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道光年间苏鲁伯特交界沂河西属郯城管辖吗

一、中国地震主要分布区域

    中国哋震主要分布在五个区域:、西南地区、、华北地区、东南沿海地区和23条上

包括河北、河南、山东、、山西、陕西、宁夏、江苏、安徽等省的全部或部分地区。在五个地震区中它的地震强度和频度仅次于“地震区“,位居全国第二由于首都圈位于这个地区内,所以格外引人关注据统计,该地区有据可查的8级地震曾发生过5次;7-7.9级地震曾发生过18次加之它位于我国人口稠密、大城市集中、政治和经济、文化、交通都很发达的地区,的威胁极为严重

    (1)。包括从至铁岭的辽宁、河北、山东、江苏等省的大部或部分地区是我国东部大陆区┅条强烈。1668年山东郯城8.5级地震、1969年渤海7.4级地震、1974年7.4级地震就发生在这个地震带上据记载,本带共发生4.7级以上地震60余次其中7-7.9级地震6次;8级以上地震1次。

    合肥靠近这个地震带--郯城-庐江这是一条大断裂。在这条断裂上有可能发生地震这条断裂通过的-撮镇到庐江,过、潜山擦大别山的东缘而过有人认为这条断裂在这南边穿过长江进入江西。

(2)南界大致位于新乡-一线,北界位于燕山南侧位于太荇山东侧,东界位于下辽河-拗陷的西缘向南延到天津东南,经济南东边达一带是对京、津、唐地区威胁最大的地震带。1679年河北三河8.0級地震、1976年唐山7.8级地震就发生在这个带上据统计,本带共发生4.7级以上地震140多次其中7-7.9级地震5次;8级以上地震1次。

(3)北起-怀安盆地、-延庆盆地,向南经阳原盆地、盆地、、、灵丘盆地、、、至渭河盆地是我国东部又一个强烈地震活动带。1303年山西洪洞8.0级地震、1556年陕西8.0級地震都发生在这个带上1998年1月张北6.2级地震也在这个带的附近。有记载以来本地震带内共发生4.7级以上地震160次左右。其中7-7.9级地震7次;8级鉯上地震2次

    (4)银川-河套地震带。位于河套地区西部和北部的银川、、磴口至以西的部分地区1739年宁夏银川8.0级地震就发生在这个带上。本哋震带内历史地震记载始于公元849年,由于历史记载缺失较多据已有资料,本带共记载4.7级以上地震40次左右其中6-6.9级地震9次;8级地震1次。

    ““包括、西昆仑山、阿尔金山、、-、、山及东翼诸山系所围成的广大高原地域。涉及到青海、西藏、新疆、甘肃、宁夏、四川、雲南全部或部分地区以及原苏联、阿富汗、巴基斯坦、印度、孟加拉、缅甸、老挝等国的部分地区。

    本地震区是我国最大的一个地震区也是地震活动最强烈、大地震频繁发生的地区。据统计这里8级以上地震发生过9次;7-7.9级地震发生过78次。均居全国之首

    此外,“新疆哋震区“、“区“也是我国两个曾发生过8级地震的地震区这里不断发生强烈也是众所周知的。由于新疆地震区总的来说人烟稀少、经濟欠发达。尽管强烈地震较多也较频繁,但多数地震发生在山区造成的人员和与我国东部几条地震带相比,要小许多

    值得一提的是““的“东南沿海外带地震带“,这里历史上曾发生过1604年8.0级地震和1605年广东琼山7.5级地震但从那时起到现在的300多年间,无显著破坏性地震发苼

    安徽地处华东腹地,是一个比较复杂的地区著名的就斜贯全省,历史上曾经发生数十次破坏性地震地震活动在东部居于中等水平。

    郯庐断裂带是东亚大陆上的一系列北东向巨型断裂系中的一条主干断裂带在我国境内延伸2400多公里,切穿不同规模宏伟,结构复杂昰差异运动的接合带,是地球物理场平常带和深源带它形成于。 经历了多期构造它不仅是一条“长寿”的以剪切运动为主的深断裂带,而且是一条近期仍继承着新构造运动方式以右旋逆推为主的活断裂带,同时也是一条具有 明显分段、活动程度不等的地震活动带至仩世纪六十年代以前,许多研究者带着不同任务和目的局限于对断裂带的某些地段进行考察和勘探。结果在不同地段断 裂带命名了一些哋方性的名称诸如在黑龙江境内称为——伊通深断裂,在辽宁省称为开源——营口——潍坊深断裂(又称滨海断裂)在苏皖境内名为咹江山断裂(或称皖断裂),以及1959年命名的郯城——深断裂(狭义)等名称繁多实际上目前普遍引用的郯断裂(广义),就是上述各地段断裂带串联起来的总称

    自古至今,郯庐断裂带及其附近两侧大大小小的地震活动从未间断过,说明它是处于活动状态的断裂是一條地震活动带。三百多年前即1668年7月28 日,山东郯城发生8.5级大地震波及大半个中国,是我国东部千年罕遇的一次特大地震事件三百多年後的1969年7月15日,渤海中部再次发生7.4级 地震紧接着,1975年2月24日又在发生7.3级地震。引人注目的是这三次大地震以及6月1日,山东一 带的7.3级地震囷1957年10月6日渤海中部的7.5级地震它们的震中位置都无一例外地落在郯庐断裂带上或其附近。就小地震而言该带及其附近,亦 时有发生这僦提示了郯庐断裂带是一条现今仍在继续活动的活动断裂,这些大大小小的地震活动是郯庐断裂带一次次间歇性活动的结果。

    据统计研究自公元1400年以来,以为中心200公里范围内共发生M8.5级地震1次M7.0-7.9级地震5次,M6-6.9级地震11次其中中段(沈阳-宿迁段)就发生8.5级地震1次,M7.0-7.9级地震7次

    丠段(肇兴—沈阳):它发育黑断拗,由两条走向30-40东的主断袭组成,宽5-20公里为一中、新生代型断裂带,带内充填米厚的、夹煤系地层基底较软,结构也较简单有史记载只发生过5.8级地震。

    南段(宿迁—广济):依次发育在与华北淮阳断褶的交界处其介质相对较软,結构比较简单构造应力量级不高,地震活动强度也不大其地震活动水平较北段略高一些。

中段(沈阳—宿迁):呈北北东向穿切由结晶基底组成的华北主要由四条大致平行的主断裂组成,这四条主断裂在鲁中沂、沐河谷地构成了20-40公里的“两堑夹”的构造称为沂沐深斷裂带。这一段是结构复杂、新活动强、基底介质刚度较高的地区6级以上主要集中在郯庐断裂带中段。其主要地震有1668年7月25日8.5级徼—1888年6朤13日日7.5级地震,1975年2月4日海城7.3级地震1969年7月18日渤海7.4级地震。研究表明郯庐断裂带处在强烈挤压并兼有右旋扭动的断裂段。由于它遭受的大也大,易于积累大地震的能量而难于以中、小地震的形式来释放,故该段地震强度大频度低。

    郯庐断裂与苏、鲁交界交汇部位自1990姩以来一直被国家地震局列为地震危险重点监视区,1995年9月20日山东苍山发生M35.2级地震2003年6月山东青岛又发生MC4.3级小震群活动,该地区的地震活动徝得我们注视和研究

郯庐断裂带内,矿产资源丰富种类繁多。有内生矿和外生矿有和,有沉积、变质热液矿产约几十种之多这些礦产都受控于构造地层,岩性和岩浆活动等条件如铁矿、岫岩县、山东大型富金矿、蒙阴金刚石原生矿、,江苏、云母、红宝石、、矿等我国大别山——地区,是全世界发现4个含的高压变质带中规模最大、最完善、出露最好的变质带柯石英是深处的信使,是留下的记錄用它可研究和板块碰撞作用,分析推测地球深部物质的运动描述变化规律。这些深变质和热液型的高压矿物岩石和矿产都是郯庐斷裂带的典型标志和亚洲第一井定位在的科学依据。

世界上的地震带主要有四类地震带(这不是预测的这是常识):;Alps-;地震带和板內地震带。环太平洋地震带是向欧亚板块俯冲的结果Alps-喜马拉雅地震带是向欧亚板块俯冲的结果。这两条都是发生在汇聚板块边缘一般较深。象就是发生在第一条带上日本整个位于这个地震带,天天有地震象伊朗、云南的地震就是第二地震带;第三条地震带是板块汾离边缘,多位中脊但洛杉矶等也位于这个地震带(位于上);一般震源很浅,若震级很大时破坏性极其严重。第四地震带就是在板塊内部发生的一般位于大断裂带上,频度很低震级较小。

    传说中合肥位于地震带上就是其实,说法不准确合肥只是靠近这个地震帶--郯城-庐江断裂带。这是一条大断裂在这条断裂上有可能发生地震。这条断裂通过肥东的王铁-撮镇到庐江过桐城、潜山擦大別山的东缘而过。有人认为这条断裂在这南边穿过长江进入江西象这次的地震也应该位于这个带上。

    所以合肥不在地震带上,有20多公裏的距离尤其高新区的距离会超过30公里,肯定比合肥东区安全同时,在第四带发生的地震一般震级较小很少超过6级。虽然不清楚郯城地震的震级但肯定不是8级。

      是确实是火山成因,具体的年龄是9Ma很年轻,但九的年龄比人类历史还长很多那是与太平洋板块的俯沖有关。但假如下一次再产生火山肯定不会在同一地点。而且就是在大蜀山,整个合肥市也要换地方

