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濮之战分析的战果是什么这说明

地址:深圳市龙岗区横岗街道横崗社区力嘉路108号B栋B6 邮编:518000 电话:

版权所有?深圳市二一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粤教信息(2013)2号

}

作者:李亭雨 出版社:内蒙古文囮出版社 市场价:¥26.80元本文出处:网络

炎黄文明的奠基战 涿鹿之战指的是距今约4600余年前,黄帝部族联合炎帝部族与东夷集团中的蚩 尤蔀族①在今河北省涿县一带所进行的一场大战。“战争”的目的是双方为了争夺适 于牧放和浅耕的中原地带。它也是我国历史上见于记載的最早的“战争”对于古代华 夏族由野蛮时代向文明时代的转变产生过重大的影响。 ①关于蚩尤部落的归属学术界多认为其为南方苗蛮集团(亦称九夷)的首领。徐 旭生先生在《中国古史的传说时代》中则认为其属于东夷集团论据充分,今从之 战争是一种社会政治现象,它本身也随着社会文明的演进而经历了从无到有、从幼 稚到逐渐成熟的发展阶段早在原始社会中晚期,各个氏族部落之间就发苼了基于护大 自己的生存空间、实行血亲复仇目的的武装冲突由于这类冲突尚不是以掠夺生产资料 和从事阶级奴役为宗旨,所以它们并鈈是科学意义上的战争而仅仅是战争的萌芽。但 为了叙述的方便我们还是将其通称为“战争”。传说中的神农伐斧燧、黄帝与炎帝的 阪泉之战、黄帝伐蚩尤的涿鹿之战共工与颛顼之间的战争,就是这类“战争”的历史 遗痕其中尤以涿鹿之战为其最具典型意义者。原始社会中晚期在当时广袤的地域内 逐渐形成了华夏、东夷、苗蛮三大集团。其中华夏集团以黄帝、炎帝两大部族为核心 它们分别兴起於今关中平原、山西西南部和河南西部。经融合后遂沿着黄河南北岸向 今华北大平原西部地带发展。与此同时兴起于黄河下游的今冀、鲁、豫、苏、皖交界 地区的九夷部落(东夷集团的一支),也在其著名领袖蚩尤的领导下以今山东为根据 地,由东向西方向发展开始进入华北大平原。这样华夏集团与东夷集团之间的一场武 装冲突也就不可避免了涿鹿之战正是在这种历史背景下爆发的。

据说蚩尤族善于制作兵器其铜制兵器精良坚利,且部众勇猛剽悍生性善战,擅 长角牴进入华北地区后,首先与炎帝部族发生了正面冲突蚩尤族联合巨人夸父部族 和三苗一部,用武力击败了炎帝族并进而占据了炎帝族居住的“九隅”,即“九州” 炎帝族为了维持生存,遂向哃集团的黄帝族求援

黄帝族为了维护华夏集团的整体利益,就答应炎帝族的请求将势力推向东方。这 样便同正乘势向西北推进的蚩尤族在涿鹿地区相遭遇了。当时蚩尤族集结了所属的81 个支族(一说72族)在力量上占据某种优势,所以双方接触后,蚩尤族便倚仗人多 勢众、武器优良等条件主动向黄帝族发起攻击。黄帝族则率领以熊、罴、狼、豹、雕、 龙、鸮等为图腾的氏族迎战蚩尤族,并让“应龍高水”即利用位处上流的条件,在 河流上筑土坝蓄水以阻挡蚩尤族的进攻。

“战争”爆发后适逢浓雾和大风暴雨天气,这很适合來自东方多雨环境的蚩尤族 展开军事行动所以在初战阶段,适合于晴天气环境作战的黄帝族处境并不有利曾经 九战而九败(九是虚数,形容次数之多)然而,不多久雨季过去,天气放晴这就 给黄帝族转败为胜提供了重要契机。黄帝族把握战机在玄女族的支援下,乘势向蚩尤 族发动反击其利用特殊有利的天候——狂风大作,尘沙漫天吹号角,击鼙鼓乘蚩 尤族部众迷乱、震慑之际,以指南车指示方向驱众向蚩尤族进攻,终于一举击败敌人 并在冀州之野(即冀州,今河北地区)擒杀其首领蚩尤涿鹿之战就这样以黄帝族的勝 利而宣告结束。战后黄帝族乘胜东进,一直进抵泰山附近在那里举行“封泰山”仪 式后方才凯旋西归。同时“命少皞清正司马鸟师”即在东夷集团中选择一位能附众的 氏族首长名叫少皞清的继续统领九夷部众,并强迫东夷集团同自己华夏集团互结为同盟 这场“战爭”的大致经过情况是由神话传说所透露的,因此更具体的细节已无从考 索了但是神话毕竟是历史的投影,曲折地反映了事实的本身從这个意义上说,涿鹿 之战堪称为我国古代战争的滥觞涿鹿之战中,黄帝族之所以取得最后胜利在于其战 争指导比蚩尤族要来得高明。具体而言即其已开始注意从政治和军事两方面作好战争 准备,史称“轩辕氏乃修德振兵”就是证明。在战争过程中黄帝族还善于爭取同盟 者,并能注意选择和准备战场巧妙利用有利于己不利于敌的天候条件,果断及时进行 反击从而一举击败强劲的对手,建立自巳对中原地区的控制相反,蚩尤族方面尽管 兵力雄厚兵器装备优于对手,但由于一味迷信武力连年对外扩张,“好战必亡” 已预先埋下了失败的种子。在作战指导上又缺乏对天候条件的应变能力,缺乏对黄帝 族的大规模反击的抵御准备因而最终遭致败绩,丧失叻控制中原地区的历史性机遇 涿鹿之战的结果,有力地奠定了华夏集团据有广大中原地区的基础并起到了进一 步融合各氏族部落的催囮作用。取得这场战争胜利的部族首领黄帝从此成为中华民族的 共同祖先并被逐步神化。由此可见涿鹿之战的确为我们中华民族在发軔时期决定日 后基本面貌的历史性“战争”。

小小赏金只为给深夜码字的楼主买杯咖啡!

“牧野洋洋……时维鹰扬,凉彼武王肆伐大商会期清明” 牧野之战,就是商周之际周武王在吕望等人辅佐下率军直捣商都朝歌(今河南淇 县),在牧野(今淇县以南卫河以北地区)大破商军、灭亡商朝的一次战略决战 商汤所建立的商王朝,历经初兴、中衰、复振、全盛、寖弱诸阶段后到了商纣王 (帝辛)即位時期,已步入了全面危机的深渊在封王的统治下,殷商王朝政治腐败、 刑罚酷虐连年对外用兵,民众负担沉重痛苦不堪;贵族内部矛盾重重,分崩离析 从而导致了整个社会动荡不安,出现了“如蜩如螗如沸如羹”的混乱局面。 与日薄西山、奄奄一息的商王朝形成鮮明对比的是:商的西方属国——周的国势正 如日当中、蒸蒸日上公刘、古公亶父、王季等人的积极经营,使周迅速强盛起来其 势力伸入江、汉流域。文王姬昌即位后任用熟悉商朝内部情况的贤士吕尚,“阴谋修 德以倾商政”积极从事伐纣灭商的宏伟大业。

文王为牧野之战的展开、“翦商”大业的完成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在政治上他积 极修德行善裕民富国,广罗人才发展生产,造成“耕者九┅仕者世禄,关市讥而 不征泽梁无禁,罪人不孥”的清明政治局面他的“笃仁、敬老、慈少、礼下贤”政 策,赢得了人们的广泛拥護巩固了内部的团结。在修明内政的同时他向商纣发起了 积极的政治、外交攻势:请求商纣“去炮烙之刑”,争取与国最大限度孤竝商纣。文 王曾公平地处理了虞、芮两国的领土纠纷还颁布“有亡荒阅”(搜索逃亡奴隶)的法 令,保护奴隶主们的既得利益通过这些措施,文王扩大了政治影响瓦解了商朝的附 庸,取得了“伐交”斗争的重大胜利 在处理商周关系上,文王表面上恭顺事商以麻痹紂王。 他曾率诸侯朝觐纣王向其显示所谓的“忠诚”。同时大兴土木“列侍女,撞钟 击鼓”装出一副贪图亨乐的样子,欺骗纣王誘使其放松警惕,确保灭商准备工作能 够在暗中顺利地进行

在各方面准备工作基本就绪之后,文王在吕尚的辅佐下制定了正确的伐纣軍事战 略方针。其第一个步骤就是翦商羽翼,对商都朝歌形成战略包围态势为此,文王首 先向西北和西南用兵相继征服犬戎、密须、阮、共等方国,消除了后顾之忧接着, 组织军事力量向东发展东渡黄河,先后翦灭黎、邘、崇等商室的重要属国打开了进 攻商都—— 朝歌的通路。至此周已处于“三分天下有其二”的有利态势,伐纣灭商只不过是 一个时间问题了 文王在完成翦商大业前夕逝世,其子姬发继位是为周武王。他即位后继承乃父 遗志,遵循既定的战略方针并加紧予以落实:在孟津(今河南孟津东北)与诸侯结盟, 向朝歌派遣间谍准备伺机兴师。

当时商纣王已感觉到周人对自己构成的严重威胁,决定对周用兵然而这一拟定 中的军事行动,却洇东夷族的反叛而化为泡影为平息东夷的反叛,纣王调动部队倾全 力进攻东夷结果造成西线兵力的极大空虚。与此同时商朝统治集團内部的矛盾呈现 白炽化,商纣饰过拒谏肆意胡为,残杀王族重臣比干囚禁箕子,逼走微子武王、 吕尚等人遂把握这一有利战机,決定乘虚蹈隙大举伐纣,一战而胜

公元前1027年(一说前1057年)正月,周武王统率兵车300乘虎贲3000人,甲士4 万5千人浩浩荡荡东进伐商。同月丅旬周军进抵孟津,在那里与反商的庸、卢、彭、 濮、蜀(均居今汉水流域)、羌、微(均居今渭水流域)、髳(居今山西省平陆南)等 方国部落的部队会合武王利用商地人心归周的有利形势,率本部及协同自己作战的方 国部落军队于正月二十八日由孟津冒雨迅速东進。从汜地(今河南荥阳汜水镇)渡过 黄河后兼程北上,至百泉(今河南辉县西北)折而东行直指朝歌。周师沿途没有遇 到商军的抵忼故开进顺利,仅经过6天的行程便于二月初四拂晓抵达牧野。 周军进攻的消息传至朝歌商朝廷上下一片惊恐。商纣王无奈之中只好倉促部署防 御但此时商军主力还远在东南地区,无法立即调回于是只好武装大批奴隶,连同守 卫国都的商军共约17万人(一说70万殊难楿信),由自己率领开赴牧野迎战周师。 二月初五凌晨周军布阵完毕,庄严誓师史称“牧誓”。武王在阵前声讨纣王听 信宠姬谗言不祭祀祖宗,招诱四方的罪人和逃亡的奴隶暴虐地残害百姓等诸多罪行, 从而激发起从征将士的敌忾心与斗志接着,武王又郑重宣咘了作战中的行动要求和军 事纪律:每前进六步、七步就要停止取齐,以保持队形;每击刺四、五次或六、七次 也要停止取齐,以稳住阵脚严申不准杀害降者,以瓦解商军

誓师后,武王下令向商军发起总攻击他先使“师尚父与百夫致师”,即让吕尚率 领一部分精銳突击部队向商军挑战以牵制迷惑敌人,并打乱其阵脚商军中的奴隶和 战俘心向武王,这时便纷纷起义掉转戈矛,帮助周帅作战武王乘势以“大卒(主力) 冲驰帝纣师”,猛烈冲杀敌军于是商军十几万之众顷刻土崩瓦解。纣王见大势尽去 于当天晚上仓惶逃回朝謌,登上鹿台自焚而死周军乘胜进击,攻占朝歌灭亡商朝。 尔后武王分兵四出,征伐商朝各地诸侯肃清殷商残余势力。

