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人属于现代人类吗 黑人没有经历冰河时代的进化选择,身体特征具有原始性,同时大脑智力也比较落后

大约十万年前地球进入冰河时玳,人类被迫迁离故土——温暖肥沃的非洲

人们发现,冬天没有水果和野兽容易饿死,必须找到一种可以填饱肚子耐储存、可以大規模驯养的东西以度过有机物贫乏的冬天。

东南亚的人民发现了一种野草它的籽粒可食用。

但是野草出现在这个地球上并不是为了當人类的口粮,它们和人类一样也是地球的寄主。物竞天择适者生存,它们为了更好地生存繁衍具有如下特征。

1、匍匐生长以便侵占更多领土和资源。

2、种子成熟后脱离母体扎根大地。

3、具有非常复杂的多样性以适应各种各样的环境,比如开花时间参差不齐

4、具有非常强大的抵抗力,抗胁迫抗逆境。

但是野草顽强的生命力,挑战着原始人类的利益为了征服它们,一代一代的劳动人民與它们斗智斗勇,开展了以下工作

1、选直立生长、分蘖多的。这样单位面积可以长出更多的杂草。选个子矮的以便抗大风。

2、选不落粒的方便劳动妇女进行采集,不然要一颗一颗从土里捡发芽的种子吗

3、选统一时间开花的,方便统一采收

4、有了人类,它根本不需要跟稗子等那些亲戚竞争养分、阳光、领土只需一心一意将有机物储存到种子里即可。总之人们希望它种子越大、淀粉越多、乱七仈糟的特征越单一。

经过一代又一代的努力这种野草终于养活了越来越多的人。每当它的产量有所提升当地的人口就要爆炸一回。

无獨有偶新月沃的人民也发现了一种类似的杂草,他们和东南亚人民不约而同、心有灵犀地做了差不多的事情

而黄河流域、印第安、中媄洲等地的劳动人民,也不甘落后它们纷纷降伏了各种杂草,各地人民齐心协力让这个地球上多了几十亿居民。

如果不是他们多此一舉我们就会接受大自然的洗礼,活下来的都将是抗饥饿的辟谷小能手

同理,如果印度人民不去种棉花我们将会更抗寒。根本不用担惢毛子故意发明秋裤来陷害我们!

如果不是弗莱明乱研究什么青霉素我们将会更强大,不用沦落到现在这么依赖抗生素!

如果不是爱迪苼我们就可以进化出强大的夜视功能!

如果不发明火车飞机轮船,我们将会跑得更快、游得更远、飞得更高

都是这些人,自作聪明害得我们沦落成凡人。

现在还要瞎研究什么医术让那些本该被自然淘汰的渣渣,抢夺本该属于我——一个免疫一切疾病的天选之子——嘚资源

无聊的凡夫俗子,有这些时间还不如想想怎么向着无敌的方向进化!

哎呀,真是气死我了呢!

问题1、之前听说过所有的斗牛犬嘟会患有先天性的心脏病和哮喘人类的未来会不会也变成这样?

回答1:不知道斗牛犬是不是如楼主所说但是,很多宠物狗(或者说人笁培育狗)的确都有严重的遗传病这是因为,宠物狗是人类为了达到某种目的(审美、情感、狩猎、看家、食用)对犬类进行定向改良洏培育出来的

我们经常会听到“纯种”这个词。生物学上有个词语叫“杂种优势”是指后代的性状优于两个不同来源(或者说不同品系)的双亲的现象。而与之对应的现象则称为“近交衰退”是指近交增加了有害杂合突变的几率,导致个体生存能力下降的现象

每个苼物个体都会携带有害突变。这些突变来源于DNA复制时的错配辐射、化学有害物等致畸因素导致的变异。我们之所以禁止近亲婚配原因僦是,两个有血缘关系的后代继承到同一个祖先有害突变的概率大大增加。反之两个没有血缘的人,虽然都携带有害突变但大概率鈈是位于同一等位基因,因此后代纯合致畸的风险较小。

这里需要用到高中生物知识假设祖先是Aa,A为正常基因a为有害突变,杂合个體不患病那么近亲婚配是不是有1/4的概率生出aa的纯合病患?

而随机婚配的两个个体携带同一有害突变的概率则大大降低。

人为选育的宠粅狗有相当一部分根本不适应弱肉强食的丛林法则。加上纯种繁育一代一代有害突变的积累,使得它们疾病缠身命不久矣。若非人為干预它们分分钟会饿死、病死,在完成世代交替之前便交代了短暂且痛苦的一生。

那么人类的未来会不会也这样?

人类的繁育过程并不像宠物狗一样有着非常明确的方向和目的,而是相对随机

问题2:很多先天性心脏病的病人通过现代医学可以比较健康的生活,哃时将自己的基因传递下去这是否会导致未来大部分人类都会患有先天性心脏病,没有医学的介入完全无法生存下去

一来,严重心脏疒患者的后代未必会有病(以下会有具体分析)

二来,普通人都没办法让自己的基因遍布全人类(以下会有具体分析)更何况是严重嘚心脏病患者?一代一代的生存劣势、经济压力……

问题3、很多人因难产选择剖腹产可能会将一些会导致难产的基因传递下去,这是否會导致几千年后的妇女丧失了顺产的能力只能选择剖腹产

答案3:剖腹产的最主要原因是营养过剩,胎儿头部发育太好只要控制饮食,適量运动就不需要剖腹产。

问题4、未来如果因为某种原因出现文明衰退人类无法依赖医学的时候,是否会灭绝

不会,文明衰退时該发生的事情依旧会发生,如果有什么疾病性灾难让人类颠覆医学不背这个锅。

三、关于疾病、遗传和基因

就算从古猿算起人类也已經活了400万年。如果从肉鳍鱼算起我们已经活了4亿年了。这么长的时间都没能把先天疾病患者淘汰,这说明什么说明,靠自然选择淘汰患病个体是不可能的。原因有四

第一:根本就没有绝对健康的人,人人都是疾病基因携带者身体健康不代表基因“健康”。

第二:表型=基因+环境一个人不生病,不代表他的基因就是“健康”的或者说,不代表他不携带有害突变一个人生了病,不代表他的病来源于父母也不代表他可以把疾病遗传下去。也就是说疾病可以“无中生有”,也可以“有中生无”

患病未必遗传。我并不是在拿個例抬杠要知道,如果一个患病个体祖祖辈辈都容易得病他的家族凭什么能从冰河世纪延续到今天?

为什么患病者的父母和孩子未必囿病我用具体真实事例解释一下。由于事涉隐私隐去具体疾病类型。

case1:一个女人生了两个残障孩子而夫妻的家族中并没有患病先例,于是她带着丈夫孩子去做基因检测想知道再生一个健康宝宝的可能。

检测结果显示两个孩子竟然是异父。毋庸置疑两个孩子的病呮能遗传自母亲。但是母亲却是健康的!

原来,两个孩子的某个相关基因都有一个致病突变但是母亲却没有这个突变。这说明母亲嘚卵细胞可能发生了突变(辐射、化学致畸物、DNA复制出错等因素),但是体细胞正常

因此,疾病可以无中生有类似的例子还有,维多利亚女王凭一己之力(血友病突变)祸害了大半欧洲王室。这种血友病是伴x遗传所以,不考虑其它因素的前提下单用高中生物知识進行计算,维多利亚的公主有一半的概率遗传(跟女王一样不患病的携带者),王子则有一半的几率患病同理,携带了突变的公主的後代中女孩一半概率携带,男孩有一半概率患病

一个精神疾病家族有大量患病个体(统计的样本量近百,患病个体好几十)因此在婚嫁上有劣势。家族中一个患病女嫁给了家族中的近亲男性所生一对子女中,一个早夭一个健康寿终。

我承认患病家族的后代的确有哽大几率患病但大家想想,这个家族最初的疾病是怎么来的不可能是一代一代传下来的吧?所以疾病可以无中生有,也可以有中生無

高中生物为了便于大家理解,将很多病定义为单基因病但是事实上,超过99%的疾病都是复杂疾病由多个基因控制,而且都受环境影響

上述的精神疾病家族,是遗传病没错了吧但为什么夫妻双方都有病的情况下,还能生出健康个体因为,高等生物存在补偿效应┅个基因的功能关闭后,机体可能会启用它的相关基因进行替代也就是说,一种生物学功能并非对应一个基因而是由一整个互相协作嘚基因家族,形成复杂的代谢通路进行调控一个基因突变失去功能,可能会有其它基因进行替补

所以,根本没有绝对的遗传病

本人嘚舅舅患有严重的眼疾,本人的全基因组序列显示本人比正常人拥有高达1000倍的几率患这种病。正常人群患此病的概率是10的-4次方也就是說,本人有0.1的概率患这个病别小看这个0.1,假设我舅舅有足够多的甥侄那么这个眼疾就是本人家族的遗传病。

所以根本无需担心医学會使得全民身体素质下降。

一来幸存于医学的遗传病病者未必能将缺陷基因传下去如果一个遗传病家族,世世代代都需要借助医疗財能生存这个家族会有什么走向呢?

二来重大疾病患者相对于(相对)健康人群,始终是少数

第三:没有绝对的遗传病。所谓遗传疒不过是指患病个体的后代比普通人群更有几率患这种病。感冒、癌症、糖尿病、中风都是这样

第四,某些疾病的定义随环境改变。换言之疾病和健康,不是绝对概念举2个例子。

1、拉美人群2型糖尿病患病率是美国非西班牙裔白人的2倍研究发现,相关变异在尼人嘚基因组上也存在推测拉美人群的这一突变遗传自尼人。这个变异虽然可以导致2型糖尿病风险增加但在遥远的冰河时期,这个突变却囿更高的能量利用效率突变人群更抗饥饿。

其实这个案例中,用“突变”一词并不合适用“多态性”可能更好。

2、镰刀型贫血突变茬两广地区有较高的频率这是因为上个世纪沿海发生了疟疾,突变携带者可以抵抗疟疾提高了生存率。

这个突变是常染色体隐性突变纯合致死,如果双方都是携带者生下的子女则有1/4的几率患病。

第五基因很难代代相传

假设小明在300年前有个祖先小明祖上每20年生育一次,那么小明距离这个明朝祖先一共相隔15代。再假设小明祖上随机婚配(非近亲联姻),那么小明在300年前一共有32768个祖先

人大约3w個基因。所以平均每个祖先能遗传给小明几个基因?1个!

再往前推几代呢当然,实际情况不能这么计算

第六,重大疾病基因在人群Φ不可能占主导

千万不要认为,一个疾病患者幸存下来后经过几千年,这个地球上将全是他的子民他的DNA会扩散到全人类。

成吉思汗那么厉害全欧洲也只有1/10的男性是他的后代。所以决定一个人的基因能不能扩散开来,最关键的因素你们get到了吗

一个家族如果患有某種严重的遗传病,这个家族大概率会趋向于衰退原因有三。第一一代代的生存劣势。第二昂贵的治疗费用。第三婚配劣势。

}

这就证明了东亚大陆种群,确實存在独特的基因特别是Y--O单倍体是东亚大陆蒙古人种的主流基因。


前些日子网上广泛流传汉族血统纯净论的观点。这种人种血统论深罙的扎根于东亚大陆各个种群之中崇拜祖先的传统就是东亚文化的核心,这就是Y--O单倍体的神奇的改变了东亚大陆古人类意识空间的证明

这就解释了,东亚大陆文化为何没有诞生主流的一神论文化而是一种泛神论的、巫术萨满文化,以及无神论文化

欧洲文化在古罗马時期,也是泛神论文化占据主流但是欧洲世俗社会的从拜祖先的传统不是很强大,这一点从欧洲人的亲戚关系没有东亚传统那么复杂与罙厚就可以明白。欧洲社会在中世纪基本没有东亚的家族权威没有那种普遍的某某血缘的家族,没有所谓的家长因此欧洲的皇帝是┅种选举制度,而不是一种血缘的长子继承制度东亚的社会,特别是日本就是天皇制度延续了上千年不倒

东亚大陆的意识空间,不能鈈说与Y--O单倍体的主流基因构架的意识空间,没有关系Y--O单倍体的独大,决定了东亚社会必定是一种具有完全不同于欧美的意识空间欧媄文化,与东亚文化存在严重的冲突这一冲突就源自Y--O单倍体构架的意识空间的独特性。

东亚人类数量巨大他的演化直接影响人类未来攵明的发展趋势。地球资源的有限性决定了欧美文明、俄罗斯文化,不可能漠视东亚文明攫取地球的有限资源而东亚大陆的资源人均占有率处在人类的末尾。

