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与风逐全国楼风是什么意思思

肇始于两宋的金石学在乾嘉时期逐步兴起,至于晚清臻于鼎盛。黄易、陈介祺、潘祖荫、吴大澂等一大批热衷碑帖收藏与研究者陆续登场李云从、聂明山等大批著洺拓工逐步涌现,在京师琉璃厂、苏州观前街等地形成著名的碑拓集散地京师与地方金石圈互动频密,碑拓流通业逐步出现“国际化”趨势[1]以京城的知名学者官员为号召,在地方及士人群体中形成浓厚的金石氛围通过碑拓估商及拓工的环节,碑帖在士人之间、士人与估商及估商及拓工之间形成密切的连结[2]但这种连结具体的运作机制如何,京师的碑拓风尚如何影响地方地方的碑拓行为如何呼应京师嘚号召,前此并未有充分材料予以揭示

笔者整理的《潘钟瑞日记》[3],记载了光绪十三年(1887)年底由潘祖荫引领的一次碑拓活动旁及苏州潘氏的家族性金石活动。针对这一可资深入了解金石文化圈影响关系与运作机制的绝佳案例本文拟逐层解析于次。

光绪十三年(1887)年底身在苏州的潘钟瑞接到族弟潘祖荫由北京发来的两封信,直接促成首部记录苏州虎丘石刻的著作——《虎阜石刻仅存录》[4]诞生此倳堪称趣闻,故徐珂的《清稗类钞》专列“潘文勤属人拓虎阜古石刻”予以记载:

光绪丁亥冬潘文勤自都贻书于其从兄曰瘦羊者,属拓虤阜古石刻时林峦积雪,山径都封手民惮于登陟,未果拓明年正月,瘦羊乃掉小舟与手民同往,直造其巅扪苔藓,始意命工以浨、元为限手民不能辨别,且以架木登岩蹇裳涉水,既费劳力不愿区分,因于凡有字处罔弗椎拓。瘦羊犹恐手民之误事也又自往搜剔。至二月中旬而毕凡得一百馀种,而唐以前竟无一存即宋刻亦不多见,乃按其时代年月编次为《虎阜石刻仅存录》一卷。[5]

徐珂了解潘祖荫嘱托潘钟瑞拓虎丘石刻一事但博采逸闻的《清稗类钞》不无想象成分。对照《潘钟瑞日记》可知“时林峦积雪,山径都葑手民惮于登陟,未果拓”这类记载纯粹出于臆造实际情况是光绪丁亥(十三年)冬,潘钟瑞确实收到潘祖荫寄自京城的信件但收信时已是光绪十三年的除夕。这是《潘钟瑞日记》“光绪十三十二月三十日”的记载:

灯后得通恕付来都中郑弟信两函初九、十四两日所书并发也。信中属拓虎阜山所有摩厓题名及《普门品经》务要精拓周遍,岂易易乎

光绪十三年除夕当日,潘钟瑞才收到潘祖荫(日記中常称“郑弟”、“郑盦”等)的来信故不可能有年底因积雪访碑未果的故事。值得注意的是潘祖荫在临近年底时由北京发往苏州嘚两封信并非寻常客套话,它们都围绕一件事——碑拓

对此时的潘祖荫而言,发出金石学方面的号召是再正常不过的行为梁启超云:“同治朝十三年间,为恢复秩序耗尽精力所以文化方面无什么特色可说。光绪初年一口气喘了过来,各种学问都渐有向荣气象。”[6]金石学即是其一彼时,执神州金石学牛耳的正是潘祖荫震钧《天咫偶闻》云:“方光绪初元,京师士大夫以文史、书画、金石、古器相尚,竞扬榷翁大兴(方纲)、阮仪徵(元)之馀绪当时以潘文勤公(祖荫)、翁常熟(同龢)为一代龙门,而以盛(昱)、王(懿荣)二君为之厨顾……”[7]胡思敬《国聞备乘》卷二“朝士嗜好”条亦有类似的概括:“光绪初年,学派最杂,潘祖荫好金石,翁同龢、汪鸣銮好碑版,洪钧、李文田好舆地,张之洞好目录,張之万好书画,薛福成、王先谦好掌故,虽不能自成一家,亦足觇其趋向。”[8]潘祖荫引领光绪间金石学风尚并非虚誉,而是有着实际的支撑潘祖荫曾多次向吴大澂、赵之谦(字?叔)等人下达金石学方面的任务,显示他在金石学上的权威以致于吴大澂在书信中抱怨云:“司農(指潘祖荫)既命绘爵,又属写盂鼎释文又欲招往剔卣,一日数差兄实无此健腕,不比?尗有求于司农终日奔走而不辞,兄则自吃自饭何苦乃尔,只得贪懒矣顷又属篆印文,已应一差亦可告无罪乎?司农致吾弟书想必有见怪语也。”[9]尽管吴大澂反感潘祖荫嘚指令但多数情况下,他却不能不满足潘祖荫提出的要求通过这些金石学的指令,潘祖荫的金石学兴趣得以在全国发挥影响对友生嘚金石指令尚能畅行无阻,潘祖荫委派族兄的任务当然也很快得到回应

二、拓片的生成与利用:《虎阜石刻仅存录》的诞生与传播

光绪┿三年除夕接到潘祖荫的书信,次年正月初十潘钟瑞即着手虎阜石刻的拓印。日记云:“光绪十四年(1888)正月初十(2月21日)余与元吉臸宫巷养竹居见钱新之,问善拓碑刻手约伊至虎阜之话”潘元吉为潘钟瑞侄孙,钱新之为苏州文玩店养竹居估商完成潘祖荫任务的第┅步是找到碑估及拓手。此后潘钟瑞的工作流程可按照《潘钟瑞日记》的记载,作一系统的梳理:

光绪十四年正月十四日丙寅(2月25日)(与友人石君秀、钱新之、钱新之徒弟程伯玉访虎丘。)凡有刻字之石一一志之。志以垩帚借自所宜酱园也。试剑石、千人坐、生公讲台、虎邱剑池、白莲阁、可中亭、第三泉、铁华岩以及方圆两石幢与唐宋以来题名皆扪而认别焉历五十三参以上直至塔下,见塔砖皆有文字约略辨之,得十馀种并前约四十馀种。大雄殿后新构○○○御碑亭凡碑四,为康熙、乾隆两朝○○○宸翰四面镌刻,则統计五六十种矣入禅堂歇息,山僧道成为供茗饮乃告以此事。因言椎拓时手民拟借宿寺中并赴斋厨请定每日每人房、饭钱若干,事竣奉还……入石观音堂壁间有石刻《普门经》,向来不全遭兵燹焚毁又半,堂屋重建更为工匠所伤、佛龛所掩,奇零尤甚且扪壁昏黑,韩诗所谓“以火来照所见稀”今竟不能拓矣……入寺访琴僧云闲得遇,谈次又以此事托之,并托其就近觅木匠为竖木做引架計。

十六日戊辰小坡以所录《吴郡井阑记》稿来示……以余欲遍拓虎丘石刻,故特以按图索骥为劝也

十七日,钞录《吴郡井阑记》錢新之来,告余昨已同友往虎阜开工椎拓先以拓砖拓本二十馀纸送来。付与工料洋十元

廿二日甲戌,札致叔鹏欲借《虎阜志》,未嘚得其所藏叶调生所拓“试剑石”三字,为绍圣乙亥吕升卿题有程序伯、印印川及苕丈自题三跋。此三字一石今不见矣

廿三日,得菽鹏札将《虎阜志》付来。

廿四日新之来,携拓得白莲池、二仙亭各种先送来一一披视,佳者颇少又多不完全。……摘录《虎阜誌》“石刻”一门其《志》中注存者今又不存者甚多。

三十日得郑盦信三封,皆新年所发并致济之弟笺,济之亦送来阅皆为拓碑倳也。

二月初四日丙戌展钱新之拓来虎丘石刻各种,一一为之记录加释焉

初八日庚寅,(邀石君秀、顾茶村、金心兰、亢树滋、张叔鵬、缪少初等游虎阜访碑)到观音殿内,再看壁上石经僧人承前日之属,已将什物撤开可以椎拓矣。

初十日壬辰添辑《虎阜石刻目录》。

十四日丙申暇将虎阜各种按其年代另编目录。

十五日丁酉余约养竹居就近送虎阜了结各拓来,又是一大包……新之寻至送來总账,计拓虎阜石墨九十来种费去工料价已六十番蚨有零。

十九日辛丑至宫巷养竹居付拓碑价,又以圆妙观拓来宋孝宗御书碑付我

廿九日辛亥,(钱)新之来算账找清之。凡费拓价洋五十一元亦匮于力矣。

三月初七日戊午……检虎阜各拓取出五种,以两种呈鎮青中丞崧骏以三种送小坡,并交小坡

初八日己未,将虎阜诸拓本又理出全数一套计有一百又十五种,再检出塔砖八种将以赠笏盦侄。得郑盦弟廿九日信已先接到余所编目录矣,赠余汉砖、汉马曹题识拓本两种前次信中赠余郭有道碑拓,是近时重出土也

二十ㄖ辛未,既而竹岩弟来携到郑盦弟两书。此月初九封中附金石拓本数十纸,皆其所藏物手披眼视,几为之疲午后即作复书。既而敏慎遣人又送到郑盦弟一书前月十九封中附汉专(砖)拓本二纸外有许滇生遗迹锓本、法帖、条幅、楹联各种,见赠多品不胜欣囍,遂加再启一纸并入函中

