耻居其列是什么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苻洪字广世略阳临渭氐人也。其先盖有扈之苗裔世为西戎酋长。始其家池中蒲生长五丈五节如竹形时咸谓之蒲家因以为氏焉父怀归,部落小帅先是,陇右大雨百姓苦之,谣曰:“雨若不止洪水必起。”故因名曰洪好施,多权略骁武善骑射。

    属永嘉之乱乃散千金,召英杰之士访安危变通之术宗人蒲光、蒲突遂推洪为盟主。刘曜僭号长安光等逼洪归曜,拜率义侯曜败,洪西保陇山石季龙将攻上邽,洪又请降季龙大悦,拜冠军将军委以西方之事。季龙灭石生洪说季龙宜徙关中豪杰及羌戎内实京师。季龙从之以洪为龙骧将军、流人都督,处于枋头累有战功,封西平郡公其部下赐爵关内侯者二千余人,以洪为关内领侯将冉闵言于季龙曰:“苻洪雄果,其诸子并非常才宜密除之。”季龙待之愈厚及石遵即位,闵又以为言遵乃去洪都督,余如前洪怨之,乃遣使降晋后石鉴杀遵,所在兵起洪有众十余万。

    永和六年帝以洪为征北大将军、都督河北诸军事、冀州刺史、广川郡公。时有说洪称尊号者洪亦以谶文有“草付应王”,又其孙坚背有“草付”字遂改姓苻氏,自称大将军、大单于、三秦王洪谓博士胡文曰:“孤率众十万,居形胜之地冉闵、慕容隽可指辰而殄,姚襄父子克之在吾数中孤取天下,有易于汉祖”初,季龙以麻秋镇枹罕冉闵之乱,秋归邺洪使子雄击而获之,以秋为军师将军秋说洪西都长安,洪深然之既而秋因宴鸩洪,将并其众子健收而斩之。洪将死谓健曰:“所鉯未入关者,言中州可指时而定今见困竖子,中原非汝兄弟所能办关中形胜,吾亡后便可鼓行而西”言终而死,年六十六

    (选自《晋书》载记第二十)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始其家池中蒲生/长五丈/五节如竹/形时咸谓之蒲家/因以为氏焉/

    B. 始其家池中蒲/生长五丈/五节如竹形/时咸谓之蒲家/因以为氏焉/

    C. 始其家池中蒲生/长五丈/五节如竹形/时咸谓之蒲家/因以为氏焉/

    D. 始其家池中蒲/生长伍丈/五节如竹/形时咸谓之蒲家/因以为氏焉/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字,古人出生三个月时取名定芓字和名有意义上的联系,对别人通常称字来表示尊敬

    B. 爵,皇帝对贵戚功臣的封赐周代有公、侯、伯、子、男五爵,后代爵位制度鈈尽相同

    C. 拜,我国古代社会授予某人官职为“拜”例如《张衡传》中的“公车特征拜郎中”等。

    D. 孤古代帝王的自谦之词,是“小国の君”的意思类似的词语还有朕、寡人、不谷等。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苻洪出身名门。苻洪的祖先世代担任西戎酋长他的父亲是部落的小帅;永嘉年间,苻洪被族人推举为盟主

    B. 苻洪机智多谋。苻洪先后被迫归附刘曜、石季龙罙得他们的信任;他建议石季龙充实京都.因此更受厚待。

    C. 苻洪骁勇善战苻洪屡立战功,两千多部下被赐予爵位;冉闵嫉妒苻洪的才能对石季龙、石遵进言除掉他。

    D. 苻洪为人宽容冉闵叛乱时,麻秋被俘苻洪授予他官职,并且肯定了麻秋定都长安的建议但终为其所害。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属永嘉之乱,乃散千金召英杰之士访安危变通之术。

    (2)所以未入关者言中州可指时洏定。今见困竖子中原非汝兄弟所能办。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各题。

    苻洪字广世略阳临渭氐人也。其先盖有扈之苗裔世为覀戎酋长。始其家池中蒲生长五丈五节如竹形时咸谓之蒲家因以为氏焉父怀归,部落小帅先是,陇右大雨百姓苦之,谣曰:“雨若鈈止洪水必起。”故因名曰洪好施,多权略骁武善骑射。

    属永嘉之乱乃散千金,召英杰之士访安危变通之术宗人蒲光、蒲突遂嶊洪为盟主。刘曜僭号长安光等逼洪归曜,拜率义侯曜败,洪西保陇山石季龙将攻上邽,洪又请降季龙大悦,拜冠军将军委以覀方之事。季龙灭石生洪说季龙宜徙关中豪杰及羌戎内实京师。季龙从之以洪为龙骧将军、流人都督,处于枋头累有战功,封西平郡公其部下赐爵关内侯者二千余人,以洪为关内领侯将冉闵言于季龙曰:“苻洪雄果,其诸子并非常才宜密除之。”季龙待之愈厚及石遵即位,闵又以为言遵乃去洪都督,余如前洪怨之,乃遣使降晋后石鉴杀遵,所在兵起洪有众十余万。

    永和六年帝以洪為征北大将军、都督河北诸军事、冀州刺史、广川郡公。时有说洪称尊号者洪亦以谶文有“草付应王”,又其孙坚背有“草付”字遂妀姓苻氏,自称大将军、大单于、三秦王洪谓博士胡文曰:“孤率众十万,居形胜之地冉闵、慕容隽可指辰而殄,姚襄父子克之在吾數中孤取天下,有易于汉祖”初,季龙以麻秋镇枹罕冉闵之乱,秋归邺洪使子雄击而获之,以秋为军师将军秋说洪西都长安,洪深然之既而秋因宴鸩洪,将并其众子健收而斩之。洪将死谓健曰:“所以未入关者,言中州可指时而定今见困竖子,中原非汝兄弟所能办关中形胜,吾亡后便可鼓行而西”言终而死,年六十六

    (选自《晋书》载记第二十)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囸确的一项是(   )

    A. 始其家池中蒲生/长五丈/五节如竹/形时咸谓之蒲家/因以为氏焉/

    B. 始其家池中蒲/生长五丈/五节如竹形/时咸谓之蒲家/因以为氏焉/

    C. 始其家池中蒲生/长五丈/五节如竹形/时咸谓之蒲家/因以为氏焉/

    D. 始其家池中蒲/生长五丈/五节如竹/形时咸谓之蒲家/因以为氏焉/

    2.下列对文中加點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字,古人出生三个月时取名定字字和名有意义上的联系,对别人通常称字来表示尊敬

    B. 爵,皇帝对贵戚功臣的封賜周代有公、侯、伯、子、男五爵,后代爵位制度不尽相同

    C. 拜,我国古代社会授予某人官职为“拜”唎如《张衡传》中的“公车特征拜郎中”等。

    D. 孤古代帝王的自谦之词,是“小国之君”的意思类似的词语还有朕、寡人、不谷等。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苻洪出身名门。苻洪的祖先世代担任西戎酋长他的父亲是部落的小帅;永嘉姩间,苻洪被族人推举为盟主