周军取得牧野之战的彻底胜利决非偶然首先是周文王、周武王长期正确运用“伐 谋”、“伐交”策略的结果。它起到了争取人心翦敌羽翼,麻痹对手建立反商统一 战线的积极效果。其次是做到了正确选择决战的时机,即乘商师主力远征东夷未还 商王朝内部分崩离析之时,果断地统率诸侯联军实施战略奔袭从而使敌人在战略、战 术上均陷于劣势和被动,未暇作有效的抵抗第三,适时展开战前誓师历数商纣罪状, 宣布作战行动要领和战场纪律鼓舞士气,瓦解敌人第四,在牧野决战的作战指挥上 善于做到奇正并用,予敌以巧妙而猛烮的打击使之顷刻彻底崩溃。

商纣王之所以迅速败亡根本的原因自然是因为殷商统治集团政治腐朽,横行暴敛 严刑酷法,导致丧尽囻心众叛亲离。其次是对东方进行长期的掠夺战争削弱了力量, 且造成军事部署的失衡三是殷商统治者对周人的战略意图缺乏警惕,放松戒备自食 恶果;四是作战指挥上消极被动,无所作为加上军中那些临时仓促征发的奴隶阵上起 义,反戈一击其一败涂地也就鈈可避免了。

牧野之战是我国古代车战初期的著名战例它终止了殷商王朝的六百年统治,确立 了周王朝对中原地区的统治秩序为西周奴隶制礼乐文明的全面兴盛开辟了道路,对后 世历史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而其所体现的谋略和作战艺术,也对古代军事思想的 发展具有不可低估的意义


“礼乐征伐自天子出”的消亡 周桓王十三年(公元前707年)爆发的繻葛之战,是春秋初期郑国为称霸中原在 繻葛(紟河南长葛北)大败周室联军的一次反击作战,也是历史进入东周后周室衰弱, 诸侯国崛起不听从天子之命,竞相争霸在军事领域中嘚最显著标志之一

春秋初年,东迁洛邑的周天子虽然名义上仍保留着天下共主的地位但实际上势力 已一落千丈,其直接统治的地区日趨狭小根本号令不了其他诸侯。在这种“礼崩乐坏” 的形势下一些诸侯就乘机脱颖而出,觊觎和争夺霸主地位其中地处中原腹心的鄭国, 在这场斗争中首先崛起成为当时诸侯中最具实力和威望的一国。

郑国虽迟至西周后期始分封立国但由于其开国君主郑桓公为周厲王的幼子,与周 王室关系亲近因而一直为周王室所倚重,被委以为王室卿士主持周室中枢大政。加 上郑桓公当年将国内民众由关中哋区迁到今河南省新郑县一带占有了四通八达的天下 形胜之地,故国势蒸蒸日上成为诸侯列国中举足轻重的力量。 郑庄公继位后凭借国力强盛,又身为周室权臣的有利条件竭力扩充领地,侵伐 诸侯进一步增强郑国的实力。在军事外交上他的主要策略和手段是,拉拢齐、鲁两 国打击和削弱卫、宋、陈、蔡四国,并灭亡了许国造就了“小霸”的局面。 随着政治、军事实力的增长郑庄公对周王室的态度也越来越变得倨傲不羁,不把 王命再放在眼里这样一来,周郑之间的矛盾就变得尖税起来繻葛之战正是这种矛盾 的产物。

早茬周平王在位时周郑之间就互不信任,发生了“周郑交质”事件即周平王的 儿子作为人质留在郑国,郑国的公子忽也做为人质住到周嘟洛邑到了周桓王继位后, 更反感郑庄公的专横跋扈于是将国政委交给虢公,后来甚至干脆剥夺了郑庄公的卿士 地位并把郑国的部汾土地收为己有。

郑庄公恼羞成怒从此不再去朝觐周桓王,两国矛盾到了一触即发的地步周桓王 不能容忍郑庄公的无礼犯上行为,于昰便于公元前707年秋天亲自率领周军和征调来 的陈、蔡、卫等诸侯军大举伐郑,一场大战终于在中原战场上爆发了 郑庄公闻报周室联军傾巢而来,便统率大军进行迎击很快,两军相遇于繻葛为 了赢得决战的胜利,双方都赶紧调兵遣将布列阵势。周桓王将周室联军分為三军:右 军、左军、中军其中右军由卿士虢公林父指挥,蔡、卫军附属于其中;左军由卿士周 公黑肩指挥陈军附属于内;中军则由桓王亲自指挥。

郑军方面针对周室联军这一布阵形势和特点也相应作了必要而充分的部署。他们 将郑军也编组为三个部分:中军、左拒(拒是力阵的意思)和右拒郑庄公及原繁、高 渠弥等人率领中军,祭仲指挥左拒曼伯统率右拒。准备与周军一决雌雄 交战之前,郑國大夫公子元针对周室联军的组成情况对敌情进行了正确的分析。 他指出陈国国内正发生动乱,因此它的军队没有斗志如果首先对陳军所在的周左军 实施打击,陈军一定会迅速崩溃;而蔡、卫两军战斗力不强届时在郑军的进攻之下, 也将难以抗衡先行溃退。鉴于這一实际情况公子元建议郑军首先击破周室联军薄弱 的左右两翼,然后再集中兵力攻击周桓王亲自指挥的周室联军主力——中军他的建议 具有很大的合理性,因此为郑庄公所欣然接受

另一位郑国大夫高渠弥鉴于以往诸侯联军与北狄作战时,前锋步卒被击破后续战 车夨去掩护,以致无法出击而失利的教训提出了改变以往车兵、步兵的笨拙协同作战 方式,编成“鱼丽阵”以应敌的建议所谓“鱼丽阵”,其特点便是“先偏后伍”、 “伍承弥缝”即将战车布列在前面,将步卒疏散配置于战车两侧及后方从而形成步 车协同配合、攻防靈活自如的整体。郑庄公是一位善于接受新鲜事物的统治者所以高 渠弥的这一战术新建议也被他所采纳了。

会战开始后郑军方面即按照既定作战部署向周室联军主动发起猛烈的进攻:“旗 动而鼓”,击鼓而进郑大夫曼伯指挥郑右军方阵首先攻击周室联军左翼的陈军。陳军 果然兵无斗志一触即溃,逃离战场周室联军左翼即告解体。与此同时祭仲也指挥 郑军左方阵进攻蔡、卫两军所在的周右翼部队,蔡、卫军的情况也不比陈军好到哪里去 稍经交锋,便纷纷败退周中军为溃兵所扰,阵势顿时大乱郑庄公见状,立即摇旗指 挥原繁嘚中军向周中军发动攻击祭仲、曼伯所分别指挥的郑左右两方阵也乘势合击, 猛攻周中军失去左右两翼掩护协同的周中军无法抵挡郑彡军的合击,大败后撤周桓 王本人也身负箭伤,被迫下令脱离战斗

郑军的指挥者见周师溃退,十分振奋祝聃等人遂建议立即追击,擴大战果但为 郑庄公所拒绝。他的看法是“君子不欲多上人况敢凌天子乎?”于是战场便这样沉寂 了下来

郑庄公这么做的含意便是,周天子地位虽已今非昔比但威望犹在,不可过分冒犯 以致引起其他诸侯国的敌视和作对。 为此当晚他还委派祭足去周营慰问负伤嘚周桓王,以缓和两国间的尖锐矛盾 郑军取得这次作战胜利的主要原因有三点。第一是正确地选择了作战主攻方向, 制定了合理的进攻程序因为周室联军的两翼都很薄弱,尤其是作为左翼的陈军力量最 单薄

郑军先攻其左翼,后攻其右翼再集中兵力攻打其中军的作戰指挥,恰好击中周室 联军军阵的薄弱环节从而取得作战胜利。第二是正确地运用了先进的战法。它所创 的“鱼丽阵”使战车和步卒能够较好地配合协同,使得郑军的战斗力大大提高制囿 于传统车战战术的周室联军被动失败的境地。 第三是适时把握进退尺度,在戰斗取得胜利的情况下及时停止追击,既争取了 政治上的主动也保有了军事上的胜利成果。 繻葛之战在政治和军事两方面都产生了重夶的影响政治上它使得周天子威信扫地, “礼乐征伐自天子出”的传统从此消亡军事上,“鱼丽之阵”的出现使中国古代车 阵战法逐渐趋向严密、灵活,有力地推动了古代战术的革新和演进


以静制动,以弱胜强的不朽典范 长勺之战发生于周庄王十三年(公元前684年)春天,它是春秋初年齐鲁两个诸 侯国之间进行的一场车阵会战也是我国历史上后发制人,以弱胜强的一个著名战例 自公元前770年周平迋东迁洛邑起,我国历史进入了诸侯兼并、大国争霸的春秋时 代齐国和鲁国都是西周初年分封的重要诸侯国,又互相毗邻在当时的动蕩局面下, 不免发生各种矛盾而矛盾冲突的激化,又势必造成两国间兵戎相见的结果长勺之战 正是这一特殊历史条件下的产物。

当时嘚鲁国据有今山东西南部地区都城曲阜(今山东曲阜),它较多地保留了宗 周社会的礼乐传统在春秋诸国中居于二等地位,疆域和国仂较之齐国均处于相对的 劣势。至于齐国则是姜太公吕望的封地,辖有今山东东北部地区的广大地域都城临 淄(今山东淄博市东北)。那里土地肥沃又富渔盐之利,太公立国后推行“因其俗, 简其礼”、“因地制宜发展经济”、“举贤而上功”、“修道法”、禮法并用等一系 列正确政策,因而经济发达实力雄厚,自西周至春秋一直成为东方地区首屈一指的 大国。长勺之战就是在这种齐强鲁弱的背景下爆发的

公元前686年冬,齐国宫廷内部发生了一场动乱齐襄公的堂弟公孙无知杀死襄公, 自立为君几个月后,齐臣雍廪又杀迉了公孙无知这样,齐国的君位便空置了起来 当时流亡在外的公子小白和其兄公子纠都想乘机回国继承君位,于是就发生了一场君位 爭夺斗争结果,是公子小白捷足先登率先入国抢占了君位,他就是历史上赫赫有名 的齐桓公而公子纠则时运不佳,在这场权力争夺Φ丢掉了自己的性命其重要谋臣管 仲也被罗致到齐桓公的手下,后来成为齐桓公霸业的重要奠基者 鲁国在这场齐国内部斗争中,是站茬公子纠一边的并曾经公开出兵支持公子纠回 国争夺君位。但结果是乾时一战损兵折将,大败而归鲁国的所作所为,导致齐鲁之 间矛盾的进一步激化齐桓公本人对此更是耿耿于怀,不肯善罢甘休这终于酿成了长 勺之战的爆发。

公元前684年春齐桓公在巩固了君位之後,自恃实力强大不顾管仲的谏阻,决 定兴师伐鲁以报复鲁国一年以前支持公子纠复国的宿怨,企图一举征服鲁国向外扩 张齐国的勢力。 当时鲁国执政的是鲁庄公他闻报齐军大举来攻,决定动员全国的力量同齐军一 决胜负。

就在鲁庄公准备发兵应战之时鲁国有┅位名叫曹刿的人认为当政者庸碌无能,未 能远谋他不忍心看到自己的国家遭受齐国军队的蹂躏,因而入见庄公要求参与战事。 曹刿詢问庄公依靠什么同齐国作战鲁庄公说,对于衣物食品之类的东西总是要 分赐给臣下,不敢独自享用曹刿指出,这样做不过是小恩尛惠不能施及全国,民众 是不会出力作战的鲁庄公又说,自己对神明是很虔敬的祭祀天地神明的祭品从不敢 虚报,很守信用但曹劌认为,对神守点小信未必能感动神明,神也是不会降福的 鲁庄公想了一下又补充道,自己对待民间的大小狱讼虽然不能做到明察秋毫,但是必 定准情度理地予以处理曹刿这时才说,这倒是尽到了君主的责任为老百姓办了好事, 具备了同齐国决一胜负的基本条件叻为此,他请求随同鲁庄公奔赴战场鲁庄公允诺 了他的这一请求,让他和自己同乘一车前往长勺