四、安徽和合肥发生过地震

安徽省地震活动频度在华东地区属比较高的省份。

    著名的郯城-庐江地震带和扬州-地震带贯穿全省1300年以来,发生43/4级以上破坏性地震23次6级以上地震4次。邻省破坏性地震对我省也构成重大威胁如1668年7月25日发生8.5级地震,就曾使我省江北大部分地区遭到8度破坏相当于发生┅次6级~6.5级地震。

合肥位于华中地震区著名的郯(城)-庐(江)断裂带斜贯城区东侧。历史上山东郯城81/2级、霍山61/4级强烈地震都缯波及我市造成严重破坏。合肥境内也曾发生过两次5级以上破坏性地震即1673年3月29日合肥城南发生5级地震,地震时“声如雷屋舍倾倒”(·灾)。1954年6月17日于合肥-间发生51/4地震,造成部分房屋倒塌、损坏浇好的水泥柱开裂,合肥邻近20多个县市均有房屋倒塌波及面达28万岼方公里。

    2005年7月21日3.6级和11月26日5.7级破坏性地震均波及合肥市市域内普遍有感。据专家推测2020年前合肥市存在发生5.5-6级地震的背景。

     (合肥市位于华中地震区属郯(城)庐(江)地震带南段。1996年和2006年国务院两次确定合肥市分别为全国13个之一和11个重点监视防御城市之一。2007年还被列为年喥地震重点的城市之一)

     约自唐山大地震后,安徽社会上一般人士已开始知道郯—庐断裂带这个上的了因为断层与地震的关系密切,囚们担心郯—庐断裂带活动引起大地震说起郯—庐断裂带,它已经历了40 多年的争辩早在1956 年,现在的资源与系教授与当时的北京队同志哃时发现公布了这条大断裂徐嘉炜教授自此以毕生的大部分时间与精力从事这一专题学术研究,经过曲折艰辛的探索终于确立了地球仩最巨大的断裂之一——郯—庐。

    郯—庐断裂带或称郯—庐大断裂,早期发现时以山东郯城与安徽庐江两地名命名的后来的研究证实咜是纵贯东亚的移动的大断裂。它从湖北东部沿大别山东缘 经过安徽、江苏、山东,过渤海至辽宁、吉林、黑龙江,进入作俄罗斯境內在我国境内已达2400公里。在安徽境内穿越、五河、、定远、肥东、庐江、桐城、潜山及等 县境,全长约400 公里郯—庐断裂带的发现与研究,一直在争辩中在60 年代初期,徐嘉炜教授提出这个活动的大断裂有明显的水平位移移动200 多公里。当时发表的文章被视为邪说。囿人对断裂带的存在提出非议,甚至根本否认它的存在在对断裂带的展布范围、延伸规模、平移的距离、活动时间及演 化、、与地震嘚关系等方面,都存在过不同意见据初步统计,研究并应用郯—庐断裂带的中外文献资料即达400多条。

    郯—庐断裂带是个巨大的水平移動的它的东侧地块向北移动,西侧地块向南移动例如现今胶南、苏北一带就是大别山的延续;现今胶南烟台一带,原先同一带连成一體;现今辽宁鞍山一带原先同山东西部泰安一带相连。它们都是受水平方向的地壳运动断裂错开后位移的对于郯—庐断裂带平行移动嘚幅度,开始有的 学者认为只有几十公里有的学者认为有几百公里。徐嘉炜教授研究认为最大平移幅度达740公里在地质历史上移动的一般速率为一年多,有时快速时即达一年5—10厘米

郯—庐断裂带的平行移动,在安徽大地留下了巨大的“伤痕”有很多迹象(证据)可见。在卫星的照片和航空照片中可以看到那断续相连的直线性影象。在古城以北地区断裂带内可见有地堑和构造。地堑地垒是长条形的楿对上升和下降的岩层断块它们受断裂方向控制,是断裂留下的产物由于产生巨大的挤压、碎裂,搓揉的力量使得这一带的岩石碎裂成粉末状,后来又胶结起来的糜积岩在断裂带两侧常常可以看到。庐江、的温泉、嘉山女山古火山的喷发都是断裂运动影响产生的。

    郯—庐断裂带是产生大地震的温床清七年六月十七日(1668 年7 月25 日),山东郯城发生8.5 级大地震安徽省40 多个县市受到破坏,合肥城墙及房屋大半倒塌在19 世纪内,郯—庐断裂带内的安徽境内的一些断裂邻近或与其他断裂交汇处也曾发生过破坏性地震。

    郯—庐断裂带控制著我国东部的大地构造格架许多金属矿产及石油、天然气亦受它的制约,许多早期的矿带经过它的错动发生位移全国极为重要的胶东招远矿带(产量占全国1/4),被这个断裂带错动位移到蚌埠及小秦岭地带安徽宿松与江苏磷矿原来相连,经断裂错动一分为二依据这個规律,在两侧相对应的地区寻找同类型矿产很有远景

     所以,研究郯—庐断裂带不仅具有深刻的学术意义,而且也有密切的实用价值对于郯—庐断裂带形成时间的认识还有较大的分歧。主要有两种意见:一种认为形成在6 亿年前的另一种意见认为在距今一亿多年前。還有一种意见认为以来逐渐增长发展郯—庐断裂带的发现者认为它的形成与演化可归纳为三部曲。它在距今一亿多年的晚侏罗世形成而產生巨大的左行水平移动;约在距今一亿年至45 百万年(的晚白垩世至)时以拉开运动为主,形成盆地;在这以后至今则以挤压运动为主它的活动均受太平洋运动的控制。

     郯—庐断裂虽发现于50 年代但至60 年代一直被视为,遭受冷遇与非议70 年代开始站稳,但仍处于70 年代末,已开始从地学界为人民群众知道。80年代地学界不得不重视但在许多场合受到围攻,长期仍然处于逆境但在80 年代中期以来,通过哆国的国际合作研究它的研究成果开始走向世界,在国际刊物及学术会议上发表论文达30 多篇得到英、日、美等国家地学专家教授的赞許。日本将这一巨大命名为“徐氏事件”

     1993年,由英国出版了《郯—庐平移断裂系统》专著系统地将这一成果推向国际地学领域。1996年8 月在北京召开的30 届上,由徐嘉炜教授主持专门召开了郯—庐断裂形成与演化的专题讨论会。会上消除了过去不同学术意见的分歧得到較为一致的意见。但学术是无止境的还会产生新的问题,有待今后继续探索前进

    中国的建设和工农业生产很少考虑地震因素,城市建設也很少考虑断裂带因素只要看看中国的断裂带分布和城市分布就可以一清二楚,这些因素却是人类社会最大的威胁郯庐地震带是中國东部一条巨型并活跃的断裂带,又处于中国经济最活跃的地区因此,也是最大的威胁

  郯庐断裂带(Tanlu seismic belt ;上图中靠近渤海湾的那条黄粗线)是东亚大陆上的一系列北北东向巨型断裂系中的一条主干断裂带,泛指北起黑龙江南止长江边(实际上越过了长江,九江的地 震也是洇为这一地震带的因素)总体上呈北东走向,纵贯中国大陆东部的巨型渠断裂带在我国境内延伸2400多公里,切穿中国东部不同大地构造單元规模 宏伟,结构复杂

   北段(肇兴—沈阳):它发育于吉黑断拗,由两条走向30-40东的主断袭组成,宽5-20公里为一中、新生代地堑型斷裂带,带内充填米厚的火山岩、火山碎屑岩夹煤系地层基底刚度较软,不整合结构也较简单,有史记载只发生过5.8级地震

    中段(沈陽—宿迁):呈北北东向穿切由太古代结晶基底组成的华北断块区,主要由四条大致平行的主断裂组成这四条主断裂在鲁中沂、沭河谷哋构成了20-40 公里的“两堑夹一垒”的构造,称为沂沭深断裂带这一段是结构复杂、新活动强、基底介质刚度较高的地区。历史上1668年莒县一郯城8.5级大震就发生于该段


    南段(宿迁—广济):依次发育在扬子断块与华北淮阳断褶的交界处,其介质相对较软结构比较简单,构造應力量级不高地震活动强度也不大,其地震活动水平较北段略高一些

    据统计研究,自公元1400年以来以郯庐断裂为中心200公里范围内共发苼M8.5级地震1次,M7.0-7.9级地震5次M6-6.9级地震11次。 其中中段(沈阳-宿迁段)就发生8.5级地震1次M7.0-7.9级地震7次。6级以上强震主要集中在郯庐断裂带中段

   1668 年7月25ㄖ晚(康熙七年六月十七日戌时)在山东南部发生了一次旷古未有特大的地震,震级为8.5级极震区位于山东省郯城、临沭、临沂交界(今臨沂市河 东区梅埠镇干沟渊村),震中位置为北纬34.8°、东经118.5°,极震区烈度达Ⅻ度。由于极震区大部分位于郯城县境内,故称为郯城地震。这次地震是我 国大陆东部板块内部一次最强烈的地震,震中烈度达12度地震波及鲁、苏、皖、浙、闽、赣、鄂、豫、冀、晋、陕、辽等┿余省(410多个县)和朝鲜半岛。 山东郯城、临沂和莒县(临沭县和莒南县当时亦属此三县辖区)受灾最为严重造成约5万余人死亡,破坏媔积涉及方圆近千公里此次地震,历史上称为“郯城大 地震”“郯城-临沂大地震”或“郯城-莒县大地震”。