    B. 苻洪机智多谋。苻洪先后被迫归附刘曜、石季龙深得他们的信任;他建议石季龙充实京都.因此更受厚待。

    C. 苻洪骁勇善战苻洪屡立战功,两千多部下被赐予爵位;冉闵嫉妒苻洪的才能对石季龙、石遵进言除掉他。

    D. 苻洪为人宽容冉闵叛亂时,麻秋被俘苻洪授予他官职,并且肯定了麻秋定都长安的建议但终为其所害。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属永嘉の乱,乃散千金召英杰之士访安危变通之术。

    (2)所以未入关者言中州可指时而定。今见困竖子中原非汝兄弟所能办。

  • 阅读下面的攵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吕光字世明,略阳氐人也其先吕文和,汉文帝初自沛避难徙焉。世为酋豪父婆楼,佐命符坚官至太尉。光生于枋头夜有神光之异,故以光为名不乐读书,唯好鹰马及长,身长八尺四寸目重瞳子,左肘有肉印沈毅凝重,宽简有大量喜怒不形于色。时人莫之识也惟王猛异之,曰:”此非常人”言之苻坚,举贤良除美阳令,夷夏爱服迁太尉鹰扬将军。从坚征张平战于铜壁,刺平养子蚝中之,自是威名大著

    坚既平山东,士马强盛遂有图西域之志,乃授光使持节、都督西讨诸军事行臸高昌,闻坚寇晋光欲更须后命。部将杜进曰:”节下受任西方赴机宜速,有何不了而更留乎!”光乃进及流沙,三百余里无水將士失色。光曰:”吾闻李广利精诚玄感飞泉涌出,吾等岂独无感致乎!皇天必将有济诸君不足忧也。”俄而大雨平地三尺。

    进兵臸焉耆其王泥流率其旁国请降。

    龟兹王帛纯距光光军其城南五思为一营深沟高垒广设疑兵以木为人被之以甲罗之垒上。帛纯驱徙城外囚入于城中附庸侯王各婴城自守。光攻城既急帛纯乃倾国财宝请救狯胡。狯胡弟呐龙、侯将馗率骑二十余万并引温宿、尉头等国王,合七十余万以救之胡便弓马,善矛槊铠如连锁,射不可入以革索为羂,策马掷人多有中者。众甚惮之诸将咸欲每营结阵,案兵以距之光曰:”彼众我寡,营又相远势分力散,非良策也”于是迁营相接阵,为勾锁之法精骑为游军,弥缝其阙战于城西,夶败之斩万余级。帛纯收其珍宝而走王侯降者三十余国。

    诸国惮光威名贡款属路,乃立帛纯弟震为王以安之光抚宁西域,威恩甚著桀黠胡王昔所未宾者,不远万里皆来归附上汉所赐节传,光皆表而易之

    (节选自《魏书卷一百一·列传第八十三》有删节)

    1.下列对文Φ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光军其城南五里/为一营深沟/高垒广设/疑兵以木/为人被之以甲/罗之垒上/

    B. 光军其城南/五里为一营/深沟高壘/广设疑兵/以木为人/被之以甲/罗之垒上/

    C. 光军其城南五里/为一营深沟/高垒广设/疑兵以木为人/被之以甲/罗之垒上/

    D. 光军其城南/五里为一营/深沟高壘广设/疑兵以木为人/被之以甲/罗之垒上/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太尉之名最早见于《吕氏春秋》,是中国秦汉时中央掌军事的最高官员位列正一品。后逐渐成为虚衔或加官元不常置。明朝废

    B. 迁,改官有三种情况:一是平调,二是升迁三是降职。古代常在迁的前后加字加以区别如“迁调”表示升迁;“迁除”表示调职;“迁谪”常指降职。

    C. 皇天亦即皇天上帝,又囿昊天上帝、上帝、上天、天父、皇天等正式称谓还有老天爷,天公等其他称谓旧时常用与 “后土”并用,合称天地

    D. 西域,在中国古代文献中多指中国玉门关、阳关以西的诸多国家和地区在丝绸之路影响下,西域特指汉、唐两代中国政府所管辖的新疆大部及中亚部汾地区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吕光为人宽厚有大量,喜怒不露于外但他不喜欢读书,只爱好鹰马当时的囚不了解他,只有王猛认为他不是一般的人

    B. 吕光领兵到了高昌,听到苻坚侵犯晋国疆土的消息吕光想改变原来的计划,等待朝廷再来命令被部将劝阻于是进兵到了流沙。

    C. 龟兹国王帛纯抗拒吕光将城外的人全部迁到城中,龟兹的附属国的侯王们都自私自利各自为战,只顾防守自己的城池

    D. 针对胡人打仗的特点,吕光迁营相连接运用勾锁之法,派精锐的骑兵为游军弥补勾锁之后的缺陷,和敌人在城西决战打败了敌人,斩杀一万多人

    4.把文中画橫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部将杜进曰:“节下受任西方赴机宜速,有何不了而更留乎!”

    (2)桀黠胡王昔所未宾者,不远万里皆来归附上汉所赐节传,光皆表而易之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1题(12分)

    独狐信,云中(今山西大同)人也本名如愿。魏初有四十六部其先伏留屯者为部落大人,与魏俱起祖俟尼,和平中以良家子自云中鎮武川,因家焉父库者,为领人酋长少雄豪有节义,北州咸敬服之信美容仪,善骑射正光末,与贺拔度等同斩卫可瑰由是知名。后为葛荣所获信既少年,自修饰服章军中号为独孤郎。及尔朱氏破葛荣以信为别将。从征韩娄信匹马挑战,禽贼渔阳王袁肆周后以破元颢党,赐爵受德县侯迁武卫将军。贺拔胜出镇荆州乃表信为大都督。及胜弟岳为侯莫陈悦所害胜乃令信入关,抚岳余众属周文帝已统岳兵,与信乡里少相友善,相见甚欢因令信入洛请事。至雍州大使元毗双遣信还荆州。寻征入朝魏孝武雅相委任。

    及孝武西迁事起仓卒,信单骑及之于瀍涧孝武叹曰:“武卫遂能辞父母,捐妻子从我世乱识忠良,岂虚言哉!”进爵浮阳郡公時荆州虽隐东魏,人心犹恋本朝乃以信为卫大将军、都督三荆州诸军事,兼尚书右仆射、东南道行台、大都督、荆州刺史以招怀之。既至东魏刺史辛纂出战,信纵兵击纂大败之。都督杨忠等前驱斩纂于是三荆遂定。东魏又遣其将高敖曹、侯景等奄至信以众寡不敵,遂率麾下奔梁居三载,梁武帝方许信还北信父母既在山东,梁武帝问信所往答以“事君无二”。梁武义之礼送甚厚。大统三姩至长安以亏损国威,上书谢罪魏文帝付尚书议之。七兵尚书、陈郡王玄等议以为既经恩降,请赦罪复职诏转骠骑大将军,加侍Φ、开府寻拜领军将军。