鲁军根据齐强鲁弱的客观形势,在長勺(今山东曲阜北一说莱芜东北)迎击来犯 的齐车。两军都摆开了决战的态势待布阵完毕后,鲁庄公准备传令擂鼓出击齐军希 望能够先发制人。曹刿见状赶忙加以劝止建议庄公坚守阵地,以逸待劳伺机破敌, 鲁庄公接受了曹刿的这一建议暂时按兵不动。齐军方面求胜心切凭恃强大的兵力优 势,主动向鲁军发起猛烈的进攻但它接连三次的出击都在鲁军的严密防御之下遭到了 挫败,未能达到先发制人的作战目的反而造成自己战力衰落,斗志沮丧曹刿见时机 已到,建议庄公果断进行反击庄公听从他的意见,传令鲁军全线絀击鲁军于是凭借 高昂的士气,一鼓作气迅猛英勇地冲向敌人,冲垮齐军的车阵大败齐军。庄公见到 齐军败退急欲下令发起追击,又被曹刿所劝阻曹刿下车仔细察看,发现齐军的车辙 的痕迹紊乱;又登车远望望到齐军的旗帜东倒西歪,判明了齐军确是败溃这財建议 鲁庄公实施追击。庄公于是下令追击齐军进一步重创齐军,将其赶出了鲁国国境鲁 军至此取得了长勺之战的最终胜利。

战争结束后鲁庄公向曹刿询问是役取胜的原委。曹刿回答说:“用兵打仗所凭恃 的是勇气第一次击鼓冲锋时,士气最为旺盛;第二次击鼓冲鋒士气就衰退了;等到 第三次击鼓冲锋,士气便完全消失了齐军三通鼓罢,士气已完全丧尽而相反我军士 气却正十分旺盛,这时实施反击自然就能够一举打败齐军”。接着曹刿又说明未立即 发起追击的原因:齐国毕竟是实力强大的国家不可等闲视之,而要谨防其佯败设伏 以避免己方不应有的失利。后来看到他们的车辙紊乱望见他们的旌旗歪斜,这才大胆 地建议实施战场追击一番话说得鲁庄公心悦诚服,点头称是

从曹刿战前决策、战场指挥和战后分析的诸多言行里,我们可以看到鲁军取得长勺 之战的胜利乃有其必然性鲁國统治者在战前进行了“取信于民”的政治准备,为展开 军事行动创造了有利的条件在作战中,鲁庄公又能虚心听取曹刿的正确作战指揮意见 遵循后发制人、敌疲我打、持重相敌的积极防御、适时反击的方针,正确地选择战场 正确地把握反攻和追击的时机,从而牢牢哋掌握了战争的主动权赢得战役的重大胜利。 可见长勺之战的规模虽然不大,但它却正确地反映了弱军对强军作战的基本规律和原 则因此,一直为历代兵家所称道

长勺之战是齐桓公争霸斗争史上一次少有的挫折,也是鲁齐长期斗争中鲁国的一次 罕见的胜利它对齐桓公调整完善自己的争霸战略方针具有一定的影响。


撞破旧“军礼”迷恋者梦幻的警钟

周襄王十四年(公元前638年)初冬发生的泓水之战昰宋、楚两国为争夺中原霸 权而进行的一次作战,也是中国古代战争史上因思想保守、墨守成规而导致失败的典型 战例之一

春秋时期中原地区的第一个霸主齐桓公去世后,各国诸侯顿时失去了一匡天下的领 导人成为一片散沙。齐国因内乱而中衰晋、秦也有各自的苦衷,暂时无力过问中原 这样,长期以来受齐桓公遏制的南方强国——楚国就企图乘机进入中原,攫取霸权 素为中原列国目为“蛮夷之邦”的楚国的北进势头,引起中原诸小国的忐忑不安于是 一贯自我标榜仁义的宋襄公,便想凭藉宋为公国、爵位最尊的地位以及领导诸侯平定齐 乱的余威出面领导诸侯抗衡楚国,继承齐桓公的霸主地位并进而伺机恢复殷商的故 业。可是在当时宋国的国力远远不逮楚國,宋襄公这种不自量力的做法造成宋楚间 矛盾的高度激化,楚国对当年的齐桓公是无可奈何的但这时对付宋襄公却是游刃有余, 所鉯它处心积虑要教训宋襄公结果终于导致了泓水之战的爆发。

且说宋襄公专心致志争当盟主虽然雄心勃勃,但毕竟国力有限因此只能单纯模 仿齐桓公的做法,以“仁义”为政治号召召集诸侯举行盟会,藉以抬高自己的声望 可是他的这套把戏,不仅遭到诸多小国的冷遇更受到楚国君臣的算计。在盂地(今河 南省睢县西北)盟会上宋襄公拒绝事前公子目夷提出的多带兵车,以防不测的建汉 轻车簡从前往,结果为“不讲信义”的楚成王手下的军队活捉了起来 楚军押着他乘势攻打宋都商丘(今河南商丘县),幸亏太宰子鱼率领宋國的军民进 行顽强的抵抗才抑制了楚军的攻势,使其围攻宋都数月而未能得逞后来,在鲁僖公 的调停之下楚成王才将宋襄公释放回國。

宋襄公遭此奇耻大辱真是气不打一处来。他既痛恨楚成王的不守信义更愤慨其 他诸侯国见风使舵,背宋亲楚他自知军力非楚国の匹,暂时不敢主动去惹犯它;而是 先把矛头指向臣服于楚的郑国决定兴师讨伐它,以显示一下自己的威风挽回自己曾 为楚囚俘的面孓。大司马公孙固和公子目夷(宋襄化的庶兄)都认为攻打郑国会引起楚 国出兵干涉劝阻宋襄公不要伐郑。可是宋襄公却振振有词为这┅行动进行辩护:“如 果上天不嫌弃我殷商故业是可以得到复兴的。”

执意伐郑郑文公闻讯宋师大举来攻,立即求救于楚楚成王果嘫迅速起兵伐宋救 郑。宋襄公得到这个消息才知道事态十分严重,不得已被迫急忙从郑国撤军 周襄王十四年(公元前638年)十月底,宋軍返抵宋境 这时楚军犹在陈国境内向宋国挺进途中。宋襄公为阻击楚军于边境地区屯军泓水 (涡河的支流,经今河南商丘、柘城间东喃流)以北以等待楚军的到来。十一月初一 楚军进至泓水南岸,并开始渡河这时宋军已布列好阵势。宋大司马公孙固鉴于楚宋两 军眾寡悬殊但宋军已占有先机之利的情况,建议宋襄公把握战机乘楚军渡到河中间 时予以打击。

但是却为宋襄公所断然拒绝从而使楚軍得以全部顺利渡过泓水。楚军渡河后开始 布列阵势这时公孙固又奉劝宋襄公乘楚军列阵未毕、行列未定之际发动攻击,但宋襄 公仍然鈈予接受一直等到楚军布阵完毕,一切准备就绪之后宋襄公这才击鼓向楚军 进攻。可是这时一切都已经晚了,弱小的宋军哪里是强夶楚师的对手一阵厮杀后, 宋军受到重创宋襄公本人的大腿也受了重伤,其精锐的禁卫军(门官)悉为楚军所歼 灭只是在公孙固等囚的拼死掩护下,宋襄公才得以突出重围狼狈逃回宋国。泓水之 战就这样以楚胜宋败降下帷幕

泓水之战后,宋国的众多大臣都埋怨宋襄公实在糊涂可是宋襄公本人并不服气, 在那里振振有词为自己的错误指挥进行辩解说什么“君子不重伤”(不再伤害受伤的 敌人),“不禽二毛”(不捕捉头发花白的敌军老兵)“不以阻隘”(不阻敌人于险 隘取胜),“不鼓不成列”(不主动攻击尚未列好阵势的敵人)可见其执迷不悟到了 极点,因而遭到公子目夷等人的严厉批评第二年夏天,宋襄公因腿伤过重带着满脑 子“仁义礼信”的陈舊用兵教条死去了,他的争当霸主的夙愿也有如昙花一现似的, 就此烟消云散了

泓水之战规模虽不很大,但是在中国古代战争发展史仩却具有一定的意义它标志 着商周以来以“成列而鼓”为主要特色的“礼义之兵”行将寿终正寝,新型的以“诡诈 奇谋”为主导的作战方式正在崛起所谓的“礼义之兵”,就是作战方式上“重偏战而 贱诈战”“结日定地,各居一面鸣鼓而战,不相诈”它是陈旧的密集大方阵作战 的必然要求,但是在这时由于武器装备的日趋精良,车阵战法的不断发展它已开始 不适应战争实践的需要,逐渐走向沒落宋襄公无视这一情况的变化,拘泥于“不鼓不 成列”“不以阻隘”等旧兵法教条遭致悲惨的失败,实在是不可避免的这正如《淮 南子》所说的那样:“古之伐国,不杀黄口不获二毛,于古为义于今为笑,古之所 以为荣者今之所以为辱也。”

总而言之在泓沝之战中,尽管就兵力对比来看宋军处于相对的劣势,但如果宋 军能凭恃占有泓水之险这一先机之利采用“半渡而击”灵活巧妙的战法,先发制人 是有可能以少击众,打败楚军的遗憾的是,宋襄公奉行“蠢猪式的仁义”(毛泽东 语)既不注重实力建设,又缺乏必偠的指挥才能最终覆军伤股,为天下笑 当然在宋国臣僚中,也不是人人都像宋襄公这般迂腐的 公孙固等人的头脑就比较清醒。他们關于乘楚军半渡泓水而击的方略和乘楚军“济 而未成列而击”的建议体现了“兵者,诡道”、“攻其无备”的进步作战思想从而 为后卋兵家所借鉴运用。如孙子就把“客绝水而来勿迎之于水内,令半济而击之” 定为“处水上之军”的重要原则之一。至于实践中以“半渡击”取胜的事例更是比比皆 是柏举之战中夫概清发水半渡击大败楚军就是典型一例。 泓水之战的结果使得宋国从此一蹶不振楚势仂进一步向中原扩展,春秋争霸战争 进入了新的阶段


假途灭虢之战,是春秋初年晋国诱骗虞国借道一石双鸟,先后攻灭虢、虞两个小 國的一次作战这次战争的规模虽然不大,但是却揭示了军事斗争的一些重要规律给 后世留下重要的启示和教益。

春秋初期诸侯并立,兼并无已位处中原地带的晋国,在这场弱肉强食的大混战 中不断兼并征服小国势力迅速崛起。晋献公在位期间又把其南面的两个尛国——虢 国和虞国预定为吞并的目标。

可是晋国要顺利实现这一目的也不是那么容易的。虢、虞两国虽然地狭人稀国 力弱小,但却昰同姓毗邻结有同盟。晋国同其中任何一国开启战端都意味着要同时 和两国之师相抗衡。如何拆散虢、虞两国的同盟关系使自己避免陷于两线作战,这乃 是晋国在吞并两国军事行动中首先必须解决的问题

终于,晋国大夫荀息想出了一条一箭双雕的妙计:即用厚礼重寶贿赂收买虞公拆 散虢、虞之间的同盟,向虞国假道攻打虢国待虞国中计、虢国败亡后再图后举。晋献 公听了荀息这一献计后认为計谋很好,但是还存在有一定的顾虑一是有些舍不得自 己的珍宝,二是忌惮虞国那位贤臣宫之奇会揭穿晋国的用心针对晋献公的犹豫,荀息 一一予以妥善的解释指出送珍宝给虞国,等于是将它暂时存放在那里迟早还将收回; 至于宫之奇,虽有些能耐但他的意见虞公不一定会采纳,未足为惧一番话打消了献 公的最后顾虑,他决定依照荀息的计谋展开行动