   1976年的唐山大地震也處于郯庐地震带的边缘。1668年7月25日晚(康熙七年六月十七日戌时)在山东南部发生了一次旷古未有特大的地震震级为8.5级,极震区位于山东渻郯城、临沭、临沂交界(今 临沂市河东区梅埠镇干沟渊村)震中位置为北纬34.8°、东经118.5°,极震区烈度达Ⅻ度。由于极震区大部分位于郯城县境内,故称为郯城地震。这次 地震是我国大陆东部板块内部一次最强烈的地震,造成了重大的人口伤亡和经济损失。
地震形成的熊聑山双龙大裂谷 地震时间:1668年7月25日14时
震中位置:山东郯城县(今临沂市河东区梅埠镇干沟渊村)
地震别称:郯城-临沂大地震,郯城-莒縣大地震郯城麦坡地震。

这次强烈地震波及到中国东部绝大部分地区以及东部海域遍及黄河上下,长江南北强烈有感的Ⅴ度区北起遼宁南部,西至山西太原、湖北襄樊南至江西吉安, 东至隔海遥望的朝鲜半岛等连日本等地都有感,有感区面积近100万平方千米;有震害记载的地区达19万平方千米其中郯城、临沂、临沭、莒南、莒县、沂 水、新沂、宿迁、赣榆、邳州等遭受极其严重破坏,山东大部、江蘇和安徽北部150余县均遭受不同程度损失是有史以来我国东部破坏最为强烈的地震,也是世 界上为数不多的造成严重破坏的特大地震之一


据记载,当时地震影响所及达410多个县鲁、苏、浙、皖、赣、鄂、豫、冀、晋、辽、陕、闽诸省及朝鲜同时感觉地 震。山东郯城、沂州(今临沂)、莒州(今莒县)破坏最重50多万平方公里范围内的150多个州县遭受不同程度的破坏,有感半径800多公里极震区内城 廓、官民庐舍、庙宇等一时尽毁,郯城倒塌如平地莒州百里无存屋,并伴有大规模的山崩地裂、地陷、涌水喷沙等现象上喷高达二、三丈,地裂戓缝宽不可越 或缝深不敢视,李家庄一镇数千家并陷;沂州人无完宇平地水深丈余,井内涌水高数尺山崩地裂;莒州百里无存屋马蓍山崩四散,五庐崮山劈裂一半阎家崮、 旋风朵、马齐山大山个裂一半,城内四乡遍地裂缝震时如舟覆,如桔槔上下崩为堑,漩为淵沙涌井湮,地侧树偃百谷陨箨。共压毙5万余人死尸遍野,不 能殓葬者甚多多凡值村落之处,腥臭之气达于四处暴雨烈日,瘟痢随作人民流散。震中周围50多万平方公里范围内的150多个州县遭受不同程度破坏有 感半径达800多公里。震后又发生6.5-7.1级余震6次
X度区北至诸城,南至新沂南西至蒙阴、费县,城郭官民房舍尽坏压毙居民无数,山崩地裂涌黑沙水,平地水涌数尺
IX度区北至潍坊、益都,南臸江苏省邳县、沭阳东至日照、胶县,西至兖州、邹县坏官民房无算,人畜死伤甚多地裂山崩,涌水出沙
VIII度区北起济南至昌邑、即墨一带,南至江苏省盐城、涟水一带西至微山、济宁、泰安,面积达9万平方公里城垣官舍倾倒无数,人畜多为压死地陷裂山崩。
VII喥区北起胶东半岛至惠民、德州一带南至安徽省淮北、蚌埠到江苏省盱眙、宝应、大丰,西至菏泽、河南省商丘面积近20万平方公里。城垛庐舍多坏人民有压伤及死者,地裂出黑水
VI度区北起黄河口北,南至安徽省安庆、宣城到上海西至河北省冀县、丘县到河南省安陽、郑州一带,面积近40万平方公里一般记载房屋多倾倒或扑屋伤人。
公元1668年7月25日晚 (清康熙7年农历6月17日戌时)山东省南部的郯城县发苼了8.5级地震,震中位于北纬35.3度、东经118.6度震中烈度达12度。地震波及鲁、 苏、皖、浙、闽、赣、鄂、豫、冀、晋、陕、辽等十余省(410多个县)和朝鲜半岛山东郯城、临沂和莒县(临沭县和莒南县当时亦属此三县辖区)受灾最为严 重,造成约5万余人死亡破坏面积涉及方圆近芉公里。此次地震历史上称为“郯城大地震”,“郯城-临沂大地震”或“郯城-莒县大地震”
现今存有史志、诗文和碑刻等数百种資料,记载了这次大地震史志中有这样的描述,“有声如奔雷又如兵车铁马之 音”,“降雨、倾刻震”刹时间“城楼垛口、监仓衙庫、官舍民房并村落寺观一时俱倒如平地、城内四乡边地裂缝,或宽不可越、或深不可视”“裂处皆翻土扬 砂,涌流黄水、泉涌上喷高②、三丈周围百里无一存屋”。 沂水县志记载该县“倒房数千间”章丘县志称当时“龙山山崩”。清代著名的小说家蒲松龄在《聊斋誌异》中的《地震》一文也详细记录了地震发生情形,“康 熙七年六月十七日戌时地大震。余适客稷下(今临淄)方与表兄李笃之對烛饮。忽闻有声如雷自东南来,向西北去众骇异,不解其故俄而几案摆簸,酒杯 倾覆屋梁椽柱,错折有声相顾失色。久之方知地震,各疾趋出见楼阁房舍,仆而复起墙倾屋塌之声,与儿啼女号喧如鼎沸。人眩晕不能立坐地上随地 转侧。河水倾泼丈余鸡鸣犬吠满城中。逾一时许始稍定视街上,则男女裸体相聚竞相告语,并忘其未衣也后闻某处井倾侧不可汲,某家楼台南北易向栖霞 山裂,沂水陷穴广数亩。此真非常之奇变也” 震后死尸遍地,无人收殓者甚多;四邻村落腥臭之气弥漫;又逢暴雨炎日,瘟痢大作灾民四处流散。
地震惊动了大清朝野上下康熙皇帝命户部具体负责赈济,并免去山东沂州等40州、县的年租发赈灾款银二十②万七千三百余两。
郯城地震是我国历史上罕见的大地震也是迄今为止我国历史上发生的震级最大的破坏性地震(释放能量约为1976年7 月28日唐屾7.8级地震的11倍)。地震震中正处于我国著名的“郯庐断裂带”主体范围内是由陆地断裂带活动造成的地震。
至今在山东郯城和枣庄等地仍有保存完好的此次地震遗址。郯城地

震断裂带是我国东部最大的一条地震断裂带呈南北走向,长2600千米宽160千米。枣庄的熊耳山大裂谷昰一条由地震形成的天然大裂谷是目前我国发现最早的有史料佐证的特大地震山体崩裂遗迹。
郯庐断裂带是东亚大陆上的一系列北东向巨型断裂系中的一条主干断裂带在我国境内延伸2400多公里,切穿中国东部 不同大地构造单元规模宏伟,结构复杂是地壳断块差异运动嘚接合带,是地球物理场平常带和深源岩浆活动带它形成于中元古代。经历了多期构造它不仅是 一条“长寿”的以剪切运动为主的深斷裂带,而且是一条近期仍继承着新构造运动方式以左旋逆推为主的活断裂带,同时也是一条具有明显分段、活动程度不等的 地震活动帶至上世纪六十年代以前,许多研究者带着不同任务和目的局限于对断裂带的某些地段进行考察和勘探。结果在不同地段断裂带命名叻一些地方性的名 称诸如在黑龙江吉林省境内称为依兰——伊通深断裂,在辽宁省称为开源——营口——潍坊深断裂(又称辽东滨海断裂)在苏皖境内名为安江山断裂(或称皖苏 鲁断裂),以及1959年命名的郯城——庐江深断裂(狭义)等名称繁多实际上,目前普遍引用嘚郯断裂(广义)就是上述各地段断裂带串联起来的总称。
自古至今郯庐断裂带及其附近两侧,大大小小的地震活动从未间断过说奣它是处于活动状态的断裂,是一条地震活动 带三百多年前,即1668年7月28日山东郯城发生8.5级大地震,波及大半个中国是我国东部千年罕遇的一次特大地震事件。三百多年后的1969年 7月15日渤海中部再次发生7.4级地震,紧接着1975年2月24日,又在辽宁海城发生7.3级地震引人注目的是,這三次大地震以及公元前70年 6月1日山东诸城一带的7.3级地震和1957年10月6日渤海中部的7.5级地震,它们的震中位置都无一例外地落在郯庐断裂带上或其附近就小地震而 言,该带及其附近亦时有发生。这就提示了郯庐断裂带是一条现今仍在继续活动的活动断裂这些大大小小的地震活动,是郯庐断裂带一次次间歇性活动的结果
据统计研究,自公元1400年以来以郯庐断裂为中心200公里范围内共发生M8.5级地震1次,M7.0-7.9级地震5次M6-6.9級地震11次。其中中段(沈阳-宿迁段)就发生8.5级地震1次M7.0-7.9级地震7次。
北段(肇兴—沈阳):它发育于吉黑断拗由两条走向30-40。东的主断袭组荿宽5-20公里,为一中、新生代地堑型断裂带带内充填米厚的火山岩、火山碎屑岩夹煤系地层。基底刚度较软结构也较简单,有史记载呮发生过5.8级地震
南段(宿迁—广济):依次发育在扬子断块与华北淮阳断褶的交界处,其介质相对较软结构比较简单,构造应力量级鈈高地震活动强度也不大,其地震活动水平较北段略高一些
中段(沈阳—宿迁):呈北北东向穿切由太古代结晶基底组成的华北断块區,主要由四条大致平行的主断裂组成这四条主 断裂在鲁中沂、沐河谷地构成了20-40公里的“两堑夹一垒”的构造,称为沂沐深断裂带这┅段是结构复杂、新活动强、基底介质刚度较高的地区。6级以上 强震主要集中在郯庐断裂带中段其主要地震有1668年7月25日8.5级徼莒县—郯城地震,1888年6月13日日渤海湾7.5级地震1975年2月 4日海城7.3级地震,1969年7月18日渤海7.4级地震研究表明,郯庐断裂带处在强烈挤压并兼有右旋扭动的断裂段由於它遭受的正应力大,剪切应 力也大易于积累大地震的能量,而难于以中、小地震的形式来释放故该段地震强度大,频度低
郯庐断裂与苏、鲁交界交汇部位,自1990年以来一直被国家地震局列为地震危险重点监视区1995年9月20日山东苍山发生M35.2级地震,2003年6月山东青岛又发生MC4.3级小震群活动该地区的地震活动值得我们注视和研究。
郯庐断裂带内矿产资源丰富,种类繁多有内生矿和外生矿,有金属矿和非金属矿有沉积、变质热液矿产约几十种之多。这些矿产都受控于构造地层岩性和岩浆活动等条件。

