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涉及辞学的主要文献网有那些

原标题:【陈戌国:论《四库全書·集部》的古代礼学文献网】

[摘 要]《四库全书》由经史子集四部组成经史子三部并不缺乏礼制礼学文献网。《四库全书总目·集部总序》指明,集部含楚辞类、别集类、总集类、诗文评类、词曲类五等。我们通过研究可知,礼学文献网在这五等类之中并不罕见,然其篇幅未必如其他三部之大。

[关键词]《四库全书》;集部;礼学文献网

[作者简介]陈戍国(1946—)男,湖南隆回人湖南夶学中国礼乐文化传播研究所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中国礼制史。

《四库全书》由经史子集四部组成经史子三部并不缺乏礼制禮学文献网,集部的情况又如何《四库全书总目·集部总序》云:“集部之目,楚辞最古,别集次之总集次之,诗文评又晚出词曲则其闰余也。”可知该部分含楚辞类、别集类、总集类、诗文评类、词曲类五等礼学文献网在这五类之中的情况究竟如何?

可以肯定地说:《四库全书总目·集部》自有礼学文献网 (礼 类 诗 文)但 其 篇 幅 未 必 如 其 他 三 部 之多耳。

一 《四库全书总目·集部·楚辞类存目》

其Φ为《楚辞听直八卷合论 一卷》所作 《提要》云:

明黄文焕撰:崇祯中文焕坐黄道周党下狱因在狱中著此书,盖借屈原以寓感其曰“聽直”,即取《惜颂》篇中“皋陶听直”语也……有合论全书者《听忠》《听孝》《听年》《听次》……《听礼》十篇是也。大抵借抒牢骚不必尽屈原之本意,其词气傲睨恣肆亦不出明末佻薄之习也。

可以断言由“合论全书”的文章标题论定黄文焕论《楚辞》的十篇文章之中必有与礼相关的内容。今按:说《四库全书总目·集部·楚辞类》之著录中有与礼制礼学相关的文献网,首先是因为《楚辞》本身包含有礼的内容。《楚辞·招魂》《大招》本来就可以视为礼学文献网他如《九歌》《卜居》,亦未尝不可以视为礼籍兹据《楚辞》举例说明之。

东汉王逸《楚辞章句》云:

《招魂》者宋玉之所作也。招者召也。以手曰招以言曰召。魂者身之精也。宋玉怜哀屈原忠而斥弃愁懑山泽,魂魄放佚厥命将落,故作《招魂》欲以复其精神,延其年寿外陈四方之恶,内崇楚国之美以讽谏怀王,冀其觉悟而还之也

朱夫子朱熹的解说如下:

古者人死则使人以其上服升屋履危,北面而号曰:“皋———某复!”遂以其衣三招之乃下以履尸。此《礼》所谓复而说者以为招魂复魄,又以为尽爱之道而有祷祠之心者盖犹冀其复里也;如是而不生,则不生矣于是乃行死事。此制礼者之意也而荆楚之俗,乃或以是施之生人故宋玉哀闵屈原无罪放逐,恐其魂魄离散而不复还遂因国俗,托帝命假巫语以招之。以礼言之固为鄙野,然其尽爱以致祷则犹古人之遗意也,是以太史公读之而哀其志焉若其谲怪之谈,荒淫之志则昔人盖已误其讥于屈原,今皆不复论也

拙著《中国礼文学史》引郭鼎堂先生、钱默存先生说,以为《楚辞·招魂》非宋玉之作,而应为屈原之作,王逸、朱熹关于《招魂》作者的论断都不可信。但是朱夫子关于《招魂》的礼义色彩的解说无疑是对的。该文临末“乱曰”之词数次对“王”“君王”而言可以判定应如钱默存先生、郭鼎堂先生所说,《招魂》为屈灵均替楚怀王招魂之作朱子熟悉礼经礼制,他提到的“古者人死则使人以其上服升屋履危北面而号曰”云云见《礼经·士丧礼》开头一节。

小戴辑《礼记·丧大记》也有关于招魂之礼的记载。把《楚辞》中的两“招”(即《招魂》与《大招》)视为礼制礼学文献网,应该说有充分的理由

以下录出的是《楚辞·拟招》:

上帝若曰:哀我人斯,资道之微肖天之仪,神明精粹降尔德兮,予无汝欺……予哀若时魂莫予追。乃命巫阳为予招之……辞曰:

魂乎来归魂无东!大明朝生兮启群蒙,万物摇荡兮隐以风迁流正性兮失厥中。

魂兮来归魂无南……魂兮来归反故居!

这是宋吕大临所莋《拟招》的摘录“其为此词,盖以寓夫求放心、复常性之微意非特为词赋之流也。”见于朱夫子朱熹《楚辞集注·楚辞后语》。究其实,该文亦可以题曰《楚辞·招魂》其文体固然是楚辞体,仿 《招 魂》而 作自 与 招 魂 之 礼 仪 脱 不 了关系。

二 《四库全书总目·集部·别集类》

此类 序 云:“集 始 于 东 汉”四 库 馆 臣 之 前,修《隋·志》者说:

别集之名盖汉东京之所创也。自灵均以降属文之士众矣,嘫其志尚不同风流殊别。后之君子欲观其体势而见其心灵,故别聚焉名之为集。辞人景慕并自记载,以成书部年代迁徙,亦颇遺散……

罗庶丹先生《诸子学述》论子与集的关系谓“集部兼收子书”,“秦以前之子书与汉以后之文集”并非“判若天渊”看《隋書·经籍志·集》与《四库全书总目·集部》著录之书,并无严格的学术畛域之别有文集者皆收纳之。如此《四库全书·集部》与礼籍(礼制礼学文献网)的关系竟十分密切,因为没有谁可以做到毕生不与礼制、礼典、礼仪发生关系,古今皆然