不久,荀息携带着良马、美玉等奇珍异宝絀使虞国到了那里后,即晋见虞公献 上珍宝,并向虞公正式提出借道攻虢的要求虞公既贪利收下了良马、美玉,又不敢轻 易开罪于晉国于是便应允晋国军队通过虞国土地去征伐虢国,并表示愿意出兵协助晋 国作战宫之奇认为此事大为不妥,在一旁加以谏阻但虞公根本听不进去,只是一意 孤行硬朝着晋人的圈套里钻去。

公元前658年夏晋大夫里克、荀息统率晋国军队通过虞国的土地去攻打虢国,虞 公践约派出军队同晋军会师然后协同晋军展开军事行动。晋军在虞军的积极配合下 进展顺利,很快攻占了虢国的下阳(今山西平陆境)一举控制了虢、虞之间的战略要 地,并通过此事进一步摸清了虢、虞两国的虚实为下一步行动创造了条件。 时隔3年晋献公又一佽向虞国提出了借道伐虢的要求。

这时虞国大夫宫之奇更透彻地看清了“假道”背后所包藏的险恶用心指出“虢国 如果灭亡,虞国必然哏着完蛋”警告虞公“晋不可启,寇不可玩”力图以虢、虞两 国“辅车相依,唇亡齿寒”的利害关系劝阻虞国假道于晋可是虞公利欲熏心,根本不 采纳宫之奇的建议反而以晋为自己的同姓国,必不会害己作理由又答应了晋国借道 的要求。宫之奇见虞国灭亡近在旦夕为避祸计,便率领族人逃离了虞国

这次晋献公亲自统军借道虞国攻打虢国,声势远较前一次为大可见其志在必得。 晋军进展迅速很快兵临虢都上阳(今河南陕县境)城下,加以团团围困虢国弱小无 援,数个月后即为晋军所灭虢公丑仓皇逃奔京师(今洛阳)。晉军随即凯旋回师行 经虞地驻扎时,即乘其不备发动突然袭击生俘虞公,轻而易举地灭亡了虞国最终达 到了吞并两国的目的。

晋军嘚胜利在于它能够做到“必胜之兵必隐”这一点,以借道的假象巧妙掩盖自 己各个攻灭虢、虞的真实企图“兵不厌诈”,晋国君臣深諳此中奥秘故能确保自己 以强击弱、以大攻小战略意图的实现。在行施“借道”这一计谋过程中晋国君臣还能 针对虞公贪利爱财的弱點,诱之以利迷惑其心智,使敌人始终由自己牵着鼻子走无 所作为。

虞国的失败首先是国力、军力远不逮人,故成为晋国敢于觊觎嘚对象其次是其 最高统治者虞公昏聩庸劣,贪图眼前小利破坏与虢国的战略同盟关系;又文过饰非, 拒纳谏言终于引狼入室,自取咎殃第三,与上两点相联系的是虞国对晋国灭虢后 的战略新动向毫无察觉,放松警惕不作戒备,以至晋军发动突然袭击之时无暇抵抗, 束手就擒

假道灭虢之战体现了相当丰富深刻的军事斗争艺术,因此受到历代兵家的广泛重视 著名兵书《三十六计》还曾将它立為一计,以概括军事斗争中这样一条重要规律:战争 指导者有意掩盖自己的真实意图利用敌人贪利、畏怯等弱点,借攻击第三者为由順 势渗透自己的势力,控制对方一俟时机成熟,即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发起攻击一举 消灭或制服对手,达到一石两鸟的目的

在历史仩,假道伐虢也经常为一些人所仿效而成为强兼弱、大吞小过程中所惯用 的策略手段。比如公元963年北宋赵匡胤“假道荆湖”,袭占荆、湖并灭南平、武 平两地割据势力,就是显著一例当然,此战中所反映的唇亡齿寒的另一层道理也为 后世弱国联合以抗击强国的斗爭实践提供了有益的启迪


“退避三舍,后发制人”

俗话说“先下手为强后动手遭殃”。在军事上“先发制人”也是一个重要的命 题。早在《左传》中便有“先人有夺人之心”的提法后人也多强调“兵贵先”、“宁 我薄人,无人薄我”意思都是主张争取作战中的先机の利。

可是事情并不是绝对的。在一定条件下“后发制人”也是军事斗争的重要手段, 它与“先发制人”之间存在着辩证的统一其實质便是积极防御,即以防御为手段以 反攻为目的的攻势防御,它常常成为较弱一方克敌制胜的重要法宝春秋时期的晋楚城 濮之战,僦是历史上这方面的典型战例之一

城濮之战分析发生于鲁僖公二十八年(公元前632年),它是春秋时期晋、楚两国为争 夺中原霸权而进行嘚第一次战略决战在这场战争中,楚军在实力上占有优势但是由 于晋军善于“伐谋”、“伐交”,并在战役指导上采取了正确的扬长避短、后发制人的 方针从而最终击败了不可一世的楚军,“取威定霸”雄踞中原。 春秋时期大国争霸,最先崛起的是东方的齐国齊桓公死后,齐国内乱不已霸 业遂告中衰。这时位于长江中游地区的楚国乘机向黄河流域扩展势力,并在泓水之战 中挫败宋襄公图霸嘚企图将自己的势力范围发展到长江、淮河、黄河、汉水之间,控 制了郑、蔡、卫、宋、鲁等众多中小国家

正当楚国势力急剧向北发展的时候,在今山西、河南北部、河北西南一带的晋国也 兴盛了起来公元636年,长期流亡在外的晋公子重耳历尽艰辛终于回国即位,是為 晋文公他执政后,对内修明政治任贤使能,发展经济崇俭省用,整军经武;对外 高举“尊王”旗帜争取与国,从而逐步具备了爭夺中原霸权的强大实力 晋国的壮大崛起,引起了楚国的严重不安两国之间的矛盾因此日趋尖锐。而围绕 对宋国的控制权终于导致叻这一冲突的全面激化。 公元前634年鲁国因和曹、卫两国结盟,几度遭到齐国的进攻便向楚国请求援 助。而泓水之战后被迫屈服于楚的浨国这时看到晋文公即位后晋国实力日增,也就转 而依附晋国楚国为了维持自己在中原的优势地位,便出兵攻打齐、宋并想借此来扼 制晋国势力的东进和南下。而晋国也不甘心长期局促于黄河以北一带于是便利用这一 机会,以救宋为名出兵中原。

公元前633年冬楚荿王率领楚、郑、陈、蔡多国联军进攻宋国,围困宋都商丘 宋成公于危急中派大司马公孙固到晋国求救。晋国大夫先轸认为这正是“报施救患取 威定霸”的良机,力主晋文公出兵但是,当时晋、宋之间隔着曹、卫两国劳师远征, 有侧背遇敌的危险;况且楚军实力强夶正面交锋也无必胜把握。正当晋文公为此踌躇 犹豫之际狐偃进而向晋文公提出建议:先攻打曹、卫两国,调动楚军北上以解救宋 國,这样就坚定了晋文公出兵的决心战略方针确定后,晋国君臣随即进行了战前准备 将原来的两个军扩编为上中下三个军,并任命了┅批比较优秀的贵族官吏出任各军的将 领

准备就绪后,晋文公遂于公元前632年1月统率大军渡过黄河进攻卫国,很快占领 了整个卫地接著,晋军又向曹国发起了攻击三月间,攻克了曹国都城陶丘(今山东 定陶)俘虏了曹国国君曹共公。

晋军攻打曹、卫两国原来的意圖是想引诱楚军北上,然而楚军却不为所动依然 全力围攻宋都商丘。于是宋国又派门尹般向晋告急求援这就使得晋文公感到进退为难: 如不出兵驰援,则宋国力不能支一定会降楚绝晋,损害自己称霸中原的计划;但若出 兵驰援则原定诱使楚军于曹、卫之地决战的战畧意图便将落空,且己方兵力有限在 远离本土情况下与楚军交战恐难以取胜。为此晋文公再度召集大臣进行商议。先轸仔 细分析了形勢建议让宋国表面上同晋国疏远,然后由宋国出面送一份厚礼给齐、秦 两国,由他们去请求楚军撤兵同时晋国把曹、卫的一部分土哋赠送给宋国,以坚定宋 国抗楚的决心楚国同曹、卫本来是结盟的,如今看到曹、卫的土地为宋所占必定会 拒绝齐、秦的劝解。齐、秦既接受了宋国的厚礼这时便会抱怨楚国不听劝解,从而同 晋国站在一起出兵与楚国作战。晋文公对此计颇为赞赏马上一一施行。楚成王果然 拒绝了齐、秦的调停而齐、秦见楚国不给自己面子,也大为恼怒便出兵助晋。齐、 秦都是当时的大国他们放弃中立立场,使得晋、楚双方的力量对比发生了重大的变化 楚成王看到晋、齐、秦三大国结成联盟,形势明显不利于己就主动把楚军撤退到 楚国嘚申地(今河南南阳),并命令戍守穀邑的大夫申叔迅速撤离齐国要求令尹子玉 将楚军主力撤出宋国,避免与晋军冲突他告诫子玉,晉文公非等闲人物不可小觑, 凡事要量力而行适可而止,知难而退

但是子玉却骄傲自负,根本听不进楚成王的劝告仍坚决要求楚荿王允许他与晋军 决战,以消弥有关他指挥无能的流言并请求楚成王增调兵力。楚成王优柔寡断同意 了子玉的决战请求,希冀他侥幸取胜;但是又不肯给子玉增拔充足的决战兵力只派了 西广、东宫和若敖之六卒等少量兵力前往增援。

子玉得到了楚成王增派的这部分援兵后更加坚定了他同晋军作战的决心。为了寻 找决战的借口他派遣使者宛春故意向晋军提出了一个“休战”的条件:晋军撤出曹、 卫,让曹、卫复国楚军则解除对宋都的围困,撤离宋国子玉这一招不怀好意,实际 上是要让晋国放弃争霸中原、号令诸侯的努力但晋攵公棋高一着,采纳了先轸更为高 明的对策:一方面将计就计以曹、卫同楚国绝交为前提条件,私下答应让曹、卫复国 另外扣留了楚國的使者宛春,以激怒子玉来寻战子玉眼见使者被扣,曹、卫叛己附晋 果然恼羞成怒,倚仗楚、陈、蔡联军兵力的优势气势汹汹地撲向晋军,寻求战略决战 晋文公见楚军向曹都陶丘逼近,为了避开楚军的锋芒选择有利的决战时机,诱敌 深入后发制人,遂下令部隊主动“退避三舍”撤到预定的战场——城濮(今河南濮 城)一带。

晋军的“退避三舍”实际上是晋文公谋略胜敌的重要一着妙棋,咜在政治上争得 了主动——“君退臣犯曲在彼矣”,赢得了舆论上的同情在军事上造就了优势—— 便于同齐、秦等盟国军队会合,集Φ兵力;激发晋军将士力战的情绪;先据战地以逸 待劳等等。从而为晋军后发制人夺取决战胜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对晋军的主动后撤 楚军中不少人都感到事有蹊跷,主张持重待机停止追击。然而刚愎自用的子玉却认为 这正是聚歼晋军夺回曹、卫的大好时机,挥兵跟踪追至城濮

晋军在城濮驻扎下来,齐、秦、宋诸国的军队也陆续抵达和晋军会合晋文公检阅 了部队,认为士气高昂、战备充分鈳以同楚军一战。楚军方面决战的准备也在积极 进行之中,子玉将楚军和陈、蔡两国军队分成中、左、右三军中军为主力,由他本人 矗接指挥;右翼军由陈、蔡军队组成战斗力薄弱,由楚将子上统率;左翼军也是楚军 由子西指挥。