因而剧烈的资源争夺战,逻辑规律的展开是必然的。

中更新世晚期以来中国境内生存有古老型智人、早期現代人以及一些分类尚待确定的古人类。一些学者认为这些古人类经过当地连续演化,同时接受其他地区古人类基因流的影响最终演囮为现代中国人群。刘武等基于对部分中国中更新世晚期及晚更新世人类化石的研究及数据分析获得了一些新的发现和认识:

(1)10万年前或哽早,具有现代人标志性特征的早期现代人在华南部分地区已经出现;

(2)在华北地区,以许家窑人为代表的晚更新世早期人类仍保留较原始的囮石形态其演化尚未进入早期现代人阶段;

(3)近20万年以来的中国古人类化石形态特征呈现出非常复杂的多样性,主要表现为原始与现代类型并存这种情况既出现在不同地区古人类之间,也呈现于同一地区古人类内部;

(4)部分中国更新世晚期人类化石呈现有可能属于尼安德特囚的特征;

(5)中更新世晚期以来不同地区古人类之间在化石形态上的差异与生存时代不具有明显的对应关系部分古人类化石呈现的原始及特殊特征提示在一些地区存在相对隔离人群,其演化地位有待深入研究

基于这些发现,认为早期现代人可能首先在中国华南地区出现嘫后向北扩散。《中国科学:地球科学》46卷7期

自2002年在周口店附近的田园洞发现大约4万年前的现代人化石以来相继在湖北郧西黄龙洞、广覀崇左智人洞等地点发现了早期现代人化石。这些化石发现证实大约10万年前早期现代人在华南地区已经出现

最近在湖南道县福岩洞发现嘚人类牙齿化石及相关研究进一步揭示具有完全现代形态的人类12万~8万年前在华南局部地区已经出现;而在这个时间段的华北地区,以许家窑囚为代表的人类化石形态仍较原始,其演化尚未进入早期现代人阶段。

这些研究发现提示在中国地区,华南是现代人形成与扩散的中心区域早期现代人以及完全现代类型的人类都可能首先在华南地区出现,然后向华北地区扩散现有的化石形态证据显示,更新世晚期华南哋区人类具有较大的演化变异可能同时生存有几种不同的演化类群。智人洞属于从古老型智人向现代人演化的过渡类型而道县则代表著演化进入完全现代类型的人类。刘武等在梳理前人研究的基础上认为柳江、资阳、丽江、田园洞等更新世晚期人类化石特征比较进步,在演化上属于与道县相似的现代类型人类(《人类学学报》35卷2期)

该文章的主要作者之一,加州大学的尼尔森教授说他们找到了明確的证据这种基因来自丹尼索瓦人。

尼尔森告诉BBC“如果你、我到海拔高纬度时,我们都将立即会经历各种不同的不良身体反应我们会喘气困难,还可能会得高原病”

“过一阵,我们的身体为了适应这一情况将会生产更多的红血球但是由于我们不适应高原环境,我们嘚身体可能将会制造许多红血球”

“我们的血液变得太粘稠,血压也会升高这样就会有中风的危险,如果是孕妇还可能患妊娠毒血症”

但西藏人就不会有这些问题,他们的身体不会制造过多的红血球因此血液也不会粘稠。

尼尔森教授的研究小组在2010年就发现了西藏人身体中的这种EPAS-1基因变体但是研究人员当时无法解释它为什么与从其他现代人类身上找到的DNA序列不一样。

因此他们才从更远古的人类染銫体组序列当中去寻找答案。

研究人员把它同尼安德特人相比较没有找到匹配,但当同丹尼索瓦人比较时令人吃惊地找到了吻合

尼尔森教授解释说,人类祖先与丹尼索瓦人的“杂交”发生在很久以前

而当西藏人的祖先移居到高原之后,丹尼索瓦人的DNA在他们的身体中产苼了基因变体并喜欢这种环境转变。之后它便存在于今天大多数的西藏人身上

尼尔森教授说,这是人类通过与远古人类“杂交”后获嘚的基因适应新环境的一种清楚和直接的例子

藏人高原适应能力或源于丹尼索瓦人

藏人高原适应能力或源于丹尼索瓦人(化石网报道)據网易环球眼:《自然》期刊报告,现代人从远古所继承的一种基因可以让他们适应高原的生活。据悉这种远古的人类已经灭绝。这種叫EPAS-1的基因变种可以影响人

藏人高原适应能力或源于丹尼索瓦人


(化石网报道)据网易环球眼:《自然》期刊报告现代人从远古所继承嘚一种基因,可以让他们适应高原的生活
据悉,这种远古的人类已经灭绝这种叫EPAS-1的基因变种可以影响人类血液中的氧气,在西藏人当Φ十分普遍
西藏人长年生活在海拔4000米的高原。
该DNA(脱氧核糖核酸)的序列与一种早已消失了的远古人类丹尼索瓦人(Denisovans)的DNA相符合
其实,包括我们自己在内的现代人类的许多人都携带已经灭绝了的远古人类的DNA
而这些远古已灭绝的人类曾经和我们的非洲祖先“杂交”。
40万年前絀现的尼安德特人(the Neanderthals)曾生活在欧洲和西亚地区直到3万5千年前。
无论是尼安德特人还是丹尼索瓦人都对现代人的DNA有所贡献
而现在,研究人员通过研究血红蛋白找到了EPAS-1基因与丹尼索瓦人之间的联系
比如,当人体在海拔较高的高原时体内血液中的氧气水平就比较低,这時候EPAS-1基因就会告诉身体中的其他的基因活跃起来包括生产额外的红血球。
而这种EPAS-1基因的变体在西藏人中十分普遍这可能和他们在数千姩前移居到高原生活时所发生的一种自然的基因选择。

明确证据该文章的主要作者之一加州大学的尼尔森教授说,他们找到了明确的证據这种基因来自丹尼索瓦人


尼尔森告诉BBC,“如果你、我到海拔高纬度时我们都将立即会经历各种不同的不良身体反应。我们会喘气困難还可能会得高原病。”
“过一阵我们的身体为了适应这一情况将会生产更多的红血球。但是由于我们不适应高原环境我们的身体鈳能将会制造许多红血球。”
“我们的血液变得太粘稠血压也会升高,这样就会有中风的危险如果是孕妇还可能患妊娠毒血症”。
但覀藏人就不会有这些问题他们的身体不会制造过多的红血球,因此血液也不会粘稠
尼尔森教授的研究小组在2010年就发现了西藏人身体中嘚这种EPAS-1基因变体,但是研究人员当时无法解释它为什么与从其他现代人类身上找到的DNA序列不一样
因此,他们才从更远古的人类染色体组序列当中去寻找答案
研究人员把它同尼安德特人相比较,没有找到匹配但当同丹尼索瓦人比较时令人吃惊地找到了吻合。
尼尔森教授解释说人类祖先与丹尼索瓦人的“杂交”发生在很久以前。
而当西藏人的祖先移居到高原之后丹尼索瓦人的DNA在他们的身体中产生了基洇变体,并喜欢这种环境转变之后它便存在于今天大多数的西藏人身上。
尼尔森教授说这是人类通过与远古人类“杂交”后获得的基洇适应新环境的一种清楚和直接的例子。

相关报道(化石网报道)据南方日报(马芳):7月3日来自深圳华大基因研究院、加利福尼亚大學以及华南理工大学等单位的科研人员在《自然》(Nature)杂志上发表了关于藏族人高原适应性的最新研究成果。


华大基因该项目负责人之一、26岁的金鑫指出:“随着我们对人类进化历程理解的逐步深入有越来越多的证据支持现代人的祖先曾与丹尼索瓦人、尼安德特人等古人類之间有过基因交流。此次在藏族人中发现丹尼索瓦古人的基因片段揭示了现代人对极端环境的快速适应很可能得益于与已经适应了这些環境的其他古人类之间的基因交流这一独特机制的发现使我们开始重新审视很多类似的快速进化事件。”
藏族人群对高海拔地区缺氧环境的快速适应机制一直是科学家们关注的热点问题据华大基因介绍,科研人员通过对世居青藏高原的藏族人群和低海拔汉族人群进行基洇重测序研究发现由于古老的、早已灭绝的人类群体——丹尼索瓦人或其近亲的基因渗入可能使藏族人更快地适应高海拔地区的缺氧环境,从而揭示了通过基因交流帮助人类快速适应极端生存环境的特殊机制丹尼索瓦人是人属的一个古人类分支,可能在更新世晚期生活於亚洲大陆
在本研究中,科研人员对40个藏族人和40个汉族人的EPAS1区域进行了高覆盖度的重测序研究发现藏族人具有极不寻常的EPAS1基因单体型結构。通过与来自全世界的多个现代人人群及古人类基因组数据比较研究人员发现这个受到定向选择的单体型仅以高频率形式存在于现玳藏族人和古丹尼索瓦人中,和以非常低的频率存在于汉族人中而在包括欧洲人、非洲人的其他主要现代人群中频率都为零。以上两个發现使研究者确信藏族人中的单体型源于古丹尼索瓦人或古丹尼索瓦相关人与其基因交流。研究人员推测这个单体型流入到现代人的时間要早于汉族和藏族人群分离的时间而且在藏族人定居在青藏高原之后受到了明显的定向选择作用,并因此在藏族人中扩散开来并保持丅来

除尼安德特人和丹尼索瓦人外,地球上还生活过第三种已经灭绝的原始人

(化石网报道)据新华社微特稿(袁原):一项美国新研究指出除了尼安德特人和丹尼索瓦人之外,地球上还生活过第三种已经灭绝的原始人
在现代人成为唯一存活的人类物种之前,尼安德特人和丹尼索瓦人曾经和人类祖先智人在地球上共同生活尼安德特人和丹尼索瓦人虽然先后灭绝,但通过与智人杂交他们的基因得以鋶传至今。
现代人某些族群4%的DNA继承自尼安德特人和丹尼索瓦人
美国得克萨斯大学遗传学家赖恩·博伦德和同事分析美拉尼西亚岛民DNA时发現,他们除了携带源自尼安德特人和丹尼索瓦人的遗传信息还有部分“无主DNA”。研究人员推测这部分DNA源自第三种非智人的原始人。
博倫德在22日结束的美洲人类遗传学会年会上介绍了这一研究结果美拉尼西亚群岛位于赤道和南回归线之间的西太平洋,包括巴布新几内亚囷斐济等地因为地理隔绝而成为探索人类起源的理想地。

人类的起源从200万年以来就不是依据地理来划分的。所以原始人类起源于欧洲、亚洲都是一厢情愿的梦呓.200万年以来地球经历多次的冰期,欧洲与亚洲地区多次被冰川覆盖海平面多次低于负的100米,亚洲与欧洲的原始人类多次灭绝又多次在赤道附近的非洲地区得以存活。非洲的600万年以来的地理与气候条件是原始人类得以不灭绝的唯一条件。

第四紀冰期距今24O万年前至距今1万年前。第四纪冰期的冰川规模很大北半球大冰盖的南缘在欧洲抵达北纬50°左右,在北美大陆一直推进到北纬40°以南;南极洲的冰盖也比现今大得多。据估计,在晚更新世末次冰期的最盛时期,世界大陆有32%的面积被冰川覆盖冰川总面积为现今的3倍,海平面下降130米左右气温较今低3~7~11℃。第四纪大冰期的来临对自然环境的演变及人类的进化部产生重大影响。

中国是李四光于1922姩首先在东麓及盆地发现的,冰川的范围包括东北的长白山、大、北方和西北的、、、太白山、、、太行山、、、,南方的滇、黔、桂、赣、浙、西藏等山地和高原也波及到东部山区并常以冰舌向流溢。

在大冰期中仍然有寒冷和温暖的更替。在寒冷时期雪线高度下降,出现亚冰期,其中以民德(我国为大姑)亚冰期和(庐山)亚冰期的冰川规模最大群智亚冰期规模最小。在温暖时期气温升高,雪线高度上升冰川退缩,出现亚间冰期民德一里斯(大姑-庐山)亚间冰期长达17-18万年。在第四纪大冰期高纬度气温的急剧下降,导致地区形成永久冰盖;在亚冰期冰川一直伸展到,在亚间冰期才退缩到高纬度

根据科学研究发现,从亚向亚冰期过渡时气候常呈渐變形式,其中没有清楚的界线从亚冰期向亚间冰期过渡时,气候常呈突变形式两者之间有明确的。科学家们称为终止线在距今1.1万年湔后出现了一条终止线,间冰期气候由冷增暖。

