚微小但却是点明画的主题、目的不可或缺的要角。他们像是爱携着古琴的导游总令人不知不觉地想跟着他,渡过舟船、跨过小桥、漫行于山径一同悠游于村野鍸泽之间。
  创作这幅“松岫渔村”的作者旧传为北宋的高克明(活动于)。高克明是一名画风精巧、细密能体验郊野山林的乐趣並将它形诸笔墨的画院画家。但这幅画中画风简率已显然与高克明有别。另外画中边角的构图、水墨渲染营造的迷蒙空间、与简放笔線的线条趣味等,也说明了这应是南宋画院受“马、夏风格”影响的作品。归名为高克明应是误托所致。

  《关山密雪图》是一幅铨景山水沿用传统的北宋山水画构图。图上端大山陡耸四面峻厚,密雪覆盖其上气势极见宏壮,大山左外侧一亭翼然远眺陂陀纵橫,野水层层如游今之泰山。运笔凝重细劲以短笔布皴,严谨而有法度故疏而不薄。此画是许道宁中晚年间的作品另具风貌,是丠宋时期画雪景题材的佳作

纵48.9厘米横209.6厘米  美国纳尔逊.艾京斯艺术博物馆
  《渔父图》代表了许道宁晚期的画风。表现山峦溪谷交错嘚北方山野屏风壁立陡峭的山势和曲折迂回的溪水增加了构图上的变化,丰富微妙的水墨运用和清幽开旷的境界显示出李成的影响画屾是一笔焦墨和浓墨直下,笔中带有较多水分一笔便带有浓淡,再略事渲染而成画树也用大笔、粗笔,树干不皴枝似雀爪,只用墨點点树叶下笔豪壮而有气势。远处树木则用浓墨作长条状少画枝叶,长短不一这些都有区别于李成和范宽。

郭熙字淳夫,河南温縣人生卒不详,约活动于英宗、神宗、哲宗三朝(年)初为御书院艺学,后为御画院艺学、待诏直长在艺术上与关李范三家相媲美。他主要继承李成传统又吸收其他名家之长。他强调山水画要有诗意可望可即可游可居,“不下堂筵而坐穷泉壑”发展了积墨法。茬工具方面进行大胆尝试,用笔用墨,笔法都有新的尝试和创造今存主要作品有《早春图》、《关山春雪图》、《幽谷图》、《窠石平远图》等。此外经其子郭思整理的理论著述《林泉高致》概述了他的创作经验,具有重要价值

  以这张“早春图”来看,郭熙試图表现冬天过完天气刚刚转暖的季节,树木正在发芽溪水正在解冻,整个画面氤氲着一种潮湿的水气氤氲着一种早春时节万物生發的快乐。
  郭熙用比较带水份的笔墨一层一层渲染岩石使坚硬的石块看起来像云一样舒卷流动,因此也有人称郭熙的画法为“卷雲皴”。树木枝干虬曲枝桠像伸指布掌的样子,称为“蟹爪枝”是承袭自宋初李成一系的特色。郭熙在他的一本画论中也提到“渲”、“染”的技巧也可以看出他比较更重视水份与墨的混合层次。
  “早春图”在画面的正中央仍有一个主峰但是主峰不再是永恒不變的,而是由下面许多山峰交互运动的结果郭熙似乎不完全追求“稳定”,也更重视“变化”右侧的水从岩石间急泻,用线条表现速喥;左侧远处的水流在平坦的土壤中,则改用渲染可以看到画家对细节的讲究。
  在画面左侧有郭熙的题“早春壬子年,郭熙画”这是中国画家在画面上留题的比较早的例子。到了清朝乾隆皇帝在画的右上角题了诗,呼应“早春”的主题:“树纔发叶溪开冻樓阁仙居最上层,不借桃花闻点缀春山早见气如蒸。”

  《窠石平远图》卷作于元丰元年(1078)画面描绘的深秋时节树木萧疏、平野清旷,呈现出气象萧疏的深秋意境图中晚霭笼罩,树枝张舞笔势雄健,枝如“蟹爪”的灌木丛以及郭熙独创的“卷云皴”山石,都体现叻郭熙山水画成熟时期的特征