公元前632年4月4日城濮地区上空战云彌漫,晋楚两军在这里展开了一场战车大 会战在决战中,晋军针对楚中军较强、左右两翼薄弱的部署态势以及楚军统帅子玉 骄傲轻敌、不谙虚实的弱点,采取了先击其翼侧再攻其中军的作战方针,有的放矢发 动进攻晋下军佐将胥臣把驾车的马匹蒙上虎皮,出其不意哋首先向楚军中战斗力最差 的右军——陈、蔡军猛攻陈、蔡军遭到这一突然而奇异的打击,顿时惊慌失措一触 即溃。楚右翼就这样迅速就歼了

接着晋军又采用“示形动敌”,诱敌出击尔后分割聚歼的战法对付楚的左军。晋 军上军主将狐毛故意在车上竖起两面大旗,引车后撤装扮出退却的样子。同时晋 下军主将栾枝也在阵后用战车拖曳树枝,飞扬起地面的尘土假装后面的晋军也在撤退, 以引誘楚军出击子玉不知是计,下令左翼军追击晋中军主将先轸、佐将郤臻见楚军 中了圈套,盲目出击便立即指挥最精锐的中军横击楚咗军。晋上军主将狐毛、佐将狐 偃也乘机回军夹攻楚左翼遭此打击,退路被切断完全陷入了重围,很快也被消灭了 子玉此时见其左、右两军均已失败,大势尽去不得已下令中军迅速脱离战场,才得以 保全中军楚军战败后,向西南撤退到连谷子玉旋即被迫自杀。城濮之战分析就此以晋军 获得决定性胜利而告结束

城濮之战分析后,晋文公在践土(今河南郑州西北)朝觐周王会盟诸侯,向周王献楚 国俘虏四马兵车一百乘及步兵一千名周襄王正式命晋文公为侯伯。晋国终于实现了 “取威定霸”的政治、军事目标

城濮之战分析初期,晋军兵力劣于对手又渡过黄河在外线作战,处于不利的地位但 是晋文公能够善察战机,虚心采取先轸等人的正确建议选择邻近晉国的曹、卫这两个 楚之与国为突破口,先胜弱敌取得以后作战的前进基地。随后又运用高明的谋略争取 齐、秦两大国与自己结成统一戰线争取了战争的主动权。当城濮决战之时敢于贯彻 后发制人的作战方针,主动“退避三舍”避开楚军的锋芒,以争取政治、外交囷军事 上的主动诱敌冒险深入,伺机决战同时与齐、秦、宋各国军队会合,集中起相对优 势的兵力;并针对敌人的作战部署乘隙蹈虛,灵活地选择主攻方向先攻打敌人的薄 弱环节,予敌各个击破从而获得了这场战略决战的辉煌胜利。

反观楚军方面则是君臣不睦,将骄兵惰君主昏庸无能,主帅狂妄轻敌既不知 妥善争取与国,又不能随机多谋善断加上作战部署上的失宜,军情判断上的错误臨 战指挥上的笨拙,终于导致了战争的失败将自己在争霸中原中的优势地位拱手让人, 给后人留下了极其深刻的教训


晋楚争霸中原的苐二次较量

邲之战,是春秋中期的一次著名会战是当时两个最强大的诸侯国——晋、楚争霸 中原的第二次重大较量。在作战中楚军利鼡晋军内部分歧、指挥无力等弱点,适时出 击战胜对手,从而一洗城濮之战分析中失败的耻辱在中原争霸斗争中暂时占了上风。至 于楚庄王本人也由于此役的胜利,而无可争辩地挤入史所称道的“春秋五霸”位置 楚国虽然在城濮之战分析中遭到失败,但由于它长期鉯来都是南方地区的大国地广民 众,物产丰富兵力充裕,因此仍具备着东山再起的实力城濮之战分析后不久,楚国即同 晋国讲和鉯减轻晋国的压力,转移晋国的视线在达到这一目的后,楚国积极发展军 力伺机再次北上中原,同晋争霸

晋国方面自取得城濮之战汾析胜利后,开始放松对楚动向的警惕而与原先的盟国秦之 间产生了矛盾。矛盾的激化是两国间先后几度兵戎相见。其中最为著名的便是殽之战 是役,晋军虽然伏击秦军成功使对方“匹马只轮未返”,取得战役上的大胜;但是在 战略上却是大大的丢分它使得秦晋哃盟关系陷于瓦解,两国间战事频繁秦国亲近楚 国,从而极大地牵制了晋的力量这就为楚国再次北进中原提供了客观上的帮助。 楚国方面于是便利用这一机会再次向中原地区用兵,扩张自己的势力它接连并 吞中原南部的江、蓼、六等小国,并伐郑伐陈使之降服。接着它又先后迫使蔡、宋等 国归附自己楚庄王继位之后,英明有为在他的整治下,楚国的实力有了进一步的增 强甚至借出兵讨伐陆渾之戎为名,公然陈兵于洛邑境内向周天子询问九鼎之大小和 轻重。九鼎是国家权力的象征楚庄王这样做,无疑暴露了他欲取代周天孓的用心此 举虽然遭到周臣王孙满的批驳,但是却充分反映了楚国实力再度崛起的这一客观事实 当然,楚庄王心里清楚要真正号令Φ原诸侯,光征服陈、蔡等国是不够的而必 须从军事上战胜晋国才能实现自己的夙愿。于是他积极伺机寻求与晋开战的时机。与 此同時晋国也不能容忍楚国势力重新弥漫于中原的局面,故召开盟会争取与国,力 图抑制楚国的北进当时,郑、宋等国家夹在晋、楚势仂之间对哪一方也不敢轻易开 罪,只好两面讨好以求自保。尤其是郑国位于中原腹心四战之地,处境更是微妙 这时它为晋国的威逼,权衡利害又投靠晋国。楚国深知郑在争霸全局中的重要性决 定对郑用兵,迫使其服己以便进而封锁黄河,阻晋南下于是周定迋十年(公元前 597年)春,楚庄王以郑通晋为罪名大举伐郑,拉开了晋楚邲之战的序幕 是年六月,郑国都城在被围数个月后因得不到晉军的及时援助,虽经坚决抵抗 但终于为楚军所攻陷。郑襄公肉袒向楚军请和楚庄王答应了这一媾和请求,退兵30里 派使臣与郑盟,鄭国以襄公弟子良入楚为质

郑国是晋进入中原的通道,晋国自然不能允许楚国控制这里所以当楚围郑二个月 后,晋景公就委任荀林父為中军元帅率军救郑。然而晋军发兵已延误战机进军又不 迅速,所以当郑与楚媾和的消息传来时晋军才抵达今河南省黄河北岸的温縣地区,陷 入了战略上的被动

在决定下一步战略方案的时候,晋军内部发生了尖锐的分歧和激烈的争执荀林父 认为郑既已降楚,晋军洅去救郑就失去了意义所以主张暂时不渡黄河,勒兵观衅待 楚军南撤后再进兵,逼郑附己上军主帅士会赞成荀林父的意见,强调兵呮可观衅而动 楚军当时正处于有理、有利、有节的优势地位,现在同它作战对晋不利主张另待时机, 再树霸权他们的意见无疑是正確的,但是却遭到中军副将郤穀的坚决反对他认为晋 所以称霸中原,是因为军队勇武臣下尽力。如今失掉郑国称不得“力”;面临敵人 而不打,称不得“武”若是在我们这些人手上失掉霸主地位,还不如去死 并强调“成师以出,闻敌强而退非丈夫也”。在这种恏战心理的驱使下郤穀遂 不顾荀林父的军令,擅自率其部属渡河南进他这种行为严重干扰了晋军统帅中枢的有

郤穀擅自渡河的事件发苼后,晋下军大夫即认为这么做必败无疑这时司马韩厥就 向荀林父建议道:“郤穀以偏师攻敌,势必招致危险您身为元帅,对此是负囿罪责的 还不如命令全军渡河前进,这样即使是打了败仗,责任也是由大家共同承担”荀林 父犹豫不决,最后被迫令全军南渡黄河行至邲地(河南衡雍西南),由西而东背靠黄 河列阵 楚军闻知晋军渡河,内部也出现了战与不战的分歧令尹孙叔敖主张见好就收,忣 时撤兵不与晋军作正面冲突;而宠臣伍参则在分析了晋军内部将帅不和、士气低落等 弱点后向楚庄王建议同晋开战。楚庄王采纳了伍參的意见打消南撤念头,转而率兵向 北推进抵达管地(今河南省郑州市一带)。 就在大战一触即发的前夕郑襄公派遣使臣皇戍前往晉营,以“楚师骤胜而骄其 师老矣,而不设备”为由劝说荀林父进攻楚军,并答应郑军协同晋军作战对郑国的 这一劝战建议,晋军將帅中又发生了一场辩论郤穀力主答应郑使的要求,赞成立即出 战认为“败楚、服郑,在于此矣” 下军副将栾书则不同意郤穀的意見,认为楚军实际情况并非“骄”“老”和“不 备”郑国来劝战,纯粹是出于对自身利益的考虑希望晋、楚速战速决,以战争结局 来決定郑国的去从中军元帅荀林父一时犹豫于两派的意见之间,迟迟未能作出决断 正在晋军进退不决之时,楚庄王遣使求见晋军主帅表示楚这番出师北上,目的只 是为了教训一下郑国而并无开罪晋国的意思。晋上军将士会代表荀林父答复说晋、 郑同受命辅佐周王室,如今郑怀有二心晋特奉王命质问郑国,而与楚国无涉回答得 比较客气。郤穀对此大为不满认为荀林父谄媚楚国,便派中军大夫赵括用挑衅性的语 言答复楚使: 晋国出兵是为了把楚军从郑国赶走“必逐楚军”,为此不惜同楚军交锋,“不 避战”这样一来,晋军內部的混乱分歧便直接暴露在楚使跟前,楚庄王从而掌握了 晋军的意向和虚实 为了进一步麻痹晋军,确保决战的胜利楚庄王再次派囚以卑屈的言辞向晋军求和。 荀林父原先并无决战的决心见楚军求和,即予以答应并放松了戒备。这时楚军就 乘机派遣乐伯、许伯、摄叔等人乘战车向晋军挑战。既打击了晋军的士气又摸清了晋 军的虚实。 楚军挑战后晋军中两个心怀不满,希望晋军失利的将佐魏錡和赵旃也先后要求 前去向楚军挑战,未被允许改为出使请和。赵、魏两人进至楚营后擅自向楚军挑战 进攻,结果恰好为楚军所利鼡楚大军遂倾巢而出,猛烈攻打晋军各部给前来挑战的 晋军魏锜、赵旃、荀莹部以沉重的打击。 并乘胜进逼晋军大营 这时,荀林父還在营中等待楚军派使者前来议和楚军突然如潮而至,使得其手足 无措计无所出,竟然在惊恐中发出全军渡河北撤的命令并大呼先渡河者有赏。这样 一来晋军更是陷于一片混乱,大败溃逃拥挤于黄河河岸附近,争相渡河逃命船少 人多,渡河没有指挥先上船的怕楚军追及,急于开船未上船的跳入河中,手攀船弦 以至船只不能开动。结果引起一阵自相砍杀造成船上断臂断指积成一堆,使晋軍蒙受 重大的损失 所幸的是,楚军并无压迫晋军于河岸聚歼的计划晋军大部才得以渡河逃脱战场。 另外晋上军在士会指挥下,预作准备设伏挫败楚公子婴齐率领的楚左军进攻,有秩 不紊地向黄河北岸撤退;又晋下军大夫荀首为营救其子荀莹而奇袭楚先头部队成功射 死楚将连尹襄老,活捉公子谷臣所有这些,也都起到了掩护晋军渡河的客观作用减 少了晋军的伤亡。 经过一天的激烈战斗楚军取嘚了战争的胜利,邲之战就此划上了句号接着,楚 庄王进兵衡雍在那里以胜利者的身份修筑楚先君宫殿,举行祭河仪式和祝捷大会嘫 后撤军凯旋南还。从此楚在中原的势力更显见长了。 邲之战的胜负归属与城濮之战分析不同但胜负的原因,两场战争却有着某种类姒处 即胜败不是由于双方军力强弱的悬殊,而是在于双方战争指导者主观指挥上的正误晋 军的失败,是由于援郑之师出动时机过迟;內部意见不统一主帅荀林父缺乏威信且遇 事犹豫不决;轻信楚军的求和请求,放松戒备给敌以可乘之机;当战事全面爆发后, 又惊慌夨措轻率下令渡河退却,自陷危境;渡河时未妥善实施防御导致一片混乱。 由此而丧失战争的主动权陷于失败。 楚军的胜利则在於作战指导的高明一筹。楚庄王亲自统率楚军指挥集中统一, 不像晋军那样各自为政在战前一再遣使侦查晋军的虚实,并佯作求和以爭取政治上的 主动和松懈晋军的防卫在作战中,又通过挑战应战由小战变为大战,迅速展开奇袭 突击行动一举击溃晋军。至于论者哆以为楚军没有实施猛烈的追击以致未能取得更 大的战果。 这其实是不谙春秋时作战遵循“逐奔不远”军礼原则的误解 在当时军礼原則的规范下,楚军只能是“不穷不能”而无法脱离具体历史条件去 聚歼晋军。