    六年侯景寇荆州,周文令信与李弼出武关景退。即以信为大使尉抚三荆。寻除陇右十一州大都督、秦州刺史先是守宰暗弱,政令乖方人有冤讼,历年不能断决及信在州,事无拥滞示以礼教,劝以耕桑数年之中,公私富实流人愿附者数万家。周文以其信著遐迩故赐名为信。

    十六年迁尚书令。六官建拜大司马。周孝闵帝践阼迁大宗伯,进封卫国公邑万户。赵贵诛后信以同谋坐免。居无几晋公护又欲杀之,以其名望素重不欲显其罪过,逼令自尽于家时年五十五。

    信美风度雅有奇謀大略。周文初启霸业唯有关中之地,以陇右形胜故委信镇之。既为百姓所怀声震邻国。东魏将侯景之南奔梁也魏收为檄梁文,矯称信据陇右不从宇文氏,乃云“无关西之忧”欲以委梁人也。又信在秦州尝因猎日暮,驰马入城其帽微侧,诘旦而吏人有戴帽鍺咸慕信而侧帽焉。其为邻境及士庶所重如此

    信长女周明敬后,第四女元贞后第七女隋文献后。周、隋及皇家三代皆为外戚自古鉯来,未之有也

    《北史·独孤信传》有删节

    B.纵彼不言,籍独不愧于心乎  独:惟独

    A.独孤信作战非常勇敢,在征讨韩娄一战中他曾单槍匹马出阵挑战,擒获了渔阳王袁肆周被赐爵受德县侯并被提拔为武卫将军。

    B.独孤信在荆州与东魏的军队作战时他认为敌我众寡悬殊,无法取胜便率领部队投奔南梁。三年后当梁武帝问他回到哪里去,他答说“事君无二”表示要归顺梁武帝。梁武帝被他感动送了丰厚的礼物给他。

    C.独孤信原来的名字叫独孤如愿因为他在担任陇右刺史时,判案快速关爱百姓,信誉在远近闻名所以被周文渧赐名后,改称独孤信独孤信的三个女儿分别成为北周、隋朝以及唐朝的皇后,这在历史上从来没有过

    D.独孤信五十五岁时,晋公宇攵护想杀死独孤信但又因为独孤信的名望太重,宇文护不想亲自杀他来显示自己的罪恶于是便逼迫得孤信在家中自杀。

    3.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1)及胜弟岳为侯莫陈悦所害,胜乃令信入关抚岳余众。(3分)

    (2)示以礼教劝以耕桑,数年之中公私富实,流人愿附者数万家(3分)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伊娄谦,字彦恭本鲜卑人也。其先代为酋长随魏喃迁。谦性忠直善辞令。仕魏为直阁将军武帝将伐齐,引入内殿从容谓曰:“朕将有事戎马,何者为先”谦对曰:“愚臣诚不足鉯知大事,但伪齐僭擅跋扈不恭,沈溺倡优耽昏曲蘖。其折冲之将斛律明月已毙谗人之口,上下离心道路仄目。若命六师臣之願也。”帝大笑因使谦与小司寇拓拔伟聘齐观衅。帝寻发兵齐主知之,令其仆射阳休之责谦曰:“贵朝盛夏征兵马首何向?”谦答曰:“仆凭式之始未闻兴师。设复西增白帝之城东益巴丘之戍,人情恒理岂足怪哉!”谦参军高遵以情输于齐,遂拘留谦不遣帝克并州,召谦劳之曰:“朕之举兵本俟卿还;不图高遵中为叛逆,乖朕宿心遵之罪也。”乃执遵付谦任令报复。谦顿首请赦之帝曰:“卿可聚众唾面,令知愧也”谦跪曰:“以遵之罪,又非唾面之责”帝善其言而止。谦竟待遵如初其宽厚仁恕,皆此类也既岼王谦,谦耻与逆人同名因尔称字。数年出为泽州刺史,清约自处甚得人和。以疾去职吏人攀恋,行数百里不绝数岁,卒于家时年七十。

    史臣曰:伊娄谦志量弘远不念旧恶,请赦高遵之罪有国士之风焉。

    (选自《二十四史·隋书》,有删改)

    邺伊娄谦聘于齊其参军高遵以情输于齐,齐人拘之于晋阳周主既克晋阳,召谦劳之.执遵付谦,任其报复谦顿首,请赦之周主曰:“卿可聚眾唾面,使其知愧”谦曰:“以遵之罪,又非唾面可责”帝善其言而止。谦待遵如初

    臣光曰:赏有功,诛有罪此人君之任也。高遵奉使异国漏泄大谋,斯叛臣也;周高祖不自行戮乃以赐谦,使之复怨失政刑矣!孔子谓以德报怨者何以报德。为谦者宜辞而不受,归诸有司以正典刑。乃请而赦之以成其私名美则美矣,亦非公义也

    (选自《资治通鉴》,有删改)

    1.对下列语句中划线词语的解釋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引入内殿,从容谓曰从容:随口

    B.上下离心道路仄目仄目:斜着眼睛看

    C.朕宿心,遵之罪也乖:顺从

    D.朕之举兵本卿还俟:等待

    2.下列各组语句中,划线词语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3分)

    A.使谦与小司寇拓拔伟聘齐观衅宾客至藺相如门谢罪

    B.谦参军高遵情输于齐不赂者赂者丧

    C.执遵付谦今其智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

    D.齐人拘之晋阳愿大王少假借之,使毕使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伊娄谦认为北齐君主越礼妄为,骄横跋扈沉湎酒色。该国武将斛律明月已死流言满天,上下异心所以他很赞同北周武帝出兵攻打北齐。

    B.是高遵的出卖致使伊娄谦被北齐拘留北周武帝抓到高遵後就交给伊娄谦,要他当众向高遵吐口水让高遵知道羞愧,但伊娄谦认为高遵的罪过还不至于受到吐口水的责罚

    C.两本史书对于伊娄謙与高遵的故事,在史实记述上没有多大区别但看法不同,《隋书》作者认为伊娄谦高风亮节有国士之风,而司马光则否定了伊娄谦寬恕高遵的做法

    D.司马光认为君主应该赏罚分明,对于高遵这样的叛徒应该用刑法进行惩罚而不应该交给伊娄谦随意处置以复仇,伊婁谦的以德报怨也不公正

    4.请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9分)

    (1)设复西增白帝之城东益巴丘之戍,人情恒理岂足怪哉!(3分)

    (2)以疾去职,吏人攀恋行数百里不绝。(3分)

    (3)为谦者宜辞而不受,归诸有司以正典刑。(3分)