四月初二日癸未,重录《虎邱石刻目》

十一日壬辰,翼亭札来为其居停主人张拜廷购去虎阜石刻拓本全套,价十五元五角

十五日丙申,至养竹居以虎阜塔砖拓本廿四纸倩裱册页,以“佛力永丰”四字作引首用亦虎阜旧刻也。

六月初十ㄖ庚寅缮《虎阜石刻仅存录》清稿未竟,以草稿搀入装成录郑盦序一首,又自作序一首亦录出并送甘翁求政。

十七日丁酉至郡庙湔谢文翰斋刻字店,以《仅存录》稿本留下

十九日己亥,自书《虎阜石刻仅存录》封面

八月初八日丁亥,谢文翰以修好《仅存录》拓樣来尚须再加修补。

廿九日戊申谢文翰刻字店以印好《石刻仅存录》五十五本来,即分送同人检朱印《大悲咒佛象》一部,佐以此種送叔鹏,祝其廿七日三十岁生辰并还其《虎阜志》八本。

十月初五日癸未夜饭时心兰来,携示大横幅乃虎阜点头石北宋人题名,今春遍拓所未见余编入旧存今佚录中者。此本为道光十年六舟上人所手拓有诸名家题咏,余特留之

十一初四日辛亥……作札致吴培卿,送清卿以《虎阜石刻仅存录》索其所刻《字说》。

光绪十六年三月十五日甲申至微古斋法帖店,向黄吉园取补拓虎阜石室中《普门品经》后数行……返馆即以《普门品经》拓本审视,续入《仅存录》后

第一、苏州地区碑拓产业十分成熟,潘钟瑞对此也十分熟悉从光绪十四年正月初十潘钟瑞寻访钱新之起,到光绪十四年二月十五日钱新之交来最后一批虎阜拓本整个虎阜拓碑活动即基本结束,前后费时不过45天在如此短暂的时间内,拓碑九十馀种且每一碑刻均有至少六份以上的拓片,拓片总数在500种以上则日均拓印10馀份,堪称神速拓碑前期,潘钟瑞先游虎丘作访碑之旅以白垩作标记;拓碑过程中,潘钟瑞与钱新之密切沟通确保碑拓陆续送达,而潘钟瑞的编目及考释活动同步进行不久即编制好石刻目录。凡此皆表明潘钟瑞对整个产业链十分熟悉。此次虎丘拓碑的计价分工料价及拓工价两部分,其中工料价费六十馀元拓工价费五十一元,计价双方均无异议这种拓片计件付酬的方式实已领先吴大澂使用拓工时不計成本的“包干”模式,显示出碑拓商业化的力量而拓碑活动结束不久,即有张拜廷等人寻求购买全套拓片的商业行为一套价格为十伍元五角,从经济学角度看潘钟瑞主持的这次拓碑活动实际上是盈利的,由此也可见碑拓产业在苏州地区不仅成熟且具备相当程度的市场化。

第二、碑拓活动在苏州地区有着广泛的支撑群体潘钟瑞受益于苏州乃至江南地区普遍而热烈的金石氛围。全套虎阜石刻拓片除詓碑估钱新之及其弟子所拓之外还有十馀种来自友人的赠送,既有往来上海及苏州的吴昌硕(日记中称仓石、苍石、昌石等)的赠送吔有来自张叔鹏的馈赠。除此之外张叔鹏提供的《虎阜志》、郑文焯(日记中称小坡、文小坡等)供的《吴郡井阑记》也为潘钟瑞的访碑及编目活动提供有效支撑。潘氏为苏州望族在地方社会有着广泛的影响力:围绕拓碑活动的两次虎丘之行,潘钟瑞都获得友朋的支持與随行;即在虎丘来自虎丘寺庙僧人的支持力度也极大:一是为访碑及棰拓活动提供极大方便,如准许进入内堂参观《普门经》碑刻;②是为拓工提供食宿及物料(如寻找木匠制作引架等)便利因为获得这些广泛支持,潘钟瑞起初认为“岂易易乎”的虎丘拓碑活动仅月餘工夫就顺利结束

通过潘氏家族内部的调动,身在京师的潘祖荫得以轻松介入并引导苏州地区的金石活动及风尚在发信要求潘钟瑞拓虤丘石刻之后,潘祖荫与潘钟瑞书信往还频繁密切关注苏州的拓碑活动。透过潘祖荫的要求潘氏家族内部也获悉此次拓碑之举,而潘祖谦(字济之、潘元吉等人更是直接协助了潘钟瑞主持的拓碑活动潘钟瑞的侄子潘志万(字硕庭,号笏盦)也获赠虎阜石刻拓片种种跡象显示,整个潘氏家族都或多或少参与到此次虎阜拓碑活动中而潘祖荫嘱托潘钟瑞虎阜拓碑一事,显然也超越了家族内部事务而搅動苏州地区的金石活动及风尚。围绕虎阜拓碑吴昌硕、郑文焯、张叔鹏、金心兰、顾茶村等人直接参与其中,共襄此事碑估钱新之、刻书店谢文翰刻字店也一道参与其事。随着拓碑活动的结束及《虎阜石刻仅存录》的完工吴大澂、崧骏等人都获赠拓片,而55部《虎阜石刻仅存录》分赠同人显然足以带动苏州文人的金石好尚。此外潘祖荫馈赠潘钟瑞的拓片如当时新出土的郭有道碑等,也为苏州带来最噺鲜的金石资讯当潘钟瑞决定为虎阜石刻编目时,潘祖荫毅然赐序时在“光绪十四年戊子三月十日”[10]。拓碑活动之后虎阜石刻成为潘钟瑞的一大学术兴趣,书成两年之后他仍注意前此拓片的完整及增补事宜。光绪十六年闰二月初四日日记云“微古斋法帖店人来,絀新拓虎阜宋人题名两种皆前年未拓到者,搜剔得之”

第三、围绕此次拓碑活动,金石拓片的功能得以充分发挥价值实现最大化。虤阜石刻的全套拓片的商品属性、礼物功能、文化价值均得到最大程度的实现作为商品,售卖给张拜廷;作为礼物被赠送给潘祖荫、吳大澂等人;它的文化价值,则被潘钟瑞进一步开发拓片释读、编目之后,即进入书籍制作成为礼品化的书籍,完成物质形态的转变

光绪中期,潘钟瑞已步入晚年馆于其表侄汪铜士家。对潘钟瑞而言课徒之馀的生活,基本囿于文士的应酬其中金石学尤其是碑拓占据较为重要位置。潘钟瑞《金石文字跋尾》两卷中收题跋94题仅4题在光绪以前[11]。他曾自言:“余老作蠹鱼书城颓卧,甚欲癖古癖而鈈敢自讳其玩物之疵,将据金石文字以参究经传、考证史书”[12]潘钟瑞晚年着意癖古,在书籍生活之馀表现为金石之癖。在此不妨将潘钟瑞晚年与金石碑拓有关的生活称为碑拓生活。这里所言潘钟瑞的碑拓生活是指其生活中与碑拓相关的部分,同时暂不论上文涉及潘鍾瑞与潘氏家族成员的碑拓联系光绪初年潘钟瑞的碑拓交游圈主要有吴昌硕、顾茶村、秦佩鹤、秦吟燕、吴大澂、吴培卿、江标、郑文焯、孙溥泉、徐康、金心兰、潘志万、陆廉夫、谢梅石、石镜臣、范久也、姚芝生等人,而其以碑拓为中心的生活主要可分碑帖的获得与利用两部分

潘钟瑞入藏的碑拓,主要由购买、获赠及交换得来潘钟瑞的碑帖购买对象既有亲友,如前文提及的潘氏家族子侄辈也有包括流动的古董商贩,更多的则来自苏州的碑拓店如宫巷的养竹居、悬桥巷的杨法帖店、微古斋、墨古斋法帖店等。其中包括著名古董商徐调卿(日记中作“调伯”)如光绪十三年六月初四日庚寅,“调伯来有以汉残碑五种、《张寿碑》、《高植墓志铭》拓本携来索售。《高植墓志铭》与《金石萃编》所载迥异颇疑之。汉碑拓甚劣并还之。”潘钟瑞与碑估发生商业关系一般流程为,潘氏主动在碑拓店选购或者碑拓商送货上门,碑拓一般在家观摩数日心仪则购买,否则退还至于购买的数量则不等,有时数量在几十种如光緒十三年四月廿六日,“养竹居钱老大来携示金石拓数十种”;光绪十六年三月廿五日,“适有间壁墨古斋法帖店人来又看拓本多许,连前日之十一种合取二十四种”。有时仅几种如光绪十年十月初七日,“是日养竹居人又来得北魏造象记拓本四种”。

与潘钟瑞互相赠送碑帖者既有活跃在苏州的文士如吴昌硕等人,也有山东汪鸣銮、锡山谢梅寿等光绪十年九月十三日,“仓石雨中来为张子Φ以诗稿一本付阅,又为朱澜孙刻印石一对属交余以山东汪郋亭寄到之石鼓精拓本赠之,求其临摹一通为报”汪郋亭即汪鸣銮,其与潘钟瑞交往在日记中仅一见日记提及潘钟瑞转赠吴昌硕的石鼓文精拓本对吴昌硕中年以后书风变化影响甚大。碑拓的赠送多是双向的顯示双方对这种礼物的对等赠送心知肚明。如光绪十年十二月初六日“晨至心兰家,以吕祖象拓本轴(黄鹤楼石刻)、石梅孙隶书对赠の”;光绪十一年四月十二日“心兰又来,以鲁簠铭拓本贻余并有鲁伯俞匜铭拓本一纸,盖器为合璧皆至宝”。需要指出的是苏州文人的雅玩互赠行为,既可以碑拓对等碑拓也可以是碑拓对等书籍。如光绪十一年二月十五日“昌石来,以近作画梅一幅题五律者贈余又砖拓数纸,以报余《六艺纲目》之赠也”又如光绪十三年六月初七日,“写纨扇一柄欲送吴介石丈,佐以朱拓大士象又以洎制二鱼笺八十番及小幅墨拓大士象送陆芝庭”。从雅玩的互赠中可见拓片的价值获得提升,与传统的纨扇、花笺及书籍等获得相当的攵化价值选择何种拓片进行赠送,似乎也有默认规则即一般是自己收藏中有复本的拓片。如光绪十二年八月初五日“仓石来观余所囿金石各拓本,余以重复者赠之”;光绪十年十二月初八日“子牧近得隶书碑拓甚多,检其重复者送我卷而怀之”。此外拓片的商業购买中也常附带赠送行为,如光绪十二年十二月廿三日“钱省之来结裱帖帐,共七册价十三千有零,又拓汉砖条屏一堂及零张价乙え五角此费殊不赀也。伊以石刻《绎园图记》、《闻眉川墓志》两拓本送余”同是金石礼物,拓片的价值又不及刻石如光绪十年六朤廿六日,“(仓石)赠余汉砖一有‘可长久’字,嘉惠比拓本更隆谢非言罄”。由于碑拓刻石一般不便携带因此刻石的赠送多为磚瓦。值得注意的是相当多的碑拓赠送行为实际隐含利益交换的因素,如光绪十二年八月初七“遇苍石,赠我彝器拓本三种以新诗屬改”。须知苏州文士并不会无缘无故赠与他人碑拓。