鄢陵之战发生于周简王十一年(公元前575年)六月鄢陵地區(今河南鄢陵西 南)。是役晋军善察战机,巧妙指挥击败同自己争霸中原的老对手——楚国,进一 步巩固了自己在中原地区的优势哋位这场战争后,晋、楚两国都逐渐失去以武力争霸 中原的强大势头中原战场开始沉寂下来。

从这层意义上说鄢陵之战堪称为当时晉楚争霸的最后一幕。 公元前578年晋国取得对秦麻隧之战胜利后,已处于争霸的最有利的战略地位和 历史时期这时,秦被打败一时无仂东顾;齐、晋同盟正处于巩固阶段;中原中小诸 侯国皆臣服于晋;南方的吴国和晋携手,与楚为敌晋国只待有利时机出现,即可与楚 ┅战以进一步巩固自己在中原地区的霸权。鄢陵之战就是这一历史背景下的必然产物 周简王九年(公元前577年),郑国兴兵攻打许国攻入许都外城,许被迫割地媾 和许为楚国的附庸,郑国的行动自然要引起楚的干涉于是,次年楚国便起兵攻打郑 国迫使它屈服于己。郑国叛晋后仗恃有楚国作后盾,兴师进攻宋国郑国的所作所 为,直接违反了诸侯的盟约且为楚国势力的北上提供了便利条件。对此晋国自然不能 坐视不管于是下决心讨伐郑国:以栾书为中军帅,并联合齐、鲁、卫等国一道出兵杀 向郑国时在公元前575年。

楚共王听說晋国出兵也不甘示弱,亲自统率楚军及郑军、夷兵以司马子反为中 军帅,迅速北上援救郑国两国军队于是便在郑地鄢陵相遭遇。 當时晋国的盟军齐、鲁、卫军尚在开赴鄢陵的途中针对这一情况,楚军统帅部作 出决策:乘齐鲁各国军队未到达战场之前先集中优势兵力击破晋军,把握军事上的主 动权

为此,楚军于古代用兵所忌的晦日六月二十九日趁晋军不备,利用晨雾作为掩护 突然迫近晋军營垒布列,以期同晋军速决速胜 晋军此时未见盟军援兵抵达,加之营垒前方有泥沼楚军逼近,兵车无法出营列阵 处于不利的地位。鑒于这种形势晋军主帅栾书主张固守待援,“楚军轻窕固垒而待 之,三日必退退而击之,必获胜焉”然而新军统帅郤至则认为,楚军有诸多弱点 具体说来:①楚军中军帅子反和左军帅子重关系不好;②楚王的亲兵老旧不精良;③郑 军列阵不整;④随楚出征的蛮军鈈懂得阵法;⑤楚军布阵于无月光之夜,实不吉利;⑥ 楚军布阵后阵中士卒喧哗不静,秩序混乱指出如此杂乱无章的军队一旦投入战鬥, 必然是互相观望没有斗志,我军若乘此机会发动进攻一定能够把他们击败。因此主 张利用楚军的弱点先发制人,主动进攻楚军 晋厉公认为郤至所言很在理,于是改变先前固守待援、后发制人的计划决心趋利 避害,立即与楚军决战随即便在营垒中填平井灶,擴大列阵的空间调动上、中、下 军及新军布列阵势。

双方在决战前夕都进行了战场侦察活动楚军方面,楚共王在晋国叛臣伯州犁陪同 丅登上巢车,观察晋军在阵营内的动静伯州犁向楚共王逐一解释晋军活动的性质和 目的,介绍晋军的临战准备情况然而,楚军并未能由此而判明晋军的作战意图并做 出相应的准备。另一边晋军方面晋厉公也在楚旧臣苗贲皇的陪伴下,登高台观察楚军 的阵势苗贲瑝熟悉楚军内情,这时便向晋厉公提出建议道:楚军的精锐是在中军的王 族部队晋军据此应该先以精锐部队分击楚的左右军,得手后洅合军集中攻击楚中军。 认为这样一定能大败楚军

晋厉公和栾书欣然采纳这一建议,及时改变原有阵势即由中军将、佐各率精锐一 部加强左右两翼。确定了首先击破楚军中薄弱的左、右军尔后围歼其中军的作战方案。 部署既定晋军遂在营内开辟通道,迅速出营绕營前泥沼两侧向楚军发起进攻。 楚共王望见晋厉公所在的晋中军兵力薄弱即率中军攻打,企图先击败晋中军结 果遭到晋军的顽强抗击。晋将魏锜用箭射伤楚共王的眼睛迫使楚中军后退,未及支援

楚共王中箭负伤的消息很快传遍楚军造成人心浮动。晋军乘势猛攻楚左、右军 楚军抵挡不住,被逼到不便通行的地形上陷入被动,阵势大乱纷纷向颍水北岸方向 败退。双方从清晨一直打到夜幕降临楚軍损失很大,公子茂也成了晋军的俘虏楚共 王只得收兵,而晋军见天色已黑也暂时中止了追击。 当天夜里楚中军帅子反检查救护伤兵,补充兵卒战车修理甲胄兵器,整顿部队 准备明日再战。晋军方面见楚还不服输也积极行动起来,补充军队秣马厉兵,准备 来ㄖ再一决雌雄楚共王听到晋军备战的消息,心里不安急忙召见子反商量对策。但 这时子反却因多饮了两盅大醉卧帐,不能应召楚囲王见元帅如此,不禁心灰意懒 自料再战也占不到什么便宜,于是率军宵遁撤退到瑕地时,楚中军帅子反引咎自杀身 死

次日,晋军勝利进占楚军营地食用楚军留下的粮食,在那里休整3日后凯旋回师 鄢陵之战,至此以晋军的胜利而结束了 鄢陵之战,是晋楚争霸中苐三次也是最后一次的两国军队主力会战,在历史上具 有重要的意义它标志着楚国对中原的争夺从此走向颓势;晋国方面虽然藉此得鉯重整 霸业(即所谓的晋悼公复霸),但其对中原诸侯的控制力也逐渐减弱了 楚军遭到这场会战失败的原因归结起来有以下几点: (一)仓猝兴师,行军太急“其行速,过险而不整”(《左传·成公十六年》), 造成军队疲劳;(二)一味强调赶在齐、鲁等国军队到达前與晋军会战过于急躁; (三)未能判明晋军作战意图,并采取相应的行动;(四)会战中缺乏权宜机变能力 以致被动挨打;(五)主帥子反不守军纪,醉酒误事致使楚共王丧失再战信心。 晋军在此战中表现出较高的作战指导能力:它出动军队及时“先据战地以待敌”, 赢得一定的主动在会战中,既能根据楚军的阵势和地形特点又能当机立断,先发制 人并及时改变部署,加强两翼先弱后强,從而一举击败楚军


吴楚争夺江淮的精彩一幕

鸡父之战,爆发于周敬王元年(公元前519年)夏它是吴、楚两国为争霸江淮流 域而在楚地鸡父(今河南固始东南)进行的一次重要会战。在这场会战中吴军实施正 确的作战指导,巧妙选择作战地点和时间运用示形动敌,伏击突袭等战法出奇制胜, 大破楚军从而逐渐夺取了吴楚战争的主动权。 公元前546年宋国向戍倡导诸侯弭兵会盟后中原诸侯列国之间出现叻相对和平的 局面。当时晋、楚、齐、秦四个强国,都因国势趋于衰弱国内矛盾激化,而被迫放 慢了对外扩张、争霸活动的步伐与此同时,偏处于东南部的吴国和越国则先后兴盛起 来开始加入大国争霸的行列,由此战争的重心也从黄河流域转移到了长江淮河流域, 从中原诸侯国转移到了楚、吴、越诸国

吴国是一个新兴的国家,辖有今江苏、上海大部和浙江、安徽的一部自吴王寿梦 (前586年—前561姩)起,经济逐渐发展国势开始强盛。当时晋国出于同楚国争霸斗 争的需要采纳楚亡臣申公巫臣联吴制楚的建议,主动与吴国缔结战畧同盟让吴国从 侧面打击楚国,以牵制楚国的北上而日渐强大起来的吴国,为了进入中原也将楚国 作为第一个战略打击的目标,因此欣然接受晋国的拉拢坚决摆脱了对楚的臣属关系。 并积极动用武力同楚国争夺淮河流域。自寿梦至吴王僚60余年间两国战争频繁,互 有胜负但总的趋势是楚国日遭削弱,吴国兵锋咄咄逼人渐占上风。鸡父之战就是吴 楚长年争战中的重要一战

公元前519年,吴王僚率公子光等兴兵进攻楚国控制下的淮河流域战略要地州来 (今安徽凤台)。楚平王闻讯后即下令司马薳越统率楚、顿(今河南商城南)、胡 (今安徽阜阳西北)、沈(今河南沈邱)、蔡(今河南新蔡)、陈(今河南睢阳)、许 (今河南叶县)七国联军前往救援州来,并令囹尹阳匄带病督师吴军统帅部见楚联军 力量强盛,来势凶猛遂迅速撤去对州来的包围,将部队移驻于钟离地区(今安徽凤阳 东临淮关)暂避敌锋,伺机行动

然而,就在这时进军途中的楚军发生了一个不大不小的变故,这就是带病出征的 楚令尹阳匄(即子暇)因病體沉重死于军中。楚军失去主帅士气顿时沮丧低落。司 马薳越见状被迫回师鸡父。拟稍事休整后再决定下一步的行动 吴公子光听說楚军统帅阳匄已身亡,楚联军不战而退认定这正是吴军把握战机, 击破敌人的良机便向吴王僚建议率军尾随,捕捉机会他的分析昰这样的:“随从楚 国的诸侯虽多,但均是些小国而且都系为楚国所胁迫而来。况且这些小国也有各自的 弱点具体地说,胡、沈两国國君年幼骄狂陈国帅师的大夫夏齧强硬但却固执,顿、 许、蔡等国则一直憎恨楚国的压迫它们同楚国之间不是一条心,这一点可以乘機加以 利用至于楚军内部,情况也很糟糕主帅病死,司马薳越资历低浅不能集中指挥, 楚军士气低落政令不一,貌似强大实则虛弱。”最后他得出结论是“七国联军同役 而不同心兵力虽多,但也可击败”公子光的分析入情合理,吴王僚欣然采纳并针 对敌情莋出具体周密的作战计划:迅速向楚联军逼近,定于在到达鸡父战场后的次日即 发起攻击利用当天“晦日”的特殊天候条件,乘敌不备以奇袭取胜。在兵力部署上 先以一部兵力攻击胡、沈、陈的军队,战而胜之;然后打乱其他诸侯国军再集中兵力 攻击楚军本身。并決定在作战中采取先示敌以“去备薄威”后以“敦阵整族猛攻之”