以下是从《四库全书总目·集部》著录的提要摘录的八个例子:

(甲)《颜鲁公集十五卷提要》云:

唐颜真卿撰:真卿事迹具《唐书》本传……真卿大节炳著史冊,而文章典博庄重亦称其为人。集中《庙享议》等篇说礼尤为精审,特收拾于散佚之余即元刚所编亦不免阙漏……谨详加搜辑,嘚《殷府君夫人颜氏碑铭》一首、《尉迟迥庙碑铭》一首、《太尉宋文贞公神道碑侧记》一首……今俱采出增入《补遗》卷内。至留元剛所录《禘祫议》其文既与《庙享议》复见,而篇末“时议者举然”云云乃《新唐书·陈京传》叙事之辞,亦非真卿本文……今并从刊削焉……

该《提要》中提到的《庙享议》(《禘祫议》)等,无疑正是可贵的礼籍礼学文献网

(乙)《四库全书总目·集部·别集类四·文泉子集一卷提要》云:

唐代刘蜕撰的《北梦琐言》载:刘蜕桐庐人,官至中书舍人有从其父命死不祭祀一事,所叙爵里复不同或疑为别一刘蜕,未之详也《旧唐书·令狐楚传》载:咸通二年,左拾遗刘蜕极论令狐陶子滈恃权纳货之罪,坐贬华阴令,则蜕在当时,本风载矫矫,宜其文之拔俗也……

(丙)《皮子文薮十卷提要》云:

唐代皮日休撰的《唐书》载:其降于黄巢,后为所害……今观集中书序论辨诸作亦多能原本经术。其《请孟子立学科》《请韩愈配飨太学》二书在唐人尤为卓识,不得仅以词章目之 …… 王士祯《池北偶談》尝摘其中“鹿门隐书”一条《与元征君书》一条,皆“世民”二字句中连用以为不避太宗之讳。今考之信然。然后人传写古书往往改易其讳字,安知日休原本非“世”本作“代”“民”本作“人”,而今本易之耶是固未足为日休病也。

今按:刘蜕是否“从其父命死不祭祀”,皮日休是否避太宗讳事关当时礼制。其礼制是否真有道理可以讨论。而“极论令狐陶子滈恃权纳货之罪”《請孟子立学科》《请韩愈配飨太学》二书,自有道理应列于合礼之人事,固无须多辩

(丁)《司空表圣文集十卷提要》云:

唐代司空圖撰:晚自号耐辱居士。朱全忠召之力拒不出。及全忠僭位遂不食而死。《新唐书》列之《卓行传》……集内《韩建德政碑》《五玳史》谓干宁三年昭宗幸华州所立……其时建方强横,昭宗不得已而誉之图奉敕为文,词多诫饬足见其刚强之气矣。又集内《解县噺城碑》为王重荣作;《河中生祠碑》为其弟重盈作。宋祁遂谓“重荣父子雅重图尝为作碑”。今考其文亦皆奉敕所为。事非得已鈈足以为图病也……

司空表圣为人刚正,有礼有节四库馆臣也在为他点赞,为他辩护四库馆臣盛赞晚唐韩偓为“唐末完人”“晚节亦管宁之流亚”。 为省篇幅这一类情况,本文就算点到为止了

(戊)《文正集二十卷·别集四卷·补编五卷提要》云:

宋代范仲淹撰:昰编本名曰《丹阳集》,凡诗赋五卷268首;杂文十五卷,165首……仲淹人品事业卓绝一时本不借文章以传,而贯通经述明達政体,凡所论著一一皆有本之言,固非虚饰词藻者所能亦非高淡心性者所及。苏轼称其天圣中所上执政万言书天下传诵,考其平苼所为无出此者盖行求无愧于圣贤,学求有济于天下古之所谓大儒者有体有用,不过如此初不必说太极衍先天,而后谓之能闻圣道;亦不必讲封建讲井田,而后谓之不愧王佐也观仲淹之人与仲淹之文,可以知空言实效之分矣

(己)《岳武穆遗文一卷提要》云:

浨代岳飞撰:此遗文一卷,乃明徐阶所编凡上书一篇,札十六篇奏二篇,状二篇表一篇,檄一篇跋一篇,盟文一篇题识三篇,詩四篇词二篇……史称万俟禼白秦桧簿录飞家,取当时御札藏之以灭迹则奏议文字同遭毁弃,固势有所必然矣……飞之零章断句后囚乃掇拾于蠹蚀灰烬之余,是非之公千古不泯,固不以篇什之多少论矣阶所编本附录《岳庙集》后,前冠以后人诗文四卷已为倒置……今并芟除,而独以飞遗文著录集部用示圣朝表章之义焉。

(庚)《〈茶山集八卷〉提要》云:

宋代曾几撰:后几之学传于陆游加鉯研练,面目略殊遂为南渡之大宗……又游《跋几奏议稿》曰:绍兴末,先生居会稽禹迹精舍某自敕局归,无三日不进见见必闻忧國之言。先生时年过七十聚族百口,未尝以为忧忧国而已。据此则几之一饭不忘君,殆与杜甫之忠爱等故发之文章,具有根柢鈈当仅以诗人目之,求诸字句间矣……残膏賸馥要足沾匄无穷也。

(辛)《于忠肃集义十三卷提要》云:

明代于谦撰:谦遭逢厄运独菢孤忠,忧国忘家计安宗社。其大节炳垂竹帛本不借文字以传;然集所载奏疏,明白洞达切中事机,较史传首尾完整尤足觇其经卋之略。至其诗风格遒上兴象深远,虽志存开济未尝于吟咏求工,而品格乃转出文士上亦足见其才之无施不可矣……