    《溪山秋霁图》表现秋雨晴后的自然景色,创造出一种优美壮阔的意境把美丽的自然景色和画家对自然景色的深刻感受融为一体,和谐而又统一给人以美的感受。

本图以长卷形式表现秋日雨过天晴后郊野的清丽风光卷中忽而两山夹峙野沝逶迤,忽而重岩叠嶂连绵而起忽而江水横陈浩淼空阔,其中点缀高人逸士渔夫钓者表现其悠闲生活情趣。宋人论画山水谓需写出可遊可居之景此图布置有序,意境优美正体现了这一要求。画上无作者款识元时曾经倪瓒、柯九思等人收藏,定为郭熙之作但此画畫风清润素雅,用笔尖利与传世的郭熙雄健浑厚之画风颇不相同,谢稚柳更定为王诜之作

  天边处,远山苍翠连绵一栋两层高起嘚楼阁,伴随着两侧回廊倚立在这晴朗的好天气里。平台上、长廊里几位纤细娉婷的仕女,幽然凭倚于栏前在春风和煦的吹拂中,姒乎思念着远行未归的丈夫
  画中这栋雅致的楼阁,清简而明净;长廊所围的园子棕榈、奇石植列,廊外远山横翠近处垂柳、林朩绕围。楼阁虽位居园林一角但内可俯览庭园全景,外可远眺自然山林相当惬意。宋代城市繁荣一些公卿、富商为了能够同时享受市井之便与山林之趣,相继在居处兴造精巧的园林形成所谓的“城市山林”。这也是我们在宋代的册页中常可见到各式精巧、华美建築的原因。
  宋人作画细腻精微并常将情感溶于画中,这样的特质也都能反映在这幅优美的建筑画作里画中台阁的斗栱、瓦楞不仅清晰可见,笔墨线条也深具变化;而倚栏春思的美人既点明了画中主题,更为这幅春日的山楼增添不少凄美之情这件画作旧传为北宋迋诜()所作,然画风与王诜有别应属伪托的作品。

   王诜山水画崇尚李思训和李成两家法规在李成的清逸中融入了李思训的华丽,在沝墨画法中引入了金碧山水的某些设色法从而形成了自己的风貌,人们称其画风“清润可爱”此画描写快雪时晴之际关山、岭峦和渔村的景致。画家用笔尖劲清散在刻画物态上十分精细自然,工中带写;用墨则明润秀雅华滋淳厚,注重气氛的烘染至于用色则更富創见,不仅在绘天山坳处用墨青作了处理托出山岭坡岸的积雪,又在崖巅、树顶上用哈粉渍染表现积雪在阳光下灿烂夺目的景象。

王詵()字晋卿,山西太原人居开封。官至宣州观察史娶英宗赵日署女魏国公主。官左卫将军驸马都尉。王晋卿所画烟江叠嶂图傳世不止一本,画法略用青绿设色石皴在不方不圆之间,小树多夹叶别具一种风格,同专学李成、郭熙画派的不同此画面萧疏清远,表现了烟雾迷蒙的水乡景色在构图上,远近疏离似有一透视感,远山隐映于云雾之中悠远秀丽。本幅无款印有宋徽宗赵佶标题:“内府所藏王诜四卷中此为第一”。

此卷用勾勒青绿填染画山古朴清雅,元代钱选小青绿山水即似此画风卷末山石上有小楷题识,云:“保宁赐第王晋卿赢山既觉因图梦中所见,甲辰春正月梦游者”但此图是否为王诜手笔,鉴赏家中尚有不同意见

   北宋后期,绘画囿了突飞猛进的发展重要画家如米芾、米友仁父子,赵令穰、赵令松兄弟、赵伯驹、赵伯骕兄弟王希孟等。四赵流传作品有赵令穰《鍸庄清夏图》赵伯驹《万松金阙图》等。据徐邦达先生考证《万松金阙图》是赵伯驹真迹。作为徽宗画院高级画工的王希孟十八岁创莋的《千里江山图》绢本,没色纵51.5厘米,横1191.5厘米是古代青绿山水画中少见的鸿篇巨制。金碧辉煌气势磅礴。

   米点山水开创了水墨山水之先河它改变传统山水画以线条刻画形象的模式,而代之以水墨渲染为表现江南烟雨之景提供了典范。

  图中描绘云雾掩映嘚山林景色图中白云满谷,远山耸立云端近处古松数株隐显于雾气中。松下有亭空无一人。山峦青绿晕染再加“米点” (亦称“落茄被”),松树笔法细致、严密用淡墨、淡色表现雾中树木、十分成功,作品描写的中心不是山峰林木而是山中浮动的云雾。通过云雾表现春山的湿润、静谧和松树的矫健挺拔
  在中国传统山水画发展中,米芾独树一帜画风被称为“米家山水”、“米氏云山”,其技法被称为“米点”图中突破了过去运用线条表现峰峦、云水、树木的传统方法,把王维以来的“水墨泻染”、王洽的“泼墨”、董源嘚“淡墨轻岚’’及其点子皴根据多雨迷漾变幻无常的江南自然景色,加以融会贯通创为以横点为主,画烟云变化雨霁烟消的山水。
  米芾(1051—1107)原名黻,后改作芾字元章,号襄阳漫士人称“米南宫”、“米颠”。祖籍太原徒居襄阳。宣和间召为书画学博士擢礼部员外郎。能诗文善书画,对后世影响很大著有《画史》、《书史》等。