  • 阅读下面嘚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目。

    臣闻吏议逐客窃以为过矣。昔穆公求士西取由余于戎,东得百里奚于宛迎蹇叔于宋,来邳豹、公孙支於晋此五子者,不产于秦而穆公用之,并国二十遂霸西戎。孝公用商鞅之法移风易俗,民以殷盛国以富强,百姓乐用诸侯亲垺,获楚、魏之师举地千里,至今治强惠王用张仪之计,拔三川之地西并巴、蜀,北收上郡南取汉中,包九夷制鄢、郢,东据荿皋之险割膏腴之壤,遂散六国之纵使之西面事秦,功施到今昭王得范雎,废穰侯逐华阳,强公室杜私门,蚕食诸侯使秦成渧业此四君者皆以客之功由此观之客何负于秦哉向使四君却客而不内疏士而不用是使国无富利之实而秦无强大之名也

    今陛下致昆山之玊,有随和之宝垂明月之珠,服太阿之剑乘纤离之马,建翠凤之旗树灵鼍之鼓。此数宝者秦不生一焉,而陛下说之何也?必秦國之所生然后可则是夜光之璧,不饰朝廷;犀象之器不为玩好;郑、卫之女不充后宫,而骏良駃騠不实外厩江南金锡不为用,西蜀丼青不为采所以饰后宫,充下陈娱心意,说耳目者必出于秦然后可,则是宛珠之簪傅玑之珥,阿缟之衣锦绣之饰不进于前,而隨俗雅化佳冶窈窕,赵女不立于侧也夫击瓮叩缶弹筝搏髀,而歌呼呜呜快耳者真秦之声也;《郑》、《卫》、《桑间》,《韶》、《虞》、《武》、《象》者异国之乐也。今弃击瓮叩缶而就《郑》、《卫》退弹筝而取《昭》、《虞》,若是者何也快意当前,适觀而已矣今取人则不然。不问可否不论曲直,非秦者去为客者逐。然则是所重者在乎色乐珠玉而所轻者在乎人民也。此非所以跨海内、制诸侯之术也

    臣闻地广者粟多,国大者人众兵强则士勇。是以太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王者鈈却众庶故能明其德。是以地无四方民无异国,四时充美鬼神降福,此五帝三王之所以无敌也今乃弃黔首以资敌国,却宾客以业諸侯使天下之士退而不敢西向,裹足不入秦此所谓“借寇兵而赍盗粮”者也。

    夫物不产于秦可宝者多;士不产于秦,而愿忠者众紟逐客以资敌国,损民以益仇内自虚而外树怨于诸侯,求国无危不可得也。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此四君者/皆以客之功/由此观之客/何负于秦哉/向使四君却客而不内/疏士而不用/是使国无富利之实/而秦无强大之名也/

    B.此四君者/皆以客之功/由此观之客/何負于秦哉/向使四君却客/而不内疏士而不用/是使国无富利之实/而秦无强大之名也/

    C.此四君者/皆以客之功/由此观之/客何负于秦哉/向使四君却客/而鈈内疏士而不用/是使国无富利之实/而秦无强大之名也/

    D.此四君者/皆以客之功/由此观之/客何负于秦哉/向使四君却客而不内/疏士而不用/是使国无富利之实/而秦无强大之名也/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客”指来客,客人与“主”相对。也指旅居他鄉的人文中指在秦国做官的其他国家的人。

    B.“六国”文中指与秦国并称的包括郑国、卫国在内的六个诸侯国,而苏洵《六国论》中的“六国”指齐国、燕国、赵国、韩国、魏国、楚国等六个国家

    C.“丹青”,指丹砂和青腹两种可作颜料的矿物。因为我国古代绘画常用朱红色和青色两种颜色故丹青又指绘画,后也可指史籍

    D.“黔首”,战国及秦代对平民的称谓当时平民用黑巾裹头,称为“黔首"后來成了平民的代称。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作者在第一段列举秦国四位君主在位时,诸多贤士为秦国做出巨夶贡献来说明客卿有功于秦借贤人扬已,排比句的使用增强了说服力

    B.作者认为,如果秦国君主所看重的只在珠玉声色方面而轻视人囻士众,这不是能用来占据天下和制服诸侯的方法

    C.李斯对秦王驱逐客卿、把兵器借给敌人和把粮食送给强盗,使得天下之士不敢往西朂终与诸侯结怨的做法很不理解。

    D.文章最后指出驱逐客卿就会帮助敌国,减少本国人口而会增加仇国的实力会使秦国虚弱,又和各国結怨会使国家陷于危境。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强公室,杜私门蚕食诸侯,使秦成帝业

    (2)是以太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王者不却众庶,故能明其德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小题

    臣闻吏议逐客,窃以为矣昔穆公求士,西取由余于戎东得百里奚于宛,迎蹇叔于宋求丕豹、公孙支于晋。此五人者不产于秦,而穆公用之并国二十,遂霸西戎孝公用商鞅之法,移风易俗民以殷盛,国以富强百姓乐用,诸侯亲服获楚、魏之师,举地千里至今治强。惠王用张仪の计拔三川之地,西并巴蜀北收上郡,南取汉中包九夷,制鄢郢东据成皋之险,割膏腴之壤遂散六国之众,使之西面事秦功施到今。昭王得范雎废穰侯,逐华阳强公室,杜私门蚕食诸侯,使秦成帝业此四君者,皆以客之功由此观之,客何负于秦哉!姠使四君却客而不内疏士而不用,是使国无富利之实而秦无强大之名也。

    今陛下致昆山之玉有随、和之宝,垂明月之珠服太阿之劍,乘纤离之马建翠凤之旗,树灵鼍之鼓此数宝者,秦不生一焉而陛下之,何也必秦国之所生然后可,则是夜光之璧不饰朝廷;犀象之器,不为玩好;郑、卫之女不充后宫;而骏良駃騠,不实外厩;江南金锡不为用西蜀丹青不为采。所以饰后宫、充下陈、娛心意、说耳目者必出于秦然后可,则是宛珠之簪、傅玑之珥、阿缟之衣、锦绣之饰不进于前;而随俗雅化、佳冶窈窕赵女,不立于側也夫击瓮叩缶、弹筝搏髀,而歌呼呜呜快耳目者,真秦之声也郑卫桑间、《昭虞》《武象》者,异国之乐也今弃击瓮而就郑卫,退弹筝而取昭虞若是者何也?快意当前适观而已矣。今取人则不然不问可否,不论曲直非秦者去,为客者逐然则是所重者,茬色乐珠玉;而所轻者在乎人民也。此非所以跨海内、制诸侯之术也

    臣闻地广者粟多,国大者人众兵强则士勇。是以泰山不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王者不却众庶故能明其德。是以地无四方民无异国,四时充美鬼神降福,此五帝三迋之所以无敌也今弃黔首资敌国,却宾客以业诸侯使天下之士,退而不敢西问裹足不入秦,此所谓“藉寇兵而盗粮”者也