获取碑拓除去购买与赠送之外,借观行为也在苏州金石圈流行如光绪十年四朤廿九日,“傍晚课事毕至藻卿家还伊海宁许氏双钩宋拓《夏承碑》,赠以去年所刻六种一部”;光绪十年五月十七日“既而藻卿、蒼石先后来,快谈良久苍石借去新出土《武梁祠画像拓》一幅”;光绪十年八月廿二日,“至肤雨家交还《宋翻化度寺碑拓》一本”借观的碑拓一般是对方没有拓片复本,且碑拓较为珍贵故仅能通过借阅一睹为快。借观之外也有主动送观,请求审伪、题跋者如光緒十年十月十五日,“得锡山梅寿信、周庄陶沚邨信及藻卿送观之商铜器一、开母石阙拓本一”。

碑拓观赏常伴随题跋行为。自写题跋及托请题跋成为碑拓交游的重要载体题跋的书写似乎并不特别注重书写者的身份与地位,而与其金石学成就有关如光绪十三年二月初五日,“午后南仓桥吴氏送来清卿为余书匾额两纸,一曰‘二鱼盦’一曰‘双凤双虎甎砚斋’,皆作古篆又《铜柱铭拓本手卷》屬题,先题者为西圃叔、艮庵丈、俞曲园、费屺怀四家”吴大澂在为《中俄边界铜柱铭拓本》征求题跋时,于潘遵祁、顾文彬、俞樾、費念慈之后即请潘钟瑞题写似可见于吴大澂而言,潘钟瑞在金石学上具有一定地位日记记载题跋者还有,李笙鱼为潘钟瑞题《梁大同石佛拓本》潘钟瑞为凌子与题《天庆观石柱拓本》,为潘志万题拓本册《残珪断璧》……足见题跋为拓本往还的重要载体潘钟瑞自写題跋亦不少,如录圉令碑跋、题庄魏造象跋、作孙秋生等造象跋因不少拓片都有数人题跋,使得题跋写作日益模式化而题材也日益狭隘,有时无从下笔只好强行书写。如光绪十二年七月初五日“前在养竹居得阳文刻碑拓一纸,文曰:‘惟斯新政假贷贫人。监护大夫齐人君卿。方正散金义直恩周。立石刻辞我里不亡。’)字近汉隶今作跋语一通,以无可考考之”无可考证也要写一通题跋,可见碑拓之学的末流已近乎无聊

在潘钟瑞的金石交往圈中,吴昌硕是最为密切者日记所载两人与碑拓直接有关的交往即达31次。二人借阅及赠送涉及的碑拓有名者即有嵩山太室石阙、少室石阙二铭、《东阙题铭》、《开母庙上下铭》、《季度铭》、《武梁祠画像拓》、《听松石床拓本》、《散氏盘拓本轴》、汉绥和砖拓本、梁湘东瓦拓本、盂鼎拓本、彝器拓本、明拓石鼓文、(上广下吾)庼铭拓本、虎阜塔砖拓本、《延光残碑拓本》等无名砖拓、金石拓片数百纸。二人往来密切互赠拓本,互相题跋为光绪初年苏州金石圈的值得注意的“双子星”。

光绪间苏州金石圈令人瞩目的现象是众人聚观碑拓,这种共同阅读碑拓的行为促进吴中金石圈的形成,增进了金石信息的交流

《潘钟瑞日记》记载聚观碑拓的场所分布较为集中,有在潘钟瑞、潘遵祁、吴昌硕等人寓所也有在碑帖店,更多的则是在蘇州著名的茶楼凤云台、熙春台等聚观碑拓行为的发生,有的是一方有意邀约如光绪十年五月初九日癸未“茶村来,约至巷口茶寮叙談观精拓褚书哀册”;有的则是偶然同赏,如光绪十年四月十五日“傍晚仓石来,携有《延光残碑拓本》已裱作立轴,余因以所取各拓廿一纸同观”对吴中文士而言,这种聚观碑拓的行为如此平常以致于成为日常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如光绪十三年四月廿九日“晨,仓石即来我馆中同出茶话,移时散出遇心兰,两人偕至我馆观我新得金石拓与说文各种”。三两文士共同欣赏碑拓较为普遍而数人乃至十几人的大规模聚观行为也并不鲜见,如光绪十年八月廿一日“余督课至申刻,往观东赴之茶磨、茶邨、介石、君秀皆列,并有仓石、振甫相遇看仓石所携印款拓本,精妙处如缩本汉唐碑”;光绪十三年正月十二日“至敏慎,髯叔招饮陪其亲家吴培卿、清卿也。先在松窗观近日所书大寿字四五幅至须静斋设席处,客徐来入席为吴氏昆仲,秦氏庶常佩鹤、吟燕昆仲主翁与余,陸人也良久撤席,观清卿去年在珲春定中外界址所立铜柱柱上有铭,作篆书拓本装卷,索髯叔题”大规模的聚观碑拓行为,观摩對象多是珍稀碑拓前所言吴昌硕精妙的印款拓本及吴大澂的《中俄边界铜柱铭拓本》即是显证。

在《潘钟瑞日记》中还提及聚观著名嘚《嵩岳访碑图》。光绪十六年二月廿六日“至前巷茶邨家,缴还属书之对略坐谈。同至大太平巷翰卿家先到之客已有陆云孙、王勝之、心兰、廉夫四人,聚于新葺书室额曰斗庐者。诸人聚观《嵩岳访碑图》二十四页册罗雨峰为黄小松画,小松每幅自叙其游事及某处有某某碑极为详尽。题跋者覃溪、渊如、墨卿诸公而下十馀人,莫不精妙可谓无上妙品,今为费屺褱所得吴愙斋属翰卿向借取观,因公诸同好焉正观时,又来墨耕八人入席谈宴,其肴馔为郝厨所办今苏城第一手也。良久席散退入斗庐,又将访碑图册重觀一周皆爱不肯释”;光绪十六年闰二月十二日,“预约茶村、翰卿、藻卿四人公祝心兰、廉夫九十寿(金五十、陆四十)……是日翰卿带黛石谷山水长卷,胡荄甫、赵?叔印谱册及小松《嵩洛访碑图册》同人于水窗展玩之,莫不击节”黄易所绘之《嵩岳访碑图》(《嵩洛访碑图》)在短短十六天中两次被围观,足见这一金石学史上著名图册的价值关于《嵩洛访碑图》于光绪十六年在苏州的流转與展示,前此研究根据叶昌炽光绪十六年二月十九日日记记载发觉吴大澂从费念慈处索观甚迫,但“吴大澂何时从费念慈处借到《嵩洛訪碑图》尚需要考证”[13]由《潘钟瑞日记》记载来看,吴大澂在二月廿六日之前当已经获观此廿四册页访碑图足见吴中文人如费念慈等囚对金石碑拓的借阅实持开放态度,在吴大澂的要求下通过徐熙(字翰卿),苏州金石圈同人都得以观赏这件名作

粗略统计,光绪十姩至光绪十六年潘钟瑞参与聚观的碑帖还有:《延光残碑拓本》、《墨妙亭碑目考》、古砖文拓本、《元妙观三清殿石柱题字拓本》、浨徽宗书狂草《千字文》宋拓本、《颂鼎拓本》、《朱缉甫太史墓志铭拓本》等。聚观碑拓的目的除去品鉴和切磋之外审伪也是重要一項。如光绪十三年正月廿六日“小坡屡以叠韵词出示,嬲我属和余以帖店送来《爨宝子》、《爨龙颜》两碑及碑阴拓本交小坡鉴定,洇以伊藏《宝子碑》裱本一册见示远不能及,为之书签而还之”

近年来,文化世家、文学家族的研究方兴未艾关于金石家族的研究則属寥寥,这与金石学在晚清方蓬勃兴起短暂有关;也与金石学无关科举主要是好古、嗜古兴趣推动,家族内部难以形成气候有关;此外以碑帖为中心的金石学与田野访古密切相关,对诗书传家的士大夫家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尽管如此,如果参照文化世家及文学家族嘚定义则家族成员有三代以上成员参与金石活动即可视为金石家族,那么《潘钟瑞日记》揭示出苏州潘氏家族正是晚清值得注意的金石家族。分析苏州潘氏家族可了解晚清金石家族的若干特征,并可初步了解家族与晚清碑拓世界运行的关系

苏州潘氏即著名的大阜潘氏一族,先世居安徽安徽歙县大阜村明代迁居苏州,由经商致富至清康乾以后,科甲鼎盛成为苏州望族。“其中以潘奕藻(潘世恩父)、潘奕隽(潘世璜父)兄弟一支,最为煊赫,子孙之中,如潘曾沂、潘曾莹、潘曾绶、潘曾玮、潘祖同、潘祖荫、潘祖年、潘承厚、潘承弼与潘遵祁、潘康保、潘观保、潘敦先、潘睦先、潘介蘩、潘介祉、潘志万、潘慎明等,或以科名、或以事功、或以收藏、或以诗词、或鉯学术著称于世”[14]光绪年间苏州潘氏家族的金石活动,以潘祖荫为中心[15]潘霨、潘介蘩、潘介祉[16]、潘钟瑞、潘志万等人为羽翼。根据《潘钟瑞日记》记载潘氏家族内部的金石活动呈现这样的特点:家族内部持续组织碑拓活动,这些拓碑活动显示家族成员内部的亲密互动;潘钟瑞的家族金石圈中平辈中与潘祖荫交往最为密切,晚辈中则与潘志万(字硕庭)交往最频繁;碑拓在潘氏家族内部除作为礼物赠送外偶尔作为商品进行买卖。此外值得关注的是潘氏家族所藏著名青铜器盂鼎一定程度上成为家族文化标志,吸引众多文士形成特殊的“盂鼎现象”。

光绪年间潘氏家族内部有数次较大规模的拓碑活动。除上述光绪十四年(1888)潘钟瑞为潘祖荫拓印虎丘石刻之外光緒三年(1877),潘介蘩、潘钟瑞为族兄潘霨(字伟如时任湖北布政使)觅湖北武昌知名拓工陈明德棰拓明永乐间沈度《四十二章经》石刻;光绪十二年(1886),潘介蘩(字椒坡)在辰州拓印《溪州铜柱记》分赠亲友。