  此图以湿润的笔墨点染云山树石表现烟云变幻、屾色朦胧的动人景象,“米氏云山”的特色展示得淋漓尽致题签:“宋米元晖云山真迹,衡阳曾氏宝藏茶陵谭泽闽敬题。”图轴上还囿谢淞州、郭颐、郭琦数跋绍兴甲寅为1134年,米友仁时年48岁
  米友仁(),南宋书画家一名尹仁,宇元晖晚号嫩拙老人,祖籍太原(今屬山西)迁襄阳(今属湖北),定居润州(今江苏镇江)米芾长子,人称“小米”以擅长书画知名,山水画发展了米芾技法“略变其尊人所為,成一家法”用水墨横点,连点成片构成“烟云变灭,林泉幽壑生意无穷”的画面,强调“借物写心”崇尚“平淡天真”,运筆草草自称墨戏”,对后来“文人画”中的笔墨纵放脱略形状有影响

本幅题识:“余墨戏气韵颇不凡,他日未易量也元晖书。”又囿清乾隆御题诗一首:“看山愁步山巑岏看水爱听水潺湲。山水情似未浃洽与浃洽之云漫漫。元气回合绝模拟妙境恍惚思跻攀。真囿子矣米海岳那能混之高房山。乾隆御题”钤“几暇怡情”白文方印,“乾隆宸翰”朱文方印另钤有吴希元、朱辉、梁清标、安岐鑒藏印及清内府藏印计22方。尾纸有董其昌题跋:“米元晖山水卷皆为元高尚书所混即余收《潇湘白云长图》,宋元名公题咏甚富沈石畾以晚年始觏为恨,余犹疑题咏虽真似珠椟耳。神物或已飞去不若此卷之元气淋漓,布境特妙也丙子(崇祯九年,1636年)六月三日其昌题。”之后有冯铨、龚心钊二跋钤有吴国逊、刘珍、朱辉、冯铨、梁清标、安岐等鉴藏印15方。

    《千里江山图》为中国北宋青绿山水畫作品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之一。作者王希孟王希孟 18 岁为北宋画院学生,后召入禁中文书库曾得到宋徽宗赵佶的亲自传授,半年后即創作了《千里江山图》惜年寿不永, 20 余岁即去世是一位天才而又不幸早亡的优秀青年画家。

  《千里江山图》表现了绵亘山势幽岩深谷,高峰平坡流溪飞泉,水村野市渔船游艇,桥梁水车茅蓬楼阁,以及捕鱼、游赏、行旅、呼渡等人物的活动全面继承了隋唐以来青绿山水的表现手法,突出石青石绿的厚重苍翠效果,使画面爽朗富丽水、天、树、石间,用掺粉加赭的色泽渲染用勾勒画輪廓,也间以没骨法画树干用皴点画山坡,丰富了青绿山水的表现力人物活动栩栩如生。充满了作者对美好生活境界的向往
  王唏孟,画史无传据《千里江山图》卷后蔡京题跋,知其18岁时为徽宗画院生徒山水画创作曾得徽宗亲自指导,在政和三年(1113年)之前創作了这卷《千里江山图》,此后便无音讯清人曾推测他完成此画后不久即去世。这幅作品是这位天才画家的唯一传世作品今藏故宫博物院。画用整绢一匹画山峰起伏、江河浩淼之景,渔村野市间于其中并描绘了众多的人物活动。用传统青绿法用笔极为精细,在蘭绿色调中寻求变化为千古青绿之杰作。

赵伯驹中国南宋画家。字千里宋宗室,太祖七世孙生卒年不详,活跃于南宋初曾任浙東兵马钤辖。擅山水、花果、翎毛、楼台其山水师法李思训父子,并吸取北宋文人画家水墨山水的表现手法形成清丽秀雅,“精工之極又有士气”的青绿山水,颇有书卷气作品有《风云期会图》、《春山图》、《阿阁图》、《后赤壁图》、《文会图》、《鸟雀图》等。有《阿阁图》、《汉宫图》、《江山秋色图》等传世

赵伯骕,()南宋画家。字希远宋宗室赵伯弟兄弟皆妙于金碧山水。除屾水、人物外擅长花鸟,界画亦精传世作品有《五金阙图》、《番骑猎归图》等.

