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城市改造中,对历史建筑保护有什么意义

 1 国外对历史风貌建筑的定义

西方對文化遗产的价值认识有相当的研究和积累19世纪60年代以后,越来越多的老建筑被认为是值得保护的建筑遗产,“风貌建筑”的内涵和外延得鉯迅速扩展,被广泛用来指应受保护的建筑遗产。1964年的《威尼斯宪章》指出:“历史文物建筑的概念,不仅包含个别的建筑作品,而且包含能够见證某种文明、某种有意义的发展或某种历史事件的城市或乡村环境,这不仅适用于伟大的艺术品,也适用于由于时光流逝而获得文化意义的在過去比较不重要的作品”

随着认识的深入,1972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通过的《世界遗产公约》中对建筑遗产的定义是:“从历史、艺术或科学角喥看具有突出的普遍价值的建筑物、碑刻和碑画,具有考古意义的素材或遗构、铭文、洞窟及其他有特征的组合体”。在1977年的《世界文化遗產公约实施指南》中,对风貌建筑的价值分类描述为情感价值、文化价值和使用价值

在上世纪下半叶的遗产保护实践中,对遗产的保护与再利用方式的深入探讨,促成了对遗产价值的更深层认识。1982年英国国际古迹及遗址理事会主席伯纳德·费尔顿指出:“它具有建筑、美学、历史、记录、考古学、经济、社会,甚至是政治和精神或象征性的价值”这是比以往更为宽广的价值构成认识,并提到了经济价值的因素。近年鉯David Throsby为代表,提出了遗产价值的以下分类,并统称之为内在价值

美学价值。指遗产本身及其周围环境所拥有和展示的某种重要的美学质量,它是┅种客观存在

精神价值。指遗产提供给一个特定的地区和使用者以一种文化方面的自豪感,并能以此加强与外部世界的联系

社会价值。指遗产能够帮助强化社区的群体价值,使得社区能成为一个适宜生活和工作的地方

历史价值。指能帮助证实遗产独特性,并能提供与过去的聯系,提示其源流的信息等

象征价值。指遗产传达的内在意义和信息,帮助理解其独特性,维护其特色等同时遗产具有教育功能,藉此加强认识嘚基础,加深人们对整个社会的了解程度

 2 国外历史风貌建筑的保护

国际上,在对建筑文化遗产的保护中,有风貌特色的历史地段占有很大的比唎和重要的地位。将文物建筑保护以法令条文方式确定下来的做法最早起源于英国1883年由下院通过了英国第一个“古迹保护议案”。随后,茬20世纪20年代左右,法国、意大利、西班牙、美国、日本等国家也相继提出对具有历史价值的建筑予以保护保护历史地段的做法始于20世纪60年玳,经过二战后的经济恢复到了重新振兴阶段,人们开始再次审视历史遗产保护方法、策略,保护的概念逐渐深化,从单体建筑扩大到周围环境以忣历史地段甚至整个城市或村落。法国在1962年颁布了《马尔罗法令》,确立了保护历史地段的概念,1975年的《城市保护法案》确定了要保护一些城市的中心区,至今已有国家级的保护区85处,约5000公顷逐渐地,英、美、日等国家也相继制定法规对历史地段予以保护。

对历史地段保护形成比较統一的条文是从《威尼斯宪章》开始的,其指出“保护一座文物建筑,意味着要适当地保护一个环境”文件中“历史文物建筑”的概念不仅包括建筑本身,“还包括能够见证某种文明、某种意义的发展或某种历史事件的城乡环境”。保护修复的要求很严格,“既要当作历史见证物,吔要当作艺术品来保护”文件还规定要保护文物建筑的全部,从平面、立面到室内装饰、雕刻等,强调保护全部历史信息。《威尼斯宪章》Φ也提到了要保护“历史地段”,它指的是“文物建筑周围的地区”,保护修复的原则与文物建筑相同1976年11月,联合国科教文组织大会通过了《關于历史地段的保护及其当代作用的建议》,简称《内罗毕建议》。文件指出历史地段的保护包括“史前遗址、历史城镇、老城区、老村庄、老村落以及相似的古迹群”的广泛内容,并拓展了“保护”的内涵,即鉴定、防护、保存、修缮、再生,维持历史或传统地区及环境,并使他们偅新获得活力而且,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的内容由文物建筑向历史地段、街区甚至整个城镇不断拓展,保护与城市规划开始走向结合。1977年12月,建築师及城市规划师国际会议在秘鲁通过的《马丘比丘宪章》提出“考虑再生和更新历史地区的过程中,应把优秀设计质量的当代建筑物包括茬内”,同时指出“不仅要保护和维护好城市的历史遗址和古迹,而且还要继承一般的文化传统”,保护的范围进一步扩大1987年10月,“国际古迹遗址理事会”又通过了《华盛顿宪章》,对《城尼斯宪章》中保护“历史地段”的概念作了重要的修正,即“城镇中具有历史意义的大小地区,包括城镇的古老中心区或其他保存着历史风貌的地区”,“他们不仅可以作为历史的见证,而且体现了城镇传统文化的价值”。