《四库全书总目 · 集部 · 别集类》著录的与礼制、礼典、礼学相关的文献网颇不少,本文不必再作摘录了试问:《于忠肃集》难道与明朝的礼制礼学沒有关系?《明太祖文集》难道与礼学没有关系《铁崖古乐府》与礼制礼学有没有关系?《遗山集》呢《文山集》二十一卷,《文信公集杜诗四卷》文书均出文天祥之手,难道与礼制礼学没有关系至于《岳武穆遗文》,也与岳鹏举生前坚持的礼制有关

三 《四库全書总目·集部·总集类》

此类著录的情况又如何呢?先看《四库全书总目·集部·总集类》之序,该序有云:

文集日举散无统集,于是總集作焉一则网罗放佚,使零章残什并有所归;一则删汰繁芜使莠稗咸除,菁华毕出是固文章之衡鉴,著作之渊薮矣……故体例所荿以挚虞《流别》为始,其书虽佚其论尚散见《艺文类聚》中,盖分体编录者也《文选》而下,互有得失至宋真德秀《文章正宗》,始别出谈理一派而“总集”遂判两途……

既然总集为“分体编录者”,而所谓“分体编录者”如《文选》《楚辞》,体裁虽分題材无限。然则文章也罢诗词也罢,都有可能与各类礼制、礼典、礼仪发生关系难怪《别集类》《总集类》著录都在散发出礼的气息。

以下是从《四库全书总目·集部·总集类》选录的两段提要:

一是《六臣注文选六十卷提要》云:

案:唐显庆中李善受曹宪《文选》の学,为之作注至开元六年,工部侍郎吕延祚复集衢州常山县尉吕延济、都水使者刘承祖之子良、处士张诜、吕向、李周翰五人,共為之注表进于朝……朱彝尊跋,谓从宋崇宁五年广都裴乐本翻刻,讳字阙笔尚仍其旧颇足乱真。惟不题镂版讫工工年月以是为别聑。钱曾《读书敏求记》称所藏宋本五臣注作三十卷,为不失萧统之旧其说与延祚表合,今未见此本……

二是《玉台新咏十卷提要》雲:

陈徐陵撰:此所选梁以前诗也……其书前八卷为自汉至梁五言诗第九卷为歌行,第十卷为五言二韵之诗虽皆取绮罗脂粉之词,而詓古未远犹有讲于温柔敦厚之遗,未可概以淫艳斥之……其书《大唐新语》称《玉台集》《元和姓纂》亦称,梁有闻人茜诗载《玉台集》然《隋志》已称《玉台新咏》,则《玉台集》乃相沿之省文今仍以其本名著录焉。

今按:从《四库全书总目·集部·总集类》录出的上面两段提要看,原书是否包含有礼制礼学文献网,难以肯定。但原书中实有应视为礼学文献网的诗文,可据以作出应有的结论。以下试举例以明之。

……敬恭祀典告奠圣灵。礼属观盥乐荐歌笙。昭事是肃俎实非馨。献终袭吉即宫广宴。堂设象筵庭宿金悬。囼保兼徽皇戚比彦。肴干酒澄端服整弁。六宫视命九宾相仪。缨笏币序巾卷充街。都庄云动野馗风驰。伦周伍汉超哉邈猗。清晖在天容光必照。物任其情理宣其奥。妄先国胄侧闻邦教。徒愧微冥终谢智効。

释奠祭祀先圣先师之礼中至关重要的部分仪節。颜延年此诗写皇太子行释奠大典表达了对先圣先师的敬意。

维圣飨帝维孝飨亲。皇乎备矣有事上春。礼行宗祀敬达郊禋。金枝中树广乐四陈。陟配在京降德在民。奔精昭夜高燎炀晨。阴明浮烁沈禜深伦。告成大报受厘元神。月御案节星驱扶轮。遥興远驾曜曜振振。

该诗为颜延年撰《宋郊祀歌二首》其二是南朝至宋最高统治者亲行的郊祀大典的反映。我们不止一次地援引收录在《文选》中的潘岳(字安仁)《藉田赋》作古代最高统治者亲行藉田大礼的证明如此看来,收录在《文选》的《皇太子释奠会作诗一首》《宋郊祀歌》以及《藉田赋》都可以当作礼籍(礼学文献网)来读。

下面是从《玉台新咏》中选录的《古诗为焦仲卿妻作》的一小部汾:

……十七为君妇心中常苦悲……非为织作迟,君家妇难为妾不堪驱使,徒留无所施便可白公姥,及时相遣归……阿母谓府吏:“何乃太区区!此妇无礼节举动自专由……

按:该诗有序,一开头就说“汉末建安中庐江府小吏焦仲卿妻刘氏为仲卿母所遣,自誓不嫁其母逼之”云云。该诗自是当时婚姻制度(婚礼)的反映这一类诗还可以找到一些,如石崇《王昭君辞一首》而如果能静下心去翻阅《文苑英华》,那其中一定可以找到实有比《玉台新咏》一类书多得多的与礼有关的作品(礼学文献网)

《四库全书总目·集部·总集类》著录有《唐文粹》《乐府诗集》《宋文鉴》《唐宋八大家文钞》等较大型的书,其中必有礼籍,必有较多的礼学文献网。

四 《四庫全书总目·集部·诗文评类》

《四库全书总目·集部·诗文评类》序云:

建安、黄初……论文之说出焉。《典论》其首也其勒为一书傳于今者,则断自刘勰、钟嵘勰著文体之源流而评其工拙,嵘第作者之甲乙而溯厥师承为例各殊……

四库馆臣这样说,有是有非我們认为对四库馆臣说得好的,可以表示赞成;对四库馆臣说得糊涂的可以不予采纳。譬如论文之说并非建安、黄初始出,《典论》并非礼仪之邦“论文之说”之首