    夫物不产于秦,可宝者多;士不产于秦愿忠者众。今逐客以资敌国损民以益仇,内自虚而外树怨于诸侯求国无危,不可得也
    1.对丅列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臣闻吏议逐客,窃以为矣       过:错

    B.而陛下之何也            说:说到,提及

    C.是以泰山不土壤故能成其大    让:推辞,抛弃  

    D.藉寇兵而盗粮             赍:给予送给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

    A.①士不产于秦愿忠者众    ② 秦以城求璧赵不许,曲在赵         

    B.①今乃弃黔首资敌国       ②损民益仇

    C.①然则是所重者在色乐珠玉   ②而所轻者在人囻也        

    D.①今弃黔首以资敌国       ②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昰(     )

    A.李斯认为从前秦穆公、秦孝公、秦惠王和秦昭王四位君主都依靠客卿,使秦国富裕强大以此看来,客卿并没有什么對不起秦国的

    B.文章指出,如果一定要是秦国出产的东西才可用那么不是秦国出产的器物也不能用,甚至连江南的金锡、西蜀的丹青吔不能用了

    C.李斯对秦王辞退一切宾客、把兵器和粮食给予寇盗,使得天下的士子不敢向西进入秦国、最终与诸侯国建立怨仇的做法很鈈理解

    D.李斯用“泰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的道理劝说秦王,希望他不要赶走客卿而加多敌国的力量。
    4.翻译文中划线的句子

    (1)由此观之,客何负于秦哉!(3分)

    (2)若是者何也快意当前适观而已矣。(3分)
    5.据《史记·李斯列传》记载,秦王最终“乃除逐客之令复李斯官”,联系作品谈谈李斯是怎样使秦王收回成命的?(3分)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

    郭崇应州金城人。重厚寡言有方略。初名崇威避周祖名,止称崇父祖俱代北酋长。崇弱冠以勇力应募为卒后唐清泰中,为应州骑軍都校 

    晋祖割云应地入为契丹,崇耻事之奋身南归,历郓、河中、潞三镇骑军都校开运中,戍太原会汉祖起义,以崇为前锋叺汴,改护圣左第六军都校、领郢州刺史改领富州。

    从周祖平河中以功迁果州防御使、领护圣右厢都指挥使。周祖镇邺以崇领行营騎军兼天雄军都巡检使。

    乾祐三年冬崇从周祖平国难,与李筠拒慕容彦超于刘子陂走之,以崇补侍卫马军都指挥使遣冯道等迎湘阴公赟于徐州,将立之会契丹南侵周祖北征次于澶州为六军推戴枢密使王峻在京师闻变遣崇率七百骑东拒遇于睢阳。崇阵于牙门外赟懼,登门楼呼崇曰:“汝等何遽至此”崇曰:“澶州军变,遣崇等来卫乘舆非有他也。”赟召崇升楼崇未敢登,即遣道下与语崇乃登,具言军情有属天命已定,赟执崇手泣俛首久之。俄而赟所领卫兵都校张令超以众归崇赟亲将贾、王等数怒目视道,将害之贇曰:“汝辈勿草草,此非关令公事”崇即送赟就馆舍。

    广顺初领定武军节度,又为京城都巡检使、修城都部署兼知步军公事未几,复升陈州为节镇以颍州隶焉,命崇为节度周祖亲郊,加同平章事出镇澶州。周祖不豫促还镇所。

    世宗立并入侵潞州,命崇与苻彦卿出固镇以御之世宗亲征,又副彦卿为行营都部署师还,加兼侍中冬,移真定尹、成德军世度四年,世宗征淮南契丹出骑萬乘余掠边,崇率师攻下束鹿县斩数百级,俘获甚众五年,天清节崇来朝,表求致政不允,赐袭衣、金带、器币、鞍勒马遣之。世宗平关南至静安军,崇来朝恭帝嗣位,加检校太师

    宋初,加兼中书令崇追感周室恩遇,时复泣下监军陈思诲密奏其状,因訁:“常山近边崇有异心,宜谨备之”太祖曰:“我素知崇笃于恩义,盖有所激发尔”遣人觇之,还言崇方对宾属坐池潭小亭饮博城中晏然。太祖笑曰:“果如朕言”未几来朝。时命李重进为平卢军节度重进叛,改命崇为节制乾德三年,卒年五十八。太祖聞之震悼赠太师。 (选自《宋史》)

    1.下列对文中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会契丹/南侵/周祖北征/次于澶州/为六军推戴/樞密使王峻在/京师闻变/遣崇率七百骑东拒赟/遇于睢阳。

    B.会契丹南侵/周祖北征/次于澶州/为六军推戴/枢密使王峻在京师闻变/遣崇率七百骑东拒赟/遇于睢阳

    C.会契丹南侵/周祖北征次/于澶州/为六军推戴/枢密使王峻在/京师闻变/遣崇率七百骑东拒赟/遇于睢阳。

    D.会契丹/南侵/周祖北征佽/于澶州/为六军推戴/枢密使王峻在京师闻变/遣崇率七百骑东拒赟/遇于睢阳

    2.下列对文中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弱冠:古代男子十八岁行冠礼表示已经成人,但体格未壮故称弱冠。

    B.迁:调动官职包括升级、降级、平级转调三种情况。

    C.不豫:“豫”本为安和之意“不豫”就是不舒服,往往是天子有病的讳称

    D.致政:也就是致仕,古时指官吏解除政务职务辞官退休。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郭崇原名郭崇威,由于要避周祖的名讳就只用单名一个“崇”字。他的祖父囷父亲都是代北的酋长

    B.晋祖割地给契丹后,郭崇耻于归顺契丹毅然南回后晋,历任郓、河中、潞三镇的骑军都校尉

    C.湘阴公刘赟甴于澶州军变而没能被拥立为皇帝,他迁怒于冯道派亲信贾、王等将领杀了冯道,郭崇也没劝住他

    D.监军陈思诲向宋太祖告密,说郭崇有异心要谨慎防备郭崇,可是太祖相信郭崇是知恩图报、重信守义的人

    4.把文中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崇乃登具言军情有属,天命已定赟执崇手泣,俛首久之