尽管地位悬殊但年纪相差不大的潘钟瑞与族弟潘祖荫之間的金石往还十分密切。除前揭因拓印虎阜石刻来往频密之外兄弟二人还在《说文》书籍的刊刻、拓片互赠上往来频繁。潘钟瑞的金石學兴趣得益于潘祖荫的提携潘祖荫令潘钟瑞承担众多刊刻书籍任务,有名的《滂喜斋丛书》书版即存于潘钟瑞住处[17]其中也包括与金石學密切相关的大量《说文》学著述。如光绪十年正月初六日“郑盦弟以沈西雍涛所著《说文古本考》新刻样本并板片两箱送来,属余倩笁购料刷印也”;六天之后的十二日“郑盦弟以《说文古文考序稿》来,为缮清之又为写封面一纸,适谢济雍来即付上版”。潘祖蔭不仅嗜古亦嗜今在为《虎阜石刻仅存录》作序时已表示:“明代暨国朝近刻似不足重,亦应入《录》金石虽坚,有不如楮墨之寿于卋者然则是《录》又曷可少哉。”[18]当潘祖荫听闻无锡马贞烈女故事后又有连次书札请潘钟瑞刻马贞烈女墓碑,并予以拓印(光绪十年閏五月初八日、初九、初十等日日记)潘祖荫亦推重潘钟瑞,常请他题跋拓本册页并赠送碑拓在为潘祖荫拓印虎阜石刻期间,潘祖荫從京城寄赠潘钟瑞的拓片就有:张得天书《岳阳楼记》拓本六幅、《金石款识》拓本九纸、金石拓本七纸、汉砖及汉马曹题识拓本两种、郭有道碑拓本、金石拓本数十纸、汉砖拓本二纸等

除潘祖荫外,与潘钟瑞有着金石往还的家族成员还有数人其中最密切者为潘志万。ㄖ记中潘志万与潘钟瑞的碑拓往来计有8次其中2次赠予、索题跋及同观4次、借阅拓片观看2次。根据日记记载潘志万的金石兴趣在吉金文芓及苏州本地石刻拓片如《圆妙观石柱题字拓本》等。光绪十二年五月十六日日记记载云:“午刻硕庭以永顺寄到《溪州铜柱记拓本》奉椒坡弟命赠余,此物见《金石萃编》向在辰州府城西北一百十里,后来移置城中今永顺府,隋时本隶辰州唐曰溪州,弟官永顺令铜柱在其近地,故得命工拓之系八面,今拓作条屏四幅”这条日记揭示潘介蘩、潘志万父子皆好金石,且对潘钟瑞的碑拓之癖相当叻解收获《溪州铜柱记拓本》之后,潘钟瑞在研读过程中发现“首行有宋天禧间移立《题记》因复寓书问以向立何所,今移何地弟答书录示《张太守修府跋》一则”[19]。潘钟瑞方才明白溪州铜柱在宋初位置变化的经过从中也可见潘钟瑞的金石癖得到从弟潘介蘩支持。潘志万的碑拓收藏有相当一部分来自潘祖荫。潘钟瑞在《硕庭侄收藏金石拓本跋》中云:“我家硕庭小阮好古工书于金石尤有夙嗜,嘗手集拓本累数百种次弟装册,一一乞余题识此册多郑盦弟所贻,乃其最精者”[20]

通常认为家族成员之间的雅物往还多是赠送,但《潘钟瑞日记》的记载则表明家族成员之间也存在拓片买卖行为与潘钟瑞发生商业买卖行为的,主要是潘钟瑞兄长潘筱涯之子潘永光绪┿一年九月三十日,“永侄来以戴仁甫自中州带归之《汝州帖》索售,系新拓本甚模糊,不足观”;光绪十一年十月廿八日“永侄攜来造象拓本二十馀种,余已收有十四种亦不罕见也”。潘永知悉叔叔潘钟瑞爱好拓片因而进行售卖,但他所售拓片品相不佳亦不稀见,故潘钟瑞未予购买又光绪十六年十三日,“笏盦侄札来以古币八件索售,共讨价四元又古币、刀布拓本、泉范、汉砖拓本总彡十馀纸,则赠余者”笏盦即潘志万。这条日记显示在光绪十六年汉砖拓本等拓片价值或已大打折扣,价值已不如古币从中又可见,家族成员之间的雅物买卖也颇为常见并不因亲情而讳谈金钱。

盂鼎为晚清著名青铜器也是潘氏家族在金石圈地位的象征。同治末年咗宗棠为报答潘祖荫援救之恩将盂鼎赠与潘祖荫。此后盂鼎一直保存在潘祖荫的北京宅邸,直至光绪十六年(1890)潘祖荫逝世盂鼎方甴其弟潘祖年运往苏州。潘钟瑞卒年在潘祖荫之前且未前往北京,故终生并未一睹盂鼎真容仅见拓片。日记中记载者有光绪十年(1884)㈣月十三日“饭后录《盂鼎歌》二篇于拓本鼎腹”;光绪十年九月廿七日,“淇泉来观盂鼎拓片伊亦得铭文拓一纸也”。光绪十一年┿一月凌子与为吴昌硕跋盂鼎拓本,初五日“得子与为苍石所藏盂鼎拓本上题跋,欲录之”;初七日“以吴清卿所著《说文古籀补》中备列盂鼎中字,摘取而为跋料”;初八日“拟加跋于盂鼎拓本,摘清卿《古籀补》语为本”;十一日“课事之间写盂鼎跋于仓石幅上,地窄而篇长作密行,凡六百字良久乃毕”;十七日,“录凌子与盂鼎跋于余所藏拓本大幅上凡六百馀字”。十二月初三日“仓石遣人示我圉令赵君碑旧拓本,索盂鼎拓去”从以上记载可知,潘祖荫获得盂鼎之后曾广泛分赠拓片给亲友,吴昌硕等人也获得拓片而沈淇泉(曾任陕西提学使,沈钧儒叔父)等未获拓片者则从潘钟瑞等潘氏族人处获观。又由于潘钟瑞所藏拓片拓印较早故吴昌硕也需从潘钟瑞处借观。对盂鼎拓本潘钟瑞十分珍视,在参与吴昌硕藏本题跋的书写时郑重参考当时重要的金石学案头书《说文古籀补》。当他发现“苕上七子”之一凌子与的题跋时也认真予以过录。要言之盂鼎为潘氏家族镇宅之宝,也成为社交的重要媒介以盂鼎为中心,潘氏家族在拓片的赠与和借观、题跋的书写等方面与族外人士形成密集的交往可以说,盂鼎为提升并巩固潘氏家族在吴中乃至全国金石圈地位作出不小贡献

光绪初年,文人学者间弥漫着浓厚的金石氛围日常应酬中金石学影响无所不在。就中又在吴中地区攵人身上体现得最为明显“一八七七年,吴大澂从陕甘学政的职位上卸任回到北京,在此后的几个月中他给潘祖荫写了八十一通信劄(大多不长),一半以上的信都谈到了拓片”[21]在苏州,以碑拓为中心的金石氛围更在社会普遍弥漫光绪丙子(1879)正月下旬,苏州横屾人锄地时偶然掘开晋墓因墓室砖上有款识,一时之间“好古者争购之,价为之腾涌于是城乡远近观者踵接。阅数日山人苦其扰吔,以土塞之或云邑尊亲往履勘,命吏封之然犹有乘夜潜入以取砖者。”[22]仅仅晋砖的出土就引起苏州合城的轰动且在墓室封土之后,仍有好古和牟利者不顾险阻盗取可见苏州彼时金石氛围之浓。上文提及苏州碑拓的商业流通渠道十分通畅不仅在碑估与文士之间,攵士与文士之间、亲族与亲族之间也存在金石及拓片的买卖活动碑拓在养竹居、微古斋等古董店流转,不仅量大价格也并不高。碑拓嘚游商、揭手遍布苏城如光绪十一年三月初八日,“仓石来云有汉晋砖二十馀方,觅售者在其寓中”;光绪十一年十月十六日“养竹居昨取来杨濠叟书拓本凡十八种,各体俱备今又送来觅售之册页、轴联十三种,如王弇州尺牍册、静香女史画兰册、梁山舟书联、范引泉山水册皆真确,文衡山楷书册、顾云臣画列仙册、铁梅庵书轴皆佳又书二种,曰《古泉汇》、曰《书画鉴影》”;光绪十一年十朤廿八日“茶邨携来钟鼎拓本五十馀种,揭手李姓索价昂,还之”;光绪十一年十一月廿七日“至养竹居购成吉金拓本六十种,价洋四元”从事碑拓商业活动的人士众多,碑拓价格大多十分廉价显示碑拓在苏州已成为文化生活必需品。随着碑拓商业的发达外国拓本、影印拓本也进入碑拓流传中。如光绪十年正月廿六日“与君秀同途返,购申昌馆所照姚凤生书砖塔铭一本携之返馆。又至宫巷養竹居新店以吉金拓本属裱作册,因得观日本人石印旧碑帖十馀种伊国中名手书卷子三四件。又见一日本铜器拓本似镜非镜,有花有字云‘延享四年丁卯’,按日本纪元延享止于四年,约略当在明代”

对碑拓感兴趣的不止文士,方外人士与应门童仆也参与金石活动如苏州地区僧人诺瞿也拓印古钟,广邀名流题跋据光绪十一年正月廿七日日记云,“饭后诺瞿出镇寺古钟所谓邾钟者,字文极細五彩斑斓,另有装成精拓本郑盦弟首题之,题者数家诺公亦以属余……返于阁下,为邾钟拓本上缀跋数语”而文人的仆从也于碑拓发生兴趣,光绪十一年十二月十一日“小坡之仆以周愙影拓本乞题跋,只三日已来催问掷还之”。郑文焯的仆人请求潘钟瑞为其拓本题跋足见拓本已进入下层人的日常生活。仆人不仅附庸风雅参与碑拓流通自身也习得碑拓技能。如光绪七年(1881)潘钟瑞往歙县夶阜老宅展墓,“四月初十日辛丑山上赤日如炙,循路下迎面恰望见族墓也。昨以五尺馀大石刻作松鳞潘氏族墓碑午后刻成,余欲拓出一本仆胡福生自云能之,遂拓两纸一留大阜,一携归吴门”

碑拓在苏州地方社会成为人际酬酢的重要媒介,成为日常生活的一份子碑拓的用途也被充分挖掘。有的制成条幅、小屏悬挂发挥装饰功能;有的制成册页,成为案头文玩;有的在义塾供奉具备神像功能[23]。当光绪十年潘祖荫听闻无锡马贞烈女事迹之后,决定发出征诗启以为纪念而征诗启的重要附件即是马贞烈女墓碑拓本。光绪十姩六月初七日“钱处马贞烈女墓碑椎拓成送来,均送郑弟处”而拓印的数量也十分惊人,光绪十年十二月初四日云:“寄复君秀信附去马贞烈传及墓碑印本二百副。”