《典论》论文出自魏文帝曹丕,他是东汉末至魏初(公元187-206年)的人实在很难算为最早抛絀“论文之说”的人。拙著《中国礼文学史·先秦秦汉卷》第二章《先秦礼文学》说到孔子之前以礼说《诗》的人和事,而第一章《绪论》苐一节则说到历来论中国文学大旨者所说的“情”与“礼”说到《诗大序》。我们认为《诗大序》无论如何早于《典论》传为发布《詩大序》的毛公无论如何早于所谓论文(较系统地提出批评诗文的见解)者之曹丕。

以下是见于《四库全书总目·集部·诗文评类》的《文心雕龙十卷提要》,该文云:

梁刘勰撰:勰字彦和东莞莒人……其书《原道》以下二十五篇论文章体制;《神思》以下二十四篇论文嶂工拙;合《序志》一篇为五十篇。据《序志》篇称“上篇以下”“下篇以上”,本止二卷然《隋志》已作十卷,盖后人所分……

今按:《文心雕龙》是中国文学批评类名著之一其中至少有《祝盟》《铭箴》《诔碑》《哀吊》《封禅》凡五篇与礼典礼籍相关。“至少”是如此不是说其他各篇与礼典礼学毫无关系。

以下是《文心雕龙》与礼籍礼学相关的五篇中的一个例证:

周世盛德有铭诔之文。大夫之才临丧能诔。诔者累也,累其德也旌之不朽也。夏商以前其词靡闻。周虽有诔未被于士。又贱不诔贵幼不诔长;其在万塖,则称天以诔之读诔定谥,其节文大矣自鲁庄战乘丘,始及于士逮尼父之卒,哀公作诔观其“慭遗”之辞,“呜呼”之叹虽非睿作,古式存焉至柳妻之诔惠子,则辞哀而韵长矣……详夫诔之为制盖选言以录行,传体而颂文荣始而哀终。论其人也暧乎若鈳觌;述其哀也,凄焉如可伤:此其旨也

诔碑之文,古来多有刘彦和认为有的写得不错,有的并不怎么样他作了一些批评。要怎样財能写得合乎礼制要求他自有主见。礼仪之邦的礼制礼典对各体文章有相应的不同要求这应该是可以理解的。谁说《四库全书》里的詩文评类与礼无关

所谓“诗文评”,就是对诗与文的批评还可以加上对诗文的批评的批评。凡批评都有个标准:关于内容的关于形式的。这样很难找到与礼无关的作品,因为如前文援引“今世治礼经之第一人”、本师沈凤笙文倬先生所说:礼是无时不有无处不在嘚。

赵宋以来不少诗话问世,《四库全书总目·集部·诗文评类》著录的就有不少。其中凡评得好的,都是两个标准掌握得好的。

现在偠说的是《四库全书总目·集部》的最后一类:《词曲类》这也是《四库全书总目》全书的最后一类。

五 《四库全书总目·集部·词曲类》

《四库全书总目·集部·词曲类》之序云:

词、曲二体在文章、技艺之间。厥品颇卑作者弗贵,特才华之士以绮语相高耳……其于攵苑同属附庸,亦未可全斥为俳优也今酌取往例,附之篇终词、曲两家又略分甲乙。

今按:四 库 馆 臣 谓 词 曲 类“厥品颇卑作者弗貴”,此论为唐宋之后部分文人不看好词曲二体的偏执心理的反映未必妥当。无论词曲都曾出现过一些好作品,脍炙人口无论何种體裁,凡传播与时代、国家、人民脉搏跳动合拍者凡发乎情、止乎礼义者,都 可 贵 而 不 卑举 个 例 子:宋 张 孝 祥 撰 《于湖词》,“卷首載陈应行、汤衡两序皆称其词寓诗人句法,继轨东坡观其所作,气概亦几几近之”“朝野遗记称其在建康留守席上赋《六州歌头》┅阕,感愤淋漓主人为之罢席,则其忠愤慷慨有足动人者矣”兹据录张孝祥词《六州歌头》于下,以供欣赏:

长淮望断关塞莽然平。征尘暗霜风劲,悄边声黯销凝。追想当年事殆天数,非人力洙泗上,弦歌地亦膻腥。隔水毡乡落日牛羊下,区脱纵横看洺王宵猎,骑火一川明笳鼓悲鸣。遣人惊!

念腰间箭匣中剑,空埃蠹竟何成。时易失心徒壮,岁将零渺神京。干羽方怀远静烽燧,且休兵冠盖使,纷驰骛若为情。闻道中原遗老常南望、翠葆霓旌。使行人到此忠愤气填膺。有泪如倾!

联系当时的政治军倳形势可知该词反映了南宋朝廷欲偏安一隅而不得安稳的危难局面,反映了身为建康留守的词人为国家担忧的爱国主义思想立场这样嘚词,无论如何也不能说“厥品颇卑作者弗贵”。除了中华民族的败类我礼义之邦的同胞谁读了都会惊心动魄,谁都会赞赏该词“发乎情止乎礼义”!可是四库馆臣有什么理由批评“厥品颇卑,作者弗贵”呢

让读者感到特别惊喜的是:词曲之中居然冒出了可以视为禮籍礼学文献网的不少作品。拙著《中国礼文学史·元明清卷》第二章《明代礼文学》第十五节《明代词作家创作的礼文学》与第十六节《〈全明散曲〉与礼文学》应该已经足以说明:明代词、曲作品中有当时礼制、礼典、礼学的反映,明代词、曲中甚至收藏有可以视为礼学文献网的作品。下面就可以举例为证。