自然所谓的尼安德特人与丹尼索瓦人,为了适应气候变化随着动物的迁徙而迁徙,洎然分布于全球只是古化石的证据还有待挖掘。科学家首次识别了一名古代混血儿:对在西伯利亚洞穴内发现的骨骼的基因组分析发现这名在大约 9 万年前去世的女性其母亲是尼安德特人而父亲是丹尼索瓦人。研究报告发表在本周出版的《自然》期刊上

德国 Max Planck 演化人类学研究所的 Viviane Slon 和 Svante P??b 领导的团队对俄罗斯阿尔泰山脉一丹尼索瓦人洞穴内发现的骨骼碎片进行了基因组分析。该洞穴也曾经住过尼安德特人胒安德特人和丹尼索瓦人都是已灭绝的人类近亲,他们都与现代人类祖先有过杂交

研究人员将骨骼所属的女子称为 Denny,至少 13 岁生活在大約 9 万年前。他们测序了其线粒体 DNA与其他古代人类的测序结果进行对比,发现其线粒体 DNA 来自尼安德特人

线粒体 DNA 继承自母亲,因此研究人員继续进行研究以发现其父亲的身份他们发现 40% 的 DNA 碎片匹配尼安德特人 DNA,另外 40% 匹配丹尼索瓦人进一步的对比分析确认 Denny 不是来自混血家庭,而是两名不同种群人类的直接后裔

考古发现7万年前古亚洲人在火山爆发中幸存

考古学家发现74000年前的火山灰下的石器工具

一支国际科学镓小组在印度发现一个古代工具的储藏点,这些石器工具很容易被误认为是砂砾这暗示着七万四千年前,在剧烈火山爆发后远古人类茬辐射尘中继续生存下来,叉着吃饭切着吃肉。此发现发表在7月6日出版的《科学》杂志上

在七万四千年前,古印度的托巴(现今的印胒)爆发了超级火山即托巴火山。那次爆发是是最大的一次火山爆发持续了二百万年,喷发了216万立方千米的岩浆硫磺酸雨流到了远臸格陵兰地区,让整个世界来到了火山爆发的冬天进入了严重的冰河时代。全球温度下降了3-5摄氏度一直持续了几个世纪。

正在这片被15厘米厚厚的火山灰覆盖的古印度科学家却在火山灰上面和下面都发现了石器工具。此发现表明这一地区的人类从火山大爆炸灾难中幸存丅来了

英国剑桥大学的人类学家迈克尔·皮瑞格利亚(Michael Petraglia)及其同事在印度南部的加拉普姆(Jwalapuram)流域的托巴火山灰上面和下面,发现了石淛工具集合地而且,从每一层所挖掘出的工具几乎都是一样的与此同时,这些石器工具与非洲现代人制造的工具很相似这表明印度囚的工具也是由现代人制造的。

皮瑞格利亚由此认为这表示爆发所带来的浓厚尘雾并没有毁灭使用这些工具的人类。他说:“那些人在爆发中都存活了下来”“事实上,我们只是获得了初步证据因为它告诉我们,如果这是现代人那他们能坚持度过此重大的火山爆发倳件。但他们一定过了一段非常非常艰难的时期”

现代人惟一从火山爆发幸存下来的物种?

皮瑞格利亚表示这是与托波大爆发有关的苐一份考古证据,然而它却与“火山爆发会对火山灰覆盖的地区产生灾难性影响”这一理论相矛盾

皮瑞格利亚认为现代人类——相对于穴居人或原始人,是惟一能在像托波大爆发这样的灾难中存活下来的物种他承认这一理论会引发更多争论,因为现代人被认为那时还没從非洲大陆移居到印度皮瑞格利亚说:“这是具有争议的,但它并不是毫无意义”

皮瑞格利亚与他的研究小组把他们发现的那些工具與在非洲不同时期发现的工具作了比较,印度的这些工具看起来更像非洲中石器时期的东西大约是在10万年前左右,那时认为现代人已经存在了他说:“不管在印度的是什么人,他们的行为与在非洲的现代人是类似的”进一步证据还有在欧洲发现的穴居人使用的工具与の完全不同,因此认为在被火山灰覆盖的加拉普姆居住的是现代人

美国伊利诺斯大学的斯坦利·阿姆布鲁斯(Stanley Ambrose)没有参与此项研究,他並不同意皮瑞格利亚的论点他说:“说火山爆发没有影响几乎全是猜测得来的。”他认为皮瑞格利亚的取样范围太小不足以得出正确嘚比较结果,而且仅凭石制工具也不足于用来区分穴居人和非洲现代人。

皮瑞格利亚则表示除了他在《科学》杂志上发表的成果之外,还有更多石制工具足以支持他的论点他说:“我们只发表了我们发现的一部分。”他补充说在印度次大陆还有许多工作要做,而且還需要更多的考古学研究来比较非洲与印度

阿姆布鲁斯说,唯一能最终证明当时爆发前后在印度生存的是现代人的证据是人类骨骼化石皮瑞格利亚也同意他的这一看法,说:“我们确实还需要寻找化石搜索还在进行中。”(王金元)

没有证据显示在多巴超级火山喷发前亚洲存在着现代人类(神秘的地球插图)

没有证据显示在多巴火山超级喷发前亚洲存在着现代人类一项研究发现早期现代人类从非洲迁徙到喃亚不早于5万到6万年前这与近来提出的理论形成了对比。

关于在解剖和遗传意义上的现代人何时从东非迁徙到南亚的问题已经出现了激烮的争论:尽管有一些科研人员认为这一迁徙早于约7.4万年前苏门答腊多巴火山的所谓“超级喷发”而另外一些科研人员则认为迁徙发生茬5万到6万年前。

Paul Mellars及其同事提出迁徙早于多巴火山喷发的理论与来自非洲和印度的遗传和考古学证据相冲突。这组作者报告说对线粒体DNA嘚最新分析表明现代人不可能在多巴火山的超级爆发之前就已经来到了南亚。此外考古学证据表明典型的“现代”石器和符号,诸如穿孔珠子和艺术雕刻等是在那次火山爆发之后又过了至少2.5万年才出现在南亚的,虽然这些石器和符号最早出现于6万到7万年前的非洲

最后,研究人员没有发现任何遗传或考古证据能显示在多巴火山爆发之前现代人生活在南亚相反,研究人员提出现代人是在大约5万到6万年湔从东非到南亚沿着资源丰富的海岸线扩散的。(EurekAlert!)

科学家在勘探多巴火山的时候发现它在大约7.4万年前就发生过一次超级爆发,而这一次爆發影响到了全球其他地区栖息在多巴火山周围的生物逃不了死亡的厄运,而火山爆发导致大量的火山灰进入了大气随着大气环流而是铨球的气温降低。但是科学家发现在非洲南部区的沿海地区这里的文明在多巴火山爆发后繁荣起来了。

那一次多巴火山的超级爆发使嘚大量的火山灰进入了大气层,然后随着大气环流飘散到了整个世界这些火山灰很大程度遮住了太阳,导致地球长时间处于低温从而迎来了冰河期。可见这一次的爆发规模有多大一座位于太平洋的火山爆发了,导致地球进入冰河期

20世纪90年代,火山专家们在印度洋海床各处发现了大量多巴火山喷发的火山灰沉积物。这些火山灰中含有可以追溯到7.5万年前的化学特征后来的研究也在中国南海、阿拉伯海甚至马拉维湖(距离多巴火山7000公里)发现了类似的火山灰沉积物。

多年来致力于研究多巴火山的剑桥大学考古学家萨夏·琼斯(Sacha Jones)说:“在格陵兰岛挖掘的冰核中里面有过去12.5万年间全球气温变化的化学记录。每年都会有不同层次的冰覆盖其上人们已经测量了这些冰层Φ有多少硫酸盐。硫酸盐含量激增似乎与多巴火山喷发的时间表相吻合。”

如果多巴火山爆发的确将大量二氧化硫送到世界各地科学镓预测它可能引发“火山冬天”,导致天空昏暗持续时间大约为6000年。根据这些推测遗传学家们在20世纪90年代早期研究了人类线粒体DNA的模式,发现了5万年前到10万年前之间所谓的人口瓶颈很多人迅速将其与多巴火山喷发建立了联系,但也并非所有人都如此信服

奥本海默说:“在过去10年左右,人们更多怀疑多巴火山喷发导致智人灭绝岩浆可以溶解和保存二氧化碳、水以及硫磺之类的东西,当然数量多少取決于喷发的火山种类对多巴火山灰的化学分析表明,其岩浆中无法保存太多硫磺”

考古记录中也有可疑之处。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囷印度被认为至少覆盖了5厘米厚的火山灰这无疑会影响的植被,甚至引发大规模洪水

7万年前,现今印度尼西亚的的多巴火山喷发火屾灰覆盖非洲一部分、阿拉伯半岛、印度半岛、中国全部、东南亚、澳洲。其中在印度就留下了达5米深的火山灰
正是因为这次火山喷发,造成在中国生活一百多万年的东亚古人衰退同时非洲受部分火山灰影响,现代人的祖先开始进入亚洲

而3.9万年前,意大利半岛坎皮佛萊格瑞火山喷发火山灰覆盖了埃及、东欧、南欧。整好覆盖了尼安德特人的大部分生存区域造成尼人的衰退。

约3万年前尼安德特人逐渐灭绝,进而被现代人的祖先取代

有研究显示,这可能是因为在漫长的演化过程中来自尼安德特人的基因不适应现代人生存方式,從而在自然选择中被淘汰了

东亚古人类中发现 “尼人内耳迷路模式”化石证据

许家窑人颞骨及其3D复原的内耳迷路(吴秀杰供图)东亚古囚类颞骨内耳迷路(吴秀杰供图)(从左到右依次为蓝田直立人、和县直立人、许家窑早期智人和柳江晚期智人)(化石网报道)据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

许家窑人颞骨及其3D复原的内耳迷路(吴秀杰供图)

东亚古人类颞骨内耳迷路(吴秀杰供图)(从左到右依次为藍田直立人、和县直立人、许家窑早期智人和柳江晚期智人)


(化石网报道)据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7月8日,一个由中國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法国波尔多大学、美国华盛顿大学研究人员组成的国际研究小组在《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PNAS) 发表了朂新合作研究成果——东亚地区更新世古人类内耳迷路该项研究为古人类学界对更新世时期东亚与欧洲人类之间是否存在基因交流的研究与争论提供了新的化石证据。
这个由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研究员吴秀杰负责的研究小组利用高分辨率工业CT技术复原絀中国早更新世公王岭蓝田直立人、中更新世和县直立人、晚更新世许家窑早期智人和柳江人的三维内耳迷路,初步揭示了东亚地区更新卋古人类内耳迷路的形态
研究发现东亚古人类在演化过程中存在两种模式的内耳迷路形态,即一般的现代人类型的“祖先内耳迷路模式”和尼安德特人(简称尼人)衍生性状类型的“尼人内耳迷路模式”其中最为重要的是——发现许家窑人具有尼安德特人内耳迷路的表現特点,这一发现首次在东亚古人类中提供了具有“尼人内耳迷路模式”的化石证据挑战了以往“尼人内耳迷路模式”专属尼安德特人嘚看法,促使研究者重新思考应用孤立特征(包括形态上和分子遗传上)追溯人类迁徙及判断人群亲缘关系的可靠性
尼安德特人主要生活在距今12-3万年前的西方和欧亚大陆中部。尼安德特人具有一系列的不同于其他更新世古老人类的衍生性状其中一个性状——尼人内耳迷蕗模式,被学术界广泛认可成为鉴定尼人的最重要的和标志性的特征。
内耳迷路是埋藏在颞骨岩部内面的结构由半规管、前庭和耳蜗彡部分组成,内耳迷路的胚胎形成和个体发育稳定性好无左右侧和男女性别差异,是遗传变异形态反映的最好证据
尼安德特人的内耳洣路在半规管的大小、比例及其角度上表现出一系列不同于其他人属成员的特殊形态,几乎所有的尼安德特人都具有较小的前半规管、较夶的外半规管和相对于外半规管位置靠下的后半规管,这种类型的内耳迷路模式在其他更新世古人类及全新世人群中极其罕见因而被學术界命名为“尼人内耳迷路模式”。相对于尼人内耳迷路模式其他更新世及全新世人类相似的内耳迷路类型被称为“祖先内耳迷路模式”。
以往对人类内耳迷路的研究主要局限于西方旧大陆的古老人类(多数是尼安德人)和现代人并没有包括东亚地区的古人类化石标夲。研究人员利用高分辨率工业CT技术3D复原出公王岭蓝田直立人、和县直立人、许家窑早期智人、柳江早期现代人以及现代中国人的内耳洣路形态。通过与世界各地51例更新世和180例全新世人类内耳迷路的形态特征的对比和分析研究人员发现中国更新世古人类内耳迷路的形态呈现出“祖先内耳迷路模式”和“尼人内耳迷路模式”两种类型:蓝田直立人、和县直立人和柳江人内耳迷路的形态同现代人基本一致,表现出明显的“祖先内耳迷路模式”;许家窑人内耳迷路的形态与尼安德特人极其相似表现为典型的“尼人内耳迷路模式”(见图2)。
那么许家窑个体上发现的“尼人内耳迷路形态”,是否可以作为尼安德特人和东亚古老人群基因交流的证据对此,文章第一作者吴秀傑研究员指出:“还不能这么说目前我们对性状本质的认识还不够,尽管许家窑人表现为尼安德特人的内耳迷路模式但是其颞骨的外表上并没有表现出尼人特有的衍生性状”。

许家窑15号内耳迷路是迄今为止世界上首例在尼安德人以外发现的具有“尼人内耳迷路模式”的哽新世化石证据由于化石的不完整,在缺乏整体头骨及头后骨的情况下还无法推断许家窑人特殊的内耳迷路与其整体身体结构的关系,但本项研究足以说明“尼人内耳迷路模式”并不是欧亚大陆西方尼安德特人特有的特征许家窑人内耳迷路的似尼人特征的发现,促使學术界重新思考在缺乏相对完整的古生物遗存的前提下,用孤立的形态特征(或者分子遗传片段)作为判断欧亚大陆西部(东经45°以西)尼安德特人出现或作为与东亚古人类基因交流的证据是否可靠?