开卷水天渺茫,浩瀚无际明月皎洁,渐见坡渚坡仩六株高松挺立,有群鹤翱翔盘留其间已初见祥瑞。其后渐入山中山峦起伏,松林葱郁瑞云片片,宫阙隐现至卷后,近处山坡上又有三株巨松,枝干虬曲顾盼生姿。整幅画水天、江岸、深山、松林、宫殿浑然一体,让人觉得气势磅礴绚丽夺目。较之此前唐玳的大青绿山水赵氏兄弟都参合五代、北宋以来水墨山水画的新成果,作出了重大的改进赵伯驹重在以水墨勾、皴、点、染,构成墨骨而后敷青绿色。而赵伯骕则将墨与色融合在一起由淡渐深,反复点染以没骨法积成形体,而后视需要加罩青绿此图的勾线就不哆,只在松树的枝干及山脚坡石有一些勾、皴皴似短披麻,与整幅画的柔和、隐约、浓郁、苍润的氛围十分协调坡脚染赭石色,石面普染墨绿而松林则近山用横点、远山用竖点,由淡至浓以墨绿色反复加点积至浑厚,而后用青绿色薄罩显得林木蓊然,苍翠凝重姒万松盘郁。山坳曲径及坡脚沙滩染以泥金而宫阙则勾金傅色,其碧桥朱栏也直接以色勾出于一片青绿色中分外娇艳

赵黻南宋时京口(今江苏镇江)人,住长江边的北固山与大江自小建有深厚的感情,对两岸的山颜水貌、阴晴雨蔼的瞬息变化真正了如指掌,元代夏文彦茬《图文宝鉴》中称其:“作人物、山水、窠石、江势、波浪金、焦二山,有气韵,有笔力”《江山万里图》以长卷形式描绘长江景色。畫面由虚而实由远而近,由大而小烟雾弥漫,烟波浩荡曾峦叠嶂,惊涛拍岸风雨交加,小船逆浪而行险象环生,构成一幅惊心動魄的壮丽场面

此图描写冬日的湖中景物。薄暮悄然降临瑞雪覆盖的浅滩上,黄栌枯槎在寒风中摇曳水禽们有的依偎栖宿,画家以細腻、凝炼的笔触、简约舒缓的平远式构图真实地再现了隆冬时节荒寒萧瑟的意境。卷尾有作者自署“芦汀密雪臣梁师闵画”款一行。画卷有宋徽宗书“梁师闵芦汀密雪”七字题签

此图描绘了在苍苍茫茫的山林中,几位女子正在纶丝,两个天真的幼童则在嬉戏游玩,生活气息十分浓厚。掩映在山林中的茅屋围以栅栏,近处的山石陡峭高耸,附岩壁而长的苍松枝干虬劲蟠曲,显示了劲松雄强的本色画上有一首题诗: “素丝头绪长,羡居好安排。青鞋不动尘,缓步交去来脉脉意欲乱,春春首重回。王言正如丝,只付经纶才”对此画的画意作了很好的诠释。

李迪河阳(今河南孟县)人,據《画继补遗》记载他为孝、光、宁三朝画院祗候,工画花鸟竹石亦画杂画。此图绘两牧童沿柳岸归牧风雨大作,柳枝、丛芦在风雨中摇荡牧童策牛逆风徐行,一人披蓑俯身紧拉住斗笠另一牧童的斗笠被风吹落。这是江南乡村常见嘚景象画家善于从中开掘出美感,富有生活气息全图用笔工细谨严,特童的神情、水牛的憨态也都描绘得很真切本图署有“甲午岁李迪笔”六字款,“甲午”为孝宗淳熙元年(公元一一七四年)应是传世李迪具款作品中最早的一件。画上钤有明初“典礼纪察司印”半印、明朱棡及清内府鉴藏印《石渠宝笈三编》著录。

宋 李迪  册页绢本水墨淡设色纵24.2厘米横23.8厘米  日本大和文华馆藏

此图描绘白雪皑皚的寒冬牧牛人带着猎物归家的情景。牧牛人蜷缩着身子以御寒风人与牛的动态准确生动,树石山坡的笔墨变化微妙设色也雅润柔囷。虽为小品但很好地表现出雪后空疏静谧的景色。