辽宁鞍山铁矿、岫岩县岫岩玉石、山东招遠大型富金矿、蒙阴金刚石原生矿、昌乐蓝晶石江苏东海水晶、云母、红宝石、金红石、蛇纹石矿等。我国大别山——胶 南地区是全卋界发现4个含柯石英的高压变质带中规模最大、最完善、出露最好的变质带。柯石英是来自地球深处的信使是地壳运动留下的记录,用咜可研究超 高压变质作用和板块碰撞作用分析推测地球深部物质的运动,描述沧海桑田变化规律这些深变质和热液型的高压矿物岩石囷矿产,都是郯庐断裂带超高压变质带 的典型标志和亚洲科钻第一井定位在东海县的科学依据

“戌时地震,有声自西北来一时楼房树朩皆前俯后仰,从顶至地者连二三次遂一颤即倾,城楼堞口有舍民房并村落寺 观一时俱倒如平地……人立地上,如覆圆石辗转摇晃,不能站立势似即陷,移时方定阁邑震塌房屋约数十万间……”如此惊心动魄的景象出现在300多年 前的山东郯城,这是康熙《郯城县志》对郯城大地震——— 这场既是山东也是整个中国东部地区有史以来最大地震的记载


郯城大地震,发生于清朝康熙七年六月十七日(公元1668姩7月25日晚)波及陕西、山西、辽宁、河南、湖北、江 西、浙江、福建、安徽、江苏、广东等10多个省的410多个县及中国东部海域和朝鲜半岛,破坏区域纵长千余公里面积达50多万平方公里,有感半径800 多公里郯城地震高达8.5级,这是我国东部唯一一次8.5级地震也是中国3次8.5级地震之┅(另两次为1920年12月16日宁夏海原8.5级地震 及1950年11月18日西藏察隅8.5级地震)。因为郯城隶属临沂又称临沂大地震,因郯城、沂州(今临沂)、莒州(今莒县)受災最重又称郯城—临沂 大地震,郯城—莒县大地震郯城—麦坡地震。
因为地震发生在戌时(晚上七点至九点)古时的人们没有丰富多彩嘚娱乐休闲活动,“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故而这 是一个人们正在准备睡觉或者已经入睡的时间,很多人是在睡梦中被顷刻坍塌的房屋砸死砸伤的造成的人员伤亡损失也特别严重。地震中的人口死亡在5万人以 上康熙时期山东鲁南地区仍是地广人稀,多层建筑物少這样的数字在当时已经是天文数字。同时由于消息流通缓慢闭塞,震后无法组织积极有效的救灾活动 适逢夏季又连降暴雨,导致了灾區瘟疫流行:“区内死尸遍野不能殓葬者甚多;暴雨烈日,瘟痢随作人民疏散。”虽然清政府在地震发生后便命令户部速行详 议、分別蠲赈发免山东沂州等40州、县、卫年租多寡不等,并遣官赈济但还是导致灾民流离失所,经济损失极为惨重
震后,我国约500余种县志、方志碑文、诗文等对这次地震作了详尽的记载,其中有破坏的记载达150余县堪称是 我国历史上史料记载最为翔实丰富的特大地震。这場突兀而至的大地震对建筑物的损毁达到了惊人的程度据当时县志记载,莒县内“官民房屋、寺庙、牌坊、城垣 俱倒周围百余里无一存屋”;郯城内“城楼垛口、官舍、民房并村落寺观一时俱倒塌如平地”;临沂则是“城郭宫室庙宇公廨一时尽毁,人无完宇”同时聊城始 建于宋代的庙学在地震中“栋宇倾圮,门庑颓废益甚”;宁阳始建于元代至元年间的大成殿毁于一旦;而滕县建于明代洪武年间的城池“周五里许高三丈五尺,阔 一丈五尺门楼四,角楼四堡二十四,池深一丈五尺广一丈五尺。地震城崩砖石尽倾。”……类似嘚记载还有很多始建于唐、宋、元、明的学庙、牌坊等古 建筑在这次大地震中几乎全体遭受重创,虽然震后有所修葺补救但毕竟已不洅是“古”时遗存,对山东地区的古文化保存流传造成了不可弥补的损失
人文环境遭受空前重创,自然环境则在地震中几乎重塑地震Φ伴有大规模的山崩地裂、地陷、涌水喷沙等现象,将之评述 为“山川易景”毫不为过在郯城大地震的史料中,有二三十余州县记载了屾崩地裂或滑坡等有关自然面貌破坏现象由于地表大面积升降,平地大面积被溢出来的 地下水淹没如江苏北部的赣榆县海滩隆起,黄海海水退舍30里
除了县志之外,当时的文人墨客也留下了很多地震记忆最为著名的当为蒲松龄在《聊斋志异·地震》一文中的描述,他以 樸实无华的语言真实细腻的笔调,客观地记录了康熙七年郯城地震发生时邹平县的情景读来如身临其境。地震发生时蒲松龄正在长屾县(即今邹平县)表兄家 做客,两人秉烛对饮突然听到打雷一样的声音从东南方传来,向西北方而去接着,“几案摆簸酒杯倾覆;屋梁椽柱,错折有声”他与表兄“相顾失色”,在 短暂的惊慌茫然之后才意识到发生了地震,赶紧跑出房间室外呈现的景象让人目瞪ロ呆:“楼阁房舍,仆而复起;墙倾屋塌之声与儿啼女号,喧如鼎沸人眩 晕不能立,坐地上随地转侧。河水倾泼丈余鸭鸣犬吠满城中。”持续了一个多时辰才开始安定了一些。再看街上男人和女人裸着身体聚在一起,惶恐不安地 谈论着刚刚发生的地震竟然忘記了自己没有穿衣服。蒲松龄后来听人传说有的地方“井倾仄,不可汲”有的人家“楼台南北易向”,栖霞山裂开了沂水河塌 陷出┅个大的洞穴,有好几亩宽蒲松龄于是在文章后面感叹地说:“此真非常之奇变也。”
郯城地震在给人们带来无尽灾难的同时也不经意间创造了许多自然奇观。300多年来无数人都曾到过有历史记载的地方 去寻查郯城地震留下的山崩滑坡等自然遗迹2000年春天在枣庄市山亭区發现的熊耳山天然大裂谷,算是不枉现代学者的苦苦搜寻是目前我国发现最早的有史 料佐证的特大地震山体崩裂遗迹,就是这次大地震“山川易景”的极好见证另一处保存比较好的大地震遗址是2006年被中国地震局批准为国家级典型地震遗址 的“郯城麦坡地震活断层遗址”,该地质奇观也是全世界仅存两处、国内唯一的第四纪活断层的地貌景观大地震过后的地质地貌保留了史无前例的大地震对环境的 塑造,但是随着岁月流逝农田开发,人类住所、水利工程以及工矿设施建设等郯城8.5级地震造成山崩地裂、滑坡、喷沙冒水等令人敬畏而又渏特的自然景观 逐渐消失,而且再也不可复生
这次地震造成了惨重的地震灾害。除了建筑物倒塌因建筑物倒塌砸死、砸伤和因地表陷裂、出水、山崩等而死伤人畜,次生灾害造成的经济损失和人畜伤亡也是极 其惨重的尤其是震后人们无家可归,又遭受洪水和疫病摧残死伤也极其严重。正如灾民歌里所唱的“更苦霪雨不停休满陌秋田水涨流”,“先时自谓灾方过 谁知灾后病还来,恨不当时同日死如今病死有谁哀” 。
据史料记载的不完全统计郯城大震直接死于地震的人数超过5万人。其中最惨重的为郯城、临沂、莒县等极震区迉亡人数占总死亡人数的80%以上,多被建筑物倒塌压死 (见上表)
建筑物的破坏,这是史料中记载最详实的内容几乎所有县志都有记载,据初步统计受到破坏的共有 144 县。极震区 (地震烈度大于Ⅺ度) 面积5000多平方千米建筑物无论是房屋,还是城墙一并倒塌如以下记载描述,郯城:“一时楼房树木皆前俯后仰以顶至地者连二、三次,遂一颤即倾城 垛全坍,周围坼裂城楼倾尽,城门压塞监仓衙库无存,烟灶俱绝沂州 (今临沂):“城郭、官室、庙宇公廨一时尽毁,人无完宇”“官廨、民房、庙宇、城楼、墙垛尽倒,仅存破屋一、二人不敢入。” 莒州 (今莒县) :“官民房屋、寺庙监库、城垣俱倒六房文案沉压泥水无存,周围百里并无存屋” 除民用建筑物外, 是据史料记載给出的建筑物震坏的不完全统计另据记载:“官廨门第和庙宇等公共设施一时尽毁,人无完宇”造成毁灭性破坏。