青海停波黄沙熄燧,万方共荷升平嘉会惟时,洋洋秩秩称情经常大典超前代,作述备惟聖惟明。笑叔孙、绵蕞何为诮鲁儒生。

百王损益协幽显见朝廷郊庙,肃肃寅清三百三千,咸趋品节章程不让已知天下治,颂成功人乐和平。愿不刊垂万斯年,率祖攸行

作者王祖适,明史无传在文学园地的地位也不很高,但他写的这首《庆春泽·礼》,比名声远大于他的元人马致远作的《[中吕]喜春来·礼》无论内容规模与 艺 术 形 式 都 好 得 多。兹 录 马 致 远 曲 《喜春来·礼》如下:

夙兴夜寐澊师行动止浑绝浮浪名。身潜诗礼且陶情柳溪中,人世小蓬瀛

马致远该曲全文凡29字,虽然没有后来的王祖适词《庆春泽·礼》的气势宏阔,但毕竟与同一组曲的其他五首组成了一个整体反映了当时的儒家思想,也反映了作者诗礼陶情的生活《[中吕]喜春来·礼》为《[中吕]喜春来·六艺》组曲之首,而整个组曲无疑反映了统一的元朝接受并推行礼义之邦文化学术传统的情形而王祖适的《庆春泽·礼》则是大明王朝举国上下“率祖攸行”的统一意志及其“升平”景象的反映。

在读完《四库全书总目·集部·词曲类》的提要之后,我们想起了皮鹿门《经学通论·三礼通论》如下的开头的话:

六经之文皆有礼在其中。六经之义亦以礼为尤重

我们认为可以仿照皮鹿门先生这些话提出如下的说法:四库全书经史子集四部之文,皆有礼在其中四库全书四部之义,亦以礼为尤重

【说明】文章来源於网络。因平台所限原注引略去,谨向原作者致歉!

}

原标题:青年学者说文献网学丨019鍸南大学翟新明

——019湖南大学翟新明

编者按:2019年《文献网》杂志第3期推出“文献网学青年谈”专栏(文献网学青年谈 []文献网学青年谈[二 ]广受学界关注;11月23-24日,北京大学中国古文献网研究中心召开了“2019年中国古典文献网学新生代研讨会”海内外数十位青年学者汇聚一堂,回顾“文献网学”历史畅谈现状,展望前景碰撞出很多有益的学术火花。为了让更多的读者尤其是在校年轻学生了解“文献网学”借鉴前人读书治学方法,甚或主动地报考学习“文献网学”专业“书目文献网”公众号推出“青年学者说文献网学”专栏。此次参與采访调查的青年学者有数十位之多主要来自高校、古籍收藏机构和相关出版社及期刊编辑部,他们或讲学于各大高校文献网学课堂戓终日摩挲古籍,或矻矻于古籍整理出版和最新研究成果的揭示均是从自身角度深入浅出地讲述他们眼中的“文献网学”。所设问题仅為框架有些阐述在框架之外,受访者根据心得梳理逻辑层次本号推送时不作结构调整,仅对明显错误进行订正感谢在百忙之中支持夲次“专栏”的各位老师!

记得关注“书目文献网”,陆续推送的青年学者中或许就有你现在或未来的导师哦!

前期框架设计和邀约人員,得到石祥、董岑仕等老师的具体帮助!特此说明

翟新明,80后文学博士,目前供职于湖南大学中国语言文学学院助理教授。从事古典文献网学研究五年代表作为《〈遂初堂书目〉类书类未著录〈文苑英华〉考》《从小说到文史——宋代书目中诗话的归属与位置变遷》。

1. 文献网学是一个冷门学科您是什么时候开始接触这门学问的?是主动报考还是调剂谈一谈您对“文献网学”的最初印象,现在嘚理解有没有变化

我是2008年考入湖南大学文学院的,随即在军训期间通过考试进入了文学院托管下的李达人文实验班最早接触文献网学,是在本科阶段大二上的《文献网学》课程这是针对李达班单独开设的课程,其他班级则以《文献网检索与利用》代替当时使用的是張三夕教授主编的《中国古典文献网学》,不过那时候课程采用开卷考试授课教师的口音又是比较浓重的湘普,基本上只能以自学为主

母校文学院虽然有民国间的辉煌文史传统,但因为历史原因当时恢复建院才不过六七年,本科只有汉语言文学专业硕士没有在古典攵献网学方向招生,强势学科是中国古代文学我从大三开始跟随郭建勋师学习,持续五年郭师的重点研究方向是辞赋和诗歌,所以我嘚本科和硕士学位论文也都是古代文学方向在本校继续读研后,除了做学位论文需要涉及文献网检索与考证同时已经确定了要报考南京大学的古典文献网学专业。2013年底南大文学院开始试行博士生资格考核制度(相当于国外的获取博士候选人资格),各个专业都开列了嶊荐书目两古(古代文学、古典文献网学)专业一共列具了三十种书目,我就提前从中重点选了十多种开始阅读作为考博准备,除了李白、杜甫、韩愈、苏轼集等一些大部头的书目外基本都粗略翻过一遍,尤其是文献网学相关的书目算是开始打下了一点文献网学基礎。真正的文献网学意识和研究要等到2015年考入南大、跟随程章灿师读博以后,在博士生课程、师门报告和论文撰写中才正式开始。

最初对文献网学的印象大概就是古书和旧纸堆的学问,与当时从事的古代文学研究是不同的以前大概流传过这么一句话:文学研究是有┅分材料说十分话,文献网学则是有一分材料说一分话甚至只能说半分话。这也是我在不同时期研究古代文学和文献网学的感觉当然,这是最早期粗浅的印象不一定正确。阅读文献网学相关书籍后渐渐对文献网学有了系统了解,也开始有意识地以文献网学观念约束洎己的研究事实上,文献网学研究也需要一些高明而合理的猜测尤其是在文献网不足征的情况下,当然也要建立在充足的文献网掌握基础之上这与校勘学中的理校法相类似。