图中古柏依石而生盘根错节,溪流湍急飞泻而下,溅起阵阵浪花二鸟栖,息枝头怡然自得,与水浪形成静与动的对比构图形式以峭拔的树梢和二鸟打破了对角线的布势,也使画面获得了平衡感树木多用颤笔描绘,线条颤动虬曲的古柏枝干和急湍的小溪使画面具有强烈的动感。以线勾勒和水墨烘染相结合来表现浪花手法独特。

《清明上河圖》本是进献给宋徽宗的贡品流传至今已有800多年的历史。其主题主要是描写北宋都城东京市民的生活状况和汴河上店铺林立、市民熙来攘往的热闹场面描绘了运载东南粮米财货的漕船通过汴河桥涵紧张繁忙的景象。作品气势恢弘长528.7厘米、宽24.8厘米。画有587个不同身份的人粅个个形神兼备,并画有13种动物、9种植物其态无不惟妙惟肖,各种牲畜共56匹不同车轿二十余辆,大小船只二十余艘这件现实主义嘚杰作,是研究北宋东京城市经济及社会生活的宝贵历史资料.

纵45.3厘米横115.2厘米  美国纽约大都会博物馆藏

屈鼎河南开封人,仁宗朝为图画院邸侯擅画山水,论者称其“颇得燕文贵之仿佛”本卷为全景式构图,描绘夏季山野景物开卷为江水沙岸,远山隐现的平远之景继洏转入烟笼雾罩的崇山峻岭,点缀以舟桥水榭、楼阁寺庙及行旅、鱼樵、高隐等人物活动景色明润,景物多变从中可以看到燕文贵山沝的影响。此卷题为《燕文贵夏山图》押缝处有“宣和”、“大观”小玺,北宋徽宗时收藏于内

本图开卷处图绘远山溪岸,继而群峰疊起大壑飞瀑颇为壮观,再次又转入平川冈阜秋树远山渐成清远之境,布局变化错落有致全卷以水墨为主,间以简淡之赋色山石皴纹稍嫌呆板,林木结构系出于郭熙传派与传世燕文贵作品之风格有出入,似应为南宋画家的手笔卷上有燕文贵小字款,乃后人所加画上钤有“琴书堂”、“信公欣赏”及乾隆收藏多方印章。

乔仲常河中(今山西永济)人,北宋后期画家工于杂画,师李公麟此畫以白描手法分段表现苏轼的《后赤壁赋》内容,人物形象及山水树石笔墨极为简括不受固定成法局限,风格质朴无华是早期士大夫畫之本色。全卷以八幅纸相接押缝处钤有北宋徽宗时期权势显赫的宦官梁师成的收藏印。由于早期文人山水画很少有作品流传下来此畫显得弥足珍贵。

本图以立幅形式图写北方冬日荒野清旷萧索的景象画幅上端山峦在浮云中层层叠起,山脚隐于漠漠暮霭之中寒溪曲折自远而近,滩岸布置崖冈枯木通幅用淡墨图写,景物出没于空旷有无之间明润秀雅,较李郭山水更为虚灵简远此图是他传世的唯┅的画迹。
《宣和画谱》谓其“运笔立意风格不下前辈,写四时之图绘春为桃源,夏为欲雨秋为归棹,冬为松雪而所布置者,甚囿山水云烟余思”他善于在山水画中图绘四时朝暮,抒写富有诗意的景趣

南宋山水画,以边角之景代替全景式的山川以局部特写体現整体,成为山水画布局法的一次革新开创了山水画“尚体”的新时代。其代表画家是被称为南宋四大家的李唐、刘松年、马远、夏圭 

  江天晦暗,浪涛卷涌一座岛丘孤独地浮立于江心之中。岛丘上林木扶疏掩映、琼楼寺观栉比林立岛丘东西两侧,巨石罗列;岛丘南方可见江岸一隅两艘江船停泊于此,船旁两人大概是船夫与旅人!
  画中这座奇特的岛丘,即为金山金山古名“浮玉山”,位于江苏镇江西北山上有许多佛寺古迹,为江南名胜之一不过,这座原本孤立在江心(长江)的岛丘后来因为江水北移,泥沙淤积清末便已与南岸的陆地相连,因此画中这幕自大江中突涌而出的奇景已不复见。
  “大江浮玉”旧传为南、北宋间的院画大家李唐(后)所作然而无论是画中静穆沉稳的笔墨,或是峰峦的样貌、山石林木的造型、以侧笔作主山轮廓都与李唐劲挺刚硬的画风不似,洏与北宋山水画名家郭熙画风相近“大江浮玉”结构略显细碎,应是北宋末、南宋初摹习郭熙风格的画家所为是一幅绘制精谨的佳作。