该研究获了中国科学院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的资助

尼安德特人与Φ国境内古人类曾经通婚

中国发现的古人类许家窑人颞骨及其3D复原的内耳迷路(化石网配图)(化石网报道)参考消息网:美国趣味科学網站7月7日发表题为《通婚常见?原始人有类似尼安德特人的耳朵》的报道称一项新的研究显示,中国境内

中国发现的古人类“许家窑人”颞骨及其3D复原的内耳迷路(化石网配图)


(化石网报道)参考消息网:美国趣味科学网站7月7日发表题为《通婚常见原始人有类似尼安德特人的耳朵》的报道称,一项新的研究显示中国境内的一具原始人遗骸虽然被认为不属于尼安德特人,但其内耳很像人类这支已灭绝嘚最近的亲戚这一新发现可能是尼安德特人与中国境内其他原始人通婚的证据;然而,研究人员说人类进化可能比通常认为的更复杂,因此这一新发现意味着什么尚不清楚
虽然现代人是人类族谱中唯一生存下来的成员,但有很多其他谱系的人曾与现代人的祖先生活在┅起这些所谓的原始人包括尼安德特人。尼安德特人是人类已灭绝的最近的亲戚约20万-3万年前生活在欧亚大陆。
为了更多地了解人类的進化科学家对35年前在中国北部发现的有10万年历史的许家窑15号人类颅骨进行了研究,与其一起被发现的还有人类的牙齿和骨头碎片他们發现,从解剖学上说这个颅骨以及在其旁边发现的化石具有非尼安德特人的原始人特征。
研究报告作者之一、华盛顿大学圣路易斯分校嘚人类学家埃里克·特林考斯说:“这显然不是现代人的。”
然而对颅骨的微型CT扫描发现,其内耳很像尼安德特人的特林考斯说:“峩们感到很意外。我说‘天啊,它很像尼安德特人的’”
内耳位于颅骨的颞骨内,包含耳蜗和半规管耳蜗将声波转换成电信号,通過神经传递给大脑而半规管帮助人们在移动时保持平衡。研究人员说这种半规管在哺乳动物的颅骨化石中往往很好地保存下来。
CT扫描揭示几乎所有尼安德特人的半规管都比较特别,其大小和位置往往是区分尼安德特人与更早的人类以及现代人的标志
特林考斯说:“峩们充满期待地希望看到扫描结果显示其内耳与现代人的很像,可我们看到的显然与尼安德特人的如出一辙”专家对来自中国不同地方嘚另外三个原始人颅骨进行研究分析后发现,他们都没有这种内耳
不过,虽然容易得出结论说这些发现证明尼安德特人与中国的原始囚之间曾通婚,但特林考斯与他的同事们则表示许家窑发现的影响仍不清楚
特林考斯说:“不能依赖一种解剖特征或一种DNA作为大胆推测原始人类从一个地方迁徙到了另一个地方的根据。”
相反特林考斯说:“这些发现提示,古人类的特征很可能比我们认为的更多种多样我们看到当今世界人口的特征交叉混搭,所以我认为几千年以来世界古人类的特征也是变来变去认为人类进化的这一阶段是按照完全汾开的不同谱系进行的观点是没有价值的。”
这项研究结果7日发表在美国《国家科学院学报》网站上

最新研究对丹尼索瓦人和尼安德特囚这些古人类占据丹尼索瓦洞的年代表作出重新修正

最新研究对丹尼索瓦人和尼安德特人这些古人类占据丹尼索瓦洞的年代表作出重新修囸(化石网报道)据中国科学报(唐一尘):两篇论文报告的最新测年结果对丹尼索瓦人和尼安德特人这些远古人类占据丹尼索瓦洞的年玳

最新研究对丹尼索瓦人和尼安德特人这些古人类占据丹尼索瓦洞的年代表作出重新修正

(化石网报道)据中国科学报(唐一尘):两篇論文报告的最新测年结果对丹尼索瓦人和尼安德特人这些远古人类占据丹尼索瓦洞的年代表作出了重新修正。相关论文1月31日发表于《自然》

丹尼索瓦人属于古人类的一种,其唯一已知的化石来自西伯利亚丹尼索瓦洞发现的一些骨骼和牙齿碎片但限于丹尼索瓦洞的大小和複杂性,想要可靠地破解古人类占据丹尼索瓦洞的完整历史具有一定难度

Roberts及同事对丹尼索瓦洞的沉积物展开了光释光测年研究,通过估算特定的矿物颗粒(如石英)从末次暴露在阳光下至今所经历的时间进行年代测定在此基础上,研究人员为洞内化石和人工制品的沉积粅建立了年代表时间跨度为30万~2万年前。根据保守估计丹尼索瓦人在28.7万~5.5万年前占据了洞穴,而尼安德特人则在19.3万~9.7万年前出现在洞穴中

在另一篇论文中,德国耶拿马普学会人类历史学研究所的Katerina Douka及同事报告了对遗址进行的50次放射性碳测年的最新结果并描述了3个全新丼尼索瓦人化石碎片。通过对所有已知丹尼索瓦人化石进行分析研究人员认为最古老的化石显示丹尼索瓦人可能早在19.5万年前就出现在该遺址,而最新的化石则可追溯至7.6万~5.2万年前对骨尖状器和牙齿吊坠的放射性碳测年表明,这些人工制品的制作时间为距今4.9万~4.3万年这使其成为欧亚大陆北部出土的最古老人工制品,并可能由丹尼索瓦人制作

在相关文章中,英国埃克塞特大学的Robin Dennell评论道:“虽然受沉积物嘚性质、复杂程度以及所用测年法所限遗迹的具体年代仍存在一些不确定性,但大致框架已然清晰了”

俄罗斯丹尼索瓦洞穴古人类遗骸基因组测序发现:母亲是尼安德特人 父亲是丹尼索瓦人

俄罗斯丹尼索瓦洞穴古人类遗骸基因组测序发现:母亲是尼安德特人 父亲是丹尼索瓦人(化石网报道)据科技日报(张梦然):英国《自然》杂志22日在线发表的一项古基因组报告,德国研究人员对俄罗斯丹尼索瓦洞穴Φ的

俄罗斯丹尼索瓦洞穴古人类遗骸基因组测序发现:母亲是尼安德特人 父亲是丹尼索瓦人

(化石网报道)据科技日报(张梦然):英国《自然》杂志22日在线发表的一项古基因组报告德国研究人员对俄罗斯丹尼索瓦洞穴中的一块古人类骨块进行基因组测序后发现,该骨块昰来自一名尼安德特人女性和一名丹尼索瓦人男性的“混血”后代

著名的尼安德特人简称尼人,常作为人类进化史中间阶段的代表性居群2010年,科学家公布了尼安德特人的基因组草图而丹尼索瓦人属于一个全新的人类种群,是通过对古代遗留的牙齿和指骨化石提取的DNA进荇分析才证明了这一种群的存在,该研究也成为《科学》杂志2012年度十大科学突破之一

科学家现在已知尼安德特人在东迁的过程中,与丼尼索瓦人共同生活在欧亚大陆而且之前已发现过“混血儿”样本,但是“混血”程度一直不甚明确

名为“丹尼索瓦人11号”的骨块来洎西伯利亚阿尔泰山脉的丹尼索瓦洞穴,德国马克斯·普朗克演化人类学研究所科学家薇薇安·斯隆、思万特·帕博及同事对骨块样本进荇基因组测序并加以分析后发现,其属于一名至少13岁的年轻女性她死于5万多年前的欧亚大陆东部。

研究团队还发现她的母亲是尼安德特人,父亲是丹尼索瓦人后者同时也带有部分尼安德特人血统。进一步的遗传分析表明“丹尼索瓦人11号”的母亲在血源上更接近于生活在西欧的尼安德特人,他们比生活在丹尼索瓦洞穴的本地尼安德特族群晚2万年左右

“丹尼索瓦人11号”及其父亲带来了尼安德特人与丹胒索瓦人“混血”交配的直接证据。不过研究团队也表示这两个种群依然具有明显的遗传差异——这可能是因为交流有限造成的。

70.9万年湔曾有古人类在菲律宾吕宋岛使用石制工具剖解犀牛

70 9万年前曾有古人类在菲律宾吕宋岛使用石制工具剖解犀牛(化石网报道)据新华网:渶国《自然》杂志2日刊发一份研究报告显示菲律宾出现古人类的时间大幅提前,缘由是大约70 9万年前曾有古人类在吕宋岛使用石

70.9万年前缯有古人类在菲律宾吕宋岛使用石制工具剖解犀牛

(化石网报道)据新华网:英国《自然》杂志2日刊发一份研究报告,显示菲律宾出现古囚类的时间大幅提前缘由是大约70.9万年前,曾有古人类在吕宋岛使用石制工具剖解一头犀牛

先前在菲律宾发现的最久远古人类遗迹是一根足骨,距今6.7万年

研究人员最近在吕宋岛北部卡林阿地区挖出57枚石制工具和超过400根巨蜥、棕鹿、淡水龟和剑齿象等动物的遗骨,借助电孓自旋共振确定它们的年代为中更新世早期,距今70.9万年

法新社报道,发现的石制工具是敲击或凿削工具包括49片类刀薄片和两把锤子。

这次考古最大发现是一副犀牛骨架完整程度大约75%,上有13处切口和敲击痕迹显示曾有古人类肢解、分食这头犀牛。不清楚古人类是猎殺这头犀牛还是只是发现它的尸体。

研究报告第一作者、法国国家自然历史博物馆副教授托马斯·因吉科告诉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在远离大陆的菲律宾岛屿上发现中更新世早期的古人类遗迹,说明那些古人类“不大可能是智人”。智人是现代人类始祖。

因吉科说研究囚员对这一时期东南亚古人类行为知之甚少。吕宋岛卡约地区先前发现的古人类足骨显示身材矮小的特征与在印度尼西亚发现的“霍比特”人、即弗洛勒斯人相似。

因吉科推断古人类身材逐渐缩小、继而形成新人种的进化过程可能同样在吕宋岛上演。不过人们在卡约哋区发现古人类足骨,没有发现工具与卡林阿地区的新发现“有巨大时间缺口,留下不少疑问”

最新发现引出的另一个疑问是,卡林阿那些古人类是否聪明到可以制作航海工具从大陆漂流至吕宋岛。

因吉科认为古人类制造漂流筏的可能性“眼下无法排除”。另一种鈳能是台风等极端天气提供了红树等天然漂流筏,帮助他们跨海

早期人类可能早在70.9万年前就已生活在菲律宾

早期人类可能早在70 9万年前僦已生活在菲律宾(化石网报道)据中国科学报(唐凤):早期人类可能早在70 9万年前就已生活在菲律宾。研究人员发现了犀牛骨头被石器切割、敲击的痕迹它们被视为古人类活动的证据。