(1)水灾:这次極震区强烈地震造成河堤严重破坏、大型水库堤坝因地震产生跨塌造成严重的水灾据历史资料查证分 析,这次地震产生的水灾主要表現在淹没城池、田地、溺死民众、破坏水利设施等。从记载看至少有10座城市在地震中明显地遭到了洪水的袭击。如江苏省安 东 (今涟水) “城内大水行舟” 松江府 (今上海市松江) 地震时“兼以水涨,冲倒城郭屋庐”这次地震还震坏了黄河上的三义坎堤防,洪水建瓴而下直奔清河县城 (今江苏清江市西南) ,几乎毁灭了整个县城另据记载,地震过后近一个多月时黄河在江苏邳州 (今邳县西南古邳) 决口,在原有震灾的基础上又雪上加霜“残屋剩椽,荡然无余”邳州城受到了致命的破坏。政府机构失去了办公处所百姓也被逼到城南的大堤上勉强度日。这 次决口很可能与地震有关地震使黄河大堤产生了裂缝或管涌,在水流的作用下经过20余日的渐变,终于在七月十二日发生叻决口---这一突变邳州城到康 熙二十三年时,大部分城区仍浸泡在水中给城内人民带来了长时间的灾难[3]。从成因上看这次地震水灾主偠是由于河道水位上涨或水利工程破坏后造成的大 水灌城、地震海啸和地下水动态受到干扰 (产生了水害) 所致[3]。
(2)地裂、喷沙冒水:
地裂、喷沙冒水造成大量农田毁坏禾稼受损,也是震区较严重的次生灾害地裂、喷沙冒水在该地震史料中记载甚多,有以下主要特点:
①汾布范围广史料记载中的地裂缝分布范围北到德州,西至莱芜东到胶州、蓬莱,南至涟水等地1 (见表3)
喷水冒沙与地裂缝分布基本一致,在一些特殊的地理地貌区如河谷,三角州滨海或河堤、平原、江心岛上等,二者密切 相关因此分布范围也相当广泛。如记载中有“地裂泉涌有淤泥细妙水涌,穴涌沙泉两岸有沙” (郯城县),“皆翻土扬沙”(莒州)。“沿海地裂涌水”(安丘)“涌裂黑沙”(平喥)。“地裂水泛—望成巨浸” (涟水)“地裂处沙涌水飞”(沭阳) 。地裂、喷水冒沙和涌泉发生的地方已经涉及黄河冲积平原苏北平原等遠离震中的地区,这与当地的地下水位高冲积层松软,砂基液化现象明显有关
②沂沭断裂带上,强度最大分布最为连续,由北面南從莱州湾到沂沭断裂南段都有分布这一分布反映了沂沭断裂带本身 的活动强度大,地震的破裂和活动状态喷水冒沙和涌泉受沂沭活动斷裂带所控制。在沂沭断裂带上地下水位的喷涌高度郯城最强达二、三丈高.沂州高数尺莒县 高二、四尺,反映了地震动南强北弱由喃而北衰减缓慢的特点。
③从史料记载中不难看出大量记载是震时地下水位的急剧上升很少有明确记载水位下降的现象,这也可能有下降不会被注意到的原因水位短时突发性上升,时隔不久或之后水位就下降了,后骤然上升此变化与现代考察是一致的。
(3)山崩、屾裂:关于山崩、山裂的记载很多最具有典型是莒县的山崩,据客舍偶闻记载:莒州地震如雷连日不止, 马蓍山崩四散五庐固山劈裂一半,十三层塔一座一劈一半阎家固、施风朵、科罗朵、马蓍山、大山各裂一半。显然这是位于高烈度区的一种表现其他关于山 崩、山裂的记载有:沂州:山崩地裂。长清:马山崩损丈余泰安州:朱山崩裂。邹县:震落峄山上大石一块其声如雷,火光一道如流星乱坠小石不计其数。城 东葛庐山劈裂数十丈峄县:陷裂山崩。临淄栖霞山裂安丘:山亦有崩颓者。诸城山崩蒙阴:城东八里山脊開,山崩卒落石日照山崩地裂。
在这次地震中在城市因地震产生的火灾是现代地震产生的一种主要次生灾害[5]。在环渤海地区也注意到渤海中部地震 可能产生的海啸灾害另外,沭河是山东中南部与沂河并行发育的第二条大河1668年郯城地震断层正好沿沭河展布,沭河及其兩岸均位于极震区中地震也给 人们带来了洪水泛滥。
郯城地震正值夏季炎热多雨季节有史料记载“ 其时死尸遍于四野,不能殓葬者甚哆凡值村落之处,腥臭之气达于四十余里臭不可闻”。随之而来的是瘟疫流行如史料记载:“予下车甫两月,而天灾存至 疟痢继發,号哭之声彻于四境”。又记:“嗟之哉漫自猜,天灾何事洊相摧愁眉长锁几时开,先时自谓灾方过谁知灾后病还来,恨不当時同日死于今病死 有谁哀”(冯可参)。康熙淄川县志卷 7 页 52 记载:“露宿岂云病盈亏固其常,天道尚如此人事敢太康”。据估计因瘟疫流行死亡的人数也是相当可观的 [4]
—次大震发生之前,往往会出现丰富的宏观异常现象这一点已被人们所公认。历史资料记载郯城8.5级地震在大震前有宏观异常的反映。
1.特旱与大涝 史料记载郯城地震前四年,即1664年秋冬在震中区西部广大地域,包括山东的西部河南,河北江苏和安徽等省的部分省出现大面积干旱。次年旱情持续 发展遍及整个山东省,并漫延到河南河北,安徽和江苏等省這年山东除胶东半岛麦收十分之二外,其它各地夏秋绝产,正是“千里赤地”草木皆枯”有的 县出现“人相食” 的惨景。对山东省1640---1900年菦三百年的有关旱史统计震前的干旱范围之大.早期之长,灾情的严重是前所罕见的可谓“特大干旱”。大旱后三 年即1668年发生了8.5级郯城大地震 在大震发生时的震后,震中及邻区:山东、郯城、莒县、诸城;江苏泗阳涟水,淮阳等地还受到霉雨洪水的侵袭。郯城县誌冯可参地震诗有这样的记载:“更苦 罐雨洪不停休满陌秋田涨流”。客舍偶闻莒县:“二十七露雨不止平地水深三尺,天千淹没”江苏涟水:“城内大水行舟天雨五十日,地震之后又雨五十 日”等等,由于震后霉雨连绵天雨不止,造成震后灾情更为惨重即墨:“六月霉雨连绵,平地波涛风涨田禾淹没,在地泥涤十七夜二更、天雨耒停,地震 复出”灵山卫:“戌时天降大雨,雷电不止哋动颠倒,五鼓方休”胶州:“康熙七年六月十七日戌时地震,雷雨飘扬峻闪烁,屋宇倾动一时数次”。安丘 县审:“六月十七日戌时大雨天色阴惨,有声如吼”
2.地下水位的升降 地下水位的升降,作为一种地震宏观前兆异常史料的记载中并不普遍。而伴随地震的发生瞬息变化的地下水位在记载中则遍遍皆有。这种地下水位的异常变化 是可以作为宏观前异常观象的,史料中仅见—处:山东渻福山县志曾提:“康熙七年正月初九日日生四耳六月斗余村西井水上涌,有声如雷十七日亥刻地震,声 如雷”福山远离大震震中,震前却出现井水上涨并伴有如雷般声响,如果这一现象是地震前兆可以推测临震中区地下水位会有更剧烈的变化,可见当时还未被 囚们所注视
3.地震伴随的物理现象 郯城大震时,据史料记述伴随出现的大气物理观象,主要有地气地光,地震震后还有地生白毛嘚众多现象、特别是地生白毛,这次地震后分布甚广、主要在低 烈度区的南方如:江苏省的江宁、如皋、苏州,昆山常熟,吴江;震澤、上海松江、青蒲,大仓常州,无锡宜兴;浙江省的杭州,仁和钱塘,海宁临 安,嘉兴嘉善,澈水、平湖、桐乡鸟程,長兴、鸟镇南浔,德清宁波、肖山,余姚、建得淳安、桐庐。此外尚有安徽天长、当涂等如此众多地区的记 载,绝非偶然若就其生成原因,则难以备述估计可能与阴雨潮湿有—定联系。[5]
山东郯城地震-《灾民歌》
1668 年7月25日(清康熙七年农历六月十七日戌时)现山東省郯城、临沂、临沭三县交界处(北纬34.8 °,东经118.5°)发生8.5强烈地震,这是迄今为止我国大陆东部板块内最强烈的一次地震震源深度约36公里,震中烈度高达XII度震区山川易 容,建筑物普遍毁坏地形剧烈变化,动植物遭毁灭据记载,地震波及410多个县鲁、苏、浙、皖、贛、鄂、豫、冀、晋、辽、陕、闽诸省及朝鲜均有感,震 后大小余震不断四年后犹屡动不止。 时任县令冯可参写作《灾民歌》详细的记述了震后百姓的生活
郯城野老沿乡哭,自言地震遭荼毒
忽听空中若响雷,霎时大地皆翻覆
或如奔马走危坡,又如巨浪摇轻轴
忽然遍地涌沙泉,须臾旋转皆干没
开裂缝坼陷深坑,斜颤倾欹难驻足
阴风飒飒鬼神号,地惨天昏蒙黑雾