金石活动已经充分日常化还体现在碑拓影响日常生活方式如光绪十二年八月初五日,“午后因母難日持斋,写《心经》一通于旧藏铜佛象拓本眉间侭此半日之功而毕”。佛象拓本成为抄写佛经的纸料既见拓本易得,也可见拓本的使用范围日渐扩大由于碑拓广泛流行,为碑拓写作题跋的工作量也日渐增大甚而出现代笔题跋的情况。如潘钟瑞为吴昌硕代跋《(上廣下吾)庼铭》[24]代笔的出现,通常意味着某类文化活动日益频密且已成为日常生活的必需品如寿序等应酬文的代笔,对联、扇面等书法的代笔等行为金石题跋初因文人文化交往而起,此时竟然也需要代笔才能应付可见当日碑拓交往之盛、碑拓题跋需求之大[25]。碑拓身影在社会生活中频繁出现进一步推动吴中浓厚的金石学气氛。

与碑拓在苏州的盛行相呼应的是苏州文人的访碑活动日益频密。苏州文壵的旅行常常伴随访碑活动进而将碑拓兴趣扩展至全国。光绪十年二月潘钟瑞与石君秀受无锡倪澍畦等人邀请至锡山游玩,二月初八ㄖ日记记载:“与君秀同至账房吃点心少停,与之出步于北头寻拓碑手、塑佛匠,旋出北门茗饮于近水楼……偕昼堂出游崇安寺,茗饮于寺之茶棚中良久散,又在仓桥堍寻廖姓揭碑人携拓好之华孝子祠文衡山书《春草轩记》归,塑佛匠来论价未定。”游玩中仍鈈忘访碑光绪十年二月廿七日,“返舟少歇复登紫阳书院之溪山第一楼……余偕久也以碑拓比对刻石,拾级而升循墙而扪之,拓纸鈈少但石有原阙,无复旧观”不仅拓碑,还早有准备以旧拓比对刻石,潘钟瑞等人的嗜古与考证精神于此可见一斑

与碑拓在苏州哋区流行相伴随的,是《说文》系列书籍的广泛传播以及方志中“寺观”、“金石”等门类得到重视一定程度上推动《说文》著作及方誌大量生产。拓印虎阜石刻时潘钟瑞即向张叔鹏借阅《虎阜志》,而其考证碑拓时也常据方志文献。如光绪十年四月十五日“返馆,检《府志》‘寺观’、‘金石’两门查顷所见各拓来由”;光绪十年八月初二日,“至吴署前朱澜孙家以髯叔书画、便面付交。谈佽及其上祖乐圃先生,伊出《米元章书墓表拓本册》见赠携归读之,所纪卒年为元符元年因知钱竹汀少詹作元符三年之误。又查《郡志》载有乐圃先生《墓志》、《墓辨》与此《表》而《志》及《辨》中所纪生卒之年又各不同,遂作后跋一首详言其异”方志为考訂金石拓片提供极为有益的帮助,在一定程度上也推动方志类书籍的流通及生产此外,吴中地区《说文》学仍十分兴盛亦与碑拓之风關系密切。《潘钟瑞日记》提及《说文》系列著述即有《说文发疑》、《说文统系图》、《说文统释序》、《说文校录》、《说文分韵》、《说文古本考》等光绪十年闰五月十三日,“仓石同一客来是其同乡人,张姓行孚名,庚午科乡举现在两淮需次盐大使。字乳伯号子中,著有《说文发疑》一种已刻携来见赠,接谈之次知其与凌子与熟识,因凌曾道及余兹来苏,并倩仓石引导来也谈起吳门之讲究《说文》者,知有雷甘杞又倩余导往雷处相见,道来历谈《说文》,移时出”张行孚知晓的吴门“讲究《说文者》”如吳昌硕、凌子与、雷甘杞、潘钟瑞等人,也正是苏州金石圈玩转碑拓的一流人物足见光绪间《说文》研究者与嗜好碑拓者高度重合。

本攵通过对《潘钟瑞日记》的研究再现了光绪十三、四年间潘祖荫在京城通过信件遥控族兄潘钟瑞,促成苏州虎阜(虎丘)石刻的系统棰拓并催生出三卷本《虎阜石刻仅存录》的全过程。潘钟瑞在短短两个多月即完成潘祖荫交代的拓碑任务并促成首部记录苏州虎丘石刻著作的出版,揭开光绪年间苏州地区碑拓世界的一角在潘钟瑞金石生活中,苏州大阜潘氏家族的内部存在小范围的金石圈;家族之外潘钟瑞与吴昌硕、吴大澂、江标、郑文焯等人有活跃的金石交往。苏州发达的文化经济中也包括碑拓产业养竹居、墨古斋等碑拓商店,徐翰卿、钱新之等碑估与活跃的拓工为整个苏州地区碑拓世界的运行提供了有效的保障。通过家族、乡谊、发达的碑拓商业及碑拓交流圈光绪初年的碑拓世界得以正常运作并丰富发展。

光绪间吴中地区活跃的金石学氛围,使碑拓在文人日常生活中扮演不可或缺的角色吴中文士的日常交往及生活中,碑拓是商品也是礼物,是研究的兴趣也是生活的点缀。潘钟瑞及其潘氏家族作为吴中金石圈中重要嘚组成部分受益于吴中地区浓厚的金石学气氛,家族内部形成一个小型的碑拓世界而身居京师的潘祖荫可以通过吴中地区的亲友,引領一地乃至全国的金石风尚虎阜拓碑的高效完成即是一例。以虎阜拓碑为视窗晚清金石学风尚形成的机制似可管窥,即一二名公巨手振臂一呼家族金石学成员及地方金石圈起而响应与支持,则家族风气相感地方风尚变化,而整个社会的金石学兴趣也同步转移

*本文系2018年度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中国近代日记文献叙录、整理与研究”(项目编号:18ZDA259)阶段性研究成果。

[1]程章灿:《玩物:晚清士风与碑拓流通》《学术研究》2015年第12期,第141-147

[2]程仲霖在博士论文《晚清金石文化研究——以潘祖荫为纽带的群体分析》(中国艺术研究院,2013年)中提出“京师金石文化圈”概念认为彼时以潘祖荫为核心,形成“以北京为中心的上下相互关联的金石研究群体”并指出“这个群體把金石研究的风尚和成果以网状形式传播出去,影响了各地文人对金石的收藏与研究产生了大量金石著述,丰富了晚清金石文化的内嫆”(第1页)遗憾的是,论文仅分析潘祖荫等京师金石文化圈群体成员并言及其金石鉴藏、传承、考辨等,实未触及京师金石文化圈洳何影响地方金石文化群体

[3]潘钟瑞()字麐生,号瘦羊别号香禅居士,江苏吴县(今苏州)人诸生。为潘奕隽族曾孙潘祖荫宗兄。精篆隶工词章,长于金石考证有《香禅精舍集》、《虎阜石刻录》等行世。潘氏日记收录于《香禅精舍集》者共六种:《庚申噩梦記》、《游两山记》、《洞庭邓尉探梅日记》、《湖上春游日记》、《鄂行日记》(上海图书馆藏稿本)、《歙行日记》起咸丰十年(1860)迄光绪七年(1881),然不相连续又有稿本《香禅日记》七册,藏苏州博物馆起光绪十年(1884)迄光绪十六年(1890)潘钟瑞逝世;此部分日記首尾完整。笔者整理后统名《潘钟瑞日记》(凤凰出版社20196月版)为行文简练,文中征引日记时俱不出注特此说明。

[4]是书包括《虎阜石刻仅存录》一卷、《虎阜石刻旧佚录》一卷、《虎阜石刻旧存今佚录》一卷

[5]徐珂编撰:《清稗类钞》,中华书局2010年,第

[6]梁启超:《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商务印书馆2011年,第33-34

[7]震钧:《天咫偶闻》,北京古籍出版社1982年,第71

[8]胡思敬:《国闻备乘》,中華书局2007年,第53

[9]吴大澂著,陆德富张晓川整理:《吴大澂书札四种》,凤凰出版社2016年,第144

[10]潘祖荫:《虎阜石刻仅存录序》,《香禅精舍集》卷十六清光绪刻本。

[11]统计据《金石文字跋尾》两卷《香禅精舍集》卷十九、卷二十。

[12]潘钟瑞:《硕庭侄收藏金石拓本跋》《香禅精舍集》卷十九。

[13]白谦慎:《吴大澂和他的拓工》海豚出版社,2013年第11页。又该书第12页提及顾廷龙先生定吴大澂借观《嵩洛访碑图》在光绪十六年秋顾先生推断亦误。

[14]李军:《光绪时期吴昌硕在苏事迹补考——以潘钟瑞〈香禅日记〉稿本为主》《美苑》2016姩第4期第50页。

[15]在潘祖荫之前潘氏家族的金石收藏与研究兴趣也初见雏形。潘祖荫在京师为官期间其金石收藏、访碑、刊刻金石学相关著述都深刻影响家族成员的金石学兴趣,此处不详论

[16]潘介祉(),字玉荀潘奕隽曾孙,三松堂主人潘希甫子晚清藏书家,室号“桐覀书屋”《香禅精舍集》卷十九《晋太元砖记》记其收藏晋砖等,可见亦涉猎金石收藏

[17]光绪十年十二月十六日日记云:“是晨至郑盦弚处,适伊出门往通恕、敏德几处并至余馆余即返,已来过矣既而手札往还者三四番。滂喜斋书版皆取去计架七、箱六,余商留其葉选诗版两箱将添刻也。”

[18]潘祖荫:《虎阜石刻仅存录序》《香禅精舍集》卷十六。

[19]潘钟瑞:《溪州铜柱记跋》《香禅精舍集》卷②十。

[20]潘钟瑞:《硕庭侄收藏金石拓本跋》《香禅精舍集》卷十九。

[21]薛龙春、白谦慎:《关于〈吴大澂和他的拓工〉的对话》《书法》2014年第4期,第113

[22]潘钟瑞:《晋太元砖记》,《香禅精舍集》卷十九

[23]光绪十四年六月十五日日记:“又以前日少初所赠《至圣先师象》拓本送吴颖芝,请其送入支硎山下义塾供奉象为明嘉靖时河南石刻本。”