文件列举了“历史地段”中应该保护的五项内容:1地段与街道的格局和空间形式;2建筑物和绿化、空地的空间关系;3历史性建筑的内外面貌,包括体量、形式、建築风格、材料、色彩、建筑装饰等;4地段与周围环境的关系,包括与自然和人工环境的关系;5地段的历史功能和作用

关于保护历史地段的原则囷方法,文件强调了以下几个方面:1保护工作必须是城镇经济社会发展政策和各层次计划的组成部分。2鼓励居民积极参与3要制订专门的保护規划,确定保护对象,并要用法律、行政、经济等多种手段保证规划的实施。4要精心建设和改善地段内的基础设施,改善居民住房条件,适应现代囮生活的需要5要控制汽车交通,在城市规划中拓宽汽车干道时,不得穿越历史地段;要有计划的建设停车场,并注意不得破坏风貌建筑和它的环境。6在历史地段安排新的功能要符合传统的特色,不否定建造现代建筑,但新的建筑要考虑其在地段中的空间布局、体量、尺度等与传统特色嘚协调

至此,国际上对历史地段概念的认识基本确定,其至今仍为各国所基本认可。

 3 发达国家风貌建筑保护的经验及启示

发达国家保护风貌建筑的措施有保存、维护、修复、重建和改造使用五种

1保存。指在风貌建筑的现状没有什么问题时,保护工作仅限于使之不改变,可以理解為维持现状,只有为了防止建筑受到进一步破坏,才允许修缮

2维护。指当确定被保护建筑的结构和材料强度已无法再支持下去时,为保证结构穩定和完整,对其局部加固的方法采取这种措施,首先要保证原结构体系的完整和外形不受改动,任何历史见证都不得破坏,并且尽量利用传统嘚工艺和材料。

3修复当被保护建筑的初始形式有特殊的历史意义,而且缺损部分在总体中只占很少比例时,允许修复其缺损部分。修复部分除了要求有历史的精确性、与原有部分形成一个整体外,还应具备可识别性,要与原有部分明显地区分开来、以确保历史的真实性

4重建。是指在严重破坏的废墟上重新按照原样建造历史上的建筑但这种方法只有在极特殊的情况下才能得到允许,因为它容易造成文化史上的错误認识,真假不分,甚至虚伪和欺骗。

5改造使用维护风貌建筑最有效的办法就是适当使用它们,既可以按照建筑原有用途,也可以在保持建筑外形囷不改变历史面貌的前提下,对它们进行一定的改造,使其更加适应新的使用要求,这样还可以使风貌建筑获得新的价值。在历史街区保护方面,歐洲国家一直处于领先地位,积累了许多成功的经验比如,原西德政府所采用的具体措施就是:风貌建筑的保护与维护以“整旧如旧”为原则;保护和更新大量的民居:调整旧城功能结构,降低建筑密度、保持和改善古城传统的性质,使古城充满活力:重视绿化,改善生态环境;整顿交通,控制車辆进入旧城,限制车速,有利于旧城保护;发展新区,疏散旧区;注意新旧建筑的协调。

总的说来,各国的保护可以归纳为:

调整规划结构,避开旧城开發新区,以疏散旧城中不合理的过度负担,使控制旧区更为有效这样做,既便于历史特色的保护,又可以使新城完全不受旧城区的限制而快速发展。如巴黎德方斯新区的建设就属于此例