逃生逃死乱纷纷,相呼相唤相驰逐
举头不见眼前人,侧身不见当时屋
盖藏委积一时空,断折伤残嗟满目
颓垣败壁遍荒村,千村能有几村存
少女黄昏悲独宿,老妪洎首抚孤孙
夜夜阴磷生鬼火,家家月下哭新魂
积尸腐臭无棺殓,半就编芦入冢幡
结席安篷皆野处,阴愁霖潦晴愁暑
几许伶仃泣路旁,身无归旁家无主
老夫四顾少亲人,举爨谁人汲沙渚
妻孥寂寂葬荒丘,泣向厨中自蒸黍
更苦霪雨不停休,满陌秋田水涨流
今年②麦充官税,明年割肉到心头
天灾何事氵存相摧,愁眉长锁几时开
先时自谓灾方过,谁知灾后病还来
恨不当时同日死,于今病死有誰哀
地震遗迹,是对历史地震最直观的记录可以通过它们对地震进行更深入地认识和了解。然而1668年地震距今已三百余 年随着岁月流逝,人口繁衍人类的建设和资源开发,加上洪涝和战乱等天灾人祸地震遗迹的保存已廖廖无几,虽然地震专家通过野外考察和开挖發现了不少 这次地震的地表破坏和开挖揭露的地震时地面震害遗迹,但在地表找到震时留下的遗迹却很困难了极震区的都城几乎没有保存三百年前的古建筑,现时所见“莒国 古城”的土基城墙也遭人为挖土破坏,剩余残迹不显当时特色在极震区的外围和低烈度区,还保存一些古代建筑群当时虽遭到损环,有时又及时复修现在难 以看出震迹。如临沂的簧学大殿、莒县浮来山刘勰故居、曲阜的孔庙、孔府和邹县的孟祠等[8]
1、天然遗迹 在郯城特大地震史料中,有二三十余州县记载了山崩地裂或滑坡等有关自然面貌破坏现象然而,随着歲月流逝人口繁衍,农田开发人类住所、水利工程以及工 矿设施建设等,郯城地震造成的山崩地裂、滑坡、喷沙冒水等自然景观逐渐消失多年来虽有不少人曾到过有历史记载的地方去寻查山崩滑坡等遗迹,但都渺无踪 迹然而幸运的是,由于2000年春枣庄山亭镇熊耳山大裂谷的发现1668年郯城地震在这里造成山崩现象被发现了。据刁守中撰文介绍熊耳山在枣庄市以 北约25千米处,主峰南麓山脚附近为毛宅村海拔483米。山虽不高却十分险峻。2000年3月初的一天一个农民上山打猎,因追赶猎物发现一个大溶 洞此事传开后,当地政府十分重视馬上组织有关专家开展科学考察,发现并确认了熊耳山溶洞群其后,于5月间又进一步发现“山东仅有全国罕见” 的熊耳山天然大裂谷忣山崩遗迹。现场保留有完好如初的山崩石堆石块断面较新鲜,石堆中压有一个石碾槽与当地传说的一个故事有关。传说山脚下原本囿一个 五六户人家的小村庄三百年前的一天夜里,忽然地动山摇随着一声巨响,山崩地裂整个村子被埋在大石堆下, 除了一个外出串乡的货郎和一只猫幸免外 村内其他所有生灵全部遇难,这个石碾槽就是当时这个村子的村民碾米用的这个传说的时间与1668年郯城特大哋震年代相符,也与康熙《峄县志》记载相符 大裂谷两壁岩石棱角较新鲜清晰,易于风化破坏的钟乳石石壁现在仍然基本完整无损甚臸岩石顶部覆盖的黄土厚度也大体相当,说明大裂谷形成年代不长且是一 次形成的。大裂谷两壁错动方式复杂以张性开列为主,也有垂直下滑还有水平左旋错动,说明裂谷形成的动力学过程复杂这些都被认为劣裂谷和山崩为 1668年郯城大地震所造成的证据。
2、地震碑迹 現在可以找到的较多的遗迹主要是一些古建筑遗址和经地震损坏后更新修聋时所立的碑铭志其中很多记载了地震当时的情况和所更新修聾的建筑物当时的破坏情 况。这次地震碑迹分布很广最北莒县最南到江苏邳县。至今发现保存的数量仅存12幢事实上这是大大缩小了的數字,但是在近二.三十年的农田水利、农业生 产、道路建设中都已当作“四旧”被破坏了例如郯城县塔上乡新村红石崖古庙曾有一碑,现被新村小学当作石料砌垒在教室墙基内许多地方的地震碑敲碎作修桥 铺路或另作他用,如沂南县新兴庄的碑被凿了个洞作为架井台轆轴临沂城西的太山行宫东狱庙碑,被博物馆收藏从这些碑迹分布来看,在震害严重的高烈度区和 低度区内都有分布但大多数碑在偅破坏区,反映重破坏区的数量多如太山行官碑,重修子孙殿三义碑都宪祖墓志文,赵氏碑李贞毅碑,阎君殿碑玉皇殿观 音堂等。碑铭除了震时破坏情况的记载对于发震日期有较多的记录,也有记录时刻的也有记录余震的。如奶奶庙碑记载了山东同时地震房屋倒塌,压死人民不 可胜数较之嘉靖年压死王槐野韩苑落马伯循之变更甚焉 “三圣堂序”……六月间,地震百余日初震时平地裂泉深囲冒水,人间房屋倾者九存者一从这些碑刻分布和碑文记述,可以看出当时地面建筑物遭受地层不同程 度的破坏[7]
1668年7月25日晚8时许(清康熙七年六月十七日戌时),我国历史上大陆东部最大的一次地震在郯城发生。
顷刻间,电闪雷鸣,郯城县李庄镇地陷严重,马陵山多处断裂,县城百里范圍内房屋倾倒,喷砂、涌水,平地积水深三四米到处都是哭声喊声,而且幸存者们更是惨不忍睹,苦风凄雨,伴着灯火四野荒芜。
这次地震震级达箌里氏8.5级,震中为郯城,受灾最为严重的是郯城、临沂和莒县,有感范围涉及河北、辽宁、山西、陕西、河南、江苏、安徽、湖北、江西、浙江、福建等十余省及中国东部海域,有文字记载的受震地区达400余州县,总面积近100万平方公里
一次大震前,总会相应地出现许多宏观异常现象。郯城地震因受历史条件的限制,没有较详细的记载,仅从现存的历史资料来看,大地震之前出现过特旱大涝、地下水位上升、动物异常等宏观方面絀现异常情况
郯城地震发生的4年前,郯城西部广大地区,包括山东、河南、河北、江苏和安徽等省份部分州县出现大面积干旱。“这 年,除山東半岛麦收十分之二外,其他各地夏秋绝产,千里赤地,草木皆枯”临沂市地震局副局长闫洪朋说,地震发生前许多动物,如牛、马、驴、狗、鸡等,表 现出明显的异常。陵县、临淄、淄川、泰安、海丰等地史料中均有记载,“河水倾泼丈余,鸡鸣犬吠满城中……”
此外,地震时出现地气、哋光、地声等现象,如有白色、黑色、混浊烟状气体,似来自地下震中区外围的江苏赣榆、河南西华、山东高密等地,出现黄紫色云状、红色戓似火光的地光。震前,地声特征距离震中越近,音量越强,其音似雷声、奔马声、风吼声、连炮声等
地震发生的刹那,极震区郯城、临沂、莒州,城池、县治、官衙、学宫、仓敖、民房、庙、寺、祠、塔、桥等建筑物倒塌, 地裂、喷砂涌水山崩地陷。康熙《郯城县志》有载:“一时楼房树木皆前俯后仰,以顶至底者连二、三次,遂一颤既倾城楼垛口、官舍民房并村落寺观一时俱倒塌 如平地。”康熙《沂州志》:“地震有声,洎西北来,响若雷,城郭、宫室、庙宇公廨一时俱毁……平地水深丈余,井内涌水高数尺,山崩地裂,所漂有朽木乱 沙”康熙《莒州志》:“沂州地震,彻夜摇动如雷,官廨、民房、庙宇、城楼、墙垛尽倒,仅存破屋一、二,人不敢入。河水暴涨,城中上无寸椽,下无片地”
当走在郯城麦坡地震遺址红褐分明岩石上的一刹那,你后脚还没离开1亿年前的土地前脚就会踏上了200万年前的红砂岩。在这里一次次的地质活动,使两组相差约亿年的地层重见天日并奇迹般地并排在了一起,形成了一处神秘的自然奇观……
文/片 本报记者 张纪珍
二十年后恐消失遗址亟待保护
麥坡地震遗址的地质地貌原始而神奇它是渺渺远古留在地球上的一条印痕。然而令人遗憾的是这片曾和恐龙生活在同一个年代的地震遺址,正在风雨侵蚀和
人为的破坏下逐渐缩小“如果不加以保护,大约二十年后这片遗址就会消失”任郯城县地震局局长的陆军对此憂心忡忡。
“下一场雨就能冲掉不少”17日,在遗址附近为花生除草的村民徐芝芳说以前这些“红土山”都是连接在一起的,而现在许哆山丘都从中间断开了零零散散地卧在沟底,规模小了很多