一切就绪后,吴军遂于古代用兵所忌的晦日七月二十九突然出现在鸡父战场此举 完全出乎楚司马薳越的意料,仓猝之中他让胡、沈、陈、顿、蔡、许六国军队列为前 阵,以掩护楚军吴王以自己所帅的Φ军,公子光所帅的右军掩余所帅的左军等主力 预作埋伏,而以不习战阵的3000囚徒为诱兵攻打胡、沈、陈诸军双方接战不久,未受 过军倳训练的吴刑徒乌合之众即散乱退却胡、沈、陈军见状遂贸然追击,捕捉战俘 纷纷进入了吴军主力的预定伏击圈中。这时吴三军当機立断,从三面突然出击很快 战胜了胡、沈、陈三国军队,并俘杀胡、沈国君和陈国大夫夏齧尔后又纵所俘的三国 士卒逃回本阵。这些士卒侥幸逃得性命便纷纷狂奔,口中还叫嚷不已:“我们的国君 死了我们的大夫死了。”

许、蔡、顿三国军队见状顿时军心动摇,阵势不稳这时吴军遂乘胜擂鼓呐喊冲 杀向前,直扑三国之师三国之师的阵势本已动摇,又见吴军蜂拥而来哪里还有作战 的勇气,於是纷纷不战而溃乱作一团。楚军未及列阵即被许、蔡等诸侯军之退却所 扰乱,已无回天之力迅速陷于溃败。至此吴军终于大获铨胜,并乘胜攻占了州来 鸡父之战,乃是吴军实行正确作战指导的必然结果从兵力对比来说,当时吴军处 于以寡敌众的困难地位;从莋战态势来说吴军也处于“后据战地而趋战”的不利位置, 但是吴军最后却打了胜仗其原因在于吴军统帅部准确地判明和掌握了敌军嘚情况和动 态,巧妙利用了对方的弱点坚决打破了“晦日”不宜作战的迷信习惯,灵活地运用了 示形动敌、诱敌冒进、设伏痛击、乘胜猛攻等一系列正确战法从而达到了出奇制胜的 战役目的;实施各个击破,出其不意地先击溃部分弱敌造成敌人的全线混乱,最终使

楚軍的失败原因是多种多样的。其主要方面概括归纳起来一是恃强好战,昧于 谋略;二是主将缺乏威信内部矛盾重重,不能实行集中統一指挥;三是对吴军的动向 疏于了解和戒备以致为对手所乘;四是临阵指挥笨拙,缺乏机动应变能力所有这些 凑在一起,遂导致楚軍在整个战役行动中陷于被动覆军杀将,固其所宜也! 鸡父之战是对楚国的一次沉重打击战后不久,楚司马薳越因楚夫人出走吴国而畏 罪自杀庸碌无能的囊瓦担任了令尹要职。从此楚军很少主动出击吴军而基本采取消 极防御的措施,在吴楚战争格局中逐渐趋于被动叻


“千里破楚、五战入郢”

《史记·孙子吴起列传》中有:“(吴国)西破强楚,入郢;北威齐、晋,显名诸 侯,孙子与有力焉!”这里所说的“西破强楚,入郢”一事就是春秋末期周敬王十四 年(公元前506年)爆发的著名的吴楚柏举之战。

吴国是春秋晚期勃兴于南方地区嘚一个国家它在发展过程中,与南方地区的强国 楚国产生了尖锐的矛盾以至长期付诸武力,兵戎相见从公元前584年第一次“州来 之战”起,两国之间在短短的60余年时间里曾先后发生过十次大规模的战争,其中吴 军全胜六次楚军全胜一次,互有胜负三次总的趋势是,吴国逐渐由弱变强开始占 据战略上的主动地位。它终于导致了吴楚两国决定战争胜负的“柏举之战” 吴王阖闾是一位英明有为的君主,他即位以后励精图治,发展生产改良吏治, 整军经武:“立城郭设守备,实仓廪治兵库”,并大胆起用伍子胥、孙武、伯嚭等 外来杰出军政人才积极从事争霸大业。这时西方的强楚,就成了吴国胜利前进道路 上的最大障碍换句话说,也就是只有在过去积尛胜的基础上从根本上打垮或削弱楚 国,阖闾才能实现自己成为中原霸主的梦想吴楚战略决战箭在弦上,势在必行 “吉人自有天助”,楚国当时的现状为阖闾梦想得以实现提供了极为有利的契机。 进入春秋以来楚同晋国长期征战,争霸中原搞得民疲财竭,国力Φ衰同时楚国内 部政治黑暗,军事无能民众怨愤,君臣离心也给敌国创造了可乘之机。所以说当 时的楚国虽然貌似庞然大物,余威尚存可其实早已是外强中干,是经不得风雨飘摇的 吴楚柏举之战前夕,楚国实际上已经处于战略上的被动地位了

当然,从整体实仂上来说楚对吴还具有一定的优势。所以当公元前512年阖闾第 一次提出大举攻楚的战略计划时睿智的孙武即以“民劳,未可待之”的悝由加以劝 阻。不过吴国君臣并未消极地守株待兔他们的厉害,就在于他们从不消极等待敌方出 现破绽而是积极运用谋略,主动创造條件完成敌我优劣对比的转换。为此它首先 伐灭楚国的羽翼——徐和钟吾这两个小国,为进而伐楚扫清道路其次,也是更为重要 的是采用了伍子胥提出的“疲楚误楚”的高明战略方针。具体做法是将吴军分为三 支,轮番出击骚扰楚军,麻痹敌手这一措施实行叻六年有余,吴军先后袭击楚国的 夷(今安徽涡阳附近)、潜(今安徽霍山东北)、六(今安徽六安北)等地害得楚军 疲于奔命,斗志沮丧同时,吴军这种稍尝辄止、不作决战的做法也给楚军造成错觉, 误以为吴军的行动仅仅是“骚扰”而已而忽视了吴军这些“佯動”背后所包藏的“祸 心”,放松了应有的警惕到头来栽了大跟斗。

公元前506年给楚国致命一击的时机终于来到了。这年秋天楚国大軍围攻蔡国, 蔡在危急中向吴国求救另外,唐国国君也因愤恨于楚国的不断侵凌勒索而主动与吴 国通好,要求助吴抗楚唐、蔡两国雖是蕞尔小国,但位居楚国的北部侧背战略地位 相当重要。吴国通过和它们结盟遂可以实施其避开楚国正面,进行战略迂回、大举突 襲直捣腹心的作战计划。

同年冬天吴王阖闾亲率其弟夫概和谋臣武将伍子胥、伯嚭、孙武等,倾全国3万 水陆之师乘楚军连年作战极喥疲惫,东北部防御空虚薄弱之隙进行战略奇袭,吴军 溯淮水浩荡西进进抵淮汭(今安徽凤台附近,一说今河南潢州西北)后舍舟登陸以 3500精锐士卒为前锋,在蔡、唐军配合导引下兵不血刃,迅速地通过楚国北部大隧、 直辕、冥阨三关险隘(在今河南信阳南)挺进箌汉水东岸。取得“出其不意攻其无 备”的战略效果。这堪称实践孙武“以迂为直”原则的杰出典范 楚军在极其被动的情况下仓猝应戰。楚昭王急派令尹囊瓦、左司马沈尹戍、武城大 夫黑、大夫史皇等人率军赶至汉水西岸进行防御两军隔着汉水互相对峙。 楚军中左司馬沈尹戍是一位头脑冷静的优秀军事指挥家他针对吴军作战的特点, 向统帅囊瓦提出如下建议:由囊瓦率楚军主力沿汉水西岸阻击吴军嘚进攻正面牵制吴 军。

而由他本人北上方城(今河南方城县境)征集那里的楚军,迂回到吴军的侧后 毁坏吴军舟楫,阻塞三关切斷吴军的归路。尔后与囊瓦所率的主力实施前后夹击一 举消灭吴军。 囊瓦起初同意了沈尹戍的建议可是待沈尹戍奔赴方城后,却又听從武城黑和史皇 的挑拨怂恿出于贪立战功的心理,而一改原先商定的作战计划采取冒进速战的方针, 不待沈尹戍军完成迂回包抄行动即擅自单独渡过汉水向吴军进攻。 吴军见楚军主动出击大喜过望,遂采取后退疲敌、寻机决战的方针主动由汉水 东岸后撤。囊瓦果嘫中计尾随吴军而来,自小别(在今湖北汉川东南)至大别(今湖 北境大别山脉)间连续与吴军交战,但结果总是失利由此而造成壵气低落、军队疲 惫。

吴军见楚军已陷入完全被动的困境于是当机立断,决定同楚军进行战略决战十 一月十九日,吴军在柏举(今湖丠汉川县北一说湖北麻城)列阵迎战楚军。阖闾弟夫 概认为囊瓦素来不得人心楚军无死战之志。因此主张吴军立即主动发起攻击指絀, 只要吴军一进攻楚军就必然溃逃,届时再以主力投入战斗必能大获全胜。但阖闾出 于谨慎而否决了夫概的意见夫概不愿放弃这┅胜敌的良机,便率领自己的五千部属奋 勇进攻囊瓦的军队楚军一触即溃,阵势大乱阖闾见夫概部突击成功,乃乘机以主力 投入交战扩张战果,大胜楚军囊瓦失魂落魄,弃军逃奔郑国史皇战死沙场。 楚军主力在柏举决战遭重创后狼狈向西溃逃吴军及时实施战略縋击,尾随不舍 终于在柏举西南的清发水(今湖北安陆西的涢水)追及楚军。吴军“因敌制胜”用 “半济击”的战法,再度给渡河逃命中的楚军以沉重的打击吴军继续追击,至雍澨 (今湖北京山西南)追及正在埋锅造饭的楚囊瓦军残部大破之。并与由息(今河南息 縣西南)回救的楚军沈尹戍部遭遇经过反复激烈的拼杀,楚军又被战败主将沈尹戍 伤重身亡。至此楚军全线崩溃,郢都(今湖北江陵西北)完全暴露在吴军面前吴军 长驱直入,势如破竹五战五胜,于十一月二十九一举攻陷郢都。楚昭王凄凄惨惨 惶惶如丧家之猋逃往随国(今湖北随州)。柏举之战遂以吴军的辉煌胜利而告终结 至于吴军入郢后上下忘乎所以,纵暴郢都内讧迭起,在秦楚联军嘚反击下军事、 政治均陷于被动,最后被迫退回吴国那已是后事了。用孙武自己的话来说这便是 “夫战胜攻取,而不修其功者凶。命曰费留”

柏举之战是春秋晚期一次规模宏大、战法灵活、影响深远的大战。吴军灵活机动 因敌用兵,以迂回奔袭、后退疲敌、寻機决战、深远追击的战法一举战胜多年的敌手 楚国,给长期称雄的楚国以十分沉重的打击从而有力地改变了春秋晚期的整个战略格 局,为吴国的进一步崛起进而争霸中原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吴军的取胜首先是修明政治、发展生产、充实军备的结果。其次也是善于“伐 交”争取晋国的支援和唐、蔡两国的协助的产物。其三也是最为重要的一点,是在 于其作战指导上的高明一是采取疲楚误楚的正確策略,使楚军疲于奔命并且松懈戒 备;二是正确选择有利的进攻方向,“以迂为直”乘隙蹈虚,实施远距离的战略袭击 使楚军在┿分被动情况下仓猝应战;三是把握有利的决战时机,先发制人一举击败楚 军的主力;四是适时进行战略追击,不给楚军以重整旗鼓、進行反击的任何机会最终 顺利地夺取战争的胜利。

楚军的失败其政治、外交上的原因,在于其政治腐效、内部动乱、将帅不和、四 面樹敌、自陷孤立从军事上看,则在于其疏于戒备遭致奇袭;在于其主将贪鄙无能, 临战乏术;在于其轻率决战一败即溃。


“卧薪尝膽十年生聚,十年教训”

吴越之战是春秋末期位居长江下游的两个诸侯国吴和越之间进行的最后一次争霸 战争。自公元前510年开始持續至公元前475年,历时共35年中经吴伐越的槜李之战、 越伐吴的夫椒之战、笠泽之战和姑苏围困战,最终以吴的灭亡和越的胜利而告结束 公元前514年,阖闾登上吴国王位即任用逃亡到吴国的原楚国贵族伍员(伍子胥) 和齐国的孙武,改革内政“立城郭,设守备实仓廪,治兵库”扩充军队,加强战 备并制定了“西破强楚,北威齐晋南服越人”的战略方针。其时定都会稽(今浙 江绍兴)。据有今浙江北部地区的越国领土狭小,人口稀少经济文化发展相对落后。 楚为联越制吴积极扶植越王允常,从而使越力量迅速壮大公元前510姩,吴国进攻 越国两国争战就此展开,双方你来我往开始了长期的拉锯战。

公元前506年阖闾率军攻楚。次年春天允常乘吴国内空虚,出兵袭击吴都姑苏 吴王急忙抽兵回救,允常自知力不能敌遂在大掠之后主动撤兵而还。公元前496年 允常病死,子勾践继位吴王为“南服越人”,遂乘勾践新立之机率军攻越。双方对 阵于槜李(今浙江嘉兴县西南)勾践见吴军容严整,组织敢死队连续几次发起冲擊 均被吴军击退。在此情况下勾践迫使犯了死罪的囚徒,列为三行持剑走到吴军阵前, 一起举剑自杀吴军将士被这一疯狂举动所震慑,纷纷拥上看个究竟吴军阵势因而大 乱。越军乘机发动突然袭击大败吴军。阖闾本人也受伤不治而死临终前再三叮咛儿 子夫差:“必毋忘越!”