早期人类可能早在70.9万年前就已生活在菲律宾

(化石网报道)据中国科学报(唐凤):早期人类可能早在70.9万年前就已生活在菲律宾研究人员发现了犀牛骨头被石器切割、敲击的痕迹,它们被视为古人类活动的证据

20世纪50年玳,人们在吕宋岛上分别发现了石器和疑似更新世的大型动物遗骸暗示早期人类可能在中更新世(78.1万至12.6万年前)就已定居在菲律宾岛。嘫而一直缺少可以支撑这一点的可靠测年数据。在此之前有关菲律宾最早期古人类活动的确定证据是在马德雷山发现的一块人脚骨,咜可以追溯至6.7万年前

法国巴黎国家自然历史博物馆的Thomas Ingicco及同事报告在吕宋岛北部卡加延河谷的一处考古点发现了400多块骨头,包括完整度达75%嘚一只犀牛的骸骨它们与57件破碎的石器相关。其中13块犀牛骨头具有切割痕迹2块有证据显示被敲骨取髓。研究人员在《自然》杂志上报告称他们还挖掘出了其他动物的遗骸,包括棕鹿、巨蜥、淡水龟和剑齿象(已灭绝与大象和猛犸象类似),并测定这些遗骸具有70.9万年咗右的历史

虽然石器主人所属的确切物种仍然是一个谜,但是以上发现表明和附近东南亚的弗洛勒斯岛和苏拉威西岛一样,早期人类茬中更新世早期就已抵达菲律宾——远远早于现代人类这是早期古人类跨越海洋障碍而扩散的又一个证据,但早期古人类是否有能力建慥简单的船只仍然难有定论

新发现的猿类化石将人猿分化时间向前推进了200万年

埃塞俄比亚新发现的巨猿牙齿化石将人猿分化时间向前推進了200万年(化石网报道 洪河)人类与猿类的共同祖先,脉络猿(Chororapithecus abyssinicus)起源于非洲而不是在亚洲和欧洲的交界地区,新的牙齿化石将

埃塞俄仳亚新发现的巨猿牙齿化石将人猿分化时间向前推进了200万年


(化石网报道/洪河)人类与猿类的共同祖先脉络猿(Chororapithecus abyssinicus),起源于非洲而不是茬亚洲和欧洲的交界地区新的牙齿化石将人猿分化的时间向前推进了200万年。
最近一项对人猿共同祖先牙齿化石的研究结果表明大约在1000萬年前,人类与黑猩猩开始分化而在大约800万年以前,人类与大猩猩开始分化此前人们缺乏化石记录,只能根据遗传学进行估算而基於牙齿化石的研究成果将人猿分化的具体时间向前推进了200万年。
脉络猿(Chororapithecus)的牙齿化石显示这种猿仅具有800万年的生命历程,这比此前所估计的要小这个时间也正是人类从猿类分化出来的时间,但是长期以来一直缺乏相关的化石记录
黑猩猩、大猩猩、树栖猩猩以及人类囲同构成了生物分类学上的人科(Hominidae)。关于类人形动物的演化研究在近些年取得了一定的进展具体的研究课题主要包括,人类何时以及通过何种方式从巨猿的系统树上脱离出来并进一步演化。
近年对于古人类的研究很大程度上得益于从非洲埃塞俄比亚等地所挖掘出来的巨猿类化石这次挖掘工作还对采集到了大猩猩类牙齿等化石进行了多种分析方法,确定了这些化石的具体地质时代分析了其中了火山咴,同时还进行了古地磁领域的研究进行了精确定年。(化石网/洪河)
}

1.1 民族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每一门科學都有自己的研究对象一门科学的研究对象是否清晰,是它成熟与否的标志民族心理学是研究民族心理活动的发生、发展和变化规律嘚科学。简言之民族心理学是研究民族心理现象及其规律的科学。那么什么是民族呢?

1.1.1 民族的一般概念

“民族”是一个历史的范畴吔是一个非常复杂、颇具有争议的概念。民族学界长期认为中文的“民族”一词不见于中国的古代文献,是近代由日本创造并传入中国嘚外来词改革开放以后,一些研究者在中国古代文献中发现“民族”作为名词形式应用于宗族之属和华夷之别的一些例证证明“民族”是古汉语固有名词。在近代中文文献中现代意义的“民族”出现在19世纪30年代(郝时远,2004)中文的“民族”,对应于英文中的数个词如“nation”、“people”、“race”、“ethnic group”、“ethnicity”等。在古汉语中与“民族”类似的词有“民”、“族”、“种”、“类”、“部族”、“族类”等。在英语中“nation”不仅指“国家”(state,countrycommonwealth),也指“民族”(即peopletribe,nationality)当一个民族以追求独立自治、建立国家为目标时,“nation”亦可以被悝解成“民族国家”(即nation-state或national

国外人类学家更多地使用“ethnic group”和“ethnicity”的概念前者称为“族群”,后者称为“族性”Spickard(2004)认为,就任何文化洏言族群(ethnic group)成员由于共同的背景,共享某些信念、价值、风俗习惯及道德规范他们由于文化特征的关系,认为自己与众不同有别於其他族群。这些区别可能来自于语言、宗教、历史、地理位置、亲属关系或种族族性(ethnicity)是指认同于一个由社会所认定的族群,并感覺自己是这个族群的一员而且因为这种归属关系而被其他族群所排斥。Kottak(2012)指出在一个社会和国家里,族性以文化相似性和差异性为基础相似性体现在同一族群的成员之内,差异性体现在不同族群之间族群必须与国内或其居住地内的其他族群共处。族群关系是最重偠的群体关系之一

与民族有关的另一概念是“race”,可以译为“种族”或“人种”它是指在体质形态上具有某些共同遗传特征的人群。“种族”的概念和划分都存在争议在不同时代和不同文化中的含义也存在差异。20世纪以前人们普遍认为,人类可以划分为若干个共享遺传素质的种族——人类的亚种如尼格罗人种、蒙古人种和高加索人种,等等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人们开始质疑这种理解转而以群体、特征线等概念来研究人类内部的差别。然而采用何种特征(如肤色)或特征集合(肤色、身高、体形、脸部特征、牙齿、颅骨形状)來划分种族,却存在争议人们很难说清楚将它们作为分类依据的理由:难道肤色比其他外显特征更重要吗?因此20世纪90年代以来,一些學者转而用世系而非特征来定义和划分种族并认为种族应该理解为模糊集合、统计群体或广义的家族。

然而遗传学研究表明,不同种族之间只有6%的基因差异94%的体质差异都存在于种族群体的范围之内。这意味着种族内部的差异要大于种族间的差异。在相邻种族之间怹们的基因和表型(体质)重叠较高。无论不同群体在何时相遇其在历史上已经混合在一起。遗传物质的持续共享已经使人类成为一個单一的物种。这一看法为新近的科学发现进一步证实2013年,经过美国、英国、日本、法国、德国和中国6个国家科学家的共同努力人类艏次绘制完成人类基因序列图。令人意外的是科学家发现,全球60多亿人口可能源自于一个母亲全球人口分别繁衍自36个不同的、被称作“宗族母亲”的原始女人,所有这些宗族母亲又都是15万年前到20万年前非洲大陆上一个被命名为“线粒体夏娃”的女人的后代现代欧洲人夶多数是远亲,97%的现代欧洲人都起源于10000年前到45000年前冰河时代的7个女人这7个原始女人被称为“夏娃的7个女儿”。7名原始女人通过线粒体DNA与現代欧洲人联系在一起人类都是10万年前从非洲的少数原始部落迁移和进化而来。因此在遗传学家眼里,民族只是一个社会概念不是┅个科学概念。

汉族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汉族是一个民族而非种族。在历史上汉族以炎黄子孙为主体,融合了许多少数民族在中国曆史上,许多少数民族如匈奴、乌桓、柔然、突厥、回鹘、契丹、羯、鲜卑、党项、女真、鞑靼等,都部分或全部地融入了汉族就连當代汉族人引为骄傲的唐朝,其皇族也有少数民族血统如长孙皇后的祖先就是鲜卑族。一些学者认为基于历史学和生物学的研究结果,任何对人类种族的定义都缺乏科学分类的严谨性和正确性“种族”不是一个好的对人类分类的标准,至少不是一个具有生物学意义和遺传学意义的分类标准种族的定义不准确,具有随意性和约定俗成的特征随着文化视角的差异而变化;它不是一个反映某种本质属性嘚科学概念,而是一种社会建构是文化现象而非生物现象。现存的种族概念也是西方式的具有殖民主义色彩,它并不仅仅反映体质差異更具有歧视性,因为它往往将优秀的文化/行为特征同主体民族(在北美和欧洲是白人在我国是汉族)相联系,将负面和低劣的文化/荇为特征同少数民族(在北美是黑人和印第安人在我国是许多少数民族)相联系,反映一定社会关于不同人群的刻板印象所以,在对囚群划分时人们一般不主张使用种族的概念。

斯大林(1912)在《马克思主义和民族问题》中给“民族”下过一个定义:“民族首先是一个囲同体是由人们组成的确定的共同体。这个共同体不是种族的也不是部落的……民族是人们在历史上形成的一个有共同语言、共同地域、共同经济生活以及表现于共同文化上的共同心理素质的稳定的共同体……这些特征只要缺少一个,民族就不成其为民族”这一定义被许多民族学学者奉为马克思主义关于民族定义的圭皋,对我国民族学界的影响经久不衰根据这一定义,民族具备四个基本特征:共同語言、共同地域、共同经济生活和共同心理素质这四个特征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相互制约。这一定义特别强调民族产生和存在的粅质条件即共同地域和共同经济生活。斯大林指出:“只有经过长期不断的交往经过人们世世代代的共同生活,民族才能形成起来洏长期的共同生活又非有共同的地域不可”,“还需要有内部的经济联系来把本民族中各部分结合为一个整体”这一定义还强调民族在精神方面的特征。过去人们一直认为斯大林关于民族的定义建立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基础之上,是对民族的科学说明改革開放以后,研究者对这一定义提出了质疑认为它过分绝对,在理论上和实践上都遇到了困境

首先,斯大林提出的四个必要特征中三个(共同语言、共同地域、共同经济生活)并非是民族存在的必要条件更非是民族存在的充要条件。例如斯大林认为,具有共同语言是區分民族的重要的、稳定的和最显著的特征实际上,各民族共用一种语言的现象十分普遍如:苏格兰人、爱尔兰人、美利坚人是不同嘚民族,却都讲英语;我国的满族、回族、畲族基本上与汉族共用汉语同一民族也有操不同语言的。例如自称“勉”的瑶族同胞讲瑶語,自称“布努”的瑶族同胞讲苗语这就使人们对“共同语言”作为民族的特征产生怀疑。戴庆夏(2000)认为“同”、“异”关系存在於民族语言文字的各个方面。同一民族使用相同语言这是“同”;同一民族使用不同的语言,这是“异”在新词术语选择上,有些语訁采用同一来源的借词这是“同”;有的语言各自使用本语中固有的词,这是“异”在文字上,不同民族有的使用相同的文字或文字形式(如中华民族和大和民族都使用汉字)有的使用不同的文字或文字形式。即使是在同一民族内部有的只使用一种文字,有的使用幾种不同文字在我国历史上,许多民族仿照汉字创造了类似汉字的文字系统如契丹文、西夏文、女真文、方块壮字、方块白文、方块囧尼字等,这些以汉字为基础创制的文字形成了一个“仿汉字”文字系统,成为民族文化史上的奇葩反映我国各民族之间在文化上的密切关系。仿照汉字创造文字的做法还影响到日本、朝鲜、越南等国这些国家也以汉字为基础创造了适合自己语言特点的文字,如日制漢字、喃字和韩文汉字等不同国家的人采取相同、相似的文字形式,这与邻近国度的人们之间的求同心理有一定关系又以我国景颇族嘚语言为例:在景颇族内部,存在支系的差别不同支系使用不同语言。在这些语言中景颇语同载瓦语之间差别较大,景颇语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族景颇语支载瓦语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族缅语支,二者的差异主要表现在词汇上相互之间的同源词不足1/3,一些常用基本词也不哃源同源词的语音对应很不严整。其次在语音、语法上也存在着差异。国内外专家通过比较几乎都认为景颇语和载瓦语是两种不同嘚语言。由于景颇语与载瓦语之间差别较大使得原有的景颇文(创制于19世纪末,以拉丁字母为基础的拼音文字)难以适应说载瓦语的人們使用客观上需要创制一种适应载瓦语特点的文字。但在景颇族内部许多人出于统一的民族心理,不愿意承认景颇语和载瓦语是两种鈈同的语言他们尽量强调景颇语与载瓦语的共性。这种心理与语言文字使用的客观规律不一致而人们决定怎样认识景颇族的语言以及怎样解决他们的文字使用,只能遵循语言文字演变的客观规律又如,对云南蒙古族使用的嘎卓语的归属认识统一的民族心理也有强烈嘚反映。嘎卓语是云南蒙古族使用的语言它不是蒙古语,而是属于藏缅语族彝语支的一种语言云南蒙古族为什么使用彝语支的语言?史料表明1252年,忽必烈率十万骑兵进攻云南由于1381年明军击溃了忽必烈的军队,使得这部分蒙古族官兵在今通海一带定居下来并与当地主要民族——彝族的女子通婚,以致出现了语言转用由原来操用蒙古语转为操用彝语。后来他们所操用的彝语经过了数百年演变,发展成为一种独立的语言——嘎卓语但是,由于嘎卓人还清晰地知道其祖先是北方的蒙古族因而与北方的蒙古族之间存在深厚的民族认哃感。在这种认同感支配下他们希望自己现在使用的语言也是蒙古语,不愿意承认自己操用的是一种接近彝语的语言他们甚至用嘎卓語和蒙古语相同的“宾动型”语序以及某些词偶然的语音接近,来论证二者之间的同源关系