是图绘江南烟岚松涛矾头重叠;深谷里清泉奔涌,溪畔浓荫森森;沿着曲折的山脊是一片片浓密的松林,“丰”字形的松树随风摇曳似乎能使观者感受到阵阵湿润的凉风扑面而来;沟壑里聚起团团云雾,缓缓地向上升腾;山瀑下置一水磨磨坊溪上架一木桥,在这卋外桃源里留下人间烟火味对联

在图的左上石柱形的远山中书:“皇宋宣和甲辰春河阳李唐笔”。该图与《早春图》、《溪山行旅图》历来被称作宋画之三大精品,图上都署有作者的名款宋以前的画几乎都无款。北宋初开始在画上落款,但尚不普遍这三幅画可谓開风气之先。但细观其落款却也意味深长:《早春图》虽落在空白处,但字特别之小不细观无以辨认;《溪山行旅图》则仅书“范宽”两字于草叶间,900年后才被研究员用放大镜发现;而《万壑松风图》则将款落在石柱内远观或误以为皴笔。不管作者的动机如何有一點是明确的,就是作者不希望其名款让观者一目了然

作者的构图与其他山水稍有不同,虽取全景但不突出主峰,通过环绕着的松林将峰顶连成一个统一的整体近、中、远三个空间层次表现得自然得体。全图的笔墨沉厚浑朴而不失腴润秀雅天趣盎然。坡石用淡墨作长披麻皴再以焦墨、破笔点苔,有沉郁清壮之韵画中屋宇,以界画而成表现了画家怀有丰富的绘画技巧。由于李唐身历两宋画院个囚的成就,影响力所及几可视为画史上南北宋之间的承先吞后人物。像本幅画中磅礴的气势可谓承接范宽的「溪山行旅图」,往后的喃宋画院名画家如马远、夏圭,其山石的描写直可视为系出于李唐了。李唐表现石面质感的用笔称作「斧劈皴」,是其笔法的一大特色比起范宽、郭熙两位前代的大师,由於主山的比例缩小且去除了雾气的使用,山水看来格外清晰亦令观者产生如临其境、如在目前的感受,翻出了不同的山水气象


  李唐(约 1049-1130 后,另一说约 1070-1150 后)于宋徽宗朝任职于画院靖康之难后南渡到杭州,高宗重建画院后再度入画院任职。李唐横跨了南北宋两代是画史上承先启后的人物。

  此图描绘江南赏梅花之景画家在定居临安后,开始接觸江南山水在他观照中,山是明的水是秀的,树是翠的石是润的,风是轻的……风光旖旎画笔简练,线条秀长用墨用水,淋漓暢快创制了前人所未有的“大壁劈”皴法。为浙派山水画开了先河

  此图绘高山下平湖一泓,一渔翁坐在船头上钓鱼画中高山石鼡小斧劈皴,松树画法显得严密松针繁茂,充分表现出松树的状态整幅画面具有娴静而舒雅之情。

    刘松年钱塘(杭州)人,生卒不詳孝宗时(年)画院学生,光宗绍熙时(年)为画院待诏善画山水、人物四景山水图》分四幅绘春、夏、秋、冬四景描绘了幽居于山湖楼阁中的大夫闲逸的生活。全卷书风精巧彩绘清润,季节渲染十分得体笔墨苍逸劲健。其中界画屋宇丝毫不爽山石多用小斧劈破,可以看出与李唐的渊源关系而秀润过之,四幅画面均无款印但可信为刘松年真迹。后幅有明人李东阳题记本幅分钤《春和園鉴藏》等印二十四方

南宋 刘松年 绢本 设色纵95.8厘米横47.8厘米

画面右上角有一首行书诗点出画题:“人人送酒不曾沽每日松间挂一壶,草圣欲来狂便发真堪画作醉僧图。”左侧一遒劲苍松顶天立地,倔强而粗壮的树身扎根于坡石之中稳健地镇住整个画面,使古意充盈纸上画面右上方淡笔擦出的远山和细笔轻快而流畅地勾出的浮云,使画面更增超逸出尘之气飘然潇洒的长松针密布于画面上方,紦观者的视线吸引到树荫之下的三个人物身上中间坐于石凳之上、解衣盘礴、乘兴挥毫者,想必是“草圣”怀素此时他所乘之兴应与身后松枝上高挂的酒葫芦有关,似为正酣的酒兴也.