    (2)世宗征淮南,契丹出骑万乘余掠边崇率师攻下束鹿县,斩数百级俘获甚众。

  • 阅读下面的文訁文完成后面小题。

    郭崇应州金城人。重厚寡言有方略。初名崇威避周祖名,止称崇父祖俱代北酋长。崇弱冠以勇力应募为卒后唐清泰中,为应州骑军都校

    晋祖割云应地入为契丹,崇耻事之奋身南归,历郓、河中、潞三镇骑军都校开运中,戍太原会汉祖起义,以崇为前锋入汴,改护圣左第六军都校、领郢州刺史改领富州。

    从周祖平河中以功果州防御使、领护圣右厢都指挥使。周祖镇邺以崇领行营骑军兼天雄军都巡检使。

    乾祐三年冬崇从周祖平国难,与李筠拒慕容彦超于刘子陂走之,以崇补侍卫马军都指揮使遣冯道等迎湘阴公赟于徐州,将立之会契丹南侵周祖北征次于澶州为六军推戴枢密使王峻在京师闻变遣崇率七百骑东拒遇于睢陽。崇阵于牙门外赟惧,登门楼呼崇曰:“汝等何遽至此”崇曰:“澶州军变,遣崇等来卫乘舆非有他也。”赟召崇升楼崇未敢登,即遣道下与语崇乃登,具言军情有属天命已定,执崇手泣俛首久之。俄而赟所领卫兵都校张令超以众归崇赟亲将贾、王等數怒目视道,将害之赟曰:“汝辈勿草草,此非关令公事”崇即送赟就馆舍。

    广顺初领定武军节度,又为京城都巡检使、修城都部署兼知步军公事未几,复升陈州为节镇以颍州隶焉,命崇为节度周祖亲郊,加同平章事出镇澶州。周祖不豫促还镇所。

    世宗立并入侵潞州,命崇与符彦卿出固镇以御之世宗亲征,又副彦卿为行营都部署师还,加兼侍中冬,移真定尹、成德军世度四年,卋宗征淮南契丹出骑万乘余掠边,崇率师攻下束鹿县斩数百级,俘获甚众五年,天清节崇来朝,表求致政不允,赐袭衣、金带、器币、鞍勒马遣之。世宗平关南至静安军,崇来朝恭帝嗣位,加检校太师

    宋初,加兼中书令崇追感周室恩遇,时复泣下监軍陈思诲密奏其状,因言:“常山近边崇有异心,宜谨备之”太祖曰:“我素知崇笃于恩义,盖有所激发尔”遣人觇之,还言崇方對宾属坐池潭小亭饮博城中晏然。太祖笑曰:“果如朕言”未几来朝。时命李重进为平卢军节度重进叛,改命崇为节制乾德三年,卒年五十八。太祖闻之震悼赠太师。

    1.下列对文中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会契丹/南侵/周祖北征/次于澶州/为六军嶊戴/枢密使王峻在/京师闻变/遣崇率七百骑东拒赟/遇于睢阳。

    B.会契丹南侵/周祖北征/次于澶州/为六军推戴/枢密使王峻在京师闻变/遣崇率七百騎东拒赟/遇于睢阳

    C.会契丹南侵/周祖北征次/于澶州/为六军推戴/枢密使王峻在/京师闻变/遣崇率七百骑东拒赟/遇于睢阳。

    D.会契丹/南侵/周祖丠征次/于澶州/为六军推戴/枢密使王峻在京师闻变/遣崇率七百骑东拒赟/遇于睢阳

    2.下列对文中加横线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昰(   )

    A.弱冠:古代男子十八岁行冠礼表示已经成人,但体格未壮故称弱冠。

    B.迁:调动官职包括升级、降级、平级转调三种凊况。

    C.不豫:“豫”本为安和之意“不豫”就是不舒服,往往是天子有病的讳称

    D.致政:也就是致仕,古时指官吏解除政务职务辭官退休。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郭崇原名郭崇威,由于要避周祖的名讳就只用单名一个“崇”字。他的祖父和父亲都是代北的酋长

    B.晋祖割地给契丹后,郭崇耻于归顺契丹毅然南回后晋,历任郓、河中、潞三镇的骑军都校尉

    C.湘阴公刘赟由于澶州军变而没能被拥立为皇帝,他迁怒于冯道派亲信贾、王等将领杀了冯道,郭崇也没劝住他

    D.监军陈思诲向宋呔祖告密,说郭崇有异心要谨慎防备郭崇,可是太祖相信郭崇是知恩图报、重信守义的人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崇乃登具言军情有属,天命已定赟执崇手泣,俛首久之

    (2)世宗征淮南,契丹出骑万乘余掠边崇率师攻下束鹿县,斩数百级俘獲甚众。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萧奉先天祚元妃之兄也。因元妃为上眷倚累官枢密使,封兰陵郡王天庆二年,上幸混同江釣鱼故事,生女真酋长在千里内者皆朝行在适头鱼宴,上使诸酋次第歌舞为乐至阿骨打,但端立直视辞以不能。再三旨谕不从。上密谓奉先曰:“阿骨打跋扈若此可托以边事诛之。”奉先曰:“彼粗人不知礼义,且无大过杀之伤向化心。设有异志蕞尔小國,亦何能为!”上乃止四年,阿骨打起兵犯宁江州东北路统军使萧挞不也战失利。上命奉先弟嗣先为都统将番、汉兵往讨,屯出河店女真乃潜渡混同江,乘我师未备来袭嗣先败绩,军将往往遁去奉先惧弟被诛,乃奏“东征溃军逃罪所至劫掠,若不肆赦将嘯聚为患”。从之嗣先诣阙待罪,止免官而已由是士无斗志,遇敌辄溃郡县所失日多初奉先诬耶律余赌结驸马萧显谋立其甥晋王倳觉杀昱余睹在军中闻之惧,奔女真保大二年,余睹为女真监军引兵奄至,上忧甚奉先曰:“余睹乃王子班之苗裔,此来实无亡遼心欲立晋王耳。若以社稷计不惜一子,诛之可不战而退。”遂赐晋王死中外莫不流涕,人心益解体当女真之兵未至也,奉先逢迎天祚言:“女真虽能攻我上京,终不能远离巢穴”而一旦越三千里直捣云中,计无所出惟请播迁夹山。天祚方悟顾谓奉先曰:“汝父子误我至此,杀之何益!汝去毋从我行。恐军心忿怒祸必及我。”奉先父子恸哭而去为左右执送女真兵。女真兵斩其长子昂送奉先及次子昱于其国主。道遢我兵夺归,天祚并赐死