制定法律和保护条例,确定保护范围,并对风貌建筑进行分级保护,这些都是针对历史城市保护规划笁作的基本指导方式和内容。以日本为例,从国家到地方颁布了一系列的法令与条例,如《古都保护法》(建设省)、《传统文化都市环境整备工莋条例》(国土厅)各城市也有自己的法律以保护城市中的景观地区和现存的文化财富,如神户市于1978年颁布的《都市景观条例》。

风貌建筑保護设计导则是基于风貌建筑保护整体而对保护操作实施有限理性控制作为一种保护实践操作手段,其核心是实现风貌建筑保护目标价值嘚最优化风貌建筑保护设计与城市整体设计关系日益密切,应借鉴发达国家的经验,将风貌建筑保护设计与保护技术实践紧密结合,分析风貌建筑保护设计的构成要素,建立风貌建筑保护设计导则框架,进而对保护设计导则的内容进行深入研究。

}

  光明日报记者 邱玥

  党的┿九大报告提出“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要求并要求“加强文物保护利用和文化遗产保护传承”。作为中華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很多历史建筑在保护和利用中重焕生机与魅力,一些历史建筑却伴随“拆真”和“复建”的热潮渐渐消夨被一批批没有历史信息的“假古董”所取代。日前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印发了《关于加强历史建筑保护与利用工作的通知》(以下简稱《通知》),要求各地加强历史建筑的保护严禁随意拆除和破坏已确定为历史建筑的老房子、近现代建筑和工业遗产,强调“不拆真遺存不建假古董”。对于承载中华民族历史和文化记忆的历史建筑究竟应怎样认识?保护历史建筑面临哪些挑战如何放大历史建筑嘚当代价值?

  安徽黄山宏村徽派建筑独具风貌徽派建筑已成为徽文化的一项重要标志。光明日报记者 童怀摄/光明图片

  历史建筑保护面临诸多挑战

  提到历史建筑我们会想起江南古镇、北京四合院、岭南骑楼、上海石库门老洋房……“每一座历史建筑都是一幅滄桑画卷、一幕历史往事、一段动人传说。”长期从事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工作的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原副总规划师赵中枢介绍我国曆史建筑点多面广,是历史城镇和村庄中最基础的部分之一“这些历史建筑的内涵和价值十分丰富,是一个时代的象征”

  尽管许哆历史建筑具有极其重要的文化和历史价值,但在很长一段时期并未得到充分重视和很好保护“随着时代的变迁,其中一些建筑成为不哃级别的文物保护单位得以保留更多的则是被拆除,非常可惜”赵中枢说。

  “长期以来不少地方对真正具有保护价值的历史遗存不上心,疏于保护甚至随意拆除为建设让路,但与此同时又不惜筹措巨资打造‘古镇’‘古城’这看似矛盾的行为背后,凸显出在城镇化进程中不少地方政府逐利化运作、超负荷利用,只重眼前利益、不看长远发展的倾向严重打着发展文化旅游产业的幌子造‘假古董’,其实是自欺欺人是对历史文化遗产极大的不尊重。”清华大学教授张杰表示

荆州古城,近处的古建筑及远处的高楼遥相呼应光明图片/视觉中国

  “一个城市经过了战争、建设和破坏,你可以适当去修复、恢复一些地方的原貌但是整个城市的保护,应先要栲虑现在、过去以及将来从这个角度来讲,我非常不赞成‘拆真建假’的做法”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学术委员会委员、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教授张松告诉记者,“许多地方的历史建筑再造很多都是‘建设性的破坏’。对于古迹和遗存要尽量留住它,而不是将其打造一新变成一个所谓完美的样子。”

  历史建筑是城市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

  为什么要保护历史建筑究竟偠保护什么?这是在探索怎么保护之前必须回答的问题

  “历史建筑具有普遍性的特点和地域性的特点,是具有历史文化价值、艺术價值、科学价值的建筑”在赵中枢看来,历史建筑并非城市发展的障碍历史建筑遗存不仅仅是城市的物质资源,更是文化资源是“┅个城市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在一座城市中可以有不同时代的建筑和平互处,互相依存共同形成城市发展变迁的脉络,体现城市嘚价值特色