沟底下,红色山丘周围的一些空地被附近勤俭的农民开垦成为田地,种仩了花生、西瓜、大豆等农作物不时可见农民忙碌的身影在这一片红色中晃动。
世代在此居住的农民并没有意识到他们身边的这片“紅土山”有着多么重要的价值。相反因为这断层的砂土适合做上好的翻砂,以前曾一度有村民偷土卖钱如今虽然村里加强了看管,但甴于在户外占地面积又大,仍然难以阻止偷土的人
社会上许多有识之士对这片遗址的保护也开始关注。去年以来纪录片《 大地震1668》嘚制片人王峰,和摄制组成员一起在实地拍摄麦坡地震遗址并查阅大量资料后,对该遗址的重要价值和亟需保护的现状高度关注并在爿中发出 了“让麦坡景观在人们的视线里永远不要消失”的呼吁。
陆军说郯庐断裂带是与东非大裂谷齐名的两条世界巨大断裂带,而南丠长约2600米的麦坡地震遗址是郯庐大断裂出露条件最好、剖面最典型的一段,也是景色最壮观、最神奇、最具科研价值的一段保护好这┅处珍贵的自然遗产,有着重要的意义
目前,保护麦坡地震遗址大体有两个设想一是进行棚护,就是将断层划出重点保护范围建造夶棚进行保护。再就是胶护即用一种特制的胶水将断层固定,以防止风雨无情的剥蚀但因为缺少资金,这些设想暂时还无法付诸实施
17日,记者来到位于郯城县高峰头镇麦坡村马陵山西坡那个举世闻名的郯城麦坡地震遗址。即便是有心理准备但在那一望无垠平整的畾地中间,忽然看到一大片沟壑纵横、色彩艳丽的“火焰山群”拔地而起仍会让人惊叹大自然的鬼斧神工。
从马陵山西坡的高处俯视那一片层层叠叠的像神秘古堡一样的山丘,呈现出与别处截然不同的红色在这一大片沟壑中, 这些岩石呈东西方向排列形态各异。虽說是岩石但它却并不坚硬,随手一抓便可以抓起一把原来经过多年的风化,这红山丘的表层已成为面粉一样的砂土当 地人因此将其稱为“红土山”。
更让人奇怪的是别处山上、沟边都长满荒草,唯独“红土山”上不长就那样赤裸着,置身其间满目的红色,很有些苍 凉厚重、神秘莫测的感觉在附近翻地的村民张大爷说,这“红土山”上不长草即便有一些长草的地方,那也是风把别的地方的土刮到了这红土山上所以才长出 来的。
在“红土山”的东端与其“并肩”而立,且紧密结合在一起的是一片褐色的岩石山体。两者紧密连成一体却又可以明显看出一条刀切一样直的分界线,分界线东面略高呈褐色西面略低呈红色,两种颜色泾渭分明“一步跨亿年”地震留奇观
麦坡地震遗址奇特的自然景观让人惊叹,但更让人叹为观止的是这紧紧依偎在一起的红褐两种山丘,其形成年代竟然相差夶约1亿年
郯城县地震局局长陆军说,红色的砂岩形成于新生代第四纪(距今约200万年褐色的砂页岩形成于中生代白垩纪(距今约万年),也就是恐龙生活的时代按年代推算,那褐色的砂页岩应该注视过恐龙消亡的悲惨情景也经历了人类进化的全部过程。
当我们从红褐岩石相交的地方迈动脚步时后脚还在200万年的土地上,前脚已经踏进了“亿年之前”这就是当地人相传的“一步跨亿年”之说。如今凣是到此参观、游览的人,无不在这里走上一走感受“一步跨亿年”的神奇,感受一番历史的沧桑
这来自久远历史的地层,为什么会沖出地面裸露在我们面前呢?一亿多岁的"老祖宗"褐色砂页岩为什么会和"后代" 红色砂岩"并肩"而立?造成这种奇特现象的原因是自远古鉯来一次次的地质活动。临沂市地震局副局长闫洪朋说每一次地质活动,都会使地层断裂、错动、逆 冲终于让两组不同年代的地层"重見天日",并巧合地紧挨在一起根据麦坡地震活断层的形态,这并不是一两次大地震就可以形成的而是经过多次特大古地震 才最终形成。
“旷古奇灾”成就地震活断层
大自然的鬼斧神工背后却是人类的灾难。麦坡地震活断层是经过多次特大古地震才最终形成目前,我們能有史可查最早发生在郯城的特大地震记载就是在300多年前的那次“郯城大地震”。
1668年7月25日郯城发生了8.5级地震,波及中国东部十余个渻有震害记载的地区达 19 万平方公里。这是迄今为止我国历史上大陆东部一次最为强烈的地震“郯城野老沿乡哭,自言地震遭荼毒忽聽空中若响雷,霎时大地皆翻覆……举头不见眼前 人举头不见当时屋。”时任郯城知县的冯可参所写的《灾民歌》真实描写了郯城大哋震的惨状。
那次地震造成了至少数万人丧生也使“山川易景”、“河流改道”,据考证原来沿北向南流的沭河就是这次地震中在马 陵山东坡遽然拐向西坡。陆军说1668郯城大地震对麦坡地震活断层的形成有一定的影响,正是类似这样的数次地震最终形成了今日我们所看到的麦坡地震活 断层。
除史料记载外,从古建筑遗址、地震损坏后重修的碑志铭、地面震害遗址等,也侧面反映出大地震的破坏情况
原郯城县史志办主任徐敏超说:“极震区的郯城由于破坏严重,几乎没有保存300年前的古建筑。”在极震区北端、外围 和低烈度区,虽然保存了一些古玳建筑群,如浮来山定林寺、校经楼等,由于当时遭到破坏后及时复修,现在难以看出震迹临沂境内临沂市博物馆《重修泰山行宫 碑记》、莒喃县板泉镇白常村王氏墓《都宪祖墓志文》、兰山区白沙埠镇中安静村《重修子孙殿、三义殿碑记》等,这些或完好或残缺的石碑,均对郯城夶地震有所 记述。
此外,从近几年野外考察和开挖发掘的地震迹象可看,闫洪朋说:“形变带延伸长度达120公里其中强破裂带大致北起莒南县的板泉,南到郯城县的茅茨村,在长约70公里的地段内发现有地震断层、构造裂缝、软层理揉皱、砂土液化、喷水冒砂和山体滑移等形变类型。”
哋震断层裸露明显,从临沭县岌山附近的七级山到郯城县的茅茨,地表出露近30公里的断层,是1668年郯城地震所形 成的地震断层,它是沂沭断裂带内一佽最新的破坏地裂缝也是郯城地震造成地面形变的主要形式之一,沿沭河河漫滩及阶地呈带状分布,北起莒县,经莒南、临沂 东部,南到临沭岌屾,形成一条长约80公里,宽5至15公里的构造裂缝形变带。通过形变带本身现象的分析对比,可以看出郯城地震对地面的破坏由南向北逐渐 减弱[10]
1668年7朤25日晚8时许(清康熙七年六月十七日戌时),我国历史上大陆东部最大的一次地震在郯城发生。
顷刻间,电闪雷鸣,郯城县李庄镇地陷严重,马陵山多處断裂,县城百里范围内房屋倾倒,喷砂、涌水,平地积水深三四米到处都是哭声喊声,而且幸存者们更是惨不忍睹,苦风凄雨,伴着灯火四野荒芜。
这次地震震级达到里氏8.5级,震中为郯城,受灾最为严重的是郯城、临沂和莒县,有感范围涉及河北、辽宁、山西、陕西、河南、江苏、安徽、鍸北、江西、浙江、福建等十余省及中国东部海域,有文字记载的受震地区达400余州县,总面积近100万平方公里
一次大震前,总会相应地出现许多宏观异常现象。郯城地震因受历史条件的限制,没有较详细的记载,仅从现存的历史资料来看,大地震之前出现过特旱大涝、地下水位上升、动粅异常等宏观方面出现异常情况
郯城地震发生的4年前,郯城西部广大地区,包括山东、河南、河北、江苏和安徽等省份部分州县出现大面积幹旱。“这 年,除山东半岛麦收十分之二外,其他各地夏秋绝产,千里赤地,草木皆枯”临沂市地震局副局长闫洪朋说,地震发生前许多动物,如牛、马、驴、狗、鸡等,表 现出明显的异常。陵县、临淄、淄川、泰安、海丰等地史料中均有记载,“河水倾泼丈余,鸡鸣犬吠满城中……”
此外,哋震时出现地气、地光、地声等现象,如有白色、黑色、混浊烟状气体,似来自地下震中区外围的江苏赣榆、河南西华、山东高密等地,出现黃紫色云状、红色或似火光的地光。震前,地声特征距离震中越近,音量越强,其音似雷声、奔马声、风吼声、连炮声等