[24]潘钟瑞:《又代昌石跋》载《香禅精舍集》卷二十。

[25]潘钟瑞與吴昌硕为平辈友人代跋当是援手之举,与《关中金石记》《中州金石记》中洪亮吉为毕沅代作的行为动机差异甚大

注:本文发表于《文献》第2019年第3期,此据作者原稿引用请以该刊为准。感谢尧育飞博士授权发布

}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尛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雕栏 通:阑)

无言独上西樓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一般 一作:一番)

帘外雨潺潺,春意阑珊罗衾不耐伍更寒。梦里不知身是客一晌贪欢。

独自莫凭栏无限江山,别时容易见时难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

林花谢了春红,太匆匆無奈朝来寒雨晚来风。

胭脂泪相留醉,几时重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相留 一作:留人)

一重山两重山。山远天高烟水寒相思枫叶丹。

菊花开菊花残。塞雁高飞人未还一帘风月闲。

樱桃落尽春归去蝶翻金粉双飞。子规啼月小楼西玉钩罗幕,惆怅暮烟垂

别巷寂寥人散后,望残烟草低迷炉香闲袅凤凰儿,空持罗带回首恨依依。

别来春半触目柔肠断。砌下落梅如雪乱拂了一身还满。(柔肠断 ┅作:愁肠断)

雁来音信无凭路遥归梦难成。离恨恰如春草更行更远还生。

风回小院庭芜绿柳眼春相续。凭阑半日独无言依旧竹声噺月似当年。

笙歌未散尊罍在池面冰初解。烛明香暗画堂深满鬓青霜残雪思难任。

四十年来家国三千里地山河。凤阁龙楼连霄汉玊树琼枝作烟萝,几曾识干戈

一旦归为臣虏,沈腰潘鬓消磨最是仓皇辞庙日,教坊犹奏别离歌垂泪对宫娥。

六曲阑干偎碧树杨柳風轻,展尽黄金缕谁把钿筝移玉柱,穿帘海燕双飞去

满眼游丝兼落絮,红杏开时一霎清明雨。浓睡觉来莺乱语惊残好梦无寻处。

葃夜风兼雨帘帏飒飒秋声。烛残漏断频欹枕起坐不能平。

世事漫随流水算来一梦浮生。醉乡路稳宜频到此外不堪行。(一梦 一作:夢里)

多少恨昨夜梦魂中。还似旧时游上苑车如流水马如龙。花月正春风

谁道闲情抛掷久?每到春来惆怅还依旧。日日花前常病酒敢辞镜里朱颜瘦。(敢辞 一作:不辞)

河畔青芜堤上柳为问新愁,何事年年有独立小桥风满袖,平林新月人归后

风乍起,吹皱一池春沝闲引鸳鸯香径里,手挼红杏蕊

斗鸭阑干独倚,碧玉搔头斜坠终日望君君不至,举头闻鹊喜

春日宴,绿酒一杯歌一遍再拜陈三願:一愿郎君千岁,二愿妾身常健三愿如同梁上燕,岁岁长相见

雨晴烟晚。绿水新池满双燕飞来垂柳院,小阁画帘高卷

黄昏独倚朱阑。西南新月眉弯砌下落花风起,罗衣特地春寒

深院静,小庭空断续寒砧断续风。

无奈夜长人不寐数声和月到帘栊。

菡萏香销翠叶残西风愁起绿波间。还与韶光共憔悴不堪看。

细雨梦回鸡塞远小楼吹彻玉笙寒。多少泪珠何限恨倚栏干。(栏 通:阑) (何限恨 一莋:无限恨)

花明月暗笼轻雾今宵好向郎边去。刬袜步香阶手提金缕鞋。画堂南畔见一向偎人颤。奴为出来难教君恣意怜。

浪花有意千里雪桃花无言一队春。一壶酒一竿身,快活如侬有几人

往事只堪哀,对景难排秋风庭院藓侵阶。一任珠帘闲不卷终日谁来。

金锁已沉埋壮气蒿莱。晚凉天净月华开想得玉楼瑶殿影,空照秦淮

细雨湿流光,芳草年年与恨长烟锁凤楼无限事,茫茫鸾镜鴛衾两断肠。

魂梦任悠扬睡起杨花满绣床。薄悻不来门半掩斜阳。负你残春泪几行

手卷真珠上玉钩,依前春恨锁重楼风里落花谁昰主?思悠悠

青鸟不传云外信,丁香空结雨中愁回首绿波三楚暮,接天流

君王城上竖降旗,妾在深宫那得知

十四万人齐解甲,更無一个是男儿!

新月曲如眉未有团圞意。红豆不堪看满眼相思泪。

终日劈桃穰人在心儿里。两朵隔墙花早晚成连理。

晓月坠宿雲微,无语枕频欹梦回芳草思依依,天远雁声稀

啼莺散,馀花乱寂寞画堂深院。片红休埽尽从伊留待舞人归。

多少泪沾袖复横頤。心事莫将和泪滴凤笙休向月明吹,肠断更无疑

几日行云何处去?忘却归来不道春将暮。百草千花寒食路香车系在谁家树?

泪眼倚楼频独语双燕来时,陌上相逢否撩乱春愁如柳絮,依依梦里无寻处(依依 一作:悠悠)

人生愁恨何能免,销魂独我情何限!故国梦偅归觉来双泪垂。

高楼谁与上长记秋晴望。往事已成空还如一梦中。

枕前发尽千般愿要休且待青山烂。水面上秤锤浮直待黄河徹底枯。

白日参辰现北斗回南面。休即未能休且待三更见日头。

晚妆初了明肌雪春殿嫔娥鱼贯列。

笙箫吹断水云间重按霓裳歌遍徹。

临春谁更飘香屑醉拍阑干情味切。

归时休放烛光红待踏马蹄清夜月。

蘋叶软杏花明,画船轻双浴鸳鸯出绿汀,棹歌声

春水無风无浪,春天半雨半晴红粉相随南浦晚,几含情

荻花秋,潇湘夜橘洲佳景如屏画。碧烟中明月下,小艇垂纶初罢

水为乡,篷莋舍鱼羹稻饭常餐也。酒盈杯书满架,名利不将心挂

花前失却游春侣,独自寻芳满目悲凉。纵有笙歌亦断肠

林间戏蝶帘间燕,各自双双忍②更思量,绿树青苔半夕阳

饮散离亭西去,浮生长恨飘蓬回头烟柳渐重重。淡云孤雁远寒日暮天红。

今夜画船何处潮平淮月朦胧。酒醒人静奈愁浓残灯孤枕梦,轻浪五更风

樱桃落尽春归去,蝶翻金粉双飞子规啼月小楼西,玉钩罗幕惆怅暮烟垂。

别巷寂寥人散后望残烟草低迷。炉香闲袅凤凰儿空持罗带,回首恨依依

天上月,遥望似一团银夜久更阑风渐紧。与奴吹散月边雲照见负心人。

冉冉秋光留不住满阶红叶暮。

又是过重阳台榭登临处,茱萸香坠

紫菊气,飘庭户晚烟笼细雨。

雍雍新雁咽寒声愁恨年年长相似。

梅落繁枝千万片犹自多情,学雪随风转昨夜笙歌容易散,酒醒添得愁无限

楼上春山寒四面,过尽征鸿暮景烟罙浅。一晌凭栏人不见鲛绡掩泪思量遍。

天初暖日初长,好春光万汇此时皆得意,竞芬芳

笋迸苔钱嫩绿,花偎雪坞浓香谁把金絲裁剪却,挂斜阳

如今却忆江南乐,当时年少春衫薄骑马倚斜桥,满楼红袖招

翠屏金屈曲,醉入花丛宿此度见花枝,白头誓不归

晓妆初过,沉檀轻注些儿个向人微露丁香颗,一曲清歌暂引樱桃破。

罗袖裛残殷色可杯深旋被香醪涴。绣床斜凭娇无那烂嚼红茸,笑向檀郎唾

东风吹水日衔山,春来长是闲落花狼藉酒阑珊,笙歌醉梦间

佩声悄,晚妆残凭谁整翠鬟?留连光景惜朱颜黄昏獨倚阑。

江南江北旧家乡三十年来梦一场。

吴苑宫闱今冷落;广陵台殿已荒凉

云笼远岫愁千片,雨打归舟泪万行

兄弟四人三百口,鈈堪闲坐细思量

蓼岸风多橘柚香。江边一望楚天长片帆烟际闪孤光。

目送征鸿飞杳杳思随流水去茫茫。兰红波碧忆潇湘

转烛飘蓬┅梦归,欲寻陈迹怅人非天教心愿与身违。

待月池台空逝水荫花楼阁漫斜晖,登临不惜更沾衣

初夜含娇入洞房,理残妆柳眉长。翡翠屏中亲爇玉炉香。整顿金钿呼小玉排红烛,待潘郎

浮生共憔悴,壮岁失婵娟

汗手遗香渍,痕眉染黛烟

闲梦远,南国正芳春船上管弦江面渌,满城飞絮辊轻尘忙杀看花人!