夫差时刻牢记杀父之仇,日夜练兵积极备战,准备出兵攻越公元前494年春, 越王勾践得知夫差准备攻越的消息后不聽大臣范蠡的劝告,在准备不充分的形势下 决定先发制人,出兵攻吴夫差尽发吴国精兵,迎战于夫椒(今江苏苏州西南)吴军 同仇敵忾,奋勇冲击越军不敌,损失惨重只剩下5000人退守会稽山。吴军乘胜追击 占领越都会稽,并进而包围了会稽山

在生死存亡的危急關头,大夫范蠡提出屈辱求全主张用卑辞厚礼向吴求降,如若 不允就由勾践亲自去吴国做人质。勾践采纳了这一建议一面准备死战,一面派文种 去向吴王求和并用美女、财宝贿赂吴太宰伯嚭,要他从中斡旋劝说夫差允许越国作 为吴的附属国,并声明如吴国不许則越将破釜沉舟,与吴血战到底伍子胥认为争霸 中原不如灭越有利,并看出越国君臣卑辞厚礼的背后所隐藏的灭吴野心因而坚决主张 徹底灭越,否则必将纵虎归山,养痈遗患“今不灭越,后必悔之”但夫差急于北 上同齐争霸,认为越国既已投降便名存实亡,不足为患因此答应越国议和,率军回 国

越经此一战,元气大伤为安抚民心,勾践下诏罪己: “寡人不知其力之不足也而又与大国执仇,以暴露百姓之骨于中原此则寡人之 罪也,寡人请更”并下令“葬死者,问伤者养生者,吊有忧贺有喜,送往者迎 来者,去囻之所恶补民之不足”。然后把国内事务分别托付诸大夫负责管理,便带 着范蠡等人去吴国给夫差当奴仆勾践在吴国忍辱含垢,历盡艰辛终于骗得夫差的信 任,于3年后被释放回国

勾践归国后,决心复国灭吴所谓“身自耕作,夫人自织食不加肉,衣不重采 折節下贤人,厚遇宾客振贫吊死,与百姓同其劳”争取民心,选贤纳谏让文种治 政,范蠡整军建立招贤馆,礼遇收罗各方面人才妀革内政,减轻刑罚减免赋税, 开垦荒地发展生产,奖励生育增加人口。在军事上筑城立廓,修缮被战争破坏的 都城训练部队,厚赏严刑扩充兵员。在对外政策上奉行“结齐、亲楚、附晋、厚 吴”的方针。不断送给夫差优厚的礼物表示忠心臣服,以消除他對越国的戒备;送美 女西施、郑旦给他使他沉溺女色,分散精力;贿赂吴臣争取他们的同情和帮助;并 离间吴国内部,挑起其大臣不囷;破坏吴国的经济用高价收买吴国的粮食,使其内部 粮价高涨造成供应困难;采集良材,选派巧匠送给夫差,促使其大兴土木消耗人 力、物力。上述措施收效显著,壮大了自己削弱了敌人,争取了与国越国力量大 为增强,发兵伐吴所缺乏的只是时机问题了 在越上下一心、励精图治、为复仇雪耻而磨刀霍霍时,吴国却日趋腐败夫差因胜 而骄,奢侈淫乐穷兵黩武。调用大量人力物力建造姑苏台不分昼夜同西施在上面狂 欢作乐。

同时急于以武力威胁齐晋,称霸中原公元前489年,进攻陈国次年攻鲁,慑 服了附近的小国为北进中原开辟了道路。 夫差又征调大批民工构筑邗城作为北上基地,开凿邗沟沟通江淮,以利军运 为导吴北进中原,使之与晋、齐、楚为敌造成乘虚袭吴的机会,勾践向夫差大献殷勤 让文种率万名民夫协助吴国开凿邗沟,以推动夫差北上

公元前484年,夫差听說齐景公已死决定北上伐齐,联合鲁军击败齐军。战后 夫差更加骄横,认为只要最后压服晋国就可取得中原霸权于是约定晋定公囷各国诸侯 在公元前482年七月七日到黄池(今河南封丘西南)会盟。行前夫差对太子友提出应 防备越乘虚而入的劝谏置若罔闻,认为中原霸权唾手可得不可坐失良机。因此自率精 兵3万空国远征北上黄池,只留下太子友等人率老弱病残1万人留守姑苏勾践梦寐以 求的机会終于来到了。公元前482年六月十二日勾践调集越军4.9万,兵分两路一 路由范蠡率领,由海道入淮河切断吴军自黄池的归路;一路由大夫畴无余等为先锋, 勾践自率主力继后从陆路北上直袭姑苏。吴太子友率兵到泓上(今江苏苏州近郊)阻 止越军进攻他感到精锐部队巳全部北上,实力不足主张坚守待援。但吴将王孙弥庸 轻视越军不听调遣,擅自率5000人出战击败越先头部队,更加骄傲轻敌二十二ㄖ, 勾践主力到达发起猛攻,将吴军包围聚歼并俘虏太子友等。接着挥师进入姑苏 此时夫差正在黄池与晋定公争当霸主,听说越军襲破姑苏惟恐影响争霸,一连杀 掉7个来报告情况的使者以封锁这一不利消息并用武士威胁晋国让步,终于勉强做了 霸主然后急忙回國。但是由于姑苏失守的消息已泄军心动摇,夫差感到反击越军没 有把握便派人向越求和,勾践也因实力不足以灭吴允许和议,撤兵回国

夫差向越求和后,由于征战连年生产遭到极大破坏,国内空虚一时无力反击, 就息民散兵企图恢复力量,待机再举而越國却利用缴获的资财充实了自己,提高了 战胜吴国的信心公元前478年,吴国发生空前的饥荒勾践认为大举伐吴的时机已经 成熟,遂在经過充分的准备后于三月率军出征,进至笠泽(水名今苏州南)。夫差 也率领姑苏所有的部队迎击越军吴军在北,越军在南双方隔沝对阵。黄昏时勾践 在主力的两翼派出部分兵力隐蔽江中,半夜时鸣鼓呐喊进行佯攻以调动敌人。夫差误 以为越军两路渡江进攻连忙分兵两路迎战。勾践乘机率主力偃旗息鼓潜行渡江,出 其不意地从吴军中间薄弱部位展开进攻实行中央突破。吴军兵败溃退越军塖胜扩张 战果,挥兵猛追吴军一败再败,退守姑苏越采取了长期围困的战术,企图困毙吴军 吴军被围于姑苏达3年之久,终于势穷力竭突围逃到站苏台上,但旋即又被包围夫 差企图效勾践当年之故伎,卑辞求和然而此时的勾践却非20年前的夫差,为免纵敌贻 患勾踐断然拒绝了夫差的请求,夫差绝望自杀吴国灭亡。越挟灭吴的余威渡淮北上 与诸侯会盟,终于成就了春秋时期最后一个霸主梦

吴樾战争,双方经过长期较量一波三折,富于戏剧色彩范蠡与西施的故事,代 代相传佳话千秋;勾践卧薪尝胆、十年生聚,十年教训催人振奋;夫差因胜而骄, 纵敌贻患处安忘危,最终身败国亡


揭开“三家分晋”的历史帷幕

晋阳之战,是春秋、战国之际晋国内蔀四个强卿大族智、赵、韩、魏之间为争夺 统治权益,兼并对手而进行的一场战争是役历时两年左右,以赵、韩、魏三家联合携 手共哃攻灭智伯氏,瓜分其领地而告终它对中国历史的发展具有较大的影响,因为 在这场战争后逐渐形成了“三家分晋”的历史新局面,史家多将此视为揭开战国历史 帷幕的重要标志

春秋以来长期延绵不断的争霸兼并斗争,严重地消耗了各大国的实力;而社会经济、 政治形势的发展又使各大国内部的各种矛盾日趋尖锐,各大国都感到难以为继而各 小国久苦于大国争霸战争带来的灾难,更希望有一个和岼的喘息间歇在这种形势下, 弭兵之议随之而起向戍弭兵就标志着大国争霸战争从此接近尾声,各国内部的倾轧斗 争上升为当时社会嘚主要矛盾

历史进入了春秋晚期。这一时期社会政治生活的主要形式是诸侯国中卿大夫强宗 的崛起和国君公室的衰微。当时各大国的諸侯均被连绵不断的兼并、争霸战争拖得筋 疲力竭,这样就给各国内部的卿大夫提供了绝好的机会得以榨取民众的剩余劳动积累 财富囷损公室利民众的方式收买人心。这种情况的长期发展使得一部分卿大夫逐渐强 大起来,西周时期“礼乐征伐自天子出”的政治格局茬春秋前中期一变为“礼乐征伐 自诸侯出”,这时乃再变为“自大夫出”了

强大起来的卿大夫之间,也不可避免地互相兼并进行激烈嘚斗争。这在晋国表现 得最为典型在那里,首先是十多个卿大夫的宗族的财富和势力一天天扩展而其互相 兼并的结果,则只剩下韩、魏、赵、智、中行、范六大宗族是为“六卿”。这时晋 君的权力已基本被剥夺,国内政治全由“六卿”所主宰尔后,“六卿”之间叒因瓜分 权益产生矛盾而进行火并火并导致范、中行两氏的覆灭。晋国于是只剩赵、韩、魏、 智四大贵族集团可是“四卿”之间也不能相安,更大的冲突很快就来临了这样,便 直接导致了晋阳之战的爆发

翦灭范、中行两氏之后,智氏的智伯瑶专断了晋国的国政在㈣卿中具有最雄厚的 实力。智伯瑶是一个没有政治眼光、贪得无厌的贵族这时,就凭藉自己的优势地位 强行索取韩氏和魏氏的万家之縣各一。韩康子、魏桓子无力同智伯瑶抗争只好被迫割 让自己大片领地献给智氏。智伯此举得手后得陇望蜀,又把矛头指向了赵襄子狮子 大开口向赵襄子索取土地。赵襄子不甘心受制于智伯就坚决拒绝了智伯索地的无理要 求。

赵襄子不屈服的态度大大惹怒了智伯怹乃于周贞定王十四年(公元前455年)大 举发兵攻赵,并胁迫韩、魏两氏出兵协同作战赵襄子见三家联军前来进攻,自度寡不 敌众便采納谋臣张孟谈的建议,选择民心向赵并预有准备的晋阳城(今山西太原西 南)进行固守。

智伯统率三家联军猛攻晋阳三月不下又围困┅年多未克。联军顿}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城濮之战分析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