原郯城 除史料记载外,从古建筑遗址、地震损坏后重修的碑志铭、地面震害遗址等,也侧面反映出大地震的破坏情况。


史志办主任徐敏超说:“极震区的郯城由于破坏严重,几乎没有保存300年前的古建筑”在极震区北端、外围和低烈度 区,虽然保存了一些古代建筑群,如浮来山定林寺、校经楼等,由于当时遭到破坏后及时复修,现在难以看出震迹。临沂境内临沂市博物馆《重修泰山行宫碑记》、 莒南县板泉镇白常村王氏墓《都宪祖墓志文》、蘭山区白沙埠镇中安静村《重修子孙殿、三义殿碑记》等,这些或完好或残缺的石碑,均对郯城大地震有所记述
此外,从近几年野外考察和开挖发掘的地震迹象可看,闫洪朋说:“形变带延伸长度达120公里。其中强破裂带大致北起莒南县的板泉,南到郯城县的茅茨村,在长约70公里的地段内發现有地震断层、构造裂缝、软层理揉皱、砂土液化、喷水冒砂和山体滑移等形变类型”
地震断层裸露明显,从临沭县岌山附近的七级山箌郯城县的茅茨,地表出露近30公里的断层,是1668年郯城地震所形 成的地震断层,它是沂沭断裂带内一次最新的破坏。地裂缝也是郯城地震造成地面形变的主要形式之一,沿沭河河漫滩及阶地呈带状分布,北起莒县,经莒南、临沂 东部,南到临沭岌山,形成一条长约80公里,宽5至15公里的构造裂缝形变帶通过形变带本身现象的分析对比,可以看出郯城地震对地面的破坏由南向北逐渐 减弱。[12]
1668年7月25日晚8时许(清康熙七年六月十七日戌时),我国历史上大陆东部最大的一次地震在郯城发生
顷刻间,电闪雷鸣,郯城县李庄镇地陷严重,马陵山多处断裂,县城百里范围内房屋倾倒,喷砂、涌水,平哋积水深三四米。到处都是哭声喊声,而且幸存者们更是惨不忍睹,苦风凄雨,伴着灯火四野荒芜
这次地震震级达到里氏8.5级,震中为郯城,受灾最為严重的是郯城、临沂和莒县,有感范围涉及河北、辽宁、山西、陕西、河南、江苏、安徽、湖北、江西、浙江、福建等十余省及中国东部海域,有文字记载的受震地区达400余州县,总面积近100万平方公里。
一次大震前,总会相应地出现许多宏观异常现象郯城地震因受历史条件的限制,沒有较详细的记载,仅从现存的历史资料来看,大地震之前出现过特旱大涝、地下水位上升、动物异常等宏观方面出现异常情况。
郯城地震发苼的4年前,郯城西部广大地区,包括山东、河南、河北、江苏和安徽等省份部分州县出现大面积干旱“这 年,除山东半岛麦收十分之二外,其他各地夏秋绝产,千里赤地,草木皆枯。”临沂市地震局副局长闫洪朋说,地震发生前许多动物,如牛、马、驴、狗、鸡等,表 现出明显的异常陵县、临淄、淄川、泰安、海丰等地史料中均有记载,“河水倾泼丈余,鸡鸣犬吠满城中……”
此外,地震时出现地气、地光、地声等现象,如有白色、黑色、混浊烟状气体,似来自地下。震中区外围的江苏赣榆、河南西华、山东高密等地,出现黄紫色云状、红色或似火光的地光震前,地声特征距离震中越近,音量越强,其音似雷声、奔马声、风吼声、连炮声等。
地震发生的刹那,极震区郯城、临沂、莒州,城池、县治、官衙、学宫、仓敖、民房、庙、寺、祠、塔、桥等建筑物倒塌, 地裂、喷砂涌水山崩地陷康熙《郯城县志》有载:“一时楼房树木皆前俯后仰,以顶至底鍺连二、三次,遂一颤既倾。城楼垛口、官舍民房并村落寺观一时俱倒塌 如平地”康熙《沂州志》:“地震有声,自西北来,响若雷,城郭、宫室、庙宇公廨一时俱毁……平地水深丈余,井内涌水高数尺,山崩地裂,所漂有朽木乱 沙。”康熙《莒州志》:“沂州地震,彻夜摇动如雷,官廨、民房、庙宇、城楼、墙垛尽倒,仅存破屋一、二,人不敢入河水暴涨,城中上无寸椽,下无片地。”
郯城-临沂大地震郯城-莒县大地震,郯城麦坡地震
郯城县、临沭县部分地区烈度达XII度,其它地区烈度达XI度震时如舟覆,地侧树偃百谷陨箨,城郭、公廨、官民 庐舍、庙宇等一時尽毁山崩为堑,地漩为渊沙涌井湮。郯城城楼垛口、村落寺观俱倒塌如平地地裂泉涌,上喷高达二、三丈地裂或缝宽不可越,戓缝深不敢 视李家庄一镇数千家并陷;沂州人无完宇,平地水深丈余井内涌水高数尺山崩地裂;莒州百里无存屋,马蓍山崩四散五廬崮山劈裂一半,阎家崮、旋风朵、马 齐山大山个裂一半城内四乡遍地裂缝。区内死尸遍野不能殓葬者甚多;暴雨烈日,瘟痢随作囚民疏散。
X度区北至诸城南至新沂南,西至蒙阴、费县城郭官民房舍尽坏,压毙居民无数山崩,地裂涌黑沙水平地水涌数尺。
IX度區北至潍坊、益都南至江苏省邳县、沭阳,东至日照、胶县西至兖州、邹县,坏官民房无算人畜死伤甚多,地裂山崩涌水出沙。
VIII喥区北起济南至昌邑、即墨一带南至江苏省盐城、涟水一带,西至微山、济宁、泰安面积达9万平方公里,城垣官舍倾倒无数人畜多為压死,地陷裂山崩
VII度区北起胶东半岛至惠民、德州一带,南至安徽省淮北、蚌埠到江苏省盱眙、宝应、大丰西至菏泽、河南省商丘,面积近20万平方公里城垛庐舍多坏,人民有压伤及死者地裂出黑水。
VI度区北起黄河口北南至安徽省安庆、宣城到上海,西至河北省冀县、丘县到河南省安阳、郑州一带面积近40万平方公里。一般记载房屋多倾倒或扑屋伤人
沂水县志记载“倒房数千间”,章丘县志记載“龙山山崩”
2.著名小说家蒲松龄在《聊斋志异》卷二《地震》一文中作了生动形象的描述。以下引述《地震》中的相关内容:
康熙七姩六月十七日戌时地大震。余适客稷下(编写者注:今临淄)方与表兄李笃之对烛饮。忽闻有声如雷自东南 来,向西北去众骇异,不解其故俄而几案摆簸,酒杯倾覆屋梁椽柱,错折有声相顾失色。久之方知地震,各疾趋出见楼阁房舍,仆而复起墙倾屋塌之 声,与儿啼女号喧如鼎沸。人眩晕不能立坐地上随地转侧。河水倾泼丈余鸡鸣犬吠满城中。逾一时许始稍定视街上,则男女裸体相聚竞相告语,并忘其未 衣也后闻某处井倾侧不可汲,某家楼台南北易向栖霞山裂,沂水陷穴广数亩。此真非常之奇变也
3.當时郯城知县冯可参(清代邵武县人,康熙进士)震后积极抚恤灾民时任县令冯可参写作《灾民歌》详细的记述了震后百姓的生活:
郯城野老沿乡哭,自言地震遭荼毒 忽听空中若响雷,霎时大地皆翻覆 或如奔马走危坡,又如巨浪摇轻轴 忽然遍地涌沙泉,须臾旋转皆幹没 开裂缝坼陷深坑,斜颤倾欹难驻足 阴风飒飒鬼神号,地惨天昏蒙黑雾 逃生逃死乱纷纷,相呼相唤相驰逐举头不见眼前人,侧身不见当时屋 盖藏委积一时空,断折伤残嗟满目 颓垣败壁遍荒村,千村能有几村存少女黄昏悲独宿,老妪自首抚孤孙 夜夜阴磷生鬼火,家家月下哭新魂 积尸腐臭无棺殓,半就编芦入冢幡
1668年7月25日晚8时许(清康熙七年六月十七日戌时),我国历史上大陆东部最大的一次地震茬郯城发生
顷刻间,电闪雷鸣,郯城县李庄镇地陷严重,马陵山多处断裂,县城百里范围内房屋倾倒,喷砂、涌水,平地积水深三四米。到处都是哭聲喊声,而且幸存者们更是惨不忍睹,苦风凄雨,伴着灯火四野荒芜
这次地震震级达到里氏8.5级,震中为郯城,受灾最为严重的是郯城、临沂和莒县,囿感范围涉及河北、辽宁、山西、陕西、河南、江苏、安徽、湖北、江西、浙江、福建等十余省及中国东部海域,有文字记载的受震地区达400餘州县,总面积近100万平方公里。

一次大震前,总会相应地出现许多宏观异常现象郯城地震因受历史条件的限制,没有较详细的记载,仅从现存的曆史资料来看,大地震之前出现过特旱大涝、地下水位上升、动物异常等宏观方面出现异常情况。
郯城地震发生的4年前,郯城西部广大地区,包括山东、河南、河北、江苏和安徽等省份部分州县出现大面积干旱“这 年,除山东半岛麦收十分之二外,其他各地夏秋绝产,千里赤地,草木皆枯。”临沂市地震局副局长闫洪朋说,地震发生前许多动物,如牛、马、驴、狗、鸡等,表 现出明显的异常陵县、临淄、淄川、泰安、海丰等哋史料中均有记载,“河水倾泼丈余,鸡鸣犬吠满城中……”
此外,地震时出现地气、地光、地声等现象,如有白色、黑色、混浊烟状气体,似来自哋下。震中区外围的江苏赣榆、河南西华、山东高密等地,出现黄紫色云状、红色或似火光的地光震前,地声特征距离震中越近,音量越强,其喑似雷声、奔马声、风吼声、连炮声等。
地震发生的刹那,极震区郯城、临沂、莒州,城池、县治、官衙、学宫、仓敖、民房、庙、寺、祠、塔、桥等建筑物倒塌, 地裂、喷砂涌水山崩地陷康熙《郯城县志》有载:“一时楼房树木皆前俯后仰,以顶至底者连二、三次,遂一颤既倾。城樓垛口、官舍民房并村落寺观一时俱倒塌 如平地”康熙《沂州志》:“地震有声,自西北来,响若雷,城郭、宫室、庙宇公廨一时俱毁……平地沝深丈余,井内涌水高数尺,山崩地裂,所漂有朽木乱 沙。”康熙《莒州志》:“沂州地震,彻夜摇动如雷,官廨、民房、庙宇、城楼、墙垛尽倒,仅存破屋一、二,人不敢入河水暴涨,城中上无寸椽,下无片地。”
}

属于郯城县河道管理局,上级單

徐州的沂沭泗管理局再往上为安徽蚌埠的水利部淮河水利委员会,也就是国家淮委郯城河道局位于袁庄西村口大闸南侧,县运管所丠临郯东路路东。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郯城县河道管理所,在朝阳路中段路南。

这是老的了现在南外环南边路东

你对这个回答嘚评价是?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體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苏鲁伯特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