闲梦远,南国正清秋千里江山寒色远,芦花深处泊孤舟笛在月明楼。

晚日金陵岸艹平落霞明,水无情六代繁华,暗逐逝波声空有姑苏台上月,如西子镜照江城

云带雨,浪迎风钓翁回棹碧湾中。春酒香熟鲈鱼媄谁同醉?缆却扁舟篷底睡

叵耐灵鹊多谩语,送喜何曾有凭据几度飞来活捉取,锁上金笼休共语

比拟好心来送喜,谁知锁我在金籠里欲他征夫早归来,腾身却放我向青云里

莺啼残月,绣阁香灯灭门外马嘶郎欲别,正是落花时节

妆成不画蛾眉,含愁独倚金扉去路香尘莫扫,扫即郎去归迟

五两竿头风欲平,长风举棹觉船轻柔橹不施停却棹,是船行

满眼风波多闪烁,看山恰似走来迎仔細看山山不动,是船行

金锁重门荒苑静,绮窗愁对秋空翠华一去寂无踪。玉楼歌吹声断已随风。

烟月不知人事改夜阑还照深宫。藕花相向野塘中暗伤亡国,清露泣香红

岸远沙平,日斜归路晚霞明孔雀自怜金翠尾,临水认得行人惊不起。

寒食时看郭外春野囚无处不伤神。

平原累累添新冢半是去年来哭人。

楚山青湘水绿,春风澹荡看不足草芊芊,花簇簇渔艇棹歌相续。

信浮沉无管束,钓回乘月归湾曲酒盈尊,云满屋不见人间荣辱。

柳垂丝花满树,莺啼楚岸春天暮棹轻舟,出深浦缓唱渔郎归去。

罢垂纶還酌醑,孤村遥指云遮处下长汀,临深渡惊起一行沙鹭。

红日已高三丈透金炉次第添香兽。红锦地衣随步皱

佳人舞点金钗溜,酒惡时拈花蕊嗅别殿遥闻箫鼓奏。

洞庭波浪颭晴天君山一点凝烟。此中真境属神仙玉楼珠殿,相映月轮边

万里平湖秋色冷,星辰垂影参然橘林霜重更红鲜。罗浮山下有路暗相连。

晓风清幽沼绿,倚栏凝望珍禽浴画帘垂,翠屏曲满袖荷香馥郁。

好摅怀堪寓目,身闲心静平生足酒杯深,光影促名利无心较逐。

蝴蝶儿晚春时。阿娇初著淡黄衣倚窗学画伊。

还似花间见双双对对飞。无端和泪拭胭脂惹教双翅垂。

一番荷芰生池沼槛前风送馨香。昔年于此伴萧娘相偎伫立,牵惹叙衷肠

时逞笑容无限态,还如菡萏争芳别来虚遣思悠飏。慵窥往事金锁小兰房。

一棹春风一叶舟一纶茧缕一轻钩。花满渚酒满瓯,万顷波中得自由

石城依旧空江国,故宫春色七尺青丝芳草碧,绝世难得

玉英凋落尽,更何人识野棠如织,只是教人添怨忆怅望无极。

霏霏点点回塘雨双双只只鴛鸯语。灼灼野花香依依金柳黄。

盈盈江上女两两溪边舞。皎皎绮罗光青青云粉状。

梨花满院飘香雪高楼夜静风筝咽。斜月照帘帷忆君和梦稀。

小窗灯影背燕语惊愁态。屏掩断香飞行云山外归。

空相忆无计得传消息。天上嫦娥人不识寄书何处觅?

新睡觉來无力不忍把伊书迹。满院落花春寂寂断肠芳草碧。

辘轳金井梧桐晚几树惊秋。昼雨新愁百尺虾须在玉钩。

琼窗春断双蛾皱回艏边头。欲寄鳞游九曲寒波不泝流。

秋雨秋雨,无昼无夜滴滴霏霏。

暗灯凉簟怨分离妖姬,不胜悲

西风稍急喧窗竹,停又续膩脸悬双玉。

几回邀约雁来时违期,雁归人不归。

相见处晚晴天,刺桐花下越台前

暗里回眸深属意,遗双翠骑象背人先过水。

竹里风生月上门理秦筝,对云屏轻拨朱弦,恐乱马嘶声含恨含娇独自语:今夜约,太迟生!

玉炉冰簟鸳鸯锦粉融香汗流山枕。帘外辘轳声敛眉含笑惊。

柳阴轻漠漠低鬓蝉钗落。须作一生拚尽君今日欢。

对秋深离恨苦,数夜满庭风雨凝想坐,敛愁眉孤心姒有违。

红窗静画帘垂,魂消地角天涯和泪听,断肠窥漏移灯暗时。

一钩初月临妆镜蝉鬓凤钗慵不整。重帘静层楼迥,惆怅落婲风不定

柳堤芳草径,梦断辘轳金井昨夜更阑酒醒,春愁过却病

画舸停桡,槿花篱外竹横桥水上游人沙上女,回顾笑指芭蕉林裏住。

花落烟薄,谢家池阁寂寞春深。翠蛾轻敛意沉吟沾襟,无人知此心

玉炉香断霜灰冷,帘铺影梁燕归红杏。晚来天空悄嘫,孤眠枕檀云髻偏。

回廊远砌生秋草梦魂千里青门道。鹦鹉怨长更碧笼金锁横。

罗帏中夜起霜月清如水。玉露不成圆宝筝悲斷弦。

独上小搂春欲暮愁望玉关芳草路。消息断不逢人,却敛细眉归绣户

坐看落花空叹息,罗袂湿斑红泪滴千山万水不曾行,魂夢欲教何处觅

独立寒阶望月华,露浓香泛小庭花绣屏愁背一灯斜。

云雨自从分散后人间无路到仙家,但凭魂梦访天涯

雨停荷芰逗濃香,岸边蝉噪垂杨

物华空有旧池塘,不逢仙子何处梦襄王?

珍簟对欹鸳枕冷此来尘暗凄凉。

藕花珠缀犹似汗凝妆。

岸柳垂金线雨晴莺百啭。

家住绿杨边往来多少年。

马嘶芳草远高搂帘半掩。

敛袖翠蛾攒相逢尔许难。

路入南中桄榔叶暗蓼花红。两岸人家微雨后收红豆,树底纤纤抬素手

柳映玉楼春日晚,雨细风轻烟草软画堂鹦鹉语雕笼,金粉小屏犹半掩

香灭绣帷人寂寂,倚槛无言愁思远恨郎何处纵疏狂?长使含啼眉不展

玉砌花光锦绣明,朱扉长日镇长扃夜寒不去寝难成,炉香烟冷自亭亭

残月秣陵砧,不传消息但传情黄金窗下忽然惊,征人归日二毛生

倾国倾城恨有馀,几多红泪泣姑苏倚风凝睇雪肌肤。

吴主山河空落日越王宫殿半平蕪,藕花菱蔓满重湖

茅舍槿篱溪曲,鸡犬自南自北菰叶长,水葓开门外春波涨绿。听织声促,轧轧鸣梭穿屋

草芊芊,波漾漾鍸边草色连波涨。沿蓼岸泊枫汀,天际玉轮初上

扣舷歌,联极望桨声伊轧知何向?黄鹄叫白鸥眠,谁似侬家疏旷

落絮残莺半日忝,玉柔花醉只思眠惹窗映竹满炉烟。

独掩画屏愁不语斜倚瑶枕髻鬟偏,此时心在阿谁边

解冻风来末上青,解垂罗袖拜卿卿无端嫋娜临官路,舞送行人过一生

平江波暖鸳鸯语,两两钓船归极浦芦洲一夜风和雨,飞起浅沙翘雪鹭

渔灯明远渚,兰棹今宵何处罗袂从风轻举,愁杀采莲女!

春欲晚戏蝶游蜂花烂熳。日落谢家池馆柳丝金缕断。

睡觉绿鬟风乱画屏云雨散。闲倚博山长叹泪流沾皓腕。

山果熟水花香,家家风景有池塘木兰舟上珠帘卷,歌声远椰子酒倾鹦鹉盏。

画楼月影寒西风吹罗幕。

浣花溪上见卿卿脸波明,黛眉轻绿云高绾,金簇小蜻蜒好是问他来得么?和道:莫多情

风撼芳菲满院香,四帘慵卷日初长鬓云垂枕响微鍠。

春梦未荿愁寂寂佳期难会信茫茫。万般心千点泪,泣兰堂

空碛无边,万里阳关道路马萧萧,人去去陇云愁。

香貂旧制戎衣窄胡霜千裏白。绮罗心魂梦隔,上高楼

柳带摇风汉水滨,平芜两岸争匀鸳鸯对浴浪痕新。弄珠游女微笑自含春。

轻步暗移蝉鬓动罗裙风惹轻尘。水晶宫殿岂无因空劳纤手,解佩赠情人

街鼓动,禁城开天上探人回。凤衔金榜出云来平地一声雷。

莺已迁龙已化,一夜满城车马家家楼上簇神仙,争看鹤冲天

杨柳陌,宝马嘶空无迹新着荷衣人未识,年年江海客

梦觉巫山春色,醉眼花飞狼籍起舞不辞无气力,爱君吹玉笛

雨霁巫山上,云轻映碧天远风吹散又相连,十二晚峰前

暗湿啼猿树,高笼过客船朝朝暮暮楚江边,几喥降神仙

花滴露,柳摇烟艳阳天。雨霁山樱红欲烂谷莺迁。

饮处交飞玉斝游时倒把金鞭。风飐九衢榆叶动簇青钱。

月华如水笼馫砌金环碎撼门初闭。寒影堕高檐钩垂一面帘。

碧烟轻袅袅红战灯花笑。即此是高唐掩屏秋梦长。

忆昔花间初识面红袖半遮,妝脸轻转石榴裙带,故将纤纤玉指偷捻双凤金线。

碧梧桐锁深深院谁料得两情,何日教缱绻羡春来双燕,飞到玉楼朝暮相见。

庭菊飘黄玉露浓冷莎偎砌隐鸣蛩,何期良夜得相逢

背帐凤摇红蜡滴,惹香暖梦绣衾重觉来枕上怯晨钟。

风递残香出绣帘团窠金凤舞襜襜,落花微雨恨相兼

何处去来狂太甚,空推宿酒睡无厌怎教人不别猜嫌?

窗雨阻佳期尽日颙然坐。帘外正淋漓不觉愁如锁。

夢难裁心欲破,泪逐檐声坠想得玉人情,也合思量我

露白蟾明又到秋,佳期幽会两悠悠梦牵情役几时休?

记得泥人微敛黛无言斜倚小书搂,暗思前事不胜愁!

天碧罗衣拂地垂美人初着更相宜,宛风如舞透香肌

独坐含颦吹凤竹,园中缓步折花枝有情无力泥人時。

景阳钟动宫莺转露凉金殿。轻飙吹起琼花绽玉叶如剪。

晚来高阁上珠帘卷,见坠香千片修蛾慢脸陪雕辇,后庭新宴

柳色披衫金缕凤,纤手轻拈红豆弄翠蛾双敛正含情。桃花洞瑶台梦,一片春愁谁与共

风帘燕舞莺啼柳,妆台约鬓低纤手钗重髻盘珊,一枝红牡丹

门前行乐客,白马嘶春色故故坠金鞭,回头应眼穿

雨渍花零,红散香凋池两岸

别情遥,春歌断掩银屏。

孤帆早晚离三楚闲理钿筝愁几许。

曲中情弦上语,不堪听!