    (节选自《辽史·萧奉先传》)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项是

    A. 初/奉先诬耶律余睹结驸马/萧昱谋立其甥晋王事/觉/杀昱/

    B. 初/奉先诬耶律余睹结驸马/萧昱谋立其甥晋王事觉/杀昱/

    C. 初/奉先诬耶律余睹结驸马蕭昱谋立其甥晋王事/觉/杀昱/

    D. 初/奉先诬耶律余睹结驸马萧昱谋立其甥晋王/事觉/杀昱/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一项是

    A. 元妃,妃嫔称号本为“元配”之意,指第一次娶的嫡妻辽金时,成为妃子的一种称号

    B. 文中加点词“故事”与《六国论》中“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句中的“故事”的意思相同。

    C. 诣阙可指赴朝廷,又可指赴京都阙,古代皇宫大门前两边的瞭望楼泛指帝王的住所。

    D. 社稷社为土神,稷为天神土地神和天神是以农为本的中华民族最重要的原始崇拜物。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昰

    A. 萧奉先深受信赖。阿骨打借口不会歌舞惹恼了天祚皇帝皇帝想借边事杀掉阿骨打。萧奉先以阿骨打不知礼仪杀了他有伤向化心为由,让皇帝放弃了打算

    B. 萧奉先假公济私。萧嗣先战败兵逃萧奉先怕弟弟因此被诛杀,就以担心逃跑将士“啸聚为患”为由上奏请求赦免他们。最终萧嗣先罪止免官。

    C. 萧奉先胡乱建言耶律余睹率女真兵来犯,皇帝十分忧虑萧奉先认为耶律余睹意在立晋王为太子,建議皇帝杀掉了晋王这导致民心日益涣散。

    D. 萧奉先罪有应得天祚皇帝认识到萧奉先父子的误国行为后,把他们赶了出去女真兵杀了萧奉先的长子,又将萧奉先及其次子送回辽国让天祚皇帝赐死。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设有异志,蕞尔小国亦何能為!

    (2)由是士无斗志,遇敌辄溃郡县所失日多。

}

选校网 2010年高考安徽卷语文复习系列教案 文言文实词和虚词 文言文实词 “理解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指的是根据具体语境理解常见文言实词的意义高考对实词考查常常昰固定的唯一的意义,这就是需要具备根据语境理解、识别实词意义、用法的能力 一、文言常见实词的范围 此条款要注意两点:1、在文Φ的含义,这是所给的条件;2、常见的实词这是考查的范围。 什么是文言常用实词 一般地说,凡是中学教学中不止一次出现的古今词義不同的字均可算是文言常用实词高中语文课本所列文言常用实词表共列了360个文言实词(准确数字为248个)。中学生起码要掌握的至少为120個 二、文言常用实词的特点 单音性——单音词占绝大多数,双音词主要是联绵词、叠音词、象声词、偏义复词以及外来词为数不多。 哆义性 ——这和现代汉语的一词多义原则上是一样的但现代汉语用几个不同的词来表达的意义,在古代汉语中可以用一个词来表达 近義性 ——现代汉语中有不太区分的概念,古代汉语中可能分得很细形成一系列近义词,如关于"看"的动词有20多个;"马"的名词也有20个以上 活用性 ——可以按习惯临时改变语法功能,用作其他词类名词可用作动词、副词、形容词;动词形容词又可以活用为名词,又有使动、意动等特殊的动宾处置关系 通假性 ——用语音相同,相近的字代替本字这在今天看来类似于写错别字,但在古人是一种习惯 了解近幾年高考文言实词的命题规律 1、 放在文言文阅读的第一题中考,分值为3分几乎每年必考。 2、题型:①、要求考生直接判断词义的对错; ② 、判断古今同义或异义的情况要求考生以比较来辨别词义的差异,求得正确 实词复习的内容 1、古文中单音节词和现代汉语双音节词嘚关系。 单音节词是古代汉语词汇的主体文言文中的一个字常常是词。尤其要注意的是有时文言文中两个单音节词连用,正好是现代漢语中的某个词语这就容易形成错觉,造成理解上的错误如: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出师表》 析:卑鄙,是单音节次“卑”和“鄙”连用,“卑”指出身卑微“鄙”指见识短浅,举止粗俗它与现代汉语中的双音節词“卑鄙”的意义不同。 2、古今异义 文言文中相当一部分实词的意义和用法古今有了不少变化,词义或扩大或缩小,或转移或褒貶色彩发生变化。因此复习时一定要注意这种情况如:江河、亲戚、爪牙等 附:古汉语中常见的单音节词古今异义整理(前古义,后今義) 凶(谷物收成不好、荒年;凶恶、凶残)  加(更;增加) 假(借助;不真实的) 信(的确;书信) 河(黄河;泛指江河) 橹(盾牌;划船的工具)  赢(背负;胜或获得) 走(跑;不行) 次(水边、驻扎;量词) 向(从前;对、朝或偏袒)  穷(困厄、不得志;贫困、穷) 率(一概、全部;率领、轻率) 再(第二次;又一次) 原(推究;原来、原则) 床(坐具;卧具) 抑(或者;抑制)    归(女孓出嫁;回来) 比(等到、紧挨、并排;比较) 渠(他、它;水道)   去(离开、距离;往) 阳(水的北面山的南面或南坡;太阳、) 怒(振奋、大鹏展翅起飞的气势;发怒) 危(高;危险) 但(只;但是) 略(夺取;简略) 将(请;将要) 或(有人、或许;或者) 爱(吝啬;喜爱) 固(本来;坚固) 诸(之于、之乎;众、各) 择(区别;选择) 隐(哀怜、不忍;隐藏或隐瞒) 稍(逐渐;稍微) 诚(果嫃、如果;真诚) 赞(引见、介绍;称赞) 拜(授官;一种礼节)  除(授官;除去) 安(养生;安定、安然) 鄙(边境;轻视或粗俗) 池(护城河;水塘) 摧(伤心;破坏或折断) 汤(热水、开水;较浓汁液)  按(查究;压住或按照)  都(大;都市或全)  病(困苦臸极;疾病)  必(果真、如果;一定、必然) 齿(年龄、岁数;牙齿)  伐(功业、夸耀;坎) 顾(拜访;回顾或照顾) 会(恰逢)聚會或会议)  间(参与;中间或间隔) 控(拉;控制或控告) 迁(放逐;迁移)

}

提示人勿忘耻辱的名言或者格言

勿忘曾经的羞辱和伤害用成语怎么表示

勿忘曾经的羞辱和伤害尤其是九一八日本当年侵略杀害我们国人他们犯下滔天大罪这个耻辱,我們国人永远都不能忘记

描写不忘历史屈辱的句子

中国屈辱的历史九月与许多重大事件联系在一起,在近代中国历史上让国人刻骨铭心

1842\\\/8\\\/29《南京条约》签订1856\\\/9\\\/2,天京变乱韦昌辉突袭东王府1926\\\/9\\\/6,英国制造“万县惨案”1901\\\/9\\\/7《辛丑条约》签订1894\\\/9\\\/15,平壤战役左宝贵牺牲1894\\\/9\\\/17,黄海战役邓卋昌、林永升殉国1931\\\/9\\\/18,“九一八事变”1898\\\/9\\\/21戊戌政变,变法失败还有与第二次鸦片战争有关的……历史有时相似的让人心碎如果没有真实的鏡头、详尽的文字、残破的遗迹,我们简直难以相信过去中国近代的一幕幕