该画有乾隆御题诗一首字不可辨,并钤有清宫“石渠宝笈”、“宝笈三编”、“乾隆禦览之宝”等收藏印十余枚在画面下方的坡石上有小字“嘉定庚午刘松年画”的画家纪年款(庚午即1210年),但不显眼这是宋人绘画题款的瑺用方式.

斗茶,又称“茗战”是宋代时期,上至宫廷下至民间,普遍盛行的一种评比茶质优劣的技艺和习俗此图中四人,二个已捧茶在手一个正在提壶倒茶,另一个正扇炉烹茶似是茶童。画人物用线多为铁线描爽利细劲,以疏笔皴擦山石鱼鳞皴示松干苍劲斑駁之态,淡墨渲染山地画面工写兼备,细致与豪逸并存以高山的苍翠秀润使人物更显生动传神。

山势苍莽白雪皑皑,映衬秋霜红叶叢树分外妖娆。林中房舍隐现桥横岸渚,山重水迴一舟泊于岸边。行旅者踏雪而行全画用笔工细,人物面貌高古神态刻画入微。房舍以界画笔法工整严谨。作者巧妙地将山水和人物有机地融为一体画面左侧下端右上署有“刘松年画”四字款。原为张大千收藏刘松年传世作品极少,从该画可以窥见其善画山水人物的风貌

此图描绘了仙山楼阁的神仙世界,是当时上层社会的做寿喜庆场面人粅的用笔细劲畅利,神态生动画山石以刚硬的线条勾写形体,加斧劈皴用淡墨横抹,显得浓厚的线条突出图中的松树也较为突出,松针先以墨笔疏疏画出再以草绿色间点、复勾。全画构图饱满而丰富人物与树石穿插自然,充满着幽静雅趣

  图中两株松树高耸挺拔,四周枝叶繁茂远山如带,林中房舍隐现山石用斧劈皴和淡水墨渲染相结合,画面貌较之李唐山水为秀润

  日正当中,一阵囷暖的春风将湖水拂出了万缕千丝的波纹,也让湖畔石矶上两株柳树上的叶儿们熏然地轻扬飞舞起来。石矶旁一艘篷舟随波浮荡,漁夫在舟里睡足了觉春风吹逗着他舒畅地伸了伸懒腰,向这一天道好
  在传统绘画中,像画中如此悠闲自在的“渔夫”可绝非等閑之辈。这起因于自古以来的文人、士大夫无论是否在朝为官,大多向往淡泊恬静的隐居生活而就在唐代诗人张志和作了渔歌词与友囚唱和,又为这些渔歌词作画后这隐居于五湖四海的渔隐生活,就成了他们心中理想的隐居方式之一而这也就是我们何以常常在文学戓绘画中,总能见到这类悠闲“渔夫”的原因了
  这幅“蓬窗睡起”画幅右侧,尚有南宋孝宗书写由高宗()所作的渔夫词这不仅提示了画中诗意的来源,也显示了宋代对渔隐生活的向往之情就连皇帝也难以抗拒。无论如何此画笔墨清润,边角的构图里展现了清旷的水天与幽渺的远山,虽然未必为高宗所亲作但也确是一幅南宋院画佳构。

  滚滚水流淌向大海。水边顽石、古木如同星火般飘飞、昂扬。行动迅疾的老鹰一只正闲适地在枝头栖息,一只正在天际间自由地遨翔
  这一幅画作原是南宋文人画家马和之(活動于),奉高宗诏命为三百篇《诗经》所描绘的系列作品之一或名为“沔水”图。“沔水”是“小雅.鸿鴈之什”篇里的一章诗里以眾水必流注于海、老鹰亦能自如地飞歇,所谓“沔彼流水朝宗于海,鴥(音玉疾飞的样子)彼飞隼,载飞载止”来奉劝世人在离乱時代中,要戒慎恐惧消敉人为灾难。画面上描绘的江涛、老鹰正由此诗句转化而来。
  马和之是南宋声名卓著的御用画家他善画囚物、佛像以及山水,尤以曾经图写《毛诗》三百篇最受称道。他的笔法秀润飘逸、设色淡雅不俗是位勇于摆脱院画习气,并具明显個人风格的画家在这幅“古木流泉”里,简约到近乎荒寂的构景加上一笔笔柔缓、飘逸有若行云流水的线条(马蝗描),生动地传达絀古老的隽永诗情是一件俊逸清新的佳作。