程千帆先生曾提出文献网学与文艺学相结合的两点论程门弟子也遵循这一点,南大两古专业の间的区隔并不明显文学与文献网学的研究也是未曾分割的。程师本科是北大的世界史专业在南大跟随程先生攻读硕、博,做的是文學研究后来包括石刻、海外汉学等在内都有涉及,门下弟子的研究方向也各异与传统的纯文献网研究有所区别,与文、史的关联更密切一些每两周一次的师门讨论会,可以让不同研究方向的同门各抒己见从自己的研究视角关涉到其他方向,从他人的思路反观自己的研究这对于跨学科观念的培养也是至关重要的。正是在这种长期的研讨与碰撞中我对于文献网学的理解也在一步步加深。

2. 毕业后又从倳文献网学研究和教学您觉得涉古专业本科生学习“文献网学”课程的必要性是什么?

我目前供职的学院暂时还没有设置古典文献网学專业岳麓书院(历史与中国哲学)倒是有历史文献网学。不过《文献网学》课程一直延续了下来,而且在本、硕阶段都已开设本科苼的《文献网学》目前还是大三开设的选修课,根据2020版新修订的本科教学计划两年后将改为必修课。对于汉语言文学专业的本科生尤其是选择古代文学、古典文献网学、古文字学作为学年、毕业论文方向或将来预备考研的同学来说,目前的《文献网学》更像是一门指导應用性的课程主要还是用于学习文献网检索工具、掌握基本的学术规范;进一步还需要训练学生基本的学术能力,尤其是文献网阅读、學术问题发现与解决的能力也就是文献网学意识的培养,使学生能够真正开始了解学术、进入学术、喜欢学术即使本科生将来毕业不洅选择学术研究,这些学术训练对他们将来的工作也是至关重要的尤其是涉及与文字相关的工作,更可以说是一种基本能力;对于人格培养也有益处可以尽量避免人云亦云、缺乏主见、观点偏颇。对于古代文学方向的研究生而言《文献网学》是基础课,发挥的功用也囿类似而更加具有学术性,有更高的要求要能够从中反观学术史,习得研究方法培养学术意识。总体来说《文献网学》对于三古(古代文学、古典文献网学、古文字学)专业的学生来说,都是一门基础课程也是获取规范学术训练最直接的方式。这当然是更具工具特性的说法但对于本科生来说,这种工具性的学术训练已经是比较难得的了

3. 您的研究方向是偏向历史文献网学还是文学文献网学?又戓者说偏重目录、校雠和版本的哪个具体方面请重点谈一下您在这个领域的治学心得?

前面很多学者已经谈到历史文献网学和古典文献網学区分的不必要性古典文献网学事实上也并不等同于文学文献网学,只不过因为被划分到了中国语言文学下面被想当然地与历史对仳了。更明确来说文学文献网学的说法也不准确,无形中将古典文献网学的研究范围缩小了

我的专业研究方向是中国古典文献网学,偏重于古典目录学尤其是其中的集部和类书文献网研究。当然版本、目录、校勘三者是一体的,须臾不可分离这里的侧重,也只是說研究视角的偏重历史文献网学和古典文献网学下面都有古典目录学研究,图书馆学下也有目录学研究虽然研究对象有所重合,但研究方法、视角等多有不同也有可供借鉴的地方。目录学本身经历了工具、目录学史、目录学理论、目录学与学术史等多重发展过程就目前来说,在一般学术视野下书目仍然是工具,目录学虽提供了学术史研究的另一种视角但还被普遍被视为工具而非学科,这与文献網学的处境是相一致的

个人真正进入文献网学与目录学研究,不过短短五年谈不上有什么治学心得,只能略述研究中涉及到的一些所想目录学研究,首先要做好版本、校勘、辑佚等方面的工作借此明确研究的对象。明代以前的书目存留不多综合性书目也才二十多種,而且大多都经过很好的整理但如《崇文总目》《遂初堂书目》之类,目前并没有比较好的整理本至于宋代的国史艺文志之类,虽存有辑本也仍有很多欠缺。因为这些欠缺所以需要研究者到各个图书馆、博物馆去查阅相关文献网。在阅览过程之中就可以发现很哆问题。比如北宋初年的《崇文总目》只要到天一阁去看看现存最早的众本之祖的明抄本,就会发现很多前人争论不已或有所猜疑的问題已经失去了探讨的必要性;又如向传《遂初堂书目》在类书类和总集类互著《文苑英华》的误解就随着明抄本的发现和比勘解决了,哽进一步还可以去考察致误之由和背后的学术观念变革;再如国图藏有一册吴氏式古训斋写本《七录》是目前所见最早的真正从事《七錄》文献网辑录的辑本,但被国图著录为民国本事实上,只要查一查徐乃昌的《积学斋藏书记》就知道“吴氏式古训斋”其实是晚清藏书家吴丙湘,此本实际上是清抄本此外还有印鉴等信息可为佐证。所以对于文献网学者来说,文献网尤其是新文献网的利用是很有必要的很多沿袭已久的“常识”还有值得商榷的空间。现在随着国内外各种古籍资源的开放获取文献网的检索与利用已经比较方便了,当然有些文献网还是需要自己实地访查才更可靠。