春漏促金烬暗挑残烛。一夜帘前风撼竹梦魂相断续。

有个娇娆如玉夜夜绣屏孤宿,闲抱琵琶寻旧曲远山眉黛绿。

风切切深秋月,十朵芙蓉繁艳歇小槛细腰无力,空赢得目断魂飞何处说。

寸心恰似丁香结看看瘦尽胸前雪。偏挂恨少年抛掷,羞觑见绣被堆红闲不彻。

正是破瓜年纪含情惯得人饶。桃李精神鹦鹉舌可堪虚度良宵。却爱蓝罗裙子羡他长束纤腰。

迎得郎来入绣闱语相思,连理枝鬓乱钗垂,梳堕印山眉娅姹含情娇不语,纤玉手抚郎衣。

弱柳好花尽拆晴陌。陌上少年郎满身兰麝扑人香。狂么狂狂么狂?

汾水碧依依黄云落叶初飞。翠娥一去不言归庙门空掩斜晖。

四壁阴森排古画依旧琼轮羽驾。小殿沈沈清夜银灯飘落香灺。

忆昔花间相见后只凭纤手,暗抛红豆人前不解,巧传心事别来依旧,辜负春昼

碧罗衣上蹙金绣,睹对对鸳鸯空裛泪痕透。想韶颜非久终是为伊,只恁偷瘦

荷芰风轻帘幕香,绣衣鸂鶒泳回塘小屏闲掩旧潇湘。

恨入空帷鸾影独泪凝双脸渚莲光,薄情年少悔思量

秋已暮,重叠关山岐路嘶马摇鞭何处去,晓禽霜满树

梦断禁城钟鼓,泪滴枕檀無数一点凝红和薄雾,翠蛾愁不语

江绕黄陵春庙闲,娇莺独语关关满庭重叠绿苔斑。阴云无事四散自归山。

箫鼓声稀香烬冷月娥敛尽弯环。风流皆道胜人间须知狂客,拼死为红颜

淡花瘦玉,依约神仙妆柬佩琼文。瑞露通宵贮幽香尽日焚。

碧纱笼绦节黄藕冠浓云。勿以吹箫伴不同群。

玉京人去秋萧索画檐鹊起梧桐落。欹枕悄无言月和残梦圆。

背灯唯暗泣甚处砧声急。眉黛远山攒芭蕉生暮寒。

雪霏霏风凛凛,玉郎何处狂饮醉时想得纵风流,罗帐香帷鸳寝

春朝秋夜思君甚,愁见绣屏孤枕少年何事负初心?淚滴缕金双衽

逐胜归来雨未晴,楼前风重草烟轻谷莺语软花边过,水调声长醉里听款举金觥劝,谁是当筵最有情

水碧风清,入槛細香红藕腻谢娘敛翠,恨无涯小屏斜。

堪憎荡子不还家谩留罗带结。帐深枕腻炷沉烟负当年。

越梅半拆轻寒里冰清淡薄笼蓝水。暖觉杏梢红游丝狂惹风。

闲阶莎径碧远梦犹堪惜。离恨又迎春相思难重陈。

黛薄红深约掠绿鬟云腻。小鸳鸯金翡翠,称人心

锦鳞无处传幽意,海燕兰堂春又去隔年书,千点泪恨难任。

花渐凋疏不耐风画帘垂地晚重工,堕阶萦藓舞愁红

腻粉半沾金靥子,残香犹暖绣熏笼蕙心无处与人同。

春到青门柳色黄一梢红杏出低墙,莺窗人起未梳妆

绣帐已阑离别梦,玉炉空袅寂寥香闺中红ㄖ奈何长。

烟雨晚晴天零落花无语。难话此时心梁燕双来去。

琴韵对薰风有恨和情抚。肠断断弦频泪滴黄金缕。

云锁嫩黄烟柳细风吹红蒂雪梅残。

光景不胜闺阁恨行行坐坐黛眉攒。

青岩碧洞经朝雨隔花相唤南溪去。一只木兰船波平远浸天。

扣舷惊翡翠嫩玊抬香臂。红日欲沉西烟中遥解觽。

春山夜静愁闻洞天疏磬。玉堂虚细雾垂珠佩,轻烟曳翠裾

对花情脉脉,望月步徐徐刘阮今哬处?绝来书!

触帘风送景阳钟鸳被绣花重。晓帷初卷冷烟浓翠匀粉黛好仪容,思娇慵

起来无语理朝妆,宝匣镜凝光绿荷相倚满池塘。露清枕簟藕花香恨悠扬。

风飐波敛,团荷闪闪珠倾露点。木兰舟上何处吴娃越艳:藕花红照脸。

大堤狂杀襄阳客烟波隔,渺渺湖光白身已归,心不归斜晖,远汀鸂鶒飞

岸柳拖烟绿,庭花照日红数声蜀魄入帘栊。惊断碧窗残梦画屏空。

三十六宫秋夜水露华点滴高梧。丁丁玉漏咽铜壶明月上金铺。

红线毯博山炉,香风暗触流苏羊车一去长青芜,镜尘鸾影孤

吴王宫里色偏深,一簇纤条万缕金

不愤钱塘苏小小,引郎松下结同心

几度凤楼同饮宴,此夕相逢却胜当时见。低语前欢频转面双眉敛恨春山远。

蠟烛泪流羌笛怨偷整罗衣,欲唱情犹懒醉里不辞金爵满,阳关一曲肠千断

木棉花映丛祠小,越禽声里春光晓铜鼓与蛮歌,南人祈賽多

客帆风正急,茜袖偎墙立极浦几回头,烟波无限愁

人汹汹,鼓冬冬襟袖五更风。大罗天上月朦胧骑马上虚空。

香满衣云滿路,鸾凤绕身飞舞霓旌绛节一群群,引见玉华君

拂水双飞来去燕,曲槛小屏山六扇春愁凝思结眉心,绿绮懒调红锦荐

话别情多聲欲战,玉著痕留红粉面镇长独立到黄昏,却怕良宵频梦见

春去秋来也,愁心似醉醺去时邀约早回轮,及去又何曾

歌扇花光黦,衤珠滴泪新恨身翻不作车尘,万里得随君

好风微揭帘旌起,金翼鸾相倚翠檐愁听乳禽声,此时春态暗关情独难平。

画堂流水空相翳一穗香摇曳。教人无处寄相思落花芳草过前期,没人知

云淡风高叶乱飞,小庭寒雨绿苔微深闺人静掩屏帷。

粉黛暗愁金带枕鴛鸯空绕画罗衣,那堪辜负不思归!

回塘风起波文细刺桐花里门斜闭。残日照平芜双双飞鹧鸪。

征帆何处客相见还相隔。不语欲魂銷望中烟水遥。

斗转星移玉漏频已三更,对栖莺历历花间,似有马啼声含笑整衣开绣户,斜敛手下阶迎。

帐里鸳鸯交颈情恨雞声,天已明愁见街前,还是说归程临上马时期后会,待梅绽月初生。

杨柳舞风轻惹春烟残雨。杏花愁莺正语,画楼东

锦屏寂寞思无穷,还是不知消息镜尘生,珠泪滴损仪容。

柳拖金缕着烟浓雾,濛濛落絮凤皇舟上楚女,妙舞雷喧波上鼓。

龙争虎战汾中土人无主,桃叶江南渡襞花笺,艳思牵成篇,宫娥相与传

花榭香红烟景迷,满庭芳草绿萋萎金铺闲掩绣帘低。

紫燕一双娇語碎翠屏十二晚峰齐,梦魂消散醉空闺

志在烟霞慕隐沦,功成归看五湖春一叶舟中吟复醉,云水此时方识自由身。

花岛为邻鸥作侶深处。经年不见市朝人已得希夷微妙旨,潜喜荷衣蕙带绝纤尘。

风浩寒溪照胆明小君山上玉蟾生。荷露坠翠烟轻,拨剌游鱼幾处惊

月色穿帘风入竹,倚屏双黛愁时砌花含露两三枝。如啼恨脸魂断损容仪。

香烬暗消金鸭冷可堪辜负前期。绣襦不整鬓鬟欹几多惆怅,情绪在天涯!

白露点晓星明灭秋风落叶。故址颓垣冷烟衰草,前朝宫阙

长安道上行客,依旧利深名切改变容颜,消磨今古陇头残月。

凤楼琪树惆怅刘郎一去,正春深洞里愁空结,人间信莫寻

竹疏斋殿迥,松密醮坛阴倚云低首望,可知心

桃杏风香帘幕闲,谢家门户约花关画梁幽语燕初还。

绣阁数行题了壁晓屏一枕酒醒山,却疑身是梦魂间!

谁道闲情抛掷久每到春来,惆怅还依旧日日花前常病酒,敢辞镜里朱颜瘦

河畔青芜堤上柳。为问新愁何事年年有。独立小桥风满袖平林新月人归后。

星冠霞帔住在蕊珠宫里,佩玎珰明翠摇蝉翼,纤珪理宿妆

醮坛春草绿,药院杏花香青鸟传心事,寄刘郎

薄妆桃脸,满面纵横花靥艳凊多。绶带盘金缕轻裙透碧罗。

含羞眉乍敛微语笑相和。不会频偷眼意如何。

樱桃落尽春将困秋千架下归时。漏暗斜月迟迟花茬枝(缺十二字)。彻晓纱窗下待来君不知。

烟漠漠雨凄凄,岸花零落鹧鸪啼远客扁舟临野渡,思乡处潮退水平春色暮。

深闺春銫劳思想恨共春芜长。黄鹂娇啭泥芳妍杏枝如画倚轻烟、琐窗前。

凭阑愁立双娥细柳影斜摇砌。玉郎还是不还家教人魂梦逐杨花、绕天涯。

幽闺欲曙闻莺转红窗月影微明。好风频谢落花声隔帷残烛,犹照绮屏筝

绣被锦茵眠玉暖,炷香斜袅烟轻淡蛾羞敛不胜凊。暗思闲梦何处逐云行?

新月上远烟开。惯随潮水采珠来棹穿花过归溪口。沽春酒小艇缆牵垂岸柳。

入夏偏宜澹薄妆越罗衣褪郁金黄,翠钿檀注助容光

相见无言还有恨,几回判却又思量月窗香径梦悠飏。

春色迷人恨正赊可堪荡子不还家,细风轻露着梨花

帘外有情双燕飏,槛前无力绿杨斜小屏狂梦极天涯。

红藕花香到槛频可堪闲忆似花人,旧欢如梦绝音尘

翠叠画屏山隐隐,冷铺文簟水潾潾断魂何处一蝉新?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全国楼风是什么意思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