斯大林认为,同一民族处于共同地域和环境Φ形成共同文化和心理素质十分重要。然而同一民族不在同一地域的也并非没有。在历史上散居于世界各地的犹太民族就是一个既無共同地域也无共同国家的民族。而且随着社会与经济发展,各民族之间大杂居、小聚居的现象日益普遍例如,杂居于汉族中的各少數民族以及杂居于少数民族中的汉族,并未因为地域变化而改变自己的民族认同;一些人长期移居国外甚至已加入外国籍,仍念念不莣自己的民族斯大林认为,共同经济生活是民族形成的重要物质生活基础因而也是民族形成的条件。问题是一旦民族形成后,共同經济生活就变得次要起来且不说中华民族在整体上存在经济生活的差异,仅就汉族而言就有东西南北经济生活的明显不同,社会主义嘚生产方式与资本主义的生产方式共处一体(如大陆与香港、澳门、台湾)又如,生活在韩国、生活在中国和生活在朝鲜的朝鲜族人其经济生活方式和经济水平有霄壤之别,他们仍然是同一民族随着经济的全球化,不同民族的经济生活甚至时髦与流行也一致起来(如Φ国的“哈韩族”)但这种情况并未对民族认同带来多大的影响。

其次斯大林否定民族以种族作为基础,在实践中也行不通如果是這样,犹太人就不能够称其为民族那么,当犹太人在“二战”后建立以色列国时又是不是民族?又如吉普塞人在全世界流荡,没有洎己的国家他们是不是民族?还有现在世界上有数千万海外华裔,他们的民族身份又是什么

事实上,如果以静态、绝对的观点看茬斯大林关于民族的定义中,只有最后一个特征——“表现于共同文化上的共同心理素质”有资格成为民族的定义特征这种表现在共同攵化上的共同心理素质,即民族心理也有学者称之为“民族精神”。因此以发展、动态的眼光来看待民族就显得非常必要。李静(2005)認为民族在发展的不同阶段其基本特征和内涵都会有所变化,斯大林关于民族的概念反映在民族形成及发展初期的本质特征没有民族囲同体的共同地域、共同语言、共同社会生活以及在此基础上形成的稳定的共同心理素质为基础,民族很难形成和发展但是,随着社会發展及民族演进构成民族的基本要素也在变化。物质性、经济性要素的作用在减弱精神性、文化性要素的作用在凸显。杨建新(2002)指絀:“随着民族的发展尤其是在民族的发展和繁荣阶段,民族文化、民族意识开始起较大的作用而在第三个阶段,即趋同和融化阶段其基础不再是地域和社会,而主要是文化一定程度上说,在这个阶段民族共同体是一种超地域范围、超社会单位的共同体,文化在維系民族发展中起主要甚至是决定性的作用”这一看法非常有见地。即就现实性而言民族心理或民族精神是民族得以存在的最重要依據,因为现今世界上已经存在的民族早已过了形成和发展阶段均处于比较成熟阶段。刘世理和樊葳葳(2003)指出:“民族是一种文化形式,是时空组合的文化形态一个民族的主要显示是民族灵魂和民族精神。”有这样一件轶事很能说明问题:2008年美国华裔科学家钱永健獲得了诺贝尔化学奖,国内媒体非常亢奋齐呼:“钱学森的堂侄获了诺贝尔奖!”钱永健却回应说:“我不是中国科学家。我在美国长夶并一直在这里生活……但我希望奖项能鼓舞中国的学生和科学家。”可见钱永健对中华民族并不认同,许多人为此亢奋也没有必要

Chinese),最初意指出生在美国的华人现在泛指海外华人移民的第二代、第三代子女。他们虽然也是黑头发、黑眼睛、黄皮肤但不识中文,他们说地道的英语自小受美国文化、美国教育熏陶,思维方式、价值观已完全美国化了“黄皮其外,白瓤其内”、“黄皮白心”、“夹缝中的人”、“中文盲”、“边缘化”是对他们的生动写照。“香蕉人”所以产生与家庭教育有关。自他们出生时起父母就希朢孩子长大后能顺利融入美国社会,故此家庭重视孩子的西方化有些父母英语好的,在家都不讲中文他们要把孩子培养成彻头彻尾的媄国人。也有的家长不想让孩子断了中国文化的根在课余时还教孩子学中文,但效果通常很差随着孩子和父母讲话时说英语的时候越來越多,讲汉语的时候越来越少渐渐地汉语消失了,完全被英语所取代对“香蕉人”而言,汉语只是他们父母的家乡话他们更愿意講英语。因此到中学阶段,“香蕉人”就逐渐定型了进入大学以后,问题来了尽管他们的英语说得同美国人一样好,但在美国青年眼中他们依然是外国人,因而难以建立起密切的朋友圈子他们的朋友圈子多半也只局限于“香蕉人”之间。此时香蕉人就会感到孤獨——找不到归宿,经常会迷惑自己是谁成为“夹缝中的人”。这个例子说明了民族心理的重要性

目前,民族学界对民族的比较一致嘚看法是:民族是指一群基于历史、文化、语言、宗教、行为、生物特征而与其他群体有所区别的群体民族具有客观特质,这些特质可能包括地域、语言、宗教、外貌特征或共同的祖先也有主观特质,特别是人们对其民族性的认知和感情这一定义比较科学,它既考虑箌了民族的客观属性又考虑到了主观特征在民族形成和识别中的作用,在客观特点方面既考虑了详尽内容又保持了一定弹性,较多地體现了民族的文化本质因而比较能够科学地概括和说明民族现象。

1.1.2 民族的基本属性

人以类聚是人类社会生活的自然法则民族是类型之┅。了解民族的基本属性对理解民族的概念十分重要,对理解民族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也大有裨益

徐黎丽(2013)认为,民族是人类不同群體的生物性、文化性与建构性的三位统一体换言之,民族具有生物性、文化性和建构性

生物性是指人类不同群体的血缘作用于地缘而產生的生物属性。血缘是人类群体保持与其他群体不同体质特征的生物基础一般来说,人们之间亲属关系越近血缘关系就越深,表现茬体质特征上就是族群在五官、毛发、体形等上相似,这是人类不同群体之间极容易区别的生物属性地缘是人类不同血缘群体不得不順应的自然环境因素的总和。地缘由纬度、海拔、气候、地形及其蕴藏的自然资源组成它在人类起源和发展初期发挥的作用比对现代人類更大。人类族群的不同体质既是不同血缘关系发展的结果也是不同血缘关系的人群与不同地缘相适应的结果。例如人类对不同纬度適应会产生不同的体型和面型:居于高纬度的族群,体形相对高大;居于低纬度的族群体形相对矮小。不同纬度地区因为气候不一样吔会对人类的体质特征产生巨大影响。例如尼格罗人种生活在热带草原上,那里太阳辐射强烈黑皮肤和浓密卷发能够对身体和头部起保护作用。黑色素能够吸收紫外线可使皮肤不至于因过多紫外线照射而受损害。宽阔口形与厚唇以及宽大鼻腔有助于冷却吸入的空气。欧罗巴人种形成于欧洲中部与北部那里气候寒冷,云量多日照弱,阳光中的紫外线不仅不会危害身体反而能够刺激维生素D形成,那里的人们的皮肤、头发和眼睛的颜色都比较浅淡他们鼻子高耸,鼻道狭长使鼻腔粘膜面积增大,使冷空气被吸入肺部时变得温暖些蒙古人种形成的气候环境既不像非洲那么炎热,也不像欧洲那么寒冷因而形成了适中的人体特征。人的身高也受气候影响生活在热帶的人个子矮小,生活在寒带的人个子高大在我国,一般说来北方人高大,南方人矮小这是由于南方气候炎热,能量消耗大人的個头就相对小些;北方气候寒冷,能量消耗少人的个头就相对高大(钱建伟,张海虹2009)。不同纬度、海拔、气候、地形及其物产组成嘚地缘对人类的异化影响最终会反映在人群的体质特征上,使得以血缘关系为纽带的人类群体的体质特征在长期的地缘作用下不断扩大从而为民族形成奠定了生物基础。

文化可以被理解为人类从自我群体中习得并创新的知识体系及价值观无论如何定义文化,如将其理解为物质设备、语言、社会组织(马林诺夫斯基1987),还是包括知识、信仰、艺术、道德、法律、习惯以及作为社会成员的人所获得的任哬其他才能和习性的复合体(Haviland2006),抑或是使用各种符号来表达的一套世代相传的概念人们凭借这些符号交流、延续并发展他们有关生活的知识和对待生活的态度(克利福德·格尔茨,1999),抑或是共享的理想、价值和信念人们用它们来解释经验,生成行为(Haviland2006),都不能够排除文化起源于人类对幸福生活的追求人类不同群体在顺应自然环境、组织自身群体并与周边群体结成不同类型关系时,逐渐形成叻自成体系的生计方式、社会组织、语言文字、风俗习惯和宗教信仰最终使文化成为人类不同群体在生活过程中积累起来的经验、智慧嘚象征符号及所代表的价值、理想和信念。由于人类不同群体面临的自然环境、社会环境及精神环境不同他们所创造的文化从生计到信仰均呈现出不同的特征,在此基础上形成不同的价值、信念和理想因此,文化是人类不同群体后天习得并随时代变化的属性构成文化嘚主要因素有生计方式、社会制度、语言文字、风俗习惯及宗教信仰等。不同民族的祖先创造的文化均具有明显的特征各种文化要素之間存在的不可分割的关系及其所构成文化的整体性更能使“此”民族区别于“彼”民族。

建构性是对民族意向性的认识并付诸行动的结果在当代,民族的生物性和文化性随着全球移民的加速不断削弱民族成员会在外界刺激和自我意向性认同的驱使下建构自我民族认同,建构族群的地理、心理边界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建构性成为民族成员认同自我的手段在当代,族群的客观特征在现代化的消解下逐漸淡化、瓦解与消失但族群成员依靠历史记忆、族群传统知识积累的族群情感和认同却不会同步消失。马克思·韦伯(1978)指出:“族群昰这样一些群体要么由于体貌特征或习俗相近,或者由于两者兼有要么由于殖民和移民的记忆,从而对共同血统抱有主观信仰;这种信仰对于群体构建肯定具有重要意义,至于是否存在着客观的血缘关系则无关宏旨”族群身份(ethnic membership)并不能够构成一个族群,它仅用来促进各种各样的族群的形成与此同时,政治共同体激发共同的族性认同通过建构民族认同而保留民族身份是现代民族求得生存的手段囷工具。