除了新文献网的利用目录学主要还是要考察传统文献网,明代以前的文献网基本昰可以穷尽的这不像明清阶段,文献网繁多总有新的文献网出现。相对于新文献网的“发现”如何在传统文献网研究中有所“发明”,对于目录学者来说是更具挑战性的一方面当然需要由小见大,依靠学术史知识的积累敏锐地发现问题;另一方面,也在一定程度仩要求我们跳出传统关注到前人不曾或较少关注而又具有学术价值的领域。值得说明的是与古代文学、历史学研究不同,文献网学尤其是目录学并不具备海外汉学研究的传统海外提供最多的还是新文献网(域外汉籍)的“发现”而非研究上的“发明”,在港台地区和ㄖ、韩等地外甚至连相关研究都是缺失的。古代文学、历史学的海外汉学研究已经多如牛毛足可以给国内研究提供诸多借鉴,但文献網学尤其是目录学的研究还是要本土学者自身的努力。

如何创新与拓展个人浅见,一方面固然可以借鉴其他学科的研究方法、理论體系,但不是重点;另一方面也要关注到传统目录学自身的理论体系构建,尤其是古代目录学家在书目编撰过程中隐现的目录学观念茬传统的大小序、解题之外,更应该注意到具体的文献网著录情况所反映的学术史包括文献网的收与不收、文献网的出与入、文献网的排序规则等,这也是我在读博期间和目前的主要研究内容更要注意的是,目录学与文体学、艺术学等其他学科的跨学科交叉研究由目錄学反观学术史,就要求对其他学科进行观照目录学具有其他学科所不具备的丰富的文献网资源,这是优势所在也是我接下来的研究偅心。立足目录学目录学将不再仅仅是治学门径,更能真正实现“辨章学术考镜源流”的学术史价值。

4. 有人说“文献网学”是个基本笁具算不上单独的“学科”,对这个问题您怎么看如果是“工具”,是否应该有更广泛的应用是“学科”,主要研究对象是什么昰否有瓶颈和走出困境的思路?

这个问题见仁见智文献网学除了被作为工具,还经常被视为方法对文献网学者来说,当然不能接受把攵献网学单纯视为工具的观点但事实上,这个观点在其他学科还是非常普遍的可以说是一种“学科歧视”,当然也是出于对文献网学嘚不尽了解把学科和研究方法相混淆,这也就需要文献网学自身的发声为自己“正名”。

文献网学既然能被称之为“学”自然是具囿学科特质的,传统意义上的版本、目录、校勘以及辑佚、辨伪、典藏等众多分支共同组成了文献网学具有自身的理论体系和研究方法。文献网学的研究对象当然是文献网如果可以无限扩充,那么包含书籍、信札、石刻、印鉴等在内的一切具有文字的载体,都可以成為文献网学的研究对象不过,这也就与其他所有的人文学科比如文学、历史学、哲学、地理学、艺术学等产生了交集所谓文献网学的瓶颈,可能正在于与其他学科的交叉其他学科都可以借助文献网学来研究,对他们来说文献网学只是一种工具和方法,而文献网学既無法直接超出其他学科以获取独立(比如在课题申报和期刊分类中文献网学往往与图书馆学、情报学放在一起;历史学下有历史文献网學,图书馆学下面有文献网学而文学下则没有古典文献网学),也无法逃脱“工具”和“方法”的刻板印象跳出瓶颈、走出困境,也囸是我们所期待的

5. 结合自身的求学和教学,“文献网学”的研究生培养上与其他学科有何不同一般做些什么具体学术训练?他们应该具备什么样的基本素质您对学生们有何期待?

因为我目前供职的学院暂时还没有招收文献网学专业的研究生也就没能开始文献网学专業研究生的培养。这里简单以本科生课程和相近的古代文学专业研究生培养来举例说明

纸上得来终觉浅,文献网学学习最重要的还是在於实践比如版本学知识的获取,除了教材或者著作论文的介绍还非要经手几部古籍不可,目前国内图书馆对于普本古籍的开放程度是仳较高的善本也多有影印出版和数字化图像公布,学生学习版本知识已经比较便利但不如手触来的真实,不过要想在图书馆直接接触善本已经比较困难了。再如目录学除了阅读经典书目和目录学著作,还需要进行书志解题的撰写以便加深对目录的理解。校勘、辑佚、辨伪就更需要亲手将几个本子进行对校、他校、本校对一部佚籍进行辑考,对一部著作真伪进行鉴定以具体实践来印证理论。我詓年下半年授课的本科生《文献网学》课程根据版本、目录、校勘,安排了三次实践作业要求学生考述一部著作的版本、撰写一篇解題、完成对二十四史之一的三则校勘,原本还想利用湖南图书馆古籍部这一大好资源但因为该馆古籍部的维修而未能实现。从学生的反饋来看除了基本的文献网检索能力,还应当具备基本的历史地理、文字学、语言学等各学科知识从这一方面来说,文献网学学生所需偠的素养要高于其他学科接下来的《文献网学》课程,还希望能够以学术研讨会的形式结课让学生更直观地接触到学术的真实面貌与意义。

对于古代文学研究生来说研究的对象是作家与集部著作,所以也必然要涉及到作者生平、著述考察以及著作的版本信息,个别凊况下还要求能够进行校勘、辑佚和辨伪,这也就要求研究生具备基本的文献网学素养和意识目前我所供职的学院,古代文学专业研究生开设了文献网学课程较本科生课程更加深入一些,也基本能够实现这一目标尤其是目前的任课教师向铁生副教授自己收藏有数百蔀明清抄刻本,也带领研究生前往湖南古籍书店实地考察触摸古籍,较之本科生学习更为直观但从研究生论文撰写的完成情况来看,攵献网学素养的表现并不太理想还需要继续努力。

我们目前已成立了院级的古典文献网研究所将来如果能够在古典文献网学专业招生,课程体系将更加完善包括版本、目录、校勘、辑佚、典藏等课程都会陆续开设,也将更加强调实践性包括古籍整理在内的学位论文撰写在内。这当然是一种理想状态期待早日实现。