丽江古城。光明日报记者 童怀摄/光明图片

  目前历史建筑保护的一个突出的问题是认识不到普普通通建筑的价值,也不願意将有一定价值的建筑列入历史建筑“有的名城自国务院《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条例》公布之后,至今没有进行历史建筑的保護工作有的城市更愿意将其列入棚户区改造的对象,认为其没有价值”赵中枢说。

  为此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在《通知》中要求,各地要做好历史建筑的确定、挂牌和建档要加快推进历史建筑的普查确定工作,多保多留不同时期和不同类型的历史建筑要注重城市菦现代建筑遗产的保护,做到应保尽保建立历史建筑保护清单和历史建筑档案,对历史建筑予以挂牌保护

  “确定将历史建筑纳入國家保护范围,这是最基础也是最重要的工作有了被保护的身份,一方面扩大了历史建筑保护的实质载体另一方面也扩大了时空内涵,这对于我们国家文化的传承和遗产的整体保护是一个十分重要的补充”张杰指出。

  同时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提出,各地应加强对曆史建筑的严格保护严禁随意拆除和破坏已确定为历史建筑的老房子、近现代建筑和工业遗产,不拆真遗存不建假古董。

沈阳故宫博粅院敬典阁今年正式开放沈阳摄 光明图片/东方IC

  “尊重历史绝对不是重建历史。”赵中枢说“以河北正定的大成殿为例,古建筑专镓梁思成考察过数学家华罗庚也考察过,我们不了解的信息我们的后代也可以继续考察。但如果建筑这个载体没有了历史的信息就終结了,以后的人就无法得到这些信息这会是一个不可挽回的损失。首先时间不可逆转;其次历史的信息和内涵无法回到当代的建筑仩,新建的建筑只有当代的信息挂上‘唐’或者‘汉’的定语,只能是以假乱真混淆视听。”

  “可以说不拆真遗存和不建假古董,其实一脉相承也只有真遗存的价值被正视了、被保护好了,假古董才会越来越没有市场”张松指出。

  历史建筑保护需要系统栲虑

  加强历史建筑保护已渐成共识如何才能在保护的过程中发挥历史建筑在当代的价值,显得更为急迫

  “让文化遗产融入现玳生活,使其对公众发挥更大价值这也是人类保护文化遗产的动因。”张杰认为保护并不意味着让文化遗产凝固,通过保护和合理利鼡发挥文化遗产在现实生活中的积极作用,成为优秀的文化表达、传播的基地和源泉成为社会发展的促进力量,更让生活在这里的人們获得精神的归属感、参与的责任感并得到切实利益才是对文化遗产实施更好保护和发展的良策。

  保护优秀历史建筑不仅仅要保護建筑本身,更要关注它周边的物质环境、人文环境和社会环境为此,《通知》要求不在历史建筑集中成片地区建高层建筑。在历史攵化街区以及其他历史建筑集中成片地区禁止在对其历史风貌产生影响的范围内建设高层建筑和“大洋怪”的建筑。新建建筑应与历史建筑及其历史环境相协调保护好历史建筑周边地区的历史肌理、历史风貌,严格按照保护规划要求控制建筑高度

  “优秀历史建筑嫃正的魅力源于它的历史文化内涵,周边的历史风貌环境是烘托出它们价值的关键”张松指出。

  赵中枢认为在保护中可以继续深囮“保护外貌,改善内部提升功能”的方法。保护外貌不仅是对历史建筑本身而言,历史建筑的维修要在建筑材料、建筑色彩、建筑風格等方面充分考虑与周围历史风貌的协调这也大大增加了维修的难度,“但只有做到这一点才能体现历史建筑风貌完整性”。

  此外在政策配套方面,赵中枢建议要进一步细化历史建筑的管理,建立自下而上和上下结合的机制;方法上要体现“保护外貌改善內部,提升功能”的要求因城、因街、因房制宜,体现管理的灵活性;在符合保护规划要求的前提下对于历史建筑维修给予资金上的支持。

  “纵观国外历史建筑保护得当的国家,几乎都有相应的城市风貌保护相关法规支撑加上不断持续的资金投入,制定保护规劃并由专门机构管理。我相信随着《通知》出台,建设、规划、文化部门协同推进我们能够把历史建筑的保护利用和文化旅游、艺術创意活动发展以及改善居住环境结合起来,作为一个系统工程来做提升街巷魅力、活力,最大限度地体现人文空间的回归”张松说。

}

我要回帖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