建构性与民族在不同政体形式下从实体向虚拟的转化有关古希腊人判定民族的标准主要是血缘以及语言、宗教、生活方式等文囮属性(徐晓旭,2004)随着人类对民族的关注,一些学者试图给民族下定义19世纪的瑞士法学家布伦奇里认为:“民族者,民俗沿革所生の结果也民族最要之特质有八:1.其始也同属一地;2.其始也同一血统;3.同其肢体形状;4.同其语言;5.同其文字;6.同其宗教;7.同其风俗;8.同其苼计。由这八种因素相结合并传之子孙久而久之,则成为民族”意大利学者马齐认为:“民族是具有土地、起源、习惯、语言的统一,以及生命和社会意识共同一致的人类的自然社会”由此可见,早期学者认为民族是生物性和文化性相结合的产物随着人口大规模快速迁徙,对民族的认识更偏重于意识、心理和情感上的认同马克思·韦伯(1978)认为:民族是一个自我宣称具有国家情感的共同体。蒂什科夫(2000)认为民族仅仅是一个国家内公民的总和,是一种社会结构和“想象的共同体”它们在“人群获得对某种思想及其内涵的信仰過程中,逐渐变成现实”因而可以通过对人群施加心理和思想意识的影响来推进“民族建设”,还可以由国家创办各类学校来灌输民族主义的思想意识兹德拉沃梅洛夫(2000)认为,民族和民族自觉是一码事因为民族自觉之所以存在,仅仅是由于其他民族存在自觉的缘故(解建群2000)。中国学者对民族的定义也经历了物化、文化、建构三个阶段纳日碧力戈1990年对民族的定义是:“民族是在特定历史的人文囷地理条件下形成,以共同的血统意识和先祖意识为基础以共同的语言、风俗或其他精神和物质要素组成系统特征的人们共同体。”1995年他对民族的认识逐渐演化为“民族是在家族符号结构和家族符号资本的基础上形成的超族群政治─文化体”。因此民族学研究者对民族的认识经历了从实体向虚拟的过渡,虚拟化为民族身份的建构提供便利条件民族的建构性也为民族心理研究提供了广阔舞台。

1.1.3 民族心悝的内涵与外延

民族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民族心理对这一点,学者们并无争议然而,什么是民族心理民族心理包含哪些内容?学者們的看法并不一致

全国13所院校社会心理学编写组(1996)对民族心理的定义是:“民族心理是指构筑在一个民族经济地域基础之上并渗透着該民族文化传统、决定着该民族人们的性格和行为模式的共同的心理倾向和精神结构,也就是人们通常所说的民族性格和国民性”

张世富(1996)认为,民族心理即民族群体心理是指全民族成员在共同的社会物质生活条件下所产生的共同心理素质和心理状态。广义的民族群體心理就是整个民族共同体的共同心理即民族精神、民族意识。

林耀华(1997)认为民族心理表现为一个民族对客观事物的认识、情感、意志等方面的心理活动,是一种文化现象

戴桂斌(1998)认为,民族心理是特定民族在长期历史发展过程中由一系列共同的历史条件,特別是经济生活的影响而形成的民族心理素质和心理状态的总和

佟宝山(2002)认为,民族心理是指一个民族特有的心理状态即特有的民族感情、民族精神、民族意识,这三者代表民族共同的心理状态

徐黎丽(2002)认为,民族心理是特定民族认识、情感等心理过程和能力、气質、性格等个性心理特征的综合体

吕遂峰(2002)认为,民族心理是社会心理在民族特色上的体现是各民族在长期历史发展中形成的性格、感情、爱好、习俗等精神素质的综合。

戴庆厦(2005)认为民族心理是民族的社会、文化等特点在人们心理上的反映,包括民族自我意识、民族感情、民族特点等

张进辅(2006)认为,民族心理是指特定民族集团影响下人们的社会行为以及他们内在的心理规律和特点

阿荣(2010)认为,民族心理是一个民族的社会经济、历史文化、生活方式以及地理环境在该民族精神面貌上的反映它通过社会文化、精神生活的各个层面来表现一个民族的兴趣、爱好、传统、气质等特征。

从以上定义中可以看出学者们对民族心理的界定既有一致之处,也存在差異共同之处表现在:(1)均认为民族心理具有反映性,民族心理反映民族共同体生活于其中的社会经济、生活方式、文化传统、风俗习慣、地理环境等客观现象(2)均认为民族心理具有共同性。只有那些为全民族成员或绝大多数成员所共有的心理特点和行为模式方属于囻族心理(3)均认为民族心理具有特殊性。民族心理的特殊性是针对社会心理而言的只有那些能够反映民族特点、反映民族所特有的精神面貌的心理特点和行为模式方属于民族心理。差异主要表现在对民族心理的看法不同:有人认为民族心理是民族成员身上所体现出的惢理特征有人认为民族心理是一种文化现象,有人认为民族心理就是民族精神、民族意识在对民族心理的界定上,心理学家与民族学镓、社会学家有不同理解不同学科的人对同一对象的认识本来就有不同角度,多学科结合才能对研究对象作出科学的、全面的考证在巳有界定基础上,我们将民族心理定义为:民族心理是特定民族共同体成员在共同社会生活和文化传统影响下所形成的特定的心理状态、惢理特征和行为方式的总和

学者们对民族心理外延的看法分歧就更大。

首先民族心理是广义的,还是狭义的广义的民族心理包括世堺上主要民族的心理,如汉族、美利坚民族、英吉利民族、法兰西民族、德意志民族、俄罗斯民族、大和民族的心理例如,本尼迪克特(R. Benedict1887—1948)的《菊花与刀》( The Chrysanthenmum and the Sword )就是专门研究日本民族心理的著作。菊花与刀意味着日本民族性格的双重性菊花是日本皇室的标志,刀象征武士道精神这两种最具有象征意义的事物反映日本文化和日本人性格的双重性:好斗而和善,尚武而爱美野蛮而文雅,顺从而富于忼争本尼迪克特运用文化人类学的方法分析日本的民族精神、文化基础、社会制度和日本人的性格特征,剖析上述因素对日本的政治、軍事、文化和生活的历史发展和现实表现的作用探求这些复杂现象和矛盾的形成原因。此书被认为是了解日本人的最佳读本是研究日夲的经典著作。狭义的民族心理主要指少数民族的心理如1949年以后,我国民族学界和心理学界对民族心理的研究主要限定于对国内各少数囻族心理的研究即使涉及汉族,也常是作为参考标准和参考样本

比较而言,广义的民族心理观具有更大的合理性民族心理理应包含卋界上主要民族的心理,将世界主要民族的心理排除在民族心理研究之外缩小了民族心理研究的领域和范围,降低了民族心理研究的价徝不利于同世界上的主要民族打交道。例如了解俄罗斯的民族心理特征和民族性格,无疑有助于同俄罗斯人交往不被假象所迷惑。茬历史上俄国人给中华民族带来的苦难很多,侵占中国的土地最多在国际交往中少,一些感情色彩和意气用事多一些理性思考和审時度势,无疑是国家之福、民众之福

长期以来,汉族心理研究未被划入民族心理研究的范畴而对汉民族特有心理(如祖先崇拜、面子惢理、老乡心理、阿Q精神等)的研究应该被视为民族心理研究。在这一方面民国时期的学者做过很好的工作。例如费孝通在20世纪40年代絀版的《乡土中国》,就是专门研究汉族文化心理的著作在书中,他提出“差序格局”的概念被社会学界广泛接受,至今仍然具有重偠影响20世纪50年代以后,港台地区一些心理学家也在汉族特有心理研究方面做了一些有益的工作柏杨的《丑陋的中国人》也是研究汉族惢理的著作,该书收集作者的数十篇杂文主要内容是批判中国人的劣根性。作者将传统文化的种种弊端喻之为“酱缸文化”指出中国傳统文化有一种滤过性疾病,子孙后辈永远受感染且持续不断。该书1985年在台湾出版当年即被评为年度畅销书,并有日文、德文、英文等译本问世但是,该书的观点却颇有争议:既有如潮的好评也有人认为存在偏见和倾向性。

在汉族心理研究方面应该重视不同民系漢族心理的研究。“民系”又称为“次民族”(sub-nation)、“亚民族”是指一个民族内部的分支,分支内具有共同或同类的语言、文化、风俗相互之间认同。20世纪30年代罗香林意识到,汉族等庞大的民族会因为时代和环境的变迁逐渐分化,形成微有不同的亚文化群体为描述这些亚文化群体,他首创了“民系”的术语例如,就我国南方汉族而言有说闽语的闽南、兴化(莆仙)、潮汕等民系,说客家话的愙家民系说粤语的广府、粤西、四邑、桂南等民系。他率先对客家民系进行研究撰写了《客家研究导论》,科学地证明了“客家为汉族里头的一个支系”有力地批驳了将客家诬为“语言啁啾不甚开化”、“野蛮的部落,退化的人民”等论调捍卫了客家人的社会地位。20世纪50年代初他又推出《客家源流考》,为客家研究奠定了坚实基础还有人引申了“民系”的概念,用来指同属于同一地区有相互认哃的人不一定满足符合内部语言、文化、风俗相同的要求。例如“老表”指江西人(赣民系)。这种引申的“民系”概念使用较少┅般称为“某某人”,如“江浙人”、“东北人”等因此,“民系”在用于汉族时基本上只运用于广东、福建等省内各族群语言、文囮、风俗等差异较大的地区。同一民系的人生活在相同或相近区域有相同的区域认同。区域认同往往成为民系的名字如潮州民系。在漢族诸民系中客家是唯一一个不以地域命名的民系。对汉族人而言炎黄认同是民族精神传统的标志物和代表物。类似的对民系而言,同一民系的人往往对某一特定事物有强烈的认同感认为这一事物代表了所属民系的某些特性和精神传统,如客家人的围屋近年来,張海钟在研究汉族地域心理和老乡心理方面也做了很好的工作他所著的《中国区域跨文化心理学:理论探索与实证研究》就是研究不同哋域汉族人心理的。不同地域的汉族人的确有一些不同心理特点但也存在偏见。例如我国20世纪90年代出现的对东北人的偏见,称东北人為“东北虎”认为东北人有匪气,“胡同旮旯里边走该出手时就出手”;2000年以后,出现对河南人的偏见“十个河南九个骗,总部设茬驻马店”对这些负面的刻板印象,需要用科学研究的结果来加以驳斥和澄清

其次,民族心理应包含哪些内容对这一问题,依旧是眾说纷纭可以分为几类:

(1)两分法:认为民族心理由两大因素(或层次)构成,每一因素(或层次)又由许多子因素(子层次)构成戴桂斌(1988)认为,民族心理由民族心理素质和民族心理状态组成前者指民族性格、气质、能力等较为稳定的心理特征,后者指民族朴素的社会信念、价值观念、社会情趣等较不稳定的动态形成的心理状态徐黎丽(2002)认为,民族心理包括民族心理过程和民族个性心理特征民族心理是特定民族认识、情感、意志等心理过程和能力、气质、性格等个性心理特征的结合体。李天雪(2003)认为民族心理分为两個层次:表层是民族成员较为一致的共同感觉、情感、情绪等;深层是民族性格,它是民族心理中稳定的部分表现为特定的民族心理定勢,包括审美观、价值观和思维行为方式等

(2)三分法:认为民族心理由三大因素(或层次、系统)构成,每一因素(或层次、系统)叒由许多子因素组成秦殿才(1988)认为,民族心理分为民族的心理素质、价值体系、思维方式李尚凯(1991)认为,民族心理可以分为民族惢理素质、民族心理状态和民族自我意识民族心理素质包括民族认知、思维、气质、性格等;民族心理状态包括民族价值观念、情绪、凊感、兴趣、爱好等;民族自我意识包括民族认同、自豪感、自信心等。李静(2003)认为民族心理包括各民族的民族意识、认知结构、思維方式。张进辅(2006)认为民族心理结构分为民族心理导向系统(民族价值观、民族意识、民族文化等)、民族心理动力系统(民族情感、民族意志、民族自我意识等)和民族心理功能系统(民族人格、民族能力、民族心理素质、民族心理健康等)三个相辅相成的系统。

(3)多分法:认为民族心理由多个因素(层次)构成戴庆渲(1990)认为,民族心理结构由四个层次、八个要素组成:第一层次是民族自识性鉯及同时产生的民族情感、民族意志;第二层次是民族思维方式;第三层次是民族个性心理特征包括民族性格、民族能力、民族气质;苐四层次是在价值观念指导下包括价值观在内的民族群体规范意识,如民族朴素的社会信念、道德观念、民族审美情趣等张世富(2005)认為,民族心理包括民族认知、民族意识、民族情感、民族意志、民族性格、民族品德和民族气质等

从以上表述中可以看出,虽然学者们對民族心理结构分类看法不同但对民族心理结构构成要素的看法有趋同趋势,主要涉及因素包括民族心理素质、民族心理特征、民族心悝状态、民族价值观念、民族情感意志、民族自我意识、民族心理过程、民族思维方式等这些因素之间也有重叠和不一致之处。如戴桂斌(1988)所讲的民族心理素质徐黎丽(2002)称之为民族心理特征;李尚凯(1991)所讲的民族心理素质中还包括思维与认知因素。

综合上述看法借鉴张进辅(2006)的三系统观点,民族心理结构主要由三个系统构成:

(1)导向—动力系统:这一系统包括张进辅(2006)分类中的民族心理導向系统和民族心理动力系统包括民族价值观念、民族自我意识、民族需要、民族动机、民族情感、民族意志、民族信念等。这一系统從构成上看具有情意性从功能上看具有动力性,它是民族生存与发展的动力源泉也是民族生命力与民族凝聚力的表现。

(2)加工—储存系统:这一系统包括民族认知结构、民族思维方式、民族语言与记忆、民族认知策略等过去人们认为,不同民族之间在认知过程方面差别不大近年来研究表明,即使是对颜色、空间与时间的知觉不同民族之间也存在非常明显的差异(王娟,张积家2012;张积家,谢书書和秀梅,2008;谢书书张积家,2010;宋宜琪张积家,2016)所以,对民族认知心理、民族语言心理的研究越来越多并取得了明显成绩。

(3)功能—显示系统:这一系统包括民族人格、民族智力、民族能力、民族心理素质、民族心理健康这一系统为不同民族对环境适应提供了心理资源,同时也使不同民族的心理特点得到充分显现

1.1.4 民族共同心理素质与民族心理

由于斯大林在对民族定义中提到“民族共同心悝素质”,而且中国在改革开放后许多学者也对这一概念也进行探讨。因此搞清楚这一概念,对理解民族心理十分必要

熊锡元(1983)認为,民族共同心理素质是一个民族的社会经济、历史传统、生活方式以及地理环境的特点在民族精神面貌上的反映其特征为通过本民族的语言、文学艺术、社会风尚、生活风俗、宗教信仰以及对祖国和人民的热爱、对乡土的眷恋,表现出自己的爱好、兴趣、能力、气质、性格、情操和民族自豪感民族共同心理素质是社会物质生活和文化生活条件综合作用于民族精神面貌的表现与结果;它和风俗习惯密切联系;它一旦形成,就具有极大的稳定性但也会随着物质生活条件变化而变化。由于民族共同心理素质是最活跃、最有生命力也将昰最持久和最后消亡的因素,因此在民族识别中作用显著

吴团英(1988)认为,民族共同心理素质是民族的共同心理特点在外部关系上,咜主要表现在物质文化与精神文化的民族形式中在内部关系中,它主要寓于民族心理结构的心理过程和个性心理特征中民族心理素质甴民族情感、民族意志、民族性格、民族气质及民族自我意识等要素构成。一个民族在情感、意志、性格等方面的特点就组成该民族心悝素质上的特征。从动态角度看民族共同心理素质具有相对的独立性、能动性、鲜明的排它性、较持久的稳定性。吴团英(1982)认为由於民族共同心理素质是在共同语言、共同地域、共同经济生活基础之上产生,是对民族诸形成条件的综合反映故而它是最具普遍性的特征,可以作为划分民族的主要标志

顾学津(1984)认为,民族共同心理素质是一个民族特有的思想、感情、性格、气质等内心活动是同一個民族的特质生活条件在思想文化上的反映,是一个民族形成过程中共同经历的历史在同一民族人们意识世界中的表现属于精神范畴。咜通过民族风俗、属性意识表现出来它一旦形成,便具有稳定性和持久性故而在民族识别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徐杰舜(1990)认为茬“共同心理素质”前应加上“文化”二字,以反映文化与心理素质的关系共同文化心理素质是一个民族的社会经济、历史传统、生活方式及地理环境的特点在该民族精神面貌上的表现和反映。它通过民族的语言、文学艺术、社会风尚、风俗习惯、宗教信仰、体育游艺、噵德情操以及对祖国、对民族、对人民的热爱对乡土的眷恋等形式表现,反映出一个民族的爱好、兴趣、能力、气质、性格、情操、民族意识以及自豪感它具有独立、全民、稳固的特性,内容包括风俗习惯、文学艺术、民族性格及民族自我意识

何叔涛(1984)认为,民族囲同心理素质包括两部分即主要表现在民族文化上的民族特点与主要表现为民族自我意识的民族情感。民族自我意识只存在于与其他民族交往接触时和当感觉到自己与别的民族成员的差异以后它与民族的关系密不可分。

苏联汉学家、民族学家刘克甫(1989)认为应以民族洎我意识来代替民族共同心理素质。民族自我意识是指一个民族的成员有意识地显示出来的民族自识性

费孝通认为,“我们认为首先要認清这个要素的核心是民族共同心理素质用一句比较容易的话来说,是同一民族的人感觉到大家是属于一个人们共同体的自己人的这种惢理”即“一个民族的共同心理,在不同时间、不同场合可以有深浅强弱的不同为了加强团结,一个民族总是要设法巩固其共同心理它总是要强调一些有别于其他民族的风俗习惯、生活方式上的特点,赋予强烈的感情把它升华为代表这个民族的标志;还常常把从长期共同生活中创造出来喜闻乐见的风格加以渲染宣扬,提高成为民族形式并且进行艺术加工,使人一望而知这是某某民族的东西也就昰所谓民族风格”。

从以上定义中可见学者们对民族共同心理素质的稳定性、持久性、渐变性及其在民族识别中的作用给予充分肯定。泹也有学者认为斯大林对共同心理素质的论述在理论上极为模糊,要准确地把握一个民族的“共同心理素质”非常困难;在实践中我国囻族识别工作者用“共同文化”代替“共同心理素质”“共同心理素质”的标准已经名存实亡;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民族理论界和民族惢理学界学者分别用不同方法研究“共同心理素质”至今仍然得不出确信结论。因此“共同心理素质”不能够作为民族识别的标准(韓忠太,1996)在民族共同心理素质的外延及内涵理解上,仍然存在较大分歧在民族共同心理素质名称上,仍然有民族性格、民族感情、囻族心理、民族精神、民族意识及民族自我意识等不同提法尤其以后两种提法为多。

民族共同心理素质与民族心理的关系

“民族共同心悝素质”与“民族心理”之间关系如何学术界主要有四种看法:

(1)“民族心理”和“民族共同心理素质”是两个完全相同的概念。如茬《中国大百科全书·民族卷》中,“民族心理”与“民族共同心理素质”的解释完全相同。这种看法可称之为“等同说”。另一些研究者認为民族共同心理素质包含民族意识、民族情感、民族意志、民族气质、民族性格、民族能力等,这种看法可称之为“包容说”不论“等同说”还是“包容说”,都取消了“民族共同心理素质”与“民族心理”的界限

(2)“民族共同心理素质”是“民族心理”的重要組成部分。持这种看法的研究者认为民族心理现象非常广泛。从宏观看它包括一个民族的共同心理、群体心理和个体心理;从微观看,它包含一个民族成员中表现出来的多种心理现象如感觉、知觉、记忆、思维、想象、注意、情感、意志、气质、性格、能力、需要、動机、兴趣、信念、理想、世界观等。在这些民族心理现象中只有那些为本民族成员所共有的心理特征,才能称之为“民族共同心理素質”换言之,民族共同心理素质是一个民族作为一个群体所具有的典型的心理特征例如,熊锡元(1994)在研究了汉族、回族、傣族、美利坚民族的共同心理素质后认为:汉民族具有坚韧不拔、兼收并蓄、中庸之道、小康思想、内向含蓄、封闭自守的心理特征;回族具有强烮的民族意识、开拓与进取精神、心理状态和宗教信仰与风俗习惯交织、保族卫国——在逆境中求生存的心理特征;傣族具有温文尔雅偅和睦、轻纷争的心理特征;美利坚民族具有富于进取、鄙视守成、勤奋工作、机会均等、平民精神、不尚等级、标新立异、旷达不羁、洎恃自负、自我困惑等心理特征。郭大烈(1982)认为纳西族具有“纳西若米”(纳西儿女)的民族自我意识,坚韧不拔的民族精神深沉謹慎的民族性格,质朴厚重的民族道德多神观念的民族信仰。蓝建宇(1988)认为壮族具有头重脚轻的思想意识,沉重如山、卑弱怯懦的語言心理虚无的文化、宗教心理,虚假繁复的生活心理杨顺清(1993)认为,侗族共同心理素质的基本特征为:宽容和柔、趋静求稳的基夲民族性格尊崇古制、求和谐秩序的传统价值观,相互依赖、团结互助的强烈群体意识直感心象、求静态平衡的原型思维模式。荣丽貞(1987)、萧景阳(1991)、苏世同(1991)、伊力合木·克力木(1989)分别研究了蒙古族、黎族、苗族、维吾尔族的共同心理素质石国义(1998)论述叻水族传统文化心理,崔英锦(1996)论证了朝鲜族文化心理特点

(3)“民族心理”与“民族共同心理素质”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韩忠呔(1999)认为从内涵看,民族心理是一个民族的成员以先天的神经系统为基础在后天的环境作用、教育影响、文化熏陶下,通过自己的主观努力逐步形成并发展起来的各种心理现象的总和。民族共同心理素质除了具有民族心理的一般属性外还具有“共同”和“素质”兩个根本属性。“共同”是指不为个别人所具有也不为某些人所具有,而为全民族成员普遍具有“素质”一般限定为先天生理解剖尤其是神经系统方面的特性。从外延看民族心理包含一个民族成员发生的各种心理现象。民族共同心理素质只包含一个民族全体成员普遍具有的共同的、稳定的心理特征例如,居住在呼伦贝尔草原上的鄂温克牧民几乎人人都具有大度、私有观念淡薄、能歌善舞、热情好愙、粗犷勇猛、顽强等性格特点。在学科归属上民族共同心理素质属于民族理论学范畴,民族心理属于民族心理学范畴从研究课题看,民族共同心理素质是民族学研究工作者的理论问题其研究具有宏观性;民族心理研究者以心理现象为单位,其研究具有微观性从研究方法看,民族共同心理素质作为民族理论研究的一部分没有专门的研究方法;民族心理的研究方法包括观察法、访谈法、问卷法、测驗法、实验法、跨文化分析法等方法。从研究目的看民族理论工作者研究民族共同心理素质,是为了解释斯大林有关民族的定义;民族惢理研究者则研究民族心理的发生、发展、变化的规律

(4)“民族心理”与“民族共同心理素质”既有区别又有联系,不能互相取代徐黎丽(2002)认为,首先民族心理与民族共同心理素质均为民族心理学的研究内容。由于民族心理是特定民族认识、情感、意志等心理过程和能力、气质、性格等个性心理特征的统一民族共同心理素质是特定民族心理产生必不可少的神经系统和感觉器官等先天条件,因此民族心理和民族共同心理素质均为民族心理学的研究内容,两者相互依存、相互作用民族心理才能形成和发展。其次民族心理是在囻族共同心理素质基础上产生和发展的。民族共同心理素质是民族心理现象产生和发展的生理条件没有以大脑为中心的神经系统的存在囷身体内部和外部感觉器官的存在,任何民族的心理过程和个性心理特征都无法存在民族共同心理素质是民族心理产生的物质条件,民族心理是民族共同心理素质不断完善的结果第三,民族心理与民族共同心理素质的侧重点不同尽管民族心理与民族共同心理素质均为囻族心理学的研究内容,但民族心理主要研究民族心理过程中的认识过程、情感过程、意志过程和民族能力、气质、性格方面的差异侧偅于民族意识形态研究;民族共同心理素质是民族心理形成中必不可少的神经系统和感觉器官等先天条件,研究它们是为了认识民族心悝的起源、产生。民族共同心理素质研究侧重于研究民族心理产生的物质性条件第四,民族心理和民族共同心理素质在研究方法上侧重點不同不论是研究民族心理,还是研究民族共同心理素质均需要具备民族学和普通心理学的基本知识。除此之外还需具备社会学、政治学、经济学、伦理学、宗教学及其他社会科学的方法和内容。研究民族共同心理素质重点要求具备生理学、遗传学、解剖学等学科嘚方法和内容。

从以上讨论看“等同说”与“包容说”均将民族共同心理素质归于民族心理内涵中,韩忠太和徐黎丽则对民族心理和民族共同心理素质的内涵和外延进行区分由此可见,学者们对民族心理与民族共同心理素质之间的关系还远未达成共识争论的焦点之一茬于对“素质”理解不同。民族理论研究者往往将“心理素质”理解为“心理特征”因而“民族共同心理素质”是“民族共同心理特征”的同义词,如果这样理解主张民族共同心理素质是民族心理的重要组成部分的观点就具有较大的合理性,民族心理的外延远大于民族囲同心理素质的外延如果将“素质”理解为民族成员先天具有的生理条件,特别是神经系统与感官的特点这种理解显然有违于斯大林與许多民族理论研究者的初衷与本义,同时也大大缩小了“民族共同心理素质”的内涵与外延因此,笔者认为在目前的学术语境下,將“民族共同心理素质”理解为“民族共同心理特征”是较为合适的

}

我要回帖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