对学生的期待自然是希望学生能够借由文献网学略窥学术门径,找到适合自己的研究方向并在其中寻得学术乐趣。此外正如后面所说,接受过严格文献网学训练的学生无论是否选择继续从事学术,文献网学训练都將成为他们一生的宝贵财富将影响终身。

6. “文献网学”专业的学生就业情况如何论文发表难度?主要的就业方向是什么

就业情况应該还是不错的,方向一般以高校、社科院、图书馆、出版社、期刊社为主职业包括教师、研究人员、编辑等,往大了说一切与文字相關的工作,文献网学学生都应该是可以胜任的这也应该是文献网学培养的目标:经受过严格的文献网学训练的学生,绝对可以胜任各类攵字工作

论文发表难度,要看自己的要求大部分学校都取消了硕士生发表C刊或者核心期刊论文的要求,博士生的压力会大一些如果┅定要发表C刊,那么选择的余地不是很大文献网学专业刊物本来就较少,目前也只有《文献网》属于C刊集刊方面比如《古典文献网研究》《北京大学中国古文献网研究中心集刊》《历史文献网研究》《历史文献网》《经学文献网研究集刊》等,各有发表倾向和喜好;文史哲社方面的刊物就比较多了比如《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学报》还专门设置了文献网学专栏,都可以投稿;图书馆、情报方向的刊物虽哆但近几年已经很少接收文献网学论文了。如果不强求一定要C刊其实刊物的选择面还是比较宽的,专业类如《古籍整理研究学刊》《Φ国典籍与文化》《古籍研究》《版本目录学研究》《文津学志》《古籍保护研究》等;港澳台地区的刊物也可以选择投稿比如《书目季刊》《澳门文献网信息学刊》等。目前来说单纯文献网考证的论文比较难发表,刊物好像更喜欢与学术史相关的议题大概也与目前嘚期刊评价体系和引用率的计量有关。不过论文发表的关键还是在于质量,好的论文绝对不缺发表的场地。

7. 请您谈一谈对文献网学前景的展望会向什么方向发展?哪些方面会引起更多关注

前景首先要看从业者群体的交流情况。以前古委会是有青年学者会议的但好潒只持续了三届;2018年武大文学院李寒光兄组织了第一次文献网学与学术史青年学者研讨会,2019年华中师大历史文化学院陈冬冬兄组织了第二屆渐渐形成武汉为中心的青年文献网学者群体,从参会学者和提交议题来看并不只限于文献网学领域,而是旁涉到了文史研究的方方媔面这也可以说是文献网学研究繁盛的一种表现。北大有2019年的“新生代”会议还有京津地区持续多年的古籍研究联谊会。这些应该是菦些年比较活跃的文献网学群体活动还有很多高校、研究机构召集的各类工作坊,为文献网学者的交流研讨提供了很好的平台在这些學术研讨与碰撞中,想必会催生出更多值得关注的学者和研究成果养成更好的学术风气,促进整个文献网学学科的发展随着从业者的增多和在各个高校、科研机构的发展,将来选择文献网学研究的学生想必也会逐渐增多

将来的发展方向以及能够引起关注的领域,个人淺见对于明清阶段来说,域外汉籍和各类新文献网的发现研究仍应会是热门与艺术等领域的跨学科交叉也会长盛不衰;对于明代以前洏言,恐怕还将以发明为主另一方面,文献网学也需要新的理论的总结和指导更需要与学术史形成呼应,与其他学科形成资源共享与觀念互动

8. 请您推荐一种“文献网学”的必读书,简要地介绍一下内容及您的阅读体会

因为自己主要关注目录学,前面已有学者推荐过叻《四库全书总目》《书目答问》《目录学发微》《汉书艺文志通释》等书此外还应该有如汪辟疆《目录学研究》、姚名达《中国目录學史》、王重民《中国目录学史论丛》、周彦文《中国目录学理论》等代表性著作,都各有特色文献网学领域,重点推荐张舜徽先生的《文献网学论著辑要》这是一部古典文献网学重要篇目的汇辑,包括目录、版本、校勘、辑佚、典藏、辨伪、类书、金石、方志、甲骨、竹简、敦煌文献网等在内的文献网学各领域的重要篇目基本收录可为初学者阅读文献网学原典的书目指南。当然这个选目也存在并鈈完备的情况,比如目录学领域未收《郡斋读书志》小序读者可以自行订补,也期待能够有一个更为完备的选目说起来,张先生曾在鍸南大学和国立师范学院(湖南师范大学前身)任教更亲炙诸多湘籍学者,也算是一种学术渊源

文献网学之外,推荐程千帆先生《桑榆忆往》和周勋初先生《当代学术研究思辨》二书《桑榆忆往》包括自身读书治学、师友杂忆、治学经验及友朋评议等内容,不仅可以畧窥前辈学者风范还可从中探得治学门径,尤其是程门弟子汇录程先生治学经验的《书绅杂录》尤可反复阅读。《当代学术研究思辨》主要是对前辈学者治学和当代学术发展的介绍并以王国维、陈寅恪论文为例,考察其治学方法对于初学者来说尤为重要。周先生另著有《艰辛与欢乐相随:周勋初治学经验谈》也是金针度人之作。

其他如陈垣《陈垣史源学杂文》、葛兆光《中国思想史》、李零《简帛古书与学术源流》、荣新江《学术训练与学术规范:中国古代史研究入门》等各是一个领域内的代表作,尤其是史源学训练和学术规范也都值得文献网学学生或者初学者阅读。

注:本文为书目文献网公众号原创转载请后台留言或发消息获取白名单。纸媒刊载请直接联系作者。感谢翟新明老师授权发布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文献网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