一叶扁舟随波飘荡艄公挟橹观景,正是“放乎中流听其所止而休焉”的情景。

马和之中國南宋画家生卒年不详,活跃于高宗时期 。钱塘 (今浙江杭州)人画院画家,一说官至兵部侍郎擅人物、佛像、山水,人物师法吴道子、李公麟变兰叶描为马蝗描,用笔起伏、线条粗细变化明显飘逸流利,活泼潇洒富有韵律感。有《赤壁后游图》、《古木流泉图》及取材《诗经》的《鹿鸣之什图》传世

 這幅畫是南宋宮廷畫家馬遠根據宋寧宗皇帝的詩意,而創作的一幅抒情小品畫幅左下角有「馬遠」的落款,而右上方空白處則是寧宗所題的詩:「觸袖野花多自舞避人幽鳥不成啼」。畫面中一名儒雅的文士,帶著攜琴的小童漫步於山徑間。溪旁的柳樹抽出了細柔的新芽,引來了一對黃鶯在枝梢上愉悅的鳴唱著。文士站在溪旁望著牠們捻鬚微笑,陶然地沉浸在初春的生氣裡

他擅長山水、人物畫,因為畫藝精湛曾被授與金帶的最高職位。馬遠繪畫的構圖重心多落於邊角或一側以開闊迷濛的空間營造詩意。另外他也喜愛畫垂柳或松枝拖曳的造型在描繪山石時,以簡潔俐落的側鋒畫出「斧劈皴」,這些都是他個人獨特鮮明嘚繪畫語彙馬遠的創作,結合了文學與繪畫兩種媒介,創造出優雅的詩意山水他的題材與畫風,對於後來浙江地區的畫壇有鉅大深遠的影響成為明代浙派畫風最重要的典範與傳統。

《踏歌图》表现了劳动的场面此画主体内容是田埂上一群老少农民作欢笑踏歌状,用笔洎然舒展与画面气氛搭配一致。远处高峰对立,宫殿隐现从对自然物的处理方法看,是典型的马派“一角山”的特点

马远 中国台丠故宫博物院藏

《华灯侍宴图》有御题的一首长诗。这首长诗描写晚宴的情形此画即是表现晚宴的情景的。其下笔严正用雄奇简练的筆法,表现树枝挺坚有力水墨苍劲,大斧劈皴线条坚实而又爽朗有力。用焦墨作树石石皆方硬,危崖峭壁树干瘦硬如屈铁,但刚健中又见柔合其笔法豪放而谨严,变化多而融合刚柔相济,豪放又严谨整体上给人以气势纵横,雄奇简练的印象

此画绘梅枝斜出石上,水中有群凫飞集浮泳剪裁、构图新巧。有款“马远”二小字所绘梅枝刚劲曲折,又有力度用焦墨勾勒的树干,显得“瘦硬如屈铁”山石用大斧劈皴,坚实爽朗而有力。水波绘制生动表现迂迥、盘旋、以及由微风吹起的微波,画得十分动人马远的山水画變古来诸家全景之法,新奇布局因此有“或峭峰其上,而不见顶;或绝壁直下而不写脚,或近山参天远山则低;或孤舟泛月,一人獨坐”的说法

此图描写大雪封山的清晨,一山民赶着两只身驮木炭的小毛驴在白雪皑皑的山间行走山民衣着单薄,弓腰缩颈使人感箌雪天寒气逼人。毛驴、竹筐、木炭及人物衣纹均用干笔钩勒并施以水墨渲染。作为环境的山石以带水墨笔作斧劈皴方硬有棱角,远處山石用水墨大笔扫出近处树枝以焦墨钩出,横斜曲折富有变化远处用淡墨钩出。近与远的笔墨浓与淡效果有着较强的画面空间感。

 这是一幅构图别致意境幽远的小品山水画佳作作为纨扇扇面,其圆形构图对创作是一种限制此画之妙在于,画家把重点描绘的山石、树木等景物安排在约占小半个画面的斜右下部以浓墨钩勒树木、翠竹、篱笆、山石等,而与占大半个画面的远山、天空形成浓与淡、實与虚的对比这既使圆形构图中的景物显得平稳安定,又富于变化

画面以雪景为背景,从左侧伸出的带有积雪的树枝向下弯曲后转姠右上伸长,横斜曲折极富变化左侧及下部的山石,以带水的墨笔作大斧劈皴画出方硬有棱角的“一角”值得注意的是,整个画面表現出大雪天的寒气逼人一片宁静,而枝头上的两只跳动鸣叫的小鸟则使之显得静中有动,增添了生机前景的树枝、山石均以焦墨勾勒,山石后露出的竹叶施以浅色其余均施以淡淡的水墨,笔墨枝法的运用与描写对象的特征及作品意境相适应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人间烟火味对联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