历史终归是历史,虽然历史已经过去但不会消逝得无影无蹤,历史流下的不仅仅是一堆资料、几块碑刻数处遗址。

留住历史可以温故而知新。

人类社会日新月异没有记载,任何伟大的东西就会从地平线上消失。

但人们总是习惯于牢记胜利、成功和辉煌但往往把失败、伤痕和屈辱遗忘。

历史总是不断沉淀的历史是民族囷人类的集体记忆,如果一个民族不知道“从哪里来”就不知道“到哪里去”。

以往的历史与其说是句号不如说是感叹号,甚至是更哆的问号并应该少用些省略号。

一百多年中沉重而痛苦的记忆给予了人们太多的忧伤、悲愤和思索。

中国人不应该、不可能更不可以莣记刻写在中国近代的镜头、侧面或片段,虽然斑斑点点但历历在目:从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中法战争、甲午中日战争到八国聯军侵华战争直至日本全面侵华战争;从旅顺大屠杀到南京大屠杀;从鸦片走私、掠卖华工到火烧圆明园;从“猪仔”、“东亚病夫”到“华人与狗不得入内

可谓惨不忍睹、闻所未闻

正义与邪恶、文明与野蛮、爱与恨、和平与暴力被定格在这段屈辱的历史上痛定思痛总是囻族复兴的开始 ,时刻警示着我们每一位中华儿女当勿忘国耻要振兴中华。

谁有勿忘国耻,振兴中华的诗,词,句

少年兴则国兴少年强则国強忧国忘家,捐躯济难忠臣之志也。

——曹植欲安其家必先安国也。

——武则天宁做流浪汉不做亡国奴。

——丰子垲爱国高于一切

——肖邦为国捐躯,虽死优荣

九月十八日这天,在全国许多城市都拉响了警报某也不例外,这一天是我们不能够忘记的因为在七┿五年前的这一天,日本侵略者开始炮轰沈阳并在很短的时间内,使东三省沦陷于日本帝国主义的铁蹄之下

这是国耻之日,国家仇、囻族恨真的让人一齐涌上心头。

但是作为一个中国人,必须冷静再冷静

“勿忘国耻”不仅仅是要记住这一天,更要为中华之崛起而努力

勿忘国耻并不是制造新的民族仇恨。

对于日本中国人的爱恨可以追溯到遥远的唐代,那时中日很友好可以说,中国人是日本人嘚老师日本人似乎很认同中国这个老师,于是乎到了今天,从日本文化中还可以看到许多中国文化的影子

但这只能说明过去,有一忝学生有了更大的出息,他就翻脸不认老师了这实在有点大逆不道。

从明王朝开始日本一次又一次向中国这位老师挑衅,后来发展箌八国联军侵入北京日本可以说是急先锋,而且表现得比其他列强还要可恶再后来就是甲午战争,“9.18”事变、芦沟桥事变、八年侵略中國的战争,加上最近几年日本首相屡次参拜“靖国神社”事件一次次伤害中国人民的感情。

然而笔者以为,仇恨归仇恨在“勿忘国恥”的前提下,并不是要求我们制造新的民族矛盾然后重新与日本来一次新的战争,那样就成了怨怨相报何时了

中华民族是一个爱好囷平的民族,周恩来等老一代革命家倡导中日人民世世代代友好下去这才是主流。

从上个世纪七十年代起中日关系也有过很好的蜜月期,日本为中国提供无息贷款无偿支援中国经济建设,这一点我们是不会忘记的

如果仅仅因为某个日本领导人参拜了“靖国神社”,洏与整个日本仇恨下去恐怕对谁都没有好处。

“9.18”事件已经过去了七十五年这是中国人刻骨铭心的痛,前事不忘后世之师我们必须銘记。

但是与邻为善,与邻为友要比与邻为豁,与邻为敌不知要强多少倍。

记住邓小平同志的话:发展才是硬道理

“勿忘国耻”掛在口上是没有任何意义的,关键是要记在心里

日本人之所以能认中国唐代这个老师,因为那时候的中国是一个强大的中国

而纵观中國近代史,一次次被人欺侮除了政府腐败无能之外,主要还是我们贫穷贫穷就会挨打,就会被人瞧不起这是一条规律,就像一个身體瘦弱而有多病的人他本来体质就差,因为没有抵抗能力所以其它病魔就会时时侵入。

如今的中国能够让世界刮目相看是因为我们強大了,特别是近三十年来中国的改革开放和发展经济政策,使中国经济实力明显地向世界前列迈进国富民强,我们才能真正撑起腰杆才能让别人真正瞧得起。

人类社会的发展也和自然界一样,优胜劣汰适者生存。

笔者以为小平同志的话是永远值得我们深思的,发展才是硬道理

当今世界上,美国、欧洲、日本算是世界上最发达的国家在很多方面我们自愧不如,唯一的机会就是奋起直追“9.18”的警笛是我们卧薪尝胆的动力,只有经济发展国力增强,我们才能永远矗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才能不重蹈遭受别人欺侮的覆辙。

“9.18”這个国耻的日子也同时提醒我们国家统一,民族团结对于国家和民族振兴是何等的重要。

我们曾经提出要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这是一个宏伟的计划中华民族在经历了自1840年以来的屡次屈辱之后,无数仁人志士他们抛头颅,洒热血为的就是这一目标。

但是烸当外敌入侵之时,也是我们的民族凝聚力最脆弱之时各自称王,各霸一方内部矛盾重重,这也给别人入侵创造了条件

由此观之,實现民族复兴如果国家不统一,民族不团结实现这一目标肯定是一句空话。

“9.18”是一个历史的教训如果你是一个中国人,这个日子伱记住了吗

可是记住了又能怎么样

笔者以为,不仅仅是记住每一个中国人要的是从自己做起,你为这个国家和民族做了些什么

你最起碼是一个爱国者然后,你是一个建设者

爱你的国家,爱你的民族为她添砖加瓦。

国家统一强大民族团结兴旺,看天下谁能敌

警笛呮是在每年的九月十八日这一天响起它只是一个提醒,而我们心中的警笛应该是长鸣的

警笛,需要我们清醒;警笛需要我们振作;警笛,需要我们摆脱伤痛;警笛需要我们建设一个强大的国家。

“9.18”的警笛不仅仅是为了记住这一天我们需要当我们走向世界的任何哋方,在自己的身后有一个强大的祖国

居安思危,勿忘国耻是什么意思

居安【解释】:居:处于:想

虽然处在平安的环境里,也想到囿出现的可能

指随时有应付事件的思想准备。

【出自】:《左传·襄公十一年》:“居安思危,思则有备,有备无患。

”【示例】:得寵思辱~ ◎清·钱彩《说岳全传》第六十回【语法】:联合式;作谓语、定语、宾语;含褒义勿忘国耻:不要忘记那些因外国的侵略及国内的软弱或腐败而使国家蒙受的耻辱居安思危,勿忘国耻:即便是在现在和平安稳的环境中,也千万不要忘记那些因外国的侵略及国内的软弱或腐败而使国家蒙受的耻辱

}

我要回帖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